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通用6篇)
1.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 篇一
论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目前中东北非局势的地区影响和国际影响来看,其巨大的影响力无疑仍处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之中,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势在必行。关键词:中东北非 美国 国际形势
当前,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局势动荡,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表现尤其活跃,再次以“支持民主”为由,直接介入该地区事务。国际舆论认为,美国这步“险棋”不仅可能使当地局势更乱,麻烦更多,更不排除引发新的矛盾、冲突和对抗,对国际和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稳定局势不利。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打着“支持民主”的口号介入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终究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所作所为大致有三方面考虑:第一,宣扬、推行美式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第二,通过所谓“支持民主”的行动,力图在动荡局势中掌控先机和主动,消解反美力量;第三,通过在中东北非国家扶持新政权力量,维护、巩固美国在该地区的既有利益。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但从根本上说,除非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反美行动,否则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处理国际问题,要本着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要遵循公道,坚持公义,尊重主权、领土完整的原则。任何基于私利的外部介入,无论旗号多大,调门多高,都无助于地区和国际的局势稳定。
2.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 篇二
当今,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 而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资本全球化。说到底, 仍是16世纪以来以资本扩张为基本动因的全球化的继续, 是以资本为轴心把全球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的过程。此次中东北非地区动荡是对资本全球化的激烈反应。资本全球化当前处于金融全球化的阶段。在此之前伴随着原始积累阶段、商业资本阶段和工业资本阶段, 国际关系都发生过重大的调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资本的力量已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成为资本全球化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当前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从根本上说是资本全球化引起的, 是对资本全球化扩张的激烈反应。资本全球化在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
首先, 资本全球化是动荡发生的最根本因素。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将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 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可以说是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该地区的具体体现。中东北非国家石油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在世界经济的带动下, 中东国家 (如埃及) 经济发展迅速。不过, 由于过于依赖外部繁荣经济的拉动。所以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候, 这些国家的经济遭到了沉重打击, 加之民众没有从经济的增长中获得实惠, 特别是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 便引发了抗议示威, 导致政府陷入危机。全球金融危机自美国的发端以来, 就通过各种渠道向世界各地蔓延, 引起了冰岛国家破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由于中东北非的国家的经济支柱较为单一, 所以在金融危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失业率的上升、贫富分化扩大, 这些国家内部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突然爆发, 引起了大规模抗议示威, 使该地区的局势陷入动荡。正是通过资本全球化这个链条, 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各地。在危机传导的链条上,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美国多印的2万亿美元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的泛滥, 使各类价格高涨, 尤其是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暴涨, 以食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高通胀恰恰是中东和北非社会动荡的催化剂。当金融危机到达中东北非地区时, 引发了该地区的剧烈动荡, 这是对资本全球化扩张的激烈反应。
其次, 资本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对中东北非的动荡局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应用, 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吸引资本大量涌入。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使产生的科技成果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可以说, 资本所到之处都迅速地提高了当地的科技水平。反过来, 资本也从科技的发展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二者的相互促进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猛,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资本全球化地推动下, 许多高科技因素被应用到其中, 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东北非动荡中, 善于利用网络的新生代力量借助网络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通过“脸谱”、“推特”等网站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动员, 扩大了民众发泄不满的渠道。相关的网络信息量大, 传播迅速、真假难辨, 外界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由此引发的示威活动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使长期执政的政府倒台, 这种新的社会动员手段加剧了该地区局势的复杂性。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趋势表明了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在资本全球化的推动下对国际政治的巨大影响。中东北非的动荡说明, 在资本全球化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 应当注意的是, 资本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相互推动加剧了国别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这也导致了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的差异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这种条件下, 资本全球化对国际政治进行了调整, 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趋势便是对这种调整的体现。
第三, 此次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再一次表明资本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影响。资本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利益相互渗透,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然而, 资本的国别属性与它的属性决定在全球化化过程中必然与国家主权产生矛盾。经过数百年的积累, 资本已经突破了疆域的界限, 民族国家难以抵挡资本全球化的脚步。现在中东北非的动荡是国家主权对资本全球化的激烈反应。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动荡的起因原本是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一些国家领导人长期执政、家族腐败严重, 经济增长无法惠及百姓。在资本全球化的推动下, 腐败问题、贫富不均都经成为国际化的问题。作为资本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和推动者, 中东北非地区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控制该地区是其重要的战略目标, 是其推进资本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的受益国家利益受损, 就给了外部力量特别是西方国家干预的借口。因此, 这些国家政府下台, 社会动荡, 西方大国干预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北约对利比亚发动的看似“目标不明确”的军事打击也就可以理解了。
归根结底, 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 是资本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矛盾的具体体现, 是资本全球化扩张对国际观系调整的极端方式。由此, 可以看出, 资本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建立起一个对其有利的国际秩序。当遇到阻碍时, 它会通过极端方式将其清除, 保证扩张继续进行。
结语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使国际关系在不断地调整。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是资本全球化过程中将世界整合成为有机体的必要步骤, 尽管过程激烈, 但却是资本全球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当今世界已经成一个战场:资本全球化对他的对立者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战争过后, 利益重新分配, 资本全球化是最大的战胜者。综上所述, 资本全球化在此次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中是最根本的诱发因素, 它还将继续以这种隐蔽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中东局势的发展。
摘要: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蔓延, 以及这些国家内部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增加, 引发了中东北非部分国家的反政府示威甚至冲突, 导致该地区局势动荡。但是,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资本全球化在这次中东北非乱局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中东北非地区当前的动荡局势可以视为资本全球化过程中对国际政治的一次调整。
关键词:资本全球化,中东北非,乱局
参考文献
[1]巨永明著.资本全球化与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运动.北京:线装书局, 2008年.
3.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 篇三
班级:安全工程(2)班 学号:10201040217 姓名:张健汝
日前,中东北非问题纠缠不清,当地政局动荡,人民生活收到巨大影响,百姓民不聊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社会稳定收到巨大挑战。
对于此问题的是产生是源于,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经济体系,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以至于导致全世界的社会动荡。
如今,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相对比与中东北非,我国局势显得那么稳定,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政局稳定,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大步向前。但稳定的政局之下仍然存在这很多不稳定因素,诸如藏独分子、东突分子对我国和谐稳定的危害和台独分子对我国和平统一的阻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很可能引发我国内部的**,需要我们去积极应对。
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它不仅左右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历史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断,而且集中体现了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不仅体现了和谐文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承载着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历史使命。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方向。
4.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 篇四
摘要: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这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纵观中东动荡的局势,分析其动荡的原因,我们理性地认识到它带给我国的警示和机遇。关键词 :
中东动荡 局势 原因 警示 机遇 一中东动荡局势说明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
2010年12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中东动荡的原因
经济上: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
政治上: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国际干涉: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三.中东动荡带给我国的警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国与中东国家国情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将步其后尘爆发“革命”的说法完全不合实际。仅塔西方的“民主标准”为参照,认力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境遇相同是极为偏颇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东动荡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第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实现国家稳定的关键。发生动荡的多数中东国家都存在经济不振、发展缓慢、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低下、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看不到生活希望等严重问题。而卡塔尔和阿联酋等国家,则注重经济发展,利用石油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安全稳定,至今未受这场剧变的影响。
第二,政治清廉、公平正义方可长治久安。埃及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缓慢.2004年至2008年间GDP翻了一番:突尼斯是北非的小康国家,一直被视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典范;利比亚是产油大国,人均GDP为14533美元:巴林更是海湾富国之一,人均GDP为23827美元。仅有经济增长并不足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还应建立政治清廉、法制健全、公平正义、平等和谐的良性社会。
第三,改革时机不可错失。在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社会矛盾尚未恶化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主动实行改革,并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改革的好处,才是执政为民之上策。
第四,提高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管理水平。在中东动荡过程中,互联网与国外卫星电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目前处于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国内外敌对势力伺机待动,在特殊情况下对网络新媒体,尤其是国外网络平台实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是必要的。长远而言,对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的管制,应科学地加以因势利导 4中东动荡带给我国的机遇:
第一,随着中东的混乱,西方势力的介入,会给我们以喘息的时机,会给我国形成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中东剧烈的振荡,会大大牵制美国的经济,会大大的干扰它战略东移的步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机遇。
第二,中东阿拉伯世界这场动荡,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借鉴。分析了中东很多国家的政权倒台的原因,诸如:政治僵化,政治落后,社会问题成堆,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等等,尤其是失业、民生等问题没有解决,构成了这场政治地震的直接导火索。这就给我们启示,国家经济要发展,但是只有经济发展了,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社会公平没有建立起来,同样可能出更大的问题,因此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两会中,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十二五”期间,2/3以上的财政支出要用于民生部分的战略决策等等就是一个可喜的讯号。
5.西亚北非局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篇五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西亚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4、西北亚局势给我们的启示: 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西方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评论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经验之谈和劝诫之语。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关系的专家多次指出,中国并不会因为来自发展中世界,奉行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中国也将遇到。外来势力要在非洲大陆站住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真正与非洲接触的大规模历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确切说是过去十多年的故事。而欧洲人和西方人则不同,从罪恶的奴隶贸易开始,经过对非洲各方面的殖民,再到“非殖民化”和新的援助关系确立,却经历了500年的历史。
一个是500年,一个则是50年,不管中国外交政策和对非政策如何站立在道义的高点,只有50年的接触,中国对非洲的了解及认识,还是欠缺的、稚嫩的。在有些方面,有必要向欧美人学习关于非洲的知识,以及如何与非洲更好地打交道。
中国需要牢记我们的古老哲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更需要从当下的国际挫折中总结教训,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高油价下推进我国采掘业以及新能源发展
尽管我国石油及其产品的价格目前受到严格管制,但油价调高对于相关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原油价格上涨对其相当有利。
6.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之我见 篇六
(一) 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的外部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 但其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并未发生转变, 仍然停留在市场份额较低层次和业务规模低水平的状态, 大多保险公司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张而加速机构增设, 忽略了其内部管理制度和产品服务的创新, 使得行业发展方式粗放。
(二) 保险业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动力, 近些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 当前我国保险业技术创新层次较低, 大多保险产品主要从外部引进, 然后在进行局部改进, 靠其低水平的创新维持企业的发展, 而现如今人们对养老保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对保险行业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三) 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保险产品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 比如在财险市场上, 机动车辆险市场比重大, 车险依赖性过高使得保险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在寿险市场上, 分红险占比过高, 使得投资回报风险成本加大, 过高的分红险, 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来覆盖其成本, 客观上增大了资金的风险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四) 高素质人才缺乏
相比我国银行和基金等相关金融行业, 保险行业入门要求和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其行业内中高端人才缺乏, 特别是核赔和风险管理等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据相关数据表明, 国内保险行业从事人员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不过25%, 而其中精算师更是屈指可数, 因此其中高端技术性人才缺乏, 给保险行业发展创新带来阻碍。
二、保险业实行“营改增”试点的必要性
(一) 避免重复征税, 保证税务链完整性
在流转税的制度设计下, 使得保险公司在尚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前提下, 仍需支付高额营业税, 并且易造成重复征税。在消费者作为增值税的税务人时, 其负担的营业税并不能作为进项税额的抵扣, 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 使其增值税抵扣链断裂, 使得税务链缺乏完整性。因此在营改增的改革试点中, 管理经营成本的降低, 有利于企业公平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更是税制合理化的要求。
(二) 降低保险税务负担, 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纯保费是保险公司用于支付理赔的资金, 因此其作为保险公司的负债, 如若将保费收入全部计入流转税, 则大大的加剧了保险公司的税务负担。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 2014年上半年全国“营改增”入库增值税额达到870亿元, 其减税额为830亿元, 随着保险业纳入“营改增”的改革试点, 一定的进项税额的抵扣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税收成本, 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助力于扩大保险市场份额。
三、“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
(一) 影响销售模式和保单定价
随着“营改增”的实施, 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由价内税逐步转化为价外税, 在原有定价体系维持不变的前提下, 保险公司作为增值税的开票人, 由于税基的调整, 使得其营业收入降低;而受保人作为受票人则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降低了其成本, 也增加了利润。同时, 在佣金手续方面, 众多机构可以开票待抵, 使得保险公司很难取得税票, 增大了其管理成本, 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销售模式和保单定价。
(二) 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营改增”实施后, 为适应“金税系统”的发展, 保险公司也需要加快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 提高其管理科学化和合理化, 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化认识水平, 方可给企业带来创新发展动力, 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给企业发展带来难题。
(三) 给人员素质带来挑战
在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处理上, 涉及的增值税业务较多, 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都具有较高难度系数, 因此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而在保险行业内, 存在较多财务人员并未使用过增值税发票, 其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关经验, 因此保险公司被迫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使之适应新的业务, 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挑战。
(四) 税务管理难度加大
众所周知, 增值税须凭票进行抵扣, 因此保险行业需加大对客户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发票开具业务的管理, 在发票的开具、认证、抵扣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必须严加管理, 降低税务损失。同时, 由于保险公司存在较多的退保业务, 其退保业务则需开具税务局相应的红字增值税发票, 而这种发票需要保险公司、税务局和退保人的共同参与方可获得,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保业务的办理效率, 同时也加大了保险公司和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难度, 给相关业务办理人员带来挑战。
(五) 账务处理难度加大
营业税作为价内税, 在“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进行核算;而增值税作为价外税, 其营业收入需扣除相应的增值税, 但由于其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使得“营业税金及附加”和“营业支出”减少, 而且在税款缴纳时间上也需要加大重视, 不然会由于核算的不规范导致应缴纳税额出现差错, 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不利于其经营发展。同时, 增值税可细分为未交增值税、已交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等众多三级科目,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 因此收入和税务需分离, 对收入科目也要进行细分, 众多因素使得其账务处理难度加大。
四、保险业应对“营改增”的相关举措
(一)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员工素质
现今保险业的增值税率尚未确定, 但其税务增加可能性较大, 故保险公司应及时认清当前形势, 这对保险企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公司需加大对其重视程度, 并提前制定相关的应对性措施, 以免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于增值税的实行, 无论对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还是相关业务从事人员来说, 都是十分陌生的, 所以企业内部应加大对增值税的宣传学习教育工作和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增强其相关风险意识, 逐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同时, 企业间也需要加强交流于合作, 支持业务主管及相关业务优秀人员到友好合作单位进行学习, 并邀请相关优秀示范单位到企业开展授课和相关业务指导, 现场指导企业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办公, 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 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在“营改增”改革逐步推进过程中, 政府会出台一些过渡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便降低对涉及行业的不利影响, 因此在改革推进种保险企业应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相关税收优惠措施, 给企业带来发展和适应空间, 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三) 加强内部控制, 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现今保险行业的税务管理发生了变化, 其经营模式业发上转变, 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的控制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改进, 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员工的专业化培训, 从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加强控制, 在财务管理方面, 应逐步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并及时招纳相关专业税务人员, 降低因税务处理的不规范导致的企业财税风险, 提高管理水平;在销售管理方面, 应及时转变销售策略, 认真解读国家的相关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 以此提高盈利水平。
(四) 适当增大赔付支出的抵扣范围
赔付支出在保险成本费用中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其抵扣范围和比例对于获取相关有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降低保险业税务来看, 赔付支出凭帐抵扣相比凭票抵扣更有利, 但由于获赔方并未缴纳相应的增值税, 打破了其增值税的完整性, 同时又由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时间和赔付支出核算时间的不同, 使得保险公司难以确定可申请抵扣的赔付金额, 因此建议增设会计明细科目, 以便对赔付支出进行相关核算, 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理赔。具体如下: (1) 当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付赔款时, 可以直接抵扣税款后进行赔付; (2) 当向非增值税纳税人进行赔付时应及时申报抵扣额; (3) 当向第三方赔付时凭票进行抵扣进项税额。
参考文献
[1]蔡丽蓉.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07) .
[2]王焕贵.浅析营改增对保险业的影响及举措[J].财经界, 2014 (07) .
[3]王莉.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5 (06) .
【中东北非的形式对中国局势的影响之我见】推荐阅读:
中东局势影响和启示08-19
西亚和北非的练习题09-26
宣化四中东校区教师07-04
2022年中东迪拜农业博览会08-08
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下册中东说课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