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024-07-19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通用8篇)

1.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篇一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my

2007年以来,各大银行都瞄准了庞大的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在服务方式、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环境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的先进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已有了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信用环境发生变化,商业银行逐步将它们的经营发展策略转向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以代收代付业务、银行卡业务、保管箱业务、咨询业务为主的中间业务迅速崛起。90年代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比重更是与日俱增,并成为它们主要的赢利性业务。

1.不断开发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适应各类客户的需求。国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业务范围逐渐涵盖社会生活各层面,如结算、担保、投资管理、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代理税收、代收工资费用等,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公共服务。例如,汇丰银行的个人金融产品包括债券、股本、衍生工具、结构产品、互惠基金及对冲基金、信托、基金、慈善信托、私人投资公司、保险工具及离岸产品、税务顾问、家族理财顾问、慈善项目及基金、媒体、钻石及珠宝、财资及外汇、本土及离岸存款、专门设计的贷款安排及网上理财服务。英国的国民西敏寺银行推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客户人生不同阶段和重要问题诸如婚丧嫁娶、教育、健康医疗保险、搬家、财产投资管理、旅游、退休计划管理等提供“一站式”全面金融服务。据统计,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能够达到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10倍左右,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至15%。

2.服务方式的网络化使国外商业银行逐步收缩营业网点。在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随着现代化支付工具和网络的发展,商业银行利用新的更经济的渠道向客户提供服务,占85%以上的私人银行业务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方式办理。从2005年以来,欧美银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所处理的业务量在总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为了减少营运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一些著名的商业银行开始逐步撤并营业网点。如英国国民西敏寺银行,原有的3000多个分支机构,现已收缩到1700个左右。

3.先进的营销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营销是指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各金融机构采取整体营销的行为,通过交换、创造和销售满足人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价值,建立、维护和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国外一些著名的商业银行,如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银行,英国的国民西敏寺银行、渣打银行,德国的德累斯登银行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设立了私人银行业务部门,集中开发和办理私人客户的金融服务,为私人客户提供全面、广泛的服务,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私人银行业务营销体系。以美国的花旗银行为例,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后,针对中国市场,花旗银行的金融营销管理思想体现在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产生出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一种个人综合金融产品。不仅仅是在亚洲地区,在全球各地,花旗银行的金融营销模式都深得人

心,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花旗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除了积极利用广告媒体和各种宣传资料外,还注重市场调查和信息的搜集工作,精准的目标客户及营销手段,使花旗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全球都收效甚佳。

4.完善的法律法规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历经长期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保障私人银行的业务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法》、《投资银行法》、《证券交易法》、《信托法》、《期货法》等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定,如对中间业务中银行与客户关系的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有明确的规范,使得中间业务法律关系具有稳定性、可预期性和确定性,避免因法律真空导致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结束了美国长期以来的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历史,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局面。再如,美国针对电子化银行业务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这些立法分为调整小额资金划拨和大额资金划拨的法律,二者共同构成了电子化银行业务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造就了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这些客户包括企业家及金融、法律界等专业人士以及自由职业者。据美林公司与凯捷咨询公司2007年联合发表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内地约有32万名超级富豪,占亚太地区富人总数的29.1%,这些人的平均净资产约为500万美元。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中资银行应紧紧把握我国经济崛起带来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业务比较简单,业务处理方式还比较落后,还不能为客户提供高端服务。

1.落后业务处理方式成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瓶颈。与国外私人银行服务方式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计算机网络的联网程度偏低,电子化服务还不完善,电话银行还不普及,网上银行刚刚起步。例如,电话银行操作起来相对繁琐,语音报读菜单冗长,造成客户不必要的损失。网上银行虽然快捷方便,但因熟练使用电脑的客户人数相对较少,普及与推广十分有限。同时,频繁改版、升级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客户流失。据统计,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中90%以上仍由柜面人工办理,造成业务处理速度低,营运成本高。我国的银行卡技术应用水平在整体上也较落后,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卡在全国范围内仍不能实现联网,存在巨大的资金与资源的浪费,而各商业银行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卡在处理全国联网交易时也存在系统不稳定、处理能力低等问题。

2.相对单一的金融产品品种限制了客户的需求。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包括:针对高收入阶层的理财咨询、个人信托、代客投资的组合服务;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信贷、信用卡的组合服务;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代收代付、借记卡的组合服务等。由于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出于对市场风险的控制,国家对银行、证券、保险合作有较多限制,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停留在共享网点和营销资源的较低层次上,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在银行自身的产品打包之上,对证券、保险等综合产品的开发较少涉及。与国外相比中资商业银行的各项中间业务品种单

一、规模有限、结构不合理,如成本高、收益低的代收代付业务占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重较大,而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咨询、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所占比例很低。个人金融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其他私人银行业务指标如代收付业务结算量、个人消费信贷总量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3.相对滞后营销体系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自主开发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和精力,不断推出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试图通过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和提供多

样化的产品来强化竞争能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推出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投资组合和解决方案简单,同质化现象严重。与此同时,在合作开发产品方面,没有很好的利用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力量,对外购的产品也没有很好地组合包装成为自己的产品,只是代销赚取佣金。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导致大部分客户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4.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有冲突。在我国,私人银行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2001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民银行批准以后,可开办代理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代理保险业务。为金融业分业体制下实践混业经营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是私人银行业务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投资、融资、保险、咨询顾问等多方面的业务,跨越多个部门和业务领域,尚没有明确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法规。仅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以及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进行了界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确立了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模式,因此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领域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中资银行开展如投资管理、财务咨询、委托理财等个人金融业务没有法律保障,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与目前我国法律制度有所冲突。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是一个包括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技术手段、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推动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借鉴国外私人银行的先进经验,修订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改进目前落后的服务方式,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创新个人金融产品,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征信管理,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强调规范和监管,有效实施持续跟踪监控,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保护银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1.修订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当前,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之间的业务不断交叉渗透,应根据经济金融的发展及时制定、修改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明确监管分工和监管协调机制,逐步放松分业经营的限制,同时给予银行一定的产品创新、产品定价方面的自主权,进一步完善私人财产保护制度,建立透明的个人收入体系,制定混业综合经营交叉地带的相关法律,放松外汇管制,规范境外投资,制定科学规范的会计税收制度,严格实施金融监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保护银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2.创新个人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需要。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合作将更加密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创造了条件。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国外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类型,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尽快开发私人银行业务需要的个人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

3.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市场营销推广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产品宣传,使客户了解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和手段,充分享受金融产品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银行提供的个人银行服务。建议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引入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现代营销理念,加大金融产品市场营销力度。

4.加快电子化建设,开展网络服务。加快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系统的开发,使私人银行业务处理由客户通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完成,满足客户对

多种服务方式及产品的需求,加快银行卡网络系统建设和跨行异地联网工作,提高交易成功率,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全面提升银行卡服务水平,加快银行卡的发展。

5.提高社会信用,创造发展环境。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个人社会信用基础,应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使市场经济的每个参与者,为了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和更大的利益,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信誉,提高信用质量,从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私人银行业务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2.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篇二

(一) 经营手法传统, 业务建立基于人脉关系

现阶段瑞士私人银行的客户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是企业家, 他们通过企业经营的成功取得了巨大的财富, 第二类是影视和体育明星, 第三类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士, 包括律师、职业经理人等, 他们都具有一定投资经验, 比较熟悉私人银行或者财富管理业务。

(二) 专注于专业人士的培养

瑞士银行也为了稳固自身在私人银行业方面的领先地位, 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人员的专业培训, 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员。瑞士银行业的就业人员一向以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而著称, 这也成为瑞士银行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一大法宝。

(三) 理财作风谨慎保守, 投资渠道多元化及全球化

瑞士私人银行为其客户投资理财时对风险较为看重, 投资作风谨慎, 在投资多元化的同时, 仍以为客户提供存款及避税为主, 银行主要收益来自向客户收取手续费。

二、美国私人银行营销模式分析

(一) 专门的理财策划师认证制度确保顾客得到专业理财顾问的服务

在美国, 通常理财顾问都拥有CFP、CFA或是工商管理硕士学位。CFP (特许金融理财师) 是本行业最具权威的证书, 要取得此证书, 申请人需要通过专业考试并有一定实践经验, 这就为私人银行能为其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目标定位明确

美国私人银行根据银行客户结构和经营收入的定律, 把私人银行业务明确定位于富裕的高收入人群, 以区别于以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的“平民化”服务, 并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 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

(三) 根据顾客所处的不同阶段订制不同的资产管理策略

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是以资产管理服务为核心的, 资产管理始终是围绕资产的保值增值展开。由于财富创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初始到最后财富继承, 这中间有几个主要的阶段, 包括积累、享受及财产继承,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三、我国私人银行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存在误区, 客户对金融机构信任程度不高

私人银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由于我国第一代高净值人群成长环境的特殊性, 私人银行对其来说还只是个模糊的概念, 部分人群还将私人银行误认为是私人开办的银行, 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有待提升。

(二) 银行内部缺少私人银行需要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私人银行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从事私人银行业务, 必须熟悉投融资、信托、税收、保险等多个领域的运作, 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大多普遍较年轻, 工作经验不足, 而熟悉金融衍生品、外汇、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税务筹划及房地产等综合业务的高素质人才缺乏。

(三) 业务种类单调, 产品缺乏竞争力

国内私人银行由于受到创新能力和分业经营的制约, 业务品种单调, 银行间模仿性强, 同质化严重。另外, 高净值人士对财富管理的需求除财务增长外, 还有合理避税、遗产管理、财产传承等, 但中资私人银行的产品种类还不能满足需求, 缺乏核心的产品设计。

四、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营销模式改进策略分析

(一) 客户策略

1. 进一步注重科学细分市场, 确定目标客户。

现阶段, 我国银行需要对现有优良个人客户、VIP群体进行再细分, 选择和确定那些有财富管理需求的富裕家庭作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通过按客户生命周期细分、按客户价值贡献细分等, 根据客户特定需求进行市场营销组合。

2. 挖掘客户信息, 采用数据库营销手段。

数据库营销的特点在于以建立与客户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关系为目标, 并依赖庞大的顾客信息库进行长期促销活动的一种全新的销售手段。数据库营销就为关系营销奠定了基础, 能够使私人银行家更详细地了解客户, 增加“一对一”营销的可能, 有利于培养和识别客户忠诚度。

(二) 产品策略

完善的金融产品定价策略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私人银行在定价时, 需要把握以效益为中心的弹性定价原则, 根据不同金融产品的属性, 灵活地制定产品价格策略。制定的价格要以市场价格为参考, 对那些创新性产品, 早期定价可以高一点, 再根据竞争者的定价情况调整, 明确其价格弹性。

(三) 服务策略

1. 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合格的私人银行从业人员不仅应掌握现有的各项银行业务知识, 包括对公、对私、外汇、国际业务, 还要熟悉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精通法律及税务相关知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对优秀的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和优秀的客户经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是保证业务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 提供非金融服务, 强化客户关系。

银行对私人银行客户开展非金融服务通常不是理财方案的组成部分, 而是类似于一种附赠的福利。如对高净值客户子女所热衷的爱好给予咨询和鼓励、房地产研究、研究各种旅游选项、提供高档商品发布信息、私人飞机的采购等等。

(四) 品牌策略

3.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篇三

一、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分布广泛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数量大幅增长。1980年成立的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曾经统计了90年代会员数量的增长情况——1991年,会员数量为380;到90年代末,会员数量增加到500。预计到21世纪初,会员数量将超过650个。到2008年,根据国际文件与信息管理服务行业协会(PP,ISM Inmma-donal,下文简称PP,ISM)发布的数据,会员公司已达573个,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0多个分支机构其实,并非所有商业性文件中心都是该协会的会员,因此其实际数量只会更多。有学者曾经对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数量做过研究,提出美国拥有近2000家文件管理公司,其市场占有率达到40%。笔者认为这种估算可能包括一些小公司以及提供文件管理专门化服务的公司。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数量众多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第一个鲜明特点是分布广泛,遍及全球。根据PRISM最新统计,商业性文件中心已遍及全球各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拥有商业性文件中心数量最多的国家,在PRISM的573家会员公司中,美国就拥有374家,分布遍及全国49个州。此外,加拿大和英国也是拥有商业性文件中心数量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加拿大拥有27家PRISM会员;英国则有21家PRISM会员。就我国而言,香港建立了商业性文件中心,大陆和台湾则拥有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分号”。

PRISM最新发布的“资源指南”列出了会员公司的全球地理分布。从地域上看,会员在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均有分布。其中,拥有会员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笔者用表1列出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地理分布及各大洲的占有比例,帮助读者形成直观认识。

表1:PRISM会员的大洲分布及各大洲的占有比例PRISM会员的大洲分布

二、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典型突出

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第二个鲜明特点是典型突出。这里的“典型突出”有两层含义,既指分布的典型性,又指个案的典型性。

一方面,商业性文件中心集中分布在美国。在PRISM的573家会员公司中,美国就拥有374家,可以说是超过了“半壁江山”。从分布情况看,美国49个州都建立有商业性文件中心,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笔者依据PRISM网站信息列出两张表格,表2是PRISM会员在各国(地区)的数量分布情况,表3是PRISM会员在美国各州的分布情况,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商业性文件中心在美国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的巨大优势,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无法与之抗衡的。

另一方面,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经过优化整合,出现了规模庞大、产值惊人、分支机构跨越全球的行业龙头。这在美国表现得最为明显。经过优化整合,美国出现了两家商业性文件中心的“领头羊”,成为美国、也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行业龙头。

排在首位的是Iron Mountain。其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通过1997~2000年和2004-2006年完成几次并购,它发展成为美国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性文件中心,目前其业务市场面向全球,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12万客户。它作为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产值惊人且不断上升。2007年其产值超过23亿美元,在美国财富1000企业中排名第780位;到2008年,其产值达到30亿美元,在财富1000企业中排名上升到第720位。

位居次席的是Recall Corporation。其总部设在格鲁吉亚州的诺克罗斯(Norcross)。1999年完成并购后采用此名称。目前其业务市场也面向全球,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8万客户。尽管笔者未能找到Recall Cor-poration年产值的具体数据,但PRISM网站信息足以证明Recall“领头羊”的地位。PRISM介绍会员规模时指出,95%的会员都是小公司(年产值约为300万美元);只有两家大公司,一家是Iron Mountain,另一家就是Recall Corporation。

综合以上两方面,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无论是分布的典型性,还是个案的典型性,都以美国居首。笔者认为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商业性文件中心在美国起步最早的因素,也基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水平先进、效益意识突出等诸多因素。一言以蔽之,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尽管分布遍及全球,但就影响力而言,美国的“统领地位”毋庸置疑。

三、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整体行业成熟

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第三个鲜明特点是整体行业成熟。在展开论述这一特点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简单追溯商业性文件中心的行业发展历史。

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组建联盟始于1980年成立的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Association of Commercial Records Centers)。1996年,ACRC与国家安全数据保险库协会(NASDV,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ed Data Vaults)合并,组成了前文提到的国际文件与信息管理服务行业协会(PRISM 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 Records&Information Services Management)。目前,PRISM被界定为“商业性信息管理行业的非营利性行业协会(the not-for-profit trade OClatlon for the commer-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dustry)”,这表明商业性文件中心发展成为一个行业(Industry)已经得到国际公认。尽管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的发展时间不过短短30年,行业的成熟度却表现得较为明显,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整个行业建立了宗旨明确、成员广泛的领导中心——PRISM,为行业的有序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PRISM确立了五点宗旨:提供最佳行业教育;向政府机构、标准化组织、媒体和消费者持续倡导行业价值;组织论坛,用以指导和交流行业信息和经验,在会员间形成良好关系;研发对会员有回报价值的新产品、服务和信息;通过执行行业准则和业务标准,增强专业性和行业的影响力”。这些宗旨清晰明确,表明PRISM代表的商业性

信息管理行业致力于为公私机构提供有效的文件和信息服务,帮助客户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诉讼和审计风险、提高业务效率,实现信息资产的良好组织和维护。PRISM的会员广泛性在前文已有论述,从名称上也能看出其国际性特点。在PRISM领导下,整个行业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虽然各大洲的行业发展规模存在差距——美国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4¨50%,欧洲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略高于10%,其他大洲没有明确统计,市场占有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洲、中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但是,整个行业据估算年增长率达到10%左右。PRISM的建立可谓是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成熟的标志。

其次,整个行业制定了成熟规范的行业准则和标准制度,为行业的自律和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PRISM最新制订的行业准则(2007年5月)包含针对客户、会员以及公众的内容。其中,对客户的行业准则是“拟定合同条款并严格履行;维护客户信息的秘密和安全;提供信息管理服务的最佳实践和质量控制;确保设施、员工、控制和程序都适宜履行专业职责”。对会员的行业准则是“承认对客户信息资产共同具有重要责任;加强沟通与协作以维持高标准服务;开展信息交流促进行业完善;合作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对公众的行业准则是“虚心接受并认真解决投诉;确保会员公司遵纪守法并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持续提高行业知识、资源、实践、产品和服务;引导其他组织和个人关注信息管理问题”。这些准则明确揭示了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的专业职责和社会责任。同时,PRISM还制定有一系列标准制度,包括标准协议、员工保密协议、灾害计划手册、风险转移指南、文件保管期限表、排架标准、行业术语标准等等,要求会员统一执行。此外,PRISM还注重遵循国际、国家等层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整个行业实行有效监管。例如,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要遵循国际文件管理者和指导者协会(ARMA)和国际标准IS015489的相关规定,也要遵循各国法规针对文件、信息管理的相关条款。典型例子是美国2002年在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财务欺诈事件后颁布了《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明确规定了篡改文件的刑事责任。美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经营就必须遵循该法案的相关规定。当然,行业准则和标准制度尽管不像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它与法律法规共同配合,对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4.国外银行转账到国内 篇四

开户行名称:

公司名称 :

SWIFT code :

公司名称:

公司地址 :

国外在国内开户行需提供的Bank address :开户行地址

Sortcode :分类代码

Bank name :银行名称

Bank branch :分行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8号院10号门

5.国外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及启示 篇五

陈 思 许 巍

2007年第2期 ——他山之石

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也是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国家的正常发展,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打击对象。我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有益经验,对于建立健全我国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经验

日本治理商业贿赂被称为“老虎苍蝇一起打”,意指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绝不放过哪怕是微小的商业贿赂事件。日本界定的贿赂范围相当广泛,包含能满足人的需要或者欲望的一切利益,除金钱、物品、不动产等有形物之外,诸如代为偿还债务、金融利益以及获得确实会涨价的尚未公开的股票而获取的利益等财产性利益等,均在此范畴之内。日本刑法将商业贿赂统一为行贿罪和受贿罪,具有行贿或受贿行为的主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日本还制定了《公益举报人保护法》,规定严格为举报人保密,并不能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或者以任何理由解雇举报人,否则按照有关法律严肃处理。日本构筑的制约机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贿赂问题的发生。

韩国的“清廉度调查”是防治商业贿赂的重要措施,得到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度关注和肯定。通过对各级政府和公共机关的清廉度调查,根据所得出的清廉指数按照政府机关类别进行排名,实现民众对各机关的资金账户往来及收入的监督。2005年3月,韩国政府、政界和经济界共同签署的《透明社会协约》,对公共部门、政界、经济界和社会公民共建透

明、廉洁机制的措施加以具体规定,公共部门的任务包括由国家清廉委员会、监察院、检察院、公职人员伦理委员会分工协作,建立防止腐败、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和纳税人诉讼等机制,以及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公民的任务是协助建立与反腐有关的居民传唤制、居民投票制等机制,制定《透明社会实践市民参与宪章》,参与社会行动等。这场全民参与的社会净化运动在改善韩国商业环境,提高社会清廉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在医药销售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取得了显著成效。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为了防范医药公司向医生行贿,德国医学科学专业协会、联邦药物生产商协会、联邦医院药方联合会、德国大学联合会等12个相关协会在2001年制定了《企业同医疗机构及其职工间合作的刑事评估要点》,内容涵盖了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法律知识;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形式、合作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对于礼物和宴请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礼物的价值有明确的规定,每次宴请都要做详细记录并备案。医生一旦发现收受贿赂,就会被开除。在《要点》的规范下,德国实行“医药分开”,将收受贿赂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健全我国商业贿赂监管体系的措施

从加强立法入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治理商业贿赂经验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武器。我国关于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文过于分散,立法层级不高,而且未能将目前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之中,导致在实践中反商业贿赂效果并不显著。应以我国现行的法律为基础,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立法经验,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规定,通过对我国商业贿赂现状的分析,制定《反商业贿赂法》。将分散在我国法律法规中的有关商业贿赂的相关条例加以整合,将实体性法律规范包括刑事、行政和民事及程序性法律规范统一在一部法律之中,以整合、统领现有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同时,反商业贿赂,执法不能手软。一方面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更

需要提高执法水平,准确理解法律的内涵,区分正常行为和商业贿赂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打击真正的违法行为,保护正常的商业行为,维护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深化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体制改革是根本。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调控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将商业贿赂容易滋生的金融、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质的行业,以及市场开放度、透明度不高的医药、建筑、教育等行业作为重点进行治理。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公用企业、特殊行业尽可能地引入竞争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功能,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法人及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实施企业诚信守法记录制、自动检测制、警示制、公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改革企业会计制度,重构我国会计监管体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监督工作。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管齐下,其中监督工作尤为重要。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阳光行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公平、公开的程序来监督与制约权力的行使。注重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新闻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相结合,依法依程序、多途径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对商业贿赂专项治理的执法监察,是发现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商业贿赂监督的重要途径。我们还要借助广大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团体监督和公民监督。组织引导社会团体有序、规范地进行监督,定期组织社会团体深入商业贿赂比较严重的行业开展调研。要广泛开展舆论和媒体监督,在公开和严格的舆论监督下,使行贿受贿者

接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要发动干部职工进行商业贿赂监督,鼓励干部职工对不法行为进行检举和揭发。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将群众关注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商业贿赂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而言,建立和完善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是减少商业贿赂行为的治本之策,因此,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要与学习贯彻党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党章要求,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以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积极宣传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进展成效;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将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廉洁从业意识,推进企业诚信管理;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特别是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治理商业贿赂不单单是某几个部门的事,更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强大的社会正气压倒歪风邪气。■

6.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篇六

摘要: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国外著名的四处商业综合体,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与分析,意在能够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概况和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建筑如何融入城市空间以及场所精神的营造有更深的体会。关键词:国外,商业综合体,调研分析

0 引言

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著名的商业综合体。这些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也是当地居民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更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象征。这些商业综合体依托优良的社区环境、繁华的商业氛围、齐全的商业设施以及独具特色的经营品位,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规划建设,最终成为一座城市特有的吸引力和品牌。城市因商业建筑而具魅力,商业建筑更为城市增添风采。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把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城市甚至在倾全力开发主题商业街、商业综合体,这说明商业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被认识,人们对商业建筑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我们不应盲目发展与建设,借鉴他人经验,对我们或许有更多的裨益。

下面对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商业综合体作一介绍,并进行比较分析。日本难波公园

难波公园是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去,难波公园(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

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其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是日本开发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1.1 场所概念

难波公园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能够不断重生的自然力量,这种被普遍认知的力量在连接新旧事物中又贯穿着东西方文明。在设计中,自然环境被巧妙地融入都市规划之中。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因为他有很大的公共开放绿地,可以吸引周边社区的人到这里来光顾、来浏览,最后这个项目变成了一个目的地的项目,大家不仅仅到这里来购物,也可以到这里来休息,来放松。

难波公园的内部是一条人造峡谷。业主最初的构思是建造一个简单的混凝土通道用于连接项目的南北地块,但设计师提出了人造峡谷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最初打算选用各种暖色调的石材,再现真正的峡谷风貌,并通过多样化的水平表现手法展现出堪称永恒的再生自然景观。在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使用材料过于单一而产生的虚假感。

装饰材料都取材于自然,如花岗岩、沙岩和石灰石,并沿袭了

其淳朴粗犷的天然造型(自然裂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天然石材的永恒魅力。为了进一步表达这一理念,色彩由暖黄色到橘红色的过渡与大阪市区众多的灰色混凝土和瓷砖饰面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与周边绿意盎然的植被交相辉映。

1.2

整体布局

登临高处俯视难波公园,可以看到,开放的空间使公园与城市的街道、交通直接相连,斜坡与“山石”形成的层次感,使公园与周围的高层办公楼柔和地融为一体,为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入口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被岩石覆盖的空间,仿佛一个狭小的峡谷,诱惑着你向里面探寻。暖黄色到桔黄色逐渐过渡的条纹造型,如同沉淀层一般,而设计师精心设计和营造出不同的小湾、岩洞、河谷等探险般的空间感受,更让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为整个购物旅程增添了一抹神秘和新奇的色彩。通过“峡谷”内一条“8字形”倾斜上升的通道,便到了难波公园的零售与娱乐区域。其中心区域是三层的“豪华购物广场”,内部质感华美、店面错落有致,并饰有草木植被和水景,让你仿佛并不是在商场购物,而是在森林中寻宝一般。

经由不同楼层的一些特定区域,从“峡谷”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的露台,这里的“空中花园”种植了不少漂亮的花草植物,植物每天成长,每天都在改变建筑的样子。商场内有不少餐馆和咖啡座,露天的位置就在丛林里,购物之后在这里享受一份舒适和静谧,相当惬意。

1.3

业态分布及功能流线

一层平面主要用于组织车行流线,不同方向的步行人流通过自动扶梯或者垂直电梯引入二层商业区。

二层平面为人行通道,组织各个方向的人流汇集,包括车站方向人流、LABl 1方向人流以及来自一层的步行人流。利用建筑的高度形成峡谷形态的交通空间,并设置多个空间节点及自动扶梯,保证人流通畅的到达上层商业。

露天步行街两侧设有柱廊和玻璃顶风雨走廊,保证阴雨天气使用。

商业人流在室内穿行,保证阴雨天正常使用,沿走道两侧设置店铺,约每隔50-70米

面向“峡谷”开放中庭空间,或设置空中玻璃走廊,使“峡谷”两侧人流穿行。

屋顶人流

1.4 总结及启示

建筑形态的丰富多彩并未使得商消费者对商业内容的注意力,真正做到经典的建筑设计本身,可以成为

业布局混乱,也没有分散了建筑与商业相得益彰。吸引人流的亮点。但从长期看,仍然是其内部的核心-商业起到真正的决定作用。对于经常进出的人来说,建筑形态的美总有习惯甚至漠视的一天,只有功能上的人性化设计-与商业的契合性会一直默默地发挥作用。

极为注重与各种交通工具的衔接,如地铁站、停车场、车行市政道路等。日本表参道

表参道是东京的四个主要特色街头时装店的聚集地之一, 这里云集欧洲、日本等顶级设计师的作品,流行元素含量很高,橱窗内的衣饰摆放非常有创意高,橱窗内的衣饰摆放非常有创意,世界著名品牌的诸多旗舰店也设置在此处,可以说表参道是世界品牌的亚洲展览中心。

表参道全长约1公里,位于东京原宿青山一带,靠近涩谷,与原宿、涉谷、代官山一起形成东京四个最具特色、风格不同的时装店聚集地的,被称为日本的香榭丽舍大道,常作为电视连续剧的外景拍摄地。表参道以原宿车站为起点,直通明治神宫及青山区一带,这条名为“燕歌祇”的大道,曾是明治神宫的专用道路这里是东京乃至日本最具奢华气质的购物街道,也被戏称为男人的地狱,女人的天堂。

2.1 发展历程

表参道用了70年左右的时间,演变成为大量风格独特建筑物和成排的榉树共同演绎的具有欧洲街道风情的奢华时尚的购物商业街。

2.2 表参道 Hill

安藤忠雄以日式椭圆形印章的「参」字LOGO来揭开「表参道Hills」外观的序幕,以银灰色铝窗加玻璃围幕带来最主要印象;基础的墙柱梁部份,不经意地呈现出钢筋水泥,几何造型直线延伸的设计,含蓄地透露出建筑的特色和美感。

表参道HILL在表参道上具有约250米的宽幅,是由地面6楼和地下6楼组成的复合设施:

• 地下3楼至地面3楼为商业,38户住宅,200个车位的停车场

• 在商业设施内,中间的挑空中庭和围绕挑空中庭的斜面将具有沿街商店感的商店延续6个楼面,使自然光线能照到地下楼层的中庭 • 住宅由东楼和西楼2幢构成,窗口可望见街道两旁的榉树

• 具有出色的管理体制,住宅与商业设施的动线完全分离,以便成为能安全、放心、舒适地生活的空间

• 屋顶上尽最大可能地进行绿化,有计划地使从北侧的住宅地区可远眺绿树成荫趣意盎然的景色。

刻意与表参道沿路街道树设计成相同高度的建筑物,从外表看起来绝对很难想像得到,它居然是地上六楼、地下六层的庞然大物,由本馆、西馆以及一部份复旧保留的「同润馆公寓」三者来构成。

本馆建筑物乍看之下是个方正平整的规矩设计,但从内部的高空俯视下来便能察觉,整体造形犹如一艘巨大的方舟,掏空的宽广中庭毫不吝啬地让阳光从半透明天窗自然流泄。店铺围绕着中庭的四周环然伫立,楼层与楼层之间尽可能地排除了到处都是杀风景的电扶梯景观,整体徐缓的逛街坡道,让人不自觉地团团逛绕于其中,省去上下楼梯的麻烦,也同时让人感觉不出爬升下降的辛苦。

内部围绕商业空间的挑空中庭的独创乐“螺旋形斜面”上,排列着与表参道相同坡度的斜面有机连接的、具有沿街商店感的商店。以螺旋形连接的斜面创造了空间环游性,在建筑物内也能保持逛街这一表参道的特点,成为史无前例的独特空间。犹如在表参道中又出现了一个内部表参道。

2.3 业态分布

表参道目前非常繁华,共有约100家店铺,包括很多一线奢侈品牌委托著名的建筑公司设计的风格各异的旗舰店,著名品牌荟萃的“表参道Hills”,以限定香槟、巧克力而深受人喜爱的“Anniversaire表参道”,出售旅游纪念品的东方“跳蚤”商品市场,往原宿方向走,有一家特色的玩具专卖店 KIDDY LAND,整条大街充斥着上流和时尚的元素。2.3 内部活动空间

表参道Hills是作为日本的时尚和文化的中心而不断传递流行讯息的表参道的核心,他独特的外墙在LED的照射下与街道两旁的榉树融为一体,展现出各季不同的景色。从入口进入后是高达6层的挑空中庭空间,以挑空中庭为中心,构成螺旋状的螺旋形斜面。外墙的彩灯墙、楼内的动画投影机、超指向性扬声器和大屏幕显示器等用光、影像、音响等各种效果展示着空间的魅力。入口处的大开口实现了求心力极强的活动空间。

沿着从挑空中庭大楼梯走到地下3楼后,进入空间[O:]。空间[O:]是从挑空中庭大楼梯延续的位于地下3楼的举办活动的空间。可举办展览会、记者发表会和视觉演示等各种活动。该空间具有灵活性,可实现您所想象的形象,同时还备有充实的设备。美国橡树溪

Oakbrook Center是一个坐落于Oakbrook北部的大型户外购物商场。它是芝加哥地区一个非常有名的购物目的地,大约包含150多个独立的品牌。以Oakbrook Cente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综合商业圈,它的周围有银行、酒店、娱乐、休闲、餐饮等商业建筑。Oakbrook Center四面皆为宽阔的主道路,具有很好的易达性,并且有大量的免费的露天

停车场以及室内停车场。

由于各种活动举办频繁以及聚集大量顾客的缘故,该购物区经常发生犯罪、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事件。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包含如此多的品牌使得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让顾客知道最快最简洁的出入口位置,以及如何到达想去的店铺变得尤为重要。同时如何使大型停车场和建筑有效地联系起来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为Oakbrook Center 绘制一幅紧急情况逃生路线以及划分防火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利用GIS技术对每间店铺进行精确定位以绘制地图。

2.1 基本功能流线

Oakbrook Center的购物区以A、B、C、D、E、F这6栋建筑为分割分为了6个区域,每个区域中都有服装、化妆品、数码、家居用品等商铺,这六部分通过室外的地块联系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Oakbrook Center。剩下的建筑则当做了几个品牌的大型旗舰店,专供这个品牌自身使用。在这6栋独立建筑之间,散落有ATM取款机、停车场、休息区等公共设施,每栋建筑中的顾客都能方便的使用。2.2 室内购物空间

2.3 室外购物空间

由于Oakbrook Center的平面形式为组团式建筑,故自然而然地在建筑之间形成了室外庭院或小型广场空间。Oakbrook Center的设计者在设计这些地块的时候,充分考量了顾客群的性质,在不同的地块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景观。

在入口处设计了小型的下沉广场,广场中有喷泉,这种尺度符合建筑主入口处大气的景观设计风格。

在另一片区域,则设置了一篇水池,尺度同样适合这样开放的空间。

下图则为一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室外游乐场,所用的景观小品都颇具童趣,孩子若厌倦了逛商场就可以到这来游玩。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法国巴黎最繁华热闹、最具代表性的香榭丽舍大街是以凯旋门和戴高乐广场为轴心呈辐射状的12条街道中的主干道。中央马路宽80米,可容纳12辆汽车并行,全长2公里。街道两侧的人行便道平坦宽阔,林立着各种专业公司、大小商店,从银行、保险、时装、娱乐到文物古玩以及花卉、报刊摊位,各行各业应有尽有。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尊贵的代表,但其经营的百货服饰类商店大多是一般精品和品牌店,真正的高级精品店在香榭大街一侧的蒙塔涅大街。在香榭大街上数量最多的是餐馆和咖啡馆。这大概与法国人的浪漫是分不开的。在这条街上,人们能够品尝到法国的蜗牛、意大利的比萨饼、日本的生鱼片和中国的水饺、烤鸭等世界著名风味食品。电影院、电子游戏场、夜总会、迪斯科厅错杂其间,营业至午夜或凌晨,是巴黎人夜生活的好去处。大街中段还有一个比地面上的商店更加富丽堂皇的地下商场,几十家大公司在这里设有分号地上地下组成一个立体商业街区。

在香榭大街上,还有著名的大皇宫、小皇宫和协和广场。大、小皇宫都是法国建筑艺术的代表,其文化艺术展览为香榭丽舍大街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协和广场是在香榭丽舍大街一端、与凯旋门遥遥相对的大型中央广场。绿色的草坪、古老的建筑和雕塑,广场中央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使得协和广场成为游客和巴黎市民休憩、消闲的最佳场所。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不仅商业气氛浓厚,使人感受到法国人的悠闲、轻松和浪漫,而且香榭大街也是法国人大型集会、庆典的举办地。如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政府都要在香榭大街举行隆重的阅兵式,因而香榭大街也使游客们感受到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4.1 历史进展

香榭丽舍大街历史悠久而丰厚,其演变同巴黎的市政发展紧密相连。1667 年,法国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杜勒里皇家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的视野将其东西向轴线延伸至圆点广场(Rond-Point),由此形成香榭丽舍大街的雏形1828年巴黎市政府为它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和喷泉,使它成为法国第一条林荫大道。1863 年,凯旋门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星形广场)落成,更是锦上添花。三百多年来这条街道见证了法国的许多历史时刻,早已成为巴黎最具景观效应和人文内涵的街道。90年代初,针对交通拥堵、行人受车辆干扰、街道景观混乱的状况,巴黎市政府启动整修工程,令香榭丽舍大街再次焕发活力。4.2 购物环境

香榭丽舍大街号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商业旅游与街道景观之间完美结合。它以圆点广场为界分为风格迥异的两部分,东段700 m 以恬静的自然风光为主,车道两侧是平坦的草坪和高大的乔木,再外侧是林荫步行道;西段1100 m 则是繁华的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云集,其中时尚与美容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香榭丽舍大街还是巴黎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除了街道两端著名的协和广场和凯旋门它还拥有许多历史记忆对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总结及启示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著名商业综合体的形成有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也各有其特色,并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现代人的新生活需要。比较分析这些著名的商业街,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也可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改造、建设我国大城市的商业街。

5.1 商业建筑必须具有立体化、网络化的交通,以保证交通通达性好

这是城市商业街建设的基本要素。地上地下形成立体化、网络化交通,不论以什么交通方式都出入便利。即便是商业街为步行街,主街两侧的辅街均应有良好的交通能力和充足的泊位,并有严格的交通管制。为了保证地面交通的通畅,交通网络整体连接,人流、车流分离,让人流在“室内”流动,地面车流才能通畅。纽约、伦敦、东京的商业街建设都是靠这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来扩充商业街的人口容量和疏通交通的。向地下要空间是商业街发展的趋势。

5.2 商业街的行业结构应是三足鼎立,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所谓“三足鼎立”是指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在商业街中各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这种结构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提高商业街的吸附力,白天是游客的观光胜地,夜晚是当地市民的消闲娱乐场所,从功能上满足了旅游者观光、购物游览的心理和消遣、休憩、品位都市文化的精神要求,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休闲消费的场所。而我国有的城市的商业建筑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游客高高兴兴慕名而去,却疲惫不堪无精打采而归,甚至是有钱花不出去,使商业建筑的形象和效益大打折扣。

5.3 商业街应具有独特的商业魅力

城市商业街与一般的社区商圈不同,它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文化历史的展示窗口,因而每个城市的商业街都应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商业街的独特魅力。

5.4 商业街应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气息

大城市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过程,构成商业街浓郁的文化特色,挖掘商业街的历史文脉,突出其历史文化底蕴,是商业街的品牌要素。忽略甚至在开发中摈弃商业街的传统、历史文脉,商业街就会失去长久发展的底气,也会使城市失去文化个性特征。因此,商业街的开发建设,必须注重保留商业街的“商魂”———历史、文化底蕴。但是一味地保存传统文化也会使商业街失去活力,使人产生没落、衰退的感觉,传统文化应该与现代文化、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商业街的品牌价值含量。

5.5 商业街必须突出整体协调性和人性化设计

7.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篇七

1 国外商业银行文化环境简介及其内控视角的思考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几个世纪中积淀了很多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几种:精诚团结的日本银行文化、谨慎的英国银行文化和人人平等的美国银行文化。

1.1 日本银行文化环境简介

日本银行界向来具有以维护“家”的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 (张小霞, 2005) 。这种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能够显著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同时, 根据孙丽等 (2006) 的研究, 日本的银行基本都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 按学历、年龄和工龄来确定员工工资的主要部分 (70%) 的方法培养员工责任感。

1.2 英国银行文化环境简介

英国的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体现了谨慎的民族特征。其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绝不愿去为了眼前的利益去做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的业务。如汇丰银行便是典型的实例。

1.3 美国银行文化环境简介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人平等。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 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 加上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 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在这方面花旗银行堪称典范:其为全球不同肤色、国籍、性别、宗教的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和晋升机会 (陈晶萍等, 2008) 。其奉行平等的多元化的用人原则, 十分重视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 重视跨国公司所需的不同背景和经验, 欢迎员工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上面三个国家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精诚团结、谨慎、人人平等的银行文化实际上极大的促进了其优秀内部控制的实施。只有这样一种人人以银行为家, 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深入骨髓风险意识和谨慎态度;这种人人平等, 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氛围才会早就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环境。

2 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对内控文化环境问题重视不够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花了几百年时间积累起来的认识我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深刻的体会。虽然所有银行都在搞内控, 但在现行的考核体制下, “一些银行管理层往往注重短期业绩, 认为内控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汇总” (彭幼华, 2008) 。在他们看来, 一旦建立了条文性的规章制度, 内控机制也就建立起来了, 忽视了内控文化的建设。

2.2 内控文化环境建设形式化、随意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文化环境建设方面过于形式化, 没有在真正让员工形成习惯意识, 让文化建设与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方面下功夫。我们可以去学习汇丰的风险监控体系, 但若没有他们那种深入骨髓的谨慎观念, 又怎能取到真经呢?

2.3 内控文化建设缺少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载体就是银行的员工。员工既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所在, 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制造者。因此, 对银行员工加强人文关怀,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对建立和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至关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机制的设计和安排中, 通常实行“刚性管理”, 把员工“物化”或“标准化”到内部控制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程序中。这种刚性管理或“标准化”管理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风险, 但却忽视了不同员工之间能力和创造性的差异, 有平均主义的嫌疑, 并未做到像花旗银行那样的人尽其才和公平晋升。

3 健全内控文化环境的对策

3.1 加强内控文化理念教育

要真正树立内控合规、谨慎的文化理念。各银行尤其是基层商业银行要改变过去过于看重业务的理念, 要树立内控意识。坚持业务开拓与内控监督并重。通过诸如在职培训, 考核, 思想教育等方法不断地将合规、谨慎的文化理念灌输、渗透给员工。

3.2 强化配套制度约束

在进行内控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要配套建立相应的内控文化制度, 切忌形式化、随意化。要动员和组织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和各业务部门建立与各自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的小的文化氛围, 构建系统化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来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暴露内控问题, 并及时改进, 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3.3 实行充满人文关怀的内控文化

如上文所提到, 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在内控实施时的人文关怀远远不够。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把内控的重心放在人上面, 坚持把充满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环境建设的全过程, 要真正重视员工的满意度, 关心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加大员工的教育培训, 实行民主化内控管理, 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心、事业心, 关爱员工的家人等等。只有这样, 银行内控的文化环境建设才会顺利长久的实施下去。我们的员工才会真正为银行着想, 自觉地配合内控的实施。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发现, 与一步步发展衍变的欧美银行不同, 中国的银行业没有厚实的文化积累与沉淀。但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 积极借鉴国外银行在内控文化方面的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来迅速赶上。笔者认为, 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环境比单纯硬性的规章制度在内控方面的作用要大。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弥补在这方面的缺陷, 抓住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迅速走到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程婵娟, 金娟.培植商业银行文化铸造内部控制制度的灵魂[J].西安金融, 2004, (2) .

[2]张小霞.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6) :83-87.

[3]孙丽, 刘洪钟.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与日本银行公司治理[J].日本研究, 2006, (1) .

8.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篇八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80-02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大规模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其后,随着金融市场、信息技术、金融理论的深入发展,在监管法规变革、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融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原先必须依赖银行的客户,可以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采用大规模证券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商业票据、债券的大量出现,挤占了银行的传统信贷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大量介入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领域。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促使商业银行调整风险偏好,大力发展低风险业务。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以及利润来源的多样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中间业务的发展,使银行获得了资本消耗低、不承担或较少承担信用风险、有稳定现金流来源的银行收入。

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95年至2000年为存款导向阶段,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和增加存款,相应地,中间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代收代付、委托贷款等业务领域;2000年以后,逐步过渡到收入导向阶段,以防范风险、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与此相适应,代理保险、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高收益中间业务成为创新的重点。近几年来,中间业务发展加快了步伐,中间业务新产品不断被推出。尽管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为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

中国建设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理念上对中间业务的盈利作用重视不足,中间业务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和现代经营理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才刚刚开始,国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而,中国建设银行在经营管理水平方面还未形成健全的经营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效率偏低。

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发展中间业务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中间业务的发展遵循经济效益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由于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完善和健全的经营管理体制,有着明确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化服务网络系统。

二、中间业务品种相差悬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品种虽有较大增加,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与市场需求相比,品种仍然较少。中国建设银行现有的中间业务主要局限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上,这些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而在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则还比较欠缺;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明显不足,覆盖面窄,未能形成规模效益;特别是现金管理、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组织安排、收购兼并顾问等政策允许、市场需求较大的业务发展水平较低,结果导致同质化产品多,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单个产品创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其中间业务范围涵盖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已形成结算及其延伸类、避险类、信用类等为主体的完整的中间业务体系,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差距较大。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以美国银行业为例,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2%上升到90年代初的39%,而到2000年,达到将近50%,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中间业务收入正逐步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政策环境对中间业务发展影响程度不同

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这种制度限制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制约了金融机构之间业务领域的交叉和扩张。中国建设银行已经拥有了众多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大量员工,在以存贷款为中心的传统银行业务竞争激烈、发展缓慢的环境下,利用已有的客户关系来销售保险及投资理财等其他中间业务产品,不仅可增加收入,而且也能分摊费用。

西方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实行混业经营制度。混业经营管理制度不仅使金融机构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规模效益,而且也使广大客户更方便地获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金融机构通过混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发挥金融中介的职能,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实现信息和监督成本最小化,减少经营风险,获得商业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并建立稳定优质的基本客户群。

四、信息技术支持平台不同

中间业务尤其是新兴的中间业务需要高科技的支撑,中国建设银行的信息科技水平支撑不足,影响了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进度和技术含量。中国建设银行的数据集中应用程度不够,虽然主要的业务操作都实现了电子化,但各项业务系统大部分还处于分离状态,不同种类的业务使用不同的系统,兼容性不够。中国建设银行信息管理系统,还处于以账户为中心的系统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转变过程中,数据仓库也有待于建立和完善。西方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具有强大的业务处理、客户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功能,做到业务和管理决策有机结合、客户服务和信息分析有机结合,并已建立了完备的数据仓库。

五、市场有效需求不同

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市场需求基础还未成熟和稳定,客户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以及由于经济水平、管理水平等原因,客户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需求还普遍存在局限性。中国建设银行对客户的开发力度也不够,还没有实行客户细分策略。西方商业银行已经形成自己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对银行有偿服务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对新兴中间业务的接受能力较强。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分析很透彻,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客户对象普遍为中高收入阶层,其原因就是该阶层对银行的贡献度较高,对金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强。

六、中间业务产品开发与营销方式不同

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开发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市场调研,对客户的真正需求、潜在需求的研究、论证工作不够深入和透彻,中间业务产品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对业务的营销也相对滞后。中国建设银行系统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体系常常不能配合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只重视推出新产品,营销工作却不到位。在创新业务的成本核算无法到位的情况下,对创新的成效缺少监督评价。外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体,方向明确,效果显著,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创新中间业务产品能及时得到全行系统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体系的支撑。

西方商业银行在保险、证券、投资银行等非利差产品销售方面注重策略联盟。证券、保险越来越注重策略合作和联手营销。以欧洲保险营销为例,近十年来由于银保合作已有相对的发展,甚至出现了“银行保险”这一新的专业名词。银行保险业务迅速发展,其表现就是银行所占的保费收入占社会保险费总额的比例不断上升。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产品开发营销等多方面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发挥整体优势进行综合营销。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银行均设置专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的综合部门,并且近年来先后采用了以客户类别划分主线的机构设置体制。在人员配备方面,调整劳动组合,减少内部人员,增加与客户接触人员,即客户经理。在产品开发方面,认真研究市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进行开发,如美国的花旗银行有一套客户需求系统和客户数据仓,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经理、电话、邮件、数字电视、網上银行等任何一种方式进入客户需求系统,向银行提出需求,银行则可通过客户数据库来了解客户,从而在产品开发和销售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要。在产品营销方面,除在外部注重策略联盟以外,注重行内各部门通常密切合作,注重发挥整体优势,综合营销,如英国巴克莱银行的零售客户部门在为客户办理按揭贷款时,常常向客户推介相关保险产品。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在业务种类、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创新机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存在差距,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细分客户,产品准确定位,建立品牌产品,锁定营销;加强金融集团联盟,互补优势,在巩固和完善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不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大科技投入,确保服务渠道多元化、自动化、网络化;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积极创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经营模式。

上一篇:第三课时教案下一篇:留守儿童学习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