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pest分析

2024-10-01

餐饮行业pest分析(精选8篇)

1.餐饮行业pest分析 篇一

宏观环境PEST分析

PEST分析又称大环境分析,是研究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通过Pest分析法,公司能够剖析出自身所处的外部大环境究竟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以及据此作出战略规划,趋利避害。其中每一个字母各代表一个因素,分别为:P(political—政治)、E(economic—经济)、S(social—社会)、T(technological—技术),接下来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如图2-2所示,对顺丰速运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洞察利害然后灵活应对。

(1)政治环境(Political)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政治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一个行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法规的支持与否。在当下,政局稳定,法规相对严明规范,我国快递行业面临的政治环境总体来说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借力于国家政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市场准入标准的此升彼降,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依然是挑战重重。

图2-2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

2010年,国家制订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要在前一规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大力推广快递服务;同时,2009年10月,新《邮政法》正式出台,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并且提出了邮政市场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补充、完善了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的制度和措施,修订了邮政业务资费的制定机制,新法中的其他相关规定也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行业内的快递企业的自身规范提供了依据。《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设定了更全面、更严格的快递业经营许可标准,为国内的快递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这些都必将促进国内快递行业向着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新《邮政法》对邮政专营信件范围的放松也将为民营快递公司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快递业的发展保驾护航。2006年,邮政部门政企分离改革,开始打破中国邮政EMS快递服务的垄断地位。这为民营快递的崛起创造了机遇,也促使EMS树立危机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巩固市场份额。

另外快递协会的成立也为快递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快递协会成立于2009年,是由中国境内的快递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盈利的全国性行业组织,通过发挥自身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各地快递行业协会工作等,构建不同市场主体间合作、交流、共赢的平台,为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条件。

政策上的高进入门槛,对服务能力、安全保障等的更高要求,在另一方面也对民营快递小企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很多公司因此被迫倒闭关门。虽然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同城快递50克以下、异地快递100克以下归邮政专营”条款最后没有执行,民营快递总算可以歇一口气,可又有谁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做好应对政策变相的准备可保公司不会在竞争中进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根据欧盟碳交易体系的规定,从2012年开始,中国航空公司进出欧洲的航班都将面临碳指标的问题,出发点是为了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果不达标,则有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停航。这是一个警讯,低碳生活已经从政治的高度进入我们的视线,以货运车、货运航班等高碳排量工具为运输主体的快递公司在这方面无疑压力巨大。

以往中国快递市场是对外企禁行的,但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和2001年加入WTO后,在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下,中国快递行业准入规则一再放松,国际快递巨头借此机会纷纷以加盟、收购、然后是直营的方式最终也进入到了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跟中国的快递企业进行龙虎相争,给中国的快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006年TNT收购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华宇集团,从而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事件,就是在国家政治环境发生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从此以后,中国民营、乃至EMS的发展道路变得更加曲折。虽然如此,但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乃至国际上现今的政治环境对快递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利的,快递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把自己做大做强,提升服务和实力,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经济环境(Economic)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图2-3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增长率

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市场注入新鲜跃动的血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如图2-3所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加入WTO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更趋于多元化,由此也充实了我国的资本市场同时带来制造业和零售业的繁荣,这些变化都必将使快递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家与国家间的快递活动也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作为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经济大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增多,带动了中国的快递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物流配送需求的数量与类型大量增加。在强烈运输需求的推动下,快递货物运量快速增长。此外,以因特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必将引起在线交易成几何速度增长,配送瓶颈的解决需要大量的门到门服务,而这为快递企业的星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过去主要为公司单位寄送商务快件的快递公司逐步走向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快递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依赖。中国网购交易额在2010年突破了五千亿元人民币,是09年的两倍。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由第三方物流处理的产品只占总体成品的16%,经第三方物流环节的工业原始生产资料只占总体的20%,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只占总体物流业务的2%,而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在欧洲则为10%。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具有相似性,由此来看,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快递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几年里,必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空间。

我国快递市场目前的形势是国际快递巨头、国营快递和民营快递多方并存的局面,民营快递从诞生起就生存在夹缝之中。中国加入世贸后,按照有关协议,中国加入后3年内,将允许外国服务站在本土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2005年12月,中国快递市场已完全对外资放开,这对中国的快递企业冲击巨大。国内快递企业面对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外国快递企业的挑战,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提高快递服务水平,应对快递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企业的当务之急。

(3)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 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 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改变了其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以往只是进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可现在网上购物已经广被接受并成为了一种潮流和风尚,订单的最后实现需要快递公司的协助,得益于此,快递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们闲暇时间增多而带来的闲暇消费效应也对快递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其次,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要求快递企业推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选择。同时,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速度、服务安全以及服务的便捷等方面。但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可持续供给不能得到保障,人员流失率高,这极大阻碍了快递业发展,民营快递的竞争本质也像许多行业一样是人才的竞争。

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大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移动,业务往来的信函、日常生活信件的收送都变得不方便,传统的邮寄部门效率又极低,客户强烈的时效性需要催生了一批批的快递公司。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它们对服务业的收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而服务质量成为他们更关注其的焦点,更加信奉品牌、权威的力量,为了接受更好的服务情愿花费更多的钱,高效率快递应运而生。

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让顾客对快递公司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大企业客户,他们会对快递公司的文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污染的态度、对能源的节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才觉决定是否要开展业务往来,为了获得这些利润大户,快递公司就需加大力度培养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比如说开展绿色物流,保护环境等,这对快递公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居民文化水平的提升,可选择服务的增多,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让他们在选择快递公司时变得更加理性和挑剔,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快递公司留住顾客的成本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失掉一个大户。

(4)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具体到快递行业,它既包括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终端设备的研发,也包括各种物流体系的建设,运输技术的更新等等。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客户的服务期望。WTO给中国快递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他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精良的的营运设施让国内快递企业望尘莫及。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快递服务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快递业竞争的核心将是以科技为依托的服务质量的竞争,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快递营运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和便利性,完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快件追踪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高价值服务,提升竞争档次和竞争实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大众对绿色经济需求的日益升温、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渐重视,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对快递这个运输大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信息管理平台规划更完善的环境保护路线,开展绿色快递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纵观行业内外,知识管理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越来越高的礼遇,对于快递这个需要严重提升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的行业来说,打造专属于企业的高效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提升各线员工的业务素养和个人素质,将让企业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走得更快更远。

2.餐饮行业pest分析 篇二

一、政策环境分析

(一) 环保政策越加严厉。

京津冀地区持续出现污染天气, 大气污染防治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 成为河北省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 各级政府都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15年初实施的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实行按日计罚制度, 罚款总额上不封顶, 且追究企业法人代表的法律责任。2016年初, 河北省成为中央环保督查的首个省份, 接受了为期2个多月的督查, 督查组在反馈意见时指出了减煤压钢等方面的问题。2016年4月, 《河北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 (试行) 》出台, 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各级政府追究责任。从中央到地方, 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 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前所未有。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形成倒逼。

2015年11月,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 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次改革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 提高供给质量, 推进结构调整。对于钢铁产业来讲, 去产能已经成为主基调, 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标准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严, 钢铁企业过多的资源消耗已经难以为继, 去产能的机制倒逼企业加强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效率低、成本高的企业将逐步淘汰退出市场。同时, 降成本政策的逐步落实, 物流等费用降低, 也为企业带来了利好。

(三) 产业发展方向明确。

2014年6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至此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1月, 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攻坚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 提出了坚定不移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推动形成“2310”产业格局等10项具体措施, 明确了今后3年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具体步骤。河北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 坚定不移推进“6643”工程, “十二五”期间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 391万吨、炼钢4, 106万吨, 多次组织开展化解钢铁、水泥过剩产能集中行动, 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推进过剩产能“走出去”。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 确定了全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一) 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 英国脱欧公投, 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 贸易持续低迷,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实体经济运行困难, 从图1可知, 2011年以来, 全国和河北省GDP增速均持续放缓, 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河北省GDP增速居于全国倒数位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振, 上游用钢行业需求也会萎缩。

(二) 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由于全国范围的钢铁产能过剩, 产生了严重的供需矛盾, 行业内低价恶性竞争, 多方面不利因素导致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从2015年全年的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来看, 从2016年1月份开始钢铁价格一路下跌, 其中冷轧薄板SPCC价格下跌幅度达到了34%, 8种主要产品中, 下跌幅度最小的线材也从年初的2, 715元/吨跌到了年末的2, 367元/吨, 每吨价格下跌707元。钢铁企业普遍受到钢铁价格下跌的影响, 库存压力加大, 利润大幅降低, 对正常经营带来了困难。

(单位:元)

注:单位亿元人民币。

(三) 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

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持续走弱, 从产品出口上来讲, 产品价格降低, 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优势, 对于出口有利。据石家庄海关统计, 2015年河北省出口钢材2431.38万吨, 比上年增长35.29%。2016年前5个月, 全省钢材出口1073.6万吨, 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17%。

三、社会环境分析

(一) 融资难问题突出。

仅2015年, 中国人民银行就5次下调了基准利率, 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点, “双降”政策目的是为实体企业降成本, 从表2可知, 2016年1~6月, 河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 20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亿元, 增长约13%, 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 2016年上半年河北省融资环境略有好转。但信贷投放不均衡问题突出, 受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影响, 金融机构普遍对钢铁企业呈谨慎态度, 放贷收紧, 严重影响了钢铁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金融机构对钢铁行业的信心仍然不足, 纷纷采取贷款到期不再续贷、延长贷款申请的审批时间等措施, 调整对钢铁企业的授信政策, 比如发债额度从原来不占用授信额度调整为占用授信额度。

(二) 城镇化进程加快。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3%,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34%。从表3可知, 进入2016年, 河北省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平稳, 到2016年7月, 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51.74亿元, 同比增长12.7%,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787.84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33.4%。建筑业作为河北省钢材的主要消费市场, 房地产市场回暖意味着钢材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四、技术环境分析

(一) 钢铁产品结构不优。

目前全省钢材产品主要以板带材和长材为主, 具体到产品类别, 产量居前5位的分别是热轧窄带钢、中厚宽钢带、钢筋、盘条 (线材) 、热轧薄宽钢带。产品主要供应建筑行业, 中低端产品比重较高, 河北省钢铁产品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部分企业钢材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产品附加值低。

(二) 工艺装备水平逐渐提高。

河北省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 (2015年修订) 》的钢铁企业中, 大型高炉已经成为炼铁的主力装备, 高炉过程计算机的采用率达80%;大型转炉成为炼钢的主装备, 大型炼钢设备的基础自动化水平达到或者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钢坯热送热装技术、蓄热式加热炉技术等在轧钢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表4可知, 河北省重点钢铁企业平均质量指标稳定, 主要产品质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促进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企业内部管理要科学高效。

面临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 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必须把重心放在管理创新、增强效率上,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瞄准各项经营管理业务中的数据收集、过程控制、现场操作等方面改进提升,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进一步优化生产组织、工艺技术和人力资源配置, 把各项具体任务目标全部细化分解, 落实到具体车间、班组和岗位。以灵活的经营策略紧跟市场变化, 根据市场需求, 采取针对性措施, 积极调整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 最大限度拓展盈利空间。

(二)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主线。

钢铁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 依靠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要坚持循环发展、绿色钢铁的理念, 切实做好二次能源回收利用, 加大对各工序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力度, 充分利用回收煤气、余热、余能发电, 力争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低能耗、高效益。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 积极跟进“互联网+”, 将互联网创新思维深度融合到钢铁工业, 用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强在线金融、仓储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建设, 推进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销售模式创新, 大力推动钢铁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同时, 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用信息技术提升钢铁产业水平, 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信息化体系。

(三) 全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充分发挥钢铁的产能优势, 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以非洲和周边新兴市场国家为重点, 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 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实现产能境外转移。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富余, 技术装备性价比高, 优势明显, 且河北钢铁集团、邢台德龙钢铁等企业在境外都有合作项目, 要加强产能国际合作的国别研究、政策对比研究, 摸清摸准重点合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金融政策、法规制度、国际影响以及各类风险等信息积极参与国家规划的重大项目合作。各企业都应当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指导意见》, 加强与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通过上下游协同、合作投资、并购等多种手段, 推进钢铁优势产能向外转移, 努力在国际产能合作中树立新样板。

(四) 加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步伐。

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和经营观念, 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效益上来, 围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艺结构等, 认真落实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大力发展非钢产业, 推动钢铁行业不断向中高端、中高质、中高效迈进。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 国家下达河北省的任务是硬指标, 分解到各企业的任务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李立, 李红, 章静敏.河北省钢铁产业现状研究及对策[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8 (1) :25~29

3.餐饮行业pest分析 篇三

小企业或可转行,或熬过寒冬。对于餐饮巨头而言,其转型就显得举足轻重,然而传达难掉头,如何在消费者多样选择中,让投资人更有信心?食品巨头百胜餐饮集团就在2015年底接纳了激进投资者的建议:剥离中国业务单独上市。

对于这一举动,百胜集团中国事业部相关内部人士曾表示,这实际上体现出了百胜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其实也在给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

最新消息显示,餐饮巨头百胜餐饮集团将分拆成“百胜中国”和“全球百胜餐饮集团”两家各自拥有独特企业战略和投资特点的独立的上市公司。届时,中国业务将正式独立。

百胜餐饮集团高层认为,百胜在中国的业务已自给自足并具备进一步释放规模的能力,在管理层的有力领导下,将最大程度上发挥所有潜力,以独立运营的形式继续把握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在中国市场,百胜中国将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大品牌的独家特许经营权。

事实上,百胜自进入中国以来,其本土化的策略就使其一直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这一策略也在同类型公司中属于凤毛麟角。五百强企业绝大多数都有在中国开展业务,但像百胜这样中国市场的业务份额占全球业务如此之高的却不多:早在2005年,百胜便将中国业务从国际部独立出来,成为与国际部平行的中国事业部,直接向全球总部报告。

在产品研发上,百胜也有着专门的团队,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这些独具风味的美食只有在中国百胜旗下餐厅才能品尝到。正因如此,百胜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本土化做得最好的跨国公司之一。

也正因为此,中国业务一直是百胜最主要的增长点,长期以来,来自中国的营收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百胜的中国业务能做到自给自足,并具备进一步释放规模的能力,因此相比于其他在华外企能较早满足独立和上市的条件。

但同时,中国市场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消费心理悄然生变,不再唯洋品牌为尊;而另一方面,聚光灯效应也让百胜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消费者也对其的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洋品牌都不得不承认,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

近年来,“洋品牌”风波不断,这其中既有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例如上述的福喜;又受制于中国养殖产业的短板,例如个别养殖户违规使用激素造成的“药鸡门”;还存在部分概念被混淆或被谣言所误伤等,例如“速生鸡”被妖魔化,谣传肯德基的鸡有“三对翅膀八条腿”等。

正是这种聚光灯效应,一系列问题让消费者对洋品牌的“光环”逐渐丧失了信心,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你在路边摊吃到一个苍蝇,你最多就是让老板换一盘,不会影响你对路边摊的判断;但如果换在了肯德基、麦当劳,你对它的印象可能马上一落千丈。国际巨头就应该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且,经济冷暖、餐饮先知。作为外资大众餐饮的领头羊之一,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恐怕是百胜目前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19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增速季度值6年来首次“破7”,引发各界关注,这也给所有大众餐饮企业带来困扰。

不过尽管如此,百胜中国的最新举措,还是表明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看好。将中国业务进行剥离再独立上市,这是企业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有充分信心的表现。在声明中,百胜将中国定义为“全球餐饮业最快速发展的市场”,并表示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阶层预计由2012年的3亿人翻倍为超过6亿人”。对任何企业而言,这都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机遇。在中产阶层迅速扩大的市场背景下,百胜预计未来在中国运营的餐厅数量将达到2万家甚至更多。

在新常态下,任何企业要谋求长远持续发展首要的是要把业务做细做实,真正做到精耕细作,而不能一味追逐短期的高速增长。其实不存在此消彼长、谁代替谁,在这个行业一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一个餐饮品牌要做的事情都是,把市场的蛋糕共同做大,而不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把蛋糕抢过来。

4.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篇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

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

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费的增加会拉动税收的增长,但过重的税负会抑制汽车消费竞争非常激烈,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稳居世界第一,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为扩大内需、增加税收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 就我国的经济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今现代化的工业时代,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比重更偏向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趋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产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 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1.汽车下乡延续至2010年年底;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力度提高至5000~18000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5个,;重点城市促进黄标车更换等。

2.关联产业的推动。进入2011年,我国铁路、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将进入建设高峰期。其中,今年我国铁路将加大高速铁路建设,未来2年铁路建设平均每年投资资金都将在7000亿以上。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最高1:10的拉动效应,我国未来2年铁路建设投资每年至少将产生7万亿经济效应。在公路方面今年我国也将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点工程建设。

3.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预测,世界经济开始走出衰退,2011年各国经济缓慢复苏,GDP持续增长。

4.汽车进入高速普及阶段。2010年人均GDP接近4500美元,根据国际汽车市场历史进程看,人均超过3000美元后进入汽车高速普及阶段;同时村村通公交的开通等促进客车需求。

5.汽车出口市场回暖。商务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具体政策将出台。同时全球经济回暖,对中国商用车的需求回升。

Social-human Factors

社会人文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的价值观.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

 价值观念: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 风俗习惯:世代相传形成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的不成文规范。

 审美观念:人们对商品的好与坏、美与丑、喜欢与嫌恶的不同评价。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

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当前,舆论对汽车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汽车延伸了私人生活的半径,是必须要有的;而另外一种则认为私人汽车的拥有会带来很多的烦恼。甚至列出了例如“新手太多,总堵车”等“七宗罪”。

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的确很糟糕。抢道的、频繁变线的、变线不打转向灯的,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问题,实质上就是对汽车文化普及不够,因为文明用车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大多的人把车当作是“你有我也应该有”的争强好胜(无论是买车还是开车)的工具,还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因素

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动向  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

在全球的汽车工业发展中,如此快速无仅有—中国汽

车产量从1980年的22万量到1990年代的50万辆,到1993突破100万辆;在此以后进入20世纪出现井喷,从2001到2007年每年增加100万辆,2009年达到1739万辆,首次超过美国,产销居世界第一。

现在汽车制造的装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目前,德国、法国、日本这些汽车强国他们的产量都不如我们,法国、意大利只有我们的几分之一,但他们是汽车强国,我们是汽车弱国。

 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政策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注定是各项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集中出台和完善的一年。其中,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是引起汽车企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汽车行业的“宪法”,属于纲领性政策,事关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新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妥善解决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的能源、交通和环境问题。

 我国汽车新产品开发能力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由于技术标准低、生产规模小,难以降低生产成本,中国汽车工业将比其他行业遇到更大挑

战。并且,由于种种原因,使我国汽车工业仍停滞在低水平引进阶段,尤其在新产品开发研制环节,更是吸收消化不了、拿不出自己的东西,没有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这要求我国汽车行业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其中中外合资合作为主要途径),加快引进、吸收与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大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逐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并快速成长起来。

 我国汽车技术发展动向

在全球范围内,节能、环保、安全,仍然是汽车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从调查的结果看,北美、欧洲、日本、中国等多数国家,都将能耗和排放,排在关注度的前列。按照专家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废气排放等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也将越来越得到重视。节能降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是,不断走高的能源价格和不可再生性。近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高,这表明了汽车社会已经进入了高使用成本时代。另外,高油价也增长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未来的汽车企业,将面临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但高能源价格也为在技术上处于领先的汽车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尽管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但解决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问题不能仅仅汽车企业,它涉及到了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如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工作,汽车

使用者的消费习惯和驾驶习惯。例如购买节能环保汽车,并具有节能降耗的驾驶技巧,将会对节能降耗做出一定的贡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例如提供出行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相关的财税鼓励政策,国家从财税上鼓励汽车用户购买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产品。

5.餐饮行业分析 篇五

1.我国餐饮业现状简介

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高。我国的餐饮市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及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餐饮文化全新的阶段,市场竞争发生严重的变化。随着我国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提升的时期。从各地餐饮业发展的经验显示,发展餐饮业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拉动需求,安置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发展餐饮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综合促进作用明显加强。不仅如此,近年来在我国餐饮业的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地方菜的振兴与发展更加迅速,很多地方将发展餐饮业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2010年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2.餐饮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餐饮行业由于是完全竞争的,因此在经营等方面存在严峻的考验。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不但如此,目前我国的餐饮行业竞争环境呈现出一下几个现象:

 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 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 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 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 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3.未来餐饮行业主要发展目标及趋势

《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提出到2013年,全国餐饮业将保持年均

18%的增长速度,零售额达到3.3万亿元;培育出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烈、社会影响力大、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品牌餐饮企业集团100家;全国餐饮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2500万人;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800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16万个连锁化、标准化的早餐网点,规范一批快餐品牌,初步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各种餐饮业态均衡发展,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居民餐饮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餐饮业发展格局,并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 快餐将优于中餐,将占比整体餐饮业态的40%左右。

 自由拼餐,火锅中的“单锅”及中餐中的“位餐”制将盛行

 规模化,标准化,集团化,“大鱼吃小鱼”取胜

 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安全将成为2010年餐饮业态中的主打名词

 餐饮服务人员中年化,自助,自选,明档等将成为餐饮经营主流。

 农家乐、私房菜,私房会馆,素食成消费热朝

 餐饮营销,广告创意,另类营销,网络营销已成为2010年餐饮营销新热门

 科技电子产品盛行,餐饮经营拉近数字化营销

 餐饮融资扩张,招引资金已成为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扩张的一种新模式

从以上几个趋势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今后的餐饮发展更加应该重视的是餐饮的安全,原生态无污染等方面出发。经营者应对此变化对于餐饮方面做出及时的改善,适应消费者的口味追求变化。

4.我国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资源系统、人力资本、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等四方面,每个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从这四方面出发,认真分析。将这个理论应用到餐饮业方面,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活动能力等四方面要素构成。

(1)技术能力。是指餐饮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特殊技能,包括转化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手。

(2)产品质量。是指餐饮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均属于产品质量范畴,即: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服务的过程是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广泛的接触,其产品的质量是由服务人员与顾客共同决定的。

(3)组织管理能力。是指餐饮业根据经营的特点与需求,设立组织结构、财务控制、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机构和手段。

(4)市场活动能力。是指餐饮业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应变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5.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1)提升餐饮业战略决策的能力

首先,运用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

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企业发展等情况的不同,随时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增长或品牌形象的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运用品牌战略就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因此,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即宾客消费全过程的物有所值;百姓指广义的百姓,是指社会各个消费层面。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告诫:“在变革的年代,经营的秘诀是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经营理念是企业的一种定位、方向或目标。而改革开放前的大多数餐饮企业,其目标的定位是公款消费,其经营的理念也是围绕着公款消费的特征、要求来设计相对应的内容(产品与服务)。因此,有必要及时调整或确立企业新的经营理念,即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符合消费群体的变化需求来确立企业新的经营理念。只有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升餐饮业技术开发的能力

运用模块化生产的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几千年来我国的餐饮企业均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生产着60000余种传统的地方菜点。这是目前中国餐饮业的实际状况,也正因为这个实际状况,导致中国的餐饮业很难全面实施烹饪生产的科学化。因此,我们力争在中式快餐生产方面努力争取或实现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而在社会餐饮生产方面则向着模块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国菜的传统特点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模块化生产完全符合社会餐饮的生产要求(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是实现社会餐饮生产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标准化生产的前提。

开发人本化的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发人本化的产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中国的餐饮行业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本化菜单,为餐饮生产提供依据或参考;为中国餐饮业早日接轨世界,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中国餐饮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份基础性的数据。

因此,中国的餐饮行业必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计算出餐饮生产的优化比例,并根据这个比例设计菜单、组织生产,即餐饮企业提供的菜单:冷菜、热菜、蔬菜、羹汤、饭点等所占的比重;各类原料所占的比重;营养价值或食疗效果所占的比重,均能达到人本化的设计要求。使产品的口味比重、质感比重、各种烹调方法的比重,均能达到人本

化的要求。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消费需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遇和“吃好”的机会,即:所谓“吃好”,就是吃得安全、卫生、营养、美味、方便、健康,还要在吃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3)提升餐饮业营销方式的能力

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将营销定义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营销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而且,目前涉及到的营销内容确实很多,如:市场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全员营销和整合营销等内容。但在实际的促销过程中手段匮乏,不能形成餐饮业持续热点和人气,如:餐饮各酒店普遍的促销手段就是在开业时动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一时间成为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热点,从而吸引人们前来就餐。成名之后,这些店家几乎没有进行其它宣传活动--更多地靠人际关系、口头传播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营销方面大做文章来提升杭州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社会影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运用“整合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营销”是强调一切产品和服务要紧跟顾客需求灵活应变,不存在固定模式,利用系统与权变理论来诠释营销学,如:操办“婚宴”己成为餐饮企业首选的营销项目,给“婚宴”过程的行为予以策划和包装,包括新娘新郎的美容美发、婚纱摄影、婚车装饰、婚宴司仪程序、婚宴的菜点设计、婚宴场面的布置和婚房的装饰点缀等等服务项目应有尽有,并通过一桌婚宴达到宣传与营销的目的。

运用“后营销”的理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后营销理论以现有消费者的满足为出发点,以如何让现有顾客对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足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不断消除顾客的不满或抱怨,极大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最大化的让客价格,与现有顾客的关系不断固化,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促使顾客不断地、重复地购买。

6.对餐饮行业的分析 篇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餐饮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等,目前国内市场呈现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对投资领域没有限制,投资者可进入任何经济领域进行投资,其金融环境比较宽松,无外汇管制,无进出口配额。政府监管很少,申请餐饮业执照如同其他行业,手续简单,没有专门程序,但对于酒类销售需申请专门执照,并登报声明。税收政策如同制造业,一般征收35%的所得税和17.5%的增值税。政府没有关于餐饮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法令,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检疫机构,很少对餐馆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进行检查。

2.经济环境: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总的来看,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较好态势。

3.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说法,所以国人对

于吃是很讲究的。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得饱,而更注重于吃得好。所以,餐饮业在未来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4.技术环境:现代餐饮的核心技术在于管理而非手工,科学化是21时机餐饮业的主流。掌握高新技术人才和具备管理和营销理念的人才将促进和推动21世纪的餐饮企业。

二、产业环境分析: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①资金门槛低。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资金投入低,这也是社会闲散资金和私人资本大量进入餐饮业的原因。

②技术壁垒低。餐饮业中常用的技术都没有任何独有与专有性,可以轻易从市场上得到,因此行业技术壁垒低。

③品牌与网络壁垒低。中国餐饮市场极其广阔,而国内餐饮企业中还没有如麦当劳、肯德基这种无人不晓的品牌,即使在一个城市也还没有绝对强大的知名企业。销售网络是餐饮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当前国内餐饮业的连锁程度总体都不算高,国内餐饮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品牌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目前投资者进入餐饮业的品牌与网络壁垒低。

④存在一定的行为性壁垒。新餐饮企业的面对的行为性壁垒主要是指价格战。由于餐饮业的地域特性和扎堆效应,先进入企业往往对后进入者采取价格攻击,利用各种优惠手段维持自己的优势个客源。可见,价格壁垒是新进入餐饮业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⑤文化性壁垒高。中国地域广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及生活习惯。因此,跨入国内不同地区扩张或投资的餐饮业者,将面临文化壁垒的各种影响。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餐饮行业的企业数量居多,实力相当,且行业市场增长缓慢,行业的产品没有过大的差异,所以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激烈。再者中国餐饮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缺乏龙头企业,外国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的餐饮行业,不断入驻国内市场,加剧竞争。

3、替代产品的威胁。“民以食为天”,人们越来越注重美食,因此餐饮的替代威胁较小。

4、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餐饮行业不同与普通行业,购买商没有实质性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购买商威胁极小。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由于供应商的可替代性强,集中程度强,因此,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弱。

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在餐饮行业中,由于相近文化风俗的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小,战略差异、相对规模等较为相近,市场相互牵连程度大,战略集团数量多,因为战略集团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但,由于中国餐饮市场文化习惯、风俗特色较为丰富。因此,不同的风俗特色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四、竞争对手分析

作为餐饮产品,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包含菜肴、环境与服务态度。而在这些因素中,菜肴占了百分之五十的权重,必须不断创新,增强特

色,使客人常吃常新。并应该沉淀下来顾客喜好的拳头产品,善于对这些拳头菜肴大力宣传,使得家喻户晓。总之,一定要从菜肴创新上挖亮点,创品牌,这才是长久之策。环境与服务态度占百分之五十权重,这是一个企业文化涵养的体现,关系着企业的声誉与品牌。

五、结论

做好餐饮需抓住四个关键因素:首先要抓好餐饮经营的关键——正确地市场定位;其次,餐饮经营的根本出路——形成自己的特色;再次,重视口碑效应,坚持不懈的抓好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后,不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商业素质的培训。总之,餐饮行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竞争压力大,市场前景灿烂,但同时又缺乏餐饮人才的热门行业。

参考文献:

中国连锁餐饮行业初步分析;

中小企业贸易促进网—餐饮业市场的基本情况;

2009-2012年中国餐饮行业应对新经济环境变化及发展策略咨询报告;

商务部信息;

7.餐饮行业pest分析 篇七

意料之中的表现意料之外的危机

(一) 餐饮整体市场:意料之中的下滑, 意料之外的惨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3年1-2月份, 全国餐饮收入4030亿元, 同比增长8.4%, 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 这一同比增幅相较于2012年下降了36.8%, 而且是近10年来, 1-2月份数据第一次出现个位数增幅。特别是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1278亿元, 同比下降了3.3%, 比去年同期下降17.3个百分点, 出现了中国餐饮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2013年2月春节餐饮市场的表现, 已让我们对一季度的餐饮业表现有了心理预期, “赢了人气、输了财气”已成定局, 但是低于10%的增幅以及限额以上负增长的统计数据, 依然让我们不敢面对, 特别是对比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餐饮表现, 的确让人猝不及防、意料之外。

(二) 地区表现:

一、二线城市意料之中的增长乏力, 三、四线城市意料之外的后劲不足

根据目前各省市统计部门已公布的数据 (截至4月9日) , 2013年1-2月, 各省市的餐饮业表现不一, 呈现一、二线城市增长乏力, 三、四线城市后劲不足的态势。

结合表1我们发现, 除了湖北和西藏隆子县的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幅超过15%, 大部分省市1-2月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幅都在10%以下, 新疆和甘肃这样的西部经济落后地区限额以上的餐饮收入增幅已经跌入3%以下, 特别是江苏南京、陕西、浙江1-2月的限额以上餐饮收入直接进入负增长。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餐饮收入增幅回落明显, 湖南、湖北、山东的增幅回落水平都超过了10个百分点。

(三) 企业表现:

收入、利润意料之中的下降, 市场领域意料之外的延展

1. 中高端正餐下滑明显, 经营状况恶化

中高端餐饮在新政中应声急下, 春节前的12月份和1月份经营中高端正餐状况比较正常, 与往年基本持平, 但1月份已经显现出下滑趋势, 2月份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部分高端餐饮企业2月份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 即便是以商务宴请和家庭、朋友聚会为主的部分餐饮企业也受到波及, 客流有所下降。上市公司湘鄂情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表明, 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将亏损5500万元至7000万元, 而全年同期公司则盈利4623万元。

2. 定位大众的正餐与去年持平, 但利润有所下降

北京一家定位大众的家常餐厅2013年1、2月营业额增长了3%, 但受春节调薪、厉行节约宣传成本支出、记者采访影响, 客流量有所下降, 利润依然下降了2%。

而定位大众的火锅企业, 并没有受到反对公款消费及餐饮浪费的影响, 2013年1、2月营业收入变化不大。考虑到2月份营业天数的问题, 部分火锅企业2月份单店收入比1月份上升了2.14%, 与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上升。

3. 快餐受影响较小, 营业收入保持增长, 但有利润下滑趋势

大部分快餐企业一季度业绩与去年同期持平。有的快餐企业因综合调价、成本上涨、店面扩张因素, 以及门店多集中于购物中心受春节放假的影响, 一季度利润上涨幅度很低, 甚至有下滑的趋势。

4. 新型业态如团餐、社区餐表现抢眼

在2013年1季度, 谋划业态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很多餐饮企业的共识。上市餐饮企业普遍看好团餐业态的发展, 通过并购方式进军团餐市场。而且一些团餐企业1季度超过30%的业绩增长也令同行艳羡。

此外还有部分餐饮企业抓住自身特色, 提升服务水平, 围绕门店周边的社区做文章, 通过开发特色、外卖外送、提供风味礼盒、上门烹饪服务等贴近老百姓的社区服务方式来增加营收、提高人气。

5. 定位城市年轻白领的休闲特色餐饮较受欢迎

部分人均消费在100元左右, 目标客户定位在25-35岁的年轻白领群体的连锁休闲品牌企业, 通过休闲时尚的店面环境以及精准有效的微博营销, 一季度客源稳定, 而且借助微博转发的及时性和快速性, 品牌效应凸显, 经营表现良好。

2013餐饮业何去何从:从时势来, 回本质去

中国烹饪协会在此对2013年一季度餐饮行业市场表现进行分析研究, 不仅是为了验证我们的判断, 而是希望通过这个验证过程, 通过曲折变化的数据曲线, 通过不同餐饮企业的表现, 看到曲线和表现背后餐饮业最初的模样。抛掉那些技巧、战略、模式的束缚, 以平常心、平和心去思考餐饮业的本质。“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已经告诉我们, 餐饮业发展的核心和源泉在于大众, 即最广大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求。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说, “现在最重要的资源是需求”。如果说市场需求是最稀缺的资源、最重要的资源, 那么未来在餐饮发展中, 我们更应该从关注消费者餐饮需求的角度去看餐饮发展的内涵与方向。专注于以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为消费者呈现安全可靠、营养健康的“美食美味”, 将“舌尖上的感动”变成餐饮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和最大利好。

(一) 识势是走出寒冬的务实心态

2013年餐饮业将面临比2012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 一季度的业绩表现让我们不仅对行业内部的同质化竞争、经营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挫、供求结构性失衡有了清晰认识, 更对外部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有了深刻感受, 埋头经营是不够的, 更要着眼于需求、着眼于市场, 对当前餐饮行业所处的内外部形势有客观理解:

1.稳中求进的经济形势与消费转型的发展难点

中国经济宏观形势整体有望略好于2012年, 各方人士普遍预测2013年GDP增速不低于8.2%, 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将利好于餐饮业的发展。

但是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0%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居民收入和消费占经济比重过小的失衡局面没有得到改善, 经济增长的果实能否更充分地为居民所享有, 将成为影响消费转型的关键, 也成为餐饮需求能否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

2.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房地产的高位运行

李克强总理曾表示, 城市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从长远来看, 城市化水平越高, 将为餐饮业带来越多的餐饮需求, 越有利于餐饮业的发展。

但是当前的房地产政策, 特别是房价的上涨使餐饮业扩张受阻, 压缩了餐饮业的发展空间, 房价高位之上稳步上升, 将给餐饮企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与压力。

3.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与居民消费信心有待提振

由于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 使得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愈加谨慎。收入倍增赶不上物价和房价上涨的幅度, 消费不振、消费信心不足成为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数据, 上海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今年一季度回升幅度明显放缓, 低于去年第四季度3.1个点的增幅, 同样也低于去年一季度3.4个点的增幅。重庆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 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6个百分点, 当地商委分析, 餐饮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家电消费首次出现负增长, 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速下滑, 黄金周刺激消费作用减退等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原因。释放全民消费力、大幅提升消费信心将成为未来各领域各行业的主要研究课题。

4.收入倍增计划与人口红利面临拐点

收入倍增计划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同时, 也将使中低收入者食品消费收入弹性大的特点得到释放, 从而为餐饮业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但是倍增的收入源于用人单位的工资, 在收入倍增政策的指导下, 各行各业的工资要在到2020年的10年内翻一番, 平均每年至少要保持7%以上的增幅。4月初各省市公布了2013年的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涨幅在16.9%, 这意味着餐饮业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

另一方面,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 餐饮业的用工荒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人员的频繁流动和人员的结构性短缺将动摇餐饮业的根基, 对整个餐饮产业带来致命的损害。

5.扩大内需的政策环境与餐饮为政策“买单”的窘境

十二五期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为包括餐饮业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带来了焕发活力与动力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为推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市场创新、税负减免的措施, 更是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提速和水平提升。

但是餐饮业随着发展的提速也在为“政策”买单, 各种税费及成本负担日益加重, 经营的政策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 甚至还有人把奢靡消费、公款消费的原因归结为高端餐饮, 而这种不理性、不客观的引导和行为更加大了对高端餐饮的巨大冲击。中国烹饪协会在2012年底完成对餐饮业46种税费负担调查的基础上, 也充分认识到任何一项税或费的取消与规范都将牵涉多个领域和多级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等垄断单位利益不打破, 协调落实的难度就非常大。不合理的银行卡刷卡费率, 餐饮业呼吁了近10年, 才从2%降到1.25%, 要求从一般类的1.25%回归到民生类的0.38%, 不知餐饮业还要再等待多少年?营改增的试点没有包括餐饮行业, 部分省市的价格调节基金却将餐饮业作为按营业额1%征收的对象;餐饮从业人员的地位与用工荒问题未能解决, 特殊工时管理办法却已将餐饮业拒之门外。以上种种让我们看到短期内, 餐饮业经营环境难有改善, 大幅减税清费的可能性十分微小!2013年餐饮政策的利好还有待各方的共同努力。

6.餐饮行业的转型升级与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

当前餐饮业的危机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餐饮业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挑战。在餐饮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中, 餐饮产业能力的增长一直在拖后腿, 因为餐饮业30年的高速增长并非来源于产业能力的推动, 只是来源于市场的自然增长。在这种不匹配的前进速度中, 尽管餐饮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但这种转型升级不够彻底, 也不够坚决, 甚至由于经营的标准牲、规范性欠缺和市场的无序性, 在某些时候在走回头路。

但是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速度在整个社会经济的作用下, 明显快于餐饮业。相比较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安全、营养的关注、对供餐服务模式需求的多样化, 对餐饮体验的个性化、对餐饮服务的专业化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全面提升, 整个餐饮行业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显露无疑: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上的变革被动而滞后;餐饮供给与餐饮消费需求结构性失衡;市场供应的传统方式与社会需求无法匹配。加上餐饮自身经营成本的倒逼、同质化竞争的淘汰选择和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代价, 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必将带来餐饮业更深层面、更广领域的变革和阵痛。

(二) 回归是积极顺势的最佳选择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 能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 也不是最强壮的, 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对当前餐饮行业面临的形势进行客观分析, 是为了在行业增速下滑、利润下降的情况下, 积极顺势, 主动调整, 以推进餐饮业的转型升级。

再回首餐饮业粗放发展的30年, 当高潮落幕, 当泡沫破灭, 当狂热降温, 我们应从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中, 看到餐饮业发展的本质和未来, 那就是“民以食为天”, 以民为本, 抓准“民”的需求, 将“民”服务到极致, 就能赢得“民”的市场。而这一点是餐饮业与生俱来的基因, 只是我们在一路狂奔中, 忘了上路的目的和最初的模样。

1.回归本质:立足优质服务和产品特色

餐饮提供的是产品与服务体验的结合, 解决的是人们从果腹到满足到满意的消费预期, 因此充分研究产品开发和服务体验, 立足产品创新和烹饪技艺提升, 立足饮食与文化的结合, 立足消费与体验的互动, 是餐饮业回归本质的必由之路。只有能提供美好食物和美好服务的餐饮业, 才是健康持续的。

在经营管理理念上, 过去靠拼奢华的公务宴请和商务宴请,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餐饮业的良性发展。拼装修、拼价格、拼关系、拼资金不是餐饮业的正常发展模式, 拼品质、拼服务、拼效率、拼满意才是餐饮业的核心。在这次餐饮业遭受危机时, 我们看到很多品牌餐饮企业以始终如一的产品品质和服务特色, 赢得了顾客认可, 也赢得了经营上的收获。

2.回归市场:立足市场需求和市场模式

回归市场, 需要深刻研究消费对象的市场需求, 研究餐饮的市场模式, 并通过转变服务方式和调整产品结构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时段, 转变服务方式, 实现对市场的时间、空间的全覆盖。很多快餐品牌的24小时营业和外卖外送服务就是对市场时间空间的最大利用。连中高端正餐企业也在立足市场, 突破时空的束缚, 宁波某星级酒店将2000平方米的大堂, 改为24小时的餐饮超市, 提供10元至50元不等的多种套餐, 平均每天营业额可达五六万元。在北京一些高端餐饮企业也开始销售茶点和中午的白领工作餐。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类型来延伸和诱发市场需求。很多的餐饮企业利用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管理优势, 开始尝试多业态盈利发展和开发规模化的食品、半成品的加工配送业务。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不同业态之间的灵活转换和互相渗透, 实现对市场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的全覆盖。

3.回归大众:立足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

中国消费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 部分发达地区向“富裕”型转型,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营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产品品质需求以及餐饮消费方式都在发生质的变化。要赢得市场, 赢得人气, 必须立足于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 把“为人民服务”研究到极致, 把诚信服务、优质服务研究到极致。

餐饮的最广大消费者来自于民间, 来自于最广大的群众。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随着近几年富豪人数激增而逐渐拉大, 使得我们陷入一种贫富差距冲击带来的焦虑和浮躁中, 也使得在过去几年几乎所有类型的餐饮都在盲目提高档次, 餐饮价格已经超出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但是我们忽视了最广大的餐饮消费潜力在民间, 而且城镇化导致的“造城运动”使得普通民众的吃饭难与当前餐饮企业面临的生存困难并存。因此培育营养健康、食品安全可靠、美味可口、便利快捷的大众化餐饮消费市场将成为我们回归的第一要务, 即使是中高端餐饮企业, 与其盲目转型杀伤品牌, 不如深入调整结构和模式, 在满足民间消费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中高端客人。

寻找消费者最迫切需要的餐饮产品和消费方式。社区餐饮、城市早餐、老年餐饮、学生餐、机关食堂供餐、送餐、送厨师、送服务员的外送餐饮服务将成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新的餐饮需求, 也是餐饮业发展的新蓝海。此外, 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推进,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餐饮消费方式也有待挖掘, 如远程点餐、手机支付、手机排队、团购用餐等。

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将美食与时尚结合, 将美味与实惠结合, 将主动营销与激活消费结合。通过各种有诚意、有新意、有特色的营销措施和个性服务去赢得消费者。

4.回归理性:立足自我升级和规范发展

不管是外部的竞争压力还是内部的成本负担, 不管是外部的政策不公还是内部的粗放发展, 面对当前的困境, 餐饮业需要理性对待, 不等、不靠、不怨、不怕。对厉行节约、反公款政策有客观认识, 不等政策的风向;对行业市场表现不佳、下滑明显的局势有清晰判断, 不靠外部的救市;对餐饮的税费负担及市场环境的不公有深刻理解, 不怨承载的负累;对餐饮业的走势及未来发展有充分信心, 不怕前途的曲折。

在特色化和标准化上下功夫, 在精细化和个性化上发挥优势, 是当前餐饮业转型的理性选择。餐饮企业应回归平常心,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找到发展的方向, 研究大众化餐饮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餐饮标准, 研究高品质、高标准的餐饮消费需求中的大众性、普适性定位。

苦练内功, 着眼长远, 通过信息化技术降低运营成本、能减排增加效益、建设中央厨房加速标准化、建立产业盟进行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自我的升级改造;通过内部理提升来实现企业的理性规范、集约化的发展。

8.餐饮行业营销流行四大变化 篇八

消费者消费习惯向多元化转变

北京餐饮市场结构多元化,消费者对大众化菜系需求高。多数消费者属于“实惠型”,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由广大的普通市民汇集而成。他们选择餐厅的标准较简单,只要环境整洁、菜肴适口、价格实惠即可。大众点评网数据表明北京市场中67%的餐厅是以“实惠型”消费者作为目标客户,人均消费不超过50元。从菜系来看,数量最多的北京菜、火锅和川菜价位都相对较低,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粤菜价位最高,鲁菜由于餐厅数量较少,并且多为老字号或名店,位居其次,两种菜系人均消费都在120元以上。自助餐、东南亚、西餐等外来菜系人均消费则都在80-120元价格区间内。

大众点评网用户浏览量数据显示,北京消费者以聚餐为目的的餐饮消费行为中,首选餐厅多以川菜和火锅为主;情侣约会多选择环境好而有特色的餐厅,对价格不怎么敏感;商务宴请首选餐厅以烤鸭店及特色中餐店居多,表明商务宴请中突出北京或中国特色。

网络口碑营销被众多商家喜欢

网络口碑与传统的口碑传播相似,都是通过消费者的口口相传,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品牌和产品的方式。但是新兴的网络口碑比传统口碑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更为有效。网络的口碑带来的不单单是一次性且短暂的热点,它继承了口碑的持续传播性。比如岳麓山屋的什刹海店在大众点评网上有386条点评,网民们不仅推荐了自己喜欢的菜式,评价了用餐的环境和服务,也对餐厅提出了改进建议,更有用户推荐该餐厅“值得试一试”。有网友留言:挺地道的湘菜,剁椒(酱椒)鱼头“回回都点”,附送的面条浸着汤汁“尤其美味”;擂茄子放在“捣蒜罐模样的”容器里,“咸鲜爽口”;手撕小鳖是“保留节目”,“辣得真过瘾”;什刹海店“紧邻后海”,室内“木质楼梯,中式桌椅”,书籍架一旁站立,小有意韵;“凭窗而坐”,入夜后,“湖上小舟纷纷点起红灯笼”,感觉“超好”……

网络口碑显然是企业网络营销获取知名度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但也要有效的进行管理。首先应该检视餐厅自身的特色,决定是否适合透过网络口碑的手段来营造口碑。然后充分表现出品牌本身更多的个性和创意,找寻合适的平台合作。

网络搜索成为商家推广重要手段

网络搜索功能在网络营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上网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使用搜索检索的次数也在增长,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搜索的网络营销价值。另外,随着搜索引擎市场推广力度的增加,以及各种专业搜索和本地搜索的发展,也为网络搜索营销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

网络信息量大,网民面对的信息和选择多,运用搜索营销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使搜索营销真正有效,获得最大收益。最重要的是企业或餐厅要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中尽量靠前,尽快出现在网民的视线内,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搜索使用者会在搜索结果页面的第一页点击进入相关信息,而会继续浏览到第三页以后的只有10%。即当餐厅的排序列在相关搜索的第四页时,最多只会接触到搜索餐厅人群的10%。

优惠券成为吸引目标消费者新尝试

网络营销除了可以使目标消费者了解餐厅和品牌外,也可以成为直接促销和推广的工具。利用网络进行各式各样的促销也是企业现代营销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最常见的促销方式之一就是优惠券。优惠券的使用往往是促使人们消费的直接推动因素,更是连接企业网络营销和店内销售的桥梁。消费者在了解餐厅的同时,优惠券会促进消费者马上进行第一次尝试。

有效的优惠券会带来直接收益。诀窍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布平台以直接面对潜在消费者以及促销目的。

上一篇:商业保密合同下一篇:湖北省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