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论文

2024-10-02

互动课堂论文(通用8篇)

1.互动课堂论文 篇一

互动课堂实践研究

——《葡萄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葡萄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

课。本单元课文由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组成,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展开。《葡萄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

名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我有意识的培养下,在课堂中运用边画图边讲解边复述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二年级上学期一开学,在家长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导图预习学习法”的训练,而《葡萄沟》这节课正是基于此学习法训练之后所上的一节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课中分析理解能力、课后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ft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

”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ft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教具学具:

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教学多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音视频、展示仪、希沃一体机。

教学准备:白板、展示仪、课件、手机、小组牌、发言卡、学习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预设: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思维导图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发言卡法、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学习法

1.发朗读语音至班级微信群

2.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整篇文章

一、音乐入境,虚拟场景复习旧知

1.聆听音乐《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再到中国的葡萄之乡——葡萄沟(出示葡萄沟图片)去看一看。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播放音频,想象上节课学习的葡萄沟的场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葡萄沟这个地方,通过白板即时出示的葡萄沟图片,让学生从想象转入直观视觉,帮助学生进入老师预设的虚拟场景

1——摘葡萄。)

2.游戏复习生字——摘葡萄

师:葡萄沟里的葡萄真多!我们摘一颗尝尝!(出示“沟”字)

师:我们比一比,看谁摘的葡萄多!(白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葡萄)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学生读上节课所学紫葡萄上的一个生字,老师就摘一个,每个学生记住自己读对了几个。呈现在白板上的学生摘的生字葡萄,营造了学生比、赶、学、超的学习氛围。)

师总结:这么多葡萄,同学们都收获满满!

3.回顾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葡萄沟盛产水果,这些水果都是老师爱吃的,如果按照时间顺序,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这些水果呢?哪个同学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呢?(出示课件,学生上台运用白板移动工具拖至相应的时间后面)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老师边说边用橡皮擦除,显示出答案)

师生一起读:五月吃杏子,七八月吃香梨、蜜桃、水果,八九月

吃葡萄!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学生利用移动工具将水果拖至相应的时间后面,老师即时用橡皮擦除显示出答案进行检查,师生大声读出相应的时间吃什么样的水果,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让互动成为课堂的常态,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

师:老师不明白了,既然盛产了这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学生猜想)

1:这里的葡萄最好吃!

2:那里盛产的葡萄有很多很多!

3:葡萄受到大家的欢迎!

师:究竟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进入葡萄沟去寻找答案!

(互动前课件)

(互动后课件)

(互动课堂授课)

二、分组讨论,陈述观点。

1.倒计时,独立思考。

师:根据学习单上的提示,想一想什么季节的葡萄沟最吸引你?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先独立思考

分钟。

(教师设置倒计时

分钟)学生独自思考,重点部分作上笔记。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老师设置倒计时

分钟,白板同时展示学习单内容,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

2.发言卡法小组讨论。

教师设置倒计时

分钟,利用发言卡法进行小组讨论。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发言卡法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即小组长主持,每个学生准备

张发言卡,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发言。讨论要求不重复、简明扼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发言卡法有效的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效率,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巡回辅导。巡回过程中,将四个小组讨论的学习单成果通过展示仪插入到课件中。

(图为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发言卡法的学习训练视频截图)

3.小组汇报,陈述观点。

1:大家好,我是第4

小组的小暄。我们组认为秋季的葡萄沟最吸引我们。到了秋季,葡萄成熟了,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

底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我的发言完毕,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2:我要补充小暄的发言。要是秋季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会让我们摘下最甜的葡萄吃个够!我的发言完毕,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师:是呀,“吃货们”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大声朗读,去体会秋季葡萄的美味!(教师边说边手指展示仪上小组学习单上)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3:大家好,我是第2

小组的小熙,我们组认为夏季的葡萄沟最吸引我们。那里有绿色的凉棚,夏天就不热了。

师:是的,英雄所见略同,老师和小熙一样喜欢夏季的葡萄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葡萄沟。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利用展示仪将四个小组的任务学习单全部展示在大屏上,学生一眼就看到各个小组讨论的结果,一目了然,通过大屏比较,学生汇报、补充发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中学生也明白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图为小组代表发言)

三、品读感悟,理解新知。

1.理解夏季葡萄枝叶的茂密。

品读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师:葡萄种在ft坡的梯田上,我们来看一看夏天的葡萄沟。(出示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夏天葡萄沟的美!

师:谁能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夏天葡萄沟的什么美?可以用这段话中的词或句子来说一说。

1:茂密!

2:茂密的枝叶!

师:猜的很准,推理能力非常强!究竟“茂密”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白板中的板中板)虚拟情境

2——图画入境(老师边说边画)

师:早在去年,老师就在葡萄沟移栽了许多葡萄枝。许多同学也种了,小丽种了一棵,小轩也种了一棵,我们全班同学种了好多好多葡萄。今年春天,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它们渐渐长大了。

到了夏天呀,这些枝叶向四面八方展开,(教师利用克隆工具让枝叶挂满树枝)茂密的枝叶就挂在了树枝上,大家看,像什么?

生: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是的,跟我们平时在路边见到的棚子很像。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在老师画的凉棚下利用板中板的导入图片功能导入维吾尔族老乡)老师来到了凉棚下(导入老师图像),我们大家也来到了凉棚下(导入几个学生图像),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这凉棚底下度过夏天是什么感受呢?

生:很凉快!

师:是的,搭起的是——

生: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我们实地去考察一下。(播放视频)

师:夏天的葡萄沟给我们茂密、凉快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再来品读一下这段话!

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读出了夏季葡萄沟的美!如果大家在读“茂密的枝叶”时声音再响亮一点,在读“绿色的凉棚”时再多一点点清凉的感觉,那夏季的葡萄沟就更令人向往了!

生再读。

学生评价:“枝”是卷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师:是的,读书就要这样把字读正确。听老师范读一遍,体会夏季葡萄沟的美。

学生跟读。

男女生比赛读。

师总结:读书就要这样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教师充分利用板中板功能,发挥自身特长,现场画葡萄架,配上老师的解说,利用颜色工具将葡萄叶调成翠绿色,通过克隆工具将翠绿色的葡萄叶搭成一个绿色的凉棚。然后从资料中调取事先准备好的维吾尔族老乡、老师、同学的图像,让大家真实地进入到虚拟的场景——凉棚里,体会“茂密”“绿色的凉棚”等重点词、句的意思,让理解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互动课堂截图)

2.感受葡萄美!区分“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

品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夏季的葡萄沟景美,吸引了老师!(教师板书)好多同学都喜欢秋季的葡萄沟,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季的葡萄沟。读!

师:到了秋季,葡萄真多呀!各种各样的颜色,老师最喜欢红色的葡萄(边讲边点字,白板显示相应颜色的葡萄图片)

师:猜猜看,年轻的谢老师喜欢吃什么颜色的?

生:白色的。

师:铖铖班长呢?

生:紫色的。

师:是的,我们的男班长喜欢紫色的。那我们的女生班长呢?

生:应该是暗红的。

师:是呀,女孩子吃暗红的,最甜了!我们大家呢?

生:吃淡绿色的。

师:按照这种记忆方法,你记住了大家的喜好了吗?来,我们记一遍。

生记读一遍。

师:葡萄可真多!这段话中你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到葡萄的多呢?

1:一大串

2:一大串一大串

师:“一大串”只有一串,“一大串一大串”有很多串,这个词不仅写出了葡萄的多,还写出葡萄很大。我们感受一下葡萄沟里的葡萄吧!读!

师:同学看这两个句子,我们男女生对比着读一读。师:想一想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生:句子都是写葡萄多,用词不一样,一个是“五光十色”,一个是“五颜六色”。

师:我们学过字解的方法来解释词语。(笔工具现场注释)“五颜六色”形容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五光十色”不仅形容颜色多,而且有光泽。到了秋季,成熟的葡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更能勾起“吃货们”的欲望,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丰收的喜悦。

生再读。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这一环节运用白板中的笔工具配合顺序记忆法、字解法进行重点词的圈画、记忆、注释讲解,提升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

3.小游戏:白板课堂活动,将相应的词语拖至横线上。

到了,葡萄

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的、的、的、的、的、的,美

了。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二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当学生学习了秋季葡萄的美时,利用课堂活动对学生刚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

4.虚拟场景,感受葡萄沟人美。(出示课件)

师:老师带大家到维吾尔老乡家里去做客。(教师手指课件图片中的老乡)这就是凉棚底下的那个老乡,我们就到她家去。我们一到,她就准备了这么多水果。看到大家回答问题这么积极,葡萄可以随便摘,让大家吃个饱!

师:谁先上来摘!

摘一串放到白板图画中的桌子上。

师:你能帮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的小鹏摘一串吗?再帮坐姿端正的小梅摘一串!给有素养的小二(1)班同学们多摘几串吧!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虚拟摘葡萄场景,学生用教鞭将一大串葡萄拖到课件中的桌子上,你一串,我一串,人机交互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件中的葡萄能够使用手或教鞭摘下来)

师:这么多的葡萄,一定会让你在葡萄沟——

生:吃个够!

师:吃一口,感觉——

生:特别甜。

师:你觉得这个维吾尔老乡怎么样呢?

1:热情、好客。

师:是的,她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这里有个字——“好”是个多音字,这里读“hào”,还有一个读音“hǎo”。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读: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5.观看制作葡萄干全过程。

师:这么多葡萄,老乡是吃不完的。葡萄都到哪里去了?

1:运到城市。

2:制成葡萄干。

师总结:有的葡萄到城市,有的葡萄被送到了阴房。(出示课件)

师: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制作葡萄干视频)

师:根据你看的视频和文中阴房的样子,请你在任务单

中选出正确的阴房。

师:是呀,在阴房里——(出示课件)

生: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让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出示课件)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既学习到了知识,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6.课堂小游戏:回顾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新鲜的葡萄是怎么变成葡萄干的呢?老师利用图画式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课堂用橡皮擦除的游戏方式,师生共同回顾制作葡萄干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制作过程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师: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师生举例说明。

7.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总结。师: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

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葡萄沟叫这个名字了吧!

1:葡萄多,甜,好吃!

2:葡萄沟夏天景色美!

3:葡萄沟里的人热情好客!

4:吃不完的葡萄可以制成葡萄干!

师总结:是呀,葡萄沟真是个——

生齐说:好地方!

(图为橡皮擦除回顾制作过程)

(图为思维导图总结)

四、课堂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师: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么向游客介绍葡萄沟呢?请用上节课做的思维导图来解说一下。

五、课后作业:

请将您做小导游的音视频传至微信群里。

(多媒体运用及分析: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做小导游的音视频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导图)

(课文朗读视频)(小导游音频)

教学反思

富尔克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随着各种小组合作方法在我校的开展,结合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我开始尝试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葡萄沟》这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各种场景,通过精选的图片、视频、互动游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游览葡萄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引领学生充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提高互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上,利用时间的设定,板中板的运用,超链接的使用,重点词语的批注,课堂活动的设定,拖放、擦除等工具的使用,让互动课堂更加生动起来。在上课伊始,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时,利用选择工具用笔工具把水果拖至相应的位置上,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在背诵经典文段“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时,利用点对点的记忆,将本无规律的颜色记忆规律

化,让学生脑海里注入老师、学生的点对点的颜色记忆图,让学生快速记住要背诵的句子,提高记忆力!在理解茂密,感受绿色棚子的清凉这一环节时,带学生入情入境到葡萄架下体会茂密的枝叶,让学生观看茂密枝叶的视频,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除了利用工具进行互动教学,通过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课中分析理解能力外,我还充分利用课前思维导图预习法,课中思维导图分析整篇文章的导图分析法,课后思维导图总结法和思维导图复述讲解法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发朗读语音至班级微信群中的微信朗读法、音视频学习等辅助教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采用了发言卡小组合作学习法来进行,学

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小组长的统筹安排下,有秩序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正如邓小平总设计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想,没有一成不变的课堂,只要我们敢想、敢实践,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就一定会走出一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互动课堂!

2.互动课堂论文 篇二

一、以问题为引导, 带领学生逐步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多建立在问题和反馈过程中, 在导入过程中, 教师需要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合作探究中, 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探究, 在总结过程中, 问题能给学生以提示, 让学生抓住重点。同时, 教师借助学生的回答, 及时进行教学策略调整, 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进行。但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并不是随意进行的, 也不是要用问题来充斥整个课堂, 而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设计, 针对性、层次性地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如在《上学歌》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语如:“同学们, 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 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 你都经历了那些事。”“好, 接着, 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 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学生说一说听过这一段后有何感受。看图, 这一段表现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 请学生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 边听边用动作表现。问题引导,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通过话题来导入新课, 通过听后看图, 在看图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 启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

二、通过活动组织, 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个体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在新课改下, 小学音乐课堂注重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说、唱来引导学生去感悟、欣赏、体验音乐。因此,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在互动中获得音乐知识的构建。

以《春天来了》的教学为例, 本课时重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板书《春》, 同时多媒体视频:“听, 春雷响了, 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 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 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 (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应点击画面) 。教师过渡: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 (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接着教师引导看到这么美的春天, 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 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话呢? (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过渡: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 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 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 好吗?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 (要求:听一听, 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第二遍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学生听歌曲, 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设计提问: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

从案例中也不难看出,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师生间除了以对话、问题方式进行沟通外, 活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深入到作品中去体会和感悟, 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三、以评价来鼓励学生, 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自身的兴趣为鼓励, 还需要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来作为催化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通过评价, 使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 音乐是门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的评价更应体现人文的精神。

首先, 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以教学为例, 当请学生起立单独唱一段曲谱或请他说说听赏后的感觉时, 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 面带微笑, 轻轻点头, 以示鼓励;微微摇头, 暗示他纠偏补漏。这些做法就比批评委婉得多, 学生也容易认同合作。其次, 教师要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评价语言加以“渲染”, 使课堂上真情涌动,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获得理解的深入, 心灵的感动, 情感的升华。如教学《闪烁的星星》时, 用导入的方法请学生说出有关的天文方面的知识, 有个学生说了很多, 教师对他说:“你很好学, 知道的天文知识真多, 老师都不如你。”结果, 学生课后又收集了很多有关的资料, 要来与老师讨论。于是, 教师尝试对不同的学生, 针对性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待学习稍有起色的学生, 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 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 做到既不伤其自尊, 又能指出不足, 使他们能扬长避短, 发展特长, 张扬个性, 健康地成长。

音乐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和谐关系, 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发展。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和谐关系, 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陈秀琼.小学音乐课堂的师生互动策略探究[J].福建论坛, 2009, (9) .

[2]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3.构建互动课堂彰显课堂魅力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动课堂

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的关键在于上课方式的改革,互动式英语课堂模式恰恰可以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从而使教学模式发生改变。

1.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不恰当互动

1.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严格控制课堂,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英语。整个课堂被老师的演示和解释所占据,而学生只能回答指定的问题。老师是主要的执行者,而不是学生。老师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学生扮演被动角色。久而久之他们发现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存在很大障碍。这种乏味的课堂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缺乏师组互动、群体互动等互动形式:教师上课时总是只站在讲台上以“满堂灌”的形式讲给全班学生,或偶尔向个别学生提问,课堂上学生很少有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间不能有效地分享资源、信息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1.2漫无目的的课堂互动

目前,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课堂互动。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立即回答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许多学习的问题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它们不适合学习者的水平。老师只关注互动这种形式而不是内在的互动。毫无疑问,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在这样互动目的不明确的课堂上,互动会失去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是独立的。他们经常不满意老师的请求或行为。所以在课上,老师应该考虑互动活动的可行性。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不太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立即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烈,实际只是单纯的、浅层次的行为互动,而没有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因此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1.3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平衡

课堂互动有多种形式。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回应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称为师生互动。这样的互动经常发生在英语课堂中,被用来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大多数中学生总是讨厌这种互动方式。此外,在许多中学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远远超出了生生互动。结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毫无兴趣。学生们不能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抑制。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策略来改变这种情况。

1.4师生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

师生互动中对象存在差异,只关注优等生,缺乏对差生的关注:互动过程中,教师都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者在提问内容上,教师对优等生的提问通常比对差生的稍难一些,评价时对优等生用赞扬等比较个性化的方式,而对于差生则会给出“正确”或“错误”的极端性评价。

2.有效的课堂互动的策略

2.1好奇心战略

成功的教学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学生的无聊。这通常是由于课堂材料的可预测性而造成的。如果学生经常知道接下来老师会讲什么,他们会觉得很无聊没有意思。因此教师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应该采取好奇心战略,组织各种竞争游戏和活动。正如谚语所说,“竞争”是人性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竞争是引起兴趣最好的方法,为了给每个学生更多的机会,创建一个独立和自信的环境,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进行团体合作竞争,促进英语课堂互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

2.2合作战略

合作是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感觉舒适的英语课堂不仅仅意味着合理的座位安排和完美的房间装饰。还意味着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感到轻松。教师不仅要消除学生对互动的排斥心理,同时还创造相关的合作环境来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2.3提问回答策略

提问是最受欢迎的策略,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学艺术。问和回答问题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语言形式,但它是一种有效的语言习得的关键,被广泛采用。研究表明,适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弱点。所以教师应该尽力创设有用的问题提供机会帮助学生理解。

2.4恰当评价策略

恰当的教学评价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英语课堂中的互动形式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评价的重心就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肯定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行为,而不是注重评定学生在某阶段获得了多少可量化的英语知识。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收集完相关信息后,通过分析整理,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监督学生的改正情况,及时为学生提出反馈信息,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3.结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师生之间共同互动、学生与学生共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创新备课的活动和形式,创新教学内容的合理处理、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通过教师与同事之间就讲授教材的积极互动、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才能有利于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军熔.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十活动[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1,(04)

[2]何浩峰.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2,(07)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4]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06)

4.135互动课堂培训心得 篇四

五年级

孙学旭

通过培训学习“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共同感受就是心灵震撼,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只有进行课改,才能真正建立起改变学生生命状态的“新课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培训中,我了解到:

1、课改不是改技术、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观念。

2、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回到正常的教育规律上来。

3、课改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点燃、唤醒、激励、服务。

4、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是拯救与放生。

5、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亲身经历。

6、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7、课改的目的是利用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做好进入现实社会的一切准备。对于本次培训,我有如下感受:

一、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教育是以教为中心,以控制学生、满足教师的表演欲望为主,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消弱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新课改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度为主,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课改是对学生的拯救与放生,是在解放学生的过程中自我练就能力,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谋求资本,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

二、更新观念,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

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使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在教师这里获得尊重和认可,让学生在班级获得归属感,从而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

三、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5.课堂互动心得体会 篇五

一、“导学卡”要求教师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卡”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卡”,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教研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导学卡编写至关重要

导学卡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导学卡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导学卡”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导学卡,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由此可见,导学卡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最大程度地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135互动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135”课堂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导学卡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7.互动课堂论文 篇七

互动 (interaction) 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指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的作用关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就是在课堂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以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典型成果——Leary模型作为分析对象, 着重分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类型及分类标准, 以期能对我们从事课堂教学及研究课堂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些许帮助。

二、Leary课堂互动模型

1. 参数的确定。

从上世纪后期以来, 国外的教育社会学家对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以美国和荷兰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Leary对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型的研究。

从广泛的意义来说, Leary互动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主要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中, 谁在控制对话的内容和方式, 这种控制又到何种程度进行研究。

Leary的互动模型是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划分为2个维度, 并由此确定了4个参数, 分别为D-dominance S-submlsslon, O-oposltion, C-cooperation, 用图示表达为

在这里, 可以用一个小例子说明图形的意义。比如说, 当一个父亲在跟他的孩子解释应该怎样过马路的时候, 他的交流行为就涉及到领导力的问题 (dominance) , 因为在这个对话中, 父亲是控制者。如果这个父亲在耐心且温和地跟他的孩子解释, 这时他的交流方式在具有领导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合作性 (cooperative) , 但是当父亲看到孩子在过马路时险些被一辆卡车撞到时, 他失去了耐心, 生气地朝孩子大喊大叫, 并让他记住下次应该更加小心地过马路, 而此时, 这位父亲的交流方式就同时具备领导性和强制性 (oppositional) 的特征。而放任性 (submissive) 则是与领导性相反的参数, 表示在交流中的被控制性。

在确定了以上的四个变量之后, Leary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QTI量表的问卷调查, 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模式分别分成了八种类型, 如下图所示:

2.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方法是, 首先将上图中的模型转化成表单的形式对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进行记录。表单可以时间为单位, 记录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每一种模型中所停留的时间。除此之外, 还要记录下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模式与模式之间的转换情况。整个课堂过程可以用录音或者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 将教师的语言按照上图中的8种类型分类, 并在图中用刻度的方式表示出来。同理, 学生的交流方式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分类和整理。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会随着个人性格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要确定一个课堂上的稳定的师生交流方式, 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 否则将存在较大的偶然性。

3. Q TI量表 (Q uestionnaire on Teacher Inter-action) 。

QTI量表 (见附录) 是对教师在课堂中的互动方式研究的著名量表。对QTI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在美国 (wubbels/levy, 1991) 以及澳大利亚 (Fisher/Fraser/wubbels) 都已经有所开展。

QTI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是测量同一种行为类型的题目须具有同质性。当样本的容量越大时其测量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也就越大。同时, 因为教师的人际互动行为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QTI测量不需要频繁进行, 一年一次即可。

4. 教师课堂互动类型。

在Leary模型的理论基础上, 通过课堂观察和QTI量表调查相结合, 可将教师的课堂互动模型分为8种类型, 下图将呈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类型有领导型、放任型、合作型以及压抑型, 用图形标识出来分别为:

除了这四种典型的类型之外, 更多的教师的互动行为方式是介于这几种典型之间, 细分为:

(1) DC-领导型:明确情境、领导组织、布置任务、确定步骤、建立课堂结构、解释说明, 专注学生的注意力。

(2) CD-帮助型:帮助学生、表示兴趣、参与活动、友好温和、幽默风趣、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信任学生并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

(3) CS-理解型:认真聆听、理解并与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因材施教、有耐心、开明。

(4) SC-学生主导型: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权利、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

(5) SO-不确定型:低调、谦和、被动等待事态明晰、容忍学生的错误行为。

(6) OS-不满型:等待学生安静下来、充分考虑赞成和反对的观点、保持安静、表示出不满、消沉、疑虑、抱怨。

(7) OD-劝导型:易怒、对学生严格、学习任务主导、纠正并批评学生、甚至会惩罚学生。

(8) DO-严厉型:对学生要求严格、检查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作评判、保持课堂安静、设定课堂中的规则。

5. 学生的互动模型。

与教师的互动方式相对应的学生的互动模式也分为八种:

(1) DC:领导小组讨论、以短期任务形式学习、发起讨论并善于做口头陈述。

(2) CD:主动回答问题、帮助其他同学、支持教师、善于协作学习。

(3) CS:听老师的话并表示出学习的兴趣、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记笔记。

(4) SC:独立学习、积极主动、注意力集中、遵从教师的引导。

(5) SO:低调、屈服、默许、顺从。

(6) OS:闷闷不乐、态度消极、多疑虑、看上去不满、抱怨。

(7) OD:不遵守纪律、批判、易怒、愤港。

(8) DO:大吵大闹、改变规则、负面介入、粗鲁无理。

三、影响课堂互动模型的因素

为什么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行为方式会存在这么多不同的类型, 影响他们在课堂中互动方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 影响课堂互动中教师行为方式的因素。

(1) 性别:研究表明, 女教师通常比男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对待学生更加严格, 也就是说在DS数轴上的数值更高。这表明女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领导力。但是在OC数轴上, 也就是男女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合作程度上, 没有明显的差异。

(2) 教龄:在教师成长过程中, 其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也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首先, 新任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领导力方面表现不够好, 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局面。但他们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性和协作性方面比拥有较长教龄的老教师更强。

(3) 所教年级:教师所教授的年级对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所呈现出的行为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 一般情况下, 小学低年级的教师都表现出较强的领导力和较为独断的互动方式, 而高年级教师则与学生更加平等, 合作性也更强。

(4) 所教学科:研究表明, 社会科学的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不严格的, 而外语和数学教师则被认为是最严格的。外语教师通常在严格程度和给学生自由度的问题上总是和其他科目的教师出现较大的不同。当然, 个别教师之间的差异要大于科目教师集体之间的差异。

(5) 环境影响:包括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学校维度对教师的影响主要有工作压力、决策参与度以及职业兴趣三个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 其在课堂上的控制力和合作程度越低, 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秩序混乱。教师如果越多地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 那么他们的交流方式被观察出来的结果是在课堂控制力和合作程度上越低。教师越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 其课堂控制力和合作性越低。研究表明, 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的教师的课堂总是存在更多的无秩序状况。

2. 影响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行为方式的因素。

师生课堂互动中影响学生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级、学习科目、家庭环境、前一阶段学习情况、教师在互动中的行为类型等。

(1) 性别因素:在课堂互动过程中, 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表现出较强的领导力, 而在合作性的维度上, 女生则比男生表现出更高的数值。但是, 性别对课堂互动中学生的行为方式类型的影响会受到学习科目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在体育课等男生比较擅长的科目的课堂上, 男生表现出更强的领导力, 而在艺术课堂上, 女生往往更能表现出主动的互动特征。

(2) 年级因素:不同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课堂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互动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更加趋向于合作与服从。而随着学习阶段的增长, 学生的互动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越到高年级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越强, 在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性也越强。

(3) 学科因素: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交流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 社会科学学科的课堂中学生交流方式的合作性较强, 而自然科学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交流方式倾向于接受与服从。

(4) 环境因素: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产生影响。积极、正面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关系良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给予重视, 家长对学校教育给予积极的合作等都将对孩子在学校的课堂互动中表现出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表现为学生对课堂互动的消极服从或抵制。

四、结语

目前对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心还主要是在西方国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我国还没有出现这一领域的微观教育社会研究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Leary课堂互动模型以及QTI量表的引入便于我们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互动行为进行量化分析, 并从中得到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反馈信息, 进而根据其反馈信息对课堂互动方式进行调整, 以便取得更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附录:

QTI量表

请注意, 这不是一个测试, 你需要做的只是根据你自己的观点描述一下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在表中你会看到48个描述你的老师的句子, 句子后面都有一组数字, 在你认为你的老师对应的数字上画圈。

例如:

如果你觉得你的老师从来都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在“0”上画圈;如果你觉得你的老师总是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在“4”上画圈;你也可以根据你认为的程度选择“l”、“2”或者“3”。要是你想改自己的答案就在原来的答案上划一条线再在你认为正确的新的答案上画圈。谢谢你的合作。

摘要: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常常因为太过平常而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 它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它是作为课堂知识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我国目前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基本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开展的, 本文将从微观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切入, 来分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过程。

8.互动课堂论文 篇八

关键词:师生互动;提高效率;营造环境;创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27-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10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总是把引导学生寻求现成的结果、现成的答案、现成的认证等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而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更多地关注过程与方法。特别在江苏现行的高考政策和新的规范教学行为的形势下,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互动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课堂上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创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能和加强师生互动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一、及时转变角色,优化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注重激励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引导他们大胆设想,从多角度、多方向提出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质疑,从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例如在学习“分子结构与性质”时,要求学生根据初中所学氧气的性质以及前一章所学的元素周期表知识,推断氧族元素的性质,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判断、推理、联想、讨论、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以及递变规律,由此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让我告诉你,请你照我这样做”这样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会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去解释为什么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都比硫化氢高、为什么常温下水是液态而硫化氢是气态。

二、创设探究氛围,优化合作创新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能更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的程式化、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过程和思维的一般规律,广泛地联系实际、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随着问题深入学。探究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论课上、课下都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自始至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疑,并引导学生会疑、善疑和释疑。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化学教学体现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特征。

三、营造学习情境,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强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来获得新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施展,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新课改的理念是关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探究性教学,这时老师要努力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并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对所提供信息的处理,通过实验、推理等得出结论。同时,促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如在“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有一道题目:一个蓄电池两个电极的极性标志模糊不清了,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两个电极的极性。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设计方案、讨论、实验、再讨论,对该问题进行了解决,对电池极性的判断有了深刻的体会。

四、讲究习题教学,优化解题能力

近几年来,无论是水平类试题还是选修类试题,时代感都很强,试题往往从学科前沿或社会热点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涉及环境、生活、军事、科技、化工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社会问题、最新科技成果、获诺贝尔奖的科技内容。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的素材极为丰富,如多处出现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特别是教材中设计的“资料”、“阅读”及“选学内容”栏目。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认真挖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解答习题时,要善于借题发挥,前挂后联,扩展思路,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领略到应用化学知识的无限乐趣。

在互动探究式教学氛围中,教师应有开放、民主、宽容的心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要善待学生的质疑问难,不能摆架子,训斥那些善于钻研问题的学生,也不能不懂装懂,敷衍了事。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思维的思想火花,教师应积极肯定,认真引导,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敢于尝试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教师应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教学的最新潮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ERP企业竞争模拟营销总监总结报告下一篇: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