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2024-10-06

小学课间活动简报(精选14篇)

1.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篇一

下课了,同学们直奔操场跑去。操场上立刻充满了欢笑声。一下子沸腾起来,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踢足球、还有的玩过家家。我和小刚还有于凯宁玩做饭游戏,我们先分好工,我负责摆放石头,小刚负责捡石头工具,于凯宁负责准备做饭材料,正在我们要开始行动时,小丽和王亮亮跑过来说:“带我一个”,我说:“这样吧,你们就负责去找些做饭的东西”,话没说完他们就跑去找可以做饭的小木棍和石头子了,大家一齐努力终于做成一顿美食,我看看别的同学在玩些什么?我向四周张望,看到小美和杨思琦正在跳绳,我就说:“我们去那边看看吧”,小美正在兴高采烈的跳着,像燕子一样轻巧,杨思琦在认真的数数,绳子像彩带一样上下飞舞着,小美虽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还是继续坚持跳着,只听见杨思琦在一旁大声喊着98,99,100······我在往远处一瞧,马翔明和吴轩泽在玩撇毽子游戏,两个人玩的很起劲,我们飞快的也参与进去,大家欢呼起来,顿时热闹了许多,毽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把我累得满头大汗,大家也口干舌燥了。我们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同学们很开心,这时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的站好排,整齐的走进教室,我们的课间活动结束了,大家玩的真开心啊!

2.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篇二

当然,利用课间加强身体活动不仅有利于应对儿童肥胖问题,也为儿童之间的同伴交往提供了重要机会。

一、美国小学课间学生身体活动的实践

虽然美国各州的小学都很重视利用课间时间增加学生的身体活动,但具体实践形式并不一样。以下介绍两种有代表性的形式:一种是相对低成本的“REP”形式,另一种则是相对需要较多资金投入的“RPAP”形式,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提供身体活动设备的多少。

1.“课间增强计划”

2011年春,美国纽约市的部分公立小学推行了“课间增强计划”(RECESS ENHANCEMENTPROGRAM,简称“REP”),该计划旨在通过游戏教练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适龄的合作游戏。这类游戏对身体活动的设备几乎没有要求。“游戏教练”由纽约市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致力于帮助所有年龄的人通过终身体育和健身获得健康)提供,还可以由邻近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教练主要提供指导和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学生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持独立的意识和课间休息的权利。游戏教练每周在课间或午餐时间访问一个学校两次,因此,学生每学年大约有70个课间,相当于30个小时是在有游戏教练在场的情况下度过的。游戏教练也训练学校工作人员,并且鼓励工作人员在他们不在时督促儿童游戏。REP课程包括各种各样的适龄游戏和活动,其中大部分是不需要设备的。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可以在大操场或更小的室内空间,如餐厅、健身房或者礼堂里进行游戏。REP游戏都遵循一个“无人出局”或“每个人都可以玩”的理念。例如“标签游戏”,很容易学,学生的加入或离开都不会破坏游戏的流程。[4]

目前,这个计划在纽约市的50 个公立小学实施,有大约2 万名儿童受益。它既帮助儿童充分地利用25 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也让学校达到了联邦指导方针“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有研究者指出,“即使没有专门的游戏教练,学校工作人员也能够领导REP游戏,REP模式也许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它无需增加学校的花费便可提高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5]

2.“课间身体活动包”

“课间身体活动包”(Recess Physical Activity Packs, 简称“RPAP”) 是一些健身器材,如跳绳、运动球以及各种有趣的新设备。额外提供设备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各小学一般会按照自己的情况而定。目前,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学区购买了“课间身体活动包”供儿童使用。配备了新设备的游戏,能否改变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儿童的身体活动行为,能否真正并持久吸引儿童活动的兴趣,增加儿童活动的动机,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尤其是教师因素。马丁、里德等指出,要提高儿童身体活动水平,教师必须要有计划和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活动的意图。可以说,“课间身体活动包”教学计划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进入中度至剧烈的身体活动水平。除了给定一组简单的游戏,校长和教师还要组织一个研讨会来讨论教学的策略,如:(1)如何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机会;(2) 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3)如何提供反馈;(4)如何设计活动等。[6]

提供“课间身体活动包”后,不只学生高兴,教师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就让学生达到身体活动的标准。

与“课间增强计划”中的“游戏教练”类似,这里的教师在增加儿童身体活动过程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例如,教师要充当游戏指导者,教给儿童基本的游戏技能以及如何使用课间身体活动包。教师还要做一名提醒者,通过言语强化儿童身体活动的动机,如提醒儿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设备,鼓励儿童走出教室,告知他们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的益处。教师也要担任操场游戏的监督者,以便及时处理操场上的冲突和安全隐患,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玩伴,因为除了同龄伙伴,儿童活动也时常需要一些成人的介入。

二、美国小学课间身体活动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政府对学生体质健康极为重视,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2014年,教育部对以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各级学校为使学生达标,采取了很多措施,主要有增设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等。相对于美国,我国对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率不高,美国的“课间增强计划”和“课间身体活动包”等具体实践形式可为我国小学提供以下四点启示。

1.将“课间”视为重要的资源

受到学校预算和课程的限制,除体育课外,其他的课程不太适宜身体活动,尤其是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虽然我们也有课间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而这也只是在大课间进行,更多的课间时间不是放任学生自流,就是被课业挤占。重视学生在校课间时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我们增加学生身体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重视开发适合于午间及课间的锻炼价值高、易开展的游戏类项目,使小学生课间身体活动常态化。[7]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间时间为小学生积累身体活动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很多孩子缺乏参与的动机。唯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才能保持学生活动的兴趣,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预算不足的学校没有必要跟风购买大批昂贵的活动器材;活动场地小的学校可以按年级、班级分不同时段让学生到室外活动。总之,学校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因校制宜,形成本校特色,而无须追求整齐划一。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摇篮。要想积极督促学生参加身体活动,教师最好首先喜欢参加身体活动,学校应尽可能为师生提供身体活动的场地、器材及时间保障,不占或尽量少占教师与学生的休息时间,可定期举办一些运动类的趣味比赛,师生同参与,共创一个热爱身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4.争取更多校外力量的支持

学校可以争取学生家长、临近大学学生志愿者、政府和公益组织等的支持。学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学校以外社会力量的支持,对于自身资源不足的学校利用课间增加学生身体活动有很大的助力。

健康的体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利用课间增加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可谓一举多得。当务之急是要认识到课间资源的价值,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方力量,为小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report[M].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8(1).

[2]Steven Elliott,Sue Combs,and Robert Boyce.Recess Physical Activity Packs in Elementary Schools: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J].The Physical Educator,2011.

[3]Chin,John J.and Ludwig,David.Increasing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School Recess Period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3.

[4]Chin,John J.and Ludwig,David.Increasing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School Recess Period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3.

[5]Chin,John J.and Ludwig,David.Increasing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School Recess Period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3.

[6]Steven Elliott,Sue Combs,and Robert Boyce.Recess Physical Activity Packs in Elementary Schools: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J].The Physical Educator,2011.

3.小学课间活动如何提高安全意识 篇三

一、课间活动不安全现象

小学生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动贪玩等。由此自然会引起出现的一些疯闹、游戏、追逐等活动中出现的伤害。

1. 拥挤践踏的事故。根据这些年来学校所出现的此类现象,一般都是学生在上下课的时候在楼道门口等跌倒、践踏的结果所造成。比如,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7名小学生死亡,37名小学生受伤;河南省许昌县有关部门对造成椹涧乡一中因拥挤致使多名学生死伤事件等等。小学生年龄太小,加之动作灵活性较差,自然就会出现了拥挤现象。若是一个小学跌倒就会产生了障碍,学生就会叠加地堆积,形成践踏,轻者重伤,重者就会危及到生命。

2. 因追逐而导致的伤害。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喜欢玩耍,尤其是那些男孩子们经常是打打闹闹,互相追逐,当他们互相追逐的时候,当前者回头看着追者防护之时,一旦遇到一个小小的障碍就容易被绊倒、摔坏,乃至危及到生命。

3. 做游戏的时候而伤害。为了使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都喜欢做做游戏,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很多游戏存在着不安排的因素。比如学生玩的危险游戏有滚铁圈、跳人马、人拉人、跳楼梯、飞镖、射击等。这些游戏非常不安全,轻则将人跌得鼻青脸肿,重则拉伤手臂。特别是所说的“杀高良马”,此游戏是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脖子上,几组进行互相厮杀,由于败者跌倒,往往使上面的学生痛摔,甚至是摔坏和出生命危险。

二、解决课间活动不安全的方法

鉴于以上的课间活动种种潜在的危机,学校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防范策略。针对所出现的践踏事故,学校要在上下楼道的时候安排一定的人员看管维护,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上下楼梯,防止拥挤现象,还要在一定的地方设置提示牌,进行温馨地提示,比如“小心谨慎,不要拥挤”、“注意安全,防止滑到”等等。对于追逐伤害的防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学校和班主任要对课间追逐现象进行控制,并且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乃至惩罚。对游戏伤害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游戏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去限制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它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置。比如对那些危险的游戏一定要彻底地限制,要指导学生到宽阔的地方进行游戏,最好是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有序的游戏,选择一些比较安全、平稳的游戏玩耍,不要做一些激烈的游戏,只要全体教师认真齐抓共管,就会减少学生的不安全現象。

三、强化小学生课间安全意识教育

真正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从源头对学生进行思想警示,只有从思想上进行合理的教育感化,学生才会能逐渐提高安全意识,就会减少不必要的不安定事故出现。

1. 加强学生对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要经常教育学生,人的生命是首要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健康。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讲座,认真学习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首先只有一次,所以是一次性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话,那么他谁都不会去珍惜了,更没有可爱的人了。因此要教育他们一定去真爱生命,既包括别人的生命,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有了生命才能谈得上其他的一切。来到学校学习,一切事情都得靠自己去安排,亟需增长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当他们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自然就会提高安全意识了,他们也不会在课间去进行危险的活动了。

2. 发挥班主任的管理职能。班主任是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大部分工作是由班主任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也要重视班主任在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防范所起的作用。学校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也要要求班主任时刻教育和管理学生安全问题,经常领着学生学习和贯彻相关的规章制度,本着对学生负责的高度精神,做好更多的耐心细致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安全教育是当今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决不可忽视这一问题,学校和班主任以及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领会相关的文件精神,广大教师要配合学校做到人人都去看管,人人都去抓安全意识,使学校成为家长放心,学生放心的地方,让孩子们在这个幸福的摇篮里茁壮成长。

4.课间活动小学作文 篇四

我们真的被最初的样子震惊了。他们班上的每个人都又高又壮,他们正在为此做准备。不知道他们班哪个自大的人笑了:“你这么瘦还敢跟我们班比。是不是刚开始就这样,吓到你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愤怒地听着,这激怒了我们的团队成员。

老师当裁判的时候,站在中间大喊:“各就各位!”我们立即拿起绳子,站起来,向后倒去。两只手准备用力,就等着老师下命令。过了一会儿,老师下达了比赛的命令。“嘟”的一声,哨声响起,所有人立刻用力将绳子拉到一边。我也用尽全力拉绳子。我们这边的人都在使劲拉。绳子被我们一点一点拉着。我们的脚一点一点后退。我们的身体向后倾斜。拉啊拉,拴在绳子中间的水瓶一点一点向我们这边移动。啊,快到了,我们要赢了!这时对方突然发起反击,我们措手不及,把他们拉了回来。看到也乱了脚步。这时,旁边的同学立刻大声命令,叫我们按照他的.命令一起努力。我们按照他告诉我们的那样使劲拉绳子。果然,这一招奏效了。绳子被拉回到我们身边。对方没有示弱,还团结在另一个人的指挥下,用力拉着绳子。现在两边势均力敌,绳子拉过来一会儿再给他们拉过来。绳子中间的水瓶向我们这边移动了一会儿,向另一边移动了一会儿。

站在两边的同学有的在鼓励我们,有的在为对方努力。在旁边同学的鼓励下,双方都把绳子拉得更用力了。对方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攻击加剧,绳子被拉到对方身边。哦不,水瓶很快被他们拉到中间,好像要过线了。我们这边的拉拉队增加了命令:“加油!加油!只要团结一致,就一定能赢!”听到这些鼓励的话,我们变得更有活力,把绳子拉到自己这边。这时候对方出了状况,我们立刻趁机拉着对方过河。“嗯,我们赢了!”

5.小学生课间活动的作文 篇五

伴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专心致志的做着每一个动作。一会儿,像蹦蹦跳跳的小袋鼠,一会儿,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会儿,又像自由自在的小鸟。跳完啦校园集体舞,就开始做游戏啦。这时你放眼望去,整个校园会令你目不暇接:有跳远的,有扔沙包的,有拍皮球的,有踢足球的,有唱歌的。

我和李鹏艳等六位同学则一起玩跳皮筋的游戏,我们规定每组三个人。一个组和另一个组采用石头剪子布决胜负,结果李鹏艳组全赢啦,我们就撑皮筋,开始玩啦。李鹏艳她们先跳“绣花鞋”,则说:“绣绣绣花鞋……”结果她们其中一个同学跳错啦,又派一位同学来救她,也跳错啦,最后全军覆没。终于该我们上场啦,正当玩的起劲时,上课铃声响啦,我们就恋恋不舍地回到啦教室,真想多玩一会儿,只好等着明天大课间的到来。

6.班级课间健康活动形式创新研究 篇六

一、更新观念, 倡导“活动”开展

在创新课间健康活动之前,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观念。许多教师认为“学”与“玩”是对立的, 课间活动是不必要的。这种陈旧的观念往往对学生学习造成不利后果。众所周知,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 对运动和游戏仍旧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 此时若是挤占课间活动时间, 甚至取消部分课间活动, 将会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沉重的负担,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变得浮躁不安、逆反, 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 广大教师要破除旧观念, 建立新观念, 充分利用课间有限的活动时间实现放松学生生理机能, 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这样方能对抗学生的不良情绪, 使之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下一堂课的学习中去。

二、着眼全局, 探寻“活动”思路

课间活动的展开要以“健康”“适当”为基本原则。教师可推荐一些较为适合中学生开展的活动项目, 努力探寻更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思路。例如开展一些具有合作性、竞争性以及娱乐性的活动项目, 以激发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笔者就曾实践过一个游戏“高跷竞走”, 这一游戏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活动用到的道具高跷——将易拉罐切开, 摞起来后穿上绳子就制作出了一只高跷。在活动时, 同学们进行分组, 每组以接力的方式进行比赛。同学们在活动中, 既锻炼了动手能力, 又增强了合作意识, 最终实现了素质教育“教”与“学”相结合的要求。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传统娱乐项目的创新、改造来丰富课间活动内容。传统游戏项目由于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往往不能满足中学生日益发展的智力与心理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对原有项目进行大胆的出新。例如, 将跳花绳进行分组比拼, 将“24点”的运算规则进行调整等等。这样可以保持传统活动项目的新鲜感, 拓广学生可参与的活动范围, 适应不同性格与爱好的学生。

三、教师参与, 引导“活动”方向

通常, 教师往往认为, 课间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自己不需参与其中, 只需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即可。笔者认为在课间健康活动创新模式中, 这种思维是不可取的。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课间活动中, 教师同样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活动方向的作用。此外, 教师参与活动, 还能从自身角度释放授课压力, 培养饱满的工作热情。可以说, 教师参与课间活动可谓一举多得。在活动中, 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活动兴趣以及游戏的开展方向, 规范活动规则, 提升学生的进取精神及团队意识, 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例如笔者指导的“掰腕”游戏, 游戏开始, 教师站在桌子侧方中央位置, 说明比赛规则, 同时选定选手参与比赛。而后, 教师判准中线, 下令开始。此时, 参赛同学将会按照教师口令开始比赛, 较少出现“耍赖”的情况。同时, 由于教师的参与, 观战的同学热情也更为高涨, 比赛气氛浓厚, 学生们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 非常有利于比赛效果的提升。

四、利用记录, 回顾“活动”内容

活动进行完毕, 并非活动的终点, 教师要实现课间活动的效用最大化,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回顾活动内容, 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的平台。对于中学生而言, 写作能力已经有了巨大提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随笔或日记等形式回顾开展过的课间活动。诱导他们将自己对于活动的体验表达出来, 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例如, 笔者利用教室场地开展的“课桌乒乓球”后, 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有不少同学将这一活动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出来。如, 这篇习作, 6月21日星期五天气晴——《有趣的室内乒乓球》。“今天老师突发奇想, 让学生们在室内玩起了乒乓球。两张课桌拼起来, 就是我们活动的阵地, 只见大家跃跃欲试, 纷纷报名参赛。两个同学, 露胳膊挽袖子好一幅冠军架势。这边刚来了个“短平快”, 那边就上演了“高掉角”, 大家在有限的场地内, 努力控制自己的力道, 赛出了新花样, 赛出了新水平。旁边的同学, 目不转睛地跟随着乒乓球来回移动, 紧张而激烈的气氛让大家瞬间忘记了学习的烦恼……”这篇日记按照参与者和围观者的行为进行展开描述, 过程十分具体, 尤其是对大家神态的形容更是十分到位, 生动地再现了活动场景, 十分具有写作意义。

五、积极交流, 提升“活动”效果

要使课间活动发挥其最大限度的功效, 还需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深入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 反映他们对问题的处理观点, 利用评价与交流一环, 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评论热情, 还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 在学校教育中带动其他同学, 起到以点带面的影响效果。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活动心得时, 要多关注他们的想法, 不要急于提出反对意见, 而应尽可能多以学生的视角反思“游戏旅程”, 保持学生最广阔的想象空间, 引导他们参与到下一次的活动设计中来, 这样方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六、合理评比, 量化“活动”表现

合理的评比能够学生兴趣更浓, 技艺更精, 竞争意识更强, 同时也锻炼了向困难挑战的勇气。课间活动的评比同其他学习评比不同, 教师不一定要分出高低、胜负, 只需将学生的表现进行总体的概括、评价即可。活动的评比可按照团队为单位, 也可依据个人为单位。当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评比时, 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团队意识, 不要过分突出团队中的某一个学生的参与价值, 使大家都能感受到自己为团队协作尽了力, 而后, 才能概括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当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比时, 教师可对学生的特殊方法进行“宣贯”, 使其他同学能够学到更多、更好的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 从而实现整体课间活动效果的提升。

总之, 课间活动符合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做好课间健康活动的创新工作, 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

摘要:课间活动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 笔者就将结合自身实践, 深入探究班级课间健康活动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课间活动,学习,提升,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大纲, 2001.

[2]曲宗湖.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1 (5) .

[3]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4]幻阎平.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J].广州体院学报, 1995.

[5]李林.殷学锋.毛平云.对学校体育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5 (4) .

[6]张晓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1 (1) .

[7]向阳.学校课间 (操) 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02. (4) .

7.快乐的课间活动 篇七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

操场上顿时沸腾了,同学们都在做自己喜爱的活动: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玩丢手绢……操场上不时传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小猫小猫快进来!”咦,什么声音呀?原来是同学们在玩跳长绳的游戏!站在两旁的同学们听到口令,全都往舞动着的绳子里面钻。因为人太多,我们班的丁丁同学被挤得绊倒在地,摔了个四脚朝天,他只好不情愿地出局了。“小猫小猫摸摸头!”同学们边摸头边跳着,全都过关了。“小猫小猫摸摸地!”同学们像青蛙似的跳了起来,再蹲下去,有的同学的头撞到了别人的屁股,有的屁股顶着屁股,不小心摔了个跟头!让旁边的同学看了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在这一关,又有五个同学唉声叹气地出局了。最后一个口令了,“小猫小猫滚出去!”同学们一起跳了出去,只有明明同学一不留神,被绳子绊倒在地,痛得“哇哇”直叫,这一下,又引来一阵笑声。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你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瞧!在另一边玩丢手绢的同学正玩得不亦乐乎呢!只见陈强拿着手绢跑了两圈,趁大家不注意时,把手绢丢在了王明的身后,嘴角流露出一丝得意。陈强又轻松地跑了两圈,王明突然觉得背后好像有个东西,一摸,呀!手绢竟然在自己的后面,他赶紧站起来,对陈强紧追不舍。可是,陈强已经坐在了他的位子上了,王明只好无可奈何地继续跑着……

我也要去玩我最喜欢的踢毽子了,我叫上婉婷和依静,一起来到草坪上。我一扔毽子就迫不及待地踢了起来,“一、二、三……”婉婷也不甘示弱,把毽子勾到她的脚上,“一、二、三……”我们挣来抢去,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把许多不愉快的事情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在大家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

我们喜欢这样的课间活动,因为课间活动让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福建省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四(1)班

指导教师:赖秀梅

8.有趣的课间活动小学作文350字 篇八

冷空气终于把可恶的雾霾赶走了,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甜蜜的笑脸,看着久违的蓝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的心情无比的愉悦。

学校大课间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对我说:“马上来跳长绳啊!”我听了这句话,兴奋极了,连忙跑回班里大声地宣布道:“准备跳长绳了。”顿时全班都炸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有说有笑地跑出了门外,我也拿起长绳一蹦一跳地往外面跑去。

我们很快排好队,前面的人跳的都很顺利,可是轮到我的时候,由于平衡没掌握好,却差点被绊了个“狗啃泥”,旁边的同学看见了都笑的东倒西歪的,第一轮下来我被淘汰了,接着又有很多同学没跳过去被淘汰出局。这时候张老师看见“活”着的同学太少了,就说:“以前出局的同学现在可以复活了。”我是一个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的人,怎么能放过这个展示我自己的机会呢?所以我二话不说立刻重新加入了队伍,同学们一个个像小兔子一样穿过长绳,越来越熟练,我也没有再被淘汰出局。看着每个同学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觉得开心极了。

9.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篇九

1、倡导正面引导,组织自主的丰富的课间游戏和活动,养成文明的课间休息方式。

2、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意识,齐抓共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和制止。

3、教室里面与辅导间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责任人为班主任。班主任老师要加强跟班,培养小干部,设立安全监督员,做到有人报告,有人制止。

4、教室外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责任人为值日教师,值日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制止学生的不安全行为。

5、德育处每周布点设立“安全监督岗”,协助值日教师监督检查。

6、各班加强教育,让每一学生都明确楼梯道“上下右行,礼让轻声”的规则和其他课间安全注意事项。

1)参加学校各类集会及每日放学,要按照指定路线上下楼,确保楼梯道的行进安全;

2)楼梯道上划分中间线,严格执行上下右行的规则;

3)严禁学生在楼梯道冲撞推拉,奔跑跳跃;

4)上下楼和喝水要注意礼让和排队。

7、班主任要注意收缴学生自带来的尖锐物品;其他任课教师要求带来的刀具、玻璃制品等有危险性质的物品,要统一收发,严格控制。

8、教室电器和设备的开关及插座,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跟进。要在开关插座旁边贴上“请勿触摸”等醒目标志,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教育。因设备损坏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责任由部室负责人承担。

10.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探析 篇十

摘 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新的学生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有组织、有计划、新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它具有组织形式简单,适合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需要等特点。在实效性方面表现为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心理素质的增强。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探析,旨在更深的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涵义、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关键词 大课间体育活动 理论探析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涵义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新的学生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新的学生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体操、健美操、舞蹈、民间体育、体育游戏等。传统的课间操的体育活动的活动时间短,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得以缓解,它不仅可以调节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新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

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学者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看作“大课间体育活动课”,把传统课间操发展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新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实现新的体育教育目标,它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谐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一)组织形式简单,适合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

我国在学校推行和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实践证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们紧张的学习氛围起调节作用。各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计划、组织和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的欢迎。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需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形式与内容决定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诸多功能,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设置才能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结构功能更加趋于完善。

第一,活动时间充足。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以集体形式完成的传统的广播操、健美操,新兴的体育游戏等,这些集体性的内容,有利于学校的组织并且有利于保证学生满足基本的运动量要求。

第二,满足个体需要。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同时满足各学生的个性需求,它将单调、形式单一的课间操变成为学生感兴趣,形式多样、寓乐于练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第三,满足文化需要。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因此各个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排就拥有了足够的自主性,不少学校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构建自己学校的特色项目,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建设。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与影响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需求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原因,是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课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绩效的前提。与传统的课间操比较,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从而深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充分的展现自我,培养自主锻炼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班级凝聚力等。

(二)大课间活动能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一般是在早上九点,学生通过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能够调节眼部肌肉,缓解疲劳,对预防近视有良好的作用;强度适中的户外运动能够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吸收足量的氧气,从而迅速解除脑疲劳,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三)大课间活动能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而选择自己喜欢参与的项目,可以将技术熟练的应用到活动的参与过程之中,大大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能;另外一方面,老师可以将动作技能的教学融入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复杂、枯燥的内容,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大课间活动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或比赛的机会增多,比如足球比赛、接力赛跑等。另外,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都具有节奏清晰、活泼、具有活力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背景音乐下去参与体育锻炼,边锻炼边欣赏音乐,心情轻松愉快。这样能达到放松身体,调节心情的目的。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产生的问题

(一)器材设施等投入不足

虽然素质教育在体育改革中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依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最基本的考核标准。主要表现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学校的体育教师投入力度不够缺少指导和引领以及体育器材短缺等几个方面。

(二)与体育课教学结合不够紧密

当前学校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要么是随意性太强,要么就是太过于统一而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致使学生们所做的体育运动和理论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三)需要制订完善的计划和方案

在当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中,依然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对体育教学整体性的把握不够。毕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科学文化课程依然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旧的教育思想理念依然制约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进程。这些都是根本性影响体育活动计划和方案形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刘晓.大课间体育活动值得大力推广[J].中国学校体育.2004.

11.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篇十一

学生是否能健康发展,取决于教育者的职业敏感和教育机智。 要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仅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方法。开学不久,二年级两个男生在课间追逐中相撞,其中一个学生的头被撞破,到医院缝了几针。 班主任周旋于两位家长之间进行事故处理,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课间十分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隐患? 课间十分钟到底该如何管理?有多少人知道课间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课间十分钟到底要学生做哪些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近两个星期的活动———“课间十分钟活动策划”的实践研究,讨论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分现状调查, 收集资料,活动策划,成果推广等阶段开展活动和研究。

二、研究过程

(一)现状调查,尝试反思

这个项目主要以低年级组的老师为主,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查。

1.学生课间十分钟的现状调查。

主要采用情景定格的方式, 也就是抓拍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一些镜头,有同学奔跑相撞、满头大汗,身上非常脏、躲在厕所里互相挤门,厕所门被破坏,互相指责、打架;也有学生在跳绳、 踢毽、看书、写作业等。

2.对学生真实想法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问卷,对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 72.5%的同学喜欢在楼梯、操场或者教室内进行课间活动,共有62.3% 的同学喜 欢 “比赛跑步 ” “捉迷藏”“玩打架”“跳楼梯” 活动。

3.对教师课间管理常用方法的调查。

对教师的课间管理方法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所有班主任都对课间活动做过指导,就是要求学生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摆放好书本、 学习用品等;第二,上厕所;第三进行一些活动,但要注意安全, 不追逐打闹。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并没有按照老师指导的那样, 依然混乱,还时不时地发生一些打闹甚至是安全事故,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大部分老师经常采用提醒与教育的方法进行课间管理, 如班上有特别爱闹的学生,在他们“出事”时就把几位“调皮捣蛋”的孩子叫到办公室进行思想教育,他们当时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时隔不久就会“老毛病” 重犯。也有教师做出了一些硬性规定:不准追逐打闹、不准做危险游戏,只能在教室内看看书、 写作业。

调查结论:学生的课间活动随心所欲,存在着多方面的安全隐患,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选择的课间活动和地点是容易引发课间安全事故的“高位行为”和 “高位区域”,而他们自己却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些危险;教师在课间指导上存在着要么放任自流, 要么过分限制的状态,对学生的课间活动缺少有效的引导、监督与管理。老师的课间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

(二)收集资料,理解学生

这阶段主要是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在办公室教师自由沙龙收集到相关资料。

1.文献研究,了解课间十分钟的实际意义。

通过上网查找,发现叶忠根老师在 《天津教育》 (1985年04期) 发表的 《课间十分钟的意义》 一文中提出,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唱唱跳跳,做做游戏,活动活动骨骼肌肉,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者喝点开水,或者去一下厕所等等, 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实际上,它还蕴有更为深刻的含义。须知, 学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和养料,如果补偿不足,就会感到头昏、疲劳,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减退。所以在每一节课之间, 需要稍事休息,恢复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且使前一组优势兴奋中心平静下来,进入相对抑制状态。这样,下一堂课就可以顺利进行了,从而建立新的优势兴奋中心,接受新的 (或另一类的) 知识体系。这类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活动,乃是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

2.换位思考,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

“这个活动让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童年,上课总盼着下课,下课我可以踢毽、跳绳、丢沙包、 抓七子、滚铁环、攀梯、爬杆、 打陀螺、老鹰捉小鸡等,现在想来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得先问问孩子们自己需要怎样的课间活动,然后我们再做适当的引导。”沙龙活动上一位老师的一番话让老师们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通过此项活动我们认识到, 课间十分钟是很重要的,起到调整心态,愉悦心情的作用。同时我们对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也理解了:相对于课堂而言, 课间的时间、场地等更为开放, 活动自由度更大,所受到的纪律约束更少,加上在课堂学习的压力短暂解除之后,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也不足为奇了。

(三)活动策划,尝试实施

这阶段主要是分年段进行的小范围的活动策划和实践尝试。

第一步: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分析,在节目中充分认识到课间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到课间活动的形式和注意点;

第二步:课间活动设计及指导———征集学生的活动设计,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及时制定课间活动的内容;

第三步:设计检测方法和评价———在班中墙壁上开辟了一块内容,叫“请你表扬我”,将课间活动纳入其中。

实施效果:利用主题班队活动中的课本剧、小品、相声等兴趣盎然的节目,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课间活动时的一些不良行为;学生在自由设计课间活动时,根据地点———教室内、教室外和操场上设计出很多安全有益的活动。如室内的五子棋、筑七子、“贴烧饼”等,室外的跳绳、 踢毽子、跳格子、溜溜球展示活动、三分钟过桥等;通过效果检测,老师们认为比较好,“因为我和他们说,只要在一个月里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十五次表扬,到了月末统计后,就可以得到一张奖状。所以,学生特别喜欢,而且也特别积极。”

(四)形成结论,进行推广

通过研究,我们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还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来看,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十分重要。但孩子的快乐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开发,去呵护,我们应该让课间十分钟活动充分彰显出它更为深刻的价值。

通过研讨,大家认为课间十分钟活动需要做到:

1.制定课间活动准则,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将课间十分钟分为三部分: 第一时间段,整理上节课的学习书本,准备下节课的学习书本, 上厕所;第二时间段,在规定区域进行休息、娱乐、做规定的一些活动;第三时间段,听到预备铃响后迅速结束活动,到教室, 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师生共同创设课间游戏活动。

按季节和年级段定期推荐课间,让课间十分钟做到有计划, 有内容。具体的课间活动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室内游戏活动和室外游戏活动。

3.建立课间巡视制定,及时反馈活动效果。

学校建立值周教师、红领巾监督岗课间巡视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做好引导和督促,在学生活动后及时通过师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课间十分钟。

三、总结提炼

基于本次活动,学校提出: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成立有年级组长和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的班主任工作室,针对学生习惯养成开展一些调查活动, 如学生卫生、礼仪、学习习惯、 课间活动等,然后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及时策划相关活动,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提高班主任职业敏感度,从而成为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12.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篇十二

操场上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虽然天气很寒冷,可并没有吹灭同学们冬锻的热情之火。同学们一群一群地快活地玩着,有的跳长绳、头的跳短绳、有的踢毽子……操场一下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要数最热闹的就是我们三(3)班。

我们开始跳长绳了。两位身材高大威猛的男同学有节奏地甩起长绳,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同学们一个一个敏捷地跳了过去。眼看就要轮到我了,我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因为过度紧张于是我的手不停地拍前面同学的后背,就在他要跳的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推了他一下。他不仅没有跳过去,而且还被绳子重重地打了一下,“死在了里面”。我心里更紧张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我想不跳了吧。就在我要放弃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大声喊:“张毅恒,加油!你可以的!”听了这句话,我一下子来了力量,跳了过去,我真是太高兴了!

“叮叮叮”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响了,冬锻结束了。热闹的操场又平静了下来。

作者|张毅恒

13.小学教师要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活动 篇十三

如今的学生缺少什么?缺少的是快乐的活动。缺少的是健康体魄。课间十分钟就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学生发挥右脑功能和发展小脑功能的时间。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学生在校园最快乐的心灵体验,也是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最佳阶段。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减少近视眼和肥胖症的数量,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

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活动的必要性。一.学生成长需要健康的体魄。如今的学生沉浸在一片书山和题海之中,学生的左脑长期机械工作造成过度紧张,时间一张心理上会产生焦虑症状。时间一长,生理上也会是大脑受到损害。最后是人格分裂。还有眼睛长期得不到舒缓,近视眼会越来越严重。如今走进班级,会发现学生患有近视眼数量多,年龄越来越小。这对学生的未来做成很坏的影响。

二.学生成长需要健康的情感。今天的学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环境要有恰当的活动。除了课堂上能够交流学习之外,就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球、踢毽子、跳一跳格子……等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合作分享快乐,体验快乐的童年生活。学生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生活,童年就应该有快乐的玩耍。玩当中就会消除嫉妒仇视等不健康的情感。哪里有欢笑哪里就有健康的感情在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教师自己就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就是自己就会玩,更应该和学生一起玩。在南湖边上东北师大附小南校在课间就有丰富的活动。音乐教室就在中厅的圆台 1

和孩子一起弹起钢琴。体育教师在兵乓球案和学生打乒乓球,也可以玩一人一拍的活动。班主任在操场空地与学生玩空心球。我在几年的工作中体会到我们的学生会选择以下活动。

一.温暖无风时,学生选择羽毛球活动一类轻型运动。

每一次学校活动结束之后都会发一些体育用品。这些体育用品要发挥作用。羽毛球每个班级有几副。可以组织学生每人挥动几拍,四肢活动跳跃,有益大脑锻炼身体。还能有助于学生团结。女生喜欢跳皮筋在上下蹦跳中学生韧带和肌腱都会得到发展。

二.温暖小风时,学生选择踢毽子活动。

使用布袋制作的毽子和羽毛毽子。一种是个人弯腿踢毽子,学生之间相互比一比数量。还有在格子里抛毽子击打对方。学生会自由组合乐于合作。几分钟的活动换一份心理体验。又做了一次有氧活动。身体免疫力也会提高。

三.夏天学生喜欢踢球打球活动。

在秋季每年都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球类比赛。为了集体荣誉班级学生会来到球场训练。学生会在几分钟内玩抢篮板投篮,还有专门练习射门比赛。

14.小学课间活动简报 篇十四

课始, 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手影游戏”的视频后, 指导他们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或“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写一段话。之后, 又出示一段写“踢毽子”场面的范文, 让学生运用表示连接的词句把两段话连成一个整体。在课文语段、课外经典片段等各种范例的不断冲击下, 学生很快学会了连接并列段落的方法, 还尝试着进行了创造性的、有变化的连接。

可是读着学生们的习作, 总觉得过于简短单调, 比如对“手影游戏”的描写基本都是:一群孩子正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呢!他们有的做展翅高飞的老鹰, 有的做汪汪叫的小狗, 还有的做小蜘蛛。至于大家怎么玩、玩得怎么样都没写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 学生没能做到这一点。

问题出在哪呢?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在并列段式的专项训练中, 我们把全部的指导都落在了“连接两个并列的段落”这一新授知识点上, 学生的习作在结构上确实有了明显的增量, 但如何把活动场面写清楚 (虽然这算不上本次训练的新授知识) 却是学生习作时的难点。由于课上缺乏这方面的指导, 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描写没有完全展开, 活动之“趣”就未能得到体现。

看来, 所谓的“构段能力”不仅是指四种基本段式结构上的诸如并列内容怎么连接, 总起句、总结句如何安排等一些技法上的能力, 还应包括“有序地把构成这些段落的每一部分写清楚”的能力。我们只有在每一次专项训练中双线并行地教学, 让后一种能力在前一能力的训练中不断地得到巩固、提升,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构段能力”。有了这样的认识,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做了调整, 把“能运用连接词句写出两个以上活动场面”改成了“能运用连接词句写清两个以上活动场面”, 先对如何“写清”活动场面进行了细化指导, 再进行连接的训练。

1. 观看视频后聚焦某个学生的玩法出示一段范文。

一个同学自豪地说:“我会做老鹰!”只见她把两只手的大拇指相互一勾, 对着阳光摆动着其他手指, 地面上就飞起了一只展翅高飞的老鹰。旁边的同学禁不住赞叹起来, 有的还学着做了起来呢!

2. 读范文, 引导学生发现写活动可以从“怎么说”“怎么做”及“旁边同学的反应”等几方面着手。

3. 再看视频, 模仿范文写其他同学做手影的画面。

(视频播放过程中, 随机定格“做手影”的画面, 让学生边学边做, 并随机提供相关词语辅助其说清做的过程)

4. 以范文片段和学生自己写的片段为素材, 进行连接的训练。

5. 结合自己的经历, 运用连接的词句写清两个以上活动场面。

上一篇:“领雁工程”培训心得下一篇:小学作文:我喜欢我的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