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2024-06-20

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通用8篇)

1.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一

自我管理RBS训练 找到自己最佳状态

传统的反馈系统把重心放在消极的信息上。在正式的员工考绩中,即使总体评估是赞扬性的,讨论也总是侧重于“改进的机会”。在非正式场合,批评带来的刺痛总是比赞扬带来的慰藉持续时间更长。

当然,纠偏性的传统反馈系统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每个组织都必须淘汰不称职的员工,确保人人都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水平。不幸的是,专挑毛病的反馈可能导致本来很有才能的管理人员耗费过多的精力去弥补或掩盖显而易见的短处,或者迫使他们采取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把重点放在问题上的做法并不能帮助公司让员工尽展所长。

本文作者认为,批评往往使人产生防御心理,因此不大可能使人做出改变,而表扬却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做得更好的愿望。在过去几年中,作者开发出了一套能帮助人们认识和开发个人才能的工具,这套强大的工具叫做“反射性最佳自我”(RBS)训练。通过训练,管理人员会产生一种“最佳自我”感,从而提高他们未来的潜力。它能使管理人员挖掘到自己都未必知晓的长处,从而对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介绍“反射性最佳自我”训练之前,作者做了几点说明。第一,参与者必须明白,这一工具不是要打击你的自尊心,而是要帮助你制订一项能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的计划。事实上,没有这样一项计划,你就会裹足不前。第二,如果你对那些从RBS训练中得到的教益不加以足够的注意,它们就会从你身边溜走。如果你的时间特别紧迫,你就可能把这些信息束之高阁,最后完全置于脑后。所以,为了取得切实的效果,这套训练要求你认真投入,勤奋努力,并持之以恒。第三,进行RBS训练的时间要跟一年中传统考核的时间错开,这样,来自传统机制的消极反馈信息就不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RBS训练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向工作圈子内外的各种人收集反馈信息。通过从家庭成员、过去和现在的同事、朋友和老师等各种渠道收集反馈信息,你对自己的了解就能比你从标准的业绩考核中所获得的了解更广泛、更全面。

在第二步中,参加RBS训练的人要在反馈信息中寻找共同的主题,并加上自己的评论,然后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成一张表。令很多RBS训练参与者吃惊的是,虽然调查对象多种多样,收到的反馈信息一般来说都是大同小异。在许多案例中,调查对象提到的具体例子连参与者自己都不记得了,只是在读到这些反馈信息时才回想起来,因为他们当时的举动完全是下意识行为。

RBS训练的第三步是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总结和概括你所收集到的信息。这种描写应当把从反馈信息中找出的主题连同你自己的评论一起汇编成介绍“最佳自我”的综合材料。这幅自画像并不是要成为一种完整的心理和认知档案。相反,它应成为一幅显示你的洞察力的画像,可以使你回忆起以前所做的贡献,也可以成为你未来行动的指南。明确了自己的长处之后,RBS训练参与者最后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最佳自我”重新设计自己的工作。

RBS训练立足于个人长处的定位方式,能帮助你越过“足够好”这个障碍。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你就能利用自己的长处更好地勾勒职业生涯的蓝图。

2.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二

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 我对初中生在写作训练中表现出来的苦恼感同身受, 也常常被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顽疾所困扰。如何激发学生的言语冲动, 让作文变成学生自己想说、想写, 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自我需要得到满足的乐趣, 也就是说, 把写作训练内化为学生自我表达需要, 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还写作教学以本来面目, 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这是我一直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需要说明的是, 我指的写作, 不仅包括写成一篇文章, 还包括片断的书面表达及造句。我以为, 写作无非就是书面的表达和交流, 人类有言语的需要, 把言语的需要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 对初中生来说, 应该不是勉为其难的事情。基于上述考虑, 我一直在摸索初中写作教学行之有效的路径, 以期写作训练的应有效果。现在, 我把多年写作教学的实践和取得的效果写出来, 和大家共享。

一、营造氛围, 激活言语冲动

由于一些教师“八股”式枯燥乏味的写作教学, 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 言语天性、个性早早就被压抑。但是, 言语天性和个性只能被压抑, 而不会被湮灭。诚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先生在《语文学的历史性转向———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刍议》所说:“言语活动, 是人类生命的本体属性;言语动机, 源于人内在的言语生命冲动和欲求;言语生命意识, 是人的言语活动最本质的动力源。言语动机最深厚、最有活力的渊源, 是人的生命性。言语天性、个性, 是人的言语生命潜能和自由能动性的释扬。”

7年级学生刚进初中, 从各个小学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面对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课本, 会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和新的精神状态, 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 满脑袋都是对新教材、新老师、新教法的种种猜测, 有一种适应新学习方法的精神准备。写作教学处在一个新的起点, 改变传统写作训练模式与方法, 营造宽松快乐的写作氛围, 激活学生言语冲动适逢其时。第一堂语文课, 师生初次见面, 按惯例大家自我介绍。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姚”, 说“这个字认识吗”, 学生齐口同声地说“姚”, 我说“这就是我的姓, 大家以后叫我姚老师”。接着我自豪地告诉学生, 我的姓氏是那么高贵久远, 从舜讲到尧 (舜姓姚名重华, 娶尧的两个女儿为妻) ;而我的名字“培基”, 母亲起的, 有两个讲究, 一是按传统习俗祈求平安, 母亲找算命先生替我“排八字”, 说我五行缺土, 起名要带“土”, 二是希望我能踏实做人。在我还津津乐道的时候, 下边早已按捺不住了, 交头接耳, 互相吹嘘。我趁机引导:“今天的自我介绍就介绍自己的姓名, 大家争先恐后都想先说, 而且同学们的口才那么好, 一堂课怕说不完, 不如搞一个活动, 活动名称就叫‘比比谁的姓名更讲究’, 大家把介绍自己姓名的内容写在纸上。我联系班主任在班会课举行活动, 到时候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读出来, 大家‘比比谁的姓名更讲究’。”对这个活动, 班主任也表示赞同, 觉得这也是互相沟通、增进友谊, 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好机会。班会课上, 有的情真意切, 有的妙趣横生, 纷纷介绍自己姓的来历、名的讲究以及名字中承载的父母的期望, 最后还不忘表达自己不负父母期望的心声。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 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来。”

二、创设活动, 满足表达需要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 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 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 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在写作教学实践中, 我注重创设生活化、趣味化、多样化的活动, 使学生乐于参与。我几乎把每一次写作训练设计成激发学生好胜心的活动, 如搞一个“比比谁的家乡美”的活动, 引导学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再如搞一个“我老爸 (妈) 最棒”的活动, 叫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父 (母) 的文章……另外, 我还把各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建构为满足学生表达需要的活动。每年9月是“弘扬民族文化月”, 期间总有征文比赛。2008年9月, 诸暨市委宣传部等4部门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绿色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其中一个项目是“亲情故事评比”, 我在布置写作任务时, 把它改造成“我家最温馨”的活动。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 有这样的机会, 大家都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三、面对话题, 因势利导

在经历了一个阶段有趣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以后, 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 对自然、社会、人生、情感等方面的观察、感悟也不同以往了。这时, 学生面对自然美景、社会热点、人生感悟, 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言语冲动。有一次课间, 我听见学生在取笑街上卖裤腰带的。摊主的招牌上写着:“时尚皮带, 应有尽有。猪皮、牛皮、人革, 由您任选。”摊主把“人造革”简略为“人革”, 引得学生纷纷戏谑:“胆子真大, 敢卖人皮。”作文课上, 我就搞了一个“捍卫祖国语言”的活动, 让学生评论社会上那些不规范使用祖国语言的现象。学生的写作热情非常高涨。

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征求意见稿) 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动刀整形”, 调整其写法,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 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对这一涉及每一个汉语使用者, 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大事件, 大家都有话要说。也有学生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 于是将其带到学校谈论, 教室里一片哗然。我就这一重大事件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谈自己的看法, 激活学生的言语冲动。可以想见, 在这样的氛围中, 每一个学生都会绞尽脑汁, 发表自己最真实、自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意见。在学生说得最激动、教室里气氛最活跃的时候,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看看谁的看法最高明。

四、换个视角, 满足学生另类表达的需要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 老用一个套路哄学生写作, 学生也会倦怠。有时不妨换换新花样, 例如, 我曾经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自己父亲 (母亲) 的身份介绍自己;以自己的宠物的视角介绍自己;想象自己成为明星的时候, 在庆典上作自我介绍。

五、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多读好书, 积累语言

在进行以上几个方面写作训练的同时, 我鼓励学生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自然、观察社会, 多读书、读好书, 积累语言, 为自己的写作向有创意的表达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不得不谈, 因为要满足表达的需要, 没有素材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是不可想象的。

六、赞赏性评价, 强化表达需要

长期以来,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批改, 一些所谓负责任的老师, 会把作文里的错别字一个个标出来, 并叫学生抄十遍、二十遍, 把他认为不通顺的句子改过来, 把学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 (这也不能全怪老师, 因为好多校长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 就看错别字是否标出来, 不通顺的句子有没有改过来) 。陈垣先生曾痛斥这种做法:“什么都改, 你还不如自己给学生写一篇!”确实, 一篇作文里, 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是小事, 随着学生的成长, 书读得多了, 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慢慢就消失了。何况, 有些你认为不通顺的句子, 恰恰是学生费了心思的, 有其个性化表达的需要。在改以前, 先听听学生怎么说。

人类有言语的冲动、表达的需要, 但书面表达毕竟不同于随口说话, 它需要精心构思, 收集材料, 选择材料, 提炼主题, 谋篇布局, 拟定提纲, 组织语言, 润色修改。总之一句话, 很费心思。花了那么大的劲写出来的大作, 不但得不到老师的热情鼓励, 反而这也不是那也不行, 写作热情就会渐渐消退, 言语冲动会被抑制, 表达的需要也会变得可有可无。

为了强化学生表达需要, 我用赞赏性评价代替批改, 认真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赞赏, 并在评讲作文时不忘表扬。针对写作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 我重在肯定其作文的长处, 哪怕是一个句子写得好, 或一段诗文引用得恰到好处, 或阐发观点新颖独特, 我都给予积极评价, 并指明下一步的写作目标。

作文评价的另一个方面是给作文打分。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急着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好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当作文评价时, 我就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 全班不设统一的评分标准, 不同学生不同对待, 认真写就打高分, 文采出众的给满分, 并在作文讲评课当堂朗读, 以示激赏。

3.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三

关键词:中度智力障碍;自我意识;方法

笔者所带的班级共有12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年龄在10~12岁之间。他们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无法分清“我的”“你的”,经常会为抢夺学习用品和玩具而大哭大闹;口渴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水杯拿起就喝;被老师批评还表现出很愉悦;他们的行为总是随心所欲,不懂得在相应的场合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相应行为。王志超等人认为,以上现象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下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人社会化形成的核心,只有建立起自我意识,才能区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健全的自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意识到自身的健康状况、生理特点和生理状态。(2)能够体验到内在的心理活动。(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于如何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值得一线教师借鉴的方法还比较少。

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训练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实践和思考。

一、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活动

当学生不想参与或对某个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的时候,笔者会反思:这个活动适合他们吗?是太难了,还是太简单了?简单、单调的活动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活动的坚持性,活动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或无从下手。所以,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笔者教学生认识“我的身体状况”时,首先请学生两两结对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然后,将每位学生的身高用相应长度的彩带标定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说出“这是我的身高”,之后,让学生比一比谁高谁矮,体验我比××高,我比××矮。借助《量身高》《用彩带制作自己的身高》《和同学比身高》等操作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高。

二、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意愿

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笔者会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或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的状况,他们的学习缺乏方向、缺乏目标、没有动力。而自我意识训练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将很难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必须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意愿。

汤盛钦等人认为,智力障碍儿童对新鲜事物或任务缺乏主动性,动机不足,求知欲差,很少表现出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很难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外在动机所支配,对具体物质奖励比对精神上的奖励更感兴趣、更能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会清楚地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做到了将会有什么样的奖励”,例如,在教“认识自己的所属物——我的水杯”时,笔者会对学生说:“请找到自己的杯子,并告诉老师‘这是我的杯子,能按老师要求做的,老师奖励他一包饼干。”

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东西

生活中,学生经常把自己想要或喜欢的东西直接拿来“用”,别人要求他交还时还会非常生气甚至哭闹。其实,这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下的具体表现。因为他根本无法分辨出“我的”还是“别人的”。对此,笔者利用学生的所属物,如书包、笔盒、笔等,进行了相应的自我意识训练:第一步,将学生的所属物标上姓名或贴上照片;第二步,让学生清楚地表达“这是我的×××”;第三步,要求学生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用过的笔要放回笔盒,笔盒要放进书包等;第四步,让学生评一评、说一说,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之后,特别强调“这是我的×××,那是他的×××”;第五步,如果想要他人的东西,一定要说“借”,用完之后一定要交还给对方。

四、让学生体会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人在某个集体中总要承担和扮演一定的角色,且清楚自己的责任、义务及在集体中发挥了何种作用。对于中度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他们不能正确地表达“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及我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笔者利用班级的一切事务,给每位学生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利用班级报道卡,使学生明白,我是×班的学生,我是班上的一分子。第二,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分配任务,如:请腿脚灵便且语言表达清晰的学生负责归还教具、学具,请高个子的学生负责擦黑板,请爱唱歌的学生负责播放课间音乐。第三,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老师给予及时表扬,并向他表示班级有了他的付出,变得更加有序、整洁,如“有你为大家清扫垃圾,我们的教室更干净了”,同时让同学们对他的付出表示感谢。第四,利用班会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第五,某项任务未完成时,教师一定要让负责人将事情做完、做到位。

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通过“领任务并完成任务—自评、他评—调整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同伴、老师)肯定—再次领取任务”这个行为循环系统,不断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行为,获得别人的肯定,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自我意识水平,明白了在集体中我可以做某事,我能为大家做某事(见下图)。

五、训练学生把握“我和他人、我和环境”的关系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月都会有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看电影活动。笔者利用看电影活动从以下两点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训练。第一,通过“选同伴”来感知自己和同学的关系,如,我喜欢××,我想和他一起坐,××不喜欢我,他不愿意和我一起坐。第二,通过排队进场、对号入座、安静观影等,感知我和环境的关系。在“电影院”,我要守秩序,做个受欢迎的观众。校运会时,笔者借助“接力赛”项目,让学生明白“我和队友”的合作关系,比赛中鼓励学生“同学间要相互加油、鼓励”等,让学生体会到“我是班上的一分子,有很多同学在关心我、为我呐喊。”

经过多年的自我意识训练,笔者班上的学生建立了规则意识,参加集体活动能主动排队,在公开场合能保持安静不吵闹;生活中学会了使用“我的、他的”,不再争抢别人的东西,能把自己的物品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保管好不乱丢乱放;更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学会了主动承担班级中的事务,并且能高质量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他们会为一件事情坚持、努力并为达到目标而感到骄傲,也会为错过某个活动而惋惜。最让笔者高兴的是情绪暴躁的张同学、黄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同时成为同学们眼中助人为乐的大哥哥、大姐姐。

雖然,过去的几年,在训练学生自我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自我意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为此,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意识的训练是一个持续的带着艰巨任务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志超,梁敏仪,王涛.润物无声学而为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897.

4.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四

百度查了下自我管理的定义: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我控制。是指利用个人内在力量改变行为的策略,普遍运用在减少不良行为与增加好的行为的出现。自我管理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教导及约束的力量,亦即行为的制约是透过内控的力量(自己),而非传统的外控力量(教师家长)

我们市面儿上也有很多针对成人的关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书,这说明这个能力不仅是我们的孩子缺失,而是大家普遍偏弱的一种能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人有多少能控制自己半天不看手机?

为什么自我管理了这儿难,我想从一个比较偏的角度切进去帮助大家进行分析。

我要切入的点是佛洛依德在心理动力论中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

有的家长可能听过,也有的家长没听过,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下。

本我,自我,超我是佛洛依德认为的精神三大组成部分。

本我代表了欲望,最原始的无穷无尽的欲望。

比如小婴儿,他才不管你是不是累,是不是辛苦,半夜饿了就嗷嗷嗷的哭。想拉就拉想尿就尿,根本不管别人死活也不管别人看法的。所以人生而自私是没错的,这不是对于人性的蔑视,而是正常的发展过程。

小婴儿时期孩子只发展出了本我,所以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而不懂的克制。本我是受意识遏制的,本我本身是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是自我和超我。但是本我的发展是自我和超我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小婴儿时期,如果没有满足婴儿的最基本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对于孩子的自我和超我发展是不利的。

自我,如果把本我比喻成一匹马的话,自我就是一位骑手。

自我概念在心理学上的论证很复杂,但是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意识的存在和觉醒。关于自我意识也是需要我们在自我管理当中重点讨论的,现在先暂且不提一会儿再说。

其实大家也可以把自我比喻成一个劝架的管家,劝谁的架?劝本我和超我的,本我和超我永远是对立的,所以必须要靠自我在其中调节,然后最终走向要靠这个骑手来决定。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很多时候经常发生不太理想的情况。这个可怜的骑手常被迫的带着马去马想去的地方。(本我:马 自我:骑手 超我:行进的实际方向)

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当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佛洛依德认为超我是父亲形象和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文化规范比如我们社会当中的伦理道德,社会规则等。

本我是享乐原则,而超我是完美原则,所以本我和超我永远是对立的。超我不光和本我是对立的,而且会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这就像俩人打架,打架的人对于拉架的结果不满意一个道理。

超我的形成一般在恋母情节/恋父情结的瓦解期,这个不多说了,有想了解的自己可以去查查。

我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跟大家说这个观点的意义在哪里呢?我目的很简单,我要让大家从根儿来了解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并且明白我们的孩子自我管理难在哪儿。还要让大家明白,进行自我管理的基础是什么?只有大家明白了这些,才不会盲目的做项目,而不考虑孩子的真实能力。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才明白为什么叫自我管理,而不叫本我管理和超我管理。了解了三者的关系,各位在为孩子自我管理发愁的家长是不是就有些思路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曹老师来帮大家理一理。

一、本我的发展

说到本我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再次引入一个观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那么这个人通常对于食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

马斯洛认为只有某一层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像更高层发展,这就是我要把这个拿出来放在本我发展当中的意义。

一般来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上的需求都是低级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如果不满足的话,我们人类便不会发展更高级的需求。

因为本我是自我和超我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本我的良性发展。对于婴儿早期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要尽可能满足,给予孩子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这里那些动辄打骂孩子的自己要想一想咯。

二、自我的发展

说到自我就不得不说自我意识的发展,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自我管理能力差。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落后的原因,想下小婴儿,不管你死活的哭啊闹的。那是因为婴儿没有发展出自我意识,只发展了本我,本我的原则就是享乐原则。

所以自我管理的基础是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如何,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将自己和外界相区别,那么他不可能认识外界事物。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也就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因此自我意识又叫做自我调节系统。

NT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主体和客体: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

八个月前的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婴儿能把自己当做活动主体。表现就是主动的引起身体的动作和镜像动作匹配。

其二: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对自我镜像和自己动作之间的联系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

大概在两周岁前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了第一次飞跃,表现为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孩子客体我的自我意识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孩子能够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比如可以从客体(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

其二:能运用“你我他”称呼自己或他人,比如用“我”来称呼自己。

婴儿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关爱,早期自我能够健康的发展取决于亲自交往的质量。

在幼儿时期,也就是3-6岁左右,这个期间属于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主要表现在幼儿要求活动行为自主和实现自我意识,从而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表现。主要年龄为3-4岁,主要反抗对象为照顾者。

孩子的自我控制也有发展阶段,学者罗滕伯格通过“延时满足”研究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实验很简单,罗滕伯格给儿童准备两种奖品:一种是当时即可拿到的小奖品,另一种是第二天才可以可以得到的丰厚奖品。

实验结果发现:

6-8岁孩子中有1/3愿意等待。

9-11岁孩子中有1/2愿意等待。

12/15岁的孩子几乎全部愿意等待。

这表明童年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关于自我意识的理论还有很多,这里不再给大家一一说明,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下儿童心理学。

我跟大家说这些的初衷主要在于,要想准确的把握我们孩子的能力,敏感的捕捉我们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首先要掌握的是NT孩子的心理生理发育轨迹。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陷入为了训练而训练的泥潭当中。

5.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五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一、认识学生自我评价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评价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中的一条主线。因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人的评价以及外部社会的评价最终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才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最终要靠自我评价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进而促进自我实现。

自我评价有利于主体的自我完善。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当人们形成自我评价之后,有的时候会感到自我评价的某个方面受到威胁(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加倍努力地寻求对这种自我评价的社会承认。

其次,有效的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进而主动地为自己规划自我成长的历程。

人们通过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形象管理。为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形象,人们会经常自我检查(自我评估),并有意识地对他人关于自己的印象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人们会运用自我提高机制来完善自我。

第三,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共同承担评价的责任,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所以,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诊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

心理学家柯克认为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为教师与学生间的评价,最差的评价是外界人员的评价。因此评价工作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其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应有学生本人承担,这样做 的意义在于:提高了评价所需的信息质量,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由学生群体、教师一起得出评价结论,能为学生接受和理解,防止可能产生的对立情绪,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二、构建学生自我评价机制

从学生个体这一层面来说,学生自我评价是通过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两种途径或这两种途径的结合来实现的。

第一、直接的自我评价。直接的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自我参照和自我反思所进行的评价。从学生的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或以往的成绩,把故我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同时,又将外在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自我判断,获得自我评价的结果。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参照、自我反思是最直接的自我评价途径,因为,所有的外在评价或他人评价只有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真正结合,并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才能真正与原有实践相联结,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自我总结、自我鉴定来实现这一机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各个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识别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以求发展和提高。

第二、间接的自我评价

间接的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参照他人的评价或通过与同伴的对照与比较进行的学生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参照和依据,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支架。参照他人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学生依据自我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在评价中,学生个体的认识和体验往往是不尽完善的,只依据自己的标

准进行评价也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只有进一步参照他人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评价包括学生的教师及群体、同伴及群体、家长、社区成员和各种社会评价包括社会上的各级评价机构和团体等等。他人评价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群体和个体,总是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这种形象便构成了自我评价的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和班干部评语来实现。

在这样一个评价模式中,班主任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班主任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向任课教师的了解,最终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可以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自己是优缺点,找到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正是我们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三、班主任作好指导工作

(1)在开始时展开工作前,在全体同学中,谈一谈做好小结的意义、计划、具体步骤以及做好小结工作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不要过低地评价,对自己的评价不要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也不要过高地评价自己。

(2)指导小组做好小组小结,让他们大胆工作,指导考核小组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不要因为个人的感情而影响对他人的正确评价。

(3)因人而异,灵活评价。对一个人的评价无疑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学生的需要、自信心、自尊心和情绪都会受到具体评价结果的影响。应极力避免学生在评价中感到挫折,产生焦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所以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采用直接坦率的方法,而对内向型的学生可采用曲线反馈的方式。这样也是减轻学生过重心理负担的一个方面。

(4)与各任课教师的交谈。与任课教师的深入交谈,不但可以及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某些学生在班主任面前会表现得特别好些,因而会出现过高评价某些学生的可能性。班主任对那些成绩较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好感,对他们的评价往往过高,相反对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总认为他们学习不努力,不自觉,实际上,在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确很努力,但成绩始终不理想,对这样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此效果会更好。

(5)班主任在写学生的品德评语中应尽量用鼓励性语言,多写一些肯定性的评价。比如:“你人聪明,学习潜力大,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但你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要多问、多思、多想,偏科现象严重,望继续努力,再上一个台级。”

6.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六

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沐浴着课改的新风,高举着自我的旗帜,踏着信念的步伐,我谨代表高二学生会荣幸地站在这个主席台上发言。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培养。让我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能力,并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增强我为人处事的能力。

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在学生会已经一年半了,如果说高一加入学生会是因为一份好奇和新鲜感,高二留在学生会则是出于别人对自己的信任,现在继续留在学生会更是一种责任。在与朋友闲聊时,我常会很感慨地说道:“如果没有学生会,我的高中生活将会重写。”

在学生会的一年半里,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如何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的学生干部。许多人认为学生会的活动太占时间了,有时甚至与学习相冲突,细细说来,这的确是事实。毕竟要做好学生干部,在工作上必然要花费不少课余时间,这样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这是每个学生干部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工作,那么,这又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干部到底该是以学习还是以工作为首要任务呢?我想,在清楚了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这个道理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难回答了,学生干部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作为一名学生,他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工作是次要的。这一点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基础。但是工作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学不来的东西,比如,经验、为人处事的方法……

记得丹麦有一句很著名的谚语是这样说的:“聪明的人接触各种知识,但他也是从精通一门来认识世界的。”我觉得这句话用在学生干部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先学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就是做好了一名学生的前提下,才有具备去做干部的基础或者说是资格。

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几条:

1、学习是第一位的,工作是第二位的。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要专心,作业要按时完成,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千万不要敷衍。

3、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4、分清工作主次和轻重缓急,注意依靠同学并调动其它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5、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奉献,多办实事,勇于创新。

处理好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我们是不是应该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为大众服务的管理当中去呢?以我为例,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用人勿疑,疑人勿用

花朵因为有春天的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得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更广阔的生命。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

二、团结

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需要三个帮。更何况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朝天。

三、专注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有心去对待,有专注才会有质量、才会创造佳绩。

四、创新

大到学校,小到咱们一个班级,这是生存发展之灵魂。也是一个组织能力的体现。站在新时代的浪尖上,没有后路,惟有大胆创新。

五、严己

严己才能律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要忘记从自我做起。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六、律人

学生干部在学校其实在扮演了三种身份,首先是一名学生,再次是一名服务者同时是执法者。切记要严格执法的同时适当变通。

七、完善

学生会的目的是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因而,墨守成规是不适应大体潮流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博采众长,真正做到“用制度说话,以人为本。”

八、合作

班级、学生会都是组织,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美好,更何况21世纪的生存法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合作!

“播种一个想法,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有一个适应过程,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别人会相信你吗?不会。所以,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自信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最后我想在此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对我们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服务于广大师生,为宜川中学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7.小学生自我管理训练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随机抽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1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名。其中实验组男生32名, 女生18名; 大一学生4名, 大二学生19名, 大三学生21名, 大四学生6名; 文科类学生17名, 理科类学生33名。对照组男生32名, 女生18名; 大一学生4名, 大二学生20名, 大三学生20名, 大四学生6名; 文科类学生17名, 理科类学生33名。平均年龄为 ( 21.00±1.67) 岁。

1. 2方法

1. 2. 1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 ( PS问卷调查法DQ) ”对研究者进行调查[5], 该问卷Marsh等以Shavelson的自我描述理论为基础编制而成, 它从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了解人的自我概念, 该量表有11个维度, 共70个题目, 采用6点量表的方法计分。各维度分别为身体健康、身体协调性、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身体灵活性、耐力、自尊[5]。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填写过程不受他人影响、不受时间限制。实验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均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 842。

1. 2. 2实验法实验组学生每周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训练, 每次45 min, 持续3个月 ( 12周) 。强度采用锻炼中心率进行检测, 心率控制在130 ~150次/min。体能训练的内容为仰卧起坐、二头肌弯举、悬垂举腿和四头肌屈伸及慢跑、跳绳等项目, 根据学生情况采用8 ~12 RM ( 最多重复次数) 的负重进行训练, 以确保中等强度。对照组学生 ( 锻炼和生活) 与以往无差异。对本研究中的两组学生在课外锻炼、饮食和卫生习惯及休息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要求, 尽可能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实验前对教师进行指导, 使其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在实验前和3个月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 3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实统计学分析验前后数据统计及配对样本t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6]。

2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能干预训练前, 50名实验组学生在健康、协调性、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灵活性、自尊等7个因子上得分略高于对照组, 其他各因子得分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 表明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同质性。

经过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后, 实验组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各因子得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概念各因子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体能干预训练后, 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组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 P值均 <0.05) 。

注:与干预前比较, * P <0.05, **P <0.01。

3 讨论

体育锻炼与自我概念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7,8]。相关研究显示, 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功能, 使人体神经系统得到改善, 同时对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虑、维护身体自信心和形象以及认知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9,10]。

本研究通过为期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后显示, 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提高, 且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体能干预训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也均表示自己身体的协调性、反应能力和身体力量都得到了增强, 对自身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对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向春玉等[11,12]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及中小学生体育干预训练后的心理及自我概念测试结果一致。

笔者认为, 体能干预起到较好效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本次体能干预的各类项目都是通过相关专业的专家讨论后精心设计的, 共分为单人、双人和团队合作项目3类。这些训练项目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娱乐性、趣味性和鼓舞性,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体能训练项目训练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鼓舞、放松的良好作用[13]。同时体能训练项目本身就具有培养参加者挑战意识的功能, 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也磨练了参加者的意志品质,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参加者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 2) 干预组在参与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体能教练的鼓励, 不但增加了被干预学生的自信心, 也提高了对完成各类训练项目的勇气和信心。体能训练之所以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主要还是由于体能训练项目能让参加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的挑战自我, 克服自身的畏惧和困难, 在挑战的过程中得到完成项目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增加了自信心[14]。 ( 3) 体能训练项目中专家设计的既有单人项目, 也有双人和集体项目。在团队项目中, 每一位参与训练的学生不仅可以与同伴讲述自己的训练体验, 还可以了解对方和大家的体验、想法和意见, 倾听团队成员的感受。同时, 训练中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教练的鼓舞和同伴的支持以及训练后大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使得被干预的学生能够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多次反复的与同伴沟通可以使学生在训练后的生活过程中懂得怎样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与合作, 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共同承担任务, 用正确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3个月的体能训练让被干预学生体验到快乐和轻松的同时也感觉到身体上的疲惫, 从而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训练过程中, 消除了日常学习和考试带来的心理紧张状态, 有效调节了学生的情绪, 改善了心理健康水平, 对今后的专业学习及大学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体能干预训练能够有效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笔者认为, 今后高职院校在开展好日常体育教学的情况下, 还应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能训练等,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对自身心理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另外, 体育教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提高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 让更多的职业院校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也应采用积极的鼓励和勉励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不断提高自信心, 促进自我概念水平的提高, 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了解体能干预训练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为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1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人) , 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 训练前后均采用自我描述 (PSDQ) 问卷进行调查, 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的体能干预训练后, 实验组大学生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各因子得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体能干预训练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验组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 。结论 体能干预训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8.自我减压之放松训练 篇八

其实,不只是许老师有这样的烦恼。中小学教师的压力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压力过大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快节奏和高强度使他们经常要受到各种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和刺激,这一切的压力和刺激,在心理学中称为应激。应激所引起的人体反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能引起心理反应。心理反应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于应激行为的;另一类是干扰应激能力的,例如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等,由此引起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障碍。

而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经过放松训练,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可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什么是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减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放松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使肌肉放松,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松弛,从而使机体保持内环境平衡与稳定。在进入放松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功能降低,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即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

现代放松训练可追溯到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雅可布松的先驱著作《渐进性放松》。他通过教会病人系统地收缩和舒张骨骼肌肌群,以身体的松弛来达到心理上的松弛,其放松训练在程序上基本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1958年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改进了这一方法,建立了系统性脱敏治疗,在焦虑症和恐惧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73年本斯屯等发表了渐进性放松训练治疗手册,进一步简化了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在训练形式上,随着人们实践经验的积累,放松训练已逐渐成为一种单独训练方式。

二、放松疗法如何奏效

放松疗法的理论假设是: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括情绪与躯体两个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之改变。人的意识把随意肌肉控制在一定水平后才可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进入轻松的状态。其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心理改变的维持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放松训练技术可以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人体的心理、神经和生理学功能。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能随意放松自己的全身肌肉,以达到身心舒缓的状态,从而调整情绪。

放松疗法是对抗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反应、解除心理疲劳、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自我调整训练技术,是医学界、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身心并重的新疗法之一。今天,各种放松训练已成为人们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还广泛运用于体育竞赛、文艺表演,及一切可能产生紧张、焦虑的情境,以对抗紧张、焦虑,从而保持或发挥良好的竞赛、表演状态。

三、放松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1.深度呼吸放松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其目的是通过运用特殊的呼吸方法以控制、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从而提高吸氧水平和增强身体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最终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找到自己最放松、最舒适的姿势,靠坐在椅子上,或仰卧在床上,进行这组放松训练。

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均匀地呼出,呼气时平和而舒缓。继续呼吸,均匀地、深长地、平和而舒缓地呼吸。数自己呼吸的次数,慢慢地从一数到十,再重新开始,不断重复。感受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感觉,感觉到身体各个部位在渐渐地与呼吸节律趋向一致。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在随着胸腔的起伏而有规律开合、开合……感受自己不仅仅是用肺部在呼吸,而是用身体在呼吸;吸气的时候,似乎空气从身体的毛孔中吸入,呼气的时候,气体又从毛孔中呼出。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污浊的空气……逐渐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很放松、很通畅,仿佛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音乐放松疗法。

音乐调节已经逐渐应用到外科手术和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治疗上。《史记》也曾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情绪,振奋精神,也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比如忧郁烦恼时,可以听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肖邦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意境广阔、清新愉悦的音乐;失眠时可以听听莫扎特幽雅宁静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乐曲;情绪浮躁时可以听听舒伯特的《小夜曲》……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选择曲调适合的音乐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3.渐进放松训练法。

选择一间安静的房间,换上宽松的衣服,躺在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调整至自己最舒服的姿势。(1)使右脚和右脚踝肌肉紧张,扭动脚趾。收紧肌肉,再放松,反复做几次,记住紧张和放松时不同的感觉。左脚和左脚踝重复同样的练习。(2)收紧小腿肌肉,先右后左,重复紧张和放松。(3)收紧大腿肌肉,先右后左,体会大腿紧张是怎样影响膝盖和膝关节的。(4)再移到臀部和腰部,注意紧张和放松两种状态的不同感觉。(5)向上练习腹部、胸部、背部、肩膀的肌肉。(6)练习前臂与手,抬起放下,握拳放松,先右后左,反复练习。(7)最后到脖颈、面部、前额和头皮。训练顺序也可以自上而下,坚持每天花几分钟时间练习,一定能让疲劳的身心得到很大的改善。

4.意象放松训练法。

意象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想象轻松、愉快的情景,达到身心放松、情绪舒畅的目的。意象训练的效果取决于想象的生动性和逼真性,意象越清晰生动,放松的效果就越明显。意象训练能很好地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望无垠的海边,全身心放松地、静静地仰卧在海滩上,四肢自然地舒展开来,周围没有其他人,感觉到了阳光照射的温暖,触摸到了身下的沙子,沙滩把我送上沙床,给我做放松按摩,我感到无比的舒适,海风轻拂着我,听着海浪在歌唱,我沉浸其中得到极大的慰藉……

“安全岛技术”:或躺或坐,闭目,放松,入静。暗示自己,任何烦恼都不得进入我的“安全岛”,感到岛上的气味、气息、温度、景色,什么都是宜人的,令人流连,并且只有自己才能入内。“安全岛”可以是实地的岛,也可以是别的风景、音乐、画面,乃至是虚拟的。

广义地说,赤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水中仰游、让微风拂面以及按摩、沐浴和睡眠等,都属于放松疗法。开始几次的放松训练并不能使肌肉很快进入深度放松,需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效果。

除了以上这些,笔者还有几点建议。首先,对教师而言,要清楚自己的压力来源。可以把每天的烦恼记录下来。一来有助于情绪的宣泄,二来一段时间后,可以回顾写的东西,总结出自己的压力来源,以便更好地应对。其次,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充足的睡眠、有效的休息、适当的营养都可以纾解身体,缓和压力。第三,要经常锻炼身体。教师职业的劳动强度很大,良好的体魄和精力很重要。第四,要有适当的娱乐或是旅行以开阔视野。做使自己感到开心愉悦的事情,心就会慢慢变得开阔,烦恼和压力也就慢慢变小。不要忽视压力,要勇于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把它转变成积极的动力。

安心之道并非是要等到压力出现时才想办法调适,而是在于“积之在平日”的“庄敬自强”。烦恼即菩提,“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如果问题还解决得了,何必担忧?如果问题已经解决不了了,何用担忧?凡事量力而行,尽力之后,便顺其自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上一篇:供应商年会发言稿范文下一篇:初二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