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点浅析

2024-07-17

语文特点浅析(精选8篇)

1.语文特点浅析 篇一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策略

07小教本一

07103114110

【摘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文学重要题材之一的童话其文学特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又会有具体的体现。小学教师根据这样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当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 儿童文学

童话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是为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系统,把语文知识组织起来的科学体系。它担负着既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又为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材料的双重任务。其中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的内容比重达到了72%,比1995年版的有了明显的上升。从以上统计和比较可以看出,儿童文学的作品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教材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教材和课堂。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首选原因有很多。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是符合语言规范,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其次,儿童文学作品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再次,儿童文学作品中,学生还能拓宽视野,获取各种知识。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也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它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我们相信,在新的这个世纪中,儿童文学将在新的一代儿童的生活中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任务。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它到底符合了儿童的哪些心理发展特征,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具有哪些具体的特点?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组为例具体分析。

这一组的主题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所以儿童文学的许多特点都会在童话中得到很好的表现。从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来看,童话具有固定的叙事程式。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首先表现在开头和结尾上。“从前„„” ——这样的开头虽然千篇一律,却能够使读者在遥远的、充满距离感的叙述基调中找到一种神秘的认同感。该组的第一篇课文《巨人的花园》开头第一句就是“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前面两个字实际上创造了童话和现实的距离,向小读者发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邀请,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过去了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设定的陌生感能够制造惊异的阅读效果。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这样的童话课文时,就适合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营造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等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一个童话的世界。随着“从前„„”这样的字眼,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将学生的思维由现实世界带入到另一个虚幻的世界。同样,在传统童话中与固定的开头对应的还有童话主人公的大圆满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将儿童从非现实带回到现实之中。《巨人的花园》结尾也是如此,说“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在读了前面巨人的花园的几次变化之后,这样的结局不正是孩子们所期待的吗?故事外的孩子如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内心经历同样的波折,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或者接着续写童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

传统童话固定的叙事程式还表现在重复性叙事模式上。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童话常常用重复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由此形成了重复性的叙事模式。在《幸福是什么》 这篇课文中,三个孩子在十年后又来到井边,他们讲述了自己在十年中的经历,他们都是通过劳动获得了幸福,但是他们的劳动又是各不相同。在《去年的树》,中,小鸟去找去年的树要唱歌给他听,小鸟飞去了很多地方找,这些地方都不相同,但是他们给小鸟的答案都是重复的,就是这里没有去年的树,让她去另外的地方找。类似这样重复而又有变化的情节在本组的《小木偶的故事》中也有体现。这样的特征,能够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与他们的期待心理相呼应;而情节在重复中的系列变化又能使读者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变化中的重复,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儿童的经验里,这样的叙事模式比其他文学创作手段更加富有魅力。为了让学生在重复而又变化的情节变化中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请学生复述故事,或是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家长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讲童话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清晰地掌握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传统童话还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事物表达主人公的需要、关系和感觉,并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建立一切都和谐、协调的理想情景,其主题是直接鲜明的。《巨人的花园》中一开始自私孤独的巨人和善良活泼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最终巨人醒悟过来,故事以幸福告终,最终传达了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年幼的儿童缺乏对矛盾和模棱两可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而传统童话善最终战胜恶的结局,迅速敏锐地揭示出现实存在的美与丑、善于恶,能够让儿童摆脱对问题迷惑不解的烦恼。正因为童话鲜明的主题,教师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朗诵指导,去读那些优美和个性鲜明的语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另外,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童话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来看,童话还具有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性格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的特征。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三个小孩在十年中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劳动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而不是通过毫不费力地魔法来得知什么是幸福,更是告诉孩子,亲身实践才是解开疑惑,探索新知的真正路径。这样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合适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木偶的故事》看似荒诞搞笑的故事却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多样化、个性化和趣味的风格,不仅反映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理性思考,同时具有哲学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说说对稳重关键句的理解,也可以请学生在文中的重复段落穿插自编的一段内容,和原有内容融为一体,看学生是否已经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去年的树》虽然没有趣味性的语言,但是鸟儿坚守诺言,坚持要找到去年的树,为他唱歌的精神也极具个性,内涵丰富深刻的理性思考,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策略。

此外,在童话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儿童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要大得多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本组教学的过程中,推荐类似的课外童话供学生阅读,以达到对比或者共鸣的效果。作为教育,“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儿童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方卫平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云南教育委员会编.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成都:高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韦苇.俄罗斯儿童文学论坛.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语文特点浅析 篇二

首先教师应要了解三年级小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 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而是起源于动作, 即动作时认识的源泉,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 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在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中, 三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另一位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将人生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称其为心理社会发展结算, 在这一理论中, 埃里克森认为, 三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 (7-12岁) 。无论是哪种划分都列出了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需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对症下药, 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一、三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8-10岁之间, 这一阶段恰巧属于心理学上的童年期, 在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学会学习。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的记忆发张有这样几个特点:

1. 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的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进。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2.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童年期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都随着儿童年龄而发展, 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 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3. 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在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进行意义记忆。

4.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的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抽象记忆能力得意不断发展, 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乃至逐渐上升, 占据优势地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笔者发现, 三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要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来得快而自然, 这里笔者说的有意识记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复述”。不断地让孩子重复记忆材料, 也许有人认为, 这是一种“死”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例如对于课文, 诗词的背诵, 学生采用的大部分是一种“多吟以颂”的方法。当然另一些记忆方法的运用也必不可少, 例如“组织法”, 将记忆材料按其间的意义练习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 如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以成语接龙的方式来记忆成语, 利用唐诗绝句四句押韵的特点来记忆诗歌等。

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根据研究,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以下几点:

1. 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化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三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抽象水平”阶段, 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 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 这一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是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实际运用中, 笔者认为, 在教学一篇课文时, 学生所得到的直观感受是这篇课文所带来的字词句及文章中心, 教师应在此基础上, 结合生活实际, 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2. 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能力在心理学上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年级小学生运用最多的是归纳推理。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这一能力, 教学生将所学素材归纳分类学习, 以提高学习效率。

3.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 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进入逻辑运算时期, 但不能摆脱具体形象性。这个时期与幼儿期相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思维特征与数学紧密相连, 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4.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础推理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 特别是叙事文的教学中, 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教学生叙事文的逻辑, 即叙事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

三、三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 亲子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 友谊的发展。首先, 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评性有所提高, 内容有所扩大, 稳定性也相对提到,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充分与学生交流, 笔者认为, 这一阶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次, 关心学生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 经常给学生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 鼓励学生。

四、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学会学习, 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 老师和家长都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在学习态度上, 儿童并不能完全做到自觉主动, 老师和家长不应采取逼迫的态度, 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习惯上, 老师的主动性较强, 要在课堂课后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语文学习过程中, 晨读的训练, 生活中的注意观察等。在学习方法上, 在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 老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 培养良好的品行也是必要的, 三年级学生品行的培养侧重于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 在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主流精神也不外乎此, 语文老师应借此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品行的培养。

3.浅析中学语文学科的德育特点 篇三

一、情感熏陶与理论教育并存

情感熏陶,是语文科教学突出的特点。语文科教学,就是要对是学生心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自然流露的崇敬、爱戴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到道德情感的教育。语文课中无论是成功的朗诵,还是对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声情并茂的剖析,都可以起到启迪、感化的作用,使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学活动之中,知、情、意、行各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平衡发展。

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一个方面,理性教育也是该学科所客观存在的,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从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来考察,其中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有形象的、艺术的内容,也有抽象的、理性的内容。如课本中的议论文《纪念白求恩》、《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实事求是》、以及有关思想修养方面的杂谈《谈骨气》、《说“小”》、《想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都是理性的教育内容,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这方面的内容就越多。这是吻合学生心理规律的,也是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的角度来考虑的。

语文教材中虽然两方面的课文都有,但仍然以形象的课文居多。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来说,教师无论教哪一类课文,都应该感情投入,以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感情来影响学生,以雄辩的逻辑论证说服学生,使学生既受到革命情操的熏陶,又得到革命理论、人生哲理的武装。

二、在讲授内容与形式中实施德育

语文教学,思想内容与表达表达形式是有机地统一于课文之中的,既要传授课文内容,又要讲授课文表达形式。教师不能脱离语言文字的表达而去讲内容,也不能脱离思想内容单纯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文中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要掌握起表达方法,以期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如此看来,语文科的教学任务是双重的。语文科实施德育,是在完成双重教学任务中进行的。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之中,缘文悟道,因道解文,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受到熏陶。即是教师不仅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进行思想教育,而且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时也要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表达形式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等。爱祖国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爱祖国的一种重要表现。《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以及镇上的人们在使用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权利即将被剥夺时所表现出来的沉痛心情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语文科德育特点的非系统性

语文科德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但它丰富的内容是非系统性的,分散在各册及各篇具体的课文中,上下篇之间,上下单元之间在德育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教材也没有做系统的编排。在同一篇课文中,可以有若干方面的德育内容;同一德育内容,又可以体现在不同年级的若干篇课文之中。如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国少年说》、《谭嗣同》,进行健康的骨肉亲情教育的《背影》、《祭妹文》、《散步》,进行理想教育的《崇高的理想》、《哥白尼》,进行意志教育的《送东阳马生序》、《为学》、《七根火柴》、《梅岭三章》、《音乐巨人贝多芬》等等,都是分散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之中的。这些教材是不同作者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各异,作者感情的倾向、所表达的主题亦有所不同因此,语文德育内容必定具有分散性和非系统性。

这一特点的存在,给语文科实施德育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宏观掌握全套教材,有意识地去发挥各册教材中各篇课文的德育功能,从考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面性来制订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做到宏观把握,微观实施,使语文科德育的任务得到落实。

四、明朗性与隐蔽性并存

语文科德育是明朗性与隐蔽性并存的。所谓明朗性,就是文章的主题是明显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直接地、毫不隐晦地表露出来,可直接从中受到影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字里行间直接介绍马克思生前的革命时间活动和贡献,洋溢着对马克思的爱戴和崇敬之情;又如《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直接论证了革命队伍中坚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意义。这些教材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

所谓隐蔽性,是与上者相对的。语文科的德育内容,在相当多的一部分课文中不是明显地表露在字里行间,而是隐藏在语言文字之中。尤其是文学性的作品,先进的思想、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是熔铸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之中的,人生的哲理也常常隐含在作品的语言之中。《如七根火柴》并没有直白地写那为无名战士崇高的思想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而是通过对他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又如《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几句话蕴涵的思想内容是很深刻的,如果照字面解释则毫无意义,发挥不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懂得了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常常存在隐蔽性这一特点,便会自觉地挖掘课文的深意,从而震撼学生,感染学生,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育之中。

4.高中语文学科特点 篇四

高考语文题型:共计:150’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3选、3分=9’

二、课外文言文圆度:3选、3分=9’

三、古诗词鉴赏:2简答11’

四、古诗文默写:(初高中)6’

五、现代文阅读:(25’)1多选 5’2简答 12’1论述8’

六、语文表达:(20’)病句 3’成语3’排序 3

漫画、改错、关键词、单复句转换、造句······5+6=11’

七、作文:60’

高考语文特点

1、阅读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文学素养 阅读能力:看文字、抓住别人要说什么?(目的)

举例数字、字母、图形文科:文章、材料

5.浅析当前禁毒工作的特点 篇五

——以富阳市为例

陆智勤

由于国际毒潮的泛滥和发展,中国的禁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境外毒品对我“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除传统毒品海洛因大量流入中国以外,新型的毒品也开始流入中国;同时中国国内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制造贩卖苯丙胺类毒品,像冰毒、摇头丸的犯罪比较突出,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国内制毒渠道的情况也在日益增多;我国的吸毒人员在持续增多,吸食毒品的种类呈现多样化,从传统毒品海洛因到苯丙胺类新型毒品,蔓延和发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毒品的蔓延,诱发大量的刑事案件、治安问题、艾滋病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试从作者所在的富阳市为例,就当前禁毒工作的形势、特点、困难和原因作些粗浅分析,并着力探讨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特点

富阳不产毒,属毒品消费地,不管是传统毒品还是新型毒品,都是从周边流入。截止2007年底,我市25个乡镇街道中已有24个街道乡镇的吸毒人员被查处,个别重点地区的涉毒问题已成为当地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常安、场口、湖源、东州街道等地的新吸毒人员快速滋生、增长。以我市的湖源、常安为例,两乡镇共六十三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前),近四万常住人口,自九十年代末以来,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在册涉毒人员多达50余人,涉毒人员占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一,涉毒村占所有行政村的近三分之一,如果加上隐性吸毒人员,这个比例就更高了。分析当前我市的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外地毒品流入为主。我市的传统毒品绝大部分从绍兴柯桥或萧绍交界地流入,不管是从本地的以贩养吸人员,还是从外地籍在富阳贩毒的人员来看,传统毒品的来源主要还是萧绍交界地,上家有萧绍本地人员也有贵州、重庆的人员。新型毒品的来源主要是杭州市区,有富阳人员前往吸食的,也有送货到富阳的,从历年查处的案件看,送货到富阳的情况常有发生,前些年侦破的“6.10”贩买毒品案件,就是三名贩毒分子从杭州“打的”前来我市交易;还有2006年10月13日在我市娱乐场所抓获的十余名吸毒人员中也有的是送货来我市贩卖毒品的。

2、吸毒群体年轻化。从吸毒群体来分析,吸食传统毒品的人群相对固定,新滋生、新发现速度较慢,但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相对变数较大,吸食新型毒品者绝大部分为青少年,往往是家中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青年人,这批人天天灯红酒绿,给其他刚走上社会的小青年一种错误的诱导,一有机会就参与其中,每次查处都会有新滋生人员被发现。个别素质不高的职高学生极易受其诱惑参与吸食。

3、新型毒品大量增加。2003年以前,在我市发现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等传统毒品,2003年以来,随着娱乐业的发展和毒品市场的变化,新型毒品在我市出现,且蔓延势头较猛。从缴获的毒品来看,有摇头丸、K粉、冰毒等多个种类;从查处的人数来看,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逐年增长。2004年查处的案件中,属新型毒品的有28起,占全部涉毒案件的63.2%,涉案人数达50余人,2005、2006二年也基本保持较高的比例。

我市与其他县市一样,新型毒品麻古蔓延势头迅猛,已替代原先的摇头丸成为当前头号新型毒品。因吸食该毒品不需要强劲的音乐,又与女色紧密结合在一起,往往在宾馆房间吸食,有一定的隐蔽性,相比吸食摇头丸较难被发现,所以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蔓延,并迅速被吸毒人员所接受,目前吸食该毒品的人数已超越吸食传统毒品的人数,成为赌博、卖淫嫖娼人员用来提神、性交易的工具。2006年8月22日,大队经过侦察,成功摧毁贩毒团伙一个,相继抓获刘春雷、兰才龙、宋英鸽等五名贩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共缴获毒品“麻古”1233颗及少量“k粉”,破获了我市历史上最大的一起毒品案件。

4、外来人员涉毒违法犯罪突出。外地籍吸毒人员落脚于富阳,以籍贯地结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吸毒群体情况突出。2006年11月3日在富春街道琵琶墩和北门北路出租私房中抓获的九名吸贩毒人员就是以重庆江津籍人员为主。这伙人一般男女搭档,男的无正当职业,女的从事色情行业,以色养吸或以贩毒养吸。目前落脚于我市的除重庆籍人员外还有贵州籍的吸毒人员。这些一般不与本地的吸毒人员来往或来往较少,隐蔽性强,毒品交易方式变化多端,查处难度大。

5、吸毒升级、“枪毒同流”现象出现苗头。我市不但吸毒人数增多,新滋生人员增长较快,而且从开始的吸食发展到出现个别人的以贩养吸,从偶而为之发展到一天一次,从烫吸发展到注射,甚至出现了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死亡的事件。2004年9月12日,我市湖源乡上南坞村的吸毒人员汪某某因注射过量海洛因而死亡,被发现时注射的针筒还扎在手臂上;2006年9月,一名临安籍吸毒人员在我市被发现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急送医院抢救。从杭州看,如2005年公安机关从贩毒分子手中缴获手枪5支,已出现了武装贩毒,社会危害极大,我市也出现了一例“枪毒同流”案件。涉毒人员随着毒情的严重,势必引发刑事案件,对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危害,特别是落脚于我市的外来吸贩毒人员,是社会治安的又一大隐患。

6、赌毒同流、因赌而毒,出现本地籍人员结伙贩毒的新情况。毒品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我市个别人员甘冒坐牢的风险,以身试法。2005年的禁赌专项行动,基本禁绝了前往澳门及边境邻国进行赌博的行为,但遗留下来的后果到今天还无法消除。2004年“挂盐水瓶”(拿高利贷)的人不敢回家过年、2005年“放盐水瓶”(放高利贷)的人没脸回家过年、2006年不管是“挂盐水瓶”的还是“放盐水瓶”的都无法回家过年,不是被巨额债务逼得远走他乡,就是被打击处理坐牢判刑,致使有些人铤而走险,走上贩毒的不归路。2006年底前后,我市相继侦破了包某某等五人的团伙贩毒案、吕某等五人的团伙贩毒案及许某某等三人的团伙贩毒案,都有这个因素在内。

二、禁毒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原因分析

1、认识上的误区。有的部门和领导总认为毒品离我们还是很遥远,即使有,也没那么严重,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禁毒问题放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没有与发展经济一起来抓;也有的认为吸毒人员是有问题的人,应由公安机关来管理,以至于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人户分离的情况,帮教更是无从谈起,自己只要知道有这回事就行,没有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也有的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偶尔吸食不会上瘾,或者认为吸食海洛因会上瘾而吸食摇头丸不会上瘾。

2、管理上的漏洞。由于制度上的不足和工作的疏忽和管理不善,出现了管理上漏洞。例如联邦止咳露是处方药,属国家管制药品,但有的药店随便买,不需处方,不问用处,更有帮忙造处方的。有的只要随便报个名字,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拿钱给药;一些小诊所可以随意购买针筒,往往成为吸毒人员获取吸食毒品工具的源头之一。再如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某些行政许可审批的取消,如出租私房审批的取消,有空房的就可以出租,房东也不对承租者登记,连承租人的基本情况都不知道,让吸毒人员有较为隐蔽的藏身之处。

3、动机的多样性。有的吸毒者是出于好奇,寻求刺激,在“朋友”的劝诱下吸毒成瘾的;有的女孩是听说“白片能减肥”的诱惑而吸毒;有的是为了追求个人享受,体验本能的欲望和陶醉般的幻觉;有的则是为了摆脱对前途的悲观失望,摆脱升学、就业、竞争等所造成的强大精神压力利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等。

4、法律的滞后性。对新型毒品的处罚,适用条款偏轻或无条款可适用。如对吸食新型毒品“麻古”(属冰毒类毒品)的行为处罚,无条款规定可予以强制戒毒,只能处以治安行政处罚,使实际处理结果偏轻,对吸食者缺乏震慑作用。

5、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政府的综治考核中,禁毒与帮教所占分值太少,不足以影响整个考核成绩,另外公安本身警力缺口大、任务重,也使禁毒力量不足。如此种种,都加大了禁毒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禁毒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一)严厉打击涉毒犯罪活动

1、以打击贩毒为重点,加强对涉毒犯罪的查处打击力度。从加强情报信息的集汇总着手,分析毒品犯罪的规律、特点,采取主动进攻或专项打击。大力开展打击零包贩毒活动,对零包贩毒案件露头就打;对重大毒品案件线索积极开展经营侦查,延伸深挖,扩大战果;加强对新型毒品案件侦破,减少新型毒品流入。

2、着力健全缉毒办案协作机制,发挥整体破案优势。根据涉毒案件办理规则,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缉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整体作战,建成多部门、多警种联动的缉毒协作机制,努力提升打击贩毒实效。

(二)坚决遏制新型毒品问题的发展蔓延

1、加强宣传预防工作,规范歌舞娱乐场所防毒“三步曲”建设。健全完善场所“禁毒宣传、教育培训、签订责任状”防毒工作机制,提高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识毒防毒、守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各类载体和媒体,形式多样地开展禁毒宣传,营造场所内防毒禁毒、健康向上的娱乐休闲氛围。公安机关与歌舞娱乐场所禁毒责任状的签订率要达到100%。

2、严查严处涉毒场所及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浙江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用足用好行政罚款、拘留、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手段,针对容留、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新型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三)进一步深化创建“无毒害社区”活动

1、着力推进分类分层次帮教工作,努力提高戒毒成效。要按照省禁毒办、省综治办《关于开展对吸毒人员分类分层次帮教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准确掌握辖区内吸毒人员底数情况的基础上,分类分层,突出社会帮教重点,落实社会帮教责任。努力降低复吸率,严防以吸带吸、以贩养吸,遏制吸毒人员的新滋生,稳步提高戒毒帮教工作成效。

2、规范创建考核,深化创建“无毒害社区”工作。根据省平安办、省综治办、省禁毒办下发的关于创建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重点抓好深化创建、规范工作和严格考核。把创建活动列为“平安富阳”建设和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创建活动的地位、影响和实际效果。

(四)全面深入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1、开展禁毒宣传,提高民众防毒拒毒意识。依靠广大基层组织和社区干部群众,依托禁毒宣传教育场所,主动灵活地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和资料,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地开展日常禁毒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禁毒氛围。“6.26”国际禁毒日前后组织开展禁毒宜传月活动,做到及早部署、精心组织,形成禁毒宣传的高潮。

2、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建立实行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机制。适时召开禁毒新闻发布会、通报会,向全社会通报毒情况和禁毒工作情况。宣传部门要组织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科学合理地设置禁毒课程,确保“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工青妇及各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都要立足本职、立足本地,扎实有效地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防止涉毒染毒。

3、加强有针对性的毒品预防教育,着力提高易染毒人群的禁毒意识。特别要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和失学青少年等易染毒高危人群的禁毒预防教育,根据其务工行业、活动处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想方设法采取其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潜移默化、积少成多地增强其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切实有效地预防涉毒染毒人员的新滋生。

(五)开展禁种铲毒和严格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1、加强禁种铲毒工作,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自觉抵制和检举揭发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行为。联合林业、农业等部门组织开展“不让毒品原植物种子下地”活动,在春夏季节组织开展踏勘铲毒行动,及时发现和铲除非法种植的毒品原植物,依法处理违法种值人员,确保我市基本禁绝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目标实现。

6.法语音乐剧创作特点浅析 篇六

作者:黄月

学号:20202038050308

院系:英语学院

摘要:

本文通过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经典法语音乐剧,以及2016年出品的音乐剧《摇滚红与黑》进行分析,从剧本创作、舞台布景、音乐特点以及语言特色四个方面探究法语音乐剧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法语音乐剧

法式

写意

一、剧本创作

法语音乐剧剧本多改编自名著,提起长篇名著改编的音乐剧,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便是《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其中发表于1982年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对19世纪法国的昏暗社会以及人们悲惨遭遇有感而发写出的著作,而霍伯的同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歌舞形式良好地承接了小说宏伟严肃的主题,吸收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将其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而2016年在巴黎问世的《摇滚红与黑》,改编自法国作家司汤达,是这部作品首度被改编成为音乐剧,该剧将摇滚音乐融入独特的法式风情,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木匠之子——于连的故事。

音乐剧剧本改编自名著让音乐剧本身更具文化色彩,同时也吸引了部分原著粉慕名而来。但对于部分观众来说,原著本身想要表达的内涵过于深刻而不能理解,而且法语音乐剧通常只演绎名著中的经典部分,所以大多法语音乐剧安排了演员演唱序曲,这首曲子通常会介绍该音乐剧的背景以及其主旨,在让观众更好理解剧情的同时,也使观众更快投入到欣赏演出中来。

二、舞台布景

法语音乐剧相较于百老汇音乐剧,其特点是浪漫大于写实,法语音乐剧的布景设计师也不拘泥于舞台的布置,更注重意的传达。1998年首演的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以特有的法式激情、浪漫、抽象和表现主义情感,进行了舞台革新,将古典宏大题材现代化演,简洁写意的舞美设计不同于西区、百老汇音乐剧的写实性的华丽风格,延展了时空自由度,创造出一个后现代风格的视觉空间。

法国歌剧布景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拉茨在《巴黎圣母院》的舞台美术设计中,舞台背景采用了隐喻丰富的“石墙”。随着剧情进展。石墙可以自由开合变换成剧情所需的空间。在游吟诗人唱着序曲走上舞台,蓝色的的灯光打在石墙上,显出一种幽暗深邃的感觉,让人莫名升起畏惧之心。威震四海的石像鬼是法国音乐剧最大的单体道具之一,不可拆解,设计师用这三块粗大的“石柱”代表了大教堂、上帝和主教心里另一个自己。而在《摇滚红与黑》中,其布景更为简洁,场景的变化直接用LED屏幕、移动舞台表现出来,这种创新型的舞台布景让观众大开眼界,虽然这种布景非常的现代化,但又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反而有种音乐剧还能这么“玩”的感觉。

三、音乐特点

法语音乐剧的音乐特点就像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一样,不拘于古典音乐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金学洙《浅谈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及风格》,《北方音乐》,2015,第19期,取而代之的是朦胧、引人遐想的神秘,音乐中的一切技术手段如和声、调性、织体等都成为了色彩的表现手段,这与法国艺术中特有的审美特质相契合竺期《法国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爱好者》2016,第5期。

法语音乐剧中的音乐多采用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相融合的形式,如《巴黎圣母院》中出现的音乐主要为法国流行音乐——香颂、吉普赛音乐和教堂音乐,演员们基本都为流行唱法,这种含流行元素的歌传唱更为广泛。法语音乐剧中的歌曲曲调多抑扬顿挫,随着曲调逐渐攀升,观众逐渐沉浸在表演中,而这时又慢慢降调,调动观众情感的起伏。百老汇音乐剧爵士乐占多,而法语音乐剧摇滚乐占多,像《摇滚莫扎特》和《摇滚红与黑》两部音乐剧,将严肃的题材融入节奏感强烈的摇滚乐,带给观众新奇的体验。

四、语言特色

法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没有像英语中那样模糊的元音,法语中的元音发音及其响亮,辅音虽然与元音相似,但在发音时更注重区分清辅音和浊辅音,而且法语中还有小舌颤音使其听起来更加沉稳优雅,在这种发声特点的配合下,法语歌词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增添了法语音乐的魅力。

法语中有一种句式是“无人称句”,即由纯粹的无人称动词、相对的无人称动词以及有人称动词借用的无人称动词构成姚琳《从<巴黎圣母院>看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文学界》(理论版),2011,第5期

。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大教堂时代的庄严肃穆之感,《巴黎圣母院》中大量运用了这种句式,如序曲《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中的“Il

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译为大教堂时代来临了)

姚琳《从<巴黎圣母院>看法语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文学界》(理论版),2011,第5期,在唱到这句时配合着升高的音调,整部音乐剧的恢宏大气在游吟诗人的演唱下逐渐铺开。

通过对法语音乐剧以上这四方面的分析,法语音乐剧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为写意大于写实,豪放又浪漫的法语音乐剧将一个个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力求将其深刻内涵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类:

金学洙《浅谈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及风格》,《北方音乐》,2015,第19期

竺期《法国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力》,《音乐爱好者》2016,第5期

7.语文特点浅析 篇七

(一) 赛制本土化

近年来各种综艺节目不断涌现, 在丰富受众生活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毕加索有这样一句话:“伟大的艺术来源于模仿。”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在模仿韩国原版《我是歌手》节目的基础上, 在迎合我国观众收视心理和体现本土化方面进行了创新, 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相对于韩国原版的节目, 湖南卫视改变了节目的赛制, 使其更符合我国观众的收看心理。尤其是第三季加入了新的赛制——踢馆赛, 这也是第三季节目中最大的赛制亮点, 踢馆歌手向在线歌手发起挑战, 名次进入前四表示踢馆成功, 当场排名, 最末者淘汰, 排名未进入前四代表踢馆失败。满足了观众在观看综艺节目时追求刺激、新奇、快感的心理。

湖南卫视从第一季开始就在不断探索如何创新赛制, 安排淘汰歌手返场表演在韩版的节目中是没有的, 这个新的人性化赛制也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而做出的改变。第二季的双年巅峰会, 两季歌手同台对抗, 这对于追求紧张、刺激、快感的观看效果的观众来说自然是他们不想错过的火爆场面。

(二) 运用高科技设备体现精良节目

节目组一直在用制作电影的思路制作电视节目, 栏目组在设备上的用心, 也着实让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叫作殿堂级演绎。

在节目舞台上, 可在网络上查到的科技设备配备有以下几种:舞台主扩音有L-ACOUSTICS KUDO V-DOSC和加拿大ADAMSON阵列;话筒有舒尔UR2、森海5200、第二代KSM9话筒头、UHF-R/Beta58无线话筒。其中要提一下森海系列的话筒, 湖南卫视在节目全程中都采用的是森海系列的话筒, 并且是skm9000顶配, 其大手笔投入不容小觑。在灯光系统中光束灯有广东明道GTD230II BEAM光束灯85台, 灯控台方面有德国MA2灯控台。这些可以查询到的资料足以显示这个节目运用设备的精良。

这样的高科技设备精良制作, 呈现出的节目也赢得了好口碑, 也正是因为节目组的用心, 在制作方面舍得投资, 也吸引了更多的明星参与其中, 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 与新媒体结合进行创新

多媒体 (新媒体) 不仅制造了多样的传播形态, 也唤起了使用者参与其中的热情, 盛行于网络的博客、QQ群、BBS版就是例证。

现在, 新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而《我是歌手》节目将和新媒体的互动运用得淋漓尽致。节目前期在微博进行人选猜测和微信客户端的推送活动, 包括这四季节目以来的有关节目的话题热搜, 节目组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让节目始终出现在网友的视线中。

其实从《我是歌手》第一季播出到现在, 这四季以来, 在微博上各种各样的讨论不曾间断。例如, 第一季的“齐秦退赛”、第二季的“金鱼公主”、第三季的“秋裤男神”等这样的一系列话题都会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 这足以证明节目的热门程度, 当然更重要的体现是利用新媒体来推广节目的宣传策划手段。各种话题的连续升级或不断增加, 与节目相关的话题始终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当中, 无疑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关注。

二、《我是歌手》的品牌传播特点

(一) 交替设置悬念

《我是歌手》节目从第一季开始都将悬念设置得十分到位。例如, 几季主持人不同的风格和笑点, 最值得一提的还有节目总导演洪涛在每期节目最后宣布比赛结果时的表现, 这更引发了大众的模仿狂潮, 总是能吊足歌手和经纪人的胃口, 也包括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

在节目的整个录制过程中节目的创作团队也是想尽方法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悬念来满足电视机前广大观众的好奇心。例如, 在第二季节目中, 张宇和曹格乘坐同一班飞机去往长沙, 然而因签订的保密条款两人竟然都没有对对方说实话, 一个说要去《快乐大本营》, 另外一个则说是要去《爸爸去哪儿》, 这个点在当时也着实让观众大笑不已。再如, 在两期节目比拼结束后, 谁将会是下一轮的补位歌手等。节目中出现的一系列悬念是在没有被揭晓的情况下马上又有新的悬念产生, 也正是这接二连三、此起彼伏的一系列悬念给节目带来了神秘感, 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不一样的想象, 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 营销传播及事件传播

《我是歌手》在节目的营销方面也很有创意, 如湖南卫视利用APP“呼啦来”形成一种电视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跨界合作模式, 以及第三季节目播出则由芒果TV拥有独家版权, 这些新的跨界合作营销模式都让节目在无形之中又火了一把。

在事件传播方面, 湖南卫视一直做得很到位, 利用前期的很多话题事件来推动, 如“韩红挑战节目组权威”等这样的一系列话题存在于网络上, 包括节目录制过程中流出的花絮照片事件营销;如第二季的邓紫棋演唱《龙卷风》感叹与林宥嘉的爱情等都是事件传播营销的体现, 以这样的传播方式来吸引大众目光, 并保持节目的热度。

三、结语

《我是歌手》节目播出四季以来, 好评不断,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 观众的吐槽也随之而来。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很多的问题, 如引进版权节目的后续发展问题和发展机制问题等。同时可以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机制、满足观众需求的方式来提高节目的质量。一档好的节目, 节目形式要新颖, 节目内容要真诚, 宣传和包装要学会博彩头, 营销策划方式要独特, 综合各方面才能让一档节目长久地走下去, 让更多的观众接受和认可。

摘要: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成功播出了四季, 作为一档引进韩国版权的综艺节目, 它自身的特点对观众的吸引力是节目可以继续办下去的最大原因, 同时其品牌传播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色彩。本文分析了《我是歌手》这档节目的栏目特点和品牌传播的特点。

关键词:《我是歌手》,栏目特点,品牌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岩, 黄匡宇.广播电视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4.

8.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特点 篇八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特点

众所周知,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对文字语文的感知能力不强,还处于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年龄教学阶段,语文老师的语言教学对孩子将会产生重要影响,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和魅力都会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分析小学语文的教育特点,结合老师的教学风格,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让小学生在打好语文基础知识上更好地强化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让语文知识真正发挥作用。

小孩子学习语文知识,都要经历“牙牙学语”初级阶段,从陌生到入门,从入门到掌握,再从掌握到熟练运用,可以说这是语言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步骤,但只要我们领悟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学特点,以特点入手,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极大的缩短各阶段的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果。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及其注意点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学生年龄和认知的影响,与其他年龄语文教学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转变为加强语文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小学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范性。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我认知的能力,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老师的传授,因此,在小学生的眼中,老师就是知识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会觉得老师都是对的,即便有些事情和老师所讲的不同,自然会认为老师说的才是对的。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身的行为,理解到自身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时刻注意语文教育的规范性,甚至可以说,孩子越小,老师更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和修养,这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身认知很低,但模仿能力超强,像一张白纸,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时期,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孩子以后的语文知识学习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明白身上的担子,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语文教学和发音的规范性。

2.科学性。并不是有着数字和符号的学习内容才能称之为科学,科学的定义很广,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际上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从语文教学的角度了解科学。因此,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准备无误,科学地诠释语文知识,使学生学习到真正无误的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传授发音正确、标准,无歧义的语文词句,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3.易懂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总的来讲是以字、词和简单的句子为主,本身比较枯燥,如果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那小孩子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新时期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相对较为简单但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融入孩子平时的生活实际之中,通过这样的新方式,把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使语文知识更加浅显、易懂,被孩子所接受。

4.趣味性。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又一重要特点是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特点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富有趣味,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强化效果。古人常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快乐学习的重要之处。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运用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5.情感性。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知识,通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酝酿、传递情感,使读者在情感交融中感知其中的思想和魅力。在语文教学课程中,一些文章讲解师生情和朋友义,一些文章讲解爱国主义情怀,一些文章歌颂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这些都是语文情感内容的重要体现,通过情感的洗礼,提升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结合笔者的一些经验,在课文学习中,当讲到比较庄严、严肃的情节时,学生通常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讲到欢快内容时,学生喜笑颜开,这就是情感的体现。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情感特点,在语文课教学中融入感情色彩教学,增强语文知识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情感的交融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真谛和魅力所在。

二、结语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其显著的教学特点,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这些特点,并根据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知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2 丁世平.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浅析[J].茂名学院学报,2003(02)

上一篇:学党章 修党性”知识竞赛实施方案下一篇:正式标准商铺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