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共13篇)
1.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一
我担任法制校长的几点体会
同志们:
我叫***,现任**市公安局经文保大队大队长。去年八月份,市综治委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社会治安防空体系建设,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全市中小学校师生创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决定从市属政法部门抽调一批政法干警,任各中小学校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我有幸再次被聘为**小学校法制校长,我是从开始担任此项工作。几年来,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党委和**小学校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经验,从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积极与学校领导班子配合,充分发挥法制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搞好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关键。
下面,我就法制校长应该做哪些工作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首先,要制定好学校法制教育规划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学校年度法制教育规划,认真做好法制辅导员聘请、培训工作,科学安排法制教育课程,保证每一学期法制辅导员至少给学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我们**小学就长年聘请了市司法局的干部担任每学年的法制辅导员,计划在三年内为学生上好系统的法制教育课。我感到,法制辅导员也可以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学生家长、离退休职工中聘任,由学年具体负责,学校集中管理,法制校长及学校其他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学年组长和学年法制辅导员工作情况汇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修改法制教育措施规划,积极推进全校法制教育。
其次,要抓好“重点学生”的帮教工作
这里说的“重点学生”是指学习成绩差有一定思想负担的学生、品德修养不好有一些违纪行为的学生,以及单亲、无亲、离异、生活特困和弱势群体的学生。对这些“重点学生”,学校要做好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帮教计划,指定专人负责,由学年组长、班主任和法制辅导员具体负责他们的教育转化和帮教工作,严格落实责任,与年终讲评相挂钩。在班级、学年段、学校要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做到心灵相通,消除隐患。我担任北山小学法制校长以来,曾与10余名后进生谈过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他们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自觉战胜困难,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前些天,我在**小学做了一些调查,虽然没有发现违法违纪的学生,但还有一些后进生、单亲生和特困生,这就需要我们学校领导、老师、法制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积极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再次,要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因此,抓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师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抓好校内安全大检查,作为法制校长对学校的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校有关人员进行“四防”安全大检查。去年,**小学投入专项资金更换了防盗门、安装了独立报警器、建起了贵重物品寄存处,并由保安员替换了年老体弱的更夫,制定了门卫值班等各项制度。今年准备在学校大门口安装监控系统,逐步完善校内人防、物防措施。
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每年市里都要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行动,作为各中小学校的法制校长、法制辅导员都要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大胆工作、搞好调查,把本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问题整理出来,比如说,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以及流动商贩等等不安定因素,积极会同市综治办、公安、工商、文化、城管、交通、街道等部门解决问题。在开展清理校园周边网吧和游戏厅专项行动中,为防止中小学生进入网吧和游戏厅,我们落实了责任,学校学年组长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责任状,法制校长牵头组成安全教育检查组,形成了抓安全、抓落实的工作链条。
最后,把自己今年的工作打算与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参考
作为法制校长,今年我想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按计划组织上好法制课。组织一期法制辅导员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四月中旬听各学年组长汇报。主要了解学年辅导员工作情况;班主任帮教工作情况。
三是在学校大门口安装监控系统,进一步抓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四是对校园及周边安全进行一次检查治理。
五是设想把北山小学建成延吉市教育基地。
六是拍一部**小学法制教育记录片。
我担任**小学法制校长以来,协助学校做了一些工作,有的同志问我你的孩子也不在那里,你做这么多工作图什么,我当时没有回答,只是一笑了之。结合这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更深深地体会到:关心、培养和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是每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二
1 新兵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新兵面对艰苦的环境及快节奏、高强度的军营生活, 因饮食、水土、训练的不适应而表现"困"、"乏"、"累", 因对严格纪律的不适应而表现抑郁和焦虑。其次是因心理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压力过重。过高的期望分别来自家庭、社会、个人, 或带兵人。三是人际关系不协调, 新战士来部队后突然面对群体环境, 在处理兵兵关系、官兵关系时表现茫然不知所措。四是先天培养教育不够, 在我们的调查咨询中, 心理问题较重者多为文化程度较低或是来自贫困农村及单亲家庭;个别有精神障碍症状。
2 开展新兵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针对原因着力提高培养新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矫治康复能力。教育新兵正确对待批评、挫折、苦累, 经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培养新兵用信任、平等、坦诚的观念, 处理好兵兵和官兵关系;引导他们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防止冲动、急躁等负性情绪;引导新兵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心理咨询及时调整不健康的心态。另外要根据部队实际, 充分考虑战士的文化素质、接受能力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其思想性格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最基础的常识做起。二是要把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于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对带兵骨干要结合培训, 指导他们识别心理障碍和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对初到军营的新兵不要一味搞"封闭", 应避免采用被动灌输的方法强加自己的观点, 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引导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 允许他们合理发泄, 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建立新兵心理档案, 跟踪做好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新兵的工作, 采取集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的形式, 开展好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放在绝大多数人身上, 着眼于健康心理的发展, 营造有利于新兵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干部、骨干要从生活和成长进步两方面关心战士, 训练管理要把握好"度", 做到劳逸结合, 宽严相济, 区别对待, 训练中应防止要求过急、标准过高, 加班加点、层层加码等问题。对犯错误的新兵不要一味批评, 更严禁打骂体罚。对热点问题处理要公道正派,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3.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法制教育
湘少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法制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法制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湘教版教材的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如小学英语在教学国家和语言的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国旗进行教学,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辽阔的疆域,欣赏我国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更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努力。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师生问答,认识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Do you know these places? Where are they? Tiananmen Square, Yu Garden, West Lake, Li River, San Ya, Ocean Park…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二、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法律法规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当我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What color is this balloon? Part B部分的颜色词red yellow green时,出示交通信号灯,自然引出道路安全交通法的第26条;接着又出示行人交通信号灯,引出交通法的第38条;教学white black 时出示斑马线图案,引出交通法第62条。让学生将英语融入生活,培养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如我在教学表示地点的词汇时,我请学生们看了这样几个片段,请他们判断正误:①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②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在电脑室里吃东西)③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④Smoke in the school.(在学校里抽烟)⑤Swim in the river. (在河里游泳)
答案是很明显的:①是良好的习惯,而②、③、④、⑤是不良习惯。孩子们用他们那稚嫩、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今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题时,他们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们幼小而又洁白如雪的心灵上印着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质。这也是为人师者所应给予的。
三、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目等。
四、讲文明、讲礼貌
在英语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Dongdong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Lingling,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Peter和Anne约好8:00 去动物园,可是:Anne等到8:30了Peter才来,Peter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I’m sorry. ——That’s all right.(——对不起。——没关系。)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四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对班内学习后进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
受干扰的环境,才会定下心来学习。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三、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 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平时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来,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其实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今年,我接手四年级一班的语文,他们的期中考试成绩在全镇来说是较好的,但是他们养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习惯,家里依赖家长,学校依赖老师。老师每天都要花许多时间在清理家庭作业上,甚至下午陪同完成。本学期开学前两周,每天都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怎么办?下午留,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请家长,也不是上策。于是,我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直到现在,不管什么作业,他们都能完成。
四、认真备课、上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和任课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细细地品读《课标》,明确《课标》对该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框架,目标要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
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周前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时,我坚持做到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看每单元的单元主题,训练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那些情感等,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使用“学、探、练、展”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过程中重视运用各种情景引进教学,帮助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逐步培养他们小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5.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五
家庭是每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是社会的细胞,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影响时间也最长。由于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
父母的离异使子女失去了爱的温暖,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教育是一种心灵、情感、人格的交流活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应该用怎样积极的态度去弥补、关心、真爱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呢?在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不同,对这些学生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尽量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情,人间的温暖。帮他们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1、勾通感情,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
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一方面反映出家长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学生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共同提高的桥梁,达到知彼知己,相互了解,达到信赖的目的。
如我班单亲家庭中有个叫何雨峻的学生,初一时我发现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不爱参加团体活动等。从侧面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不合而离异了。离异后,他的父母还存在很大的误会和矛盾,父亲不准母亲到学校看他,不准母亲关心他等等。而母亲又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经常到学校看他、关心他。但父亲知道后,会把所有的怨恨和不满发泄到儿子身上。这位学生又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迫于父亲的压力而不敢去看母亲,不敢接收母亲给的钱和东西。这些使得这位学生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沉默寡言,无心读书。当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分别找家长谈话、沟通,给他们指出:“我们大人的生活和误会不能强加于孩子,大人的矛盾和怨恨不能让孩子承受,孩子是无辜的,我们父母不论怎样都有权利和义务教育和关心自己的孩子。母子、父子之情是怎么也割不断的,而任何孩子都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和父母无私的爱。”后来,又经常与这位学生谈心、关心他、鼓励他,理解父母的选择,让他知道,这一切不是他的错。终于,这位学生逐渐走出了阴影,父亲也改变了很多,在多方帮助、努力下,现已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我的一名得力助手。
2、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最好调节剂
西方教育家罗索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过失、反复,切忌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相反,应更加以宽容的心对待、接纳他们,更多地从生活、学习上去关心,鼓励他们,把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总之,与学生心灵沟通,让教育充满爱是打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如我班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叫彭怡,父母因种种原因而离异。离异后,母亲远在他方,父亲天天忙于上班又无瑕顾及,而父母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不一样,而父母又站在自己矛盾立场带有个人偏见和对对方不满的教育更使这位学生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这位学生一度的消沉孤僻,经常迟到、旷课,经常和一些双差生结伙玩耍,无上进心。我了解这些情况后,经常找她谈心、沟通,在班上经常鼓励、表扬她;在编座位的时候,有意让她选择自己的座位,大胆让她去做一些在老师心目中只有成绩好的同学才能做的事。让她明白,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自己和别人一样。通过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和各位老师无私的爱,让她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除了父母的爱以外,这世界还有那么多爱。从此,这位学生的心理一步步走向了健康,学习也在一天天中得到了进步,成为了我又一个放心的学生。
3、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单亲家庭学生情感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环境能使学生保持优良的`情绪状态,促进高级情感的发展,而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恰好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主持人,单亲家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他们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这些优秀的单家家庭学生我认为最多的得益于良好环境,父母虽然离异了,但他们在对待教育子女的角度上是一致的,给子女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让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明白父母为什么离异,明白这不是他们小孩的错,离异后也让他们得到了同等的父爱和母爱,真正让子女理解父母的离异有他们的原因等等。同时,而这些单亲家庭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的教育和帮助下,他们也会和其它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的。
比如在我班原有一位单亲家庭学生名叫陈婷婷,父母离异后,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健康成长,品学兼优,又成功竞选成了学校的团委副书记,班上的班长,并且还会唱歌、画画、跳舞等,学习成绩在年级一直处于一、二名。由于品学兼优,全面发展,高中顺利就读于重庆一中。这一实例充分说明了良好的环境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6.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六
横泾小学
唐必林
在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所面向的对象中,不可忽视的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发育期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各种有害因素造成了其生理、心理、精神发育的不全或智力迟缓,行动能力、视听能力或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周边学生的交流、融合以及其独立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如何应对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保证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班就读”不失为一种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方式。如何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标,使智障儿童成为能适应社会独立或半独立地生活的公民。以下是我多年教学工作中对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智障生多些关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意识到教师是可以信任的人。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爱是基础。智障儿童由于本身的缺陷及成长的经历,往往有些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与他们接触,在交往中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我遇到的第一个智障学生是个男孩,在他刚入学第一个学期,身上有许多缺点:不讲卫生,有时会在教室里大小便、个人卫生差。当然也常常旷课,从不写作业和不参加集体活动。刚开始,我为了他能让改掉坏毛病,找他说理教育,要求家长来学校培读,还让同学帮助他,但没收到什么好效果,他依然老样子。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惹班上成绩好且长相清秀的学生,这说明他其实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的。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教他帮助班级打扫卫生,讲故事给他听,帮助他去食堂打饭,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仁慈与爱心,渐渐获得他的信任。他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还有时把老师办公室也打扫了。虽然他成绩没多大提高,但至少也写点作业。从那位学生身上,我深刻地认识到,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需付出更多的爱心,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二、制定个别教育的计划,选择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很多人对智障儿童教育有误解,他们简单地以学习的好坏来评价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成果。其实,对他们的教育,应采取“以生活为核心,满足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需要” 的思路,打好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的良好基础。根据他们和自身特点,我们要为每个智障儿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于同龄人,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太高,要符合他们自身的条件。
三、耐心训练。
知识训练应及时反馈和强化。对智力落后儿童而言,他们的短时记忆力极差,学过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忘记,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较长时间 地保持所学知识,教师要把所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分成细小的步子,然后按步骤进行学习,进行消化,最后达到相应的目标。还要让儿童对自己的训练情况能及时了解,知道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能够根据情况作出自我评价,对错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这是智力落后儿童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对于儿童整个身心发展有重大帮助。在反馈过程中,对他们在学习、训练的内容初步掌握以后,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以便儿童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便增强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可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在他们获取进步的同时,给他们以赞许、微笑、夸奖、鼓励等方法。其次是生活训练,生活训练是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是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由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对智力落后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补偿他们的智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达到半独立生活,尽量减少衣赖他人的基础。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必须高度重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正确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前面提到的这个学生,我每年都会发给他一张劳动奖状),采取多种积极性的策略,促进教师与这些智障儿童之间的交往,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爱号召同学们和这些智障儿童友好相处,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信心。在传统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集体教学,而对于这些智障儿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还采用伙伴助学的形式来帮助他们学习。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让他们爱护这些特殊学生,让这些智障儿童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7.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七
一、实例演示, 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必修课程, 小学生对其形式和内容都缺乏了解。虽然现在学生可能在家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 了解一些网页链接和聊天工具, 但是不够系统, 也不够全面, 课堂依然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式。所以, 教师要予以重视, 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十分重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够集中, 所以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述只会让他们苦恼不堪。 而新颖的演示形式会使学生对这门新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之情。 例如, 在教学指法时, 教师可以进行一次快速的指法演示。 当学生看到教师行云流水般打出一行字的时候, 他们会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 也会坚定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 又如, Power Point的使用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用它可以制作各种精美的演示文稿, 也为学生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制作电子作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平台。 所以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先展示自己做好的主题PPT, 可以是风景, 可以是动物, 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使他们跃跃欲试,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另外,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掌控整个课堂, 将60%的时间放在上机操作上, 只用40%的时间进行理论指导。 当然, 40%的理论讲述关系着70%的上机操作, 它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教师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理论实际相结合, 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稳步前进。
二、倡导学生互助, 共同进步
新课改下的教学提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机操作, 所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 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自己可能会忙不过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 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有可能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 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 倡导生生合作、互助, 让学习能力快的学生帮助落后一些的学生, 并冠以“小老师”的称号。这种“生生辅导”的模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及时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而且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一些学生可能碍于面子不愿向教师请教, 但是他们会受同学的影响而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习情趣和表现, 这样达到的效果甚至比教师指导还要好。教师在完成示范之后, 就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巡视, 一边辅导, 一边观察哪些学生的完成情况较好, 主动帮助同学等。 为了鼓励这些“小老师”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当众展示他们的作品, 让他们去讲台示范, 予以表扬。 这也激发了“小老师”的成就感, 他们更加积极的学习, 主动帮助有问题的同伴, 气氛融洽。 例如, 在教学Word的使用方法等相关内容时, 教师启动Word文档, 在里面插入图片、艺术字等有趣的内容, 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学得快的学生在自己完成操作之后, 会主动帮助落后一些的学生, 告诉他们查找的位置、如何调整大小等等。
另外, 网络中的资料极为丰富, 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 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来自计算机的肯定, 能够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再加上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益智游戏在制作上色彩明亮、画面精制、情节生动、创意独特、交互性强又富有动感, 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 更加意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学起来就没有了畏难或抵触心理, 兴致勃勃, 乐于学习,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是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也是每名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够只存在于理论教学中, 还需要增强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将来打基础的特殊时期,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和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为小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善于总结和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努力探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上是笔者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一己之见, 还望各位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摘要:在信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小学也紧随时代的步伐, 让小学生初步学习计算机设备的使用,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简单总结了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希望能与处在一线的教育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体会,实例演示,兴趣,生生互助
参考文献
[1]刘妍.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6) .
8.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普通话 流利 有感情 诗歌 多种形式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教师应该使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那么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各位同行交流一下:
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第二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主要抓晨读和第一课时。对读得不顺嘴或与自己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地方就多练几遍,读到正确为止。第三,还要多读,读给别人听,并请人指正。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適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这两条中第一条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条,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二、诗歌教学中的朗读
1、欣赏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2、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3、运用多媒体提高朗读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提高朗读效果。
4、充分地读,感悟美的韵律古诗教学中,还应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你一句我一句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如教学片段:师: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整首诗吧,由你们分工!生:(叽叽喳喳议论)我们读后两行。师:行,那诗题我们一起读。(师生合作读)师:现在,你们在六人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小组合作练读)师:来,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一下。小组1:齐读……小组2:男生读两行,女生读两行,诗题齐读。
三、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2、创设情境,进行比赛。我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我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于永正老师训练学生朗读,是很有办法的。
3、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4、表演读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步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
5、自由读。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①选择读法(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练读准备。②尽情展示,相互挑战。根据班情或学情,可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还可先组后班进行,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读诵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或拿出饰物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③延伸课外,演讲课文。
9.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九
德归中学----王洪侠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开局之年,是“六五”普法承前启后之年。青少年既是“六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又是法制教育的重点难点。如何增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实效,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对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地区平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经过“一五”至“六五”的普法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意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增强。然而,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十分突出,且逐渐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也有青少年自身不学法、不懂法、缺乏法制观念等重要原因,更有法制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等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管理缺乏制度化。尽管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法制教育相比学校其他课程教育来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育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在教育内容上缺乏成套、正规的教材,在教育对象上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身上,在教育成效上也没有明确、规范的考评指标,以至于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当前,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侧重于法律知识的灌输,机械地、简单地讲授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法律实践活动少,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实践结合程度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有的地方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模拟法庭、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活动范围、时间有较大限制,难以形成长期效应;三是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法制副校长也限于工作繁忙,只是杯水车薪。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议和思考
10.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十
几 点 体 会
太小:鲁明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 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 于学生提高头口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 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的 几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 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 学方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预习、阅读、作文等)引入了小组合 作,在合作活动中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发言评优秀、赠红花等)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 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 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合作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 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在精神上有一种满足感,并 能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因此变得更主动,积极起来。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 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组 内找到自信。
例如: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 生命》,讲到文章准确而又生动的 语言时,我让学生以第二段为例,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 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在这个环节中当中,我让学生采用四人 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讨论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有的说: “茁壮成长”写出小瓜苗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说:“„冲破‟、„不屈‟ 体现小瓜苗生命力的顽强;”有的说:“„仅仅‟写出了小瓜苗在没有阳 光泥土的恶劣环境下,体现对生命的执着;”也有的说:“„竞然‟突出了 我的惊喜。”这样一来,学生的发言基本已经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找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之间进行 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充分感受到“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当好“导演”,学生当好 “演员”的角色,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学中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师生地位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小组合作 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者,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空间,尊重独特见解,充 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的 转化,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书本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主张学生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独特视角来审视课文,审视机会,审 视 人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来陈述 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表达自己对课文,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和体会,使蕴藏在学生心中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因此,语文 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少,训练不够充分 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懒于开口,过分依懒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相沟通,相互认识,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学生中的 个别差异,缩小两级分化,有助于因材需教。由于学生的水平差异比较大,我 坚持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合作 交流。
例如:在作文讲评课上,争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七 刀切“”一言堂“的弊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 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 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在讲评中,我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 组织学生写同一题材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次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体育运动项目,评讲时,要让 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 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项目中(跑步、跳高、跳远等)的感受。在学生小组合作 讲评的基础上,我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存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 放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评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设计好目标检测题,让学生单独完成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查漏补缺,并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语文问题 :如阅读短文,培养语文创新阅读能力,或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写、扩写、缩写等等。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归纳总结阅读规律: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读时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想后怎样表达。在充分发表自己 的意见同时,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养成合作精神,增强了责任心,培养学生 倾听、表达、协作、竞争的能力。
1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体会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和写作教学,平时不仅着眼于教材中优美课文的阅读,更放眼于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达到了很好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如:《桂林山水》一文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感叹句子,在体会的重点在“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上,而表现作者感情的字则在六个“真”字上,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笔下所描写的“真景”,作者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朱作仁先生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二、认真比较揣摩,仔细领会
训练学生读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揣摩,仔细领会。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总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课,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所弹的曲子时说:“弹得多纯熟啊!”,我把“纯熟”换成意思相近的“熟练”,让学生和原句比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了“纯熟”不但表现了曲子弹得熟练,还反映了熟练的程度。再如:在《燕子》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痕”与“根”做比较揣摩,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痕”字,把处于远处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达出来,产生了一种朦胧美。通过对“痕”字的挖掘,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文章中一字一语的妙用。
三、联系生活体验,唤起想象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所以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语言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因此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觉地把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越多,了解也越见深切。此外还应唤起想象,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如《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就抓住“欲流”和“流入”设问:“‘欲流是说翠色将流未流,而‘流入是说翠色已流入云际,岂不是矛盾了吗?”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说,“翠色欲流”是说那碧草绿得浓,绿色都快要溢出来了。那“流入云际”是说一碧千里的草原像茫茫的草海,风吹绿草,碧波荡漾,随天而去,与天接近。这就像照相一样,一个是特写镜头,照的是碧草绿得浓,另一个是全景镜头,照的是辽阔的草原茫茫无边。学生从两个矛盾的词中想象出了一个鲜明的画面,感受到了那种静与动、柔美与辽阔、情与景融为一体的草原美。学生能悟出这样的内涵,就是语感。这种语感的培养,来自对语言表层意义的感知,更是来自它表层意义和隐含意义的联想和想象。
12.浅谈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篇十二
新课程改革起步虽晚, 但已形成教育系统中不可逆转的潮流, 无论从社会的进步,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个人的成长, 还是学生本身的长远发展来看, 新课程理念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 它像一个跳动的音符, 激活了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胞, 调动了教师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体现了教育所追求的“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更高境界。这种模式适合孩子们行为和思维发展的要求, 有利于儿童个性的解放, 力求在与教师的默契配合中, 在富有激情的教学活动中, 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而是孩子学习指导者, 和孩子们一起融入学习过程中, 为他们的学习导航。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 跨越了年级和学科的限制, 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面我想以自己在小学英语的探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小学英语课的开设, 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具体体现。从课程设置的目的来看, 显然不同于初级中学和高中。它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 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 感悟英语的乐趣和神秘, 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走进英语世界, 走进另一种生活。
课程以简单、有趣的日常会话为主要内容, 在多个小主人公的带领下, 进入他们的生活空间。不同的生活版块, 联系紧密却不枯燥无味, 处处体现了课程的主题思想“It's fun!It's easy!”———简单、有趣。为了适应教材的设计要求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标准, 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爱说、敢说的特征, 多方面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 利用直观、形象的词汇卡片, 引入单词教学。这种方式不仅使枯燥的单词跃然纸上, 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单词的积极性, 而且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加深印象, 从而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可以插入歌曲、歌谣等内容, 以到达活跃气氛的目的。孩子们大多喜欢音乐, 教师可以联系所学内容灵活运用, 让学生置身在音乐的殿堂里学习, 感到身心的愉悦。
其次, 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兴趣。无论是小组竞赛还是个人竞赛, 都会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因为孩子们比较小, 争强好胜, 你追我赶, 劲头十足。比如在教学中, 我会适时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小笑脸、小星星, 并贴在前面, 不但使他们自己赢得了荣誉, 还为小组争了光, 孩子们非常喜欢, 也很乐意上英语课。通过开展竞赛活动, 也加强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也正是小学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要求达到的情感教育目标。
再次, 利用媒体手段, 增强学生兴趣。小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 模仿性强。那些具体、形象的事物,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普及,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 利用一些软件制作出简单、生动的课件, 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们说的能力, 即根据画面内容, 综合自己所学的内容, 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概述, 扩展性地用好第二种语言, 为其将来的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教学尝试,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英语教学活动中, 也证实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注重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 并不是要求表面的形式化, 而是一种实质性的改变。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的师生双边活动, 不是仅流于形式, 而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这种角色的转变, 并没有降低教师的地位, 反而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每个问题、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得更全面、更周到,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和感知能力。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气氛总是搞得很严肃, 老师总是不苟言笑、一板一眼地授课, 学生则被要求毕恭毕敬地坐着认真听课。其实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 他们敢想、敢说、好动, 求新意识很强。因此, 作为教师不要为了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程改革正式打破了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也不再是丝毫不许动的乖乖者的形象, 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宽松, 更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习和生活。这种角色的转变, 允许孩子个性的张扬, 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更是对教师个人工作量的巨大解放。
为此在课堂上, 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上课模式, 用朋友见面时面带微笑的挥挥手式的招呼语“hello/hi”代替了正儿八经的“上课”“起立”“老师好”的问候。课上, 我用滑稽的语言扮成课文中的小主人公, 和孩子们进行对话、表演, 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愉悦、轻松的课堂总是让人回味, 它让学生轻松得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让学习英语成了一种享受。
三、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也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我们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既要顾全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也要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 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为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论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 还在教学过程环节的处理中, 以及学后的作业和辅导中, 都要时刻注意层次性和梯度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都有所收获。比如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不管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只要勇敢开口都可以得到奖励, 有些问题可以先让程度好的学生回答, 然后再让其他学生重复回答, 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总之, 我们不应在课堂上遗忘任何一个学生,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 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13.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篇十三
西工区芳林路小学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言语的再创造活动。它要求朗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感官活动对语言文字进行变音、认形、释义,及时地对文章中字词的重音、句子的停连、语速、语调、节奏等作出判断,并用有声的言语生动形象地把语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志趣以及意境、精神表达出来。因此,朗读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语文课堂的学生讨论与展示活动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五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我未读,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朗读教学目标,学生活动与展示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中没有指导,读后很少有有效的评价与反馈,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缺乏目的性。3.朗读的面窄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展示的学生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朗读训练上呢? 4.朗读指导机械化
教师的朗读指导机械、单调的情况通常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 中,教师通常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5.朗读评价单一
学生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二、关于优化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儿童在某种活动中由于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赞扬,他将对该项活动表示出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因能力而导致兴趣,因兴趣而导致满足和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有部分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学生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消磨时间。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下手。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创造适合学生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学生生命发展的阳光洒进课堂,使课堂呈现出春光灿烂,让学生想读、乐读,让他们在朗读中快乐,在朗读中宣泄情感。
(二)优化朗读教学训练的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明确朗读指导的目的和内容。
教材在课文后的练习提示里,对朗读练习的提示做了新的尝试,即不再用过去指令性的“朗读课文”的固定说法,而是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每次朗读都有着特定的任务。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例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翠鸟》),教材编者从编写意图的角度,提示了各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对老师们确定具体、明确、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目标有帮助,对老师们设计其他方面的教学目标也有启发。
2、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 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如果再配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将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寓于其中,那就是范读的更高境界了。因此,教师的示范朗读极其重要,有着其他范读(如录音示范等)不可替代的更大优势。教师要运用范读课文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以声传情,激发兴趣,增加能力。
教师精彩的范读,以声传情,形神兼备,不仅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感情,还能使学生受到教师所读文章情感的感染,从而与教师、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种情绪上冲动,产生一种一读为快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化解学生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和疑点以及朗读技巧、方法的掌握,如使用好普通话、语调的抑扬顿挫、逻辑重音的突出、节奏的快慢、读书姿势、习惯等。学生在初读与教师范读后的再读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朗读能力。相对而言,对于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和增强,教师的范读更为重要。(2)、以声传情,辅助理解,培养语感。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把教材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课文的思想意义形象化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中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较低,对课文的理解有困难,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优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课文反复朗读、体会,做到了然于心,这样方能作好“示范启发”。
3、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要能把握纷繁多样的朗读形式,明确其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朗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按朗读声音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声读和大声读;如按朗读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读、小组读和全体读;如按师生朗读合作的不同,可以分为引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如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手段,又可形成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表达性的读、想象性的读、品味性的读、积累性的读„„而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又都各有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文本体裁、内容的不同,根据课堂上学生思维状态和训练要求的不同,精心安排朗读训练,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教学环节上朗读的不同形式,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合理运用。
(三)注重朗读的阳光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阳光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浅谈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几点体会】推荐阅读:
浅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10-21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几点感受11-06
小学法制教育总结08-01
小学法制教育方案10-31
小学法制教育专题讲稿07-03
小学生法制教育课背景08-03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讲稿09-06
小学生法制教育课内容11-05
小学教师法制讲座心得体会07-07
韩庄小学法制教育活动总结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