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024-11-0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共16篇)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一

【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指的是有机物成键特点非金属原子周围存在多少要化学键与这个原子达到饱和结构所需的电子个数是分不开的,再一个就是物质间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物中最常见的三种异构形式,其核心是同分异构现象的分析,理解它关键 就是要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这样的三种异构形式入手。学生已经学过同分异构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是本学科一般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常见元素的成键特点作分析,总结出同分异构的三种不同形式。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2.目标解析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就是指每个原子要达到自身稳定的结构的话就要在其周围形成几要键。

(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指的是通过不同的分子式得出其有可能存在的异构现象。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同分异构的书写上,很多同学会出现少写或多写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有时不能按照一不定期的步骤来书写这些同分异构体,而是想到哪就写到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机物质结构特点入手使学生能有一定的顺序来书写同分异构体,其中关键是找出有机物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按照三种不同的异构形式把同种分子的异构体都找出来。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结构特点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动画。因为使用动画,有利于学生能直观地观察有机物质的结构特点,这样有得学生对有机物质结构的认识。从而为书写同分异构体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w.w.w..c.o.m

问题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有_______个价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碳原子常通过__________与H、O、S、N、P等形成共价化合物。(成键数目多)

2. 每个碳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键结合。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_______,还可以形成稳定的________或_______。(成键方式多)

3. 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 合。

4. 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问题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考资源网

①以组成为C5H12的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为例,回忆有关同分异构体知识。

②思考讨论并完成下表

物质名称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结构式

相同点

不同点

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①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②分子式相同必然相对分 子质量相同,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不一定分子式相同。

③分子结构不同,是由于分子里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

④碳原子数目越多,同分异构体越多如果碳原子越多,同分异构越多。(以烷烃为例)

碳原子数 1 2 3 4 5 6 8 11 16 20

同分异构体数目 1 1 1 2 3 5 18 159 10359 366319

【复习】同系物的概念

①定义:________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②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③同系物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相对分子质量差一定是14的倍数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 ① O2和O3 ② H2、D2、T2 ③ 12C和14C

④ CH3CH2CH2CH3 和 (CH3)2CH2CH3 ⑤乙烷和丁烷

⑥ CH3CH2CH2CH(C2H5)CH3 和 CH3CH2CH2CH(CH3)C2H5 ⑦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

2.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w.w.w..c.o.m

(1)碳链异构:碳链骨架不同(直链,支链,环状)产生的异构现象

如:

(2)位置异构: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

(3)官 能团异构:因官能团种类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

【练习】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

①CH3COOH和HCOOCH3 ②CH3CH2CHO和CH3COCH3

③CH3CH2CH2OH 和 CH3CH2OCH3 ④1-丙醇和2-丙醇

⑤CH3 -CH-C H3和 CH3-CH2-CH2-CH3 ⑥CH3CH=CHCH2CH3和CH3CH2CH = CHCH3

3.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a、方法:减链法

b、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再到间,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原子的四个价键。

【例】已知己烷(C6H14)有5种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吗?

【练习】书写C7H16、C3H6的同分异构体几个概念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适用对象 原子 单质 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判断依据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原子之间 a、属同一元素

b、单质之间 a、结构相似的同一类物质

b、符合同一通式

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相差14n) a、分子式相同b、结构不同

c、不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性质 化学性质几乎一样,物理性质有差异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别较大 化学性质相似,熔沸点、密度呈规律性变化 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二

1) 作用机理。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 (GTF) 的重要活性成分。它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活性, 参与蛋白质!合成衣糖和脂肪代谢, 降低体内脂肪含量, 提高瘦肉率。铬还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力, 提高机体对不良刺!!激及应激反应的抵抗力。

2) 特点与用途。改善胴体品质, 降低背膘厚度, 提高瘦肉率2%~4%;提高生长速度, 改善饲料报!!酬;提高抗应激能力, 增强机体免疫力, 降低乳猪死亡率;提高母猪产活仔数1~2头, 增加乳猪的断奶!窝重。

3) 使用方法。生长猪与母猪每吨饲料添加200 g (含有机铬200 mg/kg) 。

3.有机菌肥的特点及其在果园的施用 篇三

1. 有机菌肥的特点

①施肥时没有考虑到土壤的酸碱性。有机菌肥有pH值,又有真菌、细菌之分。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宜施细菌性有机菌肥;碱性土壤宜施丝状微生物的藻类有机菌肥,施用后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帮助果树利用以其他状态存在的氮素养分。其实土壤中微生物很多,数量也很大,大部分微生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的团粒结构、物质循环都有很大影响,还能分解有机质和矿物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吸收利用。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碱性生物菌肥,酸碱中和会降低肥效。有些菌是需氧性很强的菌种,如放线菌、霉菌类等施在板结透气性差的土壤中,先不说发酵繁殖,就菌种本身都难以成活。

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有机菌肥无法发挥作用。菌肥中的菌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机质,而80%以上的果园都在施用无机化肥,使得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一些厌氧菌大量繁殖,如镰刀菌、齐整小核菌引起的苹果、桃等果树圆斑根腐病、白绢病(茎基腐病)。更为严重的是有机肥极度缺乏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果农商品有机肥施用量一般都在1.5~4千克/株,有机质很快被分解利用,生物菌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后不能繁殖生存,大部分死亡。这就是果农在施用商品有机菌肥时发现的地肥施生物菌肥有作用而地薄无作用的原因所在。

③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弱,有机菌肥无法发挥作用。有机菌肥施用后没有良好的活动场地不能发酵繁殖,大部分菌种死亡失去菌肥的作用。果园多年不施有机肥、浅施无机肥,造成土壤板结、存氧量差,根系生长缓慢,致使土壤pH值发生变化。连续喷施除草剂加剧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和土壤微生物的死亡。特别是氟乐灵,它是芽前除草剂,主要是杀死草的吸收根而不是草籽。氟乐灵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半衰期可长达130天以上,不光杀死草的吸收根,也能杀死果树的吸收根,使果树缺少营养,根系生长受阻而发生小叶。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直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果园施用有机菌肥后,由于土壤中没有足够的微生物供菌肥发酵繁殖形成有效的菌群扩大肥效的发挥,所以降低了有机菌肥的施用效果。

2. 正确认识和施用有机菌肥 对果农而言,这种新型肥料是个新事物,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其属性和作用。如球状芽孢杆菌是细菌杀虫菌,EM菌是抗重茬菌,乳状芽孢杆菌是长效细菌杀虫菌,枯草芽孢杆菌是真菌杀虫菌,能有效地防治根系周围的真菌使作物免受侵害,地衣芽孢杆菌是细菌性防病菌。果农不要轻信菌能治黄叶、小叶等生理性病害的说法,能防止黄叶、小叶的是有机肥而不是菌。

有机菌肥的施用,首先要求地温在5~35℃范围内,低于5℃菌种不能发酵繁殖,高于35℃菌种会被烧死。有机菌肥最好单独施用,不要和大量元素化肥(氮、磷、钾)混合施用。在两棵树中间挖20厘米深、25厘米宽的沟,先把菌肥撒入沟内,再撒大量元素化肥,最后填土,这种施肥方法和混施没有什么区别,大量元素化肥会杀死菌种。正确的施肥方法:应采取放射状沟施法,挖30厘米宽、25~35厘米深的沟,先施入氮磷钾化肥,填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土,再施入菌肥,有了土这层隔离带,氮磷钾化肥水溶下渗后杀死菌种的机会就减少。施用生物菌肥的关键是要不断培养土壤微生物。只有土壤中有足够的有机物或腐殖质时才能被微生物菌利用,才能激活土壤微生物快速繁殖和营养元素的作用。可实行果园生草制,在草长至15~20厘米高时刈割,全年反复进行地面覆盖,两年全园普翻1次,以利果园腐殖质含量的提高。3~5年施1次发酵好的牛、猪、羊、鸡、兔等畜禽粪,为有机菌肥中菌种的发酵繁殖提供充足的基质,并为果树生长提供中、微量元素,从而减少小叶、黄叶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此外,果园要正确选择除草剂,要求既能除草,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又短,这样就不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团粒结构起到太大的杀伤破坏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李有法 李广俭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王申欣丰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邮编:044103;李雷雷 山西省永济市农业局 邮编:044500)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节围绕有机物的核心原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展开逐层剖析,通过系统介绍同分异构现象,使学生明白有机物为什么种类繁多。本章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双键)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掌握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2.能力目标:

会判断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碳价四面体学说的确定过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及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难点: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及同分异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甲烷、乙烯和苯的结构,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研究每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的基础,进而为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奠定基础。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确定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有困难。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现象。

2.教师的教学准备:有机物模型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仅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至今只发现了两种:H2O和H2O2而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却超过了几百万种,形成了极其庞大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家族”,这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甲烷的立体结构.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甲烷的分子结构为是什么是正四面体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阅读资料卡片,了解键长、键角、键能。多媒体播放科学史话。(2)分组利用模型组装甲烷分子。

(3)讨论甲烷分子中的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有分别有几种结构?是否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如何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搭建乙烯、乙炔及苯的结构,总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使学生通过模型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探究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1)探究含有5个C的烷烃中C原子的连接方式?(2)分组组装模型,总结方法

(3)利用以上方法试写出C6H1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总结减链法的规律。(4)探究C4H8的属于烯烃的所有可能的结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试写出C2H6O的可能的结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总结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探究三:如何来表示有机物的结构

阅读资料卡片,思考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有什么区别?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设计意图: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物了解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及类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及严密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那么,如何来辨认众多的有机物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机物的命名。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有机物是如何来进行命名的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 2.电子式 3.结构式 4.分子构型

(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

2.官能团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

三、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利用模型来直观地认识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及同分异构,学生认识深刻。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问题讨论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5.有机园艺生产特点及其发展策略 篇五

有机园艺生产特点及其发展策略

分别确定了有机园艺及有机农业的定义,并详细介绍有机园艺生产的特点、目标和要求,提出发展我国有机园艺的具体思路与策略.

作 者:杨洪强 YANG Hong-qiang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刊 名:中国园艺文摘英文刊名:ZHONGGUO YUANYI WENZHAI年,卷(期):200925(11)分类号:S6关键词:有机园艺 生产 管理 策略

6.有机化学结构和表达 篇六

1乙烷构象的表示方法:乙烷的构象,可用下列几种透视图来表示:伞形式是眼睛垂直于C−C键轴方向看,实线表示键在纸面上,虚线表示键伸向纸面后方,锲形线表示键伸向纸面前方;锯架式是从C−C键轴斜45˚方向看,每个碳原子上的其它三根键夹角均为120˚。纽曼式是从C−C键的轴线上看。(参见书上82页)其它烷烃的表示方法可类推。

2伞形式:实线表示的键在纸面上,虚线表示的键在纸面后,楔形线表示的键在纸面前,这样绘出的立体投影式称为伞形式。

3构造:分子中原子的联结次序和键合性质叫做构造。

4构造式: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叫做构造式。表示构造式的方法有四种。5结构简式:为了简化构造式的书写,常常将碳与氢之间的键线省略,或者将碳氢单键和碳碳单键的键线均省略,这两种表达方式统称为结构简式。

6蛛网式:将路易斯构造式中一对共价电子改成一条短线,就得到了蛛网式,因其形似蛛网而得名。

7键线式:还有一种表达方式是只用键线来表示碳架,两根单键之间或一根双键和一根单键之间的夹角为120˚,一根单键和一根三键之间的夹角为180˚,而分子中的碳氢键、碳原子及与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均省略,而其它杂原子及与杂原子相连的氢原子须保留。用这种方式表示的结构式为键线式。

7.有机硅生产技术特点分析 篇七

关键词:有机硅,氯甲烷,催化剂

1 概述

有机硅材料是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一大类功能材料化合物, 兼具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双重优点, 它既有安全可靠、无毒、无污染、无腐蚀、耐高温、耐臭氧、耐辐射、耐老化、耐燃、耐电弧、耐电晕、耐漏电、寿命长和生理惰性等无机二氧化硅的优异性能, 可根据不同需求制成不同性能的产品、易于改性等有机高分子的卓越特点, 是一类可以满足节能、无公害、具安全性、高可靠性、多功能、多形态、高性能、高功能和复合化要求的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其产品品种众多、性能优良, 有“科技发展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剂”的美誉, 在工农业生产、新兴技术、国防军工、医疗卫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交通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有机硅主要工艺原理

(1) 氯甲烷合成:

(2) 单体合成:

(3) 二甲单体水解:

n (CH3) 2Si Cl2+n H2O= ( (CH3) 2Si O) n+2n HCl

(4) 裂解:

3 有机硅工艺技术流程

有机硅流程简图如下:

4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

4.1 有机硅甲基单体工艺技术

4.1.1 国外有机硅工艺

有机硅生产的核心技术是气相氯甲烷和硅粉, 在铜催化剂存在得条件下,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合成混合单体。这种生产工艺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目前, 高度自动化和产能大型化是国外有机硅生产的发展趋势, 年生产规模均达到100kt或200kt以上。各有机硅生产商都在提高二甲的选择性、降低各种原材料的消耗、铜系催化剂的制备、降低能耗和反应器如何放大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4.1.2 国内有机硅工艺

1986年, 吉化建成了国内首套年产2000吨的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到1999年, 为了满足国内对有机硅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吉化扩建了三条6kt/a有机硅单体装置, 使得总能力达到了18kt/a。到2004年5月, 吉化年产5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顺利投产。

近年来国内有机硅生产出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国内自研发的5万吨/年、10万吨/年和12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先后投产, 各厂商在原料控制、产品分析、自动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单体合成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氯甲烷合成技术采用基本采用气液相催化法, 单体合成技术大都采用流化床工艺, 只是在流化床的撤热方式、触体种类、流化形式等方面略有不同。单体合成装置流化床使用的催化体系大体分两种, 分别是铜催化体系和氯化亚铜催化体系, 国内和国外厂商均为采用铜催化体系较多。

4.2 二甲水解

现在二甲单体常用的水解工艺方法有两种, 一种工艺是恒沸酸水解, 它的水解工艺是用21%wt的恒沸酸进行循环, 二甲单体水解使盐酸浓度达到饱状态, 并通过盐酸脱吸装置得到气相HCL,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和稀盐酸;另外一种工艺是浓酸水解, 该工艺可以直接得到气相HCL而无需盐酸脱吸装置, 缺点是粗水解物粘度和含氯量高, 若进行中和则会产生大量废水和氯的损失。

4.2.1 恒沸酸水解

现在国内厂商二甲单体的水解工艺大都采用恒沸酸水解, 这种方法是将二甲单体和约21%wt的盐酸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循环物料泵送到水解反应器中进行水解反应, 产生的水解物送到水解物处理系统进行脱氯处理后至裂解单元, 水解物的总体收率大于98.5%wt;副产物为浓盐酸, 在除去其中夹杂的聚硅氧烷后, 送至盐酸脱吸系统, 在解吸塔中加热脱出氯化氢气体, 脱吸出的氯化氢气体通过冷凝干燥处理后送至氯甲烷合成单元进行循环利用。

恒沸酸水解工艺的优点是水解产物硅氧烷的粘度较低、硅氧烷的收率高、操作简单;而缺点则是能耗高、产生很多废水而且产生的盐酸中夹杂着较多聚硅氧烷难处理。

4.2.2 浓酸水解

浓酸水解工艺是将二甲单体直接在饱和盐酸中进行水解, 二甲在水解反应器中进行水解后, 产生带压的氯化氢气体, 氯化氢通过冷却、干燥和去杂质等工序后, 直接送至氯甲烷合成单元使用;水解物则进入水解物处理系统进行脱氯处理后, 送到裂解单元, 水解物的总体收率大于99%wt。

浓酸水解工艺的优点是:能耗低, 废水及废酸排放很少, 水解产生的HCL可直接送到氯甲烷合成单元使用, 同时水解物的收率高;而缺点则是需要多级水解才能得到合格的硅氧烷产品。

4.3 裂解工艺

现在, 裂解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干法裂解工艺, 国内大多数有机硅厂商使用这种工艺;另一种是溶剂油裂解工艺, 国外有机硅厂商大都使用这种工艺。上述两种工艺在裂解釜内的反应其实没有本质不同, 裂解釜内的主要反应都是线型的聚硅氧烷成环。传统的干法裂解工艺缺点是产品收率较低、装置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差、单套装置产量低、操作危险性高、产生的废渣多等, 而溶剂法裂解是将作为热载体的溶剂油加入到裂解反应釜中, 使得裂解的反应传热更加均匀, 减少歧化反应, 避免局部过热的现象, 进而达到提高环体收率、减少废渣和延长装置开车周期的效果。

4.3.1 干法裂解

干法裂解工艺在生产前期由于反应物黏度比较小, 整体传热较均匀, 生成的环体蒸发出去的速度也很快, 这些都有利于反应向生成环体的方向进行, 所以生产前期的反应活性很高, 出料速度快, 而且得到的环体质量好, 碱的消耗量较低;但到了生产后期, 由于黏度不断增大, 分子扩散的速度变慢, 导致环体的蒸发速度慢, 这些都不利于反应向生成环体方向进行, 黏度增大, 整体传热效果变差, 使得受热不均匀, 局部产生过热, 并导致歧化反应的发生, 使得环体的收率大幅降低。

4.3.2 溶剂油裂解工艺

将溶剂油加入到裂解反应器中是溶剂油裂解与干法裂解最大的区别。在反应器中溶剂油作为热载体可以起到传热均匀、稀释物料浓度、降低反应物黏度和消除局部过热的作用。

溶剂油裂解很好的解决了干法裂解中存在的问题, 单套系统的产能远大于干法裂解装置, 而且环体质量稳定, 环体收率高。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 溶剂油裂解工艺生产DMC工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所有, 溶剂油法裂解工艺应该在国内大力推广。逐步实现国内有机硅厂商从干法裂解工艺变为溶剂油法裂解工艺, 既能大幅提高生产水平, 又能够减少三废、提高产品质量。

5 结语

近些年来, 我国有机硅行业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体产能快速提高, 有机硅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有机硅厂商都在积极的探索和优化工艺技术,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便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并以各自的优势占领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周艳霞.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与恒沸酸水解方法比较.广东化工2010, 8 (37) :91.

8.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八

“漓丰”牌生物有机肥,是桂林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物有机质为主体,采用德国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结合日本EM菌,复合本公司特制的发酵剂经完全发酵、充分腐熟而成,产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产品监督检验站检验为合格产品,各项指标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是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推荐的新型肥料。该肥料是有机肥料与微生物肥料的有机结合体,肥料中的微生物可分解、转化土壤中被固定的氮磷钾养分;无臭味,使用方便,克服了农家肥来源少(当前农村很少养猪、养牛,也不种绿肥)、用量大(每亩要施几十担)、施肥劳动强度大(茶园大部分在山上,挑肥成问题)的难题;富含有机物、腐殖酸类物质,肥效持久、后劲足,施用后能培肥土壤、提高地力;营养元素全面、平衡,作物吸收利用率高;能够疏松土壤、增强土壤团粒结构,起到保水、保肥、透气和增肥的作用,长期施用可恢复因长期施用化肥变得板结、瘦瘠的土壤;施用后作物不仅能增产,而且产品品质明显得到改善,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该产品由于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无公害的特点,自问世后很快就成为当地生产优质农产品以及绿色、有机食品的首选肥料。

二、在茶叶上的施用方法与效果

1. 用法用量

①基肥。于秋末冬初施入,一般亩用该生物有机肥150~20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或26-8-12)20~25千克,即可达到预期效果,有条件的可把用量提高到300~400千克,培肥、改土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用法是在树冠滴水线垂直下方或滴水线外开沟均匀撒施,施后盖土。

②追肥。可在春茶开采前30天、春茶采摘后及秋茶采摘前15~20天,结合茶园浅耕除草,用高氮高钾型硝基复合肥(21-6-13或15-5-20)或硫酸钾型复合肥(16-6-24)等进行沟施。

2. 应用效果

①见效快。施用后20天左右就可看出效果,表现为叶色嫩绿、油光发亮、整齐,而对照区叶片挺直、显粗老、不整齐。

②芽头早发,持嫩期延长,增产增收。春茶可提前3~8天开采,秋茶采摘次数增加。一般增产20%~30%,每亩增收500~800 元,增收部分超过购买肥料的投入。

③茶叶品质得到改善。茶叶涩味、苦味明显减轻,可溶性物质增加,可多泡一两道。

④增强了树体的抗病虫能力。茶叶角质层增厚变脆,抗虫、抗病能力增强,可不打药或少打药。

⑤促进茶树根系发育,提高抗旱、抗冻能力。

三、注意事项

与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和含硫复合肥混施可提高肥效,但与碳酸氢铵、硝酸铵和硝基复合肥混施则会造成氮素挥发损失而降低肥效,施用时应加以注意。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545500)

9.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九

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和萃取性能的相关性

应用量子化学参数研究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萃取性能的相关性, 并将二维结构参数应用到三维构效关系研究中, 从而有效地改善了CoMFA法的结果, 用pKa值来表征羧酸类化合物的萃取性能.

作 者:齐玉华 许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刊 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年,卷(期):23(8)分类号:O657关键词:量化参数 CoMFA法 羧酸类化合物 p?K?a值 化学计量学

10.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十

蒽醌化合物的光解动力学及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摘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测定了15 种蒽醌化合物(ATQs)的光解速率常数(k), 讨论了取代基位置、数目及种类对ATQs 光解速率的.影响.另外,选取9 种氨基蒽醌, 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 建立了关于k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 根据该模型, 决定k值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生成热、H 原子所带最大正电荷、C 原子所带最大负电荷,以及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与最高占据轨道能量差.作 者:徐兰 黄丽萍 陈景文 王德高 林晶 XU Lan HUANG Li-ping CHEN Jing-wen WANG De-gao LIN Jing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连,116024期 刊:环境化学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CHEMISTRY年,卷(期):,26(3)分类号:X7关键词:蒽醌化合物 光解 速率常数 QSPR

1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十一

近几年来涉及有机化学的考题正常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有机合成综合题。其中选择题结合新材料的结构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是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重点是由结构式判断分子式及组成、典型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空间立体结构和手性碳原子的判断等内容。

例1(苏北四市一模)青蒿酸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可以由香草醛合成(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酸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B.在一定条件下,香草醛可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C.两种物质分别和H2反应,最多消耗H24mol和3mol

D.可用FeCl3溶液或NaHCO3溶液鉴别化合物香草醛和青蒿酸

解析选项A,手性碳原子判断方法是碳原子上连接的四个基团互不相同,由青蒿酸的结构可知,有4个手性碳原子,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中香草醛中有酚羟基,但酚羟基只有邻位一个氢原子,另一个邻位和对位被其他基团代替,无氢原子,所以香草醛不能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有机物,故选项B错误。选项c,1mol香草醛中含有1mol苯环,可与3mol H2加成,含1mol醛基与1mol H2加成,1mol香草醛共与4mol的H2加成;青蒿酸中只有2个碳碳双键与H2加成,所以1mol青蒿酸与2mol H2加成,且题中未给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也不好判断与H2加成的物质的量,选项C错误。选项D香草醛中含有酚羟基,与FeCl3溶液显紫色,与NaHCO3溶液不反应,青蒿酸中含有羧基与NaHCO3溶液反应有气体放出,与FeCl3溶液不反应,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A、D。

例2(2016届通扬泰三市二模)合成药物异搏定路线中某一步骤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x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B.物质Y中只含1个手性碳原子

C.物质Z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D.等物质的量的x、Y分别与NaOH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解析x中含有酚羟基,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选项A错误。Y中无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选项C中z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选项C正确。1mol X中只有1mol酚羟基能与1mol NaOH反应,1mol Y中有1mol溴原子和1mol醇酯基,可与2mol NaOH发生反应,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C、D。

例3(2016届扬州中学三调)乙酰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它的结构简式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乙酰紫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Br2反应

D.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mol NaOH反应

解析乙酰紫草素分子中只有与酯基相连接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所以选项A正确。乙酰紫草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所以选项B正确。乙酰紫草素分子中酚羟基邻位有2个氢被2个Br2取代,还有2个碳碳双键可与2个Br2发生加成,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mol Br2反应,选项C错误。1mol乙酰紫草素含有2mol酚羟基和1mol醇酯基,所以1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mol NaOH发生反应,故选项D错误。注意题中要选错误的选项,所以选C、D。答案:C、D。

例4(2016届南通市一模)物质Ⅲ(2,3-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图4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I和Ⅱ

B.物质I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C.物质Ⅱ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D.物质Ⅲ与足量H2加成所得产物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1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十二

关键词: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修订,特点

2005年6月1日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与2005年4月1日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总局令[2004]第67号)》,以及GB/T 19630.1—2005《有机产品》,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在贯彻国家标准、统一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操作尺度、规范有机产品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特别是国际有机产品认证工作的发展,实施规则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需要对该规则进行修订。

1 新版有机产品实施规则主要变化和特点

1.1 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新的实施规则增加了认证机构要求、认证人员要求、再认证和信息报告要求,并增加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格式、有机产品销售证证书格式、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特别要求4个附件,使结构更加完整,为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有机产品认证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1.2 对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要求更为严格

新的规则规定,认证机构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资质范围,将分为植物、畜禽、水产和加工四类,有机产品认证检查人员专业领域也将分植物、畜禽、水产和加工四类。同时也对认证机构基本条件和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技术能力、对认证人员能力评价提出具体要求。

1.3 申请认证条件更为严格

根据新规则的规定,认证委托人除满足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满足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需要的相关条款要求,如:所申请的产品必须在国家认监委公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内;在5年内未因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检出禁用物质或者被禁用物质污染,虚报、瞒报认证信息及产地环境不符合认证要求而被认证机构撤销认证证书等条款。

1.4 增加了认证机构准备与实施现场检查的要求

新规则规定,检查计划除需要经认证委托人确认外,还需要与认证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一致后才能实施现场检查;需要对全部生产活动及所有农户(适用时)进行检查;现场采集样品进行检测;规定禁用物质不得检出;有机转换计划须获得认证机构批准,并且在开始实施转换计划后每年须经认证机构核实、确认;未按转换计划完成转换的生产单元不能获得认证。同时还增加了投入品使用条件和评估程序。

1.5 认证依据更加明确

在国内销售的有机产品实施认证的认证机构需按GB/T 19630《有机产品》标准认证,对出口有机产品的认证还应符合由国家认监委制定发布的认证特别要求。

1.6 细化和统一了认证程序

细化和统一了认证机构颁发、撤销、暂停证书条件,增加了销售证使用要求以增强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对认证标志使用进一步规范,对现场检查程序、转换期判定、抽样检测、不通知检查等认证关键步骤具体要求进行了细化,保证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1.7 增加了不予批准认证的条件

新的实施规则增加了不颁证的条件有:提供虚假信息,不诚信的;受到禁用物质污染的;产品检测发现存在禁用物质残留的;申请认证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或)标准强制要求的;一年内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经监(检)测产地环境受到污染的。

1.8 修改了有机产品标志使用要求,增加了溯源体系的要求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新规则要求认证机构在向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发放认证标志或允许有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印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时,必须按照统一编码要求赋予每枚认证标志的一个唯一编码。该编码由17位数字组成,其中认证机构代码3位、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并且要求在17位数字前加“有机码”3个字。

每一枚有机标志的有机码都需要报送到“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http://food.cnca.cn),任何个人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查到该枚有机标志对应的有机产品名称、认证证书编号、获证企业等信息。

1.9 首次对销售证提出了要求

建立有机产品销售证制度,要求有机产品销售时应办理销售证,以保证销售数量与认证数量的一致性,增强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并便于消费者辨识有机产品的真伪。规则对销售证书申请和办理程序、销售证书的格式、内容和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

1.1 0 规定了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

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产品和种类多种多样、掌握的尺度不一,给有机产品的认证带来较大的风险;给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带来困难;给有机产品认证的统计带来不便。新的规则首次增加了《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作为附件,为规范有机产品的认证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1.1 1 对投入物质的使用和评估提出了要求

为加强和规范对有机生产、加工中投入物质的管理,按照国际做法,新的实施规则规定有机生产加工企业在使用未列入GB/T 19630规定的投入品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使用。

1.1 2 增加了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的特殊要求

欧盟是我国有机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新的规则还规定了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特别要求。

13.学习型组织的结构特点 篇十三

学习型组织的结构特点:扁平式结构

学习型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它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

学习型组织的长处:

(1)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因此,它创造的利润很高。

(2)学习型组织通过上下互动来推动被领导者进行有创造力的思考,让被领导者的思路和领导者的思考彼此推动、彼此激发,从而使领导者有的放矢地做决策,有效地克服了领导者单线做决策的盲目性。

(3)学习型组织强调管理重心的下移,会使组织的各级领导都感觉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会提高组织的学习力,增强组织的创造力。

学习型组织的短处:

(1)学习型组织理论也比较抽象,难以付诸实际。而一些技能,如崭新的思考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

(2)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各个组织对其内涵、特点的理解都不同,影响学习型组织的深入推广和发展。

(3)由于学习型组织需要结合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机制、文化背景,形成学习型组织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型组织的运作方式:

(1)构建团队。在学习型组织的团队运作模式中,团队是学习型组织架构中的关键,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工作单位和学习单位,是学习型组织达成组织目标的实体。

(2)运用并行工程的方式。即一个项目的分解不是按照时间顺序以串行工程为基础建立开放式的子系统,而是分解为工作模块,让拥有不同技能的团队来完成。

(3)激励机制。每个员工是团队的一份子,对员工的激励方式可以把一个员工持续不断的分配到交叉职能团队,丰富其工作内容,提高了个人的机会、职业力量和组织的内在价值。学习型组织的适用条件:

(1)文化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积极性高的企业。

(2)员工素质高、设备先进的企业。

(3)未来努力的方向明确、将组织的远景溶入生活的企业。

1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十四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磁性测量研究了化合物YCo12-xTix和YFe12-xTix的`结构与磁性. 结果表明, 化合物YCo12-xTix和YFe12-xTix均具有ThMn12型结构, 室温下为单轴磁晶各向异性. 随着Ti含量的增加, YCo12-xTix的居里温度Tc显著降低, 而YFe12-xTix的居里温度Tc几乎不变. 所有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磁晶各向异性场Ha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这可以用双次晶格模型来解释.

作 者:王文全 富泉 苏峰 王学凤 闫羽 金汉民 作者单位:王文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

富泉(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呼和浩特,010022)

苏峰,王学凤,闫羽,金汉民(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15.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十五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 对江西广丰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制备的有机土添加于环氧树脂中, 考查了冲击性能和断裂性能, 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对环氧树脂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1实验

1.1实验试剂与原料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

蒙脱土:取江西广丰膨润土, 经过提纯和钠化处理, 得到蒙脱石含量为92.7%、阳离子交换量为114mmol/100g、胶质价大于100ml/15g、膨胀容为25.7ml/g的钠化蒙脱土。

1.2 有机蒙脱土的制备

以钠化蒙脱土为原料, 采用优化条件进行有机蒙脱土的制备[1], 即固液比9%、CTMAB量为6g/100g土、pH值7.0、温度80℃、搅拌反应2h, 反应完成后, 用蒸馏水洗涤至硝酸银溶液检验无白色沉淀, 干燥, 粉碎, 研磨过筛。

1.3 有机蒙脱土的表征

红外光谱分析:美国impact410型红外光谱仪, 溴化钾压片。

XRD测试:日本理学D/MAX-ⅢC型X-ray衍射仪, 铜靶, 50kV, 180mA, 扫描速率1°/min, 扫描范围1~15°, λ=0.1542nm。

TG-DSC测试:DTA7型PerkinElmer差热分析仪, 粉末样品, N2气氛, 升温速度为10℃/min, 最高温度为10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蒙脱土的物理性能检测

对制备的有机蒙脱土基本物理性能进行了检测, 并对照行业标准[2], 结果见表1。由表1可看出, 所制备的有机蒙脱土完全符合要求。

2.2 红外光谱分析

图1为钠-蒙脱土的红外光谱图, 位于3617cm-1的峰值为蒙脱土中OH的伸缩振动, 1642cm-1为层间水的弯曲振动, 在1046cm-1形成较强的吸收带, 为Si-O-Si的伸缩振动, 796cm-1为Si-O-Al的弯曲振动, 553cm-1为Si-O-Al的伸缩振动, 这些都是硅酸盐的典型谱带。

CTMAB改性蒙脱土的红外光谱如图2所示, 在2936cm-1出现CH2的强吸收峰, 2851cm-1出现了CH3的振动峰, 1489cm-1处有C-N伸缩振动吸收, 这些谱带是CTMAB有机基团 (-CH2、-CH3、C-N) 的振动谱带。证明CTMAB有机基团已经进入到蒙脱土的结构之中, 取代蒙脱土层间的可交换阳离子, 形成蒙脱土层间化合物。1045cm-1以下的谱图, 是蒙脱土的红外光谱基本谱图。

2.3 X-射线衍射分析

提纯钠化蒙脱土和有机改性蒙脱土的XRD分析如图3, 4所示。由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计算蒙脱土的晶层间距, 结果表明, 提纯钠化蒙脱土的晶层间距为d001=1.238nm, 经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晶层间距可达到d001=2.250nm, 晶层间距增大, 说明CTMAB有机基团已将蒙脱土晶层撑开, 进入了蒙脱土晶层间。

2.4 TG-DSC分析

对钠基土和有机蒙脱土进行了TG-DSC分析, 结果表明:钠基土在99.4℃出现明显的失重, 失重6.72%, 主要是吸热脱除层间吸附水;在644.8℃处失重3.18%, 吸热脱除结构水。有机蒙脱土脱除吸附水的温度降低为76℃, 失重2.43%;在100℃左右基本无失重, 这是由于CTMAB有机阳离子使蒙脱土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置换了蒙脱土层间吸附水和结合水的原因;在348.5℃出现了明显而尖锐的放热峰, 有较大的失重, 主要是在此温度附近CTMAB有机分子分解, 重量减轻所致, 失重为8.54%;脱除层间吸附水温度为606.8℃, 失重为3.34%。

从TG-DSC分析可知, 钠基土总失重10.45%, 有机蒙脱土总失重16.9%, 证明CTMAB确实插入到了蒙脱土的层间。

3 应用试验

将制备的有机蒙脱土以不同含量加入到环氧树脂中进行应用试验。试验时, 首先将两者的混合物在80℃浸润2h, 加入固化剂、促进剂、助剂, 然后升温, 倒入预先涂有脱模剂、加热的模具中, 经过一定工艺条件固化, 制备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3.1 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制备的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了冲击强度和断裂强度测试, 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 各试样相对于纯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均有较明显的增加, 在含量为5%时冲击强度达到35kJ/m2, 断裂强度达到135.8MPa。

3.2 对环氧树脂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对制备的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试样热变形温度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当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含量为3%时, 热变形温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6.1℃。主要原因是环氧树脂插入到蒙脱土层间, 使蒙脱土以更加细致的结构分散于环氧树脂中, 插层进入层间的环氧树脂受到了蒙脱土层的束缚, 增加了环氧树脂分子链的内旋转阻力[3], 刚性有所增强, 耐热性增加, 热变形温度随之提高。

4 结 论

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广丰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 通过红外光谱, XRD、TG-DSC进行表征, 说明有机基团已将蒙脱土晶层撑开, 进入蒙脱土晶层间。

2.将制备的有机蒙脱土应用于环氧树脂中, 添加少量有机土可以使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热变形温度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葛金龙, 王传虎, 秦英月, 等.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8 (4) :25~27.

[2]HG/T2248, 涂料用有机膨润土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16.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篇十六

关键词:有机物分子;反应机理;高中化学;积极性

有机物内容的相关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如果教学方式不合理,那么就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学习有机物分子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第一,有机反应的机理;第二,有机物结构的性质;第三,有机物分子机构。只有掌握了这三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从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文中,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方法:教师向学生展示有机物分子模型,并且讲解该模型的空间结构。另外教师还要将具体反应的例子在黑板上写出来,对重点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来。此外还要深入地讲解有机反应机理和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摒弃只有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讲解。教师要先准备好关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视频或者动画,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模拟,这样就能生动形象地将有机反应机理和结构、性质等知识展示出来。

第三种方法,先给学生讲解原子结构的知识,然后再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盒有机物分子球棍模型的组装器材。在这个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按照C、H、O的成键原理,自己动手动脑,对有机物分子空间模型进行组装。最后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模拟有机反应的机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了解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上完课之后,再让学生做一些例题,从而起到巩固的作用。下面说说对上面几种授课方式进行的分析:

首先是第一种上课方式,这种方式很单一,教师仅仅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理论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但效率很低,而且很难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此外,从课后学生所完成的例题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是很深,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其次是第二种上课方式,相比于第一种上课方式,第二种方式稍微活泼一些,而且课堂内容也丰富了很多。因为第二种方法采用了多媒体动画视频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得有机反应机理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所以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的。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只停留在观看动画视频的有趣层次上,所以知识掌握的仍然不够,有可能课后便忘记了这些知识。

最后是第三种上课方式,相比于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第三种方式不但有比较好的氛围,能够带动学生,而且还能使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交流。学生根据过去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动脑对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进行组装,并且模拟反应机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之前的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对后面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相比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方式,第三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更好。

通过上面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效果差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因此,第三種处理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学生会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积极性

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对有机物结构模型进行组装,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动手动脑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完成任务后,会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

2.巩固学生的知识

组装有机物结构模型的时候,学生更深地理解了C、H、O原子结构知识以及成键原则,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物空间结构和性质区别的知识。举个例子,当学生能够根据过去学的知识对甲烷的分子球棍模型进行组装,那么学生就理解了空间结构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甲烷的空间结构。在对乙醇的分子球棍模型进行组装之后,学生会对甲醚和乙醇进行比较,明白如何对这两者进行区分。

3.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应机理

在学生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基本区分了有机反应的类型,比如乙醇和乙酸之间的酯化反应,以及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当学生认识了酯化反应、水解反应之后,就更好地掌握了原理。另外教师还让学生模拟乙烯和水加成反应和乙醇消去反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反应机理的差别。通过以上对几种教学方式的讲述,笔者有所体会:

1.让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出作用

无论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还是球棍模型试验,都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只有好好地利用了它,充分挖掘它的内涵,才能使它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2.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更好地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只要是能达到效果的教学方式,就是值得推广和使用的。

3.提倡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便很难理解抽象而复杂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思考,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这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收获了学习的方法,而且还理解了原本抽象而复杂的理论知识,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兵.有机物分子结构推断的有效策略[J].新高考:理化生,2012(12):30-32.

[2]魏宏斌.有机物分子结构与光催化氧化反应活性的关系[J].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1):43-45,49.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中学)

上一篇:三环高中寒假生活安排下一篇:公寓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