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优秀读后感心得

2024-09-25

《人生》优秀读后感心得(共10篇)

1.《人生》优秀读后感心得 篇一

这是第一篇《百岁人生》。

作者是伦敦商学院的教授琳达格拉顿和安德鲁斯科特,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心理学家,所以本书也是从这两个大方向叙述的,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罗胖的跨年演讲。

好了,进入正题。

自己会活到多少岁?

以前从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别人问我对自己有什么规划的时候,我就会说。“30岁之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使劲干,积累够资金,50岁退休,去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不工作。”

这是把自己的人生默认为三阶段人生,在我们的父辈,甚至周围的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这是一生必然也是仅有的三个阶段,青年学习,中年工作,老年退休。只要过好这三个阶段,人生的任务基本上圆满完成。

按照书中的观点,1993年出生的我有50%的几率活到95岁,如果套用三阶段的人生模式,我发现我想要工作20年50岁退休的话,这难度基本上要逆天,除非我可以一不小心发财。

粗略的算一笔帐,退休后45年最基本的生活费50w,也就是工作时间每年要存2.5W,一个月存元。还没考虑上健康营养交际的费用,加上这个每个月保底要存3000元,才能维持最基本的老年生活。回到工作的20年,自己的生活支出,房贷,交际费用,父母赡养费用,健康费用,子女赡养费用等,保守都在200W以上。

能维持自己工作期间的支出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在一个很平稳上升的工作岗位的话,谈何为自己退休生活存下一笔钱呢?更不用说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了,而这正是我向往的。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的国家在中国,一个家庭的经济联系是很紧密的,退休之后的生活的经济来源可以是子女,只需要平衡好工作这段时间的支出和收入就好了。可是认真的想一想,这样的老年生活主动权没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怎样过上一个幸福的退休生活呢?而且又不像父母那一代,讲的是对子女无条件的奉献,我们这一代人更想要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冲突。

看来,三阶段人生也不在试用于自己人生规划了,要过上像书上的说的过上吉米的四阶段甚至简的五阶段生活,才可以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重新尝试着按着年龄这一条线去设想自己的生活,30岁之前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20年,挣够了维持接下来25年生活的有形资产,我的子女开始上大学,经济开始独立,房贷也已经还完,经济压力一下子降下来了,手头上存有一些资金。

而这长达20年的工作已经耗光了我的活力资产,我的健康,我的朋友都所剩不多了,所以我决定辞去这长达20年的工作,重新把活力资产经营起来。

我开始运动、出去交际,出门旅游,同时也开始学习,以保证我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在这过程中,我重新结交了一些朋友,我的身体也慢慢健康起来了,也根据我多年工作经验帮助到一些的年轻人。

到我55岁的那一年,我的有形资产用的差不多了,我想要重新进入工作领域,一位我曾经帮助过的年轻人看到了我20年的工作经验,聘我到他公司做管理,薪水待遇还不错,我工作到70岁积累了足够接下来25年的费用,孙子孙女也出生了,开始真正的退休生活。

或者,在我55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公司,开始了更有挑战的生活,重新投入高强度的工作。

如果能按照这样的生活轨迹来度过一生,至少不会太差。那么要过上这样的长寿人生我需要怎么做呢?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

1.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无形资产。

包括可以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更有成效并获得成功生产资产,如知识和关系;关乎精神和身体的健康与福祉的活力资产,如友谊和健康;有助于提高转型成功率和减少不确定性的转型资产,如接触不同网络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特别是健康,它是每个长寿人生最大的变数。

2.意识到自己有被这时代淘汰的风险。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代人跨不过去的坎,肯定会带来新的行业和就业形势,如何在与人工智能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文中给了两种方向,解决复杂问题相关的技能的方向,第二种方向与人际交往和情景适应有关。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人的温度感是机器学不来的,或许可以让自己更有温度。

3.金融知识和财务知识很重要。

要去学习一些理财相关的知识,给自己很可能到来的长寿人生做更加健全的财务规划,规避风险。

4.终生学习将成为常态。

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增长自身的技能和观念,才能在这个光速发展的时代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把一些休闲时间腾出来,进行学习再创造。

5.建立多样的稳定关系。

首先是稳定的自我,自己想要的东西要清楚,时代多变自己又易变,日常迷茫;在来是稳定的亲密关系,人的本性之一是需要被看见,亲密关系会让你的负能量更容易消化;稳定的小团体,多角度长期而稳定的交流可看到更多的东西。

2.《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优秀 篇二

看,这个青年人不仅拥有美满的家庭,还有成功的事业,但却因为消极的心态和不断地抱怨,把自己推向了不可自拔的万丈深渊。在现实中,有些人本来有很好的天赋,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成功,但是因为一味地抱怨,最后与成功擦肩而过。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自身条件不好,但是他不抱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所以说,人不可以抱怨,通过努力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3.美丽人生的读后感优秀作文 篇三

当你刚开始观看这部电影,欢快的配乐,幽默的台词,轻松诙谐的气氛,你一定会和我一样认为这是一部喜剧。其貌不扬的人,夸张滑稽的神态,层出不穷的奇怪主意,还有整天满嘴“跑火车”,男主角圭多在电影前半部分中呈现出的就是这样不靠谱的形象。与女主角朵拉的第一次相遇,是个有些浪漫又有些戏剧性的初遇,他称她为公主,称自己为王子,故作绅士的动作,无厘头的台词,明明漏洞百出,却让朵拉无比惊喜。

为了再次遇见朵拉,圭多总是能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想法,但也总是制造出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外。尽管意外连连,朵拉却已在不知不觉间对他动心。大概是因为所有人都为自己安排了未来道路,你却给了我从未想过却又一直向往的轻松自由吧。他在雨夜给她最直接炽热的告白,他在一片混乱中骑马而来,向她伸出手,带她逃离一切束缚,就像王子拯救公主一样。

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也会遇到坎坷困难,更别提在那个残酷的二战时期。炮火掀起的烟尘足以覆盖一切美好。一家人被关进集中营,遭受各种残酷的非人待遇,而圭多像是在一夜之间变了一个人似的,他迫使自己不断成长,因为他要保护自己所爱的人。明明自己也不能马上就接受自己的遭遇,明明自己内心无比委屈痛苦,却要强忍泪水,用瘦小的身躯为所爱之人撑起保护伞。朵拉在集中营里遭受无穷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但当她听见广播里传来丈夫与儿子熟悉的声音,听见那声熟悉的“早安,我的公主”,听见那包含深情与爱意的告白“我昨晚梦到你,我们去看电影,你穿着那套粉红的衣服,我很喜欢的那套,我脑中只有你,公主。惦念的只是你。”她明白那是她的丈夫冒着生命危险给她传达的讯号,是让她可以安心的承诺。后来,圭多想尽一切办法为朵拉播放两人曾经的定情曲,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她展示他的存在,让她能够汲取到安全感和希望,让她知道她的王子一如既往地守护着她,就像从前一样。

4.余秋雨人生哲言优秀读后感 篇四

读着《余秋雨的人生哲言》,就像是一位航海家正在看他的地图。有人平淡地走完了一生,也有人大喜大悲地度过了一生。我跟着余秋雨的小舟驶进了“人生滋味”,体验了“飘泊心态”,知道了“人格尊严”。我醒悟了许多。

人生——迷茫如一叶小舟

人生是多样的,人生是无法预测的,人生是迷茫的。如果不往里面加入酸甜苦辣,那么人生就会失去精彩。

余秋雨说:“树木本来是可以有很多用途的,最悲惨的是在尚未成树时被拔离泥土,成了棍棒。”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如果你过早地浪费了它,那么你就等于毁了自己。只有经过正确的塑造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那么到底什么是塑造呢?余秋雨说:“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变得无限精彩,精彩得超过他自己和别人的预测。可大多数人只经过了普通塑造,被低估了塑造了比原来底的价值。可见塑造是多么得重要。他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许多名人正是因为被正确地塑造才得以成功。只有当你以正确的估值去塑造自己时,你的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人格——脆弱如一叶小舟

人格是脆弱的,人格却又是强大的。因为强大在脆弱中,脆弱在强大中。余秋雨说:“人格不可泛化。”如果人格泛化了,那么就不会有人格和自尊了。我们要尊重别人,避免用锋利的尖刀去划伤别人的自尊心。

5.《人生的智慧》读后心得 篇五

怎么才可以摆脱无聊和痛苦呢?一个人最高级、最精彩、最长久的快乐,是心灵上的满足。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不会轻易受世俗的烦恼困扰,快乐自给自足。

幸福,求诸自身。简单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再有就是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例如读书、思考等。

另一方面则是待人处事的态度,一件事情的发生,是客观事实存在,而如何对待它是我们主观的看法和感受。你觉得它糟糕至极,那就是糟糕的事情,糟糕的情绪围绕自身;已经发生了这件客观上看起来糟糕的事情,正面去处理对待,不施加过多情绪,人就会变的理性中性。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只要你不想,就没人能伤害的了你。

来自70多岁的老爷子老年感悟:身体健壮,才是最珍贵的,最值得珍惜的,这好过所谓的财富权利。每个阶段都有奢侈宝贵的东西,例如年少青春,又例如中老年的名声财富。

在我看来,青春一去不复还,最让人遗憾,让人老了之后回味无穷,这比金钱宝贵多了。当然,身体健康是贯穿每个人一生,最要珍重的一笔财富。毕竟,身体健壮的乞丐好过疾病缠身的国王。

6.麦家《人生海海》读后感心得精选 篇六

花开花落,尚且变幻莫测,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更是常态了。

麦家说,人生太复杂,太宽广,如果没有一颗悲悯心,没有一点所谓的生命的顽强,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败下阵来。——《人生海海》

麦家老师在这本书中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上校,老巫头,活观音,小瞎子……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一帆风顺,时不时要经点意外,受些打击,一些人因意外或不堪负重离去了,另一些苟且活着或在屈辱中求生。

全书从“我”的视角,将上校的身份与经历层层揭开。他的形象在“我”的眼中也几次三番变幻,由一开始觉得“奇怪”躲着,到亲眼目睹他救人对他有了好感心生敬意,再到眼见他步步落难心生怜悯,到最后知根知底视其如父。

上校这个伟岸的人物形象,也许就是麦家老师心目中父亲的样子,他耗费八年时间完成这本小说,不只是回到童年,回到故乡,破译了人性和人心的密码,更是他对自己从小父爱缺失的一种自我弥补。

在书临近尾声部分,“我”选择了原谅所有人,包括头号反面人物“小瞎子”,这是“我”的告别,也是麦家老师的告别,他也选择了放下,和过去告别,与自己和解。人生海海,终有一天都会放下。

上校,作为书中的男主人公,命运大起大落,一波三折,上过战场,挡过子弹,拿得了手术刀救人,忍得了屈辱做卧底……一个经历过那么多生死起伏的英雄人物,天不怕地不怕的铁骨铮铮的汉子,最后却败落在一群小屁孩手上。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谅村里的孩子也不会拿他怎么样,他的不反抗绝不会是懦弱。后来,我才渐渐懂了,他一方面是不想以大欺小,伤害他们,以上校的善战和智谋,子弹和刀枪也未能使他倒下,他不会不是他们的对手。(事实证明我错了,他们的确像恶魔一样可怕)。另一方面,是为他的两只猫,那群小屁孩抓住他的软肋,捉了他的猫为诱饵,后又杀鸡儆猴让他心里难过,他就是这样一步步沦陷,成了他们的“俘虏”。

在饱受不公与摧残后,他默默吞下委屈,依然选择对世界善良。

他外表刚强,内心柔软,救过许多人的性命,也不惜一切去保护猫,却唯独没能保护好自己,人们睬着他的软肋,受着他的恩惠同时又摧残着他……当最后的一点点尊严不保(锈在肚皮的字被发现,那是他一生的耻辱,他宁愿被人污蔑,也要誓死保守的秘密),他简直彻底被击败了,是的,他失去理智,也失去心智,他疯了。

最终的失智,也许也是最好的结果,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只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无邪~他走出半生,归来真的成了孩子!林阿姨最后的出现,算是让上校不堪的命运有了一些转机,他的晚年该是幸福的:)

书中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觉得,这就是对上校最好的诠释。

什么是真相,真相不一定是你看见的,也未必是东拼西凑听来的。那是你所正在经历的。

7.读《人生海海》读后感心得精选 篇七

麦家说,人生太复杂,太宽广,如果没有一颗悲悯心,没有一点所谓的生命的顽强,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败下阵来。

他在这本书中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爱讲道理的爷爷,沉默寡言的父亲,满身是迷的上校,老保长,活观音,小瞎子……每个人的命运,都和上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跟随一个孩子“我”,用耳朵去听,听爷爷父亲的争吵,听爷爷老保长用烟酒秘密交易上校的故事,听表哥小瞎子讲上校的故事。

上校对大家来说就像一个谜,他每天不用干活,却每天大鱼大肉;他家的猫吃的比别人家孩子还要好;他是一个太监,但是又不太像;村民们一边看不起上校,却有什么事都会和他商量。

上校,一个聪明执着的人格爽朗,幽默,阳刚,天不怕地不怕。最爱两只猫,一黑一白,哪怕入狱也拜托父亲照顾两只猫。他上过几方战场,一套纯金打造的手术刀,救过几方大人物。却在政治的洪流中,几度沦为罪犯,颠簸起伏。历经抗日内战抗美援朝多次战争洗礼,多次面临死神威胁,经历坎坷,最终摆脱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终被逼得用救了无数伤员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头挑了他的手筋,还是没逃出会上的侮辱,疯了,从此再也没有了心理上的痛苦。

老保长,一个吃喝嫖赌,三句话不离女人的老家伙,却在上校被时,拼尽性命的保护上校;在老巫头心病难医,身体每况愈下时,讲出上校的故事,以宽老巫头的心;在老巫头,为洗刷儿子的清白,导致上校被捕时,立马与之断绝关系。

我的爷爷,一个在孙子眼里无事不晓,豁达开明,时时口出哲理的老头,随着事件的展开,形象一点点崩塌,他只不过是一个要面子维护他的家族声誉的普通农村老头儿,举报上校,最终在周遭的唾弃下在良心的谴责下自杀身亡。

我,因为爷爷的举报上校被捕,遭受村民的唾弃,开始了逃亡之路。非法偷渡西班牙,历经千辛万苦,认识了前妻,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前妻又车祸身亡。带着亡妻的骨灰,流浪三年。认识现在的妻子,重新开始生活。对故乡的眷念,22年后再次踏上故土,家已破,人已亡。记忆里那个伟岸的上校,已是智力退化至5岁的老头,每天快乐无忧的生活着,他的妻子林阿姨带着赎罪一心一意的照顾着上校。

这本书,看的很揪心,那个秘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却又峰回路转的岔开,继续让上校更多故事一一呈现。小说里没有一个完人,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缺陷和污点。在特定的历史里,每一个人都在苦难里挣扎,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就像上校,经历了战火,诬陷,牢狱之灾,最后屈辱疯掉,仍然努力的活着。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没有历史的磨难,和平的时代,快速发展的国家,让我们能用扬眉吐气的生活。可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遇见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8.《人生》优秀读后感心得 篇八

既来之则安之。暂且呆着再说。回首至今,倏忽间,十年弹指一挥,已成过往。心底总有一种冲动,似乎要写点什么。却又一时理不出头绪。加之虽然在暑期,但因家庭事务,因此一拖再拖。暑期,学校布置阅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本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奈何惰性作怪,总也无法静下心来。真有些不好意思面对“主席”。思考再三,将十年的点滴感悟结合阅读经历,记点流水账。好在已经有了几个问题作支撑,遂一问一答成文如下,也算开创一种新的文体——问答体,呵呵。

一、什么是幸福人生?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而且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心境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幸福人生是什么?通常人们以健康为幸运,疾病为不幸;成功为幸运,失败为不幸;富有为幸运,贫穷为不幸……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然而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在我看来,首先个人的定位将决定幸福指数。读报时,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在偷洋葱时被抓住了,被送到了法官面前,法官给出了三个处罚方案让小偷选择:一是一次性吃掉所有洋葱,二是鞭打一百下,三是交纳罚金。小偷先选择了第一个方案,但洋葱吃到一半,他就不行了,要求改成第二个方案;当鞭打了几十下后,他又吃不消了,坚持不下去了,最后选择了第三个方案。看来,对自己的定位不准,或高或低,总在忐忑摇摆中过日子,非但幸福指数降低,甚至会面临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于我而言,幸福人生就是为自己树立一个个小的目标,然后为之而努力,等到实现的那一刻,幸福随之氤氲心中。回首十年的职业生涯,此类的幸福感还是时常光顾的。因为自认为天资平平,能力也平平,因此也不敢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差不多就行。当自己供职的学校面临“鸟兽散”时,只是告诉自己:能够找到一个学校教点语文,领点撑不死也饿不死的薪水则行;当房价急速飙升,告诉自己:两个外来插队落户的人,还能指望什么?只要有一个四五十方的小房子,有一个固定的处所则行;当有个二手房以后,不奢望什么,只要墙壁刷刷白就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的幸福指数就是在实现一个个小小的目标中保持在那个不高不低的高度的。

二、什么是专业成长?

在我看来,专业成长就是一种专业的话语权。总是认为,一个人能在什么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代表他专业的高度。譬如王校长,频频亮相于全国、省、市研讨活动,或者执教公开课,或者进行专业讲座,这就是一种专业的成长,这就是一种专业的高度。

诚然,特级教师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一介草根教师的专业成长又从何谈起?我以为,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本职范围内,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哪怕成就小小的,也算得上专业成长。记得致中和的广告语——每天回家喝一点,套用在此,不妨可以说,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能“每天进步一点”,这又何尝不是专业成长?

非常欣赏肖川书中的一句话: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

记得踏入教坛之初,因为地处偏远小镇,闲时经常以看书打发时光。怀着满腔热情,也读了一些教学类书籍。其中,两个名字始终留在脑海中——于永正、周一贯。这两位的书给了我教学生涯最初的滋养。以至于此后凡是二位的书我均通通买下。因为,这二位的书能够满足我“时常进步一点点”的愿望。不敢说自己的专业成长,但是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是这些书籍让我走完了从门外汉到合格语文教师的过程。

三、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怎样?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套用一个经常用来形容“关系”的词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教师的幸福人生应该是十分丰富的。每位教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二者非从属关系,亦难分先后。

在我看来,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是两个同心圆。幸福人生更广一些,专业成长是幸福人生的一部分。幸福的人生可以更好地促成专业成长,专业成长可以更好地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数。

十年前,面颊消瘦肚皮平坦。十年后,胡子拉碴肚皮微突。十年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十年后,家有小儿嗷嗷待哺。

9.电影飞驰人生观后感优秀作文 篇九

这是一部大年上映的喜剧,我觉得这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都抱着看喜剧的心态去看,却都在最后一刻被悲剧色彩击中了。也许作为喜剧,《飞驰人生》算不上成功。但在一个心怀理想的人的眼里,它就像是一个同伴,陪着自己奋不顾身的冲下去。

故事发生在一个落魄赛车手张弛身上,他在低谷时过着看似辛苦其实是许多人都在经历的日子。如果他就这么过下去,生活也不算太糟糕。可就因为他憋着一股劲儿想重返自己热爱的赛场,想重拾自己的辉煌,才有了这荒诞又心酸的遭遇。

中年人的崩溃,就是从借钱开始的。那么张弛就是那个在崩溃中也能为了心中燃烧的热爱重新站起来,重新冲向梦想之路的中年人。在筹钱重装赛车的过程中,他忍受着冷眼,嘲笑,妥协甚至是屈辱,不动声色的为了热爱的赛车事业继续昂着头生活。不管情况变得多糟糕都要拼尽全力去补救,拼了命也要上赛场。竞争对手问他难道就那么想赢吗,他说“我不是非要赢,我只是不想输”。

10.《人生》优秀读后感心得 篇十

——暑期师德培训心得

暑期末,一年一度的师德培训如期而至。师德教育是一项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也是教师永恒的主题。何为师德,书面解释,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我的理解,师之德不仅在于品行道德,也在于自身的学识与素养。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现今,知识的更新换代,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一桶水是否足够呢?网上看到一句话,很有趣“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是自来水”。活水何处来,张津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多的感触。

《心有所向,才能不受制于当下》,这个不仅应景,也给人启发。我和张津老师有相似的经历,我们都在小学校,但成长却完全不一样。努力的人生真的不一样。听着张老师娓娓道来自己四年的成长经历,感慨,佩服,惊叹,都是我听完的感受。感慨他的四年,我的七年,何其不同;佩服她的毅力,那份坚持与倔强;惊叹窗外的世界果然不同。由衷的发出一声赞叹:她真的好厉害!

心有所向,才不受制于当下。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心中是否怀揣着理想。因为有期待,才有决心啃下这么多本的生涩的书籍,因为有期待,才有毅力一周内做出30几个视频。正如她所言:“时间是公平的,心在哪,时间就在哪,行动在哪,收获就在哪。”

徐翔平老师的《航模讲座》中,我感到努力的人,都熠熠生辉。从以前的模模糊糊到现在的神清气爽,是航模让他找到了方向,也可能是阅读给他提供了动力。正如他自己所言“越努力,越幸运。”

两人的经历完全不同,故事完全不同,但在他们的身上,同样有着因努力后所散发出的独特光芒。都因为心有所向,所以不断追寻。

两人的讲座似疲倦时的一剂心灵鸡汤,似我们止步不前时一位励志人物,鞭策着我也要好好努力!体会所得,简简单单!

叶璐璐

208月31日

上一篇:2024年元旦汇演主持词下一篇:慰问信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