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习题答案

2024-07-24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答案(共5篇)

1.全面质量管理习题答案 篇一

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上)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7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依据是()。√ A B C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章程》

正确答案: D

2.《党内监督条例》中首次赋予()监督的法规保障地位。√ A B C D 各人民群众团体的监督

舆论监督

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人民政协的监督

正确答案: B

3.《党内监督条例》中规定罢免或撤换要求应当()提出。√ A B C D 以书面形式提出,无需陈述理由.以口头形式提出

以口头形式提出,并有根据地陈述理由

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并有根据地陈述理由

正确答案: D 4.下列选项中,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应当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的有()。× A B C D 省级党员领导干部 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地)市级党员领导干部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5.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每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 A B C D 企业

纪委

党组

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 B

6.《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员、党组织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申诉。√

A B C D 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

纪律检查机关

上级党组织

中央

正确答案: A

7.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 A B C 工作部门

常设机构

专门机关 D 居委会

正确答案: C

8.巡视组()所巡视地方的具体问题。√

A B C D 不处理

应当处理 可以处理 酌情处理

正确答案: A

9.设常委会的基层党组织的党委常委会、纪委常委会分别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一次。×

A B C D 半年

每年

每届

每个月

正确答案: A

10.基层党委、纪委、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 A B C D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一个月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11.《党内监督条例》中规定诫勉谈话由()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A 党委(党组)B C D 纪委 党委组织部门 党委宣传部门

正确答案:

12.下列选项中,符合《党内监督条例》对信访处理的有关规定的是()。× A 各级党委、纪委通过信访处理,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及时研究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 B C 各级党委、纪委对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督促检查,直至妥善处理

凡向党组织检举党员或下级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以及党员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行为的,党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D 党组织对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事关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情况以及重大问题,可以自行处理,无需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或请示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3.《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结构中第一板块的内容只有党内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4.党员可以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5.基层党委、纪委,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分别在届中和换届前一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2.行政管理重点习题答案 篇二

答:行政成本是政府行政活动对经济资源的消耗,泛指政府行政的一切公共支出。我国行政机构的总体管理成本在世界是高的。政治和行政问题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导致我国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很多,可概括“多、宽、乱、散、低、松”六个字:

1.“多”即行政层级多、机构设置多、人员配备多,未能体现精简原则。我国政府从国务院到乡镇政府分为五个层级,各级政府机构众多,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行政不变成本巨大。

2.“宽”即政府管理职能错位、越位,未能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虽然经过几次机构改革,但政府职能还未真正转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造成了许多无效行政成本。

3.“乱”即部门职责交叉情况仍然存在,行政管理上比较混乱。由于机构设置不尽科学合理,职能交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工作不协调,衔接不紧密,多头检查,设备重复配置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行政效能的下降。

4.“散”即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较低。由于部门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电子政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重复性行政成本过高。

5.“低”即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造成行政成本的不当增加。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不够,公众参与性差,造成科学化程度不高,尤其体现在公共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和预见性,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拆拆建建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行政成本浪费和无效行政成本。

6.“松”即行政成本的控制不严,管理不规范。行政成本没有纳入单位和行政人员的考核范围,为了政绩不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政府行政支出的过程监管、效益评估和事前约束不够,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假公济私现象屡禁不止,以致行政可变成本没有控制在最小限度。

针对上述造成行政成本高的原因,控制行政成本要在以下几方面上下功夫:

一要在减少层级、精简机构和人员上下功夫。要减少行政层级,变现有的五级为四级,实行扁平化管理;要大力精简机构,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确定行政机关的职能,重点解决好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等问题;要大力压缩公务员编制,让臃肿的公务员队伍尽快“瘦身”,为财政“减负”。

二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转变政府职能,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充分发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使政府职能真正归位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督”上来。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外包”服务或“购买”服务,发挥市场竞争作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三要在建立政府决策评价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政府行政决策评价制度,是控制行政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行政评价制度,发挥行政评价在控制政府行政成本中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风险性,克服随意性,保持连贯性。

四要在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上下功夫。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方式是解决行政成本过高的有效手段。要从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出发,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对政府的短期行政成本和长期行政成本进行严格考核,改变当前政府绩效考核只考核绩、不考核效的状况。

五要在建设电子政府上下功夫。依托门户网站,发展电子政务是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电子政务必须

—1—

以降低行政成本为驱动力,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从深层次上改进政府工作,实行资源共享,减少行政开支,逐步构建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扁平化的高效、廉洁政府。

六要在行政成本控制的细节上下功夫。行政成本的控制要从大处着眼,细节处着手。要拓展政府采购范围,深化政府采购内涵;要快公车改革进程,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同时,推行机关车辆租赁制;要严格控制职务消费,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要大力推行设备资源共享,防止大型设备的重复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二、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建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以制度来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运行机制建设。要改变现行的行政运作模式,从根本上将现在的政府职能从强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使政府在职能、效能、目标上做出很大改变。(1)要大力提高广大公务员服务意识,积极改进机关作风。(2)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重构政府的行政执法职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体制保障和行政执法环境。(3)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行为。

2.加强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监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内容。服务型政府的监督机制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采取多种方式,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收费依据、监督办法、办事结果、财政收支等。

3.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评估机制建设。社会、企业、公众实质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富有权威的公共服务组织,服务对象的意愿与要求是政府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评价政府绩效优劣主要是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要,这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顾客满意原则。必须改革政府的评估机制,把“顾客”满意原则作为行政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政府行政绩效,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要测评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应当先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加以分析、综合、归类,据此才能提供令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

4.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机制建设。责任机制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一环。(1)让问责制迈向制度化。“官员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的题中之义。以《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志,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转向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对自身行为负责,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2)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制度。为了避免行政违法案件的发生,行政机关应确立直接责任制度,让每一个行政官员都要为自己的行政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警示每一位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行政为民。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动力机制就是引力、压力、推力等正方向力与阻力这个负方向力的矛盾结合体。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是指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各种正负方向力的集合体及其在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反映了政府绩效评估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推进、相互制约及支配其运行的内在规律性。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由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阻滞力耦合而成。

(一)引导力。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来自三个方面:(1)社会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公众对提高政府效率的强烈诉求,是政府推行绩效评估的外在压力之一。(2)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3)国际竞争中提升政府能力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评估,促进政府的透明化、高效化、民主化,改善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能力,提升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当然选择。

(二)推动力。政府绩效评估的推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追求卓越组织效能的需求。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推进行政管理发展的主要工具之一,能有效提高政府组织效能,改善政府形象,促进政社关系的良性循环。(2)政府官员获得升迁与发展的需要。推动政府绩效评估,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活力,可以满足中央或上级要求,赢得升迁与发展的条件。(3)解决组织自身财政困境的需要。提高组织效率,精简组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组织运行成本,将对组织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经济人”角度考虑,各级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动力推行全面的政府绩效评估,以此增加组织经济效益或走出财政困境。

(三)约束力。政府绩效评估的约束力来自两个方面:(1)道德约束。行政管理的过程就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调配与运用的过程,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必须按照公共事务的性质与规律行事,考虑正当性与善的要求,遵守行政道德。一个全面负责任的政府,必定包括一套合理可行的行政道德体系。因此,完善的社会主义行政道德体系将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推行。(2)制度约束。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正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应制定推动本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法规措施,从而从制度层面推动绩效评估的发展。

(四)阻滞力。政府绩效评估的阻滞力来自四个方面:(1)传统的官场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官本位”阻碍了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儒家思想破坏了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土壤,或使评估流于形式,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或使评估随领导意志而定,导致了随意性、盲目性、单向性弊端。

(2)法规制度不健全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关于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不利于政府绩效评估有效的推行。(3)现有技术水平的局限。政府部门的某些特殊性使得目前的绩效评估技术难以有效推行成本低、效率高、结果可信的评估行动、方式、程序、方法都具有动态性,这也加大了绩效评估的难度。(4)当前利益分配格局的制约。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减少腐败与低效现象的过程,势必损害政府中贪污腐败者、不思进取者、能力低下者的既得利益,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增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消减阻滞力,完善、优化绩效评估动力机制,推动服

务型政府建设。

四、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的路径

党政干部引咎辞职是指党政干部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影响,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向任免机关请求辞去所担任职务的一种自责行为。引咎辞职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项重要安排。引咎辞职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引入我国,使我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规定、办法,并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失职失误而引咎辞职。但是,由于咎辞职制度不尽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行政文化环境和行政伦理素质的缺失,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尚未走上常态化的轨道。

要使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常态化,具体路径应从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入手,分别在国家、社会、官员个人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健全引咎辞职制度。为使引咎辞职成为一种常态,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操作标准、操作方式和操作程序。首先,要重新定位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要把引咎辞职作为政府通过官员的引咎辞职来承担责任、回应舆论和民意、维护政府合法性的工具,而非政府治吏的工具。其次,要科学界定引咎辞职的具体标准。国家应明确引咎辞职的主体、标准、范围,特别是在认定标准上,必须本着客观公正、群众认可、定性准确、定量合理的原则,在体现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让辞职者明白自己“咎”在何处。再次,要完善引咎辞职的操作程序。对如何操作应作出详细的规定。

(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任何一项干部制度改革措施,只有与相关方面制度和措施相衔接、相配套,才能产生整合功能和合力效果。党政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涉及到工作运行、干部任用、监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一要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切实使党委、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广泛的监督之下。二要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党政干部的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三要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从考评标准、考评体系、评估方法等入手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的结果与行政职位的升降相挂钩。四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完善舆论和社会监督机制。五要对引咎辞职干部的管理工作应作出相应的规定,可采取转岗、降职任用、待岗或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进行安置。

(三)构建全新的行政文化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切实转变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为引咎辞职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一方面,要着力形成责任理念主导的行政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帮助干部真正确立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上下观,淡化“官本位”思想。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公民的广泛政治参与。要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调动干部群众参与评议、监督干部行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评议和监督。

3.管理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篇三

管理学基础0

1选择题答案:

1、目标管理的关键是:;

2、解决急性问题和解决慢性问题的目的分别是:;

3、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4、计算机软件公司所处的组织环境类型为:;

5、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

6、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利支配关系的是:;

7、下列组织结构形式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

8、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理论是:双因素理论(又叫保健激励理论);

9、管理的首要只能是:

10、认为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

11、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

12、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底层需要是;

13、按照勒温理论,把决策权定位与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的领导作风是:民主领导作风;

14、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

15、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指的是:分工协作原理;

判断:

1、计划职能促使组织目标更快地实现。√

2、控制是计划、组织和领导等职能有效实施的必要保证。√

3、主管人员采取的激励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员工对金钱的欲望。×

4、亚当·斯密是人事管理之父。×

解析:人事管理之父是罗伯特·欧文。

5、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6、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德鲁克。√

7、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8、组织是连接企业领导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桥梁。√

9、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的科学。√

10、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权力。×

解析: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于:一是权力性影响力;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法律;职位;习惯;暴力。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

选择:

1、规则是针对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规定。

2、就现代企业组织而定,组织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

3、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是根据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4、为了避免一些人在组织中逃避责任或滥用职权,必须坚持权责一致原理。

5、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6、现场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层主管人员。

7、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总和是管理环境。

8、在“管理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系统分析”概念的是美国兰德公司;9、10、管理跨度与组织层次的关系是成反比。

11、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

12、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幅度的限制。

13、指挥者的职位权力在指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权威是法规权威。

14、1954年,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15、工作是最明白地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职能活动。

16、一个人道德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依次是前惯例阶段、惯例阶段和。判断:

1、组织内部的五个要素即目标、信息、机构、人和物。√

2、组织工作的特点是精确性、统一性。×

解析: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动态的、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3、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

解析:双因素是指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的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5、目标管理具有自我控制特征。√

6、许诺原理属于计划工作原理。√

7、勒温把领导作风分为三种类型: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8、决策树技术是风险型决策的决策方法。√

9、安全控制是经营控制中常见的控制方式。√

10、管理是一种政治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选择:

1、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角色结构。

2、提出了“和理性”决策标准。

3、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管理的自然性。

4、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最为稳固的、深刻的,是最为重要的。

5、海尔冰箱进军海外市场,海尔采取的战略是市场开发。

6、主管人员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精确,从而领导工作就会更加有效的原理是直接管理原理。

7、提出期望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弗鲁姆。

8、科学管理之父是泰罗。

9、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一般是指短期目标。

10、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11、领导工作原理中的要求主管人员能够了解下属的要求和期望,并给予满足,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12、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13、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14、下列四个管理中,属于组织工作原理的是

15、控制工作按分类可分为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16、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判断:

1、顾客、消费者协会、新闻传播媒介、政府管理机构、竞争者都是组织的具体环境因素。√

2、控制工作与管理的其他四个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

3、博弈方法是解决多变量最优决策的方法。×

4、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德鲁克、马斯洛等。×

5、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是指社会团体、政府结构、学校等。√

6、对组织活动所做出的整体安排而拟定的计划是综合计划。√

7、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8、根据我国组织情况,制定组织目标时必须考虑保证国家需求、满足社会需要和领导利益要求等!×

9、弗洛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10、认为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而且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这种理论是领导行为理论。×

选择:

1、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2、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

3、组织中每一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指的是目标统一原理。

4、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这种观点源于需求层次理论。

5、领导工作原理告诉我们,要使组织人员充分理解目标和任务就必须指明目标。

6、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为

7、将计划分为财务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这种划分方法是按照企业职能进行的。

8、目标管理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主要是指目标管理适用于对的管理。

9、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是。

10、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11、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项职能。

12、从组织工作角度看,下面哪种情况会造成组织工作的窒息?无弹性集权。

13、主管人员进行组织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指导与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等,目的在于促进计划的实现,这反映计划工作具有主导性。

14、间接控制最明显的缺点是。

15、目标管理在美国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

1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判断:

1、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决策可以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2、前馈控制的纠正措施是作用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出环节上。×

3、从客观到主观的组织结构设计要“因活动设部门,因部门定职责,因职责设人”。√

4、通货膨胀能对就业、消费者购买力、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原料供应等产生影响。√

5、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称为环境因素。×解析:应为“限定因素”

6、管理的核心是。

7、利克特发现,在组织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时,最有效的方法是集体参与的方法。√

8、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主要是指管理学中的行为学。√

9、“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

10、目标管理的过程包括行政干预与调整。×

选择:

1、按照费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的两种情况下,采取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较好。

2、划分任务、设置部门和授予权责是组织职能的核心。

3、在领导工作中,目标协调原理要求协调的目标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4、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源于霍桑实验结论。

5、我们把“确保事情按计划进行”的工作称为组织工作。

6、计划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7、资料是否齐全、正确,直接影响预测的结果的准确度。

8、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主要是运用了运筹学。

9、一个组织的目标具有多样性这意味着目标并非越多越好。

10、使目标能够考核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定量化。

11、现代化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科学、技术和管理。

12、将计划活动划分为使命、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以及规则预算,这种分类的标志是按计划的表现形式。

13、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1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15、对于既不能用实物也不能以货币形式来计量的管理工作,适用的控制标准是标准。

16、美国人把人性归纳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判断:

1、决策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2、职权在组织中是集中还是分散,意味的是民主管理问题。×

3、现实性原则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之一。√

4、按照领导连续流理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环境和个性。√

5、管理学的特点之一有:多样性。×

6、强调“主管人员应当只注意一些重要偏差”的控制工作原理是控制关键点原理。×

7、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8、指导性是计划的基本特征之一。×9、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4.外汇风险管理 习题与答案 篇四

一、填空题

1、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________外汇风险是指既有损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变动使经济实体或个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我们一般所说的外汇风险指的是________。

2、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因素在外汇风险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3、外汇风险分为一般管理和综合管理。________所采取的方法是单一的,而________采取的是两种以上方法结合在一起多方位的管理。

4、注意货币汇率变化趋势,选择有利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这是一种根本性的防范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即出口选硬币作为计价货币,进口选软币作为计价货币。

5、将不同的外汇风险防范方法相互配合,综合利用,才能达到消除风险的最佳效果,我们称之为外汇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常见的外汇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

A.外汇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B.外汇风险给持汇者或用汇者带来的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盈利

C.给一方带来的是损失,给另一方带来的必然是盈利

D.外汇汇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2、在资本输出人中,如果外汇汇率在外币债权债务清偿时较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时发生下跌或上涨,当事人就会遭受风险。这属于()。

A.时间风险

B.交易风险

C.经济风险

D.转换风险

3、一笔应收或应付外币账款的时间结构对外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外汇风险就越()。

A.大

B.小

C.没有影响

D.无法判断

4、出口收汇的计价货币要尽量选择()。

A.软币

B.硬币 C.黄金

D.篮子货币

5、LSI法中的S是指();L是指()。

A.提前收付

B.借款 C.即期合同

D.投资

6、时间结构对外汇风险的影响是()。

A.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B.时间越长,风险越小 C.时间越短,风险越大

D.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7、BSI消除外汇风险的原理是()。

A.在有应收账款的条件下,借入本币 B.在有应收账款的条件下,借入外币 C.在有应付账款的条件下,借入外币 D.在有应付账款的条件下,借入本币

8、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包括()。

A.时间

B.地点 C.本币

D.外币

9、软硬货币此降彼升,具有负相关性质。进行合理搭配,能够减少汇率风险,其主要方式有()。

A.软硬货币对半

B.软或硬货币多些 C.介于软硬货币之间

D.随意配比

10、常见的外汇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有()。

A.BSI法

B.LSI法

C.远期合同法

D.平衡抵消法

三、判断分析题

1、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的意外损失。

()

2、交易风险是指在约定的外币计价的交易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利率与签订合同时的利率不同而面临的风险。

()

3、只要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不使用外币,就不存在外汇风险。

()

4、在进口贸易中,选择用硬币结算可以防范外汇风险。()

5、外汇风险的一般管理方法,是多元种类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既能消除时间风险,又能消除价值风险()

四、名词解释

1、外汇风险

2、会计风险

3、交易风险

4、经济风险

5、外汇风险管理

6、平衡法

7、组对法

8、借款法

9、投资法

10、出口信贷

11、出口押汇

12、打包放款

13、福费廷

14、保付代理

15、易货贸易法

16、BSI 法

17、LSI法

18、远期合同法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外汇风险?它的构成要素及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外汇风险管理?它有哪些管理原则和策略?

3、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其与综合管理法有何区别?

4、何谓BSI法?试分析BSI法怎样消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外汇风险。

5、何谓LSI法?试分析LSI法怎样消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外汇风险。

6、简述怎样利用远期合同法进行外汇风险管理。

六、论述题

1、企业在签订涉外经济合同时,应从哪些方面防范外汇风险?而在出口收汇时应贯彻什么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认识,谈谈防范外汇风险的重要性。

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广义,狭义;

2、本币,外币,时间;

3、一般管理,综合管理;

4、“收硬付软”;

5、BSI法,LSI法,远期合同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C,A;

6、AD;

7、BD;

8、ACD;

9、ABC;

10、ABC

三、判断分析题

1、×

外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发生变化,给企业、银行等经济组织及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债权、权益)和负债(债务、义务)带来损益的可能性。

2、×

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活动中,由于该种货币与本国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

3、√

4、×

出口选硬币(汇率呈上升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进口选软币(汇率呈下降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5、×

外汇风险的一般管理方法,是单一种类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有的只能消除时间风险,不能消除价值风险。

四、名词解释

略,参见教材。

五、简答题

1、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发生变化,给企业、银行等经济组织及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债权、权益)和负债(债务、义务)带来损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外汇交易者面临的风险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会计风险、交易风险及经济风险。

2、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外汇资产持有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规避、转移或消除外汇业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可能的经济损失,实现在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1)保证宏观经济原则;(2)分类防范原则;(3)稳妥防范原则。

3、外汇风险的一般管理方法包括:(1)选好或搭配好计价货币;(2)平衡抵消法避险 ;(3)利用国际信贷;(4)运用系列保值法;(5)利用各种外汇交易;(6)其他防范技术。

外汇风险的一般管理方法,是单一种类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有的只能消除时间风险,不能消除价值风险,如提前或推迟收付法;有的既能消除时间风险,又能消除价值风险,如远期合同法。因此,将不同的外汇风险防范方法相互配合,综合利用,才能达到消除风险的最佳效果,我们称之为外汇风险的综合管理方法。

4、BSI法,即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Borrow-Spot-Investment), 是指具有外汇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企业综合使用借款、即期合同与投资来消除外汇风险的方法。

(1)为防止应收账款的计价外汇贬值,首先从银行借入与应收外汇等值的外币,借款期限到收汇日;同时,通过即期交易,把外币兑换成本币;然后,将本币存入银行或进行投资,以投资收益来补贴借款利息和其他费用。届时应收账款到期,就以外汇货款归还银行贷款。在签订贸易合同后,进口商先从银行借入购买应付外币所需的本币,同时在即期外汇市场用本币购进未来结算所需的外币,然后将这笔外币投资,投资期限与付款期限相同。付款到期时,企业收回外币投资,并支付货款。

(2)为了防止应付账款的计价外汇升值,首先与出口商签订进货合同,明确结算付款所需用的币种、金额和日期;同时,向银行借入与应付外汇账款币种相同、金额相等、时间一致的本币贷款,将应付外汇账款的时间风险转移到办汇日;然后,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即期交易,将本币卖出,兑换成将来付款时所用的外币币种,消除外币升值、本币贬值的价值风险;接着,将兑换的外币进行投资;最后,应付外汇账款到期时,外汇投资也到期,用收回的投资支付应付外汇账款。

5、LSI法,即提前收付一即期合同一投资法(Lead—Spot—Investment),是指具有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企业,在征得债务方或债权方的同意后,综合运用提前或延期收付货款、即期外汇合同和投资来消除外汇风险的办法。

(1)为了防止应收账款的计价外汇贬值,有应收账款企业承诺给予进口商以一定折扣并征得对方同意后,让进口商提前支付货款,以消除时间风险;并通过银行签订即期合同,将收取的外币兑换成本币,从而消除价值风险;最后,将换回的本币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用以抵补因提前收汇造成的折扣损失。

(2)为了防止应付账款的计价外汇升值,进口商先从银行借入与外币金额相同的本币贷款,以消除时间风险;其次,将借入的本币通过即期合同兑换成外币,以消除汇率变动引起的价值风险;最后,用兑换的外币提前支付给出口商,并得到一定数额的折扣,其所获得的折扣可完全或部分抵补借款利息的损失。

6、远期合同法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公司与银行签定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合同,以消除外汇风险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合同的签订把时间结构从未来转移到现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本币与外币的对冲,因此,远期合同法既可消除时间风险也可消除价值风险。

(1)为了防止应收账款的计价外汇贬值,出口商在与进口商签订商品合同的同时,与外汇银行签订售出外汇的远期合同,金额、币种、时间都与应收的外汇货款相同。等未来收到外汇货款后,按合同的既定价格与银行交割,获得本币,这样一来既消除了价值风险也消除了时间风险。

(2)为了防止应付账款的计价外汇升值,进口商在与出口商签订商品合同的同时,与外汇银行签订购买外汇的远期合同,金额、币种、时间都与应付的外汇货款相同。等未来付款到期时,按合同的既定价格与银行交割,获得外币,这样一来既消除了价值风险也消除了时间风险。

六、论述题

1、利用合同条款规避企业外汇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选择合同期限法。对于目前存在的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口付汇企业签定时间较长的合约比较有利,而对出口收汇企业而言则时间较短的合约相对有利。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约时,应尽可能地将收汇时间提前;同时确定收汇金额和收汇日期,并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二是选择合同货币法。在外贸合同远期收付汇中,争取收汇用硬币,付汇用软币。三是价格调整法。如在进口时使用硬币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可在确定价格时将进口价格相应压低;相反,如在出口时使用软币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则在确定价格时可以将出口价格相应提高,把汇差损失分摊到价格中去。这一办法通常较多适用于成交后进口付汇或出口收汇间隔时期较短的交易。四是加列复合货币保值条款法。应用传统的商业法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以合同双方的实力、对软硬币的判断为前提,因而很容易引起争执,影响交易进展;而且,一旦国际局势发生骤然变动,对软硬币走势的判断发生误差,就将形成企业难以承担的损失。因此,可采用多种货币对合同计价货币保值,以求减少合同计价货币价值的波动幅度。

2、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发生变化,给企业、银行等经济组织及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债权、权益)和负债(债务、义务)带来损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外汇交易者面临的风险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会计风险、交易风险及经济风险。

5.社区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五

社区管理(专科)

一、填空题:

1.一般认为,“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__ 最早提出来的。2.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的__。

3.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__ ”的改革思路,落实和扩大街道的管理权力和财力物力。4.1981年3月,成立,这是我国 D.社区服务的检查 E.社区服务的评比

2.社区医疗的工作重点有 [ ] A.疾病监测 B.疫情报告 C.地方病防治 D.慢性病防治 E.职业病防治

3.19 世纪最早在国外兴起的社区服务组织有 [ ] A.白宫馆 B.汤恩比馆 C.赫尔会馆 D.汤普森馆 E.慈善组织会社

4.社区预防的工作重点有 [ ] A.疫情报告 B.预防接种 C.计划免疫 D.疾病监测 E.疾病治疗

5.社区治安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它的特点是 [ ] A.区域性 B.法律性 C.整合性 D.群众性 E.开放性

6.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哪些社区教育家及运动,为当时乃至后来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

践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 ] A.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B.晏阳初的“平民教育” C.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D.费孝通的“乡村经济” E.杜威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

7.英国政府在社区照顾服务领域引入竞争,实行了哪些竞争方式? [ ] A.委托制 B.契约制 C.包办制 D.代理制 E.辅助制

8.社区管理的复杂性是由社区哪几个要素所决定的? [ ] A.人口要素 B.结构要素 C.社会心理要素 D.经济要素 E.自然要素

9.街道办事处要按照什么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行使管理

职能 [ ] A.精简 B.精干 C.统一 D.效能 E.政企分开

10.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是 [ ] A.促进社会稳定 B.促进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D.促进社会进步 E.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1.优抚服务是针对社区内的哪些人展开服务的? [ ] A.革命烈士家属 B.病故军人家属 C.现役军人家属 D.革命伤残军人 E.军队离退休干部12.目前,哪些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 A.英国 B.日本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E.新加坡

13.改革开放前,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单位体制”以外的什么人? [ ] A.党政干部 B.国有企事业职工 C.私营企业主 D.社会闲散人员 E.家庭妇女

14.我国居民委员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 ] A.初步建立阶段 B.平稳过渡阶段 C.曲折发展阶段 D.调整改进阶段 E.改革发展阶段

15.物业是指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 [ ] A.设备 B.设施 C.场地 D.服务 E.干道

16.物业管理中的园林绿化管理主要包括 [ ] A.社区内的道路绿化 B.公共用地的绿化 C.公共设施的绿化 D.公共设施的养护 E.社区内外的道路绿化

17.1985年,民政部推广了上海市民政部门创造的“四个层次一条龙”的福利服务网络的经

验,其中“四个层次”是指 [ ] A.省 B.市 C.区 D.街道 E.居委会

18.社区文化的实用性是指 [ ] A.衣食住器:生活之用 B.花鸟虫鱼:休闲之用 C.琴棋书画:心性之用 D.婚丧嫁娶:规范之用 E.宗教信仰:精神之用

19.社区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人工环境保护 B.自然环境保护 C.环境绿化 D.文物保护 E.景观设置

20.社区文化的年龄系列包括 [ ]

A.社区少儿文化 B.社区中青年文化 C.社区老年文化 D.社区幼儿文化 E.社区中老年文化

三、名词解释: 1.物业管理 2.社区服务 3.社区预防 4.社区管理 5.业主委员会 6.便民利民服务 7.社区计划 8.社区教育模式

9.“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 10.社区治安 11.社区保健

12.“重心下移,立足基层” 13.再就业服务 14.全科医学 15.社区文化事业 16.“三同时”原则 17.社区委员会 18.邻里之家 19.全科医疗 20.厄尔尼诺现象

2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 22.社区结构 23.居民委员会 24.物业管理公司 25.社会贫困救济服务 26.叙述咖啡馆

四、简答题:

1.简述居民委员会的任务。2.简述业主委员会的组织性质。3.简述社区环境建设的意义。

4.简述我国现代社区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5.简述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6.简述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项目。7.简述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8.简述社区环境建设的内容及措施。9.简述业主委员会组织机构的设置。

10.简述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11.简述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

12.简述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13.简述街道办事处的性质。

14.简述我国社区服务的主要成就。15.简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本原则。16.简述物业管理公司的基本目标。17.简述社区服务的内容。

18.简述我国社区康复的内容。19.简述如何开展社区文化调查。20.简述街道办事处的现状。21.简述社区文化的特点。22.简述社区教育的功能。

23.简述国外社区管理宏观层面的发展特点。

五、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社区管理与街道管理的不同。

2.结合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含义,试论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及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3.论述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进一步发展我国社区服务的思路。4.结合社区环境保护的含义论述社区环境保护的措施。5.论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6.论述国外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管理。7.试述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论述物业管理公司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9.试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与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案例1——石狮成立社区警务理事会

本报讯在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改变社区警务工作由民警孤军奋战的局面,石狮市灵秀派出所成立振狮社区警务理事会,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协动机制,开辟了社区安全服务的新模式。据了解,振狮社区内常住人口有283户,出租私房186间,外来人员5000多人。长期以来,该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一直由1名民警和5名护区巡防队员承担,有限的警力难以胜任日益复杂的社区治安状况,而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此,灵秀派出所更新观念,提出了成立社区警务理事会的设想。

在组建振狮社区警务理事会改变了以往社区治安工作代表多是企业老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干部的做法,警务理事由社区热心治安工作、有正义感的群众担任,以便及时将治安防范信息传到社区各个角落。社区警务理事会还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召开社区会议,向群众公布警务工作,共商治安防范对策。并建立社区矛盾调解机制,将社区民事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居民们的和睦相处。

1.依据本案例,谈谈社区治安的含义及特点。

2.从本案分析,谈谈该案例采用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中的哪些原则。案例2——以文化经营社区 以和谐构筑社区

重庆大渡口区委书记刘本荣在九宫庙社区视察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社区文化,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所以,街道近几年坚持以“民心工程”和“凝聚力工程”为主线,以服务居民为根本目的,开展了“坝坝电影进社区”、“金秋文化活动周”、“让英语走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街道面对经济相对落后硬件和软件都欠账较多的特殊困难,近几年积极争取,认真落实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所需的经费,规定了社区文化活动经费按比例增长,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近年来,街道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累计近百万元,每年用于群众文化事业的经费达30万元以上,并不断增加投入。与此同时,还克服种种困难,建立健全街道文化管理机构,成立了街道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站,从组织上给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另外,街道还大力加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比如,投资近十万元兴建社区图书馆,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努力建设各种文体设施为街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载体,营造了社区的文化氛围,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街道十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做到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又广纳现代文明成果;既重视乡土文化又不排除外来文化;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在形式上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努力做到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等文化综合体的全面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和升华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

街道文化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展具有节日特征的文化活动。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

一、国庆等重大节庆里,街道充分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地发掘各类文艺人才,精心策划出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让社区居民和其他社区的居民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二是紧密配合大渡口区文化工作的发展形势和区委、区府部署的中心工作、任务开展专题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每年都举办了宣传计划生育、关爱未成年人等专场文艺晚会,及时把党的有关方针政策传达到社区每家每户。三是定期举办“大家乐”文化广场活动,免费为社区居民和外来建设者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空间。四是根据社区居民的要求,积极引进各种专业团体到社区演出,提高社区居民的艺术品位五是经常举办书画、摄影展览,并成立了社区书画社、摄影社。四是壮大文艺队伍,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街道充分利用辖区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既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活动场所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为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培育社区文艺队伍,街道先后培养本社区声乐、器乐、舞蹈、表演、书画等各类文艺人才100多人,并在培训活动中逐步探索经验。同时,逐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区文化辅导员制度,社区文化辅导员与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已成为繁荣社区文化活动的骨干和主力军。街道还先后成立了儿童舞蹈队、腰鼓队、舞蹈队、职工合唱队、健身操舞蹈队等12支文艺队伍,并且常年活跃在各社区,表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已多次在市、区各类文艺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社区赢得了荣誉。

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社区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凝聚了人心,昂扬了人气,融洽了街道工作人员与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邻里纠纷少了,治安案件减了,环境卫生面貌改善了。现在,九宫庙街道的和谐社区建设正持续、健康地向前推进。

1.重庆大渡口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社区文化,取得了哪些成就? 2.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社区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腾尼斯 2.派出机关 3.“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4.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 5.嗅觉污染 6.社区全体成员 7.文化功能 8.社区管理主体 9.自治化 10.区域性 11.居民委员会 12.文化 13.地域 14.交通污染源

15.环境污染 16.社会关系 17.社区 18.社区成人高等教育 19.邻里警察站

20.《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21.天津市 22.物业 23.汤恩比 24.三级医疗保健制度 25.群众文化 26.SSP方案 27.“反贫困作战计划” 28.自我管理 29.1955年 30.业主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CDE 3.BCE 4.ABCD 5.ABCD 6.ABC 7.AB 8.ABC 9.BCDE 10.ABC 11.ABCDE 12.ABCD 13.DE 14.ACDE 15.ABC 16.ABCD 17.BCDE 18.ABC 19.BCDE 20.ABC

三、名词解释:

1.物业管理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周围区域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地、道路养护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业主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的过程。2.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关注弱势群体,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

3.社区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之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政府领导下、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广泛宣传动员社区居民,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过程。

4.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5.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

6.便民利民服务是指由基层团体、个人,针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需求,结合自身条件而开展的各种有偿或低偿服务。

7.社区计划是指在社区动员、社区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根据社区卫生资源等条件,决定未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过程。

8.社区教育模式是指社区教育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管理权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及范围。

9.“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中“两级政府”是指市、区政府;“三级管理”是指市、区和街道的管理,强调街道层面的管理;“四级落实”是指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的组织落实。“二三四”管理体制的重点在于加强街道和居委会的建设,关键在于市、区两级政府要逐步放权给街道,建立责权利统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管理体制。

10.社区治安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地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是指社区政府和自治组织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依法进行治理的公务。

11.社区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同有关机构,根据社区人群的文化和社会特点以及存在的卫生问题和健康需求,制定和实施社区保健计划,并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12.“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是指把社区管理的重心下移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层次,立足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13.再就业服务是社区服务的内容之一,这类服务的对象是下岗职工,主要包括成立职业介绍所和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职业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在短期内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再就业做准备;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后勤劳务服务队,安排求职者参加劳务服务;发展社区服务,提供服务岗位,如卫生清洁、便民服务站点、家政服务等。

14.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

15.社区文化事业是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为满足社区成员休闲、娱乐、健身、求知、审美、交际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开展的福利性、公益性工作。

16.“三同时”原则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7.社区委员会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它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其主要职责是: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组织居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组织居民开展社区建设。

18.邻里之间是德国社区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分散于德国的各大城市。它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社区服务机构,但其服务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与监督。邻里之家为社区中的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19.全科医疗是指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

20.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由于大气污染使地球气温异常增温,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升高而形成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发生时,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还会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使全球气温变化异常,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旱涝灾害、风暴灾害。

2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要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稳定,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22.社区结构是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23.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具有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社会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24.物业管理是指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成立的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经营性企业法人。

25.社会贫困救济服务是针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无经济来源的贫困户以及下岗工人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的扶助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贫困者和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对特困群体开展“爱心工程”、“一帮一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救贫济困活动。

26.叙述咖啡馆是一种德国老龄者教育形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讨及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工作的推展,其目的是希望藉此满足并促进老龄者的社区参与,让他们在继续学习的情景中,避免被社会隔离。

四、简答题:

1.答: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和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5)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居民生活利益相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安全防火等各项工作,把政府的行政与社区管理工作落实到居民群众中去;(6)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2.答: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其宗旨是代表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障物业的合理、安全使用,维护本区域的公共秩序,创造整洁、优美、安全、舒适、文明的社区环境。

3.答:社区环境建设对于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现代化管理,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区全面进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社区环境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基础。(2)社区环境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3)社区环境建设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

4.我国现代社区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有:(1)我国社区的兴起是社区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2)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应本地情况的社区教育体系。(3)我国社会发展对就业人口素质的高要求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要求大规模发展社区教育。(5)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5.答:建立同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如(1)“重心下移、立足基层”;(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3)“党政主导,各方参与”;(4)“管理与服务相结合”。6.答: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专项业务、特色业务和多种经营等。具体说来,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工程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车辆道路及其

他管理内容。

7.答:我国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是:(1)政府推动。我国社区服务工作室政府搭台、民政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方式加以开展的。政府的行政动员、政策指导、组织参与是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接到主管。街道办事处主管城市社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履行行政职能。街道不仅主管社区工作的规划与操作,履行着事业管理职能;同时,它还主管社区工作的资源开发,履行了经济管理职能。(3)居委会操作。居委会直接、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居民社区生活中的不便。(4)社区共建。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8.社区环境建设内容包括突出抓好净化环境,创建卫生社区;绿化环境,创建绿色社区;美化环境,创建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社区在进行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社区的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建设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措施。一般而言,社区环境的建设措施包括社区环境规划、社区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执法和服务队伍的建设。

9.答:业主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设置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根据物业规模的大小,业主委员会一般设立委员5-1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任、副主任在全体委员中产生。(2)业主委员会主任通常由主要业主代表中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者担任。(3)业主委员会聘任执行秘书1人,负责处理本会的日常事务。(4)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执行秘书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

10.答: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是:加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这不仅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根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形式。

11.答: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包括:(1)协助公安机关、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2)做好社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3)积极干预人民调解工作;(4)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5)做好失足少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6)做好居民的治安防范工作;(7)做好社区消防工作;(8)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

12.答: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特征,这主要是由社区管理的性质决定的。(1)社区管理具有突出的“社会化”特征。(2)社区管理包含着扩大基层机关、推进基层组织自治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内在要求。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为:(1)社区管理中人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各类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2)社区管理的财力、物力和场地问题依赖于各类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3)社区意识的培育依赖于各类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

13.答:街道办事处作为市或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其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它的主要职责是在街道居住区内贯彻执行政府的有关决定、指示、命令。(2)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区域内直接代表派出人民政府,具体办理派出人民政府所委托的各项行政事务。(3)在街道区域内,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任务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14.答:我国社区服务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创造了有利于社区服务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2)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投资机制、发展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3)加强了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构筑了社区服务网络;(4)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社区福利社会化”的发展道路。15.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1)安全 只有弄清楚该社区的文化资源状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社区文化规划。(2)社区居民文化实践调查。调查方式可以采取问卷式或访谈式。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的方式、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参与的目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实际参与和未来参与意向以及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总体情况。20.答:“责大权小”是街道办事处的现状,具体体现在:(1)“单位体制”的长期存在大大影响了街道办事处的权威性。(2)对“条条”管理的过分强调大大制约了街道办事处的作用。(3)街道立法的严重滞后大大影响了街道办事处职能的发挥。

21.答:社区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文化现象,它具有地域性、群众性、实用性、分散性等特点。

22.答:社区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协调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功能。23.答:从宏观层面上看,国外社区管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家化;(2)社区管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3)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日趋融合。

五、论述题:

1.答:社区管理并不等同于街道管理,两者在管理主体、管理目标的设定、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管理内容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1)管理主体不同。街道管理主体主要是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而社区管理主体不是惟一的,除了起主导作用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之外,还有各职能部门向社区延伸的机构,以及社区内的单位和社区居民,管理主体的范围大大扩展。

(2)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街道管的目标设定方式是“眼睛向上看”,必须依照上级政府的指示而定。社区管理的目标是发现并满足群众的需要,其目标设定方式是“眼睛向下看”。

(3)管理对象不同。接到管理的对象较为单一,仅限于街道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和依附程度较大的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对象面广量多,其主体包括社区内所有成员。

(4)管理方式不同。接到管理方式是行政体制中通用的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的方式。社区管理方式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的自主管理。

(5)管理机制不同。接到管理是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管理机制。社区管理机制是包含多种机制在内的综合性管理机制,如法律机制、社团机制和道德机制等。

(6)管理内容不同。接到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上级单位指派的任务。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居民需要的和能够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内容。

2.答: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要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稳定,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和改造六项工作措施。各地在综合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创建安全小区活动、建立治安联防队、加强治安巡逻活动。

3.答:我国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困难、家庭购买力低下、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社区服务的观念落后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展我国社区服务的思路是,继续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化雨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的形式,加强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正确处理社区服务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4.答:社区环境保护是指基层政府和各种自治组织运用各种手段来防治社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护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各项活动。社区环境保护的主体是政府部门、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群众,要想搞好社区环保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1)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2)社区自治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3)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搞好社区环境保护。

5.答: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就有:(1)社区文化观念不断更新;(2)社区文化经济投入不断增加;(3)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素质有所提升;(4)社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2)建设规划和活动场地问题;(3)工作者队伍和管理问题;(4)社区文化管理缺少法规。

6.答:国外传统的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管理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1)传统的社区教育。国外传统的社区教育对象是成人、学生以及特殊儿童。(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教育。现代社区教育由过去关注少数少向社区全体居民转移,表现为社区教育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课程的互动参与性等。另外,各国都成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健全的,针对全体社区居民的社区学院。

7.答:我国社区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需求的冲突。(2)传统的小农生产观与社区教育所要求的合作、整合的冲突。(3)社区教育的多样性与轻视非正规教育的冲突。

上一篇:财政调研检查工作报告下一篇:工装车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