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维稳工作职责

2024-10-22

综治维稳工作职责(8篇)

1.综治维稳工作职责 篇一

唐山镇维稳综治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上半年,唐山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维稳综治工作,将维稳综治工作排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狠抓落实,确保了全镇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部署,在区综治委的指导下,在政法各部门的支持下,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以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平安创建等活动,切实排查化解了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全镇社会的持续稳定。

一、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把综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谋划

(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认识、来谋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推进。全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二)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维稳综治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健全规范了村、社区维稳综治组织,村、社区书记任村综治维稳工作站长,全镇13个村、一个社区调整充实了调委会,加强了基层维稳综治和

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健全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在区委、区政府与唐山镇签订《谢家集区2011--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唐山镇按要求与辖区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及各有关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全镇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体系。

二、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一)扎实开展“维稳综治宣传月”活动。按照《谢家集区“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方案》和《关于在全区开展2011“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成立了2011年“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将4月28日确定为维稳综治主题宣传日,累计出动宣传力量20余人、现场解答群众咨询60人(次),发出宣传画600余幅、宣传手册400余册、宣传材料1200余份,展出展板8块、挂图15幅,受教育群众1200余人。通过开展“维稳综治宣传月”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扎实做好维稳综治有关宣传工作。由党委政府专职副书记带队,维稳综治成员单位配合,对辖区各村、社区、学校及单位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宣传。同时结合“六五”普法活动,将农村法制宣传纳入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谈法色变”等问题。

三、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继续巩固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一)完善机制,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区、镇、村“三级联调”、“三调对接”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受理结合起来,建立多方位、全覆盖、无疏漏大排查网络,集中力量深入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全面掌握社会动态。

(二)落实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落实维稳综治信息员队伍,对辖区内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落实维稳综治工作预警和处臵机制,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早预警、及早消化。落实重大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包案制,维稳综治巡视督查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督办、检查、指导。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紧紧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地纠纷、涉法涉诉信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至今,我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8次,排查出社会矛盾纠纷56件,调解成功54件,调处成功率为96%。

(四)“三个做好”积极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我镇为把排查化解经营性矛盾纠纷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深入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由

镇主要领导任组长。一是做好矛盾纠纷研究部署工作。唐山镇要求各村、社区、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群众,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摸排,掌握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切实把各种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彻底。二是做好矛盾纠纷调查登记工作。对排查掌握的经营性矛盾纠纷,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归类梳理,逐件落实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就地及时化解。三是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对于危害社会的经营性矛盾纠纷当事人,及时上报镇维稳综治中心,纳入重点人员工作台帐,强化疏导和稳控责任,防止发生极端事件和恶性案件。

四、坚持严打整治斗争,推动维稳综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开展排查整治,各项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不断净化文化市场。检查游戏娱乐场所2(次)、网吧4户(次)、没有发现违法问题。二是开展学校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共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检查3次,组织各类安全保卫工作2场,调解处理校园纠纷2起。

(二)继续深入开展反邪教、禁毒工作。

为了严厉打击邪教、种毒分子,我镇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村进行密集广播宣传,并利用农村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邪教、毒品的危害性以及党委、政府关于反邪教、禁毒的通知精神,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发动群众,各村、社区均召开了禁毒工作会议,把政府反邪教、禁毒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党

员和村民中,让广大群众自觉起来打击一切邪教组织和种植罂粟的犯罪分子。三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下达反邪教、禁毒责任书,要求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全镇实行镇、村干部分片包干,对工作不力的村干部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唐山派出所加强对邪教组织、种植罂粟地的侦察。通过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全镇已形成了狠打邪教分子、狠刹毒品蔓延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全镇登记暂住(流动)1303人,费旧收购点8家;有出租房屋230户。

(二)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

由镇分管领导带队,派出所、司法所牵头,进村入户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防艾、“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宣传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

(三)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

2011年上半年以来,全镇共有社区矫正对象21人,新入矫6人。安臵帮教对象60人,年内回归18人。2011年1至6月份对社区矫正及安臵帮教对象走访11人次,个别谈话12人次,电话联系150多次。

2011年上半年,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镇党委、政府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是全镇上下共同奋发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唐山镇外来人口多,往来频繁,人员复杂,因各种利益诱发的突发案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很大。

二是进一步完善综治工作体制机制及队伍建设。加强综治干部队伍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

三是深入探索创新综治工作机制。新情况、新问题使综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在新形势下,符合我镇实际的综治工作机制。

最后,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大力支持我镇综治工作的上级领导、向所有关心我镇综治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健全综治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综治工作方式方法,使我镇综治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综治维稳工作职责 篇二

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过程中, 政府和农民是两个制度变迁的主体, 一般而言, 政府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农民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但事实上却很难清晰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无论是基于经济政治发展, 还是基于国家社会结构的完善, 我国农村目前都是最需要变革的地方, 农民都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 这一现状决定了政府———尤其基层县镇政府在这场变革中的主导地位, 要求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主要的推动责任, 主动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中, 德庆县政府于2006年9月在广东省率先建立了“平安德庆乡镇群众工作站” (后按广东省的统一要求, 改建成“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自2009年5月起, 德庆县投入574.6万元, 建立了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13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193个村 (社区)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解决问题的平台, 将调处工作的端口前移到最基层的乡镇、村落, 有效解决了群众上访难的问题,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最基层。同时, 德庆县还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建设“绿色通道”, 搭建信访信息平台, 让群众信访、反映诉求更加便捷。

德庆县政府主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 生动阐述了处于主导地位的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基于政府制度变迁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剖析, 尝试提炼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以供地方政府参考。

二、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制度变迁理论是以美国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思为主创立的。该理论认为, 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建立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激励结构, 以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变迁”是指“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制度变迁是一个用效率较高的制度代替效率较低的制度安排, 这种替代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生产过程”, 是要支付成本的, 并且费用是昂贵的。除非一种制度安排的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 制度创新成本降低使得制度变迁变得合算, 否则不会发生制度安排的变迁。

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包括“个人的”安排、“自愿合作的”团体安排, 或“政府的”安排。也就是说, 制度创新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和政府, 其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 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 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这主要是因为:代表国家的政府, 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 因而, “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 维护基本的经济结构, 并通过提供其他一系列规则来减少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等等。国家作为上层建筑, 对整个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力, 保障现行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 为个人和团体创新提供了外在制度环境的支持或约束, 这是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相比的。尤其是在中国, 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力量对比优势, 而且还拥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力, 能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 这就决定了政府是最主要的制度创新主体。同时, 国家作为一个暴力潜能的拥有者, 在使用强制力时能产生规模经济, 并且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来减少或遏制“搭便车”现象, 从而可以比其他组织以低得多的费用来提供新的制度安排。

关于制度变迁比较著名的两种模型是林毅夫先生在《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一文中提出来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这个模型被当作制度变迁理论中的经典而被广泛引用, 并且林毅夫着重强调了“对经济制度变迁中国家的作用给予特别的注意”。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 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 它由个人或一群人, 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不同, 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纯粹因不同选民集团之间对现有收入进行再分配而发生,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并保护产权来换取税收, 由于国家在使用强制力时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作为垄断者, 国家可以比竞争性组织花费少很多的费用提供一定的制度性服务。

我国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构建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选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某个阶段是选择诱致性制度供给还是强制性制度供给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 一种制度变迁能够降低社会成本。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一致性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 如果它能克服“搭便车”之类的问题, 那么它在制度变迁中将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之一, 而一般情况下“搭便车”之类的问题较难解决。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 它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 能以自己的强制力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第二, 是否存在制度供给的主体。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个人或一群人, 或是一个团体 (集团)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这两类制度变迁模式各有其优势, 事实上, 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主体集合能否形成, 主要是看新制度的建立能否给制度变迁的主体带来经济利益。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代经济学理论很多都有着相似的观点, 即政府在制度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同时,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需要耗费成本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净收益, 必须尽可能选择那种交易成本低的制度安排方式。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中, 由于地方政府更贴近地方, 它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密切, 而且还由于文化的、习惯的、语言的、民族的等等方面的渊源, 使地方政府官员更容易接近当地民众, 也更愿意理解和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 而民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更乐于参与和接受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大大减少制度创新所花费的成本, 能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从而使我国的制度安排呈现出多态均衡。而且, 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总是从形式到内容与本地区实际需要相结合, 多角度多层面显现市场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极大丰富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加速了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制度知识的积累。因此, 制度创新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制度框架下, 以本区域战略规则为指导, 适时创立可操作的具体制度, 并以此为资源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德庆县政府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具体制度安排

对于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 从制度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在制度供给的过程中, 政府要考虑到供给的成本和收益。成本一般包括:规划设计成本、组织实施成本、消除旧制度成本、消除制度变革阻力成本 (阻滞成本) 、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等。一般而言, 政府制度供给的预期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当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速本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和谐, 实现财政收入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期望通过提供良好的地方公共产品而获得绩效, 赢得上级政府的权力支持和本地居民的政治支持, 实现政治支持最大化。从我国目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来看, 建设和谐新农村、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精神、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 应该能够取得上级政府的政治支持, 现实证明也确实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政治支持。只要收益大于成本, 政府是愿意提供该制度安排的。而其制度供给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关键取决于当地居民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因此在和谐新农村建设、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要求建立一个服务型的地方政府, 以形成政府与市场、社区、群众之间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第二, 从制度供给的客观能力分析。德庆县政府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 当地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通过多年来发展贡柑、沙糖桔产业, 整个德庆县已经形成了以贡柑、沙糖桔为龙头的优势主导产业。现在的农民, 柑橘一项收入人均就达1600多元, 柑橘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优势特色经济支柱。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德庆县政府具备了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的成本支付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正是因为政府具备了制度供给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 德庆县委、县政府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 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及时调处本地农村各类矛盾纠纷,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消灭在萌芽状态。其采取的具体制度安排如下。

1、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运行成本

政府的制度创新要求能实现既定资源条件的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释放各要素的最大潜力, 从而发挥出制度促进经济效益的功能。

为优化资源配置, 德庆县大部分镇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都在临街靠圩的地方办公。同时, 各乡镇 (街道) 精心组织, 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国土、林业、妇联等基层维稳资源。工作人员则集结了镇 (街道) 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农办、社会事务所、计生办、国土所等相关部门抽调而来的干部。该做法把基层各种维稳的力量整合起来, 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工作模式, 专门为群众申诉、来访提供解决问题的场所, 尽量减少群众进行投诉、咨询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

德庆县政府进行资源整合的制度安排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能利用政府的力量把基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减少了农民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搜寻、处理信息的费用,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制度安排, 使其可以比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低得多的成本实施制度安排, 保证制度供给的顺利进行, 解决制度短缺的问题。

2、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合理分工

促进合理分工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建立分工协作责任制, 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 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在创建“平安德庆”工作中, 德庆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机制, 形成了统一指挥, 纵向、横向交叉的工作网络, 重点理顺了县、镇、村三级领导机构, 明确各部门、各级、各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促进了合理分工。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为强化管理, 规范运作, 德庆县制定了《德庆县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德庆县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方案》、《德庆县创建法治县 (镇、部门) 评价体系 (试行) 》等文件, 通过了《法治德庆建设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 德庆县委、县政府还编制了《关于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实施方案》、《德庆县村级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德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手册》等“工作指南”。这些小册子立足基层, 面向农村, 是当地典型案例的汇编,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改变原有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

原有制度安排对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径依赖方面。所谓路径依赖, 指的是制度变迁的路向对现存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即存在着制度惯性。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 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或是沿着既定的路径, 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或是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走下去, 并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 要扭转原有的方向就变得十分困难, 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 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府体制的改变。

对于那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路径,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它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展下去, 防止无效率因素的干扰。对于那些无效率的路径依赖, 政府要采取多种手段扭转其原有的方向, 发挥政府的强制力优势, 打破无效率制度下的利益格局, 瓦解阻碍制度变迁向高效率方向演进的利益集团, 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德庆县政府正是通过建立“平安德庆”的一系列工作, 尤其是在落实“平安德庆群众工作站”的基础上, 建设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逐步健全完善了民间纠纷调处网络与工作机制, 形成了以综治、司法、派出所、民政、林业、工商、国土资源、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有效地改变以往信访部门只接受群众投诉而无权调处, 解决问题还得找相关部门, 但县、乡 (镇) 、村部门各自为政, 往往出现调处不及时甚至搪塞推诿相互扯皮的局面, 改变了以往不利于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路径依赖, 通过发挥地方政府的强制力优势, 提供了适合解决当地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供给, 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把基层各种维稳力量统筹起来, 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联动模式。

四、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不应当过度从事盈利性或竞争性的事业。并且, 在决策程序上, 应强化规范公共选择机制和预算监督约束机制, 保证高效率地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中, 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提供制度服务, 减少行政干预。

1、政府以较低的成本, 快速实施制度供给

由于政府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强制力,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实施制度供给。德庆县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 依靠政府的力量, 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农村矛盾纠纷的解决场所, 把基层各项维稳资源进行整合, 提供制度安排, 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群众主体。

2、政府改善公共交易设施, 降低搜寻成本

公共交易设施的不足, 会使农民面临高昂的搜寻成本。我国大部分地区, 尤其是山区的农民 (德庆县也是山区)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或交通不便利, 农民对政策信息、法律掌握的灵敏度不够, 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对法律政策了解不多, 这也影响了他们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 使得农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比较低, 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容易积聚不满情绪。同时, 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户生产经营分散, 组织化程度很低, 市场竞争力低下, 使得农民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政府应当提供适当的公共品服务, 尤其要为农民提供较为便利的解决矛盾纠纷的场所、咨询相关法律的地方, 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及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所导致的成本

3、政府经济行为的责任

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自由交换的权利经济, 它客观上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充分保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 即不得随意侵犯市场主体在法律范围内实现和处分自己利益的权利。而一旦政府行为不当, 就侵害了市场主体的权益, 这就必然要求确立和完善政府的责任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很好的定位, 应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 将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 交给市场、群众去做。另一方面, 在必要的条件下, 在群众无法单独做的事情上, 采取措施, 进行引导和培育, 提供合适的制度安排, 共同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 尽量减少农村的矛盾纠纷。

摘要:如何建立高效的制度体系, 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也是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制度变迁的演变历程, 阐述了地方政府可选择的具体制度安排, 并以德庆县率先建立“群众工作站”, 进而发展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为切入点, 总结了德庆县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制度创新, 有效化解当地各种矛盾纠纷的成功经验, 可供地方政府借鉴参考。

3.综治维稳工作职责 篇三

关键词: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协作能力;安全保卫

一、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不仅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有着特殊的重要位置,维护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不仅能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科学化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也应该顺势而上根据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和生产。发展是当今中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坚持创新理念,重视科技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企业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国有企业能更好地采取正确的科学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和更大的作用。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有企业形象。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有着作为企业本身追逐经济效益的一般共性,更主要的是担负着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社会公共职能,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的一举一动关系着整个中国的国计民生,所以必须树立良好的国有企业形象,国有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则是国有企业形象的主要表现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是树立国有企业形象的前提与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充分保护职工的利益。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能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物质收获、更好的精神愉悦、也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尊严和组织的关怀。职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能得到单位的帮助和关心,在意志消沉时能得到组织的激励,在获得成功使能得到组织的奖励,这些都会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促使职工更加热爱企业,对企业有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综治维稳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1)从社会环境看,由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引发的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群众对行业垄断、城乡差别、领导干部特权、收入差距拉大等现象不满而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如“跳桥秀”、大规模聚集表达诉求等,不但堵塞交通、损害社会和百姓利益,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这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其中一种反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从企业现状看,也因为受整个社会处于矛盾重重的转型时期的影响,企业职工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如下岗失业、看病难、买房难、再就业难等困惑。在企业与员工之间也可能会出现劳动合同、货币分房、社会保险等涉及切身利益的纠纷。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农民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稍有疏忽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黄、赌、毒”等治安问题,也是当前企业存在着的不稳定因素。(3)综治维稳不容忽视。如上述的问题不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将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如企业发生安全(生产、消防、交通)事故,轻则延误生产、企业和员工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除追究责任者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外,还会造成企业停工整顿、被取消投标资格、声誉严重受损,甚至造成企业经济崩溃、破产倒闭等严重后果。再如发生集体上访、静坐、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不稳定事件,企业要动用人力物力去处置,必然会扰乱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工作的正常秩序,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要生存发展谈何容易。

三、提高自来水企业综治维稳的措施

(一)加强综治法制宣传工作,着力形成良好氛围。积极运用横额、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维稳综治的宣传力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省和广州市有关治安管理、安全保卫、消防管理等条例、法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减少工作失误。适时举办综治维稳干部培训班,提高综治维稳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组织干部、职工重点学习《广州市城市供用水条例》、《广州安全生产条例》、《环保法》、《人民防空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维稳工作的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层,身处领导岗位的各级领导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维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广大的基层领导,他们是企业和职工沟通桥梁和纽带,要注意发挥基层领导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基层领导的维稳能力,让我们的基层领导要真正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关心职工的疾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企业职工安心工作,从而也更好的了解了企业内部员的思想动态,排查了职工存在的各种隐患,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三)提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维稳工作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大局,必须形成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才能真正做好维稳工作。在生产部门必须确保安全生产,使身处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有安全的保障;在后勤部门必须确保在饮食出行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他们的正常工资待遇和正常的休息时间,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在行政和宣传部门必须使职工得到应有的尊重,使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最主要的是各部门要勤于沟通,加强协调,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产与生活环境而共同努力。

(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供水事业平稳发展。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职工的神圣职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有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形成抓安全、促生产、增效益、谋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一是继续坚持和完美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保安值班制度、车辆管理规定、员工岗位管理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通过制度来加强安全防范。二是加强对水厂、办公楼、重点生产设备的安全防范,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建立节假日值班制度。三是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家庭状况的了解,及时发现和疏导、调解矛盾和纠纷,避免矛盾激化诱发治安问题。四是要加强职工队伍教育,教育职工不要参与各种违法违纪活动,自觉抵制一切不法行为。

(五)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维稳及综治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氯气等剧毒化学品、危爆物品的日常巡查工作,落实好预防和监控措施;对城区供水管网、消防栓等供水设施进行全面巡检,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抢修车辆以及抢修材料到位,一旦出现爆管,立即组织快速抢修;组织人员对水厂供水设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确保厂区安全,确保供水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强化提高安全意识,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为契机,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解决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在水厂重点位置安装多个摄像头,对厂区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进一步加强了供水生产的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工艺的检修和改进。从而实现了无重大人身、设备、供水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新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国有企业综治维稳,可以通过完善信访综治维稳工作的制度;加大国有企业综治维稳的宣传力度;领导层要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双赢”的综治维稳理念,从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盛.运用群众路线抓好国企维稳综治工作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30(30):323.

4.综治维稳工作目标 篇四

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目标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和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构筑具有北川特色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平安和谐**”建设,巩固平安创建成果,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对各村(社区)和乡级各机关单位下达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维定、“大调解”工作目标。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力维护稳定

1、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和乡级各机关单位负责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维定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对本辖区、本部门的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亲自协调、亲自办理,对本辖区、本部门的不稳定因素要亲自研究、调查、处理。

2、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村(社区)、机关单位必须要成立民事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由村民委员会主任(社区主任)、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村委会成员为成员,负责本辖区内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不出本单位、不出社区)。

3、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征对人民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答复,无非正常上访,实现无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上访。

4、扎实做好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巩固好平安村(**、高溪、鱼背、白水、河坪、七星)、平安单位(中心小学、乡医院、信用社、林业站、畜牧站)创建成果,做好清溪村平安村创建工作。

5、加强依法治理乡村工作。各村(社区)单位要认真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村支部会议、社员群众会议、院落会议进行普法宣传,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收入,保护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力。

二、加强领导、措施得力

1、各村(社区)单位、必须加强对综治、社会治安维稳工作、普法工作、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做到工作有领导亲自抓,有专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办事工作效率。

2、各村(社区)单位必须要建立综治维稳管理台帐和安全工作台帐。每月必须在25号前上报不稳定因素排查报表和安全隐患报表,严格防止发生和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3、村(社区)和各机关单位按照乡党委、制定出本村(社区)、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措施要得力,将各项工作抓落实,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年终纳入考核、逗硬奖惩。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村(社区)、单位要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立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工作。村委会、治保会、喊院员、治安义务消防队的职能作用,对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口要严格查防。做好防邪教和反邪教工作,要积极配合政府、政法、公安部门对突出社会治安问题集中治理,坚决打击制造社会分裂、危害社会稳定、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5、村(社区)、各单位要做好信息收集反馈工作。村(社区)、单位每月收集各类信息按时上报,对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在上报的同时并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每月要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对实出的问题要书面材料上报乡维稳安全办公室。

三、抓住重点、深入开展工作

1、根据“大调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各村(社区)要积极配合乡政府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员队伍、成立调解委员会,成立村级综合维稳工作站、村调解室、法制室,做到人员明、机构落实,实现调解工作全面覆盖,工作开展规范有效。

2、继续做好遇难伤残学生家庭的帮扶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做好思想沟通、疏导、抚慰工作,培养感恩情感。

3、做好防火、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野外用火、无证驾驶、违规载人的监督、举报力度,严防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防汛、次生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各村要定期进行排查,危险时期、危险地点要有人职守,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4、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留守儿童、“三户”的调查、信息掌握,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力度;做好流动人口、返乡民工的登记工作,信息准确,情况明,按时向乡政府报送各类信息。

目标管理单位: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责任领导(签字): 责任领导(签字):

目标责任单位:

第一责任人(签字): 第二责任人(签字):

2012年 月 日

(注:本责任书签订后若遇人员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

2012年1月

5.综治维稳工作汇报 篇五

今年以来,xxx以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狠抓安全生产、综治信访维稳,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一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镇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公安、工商、国土、电力、市场管委会等镇直部门为小组成员,切实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强化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与各村和25家企业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三是加强监管,真督实查。重点对加油站、煤气站、鞭炮销售门市等进行了监管督查。截至目前,共排除各类安全隐患100余起。一年来,我镇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促进了经济建设各个层面的健康发展。

二、狠抓了信访稳定工作。成立了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开展了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信访隐患排查,实行信访责任制,及时调查处理每一个信访案件,积极化解信访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

6.综治维稳办主任工作职责 篇六

一、认真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决议和指示,结合本街道实际,制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方案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抓好本街道综治维稳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如今召开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落实检查考核制度,全力保证综治目标的实现。

三、在本街道层层建立综治领导责任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做到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检查,兑现奖惩,必要时向上级综治部门提出“一票否决”的建议。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抓点带面,分类指导,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积极探索推进综治维稳的新路子。

五、检查督导各单位维稳、防邪、信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限期改下。

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倡导见义勇为,坚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

七、若本辖区出现重大灾害事故,责任事故以及重大治安问题时,须亲临现场指挥处置。

综治维稳办专职副主任工作职责

一、在中心主任指导下抓好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综治维稳办日常工作,定期向综治维稳办主任汇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有重大事项及时向综治维稳办主任报告。

二、协助综治维稳办主任制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方案和措施,并组织落实。

三、组织协调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工作,协助召开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并分流督办各种信访和矛盾个案,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合理作用。

四、协助综治维稳办主任落实检查考核制度,全力保证综治维稳工作目标的实现。

五、掌握综治维稳工作人员思想动态,负责抓好综治维稳工作人员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

六、负责综治维稳办内部职责分工、工作考核和总结评比。

7.新时期高职院校维稳工作探讨 篇七

一、高等院校维稳工作的内涵

所谓维稳, 即是人们通过采用某种手段 (可以是经济、政治、国家强制力、文化等方式) 作用于其他社会个体, 以通过影响他们的思想朝着符合社会安定发展要求的方向, 转变他们的态度与行为。通过对维稳的界定可以看出, 所谓高校维稳, 就是指发生在高校领域内外, 以及一切与高校相关的活动的维稳工作。从内涵上来看, 高校维稳的工作在过程中涉及动态与静态两个层面, 在形式上手段呈现多元化, 在维稳工作面对的人与事方面具有复杂性。

在高校维稳工作的过程中, 高校由于所处的环境多是闹市区或城市的远郊, 高校维稳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实现静态稳定的目标, 一方面需要动态的过程调控、反馈等。如果一味地只是坐以待毙, 没有任何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 那么高校维稳工作就失去了主动性, 高校维稳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就与“事后处理”的普通保卫工作没有任何区别。

从高校维稳工作的手段上来看, 高校维稳工作的方式更具有多样性, 高校维稳工作的一般手段是建立应急机制, 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进行日常值班、巡逻等, 特殊手段涵盖了信息侦查、信息鉴别、信息的反馈、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在途径方面, 还可以采用经济、政治强制力、文化等多样的方式加强高校维稳工作。

高校维稳工作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在高校内生活的学生、工作的老师;在校外周边生活的居民、商贩、流动人员等, 都是高校维稳工作应该警惕的和面对的工作对象, 不同阶层的群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这就加大了高校维稳工作的难度。

二、高等院校维稳工作的内容

高等院校的维稳工作在具体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学生、老师的生活实际, 从学习、生活、安全等诸多层面构建体系化的维稳工作内容, 确保维稳工作的全面性、层次性。

1.学习维稳 。所谓学习维稳 , 是指高等院校维稳工作在保证学生学习环境目标方面的维稳, 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看,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都是保证学生有秩序地学习, 学生学习必须在良好的秩序中进行, 学生学习维稳可以有以下几个层面, 分别为学生的上课不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 不能够出现影响课堂教学的不良行为, 以及要防止其他影响学生日常学习的意外集会、游行事件的发生。

2.安全维稳 。校园安全是维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所谓安全维稳, 就是维稳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在校园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如校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紧急疏散演练、食品安全等, 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事故, 都有可能影响到校园稳定。

3.生活维稳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尤其是学生的课外生活更丰富, 但是在这些活动中, 也存在着危险性因素, 如体育课器材、学生的各种校外活动等, 这都是维稳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之处。

4.网络维稳 。当前网络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 , 在高校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 如国际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反华势力等, 借助网络散播危害国家安定的言论, 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影响。由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 个人在价值判断方面存在一定的能力缺失, 容易产生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观念, 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因此必须重视网络维稳。

5.其他维稳 。高校维稳除了要做好上述工作外 , 还要善于从细节出发, 注重其他方面的维稳, 如校园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优化等。

三、高等院校维稳工作的途径

1.提高维稳 工作意识 。高校维稳工作部门要真正树立“稳定是硬任务, 是第一责任”的思想, 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不断提高维稳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任何妨碍维稳工作开展的事情面前做到履行职责到位。在具体工作中, 抓好校园稳定工作, 另外, 也要提高防患于未然的工作认识, 把维稳工作当做高校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 高校的各个部门应当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做到守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不断推动高等院校的教育、科研、学习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经费 保障。虽然每个高校都积极探索了与自身发展路线和规模相适应的维稳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但是相对维稳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 很多经费只能保障日常一般维稳工作的开展, 在维稳工作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科研创新等方面缺乏资金保障, 且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层次的等级差别原因, 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维稳工作资金投入差距较大, 高职院校发生的维稳事件在量上往往多于本科院校。因此在今后配置维稳资金的时候, 可以设立“维护稳定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那些高等院校一般维稳工作之外、具有应急处理和科研创新工作之中, 为高校维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保障。

3.维稳工作 要深入基层。 高校要将院 (系 ) 基层部门作为维稳工作的重要核心环节, 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 把稳定效果作为检验维稳工作的标准, 不断健全完善“横到边, 纵到底”的“大维稳”工作网络。把院 (系) 维稳工作作为维护高校稳定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 突出院 (系) 在基层维稳工作中的作用。

4.完善维稳 工作应急 预案。根据 “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原则, 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与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应急预案, 迅速、及时、积极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有效保障师生及学校的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5.做好维稳 工作的宣 传。高等院校要积极做好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落实、检查、处理等, 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把“谁分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 并将在每学期不定期进行全面、全方位的检查, 随时纠察不足, 确保学校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彦.新时期高校维护稳定工作研究[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8 (10) .

[2]梁晓彬.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初探[J].职业圈, 2007 (22) .

[3]黄翰家.坚持科学发展观, 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稳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03) .

[4]韦庆辛.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6) .

8.煤矿企业综治工作创新 篇八

关键词:煤矿企业;综治工作;必要性;创新

综治工作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击预防犯罪,确保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煤矿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煤矿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强化综治工作能优化煤矿企业发展。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煤矿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煤矿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下降等难题,这种形势下煤矿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转型,而做好综治工作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础。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做好稳定工作,加强综治工作。目前煤矿企业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安全意识不高等,这都会阻碍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创新煤矿企业的综治工作对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煤矿企业综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转型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下,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转型发展,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综治工作效率。煤矿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切实抓好综治工作能有效防止犯罪活动的发生,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局面,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二)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煤矿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煤矿企业要发展就要在现代化管理机制中提高综治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煤矿企业面对内外复杂的环境,要想生存发展面临一些难题。其实煤矿企业发展中阻碍其发展的往往是一些繁琐的工作,为了给煤矿企业发展扫清障碍,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建立综治工作小组,预防问题发生。

(四)是适应企业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煤矿企业面临的环境不仅仅是国内的,面对全球竞争的加剧,如何帮助企业应对难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过去煤矿企业多把精力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一切都为围绕着利益进行,现在必须转变这种思想,根据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强化综治工作。

二、煤矿企业综治工作创新的途径

(一)提高素质,注重实效

煤矿企业发展中,综治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人,因此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办事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综治工作是非常繁琐的,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仅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知识,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素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形成全方位的、正面引导为主的、形式多样的培训,结合实际制定教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员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把员工能力提升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另外要建设专职队伍,提高员工的作风与业务能力,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把武装保卫队伍建设成为一种高素质的队伍,为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目标,层层落实

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发展中会面临着多种问题。要处理好煤矿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就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目标制定得好,综治工作才能接受正确的指导,更加有序的开展起来。有目标就要有落实,要严格监管确保落实到位。煤矿企业综治工作人员可以与基层部门和成员签订综合工作责任书,明确部门和人员责任,一旦发生较大的综治问题,就要对部门负责人进行问责约谈;定期召开综治工作会议,根据反馈出来的综治工作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定期对部门和人员贯彻落实综治工作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考核,确保综治工作有效开展。

(三)源头治理,做好防范

煤矿企业综治工作要从源头上做好防范,这是消除安全事故的基本保障。只有全面预防,找出隐患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稳定。如果查处一条隐患就处理一条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隐患分析工作,使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煤矿企业生产要求严格,操作不规范就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带来财产与人身安全问题。因此要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生产有序进行,做好安全管理。煤矿企业要把好各项设计关,提高作业的指导性、针对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存在的安全风险。另外要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这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也是建立煤矿企业安全长效机制的关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能有效改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确保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四)整合力量,凝聚人心

煤矿企业综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煤矿企业有很多部门如生产部、经营管理部、机运部等,要把这些部门整合起来,共同处理问题。以前煤矿企业发展比较注重经济效益,生产部比较受重视,其他部门往往被忽视,导致各部门之间是相互孤立的,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踢皮球现象,陷入谁都不管,谁也管不了的怪圈,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就要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作用,集中精力,积极主动的解决各种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一切不稳定的因素。

(五)依靠科技,创新管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煤矿企业综治工作要依靠科技优势,创新管理。煤矿企业综治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隐患排查、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传统综治工作受一些因素制约,常会出现排查不及时引发事故的问题。新时期要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建立安全网络系统,这是进一步发展综治工作的要求。

总之,对煤矿企业来说,综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合理、科学的综治工作能优化煤矿企业管理,及时排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企业效益。煤矿企业做好综治工作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从而推动煤矿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峰.强化煤矿综合治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山西煤炭,2011(07).

[2]郭小洪.当代煤矿企业综治工作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

上一篇: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下一篇:部队床头卡座右铭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