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中常见的短语句子

2024-11-13

美剧中常见的短语句子

1.美剧中常见的短语句子 篇一

从美剧中折射出的品牌认知

孟月 品牌2班 110001001电话 1565275949

4【摘要】很多美剧中都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奢侈品。《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那风华绝代的小黑裙和蒂凡尼珠宝;《时尚女魔头》里穿普拉达的女王和身着香奈儿长靴的女主人公令人艳羡;《绯闻女孩》和《欲望都市》里令女孩们穿梭流连于各大时尚品牌里,过着心驰神往的时尚生活。热爱时尚的女孩们,一定记忆犹新。这些美剧作品激发了我们对时尚的热爱和追求,也使我们多了对时尚品牌的认知,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到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对品牌的认知能力还存在很多缺陷,对品牌的盲目认识和追捧,消费理念还不够理性。假名牌的泛滥也阻碍了我们对品牌的认知,我们正经历着对奢侈品认识的初始阶段。

【关键词】蒂凡尼美剧品牌认知

以蒂凡尼为例,通过《蒂凡尼的早餐》我们知道了蒂凡尼的美丽和价值。追溯蒂凡尼的历史我们知道在1837年的时候蒂凡尼还只是一个以卖古董文具陶器为主的杂货店,在1867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蒂凡尼荣获银制品优秀奖,从而走上了闪光路程。蒂凡尼一直把“对美和品格的不懈追求”当做自己的宗旨,由此我们也可获悉为什么众多上层人士和王公贵族都是蒂凡尼的拥趸者。1861年,林肯总统就在蒂凡尼为太太买了一条珍珠项链。蒂凡尼的设计有着美国式的简洁明朗,也寄托了美国人的自豪与膜拜之情。作为奢侈品蒂凡尼的身影在美剧中无处不在,它在以自己的高品质为自己宣传。美剧与奢侈品——蒂凡尼

《看过蒂凡尼的早餐》的人应该永远也不会忘记奥黛丽·赫本身穿小黑裙,佩戴“Tiffany Ribbon Rosette”蒂凡尼镶黄钻绸带项链在纽约第五大道蒂凡尼店外吃早餐的优雅形象,这部

电影在当时的年代引起了不小的轰

动,女人们不仅模仿奥黛丽·赫本的穿着也因此爱上了蒂凡尼。这部经典

之作和赫本无限延伸的气质张力带给

蒂凡尼无限的魅力。英国维多利亚女

王,意大利国王以及丹麦比利时和希

腊美国等众多名声显赫富翁也倾心于

蒂凡尼。

美剧《绯闻女孩》的热播使全球

最潮流最奢侈的大品牌全部聚集于此,蒂凡尼自然也在里面频繁出现。Blair脖子上的钥匙形状饰物就是

Tiffany Keys系列。每一款钥匙都独一无二的,更拥有历史韵味和至高无上的品质。还有Lily结婚时所用的婚戒就是蒂凡尼经典的六爪镶嵌钻戒。

我们都喜欢蒂凡尼的钻戒,迪奥的唇膏,香奈儿的香水呢?GUCII的钱包,FENDA的高跟鞋,我们向往的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欲望都市。就像美剧《欲望都市》里的女主编说:“站在高跟鞋上,我将看到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将统治世界!”不知道这句话鼓励了多少女性对奢侈品牌的追求。

国人对品牌的认知能力

我想说的当然不尽如此,在国民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人对奢侈品趋之若鹜。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而在未来的五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首位。然而我们区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国人对奢侈品的追求与认知形成很大的反差。为了彰显财富炫耀地位国人往往对奢侈品趋之若鹜,但是对奢侈品却没有明确的认知,不是出于欣赏不是出于收藏更不是出于向美国人对待蒂凡尼那样的民族感情那样,单纯为了满足虚荣心。因此我们难逃暴发户的嫌疑。

国人对logo有种难以理解的痴迷。很多奢侈品在中国人眼里具有社会财富显示功能,这种功能恰巧通过logo来展示,很多女孩背着不合时宜的包只是为了展示包上的奢侈品标志而已。名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标识体系,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身份地位,身份地位与拥有财富量直接划等号,根据购物的花销就可推算出财富的多少。Cv

比如你穿一件香奈儿的大衣,拎着古驰的包至少证明你有殷实的家底,如此以一个人的穿着和使用的品牌来判断他所属的社会阶层,就是典型的“以财富论英雄‟。因此为了赢得尊重为了彰显自己在一个较高的阶层就出现了类似疯抢LV这样的场景。

在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托斯单·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分析过这种心态:仅仅占有财富没有意义,还需要确保财富能为你赢得尊重,因此你需要不断展示自身拥有财富的证据。而奢侈品无疑是负责展示的最佳选择。

之前的郭美美与爱马仕事件也映射出了国人的品牌认知能力的冰山一角。当无数张“红十字会商业经理”郭美美手持价格不菲的爱马仕包的照片高调出现在公众面前,马上引起了网民的一致口诛笔伐。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更是评出十大恶俗品牌榜单,路易威登和古驰得票率占据前两位,爱马仕荣登第八位。价值价格品牌均为顶级的品牌为何成为恶俗品牌的的代表?这正是我们需要对中国奢侈品消费持续升温的反思。

曾有这样的例子佐证:中国游客穿戴假名牌被欧洲海关处罚。东方时空有过这样的报道:《假名牌欧洲遭遇红牌》。事情是这样的:几名

上海游客去法国旅游被查出背了假冒的阿

迪达斯的背包,背包被没收,游客的东西只好被塑料袋子装着。在这样的事件多次发生。早在1994年法国就制定了制售假冒商品的禁令,严禁各国游客将假冒的名牌产品带入法国境内。国外对待品牌有一种很强的尊重和保护,在中国你却可以看到满大街都随处可见LV的身影。盲目的品牌认知和虚荣心理造就了我们与欧洲国家的品牌认知差距。

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对待奢侈品表现的也更加理性。在国外为了面子而消费的奢侈品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四有统计显示,我国在2007年至2010年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25岁,目前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比欧洲年轻15岁,比美国年轻25岁。在西方国

家奢侈品买家通常是喜欢样式而非牌子,而且很明白买这个东西的目的。在早些年期间一些大牌的奢侈品店是不卖给亚洲人的,就好像艺术家卖作品只卖给懂的人。

宝缇嘉的掌门人托马斯迈尔这样说到:“我之所以喜欢宝缇嘉是因为他们的严谨和务实,这个品牌给我的感觉是真心实意的低调而不是假

装低调装奢华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比它更用心的作品。奢侈品只是为了点缀生活而非努力工作努力奋斗的目标活或动力。”

在中国应聘奢侈品销售的人只需提高营业额即可,无需为该奢侈品的历史和品牌服务。如此只需提高营业额而不是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那奢侈品与非奢侈品之间也不再存在差别。

虽然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很盲目但也不乏清醒的认识。有媒体做出反思更为犀利:“在追逐精致生活的梦想中,人群走火入魔地失去了起码的价值判断力,用一个中国工人生产一百件衬衫的血汗钱去换一只其实除了„标志‟并无多少„奢侈‟可言的皮包。物欲交换被诱入如此的信仰窄门,怎不让人联想到吗啡与其吸食者的危险关系?!”专家将国人对于奢侈品的疯狂解读为“处于开始和初级阶段。”而这种阶段“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也称出现过假名牌泛滥的现象那时候日本的情况和中国很相似,对品牌有种盲目的追求。这种情况当时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日本产品德声誉受到很大损害,因此在初始阶段,“奢侈品消费是不够理性的,属于物质性、炫耀性消费阶段,更看重品牌知名度,购买奢侈品德频率和数量较大。只有中产阶层大量形成奢侈品消费才能稳固发展,才能培养有品位的理性的奢侈品消费。

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该如何做呢?在中国会做品牌的人没有品位而有品味的人则不会去做品牌。我们生产的东西不是不好只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变我们的消费观念。

不要一味的把

奢侈和国外联系在一起,也不要想到奢侈就觉得是好货。这个误区的消除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此外,借鉴欧洲也是很好的方法,欧洲是奢侈品牌的聚集地,因此对品牌的保护盒尊重会很严格。欧洲国家坚决抵制假冒品牌的流入和泛滥,人们不敢购买假冒产品,假冒品牌便没有发展的土壤,如此一来国人的品牌认知能力自然会提高。

(参考资料:《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奢侈品消费观调查报告》 《北京晨报》 《东方时空报道》)

——设计学结课论文———

孟月110001001品牌2班

《从美剧中折射出的品牌认知》

上一篇:帮扶脱贫年终总结下一篇:德育课程目标一体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