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2024-08-29

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通用12篇)

1.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一

“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物理复习-探究性复习之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就高中物理复习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实验现象、物理结论、物理过程和学生的错误点着手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究性复习方法,结合笔者的实践或实例予以了说明.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复习;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1.新教材倡导研究性学习与老教材相比,目前使用的新教材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成就的联系,更加注重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加注重物理思想的演化和研究、处理问题方法的运用,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要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知能力、研究技能、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从自主获取的信息和现成程度分,可将探究式学习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在接受式的探究学习中,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如从图书馆、互联网、科技场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现成的,顶多只需略加整理即可;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探讨等活动过程,通过整理分析来获得或发现.

可见,新教材背景下重视研究性学习就必然重视探究性学习.第一,研究性学习包含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只有以学科探究为依托,才不至于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摆设;第二,只要我们采用合理的探究性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展开;第三,当前的物理教学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课题主要应源于教材,故侧重点只能放在探究问题这一环节;第四,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的推理、判断、思辨等能力,这是学生将来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生活实际中所需要的.

3.复习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新教材中列出了十七个“课题研究”示例,这些示例一般都在新课教学中完成了,如果在物理总复习中再沿用以往的方式,通过大容量的练习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则新教材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思想,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就成了虎头蛇尾结局,学生的研究思想、能力、方法很可能又夭折在成长过程中.

二、探究性复习的设计 高中物理总复习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了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的科学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养成依据物理规律、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程序操作”的习惯.所以,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着眼于让学生“复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养成习惯.”

(一)、利用实验现象进行探究性复习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实验中学习和理解物理规律、用学到的物理规律来解释实验现象是物理学习的任务,且物理实验也是引发课堂学习高潮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从实 1 验现象出发,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搜寻解释现象的物理知识,通过推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达到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提高认识的目的. 以“几何光学”的复习为例,可以设计下面的探究性问题:

1.呈现实验现象:一束平行单色光从空气垂直

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如图一),进入“六条”光线,出来变成了只剩“四条”光线,且这“四条”光线向 中偏折.

2.探究任务:

(1)列出你所见过或你所知道的与本实验现象的性质相同的其他事实.(2)找出这些现象中的共同点,说出你寻找的思路.(3)概括出发生这种现象的条件.

(4)根据你总结出的规律,说出你认为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该问题中主要涉及的知识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有的学生能把“水中的鱼在夜晚观察天上的星星都在一个顶角约为970的倒立圆锥内”这一事实列入,在寻找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时,学生的思路多样,有的是从现象中不断地找,有的是根据所学的全反射的知识直接说出,前者初始不知怎样下手而走了不少弯路,后者则显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结论进行探究性复习

2003年高考说明中,对学生的推理能力作出了这样的要求:能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先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能力.如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来总结结论,则还能提高学生筛选、归纳、整理的水平. 如在复习人造卫星的知识时,可设计下面的探究性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 1.看到这一则简单的新闻报道,你还能知道这卫星的哪些数据?

2.请你从书籍、杂志以及互联网等有关媒体上收集图片及影像资料,了解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正常轨道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相应的过程中,卫星内物体所处的状态.

3.根据你对发射和回收卫星的过程分析,觉得我国在哪些方面的技术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

4.设计3—5个与人造卫星有关的问题,供同学们解答.

有位学生在报告中是这样说的:“„„可见,我国在材料技术、遥控技术、测量技术等方面多已达到相当先进的地步,假如我是一位外国领导人,我将加强与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

(三)、始于过程的探究性复习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搞清物理情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区别所在.物理思想和方法是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建立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所用的知识、策略和方法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来理清知识脉络,提升思维的品质.

例如,在呈现下面的问题后,在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中,给出一些任务,让学生探究.

问题:一物块从某曲面上的Q点自由滑下,通过一粗糙的静止传送带后,落到地面P点(如图二).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也随之转动,再把该物体放到Q点自由滑下,那么

A.它仍落在P点

B.它将落在P点左边 C.它将落在P点右边

D.无法判断落地点,因为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来 探究任务:

1.说出你判断的思维过程.

2.请你对该问题进行改编,再进行判断. 3.从这问题的解决中给你有什么启发? 有一位学生在他的小结中写道:开始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只是凭感觉“想想大概是这样”的来判断,改编该题为“让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后,通过分析,我明白了:物块离开皮带轮后作平抛运动,高度一定,落地点由初速度(即离开皮带轮右端时的速度)决定,而物块到达皮带轮右端的速度由在皮带上的运动过程决定,„„.它给我的启发是,解决物理问题,思维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每一步推断要以物理规律为依据,就是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

(四)、始于错误的探究性复习作为一种科学素质,能发现错误以及错误的根源所在是非常重要的,发现错误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提高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统计和归纳,把学生的常错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往往能击中学生的“痛处”,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是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在新课教学时,学生在设计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用电器(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时,除了设计出正常的分压和限流电路外,往往还会设计出如图三所示的电路;对移动变阻器的滑动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的认识,往往存在思维上的定势.复习时在学生解决问题1和2后,再完成探究性任务. 问题1.在图三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r可忽略,电动势为ε,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相等均为R,求流过电源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

问题2.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相连,在金属板间用绝缘细线悬挂着带电小球a、b,平衡时如图四.(1)若保持K闭合,将P左移时θ怎么变?(2)若将K断开,将P左移时θ怎么变?

探究任务:

1.完成了问题1后,请你再设计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各种电路,然后在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查阅参考书中各种接有滑动变阻器的相应电路,分析你设计的电路的科学性. 2.根据你的设计和小组查阅的结果,结合问题1和2,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各种情形的作用进行总结.

3.在问题2中,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再提出一些设问,与学习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提出的设问多,并把你的设问给小组的同学解答.

这样的探究使学生对有关滑动变阻器的问题有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理解,可以说解决了滑动变阻器这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学生的报告中提出的设问有:(1)若保持K闭合,将两金属板间的距离变小时θ怎么变?(2)若将K断开,将两金属板间的距离变小时θ又怎么变?(3)小球a、b分别带什么电?这些设问对电容器问题、整体法应用的复习很好,是“计划外的收入.”

三、启发与反思

1.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思维过程.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探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通过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潜能.探究过程以认知活动为线索,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为核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探究性复习是教师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设计成一待解决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围绕课题设计实验或进行分析推导,得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探究性复习的结构方框图如图所示:

3.按照布鲁纳的说法,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于复习阶段的任务和时间限制,这里的探究主要是接受式探式,在设置探究性任务时,要选择切入口较小、知识要求有深度、物理思想丰富的问题.

4.探究性问题的来源以从常见问题中挖掘为好,使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开始,感觉似曾相识但有新意,避免复习过程中的厌倦情绪,知道学习要养成多思、多想、多变的习惯.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based study of the senior physics revision.It suggest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teaching plans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experiment phenomenon, physics conclusion, physics process and students’ common mistakes.The writer illustrates all these with hi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xamples.Key words: research-based study, inquiry learning, revision, design

2.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二

一、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 高中学生处于年龄的反叛时期, 容易冲动, 敢于怀疑, 善于探究。但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 高中生在探究事物时常常依靠具体实例的支持。由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他们自发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 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撮而就的。因此, 要成功实施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以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是前提, 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 结合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有目的、有侧重的实施探究性学习。

二、拓展教学资源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实施中, 学生、教师、环境、教材等都是丰富课程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积极开发、主动寻找、认真取舍。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自己寻找或制作素材为教学服务, 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被老师采纳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 学生会兴趣高涨, 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在的教具要好得多。在物理教学中, 有一些内容适合探究性学习, 但很多教学内容都不适合于探究学习,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 积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探究性因子, 变不适合为适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就不要再去探究了, 不要搞形式上的探究, 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效。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自主性、民主性、实践性, 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大胆尝试, 乐于探究, 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和终生所需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要完成以上探究的需要, 我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能够自主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器材、寻找研究方法、形成研究团队、调控研究进程、决定表达形式, 获得科学知识和熟练技能, 体验探究过程, 总结探究方法,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开发资源、构建舞台, 环境氛围是探究学习的催化剂

合理的课程资源、合适的展示舞台以及环境氛围, 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平和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使这些因素成为探究学习的催化剂。

五、合作互动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教学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 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有小组之间的互动, 从形式上讲, 合作互动包括师生互动 (师主动) , 生师互动 (生主动) 、组内互动 (组员主动) 、组间互动 (小组主动) 、生生互动 (学生主动) 。合作互动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接纳、学会欣赏。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较高境界,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关注, 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有时学生会对同伴的回答给予掌声, 有时也会给同伴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之间互有补充, 互有质疑, 每个人的思想在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科学是把双刃剑, 同时, 学生也会很好地展现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六、认知冲突, 反思猜想是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高中生的思维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 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思维定势, 精心设计新旧知识的冲突,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反思、猜想, 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就会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引起了学生新旧知识的冲突后, 学生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 他们的各种猜想、假设都出现了, 教师再适时演示相关的实验,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新的知识, 并且使学生对新旧知识有了更完善的理解。所以适时的引发认知冲突, 鼓励学生反思猜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是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篇三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物理学;教师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應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性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力学中的动能:EK=mv2/2我们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晓其推导过程: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如果用EK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K=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v2=2as,可得:EK=FS=mav2/2a=mv2/2.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整个方略将由①观察→②实验→③控制条件→④测量→⑤记录→⑥数据处理和解释→⑦分类→⑧抽象、推理→⑨发现规律性→⑩模型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②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③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④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⑤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⑥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探究性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椽—科学概念。”。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3)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

四、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

“探究学习”既是智力因素,又属于情感目标范畴。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不能直接参与同化,但起到了动力作用。其目标又分为“接受”、“反映”、“价值化”、“组织”和“体系性格化”五个层次。初中生是不易达到较高的层次的,一般达到“价值化”就很不错了。高中生又能达到“组织”、“性格化”的层次。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

4.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四

蒋卫山(武进遭桥初级中学,江苏武进213171)第20卷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不仅将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内容标准。与此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很显然,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一、理论思考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了解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个环节:问题~假设~事实(证据)一检验与评价~发表与交流。

探究性学习基本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作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性学习。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一)必要条件

1.硬件。学校为探究性学习提供: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液晶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房(配有服务器TOP200()交互教学系统);③千兆主干校园网;另外学校还需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间物理实验室及所需的仪器。

2.软件。构建新一代高中物理教学软件系统—主题知识库(或网站),即围绕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它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高中物理教学素材积件库;②高中物理教学课件库;③高中物理教学资料库;④多媒体软件库(Flash, PowerPoint, FrontPage、几何图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

3.潜件。教师以自学为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构建主义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学生由物理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作、输人法、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物理教师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室等软件的使用。(二)具体操作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进人主动探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作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空投炸弹的录像片段,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炸弹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炸弹在空中为什么排在一直线上? 2.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事实(证据)在提出问题基础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说和猜想,然后要制定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所要收集的事实(证据)以及收集事实的方法。在收集事实的过程中,除了物理实验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探究任务。

学生可从主题知识库以及互联网中查找、评价、收集有关信息。例如,探究“噪声污染”、“太阳能的利用”等STS类课题时,学生可从网站上搜集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最新的物理科学研究进展等资料;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调查来获得所要收集的事实,还可利用仿真物理实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3.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检验与评价

学生可运用信息技术相应软件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运用已有科学的知识,采用近似、抽象化、模型化等方法得出符合证据的解释,并且收集更多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探究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4.运用信息技术,发表与交流

在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收集证据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后,学生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发表与交流。学生可利用文字处理交流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在网上发表,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在课内外进行展示,与班级的其他同学共享,教师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还可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与其他师生就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做更深人、广泛的交流。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近两年,我们在高

一、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先后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全面引人物理探究性学习,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促进了物理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变为探究。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可通过上网查询、模拟实验、交流研讨等手段解决某些物理问题。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二)发展了学习的信息素养。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发展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他们学会了信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能用计算机制作值日表、课程表等来管理班级,甚至上网浏览、查阅信息、交流、讨论热点问题。

(三)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辅助,变成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教学形式从面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变为建构主义理想中的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师生、生生都能平等交流、和谐共处。

(四)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知识资源之一的主题知识网站,它反映了教师头脑里组织知识而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具有结构性的网站、有自身的组织特征,即非线性结构,帮助学生围绕主题建立一个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框架。优化了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最基础、最具有发展性的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一)选定适宜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空间,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都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探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探究工具,其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探究活动。(二)及时向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

5.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论文 篇五

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性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新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它也是学生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科学探究并强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方式。

所谓物理探究性实验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创设情景,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进行讨论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但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利用探究性活动来自主学到知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开好课内实验,做到“边学过实验”

在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讲授与指导并进,做到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要逐渐渡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边学边实验”方法。在以往的教材中,课堂上以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科学的探究性实验却没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其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结论。在这种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为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进程,并适时的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方向。这种讲授、演示、实验、学生之间的交流,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在不失教师的指导情况下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效果。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为此,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发掘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探究性的情景创设,需要教师从几方面来进行: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再次,结合演示实验、使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并使用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课程重点难点;最后,在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上要巧用方法导入,并适时的设置各种生动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课外探究,尽量发挥出学生学习潜能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教程知识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自主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不但得到巩固,还能更深层次的学习知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的自主学习,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自学主动学习,并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三两下就能马上实现的.,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慢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会探究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五、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四者并用,故在探究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共同探讨,找到解决方法并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到团队的重要,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适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6.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六

铁力市第一中学物理组 李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已成为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物理学科,其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隐含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获取真知的全过程。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践行方式,物理实验让学生有了亲身参加实践的机会,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与能力。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开发物理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诸如观察、实验、总结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物理学习中,除了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物理实验是非常形象、非常生动而又直接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2.通过物理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就要求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要使实验能够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和题设的条件一样。通过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对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3.更新认识,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在物理教学领域中,过多地注重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得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而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功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物理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物理实验的探究性面貌,发挥物理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和物理概念一样,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的亲身体验和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获得物理规律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演绎-物理规律”。

4.以习题为载体进行的多角度探究性学习

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选取一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盲点的题目,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与绳子的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砝码离地高h,若使小车、砝码从静止开始释放,到砝码着地时,在此过程中,绳子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多少?部分同学得出这样的答案,绳对小车工做功为mgh,我问了这样的同学是怎么考虑的,他们认为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拉力做功就是拉力与位移的乘积,我对此说法先不做定论,而是把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作提示,这样大家拿用纸和笔,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起问题,有的同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的拉力,进而求出拉力做功,有的同学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再运用动能定理求出绳拉力所以做的功。通过这样的以习题作为探究的载体,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也必将增强同学们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5.把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随堂实验。目前,我国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示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课堂实验教学以前两种形式为主,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演示实验教学相对于“灌输教学”而言,注意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效果较显著,但因学生未亲自参与实验,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够清晰,对知识的掌握不很牢固、深刻,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难以很好地得到培养;学生分组实验虽是学生做实验,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验证或测定某个物理量,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但难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教学方法是随堂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授课和做演示实验,无形之中,重复了课时;而随堂实验教学是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做实验来“重新探索”或“重新发现”物理规律,无需实验前教师专门做演示实验,节约了课时,而且能产生启发性的教学效果。如“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两节课,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合并为学生随堂实验,通过电火花描迹,学生能很快得出“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并做出了a—ΣF和a—l/m图象,既解决了“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难做的困难,又减少教学时间,并且将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6.变经典实验为学生尝试设计、创新实验。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实验,有的由于实验条件难以控制,难以达到实验所需的条件,有的由于其它条件而使实验结果和教学内容难让学生信服、接受。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新这些实验,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可采取适当补充物理实验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七

1. 学习兴趣缺失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体系中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 物理是一门新的科目, 其教学内容乏善可陈, 学生学习半知半解。虽然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设计等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革新与优化, 然而其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理解分析以及解题运用等方面不曾改变, 反而变得更加由浅入深。笔者曾做过一份简略“初中物理学习兴趣调查”, 呈现两极化的现象:其中60%的参调学生表示有学习兴趣 (仅有25%的学生由心喜欢初中物理) ;剩余40%的参调学生表示不感兴趣 (有10%的学生选择放弃物理学习) 。笔者认为, 其成因有以下几点: (1) 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不够, 造成无法营造物理学习的氛围; (2) 教师对于部分新课改理念理解与实践有所偏失, 导致教学重形而失质。

2. 教学语言不够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 其中一点便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生活化与实际化,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转变思维模式, 从而更方便于学习与理解。然而, 根据实践表明, 大部分的教师为了彰显其教学水平、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 大量地使用一些精简的教学语言。笔者认为, 精简的教学语言是对于一些已学科目的效率化教学, 并不适应在初学物理的教学阶段。因此, 要提升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应当在授课过程中, 把教学知识转变为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让初中生更容易地学习与理解。

二、初中物理“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几种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 初中物理“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于教师的教学引导, 以求初中生能融入并参与其课堂教学过程中, 倡导学生发挥个性、学识以及兴趣等方面, 在整个“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过程中, 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辅助教学, 从而提升其教学效率。

1. 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趋于多元化, 其教学方式也采取“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科学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联电路电流连接等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应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进行观看物理实验视频以及现场实验操作。首先, 在观看物理实验视频后, 教师应让小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以及讨论, 指出实验中的一些关键操作、安全事项等;其次, 在现场实验操作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情境想象力, 使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运用, 从而进行教学关联。教师指导每组学生把实验操作、数据、技术参数等进行记录, 之后进行组间的汇报, 并把每组学生之间实验记录的不同点进行探讨, 以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使其教学更具扩展性。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进行物理实验的相关教学, 不仅仅设计了每个学生的独立“留白”思考, 更是让小组学生之间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 把实验转变为教学知识以及生活实际, 从而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2. 班级讨论教学

笔者认为, 摒弃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复杂难题的解析, 物理其实是一门趣味的科学学科。笔者认为, 作为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师, 转变教学职能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乐趣, 打造知识化与生动化的教学课堂。现阶段, 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辅助工具, 使得其课堂教学更具效率化。例如, 在《光现象———光的反射》教学, 当涉及一些现象以及定理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精简的语言短句来形容下‘光的反射’, 大家评判下谁的更具生动与形象?”基于现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特征, 其智力往往不能全部发展于学习过程中, 比如, 花大量时间上网、发帖、留言等, 然而, 教师便发展学生的这种个性, 使其转变为物理学习的驱动力。根据实践教学所得, 问题的提出以及回答过程中, 例如, 生:法线通过入射点;生:入角增大反角增……学生往往会争论彼此精心想出的短句, 互相进行辩论, 谁的更生动与形象。作为教师, 在此过程中不应该充当教学的主导者, 而是教学的评价人, 用知识化以及幽默化的教学语言来阐述学生的辩论, 不难发现, 班级内学生的学习与讨论十分热烈。除此,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个人魅力, 教师应直接把学生的回答加上自身的学识把短句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 来浓缩学生的学习记忆:“法线通过入射点, 虚线垂直反射面。反射入射居两边, 反角入角总相等。入法夹角为入角, 入角增大反角增。所有物体都反射, 镜面反射漫反面。”其作用不仅仅是简化记忆难度与增强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更能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地主导教学过程, 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物理情境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 从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传统教学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冲击力与改变力。教师逐渐转变其教学职能, 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 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把教材内的知识与生活化 (物理应用) 情境联系在一起。例如, 在串并联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教室内的灯作为切入点, 通过让学生们进行关开 (开关数量) , 让其简单地分辨其串并联, 为了更加延展其知识运用, 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合作, 推选一位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简述:生活中哪些是串联、哪些是并联?哪些是串并联?显而易见, 这种生活情境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串并联的基础知识与运用, 教师可用通俗的例子来叙述:“一个开关四盏灯全部亮起, 其中1盏灯坏了, 当全部熄灭为串联, 当3盏灯亮为并联, 当1或2盏灯亮为串并联共同作用。”当然, 笔者认为, 生活情境教学其引入的一些生活 (物理应用) 情境, 应与一些其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联系在一起, 例如, 设计、环境保护等, 如此, 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目标的多元化, 从而全面地提升个人综合知识。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教师应加快其教学职能转变, 以形成专业化、职业化教师队伍为己任, 而学生应展开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力求“学而思、思而学”的学习理念, 把新课改的人性化渗入其中, 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摘要:伴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进程, 全面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其中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改革尤为明显。以教师转变教学职能为基础, 以全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为核心, 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起, 进而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教育。在整个教学方式的革新过程中, 不断强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提升其自主创新意识、理解力以及生活运用能力。针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进而实践、论证与总结人本教学的实施, 从而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讨论教学,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鹏, 张云亭.人本主义在初中物理课程教与学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09 (04) .

[2]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 2010 (09) .

8.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情境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师的引导下,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达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答疑解惑的学习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高中物理知识,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科研活动,掌握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和能力。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不仅加重了学习的负担,还丧失了自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影响了学生本来的综合素质成长。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推行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一、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实行探究性教学,必须发挥好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学生在其中主要根据教师引导和创设的教学情境来完成学习探究的任务。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每个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展现出的学习素质不同,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研究的问题式教学情境。

在问题式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关于教学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理解该问题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而后得出学生自己的答案。教师在其中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理念,针对不同学习素质的学生提出适合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发挥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中,可以通过以下实例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铁球。然后将线悬着的铁球拉开一个弧度贴着自己的鼻子,松开手。然后问学生:这颗铁球是否还会撞到自己的鼻子?如果不是自由落体而是给铁球一个初始速度,当铁球回到原来的位置的时候,教师为什么又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且学生还能通过自我实践的方式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也就能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利用初中物理规律进行教学

很明显能够发现,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掺杂着大量已知的现实规律。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高中物理知识,还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明白和对这些生活中出现的规律进行探究的过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物理规律进行比较、总结、想象和区分。把现象和本质拿到教学研究活动中进行分析和考察。

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这些初中物理学中展示的规律。首先要做到的是教师要对其规律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并且能够对这一规律进行外部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规律和定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此达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初中物理学的概念,真正做到让学生彻底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效果。

三、实践出真知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来进行模拟情景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关注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且大大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行探究式学习也要注意和高中物理实验相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初中物理课程中相对较为简单的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实验制作、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动能守恒定律”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体现动能守恒的实验。教师在其中更多的是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其中选择向学生解答较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的内容,达到充分掌握这一学习内容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师在实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通力配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着力分析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心理因素,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遵从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且发挥了初中物理教师的引导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也要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配合教育,努力给初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现代初中生都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探究,达到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并且做到开发自身学习潜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钟华明.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实践[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06).

9.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九

摘要: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进步,课堂的高效化,自主化成为我国教育新时期的主要教学模式。初中物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以现实现象为参考逐步掌握理性的知识。以实验为主的物理教学,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改善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学生自身的情绪兴趣出发,基于探究性实验和生活现象有机的结合,提升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能力是现代物理教学的一大重点。如何优化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改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将要分析的重点。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能力,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顺应“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实验,并以小组形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达到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目标。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最优化。但是教育模式的传统化,教育资源的落后化等客观因素,使得我国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远远不及国外物理教学水平。因此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还要继续,真正改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含义及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性

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探究的学习步骤,从而达成学生逐步的自我提升,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这种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摆脱了传统课堂的生硬死板,不仅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实际的物理现象,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跃迁、自主实践等能力。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实验的背景下,培养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认知,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学习,使得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观察力,动手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及创造意识,物理学科以力、光、电、磁、热、声以及运动形态等多种复杂的现象组成,探究性实验极大程度的弱化了这些概念的抽象性,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实验现象及自我联想,进一步对物理事实有明确的理解认知,逐步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二、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改变教学态度,提升实验教学层次。

虽然初中物理教育水平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部分教师依旧以传统乏味的教学模式为主进行教学,以简单的演示实验代替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名无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换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真正实现其价值及教学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将传统课堂讲授的知识作为实验教学的基础,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初中物理教育的核心。通过对抽象物理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知,再进行探究性实验课的开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现象的总结,也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的理解认知。

(三)创设客观情景,增强师生互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直接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有可能使学生受到突然性的冲击,从而盲目,手足无措,继而对探究性实验教学产生朦胧感。因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之前,要以传统课堂中已经得到的知识为基础,创设一个客观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兴趣。期间教师可以增加更多关于课程的感性材料,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提出生活周边的相关知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达成研究性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注重分组实验,注意实验收尾

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在讨论产生分歧,并在实验中找到答案,使得学生自我纠正错误理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注意实验的收尾工作,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实验的收尾,不是为了达成实验现象而实验,而是为了总结实验内容而实验,以充分的讨论内容,直观的实验现象为基础,进行整体实验的总结,更大程度的提升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结语:

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发展,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已不是理论范畴,教育设施的完善,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导模式,作为教师更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研究探究式实验教学,增强其有效性,完善其缺点,使得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的舞台上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及价值。

参考文献:

10.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十

探究性学习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性 参与 交流

《新课标》已经实施一个阶段了,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来看,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激,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形式的模式,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呢?做简单剖析如下:

一、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十分重要。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 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以试题简便计算教学为例,当让学生尝试计算 9+3 时,班上30名学生有29名的计算结果都等于12。而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时却发现,尽管教师运用教具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多方诱导,但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仍停留在扳手指头上,少部分学生采用将大数记在心里再加上小数的方法,个别学生运用“因为10+3=13,9比10少1,所以9+3=12”,班上仅有一名学生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对新知的探究中,对未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无论怎样启发,都不会应用。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因此,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离不开全员参与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识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创设问题情境:“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什么图形?看哪组拼的图形多?比比拼拼看。”各小组成员纷纷拿出已准备好的三角形图片进行拼图,合作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小组拼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拼成了长方形,有得拼成了四边形、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菱形,有一个小组拼出好多种图形,最后小组组长展示成果。这样的和作学习,全员积极参与、互动,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探究性学习离不开讨论交流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里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实践中一些公开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教学程序,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究起来空洞无物,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毫无价值。不但不能解决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

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要让学生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1.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十一

然而,在日常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却面临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成绩呈现两极分化,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调查表明,在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对于部分喜爱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他们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物理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于另一部分学习上不肯主动思考的学生来说,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只做旁观者跟着玩,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2、实验设备还不够完善,实施探究性学习较困难。多数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实验设备,课程标准要求必做的探究类实验无法保证,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无法真正去亲自探究物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同时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实验员,完全由教师自己来准备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教师压力增大,因此常常放弃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活动。

3、教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略显不足。目前多数高中物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和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要求不是很清楚,对于如何组织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尚处于摸索阶段,教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组织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方位兼顾,而许多教师根本就无暇兼顾。

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师资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创造力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而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全面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从学生能力和认知结构出发,精心设计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课堂中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期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导引的设计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从已知的生物事实材料出发,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创设铺垫型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主动投入学习,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

物理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高中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可以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物理学实验。教师应该尽可能把能让学生做的实验都让他们动手去做,使他们融入实验中,成为实验真正的主人。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物理学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掌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注重生活化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即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电磁波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手机、电脑的普遍应用现象,设计生活问题让同学思考:怎样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使用不当有何害处?学生思考讨论后会得出个结论。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育可以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12.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实录 篇十二

高中物理教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能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同时,学生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因此,新课改提出要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对知识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这样的探究过程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亲身验证概念或者原理,要比教师讲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更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当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出现失误或错误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细心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1]。因此,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 )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探究性学习模式, 需要教师扮演课堂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者等角色,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是重中之重, 只有创设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才能将学生引领到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一个小玻璃球,并向学生提问:在沙地、水泥地及玻璃板上将小球弹出,如果弹开小球的力相同, 请问小球在哪个场地中行走距离最大? 距离大小的顺序是什么? 分析三块场地的特点,并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探索并找到问题的答案,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将所学的 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物理概念与原理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同时能够应用于生活,从而提高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多引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进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2]。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牛顿第二定律后进行自行车阻力测试, 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测公路上骑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阻力的作用, 也能够将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也可以多鼓励学生对所学概念和原理进行科学研究 ,可以通过 网络技术 、图书馆等 渠道搜索 信息 ,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而且可以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 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厚,而且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对该方法不断探究,使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发挥应有作用。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结构较为丰富,而且知识内容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打下基础,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所以,高中物理教学获得教育界的极大重视,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本文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进行分析,对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上一篇:水利部文件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下一篇:重阳节的温馨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