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书计划

2024-09-27

学生读书计划(共14篇)

1.学生读书计划 篇一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参考版(六年级)

一、读书目的:

书是风帆,可以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教我们辨别真与假、善与恶,分清爱与恨、美与丑;书是我们的忠实伴侣,苦恼时,书能给我们安慰;迷惘时,书能给我们信念;消沉时,书能给我们乐趣。

二、计划阅读书目:

1、中国文学部分:《西游记》《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古诗必背80首》等;

2、外国文学部分:《老人与海》等;

3、儿童期刊杂志:《读者》、《阅读》等。

三、计划与安排:

1、每天阅读一小时,写一篇读书心得或完成一张读书卡片;

2、在保证完成每日计划的同时,再坚持每天中午阅读半小时,培养安静的心态,阅读内容可涵盖科技、文学等多方面;

3、经常阅读最新报刊,了解国内外大事;

4、合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资源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各方面知识。

5、课余背诵古诗词。

四、阅读措施:

做好读书笔记,做到“6个一”。

“读一读书籍杂志”;“抄一抄好词、佳句、妙段”;“背一背好词、佳句、妙段”;“编一编童话故事、诗歌”;“写一写读书经历”、“问一问不能解决的问题”。

五、交流评论:

班级在老师或班干的组织下,可以以交流为主,也可以以评论为主;采取故事、朗诵、表演、实验等方法交流。

2.学生读书计划 篇二

1 激发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就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后, 同学们被贝多芬顽强的意志所折服。这时, 我说:“想知道贝多芬更多的故事吗?快去看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吧!”此时, 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下课之后, 争先恐后去阅读这本古典名著。

学生仅有兴趣还不行, 还要想办法让这兴趣持之以恒。为此, 我想到了小组合作的办法, 每一个小组, 都选出一个好胜心强的学生当组长, 小组竞争, 看谁读的书多、读书笔记写的好写得多, 看哪个小组的最好。这样, 学生不管课内课外, 都会用心的去读, 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了。这样班里很快就形成了爱读书的浓厚氛围。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会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

一部好书, 能影响几代人的成长, 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思想受到启迪, 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作品中的语言精华也能让学生不断汲取, 丰富自己的语言, 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于是, 我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新课标要求的经典名著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傅雷家书》、《繁星春水》《水浒传》、《名人传》等等, 并做好读书笔记, 写出随笔感悟。

我国古典诗词是历代不衰的民族文化精髓, 是永恒的经典。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 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 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 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 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 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 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的语言, 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 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 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 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在不断的诵读中, 不但领略到语言的美, 同时感悟到意境的美, 体会到蕴涵的情感,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青少年时期, 记忆力最佳, 正是多背一些古诗词的大好时机。所以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背一些古诗词, 一般一学年背诵150首左右, 有些学生还要多。古诗词的背诵, 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使他们的作品也能妙笔生花, 透出浓浓的文学味道, 这让他们品尝到文化积淀的智慧, 精神生活的香甜, 享受生活的诗意。所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不仅能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 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还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3 指导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会读

从严格意义上讲, 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 独立自由地确立目标、选择读物、制定计划、控制进度、检查效果。但由于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限, 我们不妨对他们提出一些指导性的要求, 指导学生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 如每天阅读几次, 总共花多少时间, 篇幅多少, 每一阶段读什么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 既要注意其可操作性, 又要注意阅读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 而且会读, 要读得更好更有实效,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首先, 教师要教会学生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等读的方式。其次, 要引导学生善于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正确的读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正确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具体说, 就是会用浏览的方法, 迅速选择阅读材料;会用略读方法, 迅速抓住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 确定阅读的重点;会用精读的方法, 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 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这样的读才能有的放矢, 节省时间, 提高阅读效率, 使学生在最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爱读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学期我们都开展朗诵会、名著导读、故事会、开心词典、读书笔记展评等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出很浓的参与意识, 热情很高, 也发挥了较好的水平。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实现了学生、教师、文学之间的对话, 使学生发现不足, 寻找差距, 从而促进内需, 变“要我读”为“我爱读”, 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3.谈谈语文教师读书计划 篇三

一、弄清楚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书

通过调查研究和查找资料,弄清楚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应该读哪些书?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初一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书?作为初二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书?作为初三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应该读哪些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应该读哪些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应该读哪些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学素养应该读哪些书?

二、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灵活选择读书内容

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不同,对读书内容的选择也不同。比如,一个中文本科毕业的教师对经典名著读的可能多一些,那么在读书计划中就可以少安排一些。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缺乏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那么在读书计划中就可以多安排一些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经验的书籍。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

由于每个教师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地位不同,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也不同,那么读书时间的安排也不同。比如,一个家庭负担过重的教师可能连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都不能自由支配。那么在读书计划中应将自己的读书时间安排早上、晚上和课余时间。一个在学校兼职较多的教师,每天都忙的不得了,那么在读书计划中应将读书时间安排在星期天、节假日。

四、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读书效果,必须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果一边读一边忘,读完了,也忘完了,这样的读书和没有读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认为读书是为了一时的愉悦或消磨时光,那么这样的读书意义并不大,如果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那么就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感悟、感慨、感想、感受、认识、启发、启迪、心得体会,可以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谋篇布局,可以是摘抄优美词句和段落。

五、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挤出读书时间

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时间都计划好了。如果读书时间不能保证,那么再好的计划也等于零。那么怎样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呢?

向雷锋同志学习,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挤出读书时间,

1、星期天、节假日是教师们难得的休闲时间,但是,也不能闲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

2、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利用早上的大好时光读记一些东西。

3、晚上,躺在床上一般不会马上入睡,要利用这段时间读书。把要读的书放在床头,时时提醒自己读书。

4、利用学校工作之余读书。现在的教师一般都在大办公室办公,在教案写好,作业批改完后,难免要进行一些闲聊,这时,提醒自己要闲聊没有读书好。

5、利用好饭前、饭后的时间读书,甚至吃饭的时间也能读书。

4.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计划 篇四

-----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二7班 韩艳辉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我们要重新认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为了让学生爱读书,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读书观,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促使学生多读有意义的书。

高尔基曾说:“书本具有一种能力给我指出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东西的能力。”书能明目,书能增智,书的魅力无穷无荆只要爱好读书,持之以恒,就能从书籍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但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向学贯东西、文通古今的目标去努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文章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才是第二学习目标。有远见的老师一定要落实好这个目标,把读贯穿始终,把读放在首位,读得朗朗上口,不要去深挖理解课文的内容,因为很多文章的表达技巧是从课文中读来的,学来的,不是教来的。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如何培养读书兴趣?解铃还须系铃人,读书的兴趣还是从读有兴趣的书开始,读书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如果让读书兴趣不是太浓的读者从简易著作读起,让读者的能力和书本中的内容相配合,让阅读者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就会慢慢地产生兴趣。

为了把逐渐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成为一种终生的习惯,我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让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好读的内在动力,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乐读”。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会读书的孩子能抓住要领,掌握知识的精髓;而不会读书的孩子则不仅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因为不能够领会、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对要学的东西毫无头绪,最终产生对读书的厌倦。所以学生阅读也要讲究方法。教师指导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会读书。教会了孩子阅读的艺术,等于送给了孩子一套驾驭知识的法宝。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多读书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培养了兴趣,教给了方法,我们还得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有目的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吟咏、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间”(朱熹语),而且可以在“读”感受形象、意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于口,明于心”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新大纲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第一次提出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积淀尽可能多的经验,来获得语文教学的高质量,从一定的“量”中读出“质”来。

5.小学生读书计划 篇五

第二实验小学四年一班

一﹑让学生与好书交朋友。

歌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确实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二、。

1、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班级图书库。

(2)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带到学校,贴上标签及读书交流卡,放于班级的“图书长廊”中。在此基础上,家中藏书较多的同学还可以多带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贴上标签放于班级的“图书长廊”中,建立班级小书库,丰富班级的藏书量。发动学生之间“好书换换看”行动,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好书共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

(3)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四、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读书计划:

1、教师带头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学生在每周背诵课外唐诗宋词4首。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3、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必读篇目:《中华上下五千年》、《西游记》﹑

《名人名言》

《 名人故事 》

选读篇目: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每学期至少选择其中三本其它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一)学生根据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进行阅读。

1、每隔一周,教师利用一节课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查,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

2、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

(二)开展“四个一”活动

1、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

2、写8-10次读书笔记。

3、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4,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三阶段:考核、展示阶段

(一)读书小报比赛

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报刊的小资料、格言,自己撰写读书心得等,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手抄报比赛,进行评比。

6.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篇六

第一, 对于一些时效性很强的读物一般不要让孩子去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学习中, 这些书与报纸随处可见, 但我感觉这些读物不太适合孩子去读, 即便是有一些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所创办的刊物一般也不要让孩子去看, 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习惯, 学生便不会对这些杂七杂八的读物产生兴趣, 这些杂志并不是说办得不好, 或者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过一般这种读物的内容通常以杂为主,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刊物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太适合他们的天性, 学生对于这类读物的内容理解起来会很困难, 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没有意义, 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另外, 这类的读物内容很容易让学生的内心不再那么单纯, 使学生随着流行的时尚而追求物质的享受, 这样很容易破坏这个年龄段学生读书学习的情境。

第二, 学生在选择读物时不要选择读礼品书, 并不是所有的礼品书都是空有其外在的包装, 但礼品书中浮文弱质的现象还是在当今社会所普遍存在的,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不推荐学生去读礼品书, 一方面, 防止学生被空有其表的礼品书所欺骗; 另一方面, 还可以避免学生从小就养成崇尚浮华的坏毛病。对于读书而言, 这本身就是一件实在而朴素的学习, 我们没有必要把读书弄得像去参加舞会一样去化装, 把我们所要读的书弄得珠光宝气, 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 这样的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拿在手里读都是不方便的, 这种书只能是放在我们的书柜里做摆设, 没有阅读的价值可言。

第三, 学生在阅读时尽量不去读一些作文辅导类的书, 这类书对于孩子来说有些可能对孩子的写作有一定的好处, 但这类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有害的, 如今社会发现的过程中, 很多商家为了利益随便编写这类的作文辅导类读物, 在编写的质量与内容上对学生不负责任, 这类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东挑西凑, 选择一些文章然后集中出版, 这些书出版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是实实在在的瞄准学生及家长腰里的钱包, 这些作文读物中的语言大多是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 这些作文也缺乏生命力, 只是机械地将词语组合在一起。

第四, 作为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读书, 对于很多媒体夸大鼓吹的一些读物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 在当今这个社会之中, 书也是一种商品, 因此在营销的过程之中难免会有部分炒作的成分, 这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现象, 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这种社会的现实还无法正确的认识, 对于媒体上炒作的书还无法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如何去辨别与选择对自己成长有利的书籍去读, 现代社会中的书籍很多为了收到较好的效益, 都不惜花费重金请一些知名的人士写一些有利于书籍销售的书评, 因此我们单单去看这些书评无法真正了解书籍的思想内容是否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有帮助。

第五, 指导孩子不要去读一些卡通与漫画类的书籍。这种书大多是有很强的娱乐与游戏的目的, 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 对于学生们来说, 偶尔翻翻这类的书籍还算可以, 但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 而且这类书大多在价值观念上不明确, 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 所以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迷恋上这些书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特别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 很多漫画与卡通类的读物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 孩子长期去读这类书, 必定使学生淡化对文字的理解, 会让孩子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之中越来越懒惰, 越来越不懂得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7.让学生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篇七

一、精心挑选阅读材料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告诉我们:“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什么书才是学生们适时的好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识心理,首先应是一些感人和有趣的故事书,这样的书让学生觉得不排斥,不陌生,没距离;这样的书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撩动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这样的书最让学生感到亲切,他们爱读、会读、能读懂,并能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其次是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学生心灵的书,使学生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

第三,启发学生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性情的书。它们能促进学生们旺盛的成长力,使他们的精神圆熟,绽开睿智的花朵。

第四,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类的心灵活泼起来、激奋起来,让学生的情操与趣味受到熏陶,个性得以发展,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是今后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为终生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不断重复去做一件事——阅读。每天都抽出1—2小时的时间去阅读,无论任何困难都不间断,这样坚持几个月,阅读习惯会大致形成。

2.从简单入手,从兴趣入手。阅读习惯形成的初期阶段,先找一些比较浅显易懂且有趣的材料读起,逐步加深。

3.从严要求,严禁借口。好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需要严格要求,不向困难妥协,要坚持,需要毅力。严禁找借口,借口就是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拦路虎。

4.善于借鉴,学会自我激励。阅读中总有一些人或事时刻提醒着你,影响你,激励你去坚定你的信念,促使你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爱读、快乐地读,逐步过渡到会读书,读整本书、整套书,并提高对媒介的分辨、获取、处理、加工和利用的能力,能够辨别和抵御传媒中的不良影响。

三、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途径

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终生受用。在学生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可以协助他们了解故事或文章情节,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

1.在起步阶段,我们让学生从前言到目录等认识、了解书的内容。用生动、夸张的朗读来呈现故事,以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

2.讨论式教学。在讨论中交流分享,并共同完成读书之旅;通过讨论去了解其他的书,激发阅读更多的书的热情。

3.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故事,鼓励他们编故事或续编结尾,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塑造了完美的人格。

四、在阅读中滋养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生们尽情阅读时,他们常常被打动,或如醉如痴,欢呼雀跃;或入情入境,潸然泪下。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当它把愉悦带给孩子们时,也就把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我们要让孩子们通过快乐阅读去打开那一扇扇窗,要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健康发展。

五、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纯洁的心最容易与艺术大师产生共鸣,孩子们感受到的成人未必能感受到。每堂阅读课都有令人激动的阅读分享体验。在分享快乐阅读的同时,进一步促使学生打开书籍,打开心灵,打开快乐之门。

在我们“快乐阅读课”的引导下,爱读书的学生多了,无论是语言还是知识的积累都厚实了,无论是思想还是情感都活跃而丰富了。

8.小学生读书计划 篇八

我以前读过许多书,有《夏洛的网》、《手斧男孩》、《三字经》、《弟子规》、《笑猫日记》等,这些书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但是只看这些书,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今年二月份读的是《手斧男孩3之一个人的冬天》和《红领巾的美文集》这两本书我都非常的喜欢。

三月份我打算读《红领巾故事卷》以及《三国演义》因为我们已经五年级了,该读点我国的四大名著了。

四月份是我们最期待的“亲子阅读”,我和妈妈已经商量好了,共同读《我的阿勒泰》,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有许多优美词、优美句,我看了一下目录,感觉还不错。

五月份我打算读《水浒传》和《天方夜谭》。这两本书是我自己选的,因为我对这两本书充满了无数的好奇心。

六月份里我要读《手斧男孩2》因为雷老师说了六月份再过几天或几个星期就要考试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既要读书,还要复习。因此雷老师要我们在这个月里自己挑选一本喜欢的书来看。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五个月里的打算,这五个月里我一定会把看书的时间和玩的时间分配好,并且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

我以前的作文水平一直提不高,最后总结出是我读书读得太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去玩了,我一定会把作文水平提高,阅读量加大。

9.一年级学生班级读书计划 篇九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虽已系统地学完拼音,但识字还很少,还不能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需要指导及陪伴。教师和家长要多为他们读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总体目标

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

三、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兴趣。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关于阅读速度: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关于阅读内容: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小熊过桥》作为我们班师生的共同读书书目,并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共同阅读。其他书目:《小猪唏哩呼噜》、《成语故事》、儿歌、古诗、短篇童话等。

关于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四、具体措施

教师运用“大声读”的方法,每天阅读一个通俗易懂的童话或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注意与家长多交流,告诉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好处,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适合一年级小朋友们看的书籍。

五、活动措施:

1、人人有书看。

(1)学生每人至少带一本图书,让学生能走进教室就读书。

(2)鼓励学生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

2、利用每节语文课的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背诵一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3、每天的晨读朗读文章、背诵经典读物,也可以背一首新学的古诗或诗歌。

4、每班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开展交换阅读,组长负责督促,及时向老师汇报读书情况。

5、指导做好读书笔记,每生设《我的采蜜本》,每天记4个好词。

6、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在家半小时阅读,自由读,亲子共读,并作好记录(每生发一张读书登记表),每天家长签名。

7、评比“读书好儿童”

⑴每周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或背书任务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10.读书与谋生:再谈大学生读书观 篇十

[关键词]大学生 读书 谋生

当前,大学生的读书观越来越向功利化,知识越来越明显地与谋生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甚至让人们误以为:读书就是为了谋生。再则,教育从经济学上来说,已经转化成为一种产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了人生最重要的投资,投进去的财力不说,投入的心力往往是跟随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因此,这种“读书就是为了谋生”的想法,在普通大众中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我以为,读书是谋生的一种途径,仅为谋生而读书,太具功利性,而且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是有害的。要明确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说起:一是读书与谋生的关系;二是大学生身份的准确定位。

(一)读书与谋生的关系

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儿时就听过双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半是鼓励半是威胁的读书令。传统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沉淀在普通大众的头脑里了。通过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其实从隋代就已经开始,无数的中国传统文人,通过苦读科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无数的青少年通过苦读,踏进了自己梦想的知识殿堂——大学。但自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又有多少学生真正明确了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呢?

不可否认,在今天的社会里,绝大多数人读书是与谋生有密切关系的,但仅仅为谋生而读书,太功利了,也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尤其是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脱离了温饱的时候,应该要进一步明确的是:读书是提高人生质量的必修课!

从绝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必须得承认的是:在生命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是为了谋生而读书。幼儿园到大学,那是为了父母亲而读书;工作以后,利用“为父母读书”而得到的知识,获得了自己相对的生存空间,为了保存和发展这空间,又不得不再读书,这就是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但是,现代人就应该仅仅是为了这种生存压力而读书吗?笔者不赞同这样的看法。虽然生存的压力是在增强,但我们也因自身学识与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读书对于提高人作为个体生存的意义,更发现读书对于传承文化,保存许许多多我们曾经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由于继续读书的原因,笔者发现小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的误导。除了因为历史和客观的原因,给了我们这几代人许多认识的偏差之外,把读书仅仅当成是为了谋取一份更好的工作的这种压力,其实恰恰也正是阻碍我们心甘情愿读书的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在一种非常功利的压力下学习与因为有了兴趣而读书,会是怎么样的效果。也许在较短时间内,功利性的学习会压倒兴趣性学习,但是真正持久而且有效的学习并且能长期坚持而且还能出成果,却正是因为有了兴趣这样的动机,才导致的结果。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2006年,短短七年时间,大学招生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每年递增几十万人。显然大学扩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圆了许多家庭的“大学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会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受到良好教育。但这是否真的圆了广大普通家庭的“大学梦”呢?从业人员真的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吗?事实未必如此。由于扩招,一些名牌高校为了“创收”,也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只好降低入学资格要求;学生数量增加了,学校规模扩大了,但管理机制却未见得跟上了,师资力量的不足与仓促地增加,教学基础设施跟不上,校园里教风日下,学风日下,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一些不学无术的学生,非但自己不学习,在课堂内外惹是生非,而且影响着别的学生也学无心向学。结果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增加了,教育教学成果未见得增加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未必能实现了,与国际教育水平的差距倒是有加大的趋势。

读书是为了谋生,那是人生存的简单需要;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才是人的个体作为人的意识觉醒的需要,也是传承民族文明精神的需要。虽然笔者不同意有的学者提出“读书是为谋心”的说法,因为读书在现世,还不能普遍成为仅为谋心,但只要已经脱离温饱且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应该积极提倡读书是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是提高人的质量的需要。而这样的工作,恰恰最应该是在高校里开展的,因为这个文化的殿堂,正是给最需要营养的学子们提供最多养份的地方,这众多的养份如何供给,则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

(二)身份的准确定位

孔夫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论断,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大学生,是社会人才资源中较为高的一个部分,但并非所谓的精英部分,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普通公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自身地位与价值的高档化。虽然我国20-24岁这个年龄段,进入高校学习的青年人,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随着我国在1999年开始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得到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历史与客观的原因,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加。因而,21世纪的普通大学生,还以为自己考入大学,就迈进了一个精英的门坎,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一个社会必然需要精英,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精英。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曾经激励着无数学子奋发向上的话,在21世纪的今天,使更多的人理解为“知识改变命运。”这既是对知识重要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当今社会需要的功利性的肯定。我们是否也可以如此理解,这恰恰也是再次肯定了知识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通过读书来延续的。因此,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的学生,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作为普通的公民,进入高校学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当然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谋生,但在谋生之余,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

总之,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事关民族振兴的大事,是文明传承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我们的高校教育还仅停留在读书仅是为了谋生这个层面上,那么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繁荣富强”就有些令人担忧了。

参考文献:

[1]孙传钊.意外的结论[J].读书,2002.(2).

[2]冀学锋.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学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4).

11.强化学生读书意识刍议 篇十一

一、培育兴趣, 感受生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辈子, 就是“这辈子”;而读书的人可以活三辈子, 还有上辈子和下辈子。读书不仅可以把我们的生命历程延长, 还可以让我们“这辈子”的生命质量提高, 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但只要阅读了, 至少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 丰富我们的阅历, 修正我们从社会上获得的直接经验, 获取我们所无法直接获得的古今中外的人们的人生体验和生存智慧。那么, “这辈子”至少就可以活得有些滋润, 有些颜色, 更有生命的质感。

我们真切希望朗朗的读书声能响彻整个校园。可如今的现状是, 学生们大多都不愿意读书, 难开“金”口。那么,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回归到语文的本质和特征上来?当务之急就是及时培育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要告诉学生, 读书就是为了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完善自我修养, 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准备。知晓了个中事理, 学生的读书兴趣自然会培育起来的。当然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来加以有益的引导。例如:在讲述《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项脊轩志》等散文名篇时, 有意识地将学生置身于散文特有的情感境界中去, 让他们充分地接受感情的熏陶与洗礼, 勾起他们对故乡的那份独有的偏爱与依恋, 体味国家遭难忧愁难遣的爱国情愫, 感受人间至真至深的亲情等, 对“美文”“美情”有更新更深的感悟。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如此地坚持下去, 学生的读书兴趣何愁不会找回?

二、科学引导, 激发共鸣

许多学生认为读书是一种单向活动, 泛泛浏览, 草草了事, 缺乏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交流。长此以往, 读书兴趣自然是日削月弱了。其实读书不是一种单向度的输入, 而是一个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书本内容进行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在这种交流与分享中, 完成书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虚构与建构。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诵读袁枚的《祭妹文》时, 当我们走进袁枚的感情世界, 那动人的一幕幕就会让我们情不能已:至亲三妹不幸病故, 作者身躯佝偻, 齿危发脱, 迎着阴冷怒号的寒风和夹杂在风中的纸灰, 老泪横流, 以文祭奠。赏读此文, 哀情哀理, 撼人肝腑, 让人不能不洒下一把同情泪。好的书籍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催人思考, 然后进步。哪怕横跨很远的空间, 或是很久的年月, 一本好的书常常让人受益匪浅, 一句话, 一个道理, 往往能够让你和几千年前的作者产生极大的共鸣。

三、学以致用, 提炼真金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 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时有更宽更广的选择空间。在写作的时候, 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名人名事和生活哲理, 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有位学生在写作“坚持真我, 拒绝变脸”作文时, 用了这么一段话:“楚大夫沉吟江畔, 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 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 采菊饮酒———在一番选择中, 他们选择了真我:纵使谄谗蔽明, 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这是执着的自我;纵使马革裹尸, 魂归狼烟, 也要踏上征程, 这是豪壮的自我;纵使食不裹腹, 也要躬耕田亩, 这是高雅的自我。在真我的熠熠光辉中, 王侯将相成其盖世伟业, 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毫无疑问, 这个学生肯定是个读书虫。“读书乐”, “乐读书”, 既然读书能够带来快乐, 为何不将其中的快乐记录下来呢?把平时的读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形成一套读书笔记系列, 自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增长智慧、陶冶情操都是大有裨益的, 还担心一篇千字佳作不成?

12.小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篇十二

针对于此,在新学期里,制定本学期我的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1.通过活动,让我爱读书,让书成为我的朋友。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让我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提高我的综合素质,增长知识。

3.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

4.通过读书,提高我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阅读内容

以阅读《上下五千年》和故事类小说为主,涉及文史、科普、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三、个人阅读的措施

1.注意阅读的方法,及时写好读书心得。

2.坚持每天都读书,每月和同伴同学交流一次读书心得。

四、具体时间安排

1.第一个月:《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2.第二个月:《伊索寓言》;

3.第三个月:《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4.第四个月:《中华美德故事》;

13.引领学生享受读书之乐 篇十三

在每一次课堂读书之前, 我都会首先给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端正学生的读书态度, 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 告诉他们“读”主要是为了涵咏, 为了获得感悟, 为了获得情操的陶冶, 而不是为了在同学面前表演作秀!在组织学生读书时, 我会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

现代文的学习, 我多让学生默读、扫描式阅读, 训练他们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主要采取记忆性默读, 要求学生边读边记, 读记同步。第一步, 粗读记要点, 采用跳读法快速进行;第二步, 细读记内容, 逐段读记, 初步记住主要内容;第三步, 速读贯通, 从头至尾, 一气读完, 使读物全部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印象。对于一些文章中的一些优美语段, 我总是引导学生放开声音美读、品味, 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这是一种心、眼、口、耳的全面调动, 是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运用这种方法, 能训练语音,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感受力, 能培养语感, 再现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古诗文的学习, 我一般采用“三步”读法。第一步, 认读。即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 疏通文字, 扫除读音上的障碍, 有效利用参考资料, 降低理解的难度。第二步, 范读。教师进行范读, 婉约处如春风拂面, 豪放时似洪钟震耳, 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其声音对学生来说更加亲切, 其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录音范读更加直接, 更易唤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感染学生。教师精彩的范读本身就是学生语感培养、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师范读过程中, 学生去揣摩、感悟、体会、联想和想象, 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学生的语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训练。第三步, 情读、美读。让学生去细细感悟, 反复揣摩作者的感情, 尽可能生动地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言“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最好进行一番动情的美读比赛, 让学生评出最佳美读选手, 并让学生谈谈评选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就对诗文的内容情感很自然地进行了梳理。这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了莫大的收获。

小说的学习, 我往往喜欢事先将书本内容记诵于心中然后采用评书的方式说给学生听, 让他们在听书的情形下认识书中人物, 了解书中情节, 遐想书中人物的面貌, 继而感受人物形象的意义,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 当他们看到老师能够将那么繁杂的一篇文章熟记于心并且生动地讲给大家听的时候, 心中不禁油然生出一种对老师的钦慕, 进而意欲模仿, 这就很自然地激起他们读名著背名著的兴趣了。记得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 我在带领学生感受王熙凤这个人物时, 就采用了说评书的形式, 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将钦佩的眼光投向我, 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书, 那感觉实在美好。当我说完课文, 让学生们放开声音读书感悟人物形象时, 学生们读得如痴如醉, 声情并茂;当我组织他们分角色演读课文时, 学生们激情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 他们将人物演读得活灵活现。有学生说从来对评书不感兴趣, 可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却喜欢上了评书, 也喜欢上了《红楼梦》。那一段时间, 我发现学生在课下都纷纷借阅《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 不知不觉中他们开始走向经典名著, 喜欢经典名著, 也更爱学语文了。

戏剧阅读, 我一般引导学生分组分角色演读, 上讲台表演课本剧。他们在分角色演读时都会很认真地去揣摩人物形象, 再三体味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他们要生动地再现人物形象必然会下一番大功夫去读书的。在学生自己带着兴趣主动潜入课本中去学习的时候, 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课领悟到的东西要深刻得多, 收获也会更丰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一个有心人。相信用心引导学生, 你会发现乐读绝不是难事儿, 而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

14.教会学生读书 篇十四

一、寓读书于情境中,感染学生

(一)交流感受,营造氛围

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提前一天告诉学生把要和同学交流的书带到学校,使他们在阅读课上有书看、有话说。在阅读课上,让学生介绍所读书的书名、作者、内容,交流自己的感想、收获,激励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二)以身作则,勇做榜样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他们感受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有趣的,激起了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将终身受益。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学生课外阅读时,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方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但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教师应该巧妙地寓教于活动之中。

(一)以讲促读

我班坚持每日在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阅读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背一古诗,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二)办报促读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三)以赛激趣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展示成果

1.剪贴展览

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摘抄展览

如果学生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可让他们摘抄下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设“精品欣赏角”供学生欣赏,既鼓励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

上一篇:九州教育企业文化培训考点下一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