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26.4《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2024-09-04

9下26.4《二次函数》教学反思(通用8篇)

1.9下26.4《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反思

课题:《二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课型:复习课)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九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难点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对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感知颇浅,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时做了如下思考:

一、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顺序,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由一道简单的二次函数引例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从而才能函数应用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借助问题链复习旧知,辅之基本图形夯实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运用和理解:如课后练习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小组合作:如例题3画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先自己动手画,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好老师点评,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对于插话的内容,帮助他们澄清错误概念,提醒他们重视推理的前提,引导他们挖掘隐含条件,启发他们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变换的方法,使大家主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到思想、学到方法,在教学中药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学会察言观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利用生成资源查漏补缺,来达到教学目的.

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由于这堂课活动大,热热闹闹中,胆大、性格开朗的学生特别活跃,也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对那些胆小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就注意不够.个别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学生,给予他们的帮助还不到位,这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不够.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让他们用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数学,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能力.

2.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篇二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重要的函数,在历年来的中考中题中都占有较大的分值。二次函数不仅和学生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而二次函数的概念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并能够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我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什么是一次函数,然后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推导” 出一个二次函数,并观察、总结它与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出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式:y=ax²+bx+c(a,b,c是常数,a≠ 0)。最后,通过“一题多练”巩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个人以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教学设计上“步步为营”、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提高”。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内容的发展,我合理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展开教学,同时,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巧妙地“埋设”新问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在总结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而且注重提炼出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思考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提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习落入程式化的窠臼,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是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受教学目的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会感到“吃不饱”,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补充的练习题,对这部分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探究能力,都很有好处。

本节课的不足是,一是细节上还有待完善,比如在二次函数的表示上,强调按自变量的降幂排列进行整理还不够突出;再如,课堂放得很开,但有时在该收回的时候收得不够,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

九年级数学

3.《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篇三

1、基本知识与性质。

2、待定系数法。

3、应用。

一、本章主要内容有:

1、概念。考查的方式是判断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需要注意的是分母里有二次的函数;可以化掉二次项的函数;以及二次项系数可能为零的函数。

2、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设解析式有三种形式,一般形式,双根式,顶点式。另外还有根据实际问题求解析式。特别是一些辩证性很强的题目,比如售价为某一个值时销售量为具体的某一个值,当售价提高后,销售量减少。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应该怎样定价格。这种是典型的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同样的背景在八年级的时候也有出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决。

3、图文信息题。根据图像来回答问题,求交点坐标,顶点坐标,构成三角形的面积等。同时要能判断增减性,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值大于零,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值小于零。

4、抛物线的平移。抛物线的形状和大小由二次项的系数决定,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主要是确定位置。所以抛物线的平移的前提条件是二次项的系数不变,规律是“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5、根据图像来判断一些代数式的符号。主要用到的是开口方向,与纵轴的交点,顶点以及自变量为1和―1时的函数值来确定。

二、成功之处:

(一)在探究二: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6),并且该图象过点P(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中,设计了两个问题:

1、通过已知顶点A的坐标(―1,―6),你从中还能获取什么信息?

2、在不改变已知条件的前提下,你能选用“一般式”吗?

设计意图是:

1、由顶点(―1,―6),可知对称轴是直线x=―1,函数的最大(小)值是―6。从而得出,当已知对称轴或函数最值时,仍然选用“顶点式”。

2、挖掘顶点坐标的内涵:

(1)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求出点P(2,3)关于对称轴x=―1对称点P’的坐标是(―4,3);

(2)用点A、点P和对称轴;

(3)用点A、点P和顶点的纵坐标等。

3、得出结论:凡是能用“顶点式”确定的,一定可用“一般式”确定,进一步明确两种表达式只是形式的不同和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做题时,不仅会使用已知条件,同时要养成挖掘和运用隐含条件的习惯。

(二)在知识运用部分采用猜想、比较、方法选择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遗憾之处:

4.《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篇四

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我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再者,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因而,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再次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5.二次函数的教学反思 篇五

2、本节课我注重学生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洁课堂学生都参与其中,检测的效果也很好,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学生的课堂,讲的再精彩也是徒劳”,但是这节课我个人感觉学生都在课堂,几个例题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配方准确无误的找出了对称轴、写出了顶点坐标。

6.二次函数图象之教学反思 篇六

这堂课最大 的却失是教学手段单一,浪费了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这一点在探讨a的取值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时我深有感触,为了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画图像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只是后面学生的反馈应用时间不够,后来上网查看,要是能借助几何画板来掩饰,那将是别有一番效果,所以我认为要做好反思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数学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

2、要想有所发现,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

3、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

7.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教学反思 篇七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等;

2、一元二次方程与抛物线的关系.

3、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解决数学综合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和探索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难点:函数综合题型

复习方法:合作交流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

(1)顶点式:(2)交点式:(3)一般式:

2、填表:

抛物线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

y=ax2

当a>0时,

开口

当a<0时,

开口

Y=ax2+k

Y=a(x-h)2

y=a(x-h)2+k

Y=ax2+bx+c

3、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当a<0时,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

4、抛物线y=ax2+bx+c,当a>0时图象有最点,此时函数有最值;当a<0时图象有最点,此时函数有最值

自评分(每空4分,共100分)

二、探究、讨论、练习(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最后反馈信息)(屏幕显示)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判断下面各式的符号:

(1)abc(2)b2-4ac(3)2a+b(4)a+b+c

(上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掌握情况:b2-4ac的符号看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2a+b看对称轴的位置;而a+b+c的符号要看x=1时y的值)

2、已知抛物线y=x2+(2k+1)x-k2+k

(1)求证:此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A(x1,0)和B(x2,0)是此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且满足x12+x22=-2k2+2k+1,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3,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此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一元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联系,以及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

三、归纳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得到了什么?

四、用数学(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的最大高度是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球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该运动员的身高是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此题把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投篮问题与二次函数结合在一起,溶入了一定的生活背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屏幕显示)

已知抛物线y=x2+(1-2a)x+a2(a≠0)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B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

(2)若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且OA+OB=OC-2,求a的值。

8.《二次函数复习》教学反思 篇八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林颖

立足于学生素质及中考命题特点,培养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试能力已经是现在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二次函数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重点。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从梳理知识点出发采用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我精心准备了《二次函数》的复习课,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下面是我对二次函数的复习课的一些反思感受:

首先,我认为在课堂上,我对知识的脉络掌握还是有一些欠缺,把二次函数的应用,用自己的眼光和感受想象的太简单,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课堂上有的习题深度没有掌握好,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本节课体现的是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同,部分学生对图像性质掌握的不够扎实,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能做到得心应手。而我只是在后面的习题竞赛中简单的体现分层,对于提问中的分层,习题中的分层还是做的不够好,这说明我对于分层教学的这种方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层。

最后,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简练精辟,尤其是评价性和鼓励性的话语较少,显的很单调。未做到让学生为我的一句话而振奋,没有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的欲望,这是我一直以来欠缺的一个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备课与教学,我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收获了以下这些:

1.课前一定要反复的推敲,琢磨教材,挖掘出本章知识的“灵魂”,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研究,如何讲授学生们才能愿意听,才能听得明白。尤其不能把学生想像的水平很高,不是不自信,而是不能把学生逼到“危险之地”,以免打击自尊心,熄灭刚刚点燃的兴趣之光。真正做到“低起点”。

2.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体验和对生活的积累,数学来自生活,不能把数学镂空的架在空中,成为海市蜃楼。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我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自己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用一般式,顶点式解决问题,还能深层挖掘,巧妙地用两根式解决问题,可见学生的潜力无穷。

3.既然选择和实施了分层教学,就应该多下功夫去琢磨,去进行它。既然是分层就应该把它做到“顺其自然”,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分层的同时应该找到一个点,就是说,这个点上的问题是承上启下的,是应该全班都能够掌握的。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让他们吃饱,对于他们应该在课下,或者是采用试卷的方法单独来测试,不能为了他们的能力把题目难度定的过高。再者,分层应该体现在一节课的所有环节,例如,在提问时,对于一个问题应该分层次来提,来回答。

上一篇:2011年采供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微信公众平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