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创业成功的案例(共11篇)
1.3个创业成功的案例 篇一
作为魅族科技的灵魂人物,黄章早在2010年就基本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魅族公司。不过虽然黄章不出现在公司,但他平时都在家办公,很多高管会议也都在黄章家中举行。而且魅族的产品仍然完全都由黄章把控,魅族推出的每款手机也都有黄章的烙印。
他隐匿于江湖多年,从不做产品广告,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注重在媒体上的宣传,“偏执狂、疯子、狂人”等都是外界对黄章的评价。但他却会在魅族社区与众网友彻夜长谈,不把自己当领导,平易近人。那么,这位颇具争议的企业家到底有多“疯狂”?
挖“农产品”换路费
在珠海的大街上,你如果碰到黄章,一定不会把这位身材瘦弱、容貌平凡的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的确,黄章太平凡了。他就像一位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其实,黄章都没有上过大学,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农村的黄章,连高中都没有读完。
这个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小伙子,却对机器有很强的认知天赋,从小就喜欢拆东西,尤其喜欢拆电子设备这类特殊机器。一次,他居然拆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当时,电视机是村里的宝贝,小孩子敢拆电视机,就成为村里记录至今的重大事件。如此,印证黄章从小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技术狂人”。换句话说,他从小就具有疯子的行为。
由于对电子电器过于痴迷,黄章的父亲狠下心把他“赶出”家门,让他自己创业。于是黄章从自家地里挖了一些“农产品”换来路费,前往大城市打工。在进入电子行业之前,黄章做的是码头搬运工这种收入微薄的工作。
因为根本不是自身兴趣所在,黄章最终没有在搬运工领域崭露头角,而是进入到电子行业。因为热爱,所以用心,在不懈的努力下,黄章的事业开始如鱼得水,一步步向成功迈进。直至2002年底,imp3闪存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以ID“全能国货”发表的帖子,介绍了一个即将诞生的品牌产品——魅族。
魅族刚创业起步时,公司只有5个骨干,但是,包括黄章在内,却有3个人搞技术。他开发的MP3产品,技术、性能还有品质,都十分优秀。由于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黄章开始陆续与其他厂商合作,帮别人贴牌。所以,最初的魅族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昂达的品牌出售的。于是,用户们开始争论到底是谁贴了谁的牌。当时,昂达是比较知名的品牌,魅族在不停地被用户与昂达产品的比较之中,逐渐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推倒“别墅”的魄力
黄章在修建魅族的珠海办公楼时,食堂地板被砸掉了三次,因为他觉得不满意;他自己买了一块地,建了个别墅,也是因为觉得不够好,便将别墅拆了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建;因为对产品细节的苛求,他不惜背弃承诺,忍受成本煎熬也要重塑产品,致使魅族M9手机推迟上市;MX3样机被他拿到把玩仅两小时后,就发现手感没有模型好,透过3D扫描,显示样机和模型偏差了0.07mm。为了这区区0.07mm,改18套磨具,耗资百万!就是这种连食堂地板都要如此精益求精,连0.07mm的误差都要追求极致的精神,才有了成千上万魅友的追随。
在公司战略的决策上,黄章确实也有推倒“别墅”的勇气和魄力。大约在2006年,黄章看到了MP3播放器产业的衰势,于是破釜沉舟地放弃了国内MP3市场领头羊的地位,投身智能手机市场。魅族倾尽了两年时间才打造出M8,尽管市场褒贬不一,但在当时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当Android概念方兴未艾时,黄章带领魅族再次按下了Reset的按钮。由于魅族第二款手机M9市场表现超过预期,公司内部一个类似诺基亚“PC套件”的项目眼看着也即将完成。借助这个服务,用户可以备份通讯录、短信、日历信息。硬件加服务,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服务。然而,黄章的一个决断让这个服务“胎死腹中”,而它的替代者正是——云服务Flyme.
或许正是因为黄章偏执自傲,使他成了众矢之众。有人揶揄称他故作姿态,有人说性格使然。专注、偏执、吹毛求疵乃至疯狂另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乔布斯”的名号已经深深地烙在他身上。尽管有人说魅族是苹果的山寨版,但黄章在论坛上放出豪言:“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
黄章惯用的都是不按商场游戏规则出牌的疯狂战法,但每一次都大获全胜。一位也是企业家的朋友,击节赞叹黄章的聪明。他说,只有黄章这样被别人视为疯子的人,才能专注地去追求产品的极致。黄章不是疯狂,而是高明,是前途无量的企业家,如果有朝一日黄章成了中国首富,大伙一点也不要大惊小怪。
不露面的“世外高人”
魅族大厦侧边的自行车车棚里,有一辆白色的奔驰,它跟自行车混放在一起,落满尘埃,一停就是三年。魅族员工对此习以为常,仿佛这并非上百万的跑车,而是一辆大号自行车。大家都知道这辆车的主人是黄章,但没人记得这辆车从什么时候开始闲置。作为创始人和公司所有者,黄章已经有3年没来魅族公司的办公室上班了。
“他像一个世外高人,在隐隐看着公司。”魅族CEO白永祥这样描述他。在魅族M9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他开始淡出公司的经营,将繁杂的日常工作交给CEO白永祥,自己则专注于产品设计和体验。黄章很少来公司,而是在家办公。他设在魅族大厦5层的大办公室空空荡荡,没有一点他个人的痕迹,常常被行政部门用于接待客人的贵宾室。
黄章不善言辞,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却以“J.Wong”的论坛ID为外界熟谙。在魅族公司的网络论坛上,黄章是最活跃的用户。他喜欢和粉丝们交流,也喜欢和网友们打嘴仗。作为一位超级发烧友,他经常为技术问题和网友们彻夜讨论,也常常争论不休。粉丝和网友提出的疑难问题,总能得到他的亲自解答。有些经销商不守规矩,黄章还会忘掉自己已是大公司老板,像愤青那样在论坛上勃然大怒。每天,黄章都会在论坛上泡上几小时,常常在深夜一两点钟还在发贴。从2003年到现在,黄章发布了近6000个贴子,平均每天3个!
黄章这个“世外高人”,还有一个特殊技能就是拥有木匠的手艺。家中的不少家具都由他亲手打造,比如他曾自己购买木料,设计、并手工刨制出一个电视柜。在不了解他的外人听来,这就好比明熹宗朱由校的事迹一样疯狂。
事实上,黄章一直扮演公司首席设计师的角色,在设计手机外形时,他会用打造家具的刨子打磨出很多个模具,从中选择一个大小最合适手感最好的交给工程师,然后工程师会按照这个木质模型打造一个钢质的模具。魅族MX机身背部的倒角就是这样诞生的。
2.避开创业的3个陷阱 篇二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充分的准备,初创企业才能在创业门槛逐渐提高、商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商战中生存、发展。
本文笔者尝试着向创业者简单介绍创业需要避开的其中3个陷阱。
创意是一种商品,执行力却非常稀缺,没有人能够比迈克尔·戴尔更能体现这个重要的商业原则。戴尔公司拥有把产品像曲别针一样随意改变新的样式,无处不在地进行销售的“好点子”。这个好点子并不算是个突破,但执行力发挥了强大作用。
有不少创业者认为有好的创意就会通向成功。然而事实是,好创意随处可见,即使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创意对于建立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都是无足轻重的,只有团队执行力——而不是独特的创意——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好的创意需要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由具备执行力的创业团队实施。问题是很少的创业团队具备执行力,至少创业之初是这样。这提醒我们创业者在创建创业团队时,一定要牢记执行力,逐步具备能够泰然处之的经验,市场营销、销售、产品研发、领导等广泛的个人技能。所以对于创业来说,创业团队执行力比好的创意来得更为重要。“好的创意就像摇钱树”是创业的一大陷阱。
自1995年创建以来,亚马逊公司将“逐步了解客户”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他们把这项工作做成了一门学问,在此过程中,亚马逊公司促成了电子商务革命和零售业的重新定义。在亚马逊公司,“客户推动”达到了极限:“我们询问客户有什么需要和想法。我们认为,与客户建立并保持长期关系以及鼓励重复访问和购物等方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客户服务工作的力度。与客户保持经常性沟通并获得大量反馈信息,以不断改变亚马逊的服务。”
我们的创业者很多是技术出身,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执著、偏爱,自以为自己了解客户,自己的技术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但也许这对创业企业、创业者是致命的,因为你没有做市场调研,没有确认市场,也许你并不擅长了解市场,但创业并不能“开火”了再“瞄准”。了解市场,创业者至少要利用网络、行业相关分析报告、行业出版物,发现市场信息、市场规模及市场流行趋势,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目标市场,访问客户,探寻客户最大的烦恼,不断开发、完善解决客户烦恼的产品。这才完成了第一个循环,创业者要永远关注客户的需求,不断对市场进行确认,不要自以为了解客户。
3.农村创业成功案例3个 篇三
试种羊肚菌她成父亲眼中的“败家女”
只有小学文化的八尔姆,是马尔康市党坝乡剑北村的一个普通村民。20,八尔姆的丈夫因脑溢血去世,留下了她和2个儿女。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卖水果、种蔬菜和打零工的收入为主。
的一天,八尔姆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介绍如何人工种羊肚菌,“以前在山上捡到过羊肚菌,没想到还可以人工种植。”加之羊肚菌营养丰富,种好了价格高还不愁卖,于是,她决定试种看看。
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年3月,八尔姆砍掉了家里的3亩多白樱桃树,并拿出其中的一亩地,花费5000元钱从外地引回菌种,尝试种起了羊肚菌。
“3亩白樱桃树,一年最高可以卖2000多元,最低也能卖个600多元。”八尔姆近70岁的老父亲对此十分不理解,认为她不务正业,甚至骂她是家里的“败家女”。
老父亲的不理解,并没有让她气馁。怎么管理,技术不懂,她就让妹妹泽旺哈姆网上查资料、找答案。同时,她还在绵阳专门报了一个羊肚菌种植培训班,学习羊肚菌种植、管理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尔姆试种的羊肚菌成功了。她告诉记者,她至今都记得种出来的那羊肚菌味道,很香。除送给一部分亲戚朋友品尝外,当年她还卖了4000多元钱。
支持儿女读书她贷款15万元再种羊肚菌
八尔姆的大儿子孙小红在阿坝州卫校读职高,小女儿泽朗哈姆在马尔康市第二中学上初二。“除去学费,两个人的生活费一个月就要1500元左右。”八尔姆坦言,她一年的收入才4000多元,对于像她这样的家庭,感觉压力很大。
八尔姆也曾试图劝说两个儿女放弃读书,然而,儿女们并不同意。为了支持儿女们读书,她觉得只有在田地里“下功夫”,才是唯一的出路。
种一亩蔬菜,一年也就2000元钱左右。卖水果亦是不能满足家里的开支。为此,去年10月,她又把家里的3亩多苹果、梨子树砍掉,并贷款15万元,在50多天的时间里,请来亲戚朋友,建起了黑色的防晒大棚,安装了400多个喷水管,共种植起了8亩羊肚菌。
然而,剑北村属于金川电站的淹没区,未来内,这里将全部淹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收益?“目前,羊肚菌的干货市场价是每斤600多元,鲜菌每斤60元左右。”八尔姆说,村里的气候适合一年种两季羊肚菌,但买回一亩菌种需要5000多元钱,她希望政府能给予她一些政策和资金支持。她也准备租借邻居的20多亩地,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力争取得更好效益。
4.80后创业成功案例3个 篇四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之于厚,发之于薄,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创业无疑亦如此,这就是从肖杉身上所能得到的最深感受。
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提起小吃一条街,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夜市里有这么一个卖衣服的小摊,格外地吸引人的眼球。“姐,过来看看嘛。时间不等人,看好就下手哦。”摊主是80后年轻人,打扮很“潮”,笑脸盈盈,态度热情。摊位上的货都算时尚,摊前总是有不少顾客驻足……叫卖的女孩就是本篇的主人翁——80后创业青年肖杉。
总结自己的创业路,肖杉说:“三年的经验积累,是一笔财富。”
一句玩笑启发摆地摊生意
肖杉2008年大学毕业后,跟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为了工作而四处奔波,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月底到手的工资却没几个,除了留下小部分零用钱,其余都花在了吃穿上。“不用工作时,除了逛街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脑,觉得自己生活太单调、不充实。”于是,她便开始寻摸着找点事情做,以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因此,同事开玩笑称:“你可以去进点东西摆个地摊卖买啊。”正是这一句戏语,激起了她的创业梦。
肖杉听到这个建议后,立马来了兴趣,她想自己从没有卖过东西,何不去尝试一下呢。2015年,肖杉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她试着在网上进了一批女士凉鞋,利用下班时间在县城区东街摆练起了地摊。由于没做过买卖,对市场也没有调查,只顾自己满意,却没考虑顾客的消费心理,摆了一个星期摊却没卖出去一双鞋,这让她很失落。“当时身边不少朋友背地里说我只是图新鲜,肯定坚持不了好久,甚至打赌说,只要我能坚持一个月,就买两双鞋。”不服输的肖杉知道后,并未生气,而是勇敢面对,接受挑战、暗下决心: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于是,她主动学习创业知识,多方面了解做生意的经验,还与一位从事服装销售多年的同学请教进什么货,怎样找货源?
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肖杉把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很是支持她,并赞助了5000元作为她的创业启动资金。2015年夏天,肖杉跟随着同学来到成都市荷花池批发市场,学习进货、选货的经验,最终决定销售当季休闲板鞋,“当时一口气购进了3000多元的现货,大包小包地拉上火车,列车员、乘客还笑我人小力气大。”回忆当时情景,肖杉也不免感叹自己的一股干劲。那年夏天,肖杉收获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最差一晚上都能卖出3双鞋,一双35元,这批货卖完算下来净赚1000多元。”这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肖杉创业的信心。
在夜市摆地摊中,肖杉积累了不少经验,也积累了一定资金,琢磨着扩大经营规模。2015年底,恰巧有位朋友急需资金,想将自己的服装店盘出去。得到这个消息后,肖杉很想将该店盘下来,但考虑到自己有工作,没足够的时间打理店里的生意,于是跟这位朋友商量一起经营。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经营起了这家店铺,店名——“依之顺”。
为了让店里的服装风格鲜明,肖杉和朋友将店铺进行了重新装修,并经常浏览相关服装搭配的网页,到德阳、成都、绵阳等城市繁华地段观察年轻女性的服装打扮,随时随地关注时尚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对服装挑选、搭配的独特眼光和品位,店里的销售量稳步攀升,从当初月销售额不足1万元增加到了每月3万余元,利润增加了4倍多,安置就业对象达4人。
今年,为了给母亲购买养老保险,肖杉已从服装店撤资,但她透露,自己还会继续在夜市摆摊,等赚够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 关于创业成功案例故事
★ 关于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 80后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3个
★ 80后小伙农村养鸡创业成功故事
★ 大学生王学集创业成功的案例
★ 成功项目案例
★ 期货交易成功案例
★ 成功沟通案例
★ 企业文化成功案例
5.30岁女人创业成功案例3个 篇五
30岁,对女人而言是容易彷徨的年纪。有家庭,有事业,不知道自己还想要什么。但30岁因为自爱,敢于挥别过去——所有舍得或者舍不得的。刚30岁的范姐看上去有些憔悴,她解释说最近店里的生意不太好,孩子也病了,家里家外的事情让她忙得焦头烂额。范姐在下海从商前曾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工作清闲又体面,“当时的想法就是再找个好人家把自己嫁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真的把自己嫁出去以后,范姐却闲不住了。一次偶然的出差,让范姐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范姐一次去南方出差,看到很多当地特色的小装饰,她灵机一动,这么美的东西,拿回太原肯定有人喜欢。回到太原后,她就马上和老公商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公的支持给了范姐极大的鼓舞,范姐就开始在工作之余寻找合适的店面。范姐说,在开张之前她对创业的理解很简单,总觉得开间家居配饰店并不难,有合适的位置,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开了。可是真正开张之后,范姐才明白创业并没那么简单,一家店经营的关键是店主的眼光,货品得吸引人,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在货品选择上,范姐没少下辛苦,整日里北上南下的到处淘货,“一开始只是想把开店做成兼职,可后来为了到处淘货,根本没时间顾及工作,最后干脆把工作也辞掉了。”“把工作辞了,你后悔吗?”“有什么可后悔的,总要有舍才有得。”范姐的店因为货品有特色,也吸引了不少顾客,有很多都发展成了“铁杆回头客”。但这也让范姐更忙碌,一边是老公孩子,一边又是一直催问有无新货的顾客,三十多岁的范姐有时候还真是应付的有些艰难。范姐说,她下一步准备联系厂家直接订货,如果有可能的话,她还想自己亲自设计,让货品更加有特色。
6.一个创业不成功的案例供分析 篇六
在这学期里我现在意识到了做生意质量是关键,服务也很重要!眼光也非常重要!但让自己迷糊或者说到如今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那些不给钱的同志们!不给钱的 他们的鞋都穿的还行,质量他们都算认可!但就是到现在都还没给钱,每次问都说没,一个算老乡的同学说自己有女朋友了,不仅鞋的钱没给,连借的钱也一并没 给,一个因为在和我寝室的人说不给我钱(说我卖给他贵了,其实那时候的一双鞋只挣了他10元,还没算我的所有拿鞋过程的经费,那时候的想法就是最重要的是 锻炼自己),有了点矛盾,明目张胆的说不给,我说以后会让他好看,自己也没提及什么了,因为他是我对面寝室的,基本上是有钱就大手大脚给花光,在靠借钱为 生(其实说那话自觉心里也虚,说让他好看也只是在一个和我玩也和他玩的人那里说过,本希望在我那朋友的转告下他会自觉的给我,但确没给),还有个是我后来 一起卖生活用品的同学,在我一直当“儿子”他当“爸爸”的郁闷之下,才拿到了他借我的钱,买鞋的钱从开学就说有了就给到这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也没着落!以 前的朋友,让他们赊账拿走了我的鞋,也拿走了我第一份的激情,如今对他们我更多的是无语!在此我也想问下大家,谈到了钱,或者说权,不说全部,大量的亲情 友情都会变质吗? 不过和他们的友谊也是很浅的,因为刚来学校才认识不久的朋友,从这里好像我又是个没眼光的人!
大一下学期,看到了不少人买电脑,于是做一些电脑公司的代理商以及MP3 MP4的代理商!MP3 MP4卖出去了些,但利润微薄,而电脑因为技术含量的有限,而且学校里面做电脑代理商的人多的可以称上泛滥,所以没给人推荐,怕出了问题解决不了,也对自 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后来一学期慢慢的也就过了,没做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只是在电脑公司里面培训了点东西,现在想想 觉得没知识没技术真的很可怕!知识与人脉的缺乏断送了我这条大学生勤工俭学不错的路!在这学期里我现在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人脉的重要性,交际沟通的重 要性!
大二上学期,开始有些懒散,大学生的时间是相对比较空闲的,而一向不爱看书的自己,在无聊中和个班上的同学一起卖生活用品,因为是冬天的时候,晚上会关 灯,所以没考虑到在寝室卖烟 方便面 饮料和洗衣服 肥皂什么的,其实当时也担心六个人的寝室 大家达不到一致一个人也不好做,那时的我还是不怎么会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谈的来的我把他(她)看的很重,谈不来的根本搭讪都不想搭一句!当时有酒逢知己 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触!和个同学卖的都是些围巾 手套 热得快 袜子什么的,但最后因女孩子的帽子货拿的多 确几乎没卖出去一套,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曾拿出了短暂的激情确也没成就我的微小的创业梦!在这个学期我失败的更多,懒散是一方面,短暂的激情也是一方 面,还有沟通能力的欠缺等等 在一次断送了我的创业梦!在这学期里我现在意识到了长久激情的必要,创业不能缺的坚韧不拔,瞄准市场需要的眼力!
这学期,也是经历失败丰富升级的一学期(也许是时间短,记忆来的更加深刻,所以能记得更详细些吧!)这学期一开学,我就坚定了自己还是要走生意路的信念, 因为家里生活偏贫困,家庭的担子需要我担起,以前学习挺不错的自己也因没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而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从看重我到有些轻视我,所以我下定决心了走生 意路,担起家庭重担的同时向我的那些轻视我的亲戚朋友宣誓我是强的,宣誓我还有我的家人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但在坚持的时候我选择了条不归路!这学期一开始 就和另外个同学再次找项目,刚开始想卖皮包,但因资金的问题以及时间的问题以及经验等一些问题否决了这条路,后来想到了卖旧书,在扩大想到把学校的书以及 收购站的书收过来卖到造纸厂去,其实只是个中介,而且学校只要人数稍微可观些都是有人承包下来的,所以我们就是把那些书从承包商那里拿过来,在挑出有用的 开间旧书店,其他的在转卖到造纸厂去!一直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我们两开始到处跑厂家 在又跑学校,也许年轻吧 也许整套路还没摸清怎么去走和经营吧!就在学校和厂家之间来回的跑,资金花了不少,我们两的激情也在一点一点的被磨灭,最后悔的是以前在不怎么喜欢自己的 专业还去上课,还做作业!而在决定了跑书的业务后几乎没去上课了!没了激情的今天,我们课也没上,作业也没做,毕业证几乎也快拿不到了,那书的事也开始渐 渐淡忘!只是我们两高价买来的将近一千斤的书还放着,想摆下摊处理掉,我本来就有点失去了信心 兴趣而缺乏了激情,在因为他的坚决不愿意(觉得那不是我们这类“大人物”做的事)我也就不打算提了,最后这些书只有亏些处理掉了!挑的时候花了几天,那时 候的激情到现在的平淡对比除了鲜明还是鲜明!在此期间自己还想了些没顺利实施的项目,有想过收购花生在加工,反正那时候想的是条很长的链,后来觉得链越长 越有些不靠谱!还实战了高岭土的开采和加工以及销售(因为自己村里有那高岭土,不过当自己回家花了六天的时间忙活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被我们村的书记偷偷 的拍卖了,自己也因人脉的不足,再次感觉到了做事的困难!)到现在就剩刚开学买的两台打印机偶尔给学校的学生打印点东西稍微可以挣点外快,但因为大部分的 时间不在学校,也基本上是连盈亏点都达不到的那种!这学期犯了不少前两学期犯的错误!在这学期里我现在还意识到了对失败反思的重要问题,对自己能力合理评 估的关键性,重要抉择慎重在慎重的需要!
前面的三学期说是小试“牛刀”,这个学期应该算是拿自己的未来去搏了!更多的失败却总结不出更多的原因出来,从前两星期忙高岭土失败回来后,心突然平了很多,好像意识到了自己只注重实践忘却了知识的充电!
7.3个创业成功的案例 篇七
若笙
这个时代的创业不需要再单枪匹马的闯关练级了,因为若笙文化已经来到你的面前,创业之路过于曲折艰难,但是有了若笙文化来帮你,可以给你平台经验少走弯路。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创业的观念也与时俱进,创业已不再是仅仅属于一群有资本有人脉的社会精英人士,大学生群体如今已是创业的中间力量。可是鲜有听说大学生创业的案例,下面给大家分享三则大学生成功案例,不知道看后你可有什么启发?
01
不断学习,不断突破
said:
王学集
我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大学和两位同学一起创业,大三时候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我创业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为“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和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推动了社区门户化,phpwind于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5000万人命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02
创业从来都不轻松
said:
黄一梦
8.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篇八
很多人都知道“月光族”不可能致富。《财富圈》(The Millionaire Maker)一书的作者劳拉·兰格梅尔说:“若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最快的方法是多赚点儿钱去投资。”你要把一部分钱拨出来,投资在可以“钱滚钱”的地方。
多赚点儿钱投资的方法非常多,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积累更多资本。兰格梅尔说:“每个人都有某种别人用得着的技能。”兼职赚来的钱可以聚沙成塔。
25年前,里克·斯科斯基一直渴望在美国拥有自己的私人健身教练事业。“我租了一个小工作室,向学员每小时收费15美元。”一点一滴赚来的钱他都存下来,再投到事业里。40平方米的工作室现已扩大为连锁加盟集团Fitness Together,全球共有360多家分店。
当你有额外收入时,可能想换一台电视机。但如果你要致富,就该将钱用在能为你赚钱的地方,例如投资基金、生意或房地产。
做事业 专长兴趣最要紧
台北旅店集团董事长戴彰纪,在4年内绕台北火车站开了6家时尚平价旅馆,在经济不景气中,入住率仍超过九成。他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专长,不知兴趣在哪里,就无法把潜能发挥到极致。”他花了很多时间了解自己,如今他把既有的成就归功于:从不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事业。
戴彰纪从学生时代起就不爱念书,喜欢交朋友。他颇具商业头脑,在校期间就卖起了电子计算器。“我知道自己是天生的业务高手,所以一出校门就去汇丰汽车面试当业务员。”
戴彰纪年纪轻轻,就成为汇丰汽车地区销售经理,学得一身业务本领,也累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他发现业务员不能久做。由于每天骑车在外奔波,拜访客户,他曾发生两次车祸。“那一刻我躺在病床上,就知道我赚的钱要好好存下来,找一个不用这么奔波卖命的工作,不然迟早会惨死在车轮下。”
经朋友介绍,他大胆尝试各项投资,陆续投资过海鲜餐厅、轿车出租、花店……收获都不大,直到投资旅馆业。他发现这一行现金收入很稳定,投资过程一开始虽感生疏,但他愿意尝试,只当试探“水温”,一旦发现苗头不对就撤资,决不恋战。
戴彰纪并无父母庇荫,所以尽管心态积极,却很小心,时刻都有很强的危机感。他总是找比自己精明的人一起投资。他说:“我随时在找比我能力强的人合作。”在台湾房地产起飞的年代,他与朋友合伙投资房地产,累积了相当的财富。
在事业的巅峰,戴彰纪发现自己肝功能失常,濒临死亡,不得不退休,带着一双儿女周游各大洲。在旅行中,他住过许多经济型酒店,深感台湾最需要的就是平价旅店。
,他康复后回到台湾,率先在台湾推出结合文化创意与时尚的平价旅馆,平均每晚价格在1200元新台币到3000元新台币之间,目前旗下有喜瑞、新驿、新尚、丹迪4个品牌,共6家旅馆,短时间内就创下傲人成绩。戴彰纪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帝不让我死,就是要让很多人快乐;我的目标就是要让所有旅人减轻负担,得到愉悦。”
追求财富的最大障碍:胆小
前,杰夫·哈里斯完全看不出自己会成为有钱人。他读大学半途辍学,辛苦工作养活妻子和3名子女,除了在杂货店当店员,还要到废物堆积场,和囚犯并肩熔化废金属。“我们最穷的时候没钱去自助洗衣店,只能在浴缸里洗衣服。”哈里斯今年49岁,住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约克市,是名投资顾问,身家逾亿。
哈里斯能比别人赚更多的钱,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他始终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致富。在美国拥有财富超过500万美元的富人中,百分之八十都和哈里斯一样,出身中下阶层。渴望成为有钱人,是致富关键的第一步。美国畅销书《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的作者哈福·艾克说:“追求财富的最大障碍是胆小。很多人不敢向往高远的目标,但目标定得低,成就就有限。”
哈里斯在一次圣诞派对上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说:“听他一席话,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开始在工作之余阅读投资类书籍,每个月用25美元购买基金。”之后,他在小区里教授投资,学生们成了他的第一批客户,为他的投资事业打下基础。“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波折,但我都能一一克服,因为我深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通过学习弥补不足
史蒂夫·马克斯韦尔大学毕业后从事高科技行业,对理财一窍不通。他今年45岁,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温莎市,育有3名子女。他说:“我在大学选修过财务管理课,却为了滑雪而逃课。结果,我必须到银行里,请银行职员教我如何核对银行对账单。”
追求财富的另一大障碍是无知,许多人因为不懂而远离投资。但要赚钱,就必须懂得理财。马克斯韦尔说:“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理财与投资的书刊,向每一位我认识的理财高手求教。”
然后他与妻子运用所学,量入为出。他们从不冲动购物;买东西时,不论是车还是家具都讨价还价;虽然早已有能力换更大的房子,却一直按兵不动,并将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拿去投资。如此不到,他便成了千万富翁。“如果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便去研究,从中学习。”
,马克斯韦尔辞掉工作,成为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专门为企业(包括沃尔玛)员工举办个人理财讲座。他也开始参加不动产投资讲座,获益匪浅,投资的房地产总值约3000万美元。
“我原本是名工程师,从没想到会有今天;一点点的学习带来了这一切。我们一旦掌握了基本功,潜能便可无限发挥。”
靠经营实业起家
香港在短短间经历了两波金融危机,但白富鸿仍能成功创业,他创办的“燕之家”燕窝专卖店生意遍及粤港澳。他认为:“从商者要有燕子般不怕艰辛的毅力,努力做到最后一刻。”
白富鸿现年45岁,1988年在加拿大读完工商管理回到香港,投身于房地产行业,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希望在房地产业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当年香港受回归的乐观情绪影响,百业兴旺。白富鸿的公司在19上旬开业,年底亚洲金融风暴袭来,他为了求生存,推出自家品牌服装,开设网购业务,可惜成绩不理想。
白富鸿说,虽说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而百业萎缩,但他发现,有些卖燕窝干货和即食燕窝的店却门庭若市,有几家甚至逆势扩张。他研究之后,通过一位做燕窝批发的朋友引介入行,两人合资开设了“燕之家”燕窝专卖店。
“我专注零售,伙伴喜欢做批发,理念不同,两年后‘燕之家’由我独资经营。至今,粤港澳三地的分店及零售店铺已有30家。”他坦言,与批发相比,经营零售更费神,更花心思。
“这几年,我仍买卖股票和房地产,但始终觉得经营实业才能致富,因为实业有稳定的收入。不少成功的生意人都是靠实业起家的。”
除了销售即食和干货燕窝外,白富鸿不断发挥创意,推出多种燕窝副产品,如饮品、甜品、炖汤等,期望燕窝产品生活化、大众化、年轻化。
白富鸿说,创业者必须冒风险,要敢于承担。
9.让你创业失败的18个昏招(3) 篇九
有时候很难把花销无度和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开来。如果钱不够用了,你既可以说是开销太多,也可以说是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这两条的唯一办法是跟别的初创公司做个比较。如果你筹集了五百万的资金却还是不够用,那么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销无度。
现在那些乱花钱的烧包要比以前少多了。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学到了教训;再加上创业越来越便宜。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几个初创公司是在烧钱。我们投资的公司里一个都没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投资都比较小,也因为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多轮筹资。)
最经典的烧钱方式是雇用一大批人。这么做会对你造成双重伤害:既增加了成本,又减慢了速度。所以说,钱花得越快,你就得想办法让它撑下去的时间越长。许多软件大师都懂得这一道理,弗雷德·布鲁克斯(Fred Brooks)在他的《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中作过详细的解说。
对于招人,我们有三条基本的建议:(a) 能免则免;(b)用股份代替工资,这样做不仅仅省钱,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你的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挂钩的人;(c)招的人应该仅限于两类,或者写代码,或者出去拉客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情。
13 筹集的资金太多
筹集的资金太少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太多的资金是不是也有问题呢?
是,也不是。关键不在于钱的本身,而在于随之而来的问题。风投们给你投资,并不是让你把钱放在银行里然后整天泡碗面;他们希望钱用在工作上。最起码,你也要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以及一些工作人员。而这会改变你的工作氛围——并不一定是朝有利的方向。现在,你的大多数人马都是你的雇员了,而不是合伙创始人。当你筹集了很多钱的时候,你的公司就会搬到繁华地段,并且开始拖家带口。
而更危险的是,一旦你拿到了一大笔钱,那么你就会尝到船大难掉头的滋味。假设你最初的计划是向公司们出售某种产品。从风投那儿拿到钱后,你雇用了一些销售人员来做这事儿。后来你发现,应该把力量投入消费者身上而不是那些商业公司。销售方式会有根本的不同。这时候,你怎么办?在实际当中,你甚至可能根本认识不到这点。争取大笔投资的另一个缺陷就是耗时太长。你能筹到的钱跟你所花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当投资达到上百万时,投资者会变得相当谨慎。风投们从来不会明确地说是或不是;他们会没完没了地约你谈话。因此,从风投那里筹集一笔相当规模的资金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可能比你创业所需的时间还长。当你的竞争者们争分夺秒于开发产品的时候,我想你不会愿意把你的时间都花在投资人身上。
我们建议那些寻求风投的创业者一旦遇到合适的协议就接受它。如果你能够从一个有信誉的基金那里拿到一笔基本合理的钱,并且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条条框框的话,那么成交好了,然后投入建设你的公司里去。就算你能够从别的地方拿到多三成的钱,又怎么样呢?创业是一个要么赚得盆满钵满,要么输得精光的游戏。为了一点点小利而在投资者间四处游走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14 受制于投资者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你应该掌握公司的投资者。你不应该忽略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提供有见地的建议。但你绝不能把公司运作交到他们手上,那应该是你的职责。如果投资者对于运作其所投资的公司有足够的见地的话,那他们干吗不自己创立一个公司呢?
由于忽略投资者而惹恼他们的后果,要比向他们缴械投降的后果轻得多。我们创业的时候,曾经错误地忽略了投资者。结果,跟投资者的争吵牵扯了我们的很多精力。不过,这也要好过投降许多,那样的话,公司可能就完了。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创始人,就算只花一半的精力在产品上,也比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花上全部的精力要强。
掌握投资者所下的功夫通常取决于你从他们那里拿了多少钱。如果你筹集的资金有相当规模,那么投资者也相应地得到了相当规模的控制权。如果他们在董事会里占了大多数,那么他们就是你名义上的老板。更常见的情形是,创始人和投资者的权重相等,决定性的投票来自于外部的中立董事。这时候,投资人只需要说服那些中立董事,就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
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的话,那么这也无所谓。只要你的进展看上去很迅速,大多数的投资者不会插手你的事情。问题是,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不可能指望一帆风顺。就算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也都曾经被投资者找过很大的麻烦。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苹果。它的董事会曾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解雇了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译者:1985年,因为权力斗争,Steve被赶出了苹果电脑;1996年,随着他的NeXT公司被苹果收购,他又回到苹果,并在1997年重掌大权。)即使是Google,早期跟投资者也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
15 为(不存在的)利润而牺牲用户
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如果你做的东西是用户需要的,那么应该没什么问题。你可能注意到,我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正确的商业模式的事情。这并不是说赚钱并不重要。我并不建议创业者们搞那些根本就没有希望赚钱的公司,然后希冀着在倒闭前把公司卖掉。我们告诉创业者们不要担心商业模式的最初原因是觉得搞出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要比这难得多。
我并不清楚这件事儿为什么这么难。看起来应该是一件很直截了当的事情。不过,只有为数不多的初创公司做到了这一点。从这儿你就可以看出这件事儿有多难。
正是因为做出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要比赚钱难得多,所以你应该稍后再考虑商业模式的问题,就好比你把一些琐碎而麻烦的功能留给第二版一样。在第一版里,解决那些最核心的问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来创造财富,而不是怎样把财富转变为钞票。
能够获胜的都是那些用户至上的公司。以Google为例,他们先是开发了搜索引擎,然后才考虑怎么赚钱。总有一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认为,不在一开始就考虑商业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举动。这些创始人通常是被那些思想僵化的投资者所蛊惑。
如果说不考虑商业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举措,那么不考虑产品本身的不负责任性要十倍于此。
16 自命清高
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写代码上而另找人去处理商业上与钱有关的龌龊事儿。这并不是因为懒。Larry和Sergey在刚开始的时候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开发了新的搜索算法后,他们所做的第一个尝试就是找一家公司买下它。
创办一个公司?算了吧。大多数的程序大师更满足于仅仅有个点子。不过,正如Larry 和Sergey所发现的,点子是没有什么市场的。没人会去相信一个点子,除非你把它用在你的产品里,并以此获得用户。这样人们才会给你更多的关注。
也许这一点会有所改变,不过我很怀疑。对收购者来说,没有比用户更具说服力的东西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风险降低了;要知道,收购者们都是人,他们很难把几百万的美金砸到一堆年轻人身上,就为了他们机灵。当点子被一个公司实现并且拥有很多用户时,投资者们可以安慰自己,他们买的是用户,而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机灵。这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些。
如果你想要吸引用户的话,你可能不得不离开你的计算机,到外面去寻找一些用户。这的确不是一项愉快的工作。不过,如果你能够做下来的话,那么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2005年夏天,在我们资助的第一批初创公司里,绝大多数的创始人都埋头于编写他们的应用程序。只有一个创始人,花了一半的时间去同手机公司的执行长官们交谈,以敲定一些买卖。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你能想出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不过,他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那家初创公司看起来是那一批里最成功的,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订单。
如果你要创办一家公司的话,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你不可能只是坐在那里写程序。至少你们当中的一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商业上面。
17 内部争斗
创始人之间的争斗出乎意料地普遍。我们资助的初创公司中,大约20%的公司都有创始人退出的现象。这种频繁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加倾向于股权授让。尽管不是必须条件,我们还是建议创始人们授让股权,这样,中途有人退出的话,也不会造成什么混乱。
一个创始人的离开并不会毁了公司。许多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情形。幸运的是,离开的通常都是投入最少的。
假如有三个创始人,其中一个不是很积极地退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两个创始人,其中的一个走了;又或者离开的那个具备关键技术,那么就可能会有麻烦。就算这样也还不至于天塌下来。Blogger曾经走得只剩了一个人,但最后又振作了起来。
如果创始人们能够更加谨慎地选择他们的创业伙伴,那么大多数的争吵都可以避免。多数的争吵并不是因事而起,而是因人而起。也就是说,是早晚会发生的。而大多数因为争吵而一怒离开的创始人,可能从一开始就信心不足,只不过被掩饰起来了。不要掩饰你的疑虑。在公司成立前把问题解决掉要容易许多。所以,不要因为怕疏远你的同屋而拉他入伙;也不要因为某人有某种用得上的技能就一起开公司,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一个初创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所以不要在这上面有什么将就。
18 不能够全时投入
你所听说过的失败的初创公司,都是一些很特殊的例子。他们实际上是失败者中的佼佼者。最通常的失败者并不是因为犯了这些很特殊的错误,而是因为没有做什么事儿——我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失败者。他们往往是两三个人,在工作之余,玩儿上一把,从未取得过什么真正的进展,渐渐地也就放弃了。
从统计上说,如果想要避免失败的话,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辞掉你的日常工作。绝大多数失败的初创公司,其创始人都属于业余性质;而那些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都是全身心扑在了上面。假如把初创公司的失败比作是疾病的话,疾病控制中心就会贴出一张告示,警告大家辞掉日常工作。
这是不是说,你必须辞掉你的日常工作呢?也不一定。我在这里胡乱猜测一下。我想那些还没有辞掉工作的创始人,大多缺少一种创办公司所必需的决心;他们的意识深处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之所以不敢投入更多的时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我还猜测,有相当多的人,如果能够迈出这一步而全时去做的话,是能够成功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这样的人有多少,不过,如果把成功者骑墙者毫无希望者做个分布的话,那些如果辞掉工作就可能成功的人,要比那些现实中的成功者多出一个数量级。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大多数有可能成功的初创公司最终失败的原因都是其创始人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在上面。这跟我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不出用户需要的东西;而之所以做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不够。
10.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3个 篇十
刘强东花了时间把京东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强势霸道、个性鲜明曾是他强烈的个人标志。不过这一两年,他显得平和很多,面对相熟的媒体也会开开玩笑了,因为京东已经不需要由他来提升知名度了。在刘强东看来,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代,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加速发展”,人类快速增加的需求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关键词:品质电商
你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京东在其中又有怎样的表现?
刘强东: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并购与整合在加速。同时,线上与线下更多的融合,电商与线下零售商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B2C厂商,前三季度继续以行业平均增速两倍的高速度发展,增速在电商行业内依然保持领先。尤其今年我们提出了“品质电商”的概念,强化了京东“品质化、品牌化”的独特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在农村电商、跨境电商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去年我们制定了农村电商3F战略,从工业品下乡、农村金融、农产品进城三个方面为农村、农民做些实事,解决城乡消费差距、农民脱贫难、贷款难这些实际问题。截至目前,京东农村电商已经建立了近700家县级服务中心,招募了超过12万人的乡村推广员,超过1200家京东帮服务店,服务覆盖35万个行政村。
海外业务方面,全球购业务发展迅猛,陆续开通了“法国馆”、“日本馆”、“澳洲馆”、“美国馆”等国家馆。在刚刚过去的黑色星期五大促期间,全球购凭借在商品品质、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空前的促销力度,为消费者营造了一场跨境商品的消费盛宴。
关键词:坚持坚持再坚持
这一年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跃,成为很多青年创业的首选,你对现在投身其中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刘强东:现在是创业的最好时代,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加速发展”,人类快速增加的需求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希望每个创业者问自己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这个项目能解决什么社会或行业痛点。”如果只是为了获取财富、自由、名利,那注定失败。创业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关键词:专注
这一年间京东在迅速扩张业务版图,比如京东金融、全球购、京东到家,京东正在布一个怎样的局?10年后的京东应该成长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刘强东:我们非常专注,只做三个领域业务:电商、金融和技术。金融和技术也都是围绕电商主业的,其他领域都没有进入。
京东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在全球市场具有深刻影响力、受全球消费者尊重的一家公司。
关键词:机遇、本质、融合
对于这一年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直观感受,你用哪三个词概括?
刘强东:第一个词是机遇,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给电商企业带来的重大机遇;第二个词是本质,互联网也要遵循商业基本规律,电商的本质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第三个词是融合,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
关键词:传统行业
未来五年互联网最大的发展机遇会出现在哪个领域?
刘强东:未来最大的发展机遇可能不是在互联网而是在传统行业,比如服装鞋帽行业应该可以做出来中国人喜欢的快时尚品牌,在食品行业也会涌现出一批令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品牌。
在服装鞋帽品类上,明年我们将加大自营比例,希望把服装鞋帽的行业成本降下来,而且不损害品质、品牌。在食品安全领域,京东将会继续推行农村电商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利用全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直接跟农业部指定的种子基地合作,从种子基地直接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农作物丰收后直接在京东平台进行销售,上下游形成正向循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创业失败 最终还是人不行
刘强东说:“任何一家公司成一定是因为团队,失败也因为团队。”
面对种种不确定的因素,政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些都是可能导致一家企业失败的原因,最终都归结到是团队不行是不是有些武断?刘强东认为,以上诸种因素导致的失败都是瞎说,最终都是人不行。一家企业的失败只是因为你的团队不行,没有任何别的因素,其他所有的因素都是借口。
而对于京东的人才管理,刘强东自有一套理论,年4月1日京东成立众创学院,作为首任校长的刘强东给创业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管理经验。
11.农村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篇十一
近日,记者走进汪锋的土鸡养殖场,满山的土鸡体格健壮、羽毛艳丽,有的在悠闲啄食野草,有的在打闹嬉戏,给寂静的山野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
汪锋现年29岁,高中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山东等地干过建筑、餐饮,开过超市、板厂。艰苦的打工生活使他认识到,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真正发家致富,必须进行自主创业。在农村干什么能挣钱呢?头脑灵活的汪锋想到家乡后山有片闲置的林地,于是去河南、陕西、襄樊、十堰等地考察起了土鸡养殖产业。
近10年的打工生涯,不仅积累了创业经验,也有了创业的启动资金。1月,汪锋带着多年的打工积蓄与同村青年汪世海共同投资3万余元在上津镇孙家湾村流转5亩多山地、20 多亩林地,建起了土鸡养殖场。
当年5月,鸡场建好后,汪锋从十堰地区进购了5000只本地的青脚麻土鸡,俗称“雀雀儿鸡”。“第一次尝试,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在将脱温土鸡转入散养场时出现了鸡群应激反应,诱发综合症,三天就死了1000多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4万元。那时感觉天都塌了下来,想死的心都有了。”汪锋在回忆最初养殖土鸡的情景时,懊悔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这次失败,汪锋认识到野山鸡养殖能否成功,关键在技术,于是,他再次赴十堰、郧西等地请专家指导,自己一有空就上网查阅、学习土鸡养殖技术。
“土鸡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高,养殖场地要植被茂盛,水源清洁、阳光充足,一只鸡产蛋约180个,每天只需补饲50克玉米……”。现在,汪锋对土鸡的养殖技术已经了如指掌,养殖厂土鸡成活率可以达到95%。
养殖业最难攻克的就是动物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在建厂之初汪锋就考虑到郧西是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如果解决不了粪污污染问题养鸡厂发展肯定不会长远。通过多种渠道学习钻研,让他了解了发酵床技术,就是利用粪便发酵床自动分解鸡便原理,自动清除房舍鸡便,使鸡舍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经过这一技术攻关,使他的养鸡场在全县率先办理了环评许可手续。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摸索,汪锋的土鸡养殖厂渐渐走向成熟,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十堰、郧西、陕西漫川及周边乡镇。目前,养殖厂已累计投资70余万元,养殖本地青脚麻土鸡5000多只,绿壳蛋鸡4000多只、日产土鸡蛋200多斤 、绿壳蛋240斤。截至20年底预计可现实销售收入50余万元。
“我是农民,我为农,我成功了,还想带动同村老百姓一起富”汪锋说。年8月他将土鸡养殖厂成功注册了七里峡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社员9名,基本上都村里的低保户、贫困户,他们年平均分红达2万元以上。
【3个创业成功的案例】推荐阅读:
因创新而成功的案例3个11-13
五个寓言对成功创业的经典诠释08-14
小人物创业成功的案例06-21
关于90后创业成功的案例06-28
杨国强创业成功的案例分析10-07
11个小本创业好点子-帮你创业成功06-15
[作文素材]创业的励志故事和成功案例09-03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06-28
互联网成功案例3个07-20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分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