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墨子经典名言

2024-10-06

墨家墨子经典名言(精选4篇)

1.墨家墨子经典名言 篇一

1.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2.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3.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5.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6. 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7. 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8.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9.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10.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1.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2. 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13.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14.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15. 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6. 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17. 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18.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19. 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20.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21.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22.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23.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24.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25.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6. 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27.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28. 天欲义而恶不义。

29. 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30.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2.墨家墨子经典名言 篇二

关键词:墨家;宗教身份;兼爱;现实性

春秋战国之交,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并称为“显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之一的墨家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墨子的全部思想,所标的纲领有十条之多。在众所周知的墨子十项主张中,究竟哪些是其思想的根本观念,研究者们意见不尽相同,多数认为“兼爱”为墨子思想的核心及总纲,本文作者也持此观点。本文通过与墨子时代西方宗教的比较,意图从墨子的宗教传统身份来进一步解释墨子“兼爱”思想的来源,重新梳理其思想中“十论”的体系,由此揭示出墨家思想的现实性和工具化色彩。

一、墨子的宗教传统身份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墨家有其独特的面貌。墨家以其宗教思想和宗教团体而区别于其他诸子——墨子聚徒,组织成一个类似宗教式的团体,并要求每一位墨家成员自觉地严格遵守墨家教义。墨子实行钜子制度,即类似于宗教领袖,并以修身磨练等方式将墨家成员凝集成一个相当稳定的行动团体。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核心内容的教义,使得墨家成员有着一种共同信仰,一种执着追求的境界,规范着墨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方向。而墨家这种有别于其他的宗教色彩,是与其特殊的宗教传统身份有着密切的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以政权为主,而宗教权力难出其右。中国古代的君主都是君而兼师的,都是以政治领袖而兼顾教务,其重心则偏重于人事。中国的教权不能凌驾于政权之上,所以中国的宗教始终不能发展到唯一绝对的大神观念,继而也不可能有如西方的宗教统治。商民族是中国古代唯一最先崇拜大神的人。上帝之观念,就是由商人自淮河流域带来,并加入中国之文化系统的。但上帝观念的传人并没有消灭或统治中国的原有多神,反而受到原始中国人思想的同化,成了自然界一个最大物质的代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神都是趋于唯物的,人民所崇拜的所有神都是有关民生的实物,如山川河流等)。

作为商民族的遗裔,墨子将上帝之观念贯穿到墨家的教义中,提出“兼爱”之思想。《墨子·法仪》篇说: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墨子是从庶民阶级的平等观(兼爱)来塑造这个上天的。在墨子的著作里,提到“天”的共有278次,提到“上帝”的地方也有23次之多。墨子赋予天以普遍主义的平等观,不再持有原有的宗法等级宗教观,而是兼爱天下,普佑世人。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当时上帝观念和墨子思想,看出两者在许多地方都有相同之处,都是以兼爱为纲,宦求平等的观念。

上帝观念以上帝为父,兼爱同仁,人人皆如兄弟之相亲。其观念打破家庭小群和阶级制度,人人如兄弟一般来组合超家庭的团会,即教会。据说其最初组织,亟望基督重来,天国实现,教徒衣食相共,不分界限。此与从前分别族内族外,自私于内而相仇于外者,完全不同了。教义公开宣传,热心救世,一反各守私者之所为。

而墨子所主张的兼爱,就是不分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等级身份的高低贵贱的普遍的无差别的爱,是要求打破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的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以下引《墨子》只注篇目)“爱人,待周爱人,然后爱人。”(《小取》)“爱人之亲,若爱其亲。”(《大取》)“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下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法仪》)墨子认为每个人在天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应享受天赋于人的各种物质生活。“爱臧(男奴隶)之爱人也,乃爱获(女奴隶)之爱人也。”(《大取》)“获,人也……臧,人也。”(《小取》)墨子的爱是没有职位尊卑、财富多寡的差别的,哪怕是奴隶,仍应享有爱的权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其对象不止于一家、一族、一国,其范围包括任何爱所能及的人和地方。

墨子想替中国设立一个以上帝崇拜为中心的宗教,这是与墨子本人的宗教传承相关的,同时这种特有的宗教传承也为墨家学派“兼爱”的产生创造了思想基础。

二、由“兼爱”衍生的墨家“十论”

出生在二千四五百年前的墨子,从他的精神和主张来看,他欲成立一个中国战国时期独特的宗教,这是与当时混乱的社会历史状况息息相关的。

春秋战国之际,周天子尸位素餐,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实权;诸侯趁机拥兵自立,各自称王,为了获得更多实际利益,诸侯国间相互争战不休,搞得天下政局混乱,战争连绵。墨子在《墨子·天志下》描述说: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千万矣;此为逾人之墙垣,格人之子女者,与角人府库,窃人金玉蚤者,数千万矣;逾人之栏牢,窃人之牛马者,与人人之场园,窃人之桃李瓜姜者,数千万矣;而自日义也。而出身于社会最下层的墨家,亦即来自农工失业流民和刑徒苦役,受到来自于世家贵族、官僚以及新型的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老百姓更是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基本上处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的战乱之中。

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墨子以身赴义,积极创教。胡适就曾评论说,“墨子是一个创教的教主”,墨子所说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都可称为‘墨条’的信条”。在多达十条的“教义”中,兼爱如穿珠之线,将“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是墨子针对时弊开出的一剂济世药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侵略战争频繁,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无论对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来说,都是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指出应“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兼爱中》),减少对百姓的残害以及不必要的资财浪费。我们可以看出,非攻思想是兼爱思想的一种外延,是从人与人的兼爱向国与国的兼爱的推进,同时也是对当时颠沛流离于战乱中百姓愿望的一种迎合。

“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正是表现了战国动乱时代中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等社会现象。这与墨子所提倡的有财相分,有利相交的经济理念大相径庭。社会上层阶层不劳而获,却生活奢侈,挥霍浪费,厚葬久丧,钟鸣鼎食;而身处社会最下层的劳动人民只能终日劳作,却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身无立锥之地。针对这样的社会时弊,墨子提出节用、节葬和非乐的思想,即节约资

财费用,节省丧葬费用,取消礼乐制度,以此反对当时的繁文缛节,要求节约有限的社会财富,以均天下之利。同时墨子也指出应“有利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只有在这种有力助人,有财分人的道德、行为准则下,才能实现物质利益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过着温饱而不奢侈的生活,这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基本内容。

针对当时的“国家昏乱”,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尚贤,就是尊重人才,举拔贤才。墨子尚贤是基于小生产劳动者的平均主义,“官无常贵,民无常贱”(《尚贤上》),同时将尚贤提到了天之法仪的高大,并将择君也列为尚贤的内容。墨子这种主张反映了当时平民阶层要求平等参政的强烈愿望,以及一种由下选上的平等政治风气。以择君唯贤为前提,尚同就成为可能。尚同的基本内容是由天子“一同天下之义”(《尚同中》),“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尚同上》)。墨子的两项政治主张,从君择臣和民择君两个角度上反映了强烈的民主思想和平等意识,同时也正是“兼爱”思想在政治层面的具体体现。

由于战国时期的战乱频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儒家思想极为盛行。墨子反对这种懒惰的“有命”论,提出非命思想。他认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非命下》)。显然,墨子从实际生活出发,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社会下层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对于上层社会的压迫与剥削,以及“国家淫僻无礼”之事,墨子提出了天志和事鬼思想。墨子所主张的尊天,认为天有意志,即“天志”。“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墨子的天志,其核心是兼爱,出发点则是百姓、民众。而事鬼,即明辨鬼神的存在。墨子认为鬼神无所不在,并能赏善罚恶。墨子之所以强调天志明鬼,不仅能警上愚下,同时也是想给自己的宗教教义增加一些神秘色彩和威慑力量。

3.墨子名言 篇三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3、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4、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5、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6、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译文:钓鱼人恭恭敬敬,并不是为赐给鱼食物;用虫子作为饵料投给老鼠,并不是喜爱老鼠。

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8、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译文:现在(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9、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10、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11、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12、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13、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14、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譬如说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能忍让。

15、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16、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救宋

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体力行地得到的。

17、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18、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19、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2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21、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22、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23、备者,国之重也。

译文:防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24、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25、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2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8、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2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3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31、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故大国之攻小国也,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32、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33、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34、兼相爱,交相利。

3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6、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37、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38、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39、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墨子名言 篇四

1、兼相爱,交相利。

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3、故古者圣人之因此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5、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6、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7、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9、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0、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11、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12、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1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14、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5、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g。

16、仓无备粟,不能够待凶饥。

17、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18、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9、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0、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21、心无备虑,不能够应卒。

22、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

23、民有三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24、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25、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26、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27、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因此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28、故古者圣人之因此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29、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30、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31、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32、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33、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34、仁人之因此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5、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36、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7、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38、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39、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40、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完美者也。

41、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4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44、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4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46、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47、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48、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49、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50、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51、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52、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53、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4、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55、良弓难张,然能够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能够任重致远。

56、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57、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58、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5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60、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完美者也。

61、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6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63、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64、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65、兼相爱,交相利。

66、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67、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6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69、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70、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71、这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7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73、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74、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75、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g。

76、良马难乘,然能够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能够致君见尊。

77、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故大国之攻小国也,譬犹童子之为马也。

78、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79、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80、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81、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82、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83、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8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8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86、心无备虑,不能够应卒。

87、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88、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89、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90、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91、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9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93、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94、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9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96、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9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98、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99、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100、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101、天欲义而恶不义。

102、万事莫贵于义。

103、天下从事者,不能够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104、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105、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06、天之爱天下之百姓。

107、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108、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109、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110、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111、万事莫贵于义。

112、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113、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14、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115、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116、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117、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18、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119、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20、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21、仁人之因此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122、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123、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124、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以待客。

125、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126、良马难乘,然能够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能够致君见尊。

127、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择举之。

128、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129、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130、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

13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132、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133、仁人之因此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134、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135、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136、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137、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38、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139、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40、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141、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142、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14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44、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145、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因此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146、故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47、天欲义而恶不义。

148、仓无备粟,不能够待凶饥。

149、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150、这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151、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52、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153、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54、归国宝,水若献贤而进士。

15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156、力,形之因此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157、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15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159、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160、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16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162、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163、力,形之因此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16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165、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孔子)交相贼,必得罚。

166、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墨家墨子经典名言】推荐阅读:

墨子读后感观后感09-28

上一篇:酸雨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下一篇:长恨歌教学素材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