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活动总结

2024-11-09

新课程改革活动总结(共8篇)

1.新课程改革活动总结 篇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阶段总结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大力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号召,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研究为抓手,上下联动,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

一、活动准备工作

(一)强化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是学校

一把手亲自抓,将“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校长即为此次活动组织领导小组的组长,全面负责研讨活动的领导、检查、督促、保障、协调工作。此次“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正是在校长的亲自领导、督促和保障实施下,才能得以顺利、有序、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二是学校各部门、年级、教研组齐抓共管,建立健全研讨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确保研讨活动的有效开展。及时成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领导小组,组长:xxxx,校长,全面负责研讨活动的领导、组织、督促、保障工作。副组长:xxxxxxx,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研讨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具体执行工作;xxxxxxx,分管德育和后勤的副校长,负责研讨活动的保障工作;xxxxxxx,分管人事、党务工作的副校长,负责研讨活动的监督工作。组员:教务处主任xxxxxxx为执行员,负责执行工作;行政办主任xxxxxxx为监督员,负责监督工作;德育处主任xxxxxxxx为协防员,负责帮助执行与管理工作;总务处主任xxxxxx为保障员,负责保障工作;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小组成员,负责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的具体事务。

三是上下联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确保研讨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每位组员的职责,使组员开展工作有规则可依,有条例可循,在此基础上,组员互相协调与配合,共同开展各项研讨活动,确保了研讨活动的数量与质量。

(二)细化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评价标准

为使全校教师明白“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研讨的目标与行动的方向,并能对全体教师进行研讨活动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我校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理出了胜利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的标高。

1、教学要素方面:(1)目标指向: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突出、德育目标有效;(2)教材处理:教学设计因课制宜,教材重组合理科学,重难点突出且处理得当,讲授时间恰到好处,练习质高量中;(3)教学方法:方法与课型相得益彰,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运用得当且讲求实效,学生中心地位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引导和调适。

2、教学行为方面:(1)教师行为:教师充满激情,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整节课能吸引学生且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应变能力强,教材驾驭能力强,提问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且具有激励性,课堂节奏恰到好处且时间掌握准确,板书简洁且富有启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学生行为: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自主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思维被激活,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师生互动,合作分享,学生兴趣浓厚,回答问题积极,能生成智慧,学生明确了知识的过程,知道或学到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获得相应的培养与提升。

3、教学过程方面:(1)教学准备:备课充分、教材熟悉,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恰当引用学科最新信息;(2)教学实施:教学过程顺畅,能合理智慧地处理突发事件,教学情景设置科学有效;(3)教学反馈:课堂高效,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有个性、有创新、有亮点,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得到强化。

4、教学反思与调整:课堂教学完成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小记或教后感,是否根据自己的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否具有一定的承继性,是否能够不断在反思与发展中向前发展。

(三)实化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保障措施

一是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要前提,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建立了教师理论学习日制度,组织教师对有效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多次请市、区教研员到我校进行理论讲座,开展教研辅导,先后派遣、组织十余名教师到江苏省、山东省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及时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能力。

是把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教学档案管理作为重要手段,加大了跟踪管理力度。对每位参加在校教师,坚持一月检查一次理论学习笔记,一月检查一次教案,一月检查一次教学心得与体会,坚持班级学生中进行学情调查,并进行跟踪记录,整理归档。

三是把强化奖惩激励作为重要措施,加大了考核力度。将每位教师的教学、教研过程参与积极性、教学

成效、教研成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月、期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对成绩突出者实行重奖,对成绩低劣者实行重惩。

二、活动实施过程及阶段性成果

为确保“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落到实处,在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领导小组同心协力且职责明确、实施方案完整具体、保障措施有力完善的情况下,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以下几个方面为落脚点,在精心组织领导中顺利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一是加强备课组建设,以集体备课促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开始以来,我校大力加强备课组建设,备课组从无到有,备课组活动从无法顺利开展到能够按期进行,并涌现出了初

一、初二语文备课组,初

二、初三数学备课组等优秀备课组。学期初,研讨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各备课组制定集体备课时间安排表及备课活动实施计划,确定每次备课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并于会后将集体备课活动的任务分配给各中心发言人;学期中,研讨活动领导小组监督集体备课活动按计划保质保量地进行,小组成员定期不定期列席备课组活动进行检查和抽查,每次备课活动首先由各位组员谈上次备课的课堂实施效果及反思,然后由中心发言人阐述此次集体备课共案的教学设计思路,再然后小组组员分别就中心发言人提供的共案提出修改意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个案;学期末,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总结会,总结本学期集体备课活动,并对下学期集体备课提出实施计划。通过加强备课组建设和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监管,我校备课组真正发挥了其应该具有的作用,使集体备课活动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和计划性,为课堂教学按何种程序、目标达成到何种程度树立了标杆,利于年轻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使课堂教学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增强了课堂有效性;通过教师的反思与交流,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设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举办“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大赛,以比赛促进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7年9月至11月上旬,学校教务处充分利用区、市进行教学设计大赛的有利时机,举办了教学设计大赛,鼓励全校所有45岁以下的教师撰写优秀教学设计。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并借此时机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提高教学设计的目的性、趣味性,增强了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重视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将课堂有效性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目的,教学设计的质量有较明显的提高。截至目前,共上交优秀教学设计56份,45岁以下教师参与撰写率达100%。

(二)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一是以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优质课展评活动增强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2007年10月至11月,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优质课展评活动,每个教研组派出2~3名骨干教师此次活动将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是否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列入了评价的首要标准。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所有进行展评课的教师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增强了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所有听课、评课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学习了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技巧,为改进自身工作提供了借鉴。此次活动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新课程理念,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性成为了我校教师的共识。截至目前,全校已展示参评优质课22节,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占全校在职教师的百分之百。

二是以实施“新苗赛”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2007年10月、11月两个月间,我校坚持“以比赛促教学,以意识促成长”的方针,组织三年以内新教师进行了“新苗赛”。此次新苗赛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教科室的精心筹备和细心组织下,在全校教师的大力配合下获得了圆满成功,共推举出8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锦江区“新苗赛”的竞赛。通过此次“新苗赛”,我校青年教师在比赛中获得了锻炼,得到了成长,培养了重视教学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意识,明白了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并学会了一些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是以开展“校际联动名师会诊”的需求性教研活动促进新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下,在我校教务处的精心准备组织下,2007年12月12日上午,由进修校xx校长领队,教研员xxxxxxx组织,xxxxxx区六所中学的数十名区域名师与学科带头人齐聚我校,开展了“校际联动名师会诊”的需求性教研活动。名师们在分别聆听了他们在我校的徒弟(即我校8名新教师)的教学常规课后,与新教师就教学设计、教材理解、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技巧、新教师发展方向、新教师发展动力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而后,所有名师就发现的问题与听课感受进行了集体会诊,并介绍交流了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训,对新教师培训与发展工作提出了综合性意见与建议。“校际联动名师会诊”的需求性教研活动是针对胜利中学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的一次教研活动。它大大增强了校际联系,加强了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学校互相吸取经验教训,使学校在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下得到共同发展;它有效促进了我校新教师的发展,使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了解自我优势,知道本身不足,明确了发展方向,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成熟成才;它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我校的实际问题,为我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重视教育教学反思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教务处将教师课后反思列为必备工作计划,要求三年内青年教师每节课都有教学反思,中老年教师每周至少两篇教学反思,并在10月下旬要求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困惑,对两个月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刻反思,截至目前,共收集教学随笔44篇。通过教学经验与困惑的撰写,一方面,教师逐步重视对日常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发现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提出了教学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思考,寻找到了部分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新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其中,努力追求课堂的最大有效性,并不断在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提升自己。

(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我校以狠抓“小专题研究”工作为教育教学研究切入点,以教学科研成果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促进青年教师研究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我校教科室狠抓“小专题研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小专题研究”指导、培训与监督计划。一是专家讲座指导研究方向。2007年9月20日,邀请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展室xxx老师,面向我校近三年参加工作的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师如何做小专题研究》的培训讲座,为青年教师的“小专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二是小组合作拓宽研究广度,教科室将青年教师上交的“小专题研究”立项申请书进行分类整合,召开“小专题研究”分组座谈会,将青年教师以“个人自愿、研究方向相近”的原则进行了分组,并组织参研教师按照分组进行合作研究以拓宽研究广度;三是专家指导挖掘研究深度,一方面,教科室收集整理“小专题研究”计划性、过程性材料后,提交给区进修校师资发展室的有关专家审阅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另一方面,教科室安排“小专题研究”交流、示范课,邀请专家到校听课并进行指导,为“小专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四是监督执行保障实施效果,教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小专题研究”指导、培训与监督计划并按计划监督参研教师进行小专题研究,将“小专题研究”情况与参研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有力保障了研究的顺利进行。截止目前,我校“小专题研究”立项十五项,其中,区级重点专题两项,区级普通专题八项,校级小专题五项,参与小专题研究的人数超过25人,占学校教师三分之一左右,在各位参研教师的努力下“小专题研究”正有序地进行着。

(五)试行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高度重视使教师建立“以教改促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理念,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一是先后组织教师到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访问学习,学习教改先行区的经验,以便于找到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改方案,12月24日至28日,我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四个备课组长一起到山东杜郎口参观学习,学习结束后在我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我校掀起了学习杜郎口的一股热潮。二是组织访问归来的教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讲座,交流学习心得,使全校教师能够通过交流理解先进教育理念,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三是积极鼓励全校师生自发学习、实践先进的教学模式,我校将各个学科的杜郎口模式教学光碟考在多媒体教室,供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学习,并鼓励各科任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很多教师自发使用杜郎口模式进行教学,并根据我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模式加以改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我校自发开始并逐步扩大了影响力。四是统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讨。在师生自发进行课改的基础上,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情况下,我校确定了教改实验班级和教改实验备课组,制定了《构建“自主—合作”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构建“自主—合作”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明确规定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我校实施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程序,正式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如今,“构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我校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也是下学年乃至以后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核心,相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将会改变我校的面貌,大大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三、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教师较缺乏教改科研的意识,不能主动参与研讨活动,虽在学校多方位多角度的鼓励与监督下参与,但活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鉴于此,一方面,我校将继续加大鼓励与监督力度,促进教师有效地参与研讨活动;另一方面,我校将重视营造教改科研氛围,改变教师意识,增强教师的主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各个研讨活动。

(二)我校学生生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发挥其主动性。这学期的研讨活动我们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进行较少,也导致课堂有效性无法最大程度实现。在以后的研讨活动中,我校会将学生作为研讨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课堂有效性实现的标准。而我校“构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是其实施的有效路径和根本目标。

(三)组织执行各项研讨活动的工作人员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一些重复性、无效性工作的出现,降低了工作效率,对研讨活动顺利、有序进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以后进行的每次研讨活动制定出工作人员职责,将活动的具体工作落实在人头,从而避免工作的无效性、重复性和低效性。

总而言之,我校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学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地进行各个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穿新课程理念,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已告一段落,但这项活动并不会在我校停止,反而会如火如荼地开展下去。目前,构建“自主——合作”有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我校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强力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xxxxxxxx教务处

2007年3月14日

2.新课程改革活动总结 篇二

总目标是通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塑造2种角色

(一) 教师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注重突出学生主体,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重点是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阶段性评价。

1. 活动前评价。

即在活动开始前, 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采用的评价形式和方法, 公布评价的内容。然后将成长树交给每位学生, 由主题活动小组长负责保存。教师鼓励学生的个人成长树在他们的护理下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 活动中评价。

即在活动开始后, 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树上添叶挂果。若小组内交流并得到小组成员认可的, 指导教师对学生表扬一次, 让学生在自己的成长树上画上一片叶子。若在主题总结交流中, 学生认可达到2/3, 且教师评价为优的, 让学生在自己的果树添上一只果。

3. 活动后评价。

即实施总结评价, 反思、反馈阶段, 也是学生收获的阶段。学生完成反思可以进行汇报展示与交流, 与其他课程评价等保存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

(二) 学生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 有所侧重, 无论那一种类型, 都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三、遵循项原则

1.遵循实践性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特别关注学生活动时的感受和体验活动的过程。教学上要关注过程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遵循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 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

3.遵循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依据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 逐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事情,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四、分清4种类型

(一) 研究性的问题探究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二) 设计性的实际应用

设计性学习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 设计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 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设计学习和应用学习是问题解决的两种基本形式。设计学习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 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体验性的社会考察

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 它是一项"综合性体验学习"课程, 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 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 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学习活动。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四) 实践性的活动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的课程形态, 其独特的价值在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想更具有实效性, 必须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就要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活”起来, 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加深入,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突出个特点

(一) 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立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 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 是以活动开展为主要形式, 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 在“动手”“实验”“观察”“交流”“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课程, 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四) 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 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 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不断生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五) 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 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六、培养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直接指向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主要体现在:

1.规划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 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规划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制定可行性强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案或计划。

2.交往能力。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即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培养学生协调能力、交往能力和破解冲突能力。

3.处置能力。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 搜集处理信息是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基本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过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搜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整理和利用各种信息或资料的能力;呈现、表达各种信息的能力等方面。

4.管理能力。在实践活动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 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

5.创新能力。良好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 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提炼观点, 形成见解, 整合知识, 创新知识。

6.破解能力。破解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核心目标要素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科学方法的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的能力、实验研究与观察的能力、参与与服务的能力等;运用数学思想和技巧的能力, 如数理统计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 如策略选择的能力等。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注重突出学生主体,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同时, 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校要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构建实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模式, 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

3.新课程阅读活动的定位 篇三

认清阅读活动的本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对于语文教育的弊端,清华大学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指出:“我们的语文课正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课,语文教育正在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炼课。抽象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使阅读一直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摆正阅读活动的角色

目前,阅读活动的“生态环境”很不和谐,普遍存在“主客颠倒”,教师总是扮演统治者和终极裁判官的角色。而事实上,学生应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

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如《我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中所叙述的:美国的小学老师给小学生布置类似“叙述自己的国家”等令大人们都无从下手的作业。其目的很明显: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也应该从中得到点启示吗?

这种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表现为: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拓宽阅读活动的空间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阅读活动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地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放的生活大书橱”,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起阅读“地球”的“支点”,“授之以渔”,让学生不仅会阅读,更能用情感去体验,用心灵去感知,用智慧去思考,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校)

4.新团日活动总结 篇四

活(一号字)

xx班

2016年x月xx日

团日活动(二号字)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时间、地点:

三、活动过程:

1、***讲话/宣读**文件

……(文件内容摘要)

***宣读文件

2、发言/讨论

同学1:发言摘要 同学2:发言摘要 同学3:发言摘要

……

同学们认真开展讨论/认真学习/积极发言

3、看视频(视频内容简介)

同学们认真学习***

(内容)(四号字)

四、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同学们的积极性、出勤情况、活动效果、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五、解决的办法:

提前布置活动任务,让大家有准备;严格纪律;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奖励……

六、活动收获与展望: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xx班

5.新教师活动总结 篇五

一、教材生活化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虽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在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学内容:从“书本化”转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灌输,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好像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为了教材而学。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学理论深奥,教材虽比较条理但却死板、脱离生活实际。虽然为了说明这些教材中的观点,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过于理想化、成人化,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例如:以前《经济学》部分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虽然作为重点大篇幅介绍,但是无法与生活沟通,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只是死记住了那些理论和知识点,但却不能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

3.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给了教师许多创设问题情景的机会。(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这是与以往教材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这样教师就能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细腻的情感开展趣味性教学,使学生不但善学而且乐学。

4.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6.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 篇六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1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对高一新生进行军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高训练水平。现作以下总结:

一、统一领导、目标明确

本次军训在校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以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观念,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体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毅力,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带动校风建设,促进班集体建设为目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军训活动安排

学校根据《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实施意见》、《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划》和市教育局、警备区司令部《关于做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由政教处负责实施,具体组织和开展了学生军训工作,内容如下:

1、由校长和部队首长作军训动员报告,讲清军训定义和意义。指出了军训是我校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军训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敢于吃苦,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磨练同学们的意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高中三年乃至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提出了军训的要求,服从管理、听从指挥,统一要求、步调一致,严明纪律、刻苦训练,小事不请假、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全程参加、符合要求。

2、从16日起至23日,全日进行常规军事训练。训练分班进行,要求分步骤、循序渐进,每一个动作要领都要准确、到位、规范,落实到人、逐个纠正。

班主任老师全程跟班、做好教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训练有困难,接受能力差的同学给予帮助和指导,对某些对军训认识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说服教育,对怕苦怕累,有人为情绪的同学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在军训过程中,开展人与人,班与班的丰富活动,激励先进、树立标兵,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带动后进同学共同进步。

3、在军训过程中,结合常规行为规范及法制教育。政教处召开电视班会,提出常规要求,并召开一次新生家长会,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规范学生行为,形成立体教育网络;聘请新浦区检察院杨君武同志来校做法制报告。

学校还创办了五期军训简报,及时汇报军训开展情况。实行军训常规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仪表、服装、考勤、稿件、纪律等。

军训结束后进行了会操表演,并对军训队列会操情况进行了评比,评选出先进班级和军训先进个人。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2

经历过高考的洗礼,走过人生所谓的黑色六月,我们满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迎来了我们生命中最为靓丽的风景。从我们跨入大学校门起,学院上上下下就为我们大一新生惊醒了一系列教育活动,现特对之前的一系列活动进行如下总结:

大学第一课:军训

金色九月,硕果累累,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操场上是一张张我们12级大一新生崭新的面容,我们将开始大一的第一堂课:军训。我们的军训时间为20xx年9月23日至9月30日,为期8天。8天中,我们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质。在训练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团结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军训任务。

9月30日上午,我们12级新生军训检阅暨总结大会隆重举行。我们3500名新生经历了为期8天的军训后,在老校区汇报成果,院领导xx、姚继欢、安建平、王xx等出席。

王xx教授做了总结报告,他希望同学们能在xx学院四年大学生活中昂扬向上,永不掉队。刻苦钻研,学有所成。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项大型活动总结:

一、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9月21日上午8:30分,我院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校本部操场隆重举行,我们3500余名大一新生迎来了人生征途的新起点,院领导xx等出席仪式,院党委书记xx主持典礼仪式。

二、组织疏散演练:

9月22日,我院组织我们3000余名大一新生进行以及突发事件演练,当天下午,新生演练活动分别在老校区、新校区进行,院领导安建平、梁晋才、王xx等亲临现场观摩指导,全体新生按规定有序撤离集结。

三、“心连新”迎新晚会。

9月27 日晚,由院团委主办的“心连新”迎新晚会在老校操场举行,学院老师及高年级学长、学姐们用他们最真挚热烈的情怀为我们表演,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心连新”,心连心,我们融为一家人。

学习经验交流会

20xx年12月11日,由我们应用化学系团总支学生会主办的以“金凤吐睿,锦囊探针”为主题的20xx级学习与生活经验交流会在5108教室隆重举行。会上,个学生会代表都纷纷发言与我们新生交流经验与心得。学习部部长成锐与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团支部副书记张丽就生活方面的知识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此学习经验交流会,既是对我们12级新生出入校园的一次全方位导航,更是对我们融入大学生活的美好期盼,通过这次交流会,我们会在众多妙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计,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

《学生手册》的学习

为了让我们大一新生更多的了解学院概况、学院常规管理、学习实践以及学院的奖励资助政策,在开学的一段时间以来,没晚自习时间,由辅导员助理cc学姐组织我们班队学院《学生手册》进行了学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是我们更加了解了我院概况,以及我院对我们学生的学籍、日常行为规范以及自身素质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使我们能更快了解自己的新环境,使我们能做到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刻苦学习,力争上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自己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3

20xx年初中,我终身难忘。因为这一年,期待已久的军训最终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我,最终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军服,接触部队,接触我心中神圣的军人。

如果说,之前对军人的崇拜是盲目的,那么,军训让盲目变得实际;

如果说,之前对部队的感觉是生疏的,那么,军训让生疏变得熟悉;

如果说,之前的辛苦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军训让模糊变得清晰。

从盲目、生疏、模糊再到实际、熟悉、清晰的转换,让我深刻体会到,军人,这两个字所承担的重量。头顶上的国徽,赋予了他们神圣的职责——保家卫国。从穿上军服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的不凡。军训,让我有机会了解军人的职责;军训,让我有机会了解军人的豪情,让我有机会了解军人的柔情。

军训,注定是永生难忘的,注定是刻骨铭心的。

记得动员大会那天,主席台上团长的热血沸腾的讲话,激起了我对这次军训的完美憧憬。而事实证明,现实并没有打破憧憬的梦幻,因为这样的军训,有汗水有欢乐,有严厉有亲和。于汗水中我们领会到共同奋斗的欢乐;于休息中我们领会到共同沟通的喜悦;于训练中我们感受到军人的严格;于关心中我们体会到教官的亲和。训练时严格,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在训练中学到东西,提高我们的素养;休息时亲和,和大家打成一片,共同渡过这完美的15天的军训。

每次站军姿,都能亲身践行“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当汗珠从脸颊,发梢,后背划过,我都会有一种很酣畅的感觉。以为整个连队都在一齐付出,在一齐奋斗。虽然我们做不到教官口中的:一个小时不动,两个小时不晃,三哥小时不倒。可是,我们都很努力。无论是努力睁开眼睛目视前方一动不动的我们,还是耐心地给大家一个个矫正军姿的教官,都用自我的汗水告示着大家,我们在奋斗。那一刻,仿佛大家连成了一体,朝着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那种感觉,永远都不会忘。

立正,稍息,向右看,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每日都是简单的重复,说实话,有时是会让我感觉枯燥,也想过偷懒。可是每当看到教官,同学们的汗水,所有的枯燥感就会一扫而光,因为能够一齐流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记得有一次,连里有个女生不舒服被送去校医院,回来的时候她说有话和我们讲。她哽咽的语句,让我看到真情流露的她对一齐奋斗的感觉的珍惜。很记得她的一句话:“我想和大家一齐奋斗,一齐完成这次军训,请大家不要放弃。”为她的坚毅,为我们的目标,我们都需努力。

坚持,就是最完美的胜利。一齐流汗,一齐欢笑,一齐付出,一齐奋斗。17连就是一个整体,我们团结,我们友爱,我们就像一家人。

永远的17连构成的记忆,也将是永远的。这记忆,会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人生的旅途中。沿途的风景,丝毫不会减弱这记忆的风光,以为这记忆,被刻上了一齐奋斗的标记。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4

20xx年9月2日至9月5日我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此次军训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各部门的通力协助,相互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1、一周以来,教师们尽职尽责,在训练过程中,学校的领导以及各班班主任都给予了军训活动大力的支持。在军训期间,同学们以解放军战士为榜样,严格训练,不畏气候地变化,对每一种军姿都认真领会,反复训练,做到队伍行列整齐,步调一致,嘹亮的喊号声、回荡在操场上。大多数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完全按照小教官的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尽管有的同学身体素质不太好,但是,他们仍然咬紧牙关,坚持训练。

2、通过一周的军训,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们在军训中的表现,初步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这是对学生们今后成长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军训,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短暂的军训生活给大家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想必,每一位同学都忘不了紧张严格的列队训练,忘不了那整齐嘹亮的口号声。此次军训,定会在全校师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5

军训是小学迈入中学的第一课,是实现角色转变的起点,是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良好习惯、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国防观念、意志品质、自理能力等极为重要的途径和形式。自8月20日至25日,我校对初一800多名新生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军训。以队列动作、作风养成、整理内务、军事常识为主要军训内容,圆满完成了预定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军训工作,今年更是将军训工作作为开学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军训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主任为组员的军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各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今年的军训工作做了充分准备。军训前学校领导两次亲临现场对军训场地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了解,对训练、集会、就餐、住宿、饮水、甚至洗浴场地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统筹安排,详细地研究军训中的有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暑假军训手册》,其中包含了《军训作息时间安排》、《会操评比标准》、《内务检查评比标准》、《文艺汇演评分标准》、《纪律检查评比标准》、《宣传评比标准》等制度健全的军训内容。各项评比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所有工作人员分工不分家。人手一册,使参训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军训的整个过程和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于上述措施明确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这次军训中的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

2、严格要求,科学施训。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体现了军训的严肃性,同时注重从学生思想教育入手,针对当代中学生娇骄二气较重与个性强的特点,采取严格施训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通过科学管理的方式,突出重在育人的根本目的,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训中。

在训练场上,顶烈日、冒酷暑,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有的脚肿了仍坚持训练,做到轻伤不下火线。锻炼了学生意志品质。同学们在自主能力、吃苦耐劳、团队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配合能力明显提高。在军事训练,班级管理,内务卫生、板报宣传等方面成效显著。

更进一步培养了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同学们都感到这种生活虽然苦、累、紧,但有意义,锻炼人,很充实。在训练中所表现出的姿态端正、军容严整、作风过硬、礼节周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态度严肃的军人形象,在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友爱团结、和谐理念和组织纪律性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强化,基本上达到了知与行、说与做、训与用的统一。为今后的教学管理和校纪校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许多教官和班主任在训练中嗓子都哑了,仍坚持在训练第一线;有身体不适的教官也坚持带病训练。每名教官认真负责,大胆管理。从训练场上每个动作的操练到内务整理统一,从日常生活到课余文体活动,处处都有教官们和班主任辛勤工作的身影。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6

人生学校高中部高一新生为期7天的军训就要结束了,在校领导和武警中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官的细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拼搏下,我们的军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次军训,由于部队教官严格要求,认真进行各项科目的训练;同学们参训态度端正,有吃苦耐劳和磨练意志的思想准备,因此,在军训期间参训的同学都能积极的投入到艰苦紧张的军训之中,不仅增强了国防观念,坚定了爱国主义信念,而且体验了士兵生活,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艰苦奋斗、勇敢顽强的军人作风。虽然军训时间是短暂的,但这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1、军训中,教官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参训同学生活,主动做好参训学生的思想工作,热情为同学服务。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最可爱的教官表达最崇高敬意。

2、同学们,军训是每位高中生重要的必修课。这次军训的200名同学,经过军训技能考核,均取得优良成绩。

3、7天来,同学们虚心向教官学习,严守纪律,不怕困难。有的同学带并带伤坚持训练,从不叫苦叫累。3班的唐大伟、同学在训练中,虽身体不适稍做休息又投入到高强度训练之中。1班的、2班的、3班的、4班的大李帅、谢丽军、刘佳庆等同学是军训学生的榜样,他们高标准要求自己,各项技能成果走在了最前面。106寝室的同学用午休时间清扫场地积水,热心为集体服务。军训不仅增强了体魄,而且锻炼了意志、毅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7

在漫长的三天军训中,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学习了许多。虽然军训十分的累人,但磨炼了我的意志,使我蜕变,还让我体验到了军队中严酷而又艰辛的生活。而与我此刻的生活相比,我还是比较安逸的,所以更加需要去锻炼我,使我成长。

1、在军训的开始阶段,教官还不是很严肃,但后面变得十分严厉了。或许他们军训时教官也是这么叫他们的吧。对于我来说,军训只可是是玩耍而已,可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军训十分苦,但苦中有乐。有时候教官像个孩子一样和我们调皮、玩耍,还会叫我们唱歌呢!虽然唱得不怎样但也是一种解闷的好办法,能够说教官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严厉的`一面。

2、军姿是每个军人的必修课,第一次教官就教给了我们军姿。军姿虽简单,但要站个几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困难的,脚麻麻的,酸酸的,大概换作每个人都会受不了的。我们每一天都会站个几十分钟的军姿,对于我们来说是历练,并且我们只需要站三天军姿,

3、当兵的人却要站个几年,所以这些苦算不了什么。军姿还算不上最苦的,最难的就是跑步了。每个人都会跑步,但要跑得有整齐感、节奏感,还有响亮的口号,这些或许已经把我打败了。最悲剧的是,喊口号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依稀只能听见教官说:“口号不响亮,再跑一圈。”于是我们在一步步的训练中,练成了响亮的口号,并且有整齐、节奏感,教官的辛苦还是没有白费,这样在大课间时,跑好久不是问题了。

军训不仅仅能强身健体,更为我们以后的初三生涯奠定了基础。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8

我校为期5天的军训胜利结束了。这次军训之所以获得了圆满成功,是因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教官的精心指导,所有教师认真负责、以及同学们自身的努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教官和班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军训的全体同学致以崇高的敬意!

1、五天的军训生活即将成为美好的回忆,五天的军训生活即将化为圆满的成果,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是充实而喜悦的,我们对教官们的感激之情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如果说此次军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那么教官们就是带领同学们取得辉煌成果的人,请允许我代表仲兴小学全体参训师生再次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军训生活使我们获得了新的人生境界,感谢军训生活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角,感谢军训生活使我们对今后的奋斗更加充满信心。

2、军训是一个崭新的课堂,军训是一个火热的熔炉。这次军训,让我们领略了兵营的氛围,感受了军人的风采,拥有了军人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热情。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纪律观念,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通过军训,我们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勾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3、军训是一个成长的阶梯,军训是一个人生难忘的阶段。在五天的军训中,同学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已,顽强拼搏,表现出色。训练中,骄阳烈日,晕倒了,稍作休息,立即归队;队伍集合,动作敏捷;站军姿,满身大汗,纹丝不动;队列操练,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步伐规范,行军途中,互相帮助,关心照顾,团结友爱;各班会操,队伍雄壮,声震校常这都证明了这次军训的极大通过军训,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的良好作风,在教官们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通过自身的磨练逐渐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在骄阳烈日下,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做好每一个动作,克服每一道难关,充分展示了我们仲小学子的精神风貌。

通过军训,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军训教会了同学们要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取得成功;只要拼搏努力,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军训更教会了同学们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9

有人说,军训是酸甜苦辣的结合;也有人说,军训是对身体的折磨。而我想说:军训就像是一块儿磨刀石,而我们,是待磨的刀,军训之后,我相信,每一把刀,都会更加锋利,更加闪闪发亮。正如临行前,妈妈告诉我的:如果你能把军训挺过去了,那我相信,再大的困难,你也能克服。

军训教会我太多太多,比如怎样去珍惜,怎样去尊重,怎样去生活,更重要的是,怎样去坚持。

在军训中,我们坐着的时候,我们通常想躺着,而站着的时候,又通常想坐着,可当单脚站立时,我们又只渴望双脚着地了。可我们为什么不学会知足一点儿呢?在站着的时候,想想单脚站着的辛苦,那么站着不就变舒服了?而坐着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站着的累?那样比起来,坐着不就是享受了?所以,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此刻的,就会更简便欢乐,而这些,都是军训教会我的。

我想,在军训之前,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要求过别人尊重你吧?而这个“别人”所指的,有可能是父母、教师、或者朋友。可是,我们是否去想过怎样去尊重别人呢?在军训后,我们明白,别人在对你讲话时,你不认真听,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别人在很严肃的处理事情的时候,而你并不严肃对待,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这种不尊重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而更重要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军训让我们明白了,在要求别人尊重自我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

大概同学们都是家中的“唯一”吧?不会这个,不会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在校军训,我们什么都必须靠自我。不仅仅这样,时间上的限制,更令我们慌乱不堪。第一次上早操的时候,有没穿袜子的,有没时间梳头的,乱七八糟的事情,让大家筋疲力尽。可是在经历过无数个第一次后,我们就长大了,学会了怎样去生活。而这些,都是我们军训后的生活。

军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彻底的体会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如站军姿的时候,再不舒服也不能动,再氧也不能抓,度秒如日,而当教官叫我们停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先自我是能够坚持的。于是,在心中暗下决心:从今日起,坚持到底,决不偷懒!

军训,教会我们好多,告诉我们好多,这必须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10

伴着似火的骄阳,伴着学生们脸上流淌的汗水,为期5天的军训生活到此已经圆满结束,回顾这5天的军训生活,学生有如下收获:

1、收获了坚强的意志,并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军训生活教会了学生们很多东西,不仅学会了怎么站军姿、怎么跑步、怎么叠被子,甚至是怎么吃饭,还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强。

在军训的5天之间,我班有4位同学曾经想家想给家里打电话,我安慰她们说,进入初中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应该有所进步,有所飞跃。要做一名坚强的中学生,与其把你脆弱的一面亮给同学看不如用你坚强的精神让同学赞叹。每天起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在心里自己对自己说一句我是最棒的,我会努力的。经过我一番的安慰和鼓励,这5位同学都一直坚持到最后。

2、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耕耘的好,收获就会好,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动力下,我班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我曾经跟同学说过,自从你踏进5班的第一步开始,你就是一名5班的学生了,你们就像十根手指一样,缺一不可,只要双手紧握,就是力量十足。他们真的像我说的一样,在汇报演出的时候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

除此之外,军训的第4天晚上有个军训文艺汇演,第3天晚上是班级自己的才艺比拼,虽然班级自己的才艺不够好,出现一些无厘头搞笑剧,但是到年级表演的时候有5位同学非常出色,主动表演,利用午休时间抓紧时间排练,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其中有2位同学下台了觉得自己表现不好伤心地流下了泪水,我安慰这两名同学说,你们敢为班级站到科迪中学的舞台上就是胜利,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在努力着,你就是最棒的,班里面没有人会嫌你表现的不好的。经过安慰,这两名同学均下定决心,下次还要为班级争光。

虽然军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苦事,但是对班集体的迅速形成,对锻炼学生的意志起到促进作用,班级的概念也初步形成了。

新学期军训活动总结11

众所周知,进入大学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军训。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军训延期了,但这一任务我们还是必须完成的。在这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这次军训,得到了训练营的大力支持,他们派出了以一些优秀的教官,每天都准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我们同学的面前。他们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风采,也用自己的行动无声的教育着每一位同学。

1、在这一短暂而又漫长的军训活动中,同学们穿着统一的军服。人们都说,军训会很苦很累,他不但会晒黑你的皮肤,而且会限制你很多自由。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没有退缩,依然满怀信心去迎接。虽然顶着炎炎烈日,但是同学们还是整整齐齐的站军姿,走正步,踏步等。纵使我们脸颊的汗水直流,纵使我们的双脚有些麻木,纵使我们的胳膊有些酸痛,但我们不到最后一秒钟决不懈怠。

2、通过这次的军训使我们学会了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并把在军训期间养成的优良品德和作风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去,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刻苦锻炼,遵纪守信,自强不息,自立有为,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力争在新的起跑线上步伐整齐,一同前进,做一个“讲文明、讲纪律、讲诚信、争三好”的合格的大学生。

整个军训活动,在全体教官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7.论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交往活动 篇七

一、传统思想品德课交往活动的缺失

(一) 交往活动缺失的表现

1.交往形式单一化

传统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虽然也有交往, 但交往形式是比较单一的, 基本上是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 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这看似课堂气氛热烈, 但却缺少很多实质性的教学内容。由教师为主体提问形式的师生交往, 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在课堂上多次出现一问一答的形式, 无疑是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保证学生不溜号而已, 实际上达不到形成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

2.交往范围狭窄化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程度等的不同, 因而导致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在学习效果上自然也就会存在着差异。而对于教师来说, 则更偏爱于成绩优异, 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成了教师的“宠儿”, 并形成了优势群体, 从而在积极参与教学交往中成绩越来越好,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会由于自身条件差而倍受“冷落”, 较少参与课堂交往, 最后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可以说, 交往范围狭窄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课堂教学之中。

3.交往过程形式化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堂上交往过程形式化并不少见, 单纯为了交往而交往的现象极为普遍。例如, 在公开课上, 教师会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 同时会在课前告诉学生准备好问题的答案。等到上课的时候, 学生会在课堂上配合教师踊跃发言。这种看似既有教师提问又有同学发言的课堂, 其实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而实际的交往效果并不好。形式化的师生互动, 不仅不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反而浪费了课堂的有效时间。

4.交往结果低效化

思想品德课程师生交往形式单一化、狭窄化、形式化, 必然会造成交往结果的低效。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 往往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样根本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只有活跃课堂气氛, 没有实质性的教育功能, 这很显然是违背了开展这项课程的初衷。在课堂上, 教师忽略自身引导的作用, 学生很少参与真正的课堂交流与互动, 必然会造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真正形成。可以说, 传统意义的课堂缺少了交往的实质性和真正寓意, 导致学生参与课堂交往的积极性不高, 交往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 交往活动缺失的原因

1.教师交往理念的更新不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大部分教师只认识到了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 力图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交往模式。但是,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师生交往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缺少开放的理念、沟通的理念、互动的理念, 因而关注课堂交往不够,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够。教师理念的陈旧, 导致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内心发展的需要, 这样德育的内容无法深入学生心中, 更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够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 学生没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而教师则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在整体上把握课堂的节奏与进程, 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按部就班地配合教师, 教师讲什么, 学生记什么, 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机会, 来不及提出问题。这样课堂教学也就没有有效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交往效果差。

3.师生交往技能的把握不够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新理念的转变,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师生交往的必要性, 但是交往技能却停留在浅层面。有些教师认为, 师生交往的过程就是学生踊跃发言的过程。实际上这种交往方式根本起不到实质性效果, 让学生动起来往往只是让学生嘴皮子说起来, 作为教师却很少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与情感的感悟, 这样做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反而会浪费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学生各抒己见固然是好事情, 但如果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 不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内心, 则同样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品德新课程交往活动的诉求

(一) 诉求交往理念的更新

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引作用, 一切教学的改革都会从教学理念的更新入手。思想品德课堂之所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是因为旧的教学理念还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多元化的思想不断涌入, 会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更新教学理念, 特别是树立交往教学理念。思想品德课程要树立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新的交往教学理念。这就具体要求教师要摆脱原有旧观念的束缚, 注重把德治教育与智育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发现问题, 主动分析问题, 并解决问题, 并为围绕问题本身感悟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师生相互交流感情、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比教师单方灌输式传授更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

(二) 诉求交往形式的多样

组织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 是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中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过程, 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相互学习,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说, 除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外, 课堂交往形式还可以分为学生小组与教师的交往, 不同小组之间相互交往, 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这些交往形式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 以此来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交往形式。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因而会导致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 以小组的形式, 通过辩论的方式, 表达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寻求多种多样的交往形式, 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 诉求交往过程的创新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 提出问题的永远都是教师, 学生只是扮演问题执行者的角色, 师生交往的过程陈旧、单一, 毫无创新之处。因而, 教师要想改变交往过程简单化的状况, 就要从交往过程创新开始。例如, 在讲授新课时, 可以在上一节课提前布置预习, 让同学自己阅读教材后提出问题, 每个同学阅读教材时一定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把喜欢的地方做出标记。再到上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先进行讨论, 让他们来试讲新课程,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节课下来, 许多问题的提出, 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会促使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解除迷惑。当然, 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哪些是需要学生自身来完成的, 哪些要由教师引导进行的, 都要事先充分地设计好。交往过程的创新不是一时间能够实现的, 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摸索。

(四) 诉求交往结果的有效

进行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使之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无论教师以怎样的授课形式, 最终的目的依然是为了学生自身健康发展。进行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交往互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交往活动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然, 虚假的互动不会对学生产生任何的帮助。反过来说, 针对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观念的对话交流, 不仅不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而且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方法。因此, 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可以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问题答案可以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思考与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更容易激发学生展开讨论, 并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以至于最终达到交往结果的高效。

三、思想品德新课程交往活动的实施

(一) 以创设交往情境为前提

以情激情, 点燃学生思维的花火。在思想品新德课的教学过程中, 要想开展交往活动, 首先必须创设出有利于课堂交往活动的课堂情境。如师生互动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小组合作情境等。如何创设这一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例如, 在“讲授社会温情”这一课题时, 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一组图片:辽宁省某位已婚妈妈, 用双手接住了从4楼掉下的刚满岁的幼儿, 造成手臂骨折, 脑部受损。记者到病房对其采访时, 她依旧保持微笑, 告诉记者这只是本能反应, 在孩子家长来院探望时, 明确态度, 不需要孩子家属承担任何医药费, 被网友纷纷评论为“最美妈妈”。教师可以通过此事提问, 让学生分为小组讨论, 同学们听到这则故事后, 纷纷讨论, 很快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发表自己的感想, 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师生互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情景模式。教师用社会发生的时事去开展课程, 更容易、快速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在参与课堂讨论中,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 以开展交往探究为过程

实践是评价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想品德新课程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索, 才能实现它育人育智的最终目标。把思想品德新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通过社会探究, 学会运用思想品德知识, 从而提升道德修养。实际上, 通过社会问题思辨、判断、辨析是最好的互动与交往学习方式。例如, 针对学生个人价值观问题进行讨论:追求时尚是现代年轻人共同的愿望, 衣着的时尚, 生活的享受, 名牌的追求, 这些现象无处不在, 那么这些问题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这是对的, 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可以追求的;有人则认为这是浪费的一种表现, 可以追求但过于盲目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对于这种不同的观念,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这些进行探究和交流。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比教师只告诉学生结论重要得多。

(三) 以实现交往评价为结果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一部分, 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对一节课的交往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对此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传统的教学评价以学生所取得学科成绩为主要标准, 但是用这种方法来衡量一节课价值, 并无太大意义。思想品德新课程开展课堂交往活动, 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后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理解问题, 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素质。课堂交往活动完成之后, 还要对其交往活动的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以获得良好的交往活动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 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而情感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 教学评价要实现师生的相互交往, 突出两者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 可依据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特点, 综合地考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因素, 从而使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 要抛弃旧的评价标准的不足, 并制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小红.论我国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场与失当[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7) .

[2]李海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师生交往教学中需要做些什么[J].传承, 2008, (7) .

[3]张希希, 涂继存.论有效课堂交往及其意义[J].传承, 2001, (4) .

8.新课程下高中课堂活动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 高中 新课程 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2-01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课改。21世纪的教育着眼于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贯穿于始终。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合作、协调的精神。使他们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有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边教学边思考,如何深刻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重点还的在课堂活动中下功夫。在课堂活动中要认真做好下面三点:

一、引课时创设问题的实效性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引课时老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心里发展水平和学习材料的难易来设计问题。最好是在问题设计中紧扣教材重难点同时使“问题情景”生活化,让学生感到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说明、理解、回答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允许师生之间存在观点和思维方法的分歧。可能在我们预设的情境之外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我们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灵活应对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利用好这种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活动的新亮点。

二、课堂活动要切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陈省身教授认为,要让“学習好玩”,学生觉得有兴趣,他们才愿意主动学习。他认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只要有好的教学环境,他们有“自动的能力,自己可以成长”。如果有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好的教学环境,差生也可以自己成长。课堂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进步,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我们广大教师要正视差异,甚至要充分利用差异,构建教学相长、和谐共进,实现“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全体学生有事可做,能做到;有问题可想,想得到;有话想说,说得出。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给学生以引导启发,尽量使用启发用语,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审题,明确解题目标,关注已知和未知。

二是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提供帮助,但这种帮助只是方法的指引,力求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三是对学生每个层面的成功,都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并适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探究下去。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课堂活动后及时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是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上一篇:上海中考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下一篇:生物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