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一方净土

2024-08-15

哪有一方净土(精选7篇)

1.哪有一方净土 篇一

心灵之窗,贵在透彻;人性之尊,贵在澄明。

在这人山人海物欲横流,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今天,我们眼前出现的红灯绿酒,车流人海,逐渐取代了那些绿水青山、白鸟红鱼,越来越发达的现代技术和一天比一天完备的新型发明使人们完全脱离了野性的时代,走进一个文明安静却备受束缚的世界。

透过这些人类智慧的种种产物,有时我们无需透过本真的双眼去看世界,人们物质生活的质量有所提高,但也因为这些方便而忽略了许多。人们少了花前月下,吟诗作对的幽雅情致,反而被世俗的物质洪流卷入其中。原本澄澈的双眼蒙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透过这双眼睛看见的,不是黑白对错,是非分明,也不一定看得见公平正义,真假善恶,看到的尽是些矫揉造作、的假象。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生的时候,心灵最为明净,双眼最为清澈,心灵的窗子也自然是明朗干净,但在后来的途中,因不同经历、不同际遇,那些窗子或早或晚、或多或少地被浸污、腐蚀,最终变了颜色,因此,我们透过窗所见之景,在模糊程度不同的窗子里,有的变得不太真实,有的变得模糊不清,有的则变得面目全非……由此可见,如果窗子蒙了尘,我们看不见真实的景象,如果心灵蒙了尘,我们更无法与人坦诚相待。

我们之所以常常被假象所欺骗,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曲解。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了两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人们的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我们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受自己的蒙蔽和欺骗,从而歪曲事实,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导致会让我们后悔的行为,也去再无法挽回,但如果你及时发觉自身问题,并做出弥补,遏制它继续萌芽生长,这就意味着你在未来不会再受它的坑害。但如果你继续带着这双蒙尘的眼睛看世界,你看到任何错误都不扪心自问,跌入一个恶性循环中,逃不出自己设下的陷阱,你永远不会发现原来出问题的是自己,你最终会遗憾,悔不当初,走向无底的深渊。

心明如镜,擦拭心窗使其至明至察我们才能追本溯源看清事物的本真,方能大彻大悟,认清人生之真谛使灵魂纯净。细品清茗,悟人生之道而后豁然开朗,心明如镜神清气爽,让清风触及灵魂,感受顿悟后的快乐。

唯有心之所悟,方能心如止水,处变不惊,初衷不该,孜孜以求,让双眼澄澈,让心窗敞亮,让灵魂伴随馨芳,为心灵寻一方净土。

2.哪有一方净土 篇二

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众所周知, 没有什么物质的东西比人的生命更珍贵, 世间万物皆不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然而, 当今社会学生安全事故起因众多, 种类复杂, 场所多变。诸如食物中毒、集体吸毒、拥挤踩踏、社会暴力、群架斗殴、交通事故、地震火灾及网络诱导。此类事故的发生地点也不单是在校园内部, 酒吧、网吧、歌厅、舞厅及学校周边的公共娱乐场所都有可能发生。事故一旦发生, 导致的不良后果之大之重无法估量, 对学生、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而持久。因此,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 应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安排, 运用具体实例实物及开展活动, 如防火防震演练, 展示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教育图片,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 对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安全教育, 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年轻班主任更应时刻牢记生命重于一切, 安全重于泰山。

二、学高为师

班主任首先是教育工作者。“教育”一词, 是中华文明沉淀的结晶, 静心思考, 其内涵有二:教———传授知识技能和解释疑难问题, 教的结果重学识和才华;育———使其品德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和身体健康发育, 育的结果重品德和体魄。“教”和“育”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重教轻育, 带出的学生很有可能有才无德, 或者才华横溢而弱不禁风;反之, 只育不教, 学生很有可能有德无才, 或者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两者都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科技蓬勃发展的需求。依笔者之愚见, 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首先当一位好老师。师者, 学高于人, 业精于人。只有学高业精, 班主任才有号召力和亲和力, 学生才能敬重和信任你。因此, 学高业精是一位成功班主任理应必备的前提。

三、身正为范

孔子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因此, 班主任在学高业精的同时, 务必做到身正。身正也有两个内涵。首先要做好表率, 引以为范。如学校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要注重仪容仪表, 不留长发、不穿奇装异服、不佩戴装饰性挂件, 班主任就必须率先做到。其次要做事公正。当今, 班主任工作比以前更为繁杂, 如政府各种补助的发放、农村小学营养早餐的配发及座位的安排与轮换等一些敏感问题, 都与班主任有直接的关系。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有失公平, 小则影响班主任的形象, 大则影响政府及党的形象。如某乡镇老百姓对当地小学营养早餐配发工作的评价是:“鸡蛋虽小, 但至少还可以吃。牛奶的确过了期, 孩子真的无法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如此之好, 而我们把具体工作做成这样, 岂不悲哉?因此, 班主任工作无小事, 在这些事情上做到公正、公开、透明是身正的具体体现。简而言之, 班主任工作要求教师在行为上做好表率, 做事上务必公正。

四、爱心永存

爱是师德之魂。只有存有爱心, 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爱是永恒的话题, 爱有无际的内涵。班主任给予学生的一般为关爱。关爱可分为两类:一种为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另一种是努力找到制约学生发展的缺点与短处, 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婉转地鼓励他们去改进。犯错误的学生也分为两类:一类为无意犯错误者, 即学生因年龄及阅历等原因, 没有意识到他们错误行为的本质和有可能造成的重大不良影响。对这类学生, 班主任给予他们的关爱应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一般一次见效。另一类是明知故犯者, 对这类学生的引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也是难点。这类学生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如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松散型家庭等, 他们大多表现出逆反心理较强、厌学情绪明显、纪律松散、小动作多、不合群等特点。对于这类学生, 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 更应主动积极地与他们交流沟通, 了解其家庭成长的环境及心理动向, 以便做到因人而育。对此类学生, 班主任只有通过严、紧、勤、亲等方法反复教育, 方能见效。正如古人所云:“育苗有志闲逸少, 润物无声辛劳多。”无论何种学生, 只要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班主任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关爱, 其进步是必然的。

3.那一方净土 篇三

提起西藏,想起的第一个词莫过于神圣。说不上来是一种什么情绪,就觉得那里离天空很近,离阳光很近,离我幻想过无数次的天堂很近,离真实很近,离虚幻很近。那儿,应该是一方灵魂的净土。

我希望在一个睡到自然醒的早晨,看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上的斑驳,然后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西藏的阳光在我脸上跳跃,嗅风中最自然的、泥土的芳香,就这样迎来崭新而又美好的一天。我会去唐古拉山脚感受自己的渺小,我大概是没有勇气爬山的,尽管我知道站在山顶一定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也许我能做的只是面对壮丽的雪山发出一声最庸俗却又最由衷的感叹:“哇!真的好美啊!”说不定脸上两团傻傻的高原红还会显现……

到了晚上,路边微微昏黄的灯光映在水洼里,像揉碎了的月亮。与陌生人擦身而过,彼此点头示意。那一刻,走在河边,看见彼岸的人走过来,心中空寂,突然理解什么是“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会等到夜色降临,四周彻底暗下来之后,看布达拉宫在尘世中的另一个形象——一幅巨大的精心绘在山壁上的画。它临崖傲立,静默不言。脚下是汹涌的红尘,善恶交织,爱恨纠缠,欲念此起彼伏,从无停息。

必不可少的是那庙宇,虽然我是不信教的,我还是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膜拜。那高墙深院里喇嘛们怀着平静的心超然于世,佛灯燃着的是他们心中的追求吗?那庙宇定不像我们的寺院吧:走进各个大殿都是金碧辉煌,看不出每尊佛像有什么不同,大多是锃光发亮,反射出人心的奢靡。

第二个想到的便是仓央嘉措——喇嘛情圣。那首《见与不见》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有人喜欢他的诗,有人说他是孤独的,我倒觉得他才是真正做到了超然于世。身在西藏这样一个世界里,作为一个喇嘛,他应该是清心寡欲的,但谁又能真正完全抛开七情六欲呢?仓央嘉措通过写诗,用滚烫热烈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他活在信仰里,也活在对现实的追求里,来去自如或者合二为一,这种境界又有多少人能到达?

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世界里,每天都有人利欲熏心、纸醉金迷,每个人的压力和包袱都在一点点累加,有一天肩上的东西压下来,只剩下动弹不得和束手无策。于是就常常会想,哪里是灵魂的栖息地呢?去西藏吧!我想,当我真正踏上西藏的土地,踮起脚,伸出手,张开双臂时,一定会有一种灵魂的归属感。

相似对比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本文作者想象力丰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藏地风景图。这幅画,满载着作者對西藏的憧憬与向往,任凭想象的马儿驰骋,带我们领略藏地的阳光、泥土、唐古拉山、布达拉宫,带我们走近仓央嘉措,了解这个活在信仰中的藏人,由景及人,层层深入,最后在与现代都市人畸形生存状态的比较中收束全文,引人深思。

4.心留一方净土作文 篇四

但是,环境优美的家园正在被破坏。寂静的天空出现了一缕缕恶臭的黑烟,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刺耳的噪音,紧接着工厂废水排入了河流,一条条清澈的河流都销声匿迹了,代替的是漂着油渣,浮着死鱼的陌生河流。更重要的是,土地资源远远不够人类的需要。现在的人们为了图方便,把大片大片的

 

 

 

世界万物都是靠土地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土地总面积虽然是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06公顷,不足世界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三。我国沙漠总面积约是71.29万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9个省区。这一个个令人担心的数字难到还不够我们好好

“保护环境,保护土地”,小草在说。“保护环境,保护土地”,大地在说。“保护环境,保护土地”,地球在呼唤。只要人人节约每一寸土地,就会有一片土地,只要人人动起来,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明天,我们会更潇洒地活!

指导老师:周霞      来源:归迳小学  作者: 六(二)潘含芝

5.给心灵留一方净土语录 篇五

2、生活就是这样,梦,永远是美好;现实,总是残酷。我们总是以为,我们会找到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人。可是当我们回首,才发觉自己曾经多么天真。假如从来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爱很爱那个人呢?其实,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发现的。

3、茫茫人海可以找到一个心爱的人,这是多么大的福气,或许没有你想象那么好,应该也不会糟糕到哪里,所以要知福惜福好好珍惜,多说关怀话,少说责备话。如果你懂得珍惜,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越来越多,如果你一昧追求,你会发现你失去的越来越快。

4、女人不要说,你没有遇到你想遇到的人、你想嫁的人,如果你的容貌、身材、姿色、收入、家庭条件、出身没有发生改变的话,按照常理和规律,你就应该和现在的人在一起。男人也不要说,等我有了钱,等我成功了,等我有了权,如果你的相貌、身材、收入、家庭姿色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话,按照常理和规律,你就应该和现在的人在一起。

5、我们拥有一只鞋子的时候,才会明白失去另一只鞋子的滋味,消逝的恋情总是刻骨铭心的,珍惜或放下,都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相爱的时候需要真诚,争执的时候需要沟通,生气的时候需要冷静,愉快的时候需要分享,指责的时候需要谅解,过日子的`时候需要包容。

6、一个人的生命里,擦肩而过的人有千千万万,有几个是知音?有几个是深爱自己的人?爱情再坚固,也无法承受忙碌的侵蚀,你忙得天荒地乱,你忙得忘记关心,你忙得身心疲惫,你忙得无所适从,但是-----爱情不能等你有空才珍惜。

7、所谓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算不算爱情;相濡以沫,执手到老,算不算爱情;平淡如水,相敬如宾,算不算爱情。情如鱼水,是夫妻双方最高的追求,但是我们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即总认为自己是水,而对方是鱼。

8、真正的爱,终是不关风月,不逮风情,而是醉心于平淡的流年,在时光里相守,在困苦间相牵,在老去中相望。别把爱情之路看得很远,一场情爱之旅亦不过弹指瞬间,你现在能遇到的,能交往的,就是你可以找到的人。爱情合理就好,不要相信完美的爱情,其实彼此有缺点,有一种纯朴的可爱就足够了。

6.一方净土安然岁月短篇散文 篇六

秋色霜天,日子寂然如水,是平淡、亦是简单,只是心中对这曾喜欢的季节好像有些喜欢不起来。

总是感觉对昨日种种有些愧疚,有些亏欠,却又总是无从开始去弥补,或是补偿。也许是没有办法,也许是没有去想办法,可能有些不管不顾、有些任性。也不去考虑旁人的眼光,或是听取什么意见,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做着自认为喜欢的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依旧是迷糊的人。对很多事、很多人,可是经过这短时间的冷静,感觉想不明白的许多事是时候放下了。

生命宝贵,人生短暂,活着的时候除了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更应该学会与自己和解。不管过去有什么不开心,或是遭遇什么糟糕的事,都是过去了。

即使有些时候活得稀里糊涂又怎样,凡事计较那么清楚好像也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如果选择放下,反而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我是平淡的,一直都活得很平淡,不知道这人间的热闹是否与自己无关,所以很多时候融入不进那些热闹的人群里。这两年愈发觉得独孤,身边不再有亲近的朋友,也没有可以交心彻夜长谈的人。不过,渐渐也就习惯了一个人熬过所有的夜。想念谁,却不再依赖谁。

有人说这是成长的`代价,没有谁可以一直陪伴在谁的身边,每个人渐渐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前行轨迹。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也不见得一定就会一直通行。因为生活,因为选择,也是因为现实。

不是觉得现实残酷,现实既然如此,那么就坦然接受好了。即使可以挣扎,即使挣扎会有不一样结果,那么又能怎样?想想怎样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两全其美、事事无缺。

我想我辈子也许就是这样了。不会去争,不会去抢,不会去竭尽全力,亦不会轻易妥协于将就。凡是认定了的、坚持了的,不管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事,最可能的结局就是顺其自然、一切随缘。

有人说我活得比较佛系,这我不会去否认、亦不会承认。于自己而言,最好的状态就是那样吧!不管旁人会去如何评价,不管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只要自己无愧于心便好!

有人说我多情,也有人说我薄情,或许情深清浅都是一样,关键在于自己的感受。此一生,不知自己可以走到哪里,更不知哪里会是自己的归宿,只是觉得人生匆匆而过,唯有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我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也可以说我就是比较丧!

我爱好自由,生性散漫,从来不喜欢被约束,却是一直被琐碎凡事羁绊着,可能因而造就了矛盾纠结的性格。

年轻的时候想着红尘为伴,四海为家,如今年纪大了,却只想守着一方净土,安然平静过完余生。可能是怕了,也可能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了,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不过,都不想去追究。

静美的秋日,让人伤感亦柔情。尘世百媚千红,无所谓的终究就是无所谓,放不下的也许终究还会铭记于心吧!不过,我只愿余生可以守着这静美时光,安度岁月。

7.静思人文:一方净土 一味书香 篇七

与“静思”几次相遇厦门,皆于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文化博览会期间,屡次都有静思人文的志工,手持“静思语”引导,得以免费品尝其精心准备的小点,感触颇深。而走进“静思”,更是邂逅一次书与人的私语。

缘起一份清净无染的爱

四十多年前,怀抱悲心愿智的证严法师在出家前,为自己取了“静思”的别号,乃为提醒自心,时时刻刻要好好静心思考人生方向。将“静”字拆开来,就是青山无争;“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乃为用心体会生命的方向与意义,就如农夫一样,努力耕耘才能有累累的果实。故其蕴义是慈济的根本思想,与人文慧命息息相关。

据静思人文全球营运长蔡青儿介绍,1966年,证严法师带领着30位家庭主妇,每天存五毛菜钱,创办“慈济克难功德会”(现已更名为慈济功德会),成立静思精舍。“克难”草创从事各种手工制品,精舍早期生态也只是以躬耕为主,收成实不敷生活所需,不过再辛苦也不会动用“慈济”善款分毫。“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数十年来,这一群舍去小爱跟随着证严法师出家,立志解救苦难苍生的精舍师父,一路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至今,传承着静思法脉的精神,展示出一份清净无染的大爱。43年后的今天,慈济功德会全球已有150个据点,推动四大志业八法印: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与小区志工。

证严法师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讲述道理,指引人生方向,不仅是言教,也是身教。许多人在恭听证严法师的开示后,受益良多,便希望有书籍出版。为顺应这种趋势便创立静思文化(2009年3月更名为静思人文),以传承静思法脉,盼透过静思人文有形的书籍来推展静思人文,使大家深入了解并吸收其中无形的精华来净化人心。

筑一方心灵净土予阅读

2005年7月11日,证严法师曾言“静思精舍是慈济基金会的靠山”、“不论在哪一个国家,慈济志业都是从(静思)精舍的中央点放射出去的光芒。” 从静思精舍为起点,静思人文、静思书轩、到各地的静思小筑等,都承载着传递证严法师净化人心、筑一方心灵净土予阅读的精神使命。

静思人文所承载的精神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出版策划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二是构筑以静思书轩为主的充满书香的阅读净地。

在出版方面,静思人文策划出版的书籍至今达五百多册,印刷量则有上百万本书,除了证严法师的身教、言教外,还包含教育、健康医疗、生活艺术等书籍,涉及领域涵盖了知识、心灵、教育、医疗、社会关怀等层面的视野。每一种出版品的发行,皆是为了“净化人心、提升心灵、缔造祥和社会”的理念而努力。为了发挥图书的内在价值,让图书更加普及化,静思人文与其他出版单位进行合作出版。此外,静思人文还研发相关产品,例如证严法师的开示CD、DVD,以及为了爱护大地而生产环保餐具,还有秉持花莲静思精舍师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生产蜡烛、五谷粉等。

“然而,比较遗憾的是,”蔡青儿告诉笔者,“书籍若出版时间较长,书店便会将其放在较不明显的位置,静思人文策划出版的书也不例外。”为了让静思人文的好书更让人容易找寻,静思人文遂结合传统书店与咖啡店的性质,成立静思书轩。静思书轩贩卖的不仅是书籍与饮品,更展现了慈济人文精神,期许成为净化人心的“小区客厅”。“‘静思’门市的使命,就在透过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传递慈济大爱精神,以‘净化人心’为终极目标。所得亦支持静思精舍的日常所需。”

早期的静思书轩原来只是马来西亚槟城的慈济分会在千禧之际于当地所试开的一家小书轩,除了推广慈济文化,也希望在海外传递真善美的中华文化,由于受到当地华人的热烈回响与肯定,于是决定将这颗人文种子带回台湾。2001年,台湾首家静思书轩于花莲慈济大学内成立,至2009年台湾已成立21家静思书轩并持续增加;大陆首家静思书轩则于2007年在苏州开幕,2009年厦门静思书轩启用;而海外,静思书轩则发展遍及美国、纽西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尼拉等22家。截至目前,全球已达45家静思书轩。“静思书轩不以营利为目的,只为提升心灵,推广善的理念。展望未来,全球可发展到1000家。诚挚期望在全球各个角落、每个小区都能设立净化人心的‘小区客厅’,为社会注入一股股清流。”蔡青儿对此满怀信心。

此外,还有静思小筑,与静思书轩的差别在于没有咖啡、茶,仅做书籍、产品的销售,其尚分布于香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全球约有100家门市。

遗一味书香护性灵

现在,请读者跟随我的脚步,走进任一静思书轩。

首先,你会感慨于她充满自然禅风与质朴特质的设计理念。静思书轩设计上追求“简单”、“禅风”、“创意”,饰以修竹、原木、灯饰等素雅的陈设。“竹”者,台语音同“德”,有人格典范之意。竹子有着东方传统意象:竹子有节象征做人做事要有所节制,竹子空心则寓意虚心。在宁静优雅的美学空间,竹子布置其间,展露一份脱俗之美感。

当你一脚迈进这个“心灵小院”,你也会被迎面而来的书香气所熏染:工作人员、志工传递着真诚的微笑和诚心的祝福;在咖啡香及茶香中,轻松以茶水汲取法水、以茶会祥和社会;再选一本静思人文出版的书籍,回味那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情怀,体会那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那一份关怀与爱,你是否已经有了回家的感觉呢?

“期许每个踏进静思书轩的来宾都能够感受到书香、咖啡香、茶香、心灵香、人文香、道风德香及话语香,进而启发人人本具的善念,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蔡青儿说,这就是静思书轩的愿景,也是证严法师的愿景。

静思书轩成立后坚持不卖餐点,只有简单的饮品,因为静思书轩始终期许她是一个阅读的空间,一个可以谈心、与书与人对话的空间。“我们知道有餐点,同样一个空间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这不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不希望它成为一个餐厅或咖啡厅。”蔡青儿笑言,“刚开始顾客常常都会询问并建议静思书轩的工作人员要卖餐,但当我们跟每一位顾客分享我们的想法,并告知他们架上每一本书,您可以买回去,但同样您也可以点一杯茶,拿架上的书籍来看,我们鼓励大家多阅读。这个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很欢喜,因为很少有地方是您可以同时拿架上的书到座位看,同时可以喝喝茶的。”

如今,静思书轩透过小型的“交心会”分享,以“读者会”的导读形式,让文字从书中跳进读者的心灵底层;全球静思书轩也定期举办“心灵讲座”,邀请各界具有人品典范的的菁英与听众分享书籍、分享生活点滴与经历,启发人们心中的真善美,让世界更美好;“小小讲堂”则以轻松讲故事,让小朋友、大朋友从说故事、听故事中,得到欢喜、培养爱心、启发智慧,更拉进亲子距离并增进社区居民情感……

书与人的私语邂逅

由于静思人文策划出版的书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更以人文在现代的社会传递真美善,因此许多地区的民众只要有接触到静思人文的书籍都会非常的喜欢。近几年,静思人文受邀参与许多展览,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2004年北京国际书展,静思人文首次在大陆参展,展览中也获得许多同行及社会大众的认同。

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们,还是更期待能够于书轩的某个角落,作一次书与人的私语邂逅。

听蔡青儿说,在静思书轩里,发生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中年人,姓刘,他第一次踏进静思书轩时,一脸的忧愁。请工作人员介绍书籍给他,由于工作人员的亲切态度让他感到很舒适,他当下就选了十五本书籍。工作人员进而邀请他坐下来喝喝茶,并向他推介了经常举办的静思书轩心灵讲座。这位先生就从坐下来喝咖啡开始,阅读书籍,听讲座,每周来的频率愈来愈高,后来几乎每隔两天就来。后来才得知他是一位企业家,把棒子交给第二代后退休了,又跟自己的父亲相处不好,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他说在他人生最失落、最惶恐的时候,还好踏进了静思书轩,说他的第一个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但他的第二个生命是静思书轩给予的 。现在的他除了不烦恼,更是一位快乐的志工,每天开心地为人群服务着。

曾经还有一位小女生跟妈妈吵架翘家,大年初二刚好走到静思书轩门口,被工作人员碰见,工作人员请她进去坐坐。在静思书轩的温馨环境下,她坐了一整天,终于愿意讲家里的电话。工作人员马上联络小女生的母亲,当这位妈妈赶到现场后,母女相会,场面让人感动不已。妈妈说,因为一直找不到女儿很心焦,祈求菩萨保佑,结果就接到静思书轩工作人员的电话。妈妈觉得幸好女儿会到静思书轩来,因为这是最安全的地方。

上一篇:冬天风景小学作文下一篇:以翅膀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