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族馆日记

2024-06-29

游水族馆日记(精选15篇)

1.游水族馆日记 篇一

我先花2天时间搞定了暑假作业,摆脱了这个“累赘”,我便可以尽情狂欢了。但过了一个月,我便感觉腻味了,便恳求我那最具威严的母亲大人带我去旅游,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以及长时间的软磨硬泡,终于,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同意了。我赶紧趁热打铁,要求去上海长风公园的上海水族馆里玩,妈妈勉强同意了。第二天,我们母子俩便前往上海。

经过一番“跋山涉水”,我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长风公园,左打听右打听,才来到水族馆。一问门票价格,110 元,我瞄了一下老妈,只见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从钱包里掏出300元,之后便带我进入了水族馆!

进入了水族馆,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成千上万的小鱼,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一群群,一批批,自由自在地在水里嬉戏。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红的似火,绿的如玉,白的像雪,更多的身上披着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带,在清澈的水里仿佛一群身穿彩衣的演员在尽情展示它们的美丽。他们姿态各异,有的身上好像插了许多扇子,在水里飘飘悠悠;有的眼睛圆溜溜的,浑身长满了刺,看起来挺吓人;有的身体扁扁的,浑身布满斑点……这么多的鱼,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又继续往里面走,突然,一张血盆大口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我吓了一大跳。待我回过神来时,才发现是一条凶猛的大白鲨,只见它有一口锋利的牙齿,无论什么东西进去都必死无疑。一双眼睛则透露着一股杀气,谁见了都畏惧三分。皮肤像砂纸一样粗糙,更增添了几分可怕。

看完了鲨鱼,我又看了海龟等动物。走着走着,我发现人们都聚集在一块。我赶紧挤进去一看,顿时傻了眼,一群大鱼正懒散在鱼池里,那鱼有海象般大小,眼睛有我拳头那么大,鳞片有铜钱般厚,体重大约六七十公斤,名叫海象鱼。真是

“ 鱼中海象 ” ,我心中赞叹到!

接着我参观了企鹅池,章鱼宫,水怪居所……

不知不觉,我走出了水族馆,但水族馆的情景令我终身难忘!

2.游水族馆日记 篇二

鱼缸里有我精心挑选的37条小热带鱼,绿绿的水草和漂亮的玻璃弹珠,漂亮极了。我坐在小凳子上,托着下巴出神地看着它们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两条孔雀鱼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悠闲自得地游着,大大的尾巴散开来,漂亮极了,就像两个美丽的人鱼公主。妈妈也被这些美丽的小精灵给吸引了过来,蹲在我旁边看着。“妈妈,我已经给它们起好名字了。那两条孔雀鱼就叫小公主,那5条大的、粉色的就叫粉嘟嘟,那20条红绿灯鱼就叫蓝闪电,因为它们游得特别快。还有那10条白色的小鱼,圆圆的,就叫银豆豆。”“名字不错,也好记。”妈妈笑着说。

这些小家伙都有自己的领土呢。你看,蓝闪电在水的最上层,银豆豆和小公主在水的中层,那两只体形较大的粉嘟嘟则在底部游来游去。忽然,一条粉嘟嘟向上冲去,在一条银豆豆的身上亲了一下。银豆豆似乎吓坏了,连忙游到一边,可是粉嘟嘟又跟上来亲了它一口,紧接着粉嘟嘟突然一扭身,向一条孔雀鱼冲去,孔雀鱼一下子游走了。我忍不住笑了,敲敲鱼缸,告诫粉嘟嘟:你太调皮了。

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天早上,家里就出了谜案。

早上,我刚睡醒,还顾不上换衣服,就跑到鱼缸前去问候它们。小可爱们早就醒了,正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我一边看一边数,1、2、3……9。咦?银豆豆怎么少了一条,不可能,再数一遍,还是9条!“妈妈,银豆豆少了一条!你快来看哪。”我焦急地喊妈妈。妈妈也数了,还是9条。太奇怪了,难道昨天买的时候数错了,只有9条。我和妈妈都被搞糊涂了。

难道是被鱼吃了?可它们个头儿也相差不多呀,应该不会吧?晚上我躺在床上,还在琢磨着。

第三天早上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给小鱼喂食,一边喂,一边数,银豆豆竟然只有8条了!妈妈连忙也数了起来,还是8条,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和妈妈仔仔细细地在鱼缸里找着,希望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咦?这里有条鱼尾巴!”妈妈指着水草后面大叫起来。天哪!可不是嘛,虽然只剩下一点了,但尾巴上的纹路还是清晰可见的。

忽然,鱼群骚动了起来,原来两条粉嘟嘟正向银豆豆冲去,热情如火地要去亲那些小鱼,小鱼们吓得四散逃窜。我和妈妈恍然大悟:原来罪魁祸首是它们!妈妈急忙找来一个玻璃鱼缸,将两条粉嘟嘟“移驾西宫”了。

这个谜案终于破了,小鱼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了,我也可以安心地睡大觉啦!

教师点评

3.游上海水族馆作文 篇三

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五颜六色的小星星鱼,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有些好像很胆小,我稍稍靠近些,它们便如离弦之箭冲进水草。那里可是天然的“避人港”,给予鱼儿们无比的安全。有些鱼儿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美丽动人,让你的眼睛不忍离开。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的脚步移到了旁边的海马区。只见一群群海马如优雅的女士在水中缓缓游动,身子一前一后使劲的摇摆着。我仔细端详,它们身上的金色斑纹美不胜收,为自己增添了几分姿色,真是夺人眼球。

我们又向前走去,如我所愿,终于看到了凶猛的鲨鱼。不过这条好像和以前看到的鲨鱼不太一样嘛。只见它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牙齿一排排,十分锐利,看得我胆战心惊。一看介绍,我才知道这就是锯齿鲨,我为又增长了知识而感到兴奋。

“哇噻!企鹅宝宝闪亮登场啦!”一阵喧哗声令我一惊,我连忙跑过去。这些企鹅穿着一件件黑白两色的“燕尾服”,挺着个“将军肚”,很像风度翩翩的绅士。它们的嘴巴和鸭子有些相似,脚也像鸭子一样有蹼。它们有的摇摇摆摆地走着,活像一个可爱的不倒翁;有的站立不动,好像一位保卫家园的战士;有的匍匐着身子,像一位准备跳水的运动员;还有那只最调皮的企鹅,见到这么多人和闪光的照相机,再也按捺不住了,便在水里来回游动,在水中向我们尽情展示那高超的游泳技术,好不快乐!

最后,我们进入了展示通道。通道设计很美,呈半弧形,两边和上面都有各种海洋生物,我们仿佛置身于蔚蓝的大海。瞧,那美丽的珊瑚树,五彩斑斓的热带鱼,可怕的食人鱼,红白相间的小丑鱼不时地闯进我们的视线,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4.游上海水族馆写景作文 篇四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和妈妈一起去上海东方明珠那里游玩,上海是个大城市,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东方明珠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了。东方明珠坐落在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毗邻黄浦江,与外滩隔江相望,上海国际新闻中心所在地。东方明珠旁边就是上海水族馆,上海海洋水族馆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馆之一,拥有世界最长的155米海底观光隧道。

我们买了票走进水族馆的大厅,就像走进了“深海”,那里的鱼实在太多了,还有许多我们从来没看到过的海洋动物:水母啊,小丑鱼啊,企鹅啊等等。每一种鱼都有自己特别之处,每一只鱼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各种各样的鱼有大有小,色彩斑斓,有的.鱼身上居然有好几种颜色!我们大家都拍照留念。

首先看到的是水母,水母像一把小伞似的,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其实是触角)还挺可爱的,水母有蓝的,有绿的,还有红的,“看!”妈妈叫了一声。我调头望去,原来是毒水母,毒水母的触角上有剧毒,一但碰到人就可以让你中巨毒。“哟!那只乌龟挺悠闲的嘛。”只见一只乌龟边游边东张西望,挺可爱的。

接着看到的是very lovely的企鹅,小企鹅在水中自由嬉戏,刚好饲养员来了,他抓起一把鱼肉往水里撒,许多企鹅就来抢食,那场面十分有趣!“那个像蜘蛛的东西是什么?”妈妈问道。我一看,哦,原来是蜘蛛蟹!蜘蛛蟹很稀少,只有在北美洲才可以看到的。

我随着人群往海底观光隧道走去。哇!好多鱼啊!有鲨鱼、海龟、繇鱼,刚好有个饲养员潜水来喂食,许多乌龟就来抢食,把饲养员搞的四脚朝天,我们见了,不禁哈哈大笑。

5.游水族馆作文300字 篇五

大客车刚刚停下,我就看见前面的大楼上写着――“上海海洋水族馆”几个大字,一进大楼我就看见有许多的红绿灯鱼、海星、海马等动物,上了二楼我们从“长江”出发,看见了中华鲟、大鲵、经过“亚马孙雨林”见识到了电鳗的威力,观赏了射水鱼的精美表演,在缤纷的“东南亚地区”流连忘返,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彩虹鱼自由地穿梭在水中,与“南极”的企鹅共同领略寒冬,与海豹、海狮追逐嬉。

接着我们踏上了海底观光隧道的征途,鲨鱼跟我们擦肩而过,有虎鲨、护士鲨、黑虎鲨…….我看见了驯养员在给它们喂食食物,真实的描绘出人、鲨和平共存的一面。最后我们来到的展区,我惊叹水母那曼妙的身姿,见到了马蹄蟹像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那只寄居蟹却像个胆小的士兵,你瞧蜘蛛蟹活似一只大蜘蛛在海底爬行。

6.水族马尾绣审美特征简析 篇六

水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的苗岭高原上, 水族自称“晆”, 意为篦子, 寓民族繁衍生息像篦齿一样稠密整齐, 汉语译音为“水”1。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最大的水族聚居区, 那里森林密布, 山水如画, 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在水族的传统民歌中, 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美丽的家乡。

对于水族的来源, 学术界和民间有殷人后裔说、百越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几种说法, 实际是针对水族发展史上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而论, 都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合理性。丰富的稻作文化对于水族民间艺术的塑造和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构建了丰厚的根基和传统文化习俗空间, 发展出与之相关的民族节日、生活习俗及民间艺术形式等, 甚至对于其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塑造。同时, 水族的稻作文化是壮侗语族各族先民古越人的文化遗产, 也是了解水族民族艺术精神内涵的钥匙。

二、水族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这种以材料为特征的水族传统刺绣, 主要分布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村寨。

用来制作绣线的马尾以白色为佳, 取马尾3至4根做芯, 将白色丝线或棉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 使用盘绣法将马尾绣线固定在布上, 尽量不露线脚, 轮廓内部多采用辫绣填充, 即以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 此外也用乱针、扎针、绣、挑、补等刺绣技法填充。

马尾绣背带 (水语称“歹结”) 以及翘头绣鞋、童帽等, 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不同的特殊意义。水族女子出嫁后, 生育第一个孩子时, 外婆一定会赠送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童帽, 寓意富贵吉祥。一般来说, 每个水族女子一生中就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副马尾绣背带, 就算婚姻变故另嫁再生, 娘家都不会再送, 如背带完成使命后如果还完好结实, 就会成为“子孙背带”。一方面是因为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经久耐用;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家女儿婚姻稳固, 幸福美满, 母亲希望女儿多子多福, 孩子健康成长, 长长久久。

水族的绣花鞋 (水语称为“者结”) 多以马尾绣为装饰, 水族的鞋饰同云贵地区的苗、瑶、壮、侗等民族有许多共同性特点, 喜爱穿用“勾头”的绣花鞋。水族绣花鞋制作工艺非常讲究, 先用干竹笋叶剪出鞋底模型, 用旧布依样层层加厚, 做成“千层底”;再将剪好的鞋面罩上绒布绣花, 尤其以美观且结实耐磨的马尾绣最为常见, 图案各式各样, 多为禽鸟花卉, 然后将帮与底缝合, 大约耗费两至三周才能完成。

水族马尾绣细腻雅致、流畅婉转、原始古朴凝炼着水族古老的历史与文化气息、人文内涵。题材以其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等为源泉, 图案造型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 反映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严谨有序的组织方式, 似交响乐一般气势恢宏、整而合一。设色凝重、色调沉稳、细腻, 偏爱深红与黑色为基底与白色马尾绣线盘出的流畅线条进行对比, 形成古朴稳重的色调。养马、爱马的水族人用马尾绣装点自己的生活, 将本民族的文化、信仰、习俗都融入其中, 马尾绣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三、水族马尾绣的审美特征

1. 由材料而呈现的独特审美面貌

马尾绣是一种以材料为主要特色的绣法, 马尾不仅是主要材料来源, 马尾的诸多特性也构成了马尾绣独特的艺术风貌。而马不仅是刺绣主要的材料来源, 在水族人的生活中还占有重要位置。

在水族传统节日端节时, 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 举行隆重的赛马活动, 彼时男子们赛马, 女子们身着马尾绣盛装参与节日活动, 是水族端节最为美丽的风景。端节赛马可谓是古代征战历史的遗风, 勤劳智慧的水族妇女充分利用马尾的特点, 发明了独具特色的水族马尾绣艺术。而生活中与马的亲近, 使得水族人形成了既热情奔放又细腻含蓄的民族性格与民族艺术风格。马尾便这样神奇地出现的服饰艺术中, 成为刺绣的原料, 并将水族人对马的喜爱及对古老历史的膜拜充分地表现出来。

马尾韧性十足、粗细均匀, 刺绣图案不易变形, 且线条流畅而遒劲。马尾不易腐败、经久耐用, 制成马尾绣线后有利于保存且结实耐磨。另外, 马尾中还含有油脂成分, 有利于保持外缠丝线的光泽, 马尾绣背带能够使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还崭新如故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2. 图案承载的族群历史内涵

水族马尾绣图案题材以动物、植物、几何纹样为主, 其中蝴蝶纹样非常有特点, 是水族人祖先崇拜表现。同许多南方少数民族一样水族人也认为自己是蝴蝶的后代, 将蝴蝶绣于儿童背带上, 既能表达对祖先的崇敬、祈求多子多福, 还能保佑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同样, 水族马尾绣鞋上的图案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水族祖先们所经历的长途迁徙的纪念。传说水族祖先们为避难沿河而上, 经过长途跋涉, 但故土难离而远眺故乡, 河水打湿了鞋子, 鞋上沾满了野花。这难忘的情景被水族先辈绣在鞋上, 便成为今日水族人爱穿的绣花鞋。尽管绣鞋纹样形式多变, 却总是离不开浪花了野花, 它记载了水族先民艰辛的迁徙历程。

水族马尾绣图案造型概括, 充满古朴雅致的气息, 由于材料与工艺的特殊, 使得马尾绣具有类似浅浮雕的装饰效果, 线条圆顺流畅、蜿蜒多姿, 将原始的自由与蕴含丰厚文化底蕴的简练概括融合得天衣无缝, 成为独具特色的水族民间艺术形式。

3. 色彩审美特征

水族马尾绣色彩运用以白色马尾绣线结合红、黑色基调为主要方式, 色调以凝练沉稳、华丽流畅、古朴雅致为特色。稳重的色调尽显原始古朴的面貌及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与水族所认为的“殷人后裔”之说映合, 经历两次大迁徙的水族先民将文化积淀下来一代一代地传承不止, 因而, 马尾绣的色彩运用全面地反映出水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信仰, 呈现出凝重古朴的面貌。在水族其它文化及艺术形式中也同样蕴含着这股典雅的古韵, 比如被称作象形文字活化石的水书, 同样在诉说着水族古老而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的运用与民族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两者互相印证, 彰显出一个民族的独特形象。

四、变迁与传承

水族马尾绣正徘徊在消失边缘, 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掌握马尾绣的制作技艺的大多是族内的中老年人, 水族地区过去多以村寨中技艺高超的老年妇女传授马尾绣工艺, 世代相传。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裹挟之下, 水族的年轻人很少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制作马尾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水族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2006年, 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 这项古老的少数民族刺绣艺术正在逐步重现生机。

参考文献

[1]宋蜀华, 陈克进主编.《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7.游上海海洋水族馆作文 篇七

走进上海海洋水族馆,好凉爽啊。好多没见过的鱼啊,看得我目不暇接。咦,前面一群人在围观什么动物?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刚靠近就感觉阵阵凉意迎面扑来,原来是企鹅家族:6只大企鹅和3只小企鹅。一只企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站得笔直,一动不动,像一个雕像一样,大家都在猜测:它在干什么呢,为什么站着一动不动呢?有的小朋友说它是卫兵,在给企鹅家族放哨呢;有的小朋友觉得它累了,在休息呢。我在想:这个可爱的小企鹅是不是在做小模特给大家拍照啊?又一只企鹅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摇一摆的走向游泳池,猛地往下一跳,像一艘潜水艇一样,“嗖”的一下潜进了水里,速度极快,又刷地一下从水里钻了出来,像一个跳水冠军一样,大家纷纷鼓掌。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也不甘落后,摇摇晃晃的走上了冰做的滑梯上,身子往下一躺,“呼”地滑入了水中,好可爱,真想抱抱它!

来到海底隧道,到处是我不认识的鱼,我一边看着文字介绍上的图片,一边对照着游来游去的鱼儿,努力辨识着鱼的名称。这时,一条庞然大物游入了我的眼帘,口中两排尖尖的、寒光闪闪的牙齿特别引人注目,好像会随时会张开大口吃掉我一样,原来是条大白鲨。看着海底隧道的玻璃,我想,如果这玻璃碎了,鲨鱼一拥而出,那我们…越想越害怕,我加快脚步,赶紧离开了鲨鱼的领地。

8.上海水族馆一游作文 篇八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今天上午,这“油”好像仙女手中的雨露,轻轻地撒向大地,但是依然不能把我们的兴奋之火浇灭,因为今天是春游的日子。我走进校园,踏进教室,坐在座位上,玩了起来,同学们都围在我身边看那游戏……

“排队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排好整齐的队伍,迎着清凉的春风,踏着欢快的步伐,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了大巴士……

来到海洋水族馆里,虽然我来过多次,可这次却不一样,因为这次展出的是“致命水生物”,听导游说,这次将有20多个全新的品种亮相,这次大规模集中展出危险有毒的水生物在国内水族馆中还属首次。海洋水族馆还为所有工作人员定制了专业的安全工具,并且规定无论何时在接触这些水生物时必须要同时有2人在场。同学们既好奇又高兴,好奇的是这些“致命水生物”长什么样,难道长得像怪兽?高兴的是今天可以大饱眼福喽!于是,同学们眉开眼笑地走了进去。

走进水族馆,我仿佛进入了海洋世界,看到了一条像鲈鱼的鱼,我顿时诗兴大发,真是“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说时迟,那时快。同学们纷纷拿出照相机,按下快门,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突然,我看见一个浑身长满毒刺的长棘海星,我拿着照相机,仔细观察它活动的动向,只见他东张西望,忽然,它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右侧。我顺着它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只小虾正在懒洋洋地爬着。这时,长棘海星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小虾,一边小心翼翼地藏在海草的后面。那只小虾见势不妙,拼命向右侧爬去。没等那小虾爬几步,长棘海星就露出凶猛的一面,闪电般的出现在它面前放出剧毒。还没等我看清,那只小虾已经成为这只长棘海星的“腹中餐”了。

海洋水族馆里还有许多“致命水生物”,例如:体型似“箱子”且体内有剧毒的箱鲀……

9.水族社会中的礼及其意义 篇九

关键词:礼,水族,制度,规范,经济关系,社会关系

水族人口四十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黔南与桂北毗邻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水族的特定生态环境及水族社会的特殊历史,使水族的各种文化得以形成,其中礼俗文化在传统水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水族社会中,礼和仪是不分的,它包含许多具体、复杂的内容。它包含世俗的礼节、风俗和礼貌,包括敬祖、敬神的仪式和巫术,也包含着明白事理、遵守规范的含义,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连接、加强和表达着种种的社会感情,标识身份并维持人与人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在水族社会,“礼”几乎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总规范,体现为诸如礼貌、礼节、礼待、礼器、礼物、礼制、礼法、礼俗等等。礼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内容,日常生活中,从见人打招呼的小事情,到婚嫁、丧葬、祭祀、祝寿、建房等生活各种大事,都有一套繁简不一的礼。比如,在婚丧嫁娶这类活动中,人们参加这些活动本身就是礼,活动中的程序和仪式是礼,赠送的礼品是礼,主人设酒席款待客人也是礼。如婚嫁中的礼就有订婚、请媒、接亲、送亲、婚宴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和仪式,有客人祝贺、赠送礼物、主人宴请等内容,也有彩礼、媒酒、择日、忌讳等方面的规定。这些都是对礼的尊重与礼的恪守,于是人们的很多行为便通过礼俗的方式稳定和固定下来,成为人们千百年来遵守的文化和传统。

在水语中理和礼都叫“勒(le)”,在水族的语境中,它们就是一个词,而不是读音相同的两个不同的词,水族人从来没有把“勒(le)”字区分出两个含义出来。在水族人眼里,理就是礼,讲道理在水语中称为“吩勒(fen lie)”,即讲礼;同样懂礼貌就是“修勒(xiu lie)”,即懂道理。在这一语境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具有认知的意义,有理性、合理、按理行事之义。水族民间故事中的很多智者,就是通过讲礼,即讲道理,来战胜邪恶的。而礼在更多的时候又是一种道德立论,并具有一种道德评价的意义。重礼、学礼、知礼、行礼,就被看作是有道德、有教养的,并由此而获得声望。经常看到人们评价小孩,第一句话就是说这个小孩懂不懂礼。

礼和神事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水族社会有一套敬神的礼仪,祭祀物品在很多时候就用礼这一词项来指称的。献祭可以理解为给神的献礼,水家人敬神有多方面的意义,既有自然崇拜以求神灵庇护之类的意义,有企图解释和干预对世界的认识意义,更有作为行为规范,以协调和影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的道德伦理功能。水族敬的神很多,如陆铎公、牙花隆、牙花离、露赡耀露、妮航崇拜、公忙干、敬公高打干、敬公高打蛮、敬拜公断本、田神、回量等等。由于陆铎公在水族人的心目中是赐福和善良的祖神,水族先民中文字的制造者和文明的传播者,是正义和威力的象征,因此很多祭祀往往都与陆铎公联系在一起,要免除现实中的许多灾祸,往往都要通过水书先生的敬神仪式向陆铎公求助,而且人们在祭自己家较近的祖先时一般也要敬陆铎公。

礼是可以看作是人们为了处理人际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体系,包括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怎样交流感情,怎样协同生产、生活,怎样分配食物和生活用品等内容。如一个血缘家庭里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妇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如何相处;再就是家族亲戚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进一步扩大到在同一个地域里共同生活的人群之间,都会有如何交往的问题。而这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行为方式,会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一系列习惯,并稳定下来,形成正常的秩序和规范,即形成礼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传统水族社会中,宗族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组织,并围绕着宗族形成了一套制度规范体系及相应的观念体系。水族的宗族是按父系血缘建立起来的,它以一定的婚姻方式来实现的,实行“同宗不娶”的族外婚,人们处理、协调村子内部社会关系和村寨间关系主要以宗族的形式进行。从宗族的纵向与横向展开中,我们可以看到以父系血缘为主干并以辈分和血缘的远近而确定出来的社会关系网络,由此形成一个个的小农户家庭所构成宗族体系和宗族之间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网络,而宗族成为建构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经纬。宗族在处理外部关系和调节社会内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各种具有水族宗族特色礼俗形式。

如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服从父母和老人,帮助和照顾老人,都被看作是符合礼的。对老人、长辈的正确称呼,也是懂礼,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水族的各种礼仪,要求人们明白自己的身分角色,并且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尽其职。礼在确定和巩固一定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规范的意义上发挥其功能性的作用。

水族的礼俗文化中,常常还有一种使财富平均化的倾向,并通过这种平均化的夷平机制而进行一种社会整合。以前水族有狩猎习俗,凡集体出猎所获得的猎物,只要参加,一律按人均分,不分老幼,不管有无捕猎工具,出力多寡,连过往的客人也不例外,“隔山打鸟,见者有份”。如果是个人打到大的猎物,往往也要以礼的形式送给家族中的老人和亲戚朋友。以前某家人杀猪,往往都要请全寨人吃一顿,此后还将剩下的一些作为礼物送给家族中的老人和亲戚朋友。《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宰牛马致祭,分给亲属”,[1]也提到这种习俗。这种以礼的形式而达到的社会平均化,并不是所谓的落后经济活动,它恰恰是传统小农的宗族社会体系中,人们用以建构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要素,是避免社会分化,避免不均导致的心理不平所产生的社会冲突,形成群体内聚力的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规范体系的礼,对水族社会的生存与经济运行发挥着其特定的功能。如水族社会中的互助、互惠、好客、礼物交换等礼俗,都发挥保障生存、规避风险的作用。水族的很多礼俗还发挥着对生存资料进行配置的制度性功能。如水族人以前打到猎物,往往都将猎物作为礼物分给大家,或杀牛、杀猪时先请全寨子的人或邻近的亲戚朋友吃一餐,就是一种制度安排。它虽然有平均主义的意味,但就其生存意义看,它也是人们对付生存威胁而采取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因为在传统水族社会,肉食储存手段不足,又没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对肉食资源进行调节,请大家来吃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用水族人自己的话说:“你请别人吃,下次别人请你吃,你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

与经济有着较直接联系的是礼物。在水语中,礼物或礼品也都用一个单字礼来表达(不用在“礼”前冠上“物品”一词),因此在水族人的语境中,礼物有着丰富的意义。如有互助的含义,水族人婚丧嫁娶这类大事,往往不是一家一户的财力能完成的,亲戚朋友往往要通过送礼的方式给主人以资助,使他能顺利把这些事情做好。通过礼俗形式的制度安排,亲戚朋友就可以通过借贷、送礼等方式给主人以资助,使他能顺利度过难关,把婚、丧、建房之类的事情做好。主人在得到帮助或收到礼品的时候都要把礼物记下来,准备将来偿还。礼物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各种物品。这种形式的送礼是要还的,主人在受礼的时候都要把礼物记下来,以备将来还礼。在这个意义上,礼物有交换、借贷、归还方面的内容。

应该明确的是,礼物的更多意义在于送,而不仅仅是交换或互惠。送出的礼物并不指望别人归还,如果期望受礼的人归还礼物,这就离开了礼物本来的意义。因此,礼物的流动还有着比纯粹的物的流动更为丰富的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礼物的符号象征而表达着各种各样的意义。阎云翔认为人情是中国人社会交换体系中的又一核心概念,正是人情情结将礼物馈赠的双方联系在一起。[2]这种人情情结在水族社会也得到充分体现,在连接和表达感情的方式上,礼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水族人看来,礼物的赠送是对受礼者的一种尊重。水族人一般看望老人,都要带上礼物,如果不带东西,就是不懂礼。当然,老人也会说,来看就可以了,用不着带东西,但不送礼物的情况非常之少。在与朋友交往中,某人如果收到别人的礼物,一般都会有感激之情,认为人家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为表达这种感激,他往往要通过还礼或其他方式来报答,正是在这种来来回回的相互感激之中,使他们之间的感情连接不断加强,彼此之间愈加信任。

参考文献

[1]黔南识略.黔南职方纪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9.

10.游长风水族馆初中优秀作文 篇十

天阴沉沉的,不时还下着毛毛细雨,吹在脸上的风有些寒意。但是,这样的天气,却怎么也挡不住一颗颗火热的心,因为,今天我们要到上海秋游了!

上了车,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相互分享着自己愉快的心情。终于出发了,为了打发车上无聊的时间,导游姐姐组织我们唱歌,讲笑话,猜谜语……大伙个个喜笑颜开。车外秋风萧瑟,车内却暖意融融,一路欢歌笑语。

终于到了海洋馆。眼前一个个鱼缸里,缕缕水草在粒粒白沙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碧绿,条条小鱼穿梭其间,好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中世界。其中有些动物,有着比变色龙,枯叶蝶还要高明的伪装,怕是没有沈复的慧眼是很难发现的。

走进鲨鱼通道,碧蓝的`海水在四周涌动,仿佛一口就可以把人吃了。一些不知名的鱼在珊瑚礁中来回穿梭,若不是耳边还传来阵阵的赞叹声,我还以为自己在海底呢!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海洋中的霸主――鲨鱼。它们是没有鳔来控制自己的漂浮的,只有靠不断的运动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但正是这保命的动作,让它们成为了海中霸主。这不,一只鲨鱼游了过来,我急忙凑了过去仔细观察:只见鲨鱼“若无旁鱼”地游来游去,好似巡查的皇帝,和蔼中不失威严与气度。我似乎看到它在海洋中神气活现的模样:利用锋利的牙齿,强壮的身体,飞快的速度傲视天下,独霸一方!

不知不觉,我和伙伴们说说笑笑走出了鲨鱼通道,但仍依依不舍,其中的情景历历在目:可爱的海龟,凶猛的鲨鱼,华丽的狮子鱼,会隐藏的石头鱼,憨态可掬的企鹅……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1.游苏州水族馆四年级作文500字 篇十一

岩洞里千奇百怪的石钟乳、石笋、石柱,配上五彩缤纷的灯光,显得格外鲜艳耀眼,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进门不久,便看到了一座蘑菇岩,大大小小的石钟乳,形成一朵朵蘑菇状,杂乱中似乎有神秘的秩序,真是妙不可言。蘑菇岩的上方,有两位“老人”在专心致志对弈,令人称奇,我不禁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继续往前游览。“呀,雪人!”我忽然大喊起来。只见那雪人挺着一个圆滚滚的肚子,身子上顶着个带着笑容的大脑袋,远远望去显得十分滑稽。奇怪的 是,洞内温度很高,为什么会有雪呢?导游阿姨随即解答了我的疑惑:“这个景观是由一块块方解石构成的…”我上前一摸,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真是巧夺天工 以假乱真啊。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非属“水晶宫”不可。传说东海龙王曾住在这里。顶上绚丽多彩的石钟乳是“龙宫”的灯;地上五光十色的石笋使“龙宫”更加辉煌;中间五彩缤纷的石柱把水晶宫分隔成一个个房间;边上“龙池”雪山倒影让人觉得仿佛在仙境里漫游…芦笛岩的水晶宫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还在“龟丞相府”里见到活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真龟;在岩洞中见到了“瓜果丰收”的景象…

12.游水族馆日记 篇十二

《蚌》中的白梅丽是位“根大不正”的小姐, 父母把她当成能够使没落家族复兴的“摇钱树”, 执意要她与那位“坐汽车、吊膀子、捧舞女”的朱少爷成亲, 但是梅丽一看见这位染了一身脏病的少爷轻浮的笑脸就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她想与恋人王琦私奔, 但最终被软禁。《鱼》中的芬受外交部科员林省民的欺骗与引诱, 并与之在外同居。但搬出大家庭的第一天, 芬的快乐就打了折扣, “丈夫”晚归, 蔑笑和责骂是常有的事, 甚至动手打她。此时, 芬发现林省民原来是结过婚的, 林家急于想抱孙子便同意把芬收回家中当姨太太。《蟹》中的主人公玲玲同样是东北沦陷区大家庭的小姐, 玲玲的继母怕她泄露自己藏私蓄的秘密对她防不胜防, 刻薄的连零用钱都要算了又算, 唯一与她谈得来的女仆小翠也被其生父送给了日本人。玲玲看不起兄弟妯娌之间的那些险诈庸碌, 更痛恨时局的突变使她失掉去北平读书的机会。三部作品中的女性虽然都是知识分子, 但她们都处于家庭、社会的最底层。黑暗的社会、动荡的时局困扰着她们, 顽固的封建家族制度牢牢地束缚着她们, 在层层的压迫下她们喘不过气来, 更谈不上有立足之地, 作者以殷切沉痛的笔触缓缓地倾诉着。

二.女性处境的隐喻

尽管女性在男权社会中, 面临着种种的不公平, 但女性并不是安之若素, 而是为获得自身的自由与平等奋起抗争。《蚌》中梅丽发出了“与其卖给一个男人去做太太, 去做室内的安琪儿, 还不如去做野妓, 不如去做马路天使”这样激进的呐喊, 体现了她强烈要求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她虽逃离了父亲的管教, 却又不得不回归到另一个男人的羽翼之下。正如“蚌”所暗示着女主人公被男权文化所包裹、所压抑。坚硬的蚌壳让她喘不过气, 如同软体动物一样脆弱的生命力, 忍耐不住, 刚一开壳想呼吸一下赖以生存的潮气, 肉仁就被啄去了。一旦离开了这个保护壳, 她也无法存活, 因为这个社会还容不得女子自立门户。可是不主动走出去, 最终也会憋死。就像小说开头己表达的:“潮把她掷在滩上干晒着, 她忍耐不了———才一开壳, 肉仁就被啄去了”。《鱼》中受过新式教育的芬是断然不会乖乖回到旧家庭去的, “网里的鱼只有自己找窟窿钻出去, 等着已经网来的人再把它放在水里, 那是比梦还缥渺的事, 幸而能钻出去, 管它是落在水里, 落在地上都好, 第二步是后来的事。若怕起来, 那就只好等在网里被提出去杀头, 不然就郁死”。芬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她要抵抗, 要挣脱牢笼。芬敢于走出封建家庭, 但她仍旧梦想以虚空的爱情和无主权的婚姻来拯救自己。

三.女性关怀意识的突显

13.上海水族馆一游_日记 篇十三

紫印鱼体态大小就如小鲤鱼一般,全身是红色的,非常可爱,在它身体的两侧,还有一枚紫色的“印章”,这枚印章的颜色是纯紫的,没有一点的杂色,所以,紫印鱼就因此而得名了!

水族馆的隧道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上才见过这种画面,但当自己真正的身临其境时,我不得不为之惊讶。我们和海洋动物们紧密接触,仅仅隔着一层玻璃,给我的感觉好像自己也在海洋里与动物们一起嬉戏玩闹呢!

然而,给我最深的印象的还要数鲨鱼展厅了。以前我认为世界上只有大白鲨一种鲨鱼,没想到在这个展厅里就见到了数百种,而且这里介绍说,世界上的鲨鱼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已经发现的就已经有几千种了。我大吃了一惊!在这里,我还见到了鲨鱼的胚胎,它们是那么的小,在胚胎里生长着,透过玻璃,还能见到它们在动呢!

看完所有的鲨鱼后,我便看了看墙上的知识画报。那里介绍说,现在的鲨鱼越来越少了,数量还在不断地剧减。一是由于环境的恶化,二是由于人们的非法捕获。人们不休止的污染环境,使生态失去了平衡,使得鲨鱼失去了它们的家。虽然现在鲨鱼已经列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很多的渔民为了金钱昧着良心非法捕获,他们捕获了鲨鱼,将鱼鳍取下,制成鱼翅以高价往市场销售,然后将鲨鱼肉销售给各大酒店。他们赚了钱,富裕了,可是却使得……

14.游上海海洋水族馆作文 篇十四

这个水族馆里有许多水生物:有蜘蛛蟹(身上有剧毒,很像蜘蛛)、螳螂虾(有一双力大无比的爪子,能弹破小虾小蟹的外壳),还有一种鱼,说鱼不像鱼,说蟹不像蟹,说鳐不像鳐,它是鱼中最怪的一种鱼,它叫鮜,它有一个圆圆的身子,尾巴就像老鼠的尾巴,两旁的鱼翅犹如两个扁平的葫芦,锯鲨(鼻子特别长,而且上面还有许多刺刺,就像一把锋利的电锯)。其中,我最喜欢致命水生物的一种:鲨鱼了,因为鲨鱼的蛋很新奇:椭圆形、黄色的,里面有一条还没有被生出来的小鲨鱼和一颗鲨鱼食,小鲨鱼在蛋蛋里的时候,就是吃这个东西长大的!刚出生(在蛋里的时候)的小鲨鱼还不到一厘米长,可过了一年,小鲨鱼就变成了二十厘米长了。

鳐的身上有很多电,在夜间,它的身子还会发出绿色的光呢!鳐是一张圆圆的“大饼”,如果把它翻过来,就像是一张又圆又大的荷叶。它经常埋伏在沙子下,一有小鱼小虾在他的嘴巴前晃悠,它就连沙带鱼一起吃掉,出来时再“咳嗽”几声,把嘴里的沙子吐出去。

15.基于文献学的古敢水族族源考 篇十五

从水族族群现在居住情况来说, 以贵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居住最为集中, 约50%左右的水族同胞居住在该区域, 其余部分分别散居在贵州的榕江、荔波、都匀、雷山、独山、从江、福泉、凯里, 广西的环江、河池、南宁、百色, 以及云南的富源一带。也正是因为水族过多的聚居在贵州, 使得对水族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视域也基本集中于贵州, 而较少分布在富源古敢的水族则鲜为人知, 并未在学术界取得贵州三度水族那样的殊荣。贵州三都水族长期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 从水书、铜鼓、歌舞、传统体育、手工艺、民族医药到他们的吃、穿、住、行, 从婚、丧、嫁、娶到大年小节, 从传统文化到宗族社会结构, 涵盖了方方面面, 其中为水族文化作出贡献的也不乏其人, 除去一大批老民族学和民族史学工作者之外, 还有潘朝霖、刘之侠、祖岱年、陈国安、石国义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在致力于水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潘朝霖先生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 从水族的历史、农耕文化、古文字、民俗信仰、民间艺术等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悠远沧桑苦涩的历史。相比之下, 古敢水族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薄弱, 但是, 也正是贵州水族文化的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水族族源探究资料, 为我们厘清古敢水族的族源线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一、水族族源研究综述

就水族具体族源来说, 民族史学界有诸多看法, 如“江南迁来说”、“两广迁来说”、“土著民族说”、“殷人后裔说”、“发祥于睢水说”等, 就现在水族的民族分布来说, 不论是贵州、广西各地水族, 还是云南富源县水族, 都同出一脉。总体来说, “水族是一个生活在贵州、广西和云南三省部分县市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40余万。其中50%聚居在贵州的荔波、榕江、都匀、独山、丹寨、雷山、从江、福泉、麻江、黎平、凯里及广西的南丹、环江、河池、宜山……和滇东的富源、曲靖等县市”[1]41。

在广州大学高路加教授《关于水族来源的探讨》和中国社科院梁敏研究员《关于水族族源和水书形成之我见》两文中, 他们从民间传说、民族语言、民间信仰、文化风俗、历史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多视角分析, 认为今天的水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骆越“也作‘雒’越。……之所以名之为骆是由生产方式所定, 又因为他们是越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 故以骆越相连称”[2]90, 与壮、侗等民族有同源关系, 其原始居地应为今广东、广西相连的沿海地区。在蒋南华教授和贵州省水学研究会蒙育民副会长《水族源流考》中, 他们通过对水族历史典籍、民俗风情, 以及对水族水书、水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考证, 追溯水族的族源认为“水族是六千年前就生活在荆楚江淮地区的一个勤劳、坚毅、果敢、勇为的古老民族。它的祖先就是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主管天文历法和水文地理的共工。”[1]41这一分析论断, 综合了水族的历史、民俗、水书、水历等方面的证据, 将此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水族源流的论断又向前推进了一段。

潘朝霖、韦宗林先生在《中国水族文化研究》中, 系统的梳理了水族的族源脉络, 认为“水族自称‘睢’、‘人睢’, 汉语译为‘水’, 属他称的音转用字。唐代设置以安抚水家人为主要对象的抚水州, 标志中央王朝确认‘睢’、‘人睢’的族称为‘水’, 并标志单一民族的形成……1957年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正式确定族称为‘水族’。……水族发祥于中原睢水流域及‘豕韦’之地, 处在夏商周文化圈中。殷商亡国之后, 水家先民举族南迁和越人的一支组合成为骆越的一支, 在百越之地近千年的生息, 留下了百越文化的特征;秦代发兵岭南, 水家先民又大规模地溯流迁到龙江、都柳江上游一带生息……水族在发展的过程中, 又有不少来自江南、江西的成员融入, 形成了水族的共同体。这是水族发展的源起脉络和自称‘睢’、‘人睢’数千年不变的历史原因。”[3]28

二、古敢水族族源考综述

富源古敢水族同贵州水族、广西水族一样, 同属一源, 是古滇世居民族之一。富源水族主要有郎、刘、韦、田、王、张、马、潘等大姓。他们的迁徙各有传说。富村乡大凹子村公所、黄泥河镇布古一带的水族传说自己祖先是由贵州盘县迁入;潘姓传说从安南 (越南) 、广西迁入盘县, 在迁徙过程中见到一个水美地肥的地方就定居下来, 祖先们以打水獭为生, 再因这地方有个水塘, 后得名水塘。到清咸丰年间, 杜文秀起义, 为避战祸迁到河头 (贵州盘县境内) , 后才迁到富村的大山脚。和罗平县相邻的这一带水族相传是从罗平迁入, 到今天两县间水族和布依族仍然开亲, 彼此有亲戚。古敢、黄泥河镇与贵州兴义相邻的一带水族传说是从贵州兴义迁入的。这一带的都章村郎姓传说其祖先在贵州黄草坝时有三位弟兄, 有两位迁入云南:一人到曲靖, 一人到古敢的毕冲。都章郎家就是从毕冲这老祖繁衍下来的, 后迁到新寨又迁到都章, 有12代人。

曲靖富源水族地区秦属夜郎且兰县地;汉在夜郎故地置牂牁郡宛温县地;历两汉300多年;三国属兴古郡宛温县地;两晋南北朝属漏卧 (今罗平) 。621年 (唐高祖武德四年) 置西平州于兴古郡地, 辖附唐 (今兴义) 、盘水 (普安) 、平夷 (富源) 。634年 (唐太宗贞观八年) 改西平州为盘州, 水族地区属州辖地。唐南诏属摩弥部, 隶拓东节度。元顺帝 (后) 至元二年 (1336) 划出罗雄州 (罗平) 块泽河东岸置亦佐, 属亦佐县地罗雄所辖, 明属亦佐县地, 罗雄州辖。康熙三十四年 (1695) 以平夷、亦佐两地置平彝县, 属平彝县。1937年至1939年平彝区划, 属八区、九区。1954年报经国务院批准, 改称为富源县。1988年区改乡, 原古敢、补掌、沙云三个小乡 (共39个自然村) 合并建立富源县古敢水族乡。

三、富源古敢水族现状

现在的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建制。鉴于本省水族人口相对较少, 且又大部分集中于该地, 198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乡域位于富源县境东南端, 地跨东经104°43′至104°49′、北纬25°9′至25°17′之间, 北、东、南三面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相邻, 西面与本县另一个水族人口较多的黄泥河镇接壤。全乡总面积82.57平方公里。”[4]47在民族的发展中, 他们经历了不断的迁徙, 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与他民族文化交融, 但是长期的文化交融, 并未使他们完全丧失自己作为一个古老民族而存在的民族特性, 他们在民俗信仰、日常习俗、民族文化等方面都还保留许多遗风, 比如在古敢和贵州等地的水族民间都有零散的“水文”流传。除与其他地方水族相同的这些习俗信仰外, 古敢水族在与周边民族在杂居共处过程中, 也逐渐表现出一些区域性色彩, 如“吞口”文化, 虽然其他地域和其他民族之中也有提及, 但相比之下, 古敢水族“吞口”文化有着更深厚的文化积淀, 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近几年来,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 古敢水族文化也受到其影响, 以至于我们在古敢很难再感受到水族特有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等传统习俗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其为这一“民族”的基础, 我们之所以能考证水族的源流, 也就在于其文化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 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民族传统文化的逐渐消解, 几十年或几百年后, 我们的民族成为恐怕就真的只是一个符号了。

参考文献

[1]蒋南华, 蒙育民.水族源流考 (上编) [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2) .

[2]王文光, 李晓斌.百越民族发展演进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7.

[3]潘朝霖, 韦宗林.中国水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游水族馆日记】推荐阅读: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08-29

《水族的公民》教学设计07-09

上一篇:意外伤害承诺书下一篇:申报高级教师职称自我鉴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