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XY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分析

2024-09-23

安徽省 XY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分析(精选3篇)

1.安徽省 XY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分析 篇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一)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问题

1. 风险评级系统不够科学化。

对信贷风险的科学评级是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基础性措施。它的主要用途是:估计贷款的预期损失, 检测贷款风险的总体水平以及合理的分配经济资本以达到贷款风险收益的最优化。然而目前从我们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上来看, 对于信贷风险的评级系统远远达不到风险评级系统应有的实效。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商业银行向大型客户发出的贷款额度最大, 中型客户一般, 小型企业最少, 而大型客户不良贷款的发生率也非常低, 小型企业则占8.45%, 发生率较高, 虽然大型客户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低, 但也仍旧存在不良贷款, 可见, 虽然明确了风险评级, 但仍旧未能掌握借贷客户的具体情况, 导致不良贷款发生。

2. 信贷分析工具缺乏, 风险分析表面化。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风险分析系统缺乏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分析工具, 因此虽然表现上对信贷的对象做出了较为科学的分析, 但实际上没有以现金流作为分析的核心, 对于信贷情况的风险分析也就仅仅是浮云表面, 那么就无法了解信贷对象实际的资金需求状况和真正的还款来源, 从而无形之中增大了信贷的风险水平。由于商业银行重规模、轻质量的做法, 使得各个银行之间的竞争扭曲, 而且忽视了信用风险, 由此也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如表2所示

根据表1可知,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不良贷款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势必会导致银行发展受到严重拖累, 甚至危及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

3. 操作风险控制力不足

现在, 我国绝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提款情况是无法直接干预和控制的, 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所签署的信贷合同也未经相关专业人员的审核, 这从很大程度上讲势必是增加了信贷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从我国近年来的一些信贷纠纷类的经济案件中不难可以看出有不少不良贷款的成因就是抵押、担保手续的不健全而造成的。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的形成因素

1. 国家政策性因素。

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有的国情决定了商业银行无疑是国家融资的主要渠道,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能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保障性力量。虽然这样的经济政策的确是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给予了充足的上升, 但这也无疑把我国现阶段因经济的不成熟发展所带来的阶段性风险嫁接到了商业银行的头上, 这无疑为整个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加大了难度。

2. 信息不对称性因素。

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种。其分别是产品信息的不对称, 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而言, 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对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例如现在某些企业利用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来骗取高额的银行贷款资金, 甚至在经济市场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向另一方提供虚假信息来骗取信贷资金。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因素在本土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破坏性和高风险实例。

3. 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

对于所谓的“预期”则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企业的寿命预期, 另一方面则是政府相关政策的稳定性预期。企业预期存在的生命力短, 政府所提出的的经济政策时效性短和不稳定等都会展现出不利于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高风险性借贷, 这同样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更加难以控制和管理。

二、先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管理经验

(一) 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一般都会实行董事会独立控制, 高级领导管理层之间互不干涉相互独立, 从上至少垂直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美国的各个商业银行都实行风险管理集中体制, 在各个分行都设有“垂直管理”的风险管理部。即所有大大小小的风险都在银行总部实行集中化管理, 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 以确保将银行所担保的所有风险都降低到最小化。

(二) 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检测技术

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中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必须要以依靠相关的管理工具为基本前提。以美联银行为例, 针对于信贷活动中所出现的风险, 该银行设计了“CAT”信用分析系统和“CES”商业风险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尽可能完善的庞大数据库, 从而将信贷风险尽可能的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西方的商业银行在数百年的长期经营中, 总结出了一套有效高能的内部控制系统。其包括:

1. 科学的银行治理结构。

例如美国花旗银行的总部在全球的各个分行都设立相应的审计中心, 负责当地花旗分行的业务审计内部管理审计。其各个审计部门作为美国总部的垂直部门, 直接向美国花旗总部汇报审计工作。大大增加了银行总部对于风险监控的权威性。

2. 相互制约的业务权限和谨慎的审批授权。

同样地针对这一方面, 花旗银行实行三人信贷批准制度, 目的是为了形成相互制约的信贷业务权限和谨慎的审批授权。当有公司申请贷款时, 先由银行的市场部对其贷款风险进行预估, 再由信贷委员会中三名以上的委员共同性地授予客户信贷金额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信贷业务办理。

3. 电子化的内部管理手段。

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实行电子化的贷款风险评估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因信用道德问题而产生的信贷风险, 从而也加速了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进程。

4. 高能的内部审核制度。

同时西方银行也着力于建设了完善和独立的内部审核制度, 从而通过其灵活的工作方式, 降低了信贷活动的内部风险。从而无形之中把信贷风险的防控融入到银行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的启示

先进的国际商业银行在控制和管理信贷风险水平上的做法, 为我国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借鉴效用, 对于我国本土商业银行今后在信贷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的努力方向,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安全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以上对先进的商业银行降低信贷风险的成功实例, 我们不难看出建立安全稳定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控制信贷风险, 提高信贷运作效率的基础。作为此项基础较为薄弱的本土商业银行, 应该加大科技力量在这方面的投入, 从而得以建立更为完善的客户群信息平台, 对商业银行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的升级, 结合计算机互联网的时代优势, 力争使该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银行的信贷运作, 从而从信贷源头就能将风险控制到最小化。

(二) 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

虽然我国的现有国情和国家制度决定了我们不能够直接生搬硬套这些优良的国际模式, 但可以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已有的较为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 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对于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首先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明确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 并根据信用情况向客户发放贷款, 对于质量不高的客户要做好坏账准备, 或者直接不批准贷款, 以将不良贷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三) 实行风险动态管理化的信贷流程

新型信贷业务流程要遵循两大基本原则:既要控制信贷业务的运作风险, 又要提升信贷流程的运作效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理念, 实行合理的“动态考核”和“差别授权”, 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通过实现对客户使用贷款信息的动态监测, 能够及时发现信贷中的安全隐患, 及时加以控制, 以保证信贷流程的顺利实施, 并降低信贷风险。

(四) 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在完善了了前两个基础性措施的保障下,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仿照美国银行实行风险管理集中体制, 在各个分行设立独立的“垂直管理”风险管理部。保证银行总部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 以确保将银行所担保的信贷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五) 形成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如果无法在商业银行形成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那么即使制定再多的制度和创设再先进的管理系统也是无法从根本上真正降低信贷运作的风险。在银行平时对于信贷业务的工作中, 要把建立完善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作为提升银行企业文化的首要目标, 把风险管理意识深入到银行每一个工作人员日常业务中去。作为银行的统筹和管理者, 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从而真正把风险管理文化带入到银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贯穿到银行工作细节中的每一个方方面面。只有这样, 才能从信贷流程的根源真正降低信贷运作的风险。

四、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和叙述了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管理,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体的总述和还未成型的思路。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下, 在实践中得以成功的运用。通过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几十年的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 从中总结出了许许多多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努力掌握和吸收这些方法和理念的同时, 加之合理的与我国现在的经济国情相结合, 从而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信贷风险控制管理道路, 这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申蓓, 张俊.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实证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之应用[J].金融与经济, 2014, 04:59-63+67.

[2]张露洋, 廖琪.商业银行逆周期机制:信贷风险控制效应的实证检验[J].金融与经济, 2014, 06:4-8.

[3]陆岷峰, 刘强.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14, 08:51-55.

[4]朱孟楠, 侯哲.中国商业银行资金错配问题研究——基于“钱荒”背景下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4:62-69.

[5]陈旭东, 何艳军, 张镇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行为与贷款损失准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4, 10:64-74.

2.安徽省 XY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分析 篇二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信贷风险采取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对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1 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离不开良好控制环境的支持。其中影 响较大的主要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制度和企业文化等。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不少差距:①产权仍不明晰。②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到位。③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仍不完善。④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在统一法人体制下,各级高级管理人员片面强调经营业绩目标,对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控文化,不能很好地处理员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2 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方法不科学

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手段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内部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技术人才也很缺 乏。风险识别与评估基本仍处于定性分析阶段,即使是对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 也仅局限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风险监测仍是主观判断多,难以真实、 客观反映企业风险。对新业务、新机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还不够充分。风险数据仓库不完备,信用风险特别是对集团客户信用风险分析跟不上内控管理的需要。

3 信息系统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无论在信息的收集、加工、 处理、传递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与国外商业银行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了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失真、数据分散、规格不统一、传递效率低以及各系统之间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不高、内部控制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

4 内部审计功能发挥有待加强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①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待提高。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③内部审计方法有待完善。④审计手段比较落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基本实现计算机化,内部控制重点逐步由业务人员和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商业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内部审计作用有待加强。

二 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研究完善风险评估技术,加强和改进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大力推进信贷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信贷风险内控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

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为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第一,要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适当分散股权,妥善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股过分集中的问题。通过吸收各类社会保障基金入股等方式,将政府的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逐步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确保董事会尽职尽责。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选聘得力的董事会成员,强化监督和约束职能,确保商业银行规范运作。第三,要加强监事会的独立监督职能。坚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确保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2 完善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是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首先,要进一 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办法,真实反映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其次,要完善评级方法,充分揭示信贷风险。充分借助国内外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弥补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起步较晚、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的缺陷。目前,要加强行业研究,抓紧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为内部评级的顺利开展和评级结果的检验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提高评估技术,研究开发风险评估模型。

3 建立和完善对信贷业务活动的风险控制制度

(1) 实行审贷分离制度 首先,要实现贷款 各环节的完全分离,达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逐步改变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全由客户经理一人负责的状况,其次,要实现审议机制和审批机制的分离,逐步强化落实审议责任。行长不再担任贷审会委员,但对贷审会审议贷款的质量享有质询权、检查权和监督权,旨在实现多重横向相互制衡。最后,信贷业务过程中要落实“四眼”原则。贷前调查、审查和贷后检查应由两人分别进行,分别撰写业务报告,确保信贷信息全面、准确。(2)进一步完善统一授信制度体系 首先,要统一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防范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集团内部单个客户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各单个客户授信额度之和不得超过集团整体授信额度;其次,要统一关联企业授信管理,对由同一人或同一家庭成员人任法定代表人的多个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有参股关系的企业等关联企业要进行统一授信,对跨区域的关联企业可比照集团公司授信办法授信;第三,要统一区域授信管理,商业银行要对区域金融环境和信贷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合理确定区域授信限额和区域信贷指导政策,各区域的信贷投放必须控制在核定的授信限额内,整合全行信贷资源,形成系统合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信息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贷业务信息系统,对信贷业务全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实时、准确地反映信贷业务经营情况和资产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信贷业务风险和收益。首先,要改造现有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尽快完成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有效联接,实现数据相互核对和资源共享;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子系统,全面掌握客户资信水平、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信息,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高营销和管理信贷客户能力;最后,要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子系统,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風险管理技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映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监测分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5 加快建设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内部审计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独立于各分支机构、只对一级法人负责、垂直的内部审计系统,客观、独立地开展工作,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总行的审计部门对各分支机构的审计部门实行派驻制,上下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监督组织体系;其次,要改进审计手段,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研究开发非现场技术平台,连接信贷业务信息数据库,对日常业务情况和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测,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效率;最后, 对审计部门发现的信贷风险和其他问题,及时采取必要行动,促进被审单位限期整改、处理相关责任人和完善管理制度等。

6 大力推进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建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无形的约束。首先,要从高级管理层做起,在全行战略制定和业务决策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内部控制价值标准,积极倡导、树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理念;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道德标准,形成道德习惯,从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克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最后,要重视员工现代人格的塑造,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中要坚持实行人性化管理,依靠员工的内省能力,不断地自我扬弃、自我更新,突出风险意识,实现信贷人员个人目标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的统一,自觉防范信贷风险。

金融自由化愈加发展,金融全球化愈加深化,金融活动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总之,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制的改革继续深化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国商业银行必将与国外商业银行进一步趋同,我国赶超国外强国将成为可能。这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浩岭.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武汉金融,2006,(l):48-49

[2]马志娟,肖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的防范[J].经济论坛,2006,(20):104-106

[3]朱梦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信贷风险研究[J ].经济论坛,2009,(6):39-40

3.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篇三

本文通过世界各国农村小额的基本模式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模式对比分析,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由此,必须采取加强农信社内部控制,加强农业的发展,完善信贷资料,建立广泛的信贷服务对象等风险控制机制。

摘要: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是针对没有担保品的穷人发放的一种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领域上的延伸,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小规模金融服务方式,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近年来,随着对小额信贷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穷人自寻生存之路提供必要的资金。但农村小额信贷作为新的创新方式的产生,其风险也日益凸显。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农村小额信贷产生的问题;控制机制

引言:农村小额信贷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的补充,是针对扶贫的一种重要贷款方式。与党中央的立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相适应,农村小额信贷以其独特的优点引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不仅不需要资金的担保,而且操作的手续简便,使农户免遭粮食危机的影响进而免受政治危机的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弱质”状况使得信贷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信贷机制本身的缺陷,农村小额信贷的承办机构狭窄,现今只有农村信用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缺乏创新力。一方面是信贷对象的缺陷。农户靠天吃饭,一遇天灾,粮食产量迅速下降,讨债现象出现。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创新,开拓进取,寻求突破,从两个方面来改变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1、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模式

1。1世界各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四种模式

农村小额信贷在国际社会上早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和认可。世界各国的小额信贷以四种模式尤为典型。1、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该模式以农村贫困人口为对象,特别是农村贫困妇女。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实践,该银行实现了收益[1]。2、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BRT Unit)模式,是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领域的典范,其主要特征是以商业利率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贷款[2]。3、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ancosol)模式,是一家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私人商业银行,其目的是鼓励小企业投资,当然,该银行的贷款运作方式颇为成功[3]。4、社区合作银行模式和村银行模式,是一种民主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小额贷款,主要是通过帮助贫困妇女从事经营业务以及为贫困的社区成员提供金融服务[4]。世界上这四种小额信贷,正由非正规金融机构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2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基本模式

中国开始引入农村小额信贷,是在90年代初。1993年,在中国社会学科社的成立之后,农村小额信贷的开始进入实践阶段,这时期主要是以非组织的农村小额信贷(NGO)形式为主。 年,中国农业银行以及由中国农业银行主导的“政策性的农村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也开始开展起来了。 年,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强烈的支持下,开始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五户联保贷款,这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开始逐步介入农村小额信贷领域。 年,在我国四川、贵州、山西、内蒙古、陕西五省区中,展开了商业性农村小额信贷试点。同年,“亚洲农村小额信贷论坛”在我国同步召开,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的宝贵经验在我国有效的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交流,我国决策的部门开始十分重视小额贷款业务在农村地方的开展。我国的各类农村小额贷款机构的业务出现了明显增长,农村信用社的联保贷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民间机构的小额贷款、邮政储蓄银行的存单质押小额贷款以及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年 6 月为止,中国拥有118 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引进各种资本额有 47。33 亿元,吸收的各类存款额有 131 亿元,累计发放了农村地方的农户小额贷款有 55 亿元,发放中的小企业贷款额有 82 亿元。依据中国银监会编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009 年—— 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未来的三年里,全国将再设立将近1300家左右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十分有效缩短了城乡金融机构的差距,更有效地改善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9]。

2、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发展概述

从小额信贷了开始发展以来到目前为止,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已经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惠及了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5000 万到 6500 万人左右,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自从实施以来,已经表现出了涉及面广快、发展速度快、效果好等特点。尤其是在 年以后,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在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再贷款政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为止农村小额信贷覆盖面已经达到了32%,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小额信贷覆盖面将会更高。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群体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促进了农村人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10]。

2。2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特征

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具有促进农村发展和明确的扶贫的一系列功能,所以具有了十分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不需要提供任何的担保,这降低了其贷款的难度。农村小额信贷信贷是一种以自然人发放的贷款,以农户还款能力和信誉作为贷款信用,无需提供任何的担保。

上一篇:高中励志演讲观后感800字左右下一篇:面试对烟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