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教学计划

2024-07-29

实验教师教学计划(共8篇)

1.实验教师教学计划 篇一

谈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大都只是关注表面现象,多数学生没有去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也没有去关注探究活动的目的,忽略了探究活动的旨意。尽管参学生参与了实验探究活动,但是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提高,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得不到转变。教学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正确的进行指导,就能使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并能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达到实验活动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验探究

指导作用

培养能力

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非常喜欢化学实验,他们对化学变化的奇异现象充满好奇,勇跃的参与探究活动。但是他们通常只是关注表面现象,看新奇,看热闹。大多数人没有去关注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少有人去问为什么,去思考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也少有人去关注变化后生成了什么,忽略了实验探究活动的旨意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学生虽然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是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活动设计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提高,对待科学的态度也得不到转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正确的进行指导,就能使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实验探究活动设计能力得以提高,并能养成的科学态度,达到实验活动活动的目标要求。

一、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其变化规律。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片面地观察。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新奇的、显著的现象,而忽略了与本质相关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对于实验现象观察,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有的实验要求全面地观察,有的要求有重点观察,有的需要对比观察。如对于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质性质实验,往往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以便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例如:钠单质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观察反应过程时,有的学生只是听到了“嘶、嘶、嘶”的响声,有的则只看到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而未注意到钠已熔成一个小球,还有的学生只看到溶液变成红色等。有些反应主要现象不明显,易被次要现象所掩盖,此时就必须提示学生排除干扰,对现象进行全面观察。比如酸与碱的反应,不生成沉淀,不生成气体,而只有水生成,有能量变化,没有明显现象,这就要进行全面观察。实验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判断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活动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对于具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的几种物质,常要进行对照实验,将它们进行对比观察。如铁、镁、铝与盐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实验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从中找出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性。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实验现象是启迪思维的最好材料,化学实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师只要适时点拨,就可激发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虽然其结果只是验证某些科学上的结论,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亲身体验科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活动中要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一个适时、恰当的提问,随时都会激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思考。

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做铜片与浓硝酸及稀硝酸反应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盐酸、稀硫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那么浓硝酸、稀硝酸跟铜片反应放出的气体是否也是氢气?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浓硝酸跟铜片反应放出的气体呈红棕色;稀硝酸跟铜片反应放出的气体尽管起初是无色的,但当空气进入试管后,气体也变成了红色,而氢气为无色,也不与空气反应。对比之后得出结论:不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与铜片反应后放出的气体都不是氢气。同时也就能进一步明白为什么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只能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用硝酸的原因。这样的提问,不但能启发学生连续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导向知识的核心。

三、指导学生研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只能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若能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也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研究概括性实验

用来揭示物质的性质、化学原理、基本理论等一系列实验,就是概括性实验。在进行这类实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点,从不同的表象中找出相同的本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有明显作用。例如红磷、金属钠、铁丝、铜丝都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并分别生成PCl3和PCl5、NaCl、FeCl3、CuCl2。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分析研究:①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现象产生?②在这些反应中Cl2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③为什么Cl2具有这样的性质?经启发引导可得出: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许多物质氧化到高价。

(2)指导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研究

在学生做定量实验时,往往实验结果会出现的较大误差。对实验结果误差分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及时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使学生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加强对规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认识。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溶液去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最后测定出的结果与实际浓度相差较大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是哪一步操作出了差错,应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如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用量、酸式滴定管的润洗、滴定管内液体体积的读数、滴定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未知碱液的量取、终点的判断等,经逐个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真正原因。经过修定实验方案后,再去重复去进行实验,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条件,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我国教育正朝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多年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升学率)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根深蒂固,很难一下消除。学生很少有自由支配 的时间和空间,这就使他们的某些潜能受到了压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实验探究活动上,那就是“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因此,面对新课改和教改,我们应该逐步改变过去那种“程式化”的实验教学方式。把实验交给学生,让他们逐步地学会独立设计实验,自主独立实验,自己解决实验问题,这对于他们学好化学及今后从事科研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在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等。设计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活动目的要求,对实验活动进行构思,设计实验活动方案。

化学实验设计没有标准的步骤和方案,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互相交流、评判、质疑,以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对实验设计的方案应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只要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和步骤,就能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案,并就能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实验研究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态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指导学生研究实验等,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国民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2.实验教师教学计划 篇二

1.仪器摆放序列化

随着很多优秀实验器材进入了山村中学, 为山区实验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面对大量新的、旧的实验器材, 如何摆放器材成了实验教师面前的问题.我知道, 如果器材摆放不当, 以后寻找器材就非常麻烦、并且会浪费大量时间, 甚至耽误实验的进行.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 在图书管理员、化学实验老师的帮助下, 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在摆放器材时, 先按照力、热、光、电、其他, 分为五部分.在前面的基础上, 进行细化分类, 分为通用类、计量类、专用类.然后实行定橱、定层存放, 并且以标签一览表的形式反映出来.这种存放做法, 为我们后来寻找、准备实验器材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仪器室、实验室布置艺术化

在整理清洁的基础上, 以科学家肖像、格言、图画等装饰、点缀, 力求美观宜人, 使师生有步入科学殿堂之感, 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促进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与任课教师的配合, 心甘情愿当配角

搞好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只有两者在工作中相互协调吧, 相互支持部, 配合默契, 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我在做实验教师时, 始终加强与任课教师的配合, 心甘情愿当配角.

1.摆正心态, 心甘情愿当配角

我认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可以把任课教师比作主角, 实验教师看做配角, 只有主角与配角搭配好了, 才能演好实验教学这场戏.为了当好配角, 我总是不断学习, 不断熟悉教材, 掌握实验部分哪些是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生课外活动实验;掌握每个实验的重点、难点、原理、方法.知道哪些实验因地理位置 (如, 沸点) 或气候的变化等而造成实验误差较大;知道哪些实验难度较大, 不易成功.对于难度较大, 不易成功的演示实验, 我总是先做一遍或几遍, 确保实验成功.然后, 对于做好实验的要点及时向任课老师讲述.例如, 用空气压缩仪演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实验, 关键点是迅速向下压活塞.如果做完一次, 再做的话, 要注意向筒内注入新鲜空气, 确保实验成功.

2.主配结合, 共同辅导, 获取成功

学生做实验兴趣很大, 一进实验室就喜欢摆弄仪器, 盲目地乱动手, 弄不好就会损坏仪器, 不能成功完成实验, 这就需要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好, 共同来管理, 辅导学生实验.实验课前, 我总是将器材准备好, 并将实验先预试一次, 有故障的仪器及时排除.一般来说, 实验教师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 对学生在实验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仪器会出现哪些故障比较熟悉一些, 在学生实验前, 要向学生指出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任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方法等, 要严格制止学生在老师讲清实验要点之前就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做实验时, 实验教师与任课教师都要在实验室巡视指导, 发现学生实验操作错误, 或实验方法不对时, 要及时纠正.如果实验做不成功, 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 使学生能圆满地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 要督促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收拾清点好仪器.总之, 几十个学生自己做实验是比较难管理的, 单靠任课教师是不行的, 两者必须通力合作, 才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自制教具、不断创新谱新篇

作为一名物理实验教师, 不仅要管理好实验室, 还要通过自己的劳动, 进行自制教具, 让实验室成为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天然“宝库”.

1.自制教具, 有利于实验仪器的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贯彻实施, 传统的实验教具已跟不上教材变化的需要, 很多仪器已不适应在教材中使用, 急需补充新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器具.中学物理新增了大量的实验, 这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需要.但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具的开发、研制、生产,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仪器的相对课本而言, 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一时不能满足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 自制教具成为填补这一空白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 教师是教具的亲自使用者, 确切地知道缺少什么, 原来的教具有哪些结构不合理, 哪些地方不好用, 需要改进什么等等, 所以教师自制教具更具有实用的价值.

2.自制教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自制的教具一般源于生活, 从生活到物理, 从物理到生活, 互相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通过自己制作教具, 影响学生, 让学生参加自制教具活动, 在学生自制教具的活动中, 学生得到的知识要比课本上看到的、课堂上听到的深刻得多, 能从多层次, 多角度去思考、去探索, 通过设想、设计、使用、改进等各个环节, 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 我在进行“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教学时, 有的学生取下废灯泡里面的细玻璃芯 (一端封闭) , 往里面填充一些火柴头的粉末, 用火柴杆把粉末捣紧, 用蜡烛火焰烤填充了粉末的部分, 会看到玻璃芯像火箭一样飞了出去.通过老师点拨、学生自制教具, 学生不仅理解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从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好实验室, 加强与科任教师的配合, 自制教具, 不断创新谱新篇三个大的方面浅谈了新形势下我作为物理实验教师的点滴做法.

3.教师如何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篇三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0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同时物理还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培养的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希望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并且教材中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其实,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达成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因为通过实验探究物理学的规律,能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此外,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有效推进,面临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和践行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体现,那么,教师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并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高中物理教学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因此,学生初中物理学习水平是影响学生高中物理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的基本规律要求教师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初中物理知识的引导和深入,以初中知识为线索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學习高中课程。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思维中占据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形象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可以脱离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仍然需要在学生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使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统一起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学生进一步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那么,学生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才会创新的进行实验步骤的研究,并在自己对实验独特的认识上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培养了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此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不意味着教师单纯带领学生埋头于实验室,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就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为,物理实验的教学依然需要以理论教学为支撑,在理论教学顺利开展的情况下才能高效开展实验教学,因此,理论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的基础工作。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需要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起来,全面的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为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完善实验课教学方法

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我国教材中的自主探究型的材料不断增加,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但是,高中生由于其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其自由支配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我国的探究性、自主学习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中需要深入进行反思。事实上,物理实验不仅包括教材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那一部分,还包括教师上课需要演练的一部分,此外,针对教材中的自主探究型的实验也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的。由此就要求教师完善实验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授课内容,完善教学手段。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大多采取演示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其实,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即演示法与实验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说,针对自主探究型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依据实验的价值合理的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实验的准备,让他们从实验步骤、器材、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实验准备,然后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当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实验的操作,并在操作后对实验提出改进的地方,这样的话,不仅参与实验操作的同学的探究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对于观察实验并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的同学来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探究活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全面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将有价值的自主探究型的实验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轮流参与其中,让其在探究中收获实验的快乐,自我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三、合理分配实验小组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实验大多需要同学们进行密切分工,团结合作才能完成。一方面这是由实验的难度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实验教学要求决定的。前文已经提到过,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的功效,因此,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外一种途径,由此决定了实验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上必须是互补的,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分配实验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性格等多方面的考虑,应该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使得每一个小组成员能够在互补中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通过实验操作都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实验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合作中学习他人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态度。

四、重视实验分析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其理论知识掌握的参差不齐或是学生对实验用品使用量的不同或是操作步骤或操作时间的不恰当把握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千差万别,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实验结果,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看待学生的实验“失败”。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针对学生实验出现的不同结果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实验效果,用课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问。此外,学生“失败”的实验也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习题中部分试题涉及到由于实验操作的不当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能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充分的分析,那么,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就会迎刃而解,从而提高其答题能力。

4.高中物理实验教师工作计划 篇四

(2011—2012第二学)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试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配合物理教学的正常,保证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实验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探究能力及获得物理知识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收获,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教学大纲和各年级教材,尽快熟悉教材,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及保养方法,为教师和学生上好实验课提供必要保证。

二、认真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努力钻研业务,掌握各类仪器原理、构造、使用和维修,保证仪器良好状态,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三、严格执行教学仪器管理制度,杜绝教学仪器非教学之用。

四、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五、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教学要求配备好仪器,出现故障及时排除。

六、清理各类教学仪器和仪表。搞好仪器入柜、编号、造册工作,并做好建档汇总工作,为教师使用器材提供必要参考。并为学校建好、建全实验室提供理论依据。

七、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积极协助教师辅导学生实验,完成各项实验。同时搞好仪器收发、借还及清理卫生等工作。

八、积极创造条件自制、改进教具,并做好水、电节约及仪器安全工作。

九、根据要求做好高二年级物理实验考查工作,并保证实验考查工作顺利完成。

十、平常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并征求各方意见,为后期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5.旧铺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根据《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并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与任务

(一)培养目标

1.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培养任务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力争三年内培养县级骨干教师1-2人,校级骨干5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建立选拔制度

1.各级骨干教师一般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2.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后备队伍信息库,逐层选拔培养。

3.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选拔造就人才的机制。

4.校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参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执行。

四、培养措施

1.各级骨干教师一般2年为一培养周期,跟踪培养。

2.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

3.学校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

4.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定期培养、指导各级骨干教师,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5.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制度,各级骨干教师每向学校进行述职,学校管理小组进行考核,并建立管理档案。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培养对象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资格。

五、表彰奖励

1.各级骨干教师具有指导培养下一级骨干教师(或教师)的义务,2年培养1-2人,培养对象被评选为县、校级骨干教师的,每人次奖300元、200元。2.各级骨干教师在任职期间内,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每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者,每人加量化积分(县、校)

10、8分,否则不计分,同时学校根据《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每评选一次优秀骨干教师,被评选为优秀骨干教师的每人次奖现金300元。

3.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获国家、市、县科研成果的,分别奖现金1000元、500元、300元。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二0一一年年九月一日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10—2012学)

一、现状分析

淮安市旧铺实验小学座落在盱眙县东南大雨山脚下,全镇有村完小1所,教学点2个,教职工150人,学生近2000人。其中,本部有教职工72人,学生1000余名,20个教学班,教师大专学历及在读达92%,本科及在读达18%;小学高级职称达70%,县级骨干教师15人,首席教师20人。学校现有标准化实验室一间、计算机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硬件设施配套齐全。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队伍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绩效考核,大多数教师事业心较强,敬业爱岗,积极向上,任劳任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其有利因素。

(1)有一支爱岗的教师队伍。教师学历层次总体较高,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扎实,一批青年教师具有专业发展潜质。学校教师整体年龄层次比较合理,富有朝气,在岗位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班子成员事业心较强,主观上积极努力把事情做好,正不断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

(2)初步完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党支部发挥监督保证作用,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制定有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目标较明确,人员职责较分明,初步形成了重品行、重能力、重贡献、重绩效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

当然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不少。

(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教师的办学思想、专业知识、教学水平、敬业精神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还有一定的差距,年轻教师知识好,但教育教学经验缺乏,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

(3)内部管理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欠缺,经验的、情感的管理成分过大。绩效工资机制还不完善。

(4)学校教师数饱满,但学科结构不够合理,个别学科教师富余现象较严重,而体育、音乐等学科却配备不足,科学学科教师年龄偏大;学科梯队发展不平衡,主要学科缺乏高层次的“领军型”教学骨干,骨干教师占有率还不高;

(5)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师德师能为核心,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为手段,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坚持“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建全教师成长机制,强化师德建设,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造就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专兼结合、团结协作、能促进我校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善于学习、业务精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积极创新、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具体发展目标:

1.数量结构目标:

学科结构。到2012年,专任教师总量达标。按学生数配专职体育教师;配齐专职科学、音乐、美术教师等学科教师;按学生数配备卫生保健教师。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达到7%以上,中级职称教师达到80%以上。

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90% 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学历达标率100%。

骨干结构。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新培养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6名,校级教学能手、带头人16名,每个学科都达到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并培养一批有潜力的教学苗子。

2.质量素养目标:

⑴师德。教师职业形象进一步彰显,建设一个具有品行高尚,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健康和谐的教师群体,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育人经验和良好群众口碑的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

⑵师能。完善教育体系,各学科根据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拓宽学科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①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教师全部达到《江苏省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外语达初级水平,每个学科均有市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教师。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②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达到“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的要求。争取立项1-2个省级以上的课题,2-3个市级课题,创建市级先进教研组和市教科研先进学校,促进各科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③50岁以下教师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辅助教学、文字数字处理、信息资源管理;会会制作简单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95%的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等公修科目的考核;50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并逐步向中高级水平迈进。

四、主要措施

㈠实施“师表工程”

1.敬业爱生,立德修身,以德育师。

学校围绕师“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做受人民尊敬的教师”这一主题,在教师中积极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勤业奉献精神,乐业爱生精神,精业钻研精神,创业开拓精神。

⑴学习提高。组织开展好“师德标准”、“八项规定”等专题学习,深入开展 “我的梦想,我的追求”、“树正气,树形象,树旗帜”等讨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⑵典型引路。积极参加“人民满意的教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挖掘身边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宣传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利用会议组织优秀教师交流工作经验,利用橱窗板报等途径,加强先进宣传,利用典型引路,形成良好氛围。

⑶活动创优。引导教师立足教育,开展岗位创优活动。要求做到: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事;远离铜臭、远离庸俗、远离低级趣味;与学生合作、与同组教师合作、与同班老师合作;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德育争先,教学争先、科研争先。

⑷规范约束。围绕师德建设要求,倡导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强化《盱眙县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考评,聘请师德建设监督员,开展学生、家长、社会评教活动,推行师德建设“公开承诺制”,促进师德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构建平台,挖掘内涵,文化引师。

⑴凝炼核心文化。注重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步建设,积极挖掘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围绕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核心,开展校训凝炼、校标评选、校刊创办、校网改版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共筑学校核心价值取向,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2)构建学习组织。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一是要通过学习、研讨、沟通,引导教师把学校的理念文化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每一个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二是要围绕“读名著,做名师”主题,组织开展摘录、辅导、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同读书共学习,培养自觉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三是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3)丰富活动载体。鼓励教师参与“教育讲坛”,积极参加“135”工程考核、“百花奖”评选、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㈡推进“两项工程”

坚持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筑校本培训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以新课程培训、教学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等内容的校本培训,大力推动“两项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建设。

1.专家辅导。定期聘请特级教师、市教研室等专家来校作“课程改革”、“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丰富教育认识,提高理论素养。

2.名师帮带。结合实际制订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实施方案,并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与市内名师结成帮带对子,加强名师的示范引领,促进成长成才。

3.业务竞赛。加强业务练兵制度化、经常化建设,开展网页制作、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卷命题、能手评比等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还要定期开展“研究周”、市公开学科教研活动和“一课多上”、“一人多课”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案例的剖析,加强方法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4.互动交流。要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上辐射课,组织 “请进来”“送出去”等教学活动,借助互动交流平台,加强教师的业务磨练。

5.科研强师。全校教师要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围绕学校省级、市级、校级科研课题深入研究,⑴开展问题反思。要深入调查学校各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立项,加强实效研究。进一步建设好学校教育科研网页,抓好对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的网页建设培训和管理培训,促进课题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⑵深化主题研究。要围绕“生成.导学”、“考试的评价”研究主题开展系列化、多维度研究,力求突破,取得实效,力争形成教育特色。

⑶完善科研管理。要完善《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制度》,规范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检查、结题、推广等过程运作管理。要建立教科员工作制。要积极支持、鼓励教科员开展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明确教科员的规划职能、管理职能、研究职能、评价职能、推广职能、培训职能,充分发挥其在整个科研网络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⑷组织“科研沙龙”。各子课题组每月围绕研究主题,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沙龙”活动,按照“读书—实践—展示—互动”的活动过程,交流读书心得、问题反思、教学经验、案例剖析、研究感悟等,以论坛互动的形式,推进课题研究。

⑸加强课程开发。要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工作,加强校本课程管理,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挖掘利用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意识和研究意识。

(三)构建长效机制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1.目标导向。根据师资实际,建立骨干教师培训档案,将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分成两个培养梯队:市级骨干和市以上赛课一、二等奖获得教师列为“骨干教师”建设梯队;其他校级优秀教师列为“青蓝工程”建设梯队,分阶段组织建设实施,力争形成学校的新骨干群体。要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与自身实际制定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帮助明确发展方向,用目标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2.完善机制。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要切实制订《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要从制度上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将学校骨干评比、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创优热情。

3.优化考评。要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考评,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努力使考核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要进一步增强考评的透明度,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把教师专业发展与绩效挂钩,充分体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健全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建设,保证各项建设指标实施到位,积极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4.经费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依靠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大经费投入,其总额每年不低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的5%,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6.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篇六

上林县乔贤镇第一初级中学

谢晓璇

在一次评教中有位于一位学生这样写到“我们刚上化学课时,觉得化学实验挺有趣的,感觉就象变魔术一样,真的很奇妙。但是久了却以现化学实验挺难做的,也挺没劲的。除了应付考试之外,不知这些玩意以后还有什么用。”学生的这些给我的震动非常大,所以我就决定去研究化学实验教学。有很多学者也在研究化学实验的教学,其中吴俊时在〈〈新课程理念〉〉中讲到:化学实验如果只是重复和再现书本的知识,会令人感到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受影响。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使学生摆脱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我认同这种说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实验来教学,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实验,学生看了或做了,时过境迁,印象消失,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有的实验,不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化学的主要动力。为什么同样内容的实验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取决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并能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因此本篇论文总结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希望由此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指导。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包括如下内容:

一、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是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为特征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

(l)全面观察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物质性质实验,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例如,钠单质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观察反应过程时,有的学生只注意到“吱、吱、吱”有节奏的响声,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到水面上迅速游动的闪亮小球上,一般不会觉察出小球已呈液态。也有的学生只注意到溶液显红色是由局部到全部,由浅到深。若教师在实验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①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②反应时钠是如何运动的,发出了什么声音?③钠与水反应前后状态是否一致?④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怎样?

(2)重点观察

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教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在注射器中装有NO2和N2O4的混和气体,当注射器迅速压缩时若有的学生注意力还停留在注射器的外形上,则气体颜色的变化会被忽视,实验目的就未达到。为此,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3)对比观察

为了说明某些物质的不同性质,化学教学中常用实验对比,如镁、铝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比较什 么?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

二、指导学生研究实验

观察只能了解事物的现象,由现象到本质的结论,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若能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研究概括性实验

用来揭示物质的性质、化学原理、基本理论等一系列实验,就是概括性实验。在进行这类实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所显示的共同点,从不同的表象中找出相同的本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有明显作用。例如在氯气的性质实验中,氯气与氢气混和能在光照或点燃时爆炸化合,红磷、金属钠、铁丝、铜丝都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并分别生成PCl3和PCl5。NaCl、FeCl3、CuCl2。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研究:①这些实验有什么相同现象产生?②在这些反应中Cl2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③为什么Cl2具有这样的性质?经启发引导可得出: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许多物质氧化到高价,这是因为氯原子有很强的获得电子的能力。(2)指导学生研究推理性实验

推理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过去学过的化学知识,根据实验的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性的论述。在这类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用传统的“灌注”式解释了事,应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推理。例如在做乙酸性质实验时,将乙酸与新制的Cu(OH)2作用,结果有的学生得到红色沉淀,有的却得到棕黑色沉淀,还有的得到黄色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多方位的思维活动,要从反应条件、反应物量的关系入手,尤其对还原 产物的多种可能性、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不同现象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等诸方面对实验进行研究。最后按分析推理和验证的情况指导学生综合出:供热适中,Cu(OH)2适量,其还原产物为红色的Cu外,还有Cu(OH)2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CuO,两者相混和而成棕黑色;至于黄色沉淀则是供热不足时出现的Cu(OH)2被还原为Cu时有中间产物CuOH生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醛的性质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指导学生对实验误差的研究

在学生做定量实验时,往往会出现实验结果的较大误差。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及时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使学生在寻找产生误差原因的过程中增强对实验操作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未知NaOH溶液的浓度,最后的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相差较大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是哪一步操作出了差错,应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如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用量、酸式滴定管的润洗、滴定管内液体体积的读数、滴走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未知碱液的量取、终点的判断等,再经逐个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真正原因。这样能逐渐养成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4)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设计制订出解答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这类实验,能力要求高,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态度和方法起着其他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后,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实验要求,查阅有关材料,复习有关知识。教师在审阅设计方案时,应纠正其中错误,指出缺点,并选出几种简易、效果好又安全的实验方案进行典型介绍。在 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时,教师也应认真指导。

三、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只有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实验。

(1)指导学生正确完成操作,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

在演示实验时,教师熟练而规范的操作,其所起的示范作用,不但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而且还会弓唱学生自觉地运用规范化操作和科学态度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绝不能有任何的粗心大意。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能独立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发生错误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的疏忽。如滴管伸入试管滴加试液,用整个胳膊的活动来振荡试管,不按需要最取用药品并将剩余药品倒回原瓶等等。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有时可用正、误操作的对比,强调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性。还可试行基本实验操作现场考试制度,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2)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或化学术语叙述,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记录,教师必须予以严格要求,及时指导。

7.实验教师教学计划 篇七

一、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基础知识都很有限, 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成功率不高, 实验的最终效果也不理想, 但初中学生有着好动心理, 凡事都想研究出究竟来。因此, 不能因为实验的成功率不高而不组织学生做。那么, 如何既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又能使学生在科学实验时取得成功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物理实验。在具体指导的时候, 要让学生明确物理实验的目的, 使学生知道本次实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要达到什么目的。假如实验的目的不明确, 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驾驭实验, 那么, 即使放手让学生做实验了, 学生也没有成为实验的真正的主人。此外, 要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的方法, 在具体实验的时候要遵循实验的操作规范与操作原则, 否则, 实验无法取得正确的结果。

二、组织学生开展好探究式实验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 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 使学生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 形成科学的观念, 实事求是的作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根据实验的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内容简单的可以使学生独立探究或者同桌同学合作探究, 内容较为复杂的, 可以组织更多的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成进行探究。比如, 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探究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时, 可以以同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成进行多人合作探究。

三、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 老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又能独立思考的环境。如果老师不放心, 不断地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提示或者提醒, 那么,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严重扼杀;假如老师过于放手, 甚至自己不去巡视, 只顾让学生瞎折腾, 那也会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 老师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 要不断地巡视, 即使的发现问题, 努力引导他们开动脑筋, 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尤其在学生的交流、谈论阶段, 老师更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交流环境, 并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找到科学的结论, 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

四、做好评价工作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只会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 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教学是体验教学,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激励性的。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时, 或许尽力了, 但实验还是失败了, 此时, 老师应该给予鼓励而不是以实验的成败来论英雄。因此, 教学评价应该多方面结合, 个人评价、同学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同时进行, 尽力做到科学、公正, 并以鼓励为主。

总之, 重视实验是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特征, 尤其要重视科学探究实验的开展。老师在实验教学中, 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 组织、指导好学生的各种实验, 努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科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项红专.物理学思想方法研究 (第一版)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8.实验教师教学计划 篇八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45—01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充分关注。

冀教版初中英语第四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实验单元,编排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大气压力借助纸板能托住瓶子内的水;第二个实验是水淀粉实验,即液体和液态混合物的区分;第三个实验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检测(蜡烛在广口瓶内燃烧时能使瓶口外的水进入广口瓶内,其水的体积是瓶中空气内含氧气的体积)。这几个实验都是老师容易做的演示实验,也易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除第二个实验从生活经验常识可得知外,第一、第三个实验真像课本中所描述的那样吗?特别对第一个实验自己心中也充满了疑惑。为了证实纸板确实能托住广口瓶内的水,事先自己做了这个实验,实验了几次,有做成功的,也有失败。后来经过反复实验、观察,发现:纸板平滑、干燥时能很容易地做成这个实验,反之,难成。后将这个实验所需物品带到了办公室与同事交流,交流时得知: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检测实验有些老师也感到颇为不解。通过做实验,查理论依据,我们都解除了自身的疑惑。当我们带着实验物品进入教室时,同学们的情绪都高涨起来了,实验里面涉及的生词接受得很快,学说句子也非常积极,由于我们对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在把握之中,教学组织得心应手,师生配合极为默契、和谐,部分同学还踊跃上台边说边重复做实验,课堂气氛活跃。随后两个实验内容的教学也非常顺利。这一单元的教学,可以说充分运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语言表达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仔细想想:感觉如此轻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授新教材以来少有的,这是因为许多内容的教学没有像这个单元这样进行,而只是按照惯例反复讲解其中的知识点。由此可见,在新课改中教师若要得到相应的专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应新课标,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

教师作为新课程精神的执行者,必须改变以往“教师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传授些知识”的观念,充分理解新课标的精髓,积极地、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参与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如何?是否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力能否得到提高?

二、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新课程编排的教材由于各门课程之间内容相互交叉渗透,教师必须要有时时充电的强烈意识,不能“为教英语而教英语”,对相关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要不断增加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新课程的需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亲身去实践,力争在新课程授课中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三、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养成经常互相听课评课、研究切磋、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的习惯。好的教师不应闭关自守,而要有开放的眼界,经常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同行切磋,经常阅读学术刊物,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本学科的课要听,其他学科的课也要听。教授语言的教师,了解、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越多,其语言才会越丰富。

上一篇:实习相关事宜下一篇:临淮中学开展冬季消防安全自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