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

2024-06-17

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1.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 篇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课 题: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分享

教材来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 课 时:1课时 课 型:新授 目标设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2.教材分析

课程纲要是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通过课程纲要的分享,使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通过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使学生可以了解本期课程要求及其安排,规划自己的学习,更明确自己将要往哪里去,将怎样去,以及如何确定自己已经到达那个地方。3.学情分析

语文学习中,有些学生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不能理解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只知道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欠妥当,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通过本节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理清本册教材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学会对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对语文课程有明确的认识,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分享目标:

1.进一步认识语文,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

2.阅读,分组讨论,总结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3.小组讨论,总结出本学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分享重点: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评价任务:

1.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本学期每一单元的学习目标。

2.在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交流中,修改完善本学期语文学习评价方案。教具准备:

1.教师编写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相关课件 2.学生导学案

教法:谈话、引导、展示、讲授

学法:自主阅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梳理概括 分享过程:

一、谈话交流,认识语文:

1.畅谈学习语文的感受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一段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又开始了。我们已经学习了六年语文,大家能否说一说,你理解的语文是什么,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了解学生思想认识现状。)2.自主阅读学案上资料,再谈对祖国语言的感受。学案资料:叶芝《当你老了》不同文体风格的翻译。

(设计意图:在不同文体风格的阅读中再次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产生语言学习的兴趣)

3.总结“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

小练习:翻阅课文,用课文中的内容造一组排比句,具体说说语文是什么。(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中相关文本、作家等,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理解语文;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结:学习语文,我们就是要学会——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二、自主浏览教材,互相交流,梳理本学期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每个单元的导读提示和写作训练主题以及综合性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本学期的们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达成哪些要求,从语文学习不同方面梳理目标,每人梳理两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教材单元特点:单元主题独立,语文能力要求又由低到高相互联系,在浏览中根据前后联系初步梳理学期目标)

生浏览、概括、交流、展示,最后总结出以下目标:

1.能够从汉字音、形、义一体的角度准确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和推断字义,正确运用词语;能够通过语境或对词语的删减替换等体会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学会朗读,做到正确、流畅,准确地传情达意;能够提高默读的速度,一气呵成,并在默读中圈点、勾画,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3.能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中心;能够品味、揣摩精彩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4.能够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大胆表达,说真话、抒真情,做到文从字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

5.文言文阅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并初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小组合作,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1.活动一: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阅读讨论,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整理后以文字形式写在导学案上

交流后教师课件展示课程纲要上每单元学习目标、需要的学习资源等,师生再次交流,互相补充。

2.活动二:小组交流,探讨总结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并适当添加其他途径和方法。

工具准备:

(1)一个软抄本(摘录、小练笔等)、一个作文本、一个写字本。(2)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昆虫记》以及上表中其他需要准备的书籍、文章

学习方法歌: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习惯养成:

认真书写的习惯;仔细读书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堂认真思考的习惯;敢于、乐于发言的习惯;经常练笔的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注重学生意见和建议,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整体上把握教材,并明确知道学好语文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四、师生制定修改评价方案

展示课程纲要中评价方案,师生阅读讨论基础上,结合学生合理建议,进一步修改评价方案。

(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评价方案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本学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二是在师生交流中注重评价主体学生的合理建议,让评价方案更加适用学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

五、课堂结束语: 多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说,出口成章展风采。多写,文思泉涌自生花。多闻,集思广益长见识。多思,去伪存真长智慧。

让我们一起踏上初中语文学习之旅!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明确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多读,多说,多写,多闻,多思,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语文学习无处不在”的特点,而排比句式的运用加强语气,让学生留下更为深刻印象。)

2.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反思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 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 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控制着教学节奏、教学方向、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程大多“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选修形式, 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学生的需求倾向开设不同的学习课程。

尽管该模式结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但是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却普遍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础技术教育。增加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措施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但篮球的教与学归根结底不能忽视基础性的练习, 否则便会揠苗助长。由于选修篮球项目的学生本身篮球基本功和基本概念参差不齐, 他们有的连最基本的运球、持球姿势根本都不规范, 如果在基本的传、运、投都学不会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对抗练习的话, 不仅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会对他们进一步提高篮球水平造成隐患。而基本的知识往往却又是最难的知识, 仅凭借着教师一两节课、3-4个小时根本无法规范学生做到正确的传、运、投, 并且如果长时间做单一的技术或者素质练习又很枯燥, 对于非篮球专业的学生来讲无异于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此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如结合篮球游戏等手段合理安排好篮球的基础技术练习, 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穿插多种身体素质锻炼, 如可在男生篮球选修班分组练习运球技术时穿插几组小量的俯卧撑练习, 尽管每组的量不大, 但是如此的素质性练习分配到每个不同的技术练习中即调节了技术练习的单一性, 又增强了学生素质训练, 加强了学生的手功、脚功、腰功和眼攻的练习, 在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的要求的过程中, 使学生既有兴致参与学习、还能享受到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提高的乐趣, 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教育目的。

二、课堂常规的反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稳定的教学秩序是教学质量的基础, 更是高效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 篮球课堂教学又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篮球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 因此为了维护篮球教学的秩序, 协调教学活动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篮球课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所谓课堂教学常规, 顾名思义, 就是在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体育课堂常规实际上就是依据体育教学的规律与特点, 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与措施。它对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特别是三基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纲要》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也有很多教师提倡改革篮球教学的方法, 提出运用分层次、递进性等教学方法, 但却往往容易忽略最基本的东西——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使得学生玩的开心, 而轻视了篮球课堂常规和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课堂组织凌乱、教学目标完不成等现象时有发生。

建立篮球课堂常规除了要整队集合师生问好、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及上课服装要求等外, 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并密切注意与体育骨干的配合, 从而更好的掌握分组练习及学习的效果。高校的学生虽然年龄上比中小学生大一些, 但是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个人的体育习惯也不同, 且学生更注重教师的形象、语言和态度, 甚至其自主性、个性更强, 教师更难以掌控, 因此加强整队集合与师生问好、严格考勤制度及要求上课服装不仅是师生相互认识和沟通感情的有效途径、是篮球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培养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安全学习的重要措施。课前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减少肌肉活动的粘滞性, 提高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 还可增加关节内的滑液, 使关节的灵活性加大, 从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合理的课前准备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机体迅速进入运动状态, 并尽快达到最高活动水平, 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与体育骨干的配合不论在分组练习过程中还是在教学比赛中都能发挥非常的作用, 使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控本节篮球课的进展和课程效果。放松整理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篮球运动后由紧张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静止的状态, 有利于补偿运动时所欠下的“氧债”、利于疲劳的恢复, 更减小了“重力性休克”等危险。总之, 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程序, 是提高教学质量、上好一堂篮球课的必要条件。

当然, 上好一堂篮球课不仅要注意以上几点, 还要在其他方面:诸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学魅力、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才能最终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所长;也只有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反思、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修正、补充和完善, 我们的体育教学成果才能收效更佳。

摘要: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 到目前为止, 对于篮球选项课程来讲很多高校都不间地断进行了新的体育课改工作, 不仅改革力度大, 有些课程的改革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升。在改革过程中, 虽然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必须要加以克服并不断调整, 如果只是一味的改革却不加以反思, 譬如“改”而不思, 则会更加迷惑而无所得。因此反思篮球课改的效果和评价才更是对课改所强调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好的提炼和总结, 才能使得教改活动富有意义。自国家《纲要》颁布以来, 由于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真正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结合高校体育篮球选项课的实际情况, 本文就该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常规进行了实践性研究、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高校篮球,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6) :289.

[2]向建京.论篮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D].成都体育学院, 2007:5.

[3]刘延, 南陈平.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必须建立体育课堂常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08) .

3.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很重要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此同时,现代中国历史在政治领域的重大内容之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完成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早就被我国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正确理论和主张,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并且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完成一个项目——举办一场记者招待会,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处理信息、概括问题、准确表达(口头和书面)思想观点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概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能够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模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台独”分裂活动阐述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情感目标:通过重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坚定学生的祖国统一信念。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

教师应该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和有效启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方法有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历史比较法、情境再现法、史料分析法等,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难点: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如何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内容学生应该并不陌生,学生在初高中的时候就学过香港、澳门、台湾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的,语文课文也有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等,学生对这一课内容有一定认识,并感兴趣。但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多还处于高中开卷考试的应试水平上,而这节课内容理论性、时事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综合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法、情境再现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方法。

三、教学说明

课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并查找相关资料,根据统一之源、统一之道、统一之路和统一之盼四块内容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准备好相应资料,以完成四项任务。主要由各组学生来组织讲述、讨论,其他同学也可以提问或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概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教学导语

教师用PPT课件简要解析课题名称、教学目标、四组任务和项目要求。

2、情境营造:

教师用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图片《时局图》导入,请大家根据《时局图》指出他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分别是哪里?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二)教学结构

1、任务一:统一之源

问题一: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是怎么形成什么?

由第一小组学生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感知港澳台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三地的物产、风土人情等,朗诵《七子之歌》、《乡愁》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感人片段,营造特定的情境和氛围。然后介绍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

问题二: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性质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問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教师过渡:知道了问题的由来和性质,那究竟如何解决问题呢?

2、任务二:统一之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问题三:新中国建立后,对于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领导者,你觉得可以有哪些方式来解决问题?有何利弊?你觉得用哪种方式解决更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呢?

由第二组学生组织讨论,武力解决与和平统一各有何利弊,教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武力解决不如和平统一。在“和平统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统一之“道”。

问题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如何评价“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由第二组学生接着介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涵及伟大意义。教师在概括总结时要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

3、任务三:统一之路——港澳的成功回归

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课件展示材料: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问题五: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组织讨论两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原因: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endprint

教师评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解决港澳问题的前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关键。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奠定了群众基础。《联合声明》提供解决的法律依据。

问题六: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由第三小组学生总结归纳,教师指导。

教师过渡: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期盼。

4、任务四:统一之“盼”——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由第四小组学生带领同学们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教师指出,余光中在《乡愁》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希望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今天诗人的愿望实现了吗?

问题七:海峡两岸关系的状况如何?

第四小组学生展示台湾及反映海峡两岸交流的资料、“海峡两岸”节目片断、近期报刊反映两岸人民坚决反对台独、台湾一些名人怀念故土盼望统一的感人篇章等资料。教师分析总结归纳,并引出问题八:展示当代时事政治材料,要求学生联系教材和台湾当今实际讨论: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观点是什么?你有什么好建议?

教师播放国务院发言人举行记者招待会视频,由学生模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就“台独”分裂活动阐述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以完成这章的总项目。在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台湾问题的性质和现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来进行。概括和点评时,要强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台湾一定会重归祖国的怀抱。纵观历史,分裂是不得人心的,而每一次国家民族的统一,都会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我们企盼东方巨龙再次腾飞!

5、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四组同学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我们也举办了一场成功的记者招待会,那我们能不能以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本课内容呢?(引导学生总结概况本课主要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早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其思想内涵经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得到成功实践,显示了它的科学性、正确性、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台湾问题的解决面临重重阻力,但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完成统一大业!

布置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课从《七子之歌》情境导入,学生较为熟悉,教学内容比较容易走进学生心里,导入较自然新穎;整个教学环节目的明确,结构清晰;本课依据课程大纲和职教能力培养要求,围绕重点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和项目;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分组组织完成任务,最后以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形式

完成项目,形式比较新颖;穿插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这一课教学,我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前对各小组所准备的资料辅导检查还不够充分;二是讲授台湾问题时,取材不够及时新鲜;三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讨论的可行性;四是在讨论问题时,既要讲清问题,又要考虑时间,会出现内容把握上详略不当,前松后紧的情况;五是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学生提出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正确引导。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 篇四

长江东路小学 王晓庆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准备:

评价方法记录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进入主题

同学们,猜猜这是哪?(出示一张在北京旅行的照片)这是假期老师到北京旅行的照片。同学们,你们去旅行了吗?能说说都去哪了吗?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相信在旅行的过程中大家肯定长了很多见识。

暑假结束了,我们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了。这段旅程就是我们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为了能让大家顺利地完成这段旅程,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板书课题)它就像一幅导游图一样,告诉我们这学期的语文课要学习哪些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期末我们会取得怎样的成绩。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这份礼物吧。

二、了解课本

师:通常我们拿到一本新书,从书的哪个地方能最快的了解到书中都有哪些内容呢? 生:目录。师:请同学们打开我们语文书的目录,仔细观察一下,看看目录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

学生:识字课,课文(共有34篇课文,可以分为 8个单元),语文园地,插图(每一幅插图都与单元的主题相关),页码(页数,路标,指引我们快速找到我们要找的课文),(讲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区别)(生字表

(一)与生字表

(二))

师:如果说这节课是我们本学期旅行的导游图,那么目录就是我们这本书的地图。仔细浏览了目录后,你有感兴趣的课文没有,要不要先睹为快? 学生自由看。

三、明确目标,方法,评价方案。

师:请同学们合上书,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凡事都要有目标,八个单元的课文我们需要从九月学到过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老师也有一些要求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一)识字与写字:

1、能认识450个汉字。

师:这450个字要求大家能认识,能读准字音,会加拼音,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它的意思。大家有信心和它们成为朋友吗?我相信大家,经过上一年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知道哪个就说哪个,也可以说的具体点,你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什么字?(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识字方法可真多。现在老师也来介绍几种识字的方法。:

1、看图识字法

2、加偏旁去偏旁法

3、猜字谜法

4、归类识字法

5、会意识字法6联系生活等。(分别举个例子)当然,识字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这学期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识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生字。

2、会写350个字,并且写得正确、端正、整齐。

师:这学期要求会写的字由上学期的250个增加到了350个,这些字不但要求会认会写,能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求会组词,个别字词还要求会造句写话。学期末的时候,我们还要像上学期一样举行一次书写比赛,分别就书写的正确、端正、整齐的同学颁发一二三等奖。那么,想要把字写漂亮赢得奖励?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交流方法)

师:一看:看清字的结构以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二写:认真地在书写本上写一写。三对照:把自己写得字与书上的字相对照,发现不足后,再练习。渐渐地你的字就会越写越漂亮。写字的方法就是一看二写三对照。

师:最后,还要注意一下书写的姿势啊,没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就写不出好字。读儿歌,老师先领读一遍,学生读一遍,一起做一做。

写字歌: 头要正,肩要平, 身体坐直本放正,一尺一寸和一拳,预防近视要记清。

握笔歌:

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

3、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部首查字法。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位新老师—字典,学习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这学期我们要求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熟练应用。

(二)阅读:

1、课内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课内阅读的意思指的是读我们课本中有的内容。能背诵课后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鼓励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2)读懂课文的意思。

师:能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多积累好的词语。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指的是我们读的课本之外的书,比如,这学期我向大家推荐的这些书。

必读:

《蚯蚓的日记》少年儿童出版社 《安徒生童话》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千零一夜》21世纪出版社 《日有所诵》长春出版社

(登鹳雀楼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寻隐者不遇 山行 塞下曲 忆江南

滁州西涧)

选读:

《绿野仙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明天出版社 背诵:每日一诵。

每完成一次背诵,我们就在背诵考察表上画上一个“★”。到了期末,我们将评出背诵古诗最多的同学,作为“背诵小能手”,颁发奖状给予奖励。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三)写话:

1、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记下来。

(一提到写话,有些同学总觉得很难,其实它很简单。比如:补充句子,秋天来了。像这样每天记一句话,时间长了,你慢慢的就能写出很多句话了。)

2、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暑假中,我们已经开始写一句话日记了,这学期我们要规范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更多句子的日记。)

四、纪律作业评价

在这一学期中,老师不仅对学习的内容有要求,对上课的纪律和平时的作业也有要求。复习纪律作业要求。上课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用具桌上放,静等老师把课上。专心听讲纪律好,积极发言勤思考。不懂难题举手问,课堂知识当场了。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叫我再开口。不插嘴,不乱叫,说话流畅声响亮。作业歌:

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奖励措施:

课堂上,遵守纪律,主动发言,认真听课,每一项一颗星,集够30颗兑换一支铅笔。

作业上,内容正确,字迹端正,家长签字,每一项一颗星,集够30颗兑换一个尺子。最后在期末的时候把同学们兑换的次数和期末的总评相结合,评出我们的“学习小能手”

五、新学期寄语。

新的学期开始了,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

六、总结

5.《课程纲要》分享课小结 篇五

《课程纲要》分享课小结

新学期第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分享本学期学科《课程纲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形式等。向学生们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学习计划,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无论是在细化解读课标的基础上编写来的“课程目标”,以学习线路图形式展示的“课程内容”,还是提出学习具体要求的“课程实施”,以及使学生知道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的“课程评价”,均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本学科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通过《课程纲要》分享课,对《课程纲要》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既非《教学计划》,又非《教学进度计划》,它是对学期课程教学的一种规划。它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与整体课程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分析学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详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纲要》描述了学习的目的,画出了学习线路图,并且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安排,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总之,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学期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形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课程纲要分享课的教学反思 篇六

教案背景:此教案是在前期撰写《课程纲要》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是在理清本学期的课程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上,明确了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整体的逻辑关系,知识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给学生了一张认知地图,通过描述学习的目的地,画出学习线路图,提供学习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课程教学安排、学习任务,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而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课程学习方面的成就。

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册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积极参加小组、全班的交流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竞相发表见解和看法,感受学习快乐。

3、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自主学习,有争当学习小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感兴趣,更加乐于语文学科学习。【教学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了解本学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教学难点】

围绕《课程纲要》展开讨论,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出示课件)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有一样特殊的礼物要与大家分享,它就像路标一样,告诉我们这学期要学习什么,做多少才会通向知识的藏宝库。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礼物吧,出示《课程纲要》。(板书:课程纲要)

二、师生共同梳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看看吧。

1、打开课本,翻到目录,请你快速的浏览目录,看一看本册书共有几个单元,几篇课文?

(8个单元,28篇课文。)

(一)明确单元主题

1、本册教材依然按专题进行编组,按照顺序依次给我们介绍了(出示课件)走进西部、奥秘世界、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这八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主题里边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精彩的课文。

2、老师读每一单元的主题,你们来读相应的课文。(随时指导学生读的不准的字音。)

(评价:我们已经通读了本册书的课题,课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走进课文先读为快。)

(二)、课时安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计划,这

样才能完成的更好。针对这册书内容我们需要将近4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出示幻灯片),自己来默看,做到心中有数。

(浏览完的坐直告诉老师。)

我们与时间赛跑,学习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在今后学习中,如有特殊情况,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三、师生共同明确课程目标

人生要有目标,学习也不例外。通过将近4个月的学习,我们将会达到什么高度的目标?会有哪些收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目标)

这些目标有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六个方面。

谁来为大家读一读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指名读。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益终身。)

依次指名读剩下的5个目标。

四、交流研讨课程实施

那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目标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回忆我们以前的学习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1、学习习惯

(1)(首先是学习习惯)在保持以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这学期,我们还要再养成两个好习惯,分别是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

(2)怎样才能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呢?(指名说)

(每次读书时,有什么感想就及时批注在书上;上课老师讲的重点,及时记在书上。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请教我们的文字老师——工具书。)

2、汉语拼音

(对于汉语拼音,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但是汉语拼音是我们学习新字词的基础,所以还要继续巩固。)

3、识字写字

(1)识字:五年级的学生,需要自主识字,你们对每篇课文的预习,就是自主识字。同时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或者查工具书的方法来学习新字。

(2)写字:对于写好字,正确的书写姿势必不可少,同时还要每天坚持练字。(中午到校练习20分钟。)

4、阅读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背诵指定课文。正确要做到五不:不读错、不重复、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子。

朗读体现在课前自读、早读齐读、课堂品读,课后感悟。

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一、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默读的习惯与能力可以从这些方面训练:

1)、强化默读意识。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让学生受到默读训练。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3)、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好习惯。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圈注,学生才能在默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浏览,一般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适用于博览和查找信息。浏览比较注意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索引、大小标题、段落的起句结句、字体变化、参考文献、插图、图表等提示性信息。

二、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这是五下教材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

词语的训练有: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用词的准确。

3、体会用词的特点。

4、体会用词的不同情感。

5、体会用词的表达效果。

句子训练有:能善于结合文章的过程理解重点句子。能体会不同类型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就词句训练提出以下训练方法: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找到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出处。引导学生从把握文章的整体的角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找到课文教学的“切入点”。

三、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本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训练目标。目前,大家比较重视文章“表达了些什么”而忽视了文章“是怎样表达的”。教材中多处安排了让学生“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的训练设计。就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出一下训练策略:

A、以课后练习设计为“着眼点”体会文章情感。B、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入选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叙事性课文,有一些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进行这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扑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5、写作

书本练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

本册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纪实作文。安排了三次,在第二组安排写童安排写年趣事,第四组安排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组安排写一个特点鲜明地人。(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第一组是写信,介绍了信封的写法,并鼓励学生将写的信寄出去,第三组是写发言稿,教材介绍了发

言稿的具体要求和写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某种需要写一份发言稿。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材提供了两个研究报告的范例,要求可以讨论一下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3)材料作文。在第五组安排了缩写训练,并提供范例,要求学生不超过400字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在第二组还安排了看图作文,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这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是很好的训练。每次作文课,分四个课时,一节指导,一节写作,一节讲评,一节修改并誊写。每次的评改也是:生生互改,老师再改。最后结合单元测试,定期开展词语造句、标点符号、句子排序、修改病句等专项测试。

6、口语交际

本册书口语交际的内容分别是:策划一次与远方小朋友的“手拉手”活动、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1)结合本册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情境交际活动,培养和考察交际的习惯和能力。

(2)利用班会课、阅读课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在口语交际课堂上针对共性的突出性的问题进行专题训练。

(4)注重将孩子引向生活,推向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和考察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这才是学习口语交际的真谛。

总结:同学们,明确了目标,又有了好方法,只要你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努力地学习,相信你们每一人都会成功的。

板书:引领、主动、努力。

五、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师:为了让大家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老师还专门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一)识字写字:

1、检查预习时对生字的自学情况,好的口头表扬,不好的加强巩固。

2、对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听写。全部正确的,一百分;有错误的,及时订正。

3、在日常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习作等方面中考察能否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美观。根据作业的质量,分别给予星级评定。

4、书法比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

5、期末通过纸笔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识、写情况。

(二)阅读

1、本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通过自背,互背,抽查等多样的方式,来及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掌握较好的同学将会封为背诵小能手的光荣称号,到期末有机会角逐最佳背诵能手奖。

2、默读课文时,能够做到边读边思考,总结段落大意,概括课文内容。从学生默读的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3、阅读教学中,要求联系上下文解释相应词语的意思。口头描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并及时口头评价。

4、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定期举行朗读比赛。评出前三名,发奖品鼓励。

5、把预习定为常规家庭作业,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一课时让孩子根据预习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定出学习重难点。

6、期末通过纸笔测试,了解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7、每天早上古诗诵读,加强我们的积累。

8、班级共读,为学生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写作

1、一周一篇练笔,展示优秀的文章,较差的要翻工。

2、书本上的八次内容,以星级来评定。

3、期末得星最多者,可以获得“习作小能手”的称号。

(四)、口语交际

1、通过试卷,来给予等级。

2、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口头表扬,表达准确流利的学生。

3、平时生活学习中,表扬那些会交往交流,遇到事情会合理解决的学生。并在班里树立榜样。

六、总结

同学们,其实每册教材,都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只要我们找准前进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然后在坚持不懈的付诸行动,相信有一天,你们一定会用智慧的钥匙开启成功的大门。

六、加油鼓励,树立信心。

1、最后,为了使大家能够认真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请同学们为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来为自己打打气。

(指名说。)

7.微课的设计与分享之我见 篇七

微课(micro-lecture)的全称为“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最早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堂(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 简称OML)(关中客,2011)。而微课真正的崛起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Shieh, 2009)。他明确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一 罗列教学核心概念;二 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三 录制1-3分钟左右的视频,四 设计课后任务 五 上传视频到课程管理系统(梁乐明,2013)。

微课的定义

任职于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作为我国微课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曾经多次给出了微课的定义,在2013年2月他明确提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胡铁生,2013)。该定义强调是视频型的在线网络课程,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微课的特点

微课带来轻松的学习氛围。微课有别于一般的ppt课件,它的核心是“微视频”,视频有别于抽象概括型的文字书本,也有别于静态的画面,它比前两者更加直观、信息量更为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能吸引人注意力的教学选择。微课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受众面极广;此外,微课教学时间短,一般为5分钟左右,容量约在几十兆左右,方便学习者随时在手机上观看。对于难点教学而言,微课内容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者的学习氛围更为放松,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神经紧绷、担心遗漏。

微课也有投入大的缺点。在这样一个高投入的备课环境下,制作微课,对教师而言,投入更多了。虽然前期投入是多了,但是教师团队间可以分别制作一个单元,这样完成一个微课包,今后使用起来效率就很高了,而且可以不断更新完善。

设计

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教师问卷调查显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比例远高于”制作微教学课件”(43.8%)(胡铁生, 2013)。由此可见,微课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在笔者工作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每节课的设计都很重要。在这里,外籍教师的比例是中方教师的二至三倍,每个班级往往配备两名外教,一名中教。外籍教师的资质都很高,全部拥有CELTA甚至是DELTA证书,工作多年,发现外国人上课很讲究设计,每次上课前都要填写教学设计(teaching plan)的表,他们上课的思路是讲究步步推进的,最终把知识点(往往只有一个知识点)轻松的推出的,而不像传统教学把知识点和习题丢给学生,让学习者自己去分析吸收。听外籍教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一切的教学都很轻松,很连贯。这些轻松和连贯不仅因为他们是母语授课,而是每节课前的精心设计。同一本教材,第二年再次使用,外籍教师仍然会花很多时间加入新的更贴近时代的资料,每一个新单词都不是直接给出,而是诱导学生自己说出,前提是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图片、视频材料、话语背景等。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环境下,微课的设计需要重视启发及引导。在给予学习者足够的输入之后,引导出(elicit)答案和语法要点是水到渠成,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这才是语言教学者需要花时间做的,不是检查学生背会了吗,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的掌握要点。在信息化的现在,那么多的信息都唾手可得,如果教学者如果还跟过去一样抄写板书占据1/3时间,检查背诵花去很多时间,而在课程设计上不投入大量的精力,那这样的教学者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分享

如上所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很好的分享微课成果才不会让这些精力付之东流。首先,先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然而,即使课程管理系统里有很多资源,学习者也未必知晓,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获得。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做好推廣工作,首先把微课视频转移到微信平台,方便在不同学生群中的推送;同时做好介绍和推广工作,保证学习者能够轻松获得相应的微课视频。其次,教研室、学校内、学校外的分享。同一个教研室的教师分工制作不同的微课视频,而后彼此观看,互提建议,反思和研讨。好的微课可以申报优秀,推广到其它学院,尤其是一些跨专业的微课视频。

在笔者工作了九年的悉尼工商学院,外籍教师热爱分享的精神一直深深触动着中方教师。首先,如上文所说,他们非常仔细的备课,并没有因为他们是母语教学者而有丝毫懈怠,每次课程都有仔细的课程计划(teaching plan),归档的ppt课件。提到它们的ppt课件,图片和视频截取比比皆是,往往很多图片和影像资料都只是为了从学生那里引出(elicit)一个关键词。那么多图片只为一个单词,那一节课能教几个单词?答案是:五个。除了ppt课件,外籍教师经常会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寻找课外的视频资料,来源无非是ted,youtube等。不过他们并不只是找个视频给学生看看就完事了,他们会下载字幕。然后根据字幕设计习题,比如填空题、是非题,并做好答案。等把整个过程都完成了,他们会写邮件给所有同事,告诉你们他把文档放在了公共电脑里了。在2013年笔者访问悉尼科技大学Insearch学院时,笔者惊讶的发现,所有的教师都共用所有的资源,每一个单元下都有全体教师贡献的课外资料,而一切的贡献都是彼此互享的,团队的力量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虽然在国内,笔者工作的悉尼工商学院也是使用这套教材,这里却没有悉尼做的这么深入和完整。

外籍教师们骨子里乐于分享的精神带动了整个团队,中方教师也加入到了寻找资源、跟同事互相分享的良性循环中去了。整个团队都因此而大踏步前进。微课的分享也会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往更多样化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是使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脚步更轻快,更大步。

胡铁生在《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一文中提倡: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的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他提到要融入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如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才可能被广泛利用。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2011,(17):14.

上一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决定下一篇:建筑工地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