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共8篇)
1.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篇一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篇二
一、教师要树立教学评价新理念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什么样的评价观为指导, 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评价结果。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评价改革, 而评价改革的关键是评价者观念的转变, 教师所持有的评价观念的转变与否, 决定了教育评价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评价实践层面中来。“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程, 需长期的投入, 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由于对中考、高考的片面理解, 部分教师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 分数成了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考的很少, 把教育做的急功近利。如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中考的题型和知识点, 以便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施教, 基本上是考什么就教什么, 把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省略, 认为是浪费时间, 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 利用余下的时间搞题海战术, 进行试题模拟, 取缔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 削弱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师只是一味抹杀教育的本质, 束缚了青少年的全面性和多向性发展, 而且间接的推进了学校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名额的不健全发展轨迹。所以作为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者———教师, 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变这种行为和做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 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 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 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甚至质疑教师,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我们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 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 对每位学生进行纵向评价。赏识、关爱学生, 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 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 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
二、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过程。既涉及到老师, 也涉及到学生, 既有过程, 也有结果。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是“以学评教”“重结果, 更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观。其中的“学”, 既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 也包含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既包含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 也包含教学效果。这种“以学评教”的评价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意识, 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思想, 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事实上,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反映。教师的才华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发展上,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效果以及创新能力的高低。
课程改革实践证明, 任何有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 都必须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都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多种器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 新的评价理念强调, 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的状态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学生在课堂教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即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新的评价理念不仅注重对课堂教学终结的评价, 更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使师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提升。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美术课, 若是只重视结果, 很简单, 告诉学生照片的发展史, 由黑白片到彩色片, 由胶卷到数码, 通过几个步骤就好了, 为什么该老师要如此费心费力设计了如此多的环节。讲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照片, 教师起了主导作用, 自己谈的比较多, 通过多媒体展示, 学生欣赏了一幅幅黑白并且很旧的照片, 教师引领学生对照片历史进行了回顾。到了讲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照片, 她开始让学生先试着讲, 教师稍微补充引导。到了讲2000年以后的照片, 她完全放手了, 给学生充分的深入, 全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照片拿到前面, 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同学, 并配合自己的讲解, 多视角的介绍自己的作品。最后, 教师把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展示出来, 介绍记者拍摄的角度是如何突出主题, 学生欣赏到一幅幅鲜活、生动、感人的图片, 心灵得到了震撼, 整个课堂效果上升到了极致, 每一位同学都被感染并感动着。整堂课就像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 父母逐渐放手一样, 完全不给你任何指导, 那么也许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拐很多弯, 走许多弯路, 但终究掌握了这种能力。我觉得教师正是在扮演这样的角色, 这位教师最后把照片的发展历史, 照片如何体现出的主题给学生顺势做了总结, 这个时侯的总结是水到渠成, 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照片资料的汲取和使用, 应该从它的表面信息挖掘到它蕴涵的深层信息, 第一步, 先观察不同时代的照片;第二步, 整理照片, 观察它所要表现的主题, 对其进行取舍, 通过这些方法, 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获得一种能力, 得到的是三点水的渔, 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三、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意个性的差异发展
一花一世界, 正因为如此, 世界才如此丰富绚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 其需要、年龄、经历、家庭背景、学习风格等表现出个性差异。用一把尺子、从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因此,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教师应该根据总的课程目标, 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确立发展目标, 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除了纸笔测验以外, 还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 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 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 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 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 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 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 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 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 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同时,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 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评价过程是持续的, 周期性的, 应多次评价, 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 在实践中, 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真正实现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 , 多方面收集信息, 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另外,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 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 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 教学评价应体现个性差异, 以促使每个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教师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 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某种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来研究学生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及其评价时重视因材施教和进行差异性教育。评价结果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更注重个体的纵向发展, 而不只是其当前的水平段, 即对个体的评价被视为信息逐步积累的一个长期的进步之处。我所教的班里有位女同学, 从任教那天就发现她对数学有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对学习数学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抓住她细微的进步及时表扬,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 尤其是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 在她的作业本和练习本上写出我对她作业的感受, 对她的肯定, 对她的鼓励, 我们师生特别喜欢这些“文字传情”类的评价, 这实际上更像一种亲切的交流与沟通, 拓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路线, 这位女孩子最终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 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学评价,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改革我们的教学评价。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教学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而且是为了激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地学习, 同时, 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首先, 教师树立教学评价新理念, 教师所持有的评价观念的转变与否, 决定了教育评价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评价实践层面中来。其次,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是“以学评教”“重结果, 更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观。同时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意个性的差异发展, 教学评价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确立发展目标,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试谈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篇三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作论述,以此来阐述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生成的促进作用。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运用发展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关注评价方式的选用,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评价策略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在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运用发展性和综合性的平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正确地面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运用合理的教学评价策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水平。1、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理解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围绕文本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通过发展性、正面引导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满足他们学习发展需要的一種教学评价方式。该种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1)人文性,即将学生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造;(2)发展性,即教师运用辨证的思维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综合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4)激励性,即运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更为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不断地获得进步。2、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原则2.1 合理性原则。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要能够客观公正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对他们的学习发展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2 动态性原则。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要将传统的静止式评价方式渗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体现动态发展的特征。2.3 生成性原则。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应该能够通过评价的促进作用来帮助学生生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2.4 多样性原则。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应该是教学双方积极参与的一种评价过程,其形式应该是丰富而多变的。3、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地运用 3.1借助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激情 《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任务型教学原则的指引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以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技能。所以,借助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激情,一方面,能够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激活英语学习思维,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A Bird in Zhalong”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运用如下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评价:(1)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收集学习资料的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2)根据学生对家乡鸟类的变化情况资料整理情况来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在学习完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What do birdwatchers do?”的习题。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悟技能。3.2运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评价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牛津初中英语》教学鼓励学生在更为开放的学习氛围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增强;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这种开放性教学模式就是要营造一种更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自由发展。除此而外,对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也是该种教学的关键,让学生在一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7A Unit1 This is me!的教学中,笔者者就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围绕“Hello,my name is …、Good morning !Hi,I am …,What’s your name?”等句型进行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操练。教师深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评价。3.3通过才华展示,评价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生成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的这种发展创新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在学生进行才华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发展创新精神,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例如,在8A Unit2 school life的“Reading”教学后,笔者就布置学生以“My favourite school life”为书面表达话题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评价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身的创新学习成果。4、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的注意点4.1注意积极教学策略的运用。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激励性的促进作用。4.2注意学生学习激情的保护。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应该为学生展示自身的才华提供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4.3注意学生评价的量化标准。新课程英语教学评价应该由多种方式组合而成。这些方式应该具有一定量化标准,以便更好实施。总之,新课程英语教学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能够将发展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运用于课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之中,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能够通过发挥评价的机制功能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 陈琳 王蔷 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M], 2002年8月版。[2] 伍贵平:形成性评价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年第5期。[3] 王银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听说教学与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年第5期。[4] 戴海燕: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反思[J],素质教育论坛,2008年第3期。
4.西关中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校教师成长与发展,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技术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
1.以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2.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4.注重评价的可信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关注教师的起点,体现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及时回馈评价信息,允许教师有不同意见。
三、教学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1.紧扣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
2.有效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控与优化,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4.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通过教师的自评及同事、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渠道收集体现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实证和数据,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1.自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科学、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等。自评应注意教学个性(风格)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特别要突出帮助学生构建新型学习方式的方法的反思。
2.互评。听课的同事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他评。教学管理者、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包括教学能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哪些收获,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课堂教学评价工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附后)。
五、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及运用
1.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B、C、D四个等级。A等:优秀;B等:良好;C等:一般;D等:不合格。
2.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过程,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及发展的多样性,并根据评价的结果进行回馈,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这一理念出发,评价中应鼓励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评价的结果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让教师看到自己发展变化和成长进步的轨迹。
3.评价结果除了提供给教师本人参考外,也可作为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由学校教师评价工作小组核定后,进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晋级和评先、评优的参考。
附:
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南宁市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年级:班别:学科:教学内容:任课教师:
总分合计:评分等级:评 分 人:日期:200年月日 附: 分数与等级的比照
5.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篇五
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新模式
新评价
一、新课程
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本次课程改革,不光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新课程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纲一本”为“一标多本”的格局,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科目设置有综合化趋势,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高中还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在习惯叫法上,初中一、二、三年级分别改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以往历次改革主要是靠科研部门探索和推进,本次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靠行政强力推进。
二、新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我着重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大家作如下交流:
1、和谐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尚的地位。师生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树立情感意识,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和谐、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关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必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评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愿意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差异性教育。老师在教学中,如课堂回答问题、上台表演、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是否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照或者特别的关爱,即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教学观念,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框范学生的思维,不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是教师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专家们提出了“以学论教”这一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以学论教”,它的内涵有两层:一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论我们如何教;二是 2 以学生发展的质量来评价老师教学的水平。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学生只要有了进步,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也应该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过去比较落后的学校和比较差的教师。
3、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将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生存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4、强调多边互动。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学习机会,有文本的,也有非文本的,也就是说,课程不只局限于教科书,各种活动课也是课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更是一种活的课程,活的教科书。所谓“名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把教科书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去跟学生交流,用智慧去启迪学生,而不是生搬硬套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就完事。传统的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多边互动、交流与合作的活动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强调多边互动,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环境的对话与交流。对于教学环境,教师也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尤其是要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问题。
5、落实三维目标。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常把三维目标简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 3 目标。我们考察过的学校,都是在上课之前将三维目标写在黑板右上方或左上方醒目位置,让师生好把握目标是否达成。让听课评课的人也好评价目标是否完成。[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课改中的焦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教师受知识本位影响太深,总担心这三者的整合会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没有认识到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应该交融在一起。
曾经有一位老师尝试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他给学生提供了圆形硬纸板、软布以及画在黑板上的圆,尝试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各组测量后分别汇报测量、计算的结果,报出的数据差别较大,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认识量是有误差的,而减少误差,一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尽可能地认真仔细测量;二是教育学生,测量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要有耐心,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我们可以体验到,这节数学课,老师让学生亲自测量、探究,无论是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学生体验了全面的过程。要求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与过程、掌握学习4 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交融在一起的,课堂教学体现“三维目标”是切实可行的。这里的“情感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是课程育德、行动德育的最好体现。
6、树立训练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轻练”是当前课堂教学两个突出问题,也是危害较大的教学弊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重结果必须向重过程转变,教师就要树立起训练意识。要使重讲轻练转变为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精讲巧练。老师讲的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之内,大量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讨论、探究、练习、记忆和消化。
三、新模式
我这里讲的新模式,是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常说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只有了解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后,才能科学地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采用这种模式,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主导作用过多,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知识能够学到,能力很难提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点拨讲解”、“以练为主”、“发展能力”等教学观念。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我 5 给大家简要介绍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以便大家在评课时作参考。
(一)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五步六结构”
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教委投巨资邀请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到忠县讲学,并在县教研室开办了两期教材教法研究班,每个学校都派专人参加学习。1984年暑假,我有幸成了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班学员,收获非常大。邱学华的“五步六结构”课堂教学模式至今记忆犹新,现在看来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五步六结构”:基本训练——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课堂练习——归纳总结——课堂作业。尝试教学法体现了“自主学习”“先学后教”“老师主导”“学生主体”“以练为主”“注重能力”等教学观念。当时,还把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引入了尝试教学法的课堂研究,效果非常明显。尝试教学法在理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忠县教育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模式”。杜郎口中学现有教师51名、学生600余名。走进校园有几幅醒目标语:“让校园文化濡养人,让课堂教学留住人,让课外活动吸引人,让个性特长发展人。”、“做真正的教育,育合格的人才。”学校规模小,校园建设也比较普通,每天却有成百上千的人现场观摩学习,说明杜郎口经验的确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 6 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第一个“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第二个“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
一是预习:学生在课前或在课中用一定时间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预习交流,形成目标,并在上课之前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醒目位置。
二是分组:以六人为一个小组。通过长期实践,六人一组是最科学的。这六人中,好中差各两人。一个小组有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又叫“教师助理”。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一间教室里有N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教室里的桌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设,同一小组围坐一圈或面对面坐着。教室四面墙上都有黑板,每个小组可以同时派代表上台展示。
三是讨论:教师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分组讨论时,成绩好的同学要负责指导成绩差的同学,人人都要学会。这样就形成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的格局,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四是展示:各组派代表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同一小组协作进行,有的画图、有的负责写解答过程、有的负责讲解、有的负责点评。各组还可以互相点评。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五是巩固:各小组结合其他小组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六是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需要和考试需要,反馈测评既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好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綦江隆盛中学“四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四段”是指:自主预习阶段——合作探究阶段——展示提升阶段——检测反馈阶段。
“六步”分别是:
1、预习引导,明确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目标,进行预习引导。
2、自主预习,组内交流:学生自主预习,交流预习情况,完成基础性知识,初步落实目标。
3、分配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4、展示质疑,拓展提升: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作用。
5、穿插练习,全面巩固:各小组结合本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检测,反馈校正: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反馈内容,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补救。
隆盛中学小组评价的基本要求变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为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每节课必须对小组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当堂表扬,对表现差的组员提出建议或希望,并上墙。各班每天将教师对小组的评价进行汇总,每周对学习小组进行小结评价,表彰优秀学习小组。年级组每月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教务处每学期评出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
(四)271高效课堂模式
1、“271高效课堂”的内涵(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 70%学生——优秀生 10%学生——待优生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3、“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路线图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①……②……;过程与方法:①……②……情感态度价值观:①……②……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要求具体、指导到位,切忌模棱两可;
10(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上角,不能擦掉;(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4、教师学生双管齐下,保证课堂高效:
(1)教师要始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导入诠释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总结回扣目标,把好方向盘,保证课堂教学高效。
(2)学习小组长要根据小组成员学习实际,采用“A帮B,B帮C,A拓展”的分层互助模式,兵练兵,既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又让每一个人都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
5、“271高效课堂”的四个着力点:(1)高效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高效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所有学案都要提前一周编制,由两个备课组长、学案编写人、包科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用3天至4天的时间进行编制,然后再根据高考考纲、新课程标准对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最后在每周周一集体备课时发到每一个老师手中进行再讨论再修改。同时,我们还要求每一个学案,甚至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设计使用要点或使用说明。其次,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们还规定学案编制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并要存档,发至学校规定网络上,学校统一进行整合。最后,为保证学案落实,我们规定,所有学案必须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444”课堂教学过程——每一节课让学生学得精彩。
“四原则”是指课堂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类型”是指课堂学生学习类型分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演示学习四种类型;
“四课堂”是指课堂要体现创新课堂的基本特点:即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安全的课堂。
(3)小组建设——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学习小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高效学习的成败。
a、小组组成:4——6人为一小组,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可分科兼任。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各科培养好小组长,发挥小组长作用,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都要由小组长组织。
b、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小组文化:各个小组都要根据小组实际,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讨论研究,制定本小组的奋斗目标、组训、组规,甚至可以创作本小组的组微、吉祥物、组歌、组旗等,让小组文化成为联结小组成员的纽带。
C、为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长的培训、具体指导也尤为重要,在一开始时帮助各个小组正常启动,当学习流程熟练后,适当放手;同时还要重视小组自治,小组每天计划和总结也作为 12 小组评价的重要方面,帮助、督促小组内部成员高效学习、主动学习。
(4)233课堂评价——高效课堂的推化剂
“2”是指高效课堂的评价坚持“整体性评价”和“累积性评价”两个原则,旨在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一个同学认真自学、热烈讨论、积极展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是指在坚持两个原则的基础上,将两个原则又各细化为三个指标,即:
整体性评价的三个指标:a参与率: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全员参与,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游离于小组之外,本小组优秀一票否决;b精彩度:以观摩方自发鼓掌喝彩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次数越多越精彩;c含金量:由老师根据展示方学生在展示内容要求的范围内评价展示内容的容量、思维量、创新量。
累积性评价的三个指标:a课堂表现: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对展示方的课堂表现评选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颁发小红旗以资鼓励。b小组成绩:根据平时的诊断测试、单元测试以及其他大型考试的小组平均成绩评选出每次成绩的前五名进行颁发小红旗奖励。c晋级评价:这是小组评价的表现形式,我们根据课堂表现和小组成绩两个评价指标,对学生获得颁发小红旗的次数进行统计,进行累积晋级评价,即不搞每周重新计分制,只对每周表现进行点评,并保留所有获奖纪录,并按每5面小红旗换一个小星星、每5个小星星换1个小月亮、每5个小月亮换1个小太阳 13 的晋级制度。
四、新评价
前面,对新理念、新模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来谈如何评价一堂课就非常简单了。在座很多离开教学第一线时间比较长,对学科专业知识不一定很清楚,这对评课没有大的影响,因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从理念和方法上去评价一堂课。为了大家好记,我把它归纳为“五看”:
一看关系:即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绕着“太阳”转。整堂课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课堂是否民主,气氛是否活跃。
二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面,投入度和精彩性。首先看学生的参与面,是100%参与,还是小于100%;其次看学生的投入度,如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再是看学生参与的质量,学生的预习是否到位,课堂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
三看教师:首先看教师准备充不充分,如学案的准备,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等;其次是看教师是否按新理念和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操作;再是看教师在一堂课中累计讲了多长时间,是否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是否把多数时间留给了学生;最后看教师的仪表和基本功,如教师的着装、举手投足、语言表达、课堂板书 14 等。
四看方法:首先是看课堂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其次是课堂教学是否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否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策略;再是教学手段是否体现了多边互动,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教师与教材等多边互动。尤其是对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篇六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总的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本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因此,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但如果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受到挑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
空前地重视起来。因此,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也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需要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例如,教案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在这个意义上,教案并不是写得越干净就说明教师备课越认真。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是什么。也许一个板书并不漂亮、口语表达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师也能上出一堂好课来。因为“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可见,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
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此外,更具挑战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是教师课堂管理的新课题;课堂环节的设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更关注的是教师的随堂机智。总之,以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其内涵正在一点点发生着“重心的转移”和变化。
7.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篇七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 用《评价标准》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面对新课程的高标准和学生学科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成果表明, 可以通过“教、学、练、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强调重视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潜能、要求进步的愿望和收获肯定及赞誉的期待。通过分层教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新型教与学的方式, 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良好发展。该课题子成果《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简称《评价标准》) 为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模板。
2. 通过校本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科研属于类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或行为研究。教师在常规教学中, 在《评价标准》的引领下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并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和描述出来, 然后独立自主地或在网络教研中集思广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返回课堂加以印证, 这就是校本科研的研究过程。校本科研收获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教师会在科研引领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近几年, 我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在校本科研中日益壮大。
3.依托教学环境的完善保证课堂教学
配备达标的多媒体网络机房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网络机房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实践所必需, 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提供分层教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学资源所必需的。在课堂教学中, 信息技术要在教学对象、教学工具、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等多重角色之间频繁转换, 这离不开软硬件齐备、运行稳定的教学环境的支持。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引领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向构建高效和谐课堂靠拢。应避免由于评价形成“千课一面”的现象, 鼓励教师创新,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2. 科学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 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筛选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 将其作为指标来测量。
3. 全面性原则
评价标准要全面反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本质, 既要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的全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也要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互动三个维度全面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既要关注全体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 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是构建高效和谐课堂的关键因素, 指标的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减少评价的主观臆断成分, 提高评价的效度。
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如上表所示。
结束语
8.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目的 篇八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1.教学目标评价。首先要求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因此,要求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现实情景、有一定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保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教学内容还应该是有意义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富有挑战性的,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通过自身努力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体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2.教学过程评价。首先,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动力支持,是否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次,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其中包括问题的设计是否优化,是否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是否活动化,是否用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否有利于师生互动,是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最后,看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否重视学法指导善于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对重点内容的讨论上来。
3.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重点从六个方面去评价:a.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b.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老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c.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等全方位的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和讨论。d.交往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e.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f.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有所增强,是否通过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继学习是否更有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强调“以学论教”的评价观点。
二、评价的目的是
1.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
2.促进教师成长。其重点在于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3.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作者单位 渭南市高新区王贺小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推荐阅读: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08-04
新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原则探析08-19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11-14
新课程下语文课堂的迷失论文09-03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07-23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课堂教学新范式研究》开10-07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10-19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彩片断赏析10-26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校级06-25
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课堂上的教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