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2024-07-09

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共9篇)

1.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一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默写题

(二)课内名句:

(一)《沁园春•长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

(2)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5)《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别康桥》

(6)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

(7)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8)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三)《雨巷》

(10)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11)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

(12)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

(四)《荆轲刺秦王》

(1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_________,土皆瞋目,_________。

(五)《纪念刘和珍君》

(1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

(1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

(1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

(18)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名句:

(19)_________,不仁;_________,不智;_________,不武。(《左 1

传·烛之武退秦师》)

(20)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2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_________。(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22)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3)_________,岁岁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4)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5)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6)子曰:“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7)荡胸生层云,_________。(杜甫《望岳》)

(28)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30)子曰:“其恕乎!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

(31)破帽遮颜过闹市,_________。(鲁迅《自嘲》)

(32)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__。(鲁迅《题三义塔》)

(三)其他:

(33)被称为“___三部曲”的《家》《春》《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散文集《》是他“文革”后的重要作品,《小狗包弟》就选自其中。

(34)“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国作家”享有世界声誉,《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

(35)《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作者是.(36)从造字法看,“鹿”和“牧”分别是_________字和_________字。

(37)现代著名剧作家先生的《包身工》一文写于1935年,现在读来仍有深深的震撼。文中有一个被摧残得骨瘦如柴的小姑娘,大家就拿“”当她的名字。

(38)“四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部纪传体史书。

(40)《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书合称为“四书”。

2.高一语文必修3第2课时 篇二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掌握以下重要的通假字,实词,句式,能够通畅翻译文章中几个句子。【知识结构】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句式归类翻译【学习过程】 一.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2)七十者衣帛食肉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四.意动用法王无罪岁

1、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为王宫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3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天下之民至焉(2)鸡豚狗彘之畜(3)树之以桑

(4)未之有也(5)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D.①②⑤/ ③④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实战演练】1.默写不违农时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未之有也。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数(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数.罟不入洿池发(1)百发.百中(2)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4)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直(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系向牛头充炭直.

兵(1)非我也,兵.也(2)穷兵.黩武(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草木皆兵.

胜(1)驴不胜.怒,蹄之(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5)予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一湖3.分析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直„„耳,是„„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课堂小结】1.文言现象归类。

2.语言论证艺术。

3.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三

陈艳辉

一、总体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紧密的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了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具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项能力,特制订如下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高一语文教学应该贯彻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高一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过渡的问题,因此整体教学安排应稳步走、重规范,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节奏与强度,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规范,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3.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学为先”的原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将学习的主导权真正教给学生,强调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学好语文,坚决摈弃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4.高一语文教学要有高考意识,要做到积累经常化,训练序列化,习惯规范化。5.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文素材,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6.适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热爱语文、体味语文、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力争形成一两个传统性的活动项目。

二、具体策略: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需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 “表达交流”知识点有序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五篇,小作文自定,每单元一次大作文,一周一次周记。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记叙文,每篇大作文与周记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2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8课时。

本期周记要求主要依据学校所发计划完成,主要针对记叙文形式进行训练。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另外,要组织学生课前3 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

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三、教学内容处理

1.高一上半学期完成必修

(一)(二)所有内容。

2.《大堰河——我的保姆》《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囚绿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可以适当指导。

2012 9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陈艳辉

本学期任高二(8)班和(9)班两个文班的语文课。为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特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上每一节课之前,我都要精心准备。因为今年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差距很大,因此要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时,认真查阅资料,弄懂每一个知识点,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写出教案,做到心中有数。紧抓教学大纲,把自己平时的教学与考试紧紧相连。高中教学,需要更高水平来达到更高要求,因此,要不断充实自己,广看与教学有关的刊物,钻研五年来的高考题,做大量的练习题,做到重难点一一突破,胸有成竹。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听懂。

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既注意全体学生,又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依据高考,注重双基,严格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理解、举迁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看书能知道看什么,掌握什么,心中踏实。课上,专心讲解,利用好每一分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做到以学生学为主,以老师讲为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做到“讲清,讲透,讲精”,学生在课上把一节内容线索理清,重点问题突破,达到一节课内容一节课消化,别占课下时间,多在“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下功夫。

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及时全批全改,有问题及时反馈。对个别学生做到面批面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认真辅导学生,不论任何题,任何学生都耐心解答,并针对每个人给以具体指点,使他们养成爱问问题的好习惯,辅导是对课上讲解的补充,所以必须重视它。对于基础好些的学生,对他们多布置一些提高能力的习题,及时检查讲解。对于成绩稍差些的学生,主要督促他们抓基础。在教学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对于语文而言,主要是早自习辅导。在这一点上,我一定坚持早起,坚持每天六点半到,监督并指导学生晨读。

有的学生总以为学语文,只要上课听听就行了,根本不必像理科那样做习题,这种想法大错而特错了。因为,考试毕竟还是以试题的方式来检验我们,而各个知识点只有融在题目中,才更有检验的意义。如果平时不加强训练,就会眼高手低,到时必定会吃亏。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习题的重要性。

加大情感投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份投入将会产生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课上给学生耐心讲解,力争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结合语文的特点,讲究讲课的艺术,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爱听、想听、愿意听,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课下,关心每一个学生,自己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也要以班主任的高度责任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协助班主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严格要求学生,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尽量让他们多学一些知识。适时补充一

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对学生多都督、多检查。

能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和学生友好相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耐心批评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工作中注意和大家精诚团结,遇到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商求解决的办法。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决不会带着疑问进课堂。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马主任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非常之大,让我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4.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题 篇四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彼垝(guǐ)垣

咥(xì)其笑矣 其黄而陨(yǔn)

采芙(fū)蓉 B.犹可说(yuè)也

于(xū)嗟女兮 靡(mǐ)室劳矣

淇水汤(shāng)汤 C.我戍(sù)未定

驰椒(jiāo)丘 白鹄(hú)舫

何时可掇(duō)D.氓(méng)之蚩蚩

将(qiāng)子无怒 自我徂(cú)尔

无与士耽(d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C.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前来,到……这儿来)B.乖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来到……上面)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互相)

4.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左右种梧桐

②本自无教训

③二情同依依 ④昼夜勤作息

⑤寡妇起彷徨

⑥汝是大家子 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⑧淇水汤汤 ⑨秋以为期

⑩汝岂得自由

A.①②③⑤⑧

B.②③⑤⑧⑩ C.②④⑥⑦⑩

D.①③⑤⑦⑧ 5.与“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桓侯故使人问之。(《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C.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早年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它们合称为“乐府双璧”。

D.《归园田居》共有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7.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终日不成章

①纤纤擢素手 ②芳菲菲其弥章

②十三能织素 A.两个“章”相同,两个“素”不同 B.两个“章”不同,两个“素”不同 C.两个“章”相同,两个“素”相同 D.两个“章”不同,两个“素”相同

8.本诗运用了许多叠音词,对诗中叠音词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表星的距离,“皎皎”表星的光辉。B.“纤纤”表手的秀美,“札札”表织机的声音。C.“盈盈”表水的形态,“脉脉”表人相对无言。

D.这些叠音词都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9.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义深蕴。10.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阅读孟浩然的抒写羁旅之思的《宿建德江》,完成11-12两题。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文。

《心灵鸡汤》的作者之一汉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生活在一个牧场,我的女儿很喜欢蝴蝶,她总是把各种鳞翅目幼虫放在某些植物上以防鸟食,还引来了很多蝴蝶。一天,她发现一只刚刚蜕壳的小蝴蝶显得那么脆弱,翅膀又很湿。她很难过,不停地对我说:“爸爸,我能救活它吗?我能救活它吗?”我说这只蝴蝶要死了,但她还是不停地问,我只好说“可以可以”。一连三个晚上,她都把这只受伤的蝴蝶放在她小小的胸脯上,她害怕伤害它,就不敢翻身,第四天早晨,它死了,我们埋葬了它,为它举行了葬礼……

故事中的小姑娘如此地爱惜一只蝴蝶,它死了,父女俩还为它举行了葬礼,想一想自己,想一想周围的人,想一想历史,我们对一只蝴蝶、一只麻雀、一棵小树、一朵花……是怎样的态度?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从这样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热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对你的启示写出来,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芙:fú,B.说:tuō,C.戍:shù)

2.D(A.“叹”应该为“太”,B.“晏”和“宴”对调,C.“两”应该为“二”)3.D(渠,他)4.D 5.B(A.特意,C.故意,D.过去,B和例句意思相同,仍然)6.A(应该是“晚年的作品”)

7.B(①“章”指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

②“章”通“彰”,明显。①“素”为白净,②“素”为白的丝织品)

8.C(“脉脉”指人的神情,即含情相视)

9.B(《子夜四时·歌明月照桂林》语言清新秀丽,率真自然,意境朦胧温馨,恬静优美。两首诗显然不同。原诗意境应与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

10.A(“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设想其夫思自己。在古典诗词中,这一手法是常见的。它用以申诉自己思亲之至,用笔更曲而意味更浓。A项中“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与这一手法相同)

1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5.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五

一、单选题

1.下图中的各字母表示以城市为中心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小麦种植区的是

A.b和d

B.a和d

C.a和e

D.b和c

如图为某区域城市化进程预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图示区域城乡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郊区

B.2040年乡村人口超过城区人口

C.2000~2050年乡村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2050年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基本相等

3.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10年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

B.2020年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

C.203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D.2040年之后普现逆城市化现象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下图为“嘀嘀打车”行车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嘀嘀打车”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GIS

GPS

B.RS

GPS

C.GIS

RS

GPS

D.数字地球

6.“嘀嘀出行”带来的影响有()

A.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B.解决了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C.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D.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7.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下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东部某城市的李大爷想买一套住宅,他考察了数家小区楼盘,并选取了其中四家制作了如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我国住宅行业标准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须设置电梯。

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8.因楼房布局原因,楼房之间最易出现瞬时强风的小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李大爷腿脚不好,想买光照充足且比较清净的房屋,最理想的小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下图,回答下题。

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区。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读图

“城市服务范围理论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甲:普通服装店,乙:早点铺,丙:星级宾馆

B.甲:珠宝行,乙:家具店,丙:早点铺

C.甲:早点铺,乙:汽车销售店,丙:高级家用电器

D.甲:星级宾馆,乙:珠宝行,丙:早点铺

12.图示反映了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

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

14.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规划建设了一个水景旅游度假区,该旅游度假区()

A.沿湖滨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沿主要公路分布

D.沿铁路分布

15.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铁路分布

D.沿等高线分布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下列首位城市中,集聚程度最弱与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分别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11年

京津唐城市群

1.62

1.5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35

2.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广州、沈阳

B.上海、上海

C.沈阳、广州

D.北京、沈阳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首位度的数值越大,城市发展越平衡

B.城市首位度的数值越大,城市化的地区差别越小

C.城市首位度高是经济不够发达国家的特点

D.城市首位度低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特点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19.影响未来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矿产

②气候

③地形

④交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2018年我国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四城市()

A.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B.上海人口迁出量最大

C.广州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D.深圳人口增长率最大

21.造成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

B.人口政策

C.医疗水平

D.气候差异

22.2018年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北京老龄化有所提升

B.上海劳动力缺口加大

C.广州区城中心地位增强

D.深圳城市等级提高

下左图为长江中游特大型城市群,右图为该城市群各要素在1995-2014年间的集聚能力的演化,分数越高,该要素在该区的集聚能力越强。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下列城市的服务范围和城市等级说法正确的是

A.岳阳服务范围大于武汉

B.株洲城市等级高于长沙

C.株洲服务范围大于南昌

D.南昌城市等级高于新余

24.关于各要素集聚能力在1995-2014年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要素呈明显上升趋势

B.公共设施要素持续上升

C.人口要素变化先降后升

D.科技创新要素提升明显

25.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二、综合题

26.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的名称填入上图相应括号中。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率下降,其次________是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_率的下降。

(6)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转变前有所上升,其一般原因是_____。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1700年城镇区域分布特点是

。当时该城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2)图b中按城镇功能分区的划分,乙是

。判断理由是。

(3)图b城镇中A处拟建居住区,请你为开发商做一下宣传。

(4)图b城镇拟建传统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请判断其选址的合理性并简述理由。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传统工业园

高新技术园

28.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共16分)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

(注意:此题为双选题)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

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原因是。

29.(28分)读泰国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国地形图(图1)。

材料二:泰国约有6300万人口,其人口分布概况见图2。

材料三:曼谷气象资料(图3)。

材料四: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见图4。

(1)泰国地形以

为主。(4分)

(2)从流域的开发利用上看,湄南河上游适合发展,下游适合发展

。(4分)

(3)分析曼谷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的原因

。(4分)

(4)泰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分析清迈成为泰国第二城市的区位因素。(6分)

(5)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原因是

。(4分)目前泰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硬盘制造国,但从材料中可看出其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B

14.A

15.C

16.C

17.D

18.C

19.B

20.D

21.B

22.A

23.D

24.D

25.A

26.(1)-02

(2)韩国

(3)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4)填图略(填入第二个括号内)

(5)死亡 出生 自然增长

(6)老年型人口结构

27.(1)沿河流分布

内河航运便利

(2)居住区

居住区占地面积大;居住区一般在商业区外围,工业区一般位于城镇边缘

(3)房价相对较低;靠近绿地,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方便;有主干道与市区相连,交通便利;靠近文化教育区,方便孩子上学。

(4)①不合理

②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区水源

③合理

④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优美

28.(1)

AC

(2)A

商业

交通便捷

(3)住宅

方便购物

方便上班

29.(1)山地

平原(4分)

(2)水电

航运(4分)

(3)①4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曼谷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4月份曼谷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气温高。(4分)

(4)湄南河三角洲(湄南河下游平原)(2分)

①清迈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气温凉爽;

②位于河流沿岸,交通和用水便利;

③地处内陆地区受洪涝、台风等灾害影响小。(任答2点得4分)

(5)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租金低(4分)

①加强自主创新,研发设计新产品;

②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

③树立品牌意识;

6.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六

【学情分析】《诗经》本是极美及深厚的诗歌集子,我们可以窥见祖辈们耕作,婚嫁,赏游的生活情景,又可以在他们的咏叹中感知人类情感的深邃细腻,博厚又动人的《诗经》真是愈久弥香的佳酿,让人在小酌中也能痴醉不已。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想要品诗酒之醇香还须下番功夫。《采薇》篇中大量的生僻字词已让人产生畏难情绪,音义的古今变化更让学生混沌迷惘。字词的解读不仅要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对字的解读产生兴趣,更可以帮助学生记牢字义,阅读顺畅。其次是对《采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应该再深入些。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写法,也知道“赋比兴”的手法,我们高中阶段应该在解读时更细腻,探究《采薇》中草木鸟兽中蕴含的情感和深意,在读品中涵养性情,滋长诗情。在教学中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是教学的关键,所以本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诗经》里的草木情怀上,希望以物体情,因情感义。

【教学目标】点拨重点字词,抓住意象探寻情感内容,加深对文章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认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诗意诗情。

【教学重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诵读中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学

读通句子,看清注释,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家韩育生在他的《诗经里的植物》一书中曾说:“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的身姿,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情怀。”草木的世界,也是人情的世界。我们中国人最会用自然之物----草木虫兽----来展现情思。《诗经》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丰富细腻的人的情感,而且把一个充满灵性的草木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草木,这些深情。看到“关雎”,就会想到爱慕和相思;看到“木瓜”,就会想到爱人投送瓜桃李时的甜蜜;看到桑葚,就会想到女子容颜的衰落和对婚姻的怅悔……《诗经》里的“物”递出了深情,我们看看《采薇》这一篇里又有着怎样的草木深情。

二、整体感知

(1)齐读,找比兴之物。

(2)解字,“止”“曰”语气词,体会诗的抒情性。

三、文本探究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段单独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预设】

镜头一:嶶菜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豌豆尖,豆苗,可以采食,大家都吃过,秋冬季节,可以炒食可以下火锅,你体会一下嶶菜传递得是什么情思呢?请同学读出你的体会。

【学生赏读】

【学生品评】

【老师点拨】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又有对家人思念挂牵之意,同时还有对保家卫国,心系危机的爱国之情。

【学生再读】要求学生诵读时将戍卒的乡情,亲情,敌情都能展现出来,嶶菜采摘时忧伤,悲苦,有些微埋怨却又有卫国抗敌之战斗情,苦的是自己,思的是家园亲人,恨得是玁狁,这些思念痛苦和愤恨交织在采摘嶶菜的过程中,所以读出着细腻复杂的情感来是这一章节的重点

散文品赏:。

鲜嫩的薇菜怎能不让人想起妻子那轻盈的玉手,母亲那沧桑的脸庞,每一次采摘都是对亲人的相思呀!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从冬天到夏天,薇菜也叶老枝硬,时间在流逝和戍役扔漫长.我想回归的心啦,在心里一遍遍回旋。

饥渴难耐的边地,我采摘薇菜的嫩芽,我食下薇菜的叶子,我咀嚼这老涩的根茎,艰苦的生活,每一口薇菜都让我对故土的思恋更深一层!

在散文化得解读文字里进一步体悟诗情。《诗经》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重章叠唱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镜头二:“常”

“牡”

【老师点拨】

“常”即“棠棣花”。在疆场征战时突然提到鲜艳的花朵,这着实让人感到奇怪。我们要了解棠棣之花的花语。看图解意,棠棣花花团紧促,一枝数朵,紧密相连,借花传递团结协作,齐心作战的斗争精神。在《诗经》中还有一首“棠棣”的诗也同样传达了这种情感。在现代,作家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也是借此花传兄妹深情。

马在古代诗文中多有出现,借马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呢。请学生讲或老师引导读。拓展对马的认识。

“牡”是雄性的鸟或兽,也指植物的雄株。与“牝”相对,“牝鸡司晨”就是指母鸡报晓。四牡就是四只雄马,更确切的说是“战马”。《诗经》中多达50次,使用次数最多。马代表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人一马就是一骑,一马一车为一乘,马的数量关系到国家的实力,“万乘”“千乘”来形容国之大小,本段用战马和棠棣花来传递斗争中的激昂豪迈之情。

【学生品读】

军旗十月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乘着四匹高大雄壮的马驾着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向着军旗的方向,呐喊着,奋勇杀敌看!英勇的战马,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叠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象弭鱼服”这种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猃狁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简陋的弯弓,而我们却有“象牙镶饰的弓和鲨鱼皮作的箭袋”,这是农耕文明的骄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战马和棠棣花的描写和点带对这种豪情的传达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镜头三:“柳”“雪”

经历了边地的乡愁,体会了战场的豪壮斗争。这么一位戍卒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把镜头对准什么?为什么?

【学生畅谈】

【老师总结】

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

。”

1.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正是这份不言不语,正是这种融入悲情的漫天飞雪,正是离别时青青的杨柳,正是那渐行渐远的孤独背影,将戍卒回归途中的悲哀凄凉的心境言说殆尽。借“柳”来写青春岁月,写家园风光,借“雪”写戍役之后的苍老和悲哀,一无所有的戍卒独行的背影,在漫天飞雪之中更显悲哀孤苦。感人至深的文字竟是如此含蓄简单,意象选好了让情感的表达更深厚美妙!

【听音悟情】《采薇歌》

四、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然而复杂的情感却用最日常的粮食蔬菜家畜生灵来传递,这正是《采薇》的魅力,也正是诗歌的魅力,如果我们也能借日常之物来抒发内心,我们是否就有了份诗情,领了份诗心呢!希望大家善待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做一个幸福的牧马人!

【课外拓展】

《诗经里的植物》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韩育生,著名作家,20世纪70年代生于甘肃,从小熟悉山野田间的花草树木。渐长后出游深圳,在古典诗词中感受万物鲜活灵动,在美、性灵与感动中寄放现实之外的人生。出版有《香草美人志》《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情怀》等作品。

《草木有本心:诗经植物札记》

7.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七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朗读、探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看图像(利用声像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美。多媒体1),听诵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⑴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为何归来?

明确:

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⑶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⑷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5.学生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品读、探究,学习《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另外四首诗,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课前印发诗歌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学习。)

1.出示四首诗歌内容(多媒体2)。

2.学生分组研读四首诗歌,准备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研读重点由学生自己确定,或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②兴:起床。理荒秽:即除杂草。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①,浪莽林野娱②。试携子侄辈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垄间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一世异朝市⑧,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⑨。

【注释】①去:离开。②浪莽:联绵词,广大貌。③试:这里作副词用,初也,偶也,转意为“偶尔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丛生的杂草荆棘。⑤丘垄:坟墓。⑥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为一世。异朝市:市朝变迁。⑨幻化、空无:佛教大乘教派的教义是空,东晋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幻化宗、心无宗,诗中四字是借用,按原字义解释,不含宗教色彩。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①,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鸡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过滤。滤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邻而成局。多人聚合欢饮称局。一说:局,曲也,近局指近邻。

3.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

4.展示某小组学习成果,用点评法研读《归园田居(其三)》。

⑴“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

⑵“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

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

追问:能否结合《归去来兮辞》来分析《归园田居(其

一、其三)》?

讨论、明确:

《归去来兮辞》是诗人将归隐时所作,是诗人的归隐宣言,情感激切、兴奋,其中所写田园生活是其美丽的憧憬;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归去来兮辞》中所写归隐生活较为飘洒,浮于现实之上。诗人描写的田园生活尤其是农田之事,是作为士大夫的诗人的主观上的想象,是并未亲历其中者对之的一种远距离的关照,是一种审美的描绘,而不是客观的写实。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后者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弥漫着人间的烟火,人间的生气。依依炊烟,鸡鸣狗吠,所写景物非常质朴、平淡,营造的是宁静而不乏生机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于周围环境中。并且从《归去来兮辞》到《归园田居》,诗人从理想的云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现实中的田园生活其实并不那么轻松闲适,甚至有些贫乏艰辛(《归园田居(其三)》)。但《归园田居(其一)》所构造的宁静平和的意境氛围中却更可见出陶渊明的安贫乐道思想。

(其它几首诗歌赏析交流,略)

5. 小结: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都包容到他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了解诗人的艺术情趣。

讨论、交流:能从《归园田居》组诗的学习中,谈谈你所感受到的陶诗的艺术风格吗?

小结:诗人描绘的是常景,抒发的是真情,阐释的是至理,挑选的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陶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三、播放田园风光的音乐画面(多媒体3),学生齐读诗歌收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

1.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⑶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⑷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其一)》)

⑸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多媒体4)

2.结合《归园田居》组诗、《归去来兮辞》《饮酒》,谈谈你对陶诗感受最深的艺术特色。(700字左右。)

说课:

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任务。古典诗歌的鉴赏教学应该以意象、意境为突破口,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是怎样形成意境的。也就是说,作者在具体的物象中融注了怎样的情感。了解了这些,便能达到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诗歌的意境,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结晶体,体悟出诗歌的意境,对其进行深入的品味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本课教学设计,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以引导学生体会欣赏诗歌的意境为重点,力图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二是通过《归园田居》组诗的拓展探究学习,从更深入的层面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意义。陶渊明的诗在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着深情,它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实在值得我们后人深入咀嚼鉴赏。为此,我设计了以“朗读、品读、比较、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引领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最后,对陶诗艺术风格的探究,是为了让学生拓宽视野,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诗歌,走近诗人,领悟诗人作品的美感。布置课外作业,有两方面设想:一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揣摩陶诗语言的妙处;一是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联系所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进一步探究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诗作的艺术魅力。

点评:(梁种玉)

一篇好的教案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在我看来,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就是好课。一篇好的教案亦然,它必须继承传统,有所突破,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品质和特色。这种特色又常常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的设计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但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动。学生的动通常指的是行动,但更应让学生心动;通常又指的是课内动,但更应让学生课后有继续去动的激情和冲动,并付诸实际行动。

《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读课文,同学们在高一时已学过一定数量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还学了陶渊明的散文《归去来兮辞》,这篇教案就是依据这个教学实际制订的。教案还依据古典诗歌的文体特点,既注重传统的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又精心设计了“音读、意读、情读、品读”等步骤,使吟诵不断推进,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的鉴赏教学,教案不停留在词句的理解、意象的简单组合上,而是以意象、意境为突破口,通过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是怎样形成意境的、作者在具体的物象中融注了怎样的情感等问题的探究,从解读意象到体悟意境,从探究诗人的艺术情趣到领会作品的美感,进而引领学生在较高的层面上去理解诗歌,走近诗人。教案还通过对《归园田居》组诗的拓展探究学习、课外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对比阅读,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学生迁移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从更深的层面上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意义。

8.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八

语文必修2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蓊蓊 必修2P3裾P5溘P18俜P21垣P14哺P27椽P7夙P15(每空0.5分,共4分)

2.诗经P14离骚P17孔雀东南飞P20王安石P35苏轼P32神话传说P67狐假虎威(只要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即可)

(每空1分,共7分)

3.觉慧梅(每空1分,共2分)

4.言笑晏晏P15同心而离居P26羁鸟恋旧林P27齐彭殇为妄作P30泣孤舟之嫠妇P32契阔谈䜩P26

(每空1分,共6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1分)

5.①临:面对P30②一:把„„看作一样P30③存:问候,怀念P26

④所以:用来P29⑤缪:盘绕P32⑥漫:模糊。P35

(每空0.5分,共3分)

6.⑪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

(要点:“因”“放浪形骸之外”。共2分)P29

⑫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却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情况。

(要点:“谬”“名”。共2分)P36

⑬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要点:“棹”“流光”。共2分)P32

⑭我知道那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要点:“骤”、“响”。共2分)P33

三、课内外古诗文阅读(24分)7.(3分)B(①④指示代词,“那,那些”:⑫③⑤⑥⑦代词,“洞”:②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⑧⑩表示反问语气,“难道”:⑨代词,指代自己。)

8.(3分)D(ABC都是名词作动词,D动词作名词)

9.(3分)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为”即“为何”,“何羡”即“羡何”;A①定语后置②省略句;B①②判断句;C①主谓倒装②被动句。)

10.(6分)⑪湿寒(2分)

⑫同意。(1分)这诗借望月抒离情,前三联描写妻子“独看”明月、久久不眠的情景,诗人想象妻子对“我”的思念及自己对妻子的怀想无不从“独看”的明月中流露出来。(2分)第4联写诗人企望夫妻并倚“虚幌”,明月“双照”。(1分)

(能联系诗歌内容恰当分析即可。)

11.(3分)A(但:只)

12.(3分)C(①赞美韩荆州有周公那样的作风;④前两句赞美韩荆州的德行与文才,后面是李白对自己才华的自信;⑥赞美韩荆州对贤士真诚相待。)

13.(3分)C(本文是干谒之作,作者虽有恭维之词,但并没有“阿谀奉承”。)

【参考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希望结识一下韩荆州。” 您怎么令人景仰到这样的程度!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践行吐哺握发之事,因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旦被您赏识,便如跳进了龙门,声誉立即提高了十倍。所以藏龙卧虎待机而动的人士,都想从您这里获得声誉和肯定的评价。希望君侯您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对他们骄傲,也不因为他们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少年时期即爱好剑术,拜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而诗文有成就,拜见了很多朝中卿相显贵。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心志高超,过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过去的抱负和行事,怎么敢不尽情向您倾诉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笔阐明自然化育之大道,学问穷究天道人事之精微。希望您推心相与,和颜接待,不因为我以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如若能用盛宴来接待我,任我纵情畅谈,那么请您以日写万言来测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文士都认为您是执掌诗文命运的星君,衡量人才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就是德才兼美之士。那您何必爱惜庭阶前区区一尺之地,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气宇昂扬于青云直上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尚未到任就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任冀州刺史,考察选拔三十余人,其中有的人官至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道赞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任秘书郎;其间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由于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为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我因此感动激励,了解您以至诚待人,对贤士推心置腹,故而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把身心命运付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您有什么紧急艰难而要用我之处,我自当献

身效命。

再说人并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十全十美呢?我在谋略策画方面,怎么能自夸呢?至于我的诗文创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您抽暇过目。就怕雕虫小技,不能得到大人的赏识。如果有幸蒙受您的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赏给纸墨,还有抄写的人。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室,誊清呈上。希望像青萍宝剑、结绿美玉一样,能够在薛烛、卞和的门下,增添身价。但愿您推恩于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嘉奖鼓励之门。还望您加以考虑。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14.(3分)开头写的叶和花是静态的,微风过后就写出了它们的动态,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2分)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以及缕缕清香,引出下文。(1分)

15.(4分)⑪不可以。“参差”指“黑影”高高低低,“斑驳”指“黑影”深浅不一,这里依照从大处到细处的观察顺序。(2分)

⑫不可以。原句“弯弯”形容“杨柳”,“稀疏”形容“倩影”,抓住事物的特征,修饰恰当。(2分)

16.(3分)这个句子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由视觉向听觉转移,将宁静的光和影转化成活泼的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2分)光和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相通,给读者带来温馨优雅的氛围。(1分)

五、课内外现代文阅读(26分)

17.D(3分)

18.类比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意义。(3分)

19.对比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3分)

20.B(3分)

21.这些代词的运用,使文章上下段之间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2分)

22.(4分)①相知的朋友往往不在身边,生活里经常陷入一种人生寂寥的境地。②不能对境而心不起,留下满怀的惆怅、思念与惘然。③感觉在举世滔滔中,真正懂得情感,知道无私付出的人,是愈来愈少见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23.(4分)第①处,于篇首引用,点题,引起下文,引出读者思考。第②处在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前后呼应,含蓄地引出主旨。(各2分;“富有诗意”等答案,可斟情给1分。)

24.(4分)⑪怀君不只是思念,而有一种置之怀袖的情致,是温暖、明朗、平静的。⑫要学习怀珠的贝壳,有足够广大的胸怀来包容,还有足够柔软的风格来承受。(各2分)

9.高一语文必修2名言名句题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演讲背景。

2、反复

3、朗读体会本文慷慨激昂的语言。

4、积累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1、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朗读能力。

3、培养演讲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

2、高献身精神。

3、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4、为崇

5、高而

6、伟大的事业奋斗。教学重点

1、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2、体悟马丁路德金博士崇

3、高的献身精神

4、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难点

1、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的背景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或 课 件 1.诵读法。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语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一堂课。希望在这节课里,能让我领略到大家的风采。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出我们的高素质。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首先,我要给同学们出一道问题,请你根据我说的前三个词语,说出一个国家的名称。“乔丹、华盛顿、好莱坞、911”---看来同学们对美国非常熟悉。(展示美国的地图),美国被很多人描绘成自由的天堂,纽约曼哈顿岛上矗立的自由女神像也成了美国的像征(出示自由女神像)。但真正的情形如何,美国真的是所有人的天堂吗? 我们用一组图片来说话。

出示图片:平均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黑人,那么黑人是从哪里来的。图片1说明: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

图片2说明:黑人作为商品来买卖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

图片3说明: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个年轻的美国黑人小伙子。图片4说明:这是一个饭馆,白人请进,黑人请出。(shou out!滚!)师小语:通过这组图片,你还能说明美国是绝对的自由吗? 那么,如果我们都是美国黑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大部分的美国黑人会怎么去做呢? 美国的黑人在20世纪50年代,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南部一名黑人妇女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持续的抗议行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士的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也投入争取黑人民权运动的行列,并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图片展示)

环节1:介绍作者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美国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奖获得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的生日也被确定为全国假日。他不但成为本国良知的代表,也成为世界良知的代表。他是黑人世界的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他的思想和典范不但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环节2;写作背景介绍

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再现演讲的视频资料)

环节3:检查预习词语积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

环节4: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稿,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感情和气势。下面我给同学们范读一段,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读。并且思考;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把相关段落标识出来)[出示幻灯片] 找出相关段落后,指读一遍。再提要求;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2)马丁路德金当时向所有的黑人喊出了“要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梦想,是因为当时黑人享受这些权利吗?(再问)黑人的境遇如何?(提要求;请同学跳读文,找出介绍黑人遭遇的段落,大声朗读,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通过朗读第二段,我们知道了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作为黑人当然应当讨回自己的权利,实现“自由、平等、和白人友爱相处”的梦想。那么,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呢?(出示大屏幕:怎么实现梦想?)

老师明确;金博士是不是鼓动黑人去用暴力解决问题,实现梦想?用非暴力解决问题,争取权利是金博士一贯的主张。

(4)小结;美国的黑人虽然还在受歧视,虽然仍生活在贫困中,但在金博士热情洋溢的演讲中,它告诉了我们只要采取和平的、不用暴力的手段,就能实现所有黑人要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梦想。

环节5:这是一篇富有文采,热情洋溢的演讲,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请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大声地朗读。

(出示朗读要求:感情充沛,掌握好情感表达的轻重缓急)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在课下多练习,你会读得更棒!

环节6:拓展训练

即兴演讲

如果把黑人的遭遇比作根,我们都知道根是苦的,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苦根上就一定会结出甜美的梦想之花。这个梦想不但是金博士一个人的,也是千千万万个美国黑人的梦想,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那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能告诉我吗?

出示大屏幕: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说一段话,表明你对未来的展望。

环节7:结束语

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我想起了我国诗人国风写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世界不在动荡 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 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 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人类不在忧伤 没有恐惧、歧视和眼泪 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 自由的鸟儿展翅飞翔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大地不再凄凉 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 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蓝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 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一天的来临 用我们的爱实现梦想 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我有一个梦想》歌声中结束)

响应老师的号召

同学回答出美国

同学们可能有各种答案

同学们看图片

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

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听范读后,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第一个问题 生找出相关段落(11—17)

生概括;自由、平等、友爱

生答没有

跳读课文,思考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跳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可能会找出“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不要敌对和仇恨”、“纪律严明”、“坚持下去,忍受痛苦”等答案,都是合理的

生答不是。

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找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

畅谈梦想

生例: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为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进行交流

激 起 学 生 的 热 情

了解 黑人 的历 史和 现在,熟悉 马丁 路德 金的 经历 和思 想

我读我积累

我读我思考

分析梦想是什么

分析为什么有这个梦想

分析怎样实现梦想

我读我提高

拓展训练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二)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序 设

图 导 语 设

计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习检查 1.重点字词积累

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安之若素等词语

2.请同学简介这篇演说辞的作者和时代背景(课前印发预习资料;教师作相应补充)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学 环节 教

序 设

图 整 体 感

知 1.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我们现在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梦想是什么?(17-25节)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5节)怎样实现梦想?(6-16节)2.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17-25节,结合文章背景,概括出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2)指名朗读1-5节,概括为什么要实现梦想?(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3)指名朗读6-16节,概括怎样实现梦想?(采用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决不退缩)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究 1.为什么直到17节作者才正面提出自己的梦想?放在后边起到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美国不是很富有吗?不是标榜本国最讲人权吗?结合预习资料中的背景材料和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谈谈你的理解。

(注:以上两个问题均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交流思考结果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点几个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小结)探究文章结构,体会其强大的逻辑性。

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讲话的深远意义。

注重以学生为本,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说说演讲词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很容易说出演讲目的明确、逻辑性强,内容具有针对性、思想性等,教师在此作如下补充,过渡到下一课时:演讲词通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

兼具小结和过渡的作用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优美的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好文章值得反复诵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朗读水平

第二课时 教学 环节 教

序 设

图 导语设计 演讲词一般具有有极强的说服力与号召力,本文除了具备这一特点外还充满了激情。其中语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你能说说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备怎样的特点吗?(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引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比

读 1.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读(读4):“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另一部分生读(读5):“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2.学生齐读第二段 让学生体在朗读中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1、语言有气势。

2、感情充沛。

3、(结合演讲词这种文体)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反复诵读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句式,找出来大声地诵读,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上一篇:英语演讲稿1分钟下一篇:路政执法车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