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

2024-10-05

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通用14篇)

1.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 篇一

你站过的方向吹过来的风,不仅是暖的,还有淡淡的香味。

--题记

一直以来,对这个秋天始终无文字可写,与这个秋始终没有话题可聊。于是,这个秋天里,默然,再默然,甚至忘记了这个秋天的存在。

夜,寂静的说不出话.。还好,有一个我,与夜相依相偎,平添温暖些许。如果哪一天,夜消失了,或者我悄然离去,谁会流泪?谁会心伤?谁,又可忆起那些曾经?

有人说,友情,不需要那么多,不需要那么浓烈,不需要那么甘甜,也不需要那么时时刻刻,甚至有时可以用年,十年,半个世纪,给它计时。它是那么少,那么真,那么久长。很多年后,你一回头,他还在……

友人说,人生无需繁华,只需平淡就够。平淡到,晨起执子之手,看暖阳从东方缓缓升起;平淡到,晚归相依相偎,与西坠的夕阳挥手告别;平淡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水的日子静静流淌,泛不起丝丝涟漪。此样岁月,未尝不是一种奢求?

也有人说,纵使人生荒凉,也要内心繁华。杜甫的一生,用犀利的笔墨,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凉,使诗歌深入地走向现实生活,走向人民。潦倒的晚年生活,并没有磨灭诗人的意志,却留下万千诗歌,放出耀眼的光芒。李清照,前半生的繁华生活,却迎来后半生的荒凉岁月,亲情爱情远离,尽管如此,词人依然用文字,绽放出内心的精彩。究竟,何为繁华,何为荒凉,谁说的清楚?

拥有完美的结局,是所有邂逅者的奢求。谁,不想岁月繁华?又有谁,不想人生完美?

如水的夜色,缓缓流动;未眠的过客,寂寞无语。任凭,时光悄然离去,惋惜?却,无处可觅?

轮回的四季,可否,有轮回的亲情,轮回的爱情?终究,在远去的岁月里,流失了曾经,也流逝了那些美好的记忆。

此年,斯人故地重来,伊人却已不在,空余如梦往昔。天,依然那么蓝;楼,依然那么高;路,依然那么阔。而伊人何方?阳光下,只有记忆幻化成的影子,若隐若现,迷离着斯人的双眸。倚秋而立,旧地竟然如此荒凉!

此时,飘零的梧桐叶,遍地飞舞,似无根的浮萍,也如无疆的思绪,无法拦截,在秋日的朗空中,任性而为。

此刻,跨江而立的虎门桥,依然车水马龙,桥下的江水,依然潺潺流动。阳光斜射在水面上,磷光闪闪,世界依然这样平和!昔日,也是阳光明媚的秋日,执子之手,凭栏远眺,惬意万千:小桥流水,夕阳海风,还有那撩起的发丝,也竟是如此的绵长!戏水的海鸥,欢快地唱起秋日恋曲。爱,原来可以如此的浪漫!情,原来可以如此的美丽!

是的,伊人在水一方,斯人愿逆流而上,依偎她身旁。

赤足踩在软软的沙滩上,海水嬉戏着彼此。在无际的海面上,放飞着彼此的快乐,任性着我们的青春,任凭海风亲吻!或躺或坐,任流沙掩埋我们的躯体;或追逐或私语,任大海刻下青春的影子。或曼妙或粗狂,或健康或靓丽,这里都是浪漫的青春,活力的青春。何其幸哉,你我同在!美矣,无悔的青春!

生命,本是一场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这一份浪漫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是的,鸡汤喝着那么一点点,恰恰盘活了彼此的心灵。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沿着,那条曲折蜿蜒的山路,披荆斩棘,直达山顶,才知道汗水怎样滴滴落下,知道坚持总可抵达目的地,知道心手相牵方可相依一生。伫立山之巅,仿若一切尽收眼底,俯视着这个红尘:原来如此之没。回眸处,依稀有幸福的味道。

是的,红尘归处,你在,我在,就好。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人生,何尝不是一道风景?

我知道,漫长的人生之旅,有手相牵,有心相依,即使是最平淡的日子,一样可以旖旎成画,悠然如诗。

光阴似驹,年华如水,耳边再也没有伊人的味道,日子平添几许淡然之伤。恰逢秋天,又是晚阳最美十分,静静立在昔年离别之地,默默无语久久。直至夜风,撕扯着衣角,悄言:回去吧,秋凉了,夜也深了!

青春的时光往往还恍惚如昨,岁月便已如清泉在手掌间轻盈滑落,这一切切割在记忆的人生,时时重温,百感交集。于是,在一段老时光里,我重创着自己,不能自拔。

佛曰: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是的,秋天收获着成熟,也收割着青涩,包括爱情。

爱,不解释。那么,不爱需要解释吗?既然,所有的遇见都不是偶然的,那么所有的别离,未必都要那么漠然。相遇,总会惊艳一段时光,美丽了一些日子。别离,即使是凄然,也是一道风景!

岁月,悄然从指尖划过,那没有结局的曾经,是碎了一地的梦。蓦然回首,经年已离,这满地的碎片,我早已轻轻拾起,交还人生。于是,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秋天,真的适合别离,与曾经,还有那些老时光!

2.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 篇二

一、窥一斑而见全豹———紧扣题眼

抒情散文的内容包罗万象, 阅读时要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 首先应从标题入手, 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抓住标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 《白杨礼赞》一文中, 通过对 “白杨”进行 “礼赞”, 借白杨树高大的形象, 赞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 歌颂他们坚强、质朴、力求上进的精神。《囚绿记》中作者借助对绿色植物常春藤的赞美, 表露了自己乃至整个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圣洁灵魂。作者以“常春藤”为“绿友”, 朝夕相处, 息息相关。被囚的常春藤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作者借助绿色的生命, 意在当时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 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 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 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二、双针竞引双丝缕———穿针引线

线索是贯穿文章内容的一根“红线”, 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 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抒情散文如果没有恰当的线索, 全文将是一盘散沙。找准文章的线索, 就可以理清它的结构。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以“游踪”为线索, 如《绿》, 作者的三个观察点是坐在亭边、走到山边、站在水边, 观察的视角分别是由远及近, 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以 “某种感情”为线索, 如《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 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顺着线索读下去, 可以提炼出文章的纲要, 为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奠定基础。。

三、中心有朵耍花儿———慧识文眼

抒情散文大都采用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达文章的中心, 而文眼就是揭示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 反映文章中心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了文眼也就把握住了全文的主旨, 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济南的冬天》以“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为文眼, 写出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中心明确清楚。

文眼就是文章的中心, 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一般在文章的结尾, 有时也可能在开头或中间, 有时还可能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如《鼎湖山听泉》的文眼在结尾几段。作者在听完鼎湖山的泉水后写道:“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 历史的变迁, 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 新陈代谢的声部, 由弱到强, 渐渐展开, 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里通过听泉, 从而透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 表现了对山泉的喜爱之情, 并不断升华, 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见解:美是无处不在的, 是充满生机的, 历史是向前发展, 生生不息的这一主题。

四、刻样衣裳巧刻绘———由文生画

抒情散文的阅读, 需要仔细品味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朱自清的《春》一文, 作者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五幅图画。第一幅是春草图, 描写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色彩、质感、覆盖面在描绘中具体可感。 第二幅是春花图, 树上———树间———树下, 动静结合, 色味结合, 虚实结合, 高低结合, 明暗结合, 绘出了一幅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立体春景图景。第三幅是春风图, 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描绘。第四幅是春雨图, 着力描写春雨的多和细密, 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展示了春雨的特点和人们对春雨的喜爱。第五幅是迎春图, 作者着力写春早人勤。最后赞美春天, 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鼎湖山听泉》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来写鼎湖山的泉水, 来到不同的地点, 描绘不同的图景, 文章描绘了鼎湖山四幅图画。第一幅图是初闻泉声图。作者下了江轮过了寒翠桥时就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泉声, 泉声非常清朗、悦耳动听, 使人的心情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顿生雀跃之心”。第二幅图是初见泉影图。顺着行踪来到山中, 由于到达山间树林茂密, 泉水隐入其中, 有时在林木疏朗之中隐约可见, 一闪而过, 再去寻找时却不可得。此时作者把它形象地比喻为 “膝下的爱女”, 当“我”伸手欲揽时, 她却远远的跑开;当“我”假装不顾时, 却悄悄跑近, 依偎在“我”的身边“好一个调皮的孩子”。第三幅图是近听泉声图。依山拾级而上, 来到补山亭, 越是向山的高处攀登, 树木越茂盛, 绿意就越浓, 但泉影就越不可寻, 而泉声却越发悦耳, 写出了山泉青春的气息。第四幅图是倾听泉声图。听到钟声, 依山而上, 来到庆云寺。借宿寺旁客房, 如枕泉而眠, 倾听鼎湖山的泉声, 表达听泉的感悟。

五、品味语言———闲境总能精妙道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它反映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段, 能够陶冶读者的情操, 赏析文章的语言有效地进行积累, 可以开阔视野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提高文学素养。抒情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优美凝练, 富有音乐美, 简洁准确, 质朴自然。例如朱自清的《春》中,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一个“闹”字用得很传神, 写出了春天到来时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的特点, 蜜蜂赶来采蜜, 也写出了花的清香、浓郁、醉人。又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春天“新”的特点, 具有生命力、活力,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作者的行文方式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语句组织形式。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象征、欲扬先抑、对比衬托、夸张等。例如借景抒情的手法, 《夏》通过对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暑气蒸腾、农民辛勤劳作几幅画面的描写, 写出了夏日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表达了对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白杨礼赞》文中茅盾用尽笔墨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笔直挺立的干, 紧紧靠拢的枝, 片片向上的叶, 光滑淡青色的皮, 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树, 着重写它的神采、姿态、精神和品格, 给予它激情的讴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是把它当做一个象征体, 象征着北方的农民, 尤其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每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都寄托着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凝聚着作者的深情。要做到“悦读”抒情散文, 读懂是前提。读懂这类散文的最大技巧就是整体感知全文, 把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这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悦读”抒情散文。

摘要:初中生要做到“悦读”抒情散文, 要抓住标题,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准线索, 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眼, 把握文章中心;描绘画面, 明确景物特点;品味语言, 感悟散文语言之精妙;分析手法, 领悟写作技巧。

3.重阳节忆母_抒情散文 篇三

其实,也不是什么远行――当时,单身工作在同省的另一个城市,春节的探亲假已满,该回去上班了。

早晨醒来时,外黑内亮之中,第一眼见着的还是妈妈,虽然六十多岁了,但仍五官端正,短发围脖,白净的肤色显得仪态俊雅。她正坐在我的床沿――这些我原已想到,只是凌晨太早了,她尚不须忙开家务事。我就敲敲妈妈的背,怨她不该起早,因为昨晚讲好由我自己去赶早班车的。妈妈立刻转身向我,脸上的笑容仿佛一阵驱散愁云的春风,她抚摸着我的头儿,说:“没事!没事!”

我不好意思地偎近妈妈。这时,我才发现火炉也拉到了床前,早餐正焐在上面、等着。天还是冷的,所以,她仍未舍得催我起早。面对妈妈无言的关爱,我知道害羞了,赶紧爬起床,一道吃完饭。接着,我拿过妈妈已经帮我收拾好的行装,正要出门,她却突然喊住了我:“等一下!”

她递过来一个拎包,指着里面,说:“鸡蛋家中还有,这些都是熟的,上面几个是卤蛋,你路上吃;下面几十个咸的,留带回去吃,每天两、三个,现在天冷,不会坏的,可以吃十来天。”

“好……好……”我相顾妈妈满眼的惜别之情,被动地接过包。她就拉起我的手儿,不知不觉已到了院外,才慢慢地松开。

我又离开妈妈了。

走着,走着……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难舍的回望,便转过头,发现妈妈还伫立在门口,迎着北风,正投来关爱不停的目光!早晨的残冷更甚,但我明白,只有将自己尚属幼稚的身影尽早从她眼中消失,她才会牵挂无依而返回屋里。

于是,我赶紧朝妈妈摆手,且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如今,已经二十多年过去,值得安慰的是,我没让妈妈失望。而且,“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我还愿久久陪她等高、“踏秋”。

4.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 篇四

为了避开机械的,刻板的生活,回归自我,人需要抒情。

唱歌,或者不言不语,走到大自然中去,看着一片风景。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抒情,令自己拥有一些纯粹的美好。那纯粹的感受使人意识到生命之外的一些内容。

人对精神纯粹的渴求,引发肉体生命的抒情。抒情衔接自我与众生,理想和现实,过去和未来,使人的当下拥有一些和谐与圆满。为了未知的,看不见的一些可能,为了鲜活地活着和到头来的消失,人人都需要抒情。

人们渴望与别人相亲相爱,相互安慰,以对抗生命的短暂与孤独。人在众人中要相信自己,在有限中要相信无限,在变化中要发现永恒。抒情是自我的,艺术的,是人反抗文明的,道德的,理性的,宗教的,人生的一种必要方式。

一切艺术都在帮助人们寻找抒情的方式,提供抒情的内容。艺术是人寻求和获得幸福快乐的,感性与理必并存的人生的秘笈。

忽略了抒情的重要性,等于忽略了生命应有的自如和圆满。

星空

许多眼睛曾经眺望过星空,装作懂得了她的秘密,用沉默使明净的河流漫过了雄壮的高山,使连绵的群山托起天空。

天空这器皿,盛着无数亮晶晶的星星,盛着人有生之年的种种感受。

人们用生命之火烧制自己的星空,举起手臂试图接通璀璨星光,获得一些永恒。

星空在人的外部,也在人的内部。

大地比我们还要富有,

天空比我们还要幸福。

没有村庄,只有原野。

没有灯火,只有星空。

夜晚

月亮,在云中漫步。

夜晚内部的燃烧使一切喧哗沉淀。不是上升,是旋转。不是万有引力使我端坐,是分割之后的存在浑然一体,独自发光。

呼吸着大自然供给的空气,渡过并不存在的时间。万物恬然入梦,在这样的夜晚,我要否定一切,让一切重新映现。

那么多模糊的记忆令我相信,阴影会小心翼翼地走过一条条街道,而街道依然待在原地,默许时光如脚步一样放慢。慢下来,那些像水滴一样的事物,滴嗒滴嗒,落进心里。

远远的,一些人如星星一样亮着。

5.回家的抒情散文 篇五

说起来真的很惭愧,离我妈家不过四里地,可是我又有一个多月没回去了,总是拿忙当借口,其实时间总可以挤出来,不过是自己懒,总往后拖。

一进门,父母亲高兴的满脸是笑。“从早就想你们了,到今天才来!”“是呀,有一个多月了,要不打电话把你姐也叫来,你们聚一下?”我忙说:“不用了,我们一会儿就回去,店里还关着门呢!”母亲满脸遗憾。

他们不停地讲述着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还有大哥、二哥、小弟他们各家的情况,然后又打听我家两个孩子是不是发实。

呆了会儿,我从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递给父亲。“爸,你吃个苹果吧,带面儿的。”父亲非常高兴:“真的吗?我的牙都快掉光了,吃别的咬不动,就喜欢吃面苹果。”我的心里一紧,望望父亲。他真的显得很苍老了,头发胡须白了多半,面部全是皱纹,因为牙齿掉了的缘故吧,两边的腮都微微有些塌陷了。父亲将苹果削完了皮,然后又切给母亲一半,这才用仅有的几颗牙齿费力地咀嚼起来。

心里发酸,一些往事又开始啃噬着我的头脑。自从哥哥和弟弟分别娶上媳妇后,父母便上轮住,一家一个月。由于父亲爱管闲事,所以很不招人喜欢,老吵架。父母本来有一块老房基地,在哥哥和弟弟房子的前面,但因为他们都不是很富裕,就一直扔着。三年前,春节过后,一户人家因为搬到县城去住,而他的父母又都去世了,便让我的父母去给他们看着房子。母亲好大不乐意,那家的父母不过五十多岁就都得绝症病逝了,就是住他们曾经住过的那间屋子。可是没什么办法,为了小人儿高兴,她还是忍着眼泪将她的衣柜、碗橱等物找人给抬了过去,临走还不忘带上她的香碗,祈祷全家平安。

“我刚搬进来一个多月夜里都睡不塌实,老听到外边有动静。如果我要死了,我一定把儿女全叫到跟前,好好训他们一顿。我们那两间房的地方一直空着,他们就不给我盖起来,我想家呀!我就是死也要死到我那块地方!”母亲经常流着泪对我三姑说,后来这话才传到了我和姐耳朵里。

哥哥弟弟家里都不富裕,而且眼看着侄子也快娶媳妇了,哥哥每天忙的没时间进家,我理解他们的苦处。我和姐商量了一下,决定摊钱为父母盖房,简易些的,只要他们能住到老就行了。姐弟几个早商量好了,可是又因为忙老是往后拖。农家院的活儿是永远干不完的,我老公急性子,“不能老看着老人家住在别人的屋檐下!”他从窑厂买了几车砖找人给送了去,于是姐姐也买了房檩、门窗等物拉过去,二哥找的瓦匠,在他们的操持下新房终于盖了起来。去年春节前,父母搬了进去。

“那时候在老李家住着,我总是回到咱家院墙外,一个劲往里看,就盼着他们说让我搬回来,可是他们谁也不说这话!”母亲还在回忆。我赶紧安慰她:“现在你们终于住上自己的房子了,回了咱自己的家,我们回家心里都觉得特别舒服。”我回头看看老公,他躺在炕上早就睡着了。“谁说不是,你们小时候都是在这个地方长大的,那年刚地完震,黑暗中我经常爬起来,挨个数你们的头,恐怕少了一个。”我的眼泪在眶里一个劲打转,连忙打岔说:“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家婷婷都十六岁了,如果她上不好学,说不定再过四年我家就待姑爷了。”我本是想逗父母开心的。“是呀,过的真快!”父亲平静的说,“不知四年以后我们还在不在!”“爸!您说什么呢?怎么会!”“再过四年我正好八十了,我现在忘性很大,眼睛看东西也看不清楚,自己也感觉身体没劲了。”

父母亲还承包着一块地,那本是块荒地,被父母收拾得干干净净,庄稼收成特别好。那块地离村很远,他们每天都要去地里干活,就是为了不给儿女伸手要钱,任谁劝说也不听。

母亲又打听起我考试的事,我告诉她本科我已经放弃了,但专科最后一门我说什么也不会放弃,今年十月底如果能通过的话我就毕业了。母亲先是高兴,后来又打听,能找到工作吗?我说不能,只是我喜欢,母亲又叹了口气。

“爸!您现在还喜欢看书吗?”我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

“喜欢,只是很慢,记性又差,恐怕一天连一页都看不完。”

“我回去将我写的那些让人打印出来,我给你拿来你看看。”

我想起自己发表在网站的那些小说,竟从来没想起给父亲看看,更何况父亲是知道女儿爱好的,平时拿着我发表在那几本杂志上的一些简短文字如获至宝。一直想出书或者成名后给父母一个惊喜,但这多么渺茫啊,对于我来说也只是幻想。只那些小说稿就有几十万字了,虽然文笔很稚嫩,也是他女儿的一片心血啊!如果打印出来,就象父亲说的他一天也读不了一页书,那岂不是要看好长时间了?这样想着,后悔自己竟然忽略了这个世界上最最最欣赏自己的人。如果几年后才想起来,说不定我真的要在父母的坟前焚烧书稿,痛哭流涕了。

回家,是一种温馨。但看到日渐衰老的父母亲,心竟是那么的痛。真想让时间从此停留,好让我永远拥有父母的爱,我将会感觉无比幸福!可是事实上,只要父母健康,儿女就要各自为自己的家庭去忙碌,没有人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我们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仍然在慢慢地衰老,用体力消耗着他们越来越少的时光。

我伟大的父母亲啊!临走,母亲又习惯地站在门外目送着我们,就象每天目送那个刚刚上中学的小女儿,直到望不到了才回去。而母亲的身影,也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在心灵这块肥沃的润土上生根发芽,伴随着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行程。

我感觉自己的心好象在流血。突然间我就明白了:在这个如梦的人生中,最不可缺少而又最值得留恋的是父母的爱——那种只知道付出不考虑回报的最真心的爱,还有童年记忆中家的温馨。它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而是匆忙的我们将它抛得那么遥远。

傍晚,天竟然下起了雨,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因为一直想着父母亲,我觉得那雨水好象变成了我的泪,一直在流。

6.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谈 篇六

一“、传神”:领悟语言表达的情意

“传神”,就是教师利用适切的系列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领悟语言所传达的情意。课堂中,在丰满的“形”中一层层深入,“神”渐渐浮现,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真正抓住散文教学的精髓。

1.感受“神”之影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文章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体验、去感悟,力求对文本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的”感知,对文章思想感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如《田园诗情》一课,揭题后学生交流眼前浮想的画面。然后读文,想想荷兰给自己的印象,这样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粗浅感知。然后进一步理清写作顺序,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浓缩成标题式,有:奶牛天地、奔驰骏马、家禽乐园、宁静夜晚,当然列标题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再将文题与内容观照,弄清这篇文章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首尾的总写与呼应对荷兰的田园风光有了进一步整体的感受。再如,教师将第二课时导入的复习与本课的“神”相链接,在开篇中就唤醒朦胧的感受。《田园诗情》一课,通过想象画面朗读这两组词组“仪态端庄的老牛、骠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如丝绒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天堂般的绿色草原、鲜艳的郁金香、野草遮掩着的运河”,集中播放荷兰如诗如画的风光,内在的神韵也在心中若隐若现。

2.体悟“神”之真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类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方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类文章“,循其形,入其里”,在“活画”中,体会了诗画意境,然后进一步推进,聚焦那些一字传神的词句,品味其中传达的情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的想象、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以体察作者的情感,探明散文的内在精髓。如精读《田园诗情》,先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然后浏览第2自然段,这样的奶牛图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想想喜欢的理由。学生交流牛犊、老牛的句子时结合“活泼顽皮“”仪态端庄”想象自己就是小牛犊会怎样顽皮,父母就是老牛仪态端庄的样子。再读这部分,体会这样的意境带来的感受。在这样的聚焦词语,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补充中,那种家的幸福温馨之感自然流淌出来,相机再通过朗读表达情感,这样的“神”丰满厚实了。

3.析出“神”之形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或词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散文的“神”。这就是文眼,也是“神”眼。这些点睛之笔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挑破“点睛”之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散文之“神”。如《田园诗情》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就是散文的“神”眼,在已经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荷兰的幸福、自由、悠闲、宁静后,对“真正的荷兰是什么”学生一定能透过景看到情,透过田园看到诗情。再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卡尔·恰佩克。他在荷兰游历时,写下这篇文章。当时,作者的家乡正在遭受战争的侵扰,人们不得安宁。他写下这样的文字,仅仅是介绍荷兰吗?”学生一定能透视出景物背后作者表达的情感———对自由、平静、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二“、长言”:迁移言语表达的智慧

“长言”,在这里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中,语言文字的实践应是对文本语言文字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文本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内化的过程,是学了本节课获得的语言的生长。但在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没有源头,只是为了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只是一种写的练习,这种语言能力是学生本身就具有的,没有看到学习此文本后独特的生长点,提高点。这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一种伪实践,从生长角度看是一种低效的徘徊。作为抒情类写景散文,可以尝试从哪些方面实现语言的生长呢?

1. 传神词语中寻找

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并将这种对文字的敏感能力内化成为自身的语文涵养,这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

《槐乡五月》是三年级上册的景物类散文,文中多处传神之词值得品味。第1自然段感受槐花的香时,教师让学生读读体现槐花香的语句,然后想想句中哪个词语很特别,表达了怎样特殊的感受?学生体会到“浸”的特别之处:“浸”是物体没在水里,而水可以看见,可以摸着。这里说槐乡浸在香海中,就让人感到这种表达的多种独特的韵味,如:香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香味令人陶醉,一直香到心里了;整个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飘着香味。然后再想象整个槐乡浸在香海中的情景,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巧妙地达到由香悟浸、由浸悟香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词语感受经验,再寻找文中类似特别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特殊感受?学生自然关注到文中“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发现写作的秘密,写景时,可以运用能传达神韵的动词,往往会更加生动。最后,学生进行练习。读描写广玉兰的句子,填写一个动词,说说怎样传神。“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出来。”这样学生的品词用词能力达到历练和生长。

2. 形神结合处寻找

散文文辞优美,语言韵味十足。散文形散神聚,形式上自由活泼,不受约束。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寻找散文类各年段语言学习和练笔的点。

片段一:

交流第4自然段

1. 除了骏马,还有许多家畜,它们哪里吸引你?

2. 老师把这一段换了一种形式排列(诗的形式),我们一起合作读。

3.经过这样一排列,感觉读起来怎样?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美感的不仅仅是排列,还有句子的表达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4.像这样有对称感的句子还有很多,浏览第2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中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说说在哪里找到了对称?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点拨推进:结构相似,尽管字数不同,读起来仍朗朗上口。)

5.发现这样的特点,咱们也来试试,使句子工整对称。看一看。

绵羊那么悠然自得,小鸡、长毛山羊显得多么安闲,它们又有哪些具体的活动状态,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展开想象也写上几句,注意表达形式的对称。

本课语言工整对称,富有节奏美。因此,将感受语言的美到发现如何表达这样的美,以及运用展示这样的美作为本课语言的生长点。

3.析神总结中寻找

7.感恩的抒情散文 篇七

乌鸦反哺,是对父母的感恩;藤绕枯枝,是对支持者的感恩;悬崖之树,是对生命的感恩。他们收获了爱与支持,得到了利与生命。他们也并没有忘记感恩。

收获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圈子是很小的,快乐也是独自一人。而给予却是以他人为中心,而“他人”的圈子是浩瀚的。数百年前,梁惠王便知“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的道理,何况我们现代人呢?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方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以前歌手们上台便说:“我来了”。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吗?这便是索取,索取观众们的关注,索取观众们的呼声。可现在,随着演绎事业的发展和竞争,他们也学会了感恩,完成了由“我来了”到“谢谢,你们来了”的蜕变。尽管只是一个字的改变,却引起了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他人为中心的变化,由索取到奉献的变化。也因为他们没有忘记感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掌声。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不正是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恩吗?才高八斗的他对他的“伯乐”精心尽力,绝无二心。满溢忠情的《出师表》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他怀着感恩的心辅佐朝政,令历朝历代敬佩不已。

对生育我们的父母难道不应怀着感恩的心吗?抚育了我们十几年毫无怨言,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他们把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安排妥当,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学会感恩吧,在感恩中,你将感受到快乐!

古人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财富,当我们看到雕琢精美的画壁神彩俱全的绘画,形态各异的陶器,我们会感叹。当我们看到蒙娜丽莎那迷人的一笑时,我们会感叹。那断臂得到的维纳斯,那不全的《红楼梦》,那“爱”,“二”不分的史湘云,虽不完美,却仍使我们感叹。在我们感叹的同时,我们不也应该感恩吗?感恩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8.初雪的抒情散文 篇八

是夏天吗,一根银箭划破夜空,轰隆的雷声此起彼伏,接着是瓢泼大雨哗啦啦下个不停。啊,夜是如此的黑,又是如此的静,莫不是刚才那一声炸雷把人们吓蒙。是这样么,黑越越的远山颤抖,蓊郁郁的树木瑟瑟发抖,鸽子笼似的楼房呆呆耸立。

迷蒙中初醒,也胆怯地退却,光明在不知不觉中降临。可寒冷火速君临,一阵轻微的西风,天穹便撒下朵朵雪花。虽不是那么轻盈,但还是给了无生机的大地带来一份升级,一片诗意。雨雪交加,时骤时缓,行人的脚步也时快时慢,赏景人的心情也时松时紧。啊,雪里的人们,是在上演一出时装秀,今冬流行的毛衣皮衣羽绒服轮番登场,让观者啧啧赞叹。

而紧接着人们要考虑的是防寒御暖。乡下人不像城里人,办公室里有空调,回到家里有暖气,冷了的时候该烧火炕,或者生起煤炉子取暖。而我们,处在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像是干部又极像农民。过去学校给一个生铁炉子,每人五六百斤炭冬季取暖。可近几年,那生铁炉子已用了三五十年,早变得五尸不全而被淘汰,加上煤炭价格飞涨,因此煤炭炉子早已自备,下放只给五十一百的微波补贴。因此每学期看来,人情味薄,除了粉笔这个行头是公的,几乎样样都是要从自己的血汗钱里出。新时代,就新在这里?

初雪真麻烦,还在下,潮湿的空气应和着潮湿的天气,即使发霉的味道,也有寒冷的心情。今年的天气就是怪,北方变南方,冬季变夏季,入秋以来几乎没有什么好天气,三天雨两天阴,一天两头的下,不下就觉着远调了。

迷迷蒙蒙的雾,让尘埃肃静;而声名狼藉的霾,却令人心忧。雨雪是停住了,可不知是雾是霾,还在逞威风,让人如坠九里雾里,觉着轻飘飘的,没有尽头,不由自主。

无主的心情像是今生,读了五车书,却没有真正的安身立命的本领,好似戏上唱的,“教学来,教学来,教学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混吧,撇过崇高的使命,高尚的道德,撇过教书先生头上所有的光环,谁能看到自身生命有多么的惨淡啊……

9.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 篇九

关键词:散文教学,写景抒情,写作方法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正如《前赤壁赋》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们沉浸于自然之美, 于万般喜悦中发现与感受。我们在自然中找到与万物相处的方式, 同时发掘更为本真的自我。“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 没有心灵的映射, 是无所谓美的。”

自然的美是广阔而丰富的, 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细微而独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观看自然景物的同时, 都会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先生说:“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写景抒情类散文是散文写作中的一个大类, 但却是目前学生习作中的一处短缺。究其原因, 一方面, 觉得这样的作文一般只会出现在小作文这一项中, 所占分值不大, 看上去难度也不大;另一方面, 觉得这样的文章也写不出什么新意来, 无非是尽量多地运用几处修辞增加文彩而已。

事实上, 真正能够体现出一个人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 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人叙事、娓娓道来, 却往往显得中规中矩、波澜不惊;议论文论证说理、旁征博引, 却往往人云亦云、故作深沉;而写景抒情类的散文, 却轻灵自由、独抒胸臆, 是最能表达自我的一种文体。

要写好这类文章, 也绝非易事。虽然学生在习作中已经能掌握这类文章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法, 比如注重写景角度的变化以及各类修辞的简单运用等, 但是要真正把这类文章写出彩, 笔力往往不够。本文将致力于探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能够出彩的一些写作手法。

一、腹有诗书, 从古诗文中汲取养分

在古典诗文中存在很多写景抒情的佳句以及种种浪漫的情怀, 在散文写作中常常可以借用。除此之外, 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常见的意象, 即那些能表达特定情感内涵的景物,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 往往有助于更恰当地进行抒情。

比如流水往往带有时间的流逝感, 写青春渐老、韶华已逝, 可携“落红满地”这一意象入境。再比如要写一场雨, 同样的一种景物, 在不同的情感天空下, 显示出的内涵却大不同:有人从中看出温柔滋润, 万物萌生, 正所谓“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有人却从中酿出了淡淡的愁绪, 缱绻低回, 柔肠百结,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更有人独辟蹊径, 硬是在雨中炼出一份洒脱之意:“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又或者“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情”。古典诗词中那些浪漫优美的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依然能与今人产生共鸣。而当你人在景中, 心中有情, 那些古典的情愫纷至沓来, 锦言佳句往往也由此产生。

诗人以心灵映射万象, 代万物立言, 他们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成就一个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这也就是通常所言的意境。古诗词中文人写景, 常与画意相通, 是为“点染”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一层层古朴萧然的秋意随着作者撷取的景物洇于纸上, 末了一句“断肠人在天涯”, 表面上虽然是写人在景中, 实则写情, 全篇则点化为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的诗境。这样的一种笔法在现代文的写作中仍然可以运用, 景在情先, 以情驭景;情在景后, 画龙点睛。

二、调动所有感官, 寄予景物细腻的情感特征

真正的美文往往是从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之中, 于人人可见之处, 写出新意和独特来, 这样的文章才足够出彩。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一文, 北平的皇城人海之中那么多身在秋中的人不知真正的秋意, 唯独他, 一椽破屋之下, 在院子里那么随便一坐, 手捧一碗浓茶, 就在那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 就在那些驯鸽的飞声中, 在那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里, 在那蓝白色的牵牛花前, 也在那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前, 感觉到了十分的秋意。他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在故都的秋天里都张开了细细的触角, 否则他又如何能写出那样的槐树落蕊, 写出它被脚踏上去的那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更写不出树影下那一条条扫帚的丝纹里, 隐藏着的那份细腻、清闲以及落寞之感。而这些, 都是属于秋的质感, 秋的情绪。当你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感受, 方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和呼吸。

曾在文摘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夜是怎样黑下来的》:学生写文章, 写下“夜幕降临了”这样的句子, 并为之沾沾自喜, 但却没想到被教语文的老先生批道:“滥语, 不动脑筋。为什么你不老老实实看一看天到底是怎样黑下来的, 然后把它写出来?”我因为这样的一句批语而对这位语文老师肃然起敬。而他的学生经此教育之后, 在后来漫长的人生中, 一直都很在意“天是怎样黑下来的”这回事。于是他惊讶地发现:“不同的时间地点, 不同的心境, 天黑下来的方式不一样, 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有时候, 天黑得很慢, 从容优雅, 层次分明, 像走T台的模特, 不停地换装……有时候, 天黑得生猛, 像一个沉沉的黑色渔网, ‘哐’的一声铺天盖地落下来, 天就黑了。有时候天黑得那么温柔, 真像小猫的脚步, 一点一点地挪到你的身边来。”

当我们真正以一种文学的态度去避免那些“滥语”, 运用细腻的感受去描摹, 我们的生命就会得到真正的扩展。美国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也说过, 自然之景纯然以它动人的外观, 不掺杂任何物质的利益而令我们感到愉悦。那每一阵轻柔的晨风, 每一个无语的黄昏, 都会在你的笔端浸染上一种难以言传的美感。

三、写出“理趣”, 赋予文章深刻的内涵

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是主体, 抒情是目的, 哲理是内在, 三者缺一不可。写景抒情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和一般抒情散文中的情感不同。后者大都是作者一时一地的情感, 前者则与景物本身关系密切, 是作者见到景物后, 参照自己的人生阅历直接抒发出的人生感悟。因此, 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抒情往往自然真挚, 有感而发, 多运用象征手法来寄寓人生感悟, 字里行间处处是情。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中, 真正写景的文字并不多, 但却历来为人所称道:“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写景背后的一份“理趣”。一群文人墨客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聚集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饮酒作诗, 畅谈人生, 本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但是这样的快乐却引出人无端的伤怀, 人生中的一切“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诚如张爱玲所言:“细节是和美畅快的, 而主题永远悲观, 对人生一切笼统的观察都指向虚无。”这样的兴尽悲凉之感, 千古如一。品读此文空灵清淡的景趣, 生命感悟的理趣, 能够领略到这篇千古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魏晋时代的风尚, 感受到王羲之独特的精神品位与审美雅趣。

又比如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的《风》中有这么一小段文字:“风, 随处飘然而来, 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 不知其终结, 萧萧而过, 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哪里来, 又向哪里去, 闻此声而伤悲。古人已经说过:‘夏秋夕昏寒凉气, 皆自飒飒风里来。’”这段文字, 于描写上是寥寥数笔, 但却将最常见不过的风写出了人生的况味。阅读这样的文字, 仿佛与如风的人生擦肩而过, 红尘之中的跌宕一生, 有谁去认真思索过我们的来路和去路呢?风萧然, 意飘零, 人间种种秋意生, 这样的一种文章意境, 正是写景抒情散文中所透出的“理趣”。而这样的“理趣”, 令文章有了厚度和重量, 不再流于空泛的写景与抒情。

四、妙用“物我合一”, 达成最佳的抒情效果

“物我合一”这一充满玄妙的概念, 用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 其侧重点在于审美。这是一种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交融不分的心理状态, 即审美主体忘怀得失, 感到自身化为对象, 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心境。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把我的情感移到物里, 去分享物的生命。”所以, 人若是以“物我本为一体”的心态来欣赏大自然, 山川草木便成为人自由心灵的寄托所在, 不正体现出大道之至美至乐了吗?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庄周梦蝶”这一典故中的境界, 即“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一典型的物我合一的境界。简而言之, 就是在审美与写作的过程中, 将自己化为景物的一部分来写, 常常能取得最佳的抒情效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多少直接写景的文字都比不上这一句的分量。这要是怎样的一份美, 怎样的一份眷念和痴缠, 才能使作者心甘情愿化身为景中的一部分?其抒情意味不言而喻。又曾经读到过一位女作家写“阳光”, 她写出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亦可以作为“物我合一”手法的典范:

“如果我可以留下阳光的片刻, 我愿意是舒展的, 柔软的叶片, 你抬头仰望, 就会看见一叶颤动的、清晰的、透明的绿;我也愿是向上翻卷的花瓣, 环绕着花心, 在天晴的日子, 花儿盛满一杯杯阳光, 微风吹过, 花儿醉了, 摇晃着闪亮的花影, 铺洒你的来路;我还愿意是微笑的尘粒, 在浓荫的树林, 蜿蜒的小径, 飞舞在一柱阳光之中, 两旁有青草和雏菊……”

为了写那捧阳光, 作者的心都醉了, 化身为叶片、花瓣乃至尘粒, 与阳光亲近无邪, 那是生命中最美妙的一种沉沦与分享, 在这里, 一草一木都是活泼有情的, 而人完全融于景中, 一丝呼吸, 一丝颤动, 都在抒写着自然间的美与感动。

10.四季的抒情散文 篇十

谢落生命的羁绊,破壳而出的奔腾。洋洋洒洒的倾泻,那万马奔腾夏天,褪去往日的芊芊细柳,骄阳两重天,雷厉风行的及时雨,都为那正在成长带着几分倔强气的骑士设置了路障。道路的高低不平,积水凹坑,策马奔腾的身影,忙忙碌碌,夏日在交相辉映的茂盛的欢庆里,当头沉甸甸伴着 绿叶的成果,在燥热空隙里,悄然而入的秋风,送来了清凉温润的秋意。

忙碌停息的脚步,伴着秋风的落叶染红半边天,裸露在枝头金色似水的年华,诉说着当年的陈年往事。垂挂绿荫道上的是往事征程,散落道路的是汗水串成的珍珠。抬头,一抹抹柔和金色彩带投射在载满历史岁月的歌声与微笑倘佯里。满满的爱垂怜,恩泽着那付出的人们,带着喜悦的收获秋天的金色。

飘落在远方的思念,寄予了暖暖的锦书。那晶莹剔透的六角花瓣,洋洋洒洒带来了来年春耕。嘻嘻吵闹的孩童,穿上了新年的祝福。调皮的雪人儿千奇百怪,洋溢着暖冬氛围。促膝长谈的灯影下是儿孙满堂的喜气洋洋。推开门,留下一串串新年祝福的脚印,打开窗,飘进了丰年的祈福。满挂天长地久的祝愿,门前红红火火暖东惬意。默默的点赞在洁白的冬季恋歌中。

11.雨花的抒情散文 篇十一

凝视着白瓷碗里美轮美奂的雨花石,凝视着你们上面的雨痕,波痕,泪痕, 如花灿烂、如雨凄迷。

你们在水中绽放。水浸润了你的身躯,你含着水的光影,玲珑,别致,丰润。色含情:红是相遇时的羞涩,蓝是相诉时的.纯真,橙是相搀时的喜悦,黄是别离后的思念。姿动人:灵雨如花,落花如雨,轻盈,婀娜,曼妙,千娇百媚,仪态万方。你们在水中,你们是精灵,水是你永恒的情人,你们相映,相衬,相融。

你们在水中温情。似娇羞的少女,似初恋的情人,含情脉脉,秋波微传。随着水的跃动,随着水的摇曳,在水中释放最美的心思,表露深藏的情怀。水醉了,你也醉了。

你们在水中狂欢。你们和水的融合,汹涌着精神上的着恋,惊涛骇浪般,淹没着彼此,朵朵浪花,都是心灵和心灵的投契。你们深情交融,你们万物俱无,像是天空中几万枚烟花同时爆发,像是全世界的交响乐队合奏着《欢乐颂》,那种境界,才是生死,才是永恒。

你们来到我身边,我幸运地拥有你,存在一秒就是永恒。

12.描述收音机的抒情散文_抒情散文 篇十二

一、以抒情议论为经纬结构而成的叙事精品

1. 主导法

即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间杂一些记叙内容, 这类作品就时间而言大多是靠前的。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 纵横捭阖, 不惜笔墨地旁征博引, 在滔滔雄辩中点缀着幼时不灭的记忆。笔法很接近于杂文。

2. 穿插法

即在传述主题过程中, 分散布列着议论抒情的语句, 抒写一地一时或片言只语的心领神会。这种方法, 并非局限在某篇文章当中, 而几乎每篇必备的, 例如《藤野先生》中叙述从东京转到仙台后, 就发出了“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的感慨, 表达了当时十分微妙复杂的心理。

3. 总结法

即在叙事结束后, 做一总结性的议论或抒情。既是压轴之笔, 也是全篇情感精华的浓缩。鲁迅算得上中国杂文的鼻祖和集成者, 但也不乏一些几乎是纯叙述性的散文佳作, 语言平缓流畅, 情感清晰深沉。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当长妈妈为他买回了插图《山海经》后, 久集于胸的情感终于在文末迸发出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不枝不蔓, 情深意挚。

4. 呼应法

则在叙事前后或是文章首尾, 安插议论抒情, 深化内容和主题且呼应一致, 相成相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四季生气盎然, 充满童心野趣, 难怪作者开始就称为“我的乐园”, 离别前还留恋不舍地边呼“Ade……Ade……”。这样写出来, 让人清晰地体会到作者情感流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抒情议论形式下的精神家园的崩毁与构建

1. 直面现实的悲剧

作为民族文化精英的鲁迅, 其文笔刀枪也是世所共知的。面对风雨如磐的黑暗现实, 作者一方面在理清自己的思想, 思考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 也未忘给黑暗的社会以痛击。《二十四孝图》中, 作者引述“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件事后, 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做法“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辛辣地嘲讽和批判了封建教育的虚伪本质。

2. 理想中精神家园的构建

在颓败轰毁的同时, 鲁迅也为他所爱的营构永恒的家园。鲁迅行文虽变化多姿, 常常含沙射影, 但当他面对自己敬重的保姆、恩师、挚友, 却毫不隐讳自己的情感, 直接抒写出来:在现实世界上连姓名都无人记起的长妈妈, 作者却深情地呼吁要在宽厚仁慈的地母的怀里, 为她营建一座魂灵永安的殿堂;对异族恩师藤野先生, 鲁迅认为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

三、摇曳多姿的议论抒情方式

1. 喷发式倾吐

这种方式是指文章情感积蓄到一定程度, 不得不发, 找到一个突破口, 像火山熔岩一样喷发而出, 不可阻挡。例如在《藤野先生》中, 通过批改讲义, 再到“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逐渐升华, 于是便出现了别后那段直抒胸臆式的情感告白:“我总还时时记起他, 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作者毫不掩饰地倾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 迸发式乍现

这种方式指在行文流程中, 突然跳出一两句 (或段) 精辟深刻的见解, 发人深省, 而与主旨的关联又不是太大。《范爱农》中, 鲁迅说王金发是“绿林大学出身, 而杀人却不很轻易”, 既点出了他的不学无术, 又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3. 连发式的过渡

指某些议论抒情手段, 前引后连, 自然过渡, 共同构成叙述整体。鲁迅的散文有波澜壮阔、峰回路转之趣, 但同时也不失平实流畅、自然清纯之味, 尤其在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 有很好的体现。

四、内敛与进攻

作为一名战士, 鲁迅是注重自己的策略方式的。《朝花夕拾》里的抒情议论, 其实就是鲁迅这种策略的外化表现, 就其作用, 首先是用来固守心灵的净土。在举世皆浊的困境中与回忆同行, 和心灵对话;在理想中, 用议论抒情的刀剑劈出一小块世外桃源。其次是一往无前的进击。因其深知:等待、停顿就是死亡, 已立足悬崖, 没有退路, 因而他把这两种手法作“一点闲静”中的出击利器。第三, 议论, 抒情也是鲁迅韧性战斗精神的外化手段, 在黑暗年代里, 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保存实力, 使战斗持久下去, 鲁迅往往借助曲折含蓄的手段, 以投枪匕首的形式投诸敌人。

13.感动的抒情散文 篇十三

我的内心很脆弱,一点儿感人的小事常搅的我心}摇曳,激动不已。那的确都是些小事,俯拾皆是,触手可及,但就那样深深的感动了我,使我肃然起敬,有几次竟至泪眼婆娑了。

公交车上,人满为患,已无虚位。这时候,上来一位大嫂,抱着一个娃娃,于是有两三个年轻人站起来,为其让座。看到这一幕,我便会心生感动,向他们投去欣赏的目光。大街上,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一位老大爷正蹒跚着横穿马路,这时,跑过来一个年轻人,搀扶着老人,平安的渡过马路。我看到了,又会被深深的感动,站在那里,向其虔诚的行注目礼。马路边,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形容猥琐的乞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时,一个放学回家的小朋友正好路过,递给他一元钱。我又会感动起来,向那个孩子许的点点头。

我为什么会感动呢?平时,我们所议论所感受的,都是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自私自利,明哲保身,“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身处这样的氛围中,当我亲眼目睹这些温馨的场景后,能不感动吗?

春天,我感动枝头第一抹新绿。凝眸处,一副楚楚可怜样,柔柔嫩嫩,弱不禁风。然而,料峭春寒中,她却是最炽热最动情的色彩。不用几日,这迎春的第一滴绿墨,将把整个大自然浸润的蓬勃绚烂绿意盎然。夏天,我感动吹来的那缕[风。流火的季节,暑热难耐,坐卧不宁,心情也莫名的烦躁。走在路上,一缕微风,拨枝叶,穿林间,轻飕面颊,清爽全身,缛汗尽消,凉意习习,精神也为之振奋。秋天,我感动那枚成熟的果实。骄傲的高挑在枝头,半遮半掩,欲盼还羞,留香溢彩。但它却是那样的饱满丰腴,以最佳的姿态,悄悄地顾盼,静盼着被人信手摘去,大快朵颐。冬天,我感动那洁白的雪花。寒风萧瑟,万物凋颜,极目处,一片苍凉,似乎一切都凝固了。不经意间,那精灵般的雪花自空中翩然而下,于是乎,冰雕玉砌冰清玉洁冰肌玉骨,世界又变得如此的淡雅无暇,如此的温情脉脉。

我为什么会感动呢?行走在乡野,徘徊在城街,风雨无度,冷热无常。抬望眼,了然空阔抑或楼宇林立;风沙弥漫,烟雾缭绕。我疑惑,我们生活的四围为何变成如此的颜容?而当四季轮回时,又瞥见这熟悉的`景色,我能不感动吗?

清晨,我感动那声声鸟啼,清脆悦耳,婉转娇滴,将我从睡梦中叫醒。多美的声音啊,莫不是饮了清凉的夜露,对此,我竟是如此的陌生。是我的脚步太匆匆,还是我的感情太冷漠呢?黄昏,我感动那煌煌夕阳。辉耀天际,厚积薄发。青山披霞,白云流丹,不见这样的景已很久。出发时,已是阳光灿烂;归程际,又已星光满天,于夕阳的美丽,我竟无福消受。夜晚,我感动那溶溶月色。一轮皓月,流银泄玉,万物笼罩在薄雾轻纱中。明月啊,你夜升昼降,盈亏有序,我却不能将你读懂,而我也无暇读你。当你皎皎中空时,疲惫的我,已酣然入梦。

我为什么会感动呢?我是不是应停一停奔忙的脚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给心灵放个假,然后,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味那些我不曾珍惜的美好时光呢?

我感动暴风雨后天边那弯美丽的彩虹,我感动大灾难后挺起的坚实的脊梁,我感动跌倒后能够坚强站起的身影,我感动远方陌生朋友的一声问候!

我感动着。感动,因为,我心善良;感动,因为,生活依然美丽;感动,因为,人间依旧处处见真情!

14.春天的抒情散文 篇十四

春天的抒情散文篇一: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春天来了,春风给新钻出地面的小草披上了绿衣。春天来了,春精灵给了桃树妹妹一个深情的吻,桃树妹妹羞红了脸儿。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那芽儿欢快地生长着,嫩嫩的、绿绿的,风微微地吹着,小芽儿随着柳枝在风中摇晃,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演奏着春天的赞歌。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冻冰了的小河在阳光照耀下懒洋洋地舒展着身子,慢悠悠地哼着小曲,舒坦极了。河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嬉戏着,不时嘴里还冒出几个泡泡,甭提多开心。小鸭子欢快地在水面上游动,不时呼朋引伴结队而行,甭提多快活。在这暖暖的春日里,小孩子们在田野里、小河边、草地上唱着歌儿,采着野花,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春天来了,青蛙“呱呱”地叫着,忙着在田里捉害虫;蜜蜂“嗡嗡”地叫着,忙着在在花丛中采花酿蜜;燕子“唧唧”地叫着,忙着在屋檐下搭窝筑巢;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忙着催促人们春耕播种……“沙沙沙”春雨滋润着大地,让大地焕然一新。“轰轰隆隆”春雷响彻云霄,敲响了迎春交响曲中的大鼓。

春光竟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饱满。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春天的抒情散文篇二:

盼着,盼着,春来了,原有的山地一色略显迫不及待的离去,那涂抹着淡绿的色彩,延绵而来。北国的阳春三月,总有那呼啸而过的大风,一座小县城,偶尔会散落着粒粒沙尘,也会弥留着沙土的味道,可任凭风儿怎样眷恋,也奈何不了一抹春意的催促。

一个踏青的季节,一颗简单的心,一份简约的情怀,一种心灵的沉浸,亦或是一次心情的放松,就这样,静静的,不知不觉的融入了春的意境里。

看惯了北国冬天的荒凉,寂寥,总期待春天能早点到来,在蓝天白云下,在花红柳绿旁,在小河淌水边,享受着春的含蓄,春的温馨。

春,扑面而来,如约而至。

春,尽管迟到,永不缺席。

春,花开如诗的季节。在微风的吹拂下,满山坡的野花睁开了眼,连成了片,汇成了海。喜欢踏春的我总会去寻找春的生机,更多的时候,南山公园,友谊公园时常都是驻足停留的地方。在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里,藏了一冬的烦躁与不安,瞬间找到他们的归宿一般,可身边的美丽,却又不忍心去打破这种安详与平静。

春来了,于是我携着一抹春意的灵感,让笔下的文字绽放季节的美丽。一纸夹着春意馨香的墨迹,欢迎这个迟到春天的料峭,与你的天南和我的地北相约,共享心中的灿灿。我喜欢古人笔下那些赞美春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于是,我每天都在领悟着春天的温馨,春天的诗情画意,感触春的博大胸襟。

春,是我心灵的体会。那日下午,我漫步在南山公园,小山上破土而出的草芽儿,山梯旁长满嫩芽的树木,枝头欢歌载舞的鸟儿,追逐嬉戏的孩童伴着和煦的阳光,林荫中那荡漾着情真意深的心声,树下石板登上相依相偎的身影,到处一片春的韵美。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风景。当我身临在这诗情画意般的春景里,欣赏春意盎然的景致,感受姹紫嫣红的魅力。

厌倦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春暖花开时日,身处于山野田间,公园花圃的宁静之中,感受着春光明媚,溪流明净,细雨翻萍,莺歌燕舞,桃花逐水,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的春意风光里,那一份陶醉之感,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上一篇:宇通之歌(歌词)下一篇:比赛画册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