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11-16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8篇)

1.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一

2014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2014年5月22日——2014年5月26日

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

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

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

(一)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

被子植物:

木兰科:木兰

榆科:朴树

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

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

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

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

含羞草科:台湾相思,含羞草

椴树科:布渣木

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

炸酱草科:炸酱草

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

炸酱草科:炸酱草

葡萄科:爬墙虎

茄科:少花龙葵、水茄

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

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

裸子植物:

杉科:杉树

蕨类植物:

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

实习总结:

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这次因为天气恶劣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丛中,没有丝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认植物的种类,如先观察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看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看果实的类型… 在采集标本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对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茎、叶都要齐全,而对于木本植物,则需要花、果还要完整的叶子生长,能够让我们辨认出其叶子生长类型,而且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不呢不过选取那些比较嫩的植物,因为如果植物太嫩,在压制标本时不好压,很容易变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够明显,因此,选取植物标本,一定要选取其特征明显的部位,这样既方便我们辨认标本,而且在压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容易压成标本,而那些果实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标本夹内,等制作标本时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压制标本而言,蕨类植物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它的叶子容易脱落,容易发霉……

2.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二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 可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范围, 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 因而, 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非常重视, 不断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方法, 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3,4,5,6,7,8,9]。中南民族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野外实习方面针对以往的问题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习效果。

2 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 采集的标本数量过多

在传统野外实习中, 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 均以辨认、采集标本为前提。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 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 而野外实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每年的7~8月份, 各个实习地点都会聚集多所大学与植物有关的实习生。如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每年的野外实习都集中在大别山天堂寨风景区或京山的太子山林场。每年走的路线基本也相同, 老师讲解和采集的标本也大致相同。此外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 既浪费又对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2.2 考核模式不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 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 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 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0,11,12]。

中南民族大学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 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 每个同学鉴定一份标本, 而且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 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 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 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在考核上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

2.3 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的训练

大学生现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强, 怕吃苦, 喜欢独断独行, 做事有时欠考虑和不计后果, 遇到困难就会怨天尤人, 悲观失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力训练是每一位任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野外实习是开展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教育的大好时机, 使用恰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3 对策与建议

3.1 学生分散实习, 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现有4个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即罗田大别山天堂寨实习基地, 英山大别山实习基地, 京山的太子山林场实习基地以及2013年新开辟的京山绿林镇绿林寨实习基地。每年实习的学生人数为250名左右, 分别分散在4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且该院根据需要, 聘请武汉植物园的有关专家进行讲解, 以缓解师生比例不足。学生实习的地点不一样, 采集的标本也就大部分不相同。此外, 在实习前, 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证以实地观察为主, 采集为辅, 能认清的则不采, 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 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签别特征, 还要注明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 采集人等;“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 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老师在讲解时, 学生可用相机将植物拍摄下来, 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同时, 老师要提醒学生杜绝随意采集, 随意丢弃的现象, 并将其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一个指标。学生采集标本时, 要分工协作, 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 有的同学负责记录, 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 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又可以保证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 整个团队的同学都参与进来, 职责明确, 避免有学生偷懒, 脱离集体单独行动的现象。

3.2 明确考试形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的实习基地的同学, 要求在实习的最后一天进行考察。考察形式:由老师随机采集一些标本, 随机抽取20个标本给同学们辨认, 要求他们说出这些植物是哪一科、哪一属、哪一种植物, 有何鉴别要点。且考试提前通知。同学们明确考察形式和内容后, 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老师讲解时不但认真听讲, 认真做记录, 认真做标本, 而且利用休息时间, 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动出去辨认植物。最后实习结束时, 按预先要求进行考核, 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辨认率达到80%以上, 达到了该次实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满意归校。

3.3 适时开展思想教育, 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 若能适时开展教育, 其效果则是众多教育途径中最为有效的。如讲解一种叫瓦松的植物, 该植物长在屋顶、墙头及岩石上, 虽然身处这样贫瘠、恶劣的环境, 他们依然会捧出一抹新绿、一朵小花, 坚强地完成繁衍后代, 造福人类的使命。瓦松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 消肿, 治肝炎, 疟疾等疾病的作用。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普遍急功近利, 心浮气躁的环境下, 要耐得住寂寞, 要向瓦松这些植物学习抗逆境、困难和挫折, 勇敢地面对和生活, 不断提升自己, 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员虎将。又如在讲解五味子的生境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五味子生长在杂木树林下土地肥沃的地方, 需要高大的植物为它遮荫, 这样才能长势良好, 而人工栽培的五味子, 没有了这样的环境, 则瘦小枯干。说明植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群落关系, 否则很难正常生长发育。假期间同学们相互协作, 相互团结, 不仅辨认了很多的药用植物, 增长了知识, 而且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得到深化, 可为收获颇丰。实习的最后一天, 一般会组织同学们到实习地旅游景点去观光, 无论是大别山的天堂寨, 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 还是太子山林场的王莽洞, 景点离驻地都很远, 来回几十里的路程, 同学们都是步行, 在欣赏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 也对他们的意志力进行了一次较好的锻炼。

3.4 整理植物名录, 丰富馆藏标本

实习结束之前, 要求各小组将已压好的标本进行整理, 同科的植物放在一起, 以便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同科不同种植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加深所学科的植物特征的印象。如药学学生是首次在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进行实习, 该基地的植物分布及生长情况不太清楚, 通过该次实习和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的制定, 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该地区植物物种分布情况, 为后续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标本将会永藏在药学院药用植物标本馆中, 丰富馆藏标本内容。

3.5 展示图片资料, 丰富校园文化

每年实习结束后, 同学们都会把所拍摄的植物图片进行展览, 以汇报学生实习的情况。展览的图片中:有的是植物图片, 其上注名该植物的名称及功效;有的是同学们采集和辨认标本时的照片;有的是同学们以当地美丽风景为背景的合影。总之展示的图片丰富多彩, 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 也是科普宣传的奇葩, 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吸引了不少其他专业同学的眼球, 迎来阵阵喝彩和赞叹, 增强了同学们专业的自豪感。

4 结语

各种教学方法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的配合使用,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培养了合作精神, 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 学会了融会贯通,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进了师生感情, 丰富了校园文化, 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摘要:结合新形势下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包括学生分散实习, 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明确考试形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开展思想教育, 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整理标本, 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 丰富馆藏标本;展示图片资料, 丰富校园文化, 以保证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质量。

3.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探索 篇三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植物学野外实习目的 篇四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讲授、实验室观察各类植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野外实习是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野外学习动植物自然资源的种群分布和分类知识,可以了解我国一些典型地区动植物的分布、生活习性、生态及种类鉴别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培养学生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兴趣、拓宽思路、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环保意识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组织XX级全体学生来到天堂寨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动植物野外实习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宝贵而又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

5.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篇五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植物学野外实习,巩固和丰富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实习时间

5月9号到5月11号

3.实习地点

洛阳栾川龙峪湾森林公园,国家植物野外实习报告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级风景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在龙峪湾林场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洛阳市第二大森林公园,该公园地处伏牛山主峰,以其丰富的资源、优雅的环境、独秀的山峰闻名于世。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据调查龙峪湾有各种草本、木本植物 1900 余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有 42 种,龙峪湾有各种野生动物、昆虫类约 400 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有 48 种,被称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王国”。龙峪湾还是中原地区的“中草药宝库”,有很多是国家中药的保护品种,有山珍 20 余种,野生水果 50 余种。

4.实习的组织形式

本次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有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6至7人组成,其中一半的小组进行植物实习,另一半的小组进行动物实习。在双方实习期满后交接实习用具,进行角色对调。在每次的外出采集之前,会由带队老师首先确定好路线。在实习的过程中,会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大家,并且会有老师殿后以保障大家的安全。

5.实习内容

(1)实习用具

本次植物实习的用具有:高枝剪,枝剪,掘根器,手锯,放大镜,卷尺,指北针,野外采集记录本,编织袋,背包,自封袋,铅笔,工具包(大钝镊子,小钝镊子,尖镊子,剪刀),绳子各一个,标本夹一套,白面线,标签(号牌)若干

(2)准备工作

在实习开始前一天下午,指导老师对大家进行动员和实习指导。

①老师们为大家介绍了龙峪湾的基本情况,包括海拔、气候、植被分布等情况。

②教授了大家怎么采集标本、保存标本、记录标本

Ⅰ采集标本

应选择以最小的面积,且能表示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有代表性特征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一般除采枝叶外,最好采带花或果。如果有用部分是根和地下茎或树皮,也必须同时选取少许压制。每种植物要采2-多个复份。要用枝剪来取标本,不能用手折,因为手折容易伤树,摘下来的压成标本也不美观。不同的植物标本应作不同的采集方法。 (1)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剪取或挖取能代表该种植物的带花果的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大小掌握在长40cm、宽25cm范围内的。有的科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如没有花、果,鉴定是很困难的。 (2)对一些具有地下茎(如鳞茎、块茎、根状茎等)的科属,如百合科、石蒜科、天南星科等,在没有采到地下茎的情况下难以鉴定的,因此应特别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 (3)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以便研究时鉴定。 (4)采集草本植物,应采带根的全草,如发现基生叶和茎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基生叶。高大的草本植物,采下后可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选其形态上有代表性的部分剪成上、中、下三段,分别压在标本夹内,但要注意编同一的采集号,以备鉴定时查对。 (5)乔木、灌木或特别高大的草本植物,只能采取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采集的标本应尽量能代表该植物的一般情况。如可能,最好拍一张该植物的全形照片,以补标本的不足。 (6)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如金鱼藻、水毛茛、狸藻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就可保持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7)有些植物,一年生新枝上的叶形和老枝上的叶形不同,或者新生的叶有毛茸或叶背具白粉,而老叶则无毛,如毛白杨的幼叶和老叶。因此,幼叶和老叶都要采。对一些先叶

开花的植物,采花枝后,待出叶时应在同株上采其带叶和结果的标本,如山桃,由于很多木本植物的树皮颜色和剥裂情况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依据,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如桦木属的一些种类。 (8)对寄生植物的采集,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并要分别注明寄生或附生植物及寄主植物,如桑寄生、列当等标本的采集。 (9)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给以同一编号,每个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标本除自己保存外,对一些疑难的种类,可将其中同号的一份送研究机关。请代为鉴定。他们可根据号签送给你一个鉴定名单,告诉你这些植物的学名,若遇稀少或奇异的、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还须多采。 以上所说的采集方法,采回的标本只能适用于腊叶标本的制作,如果将花或果实用药品浸制保存其原来的形态用作示范材料或实验材料。采集时必须将花和果实

放在采集箱中带回室内浸制。。

③老师们特别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安全问题,实习地区是一个风景区,来往车辆比较多,且山路曲折,不容易发现危险

任务分工

每天实习情况

①第一天

②第二天

③第三天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制作

6.成果展示

7.心得体会

6.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篇六

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 学校:南阳师范学院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日期: 2011年5月10日

目录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子革质。

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5、苎麻: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2)标本的制作

①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

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

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0.6℃,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500米属于常绿针叶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属于落叶阔叶林,>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实习总结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7.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七

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创新精神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特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经验及在参加外校的教育部基地实习项目中总结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植物学实习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以实现我国在植物学野外实习领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 推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加速转变。

植物学野外实习问题与改革

植物学是国内各综合性大学、农林师范类院校以及其他许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教学内容组成。通过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比较抽象的植物学知识, 尤其是分类学知识,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创新精神, 所以, 注重实践教学是该门课程最大的特点。为培养21世纪植物学领域的创新人才, 迎合社会对植物学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 确保植物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对近年来我国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在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更加优化的实习方法和实习手段。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队伍索质的同时, 力求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为我国植物学教学的进一步加强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做出贡献。

一、传统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浅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传统的以简单认种、标本采集和制作等为主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由于学生生源扩张、实习经费紧张和指导教师缺乏等因素而受到了很大限制, 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基本性保障, 根本谈不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科学热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从根本上背离了植物学实践教学的目的。作者结合多年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中发现的问题, 以及参加外校教育部实习基地项目时的感受, 在此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展现。

1. 实习前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准备工作不健全

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非常短, 大部分一般都为5~10天左右, 有的院校更短, 因此必须提前制定一个完善的实习计划和相关组织管理制度, 按类施教,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尽量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实习模式。实习前就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在野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急救以及其它大致情况与要求, 让每个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在野外实习的时候, 如果实习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 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将直接导致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学生们在思想上对实习教学不重视, 甚至盲目, 无法调动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局面, 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实习的效果。

2. 没有固定理想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超出了接待能力

随着近年来各大院校相继扩招, 实习队伍不断壮大, 有些院校的实习学生甚至成数倍增加, 这就使得原有的实习基地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实习队伍, 而寻找新的理想型实习基地, 不仅困难重重, 而且学生也无法承担日趋昂贵的实习费用。显然, 面对目前这一现状, 传统的基地实习模式已难于解决国内许多院校野外实习教学面临的这一现实性困难, 可以说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3. 师资问题逐渐凸显, 指导实习的队伍结构不是十分合理

近几年我国从事经典植物学分类的人越来越少, 教学线更是人才奇缺, 许多学校出现了师资“青黄不接”的现象, 甚至都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近年来由于各高校的扩招, 师资问题更加凸显, 许多院校每次实习时只能采取临时外聘教师, 或者一名教师同时带领好几个班学生进行实习的局面。

4. 教学实习方法和观念落后守旧, 学生在实习中仍以“被动学习”为主

野外实习方法仍然一直沿袭以前的传统做法, 即一大帮学生跟着指导老师到相应的实习地点, 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简单的物种识别和标本采集, 其间老师仅仅做一些简要的形态说明, 最后回到学校整理、识别标本, 在实习结束时拿出几十个认过的种进行考试, 然后就算完成实习任务。整个过程看似完整, 既有老师的讲解, 又有学生动手采集和制作标本, 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实习一结束, 学生马上会遗忘所学的内容, 野外实习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5. 实习经费紧张, 野外实习装备落后缺乏

受实习经费的限制, 一些常用的植物志、检索表等和常备的实习工具包括海拔仪、温湿度表、标本夹等工具都无法满足实习需要;为提高实习效果而应该配备的一些相应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 、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以及对讲机等先进设备更是完全空缺。此外, 与实习地点有关的本地区典型植物种类的标本、植物名录以及相关照片、录像、多媒体光盘等也还无法到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实习效果。

6. 考核方式不完善

传统的野外实习, 通常以学生认识植物种类多少和制作标本数量等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虽然也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 但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实习前的宣传动员和组织管理工作

实习前的宣传动员工作是野外实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和载体, 直接关系到整个实习的成败, 因此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参与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实习宣传动员大会首先要在所有参与实习的老师和后勤人员中进行, 成立由院系领导参加的实习领导小组, 让每个参与实习的老师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明确实习的详细时间和地点, 实习小组的划分及实习结果的验收和巩固等信息, 尽量要求每位参与实习的老师提前进行踩点, 做到心里有数, 以确保后续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习基地的完善和选择

实习基地的合理选择和建立是关系到实习内容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国内有许多高校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实习基地, 不过近年来随着学校扩招, 实习基地很难容纳过多的学生同时进行实习, 因此发现和开辟新的实习基地便显得尤为重要。实习基地的选择除了充分利用本院校固有的基地外, 还可以与就近院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自然保护区等共建, 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共同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3. 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野外实习教学水平

一年一度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又比较集中, 整个植物教研室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而为短时间的实习再进师资又是一种浪费。因此各个学校在平时就要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 尤其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多为他们提供野外见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 以提高野外实习教学水平。

4. 强调野外实习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培养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中, 应要求学生们学会和熟练掌握查阅和使用植物志等工具书和相关文献, 并能利用这些工具书对实习基地一些常见的植物做出正确的鉴定。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的训练应作为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传授。

5. 野外实习渗透科研活动,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进行野外实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点的资源环境条件和相关老师已有的关联课题情况, 拟定一批科研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能力进行选择, 也可以介绍相关实习点的具体情况, 通过教师引导, 让科研小组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科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也可以得到升华。

6. 改革野外实习考核方式, 建立良好的实习评价指标

传统的植物学实习考核主要以学生识别植物种类的多少结合撰写实习报告质量为主要依据。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增强自我约束力, 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 顺利圆满的完成实习计划, 提高实习质量, 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或完成实习报告而实习, 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方法和野外实习评价指标, 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通过建立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定评价标准, 并进行量化管理, 可更好地促进学生出色的完成实习任务。

三、结语

野外实习的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掌握程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习,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热爱植物科学、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夯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 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 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其教学工作量和难度等远比传统的野外实习要大得多, 工作方式也更加繁杂、灵活, 这就一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更需要参与实习的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 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当然一个创新实习模式的形成和实施同时也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野外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每一位指导老师在理论、实践、科研等诸多方面都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胜任新时期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工作, 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 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植物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具体化、深刻化, 充分调动学生对植物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创新精神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为今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打好坚实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特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作者自己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经验及在参加外校的教育部基地实习项目中总结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植物学实习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以实现我国在植物学野外实习领域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 推进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加速转变。

8.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八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藦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

紧张的野外实习结束后,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和内容会逐渐遗忘。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应用和教研室老师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建立400余种1200余张图片库,这些图片有花、果实、种子、叶及重要特征的特写及植物的全景,有利于同学们预习和复习。

通讯作者:陈科力,男,博导,教授。

上一篇:XXX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项整治方案下一篇:数量关系300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