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

2024-09-09

建筑工程专业(共11篇)

1.建筑工程专业 篇一

第一篇

Architecture i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designing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like gates, bridges, and other things that are built.Sometimes,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building, such as paths and gardens, are included in the design too.People who design buildings are architects.They may need skills in many fields, for example: mathematics, science, art,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politics, history, and philosophy.The Colosseum, Rome, Italy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periods of history have designed buildings in different styles.This may depend on the climate, the materials available for building, and fashion.The earliest architecture was the building of simple shelters, huts and houses.As people first began to live together in towns and cities, types of architecture became more complex.Some of the oldest buildings that have been found include the pyramids in Egypt and the ziggurats in Mesopotamia, and other early temples.The houses common people lived in were fairly simple, small and close together.The architecture of the Ancient Greeks and Romans is called Classical architecture.Some important classical buildings have stone columns with complex designs.Greek columns have beams placed across them, but Romans developed the arch in their architecture which was spread across the Roman Empire.Indian architecture is famous for the stone carving of its temples and palaces.Different archectural styles developed in China, Japan, Southeast Asia, Africa, Mexico, and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People in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made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then Gothic architecture.Gothic buildings have tall, pointed windows and arches.Many churches have Gothic architecture.When the Normans invaded England it was noticed that the English liked small houses with a lot of things in them, while the French liked big houses that were almost empty of furniture.Many castles were also built at this time.In Eastern Europe, the Byzantine influence meant that churches usually have domes.Mosques may also have domes which are a way of building a wide open space which can hold a lot of people.This is important for religious buildings.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led to new types for buildings for machines and for people to work in.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s the architecture of factories, mills, and other working buildings.Modern architecture was a new type of architecture created in about 1900.Modern buildings often have little decoration(designs to make something more beautiful)and are often made of steel, glass, and concrete.

2.建筑工程专业 篇二

1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1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性,目前各高职院校也正在大力提高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但什么是“双师型”的问题却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其概念的界定有二种观点:一是“双证”说,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执业资格证书(比如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等)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专业技术职称(比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的教师即为“双师”型教师。本人认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土木生产一线某岗位技师的简单等同,而是既有教师素质、又有土木建筑专业操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等。1.2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

第一,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据调查,该专业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教师数量占总数量的80%,可以说该专业教师中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施工、管理实际经验。还有师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曾有学者调查过1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查显示该专业中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为60%,这表明中青年教师已经是该专业的主体,但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因此该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第二,有些院校把“双师型”教师定义为教师资格证+执业资格证的叠加。而执业资格证只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取得也并非难事,专啃书本也能拿到。所以导致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未必就真正到企业锻炼和深造,实践经验同样不足、能力同样偏低。

1.3 实现具有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正“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3.1 改革“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

评价“双师型”,单纯以“双证”衡量挂钩是不完全合理的,上述已阐述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并不能代表其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很多还是从书本到书本。所以必须从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比如说如果是高职专职教师必须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两年以上实际校外施工、管理工作经历;如果是高职企业兼职教师必须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两年以上教学经历。这样才能将校内与校外教师双重兼并,共同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3.2 改革校外企业建筑工程类兼职教师的引进制度

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具备的特点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教学经验不足。学生评价该类教师是表达能力差,“有水倒不出”,明明一身本领,却无法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兼职教师大多来源于企业,平时工作紧张,不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到教学上,也没有主动进修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愿望;二是院校没有对聘任的兼职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只重视实践能力疏忽了教学水平;三是兼职教师聘任进来后没有加强管理,对教案、教学效果、考核这块不够重视。

改革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制度首先应加强他们的教学理论、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或者从学历方面把好关,也采用试讲的方式引进;提高兼职教师课酬,吸引更多的企业精英、骨干考取“教师资格证”,达到“双师型”标准,投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来。

1.3.3 加大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校内专任教师必须具备足够强的实践能力。为提高其实践能力,“走出去”是唯一途径。院校可以鼓励该专业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兼职、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等。目前国家部分高职院校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建筑工程技术类的培训,简称“国培”,时长一般1-2月,培训模式基本是先理论培训再到企业实践培训,其宗旨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院校应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扶助,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充电,还应在教师的职称晋升上与之挂钩,调动其积极性。

另外,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的引进方面把好关。只能允许“理论扎实、技术过硬、胜任教学”的应聘人员到校从教。要以建筑类企事业单位中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主要来源。因为,该类人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师范素质培训和教学实践,就能具备“双师”素质。

2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绩效管理

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激励自身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好的进行课程实施、管理、评价等,从而全面提高该专业师资水平。很多院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都在尝试着从绩效管理上改革。从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来说,其专业教师的绩效管理主要从“德、能、勤、绩”等几方面去管理,具体包括日常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并对它们进行量化,衡量成权重形式,例如教学工作量占20%,教学效果占40%,专业建设占20%,课程建设占20%。考核方法主是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督导、领导有针对性的打分,将比分与权重进行相乘,得到每位教师的考核分。每学期考核一次,年终进行总的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划分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档。年终进行绩效二次分配时,将与教师考核等级挂钩,考核优秀的将分配额上浮10%,基本合格的下浮10%,不合格的不进行分配。还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务晋升挂钩,近三年有一次考核不合格者将允许晋升职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想打造成具有一定实力的特色专业,究其根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毕业能成为建筑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质量人才,但育人的根本还是在于师资队伍。本文从“双师型”和“绩效管理”两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该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包括如何将教师“引进来”和“走出去”、如何将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如何通过教师绩效管理与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杰法.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以宁波NP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为例[D].同济大学,2013.

[2]王斌.我国建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朱卫彬.高职院校发展专业特色的实证研究——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南大学,2010.

3.建筑工程专业 篇三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背景,以及专业认证的意义、要求和标准,分析了河南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现状和建议采取的发展策略,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正逐步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迈进,这一发展过程必将伴随着对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倾向也愈来愈明显。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合全球化生产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如何使各国的工程专业人才执业资质趋于等效,成为当今教育界、工程界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集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培养从事药品生产制造的工程技术类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能力、产品检验等基本技能,是一个实现药物制造、注重实践的过程。如何满足制药产业对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药专业人才,提升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乃至国际上的专业地位,一直是本专业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希望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确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现状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较早,2002年时已经在生物工程专业下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以三大制药中的生物制药为办学特色。本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支撑条件:第一,专业教师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第二,具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三,微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是本校传统优势学科,学院建立了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藏工程实验室,设立了发酵—分离—制剂—分析—包装整条生产工程流程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可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训练提供良好条件。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建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工程教育体系中,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容相对薄弱,而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内容较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类似问题,导致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充分调研已通过认证的高水平高校,学习它们的专业工程教育理念,借鉴它们在认证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教训;其次,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广泛调研国内外制药行业,了解它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最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跟踪调研毕业五年后的毕业生薪酬、职称与职位晋升、职业满意度等情况,为培养出具有坚实的制药领域理论基础、完备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制药业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力求把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成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在同类教育中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三、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遵循这一原则,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和补充一些关于前沿技术的选修课,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尤其是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设置比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日常科研和各类竞赛项目。

为了克服校内资源有限的弊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制药企业联合,利用寒假、暑假,或是最后一年的实习时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真实地接触生产实践,全面了解生产过程,熟练掌握生产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个从基础到实践的培养过程,能保证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锻炼,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生物、药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基本是“由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势严重,影响到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此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部分教师科研任务较重,疲于奔命,无法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制药工程专业化人才是一个巨大挑战。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我校可以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从制药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既可以对专职教师进行中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作为学术带头人,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直接把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请入讲堂,开展实践教育,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制药工程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已通过制药工程专业认证的院校或是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进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复合型知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提供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的软、硬条件,保证教学时间。同时,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还可以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不仅肩负起向学生讲授专业课的任务,也要积极承担学生职业教育的指导工作。

五、结论

对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来说,制药工程专业认证是一个新的契机,其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发展过程。我校只有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认证的要求和标准作为指导思想,构建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才能使我们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理科基础、工科背景的国际化制药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4.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篇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领域工作岗位能力和专业能力,适应工程施工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

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设法规、施工资料管理、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测量、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

就业方向

5.建筑工程专业 篇五

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陈勇

162097356@qq.com

目的:

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施工员的实际工作内容,明白专业课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不仅仅是增加理论知识,还可以积累施工经验,最终达到毕业后就能独立工作的水平。

内容:

1、独立工作水平是什么水平?

2、专业课程知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

3、课堂上学习的专业课程与实际施工中应用的技术有区别吗?

4、施工员在施工现场除了应用施工技术还应用了什么技能?

5、通过什么方法的学习,可以积累施工经验,从而毕业后就能达到独立工作的水平? 方法:

通过混凝土工程施工案例,分析专业课程知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从而找到学习专业课程最佳、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积累施工经验,拓展施工现场管理技能的目的。讲座流程:

1、图片展示:提问导入施工员的工作内容

2、案例分析: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3、互动研讨:专业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点

4、提问解决:为什么施工员仅仅具备施工技术还不够?

5、总结在学习专业课程中,究竟学什么?如何积累施工经验?

6、师生提问互动环节

6.建筑工程机械专业简历 篇六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8-10-1

1民族: 壮族

现居住地: 四川省/攀枝花

婚姻状况: 未婚

学历: 大专

毕业学校: xxx建筑工程学校

专业: 建筑工程机械

手机: 15xxxxxxxxx

电话: 0873--xxxxxxxx

电子邮件:

自我评价

我的优势是认错不认输,对事业充满希望.现在我的学历是大专在读,大专毕业证要晚两年拿.我所有的专业课程都是学完的.而起很优秀.教育背景

教育四川省xxxx市建筑工程学校

主修专业:建筑工程机械

学历: 大专

技能专长

计算机: 施工现场管理、测量、预算、CAD

其他专长: 钢筋工证书、测量工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一及证书.培训

培训时间: 2008年1月~2008月1月

培训机构: 测量、抹灰、砌筑

培训内容: 施工技术、测量、CAD

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 手机:15xxxxxxxx 电话:0873--xxxxxxxx

通讯地址: 四川省xxxx建筑工程学校

7.建筑工程专业 篇七

为提高我国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 教育部在全国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 通过认证, 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 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中国教育改革。 (2) (3)

我校于1999年在化工学院设置了制药工程专业。自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以来, 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制药人才;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培养方案, 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 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工为主、理工结合, 依托于我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药学等优势学科, 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推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 建设更合理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体系, 加快培养复合型制药工程人才的需求, 保证制药工程专业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在全国高等学校同类专业中的竞争优势;更好地保障及拓宽制药工程专业的生源质量及毕业生就业渠道。 (4) (5) (6) 2014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申请了专业认证, 目前正在进行自评阶段, 现场考查拟在2016年进行。在准备专业认证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从调整培养计划, 优化课程结构,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 完善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机制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希望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进一步提高并持续改进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建设, 为制药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源动力。

1 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从业人员及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从业人员情况, 可以发现, 由于人类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 “药品”作为保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商品之一, 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对药的品种、质量、效果等相应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制药行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 我国现有制药生产企业5082家, 2014年底已有1200多家企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 这些制药企业是今后我国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7)

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人才规模、能力素质与行业需求差距较大。统计表明, 制药企业每年新增职工中有1/3来自经过培训的高、初中生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尤其在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 制药企业中以大学本科学生为主的技能型人才明显不足。能力素质与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有差距。和一些其它行业一样, 制药相关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不足, 适应能力较差, 动手能力弱,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独立满足岗位工作的要求, 学科交叉欠缺, 创新力不够, 国际竞争力欠缺, 尤其缺少学科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8)

2 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 制药专业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规模达115万人, 同时每年需2万名行业高层次、急需急缺骨干专业人才。 (9) 对制药工程教育来说, 怎样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 具有该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 较宽的专业口径与国际视野, 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技素养, 具备在科技界、工业界、行业机构及政府中承担重要工作的能力, 能在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以及药品及其他化学品的工业领域从事制药工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生产操作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3 建议与对策

(1) 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 推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针对制药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培养目标制定制度、评价制度和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把培养目标落实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细化到每位学生身上, 切实提高制药人才培养质量。 (10)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学校的郑州大学, 其制药工程专业有着多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积累, 拥有药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制药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依托于河南省生态化工实验中心、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在医药和化学工程领域, 聚集了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等精英在内的众多学者, 研究领域覆盖化学药、生物药和天然产物等方面。学校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方药业、辅仁制药、开封制药等企业联合办学,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研究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或进入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用人单位反映, 经过几年的历练, 我校毕业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能独立承担药品的技术开发、制药工艺设计与放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等工作。

(2)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着力点, 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以课程体系为着力点, 推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 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宽泛、课程体系对学生毕业要求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达成支撑不够等问题, 使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能力达成与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联动, 推进学生能力培养真正落实。

在课程体系方面, 本专业以研究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为基础, 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的相互交叉,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各类课程所占比例均达到或超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制药工程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 特别是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 (论文) 及专业基础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远高于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为鼓励创新, 学院和专业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以此作为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我校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在教师指导下申报并获得国家和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二是吸收低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 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三是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四是参加学生科技社团“新元素科研社”的科技活动。近两年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人数逐年增多, 很多学生在本科四年中都能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如挑战杯、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增加了制药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环节, 以保证学生能得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双重能力训练。同时, 学校和学院推出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宝钢教育奖学金、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奇瑞东方之子奖学金等一系列奖学金政策, 并提高奖学金比例, 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各种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以学生各用户满意度为立足点, 推动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落地生根。更新传统工程教育观念,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传统“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 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产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等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 在校学生的意见常常以定期座谈会、网上教评和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搜集, 搜集后将详细记录和对问题的整改措施提交学院和学校教务处。这样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感受、学习收获和职业发展需求, 并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制度设计、配置教学资源、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完善学习跟踪评价, 真正使学生受益, 让学生满意。建立和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用户评价机制, 全面了解用户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及能力需求, 并根据社会评价信息和用户需求, 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结语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制药工程专业认证, 我们对照制药工程专业认证内涵, 调整了专业培养计划, 优化课程结构,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创新能力, 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以期促进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使工程教育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注释

11牛红梅, 汪广恒, 张亚婷.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改革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2.33 (3) :342-345.

22 罗尧.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成因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 2008.4 (4) :3-5.

33 史政海, 张群安.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加快地方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步伐[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 (12) :192-196.

44 李华, 石晓华.关于制药分离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26 (6) :748-750.

55 李华, 梁政勇, 胡国勤, 章亚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育制药工程技术人才[J].黑龙江教育, 2011.60 (2) :42-43.

66 李华, 胡国勤, 梁政勇, 张静, 章亚东.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1.28 (4) :24-26.

77 2014年大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之制药工程专业[EB/OL]http://www.myzhi dao.com/zczx/557.html, 2014-05-06.

889 吴岩.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R].2014.6.

8.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八

【摘要】开发课程标准是深化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开发与制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研发过程和内容的解读,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该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同时针对课堂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教材开发编写、选用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49-04

【作者简介】1.杨建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常州,213147)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研究和专业教学管理;2.童世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19)土木系施工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教学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特色纷呈的阶段,通过构建并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从传统的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一)教学大纲从教的角度,规定了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一线教师都非常熟悉教学大纲,它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学和考试都不能超纲。

课程标准是从学的角度,规定了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是基本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课程标准同时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有了过程性的目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课程标准对改变课程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教学大纲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二、本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思路与制定过程

(一)以“房屋构造与识图”为例,该课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帮助学生形成与本课程相对应的、相关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三个方面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突出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能力的培养。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构建学习任务单元,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整体考虑教学单元间的层次梯度、逻辑结构。以典型工程项目的建筑构造组成以及施工图的识读过程为路径,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到学习任务中。

(二)以“建筑力学与结构”为例,该课程组5人开发团队,来自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岗位的有3人(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1人来自高校(东南大学),1人来自企业(南通二建集团中润公司),人员组成结构合理。整个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历时大半年,修改有数十遍之多。在课程标准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整个团队成员讨论时间最长、意见分歧和思想碰撞最多的部分。团队中,职业院校成员依据省颁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充分考虑学生职业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的需要确定内容,施工企业成员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施工员、安全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框架设计,本科院校成员对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把关。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目标

“房屋构造与识图”: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图示内容与识读方法,熟悉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和构造做法,具备较强的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相关工作的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1.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建筑形体和建筑构件的绘图方法,能识读和绘制建筑工程图;2.掌握民用建筑中,房屋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常用的建筑构造做法和构造要求;3.对民用建筑房屋构造的认知能力,具有研究各个与之相关的构造知识点在工程图样和实际建筑中不同体现形式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构造详图的表达能力;4.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房屋构造与识图”:

课程分为三个项目实施,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任务完成。

(三)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房屋构造与识图”:

(1)教学中应引入具体的项目作为案例,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以典型工程的构造做法为例,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理解构造的规律和原理。(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模型、施工图纸,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构造与识图理论部分,使学生达到“重实用”目的。(3)教学过程中,应把建筑装饰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融入相应的教学任务中实施,在教学中全面渗透产业文化的精神和要求,关心行业发展。

“建筑力学与结构”: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本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难点问题,可以通过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以积累感性知识,增加工程经验,帮助学生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力学、结构布置、配筋构造、施工工艺等问题。(3)教学过程中应将建筑新材料、新工艺的内容融入教学任务中,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会主动查找各种建筑构造图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2.评价建议

“房屋构造与识图”:

(1)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此反映课堂教学状况,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改进课堂教学实践。(2)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理解、掌握、会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体验等。评价方式除书面测试外,还可采用实践活动评价、现场操作评价等方式。(3)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把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为多次性评价。

“建筑力学与结构”: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等。评价可以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考核应包括构件的验算与设计能力、工程识图能力、施工结构问题认知与处理能力等。(3)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把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为多元性评价。

要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房屋构造与识图”: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宜选择典型的一般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将建筑构造、识读施工图等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各教学项目中。(2)教材内容应有一定的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还要体现中高职衔接。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纳入教材,涵盖绿色环保建筑理念,使教材更贴近行业发展和实际需要。

“建筑力学与结构”:

(1)教材内容包括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两大部分,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2)教材编写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收集实际工程案例,将较难理解的抽象的力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其自主学习。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需配备制图室、力学实验室、建筑构造与识图实训室等一定的校内实训条件,及一定数量的模型、教具、挂图等,以便安排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和实训教学。应配全相关常规规范和技术标准、典型图集,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资源查阅的便利性。(2)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观和学习,到在建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图纸与实物对照、现场教学与答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工程经验。(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合理使用或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课件和仿真实训平台,努力搭建课程学习的网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交互式的网络课程,以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学习。

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简历 篇九

目前所在: 黄埔区 年 龄: 21

户口所在: 广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81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65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建筑制图, 施工员, 工程监理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佛山,

工作经历

广州市增城雅景谷木制品厂 起止年月:-07 ~ 2009-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能源/原材料

担任职位: 晒板工作人员

工作描述: 从事晒板工作

离职原因: 开学辞工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10.建筑工程专业 篇十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

一 引言

对历年的就业统计资料了解可知,我国目前比较紧缺的专业就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所以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需要尽快跟上我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将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如何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二 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做到主次得当

通过到数家企业的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如就业面比较广阔的造价咨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施工企业等,得出该专业人才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情况,从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确定:预算员、施工员、资料员在工程管理公司、施工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中需求比较大。从这上面我们可以推测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工程造价计算量、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标投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等课程。并且也要顾及到其他方面的就业需要,如质检员、绘图员、安全员、监理员、测量员等,在这个基础上确定选修课程及其他课程,如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分析、室内外设计软件应用、市政工程概论、建筑工程测量等。

三 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通过对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了解,实践性教学的力度需要加强,并且要制定与实际相对应的教学培养计划,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邀请企业中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校现场做相关知识 的讲解和指导,对于实践性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从专业课程的角度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

3.1 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优化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即教好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理论水平都具备,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双师型队伍。

3.2 观念转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

从传统的重学轻用的观念转变为科学教育观,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实战型和应用性要科学的去认识;树立全面质量观并转变短浅的人才观;对学生在实践中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思想的培养,而不是传统的单一专业化的思想。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性思维的发挥。

3.3 构建适应高职教育体系的专业建设

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而构成。在专业建设中的基本原则是能用和够用,建立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木匾,其中心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整体优化和重新组合相关专业实训和基础知识,对专业课程进行精选,在完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4 在基于学生能力考核的上推进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训练和实践教学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在反复的理论和实践中提高、加深和充实。如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在实践中应用模块式和组合式进行专业训练等。

3.5 结合专业特点对专业素质培养体系进行完善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思维能力、专业基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合理的、科学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四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通过对职业岗位实际中工程过程和内容的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逻辑组织,其载体是工作的典型任务所承载的技能和知识,这样建立的课程体系能够面向核心岗位群。完成课程体系从业化、模块化。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表如下图:

五 实行同伴教育,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人的惯性思维是原意提取兴趣爱好相似、知识背景相近、年龄相仿的朋友或同学的建议或意见,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利用青少年人的趋众倾向进行同伴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现在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等,这样就没有学习的信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般是男生居多,非常高的管理难度。所以,只有很好的树立学习榜样,学习好的带动学习不太好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经常性的组织学习教流会,让学习好的发表其经验总结,其他同学发表学习中的问题供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提升的目的。

六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案的构思和实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顺应市场发展的教好的专业,需要更好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适应期发展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黎玉环. 有关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04).

11.建筑工程专业 篇十一

顶岗实习是我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建工专业建设的一大亮点。变“工程设计型”为“工程施工型”,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毕业设计转化为顶岗实习形式。

在2006年前, 我们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均是套用学科体系的毕业设计方案。从2007年起, 根据教学改革安排,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末完成毕业实习后, 自主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每工地项目部保证安排不超过2~3名学生, 由一名工地现场指导老师指导。这就是以往的“师傅带徒弟”形式。下面就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教学效果及有待补足之处作系统介绍。

1 顶岗实习的能力培养目标

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具备顶岗一二级建造师助理 (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检测实验员、监理员等) 工作的能力。

具体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如下。

(1) 识读建筑工程图能力。

(2) 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

(3) 建筑施工技术能力。

(4) 建筑施工组织能力。

(5) 工程成本控制能力。

(6) 安全施工管理能力。

(7) 施工质量检验能力。

(8) 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9) 建筑施工测量能力。

(10) 计算机应用能力。

(11) 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2 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

2.1 主要工种方面的内容

一个标准层 (或基础) 主要工种施工过程照片, 并辅以文字阐述施工工艺标准及质量验收标准。

2.2 图纸方面的内容

(1) 参加图纸会审, 编写会审纪要。

(2) 运用Autocad软件或pkpm等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或竣工图。

(3) 利用手算, 编写基本构件验算与设计的计算书。

2.3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内容

(1) 运用pkpm施工类等软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包含模板支撑等方面的计算书) 。

(2) 收集工地上的一些文件资料 (工程联系函、送检单、签证等) 。

2.4 预决算方面的内容

(1) 一根梁、一根柱、一块板、一片墙钢筋下料单。

(2) 运用pkpm造价类等软件算一个标准层以上的构件预算书一份。

3 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

采用顶岗实习选题、阶段汇报、准备返校答辩、答辩四阶段全过程管理, 校企指导老师双管齐下, 学生在工地由现场指导老师管理, 同时学校派专任指导教师, 通过电话、QQ、邮件联系, 有条件的可派专任指导老师到学生顶岗实习的工地, 进行检查督促。

4 顶岗实习成果验收

顶岗实习成果必须符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指导书、任务书等文件要求, 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手册的规定, 照片及其他成果资料必须与顶岗实习工地匹配, 不得弄虚作假, 最后通过答辩委员会评定验收。

5 顶岗实习的改革成果

通过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培训, 使学生全方位熟悉相关岗位能力群的工作要求, 使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技能诸方面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

6 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有待改进之处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毕竟才实施两年, 顶岗实习制度还有待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 一些建筑单位并不乐于接纳我们的学生, 毕竟尤其是在工地上存在较大的风险, 同时他们又担心我们的学生在工地上影响他们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参与深度不足, 一个老师往往要指导二十个左右的学生, 量大不便与管理, 必须采取风险分担, 费用明确, 使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还使学生获得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及素质能力的培养等。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教职成[2006]4号) 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2]。”我系经过了2005级 (2008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 意义深远, 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 缩短“实习即顶岗”, “实习即就业”。但我们感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想经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必将成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提高的一大法宝, 效果必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2022一年级数学期末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