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

2024-10-24

《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共17篇)

1.《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 篇一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怪诞幽默

新鲜的重庆方言的讲述方式,极具黑色幽默风格的经典台词,环环相套的独特叙事技巧,荒谬绝伦而又逻辑严谨的故事情节,同时加上错落有致的蒙太奇手法,适时的京剧等配乐,构成了由宁浩所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讲述了两伙盗贼和保安队长为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展开的错综复杂、阴差阳错的偷宝、护宝工作的故事,整部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元素。

一. 精彩片头分析

整部影片以郭涛饰演的主人公包世宏的一张脸部特写开场,一副极其纠结的表情。接着是水龙头的特写,水滴一滴一滴的滴下,导演很巧妙的给的水龙头的特写事实上是以这种形式间接点明包世宏的病症,然后镜头转向医生,给了一个脸的特写,镜头推向医生关掉水龙头的动作特写,伴随着医生的台词,直接说明包世宏患了前列腺。几个切换的画面一开场就表明他的难言之隐。

第二个镜头转向重庆上空,利用声画关系,采用了声画分离的形式,随着一段缓和的音乐,镜头以俯拍的形式在上空推动,而谢小萌的声音也随之出现,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形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此时声音也对谢小萌的形象具有刻画作用。然后是女人的特写,不屑的眼神;镜头切回,谢小萌和女人的中景镜头,他围着女人转一圈,然后把拿着可乐的手搭在窗边,女人嘴唇特写,谢小萌嘴唇特写。画面中,谢小萌一直紧紧绕着这个女人,其中有一个中景,两个老太太坐在旁边对着他说,“流氓!”。女人的高跟鞋用力踩在谢小萌的脚上,可乐随之落向空中。这些镜头的转换,台词的讲述,都充分的勾勒出谢小萌是个好色的摄影师。

第三个,以特写开场,打开车门,一只光鲜亮丽的脚踏出小车,原本这个镜头给人的感觉可能是车上出来了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但接下来饰演秦秘书的眼镜男人照了一下车子的后视镜,思想一下受到冲击,然后移动的中景,男人拉开皮包拿出一张文件,这是一个仰拍的镜头,突出男人的骄傲和不可一世,而这个男人给观众的定位也立马清晰,是个贪图势力,仗势欺人的小人。加上后面这个男人在墙上涂鸦时脸上扭曲的表情特写,和包世宏理论撞坏的车灯费用时的中景,更加证明了这点。

片头中,也对以道哥为首的小偷做了介绍,三个伪装成搬家公司的男人站在楼道前,镜头切换,一个警察站在卡车前抄车牌号。接下来一连串特写镜头的切换,警察的特写,男人的特写,还有晃动着的男人的手下的特写,榔头的特写,车里一个手下害怕的脸的特写,警察后脑勺的特写,正当榔头举起要敲下去的时候,小偷一惊,镜头却转到了两辆车相撞。

接下来,一连串特声音和特写,如广播里关于翡翠的消息,公共汽车里电视播报的伪装成搬家公司的盗窃新闻,将片头中的所有人物及事情都联系在了一起。此外,在包世宏的车被可乐砸中时响起的音乐也有关键作用,与上一个镜头缆车内女人摘下耳机里的歌声的恰好衔接,为刘德华的《忘情水》,一首歌也将这两个镜头链接。

导演用多组特写镜头强调,每一个镜头持续时间非常短,多用切换的镜头组合起来表达一件完整的事,仅仅八分多钟就用搭接式的剪辑把事件的大部分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多方面的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最重要的是在这八分钟,所有人的性格以及角色定位已经全部有所交代。在接下里的第一次偷翡翠和罗汉寺门外抢包的镜头里也有同样的方式。

二. 艺术技巧分析

影片中包含了很多鲜明的特色,比如多次插入京剧,体现了影片中人们的社会环境,是平民阶级,加上整部影片的画面使用,都是些极肮脏、破旧的场所,色彩都偏向黑灰、等深暗色系的色彩使用,更突出了平民阶级的贫穷性。在影片30分50秒左右,上演了一幕保安抓小偷的场景,京剧的配乐渐渐加快,激昂,而镜头也采取低速摄影,造成了快速动感的效果,使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影片中最鲜明的两大特色是黑色幽默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架下的幽默”,但它的嘲笑、讽刺表现得很含蓄,并且带有寓言性质。在这部充满平民化生活气息的黑色幽默经典之中,每隔5-10分钟便能以其独特的寓意方式让观众大笑一场,但在笑过之后,又能让观众通过笑的背后领悟到那些阴暗、丑恶的东西所要反映并表达的社会现实。比如影片通过秦秘书和厂长老谢的对话,反映了中国国有企业的艰辛和下岗职工的困难,以及暴富的私人企业泯灭良心和幸灾乐祸的心理。影片并没有表现下岗职工的生活沉重和遭遇的不幸,而完全是在娱乐的语调中实现的。通过影片反映的社会问题在喜剧的背景下退到观众自主思考的层面中去了,这与传统的喜剧通过讽刺反面人物的丑恶和畸形来制造笑料有不同之处。大盗麦克用看似专业的手段去偷翡翠,却因为奸商的偷工减料,使绳子的短了一截,而眼睁睁的看着不专业的小偷从他手上把翡翠拿走,坐享渔翁之利,这一巨大反差带来了笑料。影片中最具喜剧形象的三个小偷道哥、小军和黑皮,他们是被生活放逐的角色。道哥虽老道沉稳,但同样不得志,他们非法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无法得到认可。

在精彩片头分析中,搭接式的剪辑就属于平行蒙太奇剪辑比较特殊的一种运用。传统的平行蒙太奇剪辑是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事情在荧幕是交替出现,是一种加快影片节奏的剪辑技巧。《疯狂的石头》中,翡翠展即将开始前夕,导演就将包世宏保护翡翠的准备工作、企图盗取翡翠的小偷三人组和国际大盗麦克的准备工作交替顺序穿插,让观众一目了然的看到同时不同地的三组人物各自的行动,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

《疯狂的石头》中,比较精彩的剪辑转换还有利用画面的相似性和声音台词的相接性实现镜头转换。如在三个小偷砸开从麦克那偷来的密码箱时,道哥手拿一份印有彩色翡翠的报纸,然后随手一扔,此时镜头画面上的翡翠图片特写由虚转实,成了罗汉寺展厅内包世宏盯着的真翡翠;再比如,展厅内,包世宏推搡三宝,结果烟头烫坏了展柜里的绒布,为了向厂长掩饰,包世宏打着幌子说:“这个灯。。。”,而紧接着秦秘书在和麦克的对话中指着这个包厢说“灯有点问题”。类似的场景还有一些。

三.现实意义写照

宁浩的电影中的所塑造的各类角色通常都是被我们忽视的社会底层小人物,通过荒诞的喜剧效果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巧妙地加以铺排呈现出来,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使影片在具备强烈的节奏感的同时表达出当代生活的各种小细节。这样的现实题材的选取很有效的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使观众在观看过

影片后引起共鸣,从而在欢笑声中获得心理的慰藉。

在《疯狂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发生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诸如故事发生在某重庆濒临倒闭的工厂,下岗工人的安置问题有待解决,一心想着发财的保安三宝,被翡翠迷了心窍的三个土贼。电影看似剧情都很合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的,就算发生了也不会像剧情中所说的那样凑巧,从某种程度上说,影片为了迎合市场,重视在情节的塑造上来吸引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实很多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却忘却了故事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加上音乐和画面背景的辅助效果,整部影片染上了怪诞的色彩。

在电影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我们日常生活,再一次看到了和我们一样的小人物在为生活而苦苦奋斗,影片中最令我动情的一幕是:包世宏为了那块小小的石头而历经了千辛万苦,但是最终却听到的是厂长出卖工厂土地的消息,怒了,怒而破口大骂,怒而猛砸新闻会场。在那一刻相信所有的下岗工人都会有深深的共鸣,有酣畅淋漓的快感。而作为英雄人物的包世宏,竟是得了前列腺炎、上厕所都困难的保安队队长。一方面他是保护宝石、纯属巧合的抓住国际大盗的英雄,而另一方面,他在影片中又被迫扮演了小丑的角色——精心保护宝石却被败家子谢小盟所欺骗;拿烟酒“贿赂”门口卖羊肉串的小贩,却帮助自己真正的对手。这种反英雄式的塑造,也在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真实感,并不是每个英雄都可以掌控一切局面

小人物的生活中已经充满了苦难,唯有这些幽默的镜头和诙谐的对白才能让我们这些和剧中角色一样的小人物,能够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酸楚。

2.《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 篇二

南红为什么这么红

南红为什么这么红?究其原因,与国人根深蒂固的红色情结息息相关。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我们的祖先认为只有在红色阳光的照耀下万物才能生机勃勃。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

纵观所有珠宝玉石品类,像南红本身这样红的也在少数。加上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手串,大多材质都适合配上南红珠子,搭配起来不仅好看,还有鸿运当头的寓意,因此南红脱颖而出,成为近两年来玉石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为抢第一手货源商家不辞千里云集产地“等货”

南红价格的疯涨,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产量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表示,以保山料为例,目前矿洞分布不够集中、产量极低,并且开采基本靠人工,即使挖出来也不一定全是精品。因此,原料价格甚至涨幅超过现有的成品价格。

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南红经营情况来看,去年由于四川南红的大量涌入,经营南红的摊位几乎增长了一倍以上。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经营南红多年的薛先生表示,目前虽然每个月都会往保山跑上几个来回,但是进货却越来越难。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原产地能出新料,为了节省成本,到产地买原料当然实惠,这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供不应求,石农挖出来的南红不会担心出售,坐地起价的现象也不少,如果没有当地相熟的朋友引路,还价的空间都会很小。尽管如此,到产地找好料的人还是源源不断,为了能够抢到第一手的精品货源。他们普遍认为,好料是不会担心卖不出去的,即使花高价买到也是值得的。

价格两极分化保山南红持续看好

随着南红价格的整体上涨,由于川料南红近两年开始充斥市场,造成了价格两极分化的现象,精品涨价越来越夸张,通货价格倒是比原来降了不少。

“物以稀为贵”,当然会造成高端南红的持续上涨。两年前,一串7000—1万元左右的保山南红搭链,今年涨到3万—4万元。而普通四川南红珠子价格则在持续下降,商家通常以走量为主,直径1厘米左右的珠子由开始的20元/ 颗,变为目前的10元以下/ 颗。

文玩珠串日渐流行古朴南瓜珠备受追捧

目前,很多喜欢文玩的爱好者手上都佩戴着手串,有些人甚至佩戴多个手串,自己搭配手串也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南红无论做珠串佩戴,还是做珠串的配珠都是佳选,因此在市场中,南红珠子几乎成为主流,在很多配饰上都能够见到南红珠子。

人们挖掘出珠子有越来越多的美感,同时也在寻求更个性、更符合我们传统审美的珠子形制。南瓜珠自古就有,加上其造型古朴,经过历史的沉积,时至今日受到广泛欢迎。市场中,保山南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做成南瓜珠子出售, 并且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两年前价格为几百元的保山南红南瓜珠,目前已经在千元以上甚至更高。

四川南红PK保山南红质地好才是“硬通货”

由于保山南红产量远不如四川南红大,因此目前市场中的主流南红产品依然是四川南红,并且中低端市场也为四川南红所占据。但是四川南红中也不乏精品,有些甚至与保山南红的质地不相上下。目前,同品质的南红,保山料比凉山料要贵2/3左右,例如南红保山料的戒面大约是2万—3万元,同品质的凉山料戒面大约在1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保山南红也好, 四川南红也好,在质地上也是有差异的。 南红圈内有一句话叫“无裂不保山”,保山南红相对四川南红更具备玉石通透、 温润的特征,但惟一的缺陷就是裂。如果保山南红红度不够、绺裂多,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3.疯狂的石头 篇三

亚洲电视快棋赛在日本NHK电视台、韩国KBS电视台等坚持下,比赛定期轮流在中日韩三国举行。比赛固定在7名棋手之间进行(首届除外),规模虽不大,但规格不低,而且颇有历史,在棋界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陈耀烨梦想成真

参加本届亚洲电视快棋赛的7名棋手分别是:上届冠军王檄九段、中国招商银行杯冠亚军朴文尧五段、陈耀烨五段、日本NHK杯赛冠亚军赵治勋九段、结城聪九段、韩国KBS围棋王赛冠亚军李世石九段、崔哲瀚九段。

11日进行首轮比赛,上午由日本结城聪九段对李世石九段,结果结城聪完败。5年来李世石除了在丰田杯和富士通杯赛中输给张栩九段两盘棋之外,对日本棋手保持全胜。结城聪在日本号称“武斗派”,可是在强悍的李世石面前俨然战斗力尽失。

下午,首次参加亚洲电视快棋赛的招商银行杯冠军朴文尧五段迎战崔哲瀚九段,但朴文尧这盘棋调子不发挥,仅140余手就宣告脆败,马晓春九段、华学明七段等观战棋手认为“这盘棋看着很憋闷。”

12日进行首轮比赛最后一盘对局,陈耀烨五段对赵治勋九段。还在赛前抽签仪式上,陈耀烨表示最想和赵治勋老师下一盘,那是他少年时期就有的梦想。没想到天遂人愿,他果真抽到了赵治勋!更为有趣的是,这也是本届比赛中年龄差距最大的组合——一周后赵治勋将迎来51岁生日,而陈耀烨还不满18周岁,最年少者和最年长者之战尤为值得关注。

猜先后陈耀烨执黑先行,在观战室中的王檄九段笑道:“赵治勋是出名的实利派,小强也喜好捞实地,看来这盘棋就是两人连捞带洗了。”然而,布局阶段,赵治勋在左下角的新手尝试很不成功,导致左上大块不活,早早陷入受攻境地。

过去曾有“读秒之魔”称号的老赵还是早早用完了10分钟的保留时间,但此后他的招法隐隐已不复当年之勇。布局结束,王檄认为白棋序盘避重就轻,导致黑棋明显优势,担任直播讲解的日本棋院新任副理事长大竹英雄九段断言:“白棋很苦。”对局室里赵治勋则不断拨弄自己的头发,用毛巾擦汗,满面通红。

接下来,赵治勋弈出败着。他中腹大块本来不活,当务之急是补强中腹大块,但他竟然继续用强,深入棋盘上边黑棋阵营中,再次制造出一块孤棋,黑棋简单一靠,分开两块白棋,即坐收攻击之利。

图一,陈耀烨黑1在右上角挡住后,白2应在A位飞补强自身,但赵治勋见形势不利,遂选择了在2位打入的激烈着法,陈耀烨黑3以下准备工作做好后,黑11强烈地分断,白棋顿时陷入两线作战、顾此失彼的境地。

最后,陈耀烨屠戮了赵治勋32颗棋子的大龙,赵治勋放弃了无意义的抵抗,投子认输。这盘棋陈耀烨仅用1小时5分钟,完胜这位曾创下辉煌业绩的老前辈。

本次亚洲电视快棋赛由NHK电视台全程直播,距直播时间结束还有50分钟,赵治勋和陈耀烨进行了长时间的复盘,王檄九段和王谊五段也加入其中,俨然又下了几盘新的对局。

从演播室出来后,当记者问起陈耀烨的对局感想时,他低着头,表示没什么特别感想,因为黑棋始终占据着优势。和棋盘上的成熟冷静相比,赛场之外的陈耀烨有着少年本性,和王檄念叨起了他最爱吃的樱桃。

12日下午,首场半决赛开始进行,卫冕冠军王檄九段上场,对手是首轮获胜的李世石九段。两人曾在5月19日的围甲联赛第2轮比赛中交过手,那盘棋王檄发挥相当出色,满盘追杀,李世石子力死伤无数,遭遇惨败。

此番再度交手,王檄执黑先行,选择了新型变化,将局面导入未知领域。中盘阶段,李世石突然在棋盘下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力,以野蛮凶悍、直截了当的手段将黑棋一分为二,而后发起猛攻。对杀中,李世石手段刁钻,算路精准,将黑棋大块吃个精光,其手段之毒、计算之准,令人叹为观止。大龙既死,王檄中盘认输。

至此,参赛的7名棋手中,中国3人仅剩陈耀烨一人,韩国2人毫发无损,日本棋手全部出局。

13日上午进行半决赛第二场比赛,由陈耀烨五段对崔哲瀚九段,陈耀烨漂亮胜出,其过程波澜不惊。开局不久,执白的陈耀烨在打劫中果断舍弃一块白棋,却得以在其他大场连下三手,占据主动。

图二,右边盘进行的劫争中,黑棋执着地劫杀白棋,白2、白8、白10得以在棋盘大场连下三手,从而在大局上占据优势。黑11大飞挂时:白12夹,获得主动。

之后,陈耀烨一直冷静对待崔毒的各种挑衅手段,始终维持盘面胜负的局面。在中腹吃住黑棋数子后,胜负己不可动摇,最终白棋以6目半之优胜出。从对局室出来后,记者问陈耀烨的感想,他虽然说“这盘棋挺累的”,但也表示自中盘之初的打劫转换之后,已经是白棋好下的局面,而黑棋的几个缓手更令形势一直偏向白棋。

李世石摘得桂冠

陈耀烨战胜崔哲瀚,进入决赛后,根据获得世界冠军和两个世界亚军即可直升九段的相关规定,连获LG杯亚军和至少获得亚洲电视快棋赛亚军的陈耀烨实际上已经直升为九段了,未满18岁的他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九段。

14日上午,决赛到来。陈耀烨执白对李世石。两人2006年在首届中韩擂台赛中交过手,陈耀烨胜出,急于夺取亚洲电视快棋赛冠军和报中韩擂台赛一箭之仇的李世石此刻心情可想而知。

两人最初几手与他们在中韩围棋擂台赛上的对局一模一样,不过,李世石把上次的跳改成了这次的拆。李世石在右边布下大模样后,陈耀烨深入其中,双方形成攻击与治孤的攻防战,虽说陈耀烨擅长取地治孤,但毕竟对手是力大刀沉,而且近期状态极佳的李世石,一旦进入其攻击步调,少不了凶多吉少。

果然,治孤途中,陈耀烨着法过分,导致局面险象环生。

图三,黑1打吃时,白2反打,马晓春九段将此笑称为“一毛不拔”,强硬是强硬,但黑5后,白棋大块已是风雨飘摇。马晓春主张此时白棋在A位连回,封住左边空,再徐徐图之。

黑7点时,白8失误。马晓春说此时再难受也要在B位应,实战白8看似高效率,但黑9扳进白空时,白棋竟束手无策!因为有黑棋C位断气紧的关系,白棋无法在D位打断黑棋。黑9深入白空,白棋大损。

遭受李世石的妙手袭击后,陈耀烨显示出经验不足的弱点来。他好不容易将中腹大块安定下来后,却又在右上角草率出击,致局面于不归之地。

图四,黑1提子后,白棋损失惨重。白2开劫被马晓春批评为“失去理智”,结果被黑3先手提,以下至白30后手连回,白棋几无所获。而黑棋抢得先手在31位挡住,已立于不败之地。马晓春说,白2无论如何也要在A位打吃,这样胜负或许尚有一争。

行至217手,李世石又在左边空中出棋,陈耀烨无以为继,中盘认输。

赛后观众见面上,李世石笑容满面,对拿到这个自己以前从未染指的亚洲电视快棋赛冠军非常满意。陈耀烨则显得有些郁闷,毕竟,和冠军这么近、擦肩而过的滋味异常难受。但是,他的前方路途还很长。

4.疯狂的石头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四

《疯狂的石头》里面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细节及每一个时间点都是如此的恰好,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巧合。一群人为了一块翡翠,各怀心思。厂长儿子为了女人,掉包翡翠,普通小偷费劲了力气,却把拿到手的真翡翠去换了展览厅的假翡翠,国际大盗为了完成最后的偷盗工作,结果把自己的雇主给杀死了。每一行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就是专业尽职,国际大盗工作方式专业,讲究行业诚信,费尽无数精力,一定要完成偷盗工作,把物品交给雇主。展厅展着真翡翠,展厅保安却依旧苦苦寻找假翡翠,最后不知情地把真翡翠送给了老婆。

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巧合事件又似乎又隐隐再透露着什么,或许是想表达,古董、翡翠、玉此类东西,在不懂行的人眼里,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完全靠意识判断。电影中,保安发现有人动过翡翠,看监控发现是厂长儿子掉包了,他就一心认为展览厅的是假的,完全不知道小偷已经把真的换回来,假的拿走了。保安心里以为展览厅的是假的后,整个人都是懵的,之后各种慌乱和惶恐,拿回了自以为是真的其实是假的翡翠后,终于送了一口气,终于安心了。所以这一切的心理变化完全是意识导致的。这多像生活中的我们,自以为别人在议论你,自以为别人在针对你,自以为。。。。结果都是自己心理作祟,然后自己的行为就会按照你的意识被限制被约束,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就像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小姑娘很自卑,认为别人都嫌弃自己不漂亮,有一天她戴上了橱窗中心仪的发夹,她觉得自己美极了,一天都很快乐,觉得大家都对她友善了,她也变得开心多了,与大家相处愉快,等晚上回到家,她才发现她的发夹其实早就没在头上了,是早些时候掉了,其实这一切都是她的意识。意识确实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所以才会有自信,自卑之分。

5.《疯狂的石头》影评 篇五

影片巧妙的喜剧故事设计,无疑是该片成功的一大原因。该片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关系设计上,都独具匠心,令整个荒诞的故事看上去完整、缜密、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很多情节令人不禁拍案叫绝。一方是以工艺品厂保卫科科长包世宏为首的“守卫者”,一方是房地产公司董老板请来的香港国际大盗麦克,一方是由道哥领衔、由小军和黑

皮组成的土贼团伙。这三方“人马”目标不同,“攻守”不一,但都因谢厂长不务正业、逢妞必泡的儿子谢小盟而产生联系,上演一出真假变幻的人间“闹剧”。对真假翡翠在罗汉庙里的两次替换构成影片最大的亮点。谢小盟借拍照闪光灯将真翡翠换为假翡翠,后来与道个哥的情人上床后被屈打成招将真假颠倒,道哥一伙遂“把真当假”千方百计地来了个“调包计”,将真翡翠换回到罗汉寺。这其间,包世宏发现翡翠被调包,但在找真翡翠的过程中他并不知道三土贼已经“完璧归赵”,所以当从三土贼的房间找到假翡翠时便又将罗汉庙里的真翡翠换出。两次调换看似荒诞不经,但在逻辑上又是合情合理,观众都能坦然接受。同时,影片细节上前后呼应,注重前因后果的对照,极难找出情节上的漏洞。保安三宝在观摩翡翠时将托盘的底部划破,正是划破之处成了包世宏发现翡翠被调换的铺垫。三宝偶然的机会从三土贼的房间获得一个五万元的中奖号码。于是留下“等我好消息”的纸条成了包世宏怀疑三宝偷换翡翠的最有力证据。片中,前一夜包世宏率保安与三土贼在罗汉寺追踪“大战”,并且双方皆是身体负伤,第二天便在澡堂里相互闲侃,在厕所里互相对视。这一幕与著名喜剧电影《虎口脱险》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自始至终的喜剧片段抛出层出不穷的幽默包袱,让观众从头到尾保持着轻松的心态与观影的快感。

对于小人物草根生存现实的关注,是这部喜剧成功的另一个因素。从手机铃声到冒牌“千手观音”的歌舞表演,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月薪只要800元却没工开的工人,从不起眼的罗汉寺到卖苦力的“棒棒”,电影中的每个细节,笑料都来自观众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香港导演吴思远认为,对社会现实的微妙讽刺和合理夸张,是它迷倒观众的关键,“喜剧片其实是很难拍好的,因为它太平民化,导演如果不熟悉生活,根本没办法弄虚作假。”《南方都市报》则指出,《石头》的可贵在于抓住了老百姓生活的脉搏,这个戏剧因而有着真实的中国底色。这是那些日渐中产、贵族、远离大众、生活在空中楼阁里的导演们往往已经看不到的真实。在这部电影中,大资本对中国内地企业的兼并,国有企业的腐败和困境,中国的官本位和安全环境的恶劣,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问题,都得到了真实而敏锐的反映。片中的保卫科长老包,有着许多常人的烦恼,工厂发不出工资,前列腺的困扰,爱情在贫困前的考验,群贼的虎视眈眈,都让他痛苦不已。但是,面对着生活的困难,他却从没有低头,而是鞠躬尽瘁地和群贼作斗争,和前列腺作斗争,和厂长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影片最后,面对背板了全厂职工希望,将工厂和宝石都卖给了房地产老板的厂长,包世宏大发雷霆,不惜以生命的鲜血保卫宝石。当老包将错以为是仿制品的宝石,挂到了女朋友的脖子上,包世宏,一个黑色

幽默般苦涩的小人物,就获得了人性的尊严和他人的尊敬。

对中国化的商业喜剧类型探索,则是该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目前,中国商业娱乐片往往通过漂亮的画面追求娱乐效果,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到风景拍摄、场景搭建、道具制造、美术设计等方面。《疯狂的石头》的可贵之处在于,导演奖该片定位于大众喜剧的模式。通过吸收国外最新的后现代喜剧拍摄技巧(例如怪诞不经的情节与快速的剪辑都有塔伦蒂诺和盖奇的风格),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剧手法和氛围(比如重庆的方言色彩),并通过对生活中经典、流行影视歌曲颠覆性的戏仿来完成彻底的大众娱乐。首先,疯狂的石头可以说是现代电影技巧的大荟萃,在中国同类影片中无疑是一次最广泛的尝试性运用。平行剪辑、平滑转场在造成干净利落的故事场景的同时,消减场景与情景转换带来的突兀感。影片综合运用长镜头、短镜头、广角镜、表情等拍

6.《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 篇六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疯狂的“石头”

身材不高,面色有些微黄,乍一看像个挺内向的小男孩,他便是我的同桌——石翔。但千万别被他的外表给“骗”了,他可是班上最“疯狂”的人,稍有不顺,便会对人“拳脚相向”,尤其对我“宠爱有加”。人送美称疯狂的“石头”

“倒霉”的鸡蛋

最近学校掀起了一股玩具热,本班正是“先锋部队”,本人也就充当起本小组的“义务搜查员”,这不,趁他出去上厕所之际,我偷偷地溜到他桌前,把手伸进他的书包里,摸来摸去,玩具没摸到,谁知却摸到一个圆不溜秋的东西。“莫非是啥新型玩意儿?”但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鸡蛋。“嘿嘿,这回可抓住他的把柄了!”我心中暗喜,本想先收起来,等他回来刁难他几句,但却被班上的“小快嘴”小鲁瞟到了,一下把鸡蛋夺了过去,站在凳子上大声喊了起来:“嘿,看‘石头’带了什么?鸡蛋啊!大家快来瞅一瞅,看一看呀„„”但没等他说完,“石头”从外面风风火火地回来了,“小快嘴”反应快,一下把鸡蛋抛到了我手里,便脚底抹油——开溜了,而“石头”见我一手提着他的书包,一手托着还冒着热气的鸡蛋,脸涨成了酱紫红色,刚想张嘴说话,但旁边的“长舌男”小远先开口了:“王柏涵,你可真‘卑鄙’,趁人家不在,竟然翻人家的书包!”这一搅和不要紧,石头马上攥紧了拳头,我见事不妙,拔腿就跑,但石头速度更快,上来就给了我一拳,我也恼羞成怒,抄起手旁的一把雨伞,就向他挥去。没想到这小子“牛劲”挺大,一下子把我的雨伞扭断了。幸好有“和事佬”来拉架,才使我们进入了“冷战”——互不理睬。偷偷瞟一眼那“倒霉”的鸡蛋,早已“坠落深谷”,“不幸身亡”了。

“三八线”事件

鸡蛋事件之后,我们的关系便越来越差了。本来嘛,老师就是叫我来帮助他的,但现在我怎么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这“帮学”工作也没法进行了。万不得已,经过多日的协商,我们决定采用一种“古老”的办法——划分“三八线”。

以下为协议书内容:

“三八线”协议

因甲乙双方“战争”愈演愈烈,经协商,特以两桌间的缝隙为“三八线”,甲方在左,乙方在右。若一方超越此线,则赔偿另一方0.5元。即日起本协议开始生效。甲方:王柏涵

乙方:石翔

从此以后,你便可以看见这一幕:“嘿,王柏涵,你越界了!”“啊?没有吧?”我立刻把手缩回,装作若无其事。“若一方超越此线,则赔偿另一方0.5元。”他振振有词地说,向我摊开手掌。“哼,这玩笑你也相信,幼稚!无聊!”我头也不抬,狠狠地回了他一句。话音未落,便是桌子底下的一阵“脚来脚往”。

终于,这事情不小心被老班发现,趁课间休息,他便“冒”到了我俩面前:“你们俩同学,是不是前世有啥冤孽未解?非得用‘桌底伏虎十八脚’来解决?”关键时刻,老班还不忘幽他一默。

我刚想说话,但“石头”抢先一步,恶人先告状:“老师,是他先不守信用!”“什么?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他倒当真!”我也不甘示弱。眼看又要开始一场口水战,老师赶忙阻断:“暂停,你们两个之间的‘恩怨’,老师已经了解,说起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弄得这样‘满城风雨’,值得吗?”“可是„„”我还想辩解,但老师已经走了。

哎,多亏老班出面,这场“三八线”之争总算平息了。

7.《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 篇七

一、保护好奇心, 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 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案例:保育员阿姨把岑岑带到我身边, 生气地说:“何老师, 岑岑爬上桌子, 去博古架上搬木化石, 要是摔下来怎么得了!”岑岑低下头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看看木化石里面的木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下面看不到。”原来是这样。

在主题活动——石头展览会上, 我们与幼儿共同搜集了许多石头制品和工艺品, 这其中当属奕杨小朋友带来的木化石最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沉淀, 木头已和玉石浑然一体, 从玉石外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 孩子们对木化石兴趣很高, 在听奕杨妈妈讲解过程中鸦雀无声。但由于木化石价格不菲, 讲解完之后, 我们将它置于较高的博古架上供幼儿欣赏, 却忘了架子与孩子的身高悬殊较大, 不便于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探究。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我致电奕杨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 将木化石放在窗台边, 并请保育员阿姨帮忙老师一同维持秩序, 让所有的孩子在不损坏木化石的前提下, 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块神秘的石头。每次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木化石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你看这个地方的木头有个小洞, 是蛀虫蛀的吗?”“化石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形成?”“我见过恐龙化石, 和木化石有些不一样呢?”……对于“化石”的探究正悄悄酝酿形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 没有兴趣, 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 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岑岑的“危险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指示信号, 它告诉我们, 幼儿在探索中光“听”是不够的, 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 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追根求源, 引发思考, 激起探究欲望。案例中孩子们那一连串的问题是在与木化石亲密接触后才迸发的, 如果木化石一直高高在上, 如果岑岑不爬上桌子, 也许我们就在无意识中熄灭了幼儿心中的那簇探索的火花。

二、“等待”与“点拨”, 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 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下午3:00大活动室制作奇石盆景活动

场景一:元元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 她尝试用了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 都以失败告终, 她转身喊:“老师, 我不会!”老师问她:“所有胶都试过了吗?”元元说:“还有泡沫胶没有用过, 但肯定也粘不住。”“试试看, 试完后还是不行再来找老师。”元元改用泡沫胶粘石头, 粘完后还给石头刷颜料, 这样又盖住泡沫胶的颜色, 终于成功了。

场景二:睿睿手里拿着几块石头, 反复翻看, 眼神一片茫然, 老师问“睿睿, 想出要做什么吗?”睿睿摇摇头, “你去看看石头盆景画册, 还可以到讲台上看看老师的奇石盆景, 模仿着做一个, 好吗?”“好的!”睿睿高兴地开始他的创作。

场景一中元元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 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 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而场景二中睿睿能力较弱, 想要独立完成一个活动过程有一定困难, 教师则让他从模仿做起, 积累经验, 激发他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 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

案例:上午9:40班级活动室科学活动《称一称》

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 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 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 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 大家都在收拾整理, 我发现雨宏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 这块不行, 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 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 同桌的阿杰要帮她, 她没有拒绝, 可阿杰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阿杰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 她抢过阿杰手里的石头, 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

是大石头, 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 天平平衡了, 雨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 在“等待”中, 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 当雨宏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 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 这时做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 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 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 (特别是科学活动) 的重要环节, 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 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 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 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便会产生争论, 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1. 这是幼儿在探索吸铁石吸附能力的记录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吸铁石吸附物体属性的判断已经很准确。活动后幼儿借助记录表中提出了新的问题, “吸铁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和平常的石头不一样”幼儿发现的新知识体验是:有的东西看起来像铁但不是铁, 有的叫做铝, 吸铁石不能吸附铝。

2. 这是幼儿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实验过程后的记录表。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后他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互相交流, “为什么我把小石头放进水里, 水也变浑浊了呢?”“回家我也要把泥土和石头放在火里烧, 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通过交流记录表, 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 并且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幼儿探索的方法呈多元化, 探索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四、及时评价, 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 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 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 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 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 强化他的探究欲望, 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就如下面片断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中, 幼儿正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泥土和石头, 突然“砰砰砰……”一连串刺耳的敲击声吸引了在的目光, “国国你在干什么?”老师走过去问, “我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啊, 用大石头一敲, 是泥土就扁了, 不是泥土的小石头是砸不扁的。”他得意地回答。“可是你敲击的声音太大了, 影响了别组的小朋友。”老师说:“这样吧, 如果你想继续在教室里实验就要考虑换个方法, 如果不愿意换个方法就到活动室继续探索, 你觉得呢?”国国想了想选择去了活动室。

其次,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 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如在下面片段中对记录表的评价, 教师能针对每张表格的优势展开评价, 引发幼儿的讨论和思考, 并让幼儿从中学到可为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结束, 老师和全班幼儿对记录探索过程的表格进行评价, 晗涵的记录表被评为“最清晰的记录表”, 她虽然也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可她在每幅图的边上配上数字, 让我们了解整个流程顺序。奕杨的记录表被评为“详细的记录表”, 他用的是图式加文字的记录方法。小萱的记录表是“最佳方法记录表”, 她采用的区分方法能很快区分泥土和石头, 但没有标注顺序, 看起来有些费劲……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 最后老师说:“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很好, 让人一看就明白刚才你的实验过程,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下次在记录时也可以学习记录。”

五、开设区角, 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 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 我们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使幼儿与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形成三维互动, 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 随时随地直接操作, 自由进行持续探究, 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石头也疯狂》中, 石头已深入班级的各个区角中, 美工区里有用石头作画, 建构区里有用石头玩叠叠乐, 科学区里有各种矿石和孩子们超级兴趣的打火石, 另外班级还有一条用石头铺的小路, 每个孩子都喜欢光脚在上面走走踩踩, 既有趣又达到健身的目的, 可谓一举两得。区角中, 孩子自由探索, 轻松创意, 每次分组活动孩子们就分散在各区角中, 平时爱玩的玩具和游戏此刻都被打入冷宫。各类石头成了他们的新宠, 在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打火石碰撞后会有一股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石头有尖角, 有的石头是圆溜溜的?”……

幼儿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 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 就会集中精力毫无顾虑的持续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与展现, 他才能体验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和成功者。那份自豪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 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持续探究、创新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8.疯狂致死的石头 篇八

在福州地区,以寿山村的“寿山石”最为有名,开采玉石成为了这一带人们的主要工作,其余时间都游手好闲。但由于没有节制的大规模开发,这一带的“寿山石”迅速减少,甚至濒临枯竭。现在,福州地区已经颁布了禁止开采“寿山石”的条例,让其得到保护。但随着“寿山石”越来越少,这些“石头”的价格近年来疯狂地上涨了好几十倍。而因为“石头”改变自己身价的人也数不胜数。

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国大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都濒临枯竭。“四大名石”中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储量也面临濒危的窘境。价格的飙升,进一步刺激疯狂地开采,不断导致资源的匮乏。

也许正是这“一夜暴富”、“赌石”的现象,引发了我们社会中的生态失衡、环境退化、文化遗产流失、开采权混乱、艺术与资源的各执一阵等一系列的问题。

9.放下手中的石头读后感 篇九

Morstars计划

最近读到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非常喜欢,到一个程度在昨天给我爸读到其中一节时似乎眼泪都在眼睛里。那一篇的名字叫“放下手中的石头。”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咨询师在做心理辅导时所用的方法的文章,里面引用了一个西方的圣经故事。故事讲到,有一次耶稣在街上碰到了一个“行淫时被捉妇人”,被一群法利赛人围着。在当时中东地区的文化里,行淫是重罪,要被石头打死。而法利赛人,是在当时社会中最有地位,有知识,精通法律的一群人。他们围着这妇人,要定她的罪。

有趣的是,耶稣在当时也是一个蛮有影响力的人,按道理他应该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为要赢得别人的喜欢,认可。可根据故事中记载,耶稣在到那个妇人面前时却十分尊重,没有任何指责,嘲讽,甚至没有讲任何一句道理给她听。我想这是很棒的心理辅导,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我们帮助别人时,倾听别人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不带着内心的评价听,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像是那个人一样,理解他/她的难处,不做道德的评判,这样才可以真的让人有安慰。

当身旁的法利赛人为难耶稣,问他:“按你的道理应该怎么办呢?” 他们似乎在说,不用石头打死她的话就是犯法,打死她就不算关心理解不算爱,你说怎么办?耶稣的回答也是妙,“你们当中若有谁是洁净的,就可以第一个拿石头打她。” 这话一出口可不得了,聚众的人从“老”到“小”一个一个都走了。

我想这一段也解释了人们内心的一个真相,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的错,但对于自己的错误比较容易忘记。换句话说,我做一个猜测,就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容易看到别人缺点的能力,那很有可能是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我们被不认可的经历太多了。就像那群法利赛人,他们最熟悉的是法律,可想而知,一群天天生活在法庭里的人,有两样东西一定是最明显的,一个是自责(定自己的罪),一个是教训人(定别人的罪)。这两个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也像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他的另一本书中写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道德强加于人?因为他们曾受到道德的强迫。”

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词叫“阴影投射”。其中说明,心理辅导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来访者的身上的不好里面找好的。而法利赛人的思想体系是“在好中找不好的。” 所以阴影投射在这里是“他们通过审判别人,给别人定罪,让自己获得一种自义感。实则是一种防御型方式,把这些自责投射到别人身上。” 我觉得这个阴影投射这件事,在我们的文化里太常见了。好像还有个词叫“道德捆绑。” 我还没有想好这两个词的联系是什么,隐约中觉得是有点关系。如果出现了道德捆绑,那我想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教会,都可以是害人的。

接下来的一段就是我最喜欢的。我把它抄录下来,稍微做些改动。

“当事人是一个从事被人看不起的职业的女性,但耶稣对她却表现出充分的接纳尊重与接纳。我们曾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个人行为端庄,对社会有贡献,才值得被尊重。但是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对尊重有了新的理解:耶稣尊重那个妇人,不是因为她行为端庄,也不是因为她有什么功绩。耶稣尊重她,最根本的理由是:她是一个人,是人类肢体的一部分,而这是人当受尊重的基础,它不是任何社会价值条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也不是我们的道德理论可以摧毁殆尽的。”

当然,我觉得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强迫自己喜欢自己实在喜欢不起来的人,因为那也是不尊重,是不尊重自己,而自己尊重自己非常重要。

10.疯狂的麦克斯观后感 篇十

影片没有背景介绍,开场就是一场追击战,一个疯子带着自己的女人开着警车,公路警察们拼了命的追,几组人都失败之后,我们的主角麦克斯就神气登场了,三下五除二地搞定了疯子。然而没想到这疯子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组织,就引来了一堆公路骑士来作为非作歹。先是烧死了麦克斯的一名队友,后来麦克斯辞职逃跑都没用,他的妻子和还是婴儿的宝宝被骑士们生生压死,麦克斯也被迫走上了最终的大复仇。 单从架构来看,本片是典型的无脑商业片构造,没有任何的新意,英雄式的主角,一个引子所引发的悲剧,主角展现软弱想要躲避,进一步的刺激让主角奋起获得最终的胜利。93分钟的时长容量相当有限,编剧也相当粗糙,有很多让观众觉得无脑的简单剧情。音乐风格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科幻风,低预算导致几段BGM机械反复使用,经常出现音乐与画面情绪不符的情况。从这些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俗的不能再俗。

那到底是什么特色,让它成为30年后还为人津津乐道的名作呢? 我个人认为,是独特的世界观,神一般的特效和疯狂的导演。 根据我查的资料,《疯狂的麦克斯》以及后来的《疯狂的麦克斯2》所展现出的世界观,所涉及到的角色服装设定,在当时都是轰动性的,拥有巨大的文化影响。现代人可能永远无法想象此类杀马特风格混搭的服装,在刚刚走出冷战时代的年轻人心中有怎样的回响。凡末日的世界观,对照着后冷战时代,故作平静却危机四伏的时代,也成为了可以容纳无法无天的土壤。反乌托邦的设置,使得车辆可以在一望无际地荒野公路上自在地奔驰。这是什么,这就叫做酷啊,哪怕现在的我们觉得二的不行,可这就是酷啊。 影片涉及了大量的特技,无论是车辆追跑碰撞燃烧爆炸,还是尸体等血腥的镜头,每一个画面都让你完全感知不到影片40万澳元(今169万澳币,约870万人民币)的预算。这样的场面呈现在大屏幕上,完全不亚于现在的许多大片。

出场的车辆,大多都是退役警车、出租车和业界捐赠,但每一辆都得到了导演及机械师的改造,才呈现出最后酷炫的外形。细节一点都不马虎,片中麦克斯冲进病房,好友被烧伤的手掉出来的一刻,我整个儿人都惊住了。在这车辆竞逐战斗的镜头,很多后续的相关电影都安然失色。 无论是世界观还是神之特技,都归功于疯狂的导演,整个电影的企划来自导演乔治·米勒。谁都可以来拍末日题材反乌托邦的邪典电影,但如何让观众感受到这是真正的末日而非一个简单的噱头。乔治·米勒选择了毫不留情的血腥与暴力,纯粹的绝望。无论是虐龙套,虐配角,还是虐主角。且不说受难于车辆追逐战的无辜群众,男主的同事全身烧焦。男主的妻儿几度遭到恐吓威胁却又逃出生天,最后我们都觉得她顶多就是落入坏人手中,最后被男主解救,导演却到最后连狗都没有放过。但就是这样纯粹的暴力,我们才能感受到末法的时代,末日的来临,在男主妻儿倒在公路上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痛切。他为了家庭选择了放弃,可是命运却没有放过他,失去了此生挚爱,那就只能走向复仇之路,可恶的导演却还是没有放过他。后面几段吊着观众的口味,让他在最后的复仇中受了重伤,几度失神。 在导演如此的操作下,我们能看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光辉的英雄,而是带有浓厚悲壮色彩的英雄形象。我们甚至很难说麦克斯是个英雄,因为在末日的时代,对错已经混淆。在他完成最后复仇的那一刻,观众并无法感受到畅快淋漓,因为任何人都知道复仇是没有意义的。复仇并不能夺回失去的美好,并不能让主角回归往日的生活。麦克斯最终踏向了无人的禁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末路是什么。可以说这种悲壮的氛围让影片提升了一个高度。

11.疯狂的石头 篇十一

你一定还在怀疑,石头怎么会动,还漂移?但这的确是美国加州死亡谷名胜区正在上演的奇异景观——“会走路的石头”。这些石头散落在龟裂的干盐湖地面上,干盐湖长达1.5千米,名为“跑道”。石头则大小不,外观平凡。奇怪的是,在没有人或动物碰撞的情况下,每一块石头都会在地面上拖出长短不一的“尾巴”,有的笔直,有的则娴熟地拐拐弯,留下圆滑的弧形移痕。有些重达百多千克的石头,一年之内滑动距离能超过300米呢!石头自己怎么会移动呢?

惊人事实

有人说是超自然力量在作怪,有人说与不明飞行物有关,有人则认为是自然现象。虽然科学家们也经过不少研究,认为可能是风力和冰层的作用,但都没能给出确切的解释,这一现象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疯狂玩杂耍

在英格兰北约克郡的奇石迷宫里,屹立着一块体重超200吨的巨石。这不是很普通吗?但如果你将视线移至巨石底部,呵呵,相信你的眼睛和嘴巴都会变成标准的“0”型——没错,这像极了“核桃”在玩杂耍。是不是担心巨石底部那颗可怜的小“核桃”随时会被压碎,或者一阵风、一个小的振动就会将巨石推翻。完全不用你操心,它们平衡着呢,否则也不会站立到现在。

惊人事实

12.《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篇十二

这一成果的源头是什么呢?一块大石头而以。

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石头,没什么感到奇怪的呀!为什么李四光爷爷小时候就能不停的问个不停呢?也许是因为它是坪地上的唯一的一块吧。

想到最近爸爸讲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苹果掉到脑袋上,居然引导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和石头一样,都很常见,很普通,可他们都由有重大发现。为什么呢?我就没有向李四光那样爱动脑筋。有一次,我做数学题遇到了难题,心想妈妈反正会教我的,非要让妈妈和我一起做,妈妈没办法,只好给我慢慢讲解,和我一起做出来了这个难题。

做事不认真,作业常常因粗心而做错――这是我身上典型的`缺点。比如作业常记错,标点常漏掉,为此我挨了不少批评,可就是改不掉。

13.电影《狗狗的疯狂假期》观后感 篇十三

古今中外的各式动画电影,最爱主打的还是温情、友情、温暖等诸如此类的安全牌,巴不得将全世界都塑造成椰林树影、水清沙白的一派祥和与安宁,唯恐一不小心跨越了动画“雷池”半步,触动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嫩脆弱的神经。这样的呵护与关怀柔软又贴心,但有时候也免不了有点儿腻人。

电影《狗狗的疯狂假期》的主角是一只爱好和平的.小猎犬奥兹,在主人家里过着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尤其是小主人无条件的偏爱与恩宠,更是让小奥兹平添了几分任性与骄纵。因为心里深知这爱光耀夺目旷日持久,即使海枯石烂也不会偏移改变,因此一切无伤大雅的放纵与无理取闹也总是可以被轻松原谅。尽管卯足了劲儿地在长天大地纵情摔打吧,身后有主人为你撑腰,怕什么?在《狗狗的疯狂假期》前半段,奥兹和小主人的紧密无间甚是动人:被宠爱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

在电影《狗狗的疯狂假期》中,一处极为温柔动人的情感内核,在于小奥兹近乎偏执的坚持与执着:面对前所未有、始料未及的危机考验,面对着外面世界的陌生与险恶,小奥兹没有像一只蟹子缩回自己的壳里,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用智慧与行动突破万难。这看似是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但实际上极有可能是一种近乎直觉的动物本能:要回去,因为家里安全,要挺住,因为主人的身边有爱。沉浸在爱里的人其实都和小奥兹一样,前路有多险恶其实都不重要,回到家里轻轻关上门,便可以轻松卸下所有虚张声势的武装与防卫,知道所爱之人就在自己的身边,这世界其实就这么大。

14.看空“疯狂的石头” 篇十四

虽然进口铁矿石平均价在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寒冬之时触及3年来低点,然而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复建,铁矿石的需求再一次得到满足,其价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需求的回升,是否会让铁矿石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扭曲的产能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产钢3.89亿吨,预计年产7.8亿吨,同比增长7.4%,产钢增速高出钢材消费增速2.6个百分点。同时,中国产钢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49.4%,比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

尽管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已经屡次被“点名批评”,但是在扩产亏、停产更亏的现实情况下,仍在不断攀升。

中国钢铁产能提振三大矿山业绩

中国目前消费了全世界将近7成的铁矿石,受产能复建的需求刺激,澳大利亚三大矿山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公司铁矿石业绩表现强劲,今年二季度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产能复建难以持续

然而,钢铁产能复建的趋势是否会持续呢?

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市场层面的压力已经凸显。另外,政策层面,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升格为国家战略问题,商务部、工信部、环境资源保护部均表态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冶金钢铁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英才》记者:“资金流断裂、环保项目不达标,将使一批钢铁企业首先被市场行为淘汰、甚至倒闭。”

投行看空铁矿石

也许正是看到了中国钢铁产能复建难以为继的尴尬,各大投行均不再坚信“疯狂的石头”。多数观点均认为:随着矿商此后增加供应,铁矿石价格将随之回落。

15.《疯狂的石头》的观后感 篇十五

信宜砺儒中学

李肖明

观看《“两面人”戒》和《“两违”的疯狂》两部警示教育片,此典型案例具有警示和深刻的震慑作用,从案例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克服麻痹心理,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做一个清正廉洁的政管人。要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此事件中影响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按文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要摆正心态,拒绝攀比和虚荣心理,一心一意干事创业,踏实工作,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廉洁修身,警钟长鸣。

从此事件中,我们更要有这样的深刻体会,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政治头脑,保持着很好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要明确且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做一个明白人、清醒人,做到襟怀坦白、言行一致、不触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按照上级要求,按照文件要求做好工作。

16.《一个州长的疯狂》观后感 篇十六

近期,医院组织全体党员职工集中观看防腐廉政教育片《一个州长的疯狂》和《潜规则使他毁灭》,揭露了云南省楚雄州原州长杨红卫、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从年轻有为的党员领导干部沦落为腐败分子的沉沦轨迹。观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悟良多。

“好与恶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之前我也接触过杨红卫的一些报道,看到他一步步的成长历程。大学毕业后,杨红卫先后任过乡长、团州委书记、县长、州委秘书长、州委副书记等职。最初走上领导岗位时,他也是洁身自好,做出了一番成绩。客观上说,追求上进、勤奋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一度很受人称道,也有不少的实绩。在一定时间里,杨红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进步与进取的楷模。然而,当我们知道他成为一州之长后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大肆挥霍,脱离群众,反而有种严惩之而后快的渴望。一个人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高尚的精神非常不易,但是要堕落却犹如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会很快。我们都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贪如水,不遏而自溺;欲如火,不禁而自焚”。李人志,从一个普通的电工成长为企业老总,国家的高级干部,最后沦为阶下囚的经历。其前半生敬业而卓有成就,正是在他成长比较顺利、在权利更大和地位升迁时迷失了人生方向,最终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泥潭。李人志案件再次表明,腐败行为的发生都是从思想蜕变开始的,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肩上的担子越重,越是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人民的公仆,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胆识与气度。“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影片中杨红卫说难民是刁民的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可以说,其早已忘记根本,违背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初的誓言,没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貌似自由,权利无穷,实则空荡,很快就会灰飞烟灭。

17.“疯狂”的石头 篇十七

在罗马尼亚的中南部,有一种会生长的石头。这些石头是在一次大地震后出现的,最初它们只是一些大小各异的椭圆形的砂石,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些石头竟然会悄悄地长大。特别是在下雨后,它们就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生长,有的长势还格外凶猛呢,能从几克长到几顿重,真可谓是“疯狂的石头”。

由于这些石头的非同一般,罗马尼亚已建成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无拘无束地生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其列为保护对象。

爱哭泣的石头

在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顶上,伫立着一块有感情的岩石。这块岩石经常会发出一种声音,听起来就好似一位女性在轻轻地哭泣,而且哭声非常伤感,让人听了也忍不住伤心。但这块岩石并不是随便“哭泣”,人们只有在天气晴好的傍晚才能体会到它的忧伤,它“哭泣”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一般都在两分钟左右。

由于许多人都对这块多愁善感的岩石充满了好奇,都想亲耳聆听它的“哭声”,感受它的忧伤,西班牙已经将比利牛斯山建成了旅游胜地,让更多的游客去亲近爱哭泣的石头。

怕痒痒的石头

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有两块上下相连、高高耸立的巨石,人称“怕痒石”。“怕痒石”身上有一处“痒痒肉”,如果你不碰它这里,就算是六七個年轻人合力移动它,它也会纹丝不动。但是,只要你轻轻地挠挠它的“痒痒肉”,这块重达数吨的巨石就会和我们人类一样,痒得左右晃动,同时还会发出咯咯咯的笑声,这笑声还挺大的,周围1O米以内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试想,当你面对如此憨态可掬的石头,听到它那让人无限遐想的神奇笑声,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可跳跃的石头

印度西部有一座苏菲派教徒圣人库尔马·阿利·达尔维奇的神庙。神庙前有两块被人们崇敬地称之为“圣石”的石头。它们各重90公斤左右,却能让自己沉重的身躯轻松地跳跃。只要人们用右手的食指放在“圣石”的底部,同时,还要异口同声地虔诚地喊道:“库马尔,阿利·达尔维奇奇”,当人们将“奇”的声音拖到更悠长的时候,“神力”就出现了,两块沉甸甸的石头如同皮球一般跳起来,停留在距离地面约2米的高度,直到人们的喊声消失,它们才会回落到地面上来。

上一篇:工程违章整改报告下一篇:关于地震作文: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