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一年级

2024-09-04

弟子规教案一年级(精选5篇)

1.弟子规教案一年级 篇一

《弟子规》教案

——平山小学一年级

一、温习旧知识。

1.前几天我学了《弟子规》总序,大家一起把它背诵出来。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二、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入则孝。【课件出示】: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三、学文明理

1、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

2、师:这儿有几个生字我们先来看一看。看谁能读好它们? 【课件出示:应 缓 勿 承】

师: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指明领读,全班跟着齐读。评:小老师教得真不错!同学们也学得非常认真。

3、师:下面再请一位小老师带我们读准这几句。(老师适当纠正字音、引导读准节奏)(1)生领读,全班齐读。(评价)老师领读,全班齐读。(2)师: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分行读)

4、师:字音都读准了,那你明白话中意思吗?

师: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5、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师:平常父母呼唤我们,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 生汇报。

(老师适当引导,如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以后该如何做?)

又如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 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你打算怎样做?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1、播放故事。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2、练习礼仪

五、出示图片,练习背诵 师:来,齐读几遍,把它记下来。生齐读。

师:现在能把它们背下来吗?(全班齐背)评:背得真流利!

师: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好!男女生拍手交替背

六、作业:

1、帮父母收拾餐桌。

2.低年级小学生如何学习《弟子规》 篇二

一、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弟子规》开篇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无论父母教责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父母在教育孩子孝顺父母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老人,孩子们是看在眼里的,家长一定要身体力行,用自己孝敬爷爷、奶奶的举动来感染孩子,让他们通过双眼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孝敬他们的父母的,这样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模仿去做了。

其次,父母一定要在生活的小事中去督促孩子。比如,在父母或亲人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来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去照顾亲人,关爱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和关爱他们的心。

第三,父母在平时与接触过程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坐立行走,出入進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督促孩子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适度。正如《弟子规》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孩子学做人,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要把国学教育深入到家庭这个阵地,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个人自觉行为,身体力行地将《弟子规》的教导融进生活之中,尊敬长辈,体贴老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父慈子孝,每个家庭和谐了,那么社会也和谐了,社会和谐了,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

二、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更好发展

学校是儿童离开家庭、学习知识和做人的又一个重要场所。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弟子规》来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教师,更应该在学生刚入学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有计划地多读。用近一学年的时间有计划地读完《弟子规》五个部分内容。学生以诵读为主,教师以讲解为辅,学生在诵读中学习做人。

其次,《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离学生的生活甚远,语言也难于理解。因此,读经诵典既不能停留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层面,也不要走向讲深讲透、深刻理解的误区,而要引领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逐步去感悟、内化。

第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悟、内化的过程是在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的情况下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进程,不是强行外加,硬性灌输的结果。为此,要开辟多个渠道,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感悟、内化,使枯燥的古文鲜活起来,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 环境渲染。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把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内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班级黑板报、文化走廊等宣传载体,营造浓郁的校园国学教育育人氛围,宣讲《弟子规》,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不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2. 故事启迪。将难于理解的国学语言融入学生最喜欢听的故事之中,将理性的思考形象化,情节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3. 在主题活动中实践。开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比、学、赶、帮,有效地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

三、利用网络加强家校联系,共创学习、实践环境

3.弟子规教案一年级 篇三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E 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2-3人)

(七)拓展延伸。

4.弟子规(一年级上)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背读弟子规。

2.通过诵读体会弟子规的节奏美,了解弟子规的大致意思。3.了解与弟子规有关的文学常识。

4.学生写话水平有提高,学生的母语素养得到提高,思想道德情感受到良好熏陶。教学重点:能背读弟子规。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弟子规的节奏美,了解其的大致意思与文学常识。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学生学业负担较轻,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表现欲极强;又处于记忆力的黄金周期。对《弟子规》的反复诵读,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是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虽然《弟子规》里面讲到的道理他们平时都懂,但是并没有渗透到思想中去,变成一种礼仪行为,和同学、老师坐在一起诵读,还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讨,发表看法,慢慢的,大家就在不自觉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教学措施:

1. 采用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 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3. 持之以恒,日日背诵。关注学困生,保证背诵过关率。总课时:30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习总序,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初步会背诵;

2、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3、引导学生了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教学准备:

故事“孔圣人教书”“江革背母逃难”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总序;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认识个别生字。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弟子规这本书,它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三字成句,音韵和谐,便于吟诵。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总序。

二、学习新内容:

1.初读感知,师初读,生手指认。

2.生手指书,自己读一读;请个别生读,是纠正读音。

dì zi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3.认识生字,出示认一认,带拼音读。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得人。泛爱众 而亲仁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10.有余力 则学文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11.巩固理解读,采用各种读书方式。

三、相关链接;

——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师带读,生读。2.个别生带读,齐读。

四、讲故事——江革背母逃难

板书设计

dì zi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入则孝一

一、教学目标:

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二、教学准备:

故事“ 太后忧心”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认识个别生字。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

二、学习新内容:

(一)初读感知

1、初读感知,师初读,生手指认。

2、自由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掉字。

(二)讲解语义:

原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育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勇于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赏析:

我们从小就应当做一个好孩子,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回答,不能爱理不理。只有在家里懂得礼节,出外才会有礼貌,才懂得尊敬别人。现在不少孩子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爱,真可谓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渐渐变得傲慢,目中无人,养成了各种各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这是非常可怕的。父母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马上去做,不可以拖拖拉拉的,即使功课再多,也要学会帮父母分担家务,不能大事小事都由父母代劳。自己能做的事要坚持自己做,不能一味只图自己享受,否则长大了不但不会照顾自己,而且还会变得非常散漫。因此,当父母教育自己的时候,要专心聆听,态度要诚恳,要时刻按照父母教导的去做。如果有时候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并要努力改正,千万不可一犯再犯,真正做到改过向善。

(三)联系生活实际

1、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经老师调查,答案主要有三种:我在、我在这里、干嘛。其中尤以回答父母“干嘛”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这就很明显表露出对父母的不尊重。我们知道,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

三、讲故事:

宋代史书上记载,太祖既即帝住,尊母杜氏为皇太后,群臣皆称贺。太后却有忧愁不乐之色。左右问道:“如今您的儿子成了天子,你作为天子的母亲,更是无上尊贵,为什么反而不乐呢?”

四、总结: 可能有的人觉得无所谓,自己的父母嘛,随便一点要什么紧。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家里,父母总疼爱着我们往往一丁点事都舍不得让我们做,一切家务都由他们代劳 板书:

入则孝 二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一”;

2、学习“入则孝二”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在学习过程中,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及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

“谈孝”(讲“孝”的故事,谈身边的“孝”),来理解“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识“孝” 1.看图酝情。

(出示《二十四孝图》之一)“老师请大家看一幅图,谁能说说看到了什么?”(“一个老人在地上打滚逗两个更老的爷爷奶奶笑。”)“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恭恭敬敬地写‘孝’字。”

2.解字识“孝”。

(1)分析字形:“请你仔细地看这个‘孝’字,从字形上你想到了什么?开动脑筋,想想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温故学新,背“孝”

1.复习旧知:你能找到哪些与‘孝’有关的内容,背一背。”(学生竞相背诵)

(1)自由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掉字。

(2)同桌互读正音。指名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凊”和“清”字形区别;“缓”和“暖”读音区别;多音字‘省’的读音读xǐng。(3)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三、升华情感,谈“孝”

1.讲经典“孝”语。(学生讲有关‘孝’的成语故事。)2.升华明“孝”义。

师:“孝心,是能让父母老有所养,‘孝,善事父母’,且‘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是心中长存的敬意,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更是对父母的顺从,‘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总之,一个人孝不孝顺,不是昨天给妈妈捶了一次背,而是天天能给妈妈捶背;不是今天给爸爸盛了一碗饭,而是每天给父母盛上一碗饭„„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儿女孝则父母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让父母的脸上始终挂着快乐的笑容!” 板书:

入则孝 三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习入则孝3,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初步会背诵;

2、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不将公务据为己有);

3、引导学生了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教学准备:

故事“刘备教子”“陶母封鲊”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入则孝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初步书写。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之前学习了《弟子规》,我们知道做人要懂礼貌,那么先来向老师们问好,下面谁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接着学习。”

二、学习新内容。

1、讲故事“刘备教子”引出字句: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师:这个故事在哪几句中体现出来?

2、讲故事“陶母封鲊”引出字句: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1)师: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讲故事内容。(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渐加强,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于是选择“陶母封鲊”的故事让学生们听,从故事中陶母的严格教育,教育陶侃不私自占有公物,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知道东西再小,也不能偷偷私藏,教育学生从小注意品行修养。

(2)学生朗诵两遍。

3、出示字卡,教学生识字。(教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有利于学生独立阅读)(1)读准字音,手指黑板认读;(2)开火车比赛读;

4、师生共同朗诵三遍;学生自由朗诵。

5、学生讨论:“你做错事时,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三、游戏“对句”“接龙”“藏句”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几个游戏,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板书:

入则孝 四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习入则孝4,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初步会背诵;

2、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启发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二、教学准备:

故事“孝感动天”“ 薛包洒扫”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入则孝4;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初步背诵。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动物尚知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人更应做到: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二、讲解内容:

1、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两遍。

(2)同桌互读正音。指名读,教师正音。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学习认一认,读拼生字。(1)读准字音,手指黑板认读;(2)开火车比赛读;

4、看译文,猜原文。

(1)“身有伤 怡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2)联系生活:现在的很多孩子,与父母的愿望几乎就是背道而驰,着实令人痛心。

(3)请大家再跟我读一遍:身有伤 怡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4)“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喜欢自己,就应当高兴而时刻不能忘记;父母不喜欢自己,只能为此感到忧愁但不能为此怨恨父母。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1、故事“孝感动天”“ 薛包洒扫”。

《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这个意思。立身行事,我们不妨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考虑,肯定会少很多过失和灾祸。

而且,这一段让我想到古人的许多“家训”、“家规”、“家书”,实际上就是各种形式的“家教”。作为子女,应当遵从祖先、父母的家教;而作为父母,我们更应当制定出比较好的家教,让孩子们明白“好恶”所在:咱们这个家族鼓励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坚决反对做什么,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 板书:

入则孝 五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习入则孝5,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初步会背诵;

2、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说明为人子女的对待父母有不恰当的行为的时候该怎么做,其实是体现出了孝心。)

二、教学准备:

故事“亲尝汤药”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入则孝5;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初步背诵。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父母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这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二、讲解内容:

1、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掉字。

(2)同桌互读正音。指名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谏、怡、柔、尝、昼、侍。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学习认一认,读拼生字。(1)读准字音,手指黑板认读;

(3)再次练读。

(4)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4、看译文,猜原文。

(1)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母亲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声细语。(3)小结:

(4)请大家再跟我读一遍: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5)亲友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6)请大家再跟我读一遍:亲友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1、亲尝汤药的故事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汉文帝的天性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都不懒惰。有一次母亲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亲,把侍奉母亲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汉文帝服侍母亲的病,总是有闭好过,衣带没有解开过,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亲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亲服用。

2、师生谈谈故事的启发。

四、总结

在人类的文明社会中,忠孝大德乃人伦之大本,是作为一个文明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而不是“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式的条件交换。

入则孝 六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习入则孝6,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初步会背诵;

2、培养小朋友关心照顾他人的能力,用心体会别人所需

故事“黄舒守孝”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入则孝6;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每个人的孩童时期,都是完全依靠父母的哺育才能成长。因此,古人将父母过世后的“三年之丧”看做是不忘本来,饮水思源的“追悼期”。在此期间,不得宴乐游赏,不得应试做官,不得饮食华美,不得居处安逸。对这种古礼,我们今天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二、讲解内容:

1、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掉字。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学习认一认,读拼生字。

4、看译文,猜原文。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成、事死者、如事生。

讲 解:当父母年老去世时,古代人一般要为父母守孝三年,来表示对父母的怀念。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1、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

2、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四、总结

1、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2、作 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板书:

出则悌 一

一、教学目的:

1、第二章的“出则悌”,讲的是家中兄弟姐妹应该怎样相处?以及出门在外必要的接人待物的礼节。对规范我们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2、本节着重学习兄弟姐妹相处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当前社会独生子女的通病,自私、傲慢无礼,来打开小朋友的心胸,人之兄为兄,人之友为友。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讲解内容:出:表示出门在外 弟:当悌、伦理道德顺从兄长。

二、教学准备:

故事“孔融让梨”

三、教学重点:学生会诵读出则悌一;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初步背诵。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第一节讲了在家应该怎样孝顺父母,第二节主要讲兄弟姐妹应当怎样相处?以及对长辈应有的礼貌。出示课题:出则悌一(悌:尊敬兄长)

2、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身边有很多人不懂得礼貌,可是又不知怎样去帮他?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学习了“出则悌”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新授:

1、初读感知

个别生认读,读准字音,手指黑板认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①讲故事,“陈世恩苦心劝弟”这个故事表现出哥哥对弟弟耐心教导与无微不至的关怀。

你们也有兄弟姐妹,你们的关系处的怎么样?(关系好的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友爱和睦)

②师讲:兄弟姊妹友爱和睦,做父母的自然就开心,也就等于孝敬了父母。反之,哥哥弟弟整天吵架,父母自然就会烦恼。过去的家庭都是大家庭,秭妹很多。作为哥哥、姐姐比弟弟妹妹年龄大、懂得的道理多,经验丰富,要帮助父母教育和照顾弟弟妹妹。把他们看作象朋友一样来相处。反之,做为弟弟妹妹也要尊敬自己的兄长,听从哥哥姐姐的帮助指导。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那就把比自己年龄大的,都看作是自己的哥哥姐姐,比自己的小的都当做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像亲兄弟一样对带他们,就不会处理不好关系。带着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和你自己的感受再来一起读一读。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①师讲: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虽买得来荣华富贵。但买不来亲情。钱财看的重了,对父母的孝心就轻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就淡薄了。兄弟姐妹相处最大的障碍就是财、物。自古以来有多少亲兄弟为了分家、分财产而伤了和气。所以兄弟姐妹不是用财物来满足那颗欲望的心,而是用真心、用自己的德行来换取对方的爱。

②师讲: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最长,因为相处得久了,难免就会有一些矛盾产生。当双方发生矛盾时,马上检讨一下自己,每人少说一句,就风平浪静了。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当对方发火时,不要专捡对方不爱听的话去讲,马上忍让一下,冲突就消失了。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言语的忍让也是很重要的。往往有的时候,都是因为不必要的小事情而发生争斗,最后酿成大祸。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学会忍让,财物不去争夺,言语做到忍让,一生就不会有怨恨和烦恼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①师讲:在家凡是有长者在的场合,都要“长在先、幼在后”。

举例子:在家吃饭的时候,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好,小辈的才可以去坐。坐的时候,要坐偏位子上,把正位让给长者坐。当和长辈一起走路的时候,就要请长辈先走,小辈走在后边,叫做“徐行后长”。或者小辈的要为长者开好门,等着长者进去了,自己再关好门后,随行而入。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

② 师讲:吃饭的时候,要想到老人爱吃的东西,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等大人吃好了,自己再吃。不能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一下把盘子端过来,不管别人吃不吃?自己先吃个够!也不可以到桌子的对面去取菜,以免使袖子沾到菜汤,不讲究卫生。吃饭要有吃相,不要狼吞虎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4、熟读成诵

齐读 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接龙读等。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四、总结:我们小朋友学了“出则弟”之后,先要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忍让。从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作 业:回家后请教自己的父母:家里一共有多少亲戚?这些亲戚该怎么称呼?

出则悌 二

一、教学目的: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貌,可现代社会却把它丢了,我们小朋友要把它找回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礼貌习惯。把古代礼貌和现代礼貌结合起来学习。

二、教学方法:不要以背诵为主,以理解做到为目的。每堂课设计一些场景,比如:用文明用语接、打电话,招待客人的必要礼节训练等等。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出则悌二;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初步背诵。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教育,长大了自然就会做到

二、新授:

1、初读感知

2、学习认一认

带入到原文读,请个别生领读。

3、讲解内容

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既到。

长辈呼叫别人时,自己听到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被叫的人不在,你理所当然要给长辈回话。或者进一步问讯长辈;要不要你来帮忙?不能以为不是叫我,和我没关系,就漠不关心!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趋:快走的意思!过去的人见到长者,都会马上鞠躬作揖。长者会还一个点头礼,或者会跟你打一下招呼!你要等长者从你身边过去后,你才能走自己的路!现在有很多学生看见老师就好象没看见一样,一点礼貌都不懂!长大看见单位的领导也是如此,别说打招呼,就是面都不想见。见了人躲着走!可见,他没学过礼貌课,不懂得尊敬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骑下马、乘下车,过去古代的人,一般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或者是坐马车。那么见到长者,赶快从马上下来,或者从车上下来,给长者行过礼,要等到长者过去,你再走。其实这只是表明一种礼貌,不是非要等一百步了,你再走。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课堂练习:今天学习握手的礼节:(正确的方法)

见了客人,先把手伸出来,成45度角。(一般习惯用右手握)同时腰也要稍弯一点,不能太挺直,会让人觉得傲慢!

握住对方的手时,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松。用力太猛,会握疼对方,也不礼貌!手抓的不紧,会让人觉得你敷衍了事,不热情!眼睛要看着对方,同时说话。比

如:“你好!”“欢迎你!”等等。时间不能太久。不要抓住人家的手就不放。有的人摇起来就没完。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互 动:请一些愿意参与的小朋友一起来实践握手的礼节。

作 业:熟读本章节的课文。板书:

出则悌 三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习出则悌三,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初步会背诵;

2、使学生明白礼是把自己放在下位,把对方放在比自己高的上位而加以尊敬。

二、教学准备:

“孟尝军田文”的 故事。

三、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初步背诵。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根据老师的提示,齐背诵。

2、男女生背诵。

二、新授:

1、初读感知

2、学习认一认

3、讲解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讲解。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命:命令、吩咐。乃:才。当年长者还站着的时候,年纪小的人不要坐着,应等年长者坐下之后,吩咐你坐下才坐下。

在学生时代,尤其要注意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应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师,自己恭候在一旁听老师的解答,老师让自己坐下或示意自己坐下时再坐下。

在古代学堂里,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有疑问需要老师解答时必须恭恭敬敬立在一旁倾听老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持意见与老师不同,必须跪立在老师面前才能与老师争论。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这里也提到在长辈尊长或者长官主管的前面,我们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有很多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声量很大,讲起话来许多人都要为之侧目,都会看看他,但是他往往不晓得自己的讲话声音非常的大。所以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告诫,也要注意到他们讲话的声量。家里有客人来,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观摩情形。低不闻,却非宜。

“低不闻,却非宜”,如果在长辈面前讲话很紧张、很小声,这样也不对。“低不闻”,声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也是没有礼貌。“却非宜”,“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适宜。所以从小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讲话要落落大方,即使有客人来,有尊长在面前,我们也要指导他的行仪要很自然,很大方,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事:服侍,侍奉。诸:众多,各位。父:叔父,叔伯。面对尊长,无论是小步快走地亲近,还是缓缓退出时的不舍。无疑都反应出对尊长的敬爱,以及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一个“敬”字,无疑摆明了尊长与我们的位置。既然心存敬爱之心,那么,回答尊长的问话,视线看着对方,便是再自然不过了。

对于尊长是如此恭敬,推而广之,对于所有的人以及万事万物都应存这样一个心。由恭敬之意便自然生出了慈悲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他人的父亲也就像对自己的父亲,对于他人的兄弟也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也就顺情、顺理了。

三、小故事 一个女孩的进步

在海口,有一个女孩很内向,平时很少讲话,即使讲话了,对方也很难听清。通过学习《弟子规》几个月后,小女孩改变了内向的性格。一天,家长打电话向中心老师报喜,女儿在学校的朗诵比赛上竟得了奖。听到这个喜讯,中心的老师们都感到非常欣慰,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孩子竟有这么大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四、总结:

而这样的举动,我们何尝不是经常见到?而且我们应该反省:我们自己是否也曾经这样做过?

板书:

谨而信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很重要。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弟子规。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弟子规。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好的生活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多多。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谨而信一》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学习生字。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在文中圈出“认一认”中的字。(齐读:一个字读三遍)

3、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4、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5、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师示范读)

三、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小结:可见,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师讲:有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早上起来就喜欢磨磨蹭蹭,可是妈妈并没去制止他,先让他承受自己拖拖拉拉的结果。

小结:一开始的错误假如没有修正过来,等他养成习惯,就难改了。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谨而信一》中的典故。

五、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

3、师解释意思。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其他弟子规内容。

2、把《司马光的“警枕”》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附:

晨读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为了养成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养成孩子们勤劳和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即《弟子规》说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朝起早和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2.是养成不但读诵经典而且去力行圣贤教诲的行为习惯。

即《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从而使我们的孩子能学以致用,学以致行。

二是通过晨读加快了孩子们读经的进程。

三是通过晨读,以晨读的小朋友为榜样,更好的造成全班读经的氛围,从而 对全校推动儿童读经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板书设计:

谨而信 二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二。

2、会认4个生字。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成为出色的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二。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成为出色的人的道理。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故事《厉行节俭的晏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这一课谨而信二。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2)试着自己读一读。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在学校中是否能穿吊带、短裤、光脚、拖鞋呢?这样会给其他同学什么样的影响?

(4)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在文中圈出“认一认”中的字。

2、齐读:一个字读三遍。

3、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4、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四、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附:

故事《厉行节俭的晏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人。相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这是《史记·管晏列传》中对晏子的记述。晏子生活节俭,工作肯干,得到齐国上下的好评。

晏子已经当了齐的相国了,吃饭还是一个荤菜,自已的妻妾还是没有穿上好料子的衣服。晏子还是一个唯才是举的好相国,在齐国为诸侯畏服时的“文有晏婴,武有田穰苴”中指的那个出身微贱的大司马田穰苴就是晏子举荐的。齐景公看晏子为齐国做了很多好事,还住着低湿狭小的房子,又靠近街市,暄闹不安,想给晏子换一所新的住宅。晏子说,自己的房子已够好了,靠近街上买东西也方便。齐景公问他“你常到街市去,了解了些啥情况呢?”晏子含意深长地回答“现在市场上为受刖刊断趾而特制的踊越来越贵了,而普通人穿的鞋子可便宜哩”!景公知道晏子很会说话,这明明是在批评他滥用刑罚,从此便改正了。景公又对晏子谈他着意要赐一套华贵的住宅给他,晏子还是婉言谢绝说:“我的先辈住这里已久,况且我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住在这里已过分了,怎能贪图更好的呢?”不久,晏子出使楚国,景公趁机派人迁走他的邻居,在原地给晏子盖一幢新住宅。晏子回国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兴,便停车城外,派人说服景公改变决定,请回邻居,否则,不入城。景公不得不答应他的请求。

晏子对自己的德行要求十分严格。景公特别爱护晏子这个人才,见晏子的行车破旧便送去好车,见晏子的马瘦弱便送去骏马,见晏子的饮食粗简便送去美味佳肴……晏子都很有礼貌地一一退还。景公的宠臣梁丘据感叹地说“恐怕我到死也赶不上晏子”,晏子说:“要节约没有什么难,俗话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没有什么特别处,只不过常为不止,常行不休罢了。”晏子不贪享受的影响和他政治出色的影响一样,在齐国有很高的声誉。

板书设计:

谨而信 三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三。

2、会认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好习惯。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平日里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小细节?比如吃饭挑食,坐或站时东倒西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弟子规是如何教育我们的。

二、讲解内容:

1、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掉字。

(2)同桌互读正音。指名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拣、择、醉、端、揖、践、阈、跛、箕、踞、髀。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学习认一认,读拼生字。(1)读准字音,手指黑板认读;(2)开火车比赛读;(3)课外组词,带入原文读;(4)再次练读。

(5)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4、看译文,猜原文。

(1)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2)小结:那么平时我们吃东西一定不要挑食,因为我们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各种事物都吃才会长得更好。

(3)请大家再跟我读一遍: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

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4)师读意思,学生手指。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1、小故事《勤俭持家的范仲淹》

2、师生谈谈故事的启发。

四、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总结

不管我们怎样做,都离不开一个原则: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有一个规矩,一个用来约束自己的规矩,并让这种规矩成为一种本能 板书:

附:阈就是门槛,古人对礼的要求很严,内外之分很具体,门槛就是内外之分的界限。门槛可以说是一种礼制的象征,对门槛的踩踏,就是对礼制的极不尊重。现在的建筑,基本上已经没有门槛,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某种让人心底隐隐作痛的特征。

谨而信 四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四。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做事情学会有条不紊,知难而进。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四。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做事情学会有条不紊,知难而进。

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三课,背诵。

二、讲解内容:

1、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掉字。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学习认一认,读拼生字。

(1)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缓:慢,与“急”相对。揭;掀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揭开门帘的时候,动作要轻、要慢,不要发出声响。转变的时候要留些余地,不要撞到了棱角,以免受伤。拿着空的器皿的时候,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以免打破了。进入空着的房间的时候,要像里面有人一样谨慎,不可以随便。

(2)小结:本句中“揭帘”的动作可引申为“开门”和“关门”。同学们要学会观察身边的人的行动,并注意不要打扰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也是礼节里重要的一方面。

(3)请大家再跟我读一遍: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4)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师读意思,学生手指。

(5)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老师加以点拨。

(6)请大家再齐读一遍: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三、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1、小故事《苏嘉折辕》

苏嘉是西汉著名大臣苏武的哥哥,曾经负责给皇帝驾车。有一次皇帝外出,苏嘉给皇帝驾车,从都城长安来到郊外的行宫。当皇帝正要下车时,苏嘉因为不小心,一下子把车辕撞到了门前的柱子上。车辕被折断了,皇帝也受了惊吓。结果,苏嘉被判为大不敬的罪责,只好自杀。看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看起来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好,有时也会酿成大祸。

2、师生谈谈故事的启发。

四、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

五、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入”,“斗”字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起笔,学生书空。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六、总结

对,高贵,就是高贵!对中国人来说,高贵不是表现在血统中,而是表现在修养上。一个言语粗鲁、举止轻狂的有钱子弟,也不过是纨绔;一个言谈风雅、行为有礼的平常百姓,也绝对是贵族!你,是贵族吗?

附:从《弟子规》来看,这种讲究也不仅仅是皇室礼仪,而是所有有修养的人都应体现出来的一种礼仪之美、雍容之美。走路、说话、拿东西,都应有这么一份浑然天成的庄重和高贵。《大戴礼记·礼察篇》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弟子规》是讲礼的,比如今天的这六个“勿”字,都是“禁于将然之前”,从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开始,不让我们去犯错误。退一步讲,建筑中的门槛已经没有了,但我们心中的规矩还得在。行走坐卧,揭帘转弯,仍然不能肆意散漫,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尊重。老话说,要有架子。北京话讲,得端着点。

板书:

谨而信 五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待客之道和作客之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将入门,问孰存”。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谨而信你都能背过吗?引导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谨而信 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

(1)带拼音指读。(注意两个整体认读生字“吾”。)

(2)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一,从小就培养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成长。学习必要的待客之道和作客之道,以增强我们交往的社会性,减少沟通的阻碍。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名气越来越大。程颐、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一天,大雪纷飞,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见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同,就在门前站着等候。当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杨时的这种做法虽没有善巧方便,但没有人家允许不进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所以交朋友应该有个好习惯,到他家里去拜访时,要想让他的家人对我们很熟悉,我们自己就不要失礼仪。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问”字的口写在田字格中间部分,“声”字上面是士不是土,写时要注意。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谨而信 六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想玩别人的东西要先向别人提出,在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将别人的东西带走”这个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用人物,需明求”。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之前我们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可让全班一起回答:“长者先,幼者后”。)物、即”。)

(2)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3)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齐拼读。(4)开火车读生字。

(5)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教师提醒用组词或换一换等识字方法。)

(6)去拼音读,齐读,男女声比赛读。(7)带入文章读。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2)指读,随时正音。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小结:可见,用人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三、拓展升华。

1、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情境1:同学未经你允许直接拿走了你的橡皮用,你会对他说什么?

情境2:好朋友有一本好看的书,你想借着看一看,可他不想借,你想告诉他什么?

2、总结: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齐读相关链接。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用”子注意竖在竖中线上,“明”日不要写太大,学生书空。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谨而信 七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人无信则不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凡出言,信为先”。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谨而信你都能背过吗?引导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谨而信 七》,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

(1)带拼音指读。(注意认读生字“佞、秽、戒”。)

(2)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

(5)读古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6)试着自己读一读。

(7)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8)拍手打节奏,齐声读。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小结: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信 用 铺 出 来 的 路

一位东北的朋友带了十万元钱到深圳后,接了一笔铺地砖的生意。签完合同,对方汕头老板一看,这个合同绝对是亏损,不可能赚钱。所以这位老板就交代他的工程监督部属下说:“一定要好好盯着这个人,他很有可能偷工减料。”工程做完了,却没有发现任何偷工减料的地方。汕头老板心想,这个人做生意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明明是亏的,赚了钱我都看不出来,觉得他很高深莫测,就问这位动下,往往会做出犯法的事情来,他们认为“无奸不成商”,所以很多企业家的下场是锒铛入狱。人生还是要走正道,我们要对道德有信心,遵从圣贤教诲来做人,后福自会无穷。因为“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即所谓“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众”。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话” “说”都是言字旁,写时要注意。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谨而信 八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不要自作聪明,骄傲自满,对于别人所作所为妄加评判,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平和以待人”这个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古训“满遭损,谦受益”。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苏 轼 改 诗》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

2、《苏 轼 改 诗》的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天,大文学家苏轼到丞相府去拜访王安石。因王安石正在接待别的客人,他就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等待。闲着没事,他随手翻阅起了王丞相书桌上的书籍,发现桌子上有一首王安石没有写完的诗:“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读了以后,他笑了笑,在心里说:“王丞相的诗把季节弄错了。菊花在秋天正开放的时候,怎么会落呢?”于是他提笔续上了后两句“黄花不比秋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就离去了。不久以后,他因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秋天到了,他院子里的菊花落了一地的花瓣,他这才知道原来还真有在秋天开败的菊花。

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见未真,勿轻言”。

3、过渡新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文章《谨而信 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结: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这样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急躁的个性。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未”上横短下横长,“关”下横比上横稍稍短些,学生书空。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四、回顾背诵。

谨而信 九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九。

2、会认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主动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九。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 “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故事《曾 子 自 省》)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谨而信九。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在文中圈出“认一认”中的字。

2、齐读:一个字读三遍。

3、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4、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四、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附:

故事《厉行节俭的晏子》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总是对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这一天到底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做了什么没有意义的事情,做错事情了吗?给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要学习的东西是不是都掌握了吗?他的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今天,我们也要继续发扬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不仅自己的事情,就是见到别人做事时,也要留心学习观察,处处总结。

谨而信 十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谨而信十。

2、会认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做到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教学方法:

1、不要以背诵为主,以理解做到为目的。

2、每堂课设计一些场景,比如:日常生活中常有比吃比穿等现象,教育学生该如何做。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会背诵出则悌二;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背诵。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师:现在社会上讲究奢靡和豪华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或多或少地侵蚀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老师就讲讲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2、举生活中的事例;有一个孩子,父亲开计程车送他到学校,孩子遇到他的同学,同学便问道:“那个开车的人是谁?”孩子说:“是我们家的司机。”这个父亲送到后没有马上走,刚好听到这两个孩子的对话,父母听了非常难过。

3、生谈感受,师小结;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二、新授:

1、初读感知

2、学习认一认

3、讲解内容

(1)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讲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2)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讲解: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君子忧道不忧贫)。

三、讲故事,联系课文理解。

1、故事《阮 咸 晒 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阮咸把自己的衣服也晾出来,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2、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在文中圈出“认一认”中的字。

2、齐读:一个字读三遍。

3、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4、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四、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

谨而信 十一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当我们受到别人诽谤或称赞时,不应该心里波涛汹涌,应该立刻提起圣人的教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白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谨而信你都能背过吗?引导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谨而信十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1)带拼音指读。

(2)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3)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齐拼读。(4)开火车读生字。

(5)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教师提醒用组词或换一换等识字方法。)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师讲故事《志在天下国家 善虽小而大》;行善就好像在银行存钱一样,今天你存了二十万,结果这个灾难要你三十万,你刚好不够,灾难就降临到你的头上;假如你存了四十万,这次灾难要你三十万,你就可以化险为夷。

因此“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祸福都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增减,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的啊!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从这两个故事当中我们要体会到“要时时观心为要”,一有偏颇马上修正,这样就不会“无心非”了。比方说:走在路上遇到了好朋友,就说说笑笑地并排走,忘记了当其他人通行时,很不方便走过,这个无心的行为,叫做错。路标上告诉汽车的时速,有的人却非要超速;明知道闯红灯不对,但是还是闯过去;过马路应走人行道,却非要横穿马路„„这些状况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引以为戒。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泛爱众 一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对一切人都“一视同仁”,关心、尊重、帮助所有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所有的人都爱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明白只有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谨而信你都能背过吗?引导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泛爱众》,师解释题目意思。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带拼音指读。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试着自己读一读。

(4)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5)拍手打节奏,齐声读。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解一解,你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一句。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3)师小结。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师讲故事《爱吹嘘的王昭远》;

王昭远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统帅,平时他骄傲自大,总以诸葛亮自比,经常吹嘘说:“只要我手握铁如意,坐着太平车就可指挥大军,一统天下。”公元961年,北宋派大军攻打后蜀。后蜀派王昭远率军抵抗,平时趾高气昂的王昭远由于指挥失当,使后蜀的军队一溃千里,王昭远自己也做了宋军的俘虏。结果,王昭远自比诸葛亮要一统天下的大话,成为了历史上的笑柄。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

3、师总结,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要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不要说人家的坏话。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泛爱众 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有”、“私”等8个生字,会写“有、私”两个字, 积累一些新词。

2、教学生学习《泛爱众二》,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会背诵;

3、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心胸开阔得人;

二、教学准备: 故事“负荆请罪”

三、教学重点:学生会背诵泛爱众二;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译文,并会书写。

四、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学生背诵泛爱众一。(师引导背,集体背)

2、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泛爱众”。揭题

二、学习新内容。

1、初读课文

(1)师领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2)请个别生带拼音领读。(3)手指书,带拼音齐读。

2、学习生字

3、讲故事“负荆请罪” 师:这个故事在哪几句中体现出来?于有钱人,我们不需要去谄媚;对于贫穷的人,我们也不应该骄傲、瞧不起。

(2)师:这个故事在哪几句中体现出来?学生讲出字句并朗诵一遍;(3)师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意。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珍惜;你不懂得珍惜,你会轻视别人,同时别人也会瞧不起你。

5、自己看解一解,学习句子“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6、带着理解读文。(1)开火车比赛读;(2)打拍子读。

三、游戏“对句”“接龙”“藏句”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几个游戏,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四、学习相关链接;

1、带读

2、领读

3、齐读

五、学生尝试背诵。

六、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板书: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泛爱众 三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道德规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做个有道德的孩子。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泛爱众》你都能背过吗?引导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泛爱众 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1)带拼音指读。

(2)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意思,师给予肯定与评价。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刘宽宽厚待人》的故事;

刘宽是东汉时的一位丞相,以宽厚待人闻名于世,他从不对人发脾气。有一次,他的夫人想惹他发脾气,就在他穿好朝衣准备上朝时,特意让侍女端来一碗鸡汤给他喝,侍女在他面前故意失手,鸡汤洒在了他的朝服上。侍女赶紧揩擦,然后低头站在一边准备挨骂。刘宽不仅不生气,反而关心地问:“你的手烫伤没有?”侍女很感动,夫人对他的涵养也十分佩服。刘宽温和的性情,宽宏的气度,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泛爱众 四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在精神上面获得的也就越多。而相比物质上的财富,精神上的财富是更宝贵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使学生明白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在精神上面获得的也就越多。而相比物质上的财富,精神上的财富是更宝贵的。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泛爱众 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3、师领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

4、手指书,带拼音读。

二、学习新内容。

1、学习生字

(1)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齐拼读。(3)开火车读生字。

(4)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5)读古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师讲故事《赵盾救济乞丐》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由于他经常指责国君的过失,被国君视为眼中钉。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了杀手,赵盾眼看要被杀时,一名武士救了他。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拼死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给了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这个恩德我怎能忘呢?”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救济过的一个乞丐。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教学目标:

1、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很重要。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弟子规。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弟子规。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好的生活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多多。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亲仁”,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这样的希求。

二、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轲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多音字“朝”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在文中圈出“认一认”中的字。(齐读:一个字读三遍)

3、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4、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5、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师示范读)

四、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小结:可见,好的生活环境,会对我们的德行形成有所帮助!

三、拓展升华。

1、师讲: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都会办坏。

2、学生自己说一说身边的例子。

3、师小结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用自己的话给家长讲一讲。

五、相关链接。

1、师领读。

2、生齐读。附:小故事

1、《齐桓公的教训》

齐桓公晚年时生活腐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而竖刁为了亲近齐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宦官;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提醒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后来,齐查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2、孟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小的时候,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最早,孟轲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孟轲经常模仿出殡的场景。孟母怕孟轲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了人多的集市上,孟轲又开始学着隔壁的商人杀猪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私塾里的先生专心学习礼仪,学业不断长进,孟母终于满意了,便长期定居下来。

板书设计:

余力学文 一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人要不断的提升,提升自己的内涵,就要好好的用功读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使学生明白当我们有空暇的时候,应该把空暇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背诵。

2、过渡新授

3、师领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

4、手指书,带拼音读。

二、学习新内容。

1、学习生字

(1)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齐拼读。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3)师读解一解,学生找出原文。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师讲故事《刘羽冲学习》

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的好处。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余力学文 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运用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告诉我们读书要有要领,这个要领是“心眼口”。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回顾背诵: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的《余力学文一》你都能背过吗?引导背诵。

2、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篇——《余力学文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1)去拼音读,齐读,男女声比赛读。(2)带入文章读。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读,随时正音。

(3)师读解一解,学生找出原文。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意思,师给予肯定与评价。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宋太祖与赵普》的故事;

宋太祖时,赵普任中书令。因为他小时候读书少,所以在处理奏章的时候经常出错,于是他便在晚上勤学苦读。有天晚上,宋太祖前去看他,见赵普正在挑灯夜读《论语》,十分奇怪,就问他:“《论语》是儿童们读的书,你怎么还在读它?”赵普说:“我小时候读《论语》只是认字,现在,我是从《论语》中学习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宋太祖高兴地说:“你可真正的读懂《论语》了。”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余力学文 三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1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达到初步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不仅学习很重要,学习的常规我们也要做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古训“读看毕,还原处”。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1、同学们,老师要做一个问卷调查,学生们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书桌的有多少?

过渡新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文章《余力学文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1)带拼音指读。

(2)师带读,学生检查自己读的是否正确;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4)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5)读古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6)试着自己读一读。

(7)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8)拍手打节奏,齐声读。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小结: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这样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急躁的个性。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未”上横短下横长,“关”下横比上横稍稍短些,学生书空。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四、小故事

1、故事《韦编三绝》;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十七岁就因为知识渊博而文明鲁国,这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穿起来的。据说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周易》,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次。而磨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这一方面反应了孔子的刻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在读书过程中,是十分爱护图书的。

2、师小结: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五、回顾背诵。

余力学文 四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会认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3、能够熟读并背诵。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人在这一生当中有很多机会学习,我们要把握住机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和初步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完这篇后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学习不同的知识。教学方法:读讲结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他在对他后代子孙的庭训里头,他就交代,交代什么?他交代二十岁之前,不要给他读小说,他说很容易染习到这种权谋智巧。尤其他们涉世未深,不懂得明辨是非之下,你这么小就给他看这些人心态上恶的这一面,小说里头都是杜撰的;有这一面的污染,从小就应该要禁止。康熙皇帝他同时也自我要求勉励,他怎么讲?他说:朕贵为天子,有很多话听不到,因为很多人不敢跟他讲实话。他如何来警惕自己,到底有没有犯过失?他说他唯一每天都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读古书。读圣贤的经典来检查每日所作所为,是不是哪里有过失、哪里有缺失?施政方面哪里有缺失?他完全按照圣贤的经典来检点自己。

2、师生共探讨。

3、过渡新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余力学文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初读原文,学习生字。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2)指读,随时正音。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了吗?师读解一解。(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3)师读解一解,学生找出原文。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意思,师给予肯定与评价。

三、拓展升华,故事延伸。

1、师小结:人在这一生当中有机会学习,我们要把握住机会。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机缘读到《弟子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深入,帮助自己,同时也帮助周遭之人。

2、生谈论自己的感触,师总结。

四、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写一写”中的字,注意“志”字上面是士。

2、谁能为他们找个朋友?组词。

五、回顾背诵。

5.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篇五

去年春节,姐姐在我家过年。一天,我想吃瓜子,就用瓜子器剥了许多瓜子。姐姐也想吃,我不想给组组。忽然我想起《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就把剥好的瓜子给姐姐了一大半,我只留了一点儿。虽然我吃得少,但是我心里很高兴。

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地板上一扔,便跑到阳台上玩我心爱的电动挖土机。我指挥挖土机把沙子从一个盒子运到另一个盒里,玩得热火朝天。爸爸几次叫我去弹琴,我都装作没听见,仍兴致勃勃地玩着。妈妈下班回来,又叫我去弹琴,我仍磨磨蹭蹭不想动,妈妈严肃地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不是《弟子规》中的话吗?你忘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羞愧地去练琴了。

上一篇: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初中作文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协议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