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学之道(精选8篇)
1.作文大学之道 篇一
大学之道:精神重建与制度创新
再过两年,作为中国现代大学象征的北京大学将迎来百年诞辰。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大学的建立,始于本世纪初,大致是前五十年学习美、日,后四十年模仿苏联的历史。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新的一轮改革和冲击。这是中国历史上高等院校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时期。1949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5 所,在校生11,65万人;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 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 万人。八十年代中期,曾有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一百多所的盛况。同时,这也是大学的形象和概念最为模糊的时期,从企业的职工大学、民办的走读大学,直到清华、北大、均名之为大学。一大批建于五十年代的专门学院争相升格更名,改称为大学,出现了诸如邮电大学、化工大学、外国语大学之类名称奇怪的大学。于是,企图澄清大学的形象,发挥大学的精神,必先为大学正名。◎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概念原本并不模糊,无论中外,高等教育大致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多学院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设于大学之中或独立设置的专门学院(cllege),以及学制较短,以实用科目和职业训练为主的社区学院、专修学校、专科学校等。大学在我国虽泛指中等以上的教育(如“上大学”、“大学生”词义中的大学),其特指则是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之类的文理科综合性学府。
西方关于大学的理念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以培养“有教养的人”、“高贵的人”为目标、贵族式的博雅教育,以及中世纪大学以方法、逻辑学、修辞学、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等“七艺”为主要内容,培养“全能的人”为目标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近世以来,这种教育理想是以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亦译作通才教育)而闻名的。19世纪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首先将其定义为文理兼备的普通教育,以另于那种专门性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和教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科学教育得以从人文学科中分化出来并与人文教育并驾齐驱。因而,它同样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科学教育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洪堡将教授和学生都看作是纯粹科学的仆人,认为“大学的真正成就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欧洲古典大学传统在美洲大陆的传播,赋予大学前所未有的功利价值,促进了科学教育、专业教育和应用学科的发展,大学也不容置疑地成为国家发展的工具和实现个人功利的途径。然而,这种功利主义并非毫无节制,杜威在系统地赋予教育功利主义价值之时,也指出“一种真正自由解放的教育,不会将任何程度的职业训练与社会、道德及科学的边疆教育相隔离”,因为教育有两个同样重要的理想,即“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效率”;指出“确保文理学院在民主社会中承担适当职能的问题,也就是务必使目前为社会所需的技术科目获得一种人文性质的问题”.事实上,二十世纪西方教育思潮和大学教育的改革,就是一部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不断冲突、校正、互为制衡的此起彼伏的二重奏,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育的钟摆”.中国在清末引进西学和西方教育,虽有富国强兵的急切动机,以发展实科教育为主,但在大学的建设上仍较好地保持了西方大学的面貌。民国初颁布的《大学令》,称“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按照西方大学的通例,1929年颁布的《大学规程》、《大学织法》规定,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凡具备三学院以上者,始得称为大学”,“不合上项条件者为独立学院,得分两科”.这种通行的分类,对名份的重视和强调,旨在突出大学的独特功能和属性,蔡科学时报:真正的大学精神比任何排行榜都重要
近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和中国校友会两家民间机构,几乎同时公布了各自最新的大学排行榜,从而又掀起新一轮的舆论潮。有专家对排名机构发出质疑,还有的学者惊呼:当今大学排行榜已俨然成为一种“教育产业”(新华网1月23日)。
现在中国的大学排行榜版本之多、发表速度之快和影响之大,都远远超出此前的一二十年。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民间机构的评估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但毕竟为大学教育的消费者提供了信息和具体指导,打破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独自掌握和发布信息的局面,是制度的创新和突破。但在笔者看来,重塑大学精神比任何排行榜都重要。
1927年北大校庆时,马寅初发表《北大之精神》演讲,提倡“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这不单是北大的精神,也应该是所有大学的精神。面对浮躁的社会,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不应以流俗的是非为是非,更不应以流俗的价值标准取代自身的精神价值追求。可是,今天有哪所大学还葆有这样的精神?
我们姑且不说,今日的大学在市场化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下,丧失了学术殿堂的尊严,成为一个名利场;也不说师生关系早已疏远异化,在高校中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呼为“老板”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单说大学校长,试看今日之国中,大学校长中有多少人身上还保持着真正的大学精神呢?
笔者想起清华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抗战时期,清华、北大、南开内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三校公推梅贻琦先生为联大校长。初到昆明,联大既无校舍,又缺钱米,当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给了很大支持。一天,龙云拜访梅校长,说他的孩子未考取联大附中,请求破例收录。梅校长留龙云吃饭,请潘光旦教务长作陪,要潘派老师晚上去辅导龙的孩子,等明年再考,还要龙主席付家教费。
梅贻琦先生性格温和,而风骨刚强、不畏权贵、坚持原则。这才是先哲的风范,后人的楷模。记得去年教育界的几位专家在一篇文章中质问:“今天有钱有势者的子女,能够进入好学校的比例,是不是增多了?他们都是考上的么?我们这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是习以为常了,还是觉得汗颜?”他们严肃地建议设立“大学校长尊严奖”,“条件只有一个,即能顶住任何高官、大款的压力,不招一个不合格的学生!”
可见,真正的大学精神在最应该葆有这种精神的大学校长身上,也已经难以寻觅了。这不但是某个校长的悲哀,更是中国大学的不幸。当有些大学两眼盯着大学排行榜,甚至不惜进行暗箱操作时,笔者想善意地提醒一下:我们现在缺乏的不是大学排行榜,而是真正的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比任何排行榜都重要!
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
一、关于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层次的文化的建设,其目标是,在师生员工长期的教学、科研等实践中,形成一种以大学文化为主体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相应的观念体系为代表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大学精神则是对学校品格、个性、精神、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一般可以用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和表达,是现代意识与大学个性相结合,能够被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广泛渗透在学校传统、校风、目标追求、道德规范、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
具体来说,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指的是大学师生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文化定势,是全体师生或多数师生一致赞同的关于大学意义的终极判断。对于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国家的大学来说,其价值观也不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是大学理想和目标:在价值观的宏观指导下,大学还必须以国际国内经济、科技、教育发展趋势为引导,以尊重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为保证,以学校自身客观条件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需求为目标,脚踏实地地形成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并将其灌输到全体师生中去,形成全体师生或大多数师生认可的、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三是大学核心理念:为了实现大学的共同理想和目标,大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必须大力发展学校各项事业,为了凝心聚力共赴美好前程,必须要求全体师生遵守某些关键信条。如德国柏林大学的大学理念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统一:大学活动的非政治性质与大学建制的国立地位的统一,科学体系的内在完整性和科学对整个文化和社会的批判———启蒙意义的统一,教学和研究的统一。
四是大学组织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办学理念,还必须为目标的实现和组织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规范和制度的支撑和保证,也就是要形成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纪律性约束——组织信念,使得大多数师生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行为与学校整体目标和任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遵守共同的组织信念。
大学精神的内涵丰富多彩,并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价值→目标→手段→规则“层层递进,都是围绕在价值观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实现共同目标演绎而成的。这种鲜明的目的性使得大学精神内涵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师生群体在价值认识基础上积淀成的深层心理结构和信念,对于大学师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确立价值取向和追求、规范行为模式和方式,以及对大学整体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作用集中体现在它的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的功能上。
二、关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创新
2.作文大学之道 篇二
创业成功的五个要素,我想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堂课,从创业没有概念到可以尝试创业,这五点我想是非常关键的:
1. 创业的初心。每一个创业者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创业。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财富,但是你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动力。我们这代人不像以前,如果大家看过《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就会知道那一代人受的苦难非常大,所以他们的动力比我们要强。基于财富的创业可能是一个层次。再深一个层次是基于兴趣的创业,基于财富的创业你可以反复的问自己当你有了钱会去干什么。有些人会说我会去旅游,但是旅游会花很多钱吗?不需要的。如果你再问下去,他可能会说喜欢旅游带来的一种心灵自由,我可以说走就走。如果追求心灵的自由,你也可以像和尚一样,也一样可以追求心灵自由。所以你问到最后,你会在不停的寻找一个答案。如果说你内心真的是不甘心平凡,想做一些事业,这个时候应该说才是创业的一个根源,这才是一个非常深层次的动机。基于第一点你通过不断的问自己的动机,然后你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比如说我真的喜欢什么样的领域。
2. 现在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培养自己的兴趣,那么你需要不断地尝试,当你找到自己的兴趣之后还远远不够。这时候你要在这个兴趣里面精耕细作,直到你把这个兴趣培养成专长。在《异类》这本书里面提到了1 万小时定律,我感觉这个是在任何一个行业创业中都可以运用的法则。就是说你在这个领域里面有1 万小时的积累,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们常常关注的是一些成功人的现象,但是他背后的积累是非常辛苦的。大家看看1 万小时对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哪怕你一天付出10 小时,那么3 年的时间才是1 万小时,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
这里面有一句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姿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 万小时的锤炼只是任何人创业的必要条件。
3. 当你在一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些专长,那么怎么下手?突破点非常重要,但是突破都是从创新开始的。有时候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比如说鸡蛋怎么立起来,它如果是一个熟鸡蛋的话,你打破一点才有可能立起来。所以你要突破一些常规的视角,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领域总是新的东西来颠覆旧的东西,所以互联网领域总有小公司逆袭的机会。只有创新才能够给初创者提供一些机会,因为大公司它的资金雄厚,有非常多的优势,如果你做的东西还是跟别人类似,实际上很难有机会才可以冒出来。大家可以看一看如果你的这个产品在初创产品还不够突出,那么说明你的挖掘点还不够,你需要把它的创新点在一开始就要摆在用户的面前。
4. 商业感觉,大学生相对来说会欠缺一些。像成功人士,像巴菲特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卖报纸,这就是很早的时候树立了商业感觉。其实大家有很好的方式来积累自己的商业感:第一,你做一些跟商业相关的实践,哪怕你是摆摊卖东西。哪怕你是来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积累商业意识。还有一个领域跟商业非常相关,大家可以去体验,就是股市。股市是对于理解人性是最好的一个领域,没有炒股的人难以理解这个问题,比如说股票下跌了,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你在下跌的时候不卖出,你的亏损到60%,70% 还没有卖出。如果大家在股市里面尝试一下,你会发现这里面深层次的关于人性的东西,关于人性的贪婪以及恐惧,还有对于审美的追求,实际上在商业领域也有围绕我们做APP这些东西无法逃避的一些东西。商业上的感觉另一方面,你可以看一下商战的书籍以及文学书籍,文学方面尤其是故事性非常强的小说,因为小说夸大了人性。比如说茅盾文学奖获奖的这些小说,你看它的故事性非常强,而且它里面人性方面的东西也非常强。
5. 感召。当你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突破点,这时候你有了非常奇特的点子,但是问题来了,怎么去做?这时候就碰到了感召力的问题,就是说你怎么样去找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来加入。如果大家参加过社会实践和社团,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会有所锻炼。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要说服一个人来加入你的团队都非常困难,这时候你就需要有很多方面来锻炼。包括你怎么去影响别人,你看佛教创建之处,释迦摩尼是怎么把它创立的这么有威信,这实际上里面有很强的感召力。大家也可以看看马云,实际上他在创业初期就可以找到一些非常厉害的牛人加入他们的团队,实际上他把电商这件事反复地跟别人说,可能说到一千遍,哪怕别人不信至少自己也信了。所以这样的能力你可能是真的需要花时间培养的,包括我看到Simplr的创始人,因为这个创始人他自己不是搞技术的,他找的技术团队是在交大,他断断续续花了1 年时间才组成这样一个技术团队。这方面的工作是创始人自己亲历亲为,你不可能在初创阶段发一个招聘广告就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合伙人。在初期阶段你有没有很强的团队就决定了你成功的一半。
3.寻求大学之道 篇三
在今天,大学以及更广泛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热点的话题之一。由于某种也许不无道理的假定,许多人认为一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因而国力不足,大学则难辞其咎。大学集中了最多的尖端人才。每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之后,照例伴随着对于本国大学的不满。由于大学教授们经常参与国家政策以及法律的制定,因此这些政策或法律所导致的后果——经常是不那么好的后果——也很自然地要部分地由教授们来承担。近年来,大学合并。大学扩招,大学人事改革,大学教授抄袭,大学债务缠身……凡此种种,都会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媒体报道,街巷议论,网络“拍砖”。不一而足。
看起来,比起中世纪欧洲以及近代以象牙塔相标榜的那些大学,今天的大学已经很难在自己与社会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限了。而且中国的大学也许面临着跟西方不同的境遇。作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我们的大学诞生之际就没有在象牙塔里,可谓生干忧患之世,承载着振兴国运、拯救民瘼的大使命。另外,由于主要大学均系政府建立,新生大学一开始便与国家具有了太过紧密的关系。在西方,大学最早就在教会与世俗政府相互冲突的局面下寻求独立的空间,而我们的大学却更多的是国立并受到国家的控制的。虽然1952年之前,教会以及私立大学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记录(突出的例子如燕京、东吴、南开等),但是实际上,早在1930年代以后,政府对于大学的控制就日益强化。到1952年以所谓“院系调整”为名目的改革結束之后,中国大陆内的大学就是清一色的国立化了。
当高等教育整体变成了国家的垄断事业,大学的处境就全然不同于以往了。当然。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完成这样的目标。过去那样的社会主义经典理论是一种消解了冲突和矛盾的学说。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的任务,课程的安排,大学的培养方向,大学与国家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的事项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说从前大学要追求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那么在这种新的意识形态下,闹独立,要自由,就成为一种在逻辑上完全无法自圆其说的行为了。其实,过去的那种所谓“计划经济”要依据计划来安排绝不只限于经济(正如市场经济也不只是一种经济安排方式一样);政治权力的架构也必然是命令一服从式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计划模式一定要延伸到学术知识以及思想等领域,甚至思想领域的高度统一乃是何以能够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前提。
不消说,跟计划经济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一样。我们的意识形态也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期中。在这个过程里,大学要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大学精神。这些精神固然包括自由、独立等价值理念。同时,也必须从一些具体环节上把理念化作有形的制度和规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的自治、教授治校、大学与商业以及流俗之间的距离以及鼓励追求真理与创新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从而使大学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学者的共和国。
欧洲的大学从一开始也面临着某种自治上的困难。君主以及地方权贵和临近的地方宗教当局希望控制大学,与此同肘罗马教廷也因为强化集权以及抑制异端的需要而力图把新生的大学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不过,正是这种两种势力之间的拉锯却反而成全了大学的独立。另外,早期大学在遇到地方当局或大学所在地居民的干预的时候,还有一个“杀手锏”——撤离。当时的大学并没有后来我们习见的那种校舍,所谓图书馆也是藏书寥寥(直到1338年巴黎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也只有1722册),所以搬家是很容易的事情。到了近代,启蒙运动和权利保障体制的建立彻底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正当性,虽然在某些特殊时刻,它们还会受到一些考验。当大学取得了自治的地位,就会形成与独立相适应的一些管理模式和学术教育制度,大学之道也会通过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风范而展现。当然,历史永远不会终结,大学前行的路途上总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学正在谋求更大的规模,力图对社会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不过,这种发展已经开始遭遇到某种难题。规模巨大意味着精英教育传统的式微;影响社会的同时也不得不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些问题在西方似乎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但是在我们这里,历时性与共时性却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大学发展的特殊境遇。
我新近付梓的《学者的共和国》一书,从内容看,涉及到的正是前述大学的理念与制度的基本事项。自己在大学教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说来对于大学教育尤其是其中的弊端应当有相当的经验和思考。不过,随着知识界分工的深入。教育学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那些从事教学,但专业却并非教育学的人们要在教育学领域发言就多少有些“野狐禅”的味道,仿佛那句把写字的人和书法理论家区分开来的老话——“删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这本以大学为主题的书无意追求成为研究大学教育的专门著作,读者从收入其中的文章的风格也可以看出其中的驳杂与散漫。全书开始于我停招研究生的公开信及其引发的后续讨论,之后的第二编是自己关于大学精神的一些随笔、访谈和演讲。接着第三编是对一些更具体的学术规范的讨论,最后一编写人谈书,通过人与书,思考知识分子的风范。由于不少内容跟自己亲历事件与周遭环境密切关联,不妨说这是今天这个时代里大学教师状态的一个标本,显示出他们在探索知识、教书育人以及追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过程中的理想、努力、欢愉和苦闷。
4.《大学之道》读后感 篇四
---《大学之道》读后感
09体教男二班邵杨***
大学,中学,小学。似乎这样一个排列有些有趣,如果把握的成长经历看做一个数,那这个排列就是我的倒数。这样说并不为过,因为在20年的生存里,他们占据了13年了。从儿时就在求学道路上兢兢业业,对大学充满憧憬。那么在捧起《中国语文》这本课本时,不料与《大学之道》这篇文章碰上面,开始了我对大学的思索。
古时的人们上学,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似乎大学就是大人之学。而在大学里辅导员给我们上的第一堂班会时,大学两字被放大化的排在了黑板之上,而在“大”字下面重重的划上了标记符,然后开始了对这包含丰富的“大”字进行阐述。它不仅仅是指教学楼等建筑规模的大,更多的是指在这个环境中充斥着大知识,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里的大楼,大湖,大门,大道等不是支撑大学之大的支柱。而大学里的大师,大事,大人物,大图书馆等才是铸就大学之大。简简单单的一个对“大”字的阐述包含着的是千言的劝学,万语的启示。
一位先哲有说育人为主,德育为先,而恰恰的在《大学之道》的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的提到德对于一个人的至关重要。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在《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将这段文字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便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纲”指的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我从大学之道开始联想。道,是道“路”,是通向目标的途径。用道路比喻事物背后的规律,给人的感觉更直观。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讲的正是人可以通过学习思考掌握事物发展的一定规律,但是,今天可行之道,明天不一定可行,事过境迁也。他强调了人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也强调了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更强调了世界万物的变化无常。这和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有相似之处,当然,老子的道讲的更多的是自然之道,孔子的道更强调的是人之道。大学之道,就是掌握上等学问的方法和途径。成人学国学,从大学开始,朱子等也说十五岁以后开始入太学。之前,是小学,主要学习的是洗扫应对,初级礼仪和文字基础。十五岁以后,学有余力的人而又有远大理想的人,开始学习大学之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学》中,强调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接近正道。正如人驾驶车辆的时候,需要不断修正方向,才能不偏离正道。人生的实践也是这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明什么?按儒家讲是发扬人本性中好的德行,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理解为发扬自己的长处,也就是说,不是什么都明,而是有所侧重,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并去发扬它,那就是明明德。“亲民”按儒家传统解释应该是推广儒家的理想和道德理念,对一般人来讲,就是发挥所长,勇于实践,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目的是什么呢,按《大学》讲就是“止于致善”。对“致善”的理解,广义上讲是达到儒家提倡的最高理想境界,如建立大同社会。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界定自己的理想目标。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
通过修身使自己德行和能力提高以后,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扩大实践范围,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学习感悟人生之道并且不断的实践演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探讨人生之道,是一个更快乐的事,就算没有人理解我们的才学,或者没有机会实践我们的理想,但我们不依然是一个活的很充实的君子吗!
走过古时大学,踏入现代大学。每个上过大学的人对于大学都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不可置否的一点是: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每个人对大学生活都有自己的感悟,在我看来,我第一件就是充实的大脑和良好的思辨能力。无论你是否对自己所学专业报以兴趣,还是不想在本专业继续研究下去,毕竟本科教育并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做学问的,但是书却不能不读,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多读书、读好书。书可以填充读者精神上的满足,丰富认识视野。读书是获取大脑所需营养的最好方式,而且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思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第二件就是要培养和发展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在大学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竞争,有时你会发现有一个特长会带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大学里,有特长的人会显得更加自信。运动场的飒爽英姿、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喉、下得一手好棋,都能带给你无尽的自信,即使让你的文字偶尔见诸于报刊杂志,都能给你带来才子才女的佳号。第三件就是在大学里要有几个真心、知心的朋友。人无友则无趣。在大学里是很容易受到寂寞和无聊的侵袭的。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份寂寞,也会多一份快乐,朋友是生活的助推器:一方面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你本身变得有趣起来。
5.《大学之道》体验课流程 篇五
主持:(14:10开始)
1、问好——
2、自我介绍——问好方式 鹰梦方式
3、互动:调查学员来自哪里?(哪几所高校?)
4、互动:调查学员来的目的?
a)好奇——很多游戏、活动去体验,你的收获:仅仅满足好奇心而已 b)给朋友面子——已经达到了,现在目的就已达到
c)被胁迫——放心,一定会安全回去的,带回去一群知心的朋友。d)“验师”的——男的,活的
e)提升自己,充电,学习。——恭喜最棒的你„„
5、塑造课程的独特性(与学校不同),主持,讲师正装,音乐
三个目的:
一、明确你的目的?(最希望此次课程获得那三点收获、知识点)写下来。(课程结束,验证一下你有没有获得你的收获)
1、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我相信我是谁,我就是谁!(《九牛之人》的故事,以九头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21世纪心理学研究表明:“你会成为你相信的人。” 相信自己,相信鹰梦,相信教练!
《秘密》吸引力法则:1)大胆的要求。2)相信已经拥有。3)满心欢喜的接受
2、放下:(活在当下)(性别、年龄、身份)空杯的心态。(4岁年龄)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全身心的绽放。
3、用心:(积极主动)学习、练习、复习、分享。体验式学习,活动
三个要求:
认识所有鹰友和助教。互动:与你身边10位以上鹰梦,相互认识,握手+拥抱,接吻就不要了。
至少上台演讲一次(PK上台的次数最多者,神秘大奖!) 彻底身心绽放两天 课程规则:
准时参加所有课程及活动
准时于音乐停止前坐下(试音) 课程期间,佩戴胸卡
关闭手机(互动:举起手机跟着教练一块宣誓) 保护课程知识产权 创造良好课程环境
如有时间变动,以主持人为准
奖励措施:奖励:加分制。1万——100万。
惩罚:迟到、早退,团队集体俯卧撑或蹲起。 重要提示:穿宽松的衣服,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
教练有权终止违纪学员参与课程。
鹰梦课程中立,不涉及政治、宗教思想
鹰梦语言: 鹰友 死党 代号 咨询顾问
好,很好,OH——YES 确认说
最高品质——静悄悄
起代号:(写的大一点,并且描黑,背面写下寓意)互动:多个分享名额,分享代号的寓意„„(鹰梦像似个动物园)
分组:
问候(大家好!回应:好!很好„„ 我是谁(代号?解释代号)
来自哪里?(籍贯,学校,专业) 我为什么来参加鹰梦?
是否竞选队长?(正队长,副队长) 结束(感谢)
(队长要求:
1、付出,团队精神
2、爱心,恒心,信心
3、组织协调能力
4、沟通演讲能力)
组建团队/团队展示:队长、副队长、(学习部长、生活部长、纪律部长)队名、口号、队歌(旧曲新唱)、画队旗(标志,口号)、编故事(包含所有人代号)、排辈分。
上台展示,排一队形,展现团队风采!
分死党(男女搭配,直接牵手。苹果、梨);
小主人、小天使(天使来信)小天使的故事。便签纸
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姓名、代号、学校专业、家乡、联系方式、QQ、生日、爱好、梦想、最想得到的礼物、是否单身。 下课休息,喊口号!(下课为小天使写天使来信)上课,三个分享名额
一、主持:
二、主讲老师上场:(14:40结束)
a)包装个人(经历)、课程。讲大学生活的一些现状(课程的来源)
b)态度决定一切!!
c)付出代价学习非常重要
i.每个人交5元钱(学员能专心坚持到课程结束!)ii.为接下来报课程做铺垫 d)教学风格:
i.体验式教学。举例:学游泳 ii.互动式教学。提升状态、效率 iii.快乐式教学。心态、环境很重要 e)两点要求:
i.手机关机、静音 ii.勿随意走动 f)六大板块:
i.大学规划 ii.目标管理 iii.iv.v.vi.时间管理 情绪管理
人际交往(你的大学朋友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沟通口才
三、大学规划:
缘分从相信开始
a)破冰:分团队。团队个人自我介绍。队长,队名,口号,队歌。(团队展示)b)团队游戏:同起同坐,(同舟共济)(15:40结束)
c)想不想让大学生活过的充实?数据:目前就业状况,突出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压力!学员产生危机感!!(无论干什么?最终都会选择就业、创业!)d)包装课程,六大板块:(15:50开始)
i.大学规划:
1.没有规划,就是规划失败。大学说明书 2.充实VS忙(心亡了)大学四年生活 3.航海图,建筑蓝图 ii.目标管理:
1.明确目标=力量
2.自信,有动力,有能量,坚定信念 iii.时间管理:
1.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聊 2.时间多,不知道干什么 3.迷茫,空虚,颓废 iv.情绪管理:
1.郁闷,自卑,自闭
2.情绪波动大,浮躁,同学间矛盾 3.人缘差,不大受欢迎 v.人际交往:(增强个人魅力)
1.你的大学朋友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 2.成功=知识+人脉!(70%)
3.人脉=命脉=钱脉。朋友多了路好走。4.当今社会——关系的社会,处处靠关系 vi.沟通口才:(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
1.是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有好口才一定是人才!2.说话的艺术。(讲故事:皇帝做梦,牙全部掉了)3.矛盾起源于——沟通不善
vii.时间原因,只能讲两点。让学员自己挑选。引导、包装课程
互动:毕业,怎样才能月薪20周年,就业说明会!)
1万元?面试官注重什么?(举例:中韩建交 横向规划:(如何丰富你的简历?)—吴文娟简历示范(16:00开始,30分钟)
1.专业学习:喜欢、不喜欢。从事、不从事(不对口)
a)调查是否喜欢专业? b)调查专业是调剂的?
c)调查从事对口多还是不对口的多?
2.能力技能:专业、计算机 办公室软件(互联网时代)、英语(国际化)、管理类(经济化)、其他„„(安排时间让学员抄写)3.实习实践:社团(“演说俱乐部”,“山师创协”。学习力,销售,说服力,演说,表达能力,领导力,组织能力,执行,人际交往)、公司实习(教育培训公司)、社会实践、生存挑战(泰山徒步,南部山区徒步,黄河徒步)(团队围城一个圈,分享感受,接下来如何规划!)
规划最重要的是,达成!去做,去实践
四、目标管理:(16:30开始)
目标管理:10大方法。讲最重要的2点!
a)下定一个决心
实现自己,因为我受够了,所以我要改变我自己。为什么做,怎么做,哪一个更重要?(动机更重要!)
i.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癌症患者,求生欲。不成功更难,去忍受失败、困苦一辈子
个人经历:出生农村(调查家是农村的?家是济宁的?),从小体弱多病,家庭原因,身高原因,高中县城上学,很自卑。家庭的压力一心要考取大学。
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只能考上二本。毅然决定走艺术生路线。只身一人,第一次出远门,(妈妈送到车上,泪湿枕巾)背着画报来到济南。一个月3000元花销,大三半年多,花了家里三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最后一次我是哭着给我爸要的学费,父亲根本不知道我学的是什么?他只知道有用,能让我考上好大学!因为这是我选择的路,我要对得起父母。
6个月,0基础,手冻僵了,继续画。身边的人,都在谈恋爱。因为我没有资格,因为我花的钱是我爸妈的血汗钱,因为父母依然在等我!每天早起给老师买早饭,为老师洗衣服,求老师专门辅导我!二环西路西沙小区,冬天睡地铺!两个人抱在一块睡!冬天3月份,下着大雪,背着画包,淄博、济南来回跑。爸爸在外打工的八年,一年只回一次家,我家如今还住着爷爷留下来的瓦房。
成功:美术只学了半年多,山师第11名入校,4月份收到录取通知书,提前录取。收到本科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圆了父母一生的心愿。曾经问过父母,假如没考上大学,会怎样?父母会一辈子抬不起头!大学本科,对于农村家庭是多么的重要!上大学,家里凑不齐学费,去姑姑家借钱(从小姑姑特别疼我),无果,哭着去教育局办的贷款手续。上大学那一刻,立下决心,大学期间不花家里一分钱,包括学费、生活费。
成就: 卖夜宵(一天赚270元),冬天骑个自行车,赶时间 凉了 对手抢时间。躲保安,有一次亏了,60多个饼卖不出去!
摆地摊(泉城广场夜市)卖P3(两小时赚900多),每天1点多睡觉。等夜场客户 开教育公司,公司任主管。
带团队卖电话卡(7天卖26000元)。前几天带团队,7小时,卖1776元。不断参加培训、投资大脑。(学习改变命运)鹰梦教育公司实习,市场总监!(父亲完成一个心愿,高兴半个月)山师创业者协会会长,团队150多人!
(唯一,大二留下将近20人,成长,家的感觉)
创立山师 演说俱乐部,每天早上6:40——7:40带团队,练演讲!(2个人,到20多人)
大学城6所高校巡回演讲,讲座演讲40多场!b)强烈的学习力(也许一本书,一堂课,一个人,一句话就会改变你的命运,所以抓住每一个提升自我,学习的机会)i.人生有两大财富:1时间,2才华。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地用时间去换取才华的过程。成反比。时间减少,才华(智力、能力、魅力)增多。
智力:专业知识、技巧、方法。能力:责任感、逆商。魅力: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
能力第一法则:能力有了,什么都有了(能者居之)。靠实力才永恒
21世纪竞争的社会,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实质是“三力”的竞争!中韩结业说明会。人力主管,能力(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口才,公众演讲,领导,管理,说服,销售,组织)
看专业,只有两种情况!
1、会计类,2、生产研发类
ii.我要,我愿意付出代价
高考考426分。厌学。大学期间四处求学。
2月份参加鹰梦第一期课程,陆续参加所有的课程。全国各地参加课程。
信念:不断投资大脑。穷人穷的不是口袋,而是脑袋。穷人的恶性循环 哲学老师:“钱!花出去!!投资两方面。
1、教育学习
2、外出开阔眼界(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大一暑假去武汉学右脑,半个月花2000多。大二去河北石家庄
寒假去德州参加课程,《超级领袖训练营》,5天3900元。感悟:教育改变命运!
寒假参加鹰梦济南第一期5天680元,演讲冠军。坚持参加8期课程
徐州(励志成为教育家),南京求学(两人570元,四人横着睡。下车捡了5元,吃的晚饭!)
大二暑假去潍坊 约翰库缇斯 课程
暑假去青岛,鹰梦创业孵化班,21天3680元。(扫楼推广免费内训课,学销售。三次企业内训!)
讲豆刚案例:单亲,家贫穷。没钱上课,我帮其垫上学费。寒假威海打工,过年没有回家,姐姐打电话臭骂他。寒假工作不足1月,请假扣600工资,回来上课。现在是创协3分会会长,大二炒米店,开辅导班„„
讲张永爱案例:云南,坐车两天两夜。
讲孙晓案例:三期演讲冠军,南部山区户外拓展公司实习教练
鹰梦一期视频 见证
结果没有别人好,能力,财富,地位。原因只有一个,努力不够,付出不够!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刘子健 视频):证明我自己,我没有放弃,我仍然在坚持!我不服输!
是否发自内心的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个好机会,是否感兴趣想过来学习?
五、报名环节(17:20开始)
a)好消息:两天一夜,课程安排
b)包装课程:具体讲每个课程的内容、板块,i.大学规划 ii.目标管理:
大吃一惊,原来目标还能这样定,iii.时间管理 iv.情绪管理 v.人际交往 vi.沟通口才
vii.潜能开发,感恩教育,认识更多的朋友!
愿意来的举手,请起立!
c)课程宣传视频()
d)价格:你们觉得值多少钱?500元觉得值得?1000元?举手!198元,每天1毛4 e)成交就在一瞬间!
f)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我要,我愿意付出代价!!
g)人脉
i.人脉=命脉=钱脉。,处处靠关系,关系的社会 成功=知识+人脉(80%)加入一些积极的环境。(环境造就人才)比如创业社,实践社,演讲社„„参加一些课程(筛选的过程!)
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积极向上的,有上进心的朋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徐鹤宁现场成交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永强现在非常真诚地邀请你,拉住永强的手,在未来大学的3年,4年,充实我们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迈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这样好还是不好?(好)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未来永强用生命的力量,帮助你,帮助你的家人,帮助你的亲友,在最短时间,让学业有成,让家庭幸福。好还是不好?(好)
所以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很多人说,怎样才能参加这个课程吗?只要交钱就行吗?不!鹰梦只要一下三种人:
1、有强烈的企图心。一定要成为成长、成才,一定要有所成就,回报父母和祖国。如果你想安于现状,对不起,请不要来找我。因为鹰梦只有办法教你改变现状。这样好还是不好?(好)。感觉自己是第一种人的,举手让我看一下。大声说(YES)
2、OK第二种,你是喜欢帮助人的。当我帮了你一个,你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好还是不好?(好)。来,有爱心的,助人为乐的请在挥挥手。大声说(YES)
3、第三种人,就像我一样,之前受够了,不想再过以前那种生活了,想通过自己努力,我要我愿意付出代价,想彻底改变命运的,是这种人的,请挥挥手,大声说(YES)
所以非常好,那么我要隆重地跟大家分享。各位,假如在这辈子,你仅仅给自己的大脑投资900元,让自己立刻学到这6大板块,找到人生方向,让人生不再迷茫,不会颓废。觉得值得的,举手让我看一下,大声说(YES)
假如在这辈子,你仅仅给自己的大脑投资900元,让自己立刻学会合理、充实利用大学四年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有生产力的事情上。因为时间就是生命。觉得值得的,请再次举手让我看一下,大声说(YES)
假如在这辈子,你仅仅给自己的大脑投资900元,彻底学会人际沟通,结识更多的正资产朋友。并且和辅导员老师搞好人际关系,优先申请奖学金,评优资格。觉得值得的,请再次举手让我看一下,大声说(YES)
那么各位,当你参加这个课程,鹰梦的教练不止教你一次,鹰梦一年无数次两天一夜同样《大学之道》课程,都可以免费复训参加。每一次课程都会有收获,都会有超越。教练们都会把他最新学来的知识、经验分享给你们。我告诉大家,大家一次性参加,鹰梦教练为我们服务整整4年,要不要掌声鼓励一下!
我们《大学之道》课程,总部定价900元。但是今天呢,我要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的认可,信任与激情,所以接下来,你们的掌声和欢呼声,决定课程优惠的大小。
各位,我要告诉大家,不要900,也不用700,更不用500,掌声响起来!!也不用300。仅仅是,听好了,千万不要晕倒,仅仅198块元就可以了,跟鹰梦学习4年,把个人能力锻炼到极致,锻炼到数万大学生之间,脱颖而出!掌声再次响起来!各位,请问大家,198元投资脖子以下,你能用多久呢?随便一次外出旅游就不见了。随便一顿请客聚餐、K歌,就不见了。随便一件棉衣、羽绒服就不见了。是还是不是?(是)
但是,如果你把钱投资在脖子以上的脑袋,你能用多久呢?答案是:一辈子。是还是不是?(是)。
4年,平均一次学习(两天一夜)才4块9。要不要掌声鼓励一下!
然后每一次课堂上,有那么多的志同道合,知心交心的朋友,随便交几个,那就是无价的财富。是还是不是?(是)
假如永强的 卖给大家大一买的笔记本电脑,或是大二买的相机。198一个,要买的,举手我看一下?
太好了,我的笔记本电脑、相机都是哪里来的呢?学习投资自己的大脑赚回来的。是还是不是?(是)
如果卖给大家笔记本电脑,不如卖给大家买笔记本电脑的赚钱的能力,是还是不是?(是)
所以,在座的各位朋友,听到198没有被吓倒的,愿意给自己最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最值得的投资的,举手让我看一下!举高举直,非常好!举手的朋友,请起立,起立的统统有大礼相送。快起立,不起立的,不要后悔哦。起立的也不要勉强。
各位,听好了,站起来,就不要坐下。你们要大礼还是要小礼?(大礼)如果大小都送你们好不好?(好)
听好了,我最喜欢言行一致,立刻行动的同学。凡是今天现场,立刻把握报名机会的同学,除了得到198终生会员的优惠之外呢,听好了,我即将把我的老师的老师,鹰梦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十大培训师赵国兴老师,他的3680元,两天一夜100人培训的课程,送给现场报名的每一位,要不要掌声鼓励一下!
同时呢,我们的鹰梦教育集团 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鹰梦金牌教练组建以100人团队,由他亲自带领我们一块成长,一块去帮助更多的人。并且把他不带一分钱,免费去泰山的秘诀教给我们,让我们学会如何靠口才,免费吃饭,免费打车,免费住宿„„大家想不想学?想学的,大声说(YES)
还有两份大礼,一会在台上送,价值8800以上。一会呢,我们看一下,全场大概一半以上都站起来的,待会我们音乐一想起,今天我们的优惠名额,只有前10位。一会跑到台上来的朋友,拥有以上所有的优惠。你们准备好了吗?
来,音乐,响起!(快,冲上台上来!赶紧冲上台,赶紧冲上台„„快快快„„)大学4年终生回来,免费复训。
6.大学之道读后感 篇六
当然,这对《大学》的理解和定位。下面即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分析,来对此验证。②
先说“明明德”。德者得也。从学的角度说,得,是得自于图腾。在图腾崇拜中,先民都相信自然的某种动植物与某种特殊关系,生命个体源于它又复归于它,在生命的过程中,个体即叫MANA的神秘物质与之相联。有人类学家,“天生德于予”中的德,“道在我躬”的道,与MANA“没有不同”。③这是颇有道理的。
但由得自图腾的神秘物质得,转进为社会价值属性的品性德是经历有人文的发展和提升的。“德”的与“天”沟通,与“明”搭配这一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或事件。农业经济的生产中人们靠天吃饭,自然之天很容易就被赋予化育万物的慈父形象和仁者品格。当天被视为万物根据的时候,人的“则天而行”的愿望和期望很自然就被人应当顺应内在于人的“得”或“德”逻辑理路来论证和说明。
二者同物异指,互相又互相区别。说,“得”主要表征人之与天的关系,是神秘的规定,则“德”主要表征人与人的关系,是良善的。人事实上并无先验的善之禀赋。上只是自利自为的生物,其的善恶是很难把握预测的。王道政治时代之“竞于道德”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情势使然。后来时移世变,社会博弈的游戏规则种种原逐渐向“争于气力”“逐于智谋”方向演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选择或采用何种手段策略行动,主要取决于其所能带来的自我及其所属群体的福利增量之大小。在早期社会,博弈是以部落为展开。就部落之间的竞争而言,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掠地风险非常高,而“让”反而容易使天下“共主”,从而眼光长远的部落领袖们所的策略选择。①《论语·尧曰》即谓:“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敏则有功,公则悦。”当然,孔子没有对这些命题有效的条件或条件性给出说明。
在部落内部,个体之间血缘相同,组织的规模也较小,付出与回报容易维持对称均衡,“以道为术”能够为部落带来较高的行动,从而使得选前述策略的部落在竞争中优势位置而胜出。《左传》成公二年云:“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正义》曰:“禹、汤、文、武四王之王天下也,立德于民而成其同欲。”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的“命定论”有助于赋予君主神性,有助于管理从而其合法性的话,那么“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命正论”则必将因其在现实的社会运作过程中显示出更高的而对前者的取代。②当然,取代并不意味德与天的联结即便告中断,而只能说是人文和理性的色彩更浓更重了。
这“德”、“明德”、“明明德”产生的语境。“德”就其得之于天而言,它是“应然”的性;就其施之于人而言,它是美善的根据。所谓“明德”将本之于天的应然之美善落实为。《诗·鲁颂·泮水》:“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明明鲁侯,克明其德”。这些诗句所指涉者偏于人君主与天的关系能够顺应天之意旨。《书·康诰》“明德慎罚”中的“明德”意义与此不同,但仍一脉相承。《左传》称:“明德慎罚,文王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读后感《大学之道读后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这里的“明德”一词,显然按韦昭的理解更合适。③韦昭注《国语·周语上》“先王耀德不观兵”谓:“耀,明也。明德,尚道化也。”指的是以道化民的行政措施。
说“明德”和“克明其德”意义如彼,那么,“明明德”又当如何解读才于义为允切呢?简单地说,“明德”主要是天而为言,即君主根据上天好生之德以道化民众;“明明德”则主要是古圣先王而为言,即贵族弟子效法古圣先王的施政之方,将有“成命”在身的贵族弟子先天所具的德性呈现。
贵族子弟之德异于寻常人等至少在当时是社会的共识,它是由后天的建构才得以的。《诗·大明》云:“有命自天,命此文王。”特殊之德亦谓“明德”,作美德解。其来历亦与“尚道化”:“明明在下,赫赫在上。”郑笺云:“明明者,文王、武王施明德于天下,其征应炤晢于天,谓三辰效验。”上天可以察知之谓“明”。由“明明”之见信于天而使“明德”之“明”语意上生成美好之义,即由善而转换成美自是自然而然。《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王室子弟来说,既美好又神圣的“明德”已是与生俱来的资质了。④
但此“明德”资质,就如同当初得之于天的德一样,仍然是有待于来证明或“懋昭”的。《诗·昊天有成命》所述颇适合用以诠释此情境。“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郑笺》云:“昊天,天大号也。有成命者,言周自后稷之生而已有王命也。文王、武王受其业,施行道德,成此王功,不敢自安逸,早夜始信顺天命,不敢懈倦,行宽仁安静之政以定天下。”已有“王命”,但仍须“行宽仁安静之政以定天下”,“成此王功”,兑现其与天之间的契约,以天命。《正义》云:“《中侯·苗兴》称尧受图书,已有稷名在录,言其苗裔当王。是周自后稷之生,已有王命,言其有将王之兆也。《传》训命为信,既信,必将顺之。”因为商纣曾经“居天下之大位,而又殷之正嫡,以其为恶之故,天乃绝而弃之,使其教令不通达于四方,为四方所共叛,而天命归文王。是为天命难信也。”《大学》的传文也引《诗》来说明这点:“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
可以说,“明明德”是要唤醒的神性自觉责任感或使命感,顺信天命以行,而言要承继先王志业,以道化民。《大学》传文在对“八条目”逐条疏解后即总结道,“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宋汪焯编《曾子全书》时将此篇定名为“明明德”,应该说不无道理。
“亲民”一词意义明白,即以民为亲,泛爱民众。爱父母子女是容易的,因为这是天性自然。君王来说,却限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还追求“民亲”。分而言之,说“明明德”受教于太学的贵族子弟来说偏重于培养神性的自觉责任感或使命感的话,那么“亲民”则是将自觉转化落实为的操作。
亲原本指父母。《说文解字》段注云:“亲,父母者,情之至者也。”情感,它既是最朴素的自然,又是最高的人文。孔子说,“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孟子在区别使用时,将它置于仁、爱之前以明“用恩之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大学之教要使贵族子弟“亲民”的理念。儒家对这一理念到春秋战国时代已系统的论说,因为事实上它三代先王为治的组成部分。《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的说法既是对先王为政之实然的追记,对天子这一现实角色应然的要求。儒家相信,圣人应当是“以天下为一家,以为一人”。
7.作文大学之道 篇七
河北工程大学, 是河北省第一个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的学校, 其建筑学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的特色专业建设点。因教学及展示需求, 学校决定在已有的建筑系馆旁, 新建一栋建筑收藏品展馆 (以下简称“展馆”) 。该展馆将以古代建筑及构件的展示收藏为主, 利用并扩充学校已有古建筑资源, 并兼顾建筑学院师生的教学作品展示。建成后将实行全方位开放, 为师生、乃至全社会提供古建筑收藏品的展示背景与基地。
校园历经数十年生长变迁, 主空间轴线正在进行经历由“自东而西”向“自南而北”的转变。本展馆工程, 将是校园中具有较大彰显度的重要建筑;将是继学校南大门之后, 打造校园中轴线、打造校前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本设计以“尊重”与“拉动”为出发点, 力求以一个新颖、同时又恰如其分的建筑作品, 促成整个校区建筑环境风貌的逐步完善与长远发展。
项目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邯郸市。作为一个三千年不曾更名的都城, 邯郸是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指南针的故乡、五大祭祖圣地之一, 历史文化积淀无比厚重。作为古建筑及其构件的博览基地, 我们的展馆设计旨在寻求“时代风貌”与“历史积淀”的最佳相“容”。
2. 区位及周边建筑情况
展馆选址位于校园新中轴线起点段以西, 位置显赫。但是这样的选址, 也面临争议与难点——用地偏缩一隅, 地块由东至西面宽狭窄, 离东侧校园干道距离过近……针对此, 设计秉持“从校园规划大局入手”的宗旨, 兼顾校园空间的近远期发展, 使建筑展馆恰如其分地与校园互“容”。具体如下:
(1) 分析:展馆将成为校园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如有可能, 新建筑馆将与今后的校前区广场完美结合, 形成围合界面。但是设计亦当考虑校园现实情况, 不应与现有校园格局产生矛盾与冲突。
结论:展馆的南立面、东立面, 是对外形象的主要立面。但是因所处方位所限, 都不宜设置博物馆的主要出入口。
(2) 分析:展馆不应唯我独尊, 须充分尊重既有校园空间关系, 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既为校园中轴线西侧建筑群添加收官之笔, 又为今后整个校园建筑风貌的全面提升拉开序曲。
结论:展馆应尊重已有的建筑系馆, 并尽可能整体结合, 淡化“孰主孰从”的争异。鉴于主校门 (16 米) 与建筑系馆 (24 米) 的高度, 并结合考虑今后贯通主校区中轴线沿线的天际效果, 展馆的高度应以20 米左右为宜。本方案 (地面以上) 各层层高叠加关系取5.4+4.5+4.5+4.5=18.9 米。
3. 总图关系、建筑体量
在总图设计中, 将展馆与建筑系馆“容”为整体考虑, 两者合用建筑系馆东侧已有的入口广场。广场北端, 更设置了一处室外建筑展品作为景观节点。“一处景观节点”与“两栋建筑”, 共同围合出特定的“空间领域”。契合并彰显“建筑主题”。
建筑展馆主出入口朝北, 面向“建筑主题广场”而设。在其西侧、南侧, 设有车道辅路环绕其后, 连通至建筑西侧的“临时堆放场”及“工作出入口”。观众出入与展品输送各行其道, 主次入口内外有别。
建筑展馆采用简洁方正的建筑形体, 运用“数段切分”的手法, 以层层推进的形象呼应校园主轴线前进空间的秩序与动势。
4. 馆藏空间构想
本项目之“馆藏”及“展示”功能, 针对“古建筑构件”而设, 虽然有不同部位、类型之分, 但仍属单一主题。因此, 在展示空间设计上, 我们力图改变大型综合博览建筑中惯见的“各展区之间封闭割据”的陈展模式, 取而代之的, 是一个视线畅通、开放自由的“流动空间”。在这个展览空间中, 建筑展品漫步可观, 展品本身就形成了空间导向索引, 展品本身也就是最生动贴切的室内装饰。这既让空间蓬荜生辉, 又让展馆的建筑主题更加分明。
5. 建筑空间组织
展馆设计采用规整的矩形平面, 与方正简洁的建筑体量相契合, 最大程度地回归了建筑为“器”之本原。一方面可以取得经济理想的“建筑体型系数”, 有利于今后运营成本节省与建筑节能;另一方面, 简单高效的平面布置, 可确保在有限的建筑面积与建造投资条件下, 最大化满足设计任务书的各项陈展功能要求。
在具体功能布局上, 设计主要通过一个“回”字基本形, 布置各区展示功能与观展动线。设计还有意识地将 (垂直交通) 核心筒、厕所、设备机房等辅助功能用房集中于西侧, 东侧优质区位优先布置展览、休憩等主导功能空间。每层两部疏散梯, 最节省经济地满足疏散规范要求。
在竖向动线设计上, 有意识地淡化“首层与二层”“首层与负一层”之间的边界, 使各展区的通达性最大化。
其一, 观众初进展馆, 可沿大台阶拾级而上, 大台阶本身也是展区。透过二层最远端落地窗投入的室外光线, 指引观者自然而然地前进、向上。二层上三层、三层上四层则采用旋转上升式, 动线通畅连贯, 且别有意趣。
其二, 观众初进展馆后亦可凭栏俯瞰负一层展厅, 一个围绕 (模拟考古现场遗址的) 下沉庭院的展览空间尽收眼底, 一个连接首层至负一层的筒状三跑楼梯, 包裹在格栅屏风内, 起到点缀、活跃视觉空间的作用。
在展馆东向主立面首层, 设计特意留出了一条檐廊特色空间, 以带有镂空的砖墙为半透明屏蔽界面, 柔化建筑与校园干道之间互相压迫的紧张边界感。这个特色空间, 也一改传统博物馆建筑冷冰冰的封闭感, 为校园内的师生们提供了一处遮风避雨的庇护所, 提供了一片很好的交流带。建筑专业的师生们, 更可以在此进行户外评图、陈展模型等, 这正好衬映了项目的“建筑”主题。
6. 空间造型、材质色调
中国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但归根结底, 还是“砖瓦木石”的工程技艺。因此, 设计力图再现这些建筑语素, 并通过提炼与重组来塑造建筑的空间造型。
(1) 室外:
a.砖
外观材质, 以黄褐色砖砌外墙为主。与整个校区建筑群色彩基本一致又略有不同。设计对砖砌排布, 做了精心的艺术推敲, 尝试了多种砖砌组合。首层、二层砖墙的堆砌, 留出了大小两种形状规格的砖孔, 赋予了砖墙呼吸感与生命力。夜幕降临时, 建筑内部的光线更可以从孔隙中穿透而出, 光滑透亮与暗沉沧桑的对比, 正好似“玉器”与其“籽料外皮”浑然天成的关系。又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源自邯郸的“完璧归赵”等成语典故。南北立面的砖墙, 局部采用了矩阵排列的凸出砖垛, 其表皮肌理意在使人联想到战国时代的城门城墙与武士铠甲鳞片。
b. 木
建筑东立面顶部檐口, 采用了类似大木作的穿枋与斗栱造型, 寥寥数笔, 进而延至室内, 即赋予展馆应有的建筑文化意味。
c. 瓦
而在东立面檐口之上, 结合分段排列的建筑体块, 覆盖连贯大气的硬山金属板顶棚。单坡屋顶手法, 为建筑的顶层提供了通风间层。设计对于建筑屋顶第五立面的重视, 不止于此, 西侧整块建筑体量的屋顶, 亦结合屋顶佛甲草绿化及屋面结构反梁, 设计了中国传统博古架的图案造型。
d. 石
建筑外墙底座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收口;广场地面采用石材铺装, 其下沉部位为碎砾石。
(2) 室内:
室内空间设计, 着力表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殿堂”设计主题。主色调为橡木质感的米黄色, 结合室内空间结构, 简化提炼并再现了梁、柱、枋、栱等古建元素。在这样一个空间中, 观者自会肃然起敬, 思绪也将跟随着古建展品穿越时空。
室内空间材质采用“木”与“石”两种组合。
地下展厅面向下沉中庭之底座部分, 运用了清水混凝土材质, 直接拆板不加修饰的原始肌理, 在光影浸染之下呈现雅朴韵味;
地上部分展厅面向中庭的空间, 高耸的巨柱式殿堂空间, 柱廊顶端借鉴大木作穿枋与斗栱元素的构件, 从室外延续至室内。逻辑完整延续。
在室内中庭的各显眼位置节点, 精心设计了黑色的标识图文, 既是导向指引, 又是装饰点缀。
7. 景观设计
户外景观设计重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 (两建筑一小品) 三元素共同围合的集散广场;其二是建筑东立面退缩校园干道的休憩活动带。事实上, 这“一场一带”作为校园中一处特点鲜明的领域与场所, 还将成为今后校园“建筑文化公开展示与研习”行为的主要承载体。
景观设计对“一场一带”采用统一的石材铺地构图, 几种不同色彩、不同肌理、不同长宽搭配的矩形石板, 随机排列, 简单新颖而不失文化韵味。再辅以休息坐凳、地灯、灯柱等景观元素, 今后必将成为校园中广受欢迎的人气地带。
室内部分景观, 核心点在于负一层的下沉庭院。借鉴“枯山水”的做法, 设计以一个“浮出碎石砾的古城墙遗址”, 模拟一处考古发掘现场, 再次呼应建筑馆文物展示的主题。设计还独具匠心地将负一层的文物修复室, 以落地玻璃向庭院敞开视线。文物的鉴定、整理与修复工作, 作为一种工作行为, 也成为生动的动态展品。
8. 结语
8.大学之道与教育理想 篇八
对这位A,我起始愕然,继而又觉得,在官本位的气候下,无权的“英俊沉下僚”,A的这一选择,又属必然。如今,由这一官本位所辐射出的种种负面效应,如学术作假,学术泡沫,考生作弊,读书无用,高校一概不缺,惟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高校现在奉行的商业和经济逻辑,有些做法诚然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是没有考虑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近代大学的理念,始见于十八世纪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时。“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使之成为像古希腊人和法国人那样意识到自己尊严的、有教养的、独立自由的公民。……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也基本体现了这些原则:‘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人的,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1〕这就是说,大学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随着外部各种力量的介入而趋于淡化。它是知识的权威机构以教育培训和资格认定的形式来控制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以知识占有的不平等来构筑合理化的社会不平等;它是蓄养高品位文化的世袭领地,从而培养一批批具有高贵精神气质的成员;它是理想主义精神的堡垒,最崇尚精深的学术品格,拒斥现实的功利主义,厌弃弄虚作假,以犀利而又苛刻的视角,对卑污、贪婪和腐朽提出无情的批判,以趋向人们心中的社会价值权威的角色。正因了这种高品位文化和价值观权威的自信,才赋予了它自身以凝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深切的关怀。
这种对社会深切关怀的大学理念,蔡元培先生表现得最为执著。1917年1月,蔡先生走马上任,执掌当时惟一的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同年12月17日,在校庆20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发表讲话,先从在德国游学时观赏莱比锡大学500周年纪念以及柏林大学百年校庆的感受说起。感受之一,校龄只有莱比锡大学五分之一的柏林大学竟能后来居上。因此,校龄只有柏林大学五分之一的北京大学,“苟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2〕
纪念的话说过,即进入正题。其时蔡元培正关注“大学改制”,此后一个月发表的《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开篇便是“窃查欧洲各国高等教育之编制,以德意志为最善”。纪念会的讲话,也是以德国大学为标本,赞扬北大之由注重“实用”逐渐转为强调“学理”:
本校当二十年前创设时,仅有仕学、师范两馆,专为应用起见。其后屡屡改革,始有八科之制,即经学、政法、文学、格致、造科、农科、工科、商科是也。民国元年,始并经科于文科,与德国新大学不设神学科相类。本年改组,又于文、理两科特别注意,亦与德国大学哲学科之发达相类。所望内容以渐充实,能与彼国之柏林大学相颉颃耳。
蔡元培的教育理想,与他游学德国的经历大有关联。正如罗家伦所说,“他对于大学的观念,深深无疑义的是受了十九世纪初期建立柏林大学的冯波德和柏林大学那时代若干位大学者的影响”。〔3〕柏林大学的榜样,在蔡元培的视野里,一是强调研究自由,一是主张注重学理。前者发展出人所共知的思想自由与兼容并包两大“主义”,后者则演变成为以文、理二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遥想当年,陈独秀这些大家名流那样佩服蔡元培的地方就在于:自戊戌政变以来,蔡元培自己常常倾向于新的进步的运动,然而他在任北大校长时,对于守旧的陈汉章、黄侃,甚至主张清帝复辟的辜鸿铭,参与洪宪运动的刘师培,都因为他们学问可为人师而和胡适、钱玄同、陈独秀容纳在一校。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见。这“兼容并包”化作燕园的文化造血机制,使北大获得了绝非“一元论和独断论”,而是学术上民主和自由真正的可能性。二十年代时为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重申,“本校屡经风潮,至今犹能巍然独存,决非偶然主事”,究其原则为二: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如今沧桑巨变,但何谓代代相传的“北大学风”?这便是。
至于思想自由,它当然具有较大的涵容性,尽管理解的千差万别,但独立的胆识、感受力、判断力和鉴别力则是其根本。这一思想不仅适用于学校与教师,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譬如,作为今天的现代教育家,我们竟没有一套比孔夫子更能开启心智的教学授课方式。一部《论语》,实在值得只知道整天拿试题折磨、窒息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师们好好加以研摩。如今,建立在标准化课本、标准化考试、标准化答案基础之上的反个性的现代教育模式倒应该从孔夫子的教育模式中反思一下自己了:一次,颜渊、季路(子路)恭恭敬敬侍于夫子身旁,夫子却对他们这种样子不以为然,说:“盍各言尔志?”〔4〕再一次,情形要散漫些——夫子和学生们随随便便地在一处坐着,其中,有个叫曾点的学生甚至无拘无束地自个儿在一旁摆弄乐器玩儿。这时,夫子拿出“个人志向”的问题要他尽管照自己的意愿回答。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位弟子都踊跃而率性地答了,末了轮到曾点,“点,尔何如?”老师发问了,曾点居然不慌不忙,“鼓瑟希,铿尔”,这才丢开瑟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而被扣上“师道尊严”帽子的夫子却那样宽厚,那样平等温和,“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就是他当时对微显踌躇和自觉不恭的曾点发出的鼓励。“师道尊严”在哪里?我们今天能见着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和思想自由的态度吗?也正因了孔子的这种态度,曾点才能无所顾忌地道出如下和“夫子之道”标准南辕北辙的人生追求:“莫春,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5〕
与其说孔夫子是师道尊严,在这儿,毋宁说是学道尊严。这当然不是夫子在装扮自己,而是他教养人才的一贯立场。对此,我们可以从孔子在不同场合的一系列言论中看得出来: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在孔夫子看来,只知不能识的人,只学而不思的人,举一而不能反三的人,以世之好恶为己之好恶的人,纵使修得满腹学问大约也如朽木一般“不可雕也”。人的成才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知识的获得,而在于独立的见解,超拔的鉴识和判断,卓越的洞悉和创见。
蔡元培在执掌北大时期,是这一思想自由学风最鼎盛的时期。正像鲁迅所指出的,正是这一学风,培养了北大师生的独立精神,培养了他们对既成的文化、知识、权力进行不断质疑与批判的精神。
鲁迅说:“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6〕
蔡元培离任校长之后的北大又是如何呢?1924年,梁漱溟先生辞去北大教职。有人问他原因,他大致作了如下回答:觉得当时教育不对,对学生毫不关心;先生应与青年为友——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7〕梁先生的看法,让我们想起上述《论语》中描摹的情景:“莫春……浴乎沂,风乎舞兮,咏而归。”今日之高等院校,“品性感应品性”,“人感人”之教育状况如何呢?不知孔老夫子或梁漱溟先生来到今日之高校是何感想?
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已变得非常狭隘。
我们素有视读书为改变身份地位、加官晋爵之当然途径的传统。事实上,也几乎是惟一的途径。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并无“求知”的渴求,而只有“求仕”、“求名利”的祈望。因此,知识从未成为目的,只有手段的意义。并且即使作为手段,其主旨也非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到今天,甚至用作假的自欺欺人的手段来作为获取知识(技术职称)的手段,作为一己的利禄之途。我们关于“幸福”的理解,大体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读书和“求功名”几乎是同义的,并千百年来为国人所普遍接受和肯定。而今天,又是拜金主义比较盛行的时候,同时在人们的眼里,“拜金”又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样,加官晋爵这种传统意识形态就更会深入人心并随时可能激活的。所以,当前教育确实难脱传统的阴影。
再者,目前高校已掀起一股易名之风。易名者,系讲究品牌效应也,正确一点说,是拔高品位也。从来未听说将大学易名为学院的,而是学院易名为大学,学校易名为学院,甚至几个中专相联合易名为学院。“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蔡元培语)。按照这些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新大学新学院,合格者几何?但为着撑起这个名牌,就不惜一切方法去制造学问和学术,制作专业和教授,于是泡沫学术、泡沫专业应运而生,于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教授”就横空出世。其结果这些“教授”又唤起一些不学无术之徒采用百般手段,通过买版面和购书号的方式,进而大量泡制学术垃圾——论文和著作,于是堂而皇之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几乎达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天大家所抱怨的是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眼光太窄,以获得某种谋生技能而满足,“才”气不足,整体素质粗劣;学术上追求泡沫,不求真务实,不追求真理,神圣被消解,崇高被颠覆,学术被纳入现行的商业秩序,丧失了自身的精神价值向度。所有这些,其原因不言自明。在今天,高等教育的平面化和平庸化趋势仿佛不可遏制,即使有谁努力去抵制它,似乎也很难成功地捍卫蔡元培式或洪堡式的理念对于大学教育的既有影响。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内在困境。
这种浊气与泡沫、假冒与伪劣,已遍及各个角落。所以谢泳在《过去的教授》一文中,直言道:“说到过去的教授,我们年轻的一辈真有说不出的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都是教授,前后却不大相同。……就学术而言,今日的教授更应当感到面红耳赤心有愧才对。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这里谢老夫子的话虽有些偏激,然对当下的思考却是严肃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无论如何,高等学校总不应该成为假冒的学术产品市场和交易所之类。“大学就它所从事某些高等学问研究,以及它以人性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非以现实的特殊功利为目的而言,可以说它是象牙塔。”〔8〕这“象牙塔”里的成员,当然不是远离尘世的世外高人,但也应是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和真才实学的人士。换言之,高校的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最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因此,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它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世界级教育家、第一流的大学校长除洪堡、蔡元培外,还有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九十年代中期的哈佛校长博克,前任加州大学校长麦克、黑姆,斯坦福大学第五任校长史德龄和被誉为“硅谷之父”的副校长兼教务长特曼,都不约而同地以全力实施他们心中的教师和学术顶尖的战略目标。
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创始人斯坦福先生马上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据第一任校长乔丹回忆说:“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但他坚决不要那种徒有虚名或游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9〕按照这一要求聚集到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批教师人数虽少,但都是拔尖级的。斯坦福大学经历了首任校长奠基,第三任校长韦伯的起飞之后,到第五任校长史德龄和副校长特曼任职时已开始了更大发展阶段。全面提出“学术尖顶”构想的,即是“硅谷之父”特曼。为了吸引冒尖人才,特曼解释说:“一个运动队里与其个个都能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个能跳7英尺高。”同样的道理,他主张:如果有9万美元在手,与其平均分发给5位教授,每人得1.8万美元,就不如把3万美元支付给其中一名佼佼者,而让其他人各得1.5万美元。只要是尖端人才,特曼会不惜工本。在树立尖顶系科上,特曼考虑的突破口有三个: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结果,化学这个项目稍逊,但也聘到了著名化学教授卡尔、杰拉西和威廉·约翰逊,并因他们的到来而吸引了大批新秀。物理学成绩斐然,最突出的是布洛克因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电子工程由特曼自身挂帅,从而使“硅谷”成为该大学“教育”与“实业”结合的典范,并使该大学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
路易斯、特曼还同桑代克一道并称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智力商数”(IQ)概念为西方多数国家所广泛接受。
从斯坦福大学的经验看出,大学之“大”,“不是校舍恢宏,而是学术广大。这一无形养成的学风,使北大的后来人能容纳不同的学术观念。……北大这个‘大’的特点,谁能善于利用它谁就能从中受益。……不能说其他大学不具备这种‘大’的特点,似乎北大给人的印象最新”(任继愈语)。这段话是任继愈先生就国内的北京大学与其他大学作出比较而言的,自然不会提到国外的大学,但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上,当年的北大与斯坦福大学是一致的。当然,比较起来,斯坦福大学的气度多见诸于工科,北大的气度多见诸于文科。正如蔡元培在诠释他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论时所说:“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于其中。以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10〕按这样一个原则行事,故北大人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随风摇摆。历以宁教授说到他的一个学生在接受某一项研究任务时曾经说:“我们接受课题,但不接受指定的观点,也就是不接受指定的结论。” 作为一名北大人,难道还有比看到“探索”与“北大”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时更能使自己感到欣慰的么?〔11〕正因为这样,数十年来在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在历史思辨中的敏锐的洞察力,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便是精神合成的魅力。北大首任教务长马寅初,五十年代又正式出任校长,五十年代的大学校长与当时的蔡校长,其所处环境及责任、权力等均有很大差别。即如此,人们仍然感觉到马校长不时露出棱角。发表《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单枪匹马与权威挑战,与上述“北大精神”若合符节。
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贝娄在给《走向封闭的美国心灵》一书作序时说,在公众舆论控制的社会中,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精神的岛屿。有了这个精神岛屿,大学才不会沦为一个精神荒芜的世俗之地,抑或才不成为一个人心浮躁、追名逐利的市肆里巷。这个精神岛屿是否有点像精英机构?这样说可能要遭到非议,因为精英就难免有些超凡脱俗,甚至刻意把自己用围墙封闭起来。如果是围墙的话,它可以把世俗利益的威胁和弄虚作假等时尚的诱惑阻隔在外面,把真才实学的知识风尚保护在里面,又有什么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断言,没有知识上真刀真枪的精英,就会削弱社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上的精英,再富庶的社会也往往会流于鄙俗,成为人欲横流、私心膨胀、邪念盛行、理想黯淡、良莠不分的名利场。
注释:
〔1〕引自张汝伦《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1997年第3期《天涯》,p.9。
〔2〕蔡元培《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
〔3〕罗家伦《国立北京大学的精神》。
〔4〕《公冶长》。
〔5〕《先进》。
〔6〕鲁迅《华盖集·我观北大》。
〔7〕参见《梁漱溟问答录》。
〔8〕《天涯》)1997年第3期《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与现代社会》一文。
〔9〕参加周少南编著《斯坦福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蔡元培《北大学刊》发刊词,参见《随笔》1998年第1期陈以真《校格》,第95页。
【作文大学之道】推荐阅读:
大学之道读后感范文07-03
谈读书之道作文10-02
诚信之道作文900字09-08
朋友之道作文1000字10-31
为大学着色作文10-19
大学宿舍生活征文作文08-04
大学英语高分作文10-01
大学作文600字范文10-26
大学班级风采作文范文11-15
优秀英语作文大学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