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产业发展思路

2024-08-08

县产业发展思路(共8篇)

1.县产业发展思路 篇一

2010年县旅游局发展思路是:

一、展馆建设开发与市场运营

1、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蒸汽机车博物馆的aaa级景区评定后,通过物价部门审核,确定展馆参观的门票价格,迈出市场化运营第一步。

2、完善铸造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对二期进行招商,引进人才逐渐形成铁西的创意产业链。同时与商家、媒体

合作进一步丰富铁西创意产业中心——创意市集内容。

3、推进展馆的体系运营机制,成立场馆管理中心,形成切实、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

4、初步完成旅游局直属旅行社的筹备与运营。

二、工业旅游形象宣传

1、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提高铁西工业旅游社会认知度,将我区旅游产业逐步推向市场,旅游景点在接待旅游市场游客和旅游收入上实现零的突破。

2、融入沈阳市旅游宣传主体。以积极的姿态推动以沈阳市“满清文化游”相互间的合作,率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多赢。

3、打造我区文化旅游节庆化。根据区内实际在春、夏、秋、冬的季节定位下并依托各展馆的文化特质,打造体现铁西区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4、开通“铁西区旅游网”实现旅游资源网络数据共享,建立旅游咨讯平台,使旅游空间布局更加完善。

5、召开铁西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业内人士、相关部门领导、共同为铁西区旅游产业快发展、大发展出谋划策,实现铁西区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良性运营。

三、区内旅游资源整理与项目开发

1、进一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开辟沈阳机床、顶新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旅游景,加大对浑河大挨金段体育休闲度假项目的招商。

2、确定以化工厂、炼焦煤气为代表的具有工业遗产保护价值的待动迁企业的保留,为开辟新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做好准备。

3、开辟细河、大潘等农村地区,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适度保留具有特色的农民居所、田地,开辟为农业生态休闲度假游,形成由西向东各具代表的一、二、三产业旅游产品形态。

4、开辟商务会展,游利用位于重工街、卫工街的体育馆、规划馆、蒸汽机车馆、铸造馆等开展商务展洽活动,形成沈阳西部会展中心。

四、建立建全旅游配套设施

开通铁西与市内各区和周边城乡之间重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对各景点之间公交车辆站点进行重新设置。

2.县产业发展思路 篇二

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 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 有效组织和提供物质与非物质产品, 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是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近年来, 沿河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 把林业产业建设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之中, 坚持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并举, 依托天然林保护、世行贷款以及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为农民增收拓宽了广阔空间, 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沿河县林业产业现状的调查, 就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一些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2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沿河县地处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西部, 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是乌江流经贵州省进入长江的最后一个县。在改革开放30年中,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 加强了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 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 森林覆盖率及蓄积同步增长。根据沿河县2009年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资料显示, 林业用地面积12.96万hm2, 有林地8.57万hm2, 森林覆盖率39.15%, 活立木总蓄积435万m3, 与1995年第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相比, 分别增长30.80%、35.81%、13.60%和129.21%。体现出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初见规模, 给第二、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1 林业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2.1.1 地类

商品林的林地总面积2.83万hm2, 占林地面积的21.00%, 在商品林中有林地2.15万hm2、疏林地0.02万hm2、灌木林地0.1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17万hm2、无立木林地0.21万hm2、宜林地0.18万hm2, 分别占商品林林地面积的75.97%、1.00%、4.00%、6.00%、7.00%、6.00%。

2.1.2 林种结构

在商品林2.15万hm2的有林地中, 用材林1.83万hm2, 薪炭林0.07万hm2, 经济林0.25万hm2, 分别占商品林中有林地面积的85.12%、3.26%、11.62%。在用材林中一般用材林面积1.60万hm2,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速丰林面积0.23万hm2, 分别占用材林面积的87.43%、12.57%。在经济林中以梨、桃、李、柑橘等为主的鲜果林面积0.16万hm2, 以乌桕、油桐为主的林化工业原料林0.07万hm2, 以核桃、茶叶为主的食用原料林0.02万hm2, 分别占经济林面积的64.00%、28.00%、11.00%。

2.1.3 林龄结构

用材林中乔木林面积1.83万hm2, 其中幼龄林面积0.69万hm2, 中龄林面积0.61万hm2, 近熟林面积0.32万hm2, 成熟林面积0.2万hm2, 过熟林面积0.01万hm2, 各龄组面积所占乔木林面积比例分别为37.71%、33.41%、17.41%、10.96%、0.51%。经济林中产前期面积0.1万hm2, 初产期面积0.08万hm2, 盛产期面积0.05万hm2, 衰产期面积0.02万hm2, 各龄组面积所占经济林面积比例分别为40.00%、32.00%、20.00%、8.00%。

2.1.4 蓄积结构

商品林总活立木蓄积为95.26万m3, 其中有林地蓄积94.93万m3, 疏林地蓄积0.33万m3。在有林地中, 幼龄林蓄积14.66万m3, 中龄林蓄积35.53万m3, 近熟林蓄积25.69万m3, 成熟林蓄积18.20万m3, 过熟林蓄积0.85万m3, 各龄组蓄积所占有林地蓄积比例分别为15.44%、37.42%、27.06%、19.17%、0.90%。

2.2 林业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据调查统计, 沿河县林业第二产业产值1 550万元。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6家, 松脂企业2家, 以油桐、乌桕为油料加工企业10家, 以私营小型企业为主。特别是木材加工业, 涉及全县22个乡 (镇) , 以加工原木、板材等初加工产品为主。

2.3 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以森林旅游、种苗花卉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初步形成, 沿河县有国家级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百里画廊”、霸王谷景区及县级谯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 旅游景点6处, 年接待4万人次, 旅游收入60万元。已建各类苗木常年基地10hm2, 年产苗木200万株, 花卉企业6家, 年产值250万元。

3 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用材林总量不足, 林地生产水平不高

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是整个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除直接提供市场消费品外, 还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加工利用的对象。提供加工利用对象数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面积上看, 沿河县用材林1.83万hm2, 人均仅占有0.03hm2/人;从蓄积上看, 沿河县用材林中乔木林蓄积94.93万m3, 人均占有1.63m3/人, 在很大程度上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 用材林单位蓄积量低, 单位蓄积量51.87 m3/hm2, 与全国“十一五”发展目标水平 (93 m3/hm2) 对比, 要少41.13 m3。反映出林地生产水平低、质量较差。

3.2 用材林龄组及林种结构不合理

从用材林中乔木林龄组结构上看, 中幼龄林比重较大, 占用材林面积的71.12%, 而近成过熟林比重很小, 仅占28.88%;用材林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仅占用材林面积的12.57%, 可采资源极少, 从而影响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和该县林产工业的发展。

3.3 经济林经营粗放, 科技含量低

经济林以鲜果为主, 多数经果林基地, 是以家庭为单元进行的小微型的生产经营, 资源分布零星, 生产组织结构松散, 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缺乏后续经营管理能力, 产量低、品质差;同时林产品科技含量低, 保鲜、销售、加工利用的能力弱, 沿河县区域名、优、特果品难形成特色和优势, 市场竞争能力弱;加之信息、引导、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农民经济协作组织、产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相对缓慢, 适合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新品种、新产品还需进一步引进和推广。

3.4 缺少龙头企业, 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虽然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6家, 松脂企业2家, 木本粮油加工企业10家, 但生产规模小, 资产均在100万元以下, 同时, 设备简陋, 技术和工艺落后, 经营方式粗放, 原材料加工利用水平不高, 目前还没有名牌企业和产品, 特别是木材加工企业, 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 大都只限于原木初加工, 附加值低, 缺乏精深加工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3.5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林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

林业产业投资力度不够, 投资渠道不畅, 筹资渠道窄, 特别是经果林基地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比较薄弱;森林旅游景区及景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设施不完善, 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年创造的产值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4 沿河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 调结构的总体部署, 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今后5年每年森林覆盖率增加1%的目标要求, 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 以增加农民林业收入为出发点, 紧紧围绕乌江产业体系, 以生态绿色经济为发展方向, 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 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以森林分类经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扩大木竹加工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突出区域特色, 着力改造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 大力发展森林观光、生态旅游业。

4.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优化森林结构。

在充分发挥森林总体功能的前提下, 大力抓好乌江特色生态产业带, 加大对现有12.6万hm2宜林地、无林木林地、疏林地、其它灌木林地、25°以上坡耕地、弃耕地以及耕作条件差的耕地上, 高标准、高质量加大营造林力度, 尽快增加森林覆盖率, 充分利用地力资源, 充分发挥其成林后森林生态、经济等多种功能。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 以及森林多种功能主导作用方向的不同, 紧紧围绕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在乌江及其主支流第一、二层山脊内的重要库区、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发展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生态公益林,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提高生态功能等级, 尽快改善其生态环境。在生态公益林以外的地势较平缓、立地条件较好、森林采伐后对生态不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 重点培育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笋竹两用林、名特优经济林、木本粮油林及生物质能源基地, 增加森林资源,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4.2 推广特色经济林产业, 优化产品升级

以果品内部结构调整和无公害果品生产为重点, 突出区域特色, 大力发展沿河沙子空心李、谯家泡核为龙头的产业建设, 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 加快现有劣质低效果园改造速度, 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 打造优质品牌。大力发展良种壮苗, 特别是突出主要造林树种、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的良种培育, 提高苗木、花卉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 促进种苗、花卉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4.3 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林地质量

沿河县用材林中幼林面积比重较大, 林分质量较差, 显示出林地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应科学制定全县集体林和两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积极开展全县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培育工作, 探索不同区域提高林地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以木、竹材精深加工是整个林业产业发展的主体, 引进或重组木竹加工企业, 合理调整生产规模和布局, 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 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延长产业链,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 依托经济林基地建设, 发展与基地紧密结合的经果林加工企业, 积极引进林化工业, 培育新型产业, 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 推广公司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 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既增加了林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了经济效益, 又降低了市场风险。

4.4 着力改善内部环境, 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抓好彭水库区、沙坨库区重点公益林保护工作, 扩大国家级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保护范围, 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 加大投资力度, 着力改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为沿河县乌江山峡、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继续实施城郊绿化工程和通道绿化工程, 从县城至黑獭乡、县城至淇滩镇乌江沿岸以桃、李及竹为培育重点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县城———黑水乡———官舟镇———思渠镇和淇滩镇———谯家镇两条公路沿线通道绿化, 改善森林景观等级, 提升景观质量和生态文化内涵, 积极开展森林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推介活动, 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4.5 政策引导, 机制创新, 推动产业的发展

以产业政策引导林农及企业发展方向, 结合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及工作任务, 围绕产业重点,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1) 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盘活森林资产, 稳定所有权, 放活经营权, 保护收益权, 尊重处分权, 积极鼓励各种经济主体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 发展林业产业建设。

(2) 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对发展林业产业的应加大贴息贷款, 优惠税费政策扶持力度。

4.6 加大林业科技投入, 提高林业产业集约经营水平

(1) 建立、建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强化林业技术推广站职能, 林业技术推广站是林业科技的推广桥梁和纽带, 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兴办林业科技产业等方面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应进一步加大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力度, 政府及各部门要切实抓好人才建设, 培育人才、稳住人才、吸引人才, 采取科技下乡进行科技培训, 对商品林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跟踪服务。

(2) 对林业科技人员按照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投入一定的经费使科技人员知识不断更新, 技能不断提高。

(3) 加强林农实用技术和基本技能培训工作, 把农民学文化、学技能、脱贫致富和促进林业产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大初、中级技术培训力度, 使广大林农掌握了解栽培管理技术,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4) 创建和发展各类组织, 如林产行业协会、果品协会、花卉协会、人造板协会、家具协会等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促进农民增收, 减少生产风险。

4.7 抓好森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

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网络建设, 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政府领导负责制,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加强防火宣传, 搞好林地卫生。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 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沿河县人民政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R].沿河:沿河县人民政府, 2006.

3.县产业发展思路 篇三

1 阜蒙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支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阜蒙县”)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瓶颈”。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阜蒙县缺水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节水潜力

水资源状况与开发利用。全县地表水可利用量32806×104m3,地下水可开采量13759×104m3,水资源总的可利用量46565×104m3(含19.5%入境客水、城排水、矿排水、回归水)。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全县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41.01%,其中:绕阳河流域东沙河,大凌河流域细河海州以上、佛寺以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63.88%、66.68%、69.39%;柳河闹德海以上、牤牛河境内全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低,分别为18.2%、15.98%。

节水水平及节水潜力。通过典调与分析,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耗水定额;城镇生活节水措施以住宅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为重点;农村生活为分散供水,解决节水问题的最好途径是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自来水普及;农业节水突出的措施是新增的灌溉面积全部采用节水设施,已有的非节水灌溉面积逐步改造成节水面积。经过系统分析阜蒙先节水潜力较大,现状年节水量3439×104m3,按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2015年节水量达到6545.6×104m3,2020年节水量为10812.3×104m3。

3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年递减率约为4.8%,由2014年用水量350m3/万元降低到2020年的170m3/万元以下。

农业节水全面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农业综合灌溉定由2014年218.6m3/亩降至2020年的200m3/亩,农业灌溉水综合有效利用系数0.65,节水灌溉工程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5。

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大于95.0%,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0%以下。

4 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路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明晰水权管理、控制用水总量、规范用水权益,为市场配置水资源奠定基础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任务,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是节水型社会成败的关键。

4.2 建立健全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制度

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阜蒙县水资源相当贫乏,实行和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措施。确定水资源的宏观管理控制指标和微观用水指标。;二是研究制订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指标。

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用水定额管理是计划用水和总量控制的基础,严格执行辽宁省技术监督局编制的《行业用水定额》(DB21/T1237—2003),严格按用水定额管理用水,采取行业化、制度化、措施化方式,严禁超定额用水。

4.3 建立水权分配和管理制度

明确水权。按照《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该农村集体经济使用。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在使用权的基础上,着眼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将其各项权能分开,创设使用权、用水权、开发权等。

市场准入。 水资源、水利用已不是福利需求,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商品,因此建立水商品体系十分重要。既然是商品,就应该按价值规律进入市场,准许按市场化管理,转换为经济财富。城镇供水实行统一管理的多种体制、多样形式的供水格局,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农村供水在小型水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行用水付费制,供水价格协议制。

水权管理。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规范水权转让行为。在取水许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统一管理,全面推行水资源按流域管理,实行“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群龙”节水格局。流域内水权管理在水资源论证的基础上,从取水许可审批开始就纳入水权转换管理范围,没有水权转换的取水不予审批。大规模、跨行业、跨流域的水权转让由水行政机关统一调配,形成市场运作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定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实行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水污染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证。

健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取水许可审批和年检时要求取用水户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各个用水户保证按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严格按中央、省两级规定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许可审批量征费,节水按量值减。

建立健全科学的水价制度。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实行政府定价与运行成本核算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城镇用水价格、农业灌溉用水价格。

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价格;工农业生产用水根据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实行定额内和计划内平价,超定额、超计划部分每达到1.0%加价5.0%,每超过10.0%加价1倍,以此促进节约用水;在水资源丰枯变化大、用水矛盾突出的地方和季节,实行丰枯水价,枯水期或用水紧张地区,水价高于丰水期或基本水价。实行超额用水加价,节约用水有奖,转让水权有偿制度,充分发挥价格优势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对使用公共设施供水(或其他水源)的单位超计划指标用水的,由供水和水资源管理部门按超计划部分加价水费、水资源费,每超过计划的10.0%,分别加收水费、水资源费各1倍,最高可以各加收到5倍。

5 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依据政策法规 强化执法手段。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完善节水型社会法制建设的同时,强化执法管理,完善水政监察机制,增强执法手段,严格按法律程序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依法管理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依据政策调控社会节水积极性,为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加强节水宣传 提高节水认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结合阜蒙县的水资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义,使全社会都了解、支持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浪费水、破坏节水设施的不良行为公开暴光。

依靠科技创新 推进节水進程。加强节水技术研发,加快推广各种先进实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工业节水生产技术、废水资源化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等。贯彻落实节水型产品、器具技术标准,在城镇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培育和发展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用水户提供节水技术服务。

运用水价杠杆 强化水权分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构筑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的完整水价体系,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实行水权有偿转让,培育和发展水权交易市场。加强水权管理,规范水权市场,允许水权交易。

4.**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篇四

打造彭泽商贸服务业增长极

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直接体现城市现代化水平,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县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随着彭泽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彭泽的商贸服务业正进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因此高质量发展商贸服务业势在必行。

一、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基础

我县商贸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201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7亿元,增速10.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11098.69万元,增速8.5%,排全市第13位;零售业销售额486230.2万元,增速11.3%,排全市第5位;住宿业营业额17746.2万元,增速24.6%,排全市第2位;餐饮业营业额21664.6

万元,增速16.5%,排全市第2位。2019年,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占GDP总量的36.6%,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9.1%。

商贸流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县批发零售企业386户,个体工商户19536户,限上商贸企业63个;全县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2个,农贸市场9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家居家电、装饰装修综合市场1个。年营业额达2亿元的市场1个,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超5个,年营业额3000万元以上超市2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98个,实现全县行政村全覆盖。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加剧,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崛起,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现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我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运能力大大提高。全县通车里程达到

1907公里。今年全县共有物流企业58家,其中快递企业

11家,2019年进出快件量达

1000万单,现代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

新兴产业发展良好。近几年来,电子商务、文化、观光休闲、品鉴采摘、田园综合体、老年康养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不足

我县自2015年以来,社消总额一直攀升至33.77亿元,年涨幅均在10%以上,商贸流通业正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从沿江三县四区来看,我县社消总额排位逐年下滑,最近两年垫底。根据近期我局对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查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存在差距:

1.商业网点小而散,档次不高。全县商业零售网点2200个,总面积12.3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000多人,大多数商业网点停留在“卷闸门”“路边店”“夫妻档”水平,商住混合,结构简陋,功能不齐,配套不全。

2.商业网点布局缺乏规划引领,发展无序。城区主要街道中,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龙城大道、东风路、渊明路、三支路和山南新区的双峰大道上,占比达到70%以上。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业态简单、居民小区商业网点发展迟缓。

3.专业交易市场不足。县城目前只有一个农贸批发市场和一个家居家电装饰装修综合市场,规模小、档次低,无法形成集聚辐射力,五金机电、建筑材料、服装鞋帽、汽车贸易等多以零售网点形式出现。

4.新型业态总量不足,结构不均。城市综合体、大型综合超市、星级宾馆、综合性酒店、影视城、娱乐城、洗浴中心、品牌专卖店、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不快,传统业态占比达到85%。

5.特色消费不明显。从社消总额比例来看,夜经济、她经济、童经济等特色消费、特色经济发展有较大局限性,相对比较滞后。

6.商业氛围不浓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县城的商业区零散,大型的会展促销活动不活跃。

7.电子商务产业发育不好。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县的电子商务规模小、品牌企业不多、线上交易额超500万的电商企业只有5到6家,全市排名前30名没有一家。

8.物流体系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企业经营方式粗放、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程度低;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缺乏协同互动,重点工业园区中的物流配套体系相对落后。

9.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

10.市场环境有待改善。制订的优惠政策,规范行业环境,减少个体户、企业等开业经营的审批、服务、帮扶等行为还未形成经济效应;水电气工商同价执行难。虽然中、省、市均明文规定水电气工商同价,但到县级执行起来,显得力不从心;融资用地难,商贸企业多数没有实物作抵押,用地和融资困难,极不利于商贸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潜力和优势

“创建生态彭泽,共建美丽家园,推动彭泽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九江沿江绿色发展增长极”发展理念,决定了我县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发展商贸服务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城市特点、城市经济蕴含了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商贸服务业发展。今年,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物流、电商、港口、文旅、消费、品牌培育等现代服务业给予政策、金融方面的支持,为我县发展商贸服务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2.工业化步伐加快,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置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程度跟城市的发展规模密不可分。我县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并使用,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商贸服务业需求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4.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服务性支出在消费支出占比会大大提升,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

5.现代物流业发展出现新气象。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码头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我县长江黄金水道资源,在临港经济上势必取得突破。未来依托港口,以大宗产品的仓储和运输为主的物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诺信达物流电商智慧园区项目,将大力推进仓配一体化,现代供应链服务和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水平会大幅提高,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加快形成电子商务聚集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6.资本投入为商贸服务业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县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逐渐增多,回乡创业投资商贸服务业的不在少数,为商贸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也为商贸繁荣增添活力。

7.相关产业拉动商贸服务业发展。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会展经济等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拉动餐饮、住宿、交通、广告等行业的发展,商贸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拉升。

三、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1.规划引领,打造新型商贸。按照《彭泽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1--2030年)》要求,以大九江战略为发展契机,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完善商业网点布局,重点提升专业市场和特色消费两个增长点,形成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城市商业体系。一是以山南和城郊为重点,规划建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装修、五金机电、服装鞋帽等专业市场(园区);二是完善现有商业体系,打造山南、老城区两个主要商业中心,完善马湖、江河居住组团商业中心建设。三是以人为本,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社区商业建设,完善配套商业网点和设施。四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城市商业发展重点,发展格局,必须根据本地产业发展进程和优势,系统设计,突出特色,实现商业服务的功能。五是完善农村商业网点。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乡镇延伸,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提升网点服务功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一是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城市综合体、新零售、旗舰店、仓储式超市、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商场、专卖店、直销店、专业店等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二是推出一批汽车贸易城、建材专业市场、服装鞋帽批发市场、五金家电专业市场、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重点商贸项目,多元化投资,发挥民间资本优势,促进商贸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将中心广场老供电局、农贸市场一带,规划建设购物步行一条街;将二中狄公湖沿湖和龙城天街一带规划建设“夜经济”一条街;将江河新区钓鱼台一带规划建设五星级酒店。四是做大做强现有龙头商贸企业。财富中心广场、铭城尚品、龙鼎农贸批发市场、汇金广场和龙城农贸市场等现有重点项目,基础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氛围较浓,形成了一定的商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可进一步在入驻项目招引、银行融资、培训教育、市场引导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商户入驻率和线上线下成交额,帮扶企业发展壮大。

3.发展现代物流,壮大电子商务,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样板。一是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的物流电商企业入驻彭泽;二是扶持诺信达物流、顺丰物流、鼎旺物流、诚信物流、同恒物流、聚友物流、鑫鹏物流、中鸿物流、华中物流、结义物流和凯瑞农业开发、莹佳贸易、车蓓亲汽车用品、优趣贸易、汇香缘食品、沃玛贸易、鹿鸣纸业、喵语科技、山吖吖食品、鹏喜鞋业、康迪儿童用品等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物流电商企业;三是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诺信达物流电商智慧园区项目落地,力争用1年的时间,建成一个集物流、电商、加工、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入驻电商企业30家,物流企业20家。四是实施“一乡一品”电商品牌培育行动,推动农产品上行。通过引导资源整合、抱团发展、龙头带动、宣传推广,培育1-2个产业基础好、带动力强、特色鲜明、电商交易上规模,达到销售产品、宣传产地、发展产业的目标。五是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构建县域物流中心、乡镇配送站、城市社区及村级配送服务网点等城乡高效配送网络体系,力争物流企业在资质上有所突破。六是成立彭泽物流、电商产业发展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和自律作用,规范企业健康发展。

4.以创建“老字号”为载体,提升我县原生态农产品品质,彰显地方品牌优势。指导和扶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创新,提升我县老字号品牌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一是指导我县现有“雷峰山”茶叶、“陶令”白酒两家“江西老字号”企业升级,申报“中华老字号”,“太泊湖”酒糟鱼由“九江老字号”升级申报“江西老字号”;二是继续挖掘本地特色产品文化底蕴,适时指导组织“汇香缘”食品、“高山风清”红茶、“画眉龙”鹿产品等一批产品申报“九江老字号”品牌,形成集团效应。三是着力打造“神安洞”瓜蒌子、“鄱阳湖”清水大闸蟹、“田鹿”有机大米、“芦花”彭泽鲫等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加大本土品牌整体包装设计和策划推广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

5.创优会展发展环境,努力开拓会展经济。我县成功的举办过鄱阳湖“清水大闸蟹”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油菜花节等很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一是明确会展业发展目标,加强招商引展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办展方式,优化会展发展环境。不断扩大我县重要节庆活动影响力和辐射力,做出特色,做出水平。二是大力促进会展和节假日消费,继续开展消费促进月、信用消费进万家等消费主题活动。三是组织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商品展示展销、订货、团购等会展活动。今年拟在财富中心、汇金广场举办1-2次商品展销会,在凯瑞农业生态园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在大学生创业基地举办一次扶贫产品展销会等。

6.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和扩大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线上经济、智慧经济、健康消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大力培育“她经济”、“童经济”、“宅经济”、“网红经济”;积极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以宾让利、换季购物、体闲购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发展新型消费模式。

7.找准产业跨界融合切入点,推动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整合资源,加强商业、旅游、文化的跨界合作,挖掘彭泽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通过对现代农业示范园、绿发观光园、梅花鹿风景区、龙宫洞风景区、红军园等的资源对接,打造集品鉴、体验、休闲、游玩、住宿于一体的商旅文融合项目,统筹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延伸乡村商贸流通产业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招商力度。在加大工农业招商引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商贸服务类的项目,在土地、税费、融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彭泽,提升我县商贸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产业规模档次。

2.实施项目带动。着重规划建设几个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运行一个,力争在今年启动汽车贸易城、建材市场、物流电商产业园、狄公湖(天街)夜经济一条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包装一批商业综合体、五星级宾馆、老商业区改造等一批招商项目。推进龙鼎市场、汇金广场、财富中心、铭城尚品等综合性商业区的产业提升。

3.优先保障建设用地。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足够重点商贸项目用地,只要符合城市总规、土地规划和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商贸项目,应优先保障用地,优先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对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重大商贸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5.县产业发展思路 篇五

支持经济加快发展

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XX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人民银行XX县支行将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年金融工作的实施意见》,立足新起点、顺应“新常态”、谋划新举措,积极支持全县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是扩增有效信贷投放。

引导辖区金融机构适时适度掌握信贷投放节奏,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求,力争全年新增信贷融资40亿元,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争取合意贷款规划不低于18亿元,争取再贷款4亿元。引导推动金融机构争取总行和省行直贷,扩大系统内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异地系统内机构合作等同业合作模式,推动表外融资增长。

二是推动信贷结构调整。

按照全县“企业质效提升年”、“招商突破年”、“载体建设年”部署要求,积极支持重点培植企业、农业“五县同创”、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园区建设和“一港三中心”建设。通过发布窗口指导文件、召开金融联席会等途径,推动信贷投放向沿海开发、中小微企业、“三农”、全民创业、科技创新和民生工程等领域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新能源产业、生物技术产业、高端设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服务推动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为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融资解困。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启动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更多用于当地贷款的评价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金融支持力度。按季监测评估农业银行XX支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进展和成效,争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增强涉农信贷投放能力。

二、加大金融维稳力度

一是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金融支持盐城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金融生态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行长工程。参照《江苏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结合XX实际,按季开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推动金融法制环境改善,开展金融债权积案集中执行、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切实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和金融案件标的额兑现率。建立金融司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金融债权案件审理、执行情况,制订落实司法救济措施。按照合作转化一批、招商重组一批、申请核销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化解力度。

二是提升金融风险监测水平。

结合县域实际,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对辖区金融风险的分析研判,准确把握风险传导渗透扩散的规律。立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时监测苗头性、趋势性风险动向,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调控、非法集资等重大问题对辖区金融稳定的影响。实时监测辖区重点企业的资金链、担保链状况。做好对高危机构和高风险领域的动态监测和预判,使金融风险监测关口前移、触角前伸。

三是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加强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例会交流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的金融稳定工作信息员制度,密切与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主体的日常联系。推动地方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网格化”监管责任,重点打击各类涉众涉稳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净化金融发展环境。借助“金融稳定送下乡”、《鹤乡大讲堂》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做实做深金融投资者教育工作。

三、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一是改进征信管理服务水平。

多渠道、多方式整合农村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涉农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实现信息的持续更新。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区)”评定工作,建立符合农村经济特点、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农村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涉农经营主体+征信+信贷”的业务运作模式。推动XX农商行开展代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工作,方便社会公众就近获得查询服务。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促进征信文化的传播,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改进国库会计服务水平。

本着“安全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完善国库会计管理制度,加快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加强国债管理,推动国债服务城乡一体化,推动辖内商业银行国债约定转存业务在量上有较大突破。提升支付清算服务与管理水平,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构建安全便捷的农村支付渠道。发挥人民银行集中代收付系统7×24小时服务的优势,全面推广粮食收购非现金结算方式。

三是改进外汇金融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五个转变”,努力促进我县涉外经济健康发展。继续实行货物贸易风险提示制度,加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非现场核查力度,主动发现异常资金流动线索,加强对银行各类外汇产品的监测。依托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主动探索资本项目主体监管的业务流程。督促外汇指定银行严格执行资本金结汇政策法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建立完善国际收支申报质量季度考评机制,切实做好“国际收支申报质量年”各项工作。

6.县产业发展思路 篇六

xx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xxxx”行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生态发展,为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农业”强县打好坚实基础,全县农业总产值xx.xx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xxxxx元。荣获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华茶文化展示基地、茶文化旅游示范县、省农业工作优秀单位、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优秀单位、x高山茭白之乡等称号,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获首批省果蔬旅游采摘基地命名。

一、亮点工作

(一)屠宰厂搬迁工作全面推进

屠宰厂搬迁工作是省委督导组督导的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生猪屠宰厂搬迁土地征用工作,不同与其他房地产和工业用地征用,老百姓持反对意见强烈,工作面广,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但在县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搬迁土地征用工作组和xx镇、x乡等单位的协同努力下,通过成立工作组,采取集中办公、领导包干、工作组人员责任到人、“白加黑”、礼拜天加班等工作方法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共解决矛盾xx起。目前已全面完成生猪屠宰厂搬迁土地征用、项目前期审批,土石方工程已进场施工,防洪堤已招投标等工作,为顺利推进生猪屠宰厂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基地抽检合格率达xxx%。

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为抓手,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突出巡查检查,狠抓质量抽检,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过省、市、县等逐级抽检,今年,我县农产品基地抽检合格率达xxx%。

(三)好溪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创建。

经过五年的创建,好溪流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达到了省提出的相关验收标准,x月份以县政府名义向省“两区”办提出书面申请,xx月顺利通过省“两区”办有关专家验收,获得省奖励资金xxx万元。

(四)农村确权赋权改革试点成功。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x月份开始,着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建立组织、落实资金、出台方案、项目招投标、落实试点乡镇、召开试点乡镇动员会及培训会等工作;完成xx镇、xx乡的确权试点工作,为全面铺开打好坚实基础。

(五)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推进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工作思路,编制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等相关文件,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清洁田园、农业节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建设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农药减量施用、测土配方试肥、化肥减量增效施用、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处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秸杆综合利用、农业节水增效等示范点。抓好玉山台地、好溪流域x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x个,完成年存栏生猪xx头以上养殖场治理提升xx个,创建生态示范牧场x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xx.x万次,推广商品有机肥x.xx万吨,新增生态消纳地x.x万亩,新增沼液利用量x万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x.x万亩,化肥减量xxx吨,化学农药减量xx.x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xx%。

二、重点工作

(一)突出科技扶农,农业支柱产业稳步发展

通过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开展粮食高产攻关活动,大力发展旱粮生产,新增旱粮x.x万亩,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面积x.xx万亩,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面积x.xx万亩,创建省级水稻千亩示范片x个、旱粮百亩示范片x个(蕃薯、甜玉米),示范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轮作种植模式xxx亩;粮食播种面积x.xx万亩比去年增x.xx万亩,总产量x.xx万吨比去年增x.xx万吨。二是主导产业稳健发展。今年我县中药材、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畜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促进了全县农民的持续增收。据统计,中药材生产面积为x.x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茶叶面积达x.x万亩,总产量xxxx吨,总产值x.x亿元。食用菌xxxx万袋,产量x.x万吨,产值x.xx亿元,年鲜菇出口量xxxx吨,出口额xxxx万美元。蔬菜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x万吨,产值x.xx亿元。畜牧业总产值x.x亿元,生猪存栏x.x万头、出栏x.xx万头;家禽存栏xx.xxxx万羽、出栏xx.xx万羽;牛羊存栏x.xx万头,出栏x.x万头。

(二)突出产业提升,农业“两区”建设全面推进

紧紧围绕抓产出、抓绿色、抓整合、抓建设为重点,启动实施“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领域“电商换市”和特色畜牧业、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建设内涵,提高产出效益,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全面推进“两区”建设进度。xxxx年,先后共投入各类资金xxxx万元,新增加设施农业xxxx亩、地力提升xxxx亩、机耕路x公里、园区操作道路硬化x.x万平方米、沟渠xxxx米,机耕路硬化x.x万米。新建成好溪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区x个,新建粮食功能区x.xx万亩,两区上图入库率xxx%。

(三)突出示范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壮大

以“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化带动、市场化推动、规模化提升、集约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工作。今年新组建中药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x家,新增家庭农场xx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完成制作生态农产品专题片、休闲观光农业画册和“五味”驰名商标申报等工作,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

(四)突出项目管理,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农业,促进农业“三生”融合和“三产”联动发展。重点抓好金土地和大青谷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和双峰-盘峰-维新-高二休闲观光线建设,完成金土地休闲观光园门楼、游客接待中心、x公里高山茭白观光带、金土地—大青谷休闲观光带x公里路面硬化、玻璃科普温室安装智能控制等科普设备;完成双峰山之舟食用菌休闲观光基地、盘峰绿福蔬菜采摘基地、维新十里杨梅长廊基地和高二乡照迎岗基地的科技示范、创意产品开发、接待中心、路面硬化、生产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田间操作路硬化、美化,基本建成了一条以休闲采摘农业为主的观光线路。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获首批省果蔬旅游采摘基地命名。

(五)突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水平

一是强推介。

通过举办“新春茶话会”、“xxxx年第二十二届x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暨xx县第三届云峰茶文化节”、“海峡两岸中药材及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和

“江南药镇”、“古茶场文化小镇”创建活动,把xx优质、生态、地道的农产品向大众展示,打响“xx云峰”、“五味”、“翠都”等中心品牌,助推我县农产品与市场对接,进一步提高xx农产品的知名度。二是拓市场。组织农业企业参加x华东农交会、省农业博览会和x、x、松阳、新昌等茶事活动以及各类农产品交流会,拓展市场打开销路。三是搭平台。积极推动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x农民信箱等,发挥其网络销售体系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xxxx年新增农产品企业开通电子商务xx家。

(六)突出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源头监管。

通过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xxx家次,抽检农业投入品xxx批次,合格率xx.xx%;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xx%以上。继续推进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免费开放;县级农产品定量检测xxx批次,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快速检测xxxx批次,瘦肉精检测xxxx批次,乡镇快速检测xxxx批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xx.xx%。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和流域性漂浮死猪事件。加强生猪私屠滥宰监管,开展x次联合执法检查,xx次单项执法,全县未发生私屠滥宰。二是搭建监管平台。创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农资监管量大信息平台系统,实现农资、农产品可追溯、可追责。县级以上规范化、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xxx家全部录入追溯系统生产主体信息库;省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主体等xx家,已全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追溯率达xxx%,创建农资示范门店xx家。三是加快“三品”认证。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主体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农业标准化程度,农作物种植标准化生产程度xx.xx%;畜禽标准化生产程度xx.x%。新认证无公害产地x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xx个,新认证绿色食品x个。

(七)突出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在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上下功夫。

在一期异地物业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并产生效益的基础上,第二期异地物业项目——xx县农商综合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春节前投入使用并产生效益。投资估算xxxx万元,总建筑面积约xxxxx平方米的第三期项目已正式启动。xx有限公司总资产已有近亿元。二是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下功夫。着力开展重点村、难点村财务清理审计,已完成胡宅乡下周村等x个重点村财务清理审计工作,审计金额xxxx万元,其中发现违规金额xx.xx万元,查处党员干部x人。同时,从严执行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确保“资金”安全,维护村干部形象,促进干群关系融合。三是在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上下功夫。在去年完成xxx个村股份制改革后,今年又完成了x个难点村的改革任务,完成率达xx.x%,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八)突出科技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应用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设施增地”技术推广,特别是茶叶加工、食用菌生产、水稻机耕机械化等“机器换人”技术,新增设施面积xxxx亩,新增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x名,组织中药材、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畜牧业等产业技术团队广泛开展科技下乡“五送”服务活动,深入乡镇、村户、田间地头现场指导xx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x.x万份、蔬菜种子x.x万包、接受农民咨询x.x万人次,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浙贝母无流加工技术、茶叶机械化生产加工等农民培训xx期计xxx人次。新增各类农机装备xxxx台(套),水稻机械栽植面积x.xx万亩,推广水稻主导品种x.x万亩以上,落实市县两级农作物救灾储备种子x.x万公斤,水稻、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用种商品化率xx%,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点x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xxx户。

(九)突出依法治农,推进法治农业建设

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推进“绿剑x+X”行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实现检查发现违法行为查处率、抽检不合格产品查处率、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三个xxx%;加大农业法律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xx报、宣传栏等宣传认真宣传《x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并组织机关干部、农技人员和农业经营业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竞赛;认真做好农业行政审批项目下放承接和监督管理工作,出台《农业项目管理办法》,加强财政支农体制改革后项目资金规范使用指导;认真履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实现农机事故“零”死亡的目标。

(十)突出教育提升,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一是开展“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

认真开展以“守纪律、讲规矩、敢担当”为主题的“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着重抓好严格思想建党、严管干部队伍、严肃党内生活、严抓基层党建、严正工作作风、严守廉政底线等六项内容,全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印编成小册子人手一份,确保人人知晓个个执行。着力开展作风问题、“老好人”问题、“不守规矩”问题、公权滥用问题等专项整治。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着力开展“防春寒、访民情、送服务”走访活动,征集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xx个,农业干部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开展“摘帽快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

“四个全面”、“两座山”等理论大学习、“四查四问”大讨论、“绿色休闲农业”大调查和献“金点子”等七项大服务活动,进一步聚集干部精气神。开展农业产业调研xxx人次,着手撰写调研报告xx篇,征集金点子xx个,难题x个,四查四问剖析材料xx份,上报机制体制创新材料x个,十大绿色发展好项目x个。

三、存在问题

(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难,制约农业产出效益。

当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对科技的吸收学习能力较弱,给集约化、科技化、标准化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再加上土地流转率较低,市场意识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制约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农业投入不足,影响农业发展规模。

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较弱。另外受财力影响,除国家省级支农资金外,县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虽有增加,但力度还有欠缺,影响农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

(三)深加工能力弱,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

中药材、茶叶等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条不长,产品样式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再加上农户生产与市场联结不够紧密,对农民产前、产中公益性技术跟踪服务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民成为了市场和商家的牺牲品。

四、xxxx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xxxx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和省市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八大”重点工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一区一镇”(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建设,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做优五大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1、稳定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品质。一是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玉山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x.xx万亩;二是大力发展旱粮生产。重点抓好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三园”套种,扩大粮播面积x.x万亩;三是加大“三新”技术推广力度。做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以及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

2、挖掘中药文化,做强中药材产业。以“江南药镇”建设为契机,以健康服务产业为引领,挖掘药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休闲养生观光基地,做大规模、做强品种、做优结构,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休闲养生健康业发展。稳定中药材产业面积x万亩,产量x万吨,产值x亿元。

3、创新工作方法,做大茶产业。继续抓好项目实施,着重在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科技管理和基地基础设施方面有新提升,力求早安排、有措施、出成效。寻找茶园规模化发展、机械化操作、良种化普及、优质化加工、多茶类开发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深掘茶文化内涵,强力推进“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茶叶面积x.x万亩,产量x.xx万吨,产值x.x亿元。

4、依托科技创新,做精食用菌产业。依托科技创新,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再造新优势,强化新举措,大力发展机械化、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的新型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适度规模发展生产大户。种植食用菌xxxx万袋,工厂化菌棒生产xxxx万袋以上,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x个以上,扩大反季节高温菇生产规模xxxx万袋以上;培育一个生态旅游菇文化体验园特色企业。实现年出口鲜菇占全国鲜菇出口总量的xx%以上,巩固xx全国最大的优质鲜香菇出口基地地位。

5、提升农业设施,做优蔬菜产业。以菜农增收和优质安全为目标,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推广茄子、西瓜等嫁接栽培技术和水旱轮作等栽培技术,实施万亩高山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继续实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引进杭茄xxxx等蔬菜新品种x个,示范新品种x个。稳定商品蔬菜面积x.x万亩,实现总产量x万吨,总产值x.x亿元。

6、发展生态养殖,做深畜牧产业。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化、标准化、设施化建设,创建三星级以上规模养殖场x个及畜牧业示范基地x个以上。生猪饲养量x.x万头,年出栏xxxx头以上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达到xx家;家禽饲养量达xx万只,x万只家禽养殖场以上达到x家;畜牧业总产值x.x亿元。

(二)强化三大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继续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三品一标”认证复查xx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xx%以上,农产品检测xxxx批次以上,抽检合格率xx%。;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创建xx个x市放心农产品示范基地,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产品“舌尖上的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保障。以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基础免疫,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动物防疫监督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3、强化植物疫情防治保障。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指导,特别是加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尽力做好种子、苗木市场的检疫监管,加强农业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严防疫情传播蔓延。

(三)创新两大机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1、创新农业规模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板块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创新农产品营销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和科技人员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均占、风险共担”。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四)抓好八项工作,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1、提升园区基础建设,做大做强产业。以“两区”建设为抓手,按照树样板、促优势、打造精品等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园区产业集聚度,新增投资xxxx万元,完成土地规模流转xxxx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xxx亩,推动大园区、大产业、大农庄、大项目、大龙头、大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现代农业精品园xx个。

2、利用政策引导,扶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精深加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重视培育流通型农业企业,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xxx条以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品牌运作、品牌联创等形式的名牌培育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x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示范性家庭农场xx家;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x个。

3、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休闲观光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保障。围绕县一号产业,继续以南孔阙里·山祖水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玉山台地精品农产品线路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接待游客xx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收入突破xxxx万元。

4、加大力度,积极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加大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县建设力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猪-沼-种”等生态循环模式,实施“标准农田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及绿色防控技术等生态技术,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扩面工作,抓好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全面完成“一控两减三基本”任务,创建x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x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

5、明确职责,确保屠宰场搬迁工程进展顺利。进一步加大生猪屠宰场各项难点工作的推进力度,组建精干力量,强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职责,全面完成屠宰场厂房等主体工程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深化改革,继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在完成xx、xx两个农村承包土地确权赋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面上推开,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好尖山第二期异地物业项目和管头农产品市场物业项目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

7、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积极推进农业法制化建设,继续开展示范农资门店、农机平安乡镇(村)创建和“绿剑”、农机安全集中执法行动,采取上下联动、检打结合等形式,对农机安全、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和农村沼气能源安全生产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努力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生产行为,确保全县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7.景宁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探讨 篇七

1 景宁县林业概况

景宁县土地总面积19.47万hm2,林业用地16.16万hm2,占83%。其中,有林地15.03万hm2,农业人口人均有林地面积1.07 hm2。竹林1.62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0.78%,农村人口人均拥有竹林1 133.33 m2。全县活立木蓄积761.46万m3,森林覆盖率达77.9%。千米以上山峰779座,最高海拔1 689 m,陡坡(26°~35°)10.67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8%,急坡和险坡(>36°)2.10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8%。

全县生态公益林8.61万hm2,占林业用地的53.3%;该县有望东洋省级高山湿地和大仰湖县级溪源湿地保护区。种质资源丰富,已知种子植物166科2 163种,脊椎动物105科272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48种。

2 景宁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景宁县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用材林10.25万hm2,竹林1.62万hm2,中药材4 466.67 hm2,水干果3 533.33hm2,初步形成了用材林、笋竹、水干果、中药材等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据统计,全县林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每年生产木材12万m3,毛竹240余万支(加工130余万支),冬(春)笋逾7 000 t,各类水干果品逾6 000 t,中药材逾200 t。但林业产业的总体效益依然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一产粗放经营

2.1.1 用材林。

全县用材林10.25万hm2,蓄积量520万m3,平均蓄积50.7 m3/hm2(略高于全省的42.15 m3/hm2,远低于全国的78 m3/hm2)。但还存在着大量低效林分和荒山。现有用材林以中幼林为主,幼龄林3.40万hm2,中龄林2.79万hm2,分别占用材林面积的33%和27%。乔木树种以松杉为主,松木5.08万hm2,杉木3.69万hm2,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33.8%和24.6%。

在用材林的培育模式中,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方式较原始,大多数林农只种不管或只种少管,任其自然生长。种植树种单一,以松、杉为主,珍贵树种、阔叶树种少。

2.1.2 毛竹。

全县毛竹林1.62万hm2,立竹4 023.6万株,立竹平均密度为2 505株/hm2。毛竹分布于全县22个乡镇(街道),但是毛竹分布呈区域性,东南部分布多,西北部分布较少。666.67 hm2以上竹林的乡镇9个,面积最大的是东坑镇(2 133.33 hm2)。66.67 hm2以上竹林的村90个,竹林面积最大的是景南乡忠溪村(333.6 hm2)。产值最高的竹林达4.5万元/hm2,而最差的竹林几乎没有产出。

长期以来,景宁县大多数林农以用材竹林培育为主,冬笋、春笋利用较少,甚至一些村制定了禁止挖春笋、冬笋的村规,以致培育的毛竹林经济效益低。

2.1.3 油茶。

油茶是景宁县的传统产品,当地农民有着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20世纪70年代,全县油茶种植面积曾经达到3 333.33 hm2,但现存20世纪成片油茶林只有248.87hm2,主要分布在12个乡镇39个村,6.67 hm2以上的村只有14个。全县年产茶油近50 t,产值约400万元。自2010年起,该县实施“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示范林”建设项目,目前新建油茶基地601.13 hm2、低改油茶基地187.27 hm2,新建的油茶基地还未到结果期。

2.1.4 香榧。

景宁县栽植榧树(粗榧)历史悠久,经调查,有榧树古树283株,主要分布在家地、葛山、大地等13个乡镇30个村。2006年,该县采用“2+2”香榧苗木在家地、大地等乡镇尝试种植,现已有少量挂果。为了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把景宁建设成为“香榧南扩”工程新的示范点,县林业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结合景宁实际,已着手开展了香榧基地建设工作。

2.2 二产初级加工

全县注册林业加工企业125家,实际能正常开展生产的企业只有100家左右,能生产成品、半成品的企业只有5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家,1 000万元以上企业7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产品以加工森林食品、木制玩具、工艺品为主。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只有2家企业。没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企业。

2.3 三产初级开发

草鱼塘省级森林公园、望东洋省级高山湿地保护区生态休闲游、云中大际、大均畲乡之窗及炉西峡徒步游、雁溪森林生态摄影基地、农家乐等一批旅游和服务项目得到发展,年旅游人数240万人次。但这些旅游项目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开发或开发的程度低。

3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理念不清晰

景宁县虽然是重点林区县,但其林业产业的发展缺少现代的、科学的理念指导,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直接影响该县林业产业长远发展。

3.2 产业发展环境差

景宁县位于闽浙贑三省边界山区,交通不便,山高路险、地势陡峭,土壤瘠薄,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企业技术工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2010年,县财政投入用材林、毛竹、油茶等林业产业资金399万元。2011年,县财政投入用材林、毛竹、油茶等林业产业资金402万元。投入资金少,产业扶持的力度不大,林道建设、现代园区建设等严重滞后。

3.4 林业经营风险大

林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各种风险,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松材线虫病等毁灭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严重影响林业产业的发展。

3.5 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农村劳动力严重外流,最多的村外流人口达到70%以上,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孺。这种劳动力结构,不但无法接受新技术、新产业,连最基本的劳作都难以实施。景宁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怕苦怕累等思想,难以持之以恒地做好产业文章。同时,老年人烧田坑等习俗,使得造林6次的山地依然是荒山。

3.6 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5.7%,而且第二学历以经济管理、法律、中文等专业为主,与专业技术工作不符,学历与工作能力不匹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达48岁,自身掌握的技术少,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等更新能力差。以目前的技术力量,很难胜任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难以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新技术。

4 景宁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方向

自然环境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改变林业经营理念,引进新技术、新产品,达到提高林业效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林业发展理论指导林业产业发展,推动景宁县林业产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社会化、旅游化。具体目标是做优做强用材林、毛竹以及香榧、油茶产业。同时,做精林产品加工,做实森林旅游、森林文化。

4.1 做强用材林

一是大力培育大径材。在国有林场、东坑等地培育大径材2 000 hm2。通过大径材培育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改变林农经营理念。二是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完成森林抚育3万hm2,改变林农只种不养的造林模式。三是营造珍贵树种。合理搭配南方红豆杉、花榈木、光皮桦、檫木等珍贵树种,枫香、苦槠等彩色、阔叶树种,改善森林结构,改变林农单纯营造松、杉等普通树种的习惯。四是提倡开展林菌、林药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产出率。五是提高普通造林补助。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植树造林,同时建设防火林带,达到造林一片成林一片的目的[1]。

4.2 做优竹产业

一是在东坑、景南、鹤溪等地选择毛竹经营好的竹园建设2~3个毛竹精品园区,完善竹林喷灌设施,开设作业道,建立病虫害测报点,安装太阳能诱杀灯等设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起到“应用新技术出效益、技术致富”的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其他乡镇的竹林经营水平。二是加大竹林道建设,提高补助标准,提高集约经营程度。以1 km竹林道辐射13.33~20.00 hm2竹林的标准,用5~8年时间,逐步建成800~1 000 km竹林道,保证竹材、竹笋和竹园生产资料的正常运输。三是大力推广先进的经营技术,改变林农不挖春笋、冬笋,不抚育等习惯。大力推行竹林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综合提高竹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全县竹林经营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四是在立地条件好的竹园发展林禽型林下种养模式,即提高禽、畜的品质,又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竹子生长,同时又形成一条绿色环保生态链。

4.3 做大香榧、油茶产业

紧紧抓住浙江省“香榧南扩”、重振“浙南油库”的发展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香榧、油茶发展项目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工商业主、林农种植香榧、油茶。政府出台相对稳定的、持续的扶持政策,减轻林农、工商业主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提高林农、工商业主的积极性。规划到2020年发展油茶基地2 000 hm2,培育茶油深加工龙头企业3~5家,发展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4家;年产茶油1 000 t,产值8亿元,恢复“浙南小油库”的美称。发展香榧基地2 000 hm2,培育龙头企业1~2家,发展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3家。

4.4 做精加工业

110工业园区的建设,无疑为景宁竹木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做大竹木加工业的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做强做精,向产品品牌、向高附加值产品、向精深产品进军,逐步实现初加工转型升级。同时,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带动景宁竹木加工业的发展。

4.5 做实森林旅游业

一是重点开发草鱼塘、望东洋等地的森林旅游。充分依托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空气清新、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生态优势,以省级风情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重点开发草鱼塘森林公园、望东洋高山湿地森林运动休闲旅游。二是做实林业观光园区。在交通便利、有山有水、森林景观好、村庄整洁美丽的地方,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以及丰富的山水资源,依托畲族风情,以农家乐形式为主,建立林业休闲观光园区和农耕生产体验区,积极发展林业观光旅游。三是构思景宁、文成、泰顺三县生态旅游圈建设。充分发挥景、文、泰三县“全国生态最佳”的区域优势,做好全国第一生态圈的旅游开发。同时,要尽早开展前期研究,着手编制旅游规划,及时向省政府汇报,争取获得主动权,从而使项目早日实施[2,3]。

5 景宁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要发展林业产业,就要解决好产业发展中思想认识不足、政策扶持不够、科技力量薄弱、产业队伍人才匮乏等问题,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人才引进政策。

5.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理念

要用现代林业理念认识林业,要充分认识到林业不仅向社会提供林产品,而且向社会提供生态和文化。树立林业不仅是一项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文化产业的意识。要用经营现代企业的理念经营林业,促进传统林业产业分散、粗放经营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精品化、生态化、旅游化的现代林业产业经营模式转变。

5.2 各部门齐心协力,做强林业产业

发展林业产业不是简单的某个单位或个人的单独行动,而是一项群体行为。县政府要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富县强民的重要举措,制订出台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县财政要保证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县林业局要做好参谋、规划,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做好技术培训等工作;乡镇政府要把林业产业作为富乡裕民的重点,加大管护力度,保护产业成果,引导林农使用科学技术做大基地。林农要充分树立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林业产业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5.3 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县政府要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一是提高造林补助,普通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7 500元/hm2。高标准、严要求实施造林,达到造林一片成林一片。二是提高林道建设补助标准,将补助从3.5万元/km提高到5.0万元/km,在减轻农村集体经济“负债建设”压力的同时,确保林道安全使用。三是出台香榧造林补助标准,减轻林农、工商业主资金筹措难度,起到鼓励、引导林农、工商业主投身林业产业建设的作用。四是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增强专业技术队伍、企业研发队伍、营销队伍、管理队伍建设。

5.4 鼓励与扶持并重,促进政府资金高效利用

处理好扶强扶优与扶贫扶弱的关系,让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林道建设、基地发展中,努力让政府的资金受益于大部分的群众。对示范户、专业户、龙头企业等“相对富裕”的群体采用宣传典型、授予荣誉、适当经济鼓励等措施,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4]。

5.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回乡创业

通过加大“美丽乡村、魅力畲寨”建设、新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公路、电视下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民在家乡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的吸引力,使农民在农村也能过上好日子。引导农民回乡创业,改变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5.6 健全服务体系,推广先进实用林业技术

一是及时增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当地林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充实技术力量。二是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县、乡、村3级科技推广体系,在农村发展典型示范户,推动科技兴林战略向纵深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大企业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一批高、精、深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最终赢得市场。四是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基层林业产业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稳定、诚信的林业咨询、规划评估、信息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

摘要:对景宁县林业产业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管理粗放、规模小、产业链短、整体效益低等主要问题, 提出了景宁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保障措施,浙江景宁

参考文献

[1]金运成.以文化的理念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J].林业经济, 2012 (12) :12-15.

[2]程剑豪.浅析皖南山区现代林业发展与对策[J].现代商业, 2013 (3) :185-186.

[3]齐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 :208.

8.阜蒙县谷子产业发展策略 篇八

关键词:谷子;杂粮;产业化;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6-0089-02

阜蒙县位于辽宁西部,耕地面积33.67万hm2,无霜期150 d左右,年均降雨量500 mm,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花生、高粱、谷子、红绿小豆。谷子作为阜蒙县重要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转变,需求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辽西地区谷子生产实际,提出阜蒙县谷子发展思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对促进全县谷子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阜蒙县谷子生产现状

阜蒙县是辽宁重要杂粮生产基地,杂粮生产历史悠久,在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2013年,阜蒙县谷子播种面积超过1.6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10左右,年产杂粮0.37亿kg,实现总产值1.5亿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阜蒙县十年九春旱,加之全县62%的耕地面积为瘠薄的丘陵山坡地和风沙地,经常导致减收减产,因此,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谷子因其耐瘠薄且抗干旱,可在不同干旱条件下获得较为稳定的产量和收益,而成为阜蒙县的重要避灾作物。阜蒙县春夏光照充足,温度偏高,气候干旱,适宜杂粮生长发育,成为辽宁重要的谷子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当地农民认识到种植谷子是应对持续干旱和适宜气候环境的最佳选择之一,通过大力推广应用谷子系列新品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使谷子产量不断提高,种植效益也随之提高,调动了农民更新品种和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许多农民非常注重应用新技术,舍得肥料投入,实现精耕细作,使谷子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高产高效典型。

2 阜蒙县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品种更新速度慢。这是制约谷子产量和品质持续提高的重要原因。虽然阜蒙县在引选谷子新品种上已有新的突破,农业科技人员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品种更新依然较慢,主因在于农民对谷子品种更新的认识不足,观念需要逐步转变。

2) 缺乏专用型品种。适合加工的高营养、高蛋白型品种较少。

3) 缺乏加工环节。在谷子加工方面,绝大多数厂家均属原料粗加工,产品附加值少,增值空间有限。

4) 栽培技术落后。谷子栽培技术没有新的突破,重茬连作导致产量和品种降低,病虫害加重。

5) 谷子营销体系不健全。优势的谷子资源并没有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缺乏响亮的品牌,优质没有实现优价,制约谷子产业的发展。

3 阜蒙县谷子产业发展措施

3.1 引选新品种,实现良种化

良种是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加快杂粮新品种引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可以为品种的更新提供基础保障。同时,积极吸引谷子加工企业进入阜蒙县,使杂粮产业链逐步延伸,种植效益逐步提高,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谷子栽培技术

研究建立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高当地谷子种植水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针对阜蒙县谷子生产现状和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谷子栽培技术规程,使谷子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

3.3 着力引进一批深加工企业,提高谷子产品附加值

谷子可加工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如小米锅巴、小米面条等。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省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阜蒙县,提高谷子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进而推动全县杂粮产业化发展。通过深加工,可使谷子增值2元/kg左右。倘若阜蒙县谷子产量按0.37亿kg/a计算,可实现增收0.74亿元。

3.4 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谷子产业化发展

在阜蒙县谷子面积逐渐扩大的同时,并没有自主培育相对稳定的市场。应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具有较强权威性的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谷子产业组织,例如谷子产业协会,规范龙头企业之间、经济人之间基于市场的竞争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科技服务、种植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以订单农业的方式联结各方利益,带动谷子产业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的共同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无公害杂粮生产基地,培育本地谷子精品,打造市场知名品牌,加快谷子产业化发展。

4 结语

谷子产业是阜蒙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也是当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抗旱避灾能力提升的优势产业。要采取积极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动谷子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力把谷子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朱品松.阜新市谷子产业化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77-78.

[2] 齐建英.阜蒙县花生产业独具特色[J].现代农业,2013(7):80-81.

[3] 裴铁斌.阜蒙县花生生产现状及增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10-111.

上一篇:关于奋斗人生励志的故事下一篇:市级先进班级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