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2024-07-17

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精选9篇)

1.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一

GSM网络的规划和优化

彭 陈 发

摘要:本文以温州市900MHz数字移动网络为例,从无线网络的规划到基站硬件的调整

及软件参数的修改,分析了GSM网络优化的思路,并介绍了一些网络优化的经验。关键词:GSM 网络规划 工程检查 网络优化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GSM Network

目前GSM网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仅仅几年时间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以温洲市为例,自1996年年初建网到现在,用户数已超过46万户,全地区建成基站427个。因此加强网络 优化,搞好运行维护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关键。一个完善的网络往往需要经历从最 初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

投入使用,到网络优化的历程,并形成良性循环。GSM网的网络规划

要取得良好的运行质量,必须进行合理的网络规划。在网络规划过程中,如果站址选 择及频率规划设计合理,则在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可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网络中 存在的先天性不足问题也相对较少。

1.1 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在建网初期相对较为容易,主要是为解决无线覆盖问题。但在网络不断扩容 的过程中,特别是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覆盖问题只存在于极少数山区及市区的地下室与 部分室内娱乐场所,已不是主要问题。因此,站址选择的思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解决 高话务区的高阻塞和盲

点问题。目前温州市中心区域基站间距仅400m左右,且在市中心高话区内已有20多个微蜂

窝组成一个连续覆盖的环,为宏蜂窝吸收了大量话务量,减轻了负担。但目前市区高话务 基站TCH(话务信道)阻塞率仍较高,如公安外事楼(1)、华联(1)等扇区每线话务量仍高达 0.79Erl,TCH阻塞率在1

0%左右。因此决定将中心区内已有基站的天线高度降低,根据具体地形大力寻找新站,对 于娱乐场所及商业街则可通过增加微蜂窝来解决。

1.2 频率规划

频率规划对网络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温州市话务区基站间隔距离很近,且 频率资源相对较为紧张,仅10.6MHz。其中有5个频点留给微蜂窝用,因此频率复用密度较

大。若规划不当,基站之间必然存在大量同频及邻频干扰,影响网络质量。温州现有网络 频率复用模式为12+12

+9+9+6,最大的BTS(基站)配置为6+5+5。因为频率资源不够,目前第六个TRX(收发 信机)已被闭住。我们在进行频率规划时,为避免 BCCH(广播控制信道)频点之间邻频干扰,在常规方法上将部分频点互换(即交替将第一、二两个频点交换)。

在6期网络扩容时,GSM将拥有14.4MHz的频率,BTS配置将扩展到8+8+8的模式。

在进行频率规划时,可有两种方案选择,一种是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充为12+12+9+9+9+6 +6+4模式;另外一种则为15+12+9+9+9+6+6+1模式。前种方法可使系统拥有尽可 能大的容量,但网络质

量相对受到限制,而后种方法则因BCCH频点复用密度相对宽松,因而频率也相对较为干净,相对前者,系统可获得较高质量,但容量则受到限制。在话务分布较为均衡的地区建议 使用前者,而话务量分布极不均衡的地区,如某些扇区话务量很低,而某些扇区阻塞率很 高,则建议使用后种方

案。基站硬件的优化

GSM网络在建网或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现象。因此无论在工程中还是 在规划中都留下一些质量问题,需要在优化中找出并解决。在优化过程中,对温州地区所 有基站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工程遗留问题:

(1)基站经纬度有误

在实地路测中,发现少数基站的实际经纬度与规划中的经纬度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选址中碰到困难,最后不能按设计中要求确定,要将基站移 至其它地方。但规划数据库中未能到得更新,仍按原计划规划其相邻小区及频率,因而造 成很多相邻小区漏做或

做错。如白象基站,该站原来掉话率一直很高,发现此问题后,按实际地形重新规划邻区 及频点,即恢复正常。

(2)扇区错位及方位角有误

此种问题在测试中发现最多,特别是在各郊县。如城关基站的一、三扇区错位,三洋 电器基站的二、三扇区错位。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系馈线从天线接至BTS时因标签不对 而接错。此外,部分基站三个扇区都存在方位角偏离。在温州,基站三个扇区在常规状态 下方位角分别为90度、2

10度、330度。但实际上部分基站的方位角偏离较大,偏差达45度。上述现象造成大量基 站间切换失败率很高,并引起切换掉话。经过整改后,性能大大提高。

(3)分集接收天线间距过小,收发天线不平行

采用分集接收天线时,若收发天线间距在3m~5m时,则可达到理想效果,获得3dB增

益。但目前温州除了邮电局楼顶上采用铁塔外,其它基站一般都采用桅杆,呈田字型,天 线置于每个端点上。很多收发天线的间距过小,在1m之内。这样很难获得分集接收的效果。此外,部分收发天线

根本不平行,有的甚至发送天线就指向接收天线,有的收发天线前方不远处立有很高的铁 杆,这样很容易造成信号被挡返弹,产生干扰。

(4)天线被挡或朝向长条形建筑物屋顶

目前很多基站都设置于居民区,因采用桅杆结构,很多基站的第一扇区都朝向长条形 屋顶,难以吸收话务量。虽然处在高话务区,但话务量却很低。如市区的金远及银都花园 两站,都处在长条形居民楼上,原来第一扇区话务量一直很低,后将其发送天线移至墙边,指向马路,并适当调

整倾斜角,话务量上升很快。每线话务量由原来的0.15Erl上升至0.385Erl,大大缓解了

周围基站的压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5)天线高度过高

在建网初期,因用户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大区制基站,使用铁塔,以增加覆盖范围。但在经过数期扩容后,天线的高度应下降,否则会对周围基站造成干扰,同时也造成越区 覆盖。

在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现场勘测及硬件整改后,温州的网络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市区网络上行质量(等级0~5)由原来的96.24%提高至98.10%,下行质量由97.96%上升 至98.85%,TCH阻塞率由1.92%降至0.14%,SDCCH(独立专用信道)阻塞率由1.75%下降至

0.10%,TCH呼叫成功率由9

7.02%上升至98.24%,SDDCH呼叫成功率由88.39%上升至95.83%,TCH掉话率则原来的2.98%

下降至2.26%。软件参数的优化

(1)首先要确保网络的参数设置正确,特别是对于新开通的基站或新割接的基站。如 在一次割接中,瑞安地区原来只有2个BSC(基台控制器)来控制所有的基站,即BSC3和 BSC11。割接后,新的BSC21、BSC22、BSC23投入使用。结果发现割接到这三个BSC的所有

BTS掉话率均很高,但割接前

正常。经仔细检查发现系因开通时数据建错造成。因为新的BSC开通时,从MSC(移动交换

中心)至BSC需经过TCSM(码速率变换与子复用器)。目前NOKIA系统的TCSM可将4路压缩成1

路,然后传至BSC。由于BSC需通过MSC与OMC(操作维护中心)相连,因此需专门占用一个时

隙,用于X.25协议,而每个TCSM均需一个时隙作为七号信令来控制话务。因此,对应于每个BSC的第一个TCSM,相

应的会有2条直通连接(即64kbit/s)。而对于其它TCSM则应只有一个直通连接(只有7号信

令,而无X.25)。但工程师在开通新的BSC时,给每个TCSM均设置了两条直通连接。而MSC

端仍按常规作法,导致MS

C与BSC相应的电路不匹配,分配的信道只要使用这些电路,马上就会产生掉话。而MSC对

每个BTS电路的分配是随机的,因而造成所有基站掉话率都高,修改后即恢复正常。此外,有一新开通基站,投入使用后发现第三扇区掉话率很高,达36%,而一、二扇区正常。检查发现第三扇区的TRX6,Abis接口(BSC至BTS)的时隙分配错误,本应为11、12时隙,但却分配成12、13时隙,而

BTS端的BRANCHTABLE(分支表)仍按常规方法分配成11、12时隙,造成时隙不匹配,从而引

起高掉话率,后将TRX6删除重建后,掉话率即下降至1.9%,恢复正常。另一新站“综合楼 ”开通后,掉话率较高,达6.9%。实施测试发现该基站很难与其它基站进行切换。在移动过程中当其它的信号高 于综合楼基站的信号30dB,仍不能切换至其它基站,最后导致掉话。检查后发现powerbudget切换开关设置成OFF,从而造成上述现象,将其设为ON后即恢复正常。

(2)可从MSC、BSC告警中获得网络不正常信息。如当相邻小区数据配置有误时,或如 邻区的BCCH、BCC(基站收发台色码)、LAC(位置区码)等不对时,造成切换失败掉话,都会

在MSC及BSC中产生告警。因此,须经常从MSC、BSC中查看告警记录。此外,每打一个电话,都有一个相应的代码

与之相对应。对于NOKIA系统称之为CLEAR CODE的,其中无线部分的CLEAR CODE主要存在于B13到B1D。如上面提及的TCSM设置有误或插板坏时,便会产生B16CLEAR CODE。因此,可通过分析CLEAR CODE来发现网络存在问题。当发现某一CLEAR CODE突然增多时,可在MSC里跟踪与此CLEAR

CODE相关的中继电路和基站。如有一段时间,温州用户反映通话中存在严重的回声及单向 通话,通过MSC端跟踪发现,单向通话主要存在于某几条PCM(脉码调制)线上,进一步对这

些PCM检查发现系因DDF传输架跳线错误造成。改正后即恢复。用类似方法发现造成回声的原因是MSC软件版本升

级时,MSC中ECU(回声消除单元)硬件芯片,与软件不匹配引起回声。将ECU单元更换后,回声即消失。

(3)可从OMC的统计信息,经过分析来发现不正常的原因。如部分基站掉话率较高,但 BSC中无告警,在OMC中分析发现,这些基站部分TRX的上、下行链路质量很差。对TRX进行

环路测试后,发现其驻波比很高,将TRX更换后即恢复正常。有时发现整个扇区内所有TRX 的上行链路质量都很差,但下行链路质量不错,而且频率规划无问题,后更换RTCC(远端调谐控制器)后,掉话率 即下降。此外,OMC中有一种网络优化工具(NOKIA系统)称之为CELL

DOCTOR,可通过它来统计每个TRX的占用时长、每个扇区的平均通话时长,分析小区间是

否存在频繁切换以及是否从来无切换,从而相应的修改切换控制参数,并删除不必要的相 邻小区,以减少邻区测量,减轻系统负荷。

(4)在高话务区,很多基站掉话发生在切换过程中,因找不到空闲信道而掉话,这些 基站的TCH阻塞率一般都很高,如龙港地区中心站每线话务量均在0.8Erl左右。可以通过 以下几种方法使话务均衡:

①可修改基站配置,根据实际话务量来配置该扇区的TRX个数。如长虹基站,原来配 置为3+3+3,但第一扇区话务较少,而第三扇区拥塞严重,将其改成2+3+4后,第三扇 区的每线话务量即由原来的0.649Erl下降至0.53Erl,TCH阻塞率也下降至0,但话务量却 上升了2.1Erl。

②可根据实际话务分布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如当某一区域话务量特别高,可将两个扇 区的天线方位角加以修改,共同指向此区域。

③对于未满配置的基站,可用增加Prime

site(简称PS)的方法来吸收话务。如龙港基站原来配置为3+3+3模式,将3个PS与其相连,PS与宏蜂窝共用天线。通过修改入和出的PMRG(切换门限值),即可控制话务流向。其中

由宏蜂窝切入PS可设置成-15dB左右,而由PS切入宏蜂窝则可设在10dB左右,具体值则需

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此外,如果话务量集中在宏蜂窝附近,则还可为PS设置umbrella handover。即只要PS的 信号电平满足一定值,则可切入PS。经过一定的监测和调整后,效果十分理想,每个PS吸

收的话务量都在5Erl左右,最高的达6.2Erl,从而使阻塞率下降,掉话率也相应的下降。

(5)借助仪表来分析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如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上行干扰。有一段时 间,市区大酒店基站第一扇区上行干扰严重,BSC中观察其空闲信道干扰等级均为4。因从 天馈线下来的信号经过RMUJ,分成6路,经放大后至每个TRX,使用频谱分析仪,将其连至

RMUJ(接收多路耦合器),如图1所示,对分集接收的信号在基站工作和基站断开两种情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 表明,该扇区不存在同频或邻频干扰,且该基站干扰曲线不存在波峰和波谷,相对较平滑,因而排除了外部干扰(如直放站)的可能。后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若只用主集接收,而断开 分集接收,则上行干扰

消失,因此怀疑RMUJ硬件单元故障,将其更换后,即恢复正常。此外还可使用7号信令仪,通过分析A接口或Abis接口的信令流程来分析某些基站的掉话原因。

图1 频谱仪与基站联结图

(6)通过实地路测,可获得基站的覆盖情况及切换情况,从而得到某些OMC所不能提供 的信息。如市区桃园居第三扇区掉话率高达6.7%,掉话原因显示为射频掉话,经实地路测 后,发现该站由于天线较高,存在越区覆盖,产生孤岛效应。

(7)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可使用一些新技术,如下行功率控制,DTX(不连续发送)及跳 频等,减少网络存在的干扰,并降低掉话率,从而使网络质量进一步提高。必须注意,在 开启上述新功能时,网络中一些相关的系数也必须随之修改,如目前温州网络使用基带跳 频,首先必须将因上、下干扰而允许小区内切换这一功能关闭。其次,对于因质量而切换的门限电频HO MARGINQUAL予以修改,因为未使用跳频时,通话过程中,如未发生切换,则固定占用某个时隙,质量较为稳定,但使用跳频后,则在扇区内所有的TRX上跳动,质量不稳定,在等级0~7 上下波动。当此门限值设置很小时,会产生频繁切换,因此,应将QMRG由0dB调为4dB。此

外,对切换的算法也需

适当加以调整,如平均窗口大小、总的抽样个数Nx及满足条件的个数Px等,都需在开通

频后,进行长期的观察,根据OMC中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并逐步调整。否则很难达到 理想的效果。结束语

网络优化不仅是无线部分的优化,必须从全网着手,因此必须不停地观察和监测整个 网络,找出故障并排除故障,提高网络效率,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

2.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二

近几年我国GSM网络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运营商对网络的管理也从对信号覆盖的定性要求转变为对网络性能指标的定量管理。网络优化主要包括无线网络优化和交换网络优化两个方面, 由于GSM移动通信网无线信道的特点, 因此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无线网络优化。

2 GSM网络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2.1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目标

2.1.1 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衡量网络运行质量好坏是通过对一些网络性能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完成的。各个GSM设备生产厂家对系统的运行统计是由大量计数器完成的, 并定期向OMC报告计数结果。每一个计数器都和GSM系统中的某一网络单元的某一事件相关, 即某一特定事件的发生会触发对应的计数器作加一计数, 这样通过某一观测段内对某一事件的发生次数进行统计, 就得到了网络的运行统计。观测和分析OMC各计数器数值就可掌握网络的运行质量并进行故障分析。

2.1.2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由于无线信道在传输容量上远小于有线信道, 合理利用GSM移动通信网络的信道资源的关键就在于合理利用无线信道资源上。

2.2 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原则

2.2.1 网络运行质量优先

在日常的网络优化工作中, 难免遇到网络运行质量和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的矛盾。由于提供令用户满意的网络服务是运营商发展的前提, 运营商必须优先保证网络运行质量优先级高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2.2 全网优先、综合考虑,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折衷的实施优化方案

网络优化工作不但要观察单站性能指标的提升, 还要注意全网性能指标是否也随之提高, 因为有些单站的优化调整在解决本站问题的同时对附近站带来了负面影响, 从而影响全网的整体性能指标, 这样的调整是得不偿失的。

3 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的网优方法

3.1 概述

GSM移动通信网络运行质量是通过系统定义的网络性能指标量化的, 涉及到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相关的核心性能指标有掉话率、话务掉话比、无线系统接通率等指标, 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是通过提升这些核心指标来实现的。

3.2 降低掉话率的网优方法

3.2.1 掉话率定义

掉话是指异常的移动台到系统的通话结束。掉话率是指某个小区 (或BSC、整网)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掉话次数和所有的信道分配次数的比值。

3.2.2 解决由于覆盖原因导致的掉话问题

(1) 根据性能指标观察, 筛选出掉话率高基站;

(2) 检查基站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首先处理基站故障;

(3) 在基站以及其相邻小区覆盖范围内进行路测, 对基站覆盖状况进行评估;

(4) 上站勘察, 检测基站天馈系统参数, 结合路测情况进行调整;

(5) 进行路测验证, 验证调整效果, 如果未达到调整目的, 重复第四步工作;

(6) 观察调整后的性能指标, 评估调整效果, 如果未达到调整目的, 返回第四步再次进行调整工作, 或者考虑其它原因。

3.2.3 解决由于切换引起的掉话问题

(1) 根据性能指标观察, 筛选出掉话率高基站;

(2) 在基站以及其相邻小区覆盖范围内进行路测, 筛选出切换不正常的小区;

(3) 检查系统配置数据库中相邻小区定义相关的参数是否设置合理, 进行相应调整;

(4) 进行路测验证, 验证调整效果, 如果未达到调整目的, 重复第三步工作;

(5) 观察调整后的性能指标, 评估调整效果, 如果未达到调整目的, 返回第二步再次进行调整工作, 或者考虑其它原因。

3.2.4 解决由于系统参数错误引起的掉话问题

处理系统参数错误问题思路及工作流程

(1) 从系统中提取高掉话小区的频率规划参数和相邻小区定义数据, 进行全面检查, 对照实际数据和设计数据是否存在出入, 对发现错误进行修改, 对发现的相邻小区关系漏定义进行补充;

(2) 检查相邻小区定义是否存在单向定义现象, 对这类相邻小区关系进行补充;

(3) 分析高掉话小区的切换统计数据, 重点关注高切换失败率非常高和切换次数特别低的相邻小区定义, 检查这些相邻小区定义中的小区信息是否准确, 同时删除多于的相邻小区定义;如果某个小区和所有的相邻小区的切换次数非常少, 甚至大多数为零次切换, 通常这种情况是由于基站的经纬度错误造成的, 需要重新核准基站经纬度;

(4) 观察调整后的性能指标, 评估调整效果, 如果未达到调整目的, 返回第一步再次进行分析、调整工作, 或者考虑其它原因。

3.2.5 解决由于天馈原因导致的掉话问题

(1) 观察性能指标, 筛选出掉话率太大的小区, 首先处理硬件故障。

(2) 观察掉话率指标最差小区的立即分配成功率指标情况, 如果该项指标较差, 同时检查基站基础数据得知该小区使用单极化天线, 基本可以确认存在天馈安装问题。

(3) 在掉话率指标较差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进行路测, 如果发现BCCH信号强度和TCH信号强度差别过大, 考虑是否存在天馈安装问题;如果测试发现基站覆盖范围明显小于设计要求, 需考虑上站进行天馈检查。

(4) 上站检查天馈系统, 对于发现的天线方向角、俯仰角等不一致问题进行整改;使用天馈线测试仪对天馈线进行测量来判断故障原因及故障点,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5) 进行验证测试, 观察调整后性能指标, 评估调整效果。

4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网优方法

4.1 实现合理的信道负载的网优方法

网优工作中实现合理利用信道资源的方法就是:计算得出的小区忙时话务量评估值, 将其和小区话务量承载能力进行比较, 如果小区忙时话务量评估值大于小区话务量承载能力则增加载频数量, 如果小区忙时话务量评估值小于比当前配置更低的小区话务量承载能力则减少载频数量。

4.2 实现话务量均衡的网优方法

4.2.1 控制覆盖范围实现话务量均衡

基站小区覆盖范围的大小和其吸收的话务量大小是成正比的, 通过控制覆盖范围来达到话务量均衡的目的是最直接的方式。

4.2.2 通过系统参数设置实现话务量均衡

为实现话务量均衡而进行的系统参数设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空闲状态下, 通过开启网络C2算法使均匀数量的移动台驻守在各个小区;通话状态下, 开启话务切换功能, 在小区信道负荷达到门限后将话务量向其它小区分流;通话状态下, 根据各个小区话务量吸收情况, 设置不对称的切换偏置值, 使高话务量小区向低话务量小区的切换更容易, 反方向的切换更困难。

结论

本文将GSM网络优化目标细化为可以用数据直观反映的网络性能指标, 详细分析了这些网络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 总结出提升这些性能指标的网优方法、工作流程。分析了网络优化方法和网优调整方案的理论基础, 对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核心网络性能指标进行了重点分析, 并对GSM网络性能指标和网络参数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

摘要:随着运营商对网络运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开展有效的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成为了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GSM移动通信网中的无线网络优化进行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讨论。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梯云, 邬国扬, 张厥盛.移动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

[2]张自力.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优化[J].电信技术, 2001 (3) .

3.4G时代下的GSM网络优化思路 篇三

关键词:GSM;4G网络环境;网络优化

1 概述

为人类的移动通信事业做出丰碑级贡献的GSM网络正在加速退服的步伐,正式宣布关闭GSM网络计划的运营商名单已经排了一长串:新加坡M1、Singtel、StarHub、澳洲电信、AT&T……,在国内,移动TDD LTE已经商用一年,GSM网络由于其制式逐步落后,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用户的需求,系统自身占用了较珍贵的无线低频率资源,对频率资源利用率低。但是,GSM网络覆盖能力、语音业务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目前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语言通信费用。在4G VOLTE未商用前,GSM网络对4G网络语音的辅助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优化仍然需要一定的投资。

2 目前GSM网络优化现状

截止到2016年1月,中国移动GSM用户数量为约3.5亿,基站总数为约540万个,其中3G/4G基站总数达337万个,GSM基站有110万个。GSM基站数载2015年基本无任何增长,全国GSM优化合同额近几年基本维持在90元/载频/年。从优化投入看,GSM的投入减少幅度大。GSM网络优化目前也逐步成为4G优化合同的附属合同。

目前,GSM优化合同基本局限于日常优化,而在GSM网络发展鼎盛时期的精品网,专题网等优化已不在合同中体现。日常优化几乎涵盖了前期所有的专题工作,工作琐碎事情繁多,目标不清晰,完成效率低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同时用户对语音通话感知逐步抱怨增多,在3G时代,通信用户投诉量达到历史投诉量新高度。

3 4G时代下的GSM网络优化思路

按照目前的资源配置和投入配置,GSM优化总体思路将做重大变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把脉优化方向。

3.1 数据业务信道与语言信道配置策略改变,2015年4G的建站速度可谓如火如荼,短短一年时间,4G基站已经超过GSM,从统计数据看出,数据业务用户93%已经转投4G网络怀抱,然而目前GSM网络的数据业务信道配置仍然占比较高,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信道资源。形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有:用户面,GSM数据业务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当期滞留GSM网络时,业务需求耗用时间过大,同时感受极差,网络层面,TBF复用度过高,数据业务各项指标恶化严重,尽管此时网络工程师已经竭尽所能提高数据业务资源配置,但收效甚微。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的信道配置应当大幅压缩数据业务信道配置,在VOLTE未商用之前,尽可能优先满足语音用户需求。

3.2 全网载频资源灵活配置,由于GSM网络暂停投资,载频资源尤为匮乏,因此,如何获得扩容所用载频资源,这对日常网络优化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临时的拆东墙,补西墙已经不能满足语音业务量快速变化的网络,这就要求后续优化工作中,通过大数据分析人流变化,城市建设规划等,预先进行载频扩减容,从而达到现有资源高效利用。

3.3 闲置小区的拆除与利用,GSM网络前期建设中存在很大一部分仅为满足覆盖所架设的站点,还有一些或已经废旧的工厂站点,矿业区站点,基建工程工地站点等。然而,这些站点在后期运营中并未产生效益,加之一般处于偏远区域,维护优化难度高,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对于优化网络中涉及的偏远区域的低业务小区,在满足国家要求的覆盖前提下,拆除用以解决新开发城区网络覆盖问题。

3.4 双频网负荷优化思路,1800网络对GSM网络负荷分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900网络频率资源稀缺困扰。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快速发展,深度覆盖问题日益突出,加之1800网络信号穿透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将现有900和1800搬迁至合理覆盖场景,如空旷区域选用1800覆盖,密集楼宇群替换为900覆盖。

3.5 BSC资源重配置,随着网络负荷的日益增加,BSC负荷也已经接近预警门限,如BSC载频负荷,PCU负荷等。目前运营商购置新BSC少之又少,除了特殊情况,很难有新的BSC入网,因此,在优化工作中,如果有需要,需将BSC进行合理优化,割接,从而达到BSC资源充分利用,避免出现负荷预警的情况出现。

3.6 全网频率优化,随着对4G网络发展,GSM频率优化投资逐步减少,运营商目前已经不单独立项投诉全网翻频。然而,目前GSM网络整体高质差比例在逐步上升,系统内的频率复用度越来越高,直放站,微功放等设备的大量加入,高校,寺院,工厂企业的信号干扰屏蔽器的使用,使得网络质量恶化明显。因此,目前GSM优化需利用手中优势资源,安排独立区域翻频,控制干扰,提高网络通话质量。

4 结束语

4.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四

作者:刘伟 黄佩伟

引言

GSM和蓝牙作为两种不同的无线制式,在智能手机空间非常紧凑且PCB狭小的情况下,要求在实时语音业务中同时满足收发工作,由GSM收发子系统完成从智能终端到移动网络的话音接入服务,由蓝牙收发子系统完成从智能终端到蓝牙无线耳机或者车载免提的短距离语音服务,就必然存在共存性设计问题,

本文基于在某智能移动终端产品设计中的工程实践,总结了设计多模无线共存系统的理论考虑和工程上的分析思路。

系统设计思路

对于纯粹的分立GSM和蓝牙系统来说,因为频段相距较远,在同一时段内只有一个是大功率发射,而另一个是微功率发射系统,其共存性的设计挑战并不像IEEE802.11b/g和蓝牙系统共存那么严峻。但是,由于在多模智能移动终端中,紧凑的电路板和布局使传导性干扰和噪声耦合更加强烈。移动终端内置GSM天线成为潮流,而传统的蓝牙PCB天线或陶瓷贴片天线也是内置的情况下,则在整个狭小的空间内装备了两个同时工作的天线。移动台在各种恶劣环境和复杂的无线信道中都必须满足的实时通信需求,以及蓝牙耳机要求蓝牙设备和GSM系统同时收发的应用特性,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GSM和蓝牙在多模移动终端中的共存性设计仍要面对工程性的困难和挑战。

在设计移动终端的实践中,首先要考虑无线接口,两种制式同时工作时,相互的收和发是否存在干扰。然后考虑电路设计,即这两个子系统在如此紧凑的电路板和高密度的布线中,GSM系统的收发器架构和频率规划与蓝牙子系统的关系造成的频率源,滤波,屏蔽方面的考虑。此外,作为无线收发设备,在紧凑的空间中,这两个制式的天线耦合特性和辐射模型造成的共存性问题也要妥善解决。最后还要考虑两个子系统的电源供电思路,以及可能存在的系统频率源的共享和分配方案。

GSM和蓝牙双模系统

共存的考虑要素

1.对于双模收发频段的相互干扰,主要考虑两个方面,蓝牙发射带外杂散对GSM接收带内的影响和GSM发射带外杂散对蓝牙接收带内的影响。

蓝牙的射频系统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对于工作在850MHz、900MHz、1800MHz和1900MHz的GSM来说,这个频带间距似乎都是安全的。然而,在不低于-102dBm的接收灵敏度容限下,典型的GSM手机在天线输入端只在最大为-111dBm的杂散信号存在,且同频载干比C/I不超过-9dB时,才能保证GSM接收性能不会有损失。在实际系统中,如果根据经验假定GSM和蓝牙天线之间的空间损耗在10~15dB左右,就意味着只要蓝牙发射器(在蓝牙天线端测量到的)在GSM全频段上的最大发射带外杂散不超过-101~-96dBm,GSM子系统的接收性能就能得以保证。

然而在蓝牙BQB认证时,在GSM带内的杂散指标要求的标竿是远高于此的,就是说,只满足BQB蓝牙测试的发射器要求,未必能达到不使共存的GSM系统接收性能恶化的要求。因此,在设计蓝牙子系统时要格外当心。首先,芯片设计厂家会采取措施防止强的本振信号和各阶交调分量落在GSM频段内,同时,在板级设计的布局布线时也要注意隔离和防止泄漏。另外,有些比较优秀的蓝牙芯片设计公司,还采用了主动引入频率源时钟抖动的方式,通过频谱扩展,相对于普通方波频率源输入,将GSM带内的杂散功率谱密度降低了至少10dB。

再来看GSM发射器对蓝牙接收器的影响。虽然接收灵敏度的要求是-70dBm,但业界的蓝牙芯片都可以达到-80dBm,甚至更好的指标。一般鉴频器的C/I单音需求是优于-18dB的。因此,从蓝牙天线端来看,其要求能容许的最大带内单音干扰是-98dBm左右。同样假定这个双模终端中GSM天线到蓝牙天线的空间损耗是10~15dB,这样,GSM天线上测量到的处于蓝牙带内的发射杂散就不能超过-88~-83dBm。在GSM的FTA认证中,其EMI指标在ISM带内的发射杂散容限标竿同样比这个宽松。

因此,如果只满足GSM发射器要求,可能会造成共存系统中蓝牙接收器的性能恶化。故必须谨慎地分析GSM子系统的本振和频综的架构,并采取其它方式,尽可能消除本振泄漏和一些高阶分量对蓝牙接收带内的影响,特别是GSM子系统工作在PCS频段的时候。根据实际设计的情况,考虑过增加Tx声表滤波器来提高带外的抑制度,加强子系统的隔离,但同时又需要考虑由此引发的其它发射功率和效率问题。

2.对于板级设计的频率隔离,滤波和屏蔽,本文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包括蓝牙本振相噪对GSM相应频点的影响,GSM和蓝牙子系统的屏蔽以及GSM系统的射频架构和频率规划与蓝牙子系统的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过两个子系统在对方频带中的杂散所造成的危害,实际上有些时候板上的耦合途径比天线的耦合造成的影响更大。所以本系统开发时首先分析了板级设计中的耦合途径。第一是GSM功率放大器到蓝牙接收器前端的耦合,或者是GSM/蓝牙发射信号有泄漏,以某种方式通过GSM和蓝牙系统之间的PCM接口或者UART互连线直接耦合到对方系统中。如果不谨慎处理PCB走线时的EMI设计,这些接口数据线的天线效应可能会是板上辐射耦合的重要来源。第二,GSM子系统的本振信号有可能通过某些高速信号线,如存储器总线等泄漏出来,将开关噪声或杂散引入到蓝牙子系统。第三,GSM和蓝牙子系统之间的共电源和共地也要合理的考虑,防止电源和地造成的带内杂散的相互耦合和干扰。

对于这些板级耦合干扰问题,本文采取以下思路来处理。首先尽量将两个子系统的距离拉远些,这样也方便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制作屏蔽罩,以实现空间上的屏蔽和隔离;另一个考虑是用屏蔽的方式将强发射信号和弱信号分开。这两个子系统的射频部分都适合单独做一个地,再分别连到系统的主地上,以减小共地造成的耦合。对于系统的主地,要尽量降低其阻抗,在选取一个尽量大的、完整的地平面的同时,还要在射频信号途径旁边的地上,多采用过孔来降低回流途径的阻抗,并减小完整信号从出发到终止点的路径所包围的面积,降低天线效应,

对于GSM子系统,因为其发射功率远大于蓝牙子系统,对它的地,以及天线的参考地,都需要特别注意,着重防止它造成的地弹噪声对蓝牙子系统的影响。再者,从电路设计方面考虑,一般蓝牙和GSM的前端LNA输入等都是差分的,要注意前端差分线的布线和匹配电路布局的对称性,从而提高共模抑制。如果实验室有足够的条件,建议分析GSM频率分配方案和频综的架构,计算出本振和各个杂散频率和交调分量是否正好落在某个蓝牙的频点上,然后采用cable传导的方式,直接验证并测试这些可疑频点上GSM以最大功率工作时蓝牙的性能。如果有特别差的频点,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布局布线或电路设计时引入的板上耦合途径。

3.双天线系统辐射和耦合

在智能手机这么狭小的空间中,尤其是GSM子系统普遍采用内置天线的情况下,两个天线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因此耦合情况更加复杂。在这个方面,本文主要考虑GSM/蓝牙天线耦合特性造成的链路预算问题、蓝牙和GSM两个系统的收发频带滤波,以及GSM/蓝牙天线的辐射模型。

前文已经描述了GSM的最大输出功率是+33dBm,这会导致蓝牙接收器的阻塞。假定两个天线耦合因子是15dB,蓝牙接收器设置在最大增益模式(蓝牙弱信号情况)。同时,因为GSM频段离ISM频段比较远,所以主要考虑离ISM最近的DCS(1.8GHz)和PCS(1.9GHz)频段。这两个频段的最大输出功率都是30dBm。蓝牙接收的ISM频带滤波器中心带宽是2.442GHz,带宽为100MHz,那么PCS的发射载波处于蓝牙频带滤波器的约3.4倍频程处,DCS的发射载波处于蓝牙频带滤波器约4.4倍频程处。考虑最近的PCS频段,以德州仪器的BRF6100蓝牙基带+收发器二合一芯片为例,其接收器1dB压缩点是-26dBm,算上3dB的容限,在PCS频段的输入功率不能超过-29dBm。假设在最差情况下,两个子系统天线的耦合系数只有-10dB,那么GSM子系统在PCS频段以最大功率发射时,蓝牙的频带滤波器在PCS频段上就需要有49dB的衰减,才能满足蓝牙接收器的带外阻塞性能指标要求。如果在两天线相互干扰较弱的情况下,双模的天线耦合因子能降低到-15dB~-20dB,那么蓝牙的接收前端声表滤波器就只需要44dB~39dB的衰减,便可以满足蓝牙接收链路预算的要求。

同样,对于GSM子系统,也需要对蓝牙输出端对GSM造成的带外干扰做抑制。如果考虑最接近ISM的PCS频段,按照GSM带内底噪-71dBm/100KHz的要求,PCS输出噪声功率密度为-121dBm/Hz。按PCS频段Tx滤波器的中心在Fo=1.96GHz、带宽为75MHz计算,蓝牙芯片的NF是17dB,两个子系统天线耦合因子按-20dB计算,那么在PCS输出滤波器的3.6倍频程处的ISM频带上,蓝牙接收器的等效输入噪声为-157dBm/Hz。如果蓝牙要求的耦合噪声容限是-10dB的话,对于GSM子系统,为了满足PCS最大输出功率的要求,输出频段的ISM带外抑制就应该达到26dB。

除了链路预算以外,在实际的系统设计阶段,还发现可以对GSM发射器的VCO的噪声、I/Q调制器的噪声以及内部PLL造成的频率杂散多做些考虑。当然,这些难以直接计算,所以还是靠前面提及的板级设计隔离和屏蔽、合理的PCB走线及EMC设计来避免。同时要对蓝牙易受干扰的接收频点做实际测量。一般来说,辐射干扰的最差情况发生在连续GPRS操作时,此时有可能同时阻塞蓝牙的2个信道,导致误包率上升,但是,考虑到连续GPRS和蓝牙同时操作并非目前智能终端应用的主流(IPphoneover GPRS还不太成熟),对实际性能影响不大,本文主要考虑单发单收的GSM话音业务,这样处理较为简便。对于GSM的Tx谐波,主要注意2阶和3阶分量, 它们一般落在蓝牙的带内,要注意按照上文的分析,给予足够的衰减。

在实际设计中应该使蓝牙和GSM子系统的频带滤波器各自在对方的带内分别达到35dB和26dB以上的衰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一味引入更大衰减的频带滤波器也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会增大带内有用信号的插损,降低了实际的发射效率,增加了功耗,并可能带来输出功率不符合型号认证的问题。所以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设法降低两个子系统天线的耦合度,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本系统将两个子系统和天线放置得尽可能远,以增加物理空间损耗。同时,在天线匹配电路的设计上,在蓝牙端尽量采用高通滤波网络来匹配,而GSM子系统的天线匹配策略采用低通网络的方式,这样达到了附加的抑制效果。有设备条件或者和专业天线厂家合作的情况下,还可以调整天线的极化和方向图,比如让GSM的天线处于XY平面,而蓝牙天线极化方向处于XZ平面,在测试方向图时注意观察和调整,同时在设计天线摆放位置和电流流向时加以恰当考虑,也能对降低耦合因子有一定效果。选用尽量窄带的天线也能减小两个子系统天线间的耦合因子,但这会提高天线设计的难度。如果有条件可进行仿真和计算,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这些都以工程测试的结果为准。

4.系统级共存设计考虑

对于这两个子系统的供电设计,在开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这两个收发器之间开关噪声通过电源系统造成的耦合,然后是大功率的GSM发射时造成的电源瞬间压降对蓝牙系统的影响,最后就是地弹噪声的处理。在各个电源处合理采用退耦电容是常识,而对于GSM子系统,因为对电源瞬态响应要求高,需要大幅加宽电源线,并提供大的电容做稳压。对于蓝牙子系统,为了降低电源上的瞬态压降,也需要尽量降低电源线阻抗,并提供大电容稳压。在便携系统设计中,走线密度往往过高,造成单独电源面的制作比较困难,所以要注重电源线的布线,让它和主地之间的回流途径尽可能靠近,如果电源线能走在主地的邻接层,其EMI特性会更加理想。对于蓝牙芯片供电,除了要采用高PSRR的LDO,还要注意这个稳压器的布线优化,并增大它的输出电容,本文的做法是实际的电源优化要在大功率工作的同时进行,在工程实践中调整。为了减小地弹噪声,还要注意主地层的完整,以及前文提到的单独做两个射频地或者其它分割策略。

对于系统频率源的共享和分配,考虑到小体积的智能移动终端电路板面积极为紧张,因此最好能共享一个频率源。此时要防止共源造成的噪声和杂散传导耦合,因此,必要的滤波和匹配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注意两个子系统对频率源的稳定性要求,通常,GSM子系统的频率源在同步信道解调成功后是受控的,而蓝牙子系统只是利用频率源产生本振后,和同步信道简单匹配来判断设备是否同步,并没有特别的AFC机制来控制频率源,所以,当GSM系统为了省电需要关闭GSM输入的时钟源而蓝牙仍需要稳定工作时,还需要设计一个简单合理的门控时钟来提供请求与仲裁机制,以保证两者都可以按需使用时钟,而两者都不用时,系统能完成时钟的关断,同时,GSM不工作时还需要保持时钟源的稳定性,以满足蓝牙的初始时钟稳定性要求。

结语

本文的智能终端设计,在常规的手机空间中满足了GSM和蓝牙型号认证发射和接收的各项指标要求,在GSM最大功率发射时,也能在5~7米的距离内用蓝牙耳机清晰地通话,通过以上思路和措施,合理完成了这个双模系统的共存性设计。本文总结了开发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工程经验,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无线便携系统设计工程师提供一些参考。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 路由器配置新手上路计划配置网络知识

★ 网管必读宽带路由器常见故障巧排除网络知识

★ 网络平台招商计划书

★ 软件平台代理合同协议

★ 长沙理工网络教学平台

★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平台

★ 东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 网络平台的培训心得

★ 吕梁学院网络教学平台

5.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五

作者:sanmeng

随着国际上3G商用网络推出的增多,以及中国3G执照发行的临近,3G网络规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因为前期网络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结构,对网络投资以及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将来网络发展的基础,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3G网络的规划与设计。WCDMA的网络规划及优化与GSM有很大的不同,在此仅对WCDMA网络规划及优化面临的一些挑战做一简单介绍。

WCDMA在变革中诞生

众所周知,GSM由于其优越的开放标准及其良好的兼容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标准并吸收了超过全球70%的移动用户,尤其是从今年以来,在全球新增用户中,有超过80%用户选择了GSM。但是,随着数据业务的普及及互联网的发展,终端移动用户对业务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UMTS应运而生。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的WCDMA由于其良好的兼容性及可发展性,是目前GSM网络的自然演进,得到了广大运营商的青睐。WCDMA所提供的可变速率,多业务能力,为运营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为网络规划及优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WCDMA要提供可变速率的多业务能力,又要考虑网络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故和GSM相比,其网络复杂程度大为增加。特别是在无线接口方面,业务的不同对空中接口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网络,WCDMA系统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及特性,这些都和GSM大不相同,相应的WCDMA网络规划和优化也和以前不同,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多,复杂程度大为增加。

规划成功的WCDMA网络

网络规划工作通常包括初规划、详细的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等内容。初规划是在进行详细的网络规划前,基于运营商业务发展计划及投资计划和质量目标,进行初步容量及覆盖分析,确定网络配置,从而为运营商提供经济的解决方案的过程。这是网络规划工作的初始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初规划通常由功率预算、小区大小评估、覆盖及容量的计算和初始网络配置评估等内容组成。由于WCDMA系统的复杂性及业务多样性,其初规划工作更显得尤其重要,需要考虑的输入参数也较多。一个好的初规划要考虑到规划方案的经济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既要满足近期网络发展目标,又要考虑到长期发展及新业务的推广。因此,基于运营商长期商业模式的话务模型是初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输入。

在WCDMA中,无线频率的复用因子为1,同一频率被分配在所有小区中,所有空中接口连接发生在同一载频上,同时进行操作的用户数量对接收机的噪音水平及接收灵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W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干扰控制在WCDMA网络中显得尤为重要。在WCDMA网络中,负载和灵敏度分析都需要干扰控制,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网络容量。干扰评估在覆盖区预测阶段已经至关重要。因此,干扰余量是初规划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

小区呼吸是WCDMA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区呼吸即指小区的覆盖随着网络用户数的增加,网络负载增大而减小。因此,容量和覆盖规划在WCDMA中不再是两个分开的任务,而是很大程度上交织在一起,需要平衡后综合考虑。用于小区呼吸的链路预算的余量值被称作干扰余量。在初规划阶段,网络的覆盖计算必须基于合适的负载目标,必须考虑到网络增长的因素来设置合理的干扰余量值。负载目标选择过小将导致用户增长时出现覆盖问题,而选择过大又会出现网络投资成本过大不经济的现象,因此要慎重考虑,

WCDMA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多业务能力,不同业务(话音,数据)有不同的处理增益和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接收机SNR要求。在现有GSM覆盖规划过程中,基站灵敏度是不变的,每个基站的覆盖门限值都是一样的。在WCDMA中,覆盖门限是由用户数量和所有小区所使用的比特率决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的业务及用户数量,小区覆盖门限是不同的,覆盖区域是变化的。WCDMA的另一个特点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业务的非对称性,通常下行链路的数据量要远远大于上行链路,因此在覆盖和容量规划中必须对不同的业务分别进行分析,且必须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进行分析。

为了降低阴影衰落的影响以提高通信概率和降低掉话率,WCDMA引入了软切换技术。软切换为网络带来了软切换宏分集结合增益及软切换增益,但同时也为网络的容量带来了损失。这些增益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效果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需要分别考虑。软切换因子与容量有关,它可以决定除了正常业务所需信道外,实际所需的信道资源,在下行链路方向,每个软切换连接都会增加干扰,从而减低最大的可用容量。软切换还需要额外的BTS基带资源、通过Iub接口的额外传输容量以及额外的RNC资源。因此软切换因子也是需要考虑及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渐进的规划过程

详细的网络规划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在GSM网络中,详细的无线网络规划重点在于覆盖规划,而在WCDMA网络中详细的网络规划不仅要对覆盖进行规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干扰和容量进行分析,网络规划就是对受干扰影响的覆盖和容量进行不断研究及调整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折衷,网络规划的最终结果就是生成一些网络参数值,在优化阶段可以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由于覆盖,容量及质量的密切关系,更由于WCDMA所引入的新的无线接口技术,如功率控制PC,切换HO,接入控制AC,分组调度PS,负载控制LC,资源管理RM等都引入了一些新的参数,因而参数规划及优化是WCDMA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常在网络发展初期,WCDMA是一个覆盖受限的系统,特别是由于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限制,往往上行覆盖是网络的瓶颈。由于所有终端用户共享基站发射功率以及小区呼吸效应,下行覆盖也会成为网络的瓶颈,因此可能需要增加传输功率使链路平衡。由于覆盖和容量是交织在一起的,因而引出了许多覆盖及容量解决方案。下面列出了一些主要的容量及覆盖提高措施:多载波,多(六)扇区,NOKIA智能覆盖SRC,塔顶放大器MHA,远端射频放大器,发射或接收分集,中继放大器,波束成型,微蜂窝,室内站及多层网等。这些都增加了网络规划及优化的复杂性。

除了WCDMA本身特点及其对网络规划要求以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必须考虑。WCDMA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必须与现有网络共存。对于现有GSM运营商需要考虑基于GSM网络的平滑演进,系统间干扰,与GSM共站以及系统间切换等问题。大部分WCDMA的运营商是现在GSM的运营商,因此,如何基于GSM向WCDMA平滑演进,如何在现有传输网络,电路及分组交换核心网中使用WCDMA是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为GSM和WCDMA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及不同的规划侧重,如何降低系统间干扰,如何充分利用现有GSM站点,以及实现顺利的系统间切换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即使对于全新WCDMA运营商,也要考虑系统间干扰及资源共享等问题。

网络优化是网络规划工作的自然延续,是不断提高网络整体质量的过程,可以使移动终端用户感受到网络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终端用户的满意度。网络优化将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使系统容量和覆盖最大化。网络优化包括每种业务类型优化目标的定义、网络分析以及网络配置和性能的提高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业务会有不同的质量目标,这也是WCDMA网络优化工作复杂的主要原因。另外,网络规划和优化也是一个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过程。当网络已被设计和建好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优化工作,从而找到网络的最佳工作状态。但是随着网络中业务量的增长,通常又需要进行网络扩容工作,因此又需要新的规划和优化工作,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WCDMA网络优势WCDMA网络比现有GSM网络功能强大,将提供更多更好的业务,但是网络规划优化工作也更复杂,对其工具要求也更加苛刻,所以网络规划优化流程和工具必须能够迅速适应网络中的新特性。网络规划优化工具必须能够集成无线、传输、电路及分组交换的规划工作,能够提供GSM和WCDMA结合的网络规划优化功能,能够提供网络测量数据的输入接口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等,这些是对网络规划优化工具的基本要求。

上面简单介绍了WCDMA网络规划及优化的挑战和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因素。我们坚信,凭借NOKIA全球WCDMA网络规划及优化的宝贵经验,以及中国强大的在GSM网络规划及优化实战中成长起来的队伍,我们可以提交给我们的客户一个优质高效的WCDMA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终端用户的质量需求,为我们的客户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质量竞争优势。

6.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六

近期,为进一步改善投诉满意度,全面提高投诉工作质量与效率,分公司坚持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核心,以用户感知为导向,多措施探索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有力途径。

一是优化处理流程,完善投诉考核。在“受理-处理-跟踪-回访”各环节实施专人专岗,接单第一时间联系用户,着力提高投诉到达率,并由专人每日对投诉工单整理、归类和分析,及时发布投诉预警,有的放矢的进行整改处理;对投诉处理人员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值,建立阶梯型考核,有效完善激励机制。

二是重视热线推广,强化回访机制。对各投诉热点区域制作针对性的宣传单和名片,通过向投诉现场及营业厅投放加大网络部热线的推广,有效引导投诉分流,缩短投诉受理时长;建立回访记录跟踪数据库,并根据投诉分类和标注进行周期回访,切实提高回访满意率。

三是扎实网络基础,切实提升感知。坚持以用户感知为导向,加强网络监控,尤其关注GPRS、话务量变化,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优化方案; 重视新建楼宇的普查和集体活动动态,完善高密度小区、高层建筑覆盖,及时做好应急准备,并加快弱覆盖区域工程建设进度,为改善用户感知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结合劳动竞赛,攻克疑难问题。梳理热点难点投诉区域,结合劳动竞赛开展专项提升活动。通过对长期存在的疑难室分干扰整治、天馈整改、扩容替换,并推动工程建设和搬迁站开展,短时间内完成对难点的逐个攻克,切实提升用户感知和投诉满意度。

7.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七

众所周知,网络质量是通信运营商抢占用户资源、获取最大利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随着GSM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网络优化工作的不断开展,其网络的质量已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但是对于GSM网络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需要及时进行全面的处理,开展网络优化工程。网络优化可以对GSM网络中的掉话率、覆盖调整、1860投诉处理、路测和干扰分析等方面问题作出详细诊断,本文重点分析KPI指标的优化[1]。

网络统计是进行网络优化工作的主要依托和手段。网络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网络各项指标的高低上。因此,对整个网络或某个网络单元应进行细致的统计,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然后再重复统计,检查优化的实际效果。优化-统计,统计-优化,周而复始,网络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GSM网络数据统计重点在于无线方面,当然另外也包括一些交换方面的统计,如长途来话接通率,话音接通率等。无线方面的统计主要涉及无线环境,无线资源利用,软、硬件运行情况等。本文重点关注的KPI指标主要有掉话率、无线接通率、最坏小区比率。它主要用来发现并解决系统中的硬件、覆盖、干扰、拥塞等问题,包括改善最终用户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并为系统优化工作中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2]。

下面介绍一下本文的具体安排:第二部分介绍了GSM网络的生命周期;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析了网络优化中KPI指标的优化过程,着重说明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这两个指标;第四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完成对KPI指标优化的详细阐述,实现各项系统统计性能指标的分析;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的结论。

二、GSM网络的生命周期[3]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周期,GSM通信网络也不例外。GSM网络一般主要经历的是规划、建设、优化、维护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每个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规划目的是描述一个框架,主要考虑用户的基本需求;建设是将最真实地实现规划,主要重视的是质量;优化主要关心的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维护则侧重的是常规性的维持。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其主要目的,一个阶段的问题一般很难在另一个阶段予以解决。其中对于本文关心的网络优化阶段,是在保持网络性能稳定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性能波动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累计到一定程度,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时,即到了网络优化阶段了。总结网络性能波动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移动网的特性,网络中用户数量和行为的变化无法控制。

● 各类新业务的推出,进一步加快了话务模型的变化。

● 网络的工程和调整总无法避免。

● 人工频率规划的局限性,造成这些调整无法保证和自动频率规划的效果。

● 任何设备和系统都会有损耗和老化,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

三、KPI指标的优化过程

GSM网络优化中KPI指标主要包括有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无线接通率、最坏小区比率等指标,而影响网络最重要的两项指标则是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下面将对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的优化过程进行详细分析[4]。

3.1 掉话率

掉话率是衡量网络系统性能及体现用户实际感受的重要方面,也是GSM系统网络优化的重点。系统产生掉话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覆盖原因导致的掉话

若某路段优化前为覆盖盲区,每次路测经过该路段都会产生掉话。而且电平值非常低,在-94dBm到-100dBm跳动而TA值常处于6-8。经网络优化统计指标分析,需对该路段所在小区进行增大发射功率和更改切换门限,并减少该小区间切换次数,,并需在问题区域加站。以下为路测的路线图2和GI模拟测的掉话地点示意图3。

2、由于切换原因导致的掉话

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切换对系统运行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比如某基站(BSC06),它的BSC间切换掉话高,经分析后发现是由于该站1小区越区覆盖,8公里以外还能收到该站信号。14528与它北面的任庄基站(BSC37)有切换关系,但没有做8公里外的高庄基站(BSC37)的切换关系,高庄位于任庄的北面。此问题通过增加大张盖与高庄的切换关系,并合理地调整14528的覆盖最终得到解决。

3、由于硬件故障导致的掉话

由于硬件故障原因导致的掉话,对系统总掉话的影响很大,由于一个TCU(载频)、DLNB故障,可能会导致一个小区的忙时掉话高达几十次。因此在优化过程中硬件排障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优化中进行硬件排障外,在系统日常维护中,及时的发现并处理故障设备,也是保证网络运行质量的重要措施。以下以3个小区说明硬件排障在改善掉话中的作用,详见表1所示:

可见,经过故障处理后该小区的掉话恢复到较好的水平。该类问题的处理始终贯穿了整个优化过程,是改善掉话的主要措施之一。

4、由于频率干扰导致的掉话

无线环境是保障GSM网络性能的基础,频率规划的合理与否对一个网络的运行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网络设备硬件工作正常的前提下,频率规划的优化,是改善掉话、切换、通话质量等网络整体性能的关键。主要为邻小区相向和同向的同频、邻频干扰。

5、由于天馈原因导致的掉话

基站天馈线的损坏或安装错误,也会给系统带来掉话及其他的不良影响。尽管该问题在整个系统中只有极少数站遇到,但该问题带来的掉话等网络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主要有两种原因引起天馈问题:一是由于工程质量问题:馈线接头问题,小区内天线倾角或方位角不一致,架顶跳线接错等;二是由于天馈部分老化或损坏(如冰雹天气带来的损坏或进水等),会导致驻波比过大,或该天线根本无输出。

3.2 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率是评估网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切换成功率的优化工作是结合系统统计数据分析及RF PLAN检查,加上硬件排障的综合处理过程,着重处理切换失败高的小区。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频率规划对切换成功率的影响很大,目标小区的频点有同、邻频干扰时极易导致切换失败;

2、载频或接收电路板(SURF或DLNB)的硬件故障;

3、基站时钟是否锁相成功;

4、切换参数的设置是否合理;

四、案例分析

本节中介绍KPI指标优化案例是GSM网络中某地市比较典型的案例。案例分析过程的关键技术体现对网络优化KPI统计指标的优化,从而实现整个GSM系统性能的改善。其中重点分析掉话率、切换成功率两个KPI指标[5]。

通过详细分析和计算得到如下表2中所示该案例网络优化前后KPI统计指标的对比情况。

4.1 全网掉话率

如图5所示,案例系统中的掉话率在优化前周平均为1.47%左右,而优化后周平均降到1.03%左右,下降明显。在对掉话的优化中,网络优化工程师和地市移动公司的工程师对全网的硬件进行全面的排障,排除了系统有故障的载频和有问题的天馈线。接下来再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从而减少了掉话次数。所有这些都减少了案例系统掉话的总次数(从优化前的7025次降至4990次),改善了网络的整体服务质量。

4.2 切换成功率

图6中,案例系统全网切换成功率在优化前一周平均是94.55%,网络优化后一周平均95.07%,有所上升。优化前系统全网的切换成功率已经比较高,但部分小区切换关系比较混乱,尤其BSC32的切换成功率比较低(90%左右)。针对这种现象,优化小组和移动公司工程师对这些小区进行了重点跟踪。分析切换成功率低的原因,并对一些重点基站进行现场路测加以解决。并结合GI工具对全网的邻区关系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邻区。而对一些特殊的邻区关系,根据其不同的关系调整了其相关切换参数以提高切换成功率。而象12月30日切换成功率只有93.85%主要是由于该天早忙时城区有大规模的外部干扰源,干扰值高达35左右,导致城区多处起呼困难、掉话、切换失败。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GSM网络优化中KPI指标的优化过程,其目的是讲述在无线网络优化中如何对指标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虽然只是掉话率和切换成功率两项指标,但是通过不断的改进可以使整个网络的其他指标有着连带的提升,从而提升全网的话音质量。

摘要:网络优化是在分析网络状况基础上,对系统参数和网络设备做出调整,从而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本文从网络统计指标优化入手,通过分析GSM网络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KPI指标的优化过程,得到引起网络掉话现象的原因和导致切换失败的因素。最后结合GSM网络具体优化案例,进一步分析并验证KPI指标的优化对整个网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优化,KPI指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国军.G SM网络优化浅析[J].邮电设计技术,2004.11.

[2]张冰涛,袁平.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关键问题[J].通信学报,2003.12.

[3]张勋,查光明.GSM网络优化方法的讨论[J].四川通信技术,2001.4.

[4]张自.GSM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优化[J].电信技术,2002,11.

8.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八

基于GSM与ISM无线网络的汽车求救与防盗系统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GSM远程和ISM近程双无线网络的汽车求救与防盗系统.它通过紧急报警按键、震动传感模块或GPS定位信息触发报警信号,准确地提供汽车所在的位置,使司机在求助时能得到及时的.救助或在汽车被盗的情况下对汽车进行有效地跟踪.系统首次将ISM射频信号与GPS-GSM技术共同应用到汽车报警求救系统中,弥补了同类报警装置的不足.

作 者:龚威 谢媛媛 GONG Wei XIE Yuan-yuan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天津,300384 刊 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年,卷(期):2009 15(2) 分类号:U463.67:TP277 关键词:GSM   GPS   ISM   防盗系统  

9.gsm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篇九

由于近年来移动用户人数发展迅速,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频率资源匮乏,无线网络的频率复用系数越来越小,网络规模庞大导致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单靠日常的维护已经无法切实地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而高校作为一组庞大的消费群体,有着比一般群体更高的通信要求和特定的通话特点,随着高校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如何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系统设备利用率,已经成为优化的首要任务。

1 校园高话务简要分析

为了刺激高校消费,以移动公司对高校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为例,如:春节前话务高峰期1月1日-1月31日,春节后优惠活动3月20日-4月30日的动感地带长话业务。此业务一经推出后就对宝鸡市的网络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网话务量呈上升趋势,以平均每天话务量45万Erl为准,活动期间,约平均每天话务量增长量为5万Erl(Echo Return Loss,回音往返耗损)。2010年1月至4月话务量具体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横轴为日期,纵轴为Erl。)

针对大学生GSM用户,覆盖“大学及重要中学校园”类型的基站话务量增长较大,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覆盖“大学及重要中学校园”类型的基站全天话务量增长比例为1.19%,忙时话务量增长比例3.25%。其它分类地区话务量除“郊区”、“农村”外均无明显增长。

2 解决方案简要分析

为了尽最大努力对高话务网络进行最优化,特对不同的无线环境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1 方案总体思路

首先要确定需要解决区域的地理位置及无线覆盖环境,可以由方案设计人员用路测设备到现场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取得的数据列出覆盖各高校的小区信息,再根据这些小区信息进行指标关注(如:拥塞率),将拥塞率较高的小区按以下步骤来解决:

(1)先将覆盖小区及所在基站全部开通半速率,以缓解部分基站的拥塞情况,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所有高校;

(2)再将拥塞严重的小区实施推话务量(修改邻区的PMRG值),使周边较空闲的基站能够充分吸收话务量,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拥塞严重的小区;

(3)在实施了以上两步骤后,再观察小区的拥塞率,根据拥塞率提出相应的扩容方案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拥塞严重的小区;

(4)以上三步骤实施后,仍然拥塞严重的小区,进行无线资源引入的方式解决,可以在主覆盖基站上增加第四扇区(适合主覆盖小区所在基站所有扇区均拥塞严重的),也可以在主覆盖基站上利用资源动态分配系统来解决主覆盖小区的拥塞问题(适合主覆盖小区拥塞严重,其所在基站其它扇区无拥塞的),还可以用载波池、直放站等将信源引入吸收话务量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所有高校;

(5)以上方案全实施后,仍无法解决拥塞问题的地区进行增加新站,经过实践,此方案适合需要增加容量的高校。

2.2 方案实施举例说明

因通话时段、通话区间、通话类型的不同,覆盖校园各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拥塞,为了解决拥塞问题,我们按照以上步骤对各高校进行了不同的无线资源扩充,使之达到预期目的。高校无线资源扩充前后对照表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在实施了不同方案后,高校的拥塞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

2.3 总体方案

整体方案是根据各高校详细覆盖小区历史最高忙时话务量,预算出增长比例为50%、80%的话务量及所需通信资源情况;再根据通信资源所需,对高校覆盖小区制定不同的方案,详细实施如表2所示。

3 对于高校话务问题的几点考虑

3.1 目前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校的话务分析发现,高校话务高峰期出现在晚上9点至11点,该时段覆盖高校的小区话务大幅度增长,而其余时段话务相比较低。高校话务分布的不平衡性严重影响了覆盖高校小区配置的特殊性,如果根据最大时段话务来配置基站,则在低话务时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会造成超闲小区。如:高新区562基站配置(8,11,12,4),忙时将半速率全部使用后,依然会造成拥塞,但是其它时段甚至会出现超闲。因此根据高校话务的特点,为了更合理的优化校园网络,我们研究出以下两种方式来吸收高校话务:即利用微蜂窝和宏蜂窝相结合的方式吸收话务量和利用资源动态分配系统吸收话务量。

3.2 利用资源动态分配系统吸收话务量

此系统是在同一个站址的天线安装平台上,在一套天馈线上加装两套天线,分别安装在两个小区方向,在该小区突发高话务时,利用微波开关,自动将此基站的其他扇区倒换过来为该小区分担话务量,同时不影响原有的覆盖,资源冬天分配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

当不分担邻区话务时,微波开关将通路1掷通,原基站设备信号直接经通路1由天线1发射出去,覆盖原区域。

当为邻区分担话务时,微波开关掷到红色位置将通路2掷通,基站设备信号经通路2由天线1、2同时发射出去,既覆盖原区域又覆盖邻区。起到为邻区分担话务量的作用。

此微波电路中的损耗问题,一个工分器会产生3dB的损耗,一个微波开关会产生0.2dB损耗。这样,当使用通路1时会有0.4dB损耗,当使用通路2时,天线1会有3.4dB损耗,天线2会有3.2dB损耗。所以,建议天线2使用18dBi的高增益天线,基本能达到天线2与邻区天线之间信号强度的均衡。

3.3 资源动态分配系统优点

(1)易于实施,不用考虑与校方的协调以及传输问题;

(2)利用微波开关,可以实时控制,设备利用率高;

(3)工程和设备费用低;

3.4 资源动态分配系统缺点

(1)功分器会对原扇区信号产生3d B的衰减;

(2)一个扇区覆盖两个方向不利于频率规划;

大学校园属于话务高密度区域,单纯利用一种方案是不能完全解决拥塞问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综合解决校园高话务问题。

4 结语

以上探讨只是GSM网络优化中的一个方面。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理解GSM网络,同时又要注重局部细节的分析,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一些故障往往是由于很多不起眼,看似不相干的设备、参数引起的,特别是在故障分析时,一定要理清思路,根据流程一步步查找问题故障点,切不可在没有找到故障点时,盲目制定方案。在优化过程中,要结合各种优化方法,从多个角度出发,尽量多收集原始数据,这为判断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非常有帮助。

移动通信网络是飞速发展的,因此新技术、新问题将会不断涌现出来,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积累经验,特别是针对新技术的了解和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网络优化,使移动通信网络质量提升与时俱进。

摘要:我国GSM网络在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特点,导致工程中留下很多软、硬件问题,需要在后期的网络优化中解决。文章针对近年来高校移动用户人数发展迅速,网络规模庞大导致出现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问题,提出GSM网络优化方案,通过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系统设备利用率,使网络在高峰时段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关键词:GSM,高校校园,网络优化,设备利用率,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叶青,周鸣争,查卫星.一种基于降低最坏小区比例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2:84-88.

[2]蔡庆宇,肖瑞,耿玉波,许叶丝.基于MR的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J].电信技术,2011,11:38-40.

[3]胡远林,陈跃峰,胡江传,王辉.广东移动MDCN接入网络优化方法探讨[J].电信技术,2010,09:43-45.

[4]胡硕朴.GSM网络优化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2,11:33.

[5]李菲,任鹏.GSM网络优化准备工作及常用方法[J].中国新通信,2009,09:46-47.

[6]潘建.关于GSM无线通信技术的网络优化方法探讨[J].硅谷,2010,01:111.

上一篇:卫生习惯之四勤四不下一篇:村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