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

2024-09-08

军事训练(精选8篇)

1.军事训练 篇一

軍事訓練の思い出

皆さん、2年前の軍事訓練をまだ覚えていますか。私たちの大学では新入生は全員軍事訓練に参加す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る。それは私たちの学生時代の最後の軍事訓練で、あの1週間の生活を振り返ってみますと、実にたくさんのことが懐かしく思い出されます。

軍事訓練は学生にとってはとてもつらい行事です。毎日兵士のような生活をして、厳しい訓練を受け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訓練は毎朝6時に始まり、朝食と2時間の昼休みを除き夜9時まで。訓練内容としては、整列、点呼、方法転換、姿勢、歩き方、走り方、護身術などです。下手な生徒は最初の2,3日には‘気をつけ’、‘回れ右’などの基本動作を何回も繰り返したが、教官のご指導の下で、1週間の後で動作もきびきびし、迫力もつき、なかなか頼もしい若者兵士に変っていきました。それは私たち毎日汗まみれに練習した成果です。ところが、天気がどんなに悪くても、訓練を中止す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い。ある日、風が強くて、目を開けていられないほどだったが、学生たちはやはり強風の中でいつものようにいきました。

訓練だけじゃなく、日常生活も苦しいです。食べ物もぜんぜんおいしくないし、寝室も粗末だし、私たちはよく家族のことを想って泣きたいほどだった。それから、布団を豆腐のような形にたたま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か、毎朝5時におき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か、厳しい規則がいろいろある。規則を破ると、処罰をうけ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ます。

私の教官はちょっと厳しいが、とてもかわいい兵士です。彼は16歳で、私より2歳下です。彼は女子学生と話す時にはいつも懐かしそうな顔をしていて、授業中にはまじめそうな顔をしていました。私たちはこの若い教官が大好きで、毎日彼に会うの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た。教官のことが懐かしいです。

長くて短い軍事訓練の生活は、いよいよ最後の日となりました。9月23日最終日、全員が集まって、終了式が行われていますた。各学院の学生たちは訓練の成果をみんなに再現して見せました。学生代表の何人かが感想を言ったり、うたをうたったりしました。聞いているほとんどの学生が流れる涙を泣くこともなく泣いていました。それは1週間の苦しい訓練を終えた達成感と安堵感、そして苦労をともにお互いに助け合った友情の涙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ます。軍事訓練を通じて、私たちの心身が鍛えられて、強くなります.それから、団結の大切さがよくわかります。

2.军事训练 篇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出现并投入使用。这无疑使武器装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的难度加大。为打赢现代化战争, 就必须要求装备的使用和维修人员具备高水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并能熟练操作使用武器装备。然而, 在和平时期, 提高战斗力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参战人员进行训练, 提高人员对操作武器装备的熟练程度和技能水平。由于现代化的军事训练所呈现出的训练难度大, 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设备、费用及相关资源多, 使得军事训练成为各级军事指挥员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本文从保障的角度出发, 通过构建训练系统, 对其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分析各组成部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训练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训练效果、减少训练投入抛砖引玉。

一、军事训练系统概述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每个系统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功能, 组元或组成, 结构, 运行与环境[1]。

这里所要研究的军事训练系统是指由训练体制、训练理论、训练内容、训练资源和训练的方式方法所组成的、具有对人力人员进行训练从而达成训练目的、满足任务要求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在军事训练系统中, 训练内容、训练资源和训练的方式方法在特定的训练体制的约束及影响下, 通过训练理论的支撑、指导,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 每项训练内容要求通过一定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训练, 并且消耗一定的训练资源, 才能达到训练目的。系统把将要进行训练的人力、人员和任务要求 (如时间、费用与人力、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等) 作为输入, 把满足任务要求的人力、人员作为输出。

二、军事训练系统的组成剖析

军事训练系统由训练体制、训练理论、训练内容、训练方式方法和训练资源等五大部分组成。其中, 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同时, 各部分也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共同决定了军事训练的效果[2,3]。

2.1军事训练体制分析。军事训练体制, 是指军队为实施军事训练活动而确定的组织体系和法规制度的总称, 是军事训练的领导管理、组织实施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即训练系统的环境。其实质是以编制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的、用于处理军事训练及其内外关系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我国, 它与军队的体制编制、指挥管理体制是相融合的。

军事训练体制, 是由军事训练领导管理体系、军事训练组织实施体系和军事法规体系等三部分构成;军事训练领导管理体系, 就是负责军事训练决策、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指导和保障等工作的机构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级层、机构的设置, 编制系列, 隶属关系, 职权划分等;军事训练组织实施体系, 就是按照一定的训练目的、任务、形式和对象而编制起来, 实施训练的体系;军事训练法规体系, 则包括部队训练法规、军事院校教育法规和预备役训练法规等。

军事训练体制是军事训练的组织基础, 科学的训练体制有助于形成军事训练的凝聚力, 保证军事训练的顺利进行。在训练系统中, 所有其它要素都在特定的训练体制下运行, 受训练体制的约束。训练体制的建立要符合时代的特征, 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 使训练系统中训练内容、训练资源、训练的方式方法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达成训练目的。

2.2军事训练理论分析。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催生理论。军事训练理论用来指导军事训练实践, 并从军事训练实践中得以发展进步。

军事训练理论所包含的范围可覆盖与军事训练相关的所有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军事训练的实践工作, 将军事训练各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各部分应有的功能。同时, 军事训练理论从军事训练的实践当中总结军事训练的规律和军事训练工作的发展方向, 用于完善军事训练理论, 作到理论研究的超前性, 以便更好地指导军事训练的实践, 完成军事训练任务, 为军事斗争作好准备。

军事训练理论是支撑训练系统中其它组成部分顺利运行的理论指导, 是整个训练系统的理论基础。军事训练理论不仅研究各部分组成部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更是各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保证。

2.3军事训练内容分析。军事训练内容是指参训者需要学习并掌握的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 是军事训练的核心要素, 它既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也不是对军事历史遗产的简单继承, 而是依据主、客观条件确定的。

由于训练内容的多样性, 选择训练的内容除了依据以上几点外, 还必须有具体的训练项目作为选择。将数目繁多的训练内容加以总结归纳, 建立军事训练的内容体系, 作为选择训练内容的依据。军事训练内容体系, 是指由一系列训练内容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体, 整个体系可概括为:共同训练内容, 技术训练内容、战术训练内容、战役训练内容、战略研究内容、反恐怖训练内容、后勤训练内容、装备训练内容、军事思想学习内容、非战争行动训练内容、作战试验内容等。

军事训练内容是军事训练难度、广度和深度的具体体现, 标志着部队军事训练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程度, 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训练的质量和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军事训练内容的确定受训练体制、训练资源, 以及现有训练方式方法的约束和限制, 同时又对训练资源和训练方式方法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要求。

2.4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分析。军事训练方式方法是军事训练中联结其他要素的纽带, 选择正确的训练方式方法, 有助于提高训练质量、完成训练任务。在军事训练的全过程, 都需要相应的军事训练方法, 如军事训练的组织形式、军事训练的教授方法、军事训练实施方法、和军事训练的基本手段等。其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军事训练方式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着训练内容完成的好坏和训练资源消耗的多少, 同时也关系着是否能够达成训练目的。确定训练的方式方法, 应以训练目的为导向, 以训练资源为约束, 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 选择相应的训练方式方法。

2.5军事训练资源分析。军事训练资源是军事训练过程中所需使用、占用和消耗的相关资源, 是军事训练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 包含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 其要素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战手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军事训练中, 由于现代战争对人员要求提高、武器装备复杂性增强, 所涉及的训练资源大幅增加。为更好的保证军事训练的进行, 必须对军事训练资源进行规划, 将训练资源进行详细划分。训练资源划分如图3所示:

军事训练资源的合理使用, 可以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并且, 在当前训练投入多、训练资源消耗多的情况下, 对训练资源进行规划还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不同训练内容、不同训练的方式方法都会对训练资源产生影响, 同时, 训练资源的充足与否也是关系训练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2.6军事训练系统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分析。在军事训练系统中, 训练体制首先要根据时代特征、未来战争需要进行构建, 其他诸要素都必须在特定的训练体制下运转, 受训练体制的约束;训练理论对训练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指导, 并将其有机结合在一起;训练内容、训练资源和训练的方式方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具体来讲, 训练内容应根据未来战争需求和军事训练目的进行编排, 同时还应考虑现有的训练资源和相应的训练方式方法;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训练方法, 不同训练的方法要消耗不同的训练资源。同时, 在训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要考虑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的组合形式, 以发挥训练资源的效能, 达成最终的训练目的[4]。

三、小结

本文对军事训练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理清了军事训练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 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军事训练系统提供了依据和标准。科学的军事训练系统用于保障训练、尤其是车辆装备的保障训练, 可以大大促进车辆装备保障系统的合理构建和科学实施, 从而降低保障的资源消耗、提高保障的效率效果, 最终为达成战争的目的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摘要:在剖析军事训练系统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给出了军事训练系统的总体框架;接着, 针对军事训练系统中的主要组成因素, 即军事训练体制、军事训练理论、军事训练内容、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和军事训练资源等, 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 军事训练系统的科学建立, 为减少训练投入、提高训练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军事训练系统,训练体制,训练资源

参考文献

[1]苏恩泽.系统论兵[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2.

[2]吴铨叙.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3.

[3]张宝树.陆军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6.

3.古代的军事训练 篇三

“四时畋猎”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训练方式。畋猎,亦作田猎、狩猎、围猎,即为打猎。“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搜、苗、狝、狩之礼。”从周朝开始,如果没有发生战争、动乱、王位继立或严重的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帝王每年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要举行畋猎活动,届时将动用军队参加。而畋猎的真正目的并非单纯为了打猎,更主要的是训练和检阅军队,这也正是畋猎被列入军礼的重要原因。

“四时畋猎”即春搜、夏苗、秋狝、冬狩,是指在一年的4个季节中各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习战也。四时各教民以其一焉。”具体到每个季节的演练及训练的内容不同,通过四季的演练和训练,要使士兵分别掌握不同的战术和战法,以便能适应未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的事故,这也是古代治军的一条成功的经验。

春搜在每年的仲春(阴历二月)时节举行,主要内容是用鼓、金(泛指金属敲击乐器,如锣、镲等)指挥和训练兵士掌握“坐作、进退、疾徐(快慢)、疏数(疏散和集合)”等技巧、阵法和战术;夏苗,在每年的仲夏(阴历五月)时节举行,主要内容是训练军队露宿草野,模拟夜间守备的演练;秋狝,在每年的仲秋(阴历八月)时节举行,主体内容是进行布阵和实战训练;冬狩,在每年的仲冬(阴历十一月)时节举行,主要内容是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校阅,实际也是对军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大检阅,即全面检阅军队对各种阵法、战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这种结合打猎活动举行的军事训练,不仅具有实战的特点,使士兵能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各种基本的战斗技能、战术和战法,提高作战的能力,也能使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常备不懈,以应对各种突发的战争,因而“四时畋猎”作为军礼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历代所沿袭。

古代军队平时的训练一般不在郊野,而是在专门的训练场所即校场上进行。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在鼓、金敲击出的节奏指挥下,士兵随节奏和号令进行一些基本军事功能的训练,诸如前进、后退、疏散、集合等;还包括个人刀、枪、剑、戟等兵器的使用以及实战中的战术、战法等。

北宋初年,为了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宋太祖赵匡胤令天下各州郡选送体格健壮、勇敢善战者从军,编为禁军。为此,他还“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宋太祖选定的“兵样”,要求力大无比,“太祖招军格,不全取长人,要琵琶腿,车轴身,取多力”,即以“琵琶腿、车轴腰”作为选择的标准。这样体型的人既有力量又有耐力,选作禁军士兵无疑是要增强禁军的战斗力。尽管地方军事长官已对这些被选入禁军的士兵进行了训练,但宋太祖还要经常亲临校场,亲自指导训练。对训练中发现的“非才勇绝伦”者,立即淘汰,改充其他军种。校场训练的内容包括模拟实战的激烈性对抗比武。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指导和亲自训练下,北宋初年的禁军士兵个个武艺高强,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编练出这样一支精锐的部队,宋太祖只想用于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而舍不得让他们去参加激烈的战斗。969年,宋太祖亲统大军征伐北汉,包围了北汉都城太原(今属山西),由于城防坚固,北汉士兵拼死抵抗宋军的进攻,致使宋军久攻不下。见此情景,禁军将领率兵士向宋太祖叩头请战,表示“愿先登急击,以尽死力”。不料,宋太祖却认为,“汝曹皆我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我宁不得太原,其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于是竟放弃即将得手的城池,下令班师撤兵。

在古代日常的军事训练中,“讲武”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训练方式。所谓讲武,即讲习武事。周代就有“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之说。清人王韬在其所著《平贼议》中更提到,“如是一旦有事,而后兵乃可用,此讲武所以强兵也。”但讲武绝非是纸上谈兵,而是结合军队的训练向兵士讲阵法和战术,并通过演练使兵士掌握具体的要领。

东汉时期于每年的立秋日讲武,主要内容是讲授和演练“战阵之仪”。北齐时期常在每年的秋季于郊外讲武。讲武前要清理出一块场地,由将军向全体将士讲解“战场之法”,并实地进行演练。在布阵上,以钲鼓、刀盾为前导,长兵器在后,最后是弓箭。随后再教士兵学会用眼、耳、心、手、足辨识各种信息,掌握具体的操作要领。

讲武时因需要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实地演练,因此规模一般都很大。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讲武于骊山下”,共动用军队20万人,“戈铤金甲,照耀天地。”唐玄宗身着戎服,手执大枪,立于阵前,参演的部队“列大阵于长川,坐作进退,以金鼓之声节之”。如此大规模的讲武,显然不仅是讲授阵法、战法,更主要的还是实地演练。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军事训练还有其他的方式。如“打毬(球)”,宋代将打毬分为步打、马击两种形式,直接对抗和间接对抗两种竞技方式。一种是于球场东、西两侧,各竖木为球门,高丈余(图1)。打毬的士兵分为两朋,每朋十余人,两朋队员分着不同颜色的服装,通过相互传递,将球击入对方的球门。这种竞技十分激烈,“交争竞逐,弛突喧闹,或略地以丸走,乍陵空似月圆。”另一种是于球场中央竖一球门,两朋队员各布列于球门一侧,通过本朋队员相互传递,由“毬头”(即主力队员)将球踢过球门上方的“风流眼”。对方则以同样的方式,再将球踢回对方场地。宋代将原军中的“打毬”游戏作为一种军事训练的方法,就在于这种游戏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技巧性,既可以增强士兵的对抗意识和合作精神,还有助于增强士兵的体魄和灵巧性。

中国古代通过各种军事训练,使得士兵保持旺盛的斗志、强健的体魄和精湛的武艺,使之能更好地胜任保家卫国的重任。

4.军事训练总结 篇四

为响应市护卫管理支队护卫目标考核要求,公司于7月8日开始组织管理部三个部门的部份护卫人员进行集中训练,现将前期训练情况及问题总结如下:

一、集训情况:

2010年7月8日起管理部三个部门,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分别抽调人员参加训练,由护卫队组织在广场进行训练。

组织参训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共进行了14次集中训练。前期训练,护卫队平均有14人参加训练,最多时有19人参加,最少时有9人参加。

因今年参加训练的多为新员工,集中训练以来,参训人员对需掌握的军事技能及动作只是基本会做,但整体协调性还不够,离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今后集训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要求:

1、由于时间短,训练的科目多,加上新队员多,为顺利完成目标考核,参训部门经理要亲自抓,高度重视目标考核,协调安排好参训人员的工作,体谅关心队员并加强沟通,关注训练情况,确保参训人员能按时参加集训。

2、制定具体的训练日程表,安排专人负责,按进度有计划地组织训练。

3、公司组织相关人员每周进行一次训练情况抽查,对训练的进度及时进行督促和检查。

4、各参训人员应珍惜这次集训机会,刻苦训练,利用集训提高个人的军事技能,争取在护卫目标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为公司的荣誉增光添彩。

5.实战化军事训练 篇五

实战化要求下的基础训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军事训练转变深入推进,应当 继续跟踪分析特点,进一步揭示本质规律,在实践中努力破解其内容、方法、形式与要求,有利于厘清组训思路,把握重点全面抓落实,促进基础训练按照 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要求不断加强。

一、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的内容及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

练要求部队综合运用多种作战能力训练方法,设置最贴近实战的训练 方式,其内容及变化趋势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重心由专业基础向融合基础转移

传统基础训练突出单个人

员专业技能训练,在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 的基本样式,部队基础训练重心发生了转移,要求以融人体系的训练为着眼,在训练准备、实施、考评等环节上,遵循由上而下整体设计、由下而上体系集 成的规律,将作战体系融合的知识和技能植根于各个层面的基础环节中,由此 生成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行动互动的基本能力。

(二)训练方式由封闭手工向开放集约发展。

传统基础训练大多采取大兵种

小集中、小兵种大集中和官兵混训、新老兵同训为主的方式,分专业同步展 开,封闭练习手工作业技术,各自满足本身战斗力形成与增强,专业岗位之问 只有协同配合没有融合。信息化条件下,强调各岗位、终端操作人员从上装、上机训练开始,就要走出孤立地进行专业岗位训练的状态,以系统平台为载 体,按照标准化的教学练考规范严抠细训,实现单装终端精准协同和作战模块 融合集成。

(三)训练目的由发挥力量功能向发挥信息功能转变

传统基础训练的主要目 的是在体能域、物理域、认知领域充分发挥人力、机械力的作用,苦练米、秒、环的过硬功夫,为逐级形成整体战斗力提供支撑。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 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只有聚焦体系作战能力分级确定作战单元、模块和单装 终端能力需求,遵循“网聚能力”生成规律组训,才能产生“1+1>2”的整体倍 增效应,任何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100-1=0”的节点溃堤效应。因此,从基础训 练开始,就强调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操作技能、熟练信 息系统运用方法,促进人与人、人与装备平台、人与信息系统在信息域、认知 域和物理域的有效融合,为发挥信息主导功能创造条件。

(四)训练对象由单兵向系统平台扩展

传统基础训练与信息化装备系统训练 的关系训练对象由单兵向系统平台扩展,使得好用好管好现有信息化装备系统 成为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进程,待续掀起学习信 息化知识、训练信息化装备、运用信息系统的群众性练兵活动,让官兵熟练掌 握信息化装备系统的技术战术,应成为信息化条件基础训练的主导。部队基础 训练,要围绕信息化装备系统的操作使用,探索形成教、学、练、考、保障组 织规范,创立讲授新知识、教练新装备、运用新手段、活用新战法的方法形 式,扎实打牢信息化素质基础,推动官兵知识结构更新和能力素质升级。同 时,我军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武器装备多代并存,机械化 装备在作战部队中的权重逐渐下降,信息化装备系统的权重增大,但传统的火 力和机动力依然是武器装备的基本功能,传统的技能、体能、战术素养和战斗 作风依然是部队战斗力和官兵个人战斗素质的必要组成,因此,传统基础训练 如新兵人伍训练、单兵共同训练、单兵专业训练、单装协同战术训练更要训 强,以适应信息化装备系统训练的精细、规范、敏感、高智要求。

二、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的方法

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通过丰富的实战化

模拟训练手段有效改善训练效率,利用先进的实战化训练监控技术方法有效改 善训练环境,利用科学技术逐步改进各种保障器材,建立健全实战化对抗演练 的体制机制,模拟创造近似实战的环境,使受训者身临其境,提高其基础训练 的效果。

(一)通过丰富的实战化模拟训练手段有效改善训练效率通过丰富的模拟训练 手段提供多种贴近实战的环境,可以使受训人员进一步熟悉装备的作战性能,并通过“机上演兵”的形式来研究和确立装备的作战使用方法,这种作法对于

缩短战斗力生长时间、深化战术研究以及节省经费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利 用模拟训练深入研究高技术武器装备对未来作战样式的影响己成为当前计算机 模拟训练的基本内容,许多现代先进的军事作战理念都诞生于模拟训练实验 室,而更多的未来将投入战场的新型战斗力也将会在模拟训练实验室生成

(二)抓好一体化指挥平台应用训练一体化指挥平台作为联合作战体系的重要 支撑,是首长机关指挥体系作战的重要手段,起着带动整体质量效益的基础作 用。抓首长机关层面基础训练,应把一体化指挥平台应用训练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抓出成效。确保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模型分析、模拟交战等系统构件进行 辅助决策,能够运用综合态势图和战况统计分析数据评估作战效能,为作战元 要素融合集成提供支撑。

(三)抓好单装终端标准化训练实战化要求体系中运作的单装终端操作岗位行 为标准化,从技术战术层面对基础训练进行规范,能够控制操作错误而产生 “短板”效应。一是训练组织耍标准化。规范训练计划、准备、实施等环节,建立标准化的组织程序。特别要规范教学责任制运作,对教学分工、准备、实 施、考评、奖惩都要建立严格规范的标准,并督促教学过程按标准执行。二是 训练操作要标准化。抓紧完善信息化武器装备操作规程、装备故障排除及系统 调整恢复等流程,形成系列教材和教学录像片配发部队,为部队实施操作标准 化训练创造条件。三是训练考评要标准化。按照精确、整体、衔接的要求,细 化信息化装备和信息系统各岗位人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具体指标,建立单装 终端考评内容标准体系。着眼由定性评估向定量评估、由单项评估向系统评估 转变的要求,对考评形式、实施流程、信息采集手段、评估手段、考评保障、数据管理、结果分析与运用等进行规范统一,建立考评方法标准体系。

(四)逐步发展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训练。发展基地化、模拟化和网络化 训练是新军事变革在训练领域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方法、手段、保障上提高基 础训练质量的根本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训练基地,运

6.军事训练受伤剖析 篇六

2、部队军事训练伤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因,因而制定预防措施,进行科学的训练和组织实施,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和教育,保证健全的心理健康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伤的概念:军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简称训练伤。

(一)、训练伤分类

按损伤部位分:(1)骨与关节损伤。(2)软组织损伤。(3)下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问盘脱出症等。(4)其它: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织炎、滑囊及滑膜炎等损伤性炎症。

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

(二)、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

(1)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2)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

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此外,吸烟、食物摄入限制都是危险因素。女性肌肉含量比男性少,支持性也小,受伤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影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3)训练科目的影响:

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

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4)训练环境的影响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训练 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睡眠不良、思想麻痹、精神紧张、未做准备活动、未从易到难、技术动作不熟练及组织工作不力均显著提高训练伤的发生率。

二、训练伤的预防原则和处置方法

(一)、日常训练中各类受伤的表现

①训练性 “膝关节痛”:即训练所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调查表明,此类损伤的发生率占训练所致骨关节损伤的45.3%,其中80%以上集中在初训的2—4周内。

②胫骨内压增高症:即训练后小腿内侧痛。实验证明,小腿内侧痛的重要原因为胫骨髓腔内压增高,其发生率占骨与关节损伤的20%左右。

③下肢应力骨折即疲劳骨折:据有关资料显示,外军的应力骨折50%以上发生在训练的第2—4周。我军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心调查认为,应力骨折发生有两个时期即第2、4周为多。④踝关节韧带扭伤及骨折:我军训练伤防治研究中心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训练性足踝部损伤发生在基础训练的2—4周内,发生此类损伤多与训练环境和着地因素有关。另外,软组织损伤及挫伤也较为多见。由于场地适应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训练中易导致软组织的摔伤及挫伤,症状多较轻,一般对症处理均可继续参加训练。

⑤肌肉、韧带挫伤或撕裂伤:各类器械训练时,易发生皮肤擦伤和肌肉、韧带挫伤或撕裂伤; 部队进行战术训练时,除了可能发生上述损伤外,还可能发生骨折和关节脱臼

(二)、最容易受伤的战友类型

分析训练中受伤的情形,四类人员伤情突出。

一是体质差的战友。一些战士入伍前锻炼较少,体能素质差,入伍后由于训练强度大,节奏快,难以完成全部课目,勉强而为之,训练强度超过承受能力,加上耐受力差,容易形成累积性疲劳而受伤。

二是感觉不协调的战友。这些战友,往往因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体动作悟性不同,训练中的动作协调性不够,在训练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而造成受伤。

三是心理素质差的战友。这类战士对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要求很高、高强度体能训练课目、尤其是进行器械训练时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等,产生心理障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训练水平,容易受伤。

四是性格内向的战友。这些战友在受伤后,往往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常常强忍着,结果耽误治疗,小伤引发大伤。

(三)、训练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对军事训练计划的安排

科学合理地安排军事训练计划是预防军事训练伤发生的重要环节。军事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军事训练条例和大纲的要求,在完成制定的军事训练任务的前提下,既保证军事训练质量的达标,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既要保护部队官兵的军事训练热情,又要考虑人体心理生理的适应及承受能力。如训练中常见的膝关节痛、小腿内侧痛、甚至下肢应力(疲劳)性骨折等,往往发生于军事训练高峰或新兵入营后及炎热季节,尤其上在突击达标、考核前的训练中更易发生。

这主要上由于肌体短时间重复单一动作,引起过度负荷,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损伤所致。所以科学制定军事训练计划和严密组织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训练中容易致伤的内外因素,从而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供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

2、落实预防训练伤的具体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现场指导

加强体能训练时的防护

大强度训练后不要马上停下来

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

采取综合的训练伤干预措施

多我保护训练很重要

(四)、训练受伤最常见的处置方式

在训练场上万一不慎发生了损伤,应及时科学处理,常用的处理措施如下:

首先,要及时让受伤官兵休息,停止患部活动。通过休息减轻疼痛,防止损伤加重;如果有了渗出和肿胀,应进行局部冷敷,损伤24小时内不能热敷或按摩、揉搓及药酒类涂擦,因为这些方式会加重组织渗出,加重肿胀。可用弹力绷带或普通绷带对伤处进行压迫包扎,防止皮下小血管破裂发生皮下血肿。

其次,抬高受伤的肢体,利于肢体远端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对于皮肤的破损,则可用碘酒和酒精局部消毒,以防止感染。当急性期过后,要抓紧时机,及早治疗,早日康复。根据损伤的状况,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常见的军事训练伤

1、训练性晕厥

训练性晕厥是指在军事训练中,由于大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它极易造成参训者外伤,也是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

(1)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等,血压特别是收缩压下降是训练性晕厥的常见症状,而脉搏很少有变化。

(2)紧急处理: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将其平卧,头部稍低并侧向一方,解开衣带,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下肢,自小腿向心脏方向作推摩和揉捏,冬天防寒保暖,夏天防暑通风。重者立即掐人中穴或让其闻氨水。经过休息和处理,晕厥多可纠正,不留任何后遗症。

(3)预防措施:①强调训练后放松活动。训练后的放松活动有利于人体从训练的紧张状态逐步过渡到正常生理状态,防止血液的突然再分布而使脑组织处于短暂缺血状态。②每年开训前要对参训者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是对训练中发生过晕厥的参训者,要做运动试验检查,排除心血管疾患,避免再发生晕厥。

2、训练性低血糖

军事训练引起的低血糖称为训练性低血糖。多发生在急行军、越野跑等科目的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主要原因是:训练紧张.强度大,体内能量稍耗过多.导致大脑皮层糖代谢的功能紊乱,胰岛素的分泌过多。

(1)临床表现:参训者感到明显的饥饿、极度疲乏、头晕、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较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语言不清、呼吸急促、脉搏增快、瞳孔散大。血糖明显下降。

(2)处理:使患者平卧,喝些浓糖水或吃些食物,一般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对不能口服者,应静脉注射50%葡萄糖,剂量视情而定;如有昏迷或休克时,可用针刺或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急救。

(3)预防:①剧烈训练前可食足够的含糖食品,或饮糖水及含糖饮料。②空腹或患病初愈的参训者应避免长时间和较大强度的训练。

3、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训练中发生急性软组织损伤时,初步处理原则是减轻疼痛、限制肿胀、预防炎症、防止进一步损伤。具体措施是休息、冷疗、压迫或推散血肿,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等。对疑有骨折发生者,要及时予以制动、固定,抓紧送医院请医生诊治。

急性软组织损伤,多为拉伤或扭伤,损伤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局部肿痛,多数伤员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此时,首先应采取冷敷治疗。因为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疼痛和

体液的渗出。并可降低细菌活力和细胞代谢,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冷敷常用的方法有冰袋、冷水浸泡等。可在头24h进行,每次持续时间15-20分钟。

热敷是一种急性软组织损伤后期及慢性损伤常用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利用热的效应使皮肤和皮下组织温度升高。能减轻局部组织充血。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而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利于损伤的愈合。

热敷法有干热、湿热两种。干热比较方便,湿热穿透力强,消炎作用好。一般干热用热水袋或塞紧的葡萄糖水瓶装满热水代用,放在需要的部位。湿热敷法先在需热敷的局部皮肤上涂上凡士林或食用油;再盖上一层薄布.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敷在患处;上面再盖毛巾,保持热度。

热敷时间为20-30 min.每日可进行数次。热敷时水温要适中,防止烫伤,如用热水袋不要直接和皮肤接触,水温控制在50-60℃。

4、训练后出现的肌肉酸痛

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会使肌肉耗氧量增加.糖无氧代谢增加.肌肉内酸性代谢产物积累,肌细胞肿胀,导致肌肉内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产生肌肉酸痛。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训练、执勤.甚至发生肌肉损伤。

预防或减轻肌肉酸痛首先是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肌肉的血流量.改善循环功能,提高肌肉对乳酸的适应能力和氧化能力。

其次要重视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放松练习,加快肌肉中乳酸的排除和氧化。

第三,训练要科学,开始训练要按排上下肢交替训练,降低肌肉负荷减少乳酸的产生。第四.训练量应从小到大,有条件的单位训练后可洗热水浴,按摩肌肉丰富处。可用热毛巾热敷。擦些松节油,都可起到缓解和预防肌肉酸痛的目的。

5、如何正确处理抽筋?

所谓抽筋,是指局部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收缩而不能主动放松引起的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现象。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突然猛力收缩时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活动障碍; 二是长时间的剧烈训练,身体大量出汗,热量及盐的丧失,引起肌肉的不自主强直收缩而发生“抽筋”;

三是寒冷刺激、疲劳、饥饿、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诱发的肌肉痉挛。一旦出现“抽筋”,不宜立即牵引或按摩,应平卧或坐于舒适位置,缓慢牵引痉挛肌肉或做伸展运动,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轻缓牵引。

但对付抽筋,关键在于预防,只要训练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大部分抽筋现象都是可以避免的。

6、急性韧带损伤

急性韧带损伤是训练中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多为关节扭伤所引起。一般无明显关节症状。仅为局部轻微肿,严重者发生韧带完全断裂,且有关节囊部分破裂,关节出现明显不稳.此时应及时根据具体损伤情况予以制动和手术修复。

急性韧带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还有膝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因为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主要依靠其周围坚固丰富的韧带来维持稳定。所以比较容易发生损伤,一旦损伤,均可使关节稳定性受到影响。

另外,手指的侧副韧带和腰部韧带损伤多发生在擒拿格斗训练中。

7、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指剧烈运动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轻微骨折,是军事训练中

常见且严重的损伤之一。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骨骼受到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力,并不断积聚,一旦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使骨产生微裂纹所致,最后出现裂断。

常发生于每年军事训练初期下肢反复超负荷的训练时,如正步、跑步、行军越野等,其中以胫骨、股骨、跖骨较为多见,特别是未经锻炼或体质不佳者更易发生。

预防要点:

①避免长距离、持续性、大运动量训练;

②训练中避免局部负担过重,同时应掌握良好的动作要领,如跑步的落地缓冲和正确的蹬跨动作;

③有条件的情况下,改善鞋的性能;

④加强训练中的医学监督,早发现早处理;

⑤调整训练手段,必要时停止患部的负重练习。

消除战士训练后的疲劳,对预防疲劳骨折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常用的消除疲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充足的睡眠;

(2)训练后进行温水浴和局部热敷;

(3)采用手法按摩和器械按摩;

(4)合理配制饮食营养;

(5)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和训练量;

(6)劳逸结合,适当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括动;

(7)有条件的可行氧气及负离子吸入.应用VB、VC、VE、ATP及中药黄花、刺五加等营养性药物.均有助于疲劳的消除。

8、匍匐训练伤

匍匐训练是战术动作训练的重要内容,由于训练时的特殊姿态和动作,最容易发生损伤的是肘部软组织挫伤,肘后囊性包块和偶有肩关节脱位现象。

正常人肘后骨突起处有滑囊组织,可分泌少量滑液起润滑作用。当该处遭到反复摩擦或肱三头肌腱过度屈伸括动时可造成局部滑囊充血.分泌滑液过多,进而形成无痛性及无功能障碍的囊性包块。

肩关节脱位主要原因是为胸部压的过低紧贴地面,上臂过度外展肘部屈曲时,使肩关节处于井展、外旋的位置.加之躯干向前用力,极易导致肩关节脱位。

上述损伤的预防关键是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做好四肢协同动作,避免单纯依靠上肢支撑用力前进的错误动作。

9、单双杠训练伤

单杠训练中最常见的损伤是因“失手” 而引起的上肢及头面部的摔伤。这一 类损伤只要领导重视,加强保护措施,一般可以避免。另外,上单杠或骑杠的时,大腿可能将松弛的睾丸挤压在单杠上,造成阴囊、睾丸挤压伤,引起阴囊和睾丸出血,严重者被挤碎。防止睾丸损伤主要在于要掌握单杠训练基本功,纠正不正规动作,可穿紧身短裤,托起阴囊防止睾丸下垂,减少单杠挤压机会。一旦损伤立即送往医院诊治,一般经消炎止痛、卧床休息多能治愈,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

双杠训练失误易出现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练习杠上卷体前滚时。此练习中由于部分战士要领掌握不好恐惧心理存在,双手握杠未能及时一同放开,出现一手放松过慢,结果使一侧肩关节极度外展、外旋、躯干也因惯性同时压向此侧,形成损伤“暴力”。又由于肩关节前方肌肉薄弱等解剖学上的原因,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极易发生肩关节前脱位。

10、肩关节脱位早期应如何处理

肩关节脱位多发生于单双杠及战术(低姿匍匐前进)训练中。脱位后肩部畸形、疼痛、活动受限,诊断比较容易。训练现场可用三角巾或布条等将前臂悬吊,肘关节保持90度,然后尽快送往医院,经拍X 片,在确定没有骨折的情况下行手法复位,一般复位不困难,复位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很快恢复,但不能马上开始训练,要求肩关节制动 3周。待肩关节周围损伤的组织修复后,才能逐渐进行活动。一旦形成习惯性脱位,说明肩关节周围结构已遭到严重的破坏,肩关节已不稳定,如果继续训练有很大的危险性,甚至导致其它部位的更为严重的损伤。故凡发现有肩关节重复脱位的伤员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只要积极配音医生做好复康锻炼,一般不留后遗症。

11、急性腰扭伤

腰部除负担及维持沉重而复杂的重力外,还要适应各种活动的变化,尤其部队战士训练强度大,腰部扭伤的机会多.一旦发生急性腰扭伤,且疼痛非常难忍,腰部僵硬不能活动,有时出现臀部和下肢放射性疼痛。

早期正确处理非常重要,治疗措施包括下几点 :

(I)卧床休息,使损伤组织完全恢复为止,一般3-4周。最好的休息体位是俯卧,屈髋屈膝位.可使腰部肌肉完全松驰。

(2)对症治疗,可适当使用止痛药,如去痛片、消炎痛等。3~5 天后采用局部热疗,必要时可行局部痛点封闭,也可行局部手法按摩、针灸等治疗。

(3)经休息、治疗后仍不见好转或伴有大小便障碍及下肢感觉活动异常者及时到医院救治。

7.军事训练 篇七

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是一个涵盖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的多维自然空间,其构成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核化生、电磁和网络等多种环境要素[1]。 如果说自然地理环境是作战环境空间基准的话,那么海洋气象水文环境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它对作战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因此,作为作战环境仿真有机组成部分的海洋气象水文环境仿真,已成为军事训练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海洋气象水文环境仿真与其它仿真一样,其基础性的工作仍然是建模,本文将重点围绕海洋气象水文环境建模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1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

模型( Model) 是以人类已有的认知方式,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抽象描述。 军事模型( Military Model) 则是以人类已有的认知方式,对现实世界军事领域中事物的存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抽象描述[2]。军事概念模型是为了支持建模仿真资源的重用、仿真系统互操作和仿真模型的验证与确认,在技术人员和开发工具的支持下,由军事人员提取的、独立于应用实现的真实作战世界的结构、功能、行为过程、信息交换以及相关的数据和算法[3]。

1.1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的概念

军事概念模型是模拟仿真系统模型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军事概念模型是独立于软件实现的,它面向军事需求获取和模型验证过程。模型是通过形式化的语言对作战任务空间内存在的各类实体、作战环境、作战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各类行为之间的交互、行为或交互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行为或行为的控制规则等所进行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描述。其目的是为建立数学模型、逻辑模型、乃至软件模块提供完备和详尽的信息依据。

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是对气象水文环境组成要素及其活动的一种抽象性描述,是根据战场环境和指挥环境对相关作战活动和作战环境作用及影响的科学抽象和恰当表示,它在综合考虑非形式化的军事经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抽象、必要的假设而得到的。概念模型限定了系统的范围,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得以认识和把握气象水文环境特性和行为。这种问题的求解模式体现了分而治之、层层实现的思想,大大地降低了问题求解的难度,特别适合于气象水文环境这种不定性问题的研究。

1.2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建模步骤

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建模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军事数据收集,主要涉及知识源和信息源确定,即能够获得气象水文环境在军事行动中运用的相关知识,以及获得气象水文环境应用的相关数据信息; 第二步是格式化描述,对于气象水文环境在作战中的样式、组织、活动可能涉及的实体、任务、事件、行为和性能等方面的军事任务和军事信息进行规范化表述; 第三步是形式化描述,将气象水文环境中的军事任务和军事信息格式化描述中所定义的实体、过程和交互等信息,用形式化的建模规范进行表述,并将之转化为对象类和对象类之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从而面向仿真系统定义仿真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和仿真边界; 第四步实现建模,这是对气象水文环境概念模型的变换和实现,如图1所示。

1.3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的建模方法

军事概念建模实际上是分析和认识军事系统的过程,常用的建模方法有面向过程法、面向对象法以及过程和对象相结合的面向实体法。这里,实体是指敌对双方执行作战任务的作战编组或保障单位, 是一个问题域中的概念。面向实体的军事概念建模从分析作战过程入手,依次抽取双方的参战实体、实体属性、实体行动,把实体属性、实体行动封装成实体类,形成军事概念模型的格式化描述,即对应上节内容的第二步骤,即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建模四个步骤中的第二步。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始终将天气系统或天气要素作为一种战场上的动态且形变的实体,即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并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实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对象,采用仿真思想研究气象水文环境实体与战场其它实体的交互和影响关系,从而实现对气象水文环境的仿真实验,即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实现层面完成上节第三步骤的工作。因此,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气象水文环境问题分析、抽取气象水文环境实体、确定实体属性、明确实体交互、封装实体属性和行为,如图2所示。

2气象水文环境实体模型结构与模型

通常作战仿真需要建立部队、武器和效果模型, 研究气象水文环境的仿真问题,也应该建立气象水文环境行动模型和气象水文环境效果模型。目前, 根据军事训练信息的要求,在进行气象水文环境作战仿真研究时将内容限定在气象水文环境的种类、 可能行为和对战场作战行动的影响方面,故气象水文的建模必须解决两个基础问题,即气象水文环境实体的模型结构和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的组织体系。

2.1气象水文环境实体的模型结构

在军事训练信息系统中,不同的天气系统就有不同的模型,这里统称为气象水文环境模型。气象水文环境模型是天气系统的模型化抽象,表示了天气系统的基本属性、行为特征和影响作用方式。

一般地,概念模型从静态、动态和功能等方面表达出所要描述的对象( 即天气系统) 的特征。静态特征主要表达模型的结构和信息依赖关系; 动态特性主要表达组成概念模型的各个实体、过程和组件的动态交互要求; 功能特征主要表达组件的计算要求,如输入输出要求等。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首次抽象,而它所描述的问题域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不存在一种对所有模型都适应的抽象并格式化的方法,即建模方法,概念模型的描述形式要有一定的柔性,建模时尽量包含模型需要的所有信息。但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的抽象并格式化的方法应该具有一致性和规范性,以指导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的建模与运用。因此,应该建立统一的模型结构。 这个模型结构规范了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的基本构成,指导建模方法的运用。根据气象水文环境实体所在问题领域的特点,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应该反映天气系统的自然属性和行为特征。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结构应该包含静态、动态、功能三个方面结构,如图3所示。在静态结构里主要有特征结构、数据结构; 在动态结构里主要有运动方式、演变方式、交互方式、通信方式; 在功能结构里主要有感知模式、反应模式、影响模式和其他模式[4]。运动方式主要表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特点,运动是气象水文环境实体的本质属性。演变方式主要表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在内外部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交互方式主要表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对所影响的相关实体的影响方式和触发条件。通信方式主要表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如何在仿真系统中通告它所影响的相关实体,或者向仿真系统发布自身影响信息。感知模式主要表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对在其影响范围内的仿真实体如何感知到,如云可能影响穿行其中的飞行实体,这里就存在云如何知道哪些飞行实体在其存在时空内的感知方式。影响模式主要表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对所感知的相关实体的影响内容、影响时机、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气象水文环境实体模型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在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结构中,静态结构主要涉及气象水文环境实体的组成数据,动态结构主要描述气象水文环境实体自身的行为特征,功能结构则关注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对其它实体的交互影响,这是实现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特征、功能和作用的主线。 模型结构是气象水文环境模型建模的有效规范和帮助,它在更细的层次指导气象水文环境模型的建模, 一些复杂的气象水文环境实体可采用组合的模型结构进行建模。

2.2海洋气象水文环境实体模型的示例分析

依据上节气象水文环境实体模型的基本结构, 本节选择一个常见的海洋气象水文要素“风”来构造一个模型的示例。

( 1) 风的概念

风是地球表面之上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 风向) 和大小( 风速) ,但对于飞行来所,还包括垂直运动分量( 垂直或升降气流) 。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除静风外,用16个方位表示; 风速是指空气所经过的距离对经过的距离所需时间的比值,单位用米/秒表示。

( 2) 风的模型

根据上面所述的气象水文实体模型基本结构,要构造一个风的模型主要是要设计好三个基本结构。

风的静态结构。风的特征结构包括风向和风速, 数据结构包括蒲福表等。在构设风的时候,必须首先输入这二个特征属性的数值,再根据这些数值通过风的数据结构自动得出( 查找、计算) 相关的数值。比如输入“大风”的构设值,就可以根据模型中蒲福表自动转换成17. 2米/秒 ~ 20. 7米/秒( 62千米/小时 ~ 74千米/小时) 的数据,海洋区域构设风,还可以通过蒲福表自动转换出“大风”在海面上会引起“猛浪”,进而再通过关联其它数据结构得出猛浪的浪高数值( 比如 “猛浪”对应3米 ~5米高的海浪) 。

风的动态结构: 风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天气要素, 它的动态结构应该包括风的运动和风的变化。构设时输入的风向和风速是风运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因, 但由于在训练构设时还希望风具有一些所需的变化方式,比如风随时间的增强、持续、减弱等等,因此, 风的动态结构要有描述增强、持续、减弱的方法或函数。这些方法和函数都与时间有关,因此,构设风时需要输入风的时间参数,如风的起、止时间,风的增强、持续和减弱的时间等等。构设风的时间还需要输入季节参数,因为在不同地区风的特征与季节的变化联系紧密。在气象实体模型结构中,交互方式和通信方式涉及仿真系统的协议和标准,它的具体实现往往依赖仿真系统所提供的相关支持功能。

风的功能结构: 构设风的目的在于发挥风的作用。风对作战实体产生作用的前提是这些实体位于风的影响范围内。因此,风模型需要具有感知作战实体的方式、识别作战实体的方法、与作战实体交互的行为、以及影响作战实体的方法。由于决定风的影响范围需要风实体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构设风时需要输入风的地理位置和风区域的范围大小等参数。

3仿真程序模型

由上节分析可见,风的模型有输入、输出和行为三个组成部分。输入参数反映出的是构设的目的和要求,是模型运行的初始值和约束值; 输出值反映出的是模型的功能,输出值的质量体现出的是模型的质量; 模型的行为是模型的核心和灵魂,行为的多样和准确取决于模型数据结构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关联的方法和函数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对风模型的描述,编写了一个的海区上的风模型程序,并加以检验。

3.1模型的基本参数

输入参数包含: 风向、地面风速、起点( 经度) , 终点( 经度) ,起点( 纬度) ,终点( 纬度) 。

3.2模型的基本接口

( 1 ) On Cycle Event ( )

目的: 改变每个时钟周期内风速的变化。

算法: 每次产生一个0至初始风速一半的随机数, 与原始风速随机相加或者相减,产生新的风速值。

( 2) Rule( )

目的: 规则判断。

算法: 对照风的客观物理规则,对风模型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模型规则是各物理属性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主要是对用户的剧情组织提供一定的约束与建议[5]。诸如“风速高”与 “海浪低”很难同时发生,用户在同时设置了这两种情况时约束即产生作用,提醒用户以减少不必要的查询时间浪费。

( 3 ) do Move Action ( )

目的: 模型机动 。

算法: 按照预定路线,风模型的位置逐步产生变化。

( 4) do Detect( )

目的: 探测在风场范围内的其他模型。

算法: 在风场范围内探测,如果内部有海洋区域,则与海浪模型产生交互,海浪模型关联其它数据结构得出浪高数值。

风模型在军事训练信息系统中显示,如图4所示。

4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气象水文环境模型构建方法和思路,能够构建比较完备的海洋气象水文环境模型体系,为军事训练信息系统提供海洋气象水文环境模型服务,较为逼真地模拟出气象水文环境对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军事训练提供复杂多变的海洋气象水文虚拟仿真战场环境,为提高军事训练的实际效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摘要:军事训练信息系统中海洋气象水文环境建模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模型构建海洋气象水文环境,为军事训练信息系统提供海战场气象水文基础服务。在分析了气象水文环境军事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水文环境的建模步骤与方法,以及气象水文环境实体模型结构与模型,针对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进行实体建模,并选择了海洋典型气象水文要素进行模型程序设计,验证了通过构建海洋气象水文环境模型能够为军事训练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服务,进而提高训练的真实度。

8.军事训练 篇八

【摘 要】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的学生军训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如教官和学生斗殴、教官采取不正当方法体罚学生、学生军训过程中严重受伤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对有无必要进行学生军训工作的质疑和讨论。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文章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地区的学生军训工作的问题,并设计了新的组训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 学生军事训练 现状 问题 创新

学生军训是为军队训练储备合格兵员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所高等学校、22000多所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年参训学生1700多万人,基本实现了国家确定的所有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的目标[1]。2014年的学生军训工作在网络上曝出了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议论,甚至有的人开始质疑学生军训工作的必要性。笔者作为重庆地区学生军训工作的一名参与者,在此谈几点思考。

一、重庆高校军事技能训练现状

军事课作为高校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2]。去年,笔者有幸作为重庆高校军事课建设考评组成员,参加了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警备区对重庆市9所独立本科、39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军事建设评估。通过评估检查,高校军训技能训练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一)技能训练时间不够

对近50所高校的统计显示,80%的高校技能训练的时间选择的是两周左右的时间,15天的居多,基本符合重庆市的要求,但仍然有15%左右的院校少于15天,5%左右的高校在20天左右。重庆市教委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5天。虽然大部分高校安排了15天,但这段时间内的训练量并没有完全保障,很多学校在这期间还安排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高校中的每个二级学院或是院系都分别抽出了两到三天用于军事理论教学。也就是说,军事理论的时间占据了技能训练的时间,虽然军事理论达到了重庆市教委要求的18学时左右,但明显缩短了技能训练的时数。

(二)技能训练内容单一

《重庆市学生军训大纲》明确规定了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了阅兵式、分列式、军体拳、轻武器知识介绍及射击训练等内容[3]。但是对近50所高校的技能训练的考评显示,多数高校都存在未完全落实《大纲》的情况,大多高校组织了阅兵式、分列式的训练,而其他内容几乎没有任何体现。当然,很多学校不具备一些客观的条件,比如实弹射击没有靶场、军事地形没有军用的地图、战术训练枪支很难保障等等。

(三)技能训练忽视过程

目前,大多高校技能训练,“练为演”的思想较为严重,15天的技能训练为的是结训那天的汇报表演,忽视了技能训练的过程。须知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是为军队训练储备合格兵员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经过15天训练的学生,不仅仅要有经过严格训练培养出来的服从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意志,还要具有基本的军事素养。在和平时期,高校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最为重要的是服从和团队意识,以方便以后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方便管理。所以,高校出发点的偏差带来了承训模式的改变,承训单位为迎合高校的需求,忽视了军事技能训练的一些重要环节。

二、军队院校承训存在的优势和主要问题

笔者所处单位重庆通信学院承担了重庆市大部分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工作,作为军事院校,技能训练质量及落实国家学生军训大纲都走在了其他承训部队的前列。重庆市70%左右的高校都选择我院承担军训。虽然军事院校相对于野战部队在承训模式上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组织和要求把握不严的问题。

军事院校在承训过程中一般按照高校新生的规模,建立临时的军训师、团的编制,军校领导或是军事教研室教员和高校领导共同担任军训师、团领导,所有教官来自于院校的部队考学的学员,或者是院校教练单位的战士。教官跟师、团领导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采取开设“四会”教学课程,实现教学管理与控制[4]。

作为一门课程,军事院校将“四会”教学写入了学员的教学大纲,但是这门实践教学课程对学员的管控和把关不严,这门课开设至今的几年来,存在学员的直接管理干部不够重视这门课程、参训学员思想认识程度不高等问题。

另外,部分学员未能正确理解作为帮训官兵对高校开展军事训练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对待学生军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上存在误解。他们忽略了他们在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产生的影响,只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消极怠工、应付思想严重。很多高校军训工作出现问题的根源大都在这类思想认识淡薄的教官身上。

同时,军事院校并没有对学员教官的成绩认真做出过考评,使得学员“四会”课程成绩形同虚设,带来了军事院校承训问题的恶性循环。这应当引起军事院校和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三、高校军训组训模式创新构想

由重庆这个点辐射到全国这个面,可见一斑。针对类似的问题,学生军训工作应当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一)融合军事技能和理论教学,增加军事课计划学时数

重庆医科大学在重庆的高校中,严格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相关要求,无论在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学时数都达到了要求,特别是军事理论教学做到了36个学时,实属不容易。作者理解很多高校教学时数很紧张的困难,建议各个高校可以在安排技能训练15天的基础上增加5天,专门用于理论教学。这样就可以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军事理论课的7个专题介绍完,同时也兼顾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的保证和内外整理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帮训部队完整考核制,督促学生尽到自己义务

每年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坚持参加军事技能训练的学生,大多高校现在采取的处理办法是让其跟训,也就是其他同学在训练的时候他们坐在看台上观摩,坚持到位的技能训练成绩也算通过。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很多本能坚持训练的同学在困难前面放弃了坚持,随便的一纸假条,由于高校的顾忌而变成了他们可以逃避义务的通行证,同时造成了训练工作管理的难度和其他学生心理的极其不平衡,从而为问题埋下了隐患。

建议对这部分学生的考核制度加以改革,坚决要求学生坚持训练,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坚持到结训,要求他们以后自费到承训部队进行补训。承训部队可以专门设置相应的科目(例如坐姿、条例、射击原理和动作、军事地形学理论等等)对其实施考核,通过的学生就颁发补训通过证明来对其成绩进行评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完成承训部队对所有学生的完整考核,督促学生尽到自己的义务。

(三)调整军校的承训编制体制,克服教官出现的管理问题

最近网上报道的几起军训事故都跟教官存在直接的关系。作为军训工作组织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如果对教官管控不严、教育引导不到位,必将导致军训工作中出现更大的问题。在高校军训师、团的编制中,野战部队是教官的直接领导担任师、团长,而军事院校却是教员担任这些职务,教官的直接队干部或是大单位领导没有任职,这种设置本来就不利于教官的管控。

鉴于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将军训教研室的教员解放出来,不在军训师团中任职,而是以高校军训督导员的角色,协调高校,监督军训内容和计划的落实。高校军训师团的领导,由教官来源的学员队领导担任。军训师团组织负责军训教官的教育和管控,督导员负责教官的培训和军训内容的展开。这样可以对学员教官进行有效管控,同时圆满完成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Z].2013.

[2]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学生军事训练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警备区军训办.重庆市学生军训大纲[Z].2014.

上一篇: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下一篇:如何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