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精选9篇)
1.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 篇一
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小议寓教于乐原则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卞晓燕
内容提要:2001年9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施行了,在《纲要》的五个领域的精神中多次使用到“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乐意„„”等语句,这一观点与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本文从如何让幼儿“乐中学”“学中乐”的角度阐述一下我的想法和做法,以便让我们在陈老的幼教理论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教学中把握《纲要》的精神,在乐学、愿学、好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情绪以及习惯。
《纲要》在总则中就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他们有快乐的童年生活”这一目标。要落实《纲要》中所提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幼儿观、幼儿教育观、幼儿发展观,而且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斗转星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陈鹤琴幼教理论仍在指引着幼教界工作的方向,我拜读了陈老的多篇宏著,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发现两者在教育观,发展观上竟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就“乐学”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
寓教于乐是情感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陈先生在40年代提出的“活教育”体系就充分的表现了“乐学”的观点,他说:“活教育就是反对埋没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在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中无一不体现陈老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幼儿,从幼儿自身出发的教育理念。试行的《纲要》在对五个领域的要求中也多次使用到“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乐意„„”等语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使幼儿能主动学习,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知识,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需要研究的问题了,为了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乐学,我尝试使用寓教于乐的方法。
二.相关理论支持:
1. 科学的儿童心理观、游戏观
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一文中陈老明确提出了“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小孩子是好奇的”等心理特点。他说:“世界对儿童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儿童会不厌其烦的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好奇心引发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陈老还认为开展游戏活动是教育幼儿的主要方式,如果利用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张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活泼的精神,教会幼儿做人的道理。促进幼儿智育的发展。
2. 情感的动力功能
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涉及到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上的影响。当情感与动机在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上一致时,情感便起着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当不一致时,便起消极的离心作用,从而表现出情感对个体行为活动的增力或减力效能。
三.寓教于乐的涵义:
寓教于乐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
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
四.寓教于乐的实际意义
1.通过寓教于乐,可以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情感的动力功能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实施寓教于乐的原则正在于创设孩子快乐——兴趣的情绪气氛,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你会发现,当幼儿充满兴趣去学习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学习的主动性很高。反之,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一定较差。
2.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可以提高幼儿的智能
强调寓教于乐的原则,倡导快乐—兴趣的学习气氛,不仅能使幼儿学得主动、积极,而且能学得生动、活泼,有创造性,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此原理取得巨大的效能的。下图形象的说明了寓教于乐所形成的良性循环。
五.寓教于乐的做法
1.采用小组化教学模式
在活教育原则中陈老提出了“分组教学,共同研究”的原则,自2000年我园的《单元教育小组活动化》课程开始推广和试行工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我尝试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分成相应的层次,给幼儿分层次提供材料与指导。小组化教学活动不再是从教的便利,教的需要出发,而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采用分组,使孩子有更多的受关注的机会,有更多的接触材料,做游戏的机会。
2.精心选择,巧妙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善于精选教学内容,会直接引起学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的。因此,我一直将陈老的活教材原则作为选择和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指导。他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老师,是活的教科书。”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与环境,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打破狭小的幼儿园的限制,让幼儿到实际生活去锻炼。
3.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幼儿喜欢,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方式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有好几条是关于具体教学方法的,体现了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原则。下面的两种方法我觉得在教学起到的效果最大。
(1)教学游戏化
《纲要》在5个领域中都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引导呢?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呢?《纲要》有指出了“要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的要求。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教学游戏化的教学原则。这也是陈老在17条活教育原则中提出的。陈老说:“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能有进步吗?”因此,在教学中当要向幼儿传授一些抽象的知识时,我能有意识的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又体现了教学游戏化的真实意义。
(2)教学故事化
由于故事是形式与内容能更有效的适应于儿童的心理,能与幼儿的情感产生交流,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教学故事化这一教育原则。在活教育原则中陈老说:“活教师是一个善于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教师,如何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完全看教师是否有活教育的修养。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但利用故事的教法,确是容易收效的。”在日常中,我们应将难于向幼儿解释的道理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孩子听,效果就明显了。
3. 做到“教学合一”
陈老在活教育中指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合一的思想,陈老在强调儿童活动的同时,包含了对儿童主体性的确认,他说:“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在教学中我能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多让幼儿接触社会,大自然,让孩子玩的过程中受益,益智。
4. 鼓励幼儿细心观察
我们都知道观察可以增进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与求真的态度。儿童的观察是敏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因势利导,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发挥观察的作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获得快乐。在班级自然角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种植种子的活动。引导幼儿每天悉心照顾的同时,鼓励幼儿去观察做观察记录。孩子喜欢烂泥里的蜗牛,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把蜗牛请到自然角的花盆里来,养在小瓶里,养在糖果盒里,以便幼儿能及时的观察到,从中孩子们还真学到了不少。孩子们在观察感兴趣的目标同时也获得了求知的乐趣。
五.体会
1.《纲要》的试行使我意识到以前我们过多的强调幼儿园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而忽略了幼儿现实生活中应有的幸福和快乐,以至于我们过多的强调了要幼儿学会了什么,懂得什么,而实际上在幼儿阶段,学习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扩展和延伸,让我们重新在陈老的幼教理论的指引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学中把握《纲要》的精神,从宏观上指导幼儿的教育,在乐学、愿学、好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兴趣及习惯。
2.当我们意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还应当分析到幼儿感到快乐的不同原因,有的可能是教师采取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游戏中;有的可能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形式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有的可能是为自己获得新的知识而感到快乐,这三种原因同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兴趣也有三种不同的层次:有趣,乐趣和志趣,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的最佳契机,让幼儿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将来的希望,孩子将托起明日里新的一轮曙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愿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试行
《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
《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
获奖级别:2002年获南京市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2.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 篇二
1 加强理论学习,寻求《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结合点
在实践工作中,教师们常说:“蒙氏教学是隐性的,是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教育,而传统教学是显性的,是短期内容易看到成果的教育。”这表明教师们对《纲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蒙氏教育理念的理解也较为片面。为此,我们着重加强了对教师的理论学习,统一了教育思想。通过学习,教师意识到“教”并不意味着知识的传授,教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幼儿学会多少儿歌、认识多少字,而是需要在深入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问题中帮助他们提升经验,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生成教育,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幼儿今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奠定基础,真正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2 在《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采用的都是些很“正规”的教育手段,为那些看得见的教育效果(短期效果)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强调以一种“情景化”“活动化”“过程化”“经验化”的教育内容去影响幼儿,强调幼儿自身的自主“建构”。而蒙台梭利教学法也是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具,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每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备教学形式改为备环境、备孩子的需要,努力转变教育行为,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机会,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给他们更多选择、探索、创造的自主空间,使幼儿在环境刺激中主动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在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如今探讨最多的是如何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成长……其表现为:
第一,由看护式的教育向开放式的教育转变——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给孩子更多交流、探索的机会。
在蒙氏工作中,我们不仅为幼儿创设了蒙氏工作区,同时还为幼儿开放了角色区域、建构区域、养殖区域、探索区域等多种可供幼儿交流的区域,并充分利用走廊、洗手间、凉台来扩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起初,教师们认为:(1)孩子的活动必须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不能离开老师一步,如果孩子的活动空间扩大了,极易出现盲区,教师不方便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也很容易发生危险。(2)交流区域的添加会直接影响安静工作的幼儿,产生相互间的干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以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始尝试给孩子拓展的空间,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手让他们活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充分体现教师对幼儿的信任与支持。没想到孩子活动空间的扩大使幼儿的游戏更轻松,拓展的内容更丰富,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不再什么都依赖教师,开始学会了独自处理问题,学会了自我学习,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的教育共鸣增加了。自拓展幼儿的交流空间后,幼儿间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对活动的兴趣性提高了,也加强了对同伴间的关注,形成了不影响他人的行为意识,对工作的开展更为投入。孩子们生活及知识经验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各区域间的变通性逐步增强。由此可见,看护式的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的幼儿,他们更喜欢宽松、开放的环境,老师大胆放手给孩子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提供更多交流、探索的机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由说教式的师生关系向交流式师生关系转变,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育好幼儿,而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就为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平台。为此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过程就会对教学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表现为:(1)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影响幼儿,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经验的提升。(2)教师的广泛接触与个别沟通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内在需求,将教育转化为幼儿内部的发展需要,使其在原有水平上主动提高。(3)教师在参与中,可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努力创造适合每名幼儿成长的条件与环境。(4)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可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充分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培养幼儿良好的情商。
通过实践,教师们意识到了成人不能用自己的观念去束缚孩子的发展,说教式的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的幼儿,我们而应遵照事实,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为他们创造感兴趣的空间,孩子们的活动就会更专注、更有目的,孩子们的参与就会更主动、更有效率。真正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 在《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使蒙氏的教学形式更丰富,促进幼儿主体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使每个幼儿都有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必须依赖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关系得到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所选用的教学形式将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如原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而引进蒙台梭利教学法后,又多采用个体教学方法,忽略了群体教学对幼儿的影响。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学习的实效性呢?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遵循了孩子的个性特征,结合教育内容,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我们还将教育带到家庭中,利用家长资源,使幼儿从多角度获取知识和经验,同时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起到家庭、幼儿园教育同步化的作用。自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来,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也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纲要》与蒙氏教育理念的相互学习及初步的探究,发现其教育的互通性,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走出误区,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素质,最终起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蒙台梭利教育,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
3.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 篇三
一、亲子游戏的概念
亲子游戏是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的发生先于其他的游戏,父母或成人向婴儿微笑、用手指逗婴儿与婴儿谈话,这是最早期的亲子游戏。随着婴儿的成长,婴儿游戏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出现实物游戏、伙伴游戏,同时亲子游戏的内容和方式都有了更繁杂的变化,不仅仅是情感交流,还扩展到心智发展和认知活动上。
二、亲子游戏活动的意义
1.幼儿园亲子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即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每年9月份新生入园,最使人担心的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它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轻则情绪抑郁,重则生病住院。幼儿心理学称这一现象为“分离焦虑”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关键就是幼儿初到幼儿园后,对周围事物的陌生所引发出来的精神高度紧张的一种表现。离开家庭脱离父母对幼儿来说在感觉上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而亲子活动正好在这个飞跃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幼儿在父母亲人的带领下,在参与老师们组织的活动中,逐渐对幼儿园的环境、教师有了一个了解。同时也产生了愿意来幼儿园的良好情绪。
2.亲子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和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行为,进行交流,为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家长之间搭建了交往平台,有助于社会性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家庭成员密切关系。如:音乐亲子游戏《螃蟹舞》《依比呀呀》,家长和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两两相对一同模仿螃蟹走路、用肢体动作表现音的长短……亲子游戏活动是家庭内成员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3.亲子游戏活动联结了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幼儿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幼儿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会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去。反过来,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对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4.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游戏,有利于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亲子游戏活动是为了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了解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亲子的内容和方法,发挥家长们的教育作用,支持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
三、教师在亲子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1.教师是亲子游戏活动的指导者。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还是存在着困惑与盲目,我们使用的幼儿园建构教材中许多的主题教育活动都需要家长来配合完成。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到一个主题活动开始前,教师们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及要求家长配合的方面,引导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发挥幼儿和家长的主体性。
2.教师是亲子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根据大自然的季节变化、节假日的欢乐气氛开展亲子同乐活动,如:春季组织家长与幼儿一同到儿童公园踏春、夏季组织家庭亲子游戏运动会、秋季组织家长和幼儿参观、元旦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迎接新年,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幼儿与家长的亲情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使亲子活动朝着有效而健康的方向发展。
3.教师是亲子游戏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家长,和家长交朋友,取得家长的信任。在组织亲子活动之前,发挥家长委员的作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的设计,讨论方案和计划,整个活动是以家长为主体,包括活动方案的确定,计划的实施,都应有家长的参与,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如果方案有不妥需要更改,一定要尊重家长的意见,教师决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自居,而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幼儿教育的主体,相互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教师和家长在一个平等的位子上,而双方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这样才能和家长交朋友,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如:我们小三班的庆“元旦”联欢会,就是邀请家长来设计并布置活动场地,发动家长报名参与表演节目,共同商定节目单、联欢的程序,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新年的喜悦。
4.教师是亲子游戏活动的服务者。请家长来幼儿园进行亲子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幼儿园教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很不容易,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的是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教育发挥最大作用,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有周密的方案和计划,然后要向家长广泛的宣传,其次要了解本班幼儿家长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如:根据平时的教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亲子活动,在组织活动之前,首先教师要了解本班家长的职业、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活动《交通警察》,邀请是交警的家长,讲解交通知识,玩开车的游戏。像这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也非常乐意为幼儿园的孩子參予其中。
根据幼儿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开展的亲子活动,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欠缺,我们就组织了有关美工方面的涂色、粘贴的亲子游戏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美工材料,让幼儿和家长共同使用,在亲子活动中,当家长发现后,就会更多的和孩子开展有关动手方面的亲子游戏,使家园合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小班组的每个班都设计了亲子活动日志,活动中要求家长观察记录,当亲子活动结束后,收集家长的意见反馈,总结活动中的成与败,然后张贴在家长园地栏,让家长感受到自己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参与亲子活动的意义。
总之,在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家园合作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方式,在幼儿教育发展中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幼教工作者尝到不少甜头,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我们正坚持不懈地开展亲子活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家园合作的亲子活动道路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
4.幼儿园纲要 篇四
《纲要》心得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且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每一个幼儿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优秀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潜力,每个人的可能也不会一样,比如:一个小朋友她对色彩特别的感兴趣,她跟别的小朋友比这点就要强很多,但这也不可以说与后天的学习无关,所以每位家长也不要心急,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质,现在还没发现吧,那我们就用细心和耐心的去一起挖掘他们的潜质,一起去培养一个有自信有个性的幼儿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感受到了,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视为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5.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 篇五
本学期,我园领导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让我明白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作为幼儿园的教师,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安全意识更显得重要!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工作更是要时刻在心里,在行动上!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日常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在身边发生
1.坚持每天来园早检,细致至班上每一个角落,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每天早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
2.把好幼儿离园关,幼儿在园每一天,下午离园是孩子最散漫老师又不好组织的时候,一定要组织幼儿安静的集体活动。一定要看卡放人,不认识的人即使有接送卡,也要问清情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走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3. 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工作计划中的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
4.户外活动时,一定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如发现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药剂师报告领导,做到及时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安全。
5.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一定要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并简单交代其幼儿情况。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的安全秩序的形成则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对于幼儿我们要严格要求,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再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幼儿在园排队时我们希望做到井然有序,对幼儿提出要求,并给予奖励。
1.教育幼儿自觉的排队洗手、喝水、大小便等。
2.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使幼儿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家长或集体。
3.教育幼儿不要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以防挤伤。
4.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一个一个滑,让幼儿互相监督,保证幼儿安全。
5.教育幼儿不能碰电器插座,不可以带小刀,在美工剪纸课时注意安全,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剪刀。
6.教育幼儿不把纸团、扣子、拉链等塞到耳、鼻、嘴里。
6.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 篇六
通过学习,在园领导的领导下,幼儿园组织对《幼儿园教育指南纲要》进行了研讨学习,重新对《幼儿园纲要》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国家对学前 教育 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 教师 的重大责任.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炽热的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为 幼儿 的一生打好基础。
首先学习了《幼儿园 教育 知道纲要》的简析,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学习区域的划分,如何划分?为什么这样划分?因为每一个领域的知识性质不一样,所以孩子们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班级开展活动区域可以发散幼儿思维,真正让幼儿在自由操作中得到各方面知识的提高,比如说在语言区给孩子创设能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可以促进 幼儿 语言发展的条件,使孩子在交流中、实际运用中的过程去发展自己的语言,创编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又比如说在艺术的领域中,孩子们再没有 老师 的要求下,根据自己的情感、想象、体验和创造自己的作品获得自己完成作品的成功喜悦,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是存在着 老师 把关注点过分的集中在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上,孩子们的思维存在了压制没有得到创造和发挥,得不到真正的进步,而活动区的开设是着整理力的组织了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了适宜的 教育 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于展开的资源,通过活动区域的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 幼儿 发生实质性的影响,从而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学习《纲要》之后,使我感觉到与孩子们之间的相处应是和谐的,尊重 幼儿 ,知识在语言方面,还有包括他每一个成功的作品。
在上一次的区域活动检查中,我不小心弄脏了一个小朋友在区域中完成的画,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在学习《纲要》以后,知了这种细小的行为就足够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孩子造成一个不尊重,严重的话,说不定还会给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老师 都不珍惜,不重视我的作品,我干嘛还要画呀?”足以证明孩子跟成人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的赞美,作为 幼儿 园 老师 ,首先就得具备有与孩子一样的心,跟孩子相处就像是与自己的朋友相处一样,用好听的语言,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
7.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 篇七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 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 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按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的要求, 2001年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儿童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 从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大领域提出了到2010年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规划》的实施, 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管理儿童事务的责任, 推动了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促进了我省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规划》实施10年来, 我省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儿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儿童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实现, 儿童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据统计,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15.9‰、18.2‰下降到2010年的8.3‰、9.1‰;儿童计划免疫“五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百白破、糖丸) 接种率均达到97%以上;儿童教育普及程度继续提高, 学前教育毛入园 (班) 率达到83.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6%。另外, 儿童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儿童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在儿童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果体现在县级以上地区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今后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此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儿童的发展及儿童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地区、城乡之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条件、水平还存在很大差异;在儿童卫生、教育、法律保护、福利和社会环境方面仍旧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儿童整体发展水平须得到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实施《辽宁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的重要举 措
(一) 建立婴幼儿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儿童健康被摆在儿童发展的首位。《纲要》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从儿童出生前便已开始, 对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也都提出了明确的指标及相应的措施对策, 对一切可能危及儿童健康的风险都做出了应对。例如, 为确保“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 《纲要》要求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 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络,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等;为了减少儿童伤害而导致的死亡和残疾, 提出了“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的目标。《纲要》指出, 制定与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 建立健全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 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
《纲要》对于广大群众近年来关注的儿童食品安全和玩具安全 问题也予以特别的重视。《纲要》要求, 完善婴幼儿食品、用品的国家标准、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 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 建立婴幼儿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 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并且加强对婴幼儿用品、玩具的生产销售和游乐设施运营 的监管, 健全儿童玩具、儿童用品等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
(二) 建立学 前教育资助制度
幼儿教育 具有公益性, 是一项“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国家财政给予支持是政府的一项责任, 辽宁省政府通过颁布《纲要》来履行这一责任。
《纲要》覆盖了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目标:重视发展0~ 3岁婴幼儿教育, 逐步推进0~6岁学前教育一体化进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到2015年达到90%, 到2020年达到95%以上;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 农村乡镇至少建立一所公办标准化中心幼儿园, 大村独立建园, 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学前教育普及县 (市、区) 达到85%, 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 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4%。
为实现上述目标, 《纲要》强调依法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即使对于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校也要耐心教育、帮助, 而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或变相开除这些学生。针对近年来民众普遍关心的“入园难”问题, 《纲要》也提出了解决思路, 其核心更是将责任主体明确为“各级政府”。《纲要》指出, 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 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鼓励调动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对于流动儿童入园的问题, 《纲要》指出,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 使其可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丹东市振兴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丹东市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文件的精神, 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 长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顺利接受学前教育, 对辖区内家庭经济困难的, 例如持有丹东市最低生活保障证、低保边缘户救助卡、孤儿证明、烈士子女证明和残疾证的在园幼儿进行资助, 截止至2013年3月, 该区已向47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幼儿发放了入园资助金5万余元。
《纲要》要求确保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 制定并采取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及办法。
(三) 特殊体制安排特殊儿童群体
在儿童福利方面, 面向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体制安排也出现在了《纲要》之中。《纲要》提出:要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 到2015年普及学前双语3年教育, 毛入园率达到95%。同时, 要逐步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要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 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公平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另外, 要完善孤儿收养制度, 规范家庭寄养, 鼓励社会助养。要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制度, 为流动儿童可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整合社区资源, 完善以社区为依托, 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能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 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四) 探索建立儿童庇护中心
《纲要》指出, 将继续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体系, 推进儿童福利、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立法进程, 清理、修改、废止与保护儿童权利不相适应的法规政策, 增强保护儿童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纲要》强调用法律来保护儿童的人身权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强奸、拐卖、绑架、虐待、遗弃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组织, 并胁迫、诱骗儿童犯罪的刑事犯罪;严厉打击利用儿童进行扒窃、乞讨、卖艺、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性侵犯。在预防和救助方面, 要建立受暴力伤害儿童问题的预防、强制报告、反应、紧急救助和治疗辅导工作机制, 整合资源, 探索建立儿童庇护中心。加强预防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儿童及其家长“防拐”的意识和能力, 为被解救儿童提供身心康复服务, 妥善安置被解救儿童。《纲要》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儿童, 禁止介绍未满16周岁的儿童就业;建立健全监督惩罚机制, 严厉打击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严格执行国家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 禁止安排未成年工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性质的劳动或危险作业, 并要依法保护儿童的隐私权。
《纲要》还强调了儿童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要求营造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 消除对儿童的歧视和伤害, 为儿童提供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手机、游戏、广告、图书和影视中不良信息的影响等。
(五)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预防和制止家庭虐待、忽视和暴力等事件的发生。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普遍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建立家庭教育从业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机构准入等制度, 培养合格的专兼职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加大公共财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加大对家长普及有关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力度, 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继续多渠道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育儿、教育指导中心。规范家长学校管理, 完善家长学校的运行机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加强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8.用《纲要》指导幼儿教学 篇八
前一段,我一个人深入系统地对刚要进行了研究学习。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使我感受到《纲要》内容折射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儿童的早期发展”,它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水平,突出自主性、能动性,它强调儿童的个别化学习,注重潜能的开发。可以说,《纲要》的颁布是学前教育的一场变革,它给幼儿教师留有广阔的空间,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开拓、创新。《纲要》给予了教师充分的课程开掘权、自主权、共生权、评价权。我无限感叹:幼儿教师的春天来了!在感叹的同时,我又在思考:教师要把握这个空间何等容易!这就意味着《纲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能否将《纲要》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关键是教师。
一、 教师要学会尊重
通读《纲要》,所有的条文都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一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规律和其教育过程的尊重,特别是对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
作为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首先教师要走近幼儿、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情感特征、个性表现,把幼儿看成是一个大写的“人”,时时关心他,处处爱护他,和他建立一种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理解幼儿,理解他们的童趣、童真,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们的惊奇、感受他们的感受,真正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环境,以促进幼儿自信、自尊的成长。再次,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既要捕捉幼儿发展的“寻常时刻”,又要把握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相信每一个幼儿都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二、 教师要学会反思
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教育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因此,学会反思是教师用来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是落实和贯彻《纲要》精神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会反思,教师要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要学会跨越专业知识,跨越岗位局限,跨越现状思考,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反思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
只有学会反思,教师才能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地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成为幼儿最为“合适”的教育。教师也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或发展型教师。
三、 教师要学会合作
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更趋向于合作。学会合作,是现代人的又一基本素质。
在《纲要》中多次提到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生活”、“共同活动”来形成探究合作型的师幼互动共同体,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师道尊严”给予了极大的冲击。因而,教师要善于和幼儿建立《纲要》、所要求的富有人文色彩和平等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善于欣赏幼儿,愿意看到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愿意为幼儿的能力赞叹,愿意向幼儿学习,愿意和幼儿共同探究、共同成长。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与幼儿合作。
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同行合作。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看到每一个教师个体的优势和弱势,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与同行优势互补,相互合作。
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师学会与家长、社区合作,首先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随着大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成了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的工作,三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势在必行。教师学会与家长、社区合作,其次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幼儿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能充分利用好家庭、社区的资源,让幼儿逐步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不断向家长、社区宣传、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幼儿获得和谐、一致的教育。
四、 教师要学会支持
《纲要》明确地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会支持,是教师落实和贯彻法规文件的重要素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学会尊重、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最终要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运动过程中能给予支持,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因而,教师要学会支持幼儿的好奇探究行为、幼儿的交往合作、幼儿的表达表现、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既要在物质环境上给予支持,还要注重幼儿精神上的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探索机会,感受到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重要性,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与成就。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九
一、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对待“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提出买昂贵玩具的要求”的问题时,发现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买,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应该制止,实在不行就打;还有的家长则认为,买不买应有家长说了算,不能由孩子来决定……等等。观念各不相同,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相同,有的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的家长则主张以哄骗为主。此时,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开展家长工作刻不容缓。当然,家长的这种观念,不是一时形成的,因此,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看有关的录像,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活动,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则有害而无益,一些原本主张打骂的家长,现在已能采取说理的方法与孩子交谈,有的家长则变得越来越民主了,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再是一口拒绝了。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对于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家长观念转变了,落实到行为上,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观念、行为转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其二,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园同步,形成家园合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提出“家园共育”这种观念。“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开放“家长半日活动”,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近期开展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和孩子,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时,仅靠幼儿在园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及手段,然后注意在家对孩子进行引导,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达到家园目标一致,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试想,如果仅凭教师的说教,家长不管不问,甚至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家园意见不统一,那么,孩子怎能养成好的习惯?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长的主动配合,从而达到家园同步,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其三,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
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即所谓的园本课程,而实践告诉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材料的支持与准备,比如一些图片、知识资料,以及与主题相关的事物材料等。光靠教师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们平时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活跃。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已不同于以往的孩子,他们的知识已不再局限于在幼儿园学到的,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就可以发动家长,让他们协助上网查阅资料,或者教会孩子如何从广播、报刊等媒体中主动获取信息资料,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同时,我们还体会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本身就是现成的教育资源。比如:有的家长是邮递员,有的家长在医院工作,有的家长是电脑专家,那么,如果我们能主动争取这些家长,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为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单位,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生活化,而且,组织形式也更加活跃和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就能争取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并且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家庭资源的优势,以便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课程建设。
其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高低一个方面。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那么,久而久之,作为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是其一。其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因此,家长和教师相比,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与兴趣爱好,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虽然这些经验不一定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肯定也有我们教师可以借鉴的地方。因此,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平时能多开展一些诸如“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对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因为,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幼儿园纲要的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纲要培训心得09-2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08-20
幼儿园大班英语课教学纲要07-31
男幼师招考资料幼儿园指导纲要试题08-17
幼儿优秀教师纲要心得体会06-27
幼儿园社区的活动方案08-01
幼儿园的办园方案09-02
幼儿园小班亲子活动的方案09-20
幼儿园三八妇女节的亲子活动方案08-12
冬天为主题的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