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教案

2024-09-01

学习风格教案(共8篇)

1.学习风格教案 篇一

中国园林的风格

陈从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些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 课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

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

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第5段:仰观与俯观。

第6段: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第7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的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第8段:讲究意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3、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

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别说明介绍了什么内容?

(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看之别。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之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2)、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愤怒辜负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二、四大著名的园林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于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听阁、浮翠阁等。

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网师园最特别的是夜花园部分,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古筝、笛子等曲艺节目轮流在花园中不同的厅堂演出。由于表演有中国江南特色,环境又是著名的苏州园林夜景,对游客了解吴地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因此极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

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并改“刘园”为“留园”,谐其音而取“长留天地间”之意,留园之名始于此。盛氏留园泉石之胜,草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盛誉一时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余,妍巧甲于江南”,苏州园林无一例外都喜欢用太湖石造景,据说太湖石的大小、用的多少反映出园主人家的富裕程度。园中长廊地砖铺成人字形(怎么看都是人字),据说寓意为走在上面的都是“人上人”三月来拙政园能观桃花,七八月来能赏荷花。我着四月来,桃花芳菲尽,荷花尚未开,只能看见满园的绿树(也比光秃秃的枝强)。留园中以建筑和墙壁划分空间,使园内景物迂徊曲折,富有变化,在许多院落的墙壁上又有窗户或漏窗,既拓展空间、扩大视野,又达到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借景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说明。

四、古诗文的大量引用,不仅解说了园林的风格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文学色彩。学习此文,不仅能了解中国园林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鼷随地作低平”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柳影里,海棠亭畔,红杏稍头”“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引水须随势,栽松不趋行” “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

文循意出

折枝尺幅

幽蝗一丛

顾名思义 无形之景,有形之景

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笔简意浓 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2.学习风格教案 篇二

在中国, 如何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有效是高校教师们面对了多年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一些研究者指出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现象 (风格冲突) 是导致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所以应该形成教学和学习风格的匹配。近些年来, 虽然在中国的第二语言研究领域已经有许多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并且我们从中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但我们发现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只重视考查学习风格本身, 而在教学风格以及教学和学习风格的关系方面却很少有相应的实证性研究。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教师和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倾向, 了解英语课堂上是否真的存在风格冲突, 并最终提出如何促进教学效果的建议。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由西安外事学院大学英语高职系的20位英语教师和他们的368名学生组成。20名老师分别承担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管、税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市销、电子、医学等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这些老师教龄短的也有三年, 长的已有30年。参与本次调查的386名学生均来自于上述20位老师所带的不同专业的8个班级, 其中有298名女生和70名男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年龄在18到21岁之间, 到参加本次调查时至少已学了6年英语。

2. 研究工具

在三个已经被广泛采用的 (Reid’s PLSPQ, 1985, O’Brien’s TLCPC, 1990&Oxford’s SAS, 1993) 用来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风格问卷的基础上, 笔者自编了本研究的学习风格倾向问卷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Questionnaire) 并用其来测量学生在大学英语课题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格。在LSPQ的基础上, 又设计了教学风格倾向问卷 (Teaching Style Preferences Questionnaire) 以了解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风格。LSPQ和TSPQ都含有45个有着对应关系的问题, 对于每个问题学生有五个选项分别是:1) 完全同意;2) 同意;3) 没感觉;4) 不同意;5) 完全反对。教师对于每个问题也有五个选项:1) 完全不会;2) 很少会;3) 有时会;4) 经常会;5) 总是会。当然, 对于每个问题的不同答案都对应着不同的分值。当学生和老师都完成自己的问卷并计算完毕后, 他们可以就自己对每种风格的偏好程度进行判断。判断时有三组可参考的分数, 如果在某个风格上的得分是38-50分, 说明研究对象对这一风格的偏好程度非常强烈 (Major preference) , 如果得分是25-37分, 说明对这一风格的偏好程度一般 (Minor preference) , 如果得分是0-24分, 说明对这一风格几乎没有偏好 (Negligible preference) 。

3.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

本研究中的LSPQ和TSPQ分别调查了学生对九种学习风格的偏好以及教师对相应的九种教学风格的偏好。九种学习风格分别有:视觉型 (visual LS) , 听觉型 (auditory LS) , 实践型 (hand-on LS) , 集体型 (group LS) , 独立型 (individual LS) , 分析型 (analytic LS) , 综合型 (global LS) , 序列型 (sequential LS) , 随机型 (random LS) 。九种教学风格分别是:视觉型 (visual TS) , 听觉型 (auditory TS) , 实践型 (hand-on TS) , 集体型 (group TS) , 独立型 (individual TS) , 分析型 (analytic TS) , 综合型 (global TS) , 序列型 (sequential TS) , 随机型 (random TS) 。

研究结果

1.所有TSPQ收集到的数据首先利用EXEL进行了分析以搞清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大概倾向。对比分析所显示的数据, 不难发现本调查中92%的教师能够适应大部分教学风格, 只有8%的教师对一些风格几乎没有任何程度的偏好。

2.学生的风格倾向是在LSPQ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EX-EL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在本研究中有93%的学生能平衡九种学习风格, 对于被调查的九种学习风格只有7%的学生有不适应的报告。

3.根据上面两项调查, 我们发现本研究中大学英语教师有着较广泛的教学风格, 学生也能适应广泛的学习风格。但是学生和教师的风格倾向有没有显著的差别呢?对于这一问题, 笔者在LSPQ和TSPQ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 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t检验, 结果如表一所示。从表一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六种风格 (Visual, Hand-on, Group, Global, Sequential&Random) 的偏好程度上有显著的差别。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教师和学生对风格都有着较广泛的偏好, 但他们对不同风格偏好的程度有着一些显著的差别。这也说明在英语课堂上的确存在着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冲突这一现象。

Note:**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

结论和讨论

1.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本研究中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能运用广泛的教学风格。

(2) 本研究中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也能适应广泛的学习风格。

(3) 虽然教师和学生对所调查的风格都有着较广泛的偏好, 他们对不同风格偏好的程度有着一些显著的差别, 这种差别尤其体现在其中的六种风格上。换句话说, 就是在英语课堂上的确存在着风格冲突。

2.讨论

首先, 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的显著差异之后, 教师应当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风格作出适当的调整,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年来, 我们一直提倡教师要因材施教, 就是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不同的情况而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过去我们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智利因素方面, 对反映学生比较稳定的、带有明显个性色彩的学习风格却了解甚少。其实, 不同的学习风格更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那么, “因风格施教”也就成为了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针对学生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偏好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并穿插使用不同的教学风格, 以便于营造出令学生满意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使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地被利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的效率, 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 当意识到老师在课堂上有着自己不太适应的教学风格之后, 学生应当积极地、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作出适当的调整, 以适应老师的教法。我们知道, 学习风格是具有稳定性、差异性和独特性, 它很少会因为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所以, 硬性地、彻底地要改变学习风格是很难的, 即使改变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根据Reid (1987, 1995) ,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其说是与生俱来倒不如说是一种后天习惯的形成, 因此学习者可以作出一些适应性的调整。我们上面指出, 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风格偏好的基础上应当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试图实现因材施教。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即使努力在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关系, 这种关系也不可能是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根据全体学生普遍的、大体的对于不同风格的偏好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从而实现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一种大概的对应。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不能只一味地等待老师对个别人作出调整和适应, 而是应当有意识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作出适应性的改变, 那么长此以往过去的不良习惯也许也会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从而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提高学习的适应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自己课堂的学习效率和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 针对大学英语课堂的确存在着风格冲突这一事实, 就要设法实现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风格的有机匹配, 以减少这种风格冲突或者风格不匹配给教学和学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需要师生互动的双边的活动, 只有教和学相互适应和匹配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所以在实现这种风格匹配的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积极地、主动地去适应对方, 这样就容易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 从而使教和学都能够实现事半功倍。

摘要:如何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有效是高职院校教师们面对了多年的问题。本文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分别调查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对不同教学风格的偏好以及学生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偏好, 并针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确存在着风格冲突这一现象提出了在英语课堂上应当建立起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匹配,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目的。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风格,风格冲突,匹配

参考文献

[1]O’Brien, L. (1990)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 (LCPC) .Specific DiagnosticServices, Rockville, MD.

[2]Oxford, R.L. (1993) .Style analysis survey.University of Alabama, Tuscaloosa, Alabama.

[3]Reid, J.M. (1995)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Boston:Heinle&Heinle.

[4]Reid, J.M. (1987) .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TESOL Quarterly21 (1) , 87-111.

3.谈谈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关系 篇三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而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的学习风格之间,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体现得更复杂、更具多层面性。通过研究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关系,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性,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1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以其自身的学习风格为基础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与其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品德修养和个人性格息息相关,同时又受到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科学发展水平、教学对象和学科教材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然而,从本质上讲,教学风格是教师认知活动外化的个性化体现。教师在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之前,已将自己的认知方法和个性特征应用和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教师在开发自己教学风格的初级阶段,几乎总是很自然的以本人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经验为首选参考。因此,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学习风格直接相关,“形”异而“神”似。

以自身的学习风格为基础开发教学风格有其利也有其弊。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参照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简捷、易行的方法;但是,一个教师持有某种学习风格,如果他在教学中总习惯于用相对应的方法、策略来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具有不同学习认知风格的学生会很不习惯,甚至吃不消。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都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个体的学习风格不同,应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风格,教学活动才能和谐有力的行进。

2教师教学风格的实践和改进能充实和升华其自身的学习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的改进和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身学习风格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启发;二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无论出于哪一途径,经过改进的教学风格首先影响的是教师本人,这里就包括教师本人的学习风格。教师站在较高的角度审视自己以往的学习风格,能更容易、更清楚地看到其积极向上的本质和日益落伍的瑕疵,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事实上,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的学习风格是建立在同一认知前结构基础之上的。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学习风格为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又在教学风格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化和科学化。这样就丰富了认知主体(教师)的前结构准备,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建立在更高的认知前结构基础之上,成就真正的实质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1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起指导和支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3)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包括生理要素及个性发展水平的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现魅力、张杨个性的过程。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的学风和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导演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会有一大批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伴随左右。这些学生自主性强,思维活跃,任务指向型的教学风格会造就依赖型的学习风格等等。持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总是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如上所述,在学习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学风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而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教学风格又能对学习风格起到怎样的影响呢?探讨这一问题须着眼于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是否匹配、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何以及教师对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等三个方面。

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以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不断调整自我以相互适应的过程。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为前提的。回避型的学习风格在严谨型的教学风格下无法生存,却有可能在幽默型、艺术型、情感型的教学风格下开花结果;情感型的教学风格能感染持有回避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而持有逻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却有可能对之大为不齿;主导型的教学风格适合于依赖性的学习风格,却让独立型的学习风格倍感不适,如此等等。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要求师生双方都不能固守于自己即成的单一的教和学的风格。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并且和该教师的教学风格相配,他的学习风格必然得到发挥和发展;反之,教师的教学风格将阻碍学生学习风格的发挥。这时教师和学生总要有一方来调整自己的风格,以使教学归于和谐。这是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教师对多种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的时候。

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互作用的这一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应教育学生注意发展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认知风格,使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匹配。

(2)教师应提高对教学风格的调控意识水平,塑造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满足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的需要。

(3)校方应重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正确评价和解释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能轻易或武断地仅评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能力的优劣。相同的努力程度、相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因学习认知风格不同,学业成绩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的学业成绩差异是正常的。

(4)校方应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一方面应遵循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掌握丰富多样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推进教师评价多元化,不应把某种单一的教学风格作为样板硬性推广。

2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师自身的自觉追求和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然而,促使教师改进自身教学风格的直接动力却来自其学生。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总是迫使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深刻研究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统筹考虑学生的总体特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适合、得当。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就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提供更满意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所以,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直接动力。

4.学习风格教案 篇四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即炼字;

2、对诗句中某个字眼艺术效果的赏析,即赏析诗眼;3.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5、对特殊词的赏析。(考查不多 专题讲解

一、炼字型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一炼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二炼形容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三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炼字型可参见金版教程94页(教师版172页。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使用的修辞手法+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可结合金版教程 95页(教师版173页。

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释含义、描景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点情境。

诗歌总领课第二首诗天津卷《骤雨》中“卷”“吼”两词的表达效果也是炼字型。

例题还可参见金版教程 95页(教师版173页2010年重庆卷《菩萨蛮·北固题壁》。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I I卷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释含义、描景象。写出了雨后新晴美丽清新的景色(点情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问: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释含义、描景象。“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点情境。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问: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个动词,答题时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答案: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释含义、描景象。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点情境。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碧湘门①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问: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释含义、描景象。“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点情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筝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问: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人的情景(释含义、描景象;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点情境。

6、金版教程 97页13题,14题第2问(教师版176页13题、14题第2问 二:赏析诗眼型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就是指诗歌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例: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或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时要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和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方面考虑。

【答题步骤】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点情境。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析效果。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牛刀小试:

1、(2005天津卷 湖洲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问: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四句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析效果。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描景象、点情境。

2、(2005年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作用问题上已说,即贯穿全篇(析效果 颔联:微风吹开,吹动竹子(引起怀恋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描景象、点情境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一句,由今日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无尽的游赏(析效果、描景象,用感情带动写景,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点情境。

4、金版教程 96页第8题第1问(教师版175页第8题第1问 三:赏句型

赏句中要赏析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示例:(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问: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提问方式】请赏析某句。

【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的妙处。【解答分析】(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 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 容,怎样使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 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双关、用典等。(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善于赏析其语言风格。常用的语言风 格有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答题步骤】 展开联想把该句景象描述出来,并分析此句所用的表达技巧或语言特色,点 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描景象+析技巧)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情境)诗歌总领课第二首诗 2011 年天津卷《骤雨》中第二问就是赏句型。

1、(2011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 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 雨的奇观(描景象)。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 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析技巧)。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点情境)。

2、(2011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

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选自《清诗选》)[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问: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析技巧),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 景致的深阔(点情境)。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析技巧);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 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点情境)。(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011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 指叶天经 问: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 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描景象)。“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析技巧),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点情境)。

4、见金版教程 97 页第 11 题第 2 问(教师版 176 页第 11 题)。

四、赏析语言风格型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 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 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示例: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有答。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却“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造成 悬念,以诱发人

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碧山” 的妙处在“悠然心会”。“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 “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 幸。在诗人看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轻 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诗歌语言的特点是许多学生难以品评的,我们以“三字六面”加以概括:(1)素(质朴、清新、淡雅、自然)丽(绮丽、奇特、藻饰、华美)(2)直(明快、简洁、浅白、晓畅)曲(委婉、含蓄、朦胧、慰藉)(3)阴(柔婉、凄靡、苍凉、沉郁)阳(雄健、豪放、刚劲、浑厚)语言风格类型可参见金版教程 95 页(教师版 173 页)。【补充】 1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 奇,代表诗人李白。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代表诗人杜甫。2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 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 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般凄惋之作。】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静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答题范

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 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示例 :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 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 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牛刀小试:

1、(2011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 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问: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明特色。如“捧盘 出户”“市楼东西”等(列例证。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明特色。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列例证,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 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析感情。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 时不可偏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明特色)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 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例例证)烘托出一个素朴真 率的船家 女形象。(析感情)

3、见金版教程 96 页第 4 题第 3 问,第 5 题 2 问,(教师版 174 页第 4 题第 3 问,174 页第 5 题 2 问,175 页第 9 题 1 问,)。

五、赏析特殊词型: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

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 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表颜色的词:这些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 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 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 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 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 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 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 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牛刀小试:

1、(2007 年天津卷)黄氏延绿轩 明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问:“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写出了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茂盛;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2009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

5.学习风格测量报告及优化 篇五

19级教技一班 罗佳欣 学号:1904010411281、学习时间偏爱测定表

根据课本上的测试题做出选择以及表中的评分标准后,得出本人分别在清晨、上午、下午、晚上的得分情况分别为10分、7分、1分、2分。根据学习者对不同学习时间的偏好,可将学习者分为四种类型:清晨型(百灵鸟型)、上午型、下午型、夜晚型(猫头鹰型)。由测试结果得知,本人属于清晨型兼上午型。(补充:清晨一般为7-9点,上午为9-11点,下午为13-15点,晚上19点以后。)

本人比较认同这个测量结果,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我会在前一天晚上把任务清单列出来,在第二天清晨时保持头脑清醒,集中精力完成作业,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清晨的记忆和思维效率比较高,且上午的学习效率更高。如果早上不小心睡过了,比如到了九点半或者十点才睡醒,我会感到非常懊恼,认为错失了学习的大好时机,导致在接下来的时间直至午饭时间都不会集中注意力学习。

我在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午饭过后,会有些困顿,没有安排课程的话,在宿舍可能会睡1-2个小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午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学习效率低下。晚上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经过反思,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不能保持自律。

对于此次测量结果,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中,我需要去调节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制度以及最佳学习时间,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自律,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学习的感知觉通道调查表

根据此调查表,本人在视觉、听觉、动觉方面的得分情况分别为:30分、30分、22分。有测量结果可知,本人更倾向于视觉型与听觉型结合。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视听结合,使用多通道参与学习活动,能记住学习材料的65%。视觉型、听觉型的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而学习,个人喜欢通过图片、图表、录像、影片等各种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表达信息。往往通过将听到的事情想象成图像,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往往比从交谈、聆听或者实际习作中所获得的还要多。最近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感觉以前历史课本上如雷贯耳的这些名字,仿佛活了一般,以前的我对历史课上学过的知识学过也就过去了。但是最近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再一次和他们相遇,我愿意并且更加迫切的想要去了解他们,剧中让这段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历史阶段完整的讲述了出来,更让这群革命先辈的精神和思想完整的演绎了出来,这比读读历史课本上的几页文字令我印象更加深刻。

根据测量结果,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应该设法扩大自己的视野,多向他人进行学习和请教,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由于在动觉方面不是很强,也要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通过视频、图像,用概念图做笔记,运用模拟表演进行学习等加强学习能力。除此之外,为了加强自己的动觉方面的学习,可以尝试把运动与某些课程进行结合,在散步时,可以在头脑中复习功课。充分发挥视觉与听觉方面的优势,同时弥补自己动觉方面的不足,从而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3、思维类型的测试

通过这次思维测试,结测量结果显示:具体而有序的(48分),抽象而有序的(12分),抽象而随机的(48分),具体而随机的(12分)。得出自己属于具体而有序、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对于我来说,具体而有序使我更偏重基于现实的思考,外在的现实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所接触到的东西而构成的。线性、清晰、条理而有序的信息加工方式能够使我迅速提取记忆中的细节。日常生活中,做事坚定,有耐心,办事稳妥,比较勤劳刻苦,目的性很强。但是不擅长理解抽象的理论。从具体而有序的方面出发,可以依靠自己的组织能力,为自己提供一些细节,把自己的方案拆成几个具体的步骤,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经过测试,自己同时也倾向于抽象而随机这方面。“对于抽象而随机的思维者来说,‘真正的’世界是感觉和情绪的世界。他们的头脑通过深思来吸收和组织思想、信息和观念。如果信息是拟人化的,他们记得最牢。当他们处于一个组织严密的环境中时,他们会感到受压抑。”从抽象而随机这方面来看,可以运用自己天生的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清楚地认识到强烈的情绪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注意力的,通过合作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4、左右脑调查表

6.学习风格教案 篇六

1、知识与技能:

①在了解艺术家创作情感的基础上,欣赏风格多样的色彩静物画作品,认 识由艺术家主观加工而得到的不同色彩关系。

②讨论分析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对比等关系,大胆表达

自己的色彩感受。

2、过程与方法:

选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用画、贴、印等多种表现形

式和方法,进行色彩静物画练习,并尝试大胆地创

造和自我个性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审美品位,增强美术素养及技能

技巧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情感与色彩的关系;不同风格色彩关系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难点:大胆地创造和自我个性表现

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参观上节课的作业展出。

教师组织好纪律,稳定学生情绪,检查作画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并出示课题。

1、师:请客观公平地揭下你认为效果最好的作业进行评价,然后把它贴在“优秀作业栏”中并在0~10分之间给打分。我们依次从高分到低分评出10个《最佳作业奖》,并给这10位获奖者当场颁发小奖品。

评出10个《最佳作业奖》,并发给小奖品。

2、师:让我们看看其他没有获奖的作业,你能给作者一些好的修改建议吗?

教师适时予以点评,学生情绪热烈,创作热情高涨。

1、静物台布置。

两组学生布置静物台,其余学生不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予以指点,并帮助适当调整。

2、作业布置。

要求:选择下列中的一项完成作业,可以用画、印、贴等方式,工具与材料不限。

①参照静物台,画一幅有你独特风格的静物画。

7.学习风格教案 篇七

1. 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河北师大20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女生150人,男生50人。采用Horwitz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问卷》(BALLI)调查学习观念。问卷共有34道题,每道题都设有五个莱克特等级,测量了语言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性质,学习和交际策略及动机五方面的学习观念。研究使用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问卷》,此问卷共有30道题,每道题都设有五个莱克特等级,主要测量学习者学习风格倾向:视觉,听觉,体验,动手操作,集体合作、个体自主型。

2. 结果与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335,成正相关。显著水平为.000。因此,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低。为了揭示学习风格能否影响学习观念,本文以学习观念为因变量,以学习风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视觉型和听觉型风格进入了回归方程模型。模型1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平方为.086,即视觉型风格能解释学习观念8.6%的方差。当模型2引入听觉型学习风格后,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平方增加了.053,变为.139。因此,视觉型和听觉型这两种学习风格能联合解释学习观念13.9%的方差。然而,对学习风格的描述性统计表明动手操作型学习风格才是他们的最爱。因此,这可能是这两种学习风格是他们经常使用的缘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能利用动手型操作风格。学习观念会受到学习者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所以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风格能影响学习观念。回归拟合过程中的方差分析表明:在模型1中,回归平方和为666.380,残差平方和为6336.436。残差平方和远远大于回归平方和。在模型2引入视觉型学习风格后,回归平方和增加到1092.654,但仍然远远小于残差平方和。因此,学习风格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语习观念,需要引入其他变量。这种低影响度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对其他类型风格如动手型操作利用率较低。回归系数表表明经过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信念的影响较小,但并不可忽略不计。首先,两个模型的统计量F的显著值分别为.002和.000。因此,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学习风格明显解释了学习观念。回归系数表中的t值均大于2,这进一步说明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观念是有影响的,即“语言学习观念=79.913+1.098×听觉型+0.854×视觉型”。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成正相关,但是相关度较低。首先,学习风格(主要是视觉型和听觉型)可以影响学习观念,但是影响度不高。在我国,由于受到课堂人数的限制,英语教师只能采用语法翻译法传授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风格经常被忽视。因此,学习风格很难在语言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只能对学习观念有轻微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只是学习者所偏爱的学习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当学习者尝试某种学习风格时,他们就会渐渐发现其益处,其对学习英语的看法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次,学校和教师应当创造条件配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如学校应当努力实现小班教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摘要:作者使用Horwitz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问卷》和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问卷》对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20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目的是调查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相关性。借助SPSS16.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成较低正相关, 学习风格对学习观念有轻微影响。调查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对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习观念,学习风格

参考文献

[1]Ellis, Rod.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东耘.学习风格与外语教学研究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0) :22-25.

[3]罗中民.中美学生学习风格的文化差异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7) :28-30.

[4]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8.学习风格与二语词汇学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学习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168—02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词汇习得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有学者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每一项语言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但是二语词汇的习得又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认知过程,无人能掌握一门语言的全部词汇。因此,研究二语的词汇习得又成为令学习者和研究者呕心沥血的一大难点,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者越来越多,他们从不同方面对词汇习得进行讨论和实证研究,将二语研究持续引向深入。自1995-2005年这十年间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发表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词汇的附带习得和学得;(二)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三)习得目标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四)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五)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词汇习得者的词汇习得比较。

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和教师的难点和重点,伴随着研究重心从“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针对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关注的是该讲哪些单词,至于怎么讲,如何针对教学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不同的单词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记忆效果又有何影响,却很少给予关注。课后对学生单词的记忆效果的干预,也仅限于在课堂上进行的单词测验。这类以测验形式进行的被动评估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效果。学生在词汇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很欠缺,以至于在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完成之后,面对四、六级考试时词汇量不够仍然是几乎所有学生面临的难题。

本课题力图通过对不同记忆效果学生所使用的词汇策略横向比较,探讨影响学习者个体词汇记忆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尤其是学习风格对于学习者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纵向研究单词在不同的策略使用下记忆效果如何?从而消除词汇教学中的盲目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一、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

学习风格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但有关学习风格的研究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学习风格的研究对师生双方都十分必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指导,学生也可以更加了解学习过程和作为学习者的自我,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弥补学习风格的不足和缺陷。

学习风格指的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的混合体,可以较稳定的显示学习者如何感知学习环境,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回应学习环境。从keefe的定义看,学习风格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它包含了认知,情感,生理因素在内的多维概念。keefe对学习风格的定义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认同。1988年Willing和他的同事经过调查提出了4种学习风格:具体型学习风格concrete learning style,分析型学习风格analytical learning style,交际性学习风格communication learning style,权威依赖性学习风格authority oriented learning style,也有学者将学习风格分为被动性与主动性,钻研风格与体验型风格。以往有些研究者将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混为一谈,因此我们有必要澄清这些相关概念。Oxford指出学习采用的学习策略与其学习风格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学习风格反映的是个体一贯的,相当持久的一种趋势和偏好,学习策略则是个体在面对问题或任务时采用的应对的方法;学习风格是学习者面对学习任务时表现出的整体的一种处理方式偏好,指出具体的学习策略后面隐藏着学习风格。简而言之,风格是整体的行为模式,策略则是涉及具体的行为。在导致学习结果的连续体中,它比学习策略蕴含更多,它包含了态度和认知风格等因素。学习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先天因素;另一方面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学习风格的形成是先天因素,以往学习经历和目前环境要求三者综合结合的结果。学习风格中有些成分是可以更改的,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风格的成因,从而减少和避免不良风格形成的因素,帮助学习者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当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难免烙上很深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烙印,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都是以语法、结构或功能为纲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强调对语法条文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操练;而忽视了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英语词汇教学常常处于教学的附属地位,停留在读音,拼写,词形变化和英汉对译等表面层次上,我们以往的词汇教学注重的是词的形式和词的字面意义以及词在结构层面上的组合方式,而忽视了对词固有的文化含义的传授。总体而言,以往的教学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自学,学习方法单一,缺乏自学能力。这无疑对于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风格对于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由于我国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大部分来自于课堂教学,但大多数课堂环境下的习得优势与二语词汇知识的输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课堂环境里的词汇输入量少,质量差,其输入方式、时机、种类、数量、频率、顺序等与二语学习者的接收方式、程度、心理反应等因素如何接口,产生最佳的习得效果?这样的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在理论界,尽管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类说法不一,但不论哪一种分类无外乎两大类即沉思型学习风格和冲动型学习风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常常深思熟虑,衡量各种因素和条件,给出一个经遴选和综合而得出的最佳答案,他们属于沉思型的学习者,而有的学生则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沉思型学者对细节要求有较高的学习任务时表现较好,并喜好书面表达,在阅读和写作任务时表现较好。有的学生偏好说明和分析类文章,欢迎教师的提问和启发,对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很少受其影响,对小组学习的整体氛围要求很高。而冲动型学习者口语表达较好,有些学生偏好叙述和描述类的文章,对老师和同学的反馈明显。沉思型学习者对错误的忍受度较低,也善于纠错。而冲动型的学习者容易犯错误,但对错误的容忍度也较高。

此外学生的性格类型与他的学习方式偏好紧密联系,活泼开朗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优势,他们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广泛阅读,记英文日记,用英语自言自语,收听广播,等等。这些学生的风格较为自由,灵活,他们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成功,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猜词义的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借助上下文语境,猜中的几率也较高。此外这些学生更容易学习他人有用的学习策略,使自己原有的学习风格更加灵活多样。沉闷,呆板,内向的学生只愿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获取成功的能力和渠道受到限制,将词汇学习的重心放在扩大认知性词汇数量的扩大上,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输出任务和机会,造成认知性词汇与产出性词汇发展不平衡。

词汇学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方法:直接法与伴随法。根据Nation(1990),直接法是指学习者做一些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词汇上的活动和练习,而伴随法则是指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尤其是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而不需要对词汇进行专门学习便可习得词汇。然而冲动型风格的学生情感丰富,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以此这类学生很少使用定向注意策略。所以大部分冲动型风格的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采用伴随法的几率大大高于沉思性学习者。然而,众所周知,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起学习自主性”作为教学最终目的成效性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的自我调控意识,能否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科学地计划,管理学习过程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沉思性学习风格的学生更多的使用计划,自我监控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所以在词汇学习的深度和长效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三、结语

学生学习风格同语言学习的成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哪一个更具有优势,人们还未达成共识。在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语言学习者的不同情况,这两种学习风格一定是各有利弊的。

研究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目的是实现对学习者个体化的指导,发展学习者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育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所以教师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全面,优化的学习风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师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切忌认同与自己的学习风格相同的学生,将自己的风格好恶带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价值判断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学生会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研究审视自己的学习风格,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风格,这样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学习风格是教师解读、剖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强有力的工具,它能帮助学生找出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强化个人风格中的有利因素,善加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萍.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2]李冬耘.学习风格与外语教学研究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上一篇:护士岗位培训下一篇:强化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