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生活的现代诗

2024-07-06

描写生活的现代诗(通用12篇)

1.描写生活的现代诗 篇一

描写初夏的现代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初夏的诗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初夏的现代诗1

《那年夏天》

彩云伴着,夕阳

迟迟不愿落,但夜幕,坚定地

很坚定地垂下。

明月,早就在早就在她的领域

吊着。

起哄的星星,识趣

识趣地退下,只留下,属于我的那颗星,那是我的宿命。

月光,坦然地

坦然地割碎树影,唤起了

吠吠犬声。

青青麦香吹来,吹散温柔的风。

疲惫伴我坐下,懂事的法桐伸出手,默默地

默默地为我斟满酒。

沉思,沐浴着

沐浴着月光:

新柳不是刚吐绿吗?

杨絮也是才飘过,春风刚笑过

刚笑过桃花。

怎么?怎么

院里杏树挂了果。

夜幕,远处的夜幕里

是候鸟?隐约中试了弦索。

一剪月光抖动了,让星星,让星星

催几滴带心事的露水落下。

一丝春风,是一丝春风回过神儿,留恋一下

我沉静的脸颊。

春的云,春的风,春的晚霞,来

我们干杯酒吧。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非要割舍,是夏天,是夏天真的到来了。

描写初夏的现代诗2

《记忆里的夏天》

昨晚的月光

像天上掉落的星星

当风从我的窗前吹过

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

在迷人的夜色里

好似几点飘流的渔火

可以设想我们的.小屋

经初夏的风

像推送过的一叶小舟

仿佛四面八方的问候

奇柔烂漫的转向

成为圆满的内核

最重要的温婉是如期而至

优雅的创造性是飞的理由一

知道我们的夏天

是永远不会凋落的娇艳的芳华

是火红火红的石榴花

在不朽的诗里光耀金颜

天上的眼睛

有时会照得太热烈

夜晚柳下的笙歌庭院

花间的姊妹秋干

看破了空花尘世

放轻了旧梦浮名

能一直坐在琴声里

收服流水,割让青山吗

闲问:烟云欲往何处拂尘

我们畅叙人间因果

直到露水把一切拆穿

轻抚与自已的对话

出发,流浪,远方

最后的游牧

最后的渔民

随水而居

听不一样的乡音

换不一样的衣着

品不一样的茶香

一辈子的时光

照样可以注几辈子的精彩

乌云渐渐稀疏

逃过一片片

跳出月亮的圆窗户

美丽而安静的积水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每扇土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么洁静

窗纸一声不响

像空白的信封

让一切故事的开始

充满了芳馨和惊奇

去踩春天留下的红樱桃

并且一直微笑

满脑子都是静静开放的花儿

初夏的麦子

风永远都不解花语

搁浅的水岸边

开满了我的等待

是你给我的初夏的风

描写初夏的现代诗3

《那年夏天风吹过》

那年初夏,我爱上了宁静。

那年初夏,我爱上了木槿。

那年初夏,我爱上了黑色天使。

太多个夏天,唯独那年的初夏,让我柒染了太多的流年。

阳光有些微微刺眼,我眯着眼,望着阳台上的那盆粉色木槿。

思绪回到了从前......还记得么,那个时候,你穿着黑色的衣服,风扬起你的发丝。

还记得么,那个时候,你抱着用青花瓷种的这盆木槿花朵。

还记得么,那个时候,你张开黑色的羽翼着把它给我。

还记得么,那个时候,你笑的好天真。

也许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只是在梦中。

那个时候,又那样真实。

那个时候,我却流泪了。

诺,你看见了么。

我一直都在等。

下一个,那年初夏。

描写初夏的现代诗4

《远逝》

音讯断了,心还在往事中流涟。

又到这初夏的六月,思念浸透了芳草,点缀了心岸的绿荫。

才发现——

你的倩影早已在心里生根……

那个初夏你翩然走入——

我幽闭的世界。

带一丝落寂的伤感,憔悴了我四季的容颜!

想爱不能爱的无奈,消瘦了两颗心的眷恋。

你无助绝然的消失,铸就我此生无尽的挂牵!

不敢碰触那爱的痛点,只任清泪模糊——

你浓来淡去的笑脸。

不能提及的伤痛与思念

又到这初夏的六月盛开……

一样的季节一样的爱恋,历经风霜的我——

曾经的潇洒早已不在。

2.描写生活的现代诗 篇二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 选出自《猛虎集》。这篇诗歌具有轻柔明丽的特点。它的是音节和谐, 意境优美, 音节响亮, 意境深远, 从而备受读者的青睐。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 是徐志摩的力作, 其构思之严谨, 表达之精纯, 描述之细微, 堪称绝响。抒情是诗歌的生命, 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因此, 《再别康桥》的教学, 首先要捕捉诗歌的意象, 诠释其创作背景, 与诗人共鸣, 通过想象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眷恋依依、凄婉哀愁与洒脱豪放之情。

二、解读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现代诗歌, 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风华正茂的青少年, 对文学有与生俱来的酷爱。艺术是相通的, 他们从优美简洁、华丽婉约、形式独特的古典诗歌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 也从无数直率奔放、锦绣流畅的流行歌曲中感受过歌词的意蕴, 因此具有良好的学习与鉴赏的基础。不过, 学习《再别康桥》仍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对意象的朦胧认知, 其次是徐志摩的创作动机。

三、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再别康桥》描摹如画, 字里行间爱恋重重, 憧憬种种, 离愁片片, 千愁万绪, 笔莫能罄, 不尽之意, 尽在言外。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读是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鉴赏, 在读中探究。学生可深情吟哦, 熟悉文本, 或一人阅读, 众人击节应和, 或个性阅读, 融入共鸣。大家一起读诗作、谈感受、说体会, 把诗句来回揣摩, 对意象反复理解, 绝不能限于外在的初步认识, 要深入作者内心, 读出感觉, 品出味道, 直至诵之心动, 怡悦心怀, 读之再三, 味之无极, 齿颊留香, 直至意蕴悠然, 犹如己出, 读至文字中诗人形状举止依稀若在眼前, 学生宛然如临其境。如此, 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 最后成为终结性认识。当然, 不能就此罢休。教师还应介绍诗人创作特点、写诗背景, 或与其他作品交相对照, 促进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一) 感知作品内涵

1. 为诗作配乐。

选曲配乐朗读, 什么歌曲合适呢?最后大家一致选舒曼的小提琴曲《梦幻曲》。《梦幻曲》惆怅满怀, 描写逼真, 简洁生动, 抒情浓厚, 轻盈缥渺, 似泣似诉, 如梦如幻, 让人遐想无限不能自已, 倾听着柔美舒缓的音乐, 读着轻盈柔和的《再别康桥》, 珠联璧合, 桴鼓相应, 别有意境, 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感知。

2. 什么样的歌手演唱才能使诗歌更为动人。

说起唱歌, 学生顿时群情踊跃。最后, 大家一致赞同关?式的演唱。关?一贯是自弹自唱, 发挥得出神入化无以复加, 节奏快慢相宜, 表情感人至深, 歌唱浸人肺腑。立即有学生模仿, 歌喉一啭, 全场寂寂, 与歌唱艺术结合, 确实是震撼人心, 尤其是歌曲的特点可以发挥极致:精粹处反复演唱, 结尾处“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一唱三叹, 真挚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使得学生对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感情感同身受, 沦肌浃髓。在这种情况下, 大家能够对《再别康桥》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学习的兴致再掀高潮。

(二) 从意象中感受情感

旧地重游, 缕缕情思化作凄美婉约的诗句, 整首诗的情感充满了似水柔情,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 似随手拈来, 但“看似容易却艰辛”, 其中有多少的依恋, 有多少的难舍。学生认为作者究竟是和谁道别呢?只是向母校告别吗?那何必“轻手轻脚的, 生怕惊醒梦中人一样”?他向喜欢的人道别?不敢惊扰意中人的美梦, 轻轻的来了, 又轻轻的走了?或者, 作者是和“另一个我”道别, 和“记忆中的我”, 抑或“留在此地的我”。作者是和自己的心灵沟通, 所以轻声细语, 缱绻呢喃……字里行间, 跳跃着诗人无限的激动, 真想引吭高歌, 一唱为快, 但是歌声到喉咙又能被咽下去了, 这说明诗人是独自回味了, 而且情感极其厚重, 只能是自己独享, 只能是自我陶醉。诗人的情怀感染了夏虫, 夏虫也为诗人而沉默了……

(三) 了解诗作背景

徐志摩曾经在《猛虎集·序文》中做过详细的自我剖析: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 开启了他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 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 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问世, 成为不朽的名作。此外, 徐志摩曾经与20世纪中国公认的才女林徽因漫步于剑桥。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1928年3月, 林徽因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加拿大结为伉俪。得知心上人名花有主以后, 徐志摩故地重游, 千头万绪, 百感交集, 挥毫赋诗写下了这篇不朽的名作。了解了诗作背景, 就能够“知文论事”, 更准确、深入地把握这首瑰丽的诗篇。

五、结语:认真学习, 进行诗歌创作

3.描写春天的现代诗 篇三

撩起冬的纱幔

你走来了

轻歌浅唱在我的视野里

慢慢彰显

你带着你的执着,携着浪漫

融入丝丝柔柔的缠绵,扬扬洒洒

......

何曾陌路?为我,

你将奏响怎样的生命乐章

曼舞轻姿的一缕微尘

你柔醒了翠绿

陶醉了沟塘

洗透了蔚蓝

逗笑了晨阳

激我之情楚

沾染你青春的朝气

你真的回来了

你说,我积蓄一年的能量

如何都会令我的冷酷

变得明媚也芬芳

风轻雨重间滑落

世间哗然任之动情

一切的生机自然而温暖

冬的痕迹荡然无存的慢慢怯至

你说有你

我的怀抱豁达而开放

容纳着这远山近野

枝枝叶叶沟沟坎坎

满身洋溢春天的色彩

我便为你撰笔为你泼墨

《七律·春》

年年这季芬芳涌,褪却冬装稍稍寒。

柳树塘边春盎醉,空中紫燕对歌欢。

青山嵌入朱砂色,碧水怀拥绿玉冠。

喜闹风陪花漫苑,邀来雨滴润江峦。

《七律·春雨》

晨来万点携歌急,叩醒春门更靓装。

满院桃花含雨笑,成双紫燕伴风狂。

帘条串制垂檐宇,小滴和流进沟塘。

一首新年轮季曲,温柔赠我浴浆乡。

《七律·雾锁柳桥头》

胶平早起薄纱帐,古畔溪边芽冒黄。

近看平铺微绿意,遥窥万籁紫烟茫。

垂丝镜锁连蝶翼,拱架烟笼搭园廊。

只等霞融羞盖脸,新城更爱褪时妆。

《五律反河辍?灰云携客降,复物喜风娑。

翠柳千垂泪,银河万点波。

身轻藏斧力,调响孕歌多。

叩启春门锁,滋生华丽窝。

《五绝纺睢?小竹影园深,

窗闲数鸟音,

相思情怯怯,

4.描写夏天的现代诗 篇四

1、《星之葬》

余光中

浅蓝色的夜溢进窗来

夏斟得太满

萤火虫的小宫灯做着梦

梦见唐宫

梦见追逐的轻罗小扇

梦见另一个夏夜

一颗星的葬礼

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与消灭

以及你的惊呼

我的回顾

和片刻的愀然无语

2、《野葡萄》

除了夏天

我还能在哪里等待

希望如愿

绿意正在蔓延

整个山间

风吹不起浪

几串饱满的思绪

向高处攀登

尽可能

让一切

一切的力量

散布在广阔山野

希望

你来采摘

黑黑的

晶亮的目光

――

3、《夏天的韵味》

夏日声音

天井打开了

谁在天井外唤我

用夏天潮湿的声音

在声音的揉搓中

我的一些什么被偎热

三个季节的积累

一个季节的喷发

我在声音里飘逸

走在夏天

就走进一曲缠绵的音律

走在夏天

被夏天柔软着

在夏天疏通血脉

一次次地接受

冲破禁锢的暗示

一次次地在心底堆积

准备诉说的语言

渴望在夏天迷失

忘却来时的道路

听着夏天

这个步伐趔趄的汉子

怎样发出叹息

在夏天种树

手掌潮湿的时候

我匍匐在夏的草地上

种树

一棵

用自己的树枝

以及树叶刮风的

一棵

在拥抱中长大的树

把眼泪流溢在树冠

把叹息埋在树根

树的中间部分

是对人的渴盼

在白昼消失

在夜晚种树

承受着星光和月牙的照耀

树木由于种植在夏天

就学会了隐语

仅仅用树枝的晃动

表达自己

夏日的湖

有一种幸福叫做被征服

有一种感觉叫做上路

有一个季节叫做夏天

有一处美丽叫做夏天的湖

夏日的湖

宁静的几乎没有声音

夏日的湖

美丽的几乎让人仰视

走在湖边

湖水荡漾出一千种姿态

游在湖里

像是抚摩着自己的皮肤

夏天

使湖水神秘起来

游动着一些

会说话的鱼儿

夏天

使湖草茂盛起来

生长着一些欲望

和欲望编成的陷阱

夏天

使湖水妩媚起来

女子们游走在湖畔

像是仙女来自天宫

行走在夏天

亮光在前走动

光吸引着光芒

流溢着另一个湖泊

构成另样的美丽

其实刻意追求的东西

早就消失了韵味

不管是夏天

还是冬天

――

4、《在夏天的原野上》

在夏天的原野上

我们的步伐悠闲而又美丽

我们年轻

风吹着

散文诗一样的情调

抵达我的心灵

与夏天的原野一起摇曳

我们是幸福的恋人

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我有长长的读后感

你有潇洒的风韵

我们宁静在夏天的风里

我的畅想

恬恬欲醉

我的猜想

浪漫而已惆怅

夏天的原野有一万种风情

我爱

起于水

为一种情绪潸然泪下

5、《坐在夏天的月光里等你》

夏日,即将远去

你在远方向我呢喃

苦了夏

苦了期盼

等你,坐在夏天的月光里

月色擦不去云影

我的心无法宁静

痴心守护

梦中见淫雨迷蒙

何时能见你跋涉的背影?

我向原野的深处走去

进入你的思绪

默默地感受时间的份量

久久地不肯离去

6、《告别夏天》

告别夏天

夏天把心事交给秋天

让她变成果实

所有的记忆

都珍藏在里面

秋天把夏天灌醉

让翠绿变成姹紫一片

而一潭秋水

却宁静的

如十八岁的少女

纯净清澈的眼

那走失的蜻蜓

那鲜花儿的娇艳

还有那夏日里缠绵的热恋

都浓缩在种子里

等待下一个夏天

7、《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

再也

没有什么夜晚

伦敦太阳

陪着北京月亮

正在并肩观战

奥运赛场

犹如激烈战场

滚滚硝烟弥漫

运动健将

我们

为你助威呐喊

今晚

我们没有睡眠

只有期盼

8、《夏天的味道》

(一)

桃花之后

燥热一袭胜过一袭

更多汗水凭空消失

六月,截住我所有嘈杂和不安份

沿一湾荷塘月色

回归,我最原始的想念

记忆中的荷叶开始清香

(二)

村庄的气息

清新而恬静

四周林木葱翠

轻风袅袅,蝉声归隐

这一刻,世界是多么纯粹啊!

田园、流水、炊烟

简单而美好

夕阳下

牧童的短笛幽雅而久远

(三)

玉米苗的拔节声如此动听

栀子花香一浪漫过一浪

七月,乡村是潮湿多雨的

润色着过多的淳朴和善良

剔去一份经久的罪责

我便在一片宁静的夜色下心安理得

(四)

还有什么比心灵深处的这份安详更重要呢?

且低下来

轻下来

倾听,更多的声音

比如爱

比如真诚

不远处,还有着成熟和希望!

9、《流火的夏天》

七月流火

城市在热浪中委靡

闷热街巷的一隅

一个蓝裙少女

在寻觅

一片绿荫

而在郊外

燃烧的原野上

一个放羊娃

赶着一片白云般的羊群

在奔向不远处

一条清凉的小河

10、《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多雨

我将所有的心情都放在阳光底下

翻晒,总想这一刻的晴天

会持续到很久

你伸过来的手,

来不及抚摸我的后背

阳光已从侧面照进来

知了开始没完没了的鸣叫

河水已经泛滥了,许多的小鱼

追逐着梦想,游出我的闸门

青春开始吼叫,我躲在暗处

等着光阴像锯齿一样拉开历史的断裂

那些锈迹斑斑的故事渐出水面

风还没有吹过,蜻蜒已立在上头

我在等你,你在等我吗

11、《夏天的早晨》

一大早

蝉就吹起号角

热浪

开始一拨一拨地涌来

静止的树

蒸腾空了思想

如我

隔窗 把远处的风景

搁置在更远方

12、《寻找夏天》

沿着山间小路

来到瓜地,果场

释放一些汗水和泪水

叩问大地

自摘自买

其乐无穷

入夜

你还甘于寂寞吗

城市的霓虹灯烁着

灵水一游

凉意上心头

农村村头大榕树下

围着纳凉的人们

夏天在哪里

就在你的意愿里

不是夏天来找你

而是你去寻找夏天

13、《夏天来了》

(一)

柳树牵手,

夕阳在走。

琐碎的青虫扎眼,

快走,

夏天来了。

(二)

春风老去,

黄花凋零。

油菜角锋芒毕露,

快收,

夏天来了。

(三)

麦浪滚滚,

杏子累累。

酸涩的滋味渐退,

快尝,

夏天来了。

(四)

蝉歌嘹亮,

骄阳轰响。

如盖的绿荫开张,

快睡,

夏天来了。

(五)

嫦娥舞动,

明河纵横。

宁静的夜晚凉爽,

快看,

夏天来了。

(六)

云聚北山,

雨撒长田。

惊慌的火蛇在天际乱窜,

快躲,

夏天来了。

(七)

山歌长,

土谣短。

凑成的珍珠一大串,

赏鉴,

褴褛的裙幅多好看。

14、《夏天的味道》

我们一起在青春的岁月中

打马而过

穿越欢声

穿越笑语

穿越那难忘而珍贵的初中时光

就这样

我们要分别了

入校的那年

是个炎热的夏日

我们曾一起在军训场上赢得冠军

在树下刻上了友谊的宣言

在雪中留下了我们欢快的足印

校园中的每个角落

都寻得到那每一缕回忆

而今

就要这样分别了

还未曾和你赛一次跑呢

咱们还要再爬一次那杨树

还要一起躺在操场上看蓝天

这些

还都是我们未曾实现的梦想啊

春风吹来了希望

也同时会迎来明媚的夏天

可这个夏天

我们注定要分离

或许

永远不会相见

15、《品味夏天》

走过了一道道岭

翻过了一道道山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带着我们

不知不觉的走进了夏天

我送她一支玫瑰花

手上留有余香

她笑着递给我一个水蜜桃

咬了一口真甜

收割机进行曲余音绕梁

佯羞的小麦躲进了房间

高粱玉米憋足了劲儿

一个劲的往上串

阳光为我们脱去春装

换上了薄如蝉翼的裙衫

善解人意的白毛巾

轻轻地为我们擦汗

春种一粒粟

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锄禾日当午

汗水滋润着无私的奉献

快乐的小河载歌载舞

不断地向我们抛着媚眼

激情拥抱亲密接吻

5.描写月亮的现代诗 篇五

来源于远古的天堂,

我洁白、清秀,

俊雅、端庄,

多少美貌的男子,

窥视过我的闺房!

可妈妈说:“孩子,不要慌张,

你的郎君在远方,

他热情,奔放,

有火一样的胸膛,

他叫太阳”!

我憧憬着这段梦想

于是,我飞呀飞,

飞过星座,飞过银河,

飞过山岗……

寻找我宿命中的凤凰!

哎,好事多磨,

地球已在他的身旁,

我只能远远的围着他转,

眼里是凄楚的泪光!

虽然他与地球貌合神离,

前景渺茫,

可我却像可耻的第三者,

只能远远的偷望,

他来了,我走了,

我走了,他来了!

隔着地球,

千万年悲伤的捉着迷藏!

许多人说我冷若冰霜,

难道永久的等待

还不伤了我的心房?

我愿化着飞鸟,

投进他火热的胸膛,

6.描写生活的现代诗 篇六

一、何其芳早期诗歌古典意蕴的成因

(1) 早年经历和环境对何其芳诗歌创作的影响

何其芳非常熟悉中国古代文学, 并善于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古典文学表现手法。从小在封建气息浓重的私塾读书, 开始接触我国古代诗歌以及一些古文经书。由于家庭生活和私塾生活的暗淡, 十二岁时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他这种经历, 培养了他对想象世界的眷恋和对于现实世界的逃避。”[1]他最初迷恋古典小说, 后来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开始读文赋作品, 《唐宋诗醇》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诗歌, 感到了艺术的魅力。中学时代接触了白话文, 同时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都引导他更近地走向了文学。初中读冰心的小诗, 有一种创作的冲动。高中流行所谓的“豆腐干体”诗歌, 于是痴迷的学习写整齐的诗。诗人后来回忆说∶“我的第一个诗集《预言》是这样编成的∶那时原稿都不在手边, 全部是凭记忆把它们默写了出来。凡是不能全篇默写出来的诗都没有收入。这也可以说明我当时对于写诗是多么入迷。”[2]他诗歌中字里行间的整齐和韵律的协调, 都是受了古典诗歌和格律诗的影响。

之后他进入北大读哲学系是因“从事文学的人应该了解人类思想的历史”, [3]一下课就沉浸在文学书籍里, 丰富的阅读不仅培养了他对传统诗歌作品的认同, 也使创作中的何其芳自觉或不自觉流露出古典诗歌的意趣。

(2) 社会时代背景和城市文化环境对何其芳传统审美情趣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直至去延安之前,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京津度过, 那段时期正是何其芳创作的高峰, 《预言》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相对当时“现代”气息浓重的上海来说, 北京这座充满古韵的城市远离工业化, 文人们保存着相对古朴的风气。从小就受古典气息熏陶的何其芳生活在这里, 便更加认同这儿的传统审美情趣。这在他作品中有完美的体现, 《古城》中的城墙和《夜景》里的宫殿等这类景象, 充满了他早期的作品。

(3) 侧面反映古典诗歌传统影响

除此之外, 他早年未出国留学, 也没翻译过外国作品, 由此可从侧面佐证西方诗艺影响的局限。

二、以《预言》为例, 品味传统意蕴和现代情趣

《预言》写于1931年秋, 那时诗人“几乎绝望地期待着爱情”, 而那股奇异的风“用更明白的语言说出来, 就是遇上了我后来歌唱的不幸的爱情。”[4]他以自己真实的爱情生活为依据, 不加掩饰袒露真诚。谢冕曾这样评价何其芳, “有人认为诗是不可扼制的情感的奔泻, 并不主张诗对情感的更多的加工。但何其芳却把真情的流露与艺术的精雕细刻很好地统一起来。他不讳言自己崇尚的是‘绝美的诗情’”。[5]

《预言》展示了六个主要画面, 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 由开始聆听到“年轻的神”的“足音”的狂喜到足音消失后的怅惘, 让我们在短短几节诗行中体验了一次爱情的悲喜。

⑴传统意蕴在诗中的体现

首先, 文字的锤炼和精雕细琢。正如诗人所说, “我喜欢那种锤炼, 那种色彩的配合, 那种镜花水月。”[6]古典诗歌讲究词语的精雕细琢以符合音律, 很多诗人并非感情涌动才成诗, 而是“苦吟”而得, 句句推敲。何其芳便是其中的代表。早期诗歌中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精致的艺术, 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若你细读《月下》, 一定能感受到晚唐诗宋词华丽唯美的形式和语言文字的细微敏感。诗人的心理、情感, 以至美学的选择, 都偏向中国古典的“佳人芳草”, 即使是最抽象的情思在他的笔端都变成了可观、可触的声色而流芳溢彩。

其次, 诗歌的含蓄性。在这里, 诗人对古典诗词, 特别是那种含而不露、蕴藉深远的意境的追求有了切实的实践。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 而是梦还式的爱情吟唱。捕捉“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语言, 省略意象之间的链锁, 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 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和的朦胧美。

第三, 对古典诗词意境、技巧的转化翻新。那“年轻的神”来而又去, 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调, 技巧层面既与戴望舒的《雨巷》异曲同工, 又与《诗经》中的名篇《蒹葭》里那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情调和构思惊人的一致;对女神不正面描写, 而用“我”的感情与语言侧面烘托的写法。

⑵与现代诗的关联

首先, 运用象征主义的象征手法。就这首诗形象的象征性来看, 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预言中“年轻的神”的灵感来自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瓦雷里的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7], 在象征手法上虽有借鉴, 但预言之神不同于命运女神, 预言之神更带有乐观的调子。就形象的象征性来看, 和戴望舒的《雨巷》也有些相似之处, 比如年轻的神悄然的来去, 和那位有丁香一样忧愁的姑娘的出现和消失有类似的影子。只是《预言》中年轻的神没有雨巷中那么浓重的惆怅和幻灭感。何其芳运用的象征手法与象征派不同的是, 不是为了暗示虚无缥缈的“另一世界”, 不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和神秘意象。

其次, 对新月派格律诗的实践。全诗共六节, 每节六行, 韵律得当, 显然受新月派格律诗的影响。开头的突然与警醒和结尾的惆怅余韵, 和谐呼应。诗化口语的运用有一种透明柔美的格调。重复的语言, 节奏随情绪的变换, 更增强了诗的美感。

三、结语

何其芳早期的诗歌创作, “用新奇的想象和朦胧的情调构成的意境美, 使人很难分辨哪些是中国古典的, 哪些是外国的现代诗歌的影响。”古典诗艺的运用和现代意象的结合形成了何其芳独特的个性, 诗人以其“真”品性找到了古典和现代的契合点, 这一切都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蓝棣之《何其芳全集》序言二.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

[2]何其芳《写诗的经过》.何其芳研究专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

[3]何其芳《写诗的经过》.何其芳研究专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

[4]何其芳《<刻意集>序》.何其芳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

[5]谢冕《中国现代诗人论》, 重庆出版社, 1986

[6]何其芳《论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0

7.描写夜景的现代诗 篇七

今夜,你就是重庆最美丽的霓虹

夜幕是你展姿的舞台

那些灯花,含羞孕苞

又欣然怒放

花蕊的艳丽,将我的身躯照得通透

今夜,我随着你的光波起伏

那么高,那么远

我有些兴奋,你的霓虹

燃烧成了我们幸福的火焰

今夜,所有关于你的梦

如愿地做成,美丽而虚幻

在飞速的闪烁与变换中

你的娇姿,悄然迷醉了

整个山城

今夜,转瞬即逝的美就是永恒

今夜,我愿是那滚滚的长江水

你纵情地投影在我的江心

我们水光交融,

8.关于诗教传统的体认及现代性思考 篇八

一.在历史文化视野中, 充分认识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

“诗教”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人作的《礼记·经解》篇, 托言孔子说:“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教也。”其实质就是以《诗经》 为教材的教育实践活动。《诗经》最重要的功能 在《论语》上有非常鲜明的论述: 其核心理论就是“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和“《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以及“不学《诗》, 无以言”学说的创立。其目的就是通过《诗》教, 经世致用, 教人“修齐治平”, 实现儒家思想核心“仁”、“礼”的目标。同时, 还可以明人伦之道,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毛诗·诗序》对 《诗》的教化功能作了进一步强调:“故正得失, 动天地, 感鬼神, 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 成孝敬, 厚人伦, 美教化, 易风俗。”这种“正、动、感”的育人功能和“经、成、厚、易”的育人成效, 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由此, 孔子成为“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 虽经历朝历代社会制度的变革动荡, 而“诗教”文脉绵延流转, 流淌成一幅轨迹清晰的民族心灵地图。诗经的美刺, 屈原的悱恻, 汉魏的生命精神, 陶潜的自我意识, 李白的奔放, 杜甫的沉郁, 东坡的旷达, 稼轩的悲慨, 遗山的哀怨, 直到近代黄公度的时代强音, 诗歌文化的精神底色, 就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由此, 诗歌达于粹美之界, 止于至善之境。诵诗、写诗, 会让人不满于做一个只关心一己之得失的“小我”, 而成就宇宙人生的“大我”, 让自己更有历史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实现人生的普世价值。

二.在社会文化视野中, 充分认识诗教的人格教育功能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孔子归纳出人格教育的三大步骤:“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通过诗的感兴作用, 激发人的性情, 培育人的仁孝之心;通过礼的节制, 使人的性情归于中正平和, 气质变得温文尔雅;通过音乐熏染, 使人的一举一动, 皆合于天地的自然规律, 至此教育获得彻底的完成。孔子认为诗教是教育的开始, 通过对诗的咏叹感发, 既可以提升语文能力, 提升词汇量, 还可以抒发情感、了解民风、结交朋友、宣泄不平。诗是源自于心灵的声音, 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泻, 天下没有比诗更惠己、更私己的学问。凡经诗教入门的人, 总是更容易坚持为己之学, 总是更容易产生坚定的文化信仰。所以, 想要养成君子人格, 必须从诗教开始, 必须从学诗开始。但是, 自“五四”以来, 尤其是近半个世纪来, 随着以文言为载体的古典诗词的教学和写作日渐式微, “诗教”的传统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

三.在教学视野内, 充分发挥诗教的审美教育功能

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 就是一部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士大夫的品格心灵史, 无不闪耀着“求真、向善、爱美的光辉。诗是真情的流露和自然的宣泄, 最能体现“修辞立其诚”的要求, 它是性灵的化身, 真实不妄, 表里如一。学作诗, 便是让自己性情真醇, 胸无杂陈。欧阳修说: “书犹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陈独秀说:“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危气若虹。”所以, 惟有真纯率性、坦坦荡荡的君子, 才能养成亘于天地的浩然正气。

诗歌的音律节奏, 合于天籁, 便于口诵, 一唱三叹, 韵味悠长, 是最能激荡人心的质美文体。文辞隽永, 典雅庄重, 既能抵御卑劣俗气, 又能使人心灵不死。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有言:“诗者,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诗本身具有的这种高雅的审美特征。人们诵诗写诗, 重视语言、情感、声韵之美, 体现出的都是高雅的审美情趣。高雅的审美情趣本就根源于高贵的心灵, 而对高雅的追求又会强化心灵的高贵。人们诵诗写诗, 就是亲近高贵, 崇尚高雅。

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 而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 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的应试教育只重前者, 所以陷入了科学主义的泥潭, 使学生功利化, 成为缺少情感, 缺少理想, 缺少创造, 缺少想象力的人。一句话, 缺少人文素养。而积极倡导诗教, 就是要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损。

四.在新课程背景下呼唤诗教, 实现文化寻根教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由于受西学思潮的影响, 教育思想和内容的政治化、功利化, 长期与传统文化割裂, 由此导致国人素养的缺失, 人心溺陷、灵魂无主、道德崩溃、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诗教的传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虽然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有诗教内容, 但与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教学方法上, 以肢解翻译为主, 忽视诵读和体验。诗是什么? 诗是情绪和情感的感发, 诗因为较少细节的描述、价值观念的束缚、个人恩怨的羁绊, 几乎纯粹是情绪化的喷发, 因而比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更能超越时代的局限, 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你能说“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是抱怨哪一个人不理解自己吗?你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发泄对哪一位当权者的不满吗? 你能说“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控诉社会黑暗吗?是, 又不都是。诗歌从创作的角度说, 是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读者来说, 感受到的却是人类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的感情。因此, 诗歌不读不足以成诵, 不读不足以感发, 不读不足以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训练上, 以呆板僵死的定性考察为主, 学生失去了鲜活灵动的审美期待和温馨的情趣陶冶。古典诗词言约意丰, 贵在含蓄, 非想象不能悟其境。因此, 必须下一番切己体察、虚心涵咏之功夫。“诗家语”与一般的散文有别, 它是意象的叠加和暗示, 有着很大的跳跃和想象空间, 必须借助想象, 去构建、领悟其美妙意境。历代诗词, 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 故读古人诗词, 是与中国古人高贵的人文情怀相遇, 是与中国古人高雅的审美情趣相磨荡。王守仁说:“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 调理其性情, 潜消其鄙吝, 默化其粗顽, 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 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意思是说:歌诗, 能激发人的天性, 疏通迂滞, 调节心理, 舒活筋脉, 反躬自省, 涵养德行,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而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 应试教育使教学过程过分功利化, 诗歌教学成为教学的副产品, 即便是高考试卷中虽有一首简短的古诗体现, 也只不过是诗歌知识的套用而已, 学生本来就读不懂, 更谈不上鉴赏。至于现代诗歌的赏读在高考试卷中退出也早有一些时日了吧, 更让人不解的是高考作文命题竟然“不得以诗歌体写”。呜呼, “诗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在教学内容上, 教材编写中对诗歌淡化, 这种淡化当然有其价值观、政治观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深层原因, 但诗教传统之不传却是不容置辩的事实。在教材上的体现大致有:一是目前的选文以白话文为主, 点缀式地有一些文言文和古诗。对文言的学习就像解剖尸体一样地分析字义、语法, 对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和文言阅读习惯的养成用处不大;而选古诗却不讲平仄、格律等内容, 使得学生完全被隔离于古典诗词殿堂的墙外。二是应试教育使教学过程功利化了, 这是自晚清民国以来, 吸收西方教育体系, 把知识体系作为中心的教育, 致使因遗漏中国教育的传道功能而造成了国民精神缺失。从目前作为语文教学“指挥棒”的高考来看, 能够直接引导学生同时进入阅读与写作两扇大门的, 依然是白话文, 古诗词受不到重视, 只应对考题中的几个填空。三是教材编写者由于对现代诗尤其是对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诗坛十分隔膜, 这也使许多优秀诗作难入教材, 对学生来说作为“诗”的概念还有吗?而在我国古代传统教材中, 古代的诗歌读本以及传统启蒙教材, 浩如烟海, 质量上乘。

中国古代诗歌乃是最为主流的文学艺术载体, 提倡诗教, 从一定意义上, 就是要求文学艺术直接服务于管理国家、振奋精神、教育大众。现代社会, 各种文化载体和传播手段很多, 但我们呼唤诗教传统回归, 主张青少年的教育要从诗教开始, 全社会都重视诗教。让人们身处物欲横流、价值杂乱、精神失落的环境, 仍能够保持一颗健康、脱俗的心灵。在优雅的、美丽的、沉郁的、高格的诗歌诵读中, 感悟到真、善、美的可贵, 发现假、恶、丑的可耻。心灵远离低级趣味, 不流于俗套, 力求超拔, 秉持高蹈的人生态度。这是诗教的务本之道, 是诗教成为不可替代的教育方法的根本原因。

9.描写树的现代诗 篇九

长在那条宽敞的土路边

走出我家的后院门

夏天的日头,正暴晒着

庄户人悠闲的日子

来到浓密的叶冠下

快乐就从这里弥漫开

人们手拿芭蕉扇

坐在我的少年时代唠嗑

男人们一颗连着一颗地

卷起自家出产的旱烟

一缕缕烟圈,聚了又散

就像团聚在这里的乡亲

就像这闲来无事的黄昏

一日又一日

一年复一年

女人们总在不断地编织着

那没有头绪的线团

搅合了多少少女的情思

偶尔的打情骂俏

激动了那么多男人的眼神

也丰满了乡亲们单调的生活

有一帮像我一样的孩子

围坐在小石桌旁

享受着浓郁的树荫

默写课堂上留下的作业

或拿出自制的柳笛

悠扬的曲子

10.描写雪的现代诗 篇十

已经数千年解不了的渴望,

毫不犹豫,

我把恒古的冰锋揉在脸上。

北京的雪,

寒闪

它不可能会,

象南方的雨一样,

下完之后就出现彩虹

《雪》

美丽的雪花啊

真的是你么

晶莹璀璨圣洁

悠然地飘落

醉心的美

尽在心里在梦里了

接一瓣在掌中

你默默无语

顷刻又化作冰凉的雨滴

如眼角的清泪

是温暖是感激

还是历尽艰辛之后的欣喜

我曾穿过北风找寻你

我曾越过夜色思念你

崎岖的山路啊

情作拐杖

茫茫的秋水啊

心是舟楫

无缘的你我

总是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相遇

也曾伤感过你的冷漠

也曾无奈地把心事折叠

闭上眼

让孤独的灵魂

随风漂泊

你还是来了

在冬的尾声里 在等待的绝望中

你不期然的一个转身

梨花般地漫天飞舞

又似一只只洁白的粉蝶在空中穿梭

是为了驱赶腊梅花的寂寞

还是赶赴一场春天之约

有你的世界

就有了童话般的银装素裹

我捧你在手 藏你在心

再让我附在你的耳边

悄悄问一句

你可不可以做我童话的主角

一辈子

11.描写生活的现代诗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语文,现代诗教学,单元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开放而有活力

2011年秋开始, 我校高职语文课开始使用全省统一新编《语文》教材。两年来, 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1], 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 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我在高职语文现代诗教学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并积累了一定心得。

1 依据《课程标准》, 精心进行诗歌单元总设计

《语文》课程为我校五年制高职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目前开设于我校高职一、二年级四个学期。本课程于2011年9月开始使用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共六册, 集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为一体, 融合阅读、口语、写作、语言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语文内容, 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在这套教材中, 现代诗主要集中在第一册第一单元“飞扬的诗情”专题。这一单元原安排三部分内容:1) “阅读与欣赏” (六首诗词) 8课时;2)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说好普通话) 2课时;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青春诗会) 2课时, 共12课时。其中, “阅读与欣赏”部分六首诗词分别为:《沁园春·长沙》 (2课时) 、《再别康桥》 (2课时)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课时) 、《致橡树》2课时、《相信未来》。前四篇为必读篇目, 后两篇为选读或自读篇目。

“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2]。精心合理的单元设计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 也有助于整个学期教学目标的完成。在这一单元的总体教学设计上, 我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 同时结合我校语文大课程现状及学生情况, 合理调整、安排篇目及课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新编《语文》明确指出, 高职语文课程旨在通过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在学生初中语文学习基础之上, 进一步积累语文知识, 掌握不同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 结合专业、联系现实, 认识并感悟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青春等问题的思考, 了解行业发展、科技进步, 提高专业素养, 培养职业情感。

结合以上课程目标, 同时鉴于我校语文大课程下分设“口语与沟通”课程, 因此我在单元教学中删去“表达与交流”部分, 将其安排在“口语与沟通”课堂上进行。又鉴于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已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我将这首诗调整为自读篇目, 安排为学生课外学习。考虑到《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致橡树》与《相信未来》三首诗歌的流传度及三位诗人在诗坛的重要地位,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将第一首诗由1课时调整为2课时, 后两首诗均调整为必读篇目, 各安排2课时教学。

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我这样安排:“阅读与欣赏”五首诗词共10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 共12课时。

其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由本单元的每次课后选做作业构成。因本单元为诗词单元, 故我在教学中注重充分体现诗词教学特点, 于每次课堂教学后, 面向学有余力及怀有兴趣的学生, 增设课后选做作业, 构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系列项目, 在最后2课时的“单元总结课堂”进行展示、朗读和交流。这种活动方式既可以使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激励, 提高诗词学习兴趣, 也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与赏析, 逐步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并能使学生逐渐积累名篇佳句, 增强文学储备, 提高文学素养。具体安排如下:

2 结合诗歌教学特点,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一直以来, 我们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但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则往往流于空谈。两年来, 结合新编《语文》教材及学情现状, 我充分注意在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不替学生说他们能说的话, 不替学生做他们能做的事, 不替学生思考他们能够思考的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比如, 我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通过布置预习任务、随时给予点评、平时成绩核算等方式鼓励、督促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诗歌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均由学生在课前完成。我安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资料收集本, 将每次课前预习及课后摘抄任务写于其上, 作为文学知识的积累。由课代表和我进行不定期抽查, 计入平时成绩。

再如, 我注重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恰当巧妙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诗歌由于篇幅较短、语言含蓄等特点, 理解起来往往比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更具有难度。而十六、七岁的高职学生又多数存在深层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较弱的特点, 所以对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教学来说, 如何做到让学生能够理解内涵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解决的:首先, 重视学生的朗读。以读带品, 以品促读, 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 包括学生自读、搭档朗读、音频范读、听读、师生合作朗诵等,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也有助于他们逐渐理解诗歌内涵, 增加经典作品积累。如学生在自读《相信未来》一诗时便提出了对于诗歌第三节朗读的疑问:究竟在哪里断句?自主地产生疑问之后, 在之后的教学中便可以有的放矢, 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其次, 我常常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领学生逐步接近文本的真髓。如在《致橡树》教学中, 我从课前预习到课堂教学中分别层层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 诗的主人公是谁, 题目是什么含义? (课前预习问题) 在这封情书中, 木棉向橡树表白了什么?这两棵树“木棉”与“橡树”有什么含义?中国文学历来有“以花喻人”的传统, 这首诗中能否不用“木棉”而换用某种“花”的形象来代表女性, 为什么, 这是什么手法?朗读描写木棉与橡树爱情的诗句并思考它们的含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什么…… (课堂学习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设计, 学生从诗歌的表层一步步深入到内核, 既深刻理解了诗歌内容, 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眼界。

3 通过多种渠道,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坚持基本要求与多样选择相结合,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改革教学模式, 坚持基本要求与多样选择相结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注意通过多种渠道, 如整合多种资源、设计灵活问题、肯定并鼓励学生的自主欣赏等, 营造和谐、开放的语文课堂。

由于教材中相关文学资料的缺乏, 我在教学中往往整合可利用的资源, 除教材以外, 还包括作家研究论文、作品集、诗词网站、视频、音频以及班级的QQ群等多种资源, 以加强师生交流、挖掘课堂深度、拓展学生文学视野。比如关于徐志摩、海子等著名诗人的研究论文, 比如“诗词在线”等相关网站, 再比如班级QQ群这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资源, 它是我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上传作品及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我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顺畅。

课堂教学中, 我还有意设计个别既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内涵理解、也有助于开阔学生思路的问题。如《相信未来》教学中, 在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后, 为了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据说当时的当权者读完这首诗后做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 就是否定现在。’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回答。他们有的说, 这个评价是错误的, 因为这首诗不是灰色的;有的说, 这个评价说得也对, 因为诗人相信未来的同时就是否定当时的社会现实。我肯定并赞赏学生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继续引申追问:“在你的眼中, 这首诗是什么颜色的?你从诗人食指的身上又能得到什么启示?”这一轮讨论更加热烈, 学生的发言也是争先恐后, 有的学生说, 这首诗是绿色的, 因为它展现了生命的色彩, 从诗人的身上可以学到热爱生命的精神;有的学生说, 这首诗是红色的, 因为它展现了一种热情, 从诗人的身上学到了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及解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让课堂情趣盎然。

此外, 在诗歌教学中, 我也注意密切结合时代特点, 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一般理解与看法, 鼓励他们个性化欣赏。例如, 在《致橡树》教学中, 有个别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提出一个疑问:“我们一般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 可为什么作者舒婷曾说:‘我根本就不是把它当成爱情诗来写的?’”对于学生的深入思考我感到非常欣慰, 首先肯定他主动质疑的学习态度, 接着引导他结合时代背景来思考, 使学生明确:这首诗写于1977年, 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但尽管舒婷的创作初衷不是为了抒写爱情, 但“诗无达诂”,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且舒婷自己也曾说:“我认为一首诗歌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才是真正的诗歌。”况且, 一直以来, 人们对诗中木棉与橡树的爱情都充满了羡慕和向往。所以, 我们一般仍然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解读, 当然如果你认为它不是爱情诗, 也完全可以。这里, 我又给学生推荐了舒婷的一首与《致橡树》有异曲同工之主题的《神女峰》作为比较解读。再如, 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学习之后, 学生明白原来在温暖明亮的诗歌表象下埋藏的是诗人内心挥之不去的绝望和凄凉。但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 生活目前带给他们更多的可能只是美好、简单、幸福, 他们不曾有诗人的心境和经历, 所以, 有些学生表示他们更愿意只体会这首诗温暖美好的一面, 对于学生的感受和意愿, 我认为未尝不可。因此, 我特意布置了一篇读后感的课后选做作业, 即《我读〈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目的正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欣赏, 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新教材的两年实践中, 我逐渐摸索, 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诗教学方法和风格。目前, 有些学生在课后经常进行现代诗创作并常与我探讨, 看到他们的兴趣和进步, 我深感诗歌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我更加认识到这句话的意义, 即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的著名口号:“教师成为研究者”[3]。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 以优质、高效为目的, 为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 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作为语文教师,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能够在诗歌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 编.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谢利民, 主编.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12.描写母爱的现代诗 篇十二

哪怕斗转星移,

熟悉的身影不再挺拔,

老花镜熬出凹陷的双眼,

柔弱的肩膀

仍然坚强地支撑那份沉甸甸的爱。

穿透

耳边垂下的几缕银丝,

撩起风儿

缓缓揉开额前岁月的摺痕,

舀起露珠

颗颗轻舔那张干涸的双唇,

再掬起一捧阳光

最后灿烂您微微凸起的双颊。

多想

偎着您,

贴紧您,

拥着您,

轻吻您,

绕在膝旁聆听童年那些熟悉的歌谣。

端午节甜甜的粽子,

脖子上柔软的手工编织围巾,

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

母亲啊

您温柔的呵护,

如绵绵细雨滴滴润湿我心田,

层层浸透心脾仍感甘甜。

您慈爱的眼神,

如午后阳光浇灌出温暖的种子,

粒粒散发着成长的气息。

您粗糙的双手

如结实的藤条揉成一跟长长的牵挂,

这头勾着我

那端牵着您,

缠绕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诗歌四:母爱

母爱

是最温馨的摇篮

人生的梦

从那里做起

希望

在快乐中成长

母爱

是那段最坚实的`围墙

灾难突来时

把死亡隔挡

胸襟下的生命

书写着感人的乐章

母爱

是那盏鲜血点起的灯

在通向天堂的地狱里

你耗尽自己

燃起新生的希望

母爱

是那轮圆圆的月亮

即使她栖身天堂

也把你牵挂

为你祈福

遥遥的为你守望

诗歌五:母爱如歌

如果我是一棵小草

母亲便是那肥沃的土地

没有她

我不会绿意盎然

如果我是一朵花儿

母亲便是那温和的阳光

没有她

我不会有美丽的色彩

如果我是一泓清泉

母亲便是那鲜活的源头

没有她

我不会有悦耳的歌声

如果我是一尾小鱼

母亲便是那碧波的湖水

没有她

我不会有自由的身躯

母亲啊

你是我的神明

是你给予我了明亮的眼睛

能辨别人世间的美丑善恶

是你给予我了美丽的心灵

赢得朋友不再寂寞

是你给予我了宽阔的胸怀

面对失意依然笑意盈盈

是你给予我了丰富的知识

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家

如今

你已经白发苍苍

如山的苍劲

如今

你已经面容消瘦

如秋的萧瑟

如今

你已经步履蹒跚

如夕阳的斜暮

如今

你已经背脊弯弯

如老桥的凝重

母亲啊

你依然是我的神明

没有谁敢亵渎你清醇的心湖

没有谁敢亵渎你无私的胸怀

你永远都是女儿灵魂深处的最爱

你永远都是女儿心中一首动听的歌

诗歌六:母爱诠释

母爱沉

十月怀胎劳身形

为你

妈妈失去美姣容

母爱痛

一朝分娩刀剜心

为你

阎王殿里走一轮

母爱重

宝贝早晚抱怀中

为你

压弯腰身不喊疼

母爱轻

小小心心用手蹭

为你

轻轻哼吟唱童音

母爱重

絮絮叨叨说不尽

为你

一天到晚叨不停

母爱深

深情关爱在心中

为你

良苦用心育前程

母爱恒

风雨无阻伴儿行

为你

一生未曾放宽心

诗歌七:母爱

不管是人变猴子

亦或是猴子变人

在世间

有一种爱最无私

不管是风云变幻

亦或是時光倒流

在世间

有一种爱最永恒

从哇哇着地

到长大成人

那一种的爱

就像那人之影

与你随行

她可以把自己的一切

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

也从不吝啬 给你

她是人世间最值高歌

美丽之品格

她是天地中流芳千古

不变之感情

她就像那

冰山之雪莲

圣洁 美丽

最值 珍惜

诗歌八:月光母爱

月亮升起

似冰似月

母亲露笑

照亮我心

不知是否有前生

也不知是否有来世

我们是否前生相识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曾经问过月亮

月亮却总是什么

也不说

你用空白

在夜色织成的画布上写诗

日渐丰盈的笔墨

吐出你的心灵

当一切圆满之后

我知道

你复又孤独

这是人到中年之后的迷惘

还是你最后的光亮

我尚未冰冷污秽的心

依旧冰凉

再见

我的身心

别了

我的灵魂

上一篇:初一政治单元目标测试卷试题下一篇:职责分离财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