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24-11-07

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精选8篇)

1.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一

下面,我就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强调四点意见。一要深入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要把此次会议精神与中央一号文件、省委八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一并学习宣传。希望参会的同志将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向班子成员进行传达,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文件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上来,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文件,以及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二要切实抓好当前的春耕生产和粮食生产工作。各地要结合贯彻落实全省早稻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地实际,严格执行粮食生产县(区)长负责制,把粮食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切实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保种植面积、保粮食产量、保市场供给、保粮库储备、保农民得实惠”的要求,落实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把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交给农户,把粮食补贴兑现到户,把农业技术服务送到田头,千方百计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达到增产高产、自给有余的目标。三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各地要在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的同时,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更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激活农村的市场主体,增强他们自主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四要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带着对农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政策宣传给群众,把措施落在实处,做到政令统一,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支农资金保障到位、领导精力保障到位,为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供体制性和机制性保障。

2.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二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三

一、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

破解“三农”问题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关键是要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从吉林实际出发,协调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化”统筹之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以做大做强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为主要工作抓手,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做好2010年全省“三农”工作,既要统筹兼顾,更要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确保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农村好形势巩固住发展好。

三、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定提高,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补贴方面,强调增加资金、完善办法,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金融支持方面,强调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出台“三个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求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调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凸显“三个亮点”,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受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另外,还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开拓农村市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要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从当前工作抓起。一要认真抓好粮食收储工作。要正确判断粮食市场走势,适时提供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民把手中的余粮卖上好价钱。同时,各类粮食收储企业和农民群众要做好安全储粮工作,坚决消灭安全隐患,防止火灾发生,防止霉变。有关县(市)一定要解决好“地趴粮”问题,减少损失浪费。二要抓好备耕工作。今年是春节前立春,春脖子短,节后各类农活催手,备耕任务相当繁重。从现在起,各地各部门要立足高标准高质量搞备耕,立足抢前抓早搞备耕,立足抗灾减灾搞备耕,早动手,早准备,早筹集各类物资。尤其要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生产资金准备,为搞好春耕生产,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三要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四要组织好冬春农业生产。五要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各级干部要深入到受灾地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中去,加大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以及过冬保暖等实际问题,努力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确保他们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4.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四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区县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和业界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接待游客449万人次,同比增长 23.5%,实现旅游总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32.6%。接待境外游客6000多人次,同比增长近10倍。从完成“十五”目标任务情况看,全市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 16.34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8.5%。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旅游秩序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有所提高;旅游经济效益逐步增长,旅游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面完成了“十五”目标任务。对2005年和“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成绩,对全市旅游系统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区县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锐意开拓、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有国际国内大环境的积极影响,又有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市上下锐意开拓,积极进取,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市旅游业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已经向国外、省外扩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的转变,提出了“打造旅游支柱产业,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XX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遂委发〔2006〕2号),这是市委、市政府实实在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体现。我市连续3年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旅游发展的热潮。发改、交通、建设、公安、工商、林业、质监、物价等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涉旅工作。各区县、园区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促进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从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产业结构和资源开发战略看,我市旅游业发展刚刚步入高速成长期,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推动我市旅游业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加大力度,落实措施,确保旅游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全市旅游发展战略提升期。我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旅游要素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加快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旅游产业必须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我市旅游总收入目标为20亿元,这是切合我市旅游发展实际的,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完成的。我们一定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年旅游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客源市场

旅游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宣传的重要性。有学者指出,宣传已成为旅游的第七大要素。近年来,我市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要进一步增强宣传促销的意识,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争取在接待国(境)外游客方面有大的突破。要充分发挥中国死海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拓展东南亚海外旅游市场。要树立“大旅游、大宣传、大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力量,策划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促销活动,高起点、大手笔对XX旅游进行整体策划和宣传促销。要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充分运用影视、歌曲、广告、画册等多种途径,提高宣传促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旅游宣传的实效。要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搭建旅游宣传交流的平台。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继续加强与中、省宣传媒体合作,加大主流媒体对XX旅游的宣传。我市各新闻媒体要开辟固定栏目,广泛宣传我市旅游业,营造全市良好旅游氛围。要整合行业促销力度,调动企业参与宣传促销的积极性。今年四月,中国国内旅交会将在成都举行,市旅游局要发挥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各区县要积极组织企业和有关部门参与,要精心设计和包装,突出XX旅游的亮点,营造XX旅游的特色。还要积极组团参加西博会和省上组织的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要自觉参与到全市旅游整体宣传营销上来,把XX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具体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突出重点,努力把中国死海、观音故里、国宝宋瓷、西部水都等品牌叫响,为更多的游客所向往。

(二)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

要加快旅游城镇建设,深入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规范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设施,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城镇和民俗风情街区。射洪要着力打造子昂文化城,大英要围绕“死海”丰富好盐文化的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城市。要抓好旅游城镇和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地加快重点景区的交通、通讯、能源、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治安、医疗、餐饮、环卫、通讯等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软硬环境。

要着力打造XX旅游精品。中国死海要尽快启动二期工程,不断丰富景区内涵,增添游乐设施,增强吸引力,保持可持续发展。要全力支持遂宏天合公司开发广德、灵泉,高起点打造观音故里旅游品牌。要抓好西山宋瓷文化园的开发建设。宣传、文化等部门要抓好观音故里、宋瓷文化的发掘和宣传。射洪县要尽快实现“中华涪江湿地走廊”的开工建设。蓬溪县要利用中国书法之乡品牌,抓好旅游综合开发,抓好高峰山景观开发。船山区要办好首届桃花节,着力开发城郊旅游。安居要加快开发跑马滩——卧佛风景区。总之,要根据潜在的旅游资源,找准定位,尽快实现旅游开发的破题之作。

要切实抓好旅游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必须注意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是XX旅游的一大特色,要把绿色生态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相结合,建成一批享誉国内外、具有较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旅游文化精品。要着力打造中国诗、书、酒、画文化旅游之乡,促进旅游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要借鉴和推广武侯祠保护和开发的经验,切实做到文化、文物、文艺相结合。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深入挖掘我市旅游文化内涵,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使游客“寓教于游,游有所获”。要提倡科技兴旅,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项目进行立项保护和开发。制作XX旅游主题宣传片,提高XX文化和XX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要抓住商机,高度重视具有XX地方特色、文化品味较高的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做到构思新颖、工艺精湛、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大力推进旅游商品的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各区县、园区要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全市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以此为契机,推出一批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三)以项目年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近年来,我市旅游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先后引进成都天友集团公司、北京国宏天合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北辰建设集团公司开发建设中国死海、广德灵泉、中华涪江湿地走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旅游开发。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是全市“项目年”,各区县、园区和相关部门要继续包装有特色、有创意的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吸引大企业、大财团进入我市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要创新旅游发展投融资体制,借鉴经营城市的思想,激活无形资产,促使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要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化运作,采用门票质押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要坚持“政府为先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发展思路,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等方式,对景区经营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开发建设。

(四)规范引导农家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旅游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游”,给我市农业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各区县、园区、市级有关部门要把农业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要以旅游服务“三农”,促进“三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主动配合,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示范点建设,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二是学习成都等地发展农家乐的经验,推动农村旅游提升水平。我省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无论在规划、特色方面,还是在发展规模、水平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从我市情况来看,城郊及各区县的农家乐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农家乐已达3400多家,但规模、档次还不高,有鲜明特色的不多。在这方面还要向成都等市学习。各级旅游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农家乐”的引导和规范,特别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农家乐”生态文化内涵,提倡多样性,提升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县城旅游和旅游小城镇贴近农村,能带动农村的发展,对保护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很有益。发展县城旅游,重点要抓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搞好与中心城市的旅游市场衔接。四是要扩大旅游区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心系农民,把发展旅游区与致富一方百姓结合起来,带动农村发展。

(五)抓好旅游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展旅游,生态是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就不可能有生态旅游的兴起。要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坚持保护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XX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广阔。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达33.5%,是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特别是广德、灵泉、金华山、高峰山风景区及城区西山片区,植被茂盛,林相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一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旅游开发的首位,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做到植被不被破坏,水体不被污染。坚持不懈地实施和巩固天然林保护工程,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要像保护天然林一样保护水资源,禁止在景区内的河道上滥采乱挖,禁止在重点景区采矿挖砂,破坏原生植被。二要抓好生态建设。抓好景区绿化,把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生态恢复重建和景区植被增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要把生态旅游的发展与扶贫富民结合起来,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三要利用好生态。生态旅游的兴起,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合理确定景区生态容量。要继续抓好景区环保工程,加强对景区及重要旅游城镇的环境综合治理。要切实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六)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创建美好市场秩序

要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旅游企业的从业行为。要以“三优一满意”(优良环境、优美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为目标,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在全行业中普遍开展文明服务、人性化服务、细微服务等质量建设活动,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文明程度。

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要进一步加强对导游的培训,扩大导游的知识面,提高导游人员的讲解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导游成为“XX旅游的代言人”。要借鉴峨眉山、文殊院加强管理的经验,不断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欺客宰客、强制消费、降低服务标准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处理游客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活动,做好景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景区平安,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努力促进旅游发展新跨越

5.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五

一、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三大灾害。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目前,我市森林面临的头号危险性有害生物就是松材线虫。松材线虫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40天即可死亡。该病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除治难度大。近两年,在我市周边连续出现松材线虫病疫点。目前,我市贵池区、青阳县、东至县均与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毗邻。贵池区观前镇与铜陵市松材线虫病发病山场最近直线距离仅4.2公里,青阳县丁桥镇与铜陵市山场直接相连,与发生点直线距离只有11公里,松材线虫病自然传入我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面临松材线虫病威胁的同时,松毛虫和杨树、毛竹、经济林病虫害等常见森林病虫害和其它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也对森林资源构成威胁。2、充分认识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池州是一个山区市,山场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7%。可以说,健康、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市委、市政府从池州的市情出发,提出建设“生态强市,旅游强市,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全市松树面积166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26%,全市松树蓄积量554万立方米,占全市森林蓄积量34%,一旦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感染了我市森林,那森林资源就会受到破坏,并会威胁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强市谈何容易。森林是我市旅游景观的基础,如果是在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保护区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病,那旅游兴市就失去依托,也就谈不上建设旅游强市。同时,森林还是山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林业有害生物频繁发生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林产品品质,减少森林经营收入。一旦发生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不仅木材不能利用,而且就会给人民群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说,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森林资源,是保护我市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强市的需要;是维护林农收入,建设经济强市的需要;是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强市的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加快发展,富民强市这一池州发展的大局出发,来认识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应当肯定,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市大面积森林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等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石台占大松材线虫病发生点通过认真除治和综合治理,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基本拔点的目标。松毛虫、杨树害虫、竹类害虫、经济林病虫害等主要森林病虫害未发生大面积灾害,为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松材线虫等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构成的威胁日益加大,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如果防控不力,极易暴发成灾。因此,我们必须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维护森林健康,确保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强市、旅游强市、经济强市提供有力保障。1、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作出批示,“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和传播蔓延的情况十分严重,如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将严重危害林业的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防治计划,开展森林病虫害的普查和监测,实行严格检疫、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治,依靠科技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防治办法,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教育的手段搞好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何闽旭书记对我市的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市政府不仅发了政府令,还多次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出专题部署。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明确奖惩,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部门参与,共同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特别是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沟通信息,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积极帮助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林业生物防治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供电、电信、移动、联通、部队、卫生、教育、城建、交通、航运等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系统内的宣传教育,规范管理,认真执行国家森林植物检疫法规和政策,主动加强与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联系,防止在业务和经营活动中,从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情发生区调入松木及其包装制品和其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对有关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检疫检查。3、进一步完善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制度。林业部门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制度、检疫制度、防治制度和其它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制度化建设。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制度建设问题。根据我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市松材线虫病预防指挥部去年7月以松防指1号文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松材线虫病检疫检查制度、监测普查制度、枯死松树清理制度、发现枯死松树报告制度、复检制度、检疫申报制度、发现新疫点报告制度等7项制度。实行这些制度,既是松材线虫病防治法规的要求,也是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要求,对搞好我市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市松材线虫病预防指挥部办公室要认真检查和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希望各县、区和九华山管委会的分管领导和松材线虫病预防指挥机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4、重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成效。各级政府要结合效能政府建设,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一是重视防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引进人才等途径,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防治队伍。二是重视加强防治执法能力建设。防治执法机构要加强学习,依法行政,既要严于执法、敢于执法、勤于执法,又要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规范程序。三是重视防治基础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舍得投入,适应防治形势的需要,及时配备和更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设备和基础设施。四是重视防治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突发性灾害应急处理组织,根据应急预案要求,搞好物资储备,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6.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六

K J.CO

M 4

一、2005年全市纠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5年,全市纠风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切实纠正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监管,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2005年全市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7085万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给农民带来4351万元的实惠;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市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72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推行“一事一议”,全市264个村、1962个组共筹资1028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公益事业;还建立了县、乡、村、农户四级涉农负担监测网点,加强了对农民负担动态管理,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

二是大力规范了学校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全市进一步规范了“一费制”收费项目、标准,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形势、法纪、传统教育费”,取消了15所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实验班、特长班对学生的高收费,共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1800多万元。出台四条硬性措施,规范公、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减轻学生家长负担近100万元。对贫困生减免学杂费、住宿费、课本费944万余元。认真执行学校收费公示制度。加大对中小学收费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有所遏制。

三是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患者的利益得到维护。规范药品采购行为,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3.86%,让利患者达761万元。卫生行业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三级承诺,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建立医德医风巡查制度等,使全市医务人员收受“红包”、拿回扣的现象明显减少。

四是扎实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对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了重点评议,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督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17个部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省纠风办、省相关厅、局的肯定。通过评议,推动了行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五是进一步加大纠风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运用办案成果进行警示教育,帮助有关地方和部门分析原因,查找制度漏洞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努力从源头上建立遏制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其他一些专项治理工作,如治理公路“三乱”、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部门乱着装、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党政机关无偿占用企业钱物、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2005年的纠风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纠风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各级监察机关和纠风办的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不正之风在我市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仍然存在,少数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比较严重,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较为突出,纠风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纠风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思想,努力开创纠风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完成今年纠风工作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纠风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中、省的要求,突出重点,着力创新,全面推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用好管好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对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不坚决、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要坚决查处。要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行为,继续治理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集资、乱摊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切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要重点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教材销售回扣、药品开单提成和回扣等商业贿赂问题,重点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的行为,查处一批商业贿赂案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三)切实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确保“两免一补”落实到位。要加强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决不允许截留、挪用、挤占、平调。要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对已改制学校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落实学校收费公示制,并将其作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试点,实行城市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的制度。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大政府对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步解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过多过滥引发恶性竞争的问题。加强对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五)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加强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要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政府公务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必须坚决纠正,对不依法办事、不依纪办事的行为要从严查处。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求真务实,力戒浮夸作风;要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质量,坚决防止和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要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时,今年新部署的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活动、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等,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必须牢牢把握政策界限,深入调查研究,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达到专项治理的预定目标。

三、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努力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

做好纠风工作,关键靠发展、出路在改革、前提是预防。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建立和完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克服体制机制性障碍,铲除源头上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

一要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围绕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出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对容易出现不正之风的地方和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纠正。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明两年,中央和省都将加大教育、卫生投入。各级各部门都要从投入保障上下功夫,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纠风工作责任制。纠风工作责任制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根据分工各负其直接领导责任。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的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政风行风状况,研究制定本辖区、本行业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议事协调和工作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要把纠风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管理,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要进一步实施纠风工作责任追究制。各级纠风办要对纠风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纠风工作落到实处。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纠风事项拒不办理,对严重不正之风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或上报虚假情况的,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人或分管领导人的纪律责任。对因不正之风行为引起行政诉讼败诉的,除追究直接当事人责任外,要追究本单位主要领导人和分管领导人的纪律责任。由于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致使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不正之风问题,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要对单位主要领导人和分管领导人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纪律责任。政府、部门或有关单位违反国家政策规定,做出错误的规定、决定等,造成不正之风问题的,要对主要领导人和负直接责任的分管领导人进行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纪律责任。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7.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七

刚刚过去的2008年极不平凡, 大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 任务繁重。一年来,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为主线, 强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继续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创新思路, 克难攻坚, 扎实工作, 全区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归纳起来主要是取得了“三个新突破、三个新进展、四个新成效”的显著成绩。

(一) 建设工作取得了三个新突破

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建设、建设经济发展和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等三个方面。

1.强化城乡规划调控功能, 城镇化水平实现新突破。一年来, 我区深入实施城镇化核心战略, 城镇规模逐步扩大, 城市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至2008年底, 我区城镇化水平达到38.2%,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成为我区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年。一是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为重点的规划编制迅速推进, 调控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三是村镇规划积极推进, 相关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内, 全区完成乡镇总体规划86个, 村屯规划4366个。自治区重点镇动态调整取得阶段性进展。

2.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建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建设行业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等三项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 达到1081.9亿元, 同比增长21.5%, 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8.6%, 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3.6%。二是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增强。房地产业、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691亿元, 占全区的9.64%, 直接拉动全区GDP增长0.95个百分点。

3.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取得新突破。通过强化治本性工程措施, 我区治污减排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双双猛增约8个百分点, 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6.70%。

(二) 建设事业发展取得了三个新进展

主要体现在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和建筑节能等三个方面。

1.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各地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管理, 确保以崭新面貌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一是加强领导, 进一步明确深化拓展任务。二是注重与民生结合, 整治“脏乱差”。三是推进“穿衣戴帽”工程, 提升城市形象。四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 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2.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廉租住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全区获得廉租住房保障共9.11万户 (其中租赁补贴7.75万户, 实物配租6597户, 租金核减5140户, 其他2003户) , 分别超额104%、10.3%完成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达的任务。

二是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加快。2008年, 全区在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315个, 完成投资35.4亿元, 竣工项目146个、2.6万套、269.1万平方米, 占年度计划的141.7%, 超额41.6%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建设任务。

三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加强。住房公积金专项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监督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各项业务进一步规范。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和发放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 解决了20多万户职工的住房问题。

四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各地注重抓好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及时研究提出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对策。加大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力度,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鼓励房地产开发向县城和重点镇发展;着力增加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和保障住房供应量。

3.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督促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 2008年全区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80%, 建筑节能累计完成30万吨标准煤。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组, 认为我区建筑节能工作做到了认识到位、目标分解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考核评价到位、工作成效到位, 建筑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 建设工作取得了四个新成效。

主要体现在建筑市场、重点工程建设、民生工作和队伍建设、法制工作等方面。

1.加强建筑市场管理, 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建筑业、勘察设计业企业资质监管, 严格准入与清出制度。二是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 维护建筑市场秩序。2008年全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发包4230个, 总造价402亿元。三是抓好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年内,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8%。四是加强防震减灾管理工作, 提高防灾意识。

2.强化对自治区重点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和服务, 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200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130项, 计划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76项, 全年完成投资856亿元, 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积极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 全力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 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确保了项目落地和工程顺利推进。

3.稳步推进建设系统民生工作, 在保民生保稳定上取得新成效。各级各地建设部门努力落实廉租住房制度, 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 推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把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与关注民生相结合, 疏堵并举, 既方便了群众生活, 又加强了管理, 维护了社会稳定。

4.抓好人才教育、法制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队伍建设、立法工作和精神文明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行业队伍建设,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法制建设, 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营造了建设系统健康、和谐、向上的氛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 我区建设系统组织了46人的救援队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 援助灾区30万元的环卫设备, 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90多万元, 得到受援地区的好评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在自治区50大庆项目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中, 我们临危受命, 发挥团结拼搏精神, 在30天内完成了半年的工程量, 为自治区50大庆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自治区领导赞扬我们“是一支十分优秀的队伍, 一个特别能打硬仗的团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行业发展不快, 城镇化水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业发展等, 与东部省区相比差距很大。二是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的力度不够, 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三是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薄弱, 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四是建筑市场监管渠道、手段和方法不多,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五是党风廉政建设有待加强, 地方建设部门个别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教训深刻。这些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是广西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一年, 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抓住机遇, 大力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一年。全区建设系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及自治区的决策部署,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发挥建设行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着力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筑节能、建设经济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建设系统和谐稳定工作, 实现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我区城乡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

——城镇化水平比2008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力争提高1.8个百分点, 达到40%, 提前一年完成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目标。

——房地产开发、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城镇危旧住房改造等完成投资730亿元, 同比增长17.4%。

——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00亿元, 同比增长29%;

——村镇农房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 同比增长14%。

——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达到30%, 力争达到3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达到57%。

——建筑节能33万吨标准煤, 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8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突破135亿块标砖。

——抓好自治区重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和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促进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续建和竣工投产三大类重大项目994亿元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 今年要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 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 组织“项目建设年”活动, 促进全区建设系统投资目标的全面完成

中央提出, 要把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自治区决定开展“项目建设年”, 力争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亿元的目标, 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我区建设行业是扩内需、保民生、促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在“项目建设年”活动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组织最强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年”, 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项目建设年”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 组织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30亿元 (包括住房和房地产开发投资730亿元, 市政公用设施投资400亿元) , 协调推进村镇农房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 配合相关地方和部门推进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等完成投资约710亿元;抓好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六大社会重大公益项目建设;做好全区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协调服务和质量安全等工作。一要进一步树立信心, 提振精神。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精神,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通过“项目建设年”内生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焕发创造力、提高战斗力。二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我厅设立“项目建设年”指挥部, 由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 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级建设部门也要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一把手要亲自抓, 分解和落实工作任务, 强化协调、配合、督查、奖惩机制, 加强项目管理, 规范建设程序, 把好项目进度关、质量效益关和安全生产关。三要突出抓好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管理工作。今年, 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共563项, 年度安排投资1304亿元。要重点抓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的督查和专题调研, 加强协调, 完善服务, 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 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 协调推进六大社会重大公益项目建设, 确保完成自治区交办的任务。四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围绕推进和服务于项目建设, 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 建立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在项目选址、规划许可、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管、项目竣工, 以及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最佳的服务, 促进项目建设。

(二) 加强城乡规划调控, 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强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革和健全城乡规划管理, 加快推进支撑我区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一是突出发展中心城市。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 以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为重点,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发展, 推进南宁五象新区等城市新区、工业区污水垃圾处理、城市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和实施等问题。加强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或审批;加快发展城镇经济, 打造一批强市强镇;加紧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开展城镇重点地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抓好边境国门城镇高标准规划建设和风貌改造。

二是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抓紧完成我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的上报审批;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备案制度;开展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试点;完善城乡规划内容;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

三是切实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开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试点, 完善县 (市) 总体规划中的村镇体系规划内容;加强自治区重点镇的规划编制、实施和动态管理;开展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定、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强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工作。

(三)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完善政策措施。今年全区计划廉租住房保障10万户, 新建廉租房2.7万套、经济适用住房3.15万套, 加快已审批的市场运作方式建房的项目建设, 启动城镇危旧住房改造100万平方米, 并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各地要按照自治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安排, 落实建设任务, 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 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和轮候机制, 加强保障家庭入住后的管理和服务。

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提高实物配租的比例, 抓好廉租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 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 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 积极探索新的住房供应模式, 组织实施危旧房改住房改造。

三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 落实和完善促进住房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 加大对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 减少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赋, 减轻居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负担。

四是加快农民住房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协调推进村镇农房建设完成投资160亿元的任务。

(四) 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 提高城乡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着力在提高城乡发展环境竞争力上深化拓展;着力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上深化拓展;着力在形成城镇风貌上深化拓展;着力在便民利民上深化和拓展;着力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深化和拓展, 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转变, 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确保所有市县和自治区级以上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在年内开工建设。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严格把好设计、施工、监理关等。

三是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开展第七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活动, 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市场化城市管理改革试点;加快中心城市“数字城管”建设;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应急管理体系, 完善建设行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五) 加快推进建筑节能,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

一是加强建筑节能监管。加强对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的监管等。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工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 形成建筑节能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实施示范工程。组织开展60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完成26个市、县路灯的节能改造等。

三是加快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广西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和建筑节能试点示范项目为载体, 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技术, 加强新建建筑、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及改造, 争取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六)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完善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监管机制

我区今年的建设任务繁重,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建立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监管体系, 引导建筑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 安全优质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力争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00亿元。

一是着力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加强建筑市场的治理整顿。严格执行建筑市场失信惩戒制度, 加大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动态监管。

二是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依法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实行招标代理合同备案制度及招标代理项目负责制, 加强招标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对招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决清除出建筑市场或撤消招标代理资格。

三是严格建筑市场清出与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管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 拓展服务功能, 确保工程交易活动有序、集中、公开、透明。

四是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申报建筑业特级、一级资质,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的方向发展, 或转型为劳务企业。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交通、市政、钢结构、建筑智能化等专业企业, 鼓励骨干企业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的施工能力等。

五是严格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 加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抓好住宅工程逐套验收, 努力消除质量通病, 全区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要达到100%。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 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探索取消工程质量监督收费之后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新模式, 努力把监督模式从监督检查向执法检查推进。

六是进一步提高全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能力。落实广西建设系统防震减灾工作部署, 全面提高我区建设系统防震减灾能力。

(七) 加强法制建设、人才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 提高发展软实力

一是继续开展在职干部的全员培训, 提高全员素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活动。认真抓好注册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等十三类执业资格的考试组织协调以及继续教育, 继续加强建设行业农民工技术培训, 提升全区建设行业队伍素质。

二是加强法制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全力以赴确保《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立法计划的按时完成;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筹备组建广西建设稽查执法机构, 强化对全区建设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开展相关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完善建设执法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 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出台《提高广西建筑设计水平的指导意见》, 着重加强小城镇建设、改造的技术引导工作, 重视抓好民族特色的挖掘、提炼和培育, 促进我区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八) 加强重点环节监督, 教育、预防、惩治相结合, 扎实推动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 是确保我区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党委 (党组) 作为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坚持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布置、同时检查, 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要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来促进行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转变,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切实用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 突出抓好对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情况的督查,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建安劳保费、建设项目招投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审批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 预防和制止城镇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维护建设系统稳定大局。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激发工作热情, 营造积极、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增强建设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转变作风, 坚定信心, 振奋精神

(一) 将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我们要把应对挑战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 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领导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解决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突出问题,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实事求是, 统筹兼顾, 努力消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 着力解决建设事业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采取非常的办法、非常的措施、非常的力度、非常的政策, 积极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 切实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要在准确把握建设事业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转化为加快住房保障体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机遇, 坚定信心, 科学发展。一要反应快、出手快、行动快。及时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及时研究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最大限度地加快建设行业的发展。二要把握准、决策准、措施准。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 确保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找准着力点, 选准突破口, 使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和投资落到实处。三要严明纪律、严肃要求、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 制定合理的考评奖惩措施, 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四要上下齐心、左右协调、形成合力。抓好超前谋划、有效对接, 扎实搞好项目前期工作, 力争项目能批、能建, 确保项目落实。

(三) 坚持务实、团结的作风, 扎扎实实抓工作

8.x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篇八

一、目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做好某一方面工作,必须把握宏观情况。只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重大方针政策有了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系统工作。开展审计工作,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陕西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我省GDP从不足5000亿元到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14.9%,在全国表现突出。2011年,陕西GDP达到1.2万亿,增长1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增长30.2%,经济发展强劲;完成财政总收入2577.97亿元,增长43.13%,去除两权价款实现同口径增长28.27%,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都超过GDP增速,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与各条战线包括审计机关广大审计人员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

今后几年,陕西还将处于快速增长期。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环境保护、资源浪费等问题显现出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关注经济运行质量,关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审计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经济越是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监督的作用就越关键,全省审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加大审计力度,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切实发挥审计工作在提高政府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提高政府品质,从审计角度讲,就是要从各部门政策执行、规范管理、绩效高低、廉政建设等方面,加强监督,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政策执行,就是通过审计,检查各个部门、地区对中央和省上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发展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执行的好,将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否则不仅“拐弯超车”是空谈,还会被兄弟省份甩在后面。审计作为监督部门,要检查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要及时揭示违反政策要求、偏离政策方向的苗头,确保政令畅通。

规范管理,就是检查资金管理的规范程度。有些部门和单位把预算一做,计划一分,实施过程中是否有问题,有的领导和主管机关并不了解。有的领导风险意识淡薄,不经过严格审查,就把钱拆借出去,最后血本无归。审计要加强对政府各部门经济活动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从制度上追根溯源,查找体制机制上的原因和管理上的漏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依法行政。

绩效高低,就是看投入产出比,看政府投钱收效如何。这方面,特别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工程的跟踪力度,抓住像渭河流域治理这样涵盖内容多、时间跨度长、投入资金大的重点项目,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不仅关注这些项目的社会效益,也要关注它的经济效益,重视绩效。通过审计,引导各部门、各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到淘汰高耗能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上。

廉政建设,就是重点检查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遵守党纪国法,是否有不廉洁的情况。目前,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等,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旦管理不好,监督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审计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审计监督,依靠制度管人管事,这既是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是对干部的提醒和保护。

三、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审计职能

一是加大对省委、省政府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全省审计机关要把促进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任务,高度关注财政、金融、产业、土地、税收、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执行情况,注意跟踪检查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发现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的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和有效。要发挥审计独立、客观和涉及经济社会面广的优势,密切关注我省经济社会运行趋势,及时反馈新情况、新问题,为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搞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这几年财政审计搞得不错,但还要进一步突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政府部门是财政支出的主体,很多部门掌管财政资金的再次分配权,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体现着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要重点检查财政预算执行如何,资金分配有没有截留,专项资金有没有挪作他用,钱是否花在了刀刃上。特别要突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揭露和纠正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突出问题,督促专款专用,切实发挥效益。同时,要注重研究分析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审计意见建议。

三要加强对重点民生的资金项目的审计。去年我们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今年还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推动民生持续发展。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今年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全面审计。温家宝总理强调,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的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社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高度关注,把社会保障资金用好,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共享改革成果,关系到能否逐步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保资金审计工作,这次社保资金审计也是对我省社会保障工作的一次全方位的检验,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好审计和审计的配合工作。此次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准备规模大、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艰巨,各个市县、政府可以以文件形式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审计的配合工作。审计工作一盘棋,如果哪个市县在这个审计配合上影响到全省的工作,全省就将影响全国工作,就要追究相关责任。社保资金审计是国务院交给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国务院对审计机关的信任和重托,审计机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社保资金的审计作为我省今年审计机关第一位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向党、政府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我省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3.6万套,竣工交付使用30万套,计划完成陕南8万户、29.5万人和陕北2.2万户、8.8万人的搬迁任务,要重点关注资金保障、设计质量、分配公平、退出机制和长期管理机制几个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边建设边审计的办法,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和分配状况的全过程跟踪。

四是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我省省情决定了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今年我省投资规模力争达到1.2万亿元,计划安排省级重点项目450个,年度投资3000亿元,要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在投资和工程建设领域加强审计监督,探索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源头治理,促进管好、用好建设资金。要进一步转换思路,利用多方力量,把预、决算审计与过程审计结合起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下发后,我省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审计,以及审计评价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下一步要抓好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要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把握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促进公务人员依法行使权力。要加大对经济活动总量大、掌管资金量大、行政权力大的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注意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做到问题明、证据实、打得准。要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司法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用好审计结果,提高重大案件侦破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六是重视审计整改。审计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整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完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联合督促,接受审计的部门、单位和企业要认真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结论,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认真整改。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整改的督促检查,发出整改公告,必要时可由省政府出台制度,对审计整改提出要求,做出规定,予以规范。对审而不改、屡审屡犯,导致部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重大经济损失浪费等问题的,要追究领导干部责任,移送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需要强调的是,审计系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高,技术性强,业务水平要求高,审计系统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同时,加强学习培训,优化审计干部的知识结构,不断的适应现代经济金融和高科技快速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计系统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理解审计工作性质,支持审计系统开展工作。

上一篇:中望CAD教程第二章:中望CAD设置下一篇:四类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