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2024-09-14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精选12篇)

1.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一

关于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反思

柳树泉农场学校 王文刚 七年级

【案例】

1、学习目标:

运用地形图及课本材料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现状。

2、教学重难点:

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四人为小组读教材图6-2-6,合作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说明:A、探究时间为三分钟。

B、探究完毕后由小组长交流成果。

C、各小组互相比较,选出优胜小组进行奖励+10.图6-2-6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过程观察】

在实际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通过奖励机制的激励,大部分小组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互相交流;学习较好的学生和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发言较多。但也存在比较大的几个问题:

1、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水平由于学生座位的限制,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2、小组内部贪玩好动的学生较多,则会很难将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之中,更多的是去说悄悄话,搞小动作。

3、小组合作探究的分工不太明确,考虑原因的分工不明、没有确定的总结记录和语言组织汇报,随便推人总结。【案例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采众家之长,集百家之言”,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的过程和学习形式;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从以上要求及目标出发,不难发现我设计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没有问题的,本学习内容也适合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就出现的问题我发现以下原因:

1、学生的座位是班级固定的,没有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小组组成进行合理分组。

2、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进行良好的搭配。

3、没有对小组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讲解说明,让学生只是简单的认为,我们小组只要有观点就可以,不会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解决措施】

1、成员搭配:打破作为限制,充分考虑男女性别、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程度、总结概括及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组。

2、活动组织:要特别关注一些后进生和学习中等学生所在的小组,因为他们是学习提升空间较大的学生,更是思维活跃最容易出现金点子的学生。

3、评价鼓励:在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加分的同时,更要对学习一般但是在本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肯定,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4、准备工作: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项专门的要求和讲解,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本次活动,从而提升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二

一、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然而, 我们发现, 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并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出现这种情况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因此, 我们就如何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调研分析。

二、现状分析

关于如何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国内外专家学者给予了广泛关注, 并且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就目前来看,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基本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 科学把握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和作用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 因此, 教师一定要科学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

2.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所谓“异质”分组, 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 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 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是实现“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 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 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 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 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 是开展合作学习初期的主要合作形式。

3. 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 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 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 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针对这种不足, 合作学习特别强调在小组活动中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责任, 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 使他们相互依赖。

(1) 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 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 分工负责, 共同实现小组目标。我们在划分角色是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来进行。做事有耐心的同学可以负责记录, 做事仔细的同学可以纠错, 具有领导能力的同学可以担当联络员。

(2) 通过资源分配来明确成员的个人任务。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明确学生的个人责任, 实现积极的相互依赖。比如, 把总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分配给每个成员, 总任务的完成质量通过子任务的完成质量来评价;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 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学习时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帮助, 但测试是每个成员必须独立完成的, 并综合每个成员的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这些方法都使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 有明确责任, 相互依赖, 也体现了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价值。

4. 改革学生座位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应改革面对背的观众式座位排列, 采用“矩形式”或“马蹄式”的座位形式。这样, 学生面对的除了老师, 还有同学, 方便师生、生生交流与协作。

三、反思与建议

总的来说, 我们在近几十年的研究摸索中, 在合作学习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1.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首先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 以提高其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2. 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早期, 我国的研究者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对合作的价值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论述和探讨, 同时也对国外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介绍, 但是, 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操作性、适应性方面有一定欠缺, 很难为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 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虽然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 但是对这些成果缺乏理论的升华和提炼, 因此又有迁移价值较小的不足。这种现状不利于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者和教师密切合作是必须倡导的研究方式。

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要实现有效的分组, 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了解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仅仅从学习的角度分组是显然不够全面的, 至少还要从性格、爱好等方面仔细调查分析, 从而合理分组。老师可以一方面和家长取得联系, 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 另一方面, 如果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学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4. 对于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合作学习分组理论还不够完善。追根溯源, 还是我们的理论不够完善, 国外的研究毕竟是他们的, 我们可以借鉴, 但是不可以生搬硬套, 例如国外的班级都比较小, 20~30人一班, 可我国多是大班教学, 分组自然有所差异。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 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通过进一步地实验研究, 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 如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每组多少人效果最佳;划分后的小组维持多长时间效果最好;小组之间的座位如何安排等。除此之外, 还应该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这些问题还在进一步的探讨之中。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3) .

[2]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6) .

[3]王冬凌.关于合作学习的反思与前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

[4]马兰.合作学习:给教师的建议[J].人民教育, 2004, (2) .

[5]陆彩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广西教育, 2004, (31) .

[6]赵伟红.浅谈小组合作学习[J].江苏张家港市技工学报, 2004, (2) .

3.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篇三

关键词:班主任;培养;育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83-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并不是形式上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这是表面上的合作,是假合作。

2、小组合作的问题过于简单。在听课中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继续讨论,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3、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有些教师不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作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4、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常见到有些教师给学生提出“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指导、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

5、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表面的热闹可能会掩盖学习的缺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霸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出冷淡、麻木,直至是自我放弃。

以上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得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阿斗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 篇四

其次,从教学的主体性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呢?

1、学生参与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

2、学习成果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本小组经过交流,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

3、教师角色问题。从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巡视,并未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教师整体调控和蹲点参与还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面对一年级以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应对的一些措施:

一、激励交往热情。

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如北师大版第一册《家》的教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能在小组这个快乐的小家里说说自己的家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动起来,说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交往。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二、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一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这方面许多实验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有条件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一年级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5.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五

调整小组学生的搭配;将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具体的思考学习步骤;以对集体的评价为主

合作学习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讨论时抓不住关键问题

2、有的小组人人都争着发言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有的小组死气沉沉,谁都不想说;

3、有的小组只有某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发表意见,一言堂,其他人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

4、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己不思考之等着听别人的讨论结果。

5、接到一个需要讨论合作的学习任务,学生不会采取有效的策略,分解任务。他们只是漫无边际的东一句西一句。

应对的策略:

1、调整小组学生的搭配,学习中等生和学习特长生搭配在一组中,学习较困难但是还敢于发表自己间接的学生也可以搭配在期中,一个组基本上是一个学习特长生两个中等学生一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非常困难的学生三、四人组成一组,这一组老师在讨论时参与进去,以老师的启发指导为主。其他小组则是学习特长得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将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小的具体的思考学习步骤,以这几个小的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探索。

6.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篇六

亮色:本案例有以下几大亮色:

1、教材处理贴近生活

本课教材的思路是: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大都会长安

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主线是“唐朝之旅”,分:说昨日的事(玄奘西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国际大都会长安),说这天的事(深圳的昔日和这天),说明天的事(让学生谈谈以后的构想)

点评: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多的着眼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自身的思考和感悟中,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礼貌成果,提高人文素质。因此,对教材的再创造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人类历史在发展,过去、此刻和未来处于一条永不间断的长河中,无法割裂。教师对教材的资料和顺序做了重新的调整,注重了历史与现实、未来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开放与交流”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影响变化,认识到“开放与交流”是中国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需要和表现。对深圳明天的构想又提高了学生的模拟想象力,加强了主人翁的职责感,深化了主题。

这种教材的重新处理方式是建立在“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念之上,唐代的开放与交流而使城市长安繁荣,这天的开放和交流同样也使包括深圳在内的城市繁荣。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人文素养”等理念,贴合学生终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历史课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目标达成一气呵成

本案例中,教师透过说玄奘西行、遣唐使、鉴真东渡的故事,动人处掌握了基本知识。透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到了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的潜力,也学会了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透过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潜力;透过图片、诗歌(如郭沫若诗、《木兰辞》)、故事等各种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潜力。透过讨论鉴真、玄奘的精神和“说这天的事”(深圳的昔日和这天)、“说明天的事”(让学生谈谈以后的构想)等环节,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构成与发展。

从“掌握知识”到“培养潜力”再到“情感价值观的构成”,教师引导学生达成三维目标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逻辑十分严密,科学有效,具有巨大的示范性。

3、区别比较直观鲜明。

体现点1:区别文学作品《西游记》与史实“玄奘西行”的不同时,教师采用了影视镜头与历史图片进行直观比较。

体现点2:讲到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时,教师采用了五组对应的图片,对唐长安城和日本奈良城的规划布局比较、城内建筑物风格比较、两国的服装特色比较、货币特点比较、文字比较等进行了直观展示。

体现点3:深圳的今昔比较,也配了几组图片,且每组都有一个主题。

体现点4: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时,用了一个相当直观的表格,异同点一目了然。

点评:贴合七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鲜明直观、印象深刻,效果好。“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是本课目标要求之一,本案例很好到达了。

4、评价人物通俗搞笑

体现点1:当讨论到玄奘在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时,教师提示学生给他戴了几顶“家”的帽子,通俗好记。

佛学家:求取、弘扬佛法

翻译家:翻译天竺佛经,翻译《老子》为梵文

冒险家:编写《大唐西域记》

体现点2:“假如要选唐朝外交形象大使,你选谁?为什么?”此问法跟此刻“形象大使”流行的现象挺吻合,通俗搞笑。

点评:评价人物通俗化,贴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能较好地起到激趣作用,且通俗易解,学生更易于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在这两部分任务的规范下,学生针对“鉴真东渡”展开小组合作。由组长带领阅读相关段落,勾画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其他组员能够针对自己发现的细节进行发言和扩充,也能够把自己对鉴真的了解向大家作介绍,充实大家的思路,共同完成复述历史小故事的任务。在这时我的任务是观察各组合作状态,协助各个小组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汇总各个组的疑问与难点。经我观察,小组合作的状态虽然没有完全放开,但是组员的参与度已经于以前的讲授法教学大有进步,能用心参与其中并且热衷于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鉴真东渡的知识点,但是“鉴真东渡的时间”是大多数组的难点,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这是阅读时不仔细造成的,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成绩不算太优异的同学发挥了巨大地作用,由于他们没有成绩好的同学自信,所以他们在阅读时格外仔细,因此这个问题他们反倒能找到答案,获得了成就感。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潜力,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最后透过对唐都长安城的学习,结合课文资料,想象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用30字左右概述。(培养学生想象和概述的潜力)

7.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认读词汇shall、goal、join、 club、share、teach、partner及句子There is a dance class on Sunday at 1 p.m. 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 We can share. He teaches students to make ro-bots.

2. 方法与技能目标:能在情景中合作讨论,运用精读、泛读两种阅读方法,理解布告的书写要素,并尝试仿写。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召集活动和交友、 寻找伙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Shall we...”“Let’s...” “Join us.”等表示建议的句型,并尝试运用。

2. 教学难点:了解布告的书写要素,进行仿写。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图片、奖励用小贴画。

学生准备仿写卡片。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 师生问候并齐唱英文歌《My new pen pal》。

(2) Free talk.

T: Hi, Li Dong. What are your hobbies?

S1: I like singing.

T: What are your best friend’s hobbies?

S1: He likes sports.

师生、生生谈论自己及朋友的爱好,从而引出如何召集志同道合的伙伴。

(3) 幻灯片展示关于各类活动的布告,让学生识别Notice Board(布告栏)。

Step 2: Presentation

:泛读及朗读

首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并找出“Who writes the notice?”“What is his or her hobby?”,并独立完成教材43页练习(Read, answer, and write)。

然后,教师呈现Read and write板块的内容,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并模仿,注意停顿和语调。

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自己擅长的一个布告,互相朗读,选出最佳朗读者作为本组代表与其他组比赛,优胜组奖以贴画。

B:精读

小组内讨论学习新词,并造句;小组归纳出布告中有号召力的句子,并仿写。(教师组织展示及评价,注意语法的准确性。)

小组讨论布告书写的要素,教师进行总结并以幻灯片展示。

各小组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为话题,讨论仿写一篇布告。将布告张贴于黑板上,并由本组代表进行宣讲。 学生自由选择愿意参加的活动,根据选择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宣讲员。

Step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教材页)

(2) Tips for pronunciation.

活动宣传要引人瞩目,不仅要有抢眼的布告,还要有精彩的宣讲,因此语调的运用至关重要。

Step 4: Summary and homework

Write a notice on the exercise book.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明确合理,教学过程清晰有效。教学中,多媒体教具运用合理,歌谣活跃了氛围,小组竞赛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教学环节梯度把握较好,衔接比较自然,教学效果明显。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对学困生的问题关注不够。学生展示的范围也应扩大,同时应注意对小组合作纪律的管理。

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仍是以教师主导、学生接受的局面居多,活动中缺乏学生的主动提问与思考,学生自学与互学的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在这堂课中,教师重视让学生通过自学与互学理解材料,自主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发挥学生间的差异优势,形成生带生、生教生的课堂氛围。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方法,而把问题留给学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分解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得到最终的知识拓展,形成教学成果,并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小组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

8.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高中英语 小组互动 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适应能力……”,“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上述目标即要求通过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的合作学习来发展学生适用语言的能力。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绝大多数的高、初中教师乃至小学教师均以是否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某些教师认为,在公开课上必须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否则就不算是一堂好课。但在课堂学习中,有的小组活动是高效的,有的是低效的,甚至有个别活动是失败的。笔者旁听了一部分普通英语课(非公开课),小组活动讨论就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合作学习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否跟上教师的思维?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难,而这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对学生的了解有较大关系。本文提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4个成功或低效的例子,以此作为基础,对目前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低效案例分析与思考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1 Unit4Earthquakes的Warming up及Pre-reading部分时,设计了如下2个小组合作活动:

案例(一):

第一个小组合作活动——“Warming Up”.

T(Teacher): Hell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tudent): It is cloudy.

T: 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at once? Look at the clouds in the sky, they are moving fast.

S: I think so.

T: Do you think rain is a kind of natural phenomenon in nature?

S: Yes.

T: Do you know there are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S: Yes.

T: Can you tell each other abou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world? Can you tell what they are?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worst one to the human being? And what’s the result of them? (Not give any pictures). Please discuss it in your group in three minutes. After that, every group should choose a student to report.

課堂观察:在老师下达任务后,由于学生对自然灾害普遍比较熟悉,所以每个4人活动小组发言都很积极。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争着发言,如“earthquake, fire, typhoon, flood, storm, sandstorm” 等,而“飓风(hurricane)、火山爆发(volcano)、暴风雪(thunderstorm)”等不会用英语表述的单词,在老师巡视参与他们讨论时就得以解决。在此活动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经过3分钟的讨论,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观察发现,无论是英语优秀生还是英语薄弱生,都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英语表达机会。在报告时学生可用英语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当然,在报告中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各有不同,但学生在汇报总结时都可以顺利地陈述自己的理由。

分析: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事先调查了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程度,同时了解到学生对自然界所存在的自然灾害十分熟悉。所以在要求学生讨论时并没有给出图片,而是让学生讨论完成任务,达到激发学生大脑的想象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的目的。在必要时(如单词不会读、不熟悉),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解决。这样为学生排除了学习障碍,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可以认为,该活动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小组合作活动。

思考: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设计这样的小组活动确实激发了学生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但这个小组活动只是起到了一个“lead-in”的作用。是否过于容易?设计的问题是否太简单?设计时是否要有层次?给学生一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或者设计问题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案例(二):

第二个小组合作活动是在NSEFC Book 1 Unit4 Earthquakes 的Pre-Reading部分,讲述“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设计的小组合作活动。

T: Just now we talked a lo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nature. Suppose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your district. 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You’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 out. What will you take out and why?

课堂观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都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当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通过“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在活动过程中,英语优秀生、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掌握了思考和发表观点的主动权,因为他们思维活跃,英语基础好,会抢先将自己的理解、想法、建议说出来;而英语薄弱生、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英语表达机会。他们要么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么始终保持沉默。尽管在小组汇报时,也有个别英语薄弱生代表本组发言,但汇报内容却并非他们思考所得。

分析:这是一个相对低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原因有三个:(1)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地震,无法体会那种恐惧的心理带来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十分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内容。(2)由于缺乏个体的自我思考过程,英语优秀生、性格较外向的学生反应快,说得较好;而英语薄弱生、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反应较慢,他们还没来得及思考,小组活动的时间就结束了。(3)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汇报者向全班学生汇报时,阐述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完全复述他人观点,而非小组合作活动的产物。

思考:如果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小组合作活动前,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让组内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小组活动的情形也许就截然不同。

案例(三):

一位教师在讲授NSEFC 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的Reading部分“Puzzles in Geography”时进行的小组活动。此时已讲完“Pre-reading”,学生知道了大不列颠是由四个国家组成,但具体的位置需学习“Reading”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通过4人小组活动合作完成介绍“The United Kingdom”合成图。在小组活动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张空白的英伦三岛图,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完成英伦三岛的分布,标上主要城市的名字、方位和所属区域,并找出它们并入大不列颠的具体时间。小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最后教师还指出此项任务要进行评奖:“最先完成任务奖”和“最准确标图小组”奖。获奖组每人能够得到一份奖品。

课堂观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有些小组长当场就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指定具体分工,即每人负责不同板块的阅读及标图。小组成员合作有条不紊,很快完成了合成图,标定地理位置,并写上城市名称。但有些小组听完教师的布置后就马上进入阅读,阅读完课文之后才开始标地理位置、城市名称及具体形成的时间。小组成员的合作活动有些混乱。总体而言,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尽心尽力,互相合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均能推荐代表汇报本组通过“合作活动”得出的结果。最后教师评出了最快和最准确标图小组并给予了奖励。

分析:这是一个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通过“Pre-reading”的学习,如学习新单词及讲解了大不列颠岛的形成,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活动做了铺垫,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生在随后的小组活动中能够很快完成任务,这与教师的连贯性设计是分不开的。二是学生小组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合作性。如部分小组长当场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指明具体分工,体现了学生是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因此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大大缩短,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思考:该学生小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表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体现了新课标learning by doing(即做中学)的原则。活动前给予学生的奖励许诺,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任务的讨论合作完成缩短了时间,也使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笔者认为这样开展小组活动是切实可行的。

案例(四):

一位教师在讲授 NSEFC Module 7 Unit 2 - Robots的Reading 部分中Satisfaction Guaranteed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学生阅读文章后,小组合作找出在不同的时间,Tony为Claire所做的事情以及Claire的反应。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指令:Now, you should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carefully. After finishing reading the passage, you should cooperate with your partners in your group, and try your best to figure out some essential words, which can indicate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and how Claire reacted to it. For example, when Claire met Tony for the first time, she thought Tony was handsome. But remember, at some certain time,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If so, write down “Not mentioned”.

课堂观察:该教师的指令语共有88个单词,这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学生理解指令语的时间;而且在该教师的指令语中,出现了多个生僻词汇,如:cooperate, figure out, essential, indicate,这些词汇增加了学生对指令语理解的难度,英语薄弱生更是无所适从。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之初,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现象较多。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拿出了英汉词典查生词,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知道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干脆把课本丢到一边,闷不作声,坐着发愣。当教师宣布小组活动结束时,有一半的小组尚未完成任务。

分析:这是一个失败的小组合作活动。(1)教师指令中生词太多,对学生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有很大的困难。有的学生十分茫然,手足无措。(2)由于此篇文章是科普文章,一是阅读时生词多导致理解有困难,二是很多学生对科普文章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想投入阅读,更不会找细节关键。即使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在查询生词后读懂文章,但当读懂后,小组活动的时间已所剩无几。(3)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汇报者向全班学生汇报时,讲不出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小组活动的设计是失败和无效的。

思考:由于许多英语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学习英语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对活动不感兴趣,因为生词太多,导致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汉语或方言进行交流;小组活动开始后,学生不能立刻进入角色而造成时间浪费;学生对讨论话题无话可说,导致小组合作活动形同虚设等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为了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指令语,笔者认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可适当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多选择简单句或并列句,多使用普通而具体的词汇,尽可能避免教师指令语超出学生的语言储备量。针对上述小组合作活动,老师若将指令语改为:Please work in your group and find out some key words showing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and Claire’s reactions. If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what Tony did to and for Claire, write down “Not mentioned”(共39个单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就可得到明显改善。另外教师在下达指令后,观察到学生没有头绪时,应该再重复或强调任务的目的,帮助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切忌为了节省时间,而让学生不知所云,勉强完成任务。

另外,笔者还发现许多青年教师在宣布指令时,为了节省时间,语速太快。这样常常导致学生无法领会授课教师的意图,进而影响小组合作活动的效果。这种现象在教学中也较为普遍。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从以上几个成功与低效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对话题的熟悉是成功进行小组活动的前提。但教师的小组活动设计是关键,学生小组活动是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去做的,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做”是密切相关的。

1.小组活动具有目标性

小组合作的首要目的是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动于衷,从而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案例(四)】相反,难度过低,必然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虽然气氛活跃,效果却较有限【案例(一)】。换言之,就是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目标性。“目标性”即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和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和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案例(三)】中教师提出的这几个任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实的意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2.活動设计需要循序渐进

小组活动设计中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按照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知识的学习应该从易到难,逐步深化提高。合作学习前,教师可以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案例(一)】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按照指定情景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组活动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他们思维,直到他们能够通过讨论得到比较符合情景的答案。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充满激情,感到兴趣。循序渐进原则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3.明确的活动指令和清晰的任务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教师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采用合作学习时,切忌在教师自己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案例(四)】,使学生无所适从、无话可说。这样就失去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讨论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时,可设计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这样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讨论”就有针对性、目的性。不会使学生无所事事,不知所云。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如果小组讨论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

4.适当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评价机制

高科技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案例(三)】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这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己组的棋子向前移。在【案例(三)】活动中,笔者看到一组中有一名女生没有发言,其他组员立刻督促,后来这名女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有竞争就要有评价,它们是相辅相成,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比出高下,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案例(三)】中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在课程结束前,还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个人评价。因此,教师应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新课标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并要求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教师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理解课堂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方法。设计的小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的问题及活动所需的时间,必须了解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彼此依靠、合作的学习方法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集体的模式。

小组合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参与度,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如果授课教师能深刻理解小组合作活动的目的,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合适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学模式,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合作、交流,小组活动就不会低效或无效。

由上文所述,如果教师对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得当的话,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假期亦可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项至多项任务,实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媛.《有效阅读教学设计实例解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第8期

3.张洪菁.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论坛杂志.2008(05)

4.林立,王之江.2005.《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庞国斌,吴冬凌.200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9.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篇九

义务教育七、八年级时,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仍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且成绩也较理想。但到了九年级,随着词汇量的不断增加,语法时态难度的加深,较多学生好奇感消失,学生感到吃力。该如何在各种语句语境中,把握好妥当的时态,消除学生对这种题目的畏惧情绪;体验到学会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尤为重要!

片段教学案例主题:

九年级Unit1开始学习动词的此刻完成时态,本人以上一节“如何让学生入门并把握好此刻完成时态”为例。我就此状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备课过程中,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努力调整教学方式,大胆取舍教学资料;以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去理解这一新的时态表达(have/has+done)并很好地去理解这一时态的语境。

案例细节片段:

Presentation:

1Haveyouever______(be)toGuangzhou?

2Wehave___________(learn)Englishformorethantwoyears。

3Haveyou_____(make)friendswithyournewclassmatesyet?

4I_______(have)mybreakfastandI’mnothungrynow。

5LiJun___________(go)toBeijinglastyear。

6We______(be)goodfriendssincewemetatschool。

7Wecan’tfindhimanywhere。Perhapshe______(go)home。

8He_____(read)thebookbefore。

9Mr。Green_____(teach)usalotaboutsocialstudiessinceSeptember。

10I_____never____(meet)hersisterbefore。

答案:

呈现了练习后,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模式:

1.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确定你认为最妥当的时态表达,并陈述理由。

(同时老师巡视,起到监督正确引导和必要的解答)

2.要求学生,把各语句表达的语境用画简笔画、时间数轴的方式再酝酿、理解。

(同时老师充分调动同学们用心动口、动手画。气氛热烈中学习,效果不错:不仅仅从简笔画、时间数轴图形中很好的展开想象,而且更好的理解语句所要反应的语境)

案例反思:

本人认为,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好英语的潜力。英语教学就应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适宜的情景;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去做学习的主人。

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探究或研究性学习。透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讨论,为学生带给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下的机械重复、简单记忆,而是亲身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用心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活用了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人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10.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篇十

尹庄实验小学 张维星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一节作文课谈谈: 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案例分析

一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组里修改《在成长的道路上》这篇作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没开始修改,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合作修改?

教学反思: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评改中开展了小组合作。

11.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18-02

维果茨基曾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發展起来的。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在教育活动中,要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过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程度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展。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将小组学习引入课堂,作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成为每一个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所认真思考、付诸实施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将就我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合作学习有效地引入课堂

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总体设计,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并对合作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的运用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既学会用英语又能掌握好英语的基本知识,这是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开展教学,这四种技能并重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所为之而不断探索的,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就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重要的问题。

以往的听力训练无非就是听几遍磁带,完成书上的练习。好多同学都是浑水摸鱼,根本就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之后,小组成员每个人必须至少完成一项任务,最后共同完成课本上的练习,组长把握好情况,不允许任何人浑水摸鱼,小组在活动时一律用英语交谈,不能说母语。小组之中,听力能力强的同学传授经验,让同组的同学共同切实地提高听力能力。

在一次南京学习过程中,那里的孩子们的语速和语音让我感到震撼。回来之后我认为扭转目前学生们的语音面貌尤为重要,我需要马上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语音,另一个就是语速。语音还好,在学生们刚入学的时候我就教给他们认音标,班级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达到流利拼读生词的水平,我当下要解决的就是加快语速的训练。我把这两项任务交给各个小组,各个小组自己采用适合本组的方式进行训练,他们能力强的带动能力较弱的,不厌其烦地一对一的教,这是我一个人所无法做到的,我在旁边起指导引导的作用。各个小组的学生们互相切磋,互相纠正,一个帮助一个,从拼读单词开始到整个句子再到一段文章最后到整篇文章,以往站起来吭哧半天也难以开口的学生在短时间的集训过后有很大的改观。学生们“说”和“读”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这让我这个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

阅读理解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是学生失分的主要阵地。因此,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强调课文导入,抓住主题思想,记住重要细节,理解重点词汇及难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推断文句含义以及把握人物心里活动等方面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查读、和精读方式,做填写表格、匹配等练习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篇,获取大意和具体信息,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实效。学生们在读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单词的读音。在阅读中培养学习习惯,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写是听说读写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运用得体的英语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无法抛开母语对他们的影响,病句、错句百出,写不出几个完整的句子,更不要说文章有文采了。

小组合作的写作练习我主要是从记忆好的词组、句子开始着手,这些可以说是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每节课根据所学的内容确定写作内容,一般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把关键词和短语作为基本的骨架,然后通过变换句式、同义句转换、增添自己的评论的方式将“血肉”注入,大家在行文过程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各自所想的句子的美妙之处,从而形成一篇上档次的文章。作文完成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互相批改,划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并改正文章的错误之处,最后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次批改之后各组的学生要进行点评,评出精彩部分、纠正共性的错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取长补短、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要变化句式,不能只用简单句,要体现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表语从句、条件句、时间状语从句等等。同时要求行为分为三段,第一段点题,第二段展开叙述、第三段总结。经过两年的摸索,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教学研究,我将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听、说、读、写是互相牵连的密不可分的部分,在训练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合作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音,准确而有效、自然地进行交际实践,从而最终切实地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实效

通过两年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合作学习对英语课堂教学大有好处。

1、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静态和单向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建立积极的同学关系促进了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并以集体思维促进了个体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及社会性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习焦虑,提高成就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它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方面具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如在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集体观念以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优势明显。

4、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5、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成效明显。通过这一段时间合作学习的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12.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篇十二

小组合作学习 (又称合作学习) 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 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近年来, 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 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 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策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了教学系统, 顺应了教育社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然而, 当我们全面审视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时, 却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已走过了一段历程, 并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所接受, 其意义深远, 优势也十分明显, 但令人遗憾的是,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化、形式化的模仿, 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致合作学习徒有虚名, 流于形式。

二、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是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 一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使成员之间相互激励与促进, 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这也是对教学中的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在合作学习中, 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适宜的“土壤”,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 而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适量“水分”。

(一) 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

恰当的问题或论题, 可以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为学生开展积极地合作学习“造势”。好的论题一般具有“四性”。

1.现实性

现实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或者周围的世界, 学生觉得可以理解, 具有思考的价值, 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就更高。显示的素材可以拓宽学生交流的范围,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趣味性

通过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组织竞赛等活动,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作用, 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开展交流, 最大限度地提高思维效率。

3.探究性

论题看似平常, 却能引起学生讨论的热情, 值得细细咀嚼一番。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中,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采用多种层次的解决策略, 这为他们的交流奠定了切身的体验, 从而让他们在合作中获得共识、体验成功。

4.开放性

论题的开放性可以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 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教师在其中的有效指导,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 原则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 力求均衡, 尊重自愿, 通常为4—6人。每小组安排成绩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一名学生和基础较差、不善言语的一名学生, 另外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为了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夺标”的学习氛围, 要求每组设立组名。

2.淡化小组角色分工

很多资料上指出, 在小组学习时要有明确的分工。比如:主持人、记录员、噪音控制员, 等等, 一个小组, 好似一个小的社会, 其中的“形式化”太强。要有一个好的机制, 让小组内的发言机会平等, 让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有序地进行, 是非常必要的。但分工一明确, 学生们的注意点在什么地方呢?记录的想着记录, 噪音控制员关注着成员们是否在大声说话, 谁在专注地思考问题呢?形式化的东西一旦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实质性的东西就在慢慢淡化。我们不妨设立组长轮换制和发言代表轮换制。将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分别编号为“1、2、3、4……”号,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可以这样设定:今天的学习小组由1号组长负责……以此类推, 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组长的机会。发言代表的选定, 一开始使可以选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 以后要指派基础较差的学生担任“发言人”, 由他把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达出来。教师真诚地鼓励每位“发言人”, 使得“发言人”树立信心, 不懂就问, 学会思考, 主动探求知识。

3.“小组合作”时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帮助学生确立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 自己提出问题, 由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后, 逐步过渡到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学术争鸣”, 互相帮助。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组内启发, 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内合作, 让学生树立合作精神, 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 要指导前桌两人向后转, 动作要轻, 发言时, 音量要小, 不影响其他小组讨论。要真心倾听、真心欣赏、真心关注别人发言, 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信息, 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发言内容一般不重复别人说的话。还要让学生明确参加小组合作是每个人的责任, 让学生明白要完成学习任务, 听、说、思、做四者缺一不可。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满怀热情地深入到小组学习中指导学生合作, 提醒学生倾听, 发现合作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 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

4.“组际交流”时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在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的时候, 要打破原有的“生—师—生”的固定信息交流模式, 要拓展出生与生直接交流的空间。在这时, 教师不能作为一个中介者, 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者, 要做的工作应该是组织、指导和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我们不妨这样指导:“哪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跟他们不一样?”“老师有个建议, 咱们来个小组比赛, 等他们交流完后, 同学们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来现场提问……”待小组全部交流完后, 评选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分别授予他们不同的奖章, 以“组际竞争”促“组内合作”。

(三)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应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离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有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不难想象,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学生都来不及思考, 就去讨论, 讨论什么呢?结果是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就说出答案, 而反应慢的同学在思考之际, 就已经听见了其他同学的发言。长期下去, 反应慢的同学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强。因此, 在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形成“统一”的意见, 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上一篇:祝福六一儿童节的短信下一篇:2018年上半年河北省保险高管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