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三年规划

2024-07-14

中学教育三年规划(共7篇)

1.中学教育三年规划 篇一

*****市*******中学

20**年——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优势分析

能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追求科学发展,落实办学理念。教师在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指导下,严格遵守“教学水平+教学责任=教学质量”和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一个方面,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形成了较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领导班子指数、职称、学历合乎标准,学科分布合理。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形成了合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 管理和监督更加民主化,重大决策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人为本,创造性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在物质分配、评优晋级上公开、公平、公正,教职工比较满意。

学校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能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体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心热爱学生,不侮辱、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关系和谐比较融洽。

建立了教师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考核有机结合。做到考核与教师福利待遇和评优晋级有机结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教师学历达标率96%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70%%以上。省市区学科骨干38.6%,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48%。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中青年为主体,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有自我发展意识,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评课议课初见成效。部分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较好。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在执行招生计划和政策,学生按规定学区入学,留住学区相对好一些的生源方面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宣传学校,搞好中小学衔接上取得了一些经验,两年来,入学率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数量,办学规模稳定下来

建立完善校级领导负责德育的工作体制和德育工作制度。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开展了各种德育活动。能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有层次地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环保、禁烟、禁毒、心理健康、青春期和网络安全等教育。每月开展优秀班级(学科最佳班),每学期开展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主题班会——快乐星期四已成为道外区德育建设起大品牌之一。进行教学改革,按照“五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建构,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尝试体验,拓展提升,检测反馈,调整反思,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有效提问”为主题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创新,学校每学期有教学开放周。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四次在校内进行主备人公开教学课,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体育课、课间操和每天一小时大间操活动,开展经常性和多样性体育活动、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召开学校运动会。积极开展体育基点校专项训练,组织运动队训练和体育小组活动,培养体育人才。学生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搞好校园和个人卫生,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形成学校艺术教育氛围。

建立教育科研组织,健全教育科研队伍,落实经费。确立从学校实际出发的、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教育科研课题,科研开展有声有色。管理规范,符合科研程序,并能及时检查、评价和完善。建立科研档案。按时结题,形成阶段性成果,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部分教师对工作原则理解不深不透,落实不到位,尚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计划安排调整不够及时有力,缺少反思,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没有达到全员性,没有把自己的发展和个人利益同学校的发展及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共同愿景有很大心里距离。

没有形成学习团队,部分教师学习意识不强,专业发展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氛围不够浓烈,机制不够健全。个别教师单打独斗,缺乏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提高教与学效果的实效性不高

.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健全,研究单一。专题研究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亟待加强。

缺乏电子阅览资料和教学软件。操场面积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同时上间操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生均校园面积不足12平方米。学校无25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没有足球和器械场地。学生课桌椅不符合标准,不能单人单桌。三室器材药品缺乏,不能达标,没有教师多媒体备课室。书刊音像资料只有十余种。音体美劳卫生器材设施不足,实验仪器药品标本不足;藏书有80%的需下架。音像资料

室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木制门窗严重毁损,须立即更换。四、三年规划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6年末,*********中学实现以下总体目标:即通过逐步落实以“实”字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理论和思想体系,创建教育教学特色,标本兼治,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使学校达到良性循环状态,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社会、家长、社区逐步认可学校;新生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办学规模稳定在18个教学班900百名学生,每班50人左右。

2、学校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尽最大可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条件、机会,使全体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自觉的工作状态。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20人、区级骨干教师50人;管理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被家长认可的教师达到40%以上。

3、通过以“规范---赏识---体悟”为途径,开展“五用”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经过实践和培训,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达30%以上的。

4、通过预习—探究—迁移—反馈—调整 “五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在熟练掌握这套教学模式的同时,有4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出专辑若干本。

5、依法办学,逐步健全各种制度,形成有行政、教师、学生、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综合手册。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进一步细化“实”理念的教育教学细节,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形成管理手册做好准备。

2、推进学校“五用”“无重”特色建设的实验工作。

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对口校学生高比例入学。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800人左右,16个教学班。4.计划年内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措施:鼓励教师把学校的利益和教职员工的个人利益、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事业上名利双收,做好公私利益的协调。既不因公害私,更不能因私害公,在学生和社会面前做好表帅

按照教育教学两个模式的特色创建方案和实施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和实践。

研究中小学对接问题,在办学思想上、教学模式教育方法上与对口小学形成自然台阶,使家长认可我校就是是唯一可以选择的学校。建立党群帮教联系网,规划好党员活动的具体事宜。

二、队伍建设

1、各学科、学年均有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42%以上。

2、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20%以上。

3、全年搞两次反思交流,交流面60%,出刊一本。措施:

1、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发展目标、计划、措施,提供经费和时间。每名教师都要制定

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符合本人实际。

2、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完善.教职工业务档案,及时、属实记录好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管理利用好。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设立奖项,使教师优劳优得。

3、按照“岗位大练兵”具体要求,抓好落实。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探索“五用”模式,初步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评价模式。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60%,合格率100%,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2,.经过实践和培训,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教师达25%以上的。

3、完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措施:

1.通过“规范---赏识---体悟”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模式。规范:就是通过校规、班规等外部手段强制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赏识:就是发现闪光点,发掘潜能点,发挥特长点,发展增长点对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向着标准看齐。体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体验感悟生活,体会真理,培养情感,学习优良品行,践行美好德性。

2.调整组织机构,加强德育队伍的组织领导,注重计划性、关注过程、落实到人。

3.抓好班级管理,继续开展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开展常规教育、传统教育、时事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 教学:

1、研究和实;预习—探究—迁移—反馈—调整 “五重”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全面试验阶段,年末拿出研究报告。各科有汇报课。

2、在熟练掌握这套教学模式的同时,有2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有所提升。3

4、升学率,常规检查全区排名前列。措施:

1、完善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2、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作用,使教学手段多样性。

3、继续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教学常规量化管理评分细则》,明确本学科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测试、阶段验收与质量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4通过实践探索、现场观摩、互动评价、小组讨论、个案分析、评课议课等参与式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四、办学条件:

1、音体美器材达到教育部一类标准

2、订阅80种以上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报刊、杂志种类30种以上

3.建有音像资料库。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教学需要。

4、实现教师用多媒体备课计算机每组一台。

5、建设好五十三中网站。

6、藏书量生均25册以上,新书上架1%。

7、学校木质门窗更换为塑钢门窗 措施:开源节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形成教育理念规范手册。

2、支部工作有新的创建内容,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3、“五用”、“五重”模式参与率98%,经验比较成熟,可以推广。

4、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逐步达到认同的全员性。

5、重点高中升学率70%,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900人左右,18个教学班。

6、建立教学资料档案库。完善电子档案库 措施:

1、广泛开展校级守纪重教优秀教师评选活动,2、建立隔周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全员评价。结合“五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3、通过议课评课、经验总结会等形式,继续推进“五用”、“五重”模式建构。

二、队伍建设:

1、本科以上学历达80%%以上,中级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52%。

2、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胜任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

3、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整合的水平。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20%以上。

4、、提高反思质量,全年搞四次教学反思交流,交流面达80%,出刊两本。总结反思经验。措施:

1、按照机构编制部门和顶的编制配备教职工,制定措施,使多劳者

多得,优劳者优酬。激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课题开发和教学评价能力

3、引导教师自觉参加校本研修,确立“质量是学校生命力”的观念。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引导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4、激励、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作用。发挥教研组、备课组职能,细化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有效提问”要求,为增强团队战斗力奠定基础。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通过“师徒结对子——青年教师阶段汇报课”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成长平台

6、落实“岗位大练兵”的每一个细节。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五用”模式实验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70%,合格率100%,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2、各科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融德育于各科教学中,形成经验。

3、完全胜任班任工作教师达30%。措施: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系统,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班主任培训,深入研究德育渗透。

3、及时调整总结“五用”模式实验开展情况。

4、继续抓好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两操、卫生扫

除、课外活动、等形成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的公共秩序意识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5、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锻造、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7、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和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

8、为了使“老品牌”“快乐周四伴我行”能有新发展,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

9、通过生活课,延伸德育课堂。继续“三务”教育。就是“校务、自务、家务”。“校务”为学校服务,做到“四能”。即能让花草含笑;能让垃圾归位;能让墙桌无损。能让同学开心。“自务”为自己为班级服务,学会自理、自立,做到“四整齐”。头面整齐,男生不蓄长发,男女生发不染色;衣着整齐,上学就佩戴胸卡;书具整齐;全班桌椅摆放整齐。“家务”就是学生为家庭服务,学生在家里要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

“五重”教学模式进入深入研究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提升,拿出各学科的教学课型操作模式。在熟练掌握本学科教学模式的同时,有3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省市重点升学率72%。措施:

1、全面开展“五重”教学模式评课议课、经验交流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加强

2、五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入研究。

3、继续开展了“集体备课观摩”活动。继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对各备课组的授课计划、集体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教学反思等项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细化要求。

4、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性。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办学条件

1、订阅90种以上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报刊、杂志种类40种以上

2、卫生室器材设备药品。达到省《中小学校标准化卫生室检查评估标准》一类

3、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达到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教材配备标准的95%以上。

4、各类药品标本齐全,常用药品充足,能满足演示和分组实验的需要。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课率达到90% 5.校园绿化、美化,生均绿地面积城市1.5平方米以上,校园幽美、教室整洁卫生。

6、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楼层文化形成浓厚的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7.新书上架3%。

8、实验仪器。达到《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一类标准。措施:

1、开源节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投入。

2、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3、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

和谐营造文明美的境界。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4、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5、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年计划实现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学校管理

1、修改、完善学校管理手册。管理手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准则。据此监督制约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五用”“五重”经验总结。

2、支部工作有经验。发展党员两名,培养积极分子两名

3、通过竞聘上岗,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事业心强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群众满意率98%以上中层管理队伍,教师岗位合理,人才精干,无人浮于事现象

4、在“五用”、“五重”模式基础上有50%的教师形成自己的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创造出新经验,形成独特风格和传统,体现在鲜明的校风、校训之中。学校特色得到社会和主管部门认可,拿出被推广的经验,在全区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5、重点高中升学率75%,班额保持在50人左右,全校学生保持在950人左右,19个教学班。

6、完善教学资料档案库,资源校内网教师共享。

7、建立安全常规,争创省级安全单位。措施:

1、研究和吸收本校和外地的经验,建立我校科学管理体系,突出特色,形成我校特定的学校管理文化。

2、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和教师思想管理完美结合起来。

3、抓学校管理细节化。坚持争创“文明示范班”、“学习成绩最佳班”、“纪律示范班”、“卫生示范班” “单科成绩最佳班”、等评选活动。

7、班级管理细节化,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生自创“班规班

训”,“自选座右铭”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构建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二、队伍建设:

1、各学科、学年均有省市区骨干教师达到50%以上。

2、能指导1至2门选修课或1至2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达到6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普通话测试合格率达到 98%以上。教师中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90%以上。教学质量高并得到社会家长广泛认可的教师达到40%以上。

3、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专业知识扎实,能主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适应课改要求,形成鲜明教育教学风格。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达到80%以上。

全年搞四次教学反思交流,交流面达95%,出刊两本。有教师反思文章公开发表。措施:

1、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培训工作,强弱结对,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反思沉积理论素养,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培训,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讲责任、讲质量、讲师德、作表率的良好教学工作氛围和勤于思考、敏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志存高远、关注未来的良好风气。造就“理念领先、敬业爱生、一专多能、创新力强”的教师队伍。

3、强化师德教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师德水平,树立实验中学教师的良好形象,做到典型引路,弘扬正气,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4、进一步落实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方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弱整合,在促进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力争每位教师都练就

自己的“绝活”;注重教学反思的总结与梳理以及与同行间的交流、研讨上,从而使反思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三、教育教学 德育

1、“五用”模式全校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总结,学生自我教育大见成效。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率达80%,合格率100%

2、完全胜任班任工作教师达35%。

3、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室 措施:

1、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系统,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

2、加强班主任培训,深入研究德育渗透,总结经验。

3、及时调整总结“五用”模式实验开展情况。

教学

“五重”模式全面推广阶段,进行理论总结,有40%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继续开展“五重”教学模式评课议课、经验交流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加强“五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深入研究。

四、办学条件

1、藏书量生均25册以上,新书上架6%。

2、教师必要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能满足教学工作需要,订阅100种以上。报刊、杂志种类50种以上 力争达到一线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3、各室建设达升级一类标准。

3、校园绿化、美化,生均绿地面积城市2平方米以上。

4、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楼层文化形成浓厚的有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我校特定的学校文化。五.制定2016—2021学校发展规划。

2.中学教育三年规划 篇二

2012年5月的一天, 我收到陕西省教科所“陕教科 (2012) 25”号文件:《关于组织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实验学校与子课题的通知》。从文件中得知, 该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FHB110067) 。总课题组秘书处设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 课题学术指导单位是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我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 该课题的研究抓住了语文教改的关键所在, 对探索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于是,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 我们成立了由县教研室四人组成的绥德县地区指导中心, 在全县选了城乡10所热心教科研工作的中小学校作为子课题研究实验学校, 根据北京总课题组的《课题申报指南》要求, 制定了子课题实施方案, 开始申报子课题。

“少教多学”开题暨培训研讨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省举行。我们组织实验学校校长和子课题负责人一行10人前去山东省无棣县参加会议。会议主题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课题负责人和部分实验教师、教研人员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云集山东, 寻求语文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印象最深的两个报告, 一个是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报告;一个是课题组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明的《“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设计的构想与实施》。这两个报告使我们对当下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开展“少教多学”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也明确了子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会议安排的首届“教育艺术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好课不少, 但有些课也不敢恭维。主要问题是“少教多学”理念渗透少, 教师满堂问, 学生启而不发, 课堂气氛沉闷, 反映出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2012年9月7日下午, 正是陕北高原秋高气爽, 五谷杂粮成熟时节, 绥德县《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子课题开题暨培训研讨会》在实验中学召开。在会上, 宣读了子课题立项通知书;学习了总课题组“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工作措施及年度工作指导方案;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代表分别讲话。最后, 我举办了《“少教多学”子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专题讲座。会后, 各学校都认真培训实验教师, 积极投入到子课题研究中去。

如何将“少教多学”子课题研究与我县正在实施的“有效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迫切需要专家的指导与引领。2013年春季一开学, 我们请总课题组的领导和专家来绥德, 对绥德的课改及课题研究工作给予指导。5月3日, 总课题组组长景民、课题组专家孙廷峰、秘书长刘桂英三人从北京风尘仆仆前来绥德, 深入辛店中学、张家砭小学课堂听课。专家们听了郝玲玲和王亚兰两位教师的课后,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 并和学校领导、教师举行座谈。第二天上午, 在实验中学大会议室里, 全县中小学校领导、教师共560多人参加了课题组专家的报告会。孙廷峰老师作了《贯彻“少教多学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专题报告。孙老师的报告, 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建立五个方面, 系统而完整地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作了阐述, 同时对我县今后课改和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2013年7月16日至20日, 总课题组首届年会暨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会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举行。首届年会主题是:践行科学理念, 制定合理策略, 探寻有效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组安排我在第二届“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大赛小学组当评委。小学A组在铜仁市南长城小学举行。我和云南、新疆及西安莲湖区教研室的王老师一起当评委, 评委组长是北京市教科所的张立军主任。全国各地的18位小学教师在两天的大赛中一展风采, 好课连连。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 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很大, 课堂上的变化令人欣喜。看来, 只要观念转变了, 课堂就会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老师们都说受益多多, 不虚此行。

按照总课题组关于开展优质课评选的要求, 绥德县“‘少教多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于2014年初夏进行。

我们以县教研室和县教育学会联合发文, 要求全县100多名课题实验教师人人参与优质课评选, 每所学校至少选出一名优秀教师参加县上的评选。2014年5月22日, 县上‘少教多学’优质课评选以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在实验中学和绥师附小举行, 各学校推荐的13名教师参加了评选。特别是实验中学贺小华老师所作的八年级语文《好嘴杨巴》, 让人眼前一亮。这节课很好地突出了“少教多学”理念, 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我在点评时建议实验中学领导就贺小华老师这节课进行观摩研讨, 让老师们都来看看什么样的课才是“少教多学”, 什么样的课才是学生所真正喜欢的课。

第二届年会暨课题中期培训研讨会于2014年7月20日至26日在河南省商丘市雎县举行。年会主题是:“遵循教学规律, 讲求教学艺术, 践行少教多学, 提高教学效率”。来自河南、新疆、山东等地的16所学校作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各地在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中也发现了我们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不足。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无论是听报告还是听课, 千余名参会者顶着酷暑炎热大都准时到场。会场、课堂秩序很好, 拍照、摄像、笔记都非常认真, 不少参会者提前到场占座位, 从始至终, 气氛真诚热烈, 让人感动……

2015年, “少教多学”子课题进入结题时间。第三届年会在陕西咸阳西北大学启迪会展中心召开。年会主题是:让少教多学成为教学常态, 让结题评审走向科学规范。几个很有分量的主题报告, 分别是:浙江省教研室胡勤的《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范式》, 山东省教研室张伟忠的《少教多学的思考与实践》和赵明的《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把‘少教多学’变为教学常态》。这些报告, 高屋建瓴, 既面对实际教学, 又具有前瞻性, 为今后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两个学校的结题报告展示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和延安实验小学。

我在第四届“教育艺术杯”教学大赛小学A组当评委。看了全国各地选送的课, 参差不齐, 喜忧参半, ......哦, 少教多学, 任重道远矣!

三年的“少教多学”子课题研究, 我们收获了什么?一次更新教师观念的洗礼。从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开题, 到研究论文、教学设计、优质课的评选, 一系列研究过程就是一次次新旧思想的碰撞、一次次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三年来, 绥德县课题实验学校先后有40多人次分别参加了总课题组在山东、贵州、河南、陕西举办的课题年会, 聆听了18位国家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观摩了12位名师的示范课;聆听了全国各地20所学校的子课题研究经验介绍;观摩了24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大赛, 使老师们开阔了教育视野, 领略了语文最前沿的教学风光, 对“少教多学”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 三年来, 每位实验教师都写了六篇论文或教学设计参加课题组研究成果评选。大家都认识到“少教多学”是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把教师的“多教”转变为学生的“多学”。同时也明确了“少教多学”不是“量”的界限, 而是“质”的变化, 它是一种教学理念, 更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个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据北京总课题组介绍:2011年7月以前, 在网上搜索“少教多学”只有几十条零星的信息。现在, 输入“少教多学”在百度上搜索, 查到的相关信息已经超过1亿条。

在绥德, “少教多学”已经成为课改的代名词, 由实验学校辐射到所有中小学。大家用“少教多学”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绥德中学、实验中学、绥师附小等学校还将“少教多学”向其它学科教学传递和渗透。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自觉地运用“少教多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逐步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

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在成长。“少教多学”子课题的研究, 带动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观察问题角度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使参与者了解并体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让行动者变为研究者, 获得一定的科研能力, 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这就是子课题研究的成果。那些想一下子就研究出有轰动效应的成果, 是一种很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在三年的子课题研究过程中, 绥德不少实验教师课堂教学变化很大, “少教多学”理念得以渗透, 进步很快。实验学校有四位教师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还有两位教师在首届课题年会“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大赛中讲课并分别获得二等奖。绥德县教研室也被总课题组评为“少教多学”子课题先进地区指导中心。

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对于学校来说, 是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于教师个人来说, 就能体验到思考的快乐、钻研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这就是子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3.规划出台 三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篇三

按照《规划》要求, 未来3年, 电子信息产业促增长、保稳定要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另外, 电子信息产业调结构、谋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

《规划》指出,今后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9大重点领域,确保完成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认为,通过部署三大任务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规划》的亮点之一。现在电子信息产业有很多布局都在产业的低端,我们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比较弱。所以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技术含量,要提高产业定位,通过这个《规划》来拉动产业的提升。

据介绍,《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另一个亮点,是从国家的高度来部署整个产业。 它把这个产业的内容从软件和集成电路逐渐扩大到了液晶显示、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外包等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布局。这个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4.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推荐) 篇四

一、基本情况表

二、现状分析

(一)概述

西夏墅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始建于1926年,曾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有“自立”、“自强”、“自主”和“艺苑”四幢教学楼和综合楼。20xx年8月,我校正式成为XX市“新基础教育”第二批联系学校之一,在理念的引领与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学校为教师、学生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学校也在整体转型性变革实践中,在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堂教学及班级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系统的、显著的变化。期待在后三年的发展中,以争创“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为目标,全员参与、扎根日常,深化研究,在实实在在的积聚过程中实现整体转型。

(二)优势分析

1.“新基础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清晰。20xx年至20xx年开始学习和实施“新基础教育”研究,并尝试进行单元式级部管理,追求“重心下移,功能转型”的扁平化管理,并在学科领域和班队领域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参与研究中实现学校整体转型。20xx年8月,学校正式成为XX市“新基础教育”第二批联系学校,在理念的引领与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在整体转型性变革实践中,在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堂教学及班级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系统的、显著的变化,“新基础教育”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清晰。

2.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机制在积极形成。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引领下,教研组、备课组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定时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了贴近教师、有序开放、整体设计的研究机制,既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协作,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组主要对各类课型展开研讨,把精品课案例结合学生实际落实到日常课堂。备课组加大了研究频率,重视教师新基本功的锤炼,如课堂有效开放,资源的敏感与捕捉利用能力,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点穴”等。

3.“自立自强”精神深入人心。在前两轮的学校三年发展过程中,学校梳理了“自立自强”的传统精神,结合“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生命自觉”的核心理念追求,赋予“自立自强”新的内涵,随着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实际逐步深入,确立了“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办学理念。在师生共同践行下,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自主发展、主动追求的精神状态,“自主自觉”的生命状态有望形成。

(三)问题与不足

1.管理运行机制的整体构成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年来,学校虽对中层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各部门之间的架构还存在盲区,例如信息技术归属于什么部门;各个部门之间还存在分工不够清晰,协作不够自主,策划不够整体系统等管理上的盲点与交叉;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繁琐又交叉,执行起来受到制约,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和完善,并加大执行的反馈评价和奖励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有待提出新举措。

虽然通过前几年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结构有所优化,既发挥了中青年教师引领作用,又及时注重了年轻教师的跟进,但面对新形势,又暴露出新的问题。一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仍处老龄化阶段,年轻教师的发展势头与中青年教师的优势仍有很大差距;二是优秀教师的流失比较严重,并且学校又处于逐年扩班阶段,教师严重缺编,这一学期已经外聘了十一名代课教师;三是随着全区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不同梯队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骨干教师逐步外出交流,制约了原有的教师研究梯队结构,增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难度;四是领导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工作等领域的改革发展不平衡,各学科间的改革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个人的研究能力和投入差异比较大。这些都制约着学校“全、实、深”的推进。

3.学生工作和班级建设有待立足学生实际谋突破。

虽说许多班主任已经初步确立了儿童立场,开始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需求,并开始挖掘教室环境布置、岗位建设、班队活动中的育人价值,策划、组织相关的班队活动,而且部分班级已经确立了班级的文化主题,明确了成长方向,形成了良好班风。但前两年重点培养的骨干班主任外流严重,队伍断层,而且我校班主任每两年就重新接收一个班级,这都制约了教师发展和班队工作的持续研究。另外,如何解决学科教师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之间矛盾,如何发挥学科教师的教育合力等都有待于在工作中探究与创新,谋求新的突破与提升;如何让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双向滋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4.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特质有待进一步彰显。

学校传统的人文精神“自立自强”如何产生转型意义和实现革新传承,强调的“自立自强”的精神如何体现在师生的生命特征和实践行为中,学校清晰的办学理念和精神特质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进一步彰显,这些都需要全校师生在理念与实践中共同诠释,需要在不断的推动中的实现生命自觉。

开展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反映了学校以阅读丰富学生精神底色的办学特色,但仍然表现出孤立的活动形式,没有学校理念的渗透和学校精神的凸显,更没有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来激活书香校园的自觉建设,缺乏学生的精神自主,缺失课程的整体支撑,只是为阅读而阅读,缺乏系统思考的方案和整体推进的策略。

三、发展总策划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

理念解读: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学校确立了“弘自立自强精神,育自主自觉生命” 的办学理念。

传承:“自立自强”是我校长期积淀的学校精神。在20xx年之前,学校在建校过程中,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作风,坚持自立自强的精神,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建成美丽校园,并获得了江苏省模范小学、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荣誉,教师队伍建设能提升学历教育,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获得相应的专业称号,培育了两位特级教师,学校的“青藤树”就是学校精神的真实写照。

丰富:生命、实践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人只有拥有生命的自觉,才会成为主动发展的新人,教育的内涵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转型既要秉承“自立自强”的传统精神,又要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强调发展的“主体”意识与“自觉”状态,关怀生命,焕发生命活力,进一步丰富“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师生生命“自立自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省、自觉的过程,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不断激发的过程,是一个生命自觉乃至文化自觉的过程。

“自立自强”的师生形象特质。

学生:规范、文雅、个性

教师:责任、主动、发展

管理团队:主动、服务、协作

(二)发展目标

1.三年发展总目标

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继续弘扬“自立自强”的学校精神,通过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实现教育教学的精品化;通过领导和教师思维的系统化转变实现学校整体转型。在此基础上创建“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实现自觉的生命状态。

2.分领域目标

(1)学校管理改革与领导团队建设:重视激发学校管理层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活力,在组织重建、制度改建、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研究等方面有新突破;深刻理解新的办学理念参照系及核心发展目标,使理念更明晰、有内涵,目标更具体、可达成;注重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力量的增强,为做到“全、实、深”提供重要保障。

(2)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在学科领域深入开展课型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一个层面开展“互动课堂”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构建“读书、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师自我更新的“3211”工程。要放大教师个体在建立自我更新档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等方面的“亮点”。也要放大教师群体共同研读理论著作、共同分析教学案例和“捉虫”式评价等方面的亮点。要为丰富教师精神生活、课余生活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支有积极高尚的理想追求、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复合开放的专业素养和谐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学科教师队伍。

(3)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以“自立自强”的精神为指导,制定西夏墅小学学生培养的总目标和分年级目标,并据此构建学校六年主题教育的系列。以“快乐童年工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引导他们在班级中自我管理、团结向上,在校园内主动探究、获得才艺,在社会上学习传统文化,培养服务意识。加强班主任研训工作,要以评比“青藤杯”金、银、铜奖的优秀班主任为节点,将他们的典型经验和主题教育的典型课例为教材,放大亮点,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积极参与“学生发展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日常化研究。建设一支热爱儿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掌握学生心理、善于疏导和多方面沟通的班主任队伍。

(4)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项目发展目标:在传承“自立自强”精神的基础上,更赋予“自立自强”新的内涵,改变师生生存方式,追寻生命真实成长,追求“自主自觉”的积极生命状态,营造一种“自立自强,自主自觉”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继续实施书香校园工程,建造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品牌学校。

(三)推进策略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1.阶梯式发展的策略。

由于学校发展的制约性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一些新的改革措施需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总结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精致化。实验和推广的步骤仍然按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顺序进行。

2.项目化管理的策略。

把整个学校的改革工作分解为若干项目,通过项目招标、签订项目责任书,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项目化管理的运作过程是:项目招标和竞标、签定项目责任书、实行项目监控、项目成果的评估。

3.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化相结合的策略。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引下的变革实践。改革越深化,越是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后阶段规划的修订和改革的整体布局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以后的实践推进和成果总结都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特别要重视学习领会叶澜教授针对实践进程中的问题发表的指导性意见。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1.学校管理改革整体化和学校领导团队建设的措施

(1)建立纵横贯通的管理网络,使内部管理走向精细化。学校实行管理重心下移以后,由于没有及时梳理原有制度和新制度的关系,在管理上存在某些“盲点”。必须通过制度的梳理,消灭“盲点”,实现精细化管理。梳理盲点:20xx年9月至12月,召开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寻找“盲点”,研究解决方案。第一次研究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领域、第二次研究班队建设与学生发展领域、第三次研究管理改革与管理者发展领域,第四次综合上述三次研究成果,形成《西夏墅小学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2)完善管理制度,改善运行机制:制定制度,负责实施:调研反馈,修改调整;形成文本,建立监控系统,收集案例。例如:坚持并完善教师月考制度。月考小组由学校行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每月25日前将本月考核内容与要求通告全校教师,考核指标根据“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中期评估评价表和当前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人员分组对每一个教师进行测评,汇总审核以后,反馈给教师和有关组室,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给予批评并督促其整改。目前和近期考核的重点是“课堂目标设计”、“教学设计的依据”。

(3)凝聚团队合力,引领学校发展。领导层成员要积极参加华师大、教育局或其他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学历、拓宽眼界。学校坚持开展新基础教育的校本培训,通过读书、听报告、写心得、谈体会等形式思考教育改革,推动领导层的自我更新。学校行政人员必须主持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就学校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理论素养。要带着课题深入学科、组室,与合作者一起潜心研究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必须制订详细的计划,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课题总结和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教师团队建设的措施

(1)加强各类课程管理:完善课程教学部的管理网络,加强日常课程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成效;充分发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梳理并建立各学科的年段发展目标,开发《经典诵读》系列、《小公民》德育教材、《乒乓特色》体育课本等校本课程内容。

(2)畅通多维学习渠道,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以《“新基础教育论”》为主要内容策划专题性学习,内化“新基础教育”理念;组织以《新课程标准》为抓手的拓展性学习,结合实际全面、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向;组织以实践分享为主的学习,在活动中整理活动纪要、解读活动主旨、重建课堂教学,使其他教师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提升信息价值;

(3)关注梯队建设,推进教研组建设的整体发展。建立教师研、学、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使“两类教师”(分流教师和交流教师)得到“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滋养,融入到教师的团队之中,提升学科素养和研究水平。调整教师梯队结构,建立梯队培养目标体系,加强对学科第一责任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团队群体发展。

(附教师梯队建设三年发展表)

(4)完善与落实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是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孵化基地”,教研活动要保证高水准、高效率、必须做到三点:在教研前有准备,每位教师有独立见解;在教研中有切磋,每位教师要交流有效信息,可以争辩,可以完善,可以质疑,从而达到教研活动的民主性;教研后有反思,针对问题立研究主题,开拓教研思路,激活教学创新机制。

3.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1.学校层面:完善“青藤服务社”的运作体系,引进学科教师担任活动导师。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核心,开展各年级分层教育,整体架构学生日常活动序列,构建书香文化德育活动的体系。挖掘家庭、社区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校外,逐步构建读书工程系列活动。修订并逐步完善《西夏墅中心小学一日常规》,加强常规落实,使学生真正拥护和自觉遵守常规。

2.年级层面:以年级团队为单位,以年级组长为核心,提升团队协作和统整策划能力。各年级依据本年级学生培养目标及年级文化特色,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班队活动,注重学生活动常规的培养,打造各年级班队精品课。

3.班级层面:以市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完善班级环境建设,细化岗位建设,夯实活动建设,促使学生在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成长为自立自强的好少年,从而打造出校园和班级相辅相成、互补和谐的文化平台。

4.班主任队伍建设。给予骨干班主任更多平台,提升主动策划能力,引领组内班主任发展,并全面负责年级学生活动班主任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学习研讨体系,落实、细化班主任工作考核,加强班主任工作规范,举办“青藤杯”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活动。

4.学校特色与文化建设

(1)丰富“自立自强”的内涵。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发掘学校前期的自立自强的开创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实践精神。二是放大 “新基础教育”实践三年形成的亮点。如:以“书香校园”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以扁平化管理为特征的级部管理机制,日常化的反思重建、伙伴合作为特点的教研组建设,以个性化发展为基础的品牌教师培养等。对这些资源加以梳理、提炼与总结,在校内推广。

(2)制度文化的进一步梳理和丰富。结合“自立自强”的精神对“新基础教育”三年实践中的制度建设成果进行理性的反思。反思分四个层面:

一、校级管理层面;

二、年级组和教研组管理层面;

三、班级管理层面;

四、教师、学生自我管理层面。通过梳理发现问题,适当补充和调整,从而形成符合学校转型性变革要求的,有利于团队和谐发展、师生个性发展的,纵横沟通的有效管理网络和制度文化。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校务通知在网上公布,教师打开网页,就一目了然;校内优质课录像、说课、点评、反思、专家讲座报告等,上传网上或刻制光盘,助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可以在网上发表,或通过校长电子信箱进行沟通,以便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反馈。

(3)抓住关键节点,提升文化内涵。(1)以“优质小学”复查为契机,梳理学校“自立自强”的发展历史,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整体策划,使本次复查成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关键事件!(2)以“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的创建为抓手,全员盘点,整体梳理,协作联动,全面提升;

(4)建立书香校园,凸显学校特色。

①充分利用上级资金,结合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试点,继续推进图书馆建设。整体策划校园环境建设,开放图书馆、设置流动小书架、成立书香小港湾等为书香伴成长功能区;

②探索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机制,健全、运行“书香小港湾”学科活动,推进课题研究。在阅读兴趣中研究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注重语言积累、内化,增加文化积淀。

③利用“校园流动小书架”建立“书香小港湾”,在班级中图书角、在学校中有图书馆、阅览室,在校园中开展“书香伴成长——读书节” 读书系列活动。使校园充满“书香气”,全校师生散发“雅韵”!

四、学校发展的资源集聚与保障

规划的落实,需要学校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资源保障体系。

1.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走上规范而有序的轨道。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先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重点工程有北校门、田径场、300人的会场建设和教师办公设备添置。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基础教育”实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避免资金使用上的无谓浪费与低效;设立教师、学生奖励基金。

5.中学三年自主发展性规划 篇五

(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学自1944年创办以来,一代代大中人传承着“严谨,进取”的校训,辛勤工作,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严谨、进取、团结、文明”的校风、“乐学、勤学、厚基、创新”的学风、“乐教、巧教、严格、求是”的教风和“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从1997学年至今,已连续八年被市教委、市教育督导室评为温岭市一类(高中类)一等学校;最近被评为温岭市首批“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台州市招飞工作先进集体”;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温岭市“治安安全单位”;1999年1月,我校被省教委评为97-98学年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是当年台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学校;2000年被评为“台州市治安安全先进单位”,“台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台州市文明学校”和温岭市首批“三园式学校”(学园、花园、乐园);2001、2004年连续被评为第四批、第五批“台州市文明单位”;2003被评为台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温岭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团体一等奖;2004年2月获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杯全国作文大赛“未来作家摇篮奖”、“最佳组织奖”。2005年通过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A级信誉度评估验收,被评为台州市图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被列入台州市首批“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试点学校。

这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而且也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学校发展新的契机

在市镇两级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校按等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硬件设施在全市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在2003年8月向台州市教育督导室提出创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的申请,11月,通过浙江省教育厅初评,12月通过了教育督导评估组的验收,2004年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几代大中人的梦想,从而提前实现了学校2002学年2004学年的办学总体目标。这不仅扩大了温岭市优质高中办学资源,树立了**镇教育品牌,而且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现在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候,只有抓住机遇,以“创重”成功为新的契机,确立新的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发展才能有不竭的动力。2005年9月学校已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省二级重点中学的申报材料。

(三)学校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中学的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师资水平不高。由于近几年台州市高中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有许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流向城区,同时我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引入较多新分配的年轻教师,出现了现阶段年轻教师偏多,中高级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名优教师数量有限的现状。我校虽努力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挽留教师,但还有少数骨干教师流向城区。

2、生源素质偏差。我校新生录取分数与同类学校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与高一级重点中学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分新生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深化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志向远大、素质全面、心理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崇尚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通过构建“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教师个人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制度,关心教师的情感、业余生活和学习状况,使广大教师安于教书、勤于教书、乐于教书,全面推进内部体制和教学改革,把教师培养成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高要求的管理为依托,以高标准的设施为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的最终目标。

三、发展目标

(一)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标准,教师高水平,学生高质量,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浙江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具体分为三步:一年创省二,即用一年的时间在巩固省三级重点中学的基础上,创建省二级重点中学;两年促发展,即用两年时间丰富省二级重点中学的内涵,站稳“二级重点中学”行列;三年上台阶,力争位于我市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前列。

(二)学生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高质量的要求。

(三)项目目标和学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学校通过目标管理,制度创新等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创建可持续发展型学校”的道路,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活动;调整学校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教职工激励机制,完善教职工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明确,管理网络清晰,运行机制到位,管理效率较高。

06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充实调整,建构高效的目标管理体系,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07学年 学校管理目标更趋于合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达到管理高效率。

2、教师管理目标。学校初步构建并实践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努力实施名师“三大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切实制定《学校师德创优新规划》,全面提高师德整体水平,树立师德新形象;积极构建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继续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实施教师培养“三大工程”,搭建教师良性发展平台,构建一支政治坚定、资质达标、业务过关、师德过硬的师资队伍。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深入开展教师培养“三大工程”,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07学年 构建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营造良好师资培训氛围,通过师资培训“群英工程”,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崇高的师资队伍。

3、教学管理目标。学校探索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高。认真贯彻减负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进一步构建三课体系(必修、选修、活动),大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断创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高考、学科竞赛和会考质量。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制定教学管理目标,初步形成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明显提高。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目标到位,教育管理模式规范有特色;学校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中上水平。

07学年 建构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高效,特色明显;会考、高考和学科竞赛水平,达到同类学校上游水平。

4、德育管理目标。学校进一步深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改革,形成“双自管理”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牢固树立德育为主的思想,倡导教师树立积极开放的德育理念,自主发展的德育理念,使德育工作与时代吻合、与学生特点结合,不断完善全员育人制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充分发挥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形成“双自”管理理论体系。

不断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增强学校人文底蕴,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找寻新形式,挖掘新载体,开辟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全力建设“精神家园”。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形成“双自管理”体系,德育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规范有序、途径多样、略有特色。

06学年 不断丰富“双自管理”内涵,提炼凝聚校园文化精神,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稳固,内涵充实,特色明显。

07学年 构建完整高效的德育“双自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完整,载体创新,形成亮点。

5、教育科研目标。学校坚持教育科研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坚持“科研兴校”的策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例;提高课题结题质量,做到科研成果有效推广;逐步增加市级以上全校性教育科研项目,争取学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科研成果在更高级别出成绩;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

级以上)的数量和质量。以省规课题《新课标下普高教学质量目标设置与标准监控研究》为引领,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摸索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使我校的教学行为更为规范,管理更为科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科研参与比率,提高教科研质量,做好教科研成果转化,确保台州市级课题数量,省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做到每个教研组均有重点课题研究,学校有全校性课题研究,全校形成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07学年 教科研机制运行良好,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有多个台州市级以上重点课题,教科研成果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6、后勤服务目标。学校行政后勤工作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服务高标准”意识,坚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坚持勤俭办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费;严格财务制度,建立校产账,做到账务公开、民主理财。尽早完成基建遗留的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产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学目标:

05学年 健全后勤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制度,尽早完成基建遗留工程。

06学年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后勤工作更趋高效,构建学校后勤管理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体系。

07学年 学校后勤管理更趋优化,真正做到服务育人,保障得力,“三化”机制运行良好,形成特色

7、特色创建目标。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凸现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保留“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继续挖掘潜在优势,发展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同时将其中一至两个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学目标:

05学年 学校加强特色项目建设,强化特色创建意识,使三项特色项目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

06学年 继续挖掘特色项目潜在优势,丰富内涵,提升水平,扩大特色项目的影响力。

07学年 进一步拓宽思路,强化先进理念,特色项目呈现鲜明个性,将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做精。

四、成功标志

(一)学校办学行为

1、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端正,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按上级有关规定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学校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方面,经过不断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依法治校。

3、学校重视师德行风建设,实施师德群体创优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教师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健康良好的心态,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学校“人和”气氛浓厚。

4、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招生和收费政策,做到收费合理,账目公开,家长知情。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争取处于B+ 区间

2、教师论文获奖和发表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台州市级以上)的项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不低于1:0.8。

3、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

1、高考重点率达到5%,本科率达到50%以上,专科率达到 40%;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

2、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3、学生体艺成绩稳步提高,省地市级各类比赛争取多出成绩。

(四)社会评价满意程度

学校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度和美誉度,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师生、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家长都乐意把子女放在**中学学习,镇人大代表、当地政府和部门领导对学校办学情况表示认同。同时,学校重视为地方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公益劳动,学校不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也为当地培养一批有用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体艺见长”特色项目,学生“双自”管理,学科分层教学等三项特色项目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项以上全市得到了推广。

五、实施策略

(一)以人为本,增强办学活力,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本着“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并发挥党支部在落实政策法规、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在参与学校决策、保障教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

通过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机构的调整和充实,创新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促使学校中层管理机构的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真正达到管理规范、运作高效。

(二)顺应形势,控制办学规模,招收高质量的入学新生

随着温岭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数的下降,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将作出相应调整,计划2005学年招收10个班级,全校34个班;2006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30班;2007学年招收8个班级,全校26个班;紧接着的以后几年,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在24个班级。

在控制办学规模的同时,学校要力争提高高一入学新生的质量。继续严格执行教育局招生“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坚持“双控制”,控制高分段学生流失,控制低分段学生进入。学校要不断提高自身声誉,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学校要加强与相关初中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影响力,在师资培训、教研、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初中学校提供支持,确保优质新生来源。

(三)抓住关键,提高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工程”(名师工程、攀登工程、群英工程)建设,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每个学科都培养出一位以上高水平的名师,再通过名师的帮助、携带,使广大教师努力攀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达到群体创优的“群英”程度。

学校计划3-5年的时间投入一定的资金,巩固 “名师工程”和“攀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型、学者型、科研型、事业型高水平的名师队伍。完善激励机制,重视情感机制,优化利益机制,培养名师,留住名师。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引进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来我校任教,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以各种形式派遣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007学年达到专任教师人数的50%以上,培养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教坛新秀3人以上。

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结合上级人事部门的改革精神,实行“职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四)重视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实践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注重情感交流、人际合作、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潜心进行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成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同时要比较出色地完成升学预备教育的任务,高考上线率每年递增,2007年达到90%以上,本科率达到50%以上;会考合格率在9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7学年达到98%以上。每年确保有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不断提高获奖数量和质量,2007学年达到省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人次获奖。

(五)突出自主,完善德育制度,创建“双自”式的德育体系

构建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道德体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学校德育体系,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作用,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系列有序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学特色的“双自”式德育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形成一定理论高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自理的积极性,完善学生三级助理制度(校长学生助理、政教主任学生助理、班主任学生助理),实行学生双自管理,培养个性化的有创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

(六)解放思想,加快课改步伐,开发规范化的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并根据现有条件,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和实施指南,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老、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着眼于开发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学校课程,充分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传统特色、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开发“学军、学农、学工、学商”四方面校本课程,建设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七)更新观念,抓实科研工作,营造学术型的教研氛围

推进以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改造,营造以教育改革和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让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

6.中学教育三年规划 篇六

13年免费教育涵盖学生从学前1年直至高中毕业的13年求学时段。2012年, 岚皋县开始对在本县就读的本县户籍学前一年、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一个不漏实施免费教育。县级财政每年预算1 000万元, 其中高中阶段500万元、学前一年和义务教育阶段250万元、营养改善计划250万元, 全县近2万名学生享受到这项“暖心政策”。

岚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 县上还是每年拿出占财政收入10%的资金用于实施13年免费教育。近3年来, 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较上年分别增长14.52%、16.53%、17.97%, 整合各项资金累计投入8.25亿元。

为保证免费教育可持续性, 岚皋县建立教育经费稳定投入保障和优先增长机制, 同时开展教育扶贫, 解决6 000余名农村困难学生入学难问题。针对特困家庭、单亲家庭、双女户等情形, 给予生活、住宿、助学金补助。整合教育、民政、扶贫、慈善等各类社会助学资源, 对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确保所有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

7.中学教育三年规划 篇七

2005年3月,钟楼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随着“让学校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之路”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各校的规划制定工作也逐步深入。在邀请上海有关专家对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再次进行指导之后,学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讨论、修改,已初步形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雏形。2005年6月,钟楼区文教局又邀请上海教科院专家教授对西新桥小学、广化小学、盛毓度小学等11所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现场论证及书面点评,11位赴上海挂职访学的校长全程参与。同年7月21号,来自上海的专家教授就西新桥小学的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公开论证,并对其他访学校长制定的学校规划做了有指导意义的评价。专家认为,各校制定的发展规划,经过了反复调查、认真学习、班子研讨、教师讨论等步骤,这长达数月的制定过程,也是摸清家底、认清方向、统一认识、形成最基本的共同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自身的努力程度在逐步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学校的策划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2006年新学期开始,钟楼区各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已全面进入论证阶段。从开学第二周起,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规划论证时间,由分管局长负责,局相关科室、教研室、督导室等部门共同参与,扎实有效的论证,为各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修改完善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瞻性及可行性建议。规划制定之后,全区将以拟定《评估指标体系》和打造“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为抓手,有力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钟楼区自2006年秋季开学之始,将以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体系,变横向比较性评价为纵向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主动发展,促进钟楼教育事业再攀升。

上一篇:领导总结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对巡视工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