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高三

2024-07-27

有一种生活叫高三(通用12篇)

1.有一种生活叫高三 篇一

如今的中国主力消费群体,已经进入了集体寻找自我的时代,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大家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生活状态,旅游对大众而言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们需要让这些群体找到精准化的旅游点。我们不需要把旅游打造成奢侈品,也不是有意而为之,它就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周庄,是水乡古镇和现代休闲兼具之地。旅游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今天的周庄,因为在产品、文化、内涵上逐渐成熟,已经成为人们深度体验旅游的目的地。

生活着的周庄

从下半年起,周庄古镇旅游在保护古镇原生态的基础上加速转型升级,在物质上积极丰富满足游客需求的项目和产品,在精神上更加重视游客的自我感受――在周庄旅游生活的感受,营造一个生活着的周庄古镇,让每个人在周庄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打造一个生活的周庄,让本地人、外地人都能有所作为的生活下去,将周庄打造成有文化品位的小镇。”周庄旅游董事长任永东这样定义。

目前,周庄古镇已经形成三条线,将多样化的生活状态呈现在游客面前。第一是青龙桥、贞丰轩、花间堂这条线,水乡特产、民俗工艺、民宿等演绎周庄原住民文化。第二是1086慢生活街区这条线,引进品质酒吧,丰富周庄夜生活。第三是南湖全福讲寺、莼鲈之思――水乡休闲度假社区这条滨湖线,聚集了优雅格调的文化项目。

这三条线加上周庄众多休闲项目,使得周庄形成了浓郁的生活氛围。“有一种生活叫周庄”作为周庄全新推出的旅游形象,就是让游客在周庄寻找适意生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持续的、有情调的、有趣味的,既让游客有似曾相识的亲切,又有新鲜感和体验的兴趣。

古镇原住民生活

有一种生活,是原住民的土著生活,水乡的生活方式在古镇里如画卷般展开。一个院子,几张桌子,周庄吃讲茶为客人打造一个原生态的周庄生活氛围,坐下来,像原住民一般吃茶聊天,享受静下来的时光,融入原住民的生活。

体验周庄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住下来,周庄的阿婆为你做家常饭;客栈老板在院子里摆上桌椅,请来周庄艺人,你可以边休息喝茶,边听评弹表演,享受周庄人的娱乐方式。早上,叫醒周庄的,是周庄人,吃些刚出锅的早点,听周庄人聊聊家常。贞丰文化街集萃周庄水乡文化,周庄原住民在铁匠铺里打铁、在竹编坊里编竹篾、在豆腐坊里做豆腐……体验原住民的生活,感受周庄朴素生活的味道。

江南雅韵生活

有一种生活,是文化味道十足的优雅生活,

从南湖古琴社到春江花月夜古筝会所,从马晓晖文化沙龙到古戏台昆山演出。周庄本地优雅文化与外来文化相得益彰,周庄本身就带有浓重的文化味道,叶楚伧、陈逸飞等生于周庄或爱上周庄的人留下可供挖掘的文化元素。让周庄名扬海内外的《故乡的回忆》,本身就是陈逸飞先生对水乡生活的发现和感悟。

周庄的优雅生活,让喜欢文化的游客爱上周庄。一场场雅集,一场场文化沙龙,升华了周庄的生活,让文化人士相聚在周庄,享受千年古镇里的典雅礼遇。贞丰轩、花间堂等精品客栈,将水乡文化融入到居所之中,赋予独特的居住美感。

水乡情调生活

有一种生活,是有趣的水乡情调生活。在猫空里安静阅读,在周庄星巴克喝咖啡续杯,在花间堂红酒吧品酒谈人生,在自己喜爱的咖啡厅、酒吧里点爱喝、爱吃的一道特色菜,听主人为你选的音乐,满满品味,细细享受。这种休闲生活的情调,在于陌生而熟悉,陌生是因为面对不同的人,熟悉是因为心中长久的渴望。

周庄是包容的,你也可以留下这种生活。左手后院的故事,讲述了外来者对周庄生活的迷恋。一个摄影师一个作者,他们一起周游世界多年,他们来到周庄,感受到了周庄的生活状态,于是决定留在周庄开设左手后院,开始他们的生活,拥有周庄的生活。在小院里喝着咖啡遐想着世界旅行,感受生活的真谛。

睿智财富生活

有一种生活,是充满智慧和传奇的财富生活。周庄沈万三留下关于财富的传奇。聚宝盆、通番海外等故事是用来听的,其中的道理让人感悟。周庄,向游客呈现江南首富沈万三的传奇生活。两条财道――沈厅财道、万三水上财道,讲诉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发迹史,而财神居将沈万三的财富智慧呈现给游客。

周庄著名的万三家宴,源于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待客家宴,这一桌丰盛但不奢靡的宴席,带着水乡味道的,将首富家日常生活的一面展现给来宾。品尝万三家宴,已经成为游客体验六百年前首富生活的方式。

浪漫夜生活

有一种生活,是浪漫与激情的夜生活。入夜的周庄上演着生活的乐章,《四季周庄》演出,将周庄四季的原住民生活搬上水上舞台,一场场表演,将或诗意唯美,或民俗风情的周庄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

灯光璀璨的1086慢生活街区,是夜生活的秀场。爱动的人享受酒吧,喜欢动感音乐,喜欢在气氛热烈的酒吧里感受时尚生活的激情,举杯、干杯,朦胧的醉意中领悟生活。爱静的人也能享受酒吧,在恬静的酒吧里,聊着人生,慢品酒的味道,任思绪肆意涌动。这些酒吧临近着小巷和水道,朴素水乡和现代时尚在这里交融、升华。

旅游即生活,周庄用参与、体验的生活打动游客。周庄引领着中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周庄,如今向着休闲度假旅游的方向前进,将打造成一个生活的小镇,有文化,有品味的小镇。

2.有一种生活叫高三 篇二

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将人卷入无休止的购买与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恋物成瘾;

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不断释放暧昧与激情的烟幕弹,纵欲成瘾;

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能”、“三个月赚到一百万”、“有车有房”、“三十五岁以前退休”……成功学泛滥于职场和网络,上进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里,成功学大师满天飞,成功学培训蔚为大观成产业。

——我们何时变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变得如此简单粗暴?那些成功学大师除了演讲收钱还能做什么成功的事?我们可不可以不成功?

个人奋斗很可嘉,实现自我很诱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人士不过1%,且离不开长期实干和机遇。若成功一学就会,且成王败寇,成功人士光荣,非成功人士可耻,那么,社会中99%的大多数还怎么活下去?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事物和价值,是成功学课程所蔑视、给不了的和教不会的。

3.有一种生活叫读书 篇三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在信息泛滥、竞争激烈的今天,读书、求知、思辨应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素养。常人是如此,为人师者更须如此。一部《帕夫雷什中学》,会让教育的理想之花在心中永远盛开;一本《爱的教育》会让爱的清泉永驻心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里,他们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美丽、高贵……朱永新先生是书香校园的倡导者,他的理念是:“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身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

与好书相伴,绘美丽人生,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有了读书这个厚实的根本,鲜艳的花蕾才能绽放,智慧的果实才能饱满。多读一本好书,多得一份经验,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多享一份幸福。多读书胸有成竹,多写作妙笔生花。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也可以升华人格。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有人说:“一本书有时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书本无声,但她就像一个朋友,激励你向生命的更深处走去。当你流泪,它如手帕,温柔擦拭;当你欢笑,它如夏花,灿烂成片,激起你心海的朵朵浪花。让浪花撞击心灵,迸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

最是读书滋味长。古人说到读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更有今人把读书的滋味分门别类——伏天读书如饮甘露,冬日读书如偎暖炉;花前读书俨然仙翁,月下读书如温旧梦;雾重重时读书开人茅塞,雨沥沥时读书驱人寂寞;春风得意时读书平心静气,坎坷失意时读书淬砺心志;多姿多彩的日子读书以助雅兴,平淡无奇的光阴读书以添风骚。读书的滋味尚能如此,生活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

读书就是一次次地与大师对话,一次次地与大师交流思想,从书中寻求快乐,从书中寻求方向,从书中寻求出路,从书中真正地找到人生的目标,从书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阅读无禁区,但品味有高低。读书无窍门,但是理解有深浅。我喜欢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这些年,是读书与写作让我开始了飞翔。在我看来,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不能拒绝读书与写作——读书引发思考,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凡是遇到值得一读的好书,我总会做大量的读书摘记,并把自己的思考化为一篇篇文字。

高尔基曾诗意地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耳际鸣响。”

有一种生活叫读书。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趣事。和高人为伍,与智者同行,这就是从读书中获得的至纯至美的生活境界。用最好的心情阅读最美的文字,这是读书之快乐,精神之享受。读书终身受用,好书相伴,人生将无怨无悔,生活才有滋有味。

4.生活故事随笔:有一种温暖叫善良 篇四

取笑自管取笑,却不能不承认,夫之心地善良是有目共睹,亲朋邻里众口皆赞的。孝敬父母,友爱手足,和睦邻里,慈爱幼儿,真的!说来也怪,小孩子们不管熟悉不熟悉,总喜欢他抱,不熟悉的我抱便哭,他抱则笑。

素日闲谈,夫爱说以自己羸弱之躯,要本事没本事,要力气没力气,还不是打光棍的料。可能拥有可爱的儿女,小康的家庭,唯一的资本是善良与仁孝,这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福报吧。

夫没有多少文化,这一份与生俱来的善良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当日父亲看中他的也许就是这些。父亲一生,阅人无数,精明强干,当经济开始搞活,父亲离开讲台,弃文经商,很快成了村中小康之家,才有我悠闲地读诗书,阅文章。论及婚嫁之时,婆家家境贫寒,夫婿身体单薄,父亲为我定下这当时看来毫不匹配的婚姻,而今看来不失明智之举。年迈的父亲百病缠身,夫婿果然半子犹胜亲生子,一如当年父亲赡养姥爷,不是亲生胜亲生。记得父亲说过,钱财人人可以挣来,良善却不是人皆有之。宁入仁孝寒门小户,不嫁无行富裕人家。

曾经有一好友说,我们刚刚结婚的时候,她相当的担心,只因我看来那么的娇气,当年确实弱不禁风的,而夫的身子骨自幼单薄,这样的两个人可怎么过日子呀!没想到不仅能过,还过得很好。不由也笑了,不是说吗,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一路风雨坎坷走来,靠的就是一份善良与勤劳,天道酬勤,无需惊讶。

善良,是一份与生俱来的本能;善良,也是一种后天潜移默化的熏陶。很幸运,我终生相伴一位心地良善的夫君;很骄傲,我拥有一双同样善良可人的儿女。

两个孩子自幼在外读书,本性中的真纯与善良使他们收获了各自深厚的友谊,离家的日子里没有孤单与凄凉。善良,也成了长大成人的女儿择友的条件。夜静更深,母女们拥被悄语体己话,当是最难得的温馨。悄悄问女儿,男朋友学历没有自己高,家境没有自己好,图他什么呢?女儿回答的很认真:心眼好!那一刻,深深理解了当年父亲为女择婿的苦心。

是呀,心地善良,尊老爱幼,手脚勤快,这些本来应该人皆有之的优良品质,在如今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中已经不多见了,更多的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学会了见风使舵,机关算尽,人为我用,那些所谓物竞天择之类城府极深的孩子总使人不敢亲近。但愿得几年后,儿子也能为我领回一位纯洁善良的女孩,不求大富大贵,惟愿和谐友爱,平安快乐才是真。

说起儿子,想起他小时候的一件趣事,至多也就五六岁吧,还在村子里读幼稚班,不象现在的孩子们有父母或者祖父母接送甚至陪读。那时家中生意刚刚起步,实在无法顾及他。儿子自幼贪玩,每天离家很早,到校很迟,一路上走走停停,总是见路上上学的孩子少了,才知道又要迟到,方想起撒腿猛跑。

那一日,急慌慌的撞倒了一个更幼小的孩子,收不住脚的儿子已经蹿远,听见身后的哭声,忙忙的又往回跑。一边扶起孩子说着对不起,一边煞有介事的在孩子头上抚摸几下,口中念念有词,吓不着!吓不着!倒把急步赶来的母亲逗笑了。那是家乡习俗,逢着孩子受到惊吓,摸摸头顶,口中念叨几句“摸摸毛,吓不着”。说是小孩子魂魄不全,防止吓丢了魂,不过那是指还不会走路,抱在怀中的奶娃娃,儿子大约见到过吧。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不值得一提,事后我也是听人当笑话提起。可在儿子幼小的心中,善不是早已萌生了吗?也许这是我做母亲的刻意寻找儿子的闪光点。

其实,从小到大,从不曾刻意的教育儿女要与人为善,儿女们所有的善良只是一种本能。譬如儿子将新棉衣让给同学,只因为人家父亡母病着实可怜。

譬如女儿冒着被传染的危险陪同学去看病,她要患难见真情。譬如娇弱的女儿居然去义务献血,她说她是万能输血者。譬如......

倒是我这做母亲的,面对一双长大成人依然不失赤子之心的儿女忧心忡忡,因为有的时候,善良,也可能是人的致命伤。曾经,夫君的善良换来家中利益的受损,偶有薄怨,夫答曰:吃亏让人有好处!儿女们照例是站在他们父亲一边的。我可是不愿意做孤家寡人,那么,打叠起全部柔情,祈求所有的善良都能得到温暖的庇护!

虽然说,而今社会,善心引得恶魔来已经屡见不鲜,找到人证再做好事的说法让人不寒而栗,大千世界,一两粒人渣无足为奇。邪,终不能压正;恶,总会向善低头。相信善良永远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善良总会成为红尘中永远的温暖,不是吗?

5.有一种生活叫高三 篇五

学会放弃,在落泪之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身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一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得的爱并不一定刻骨铭心。这一程情深缘浅,走到今天已是不易,轻轻的抽出手,说声再见,真的很感谢这一路有你。曾说过爱你的,今天,仍是爱你。只是,爱你,却不能和你在一起,一如爱那原野,爱它,却不能携它归去。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拥有的遗憾让我们更感眷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最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问卷更隽永,也更久远。

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他,我才遇到了你。继续走吧,你终将收获自己的美丽。

一个永远不想失去你的人,未必是爱你的人,未必对你忠心耿耿。有时只是这种脑袋不清的强烈的占有欲者,他们才会做出各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还如此理所当然。

在心中如果有"曾经拥有就永远不要失去”的偏执狂与占有欲,越想获得爱的永久保证书,只会越走越偏离。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发现罢了,其实喜欢一样东西,并不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身心疲惫,是很不划算的,再者,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焉”,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久了你可能会发现它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如果你在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懊悔不已,所以也常有这样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谁说喜欢一个人就要和他(她)在一起,有时候,有些人,为了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他们不惜使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想以此来挽留爱人的人,但是这并不能挽留住他的心,更有甚者,为了这而赔上自己那年轻而又灿烂的生命,可能会唤起爱人的回应吧,但是这给他(她)带来了更多的自责与内疚,还有不安,从此快乐就会和他(她)挥手告别。其实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和他(她)在一起的,虽然有人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快乐,喜欢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幸福快乐,因为他的喜怒哀乐都会带来你的情绪的波动,所以也常有这样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喜欢一样东西,就要学会欣赏它,珍惜它,使它更弥足珍贵。

6.有一种生活叫高三 篇六

文/朵娘

最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辞职及如何辞职的问题。

好朋友的建议是,先找到下家,然后再辞职。大环境不好,朋友给出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真心为我着想,也是最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一条路。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本职工作非常忙,其次要用无数的谎言请假去面试,面对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但我又是个,若不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就容易迷茫容易困惑容易心神不宁,更没有办法往前走的人。每次到这种选择性的十字路口,我就很想有架时光机,让时光机带我到未来看看。一切可行不可行?哪种选择最优?可这世上哪有什么时光机!

人生充满了偶然和未知,世事经不起假设,世上更没有早知道这回事。我们能做的,就像王小波在《青铜时代》说的:“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所以,还是静下心来剖析剖析的好!以下几个维度:

1

一次辞职 ≠ 一定终身

我发现我每次在选择本身这件事上耗时太多,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原因是我不敢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生怕一次选择不当毁终身。而实际上,那就是岁月长河里大大小小的选择中最普通的一次而已。并不是什么一定终身的事。当然这不是说,辞职不辞职就可以随随便便的,而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感性而为。犯不着磨磨唧唧患得患失,恨不得用称去衡量工作的每个纬度。费这时间,还不如多读几本好书。

现在回想起人生中最难纠结最久的一次辞职,觉得十分可笑。当时在那个公司有两年是属于职场上升期的,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资源积累或是沟通技巧都是直线上升的。但是两年后,由于公司董事层瞎折腾,公司发展渐趋停滞,甚至倒退。那个时候我就纠结要不要辞职,要不要,一直纠结长达一年之久。实在是荒唐与可笑。

后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方才知觉自己浪费了珍贵的时间,白蹉跎了一年。而这,主要是我有选择恐惧症,思索太多反而禁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以致于当工作出现断层,甚至是明显的裂痕时,我仍固执地坚持等等,再等等,再看看,抱着或许会有转机的想法,用想象去弥补现实的缺憾。

我想,如果我当初果断一些,不是前怕狼后怕虎,也许我能更早地正视并面对许多职场现实问题,更早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而不是等到负能量满腔的时候,既没自信又没勇气地时候,去瞎找一份工作做跳板而离开泥泞地,要知道那有一种,刚离开虎窝又入狼穴的感觉,那耽误的岂止是女人短暂职业生涯里的一年时间?

2

人品 ≠ 职品

虽然说试错法是最愚蠢的办法,但是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靠试错法成功的例子。

现在很多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往往也会选择用小步快跑的试错法。那么,如果,如果一个人在职场试错那就更加无可厚非。比如,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作为一张白纸,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适合做什么工作,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所以,才会有如跳蚤般跳槽的小伙伴们。

如某名言所说,人生并非一试定终身,而是个试误的过程。

那么,试错职场,反复跳槽,就不能说是职场品德不好吧。毕竟,无论是职场还是人生,我们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啊。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身在朝中心在汉,仿佛是麦田里的游荡者,公司发展公司的,我追求我想追求的,始终守护着自己的频率,没法真正入公司这场大戏。如此对比,我觉得通过果断试错,找到自己爱干的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总比畏手畏脚止耽误公司事儿来得好啊!

3

成功职业路≠成不辞职

关于职场生涯。我很多次想,若是当年我不辞职一直在第一家公司做,会取得怎样的成绩。

朋友熟人中,很多人一份工作做了七八年之久,早已是经理总监职位,年收入也非常可观。而我这种换工作频率相对高的人,收入当然没法和她们比。但有的事情却远远不是想象的那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遇到了与我一起入职那家公司的同事。她仍在那家公司,已经整整五年半了,可收入却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她依然沉湎于那份工作,不善沟通交际,人生际遇生活圈子也没有得到多少改观,而老板似乎也牢牢地吃定她了。

职场从一而终固然最好,但是不可违心苦熬,更不应该因为怕面对未知,而禁锢自己的试错机会。人活一世,大部分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事业,不应将自己活成别人希望的样板。违背心意做样板,应付得一时应付不了一世。

职场发展不顺,换工作比较频繁的人,也没有必要灰心丧气,觉得自己职场失败。有的时候,得学会接受不完美,只要是理性思考之后做的决定,便是对自己的职场生涯负责。

4

找好下家≠不道德

以前,我一直认为利用工作时间,或者是找各种理由请假找好下家后再辞职,是“变心”的不道德行为。

但现在看来,对企业来说,如果一个心生离开之意且又在犹犹豫豫的员工, 如果企业看重他的才华,对他尚有挽留之意的话,有时候装聋作哑地让员工抽时间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实是对企业都有益的选择。至少我会选择这样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员工通过对比,可能会把心理上某些严重失衡的天平扳正一点,要留就果断止损。如果其还坚持离开,则再多挽留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不能给彼此满意,则限制了彼此的成长与发展。

7.有一种残酷叫创业 篇七

这就是创业,而且这个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创业的残酷性。现实同样残酷,有绝大部分的创业者会失败,甚至失败多次。

也许你也曾失败过,但你静下心来想过你究竟为什么失败吗?

就像故事里说的,看起来多的苹果,觉得自己能抢到的人也更多。这就如同创业中的选项,看似容易赚钱的“好项目”,觉得自己能成功赚钱的人也更多。问题也就出来了,你仔细想想,这种容易赚钱的“好项目”真的那么多吗?从事“好项目”的人多了,它还能算好项目吗?你真的有能力把“好项目”做好吗?

绝大部分创业者都“迷恋”投资小、见效快的“好项目”。希望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于是,搞项目的人也就自然投其所好,打造出大量的所谓的“好项目”吸引你去做。而结果往往却是,搞项目的人赚钱了,你却颗粒无收。

8.有一种生活,叫大理 篇八

我们的生存状态,若即若离。

我们共同的追求,相聚大理。

在《温暖》里,许巍深情地唱着:

我坐在我的房间

翻看着你的相片

又让我想到了大理

阳光总那么灿烂

天空是如此湛蓝

永远翠绿的苍山

我爱蓝色的洱海

散落着点点白帆

心随风缓慢的跳动

在金色夕阳下面

绿色的仙草丛里

你的笑容多温暖……

大理方式即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苍山洱海环抱之间,川坝上阡陌纵横,村落如群星散布,一片恬静的山水田园。这里湖面万顷,波光粼粼,背靠苍山,薄雾蔼蔼,风花雪月的空气中弥漫着理想主义味道。

生于斯,是本地人的幸福,隐于此,是外乡人的愿望。无论缘何至此,一入大理,世人便归于平和、宽容、自然、轻松。不即不离之中若即若离,这是大理独有的生活空间。

导演张扬说:“家在大理,看苍山的lure,看洱海的波光粼粼,这些东西,带给我无数的震撼。试着让心灵出走,享受别样生活。”

遇到另一种生活。

《围城》这样比喻人生: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大理古城不同: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却不大想出去。大理春秋两季相连,有一个风季,气候湿润宜人,尤其以苍山洱海之间为最好。“四时之气,常为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苍山就阳刚之气巍峨耸立,洱海得阴柔之姿湖光潋滟,古蜮宝地处在高山和湖泊阴阳交泰的中心点上。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的山涧、溪流、涌泉。综合看起来,我实在找不出有什么地方比大理更适合人类居住了。

爱上大理的人都说,大理是一种无语,可以实现爱情、事业、生活的梦想;大理更是一种状态,他那不紧不慢的节奏,用一种接近隐归的生活态度,却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现世的幸福,能有心怀大世界的作为。

享受生活的艺术家移民隐居大理,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停下脚步,热爱大自然的动植物学家,都市白领们逃离北上广、再造桃花源。小客栈藏龙卧虎,你无须知晓来龙去脉,他们不仅居住在这里,也把最真实的灵魂放在这里。他们区别于一般的游客,成为了新的大理人,他们定期不定期地迁徙到此,多数时候和自然界的候鸟一样,定期到大理过冬。也有的不拘季节,来就来了,走就走了。也有一些在此长住,归隐于这座平民的古城。在大理,他们不会有异乡做客的感觉。“小隐隐于野”,那是脱离精彩的生活舞台,“大隐隐于市”,其实摆脱不了都市的喧嚣纷扰,有点儿做作。最为理想的,莫过于“中隐”。古城里你可以叶落归根,退休养老,也可以老有所为,退而不休。你可以远离尘嚣,修身养性地追求宁静,也可以时而隐隐,隐而复出。

除了那些搞艺术的,还有其他类型的许多人,开店做买卖的,安家置业的,浪迹天涯的,不管缘何至此,进入古城后,人人都归于恬静、从容。在大理,没有人会刻意去注意你,也没有人会完全漠视你的存在,所有人相安共处,自然和谐。

住久了,你觉得自己贴近真理的脱俗,隐约得了道,有“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超越于生活之上”的心灵顿悟。候鸟以bird’s-eye-vlew的视角看芸芸众生,用native的眼光看走马观花过大理的游客,同时,以超然的姿态看本地人。

人民路——它就是江湖

你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再遇到。

雨绵绵地下过古城,人民路有我的好心情。

此前,中国导演张扬在大理取材拍摄了《生活在别处》,讲述一群长期生活在大理的艺术家、学者、流浪歌手们的故事。其实在这座小城里从来不缺少故事。平平凡凡的背包客有很多奇遇故事,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有让你感动的故事,一只猫也有自己的故事……或许这里只缺少发现故事的心。

大理人民路,以前还没有隔壁的洋人街或者红龙井出名:没有比洋人街酒吧更出名的酒吧,崎岖的石板路不像红龙井有小桥流水吸引人。但在这几年来却随着不断到来的"异居客"小有名气,渐渐成为古城中很有味道的地方,石板的街道,两侧是石木结构的一楼一底的房屋,单纯、古朴。一色的青灰瓦屋面参差错落,向东连绵。街道不很宽阔,但却与房屋的高低有着极佳的比例。这一条老街,老瓦房最多,排列着老大理人开的餐馆、店铺,老街道的历史风貌还依稀可辨。

更重要的是每到下午,人民路边随意贩卖的地摊比比皆是:来自尼泊尔的手织钱包;流浪歌手DIY明信片;文艺诗人的逍遥诗词;漂亮的泰国首饰珠宝;甚至从美国带回来的书籍唱片……长不过百米的街道两旁,稀稀拉拉的十几个摊点集中了好几个国家的“珍藏品”。这些摆摊的人除了是背包客或者短暂定居的年轻人,还有藏龙卧虎的体验生活的艺术家,他们赚到晚上泡吧的酒钱,就立马收摊。

人民路的酒吧,从来没有张扬的广告,喧哗的酒令与大笑,他的安静是客人们与酒吧之间的某种默契——酒吧里从长住大理的那些著名民谣歌手们,附近客栈的老板们,到白天在人民路上段烤羊肉串的新疆大叔,或者座位上的某位会吉他或笛子的客人,兴致来了都可上台即兴表演。这里自由而自律的分子在空气中散发。

nlc202309051052

我们都是大理人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有云:佛书,佳客,山水游,人生三乐。在大理,三乐皆可轻易实现。苍山十九峰是绿色的肺叶,宁静洱海宛如温暖的子宫,遁着理学大儒李元阳,弃官状元杨升庵,诗僧担当以及虚云大和尚的足迹,一拨又一拨新移民定居或浮游于禅意大理,过着“佳思忽来,书可下酒;豪情一往,云可赠人”的神仙生活,或是种瓜锄豆,煮茶酿酒的家常小日子。

在大理古城这样的地方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两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纯净的空气、明艳的阳光、通透的月光、天然的水质,一个不大的院子,安安静静,可以养花种草,酿酒腌菜,困了就睡,闲了就喝茶读书,还要养一条乖乖的大狗。每天都去逛菜市场,亲手做菜,研究不同的菜式……每一天,在喜欢的地方,重复做着喜欢的事情。

选择“大理方式”的人们都有很明确的美学追求。画家们将自己的居所置于田野之中、花海之间;很多人自己设计了藏书室、电影放映厅;客栈里有可以举行画展、发布会甚至演唱会的“公共空间”;有些有意思的客栈老板们,捡回家一个巨大的树根,修剪打磨之后,是个古朴大气的茶桌。

当代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这位本就出身在大理的白族人,在周游世界过后重新把家定居在大理。而居美术馆的主人台湾知名画家韩湘宁,上海自由艺术家沈见华2009年第一次来到大理,对大理一见钟情,青庐的赵青,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舞蹈艺术家杨丽萍,都选择把大理当成自己的定居地。还有来自美国的攀岩爱好者因发现大理攀岩的独特魅力而定居于此,来自法国的足球教练在大理幼儿园当起教师,酒吧的老板、充满活力的香港年轻人、流浪的诗人勇哥,都选择了大理。

人民路卖首饰的背包客奥地利夫妇,几年前就来到大理,当时他们是希望靠卖自己的首饰攒路费环游世界,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留在了大理,到今天他们还在卖自己的首饰,继续旅行的时间就是个未知数了。

南京的一个哥们儿,他的微博名字叫“洱海边的浪人”,大理人称他“浪人”。2011年,他打南京而来,在苍山下洱海边寻寻觅觅,原本只是找一个院子自住,可后来建了一家客栈...

浪人在大理的经历不稀奇,太多人到大理后不想走,便留下长住一段。住了一段不过瘾,开始找院子。找到最后,要么买了房子,要么租地盖了客栈,最后举家迁来,一副老死在大理的架势。

吴晓蕾曾是《华夏地理》的图片总监,爱摄影爱旅行。三年前,辞职从北京搬来大理,在大理生下儿子,取名子曰,照顾孩子的同时,开了一家”子曰照相馆”,一边背着孩子四处行走,一边做独立摄影师。如今,照相馆开馆近一年,每次拍摄都需要预约档期。她本意是想专为独自去大理旅行的女子拍照,却发现很多领着孩子的母亲找到她。吴晓蕾不愿意忙得没有时间陪子曰,于是定下计划:每月至多接10单,其中拍摄孩子的不超过3单。“全职妈妈是辛苦的,24小时全年无休。从某种角度上,拍照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一种休息。”她希望用自己的影像真正映射出那句话:“每个人最终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孤独和寂静,因为所有的平安和喜悦都来自那个内心深处的自己。”

谭黎明,原经济观察报深度报道记者,2011年开始“移民”大理,在洱海边龙龛码头做了一个叫自在的院子。

“如果一定要说原因,那么我想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自由自在过日子的梦想,我们只不过是把这个梦想努力地去实现了而已。此外就是,我们都喜欢旅游,不喜欢一成不变地过日子。2011年5月,还完房贷,带着11个月大的孩子去的大理。此前因为老婆怀孕和带小孩,一直没机会出去玩。这一次去,首先是玩,其次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搞客栈。2004年的时候第一次去大理、丽江,对大理印象就很好。第二次的时候,看到还有合适的地段,就把机票改签了,几天之内就签了合同,回来就辞工,抵押房产,然后我就过去大理搞装修什么的了。老婆在生完小孩之后就辞工了,目前我们在广州没工作,一般没什么事也不会回广州。”

抬头见山,锄花篱下。

他们的周围还有一群选择大理的媒体人,他们不看新闻,只关心身边的人。还有些人他们虽热爱家庭和父母,但生来不愿意为这些责任定位,曾经在世俗的习惯中消磨迎合,直到中年,也不用再为都市里的同类竞争而焦虑,才下决心开始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选择大理。

定居大理的外地人,对自己的事情多三缄其口。问及种种生活选择,他们的回答总是非常抽象。朋友说来大理是因为“找到了‘本我’”,而什么是“本我”?他回答:“本我即自我,如同太阳即太阳,无法再作解”。都显示出“精神贵族”的默契。自嘲多源于自信,而沉默大概是对找到自我定位的坚定或者自豪。

那些幸福的声音

“大理是一个小纽约,而不是外形,而是气氛,国际性的这种包容性。”

“气候,阳光,在大理呆的人比较接地气儿。”

“这个地方的美好几乎是唯一的。”

生活在大理的香港男孩家濠说:“走在街上,怎么到处是朋友啊。”

“来了以后才知道,生活特别可贵,你能选择一个比自己现状更好的生活状态。”

“飞行的,放松的,离开社会体制、家庭、自由的一个状态。”

叶永清说:“大理一直是我们创作的温床,有一个适合艺术家生长的氛围和气息。”

坏猴子的老板SCOTT和KARL说:“感觉像磁铁在吸引创造力一样,大理是我们在中国找到的最适合创造力的地方。”

“你挣十年钱,到财政自由。财政自由了,身体才能自由。身体自由是精神自由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自己的行业里,该做的都做了,也做得足够多了,我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陈朗说,他决定缓慢交出手头的工作,定居大理,做个自由人。“‘这里’和‘那里’都是一样的。若说区别,就是一个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现在去云南的这批人,就是当年去北京的那批人”。

我们分批走遍大江南北,最后相聚在云南大理,曾经的南诏古国、文献名邦,金庸笔下的传奇小城、妙香佛国。

来大理吧,不要和任何一个古城比,每个地方都是一张独特的脸,苍山怀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定能用兼容并包的气度,把你这个游者转变为居者。

爱上“大理”这种生活方式。

后记:

第一次见到大理,在2007年,大理的匆匆一瞥,留在印象里的只有城门和低低的云。第二次见大理,是3年后,夹杂在古城里的新兴建筑却不是突兀,在古城墙上站着左手苍山右手洱海,就这么看了一天。第三次去大理,是紧接着的2011年,在大理古城的酒吧街流连到半夜,和那帮赖着不走的朋友举着黑啤,庆祝着存在的每一天,生活在人民路下午开始的繁华和热闹里,叫我从此深深爱上大理。并且,念念不忘。

大理,有无数关于它的游记和图文,还有许多有故事的人在大理生活的书籍与影片,但是,还是要说,这是需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品味、深度体验才能够真正发现的地方,让内心沉淀下来,如此才得以真正明白大理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幸福。

希望你也拥有你独有的幸福。

迷子 2013 年夏

9.有一种爱,叫放手 篇九

曾经以为自己的爱情能够长久,

爱情给的唯一的东西就是背叛,无情的背叛!

曾经是那么相爱的两个人,转眼陌路

留下的是残缺不全的记忆和心痛,

资料

没有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还记得她口中的.话,让我恍若梦中,

但梦醒的时候,才发觉她早已离开。

曾经在心中千万次的乞求她回来,回到我的身边,

回来修补我早已残缺不全的心,但我知道那不可能。

经常惊醒于午夜梦回的黑暗中,我的心都好痛,

是思念一个人的疼痛,看着夜空中的星星,

想着属于你的夜,你还好吗?一直都快乐吗?

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只是希望你能快乐幸福,

但我又怕见你,怕见到你, 我的心又会再一次的被捏碎。

我只有对自己说不要再去想她,不要再想了,

虽然她的影子从未离开过。生活还是要过的。

其实有种爱叫作离开。

再见了,我的爱人..

10.有一种美丽叫宽容 篇十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襟,是一种深沉的爱,是一种人生的修养。宽容是敞开自己的心胸,让心灵自由。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心胸狭隘,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庸人自扰。

宽容别人,其实是解放自己;宽容自己,其实是救赎他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人生退步就是向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人,不懂兵法。宽容是一种美,是一种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世界上最宽广的心胸是佛的心胸,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举目世都是可怜人,包括亿万富豪,包括总统,包括名人明星,都有生老病死,都有六道轮回,所以佛慈悲,因为他懂。人生是一场修行,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选择快乐,选择幸福,选择感恩,选择宽容,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看到的永远是你心里想到的,是你现在的心境。为什么我们要愤青呢,为什么我们要不平呢,心宽则天地宽,心窄则天地窄,扩大自己的心量其实是放自己一条生路。如果说幸福像水,那么宽容就是盛水的容器。心有多宽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广人生的幸福就有多深。宽容就像书法绘画的留白,心无宽容则亡。宽容是内心的豁达,会心的微笑。世乃浊世,人无完人,何必强求,害了别人,苦了自己。宽容生命里最美丽的花朵,自然因为宽容而生生不息,社会因为宽容而和谐,生命因为宽容而多彩,内心因为宽容而平静,你我因为宽容而友爱。

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心善良,让心美好,让心不染尘埃。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心灵容天容地容世间万物,岂不比天空更辽阔。有人说:我见人3P,4P都不觉淫乱。很多人赞他有佛心。可见他是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别人的罪,宽容世间的恶,其实就是净化自己。天从不抛弃每一片云彩,海从不遗弃每一滴水珠,山从不放弃每一粒砂石。所以天大,海阔,山高。宽容需要忍让,需要理解,需要仁爱,需要慈悲。人不分贵贱,物不论美丑,世不辨清浊,统统以慈悲心对之,统统以善良心对之。宽容其实就是一任自然,让万物回归自然,让世界顺应大道,让人类重返纯真,让心灵重获自由。

宽容能让社会更和谐,文明更进步,谁不想海阔天空,谁不想自由自在。轻松的生活,自由的氛围,是我们最大的梦想。从丑中发现美,从假中找到真。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一个人都有他美的一面,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有利的必有弊,有弊的必有利,只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而已,宽容是从残缺中找到完美。坦然面对生活,从容面对世界,记住生活的,世界的,朋友的,爱人的,亲人的好,忘掉他们的不好,面对侮辱,面对误解,面对轻蔑,面对不公,能淡然一笑。弥勒佛为什么是未来佛呢,因为那就是未来的我们。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慢慢扩大我们的胸襟,我们就是佛。如果计较是贫穷的开始,那么宽容就是富贵的开端。宽容让生命坦然,宽容让心灵纯净,宽容让自己自由。地狱在哪里,地狱只在人心里。净土在哪里,净土也只在自己心里。计较让心灵充满憎恨,充满哀怨,充满不平,充满愤怒,岂不自造地狱。宽容让心灵充满宁静,充满美好,充满善良,充满幸福,岂不自造天堂。针针计较,散

失友谊,泯灭亲情,葬送爱情,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最后濒临绝境。处处宽容,与世界和谐,与社会相容,与自然同步,天人合一。

11.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旅行 篇十一

渐渐地,旅行在我的生命中似乎已成为一种成长的方式。十年,走走停停,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_脚步越来越远。书架上一本本厚厚的影集和影像旁边的旅行日志,记录下的岁月流年,如同生命中的绚烂印记。

但当有一次看到林语堂这样一段话——“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识。”——经历数十年游历的我开始有些小小的惭愧,“流浪?”是啊,背着大大的双肩包,手里紧握着LP(《lonelyplanet》),目光坚定而勇敢,孤独地迈开步伐,这才是真正的流浪吧。总是计划得当的旅行是不能称其为“流浪”的。

但好在,我并没有把自己宏图远之到“家”的行列,旅行之于我,更像一种心灵的放逐,一种生活的态度。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故事中轻松而沉重地讲述着主人公如何渴望外面的世界,对于那位天才的年轻诗人激情而悲剧的一生,“生活一直在别处”,而对于芸芸众生的我们,对于渴望自由的心灵,生活又何尝不是在别处呢?旅行,去体味别处的生活,才会,更加想念起点。

——田慧

跟着田慧去旅行

NO.1蓝色爱琴海

圣托里尼岛Santorini,也称作锡拉岛Thira(爱琴海上再没有比圣托里尼岛更特别、更迷人的岛屿了。35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引起地震,使圆形的岛屿中间塌落,变成了新月形,并几乎成直角般地高高立于海平面上,白墙蓝顶的房子就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与蔚蓝色的海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费拉(位于岛的中部,圣托里尼的中心城市,商店餐馆酒吧林立,大都依着断崖而建,层层相连,高低错落。最热闹的步行街小街巷弄,如迷宫一般。)

伊亚Oia(位于岛的最北端,商店众多,出售的商品格调不俗,艺术气息浓厚。称为“艺术家的村落”,确实名不虚传。伊亚最吸引人的,是在这里能看到全世界最美的日落!)

因为有了“爱琴”这个美丽的名字

这一片湛蓝于是便成为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海水

所以坠入她怀中的落日

也因这份浓郁的情感而热烈深沉……

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相拥在海边

静静等待霞光的华美落幕

在情人眼中,绚烂的不是夕阳,是爱情……

而因为余光中的一句“今天的天空很希腊”

更让多少人对那片天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其中也包括我。

希腊之行

让我对浪漫和蓝色有了更深刻的定义

那是一种极致的感觉,美得让人心醉

对于美的描述,没有什么比直观的色彩来得更为强烈的了,我不忍多说

爱琴海,看吧——

NO.2冰岛的温暖

忽而是不见边际的黑色火山岩砾

如月球般荒凉冰冷;

忽而是嫩绿丰茂的草场,

马儿、羊群悠闲自在。

一面是热气四溢的温泉肆意喷涌,

一面是绵绵淅沥的冷雨时落时停,

前一刻还是毫无人际的苍漠,

转过弯来,

彩色精致的木屋四处散落。

已是入夜十点,

夕阳依旧不肯落下,

冰岛,让人很是矛盾和迷惑……

NO.3奢侈的幸福——瑞士

曾一直都坚定不移地认为,海水的潮汐会让城市的生命拥有呼吸和韵律,大海的波澜会让心情舒展高远,一个完美的宜居的城市一定是要有海的。

直到我去了瑞士——

原来仅有湖光山色也可以美得如此极致和奢侈。原来没有海的城市竟也会让人冲动得想永远留下来——

西边接壤法国、北边比邻德国、南边紧靠意大利,东边与奥地利相连,于是一个国家竟有了四种文化;莱茵河缓缓流过,阿尔卑斯山雄踞中间;从没有受过战火牵连的瑞士似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日内瓦到苏黎世,从西到东,沿途尽是湛蓝如镜的湖水,整齐连绵的草坪,山顶白雪皑皑,山下林木苍翠茂密,再加上无数玲珑精巧的房屋点缀其中,美轮美奂,令人叹息——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班得瑞乐队是如何从瑞士走出来,用那样不可思议的大自然一般清新空灵的天籁之音征服我们的心灵了!

NO.4充满怀旧气息的英国

英国之行,很是仓促。

如同你在商店里看到一件心仪的奢侈品,每每路过,总忍不住停下脚步隔着橱窗玻璃觊觎地观望,你认真地研究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可以拥有它,为此你甚至开始偷偷地攒钱。

但突然有一天,因为有人相赠,它竟被随随便便地塞到了你手里,你在惊喜之余似乎会有那么点恍惚,甚至还会有那么点小小的不甘:我还舍不得这么快就拥有它,我原本的计划是自己做好准备的那一刻骄傲地走进店里,带着无限满足小心翼翼地拥有它——

我的英国之行就是如此。似乎一直在计划中,但每次都又与它擦肩而过。

总在憧憬,不断地把中间的过程和结局设想得更奇妙更完美,怕没有做好准备而总不忍开始——其实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就像那句英国谚语:It is better to travel hopefully than to arrive(满怀希望的旅途要比到达目的地更快乐)。

NO.5穿越时空的梦想——埃及

北京一多哈一卢克索,12个小时,我完成了时光的穿越,从梦想到现实,从现代到三千年前,只有12个小时,而这个梦,我甚至已经做了20年。

当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真的矗立在面前时,我还几乎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对它的向往几乎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梦里,追溯到第一次听到斯芬克斯的故事,从此念念不忘。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单单“埃及”这个名字就已经让人充满了无限的神往和遐想。

12.有一种幸福叫“尊重” 篇十二

给大家讲一个段子:有位母亲, 唯一的儿子被抓去当了兵。儿子很孝顺, 经常给母亲写信, 母亲不识字, 总是拿着信让一位教书先生念给她听, 儿子每次来信总是说到“在外边受虐待, 吃不饱、穿不暖, 还经常挨长官的打骂”。母亲每次听完信后总是笑笑, 先生不解。

过了些日子儿子又来信了:我们换了位新长官, 不打骂士兵, 和我们一道徒步行军, 用他的马替体弱的士兵驮行李。母亲听后沉默不语, 先生愈加不解。

不久, 儿子又来信了:这位长官对士兵亲如兄弟, 下雪天把棉袄脱下来让士兵穿, 有的人身上长了疮他用嘴给士兵吸脓。母亲听信后潸然落泪道:“吾儿命不久矣”。先生满腹疑惑, 母亲哭诉道:“原来的长官视士兵如同草芥, 士兵们不会为其卖命, 打仗不会向前的。这位长官可就不同了, 他待士兵如同兄弟, 你总该知道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吧?”

果不其然, 儿子在此后的一次战斗中阵亡了。深明大义的母亲望着护送儿子灵柩的士兵们和这位长官泪洒长天:“儿啊, 你幸福地上路吧!”

故事听起来有些残酷和悲壮, 但它至少说明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 幸福有时来自他人的尊重。

前些年, 社会上轰轰烈烈地刮了一阵“砸三铁”之风, 更有甚者提出了以“铁心肠、铁面孔和铁手腕”砸企业的“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 以“三铁”对“三铁”, 气魄何其之大!这股风过去了, 可是回过头看看到底砸了些什么?许多企业职工的饭碗砸碎了, 工资变成了生活费, 让飞涨的物价淹没了, 铁交椅并不见动了几个, 但职工的心被砸散了。

就在这股风盛行时, 北京和众奥顺达物流公司的当家人宋少波向全体员工公开承诺:绝不让一名员工下岗, 如需要下岗, 第一个便是我宋少波!

宋少波一言九鼎, 并且十几年来义无反顾, 不改初衷。

但几百名职工素质参差不齐, 并非个个都是精锐之才, 企业也不是慈善机构, 是要赢利、要发展的。宋少波审时度势, 确立了“和众就是一所学校, 和众就是一支军队, 和众就是一个家庭”的企业文化理念, 他对员工“严管理、深关爱”, 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财富, 亲自制订了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培训方案, 甚至把员工送往国外培训, 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

在用人方面, 他深谙诸葛亮《论将才》中“智者取其谋、勇者取其威、弱者取其慎、愚者取其力”这段话的精髓, 并根据每个员工的特点, 安排在决策、管理、执行、驾驶、库管、理货、装卸、保洁等不同岗位, 打造出了一支具有多元化特征的优秀团队。

宋少波不仅在管理层面以尊重员工的发展意愿安排岗位, 在一些细节上他也非常注意。每月2日是公司给员工发工资的日子, 这一天对员工来说是神圣的一天, 十几年来, 无论企业资金紧张与否, 按时发工资雷打不动, 如逢大的节假日还提前发放。每年除夕, 宋少波还总是和员工们一起过年, 举杯畅饮, 共话亲情;每个中秋之夜, 他总是和员工们一起席地联欢、临风赏月;每年的取暖期前有几天气温骤降, 他总是提前告诉物业人员“不要按常规日子供暖, 要看天气, 天冷了就送暖”;员工或其儿女婚丧嫁娶, 他总是拨冗亲临, 送上一份祝福、分减一份哀痛。在宋少波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他已经把自己的员工当成了兄弟、姐妹。

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 这种爱体现在劳资双方身上就是被尊重和尊重, 就是让员工产生真正幸福感的源头。

任何付出总有回报, 和众员工爱岗敬业, 愉快的工作, 幸福的生活。这些年来, 劳资双方携手同心, 闯过了金融危机, 战胜了燃油涨价, 克服了数不清的大小困难, 到今天, 和众物流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 企业成了享誉全国的知名企业。

上一篇:美丽的秋天三下一篇:行业协会申请筹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