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2024-09-16

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共10篇)

1.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一

教具: CAI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身势律动,直观地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及波尔卡的曲式特点;

2、通过打击乐的演奏,培养孩子们倾听音乐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用打击乐准确地为乐曲伴奏

教学方法:情境铺设、引导聆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吃夹心饼干吗? 生:。。。

师:夹心饼干可是周老师的最爱哦。(出示夹心饼干)大家来说说看,它为什么叫夹心饼干呢? 生:。。。

师:对,夹心饼干就是上下两块是一样的,中间夹着奶油、巧克力等其他不一样的东西。其实呀,音乐也有夹心的音乐。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这样一首夹心乐曲,乐曲的名字叫《狩猎波尔卡》。(课件)什么是狩猎呢? 生:。。。

师:其实,狩猎就是打猎的意思。早在一百多年前,皇宫贵族们特别喜欢去野外狩猎。成群的马队在森林里穿行,(课件)肩上的猎枪闪闪发光,(课件)忽然,前面的猎狗发现了猎物,于是他们开始追逐、围捕,狩猎活动就这样开始了。(课件)有一位作曲家就将他们狩猎时的情景谱写成了这首《狩猎波尔卡》。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首乐曲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为什么会把这首乐曲叫夹心音乐呢?我想考考大家,自己到音乐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

二、欣赏《狩猎波尔卡》

(一)聆听

1、初听全曲

听完之后提问a:你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b:让你印象最深的声音是什么? 生:。。。

师:好,现在让我们骑上蓝色战马,一起去感受那激动人心打猎场景。仔细听,枪声一共出现了几次?都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喽!

2、再听全曲(三声枪响,第一声正坐、第二声反坐、第三声正坐)师:一共出现了几次枪响? 生:。。。

师:分别出现在乐曲的什么时候? 生:。。。

师:这些枪声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

(二)活动

师: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用动作来庆祝一下吧!

1、四个动作慢速身势练习,每一个动作教两遍。

【第一、二个动作一起教。提示:老师的动作有点长,大家要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拍了几下手,跺了几次脚。】

手(木制):咚嗒 脚(鼓):咚咚咚咚

指(金属):铃铃铃铃(呀,我看见森林里的树精灵在跳舞呢!)

腿(散响):唰唰唰唰(三只讨厌的毛毛虫爬上了裤腿,拍掉它!)

2、合音乐

第一遍:老师带着做(B乐段骑马动作,换一个战场继续打猎。)第二遍:跟着老师做

师:好,这一遍一起来细细感受我们的动作变化时音乐又是怎样的? 生:。。。

第三遍:学生自己做(老师在黑板上示意ABA乐段)

师:上课一开始,我们就提到这首乐曲是一首“夹心音乐”,让我们再来一遍,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这一遍,我想请几个同学来带着大家一起做。谁愿意来?(课件)生:。。。

师:是的,因为音乐的前面和后面部分是一样的,中间的旋律不一样,所以我们将它称为“夹心音乐”。

师:刚才几遍,我们都是全班同学一起来做的,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分组来做?

5、分组合音乐(1遍)

(三)伴奏

师:今天呀,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打击乐来为这首乐曲伴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师出示打击乐,示范演奏;

师:听了这些乐器的声音,大家一起来想一想,它适合用我们刚才做个的哪个动作来表示呢?

2、让我们一起先来复习一下刚才的动作,嘴巴里也要像老师一样发出声音哦。

3、全体讨论

4、请四位发言的同学合音乐演奏,师指挥;

5、全体同学拿出乐器演奏,师指挥;

6、请个别同学上前指挥演奏(2遍)

三、认识曲作者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节课我们一直反复在听的乐曲叫什么名字呢? 生:《狩猎波尔卡》

师:是的。老师说过,《狩猎波尔卡》这首乐曲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流传,仍然被我们所喜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乐曲的曲作者是谁呢? 生:想

师:这首乐曲曲作者的名字叫小约翰.施特劳斯。(课件)他是奥地利最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指挥家和小提琴演奏家。(课件)他的爸爸和两个弟弟都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我们之所以称他为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因为他的名字和他爸爸的名字是一样的,为了区分他们俩,人们将他爸爸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他就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在整个家族里,小约翰施特劳斯取得的音乐成就最辉煌,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他的另外一首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

四、了解波尔卡

师:这首乐曲与《狩猎波尔卡》速度都是怎样的? 生:…… 师:情绪呢? 生:……

师:刚才我们只是听了这首乐曲的片段,其实这首乐曲也是一首ABA的“夹心音乐”,这就是波尔卡这种音乐的特点,也就是说,波尔卡是一种音乐形式。很多作曲家都喜欢写波尔卡的乐曲,比如《火车波尔卡》《森林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都可以找来听一听。好,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小结、下课。教学反思

《狩猎波尔卡》是一堂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欣赏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低段的欣赏,主要目标是能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而《狩猎波尔卡》乐曲的一开始,就是非常直观的枪声,学生一听就能明白,教学目标一下就能达到。那么,怎样才能让这节欣赏课有内容可上,是我在备课时绞尽脑汁考虑的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法,并创编了一套典型的奥尔夫声势律动。可是在试教时,却发现这样的律动虽然节奏与音乐结合得很紧密,可是学生接受起来却非常被动,只是机械地学动作,感觉像是在做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这对于音乐欣赏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失败的试教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让学生接受的目的性太强,而忽略了学生应有的认知水平,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到作为欣赏曲目本身的音乐性。《狩猎波尔卡》,标题中的狩猎与波尔卡两个要素我是否抓住了呢?这样的反思让我突然间豁然开朗。我重新备课,将重点放在标题中的“狩猎”与“波尔卡”两个要素上。将所有的声势律动加上故事情节,从孩子们喜欢的夹心饼干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波尔卡ABA的结构特点。有声势律动的铺垫与ABA结构的理解与感受,后面打击乐为乐曲伴奏的环节进行得水到渠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课后与孩子们的交流可以看出,整堂课孩子们还是学到应有的音乐知识,他们感受到了狩猎时激动人心的场面,也知道了波尔卡的情绪都是热烈欢快的,结构就像夹心饼干,前后一样,中间不一样。课堂艺术永远都是遗憾的艺术,尽管在备课与授课时我总希望尽善尽美,但是《狩猎波尔卡》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显得少了些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足的存在,才会鞭策着执教者不断地努力下去。有了这份努力与坚持,我相信我可以走得更远、更好!

2.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二

【课型】欣赏活动课 【教学内容】

1、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油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2、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音乐《小步舞曲》、《间奏曲》。

3、朗诵中国诗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鉴别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技能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田野的艺术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表现田园景色的音乐、绘画、散文、乐器图片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请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朦胧的远山、翠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小鸟在树林中穿梭鸣叫,远处传来悠扬的牧歌声……)

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所以人们常说,绘画是静止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2、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1)你看到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和同桌一起交流这幅画的内容、色彩、意境等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3)你有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推荐给大家吗?

3、听辨音乐片段: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与这些画的意境相配?

(1)教师弹奏《小步舞曲》、《剪羊毛》、《间奏曲》音乐片段,全体学生用手势表示选择。(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

(3)讨论小结:《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力度稍弱、速度稍慢,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剪羊毛》是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跳跃,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讨论:可以选用什么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指名上台选择乐器图片并说出理由。

讨论小结:长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经常被用来表现田园的景色。小提琴、竖琴、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音色相对柔和,也经常交替出现。

5、完整聆听音乐:听辨有哪些乐器出现,感受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意境。同时展示几幅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在音乐中共同欣赏。

6、赏析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片段:(1)学生默读,了解散文内容;(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意境。

7、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8、聆听范读:怎样与音乐配合,学习配乐朗读的技巧:节奏、气息、音调的控制运用。

9、拓展启发: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田园风光吗?(如唱歌、影视等)?

3.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三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钢琴、字母图片、竖笛、音响、打击乐器、有关乐谱、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子《森林狂想曲》。

本曲由三个不同的主题旋律伴着多种自然声音组成的音效交替而成,乐曲开始由弱到强似由远及近的鸟声、蛙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热带森林。随即奏响的第一主题节奏明快,旋律跳跃,似森林深处的溪水、山泉,紧接着曲笛和小提琴轮流奏响主题,虽然一中一洋,但不感到异样,配以轻快的伴奏配器,似乎带有一丝喜悦的感觉,似乎是一个热闹的开场白。你可以听听各种大森林的动物,合着曲子有节奏地叫着,还有蛙的声音。一场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

笛子、小提琴与腹斑蛙、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褐鹰鸟、山飞鼠等20种声音对唱,山中精灵也疯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图片导入,让学生对森林氛围进行感受,然后播放音乐去感受森林。

二、完整听赏全曲 教师播放音响(课件1)。

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生:听到了蝉声、蛙声和溪水„„乐曲开始、中间、结尾共三处。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中间、结尾的音效。(课件2)师: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 生1:吹口哨学鸟叫。(可能)生2:学布谷鸟叫。(可能)

师:他们学得太棒了!我们大家都来学一学好吗?可以用你的小乐器或竖笛。学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可能有:《美丽的大森林》《森林的早晨》等)

师: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真好听,音乐家也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

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台湾有一位音乐家,有一天看了一则“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而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而以牧区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自己不会筑巢,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季节鸟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于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后,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后,只见游牧鸟的幼鸟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后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后,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这位音乐家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热泪盈眶,眼看着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为留下宝贵的森林原始声音,他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跋山涉水,历时5年,深入热带森林,共收集蛙鸣、鸟叫、溪流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三、听辩情绪

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开始的A段)(课件3)生: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师:大家来唱(奏)一唱(奏)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四、听辨结构

阶段目标:听辨乐曲结构,了解曲式特点。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等。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课件4)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并回答共出现了7次。

师:当听到主题A时,用“啦”演唱,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5)

学生用“啦”演唱主题A,并回答还有两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2.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来到前边,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第一主题坐着拍手,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除三个主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

教师播放全曲。(课件6)

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音色

阶段目标: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教师播放主题A,播放主题B。(课件6)

生:主题A是用笛子演奏的,主题B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表现一个主题。

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2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第3组吹口哨模拟鸟叫。

第4组竖笛创造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第5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七、展示

师:音乐家将自然界原音与音乐天然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也学他们,将你们喜欢的好听的声音与今天我们熟悉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好听的《森林狂想曲》吧!

学生分组创作插部主题(学生模拟鸟叫、竖笛模拟小鸟对唱、打击乐器——蛙鸣筒模拟自然界声响等做为插部主题)。

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八、小结

4.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四

1、欣赏《天堂》

2、了解蒙古族长调及短调的特点

3、复习《小黄鹂鸟》并学习它的第二声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2、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小黄鹂鸟》的第一声部,在学会第二声部后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3、通过欣赏与演唱蒙古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歌中长调与短调的特点,同时能够感受到演唱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欣赏《天堂》,感受歌曲中A、B段的不同旋律特点及情绪。教学难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两个声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旋律线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天堂》

1、聆听引子——认识马头琴 师:听一听这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马头琴(出示马头琴画面)师:你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演奏乐器吗? 生:蒙古

师: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它的音色圆润,纯美不仅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都不肯走开。师:那它为什么叫马头琴呢?

生:因为它的琴头是一个马头的形状(出示马头琴的琴头)

师:其实,关于马头琴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找一下。师:你知道如何演奏马头琴吗? 生:不知道 师:大家看一看(出示演奏马头琴的姿势),其实它与一样乐器的演奏姿势很像,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二胡

师:既然马头琴是蒙古大草原的代表乐器,那么它所演奏的乐曲也一定都与草原有关。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由马头琴演奏的音乐能让你想到什么画面?

2、听引子——展开想象 生:听音乐

师:说一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略

师:有这样一位演唱者,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创作了一首豪迈粗犷,却又深入人心的歌曲,他用两个字概括了自己美丽的家乡,那就是《天堂》,咱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谁

3、初听歌曲

师:这位演唱者是谁? 生:腾格尔

师:这是一位蒙古族的歌手,他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歌曲。你觉得他的演唱打动你了吗?为什么? 生:略

师:正如歌者所方“如果你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原于我蒙古人的天性”

师:你能不能想一想他在演唱《天堂》时的心情

他在唱“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时什么样,唱“我爱你,我的家……”时什么样? 生:前面很想念,后面很激动

师:他的演唱不但强劲粗犷,而且还细致辞入微,给我们带来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之中

师:现在咱们也来唱一唱这首《天堂》,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4、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说一说它的情绪 生:前面很优美,后面很激昂

师:现在给歌曲分段的话哪儿是第一段?哪儿是第二段? 生:分段 师:板书 第一段用A来表示 你能不能试着边唱第一句边画出它的旋律线 第二段用B来表示 你能不能试着边唱B段的第一句边画出它的旋律线 生:边唱边随教师画旋律线

师:出示两条带有字线谱的旋律线让学生选择适合哪一段? 生:选择

师:粘贴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一起画旋律唱谱,对比两条旋律的线条及情绪

5、复听歌曲——(出示视频)

师:让我们与腾格尔一起唱着这首《天堂》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共同感受天堂的美好。

生:起立,一起唱

小结:腾格尔用他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演绎了这首蒙古族长调歌曲《天堂》。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刚刚咱们一同感受到了它的魅力,那么长调到底有哪些特点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了解长调与短调 师:(出示长调解释)生:

师:《天堂》这首歌就充分体现了长调的特点。

师:那么除了长调之外,还有一种体裁的歌曲在蒙古民歌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短调

师:那么长调与短调到底存在着什么差别呢?请大家来读一下(出示短调解释)生:齐读

师:咱们有没有学过短调歌曲? 生:《银杯》《小黄鹂鸟》

师:那大家来唱一唱这首《小黄鹂鸟》

三、学习《小黄鹂鸟》第二声部

1、复习歌曲

2、学习第二声部

师:同学们唱得很准,但是形式上有一些单一,只是齐唱。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蒙古的孩子们是怎样来演唱这首歌曲的,他们除了有齐唱之外还加入了什么形式来演唱?

3、听范唱 生:还有轮唱

师:有轮唱就要有先唱与后唱,咱们称先唱为一声部后唱为二声部,大家再来听一听,一声部的旋律与齐唱部分的旋律是什么关系

4、再听范唱 生:旋律是一样的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那咱们再来听一听,二声部与一声部的旋律有没有哪几句是一样的?

5、听教师范唱

生:找出与一声部一样的乐句

6、学唱第二声部

师:弹奏旋律 生:小声跟唱

师:指导学生唱准每一句 生: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7、随范唱演唱

师:咱们一起来听范唱,来演唱轮虽部分的第二声部 生:听范唱并演唱第二声部

8、完整演唱两个声部

师:我觉得现在咱们可以随琴完整的演唱了 生:完整演唱两个声部 师:指导学生在唱两声部歌曲时声时要统一、有层次 生:再完整演唱

三、总结:

5.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生: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自行车。

师:出示信息窗,这些交通工具都有轮子,这些轮子有什么特点?

生:轮子都是圆的。

师:看到这个,你有什么问题?

生: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二、探索尝试,交流研究。

师:借助你身边的工具,自己来创造一个圆,把它画下来。

生画圆。

师:你手中的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能用身边的工具创造出这么多圆,真厉害!但是,有的同学画的图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不圆,怎样才能画一个规范的圆呢?我看到有的同学画的圆很规范,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真棒,已经会用我们这节课要讲到的方法了,介绍一下怎么画。

师:下面老师来介绍一种规范画圆的工具——圆规。你会用圆规画圆吗?试一下,注意别让圆规的针扎到。

师:大家都画出一个圆了吧?跟你的同位说一下,你是怎么样画的。

学生交流。交流结束。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展示。

生: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

师:非常好,下面看大屏幕,看看老师是怎么画圆的。

师:画圆,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纸上,把有铅笔的一脚转一圈。大家根据这个步骤再来画一个漂亮的圆。

学生画圆,老师巡视指正。

师: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圆规画圆的方法,真厉害!再找个同学来说一下,规范的画圆的步骤。

生:描述步骤。

师:对,画圆就要规范,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圆,有针尖固定的这一点,是圆的中心,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看老师的圆心在这儿,圆就在这儿,如果圆心画在那,圆就在那边,也就是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大家拿出自己画的圆,在上面画一条半径并标示出来。想想看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

生:无数条。

师:那这些半径长度有什么特点?量量看。

生:相等。

师:很好,我们可以知道在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在画图的时候可以发现,圆规两条腿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两腿间的距离越大,画的圆越大,两腿间的距离越小,画的圆越小,也就是说,圆规两腿间的距离决定了圆的大小,也就是什么决定了圆的大小?

生:半径。

师:对,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刚才我们了解了圆的半径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根据半径的长度来画一个规范的圆,已知半径为2厘米,看老师是怎么画这个圆的。

老师画圆:先画一条2厘米的线段,有针尖的圆规脚放到线段的一个端点,有铅笔的这只脚放到线段的另一个端点上,旋转一圈,注意圆规的两脚不要随便动,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用半径来画的圆。

师:看到老师怎么画圆了吧?自己在2号本上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生画圆。

师:画完了的同学,给你的同位看一下,互相说一下用半径画圆的步骤。

生:讨论。

师:现在把圆规收起来放在桌子右上角。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圆。圆心为0,半径为r。现在拿出学具盒里的圆,对折几次,你发现折痕有什么特点?

生:相交于一点。

师:这个点是什么?

生:圆心。

师:那这几条线段两端有什么特点?

生:都在圆上。

师: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下面拿出你刚才画的圆,在上面画出圆的直径,并表示出来。

生:画图

师:同位互相看一下画对了没有。

师:我们学习圆的半径的时候,知道了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那圆的直径呢?有多少条?相等不相等?

师:真厉害!我们知道了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也有无数条相等的直径。那直径和半径是圆中的不同线段,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同位合作研究试一下,可以折一折,也可以量一量,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发现。

生: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生:都通过圆心。师:正确的讲是他们都与圆心有关,直径经过圆心,半径以圆心为一个端点。

生: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大家太厉害了,看大屏幕,通过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演示,我们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我们怎么样列算式表示?

生:d=2r。

师: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么表示?

生:。

师:下面我出题目,大家口算。

半径2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4厘米。

师:直径6厘米,半径是多少?

生:3厘米。

师:半径4厘米,直径是多少?

生:8厘米。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如果我给你一条直径,要求你画出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你会画吗?尝试一下。

生练习。

师:有的同学画的很好,下面来看一下老师怎么画的。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根据我们推导出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们能知道半径是多少?那我们就取线段的一半为半径2厘米,线段的中点是圆心,画一个圆。注意,我们学到的直径的特点是:直径的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如果你画的圆,直径的两个端点没有都在圆上,那这个圆就画的不规范。不是你的圆规的两条腿的距离动了,就是找圆心的时候,没有将线段平均分。所以大家在画的时候,要检查直径的两个端点是不是都在圆上。下面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方法,在2号本上再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生练习。

师: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找出下面圆中,哪条是圆的半径,哪条是圆的直径,为什么。(出示练习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快!下面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对称图形,圆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圆是对称图形。

师:圆的对称轴在哪里?

生:直径。

师: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是这样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应该说是圆的对称轴是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它有多少这样的对称轴?

生:有无数条。

师:对称轴怎么表示?用点——画——线。看黑板,就这样表示。出示幻灯片。一定要超出图形。

师:会画圆的对称轴了,我们就来小试牛刀。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画一下这些图形的对称轴,记得用点画线。

三、练习。

师:大家真棒!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这么多特征,能不能解决一开始我们提的问题:为什么轮子要设计成圆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黑板,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样的的轮子跑起来不颠簸?

生:圆形的。

师:为什么这样呢?我们单独拿出正方形和圆形的轮子看一下。(出示幻灯片,圆形滚动,正方形滚动。)

师:看图,正方形的轮子滚动起来,看不同的位置,正方形的中心到底端的距离一样不一样?

师:滚动的时候正方形的中心就没有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的轮子会不会颠簸?我们再看一下圆,圆心到底端的距离是什么?

生:半径。

师: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无数且相等。

师:圆形的轮子因为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滚动起来是不是更加平稳,就不颠簸了?如果三角形的行不行?想想是不是只有圆形的轮子,跑起来才不会那么颠簸?

师:就是因为圆形的轮子不会上下颠簸,所有轮子才设计成圆形的,这是因为圆有——

生:无数相等的半径。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齐心合力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棒!谁来说一下,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6.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六

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目标:

1、让生能快乐的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

2、能吹奏歌曲,表演歌曲。教学重点:

让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欣赏歌曲,了解歌曲情绪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生进音乐室时播放《北京的桥》。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老师先让大家猜个谜语,大家认真听,谜底是什么。年年月月立水中,不怕雨来不怕风,只为方便大家走,坚持日月不收工。——桥

同学们,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说到桥,老师想问大家,在你心目中,有没有你喜欢或是印象最深的桥?学生交流喜欢的桥。

同学们知道的桥可真多,在法国还有一座著名的阿维翁大桥,想不想去见识一下?

二、那就让我们乘上节奏小火车奔向阿维翁大桥吧!课件展示节奏。完成节奏的练习。

三、学唱新歌

法国的阿维尼翁大桥到了!

(课件播放阿维尼翁大桥的影像,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阿维翁大桥上的景象和阿维翁的人文景观,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1、师:你听桥上传来了欢快的歌声!播放歌曲(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你认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节奏欢快、情绪活泼)

2、请同学们再仔细听歌曲,老师还有个问题: 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齐唱有合唱。是二声部合唱

请大家看曲谱,歌曲的最后有一个什么记号? 讲延长记号的作用。

3、让我们先学唱一声部(以听唱法学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4、让我们随着伴奏唱起来吧!生齐唱歌曲。师钢伴。

师:歌曲很简单,只有四句歌词,相信大家一定都会唱了,谁来展示一下?(邀请一个学生来唱一唱)

5、请大家认真听范唱,你还能听出歌曲有什么不同?(提示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不同演唱形式)生:有齐唱有合唱。

6、让我们来看看曲谱,做一下二声部的吹奏练习好不好?(看大屏)

分组:1组学生吹奏一声部、2组吹奏二声部,再两组合奏,2组随老师手势进入。

师: 大家吹奏的非常和谐,非常美妙。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二声部的和声效果,我们一声部来唱,二声部来奏怎么样?

7、不吹笛子,清唱两个声部,纠正不足,要求声音自然,力度均衡,节奏一致。

8、同学们,二声部我们学会了,让我们完整地演唱这首在阿维翁大桥上!请在有二声部的地方分声部合唱。伴奏

9、同学们,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歌词中唱到我们围起圈子跳舞歌唱还变花样,你能像歌中唱地那样唱起来跳起来吗?随老师学做动作,齐跳 让生分小组欢乐歌舞。

(设计思路:通过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集体合作意识)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具有舞蹈风格的《在阿维翁大桥上》,下节课我们将欣赏中国风味的歌曲《北京的桥》。

7.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七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分析: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数位、数值的思想。此外,在活动中还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综合性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内容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一位数和两位数,并能把摆出的数记录下来。第二个层次是用3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并要求学生有所发现。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用4个、5个乃至更多的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数及其个数。10个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3个圆片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数值的概念,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圆片摆出的不同数。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4个圆片的活动,感悟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

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感悟数位、数值思想。

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数位表、磁力扣、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学生: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圆片和数位表,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在操作中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1)用1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教师:小朋友们用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数,这个数是多少?和同桌说一说。

(2)还用这个圆片,你们还能表示别的数吗?表示出来的数是几?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刚才用1个圆片表示了1和10这两个数,这1个小圆片怎么能表示两个不同的数呢?看来,把1个圆片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现在我们把表示出来的数记录下来。(师填写记录单)

(3)用2个圆片表示数,进一步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2个圆片,我用这2个圆片摆一摆,表示一个数“2”。

教师:请你们帮圆片搬搬家,得到一个比2大的数。得到的是多少?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摆圆片表示的数“11”。

教师:刚才是2,怎么这么一挪就得到比2大的数了?要想得到一个比11大的数,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教师随学生回答在十位上摆2个圆片,表示出数“20”。

小结:看来这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在数位表

上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师填写记录单)。

(4)用3个圆片表示数,建立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用3个圆片摆一摆,想一想用这3个圆片,怎么表示出一个最大的数。如果用这3个圆片表示一个最小的数,你们想怎么摆?

(5)交流后总结:我们可以把这些圆片全部放在十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十位上挪到个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小。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圆片全部放在个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个位上挪到十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大。记录下摆的结果。

2.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1)用4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有序思考。

教师:刚才我们用3个圆片表示了这些不同的数(指着黑板上的记录表),现在请大家用4个圆片摆一摆,表示数。不过,老师要提高要求——用4个圆片表示所有的数,既不能重复也不漏掉,看看谁能找到好办法,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仔细观察,他们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用5个圆片只想不摆,进一步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师:刚才我们用摆4个圆片的方法表示出了5个不同的数,用5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几个不同的数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是怎么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数的。(学生随教师的引导回忆用圆片表示出数的过程。)

按照这个过程说出摆5个圆片表示出的不同的数,你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小结:5也行,50也行。如果我们先从5开始,下一个数应该是几?……

(3)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掌握的规律写出6、7、8、9个圆片分别能摆出的所有数。发现摆出的数比圆片的个数多一。

(4)根据上面的规律判断10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呢?是否是11个呢?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再用圆片摆一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地摆一摆发现10个圆片只能摆9个数。)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老师给大家一些数(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们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9、18、27、36、45、54、□、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数(出示16),你们知道它是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请你们把摆这几个圆片表示出的所有的数说出来。

4.师出示百数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也都表现得很好,他们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用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教后反思:

8.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八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来源:学&科&网Z&X&X&K]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导学流程

[来源:学科网]

一、导入

5-2-1=

8-5-3=

9+0+1=

4+3+2=

5+4+1=

6-5-1=

(一)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生: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创设情境: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二、导学

1、学习例1

1)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挂图,说明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说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

一道算式?请说说4、3、2

各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4+3-2的计算顺序4

+

3-2=5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

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来源:Z|xx|k.Com]

2、学习例2出示挂图

1)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

图意,再列算式。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4-2+3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来源:学科网ZXXK]

3、比较归纳  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生:连加、连减一

只有加

或者减,而这

道题

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

起一个名字。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

合。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来源:学科网]

三、导疑导疏

1、完成“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圆片,先在桌面上摆7个圆片,再拿去3个,然后又增加4个。

2)让学生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圆片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找朋友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

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9.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九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模型,并能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有效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模型。

【教学难点】

根据长度单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大约是2()。

一个回形针长约2()。

一个一元硬币大约厚2()。

(设计意图:通过蕴涵情境的任务驱动,一方面激活学生对“米”和“厘米”的已有经验,同时,又引导学生体会到“米”和“厘米”有时无法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长度,从中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展开探究

(一)认识“毫米”

1.了解“毫米”

一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量一量硬币厚度,找一找“2毫米”是尺子上的哪一部分。交流得出:两格就是2毫米,一格就是1毫米。

(设计意图: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异的。这个环节中,由“硬币厚2毫米”反推出“尺上一格是1毫米”,既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也贴切学生的认知结构。)

2.深化“毫米”

(1)课件出示6毫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

(2)课件出示9毫米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交流方法,得出1厘米=10毫米。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在学生认知了“一格是1毫米”后,紧接着出示这样两道练习,既能很好巩固对“一格是1毫米”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能促使

“5毫米刻度线”、“1厘米=10毫米”等新知识点的自然生成。)

(3)课件出示“橡皮”,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3厘米、30毫米。

(4)课件出示“回形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2厘米4毫米、24毫米

(设计意图:“单位转化”教学通常会陷入“死板”、“机械”等境地。但此处安排这两道练习,却能让枯燥的“单位转化”拥有了更多的现实意味。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对“1厘米=10毫米”这一知识点的强力巩固。)

3.感受“毫米”

(1)用手估计着比划“1毫米”的长度。

(2)借助实物比较准确地比划“1毫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两次不同层次的比划体验,在活动中调整,在调整中感受。)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看书自学:得出“1分米=10厘米”。

2.比划测量:找一找尺子上的“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再用自己比划的“1分米”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师:其实,在不需要精确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中的尺子”进行测量。

(设计意思:比划测量,既能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模型,更能渗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测量”的应用意识。)

3.寻找原型:列举生活中的“1分米”。

三、组织练习

1.估计并测量“白纸”的长度及厚度。

2.补充长度单位。

10.六年级上音乐教案-木星──欢乐使者人教新课标(2014秋) 篇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实验法、直观教学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等。第三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六人一组,分组围坐。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

3(二)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教师将这些挂在墙上、身上的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1)第一组图片 ABC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2)第二组图片 ABC

挂饰(项链、校牌)

这组图片都是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挂饰。通过这组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及赠送场面。随即可以把数码相机连上电脑,然后关掉音乐,让学生围在展示屏周围观看屏幕上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出现,教室里随时会发出欢叫声,听到有人嚷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扬一些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这里就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欣赏评价完自己的作品后,我就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五)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小挂饰举办一个小小挂饰展。至此,这堂课就结束。第五部分:课后预计

实践证明,课程标准提倡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配合这一课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制作,教师参与讨论制作等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相互交流、博采众长,制作出各种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小挂饰。

上一篇:明确思路,认识自己下一篇:法在我心中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