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

2024-08-02

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共8篇)

1.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 篇一

个别化教育促进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创造性表达的策略研究

专题研究总结 大(2)班 殷雪丽

一、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是对儿童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和智力启蒙。而不少艺术教育中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幼儿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千篇一律地舞,限制了幼儿的表现力,忽视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倡导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观,其意义包含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应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幼儿,而不是在其各方面潜力还未发掘就被抑制,过早地分化而使其单方面发展的幼儿。对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幼儿,也不是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幼儿,而是必须尊重差异,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有效地去培养“每一个”。要做到这些,那就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个性的发展”。

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对发展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二、研究过程: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创百度文库

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各种创造因素潜能培养的最佳时期。

(一)、创设环境,为幼儿的创新提供条件

有计划的教育工作和环境的刺激和启迪,可以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记得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是学不会的,但维也纳的人民没有一个是不懂音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音乐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为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就为幼儿能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活动提供了条件。

1、设计教学活动环境

《幼儿园规程》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在幼儿的每一次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活动环境的设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活动《欢乐圣诞节》中,我不仅让幼儿欣赏了国外欢度圣诞的录像,使幼儿对活动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让幼儿有一种热闹、欢快的情感体验。同时在活动室中我还拉起了彩带,立起了圣诞树,营造节日的氛围。在活动的结束环节我请幼儿自发的选择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迎圣诞的活动,小朋友拿了长长的彩带、圣诞老人帽、礼物盒等,他们想象出各种情节,如:上窜下跳、用彩带模仿赶驯鹿、围着圣诞树跳庆祝舞、背着大口袋送礼物等。想象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 创设音乐活动区环境

音乐活动区主要通过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在进行活动区的创设时,我特别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材料的提供上,环境的创设上力求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孩子遨游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取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创造潜能。

百度文库

欣赏角: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欣赏氛围,为幼儿提供了《义勇军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摇篮曲》、《梦幻曲》、《金蛇狂舞》等不同风格的乐曲。.孩子们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乐曲仔细倾听、欣赏和比较,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感受。.并为幼儿提供的纸与色笔,让孩子们把心中的感受创造性的通过色彩线条来表示。使幼儿的情感体验逐渐变得细腻、深刻、丰富,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也在不知不觉中滋长。

叮咚小屋角:在演奏角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双响筒、锣、鼓、串铃等。目的是让幼儿根据这些乐器的特色创造性的为乐曲配器。如在《舒伯特小夜曲》中,第一段乐曲较为优美、缓慢,选用什么乐器呢?经过反复的选择、尝试,幼儿发现铃鼓较为适合。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处拍击铃鼓,第二拍则甩动铃鼓表示延续。又如《送我一支玫瑰花》最后一小节感觉很重,应该怎样来配器呢?孩子们讨论、尝试过后觉得几种乐器一起拍感觉很响、很重,最合适。配器后,在小朋友的指挥下进行演奏,获得了成功。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去创造。

(二)、注重选材,为幼儿的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又是活动的依据。教材选得好,教育目标的实施就有了重要的保障。选取好的音乐教材,针对教材的结构、旋律和歌词进行分析与研究,挖掘教材的内在潜力,为幼儿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节奏乐、创编歌曲、舞蹈等选对题材对幼儿的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获得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创新,我注意选择不同的情感题材进行了对比欣赏。让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

百度文库

案例分析:如在以音乐欣赏《小夜曲》(舒伯特)为例,1.通过材料和经验的准备,创设和谐静谧的情境,师幼共同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教师陶醉在音乐之中,暗示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倾听。2.幼儿倾听后自由用语言表达感受。(1)“你觉得音乐怎么样?”(2)“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3.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像,教师辅以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4.以音乐为背景,幼儿三人为小组,以“我听见”或“我看见”为开头,合作创编小诗,并将自己编的内容合着三拍子节奏轻声朗读。如“我听见风儿在轻—轻吹—,夜一色,多一美好—”或“我看见星星在眨—着,眼—睛,夜—色,多—美—”等,教师及时进行记录。5教师将幼儿编的诗歌配合旋律朗诵或演唱,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动作。(教师观察为主)6.为音乐配色,这首乐曲像哪种颜色,为什么选这种颜色? 7.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绘画《美丽的夜晚》,要求运用相匹配的色调。又如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每一段音乐都能使他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并用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如徐缓的音乐代表乌龟、欢快的音乐代表兔子、深沉的音乐代表大象、优美的音乐代表天鹅,等等。这些音乐活动都潜在地感染幼儿创造与表现的情感心理,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科学性开发。同时选择一些跨度较大的音乐题材,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增强自己对不同作品的感受力及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表现力。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深,展现出来的表现能力更为准确及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如组织幼儿了解京剧、欣赏百度文库

京剧;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民俗选择反映民族文化的歌曲,如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选择适合的歌曲等。

(三)、创编动作,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1、肢体动作补充为幼儿提供创编空间。

边唱边跳是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有了粗浅的音乐技能和经验,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为此在音乐活动中采用启发、引导幼儿用探索、发现法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我平时让幼儿多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细节,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韵律活动《秋天》中,幼儿可以随音乐自由想象用身体和动作模仿小树叶飘落时的各种动态,尽管幼儿的表现还是十分的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欣赏《摇篮曲》时,我借助现代多媒体电教技术,放映幼儿、乌鸦、喜鹊、小猫、小狗睡觉的姿态,引导幼儿观察歌中的不同对象的睡觉方式,并启发他们用身体去表现事物的睡觉姿式。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编动作,还可以激发他们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想像月亮、星星睡觉的样子。经常性地培养幼儿这种参与意识,正确树立和突出幼儿在音乐教室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欢乐的音乐氛围,有效地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表现力和想像力,使他们的思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以发展。

2、运用故事情节理解音乐特质,促进创造表达能力提高。

结合大班幼儿理解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音乐活动中结合故事情节,不仅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更帮助幼儿大胆地对音乐作品的创造性表现。

案例分析:音乐活动《不一样的生日》 百度文库

片段一:活动前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吧!然后放音乐,进行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开始引出活动。师:我们来到大森林了,你们去找找森林有谁? 分析:开始从律动引出活动,从强烈的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带领幼儿运动,引出了孩子很浓厚的兴趣,一个个都跟着我跳的非常有劲;然后我让他们找找森林里面有谁,因为孩子都是很喜欢大森林和各种小动物的,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对后面的活动更加感兴趣,接着我让幼儿直接坐在我身边,我不用积木,会让孩子和我更加有亲切感和互动。片段二:第一次欣赏音乐 师:刚才你发现了哪些小动物啊?你们猜谁是森林之王呢?(幼儿自由回答)师:这一天啊,森林里面格外的热闹,原来是狮子王的生日晚会就要开始了。完整欣赏音乐,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教师用动作来讲述一个故事,教师要将动作和音乐匹配。分析:在找完小动物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刚刚的发现,这样孩子会有一个记忆能力,然后引出狮子王,接着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森林里面的狮子王要举行生日晚会了,马上接上音乐,用简单的动作和起伏的语言来形象的表现音乐和故事的情节,让孩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感受故事中的各个情节。片段三:分段理解音乐

1、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的样子。(第一段)师:你们听,谁来了呀? 师:狮子是怎么走路的?怎么走才像是森林之王呢?(请幼儿来表演)百度文库

2、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动作和小动物害怕动作。(第二段)师:你还听到了什么?狮子王吼叫的声音越来越怎么样啊? 狮子王一吼小动物们怎么样?害怕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啊?(请幼儿表演)分析:一段一段的分割音乐可以让孩子更加清楚的表现,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孩子对现在的表现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特别是狮子的表现和狮子喉叫的样子,孩子学做的表现欲望特别的强;但是因为我自身的原因,把时间搞的太快了,害怕这一环节根本没有解决掉,幼儿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了,我也没有要求,对另外的幼儿也没有要求,我引导的也不够,随机能力的浅薄,导致效果不好,幼儿情绪的无法稳定,对后面的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段四:创编动物舞蹈

1、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一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动作。(第三段)师:不用害怕,今天是狮子王的生日,它还邀请小动物们去跳舞呢!(教师直接拿出头饰请幼儿看头饰选择)

2、每一样动物坐在一起,互相商量你们准备给狮子王跳个什么舞?

3、师:现在请小兔子给我跳个兔子舞看。小鸭子,小猴子…… 分析:因为我班的孩子的表现欲望很强,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在我出示各种小动物头饰时,孩子争先恐后的抢,场面一下子很混乱,带上头饰后我让孩子是同一种小动物的站在一起,自己想动作来给狮子王庆祝生日,孩子很兴奋,一堆一堆的想了做了起来,而我自己的情绪因为前面的混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感觉自己一下子对后面活动的开展丧失了信心,所以很不投入。

三、反思: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多通道的参与,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手、眼、百度文库

耳等多种感官,让幼儿听听、说说、看看、动动。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我在活动组织中也大胆的尝试了一些音乐活动中的新教法,音乐活动中老师尽量少说,而因以音乐活动中特有的体态动作的提示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而改变以往的语言式理解音乐。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改变以往幼儿单一而又盲目的听,而是配上有情节的故事,与老师的身体动作来帮助每一个小朋友形象生动的理解音乐,为孩子的创编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支架。但是在活动中,分段欣赏音乐时因为太紧张的原因,时间上没有很恰当,太快了,对于后面的活动开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设计时对于幼儿这一方面的考虑还有所欠缺,自己的随机能力也不够,所以在游戏时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孩子,也没有很好的和幼儿一起投入到游戏中,导致了无法收拾乱的场面。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先充分的把活动设计好,分清活动的重难点在哪,本次活动开展时应重点放在哪个部分去进行,然后对于时间上的安排也要再恰当,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3、在音画转换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幼儿丰富的想像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通过音画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画笔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表达。

百度文库

案例分析:《上学去》: 活动实录一: 这是一节大班的歌唱活动《上学去》,老师通过图谱将歌词内容一一表现,并借按照节奏型根据乐句的顺序排列,图谱的形象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教师一边讲述上学路上的内容,一边出示图谱,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图谱,专注的听着,孩子此时的表达多以表情、情绪来展现,以倾听为主。活动实录二: 教师完整地唱了一遍歌曲之后,孩子们每人拿到一份图谱表,都特别高兴,他们便拿着自己的图谱表要和同伴交流演唱,兴趣十分浓厚,都争着要唱给同伴们听。孩子们对歌曲的内容记忆清楚,根据图谱能较准确地唱准“|×0××|”的节奏型,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看着图谱能演唱歌曲,孩子通过演唱、表情、及节奏演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活动分析: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进行表达表现。这时,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 用是一种视觉参与,这种方式适合在新授活动中帮助孩子更快更好更准确的理解音乐作品和掌握音乐作品。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活动反思: 百度文库

孩子从一出生就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首先就是看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其次喜欢看黑白分明的图谱,而且图案越复杂他越爱看,每次注视时间约1-3分钟,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即注意力从新生儿期就开始了,而来自视觉的感受与刺激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对视觉的运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通过视觉运用进行多种方式表达就跟容易体现,就象我班的2个孩子,在本次活动中边看边跟着集体进行了歌曲的演唱,而平时从来不会主动或是被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

一、以图文故事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和愿望: 文学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活动设计将为引发幼儿极大的兴趣和无尽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幼儿表达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在音画转换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幼儿丰富的想像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通过音画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画笔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表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视觉参与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幼儿的类比思维,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现作品的结构、内容,作为幼儿启百度文库

蒙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很值得推广运用。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灵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表达。

三、基本策略: 选择音乐和素材方面:

1、选择要具有节奏鲜明的配合着不同的文化的乐曲。

2、要从幼儿心理、最近发展区对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实施音乐教学活动方面:

1、审美体验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受体验—感悟兴发—表达外化。

2、问题发现法----教师不必多用语言解释,只是提示小朋友看教师的表演,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问题。

3、肢体体验法----配合动作的弹跳、摇摆、跳舞的歌曲和音乐,使幼儿在与音乐的互动中刺激了身体、大脑的运动与协调,刺激了感觉的整合。

4、图文故事法-音乐活动中运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内涵及性质,更能给予幼儿创造表现的空间,激发幼儿大胆积极表达。

5、音画转换法--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灵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表达。2009、6

百度文库

2.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 篇二

一、现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解读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非常关心幼儿在园里的实际表现,我们也更乐意相信并坚持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观点建立在对幼儿的行为观察上。以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例。我们说幼儿的创造能力强是因为我们注意到,从小班到大班的幼儿总能有着一些令我们教师想不到的行为、想不到话语。而这些行为看起来虽然幼稚不合规,但背后却隐藏着孩子们天真的想法与对客观世界好奇的态度。我们认为这其中既有幼儿本身智力飞跃发展的原因,也有现代信息社会有许多媒体如电视电影等,能够对孩子的智力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的原因———笔者常常想,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现代信息手段的影响。根据有关幼儿教育的专家研究,幼儿在四五岁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智力发展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中班左右的时期,以这个时期为中心向两边延伸,分别设计不同种类的幼儿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谈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对现代幼儿语言的分析,人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的同时,还常常会感叹“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能说”。事实上在有经验的幼儿教师看来,这其实正是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他们在家庭中,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由于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由于电视中动画片的刺激,由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幼儿自己感兴趣大人却无法感觉得到,因此当幼儿到园里进行学习与生活时,其实是带着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进入课堂的,因此每每遇到适当的刺激时———如教师的语言、课堂上的情境等,他们的这种创造性就会表现出来。

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就成为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二、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一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

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在幼儿教育中是充满着大量的有趣的活动的,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目的往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如果我们有时候能够将一些活动坚持下去,则会发现幼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呈现出来,而这恰恰就是幼儿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这一点看似平凡,其实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

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三、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经验性的,我们作出这一判断并不是批评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无法拎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经验是个好东西但却又常常让人难以走出其中。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的正是我们能够走出经验层面,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多的从科学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创造性;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45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的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推行知识经济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培养优秀创造型人才意义重大,我国已逐渐认识到人才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而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在幼儿4岁时的想象力最为丰富,因此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对幼儿进行美术专业培训,让幼儿用个人情感和想象力表达对未来的想象,并用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美术专业的培养,另一方面开发了幼儿智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顺应社会发展,更是顺应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个体的发展,是幼儿自我价值的展现。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幼儿有隐藏在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背后的巨大潜力,通过幼儿美术教育的培养能够让幼儿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幼儿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从幼儿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助于实现幼儿的自我价值,特别是一般幼儿的创造能力随着幼儿的生活推理和语言能力的运用而逐渐降低。因此,从幼儿个人成长和成功的角度看,有必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加入美术教育活动,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以提升幼儿的整体能力发展水平。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误区

(一)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开展中,很多幼儿园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确保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为有效培养幼儿创造能力,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但很多幼儿园教师满足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创造性的教学工作热情不高,有些幼儿园老师甚至认为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会给她们的日常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幼儿园教师缺少创新观念,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师要做好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拓工作,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推广的关键环节。

(二)缺乏正确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由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创新性的要求较高,很多幼儿园教师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目标性不强。在教学活动中,教育的目标是教学取得效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做好幼儿美术教育培养活动的组织工作,制订合理的美术教育目标,帮助幼儿提升创造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既要实现美术教育目标,还要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也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改革重点所在。

(三)缺乏灵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方法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方法的拟定工作,要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习惯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很容易让幼儿产生模式化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方法上也需要做大量的创新,可引导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美术教师落后的教学思想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要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新教师观念。让幼儿美术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幼儿美术教育发挥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树立正确目标激发幼儿创造性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幼儿艺术水平,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来自于幼儿园日常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学习生活中通过激发学生生动的情感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提升幼儿艺术修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充分尊重幼儿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力,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他们的想法,营造一个积极上进、传播正能量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培养幼儿美术艺术修养。通过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表达个人的喜好,增加创造力。幼儿园教师通过目标导向让幼儿有良好的学习动力,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鼓励他们表达想法,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文化,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让幼儿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对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的大胆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努力消除孩子的恐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三)改变教学方法实施特色化教学

幼儿教育不同于高年级教学,由于孩子的个性特征,使得其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利用画笔诉说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采取多样化、更具乐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策略,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利用新颖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要从小抓起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加强幼儿素质教育,改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对幼儿素质教育问题的重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瞿敏亚.幼儿美术作品在班级环境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8)

[2] 郑益乐.浅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9(9)

4.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 篇四

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学生姓名:王亚坤 指导教师:相喜伟 专业年级:07教育学 完稿时间:09.1.18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目 录

一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1 二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2 三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3 3.1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做„„„„„„„„„„„„3 3.2要鼓励幼儿学会负责„„„„„„„„„„„„..4 四 要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4 参考文献„„„„„„„„„„„„„„„„„„„5 注释„„„„„„„„„„„„„„„„„„„„„„6浅析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倍受关注,它的发展既有赖于幼儿的主观因素,又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成年人有意识地与幼儿在一起活动,可以激励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开发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而这种潜力能不能被开发出来,关键在于教育。如果教育不得法,创造潜力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融洽、感情亲密、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不仅注重孩子知识的更新,而且注重孩子视野的开拓,这些都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家庭教育 培养 创造力

引 言

现代社会是创新的社会,是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培养。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最喜欢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自身的素质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这里,父母的素质不仅包括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教育子女的能力,还包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了这些素质并不表明家长就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家长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组成了孩子生存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

首先,创造力的产生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幼儿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他们创造的新产品只是相对于他们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的,家长不能用评价成人创造性活动的标准来评价和参查幼儿的创造力。

其次,幼儿的许多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家庭中都有广泛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发展的萌芽有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而被忽视了,它的独立性和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的特殊作用正在被忽视和泯灭。

所以,启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创造力获得充分发展的重要教育环境,为此,好多幼儿园都开设了家长学校,宣传幼儿教育的理论,介绍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家长能够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勇敢地放开孩子,让他们想愿意想的事,干愿意干的事,使幼儿所萌发出来的创造力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氛围

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 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成年人都有一种感觉,在一个民主、尊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而在受压抑、逼迫的环境中,本来会做的事往往做不好。孩子也是这样,父母的争吵会使他们心烦意乱,创造潜能必然受到抑制。在父母的逼迫、谴责、打骂下,创造潜能也会因其害怕、心理紧张而难以调动,甚至会造成越逼越出错,越出错越迟钝的后果,从而失去创造的兴趣。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可使幼儿受益终生,它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夫妻和睦、孝敬老人、爱护孩子,成员之间平等、民主、信任、团结,家庭气氛和谐、愉快、轻松、舒畅,让孩子心中创造的花朵自由地绽放。具体来说,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首先,营造民主的家庭生活气氛,只有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儿童才能发挥其创造天分,才能敢说、敢问、敢干,创造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从小养成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习惯,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

其次,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创建家庭思考环境。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利于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各方面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品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洽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应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中,家庭应是“学习化家庭”,环境应是“思考型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应是双向学习的,孩子向父母学习,父母也可以向孩子学习,学习孩子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态度,勤于奇思异想的习惯,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创建“家庭思考环境”,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家庭思考环境的形成需要家长做到:注意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较早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经常给孩子出一些有益于多思的问题;还要让孩子多听别人意见,站到他人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思考环境能被营建得很好,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就有可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 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阶段,幼儿往往会产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之举。活泼而好奇的幼儿对周围环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幼儿就会进一步增强好奇心,进一步去探索;相反,因探索新经验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受到惩罚,会影响幼儿自信心等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家长就必须为幼儿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3.1要鼓励孩子自己想,自己做

创造思维学认为:想象是超越一般、实现创造的翅膀。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其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基础。而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想,要鼓励孩子突破父母认识上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尽管孩子的想象有许多是天真的,但只要能自由调动大脑思维的兴奋点,就对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有益处。有个电视台曾用“o”作为智力测试题。他们先到大学,大学生见了这个“0”,便哄堂大笑起来,还说:“这算什么还想来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了!” 后来,他们去一所幼儿园,幼儿见了“O”,就一个个举小手,一个说“是月亮”,另一个说“是鸡蛋”,还有人说演员的嘴巴,正在唱歌哩”,有个女孩说:“那是老师的睛,又在发脾气啦!”你看,幼儿的想像力多丰富!怪不得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话语还想飞上天空呢。”这种不受拘束的想像力是孩子创造的源泉。这里,家长要以常识的眼光去倾听、去关注、去认同孩子的想象,在情感上激励、激发、激活孩子的思维。要与孩子平等交流、研讨,不充当孩子的裁判官,对孩子的疑问、想法不要忙着下结论、做鉴定,而要拓宽加深,帮助孩子自己解决,不能解决就存疑,让孩子体会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在施教中,家长不仅要激发孩子积极地想,而且要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做事情,包括做手工、科技小制作、绘画、收拾房间、洗衣服等。父母绝不可轻易斥责孩子为改进某种东西的功能而做出的“破坏”行为。3.2要鼓励幼儿学会负责

我们之所以强调学会负责是因为我们孩子责任感的匮竭。有人把学会负责定义为“学习和做到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于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有全盘考虑并承担应有责任”。偏颇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以为家人生来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接受关怀和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很少有回报他人的实践,所以也就很少有负责的意识。家庭教育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学习对自己的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他人要尊重、体贴、帮助、照顾。从这一点讲,家长不能一味任劳任怨,如自己病了要接受孩子的关照,家里有了困难,要让孩子适当分担。总之,要从家庭小事做起,增强孩子的负责意识和能力,从对家庭负责开始,进而帮助他们“超越个人的利益,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一种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发现作为个人的他们如何能够为他们也是其中一部分的大社会作出贡献。”

四 要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特别是提供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从而为实现创造这一心理超越奠定信息基础。在教育形式上应走出家门,去逛公 园、逛市场、逛大街;去观察大自然、种植花木、饲养动物;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这样,增大孩子与周围世界的接触面,开阔眼界,让孩子对事物不仅有知识性的了解,而且有实践性的体验、情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孩子不了解的事物,抽象地给他讲一百遍,不如让他实际去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得更深刻、更具体。还应指导孩子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绘画、演唱、舞蹈、体育等活动,或者和孩子一起看影视、听戏曲、赏音乐,参观绘画展、书法展等,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心灵受到熏陶,眼睛和耳朵体验到美的力量,这既可以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提高,也有利于发展孩子对美的创造能力,多做一些亲子游戏可以更好的培养父母和幼儿之间的感情。

另外,还有学校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在谈论如何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保护幼儿已有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需要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为幼儿创设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坐在小椅子上与孩子交谈,或者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与以前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和孩子谈话,师幼之间那种“距离”感觉少了不少,让幼儿增加了几分亲切感。而这里提出的“蹲下来”,并不仅仅是指一种肢体语言,它更代表了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一种能达到更好沟通效果的思维方式。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就以“老师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师来帮你。”等打断孩子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其次,教师能用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创意,尊重幼儿的独特感悟,激发求异思维。

教师应要求幼儿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开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要多说类似这样的话:“水除了喝还有什么用途?”“下雨天如果没带雨具怎样才能不被雨淋湿呢?”允许幼儿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再次,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孩子们总喜欢打开笼头,用手按住,让水流不断变化,有时细,有时粗,有时急,水花四溅,把衣服弄得水淋淋的;玩橡皮泥时,孩子们没有按照老师教的搓、揉、团、捏的方法去做各种造型,而是把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掺和在一起揉捏,变成了五彩泥,无法按颜色把它们分开;老师的彩色粉笔总被压成了粉末;孩子们拿了水彩笔、水粉颜料不是在画纸上涂画,而是在自己的衣裙上涂抹„„其实孩子们的这类“越轨”举动真正反映了孩子的 5 真实需要,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透过“越轨行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为他们创设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宽他们的思维,为他们创造能够发挥其创造性的条件,培养其创造意向,帮助他们把创造力迸发出来,及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创新要求,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结 论

总之,在幼儿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谈亦文.创造力培养从幼儿开始[J].幼儿教育.2000.7 [2] 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7 [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页 [4] 邓智海.美国人是怎样做家长的[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1:405~407 6

注 释

5.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篇五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可以借助网络游戏进行改编设计;设计区域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参与有效的生活类游戏设计,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同时培养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对策。

创造性游戏是指能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内容,这类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综合思维,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对策。

1.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

1.1内容创新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内容具有创新性,与传统游戏有所区别,并形成多边的内容格局,不会经常让学生重复某项单一的游戏活动内容,进而产生厌烦心理。例如针对水果的主体,教师设计了“水果大卖场”、“小菜场”等游戏活动,借助水果这个主体话题,自然能够设计更多的游戏内容。当然,内容的创新,不是教师想出一个点子就可以的,教师要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其相关经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细致观察其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形成师生互动关系。

1.2形式创新

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包括形式的创新,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取,以过去教师的包办代替变为把幼儿看做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帮助幼儿摄取信息,启发幼儿主动提出自己喜爱的游戏主题。所谓形式创新,更多的是强调“形式”,例如:传统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内容丰富、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游戏进行改编,让学生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1.3指导创新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强调以幼儿的主体行为为主,但是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形式要创新。首先,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教师灵活地根据不同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例如:指导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在分配角色的时候要多多协调;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游戏材料的时候以鼓励赞扬为主。其次,教师要帮助幼儿打破沉寂的`气氛;鼓励幼儿从游戏中学习群体合作及彼此配合;增进幼儿彼此的认识及信任;让幼儿平等及充分参与。

2.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对策

2.1网络游戏的改编设计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可以借助当前网络游戏的内容进行创新内容改编,让教师有更广阔的游戏设计空间,避免搜肠刮肚还是不知道设计怎样的新型游戏更妥帖。首先,网络游戏的改编设计是依循人类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儿童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儿童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其次,从改编的活动内容看,在对网络游戏的自发探索过程中涉及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符合幼儿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例如网络游戏中有很多“装扮”类的游戏内容,结合这些内容的玩法,教师可以设计很多与服装有关的幼儿创造性游戏,要求学生在众多的道具之中为布娃娃进行装扮,这样能够培养幼儿对服装色彩、形式的感知,同时能够区分男孩子和女孩子服装穿着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活动内容其实包括很多创新形式,如网络电话游戏、网络盖房子游戏、网络交友游戏都可以进行真实游戏的改编,这样教师的创造性游戏设计更有依据,内容非常广泛,通过集体参加教学游戏的组织,使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对集体活动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当然,对网络游戏的改编要考虑幼儿的具体接受情况,本着幼儿自主发展的原则,确保改编后的游戏能够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这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2区域自主的游戏设计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要有专门的区域空间。首先,要合理利用空间,选择适当位置设计区域。每个幼儿园的结构不同,墙饰的布置应根据空间特点,合理选择位置,做到错落有致,考虑哪个版面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其次,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区域内容。例如美工区的设计要在一些小架子上提供油画棒、图画纸,彩纸等用具,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美术创造有关的其他用具,包括蜡光纸、海绵、模拟的玩具针剂、玩具小盒子等。这样幼儿可以自主地在这些内容上进行涂写绘画,还可以设计语言区域,随着不同的主题设计如“停车场”、“汽车美容店”、“医院”、“模拟学校”、“模拟商店”、“家庭”等内容,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进行不同的交流语言训练,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激发对创造性游戏的兴趣,同时孩子们主动收集信息、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提高,深化游戏过程。

又如设计音乐区域,在音乐区域内安放录音机、播放器等,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游戏物品,诸如衣服、摇铃、小鼓等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内容。如幼儿在活动区域内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服饰,向同伴介绍自己设计的服饰,并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随音乐按自己的意愿秀服饰,这样音乐区域就与其他各类游戏结合起来。总之,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区域游戏的设计保证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最终让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并在游戏之中形成独立的个性发展。

2.3生活与游戏的创造设计

幼儿园创造性活动要以生活为依据进行全面的创造设计,一方面创设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另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让幼儿很容易地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自己慢慢地在长大。生活游戏的创造设计要先进行一些模拟游戏。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在生活区开设“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贴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黄豆、小麦等大大小小的“食物”供幼儿练习。又如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娃娃家”中可以引导宝宝模仿成人玩做饭的假象游戏,鼓励宝宝说一说之间做了什么菜;我们还提供一些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饼干卡片,引导宝宝模仿成人玩擦桌子、拖地和扫地的游戏,让宝宝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其次,生活游戏的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设计,设计出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内容。例如组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设计更方便的超市,可经常带幼儿参观大型超市,然后自己设计。同时,可以请各行各业的幼儿家长进行职业活动的游戏组织,给幼儿传授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幼儿家长还可以让小朋友们了解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工作规则,不是随意的,这样在幼儿小小的内心之中就种下服从管理、遵守纪律和自主自理的优秀根基。

6.幼儿园创造性教育论文 篇六

游戏目标:

1、能根据材料的特征制作成相应的服饰装扮自己,并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服饰。

2、在制作、表演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各种废旧塑料袋、纸袋、剪纸材料等等。

游戏流程:

1、引起兴趣

(1)宣读猫妈妈寄来的邀请函。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服饰。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服饰。

3、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设计的服饰,并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

4、随音乐按自己的意愿秀服饰。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7.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 篇七

一、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现在有很多人将幼儿美术教育简单理解为教孩子“画画”, 不少教师在上美术课时, 因为怕麻烦而在美术活动中准备不充分。有时,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快地完成绘画任务, 就让幼儿照葫芦画瓢。要求幼儿这边应该这么画, 那边应该这么画, 最后使得幼儿画出来的作品高度雷同, 失去了应有的创造性。反之, 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 让幼儿漫无目的自由画。比如, 不能在课堂上说“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得不能和老师一样”“要自己想象”等, 不能用空洞的要求去鼓励幼儿。这样容易变成放任, 使幼儿的作品没有内容及重点。

老师可以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物, 来让孩子拓展他们的思维。比如, 要重视废旧材料在美术中的运用。瓶瓶罐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可以与幼儿一起收集一些瓶瓶罐罐。例如:可乐罐、矿泉水瓶、大号的饮料瓶 (如雪碧瓶、可乐瓶、橙汁瓶) 等。要让孩子能够直观地了解感知这些瓶罐的特色, 鼓励并培养孩子养成收集瓶罐纸盒的习惯, 为制作手工活动收集材料。利用瓶罐制作不同的创意作品, 需要很多的辅助材料, 例如彩色纸、勾线笔、剪刀等。在制作过程中, 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剪刀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 并能在手工游戏活动中, 学习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培养孩子制作造型的过程中, 要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 注意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二、调动幼儿的美术兴趣

幼儿对画画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这种兴趣往往不会持久, 这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加以培养。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 很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当幼儿一旦以很大的兴趣去绘画时, 他们必然以一种热情努力的态度去完成作业。一次教学“神奇的望远镜”, 幼儿对科学区里的望远镜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问我:老师, 为什么望远镜能看到很远的东西?而那次美术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幼儿们对望远镜很感兴趣, 当听说要自己亲自来制作时, 特别激动。这时, 我们发现, 效果比平常美术课要好。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内摆放一些孩子自己制作而成的作品, 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瓶罐纸盒动起来”这一活动, 使得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更有乐趣, 使得孩子能够更加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也可以使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幼儿喜欢大自然, 大自然能够给幼儿们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在大自然中, 有花鸟鱼虫, 有天地日月。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 充满着新奇。幼儿们能够在其中观察, 发现乐趣, 发现新奇, 培养他们的兴趣, 由兴趣引发热爱。当一个人把一件事当成他快乐源泉的时候, 他不需要人监督也会去做, 而且做得更加完美。

三、启发幼儿的思维能力

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施的初步阶段, 教师应该先帮孩子制作好一些半成品, 如:提供给幼儿用圆形盒子造型的钟, 让幼儿安装上时针、分针……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使得孩子对制作纸盒这一手工活动感兴趣, 也为以后的造型活动打下基础。当孩子对制作创意纸盒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能准确地完成半成品之后, 教师给孩子提供范例, 让孩子观察作品所用的材料, 然后自己选择材料, 自己展开想象, 自己构思,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加入自己创意的作品。孩子对这个废旧物造型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 可以增加难度, 逐步要求摆脱范例作品, 而只提供废旧物品, 要求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想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

要教育孩子,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观察, 敢创新, 帮助孩子能熟练运用剪、贴、撕、绕等技能技巧创造纸盒作品, 并让幼儿的作品成为班级环境的一部分, 使得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小朋友合作交流。要通过观察、模仿、推敲同伴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觉地总结其得失, 并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推陈出新;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获得启发, 产生顿悟, 从而使思维更加发散, 更富新意。

在活动中, 教师应充分地关注幼儿作品, 并作出合理评价。一次以环保为主题所设计的美术活动中, 我出示了一幅画。画中, 只有一条哭泣的鱼妈妈以及一些废旧的东西。孩子们都觉得鱼妈妈非常可怜, 要帮助鱼妈妈找到鱼宝宝。于是, 我让幼儿用线描画的形式来装饰各种不同的小鱼, 最后要求幼儿将小鱼送回“大海。”

8.幼儿创造教育初探 篇八

【关键词】幼儿 创造教育 环境 主体地位 创造过程 契机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20-02

目前,我国经济形态正处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行时期,此时知识经济却走近了我们。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必然要求教育的创新,而实现教育创新就要靠创造教育。有研究表明,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2~6岁,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创造的火花了。由此可见创造素质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按照创造心理学的观点:人人都有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目的不在于要求他们有什么科学创造发明,而在于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为造就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

鉴于以上观点,在实践中我们对幼儿创造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为培养幼儿创造力建立宽松融洽、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及丰富多样、易于操作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的探索、创造活动中,教师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接纳、欣赏、肯定和鼓励。其次自主选择材料,随意进入各个活动区。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孩子们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允许幼儿标新立异。

二、注重幼儿的主题地位,使幼儿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灌输式”教学。幼儿的创造力受到了压制。通过学习新的《纲要》及其它相关理论,我们注重幼儿的发现学习,启发诱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如:在科学活动“电和光”中,我们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个小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让幼儿尝试怎样把小电珠接亮,操作结果是,所有的小电珠都亮了。同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孩子们又继续探索尝试(下段继续阐述)。对这些幼儿来说,第一次把小电珠接亮,而且是通过自身的探索获得的,这能说不是一种创造吗?活动中,教师的组织语言很少,完全是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整个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重视创造过程而不是创造结果,在创造过程中幼儿的自发创造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的结果而创造。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在其创造过程中,幼儿的自发创造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还是以科学活动“电和光”为例,通过操作某幼儿只用电线的一头就把小电珠接亮了,还有一幼儿不用电线也能把小电珠接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的电池正极边有铝片,而用的电线是有许多细丝的,只要电线一分叉,就把电线和铝片连接起来,电珠就亮了。如果小电珠没有放正,电珠的下边接触到了电池正极边的铝片,而电珠壁接触到了电池的正极头,同样,电池也会亮的。通过尝试、观察、讨论,幼儿得出了怎样正确连接线路。以上操作结果,按照成人的思维定势是不可能发现的。因为幼儿思维的不良定势较少,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无拘无束,大胆尝试。在这里,教师没有刻意要求幼儿达到某种创造结果,而是注重幼儿探索、创造过程,使幼儿通过自主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为幼儿的创造提供契机

幼儿的创造力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借以表现的活动及领域相当广泛,因此他们的创造力几乎在所从事的全部活动中都能发现。他们的创造力与鲜活的生活实践、生动的教育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一次“玩纸”的活动中,我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了一张报纸,让幼儿想一想能怎样玩?在玩的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玩法。又如:在一次“玩水”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 “新大陆”,一条条美丽的彩虹出现了。借此机会,通过讨论幼儿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应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时随地捕捉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为幼儿提供创造的契机。

通过近半年的学习与探索,幼儿的创造力取得了较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1.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明显的提高

在各种活动中,幼儿能自主的确定表现的主题内容,自主的选择表现的材料,自主决定表现的方法,能克服困难,独立做事。

2.好奇、好问、喜欢探索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经常围着老师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能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探索,寻找答案。

3.幼儿求新变通能力有了一定得提高

幼儿能够找出问题的不同答案,做出新异的举动,能够通过学一学,变一变,改一改,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以上是我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点认识和初步的探索,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我们应在不断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举办庆祝2013年元旦文艺晚会的通知下一篇:艾滋病专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