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024-07-01

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共10篇)

1.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应用题(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8~10题,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2一15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

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实际产量○()=计划产量

提前的天数=()○()

二、复习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一般的解题步骤。

2.补上问题再解答:

(1)小龙有三盒彩色粉笔,共72支,又买了两盒,?

学生可能补的问题:

①现在小龙共有多少支彩色粉笔?

②又买了多少支彩色粉笔?

把问题补充完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列综合算式计算,教师指名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第①题有两种解法,教师要给予肯定。②题是①题的一部分。

(2)两地相距3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学生可能补的问题:

①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②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③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

④开出后2.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⑤如果甲车先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开出,还要几小时相遇?

让学生自己分析,逐题解答,可引导画线段图理解。

3.改题。

把上题改成已知相遇时间求两地距离的问题。

学生编题,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口述数量关系,并列式,集体讲评。(略)

教师小结:解答应用题可根据四个解题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对稍复杂的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解答。做完题要认真检验答案,如有列式错误,必须订正。

三、练习

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2~15题。

作业辅导

1.吉阳乡原计划18天挖一条是3600米的水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40米,实际提前几天挖完这条水渠?

2.建筑工地要运走一堆土,原计划每天运240车,30天可以运完。现在要提前15天运完,每天要运多少车?

3.某水利专业队,15人3天可以修水渠135米,照这样计算,增加5人再修6天一共可修水渠多少米?

4.某电视机厂四月份(30天)计划生产电视机1080台,实际头7天就生产了420台。照这样计算:(1)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2)全月可以超产多少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11~12题,教材第141页练习三十四第16-1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地分析应用题数量间的最基本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根据题意迅速、恰当地选择解法(什么题目列方程解答简便,什么时候可以用算术方法直接解答),培养学生采用多种灵活简便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具

活动黑板或幻灯投影。

教学步骤

一、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它与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方同?(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11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板书)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它与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

在算术方法中,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未知数不参加列式。而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可以让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相同的地位,按照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计算,直接地反映出题中叙述的等量关系,特别是在用算术解法需要“逆解”的题目中,列方程解往往比较容易。

(2)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以把应用题中一般的数量关系作为等量关系,也可以把常见的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式作为等量关系。

①(教材第137页总复习第12题)光的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0千米。地球赤道大约有多少千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地球赤道×7+20000=光的速度

X千米300000千米

列方程解答:

解:设地球赤道大约有X千米。

7X十20000=300000

7X=280000

X=40000

答:地球赤道大约有40000千米。

②有一块梯形地板,面积为75乎方厘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0厘米,高多少厘米?

(板书)等量关系式

(上底十下底)×高÷2=梯形面积

50厘米75平方厘米

解:设高是X厘米。

50X÷2=75

50X=150

X=150÷50

X=3

答:梯形的高是3厘米。

二、巩固

教材第140页练习三十四第16题。

三、练习

教材第140、141页练习三十四第17-19题。

作业辅导

选择恰当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一捆电线,用去70米,比余下的3倍少20米。这捆电线用后还剩多少米?

2.一块三角形的草地,面积400平方米,底边长8米,高是多少米?

3.一长方形的宽是50米,长是宽的1.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列火车行驶2小时的路程比汽车行驶5小时的路程少6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多行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刘磊看一本书,前3天平均每天看30页,余下的每天看40页,13天看完,这本书共多页?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0~29题)

教学要求

进一步深化对有关概念、法则、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

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基础训练

口算练习。教材第143-147页口算练习第(一)、(二)、(三)、(四)。

二、复习指导

1.揭示课题:综合练习(板书)

2.指导练习。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6题(用不同的思路解应用题)。

第26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先求出原来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二是现在做1800套可节省多少布,省下的布现在还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板书)解法一:3.8×1800÷(3.8-0.2)=1900(套)

解法二:0.2×1800÷(3.8一0.2)十1800=1900(套)

第27题。

第27题思路如下:实际提前5天完成,原计划这5天要修的可以看成平均分到以前(20-5)天中去修,所以45×(20一5)就是原计划5天要修的米数,45×(20-5)÷5=135米就是原计划每天要修的米数。也可用方程解:设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20X一(20一5)(X十45)

20X=15X十675(工作总量相等)

5X=675

X=135

答:原计划每天修135米。

三、练习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4~26题。

作业辅导

教材第141、142页练习三十四第20~23题,第27~29题。

疑难辅导

教材第142页练习三十四。

第28题先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它的宽

3平方分米×300=900平方分米

注意统一单位: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9÷4.5=2(米)

最后一段可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按顺向思考列方程:4.5X=9 再求解。

思考题:

第(l)题,与第63页思考题的思路一致,所不同的是要先求出队伍的长:(346÷2-1)×0.5=86(米),再求从排头的人上桥到排尾两人离桥共需的时间是:(889+86)÷65=15分。

第(2)题让学生实际操作,摆一摆,答案是,这样组成的能被2整除的有6个:12、32、42、14、24、34。

2.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二

一、填空.

1、铅笔每枝a元,买了m枝,付出b元,应找回元.

2、服装计划做x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每天做y套,还剩()套.

3、小东每小时走8千米,小明每小时走7千米,他们走t小时后,小东比小明我走()千米.

4、甲乙两数的和是m,乙数是甲数的3倍,甲数是(),乙数是().

5、两种水果的价钱都是a元,小芳的妈妈分别买了2千克和3千克,一共花了()元.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x=3.6是方程2.8+x=6.4的解.()

2、a2>a()

3、x的5倍加上5,写成式子是5x+5,是方程.()

4、6a-57=50是方程.()

5、等式就是方程.()

三、解方程(要写出检验过程)

8.5x+6.5x=2251.2x0.9x=2.1100-9x-12x=37

四、列方程并解答出来.

1、某数的.5倍加上3等于它的8倍减去9,求这个数?

3.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102页练习二十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 x±b =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2、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a x±b = 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顾。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黑笔

红笔

红笔

红笔

8枝  8枝  8枝  8枝  8枝     x枝  x枝  x枝

一共70枝

1、根据下面的情景列方程并求方程的解,结合情景说说怎样解方程,每一步算出什么。

黑笔的支数

红笔的支数

共买的`支数

8×5  +  3 x =    70

2、把下列解方程和检验过程补充完整。

5 x-3.7 =8.5

解:  5 x=8.5○(   )

(  )=12.2

x =(  )○(  )

x =2.44

检验:把x =2.55代入原方程,

左边=5×(  )-3.7=(   )

右边=(   )

左边○右边

所以x =2.55是原方程的解。

8x-4×14 =0

解:8x-(  )=0

(  )=56

(  )=56÷8

x =(  )

检验:把x =(  )代入原方程,

左边=(  )×( )-4×14=(   )

右边=0

左边○右边

所以x =(  )是原方程的解。

3、解下列方程:

⑴ 6 x =42

⑵ 6 x +35=77

⑶ 6 x +5×7=77

比较:这几道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题后有什么体会?

(这几道题方程的解都是一样的,后几道方程都是由第一道方程演变过来的,每一道方程都比前一道要复杂,解题步骤也相应地增多。体会:再复杂的方程只要解题方法正确,都能化成一般简单的形式。)

二、巩固练习。

1、可以把5 x看作减数的是方程(   )。

A.5 x-6=20   B.30+5 x =75   C. 30-5 x =5   D. 5 x÷3=20  2、2x在下列方程中可以看作什么部分数?

①2x+2.5=32.5(    )   ②2x-30=60(    )  ③2x-3×5=45(    )

④2x×7=42(     )   ⑤30×2-2x=12(    )  ⑥2x÷12=35(    )

3、不解方程,你能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说说你的方法。

①7 x+15=120的解是x =15。   (   )

②5 x -3×6=22的解是x =9。  (   )

③6 x÷5=12的解是x =15。    (   )

④12×5-3 x =30的解是x =10。 (   )

4、解下列方程。(也可以选择第2题的方程其中3题)

4 x-7.2=10

0.4(x-5)=16

1.2 x+0.16÷0.2=3.2

5、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8与5的积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20,这个数是多少?

以上各题4人小组独立完成后,先交流订正,再集体订正。

第4、5题,要求做错的题目,订正在练习纸的右栏。

三、错题分析。

1、出示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学生分析指出错误,并说说理由。(需批改作业时收集)

2、出示常见的错题。

观察下列各题的解方程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指出错处。

7 x-3.5=17.5

解:x-3.5 =17.5÷7

x-3.5 =2.5

x=2.5+3.5

x=6

7 x-3.5=17.5

解:   x=17.5+3.5

x=21

7 x-3.5=17.5

解:   x=17.5+3.5

7x=21

x=21÷7

x=3

2 x+4×3=48

解:   2x=4×3

2x=12

2x=48-12

2x=36

x=36÷2

x=18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方程24×6-x =80创作情景(编题)或把下列情景补充完整。(视学生情况而定)

情景:学校食堂买来6袋大米,每袋(  )千克,用去了一些,还剩(   )千克,(   )多少千克大米?

2、解下列方程(可以只选择其中两道方程,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

①6 x+5×7=70+7

②2×3 x+5×7=70+7

③(3+2 x)×2=30

3、如果2x+4=16,那么4x+8=(  )

4、⑴x等于什么数时,3 x-9的值等于12?

4.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四

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自我问答:

5.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对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能根据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3.5÷5=0.35÷7=3÷5=

0.56÷8=0.56÷4=7.2÷9=

0.72÷6=28÷8=1÷10=

9.09÷9=6÷5=8.24÷8=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5÷2918.9÷271.35÷15

二、综合练习

1、观察:下面哪几题的商大于1,哪几题的商小于1?为什么?还记得规律吗?

①7.5÷5②6.08÷8③0.96÷8

④7.44÷4⑤3.6÷12⑥96.6÷21

2、判断并改正:

24÷15=161.26÷18=0.73.77÷25=0.15

3、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情境图,指名说说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交流汇报,反馈订正。

①、练习第5题。

②、练习第7题。

③、练习第9题。

④、练习第10题。

三、拓展提升

1、练习第8题。

说一说为什么。

2、△÷△=※△+△=○△-△=◎

※+○+◎=11.4△=()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作业

6.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1、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

11×12+3630×23+8670×90-150

800-22×21(37+13)×2612×31-12

三、综合运算

1、看谁写得多。

()×()=400( )×()=1200

()×()=400( )×()=1200

()×()=400( )×()=1200

2、南瓜每筐22元,萝卜每筐18元,买了10筐南瓜和20筐萝卜。(1)两种蔬菜各付多少钱?(2)一共应付多少钱?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1小题中强调“各”字,就是“分别”的意思。

南瓜:22×10=220(元) 萝卜:18×20=360(元)

第2小题解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列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2×10+18×20=580(元))

3、根据下面的价格来计算。

品名单价

篮球60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书包30元

1) 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

2) 王老师要买35个书包,带上1000元够吗?

3) 黎明带上200元,可以买哪些东西?

4、王师傅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能加共26个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26×8×5)

四、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看图编题:

今天,我们轮到笑笑整理图书了,这个书架有12层,每层能防14本书,这里有150本书,请问,这150本书能放得下吗?

二、展开

1、让同学们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问题独立列式。(14×12=?)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⑴、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过计算,有什么办法能找出这个计算结果的一个范围?

生1: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

生2:再把算式中的14看成15,15×10=150,所以结果应该大约为150。

(引导学生关注估算过程及其特点,让学生质疑,发表意见)

B、师:根据以上估算的结果,能判断“这个书架能放下

150本书”吗?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解决这个问题靠估算不行,须计算。)

⑵、①独立思考14×12=?计算方法,小组交流算法。

②集体汇报。

③思考三种算法之间的异同,引导选用最佳计算方法。

三、习题巩固

试一试:11×4324×1244×21

练一练:第1、2题,同学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在交流时试着让学生说出算理。

第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学校位他们购置桌椅,一

张桌子24元,一张椅子11元。买桌椅各花多少钱?一共

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小结

整理书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3、能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二、游戏引入

看那两只小蜜蜂相乘的积最接近花朵上的数?画“√”

(16×25)

三、基础练习

1、直接说出的数。

6×40=17×4=18×50=45×40=

60×40=17×40=60×60=76×20=

2、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23×2112×2212×3235×22

(学生独立计算,指明说说自己的算理。)

3、用竖式计算。

3243422356

×23×12×22×21×25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礼堂有20排,每排有28个座位,这个礼堂可以坐多少人?(28×20)

2、李老师平均每分能走65米路,1小时能走多远的路?

(65×60)

3、商场里每个足球卖23元,学校买了12个这样的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23×12)

四、综合运用

1、三(2)班有21个女生,她们各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衣服,裤子每件20元,衣服每件31元。

① 买上衣共花了多少元?(21×31)

② 卖裤子共花了多少元?(21×20)

③ 一共花了多少元?(21×31+21×20)

2、“佳华商场”有男职工19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13倍。请问:女职工多少人?全商场多少职工?

四、课堂小结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12×14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 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3) 列出算式:

板书:21×26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4) 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 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四、习题巩固

1、课本31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32页练一练1

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小结

练习一(一)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一、游戏引入

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猪跑得快。

27×1632×4454×2627×1331×1243×26

二、习题

第1题:熟练进行口算。

第2题:

“选数填空”是一道开放题。结合这一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如:请大家想想:能否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划掉,来进行选数填空呢?(此为“特殊化”策略。)

第3题:

21×60=1260(千米)答:每时飞行1260千米。

此题中强调“时”和“分”的单位换算。

第4题:

28×60=2080(元)答:应付2080元。

第5题:

18×42=756(人)答:共有756人。

第6题:

此为一道数学趣味题,解题有两种方法:

① 估算,只有28×19的计算结果在500与600之间,所以只有它能打开万宝箱。

② 看哪个算式的积的个位数是2。

第7题:

引导学生不必计算,利用估算进行判断。

(1)54×24=4526把54看成60,24看成30

(2)37×84=318把37看成40,84看成80

(3)12×35=442想:10×35=3502×35=70350+70=420

(4)35×70=2450想:35×70=35×7×10=245×10=2450

第8题:(两种算法)

a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一共有几瓶?

b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一共有几瓶?

两种算法殊途同归,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列综合算式。

7.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25分)

1.(5分)利用运算定律计算

9×88×125=_______

2.(3分)方程5x=5的解是

_______?

3.(2分)李师傅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10小时生产_______个。

4.(2分)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a千米,乙车每小时行b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千米。

5.(3分)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15天.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_______.

如果x=300,a=16,还有_______页没有看。

6.(2分)小丽打一份3000字的稿件,每分钟打65个字,打x分钟后,剩下的字数是_______个.当x=20时,剩下的字数是_______个.

7.(2分)梯形的面积是,上底和下底分别是2cm和3cm,高是_______cm.

8.(3分)如果ab=21,a﹣b=4,(a﹣b)2=a2﹣2ab+b2,那么a2+b2+2=_______.

9.(2分)下列题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数?

▲+▲+●+●=50

▲+●=_______

10.(1分)第十中学学生会原有学生96人,女生人数增加,男生人数减少

后,现在有队员91名,现在有男生_______人.二、判断题

(共5题;共13分)

11.(2分)我能正确做判断。

x×5省略乘号应写成x5。

12.(2分)等量关系式两边等量,所以等量关系式两侧单位必须一致

13.(2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14.(2分)b×b×b=3b.(判断对错)

15.(5分)3a表示3个a相乘。

三、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6.(2分)比x少5的数是()

A

.x+5

B

.x﹣5

C

.5+x

D

.5﹣x

17.(2分)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336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3.5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甲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地开出的汽车每小时行()

A

.48千米

B

.44千米

C

.42千米

D

.38千米

18.(2分)芳芳每月比冬冬多读2本书,如果用a表示冬冬每月读书的本数,下面能够表示芳芳4个月共读书本数的是()。

A

.2+a

B

.4a

C

.2×4

D

.4(a+2)

19.(2分)(2012•瑶海区)小明今年m岁,小刚今年(m+4)岁,五年后,他们相差()岁.

A

.4

B

.5

C

.(m+4)

D

.9

20.(2分)下面整个图形的面积是()

A

.a+b×c

B

.a×b×c

C

.(a+b)×c

四、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21.(5分)口算。

4.8÷0.6=

0.07×0.3=

0÷0.45=

7a+3a=

0.24÷0.8=

5y-0.5y=

0.25×4÷2=

1.6+1.4+1.6=

4x×7=

10÷0.01×0.4=

22.(5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1)2x﹣13=39

(2)13x﹣7.5x=3.4

(3)3(x+2.1)=1.4

五、解答题

(共8题;共42分)

23.(5分)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一辆汽车到站时,有5人下车,8人上车,车上还剩15人,车上原有ⅹ人。

24.(5分)

(1)妈妈用30元大约能买多少千克苹果?(得数保留整数。)

(2)葡萄的单价是橘子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5.(5分)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x除以1.6商是2.5.

26.(5分)刷完墙,贝贝准备列方程做下面这道题,请你先做做吧!

甲、乙两站共停了135辆汽车,如果从乙站开到甲站36辆汽车,而从甲站开到乙站45辆汽车,这时乙站停的汽车是甲站的1.5倍。原来甲、乙两站各停了多少辆汽车?

27.(5分)图书馆里童话书和连环画各有多少本?(用方程解)

28.(5分)A、B两个工程队修一段路,如果A队修7天,然后由B队修3天可以完成;如果A队修4天,然后由B队修12天可以完成.现在由A、B两个工程队合修,多少天可以完成?

29.(5分)甲、乙两人赛跑,甲的速度是7米/秒,乙的速度是5.5米/秒,甲在乙后面15米,两人同时同向起跑,问甲经过几秒追上乙?

30.(7分)从

与的差里减去一个数得,这个数是多少?(列方程解)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25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二、判断题

(共5题;共13分)

11-1、12-1、13-1、14-1、15-1、三、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6-1、17-1、18-1、19-1、20-1、四、计算题

(共2题;共10分)

21-1、22-1、22-2、22-3、五、解答题

(共8题;共42分)

8.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八

【教学内容】

第86页 例3 例4,试一试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

精确到个位 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千分位

0.8054

1.9736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

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4)练一练。

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

2、教学例4。

算一算,下面的     里能填上等号吗?

0. 8×1.3      1.3×0.8

(0.9×0.4)×0.5     0.9×(0.4×0.5)

(3.2+2.8)×0.6      3.2×0.6+2.8×0.6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发现:用了乘法运算律。

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 试一试。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

4、 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计算下面各题,并应用乘法交换律验算。

3.5×4.8     0.37×0.25     1.9×0.18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五。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塑料板,底边长3.2分米,高1.8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估算,在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3.18×1.6≈        (       )

3.18

×   1.6

1 9 0 8

31 8

5.08 8

答:去年他家大约收入5.088万元。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第87页练习十五第6----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0.7× 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二、 计算练习。

1、 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 5.8×1.2 3.15×1.4

4.9×1 5.8×1 3.15×1

4.9×0.99 5.8×0.8 3.15×0.6

2、先说出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计算。

0.5 = 8.2=

2.4× 2.6 = 0.97×0.84=

1.02 = 1.3 =

0.98 = 0.06 =

3、你能直接在 里填上“<”或“>”吗?

1.4×2.8 2.8

0.63×0.9 0.63

0.85×1.3 0.85

0.8×1.3 1.3

思考:积与划线的乘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8.5×4       2.4×13.02

1.28×8.6+0.72×8.6     12.5×0.96×0.8

思考 : 用的什么运算律?独立解答.

四、 实际应用。

1、 一种铺铁路用的钢轨,每根长12.5米,每米重44千克。80根这样的钢轨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我们班种了400课

向日葵 估计每棵大约可收葵花籽0.25千克

如果每千克葵花籽可以榨油0.18千克,他们收的葵花籽

大约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 25×8.5×4

= 0.25x4x8.5

= 1x8.5

= 8.5

[课后反思]

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 认识复式统计表

1. 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 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 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1) 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 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 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四、全课小结

9.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九

2.5×3.2×1.25

21.36÷0.8×2.9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1.5×4=

5.8+1.2=

45×0.2=

4.08÷8= 0.54÷0.6=

3.1-2.9=

0.12÷3=

0.4×0.7= 0.32×1000=

7÷100=

0.8+0.02=

0.84÷0.3= 3.68÷0.01=

9+1.5=

0.4×0.5=

0.44+0.6= 2.5×0.4=

0.125×8=

3.6÷0.4=

3.92+7.2=

二、竖式计算。(第(3)(5)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第(6)题要验算,每题3分,共18分)

(1)7.6×0.9

(2)10.5×0.3

(3)4.25×0.18

(4)0.3÷0.12

(5)104.78÷26

(6)34.2÷0.8

三、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共62分)8.7×10.1

7.06×2.4-5.7

6.35÷0.8÷1.25

102×0.45

0.15+0.75×18

8×25×1.25×4

8.2×25+12×2.5

8.27+7.52+1.73-3.52

72+8÷2.5-30.2

9.9×999+9.9

9.28÷(2.1-1.7)÷2.5

7.9×9.9+0.79 2.8×3.2+3.2×7.2

489×101-489

10.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篇十

(一)授课班级:

五年级 班

授课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57—59页内容。教材分析:

前面在引入方程时,曾通过实验得出杯子重100克,设水重x克,则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即100+x=250。这里,教材利用这个例子通过让学生尝试找x的值,引用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教学时可由复习方程的意义入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

1、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天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三、练习设计: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

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 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作业设计: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试着解方程:x-2.4=6

x÷9=0.7(强调验算)

3、“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一)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上一篇:关于宪法的短篇故事下一篇:高中英语作文模版及常用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