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精选11篇)
1.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一
秀水中心校2011-2012学年(下)学习《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总结
教师:杨世磊
在本学期我校教师认真的投入到《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中,我在整个学习中认真学习认真研究,总的来说我是收获颇多。
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与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师素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本人的师德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一、师德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意识到师德建设问题是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
二、强化过程、注重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本着务实、高效和有所创新的原则,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将“师德学习”与学校实际相结合1要求是: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通读教材,学习、领会在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必要素质,提升自身人格,将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熟记于心,落实于行动,并随时记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2通过和教师思想交流,敬业精神有待提高,从德育和教学的不同角度,认真做好笔记。
(二)将“师德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高质量的教育来自于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必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说课堂教学就是一名教师师德素养的试金石。
(三)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有一些不好的课堂行为,例如不善于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处理问题程序化、简单化;对学生鼓励少,责问多;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些情况从表象看,似乎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而实际上,每一种现象都与教师个人的师德素养密不可分,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
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学习《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让我真正认识到了新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省,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
这次学习的《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那些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亚里士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将相关知识运用的实际中,让自己成为一名综合能力极高的教师。
2012年9月15日
2.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二
我们通常用德才兼备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才”的高校教师,德、才更是必备的品质,只有同时具备了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专业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1 基本概念
所谓修养,是指人们在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所自觉付出的努力和在思想、精神、学术、技术等文化领域已达到的实际水平。(1)所以,我们可以把修养理解为一种手段,即付出的努力;也可以把修养理解为一种结果,即达到的实际水平。根据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修养两部分。
2 高校师德的涵义
高校师德指高校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即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具有先进的示范性。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应该具有更高的道德标准。高校教师道德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上。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博深、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以他们良好的品德影响和感化学生,他们的学识修养和行为作风等会给学生开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给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2)具有时代的创新性。高校教师的时代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科研工作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新的认识和理解,对当代大学生的真挚热爱和前途的关怀,对从事教育事业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不断进取的精神。
(3)具有广泛的深远性。高校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帮助大学生塑造人格,进而形成自身的终身做人品质。学生人格品质的人格品质进而影响着自己的朋友和家庭,最终深远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活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3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涵义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系统的教师教育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并逐渐发展而成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2)结合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对高校教师的新要求,笔者认为高校教师专业素质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的智能结构、优秀的人格品质。
3.1 合理的知识结构
这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维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学科知识。作为高校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科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的学科知识必须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来说,刚刚步入教师行业时所掌握的知识,对其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因此,他们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3)
(2)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果教师不及时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授课时就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新时期的教师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代学生,面对的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一代学生,因此,还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活动是一项具有规律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德育理论等理论性知识。只有掌握好教育科学知识,教师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才能有效地接受到相关信息。
(4)新兴学科知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交叉学科等大量涌现。这些新学科知识是高校教师必须了解的。
3.2 完善的智能结构
这是教师专业素质的能力维度。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该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对象,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案和实际的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在答疑解惑时,能够把握教学的艺术性。
(2)科研能力。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化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前沿知识,积极地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开阔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另外,还必须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产学研用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实践能力。在中、美教育的比较中,人们发现:在知识积累方面,美国的学生考不过中国的学生,美国教师不如中国教师。但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美国却超过了我们,这是因为美国教师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优秀的人格品质
这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动力维度。优秀的人格品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个性修养。
(1)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是教师应自觉遵守的道德要求。
(2)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理想和信念,主要包括人的知识观、发展观和学生观、教育价值观和目的观等,它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依据,又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一整套价值观体系和精神支柱。
(3)个性修养。个性修养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着教师的精神风貌。当前教师的个性修养主要表现为自我心理调控和评价。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和个性品质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调整心理和行为,使之与现实相适应,才能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
4 师德修养与专业素质修养的关系
4.1 从宽泛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素质修养涵盖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真正有价值的师德应当实实在在关注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师德的首要地位也要关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原则,这是实现“德育首位”的基本内容。另外,专业素质修养可以丰富师德修养的内涵,使师德修养的内涵更为具体化、丰富化,从而使师德修养的提高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专业素质修养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对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对师德修养的提升同样具有提升作用。
4.2 从狭义上讲,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素质修养是两个既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品质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素质修养并无包含关系,“德是才之师,才是德之资;无德行难远,无才立难牢。”高校教师的“德”和“才”如同鸟的双翼,缺一不可。
4.2.1 师德修养对专业素质修养的影响
第一,师德修养决定教师专业素质的优劣。高校教师的各种素质中,师德居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什么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什么作为自我提高、完善的内在动力?这些都是由教师的师德决定的。一个人的师德修养越高,为社会主义事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越自觉、越刻苦,其专业素质也就会越来越高。
第二,师德修养决定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爱不爱自己的事业,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师德修养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师德修养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动力,才有可能做出成绩。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能自觉地调整自身的科学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以便更好地搞好教学、科研工作。
第三,创造型潜能的发挥程度取决于热情投入的程度。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作为高校教师,只有乐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才能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才能将我们大脑中潜在的智能激发出来,进而在教学科研中创造出奇迹。因此,热情投入的程度与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成正比。
4.2.2 专业素质修养对师德修养的影响
第一,提高教学能力是师德修养的着力点。一是教学是教师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师德的职业基础。教学过程是育人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须把育人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二是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是师德的载体。高校教师只有在具备博深而精湛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业务能力,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三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师德修养落到实处。高校教师既不同于单纯搞教学的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建立在坚实的科研能力基础之上。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将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研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工作科学化”和“科研工作教学化”。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师德修养的切入点。一是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是搞好课堂教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高校教师要在(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37页)一尺讲台上展现自己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同时,要在课堂上体现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和关爱的良好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这种无私的关爱来感化和引导学生去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爱集体、爱社会,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爱众亲仁”的目的。三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需要勇于改革创新。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目的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注重实现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知识体系和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的完美结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上,加强实验课、见习课、讨论课在课程活动中的地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修养应当和谐,而且,也确实可以实现和谐。高校教师只有做到二者共同提高,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胡德海.人生与教师修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
[2]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7.
3.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篇三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
在师德教育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很重要的一点被许多学者提及。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尊重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说尊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1.尊重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会得到学生同样的回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情,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是爱的双向互动,能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源泉,这种期盼是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
3.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重关爱学生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之自觉和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就变成了良师益友,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不断完善。唯有此,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下面三方面知识的扩展和学习。
(1)综合性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多数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方面进行解释。但往往许多问题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则不能得到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上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
(2)前沿性知识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前沿性知识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知识,但教材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对各种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补充。
(3)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教材中常常潜藏着很多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赏识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适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其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一些关爱、赏识,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3.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用学过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增长教师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教师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在教师辛勤的教育实践中,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工作后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尊重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应该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当作师德的核心,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潜心育人,时时刻刻尊重关爱学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2]张春香.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4.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四
学习心得体会
瓢井镇中洞小学 曾加林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是完善制度,最新修订的《新课程: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考核的步骤、方法,评价老师、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社会评价老师、学校师德考核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创新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以党员为主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教育思想,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认识水平,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教师中开展才艺展示、“夸夸我身边的好同事”征文活动、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教学赛教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政治学习、教育培训合、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
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四、是践行“标准”以学习促进提高。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年初,综合学校实际、家长、社会需求修订形成《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充分体现了全体教师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自我加压,争做新时期合格教师的愿望。《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的评价内容是教师检查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是否适合岗位要求的“标准”。同时,学校大力宣传学习优秀教师代表霍懋征老师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迹,学习本校“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以此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主观自律,提高师德修养。当然,师德建设要从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岗位实践、榜样示范到行为养成结合而成还需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建设完整的师德建设系统才能不断把师德水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进一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
5.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五
一艺孤行 发表于 2008-4-16 23:14:00
一、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P3
答:一是认识功能;二是时间功能: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促进功能。
2、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P目录
答: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P84
答:从仪表、举止、语言、礼仪四方面入手。
4、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P106
答: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5、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P122
答: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
6、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在宽容问题上正确对待自己。P104-105
答: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正确对待自己。
7、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节有哪些?(写六条即可)P131
答: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诺言;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8、简述教师形象塑造的几个维度。P84
答:第一,角色定位;第二,注意首轮效应。
9、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教师道德教育论》P37
答: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教师道德教育论》P111
答:基本内容: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
规范体系:由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和主要范畴等构成。
11、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P6
答: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12、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道德教育论》P213
答:⑴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⑵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⑶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⑷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⑸求知的欲望与兴趣;⑹良好的性格特征;⑺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13、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P150
答:⑴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⑵精神:荡涤心灵尘埃;⑶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⑷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14、什么是教师德性?它有哪些表现?《教师道德教育论》P28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征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表现在:⑴教师德行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目的的品质,是教师能充分实现其教育前能的品质;⑵还表现为,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⑶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1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P5
答:有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大因素构成。
16、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P122
答:⑴利用家长;⑵排斥家长;⑶教师一言谈;⑷向家长推卸责任。
17、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六条即可)P104
答:⑴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⑵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活动;⑶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⑸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⑹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18、什么是教学姿态?它有哪些要求?P141
答: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势。
要求有四: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要有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恨、怨、叹等表情;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准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19、优秀教师有哪些主要特征?P159
答:主要特征:表现出热情;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搞好组织卫生;积极地讲授;展现一种好的态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指定好教学步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力。
20、办公室里不受欢迎的行为有哪些?(写六条即可)P133-134
答:拒绝帮助同事;在办公室里比家里还懒;热衷于探听家事;只“进”不“出”;越级“控诉”;有好事儿不通报;进出不相互告知;常和一人“咬耳朵”。
2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教师道德教育论》P105
答: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将赋予更多的自由;意味着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意味着教师必须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意味着教师职业将成为一种终身发展的职业;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2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P1-2
答: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内涵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与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须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的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23、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P3-4
答:⑴教师的人格、品质、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⑵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的和激励作用;⑶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
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⑷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
24.教师与同事相处要注意哪些细节?P132
答:⑴自我欣赏要有限度;⑵孤独的人,不能满足于管好自己的“三分三”;⑶真实的对待别人;⑷让体态和眼神说出你的秘密;⑸要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
25、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P106
答:⑴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⑵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⑶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⑷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⑸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26、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P77
答:⑴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⑵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⑶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⑸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询问,热情解答。
27、教师课堂教学的目光分配应注意哪些问题?P142
答:⑴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应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⑵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⑶用目光给予信号,控制学生分心;⑷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目光交流;⑸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嬉笑打闹。
28、看名片的要点有哪些?P96
答:⑴名片是否经过涂改;⑵是否印有住宅电话;⑶是否头衔林立;⑷座机号是否国家和地区的号码。
29、列举富有积极心态的细节行为表现(写出六条即可)。P76
答:⑴昂首走路;⑵恰到好处地有力握手;⑶姿态要不失身份;⑷坐在前排;⑸比别人早到单位;⑹表现出豪迈的一面。
二、辨析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P9
答:此句话是对的。教师师德规范的研究应该包括两大体系,其一是应研究教师与学生。群体应该具有的规范,其二是应研究教师与教师群体的规范,帮助教师很好的认识两个不同的群体利益,所以师德规范应该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师从广义上讲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三方面也是对每个劳动者的要求,符合教师的本质属性。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答:此句话是偏面的。诚然,良好的道德动机果然重要,但是对于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要看教师有否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有否尽到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师德就是榜样,而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师德的本质要求是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P68-69
答:此句话是对的。首先要声明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4、“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P72
答:本句是错的。教师确实应该无私奉献,爱岗尽业,但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教师不仅应该拒绝而且应该有效的制止。这才是师德所要求的,才是法律所提倡的。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
答:此句话是错的。科技的创新带来很多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但机器始终代替不了人,无法恒等。教学的过程是情感的交流、沟通,机器根本无法替代。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还是启蒙阶段的主要力量,孩子的模仿对象不能是机器而是人的教学仪器。
6、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答:此句话对的。非常形象的比喻,火柴始终有燃烧殆尽的时候,而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的补充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就象是打火机,可以不断的“充电”来维持光和亮,无穷无尽的散发光与热。
7、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P148 答:此句话对的。这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一句话,旨在教师要以身作则。
9、“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P72
答:观点错误。参考:学校质量不应该是牺牲教师的休息时间为代价去获得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良好品质。可惜的是,面对侵占教师休息权的违法行为,面对这份尚能使家庭处于温饱线的职业,不少教师都怀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心理,选择了明哲保身,默默忍受,或者都想着别人出头,自己受惠。殊不知真正的权利从来都是自己争来的,恩赐的东西从来是需要跪着接受的。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敢腹诽,只有期待,结果会如何,是不难预测的。更确切地说,这已经不需要预测,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是某种事实了。
10、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P134 答:观点错误!身为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收学生的礼!
11、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观点正确。《新世纪教师道德教育论》P116(倒数第10行起)
1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观点错误。
13、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P75
答:对。成功取决于积极的心态!
14、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P72
答:这是侵犯教师休息权的现象,我们必须制止!
15、宗教教育是迷信活动,不能起到道德教育作用。P16-29
6.新时期大学生品德修养提升研究 篇六
一、品德修养的含义
“修养”一词最初出现在儒家的著作当中, 是指通过自身的反省和不断的自我完善, 达到自身的不断提高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 品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地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 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为目标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调控、自我塑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品德修养对于纯洁人们的意识, 培养人们的素质, 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 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 都十分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 周总理曾手订《我的修养要则》, 作为自己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的座右铭; 1939 年7 月, 刘少奇同志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一长篇讲话, 对提高全党全军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品德修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自我评价不够客观
90 后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备受父母宠爱, 而且经历过高考历练, 于千军万马中挤独木桥进入到大学校园里, 他们基本自信心爆棚, 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这就很容易出现在自我评价过程当中有失客观, 不能辩证全面看待自己优缺点, 失去直面问题, 完善自身的良好机会。
( 二) 公共道德有所欠缺
一些学生过于强调自我, 强调个性, 不遵守社会公德, 时常做出一些与大学生品德修养格格不入的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一些宿舍卫生不打扫, 灰尘满地; 男女交往不纯洁, 不考虑社会影响和个人发展;与他人交往不注意尊重对方, 说话粗陋; 图书馆学习大声喧哗、不爱护公物等等。
( 三) 诚信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 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大学生道德诚信受到巨大挑战。2015 年,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首次将诚信教育列入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明确了学校在学生诚信教育上的主体权利和义务, 此举促使学生诚信管理工作有规可循, 强化了大学生诚信做人意识, 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 部分大学生仍然不同程度的在学业、交友、信仰、奖助学金、择业、网络等方方面面存在诚信缺失问题。
( 四) 自我修养动力不足
面对社会上多元化的道德标准, 许多大学生未能正确选择。针对社会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行为, 部分学生不能或者不愿意去身体力行良好的道德规范。部分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身不足, 需要不断自我修养, 自我提高, 但其更多的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压力所迫, 而非自身修养的需要, 这就导致在品德修养上面不能持续发力, 出现一天打鱼, 三天晒网的现象, 从而慢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大学生品德修养培养提升的相关对策
( 一) 大力完善外部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的关系的总和, 人总要处于一定的社会关心中。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一本好书, 一部好电影, 一位英雄人物先进事迹, 一个良好社会风气等, 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正面的引领作用。反之, 一个不良的社会积习, 会慢慢促使他们形成不好的习惯, 不利于品德修养的提高。因此, 我们要加大力度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明确正确的社会道德取向,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让大学生在良好社会风气的耳濡目染中明确立场, 坚定信念, 加强修养。
( 二) 切实强化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校文化氛围对他们品德修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我们应继续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通过学风建设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通过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三) 注重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 其通过家庭成员所营造的氛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 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尽管已经进入大学, 但是大学生仍然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其价值观、世界观仍然受到父母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故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客观存在, 而且应该大力加强。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运用成人教育、德性熏陶和价值引领等方式, 相互结合, 相辅相成, 强化孩子的成人成才信念, 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 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不断强化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修养方面的独特效果。
( 四) 加强引导学生自我提高
最后, 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教育引导, 让学生辩证客观认识自身和所处环境, 明确自我修养方向和目标, 加强品德修养实践, 坚守自我修养原则, 做到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省也”。在对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过程中, 致力凝聚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奉献情怀, 尤其强调大学生关心集体, 关心他人, 助人为乐精神, 以便从根本上克服学生“自我”心态, 激发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注, 进而在全体学生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增长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们要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在坚持优良有效的传统做法同时, 扩展思维,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新的有效教育方式。
四、结束语
大学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 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看, 大学生品德修养缺失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之一, 我们要针对大学生品德修养具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以剖析, 认真研究,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落实到位, 从而更好地把握高校德育正确方向, 不断开创大学生品德修养提升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梁锜襄.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流及特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10) .
7.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七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91-01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个人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他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者,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教育事业的生力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灵魂的设计者和铸造者。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高校教育事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从事的教育事业
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在事业上的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才能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前提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体,时刻和学生工作打交道,所以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方向进行正确的帮助和指引,引导他们早日成长成才。所以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设计师和铸造者,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用心关爱学生,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最大的帮助,很多学生初到大学会感到和迷茫和无助,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无私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让学生的大学生活充满色彩和希望,在一个和谐而温暖的环境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新世纪人才和栋梁。可见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改造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则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的素质和修养。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高校教育事业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会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学生以后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道路,因此,作为当代高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价值取向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所以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理论水平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高效教师承担着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重任,所以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学生灌输新理念、新思想,让学生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实践,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大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接收新鲜事物和思想,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很好地教育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关辉的榜样形象,这样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因为学生会像我们关注他们一样关注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们自己必须先做到,起到一个示范表率作用,学生就会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持肯定和认可的态度,这样就容易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
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加强自己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和长处,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做一名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新时期大学教师。
总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刻站在学生角度,给他们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力求在祖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奉献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漫.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J].学周刊,2016(8):7.
[2]马琳娜.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展望,2015(24):189.
8.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八
一、简答题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①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②是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③是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①正确。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时常常表现得烦躁不安、易怒、喜怒无常等情绪问题,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也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①错误。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正确。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
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①错误。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③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①正确。②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更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①错误。②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往往表现为经常关注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在教学上给他们更多的关照,在学习上给他们特别的辅导,在生活上给他们格外的关心。这种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③认为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这是“爱”的误区。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
⑵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⑵分析: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⑶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⑴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⑴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
⑵分析: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局限于个别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无论学生的外貌形象如何,也不能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心意,学生成绩是否优良,无论学生的品行、素质好坏,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怀着同样的深情和爱心,给学生以公正、无私的爱。案例中的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特
别是不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不仅态度和蔼,温和的与学生交流,而且用心去激励学生,用爱心去点燃胆怯者的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⑶启示:①教师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也不能有“偏见”。
②“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都感受到教师的爱的阳光。③只要用心去播撒爱的种子,贯穿爱的教育,就会结出爱的果实。
3.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⑴根据案情说明这位校长的做法?
⑵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情感育人。
⑵分析:案例中的校长,面对“学生拿走了图书阅览室里的几本书”的事件,不是严肃查处,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了几句话贴出去。这几句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二十中人的人格”、“二十中良好的校风”,感化这位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反映,于是这位学生就放回了书籍。在这里,校长既严,又爱,既有集体荣誉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严的启发。校长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渗透力,表现出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护。
⑶认识: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不能没有感情。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同样是其劳动的工具。
②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③教师情感育人需要有智慧。教育没有情感,就像磨坊没有水。
4.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⑴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⑵联系教育劳动实际谈谈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⑴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凡做事都要有个好态度”的道理。
⑵分析: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的结局固然有很多其他因素,但很重要的一
点是三个人的工作态度有本质的区别。第一个工人为建一堵墙而工作,显然是机械地不带感情地做一件重复的事情;第二个工人为“赚工资”而工作,把工作当成了维持生计的手段,态度中充满了被迫的味道;第三个工人为“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而工作,充满了自信、自豪和想象力。由于各人的工作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⑶说态度问题很重要,这是因为:①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常
常能影响造就一种人生。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这样一种情形,领导交给教师一项工作,教师从心底里不想干,于是就消极应付,工作起来拖拖沓沓,经常惹得领导不高兴,最后尽管工作做得很漂亮,可就是由于你的工作态度不佳,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不好,落个费力不讨好的结局。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坚守工作岗位,端正劳动态度,注重工作价值,把工作热情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焕发出更大更多的内部力量。③有了好的态度,我们才有了做人做事的出发点,我们的身体内部的潜质和热情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进而汇成专业方面的智慧。
5.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请对“学生参与评价”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参考答案:①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学过程,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激发教师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
②学生是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多,应该最有发言权。案情中,学生参与评教,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认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考虑欠妥,因此,他们没有能力对教师的各方面教学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科学、恰当的评价,甚至往往出现“倒挂”的现象,一旦哪位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就会遭到学生装非议,被学生认定为“不好教师”,普遍不受欢迎;而如果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时时处处迁就忍让,和学生装称兄道弟,对学生装不负责任,反被说成是“好教师”,深受喜欢。
③学校在组织评教时,不能盲目追求“时髦”效应,哗众取宠,注重形式,否则评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6.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参考答案:①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②案例中,“活泼”一词的主要含义是“生动自然;不呆板。”学生乙的造句很有生气,也符合“活泼”一词的含义,正反映了学生乙具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善于观察和想象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乙的造句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必然会限制学生乙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只有这样,学生长大后,才能具有蓬勃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9.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九
——教师如何实践教育爱
张领
热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那么,我们教师要如何才能实践教育爱?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从教师的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活动离开了“爱”,则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传授知识,并不是简单地讲述所能奏效的,它非常需要教师深厚的感情作为催化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的,幼儿一生下来,大脑还未成长起来,是儿童在生活中接受外界刺激后才逐渐发展的。
教育爱是以爱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教育爱,就要熟悉教育爱的对象,把握教育爱的真意,学会教育爱的艺术,熟悉教育爱的对象。
教育爱要造就对象主动爱的能力。要身心健康,有健全的体魄,又有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理。要尽多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知识和关于人自己的知识,在不断地把主动爱作为责任的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其能力。教育爱的最高目标是塑造对象为理想而奉献直至献身的品格。
教育爱,也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仁慈
教师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仁慈施教上。即实践教育爱应做到:
① 无条件的爱心;②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拥有教育信心;
④掌握沟通和表达技巧;
⑤关心学生的心理应当从具体做起: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以真诚的态度接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⑥在自由和约束间寻找平衡.教师爱学生是顺乎人性,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因为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人既想得到别人的爱,又想爱别人,人生下来,如果得不到爱,会产生畸形心理,如性格孤僻,情感冷漠、消沉等等。说合乎社会发展需要,是人类懂得了爱才形成社会,人类倘若没有爱,社会就不能发展,假如在一个社会结构单元内,大多数成员都是冷酷无情无爱,那就会失去的内聚力和亲和力,造成社会系统内有序状态减少,混乱现象增加,最终导致社会的解体。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爱心,而是爱的合理方式。教育爱需要我们精神上的解放。
教育爱没有逻辑的条块,不能像硬件那样起运、加工、生产„„教育爱适宜 的方式是浸润,潜移默化。因此,教育爱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我们的一位教师把它形容为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爱无痕。
一、教育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爱 一位著名教师说过,“我的经验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工作的学校,爱你所教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自觉的、普遍的、持久的爱,是充满科学精神的爱,这就是教育爱。这种教育爱具有很丰富的内涵。
第一,教育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甚至其关心程度胜过自己的孩子,把学生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第二,教育爱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感。急学生和家长所急,想学生和家长所想,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难,许多优秀教师都有这种本能。他们一来到学生当中,应能迅速体察到学生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并从积极的、发展的角度去宽容学生、理解学生。
第三,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所有优秀教师都有“用教师的爱去帮助学生、去挽救孩子”的高尚精神,他们不会看到学生犯错误而熟视无睹,不会看见学生愁眉苦脸而不过问,他们希望学生每天都是快乐的、向上发展的,这是教师的期望,也是教师的品质。
第四,教育爱表现为教师为学生成长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多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产生了奇特的效果,使“学困生”得到转变,使“坏孩子”变成好孩子,甚至使学生的顽疾得到治愈,这都是教师不计较上下班时间、不计较有无报酬、无私奉献的结果。
二、教育爱是一种科学的爱
“科学的爱”要做到三点:
1、要了解学生。
2、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3、要严格要求学生。
教育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对象的“全神贯注”,对对象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
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应具备四种身份即:“严父”、“慈母”、“同志”、“朋友”。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成功,首先就要以爱学生作基石,如果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相互的爱,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0.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十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师;素质构建
一、问题与现状的分析
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体育教师是比较忠于职守的,能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上级输送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和合格的毕业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开展一些适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的体育活动。但是,部分教师的思想与业务水平、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明显滞后,或者说与社会发展有不协调之处。
1.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要进行比较辛苦的体育实践课,外加运动队的训练,经济收入与实际工作不相协调,因此有些教师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教学变得不积极,混日子,没有上进精神,对体育教学失去了最初的热爱。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但体育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安心本职工作,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如上课消极、对学生不热爱、焦虑不安、抱怨待遇不公等,胆量较小,心理压力大。
2.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每位教师的文化层次是不尽相同的,对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了解或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加之在大学学习中,对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等,造成有些体育教师对社会体育知识、运动项目的概况、新兴的休闲运动项目的了解比较肤浅,缺乏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广博的科学知识与文化底蕴,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教学、训练水平不高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师还是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与达标率。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教学行为不当,长期以竞技体育模式来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与敬业爱岗精神。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校的比赛本身就少,加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运动训练比较落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家长对子女学业的要求等,都影响到教师的运动训练。
4.教学研究水平不高
在工作实践中,有的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太差,只是停留在写总结报告的层面上,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不能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加工与拔高,更不能把它提高到一定的层面,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缺乏说服力,缺乏研究价值。
二、重构体育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提高职业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体育教师则是“人类健美的工程师”。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体育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把教育教学工作看作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提高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体育生活化,让体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3.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只有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使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时间与精力。
4.提升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要不断地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与思考问题,总结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5.提高学历层次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的血液。这就要求广博知识的支撑和学历层次的提高。
1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 篇十一
筅河北保定学院孟宪娟
一、前言
任何职业都有与该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行为准则或规范要求。医生救死扶伤, 法官明镜高悬, 商人诚信公平, 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 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则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 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
教师的职业道德通常简称为“师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 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 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过程。也就是说, 教师要能够将自己已有的品德心理, 与这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 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化, 才能对这些外在的准则从盲目地依从到自觉地认同。
二、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动, 它的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 即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人, 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 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他们有着不同的素质、环境和生活经历, 形成了不同的个性, 对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方式。面对学生复杂的个性, 要完成塑造灵魂这一长期复杂任务, 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 正所谓“师表, 人之模范也”、“博学为师, 德高为范”这些名言, 都说明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
1. 要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身为教师要首先提高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是形成高尚师德品质的基础。其次要学习先进模范典型,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 能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可以通过学习他们这些先进模范典型, 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从而不断地加强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提高师德认识和师德修养, 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经常以师德榜样鞭策自己、评价自己, 自觉遵守和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培训和管理内容之一, 制定研修计划, 确定研修内容和学时, 考核合格计入相应学分, 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另外还要制定师德教育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要完善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预警和监督机制, 以督促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
三、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和精髓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情感, 也是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 充满科学精神, 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认真执教, 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才会敬业爱岗, 乐于奉献, 竭尽全力地教育学生, 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2. 严谨治学, 知错必改, 营建学术民主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师与道的关系。一般来说, 教师要比学生闻道在先, 但是, 有时我们老师还应该向学生学习。例如, 有位语文教师在写板书时写错了字, 一位同学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 你写错了!”老师听了一愣, 检查一遍仍未发现, 便问:“错在哪里?”这时, 有好几位同学举手, 她意识到真是有错, 心里很不好受, 心想, 自己怎能在学生面前丢丑呢?但转而一想, 只有知错必改, 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 于是请第一位同学指出错在哪里。结果, 她细看书上, 大吃一惊, 深感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 备课时又疏忽。这位老师想,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 这位老师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学习认真、仔细, 发现老师错了又敢于提出来, 帮助老师改正,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今后, 我们师生来比赛, 看谁学习最认真、最细致。”这样全班同学都被老师这种平等求实的态度所感动, 师生间又增添了一份情感。
3.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辛勤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 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 不仅要求教师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才能使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在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 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 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都会生机勃勃。教师之间合作的好也可以产生这种“共生效应”。大家应该试图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 也考虑其他教师的需要, 肯定其他教师的能力、贡献, 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教师, 同时也获得其他教师的帮助。也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才能保证教师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以团结一致、相互尊重的模范行为和良好的风范对学生施以影响, 使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供榜样。
4. 要尊重家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尊重家长, 是整合教育力量的需要, 是树立学校、教师良好形象的需要, 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 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接触学生家长时, 不论家长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 都应该尊重理解他们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地位, 尊重理解他们。对于家长决不要摆出训人的架式, 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家长有权有用, 就对他们格外殷勤, 而对待平民百姓就冷眼看待。这是违背尊重家长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5. 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组成部分,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它主导着人们的言行。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会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师也是如此, 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观正确了, 才可能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
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 提高民族素质。教师历来是备受广大百姓尊崇的职业。古时有“天地君亲师”之说, 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 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 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 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 他们必然会是人之楷模。这样一来, 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 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个人利益的满足要以社会利益的维护为前提”的人生观。其次要树立“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义和利”的价值观。再次, 要树立“真正的幸福是健康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要有机联系”的幸福观。教师的人生境界犹如阶梯, 有着不同的层次。但无论哪一个教师、无论哪一个人生境界的起点接受教育、进行修养, 总有一个最终、最高的人生境界目标。在一定意义上, 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和修养的高低, 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 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 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
四、结语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神圣的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制约着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 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支柱与实践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吴安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出版社.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09-18
如何提升教师礼仪修养09-21
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幸福感11-05
教师如何提升自己08-10
教师如何提升语言技巧08-03
教师如何提升幸福感08-03
新形势下烟草专卖管理队伍建设如何提升08-26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10-20
如何提升自己口才06-28
工作如何提升自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