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州教育发展的看法(精选9篇)
1.对广州教育发展的看法 篇一
对教育的看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但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提到,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这里我要谈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以前各大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以及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仅在学校给同学们排满了课程,回家还给他们一大堆的作业,据说大部分同学每天晚上做作业要到12点过,才可以把老师和父母安排的任务完成。每天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没有课余时间,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快乐的童年。你看我们的孩子,正直青春年华,但是一个个都带着厚厚的眼镜,两眼呆滞。真的是几十岁的老人,我们祖国的未来怎么放心交给他们。虽然一直都在说要给孩子们减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
2.对广州教育发展的看法 篇二
2013年以来, 会计领域有三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一次总结我国会计改革成果的讲话时, 曾“独具慧眼”地指出:“管理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短板”。楼部长的讲话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二是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其中就国家如何引导和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实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明确规定, 政策力度空前。三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主管部门由中国科协“回归”财政部, 使管理会计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到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落地生根”建立起一条通道和组织保障。
我们认为, 楼部长主政的财政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所“打出的组合拳”, 击中要害, 不仅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了催化剂”, 而且为我国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在市场化、全球化和电脑化背景下, 提升组织价值创造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和“着力点”。
一、就学科而言, 管理会计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 又是创造组织价值的管理控制系统
作为管控系统, 它可分为成本管控系统、预算管控系统、基于平衡计分卡 (B S C) 的管控系统、基于管理驾驶舱 (MCP) 的管控系统、基于社会责任 (C S R) 的管控系统;也可按照组织结构将它分为高层管控系统、中层管控系统和基层管控系统。管理会计依然是会计, 可以将它分为 (1) 战略会计——战略落地和实施的工具; (2) 老板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DSS) ; (3) 资源会计——财务与非财务资源分配的工具; (4) 绩效会计——激励制度设计和运行基础; (5) 社会责任会计——作为组织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信息的载体。一言以蔽之, 管理会计创造组织价值。
二、在历史上, 世界会计中心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强国, 先进企业总是由管理会计创新所支撑
从意大利人发明复式记账, 到英国人发明订单法与分步法, 再到美国人发明标准成本制度、公认会计原则、内控制度、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等, 无不维系着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和一群先进企业的运行。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林毅夫教授预测, 2030年我国经济将超越美国而雄居世界第一, 而其中必将有一批在国际范围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这就是说, 适应我国经济强国和先进企业的建设而创新管理会计已经提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议事日程。
三、在哲学意义上, 会计是环境的产物, 反过来又能动地改变环境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 管理会计可使之秩序、稳定和获利, 也可使之混乱、动荡和受损。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以及大量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个观点。
四、从现实上, 会计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相互交织
一些场合, 会计问题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的问题, 需要社会、政治、经济的手段来解决;在另一些场合, 社会、政治、经济的问题又表现为会计问题, 需要会计手段来解决。美国国会针对安然会计舞弊案通过《SOX法案》是用政治手段解决会计问题的例证, 而美国政府针对医院“乱收费”而设计D R G下的作业成本制度则是用会计手段成功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
五、在逻辑上, 管理会计首先是技术或方法性的, 这一点很重要, 但不能局限于此, 还应该“由技入道”, 在管理会计研究、实务和教学中引入人文或行为分析的方法
因为现代组织运营的复杂性, 使得越来越多的管理会计问题的处理方法都不是唯一的, 需要在若干方法中选择, 也需要职业判断。不同方法或不同会计人员的判断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 进而影响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一种方法或某个会计人员的判断使一些当事人获得的好处正是另一些当事人所蒙受的损失, 势必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管理会计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信息的行为含义的分析, 协调、缓解或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冲突, 使之与组织战略或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六、在我国企业中, 管理会计能够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
过去30多年, 我国企业创造了我国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同时衍生和掩盖的问题也“堆积如山”。其中三个方面最为突出:一是效率低、成本高——主要是管理落后、经营粗放、投资盲目、环境污染、贪污腐化等因素所致, 仅就能耗而言, 单位G D P耗能我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二是整体性衰减、价值创造能力滑坡——以行政强制、家族血缘关系、意识形态、投资或人力资源部门等多目标导向的管控系统, 非但未使企业达到“多元同心”的效果, 反而偏离或削弱了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另一方面, 半手工半智能、“孤岛式”、“碎片化”的信息技术 (I T) 应用, 将本应一体化的各层级、各部门、各单位、各成员被机械地“撕裂”开来, 相互隔膜, 正严重地毁坏企业价值。三是薪酬激励制度畸形——主要表现是无绩效、无贡献支撑的收入分配造成的两极分化, 这不仅在根本上损伤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能力, 而且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的祸根。无疑, 构建与实施以管理会计为主导的企业管控系统, 将有效地解决或舒缓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七、在我国事业和行政单位中, 管理会计几乎是空白, 未来应用和精进的空间巨大
3.对广州限购汽车的看法与建议 篇三
二、限购不利于节能减排,不利于自主品牌。上海和北京的教训都已表明,无论是拍卖还是摇号,都会引导消费者买贵车、买大车、买外资品牌车。
三、可能有连锁反应。国务院一直有文件,不允许地方出台限制汽车销售的政策,2009年的调整振兴规划更是明文禁止。
我觉得,之所以出现广州市顶风限购这样的情况,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发展(汽车产业发展是其中一部分)产生的不和谐。我们在利用汽车发展交通运输、积累财富的同时,如何解决汽车发展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交通问题。也就是有识之士早就提出的如何迎接汽车社会的问题。
对此问题,汽车行业责无旁贷,肯定需要尽全力节能减排,才能争得发展的空间。
在这里我特别想问的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一方面大力招商汽车生产项目,另一方面,一旦拥堵,便采取简单限购的办法吗?我认为,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做好城市的规划。包括如何建立综合的交通体系,包括道路的设计,道路占城市面积的比例,包括交通的管理。在此我提出一个指标,这就是某城市单位面积道路上承载的车辆的数量。
4.对音乐教育的看法 篇四
(09音乐学2班许文琴)
影片《李斯特狂想曲》讲述的是19世纪伟大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教一位吉普赛男孩学习音乐的故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李斯特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艺的钢琴演奏大师,但在他弹琴之余还从不放过任何机会培养和扶持音乐界的后起之秀。熟悉李斯特音乐的人们都知道他得音乐热情奔放,节奏感强,很激动人心,场场演出都会赢得人们的热烈掌声。但是从19世纪他不再满足于弹奏别人的音乐,传递别人心中的感受,他想自己创作一些属于自己的音乐。这时,他发现了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小男孩在街边演奏小提琴,他被小男孩的真挚的音乐所打动,并且他决定要收小男孩为学生让他在音乐这方面有所成就,而且是无偿教他音乐。但是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李斯特和小男孩的师生关系一度紧张,怎样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如何能更好的沟通?对待学生应该如何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影片中似乎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在影片中李斯特首先教男孩识谱,但是他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拉琴,对那么陌生的音符完全没有兴趣,这使得李斯特没有办法继续他得教学,而且小男孩很固执认为自己不需要识谱,觉得自己的音乐是最好的。师生二人第一次发生冲突。
后来在男孩奶奶的劝说下,男孩重新开始学习。李斯特发现二人在即兴演奏发面都狠有天赋,而且重点是男孩也不排斥相反也有极大的兴趣,这样李斯特就抓住了男孩的兴趣点,让他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让他得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从这个小小的例子看出,教育是要以人为本的,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针对孩子的生存环境,生长过程,情感世界,个性潜能等等方面入手,充分的去发掘,去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不管是在音乐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去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同时我认为老师应该注意去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聆听,表演等等多种活动使孩子们在音乐实践中逐步的感受,理解和掌握音乐的不同形式。影片中有一个让我很感动地片段李斯特举办的音乐会上一位女士的手镯丢了,因为男孩在以前有很多不良的社会习惯,于是当场质问男孩,这使得男孩非常的委屈和愤怒。倔强的他逃离了人群。他买了很多的肥皂一遍遍的,拼命的洗脸。他想改变自己的肤色。他奶奶告诉他“你的肤色是最好的,你的音乐中充满了自尊,正因为你的血统你是吉普赛人”而且当李斯特得知那位小姐的手镯是因为不小心掉在了阳台,而且已经被找到时,他马上找男孩道歉,而且男孩的奶奶告诉李斯特,如果男孩的自尊被夺走了,那么他将一无所有。这告诉我们,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有爱的品格。有了
爱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有不竭的动力与奉献精神。因此我觉得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在片中如果李斯特对男孩注入更多的爱和信任,那么将会使男孩在心底崇敬和尊重李斯特,更加能拉近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5.对英语教育的看法 篇五
首先,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对英语教学的成效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幻灯机和幻灯片,录音机和磁带、录像放映机和录影带、语言实验室等,以及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如英语教学参考书、英语读物、杂志、报纸等的图书馆都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虽然不是没有它们就不能教英语,但是,如果恰当地用好这些设备,将会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由于民族情感,对说英语的国家采取敌视态度,就不可能、也不愿意去学习英语。反之,对待说英语的国家采取友好的态度,或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会喜爱和学习英语,英语也会因此而学得好些.这种现象在我国英语教学的历史中可以见到,例如:1953年中学里“英语受禁”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所出现的学习“英语热”是再好不过的例证。现在,我国社会群众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英语教学也是有利的。社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第三,家庭条件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也较大。一般来说,城市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要比农村的学生好。有的学生家长懂英语,平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比较关心,并给于适当的辅导,对英语知道的很少,他们工作忙,平时顾及不到孩子的英语学习,这样的话,如果自己不努力,那么学习成绩一般欠佳。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对英语学习就有这样那样的消极看法,无疑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消极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家庭环境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一些注意力,应该给这样的学生更多的帮助。教师对待少数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单纯责怪,更不能说他脑子笨,而应该考虑到他们所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应该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好教师一起抓学生的英语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好语言技能评价,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能力。
在听力方面,考评学生能否听懂并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能否听懂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同时考评学生从期中到期末听力测试的整体情况。
在说话方面,看学生是否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能否复述课文大意,或就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口头问答、朗诵、英语沙龙等课内外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进行考评。
在阅读方面,考评学生能否按需要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回答课文配套练习的问题,能否理解内容简单的书信,通知、说明等应用性文字材料,能否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与课文相当的文字材料以获取所需信息,并从中获得乐趣。
在书写方面,考评学生能否规范地、熟练地书写,能否听写与课文有关、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能否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等。
二、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评价,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在语言方面,考评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及国际音标读出单词,能否正确、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否用正确、自然的语调、节奏进行口头表达,能否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等。在词汇方面,考评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能否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等。在词汇方面,考评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基本拼读规律拼写单词,能否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等。在语法方面,考评学生是否理解掌握词类和句子种类,是否掌握相关时态,能否积极运用符合语法的语言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述和交流等。在语言功能方面,考评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语言话题方面。考评学生能否就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及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三、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把考评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考评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英语目的,是否具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并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是否充满信心,积极与他人合作,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胜心强,记忆力好,反应敏捷,正是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该时期学生情感变化大,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态度,促进其学习快速进步。
四、注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习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着重考评学生能否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能否集中注意力以及积极思考,课后能否对所学内容进行主动复习并加以归纳和总结等。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对此,要考评学生能否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是否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和需要,是否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等。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各种策略。因此要考评学生在交际中是否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能否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等。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主要考评学生能否使用简单的工具书查找信息资料以及是否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等。
五、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评价,增强学生世界意识。
许多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之后,总是希望能够尽快独立的阅读英语报刊文章。从而对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上,可以结合有关国际事件的电视节目,让学生时报刊到文章所报道的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产生兴趣。
英语课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1.多听。教师使用图片或投影用英语介绍对话的内容。学生借助图片或投影听提供的情景,努力听懂绝大部分内容。然后教师示范对话或播放对话录音。示范对话或播放录音要注意声形相伴。使学生能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或录音中的不同人物的声音和语气,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
2.多说。在学生听懂对话内容后,可以要求一两名学生复述对话内容。学生打开课本集体朗读,然后分组按角色朗读。学生分成两个一组,不看书进行对话,要努力记忆对话的内容。这样练习数分钟后,教师挑选几组,上讲台表演对话。
3.重点讲解。在对话课文的教学中,必须重点讲解口语中的惯用语及其用法,如Excuse me,All right,By the way 等等。这些口语惯用语在对话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使对话流畅活泼。教学时要讲清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合,教会学生在自编的对话时恰当地使用。教师还必须归纳讲解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下常用的句型,如:购物时常用的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What about……?用餐进常用的Help youself to(some fish)和Here’s…;打电话时常用的May I speak to John? Is that Mary speaking? Who’s that? This is…?等句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在自编对话时进行活用.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以学为主,教师以教为主,但这绝不意味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指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要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就好比“导演”,学生就好比“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6.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篇六
13015014
陈猛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自尧舜禹开始,我想教育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下来。最早的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是甲骨文。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出现过“教”的形态,可见我国的教育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21世纪“科教兴国”的思想,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未间断过。但是,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讲教育形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这三种教育现状是什么样的?
“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教育者。从我们刚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我们玩耍,教我们读书、认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师生佳话的美谈,比如孔子对座下弟子因材施教,还有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感动大家的老师,像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救学生而自己致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2014感动中国人物——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等等,好多好多。但是,21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了。比如一些老师在班级给学生排座也不是按照个子的大小排座,而是看哪个学生送的“礼”多,或者将学习好的学生放在眼睛底下继续严加看管,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放在班级后面,任其“自生自灭”。这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没什么,他们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好好管、多管,而坏学生怎么管都是管不好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这已经严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意图。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不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么?现代学校很多不是也将“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么?但是,有的学校、老师的想法已经全都变了,他们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为了更高的优秀率,早已放弃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只要他们上课不吵不闹,不影响老师讲课,不打扰别人学习,就不会干预他们上课干什么,随你怎么玩,任你怎么睡。“有教无类”似乎只是一个传说,早已抛在脑后。所以好学生更好,坏学生更坏。我想,之所以出现坏学生,也是因为老师对他们的放纵才导致他们变坏的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高傲的称号,不知道在当代社会还有多少老师配得上它。况且,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那么多关于教师令人惊悚的新闻,平顶山幼儿园园长性侵儿童“小草莓”、海南万宁“校长带女同学开房”,还有最近网上流传的教授诱奸女大学生等等,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校长们,老师们,你们这么屌,其他人怎么看你们,你们造么?而且,现在我国学校的教育,我认为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迫学生们放下自己的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升学、升学。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就是这样么,小学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初中;初中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高中;高中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大学。所以,学校就会要求老师,怎么讲课,讲什么课,为的就是让学生上一个好大学,顺带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我想在这一点上学校想的是对的。但是学校的一味灌输,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早已被磨没了。就像高考作文,只要你背下来一个差不多的格式,背一些老的不能再老的例子,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灌输把我们送进了大学,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呢,情况改善了吗?大学的讲课模式似乎没有变多少,我们是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可是平时老师对我们不怎么严格要求,课你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而一到期末考试时候呢,老师会给画重点,这时很久不见的学生都开始出现了,照着老师给的范围,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考试也不会挂科,也不用担心毕业的问题。可是,老师真的对你负责了么?你真的对自己负责了么?你承认你的大学生活很有意义么?
还有我们大学所开设的一些课程,除了专业课,像什么中国近代史纲要、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等,我真的想知道学这些有什么意义么?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段耻辱不堪的历史,还要让我们学习。是的,你可以说,勿忘国耻。但是记住是为了什么?我从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话,大概说的是一道考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社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以上是日本的考题,而我们中国也有近似的考题“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大家看出什么没,这就是思考,恰恰也是我们教育中缺乏的。所以也就为什么会有我们的留学生去国外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得相当好,而动手创新能力却差得很。我想,这不是我们该反思的么?而对于我们国家以后学校教育如何发展,恐怕是一个相当严肃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广告上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么?我想这句话是极对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无声无息地影响我们。所以家庭教育是比学校教育更直接的教育。但现在,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都成了“溺爱”,已经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孩子想倒杯水,父母怕孩子被烫,不让孩子动手;孩子相帮忙做家务,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做。这样孩子越来越懒,越来越蛮横跋扈。在我们国家,认为小孩子娇嫩,抗寒能力低,而病是冻出来的,所以小孩子总是比成人穿得多,但尽管孩子已经厚成了“棉球”,却还是没完没了地生病;而日本人认为,小孩子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小孩总是比成人穿得少。中国人育儿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锻炼”,在多数人看来,给孩子良好的照顾就是让孩子多吃多穿,至于身体锻炼则可有可无,结果儿童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父母们无不抱怨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日本人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却极为注重,曾提出一个口号:培养不生病的孩子。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图片,图片上是冬季,一群日本让你小孩子穿得特别少,甚至露出胳膊和大腿,在寒风中跑步玩耍,图片下面解释的是说这是幼儿园对孩子的锻炼,而日本家长们则表示赞同,没有一个反对。试想一下,如果出现在中国,会是什么情况,会是什么后果。我猜差不多家长上告教委,园长、校长被免职。细想一下真的很可笑。还有,在美国,孩子们上课时随意坐在教室里,不像中国的小朋友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此外,美国还有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前几日电视上播的电影《洋妞到我家》里,徐帆饰演的母亲就是典型的溺爱母亲的形象,当她允许自己孩子和交换生出去玩时说道“不要做地铁”、“我们家孩子是要富养的”等等,揭示了中国和美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差别。以日本教育孩子的方式来说,这种锻炼型的养育方式能无疑具有积极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孩子适应环境,能使孩子在发展自身能力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种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则具有消极被动性,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孩子,会使孩子惯于依赖外部力量而抑制和减慢自身能力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属于人类本能的生存能力逐渐退化乃至消失。中日两国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反映出两国成人养育孩子的目标不同。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从小能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中国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并总是尽可能帮助孩子避开逆境。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并不大关心,而把孩子生活得平安看做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不要吃任何苦头,这种意识贯穿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全过程中。值得指出的是,日本注重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并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逆境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是我们中国人难以做到的。
在日本,每个周末,父母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公园,去游乐场游玩,还有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美国的孩子们周末也会快乐地玩耍,有的社区还会有社区活动组织儿童做游戏。可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周末是什么样子的?一到周末,还在睡梦中的孩子们被叫醒,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特长,钢琴、绘画、英语,各种班应有尽有。孩子们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这些补习班,我想吐槽一下奥数,父母你们逼着孩子学那么难的数学有什么用?以后生活中会用得到么?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所有计算都能通过计算机完成。学那么难的数学有什么用?以后买米买面买菜用得着么?除非你让想让孩子成为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但现状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电脑上,甚至不许孩子碰电脑。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孩子逃课去网吧的一大原因?也许有的父母会说,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班,不玩电脑,我们怎么能不和人家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可是不知道父母们想过没有,刚一起跑就给孩子背上那么多的东西,他们会比别人跑得快么?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上,可以说,某个社会的风气是该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反映。那么,问题来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各种麻烦、各种问题困扰着我们,理所当然,儿童也会受到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如今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位乞讨的乞丐你会给他钱么?看到一位摔倒的老爷爷老奶奶你会上前去扶他(她)么?我猜你肯定不会去,因为你怕惹上麻烦。2014年央视春晚郝建和玛丽演的小品《扶不扶》大家都看过吧,老太太自己摔到了,郝建不敢上前扶,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郝建让那个骑自行车的扶,那个人说:“快走。”郝建问他为什么不扶,那个男人说:“这么跟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看到这儿,大伙笑了,我也笑了。可是笑容的背后,却隐藏着悲伤:什么时候我们做一件好事都这么奢侈了?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这样一种社会问题已经让人心变冷。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不去做好事,不给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告诫孩子不要去管闲事,那么,我们的孩子怎么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1世纪难道只能在嘴上说说、在纸上写写而已么?没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如何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真的是想不出答案了。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如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学习计划、有比较及时的学习反馈和学习成就评价机制等等。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他才能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现代教育形态。可是,灌输式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一些师德败坏的“教狮”、“教兽”们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教育不仅令我们担忧。在中国,传统的“家学”对于保存和发展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家庭的教育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更是学校无法取代的。由于今日的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家庭教育更为人们所看重。但是,父母们施加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像笼中鸟,没有自由,畸形的家庭教育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自古就有,社会制度的教育是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理念也有塑造的作用。一个各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着的社会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简单了,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危机,孩子们能长成什么样?或好或坏?一个各种教育空间、各种教育场所都有弊端显露的地方,还天天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口号,我想问一下,一切真的为了孩子么?真的为了孩子的一切么?当今社会培养出来的孩子,难道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么?我想,是时候深思了。
参考资料:
7.对广州教育发展的看法 篇七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工作,理想教育
学校教育工作中, 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想教育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理想和信仰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由于身心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局限性, 初中生常常会觉得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给生理、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为此, 非常有必要研究分析初中生理想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德育工作和理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工作自身也就是对理想的一种追求,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形式, 都会孕育着某种理想。德育工作中适当渗透理想教育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树立自己的人生理念。有这样一句话, “绝望是人生最大的破产, 而理想是人生最大的资本, 人生最可怕的敌人是缺乏坚强的信念。”由此可见,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 理想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社会怎样发展,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贯穿理想教育, 进而充分激发他们的激情、斗志以及内在潜能, 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初中生理想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异, 初中生的思想在这个阶段开始慢慢走出校园, 并且慢慢接触社会的一些信息, 这样会干扰到他们的思想, 导致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徘徊不定。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实际上理想就是由非现实逐步发展到现实。初中生一般都是立足于个人的爱好建立自己的理想, 他们往往无法非常认真地考虑理想的现实性、科学性, 仅仅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憧憬, 进而希望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可以得到实现, 成为一名名人或者伟人。大部分初中生并不是非常了解现实, 假如他们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出入较大, 可能会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范围, 进而产生抵抗、不满等情绪, 甚至可能会悲观失望。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社会导致的。
2.理想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的矛盾
现代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 情感也比较丰富, 他们往往都怀抱着对未来的憧憬, 希望可以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初中生生活的时代, 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国家发展也越来越繁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未经历过什么艰难和坎坷, 加上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 不懂得艰苦奋斗的价值和意义, 导致他们只是想象着未来的一切, 并没有做好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准备, 行动和理想严重脱节。
3.初中生个人理想和家长、教师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
目前很多初中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或者帮助下才制定人生理想, 实际上更多的是家长或者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需要, 并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需求。这样的话, 学生并不会有很大的动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更多时候是抱着懈怠、应付的态度。这样的理想无法长时间保持, 就算能够坚持, 更多的像是一个摆设,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进一步完善初中生理想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1.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
新时期下, 应该将爱国主义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活动课、班会以及其他的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有机结合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
在初中生德育工作过程中, 不仅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 而且应该积极将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将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帮助学生慢慢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形成良好的纪律观、礼仪观, 进而促进学生在社会、生活以及情感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3.理想教育中应该有机结合实践和理论
学校可以建立一定的校内外活动基地, 尤其应该积极寻求校外各种社会资源的配合,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 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炼, 形成良好的行事作风,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有机结合理想教育和主题教育
首先, 班主任在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 并且引导班干部进行管理, 实现轮流制度,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做班级的主人。其次, 班主任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主题实践活动, 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平台, 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 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8.对国内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八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深深地感到我们教育投入之不足,教育制度之僵化,与教育的本源似乎越来越远了,在历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需要认真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构建我们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育投入,改革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开始的工作。
关键词:教育投入改革平衡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教师,从事教师职业近5年了。由于切身处在教育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人总是对自己的环境产生思考,所以对中国的教育很是担心。因为这些真切的感受,现在我把自己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陈述如下:
1 增加基础教育投入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财政税收持续性的高增长,据统计局统计,我国政府2011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而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按国际惯例,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我国教育投入的总量通常被分为三部分:国家投入、社会投入、个人投入。而居民负担的投入达到了一半以上。虽然从2008年9月,我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承诺,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夙愿的完成,更是一个教育迈向新阶段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这样在2010年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巴西为2.29%。基础教育投入可以说严重不足,即使教育经费占GDP 4%的这个指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美日和欧洲国家,甚至远远低于和中国国情相当的印度,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们一直高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此行之,一纸空谈,试问教育情何以堪。
我们知道,德国是义务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就率先公布了“义务教育规定”,明确规定“父母必须送6至12岁的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各州的教育法中都把义务教育的年限规定为12年。经历了3个世纪的发展,免费、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得以最终确立。英国也在19世纪初开始推行义务教育,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一笔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标志着国家承担教育责任的开始。日本1886年颁布《小学校令》,二战后,日本政府将普及义务教育列为重要国策,实行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制度,对义务教育采取无偿制,免费给学生提供教材。美国和法国在19世纪末推行义务教育。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印度、埃及、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来自政府的公共经费一般均占义务教育投资总额的85%至90%左右。所以国家增加基础教育投资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强大国家必须承担的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也是我们走向强盛的必然选择。
中国教育经费占GDP 4%的指标是1993年提出的,2006年曾予重申,后来确定到2012年實现。其间经历近2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也算是一个奇迹。中国缺钱吗?当然不是,每年公款支出吃喝就要消费几千亿,然后公车消费又是几千亿,还有出国考察旅游几千亿,还有更多看不见的灰色收入。一个文强就可以贪污几千万,实在值得思考。
2 改革基础,教育社会化教育加紧步伐
一提改革基础教育,大家不约而同的就会想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到现在还在喊,说明我们的素质教育离我们还很远啊!许多人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把素质教育理解多开几堂体育课,多开几堂劳技课,然后就是将以前单科的知识综合一下就以为是素质教育了,理解是何其肤浅?我以为素质教育应该是教人生活的教育,教人理解生命的教育。人就像花园里的花一样,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梅有梅的傲骨,菊有菊的坚韧,荷有荷的清廉……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呢?就像蜂窝煤一样,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在我教学过程中,我甚至觉得他们就像批量生产的统一规格的零件一样,其实我们现在的老师恰好是这些零件的制造者!在这样的制度下,你会感到你的无能为力!所以我们的素质教育无法推行是在教育制度上的问题,绝非个人能改变什么。
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加大教育投入,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重创造力培养。具体如,中学即可进行课程选修,加大对课业成绩外的素质考核。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性,成绩评价尽量少采用固有的答案,求同存异,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精神。教学环节中增强实践性环节要注重加强挫折教育,减少对学生的过度保护,不要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环境下成长成为心灵受挫的个体。
课程改革中,要大大降低英语教学在中学教学中的比重问题,必修改为选修,从我的观点来看,语言本就是一门工具,工具只有用的时候才会有意义,而我们全民皆学,且从小学就开始学是否属于资源的浪费,而全民皆学的结果是能用到的只占到百分之几?想想都何其浪费,一个大国为了学一门语言得花费多庞大的财力,而结果是大部分荒废,您不觉得这是多么恐怖的事啊!如果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说,我们是为了改革开放而储备对外交流的人才,加速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对!那么就现在而言就完全可以放心的回归英语本来的地位了,因为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内需,同时要大力建设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加大传统文化的教学,提升文化优越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几千年的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还留存的古文明,它的辉煌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足以昭示着其煌煌的璀璨,我们需要从我们的宝库中吸收期中丰富的营养,并使之光大,还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新文化。
实行城市和乡村教师的定期交互助学。培训精干师资,到落后地区进行助学,增加教师薪酬,实现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鼓励民办教育,鼓励有理想的企业家无偿兴办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取消教育系统的盈利行为。增加教师的薪酬和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加大对教师选拔的严格把关。
3 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解决教育的结构性失衡
随着1999年的大学扩招,现在社会上有一句不太入耳的话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比驴多了。有时候听着这句话忍俊不禁,但从中体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清楚,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多到找工作都成了社会问题,而现在大量的生产性企业又不断爆发着用工荒?说明我们的教育结构是严重失衡的。现在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但绝不是制造业强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要先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技能工人!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选择!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非常剧烈,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快。职业教育具有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需求的特质,因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东亚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在其起飞阶段发展很快,对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现在正处在提升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大力发展这也教育正为我们的事业提供的坚强的人才保障,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助力,同时可以有力的解决人才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就业问题!所以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当其时,也是必由之路!
以上仅仅是我对我国教育比较迫切的几个方面所谈的一点想法,但是我国教育僵化之问题绝不仅仅是这几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去推动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参考资料.2011年第3期(总第141期).
[2]教育研究.ISSN1002-5731 CN11-1281/G4.
9.对广州教育发展的看法 篇九
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去看,高考其实是科举考试的一种延续。想当年,隋炀帝发明了科举考试,从此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科举制是一项比世袭制、征辟制及九品选官法更为进步的人才选择办法,它为贫民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即使到了当代,高考的最大功能也是如此。
就拿我自身来说,金氏家族世隶耕,由我辈上溯五代也找不出一个当官的或有钱的。我今天坐在这里写这篇文章,与大家探讨中国教育问题则完全是由于我当年顺利通过了中考,从而改写我的家族基因——农民变干部,戏称“跳农门”。普天下,如我等贫寒人士多矣,他们既没有有钱的爹,也没有有权的妈,如果再把最后一个改变命运的途径——高考,彻底取消了,中国社会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说不定会倒退到晋朝,出现门阀制度都有可能。
或曰:“何不进行国家体制改革?”这已经超出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是一个更大更复杂的命题,不宜涉及。我这里谈论的是在目前这种国家体制下,高考是万万不能打倒的。我曾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不管你怎样诅咒考试,但我还是真心希望你参加高考之后,高考制度再取消!”这不是作秀,而是一个普通教师的真心话,因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子女,是拼不过“富二代”和“官二代”的。我们所能左右的只能是自身——尽自己所能考取更高的分数。
或曰:“何不仿效美国高考?”看来,如此提议者必定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切合中国实际的。以中国最好的两所学校北大清华为例,它们进行自主招生已有十余年了。试点者,试验之意,即如果进行得顺利,是会慢慢过渡到像美国高考一样进行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总得有个探索的过程,5%是北大清华刚开始进行试点自主招生时的比例。但十余载过去,教育部仍然死守着这5%的名额,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扩大为20%、50%……以至100%,从而顺利把中国的教育办成美国模式。何哉?
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教育公平的问题,提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大清华的学生70%以上都是来自乡村的农民子弟。毫无疑问,他们是靠勤学苦读改变自身命运甚至整个家族命运的人。可如今这一比例已经降到20%以下。以陕西省为例,北大清华在西安三大名校(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西铁一中)共录取174人,占北大清华在陕西省录取的85%以上。城乡教育差别之大,可见一斑。我们无法统计那5%自主招生的名额又是如何分配的,但可以预想,农村学生绝对没有任何优势,单凭一个数据即可讲清这个道理,那就是自主招生时的费用,农村孩子就已经处于绝对劣势。比如到北大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和面试,北京的孩子花费最小,因为他们不用花食宿费,交通费也少得多,而其它省市的孩子则要花交通费食宿费。这笔不菲的费用,到了农村孩子身上还会增加,因为他们离北京更远。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更加困难众所周知。
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设想,如果北大清华全部进行自主招生,并假设这些自主招生都走的是正规渠道,那到北京参加面试的孩子有几人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几乎没有出过远门见过大世面的孩子,他们到稍微大一点的地方都找不着北,到了北京见着面试官,会超常发挥吗?他们只会挥舞镰刀和锄头的手臂,能进行才艺表演吗?
当然,我们还有心照不宣的顾虑,那就是自主招生考试时的公平公正问题。从这一点出发,高考虽然不是最好的制度,但至少是最公平最公正的制度。我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同走进考场,在规定的时间内答规定的题目,如果我的孩子成绩好,就会被北大清华录取,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落榜。如此,我心里总是踏实的。考得上,是孩子付出努力的结果,考不上我死也瞑目,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如别人。这种明明白白总比不明不白的暗箱操作来得强吧。
这就奇了怪了:中国的教育是万恶的应试教育,可这个千人骂万人咒的应试教育却是中国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能骂,不能打,至少不能打倒。看来中国教育真是走入了困境。
【对广州教育发展的看法】推荐阅读:
对子女教育的看法建议09-18
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看法09-09
广州卓越教育培训中心08-11
广州会计继续教育试题10-17
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看法07-28
对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10-11
从广州增城的经济发展看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06-18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第二次公开招聘教师公告08-19
广州:传承与发展范文09-02
广州经济发展状况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