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2024-09-30

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精选8篇)

1.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一

一、填空题。

1、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会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2、红+黄= 橙 色; 红+蓝= 紫 色; 黄+蓝= 绿 色。

3、写出制作布艺品的三种方法:(打结、捆扎、缝纫。)

4、人体的结构为(头部)、(胸部)、(髋部)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

5、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斗拱)和(重檐合理结),体现(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6、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7、偶戏的种类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9、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加白可以改变其(明度)。

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1、暖色主要是指(红)、(黄)、(橙),冷色主要是指(蓝)、(绿)、(紫)。

12、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紫色是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绿色是由(黄)和(蓝)调配而成,橙色是由(红)和(黄)调配而成,这三种颜色也被称为(间色)。

13、色彩的明暗深浅变化是受(光)和(色)影响的。

14、在色彩明度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

15、(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它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16、墨色变化是中国画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用清水与墨调和可得到(焦)、(浓)、(重)、(淡)、(清)等不同的墨色,这也就是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17、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有:(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技法。

18、(暖)色给我们以热烈的感觉,(冷)色给我们带来明快、温馨的感觉,(蓝)色给我们带来凉爽、清净的感觉。

19、中国画的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等等,用墨用色包括:(浓、淡、干、湿)等方法。构图讲求(疏密得当)。其中(写意),是一种粗放的画法,它以意造型,笔墨简练,作画一气呵成。与工笔形成鲜明对比。

20、中国画表现动物的方法有:(勾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勾线点染法、丝毛法)。

21、(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通常是指画面的(布局)。

22、(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它包括(陶器)和(瓷器)两个部分。

22在用线条描绘老居民门前的抱鼓石时,采用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灰)的层次。

23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24建筑与家具制造中常用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是中国人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25、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 侗族 风雨桥”不是少数民族建筑。()3报头一般由文字、画面和尾花组成。()

4、绿色是暖色,橙色和蓝色是冷色。()

5、民间绘画又称“农民画”,作者都是各族农民。()6书写有趣的文字的时候,字体要严肃、复杂。()

三.将下面的中国话“青蛙”的作画正确步骤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2分)

()中锋勾出青蛙的后退。

()笔尖上蘸稍浓的墨点出青蛙的头。()细线勾出眼睛、嘴和腹部。

()勾出青蛙的前腿。

()浓墨画出脚爪扩身上的花纹。

()点一点较长的点完成青蛙的身子.四、金鱼的画法步骤:

1、用中锋蘸墨画出鱼头和脊背。

2、用侧锋拖抹出舒展的大尾巴。

3、勾出嘴、眼、鳃、鳍和肚皮。注意墨有浓淡变化

2.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二

案例一:

出示词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组词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写鹅的叫声。

师:它们都是写鹅的叫声, 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不出来。

师:老师查了词典,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出示) : (1)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2)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3) 放开喉咙大叫。你们能不能把词语与解释对应起来?

生:厉声呵斥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叫嚣的意思是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大叫起来。

师:都答对了, 真棒!来, 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中, 一起读一读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二:

师:鹅的叫声是怎么样的?

生:嘎嘎嘎!

师:鹅生气时会怎么叫?

生: (生气地) 嘎嘎嘎!

师:高兴时呢?

生: (高兴地) 嘎嘎嘎!

师:骂人的时候?

生: (大声地) 嘎嘎嘎!

师:我们来再现一下这只白鹅, 老师读课文, 老师停下来的时候, 你们就学鹅叫。鹅的叫声——— (生:嘎嘎嘎) , 音调严肃郑重——— (生:嘎嘎嘎) 。凡有生客进来, 鹅必然——— (生:嘎嘎嘎)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 (生:嘎嘎嘎) 。老师这段话写得怎么样?可以代替课文吗?

生:不可以。课文用了三个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没有重复。

生:课文里的三个成语都是鹅大声叫唤, 但是没有重复, 这样写起来很生动, 您改写后感觉很单调。

师:好的, 老师接受你的意见。我们再来看看, 课文中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前后调换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 厉声呵斥就像我们做了错事, 爸爸妈妈严厉地教训我们;厉声叫嚣是说声音大, 很吵, 而且态度非常不好;引吭大叫是说鹅伸长脖子大叫, 叫声非常响亮。

师:你真了不起, 帮我们理解了三个词语。丰子恺更了不起, 把鹅的叫声写得生动有趣, 我们写作时, 也要学会这样运用词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课文片断,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文本中三个描写白鹅叫声的成语“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的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三个成语的意思, 每个解释都是从词典中查阅而来, 是词语解释的标准答案, 教师一丝不苟地引领学生进行辨识和记忆, 并把词语带入课文进行朗读, 巩固记忆, 做到词不离句。学生真的能理解这三个词的细微差别吗?诚然, 这样的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读准三个词语, 并且掌握词语意思, 但是词语的温度在学习过程中荡然无存。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习得。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将精力集中于获得知识数量的多寡上。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 其中一类就像海绵, 看似都吸收了, 然而挤一挤, 又原封不动地流出来了。这种学习实际上就是简单的获得, 或者说是简单的“习得”, 就像案例一中的学生, 只是简单记忆词语的字音和意思, 力求最大化地维持外来知识的“原始风貌”, 而没有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整合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教的秘诀在于“度”, 学的真谛在于“悟”。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让学生学习鹅的叫声, 再把“嘎嘎嘎”的叫声替换成三个生动的词语, 学生非常容易进入思辨: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换一个角度, 学生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天空:原来鹅的叫声“嘎嘎嘎”竟然能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来表达, 作者用词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才能把小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探究、感悟文本的言语内容的同时, 自己把文本的言语形式巧妙“挖掘”出来了。案例中的教师用了有限的“教”, 引领学生进入无限的“悟”。知识是外在于人的, 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 只有在“悟”的过程中, 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 悟有所得, 才能成为素养。

如果说“习得”是一种接受, 是一种训练, 那么“悟得”就是一种思想的生成, 生成了学生自己与知识之间的内在链接, 使外在的知识成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如果说知识可以习得, 那么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价值,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方能悟得。

3.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三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4.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四

第一课

1、古今中外,大凡业有所成者,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就已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志向,并作为奋斗的目标。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个人理想设计要对“我”的未来职业或工作性质作必要的交待。可从未来的职业形象、工作情境、在群体中的状态等方面来表现。

3、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络寻找和收集伟人、名人的图片和事迹以他们为榜样。

4、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可从一个小的目标做起,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达到目标。制定计划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5、计划按时间分有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按内容分有学习计划、工作计划、活动计划等等。

6、将计划表格化,可使计划更加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交计划表进行美化,可使计划更加美观,也使自己实行起来更有自信心。

7、计划表装饰应根据计划内容采用描绘、剪制、压印等方式进行。字体美化可运用象形、立体、添加等方法。第二课

1、设计迷宫要选好主题,设置好路径、障碍物和相关情景。

2、立体纸城堡迷宫:通过移动插卡或关开门洞,可以重新安排迷宫的路径。灵活变化的处理为迷宫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3、用多种材料,运用切挖、涂绘、插接、粘合等方法做一个独具个性的迷宫。

4、使用工具刀切割泡沫板时用力要均匀,要注意手法正确。第三课

1、用基本形和文字简单地画出自己学校的校园方位示意图。

2、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的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3、《风景》作者:山童浴之(日本)第四课

1、对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①将纸对折后用饱和的颜色在纸的一侧描绘。②将另一侧纸盖上擦压,注意轻重缓急。③打开作业,发现颜色不足时可补足色再压。

2、美丽的花朵也是对称形,掌握了对称规律,咕嘟以用剪纸的方法来表现它们。

3、北京故宫建筑群的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它是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的。

4、对称及其恰当变化,让人感到稳定、整齐,调和而有趣。第五课

默写是单凭记忆描画事物的一种绘画学习方式,着重于对形体结构的体会和理解,这种训练活动有利于创作能力的提高。第六课

1、《童年的回忆》作者:王俭 《西藏之行的物品》作者:萧淑芳

2、静物写生构图时主要物品摆在合适的位置,以便突出主体。第七课

1、改画这三片草叶,既体现草叶的转折,又体现草叶之间的相互穿插、遮挡。

2、法国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被花豹袭击的黑人》,意大利画家奇马诺·欧华尼的作品《格列佛游记》,宋韧的作品《在反扫荡的日子里》。第八课

1、亿万年前,从海洋生物演变而成的恐龙就生活在地球上,阳光、植物、清新的空气使他们自由而快乐地繁衍生存了一亿多年。环境的恶化使恐龙在六千多万年前就灭绝了。

2、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剑等生长物。

3、依据地球形成时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来区分年代远近的纪年叫地质年代。一般以亿年来计算。侏罗纪、白垩纪是指距今一亿年至六千五百万年间的那段漫长时间。

4、依据遗存的恐龙骨骼化石还原,加上合理的想象,我们才得以知晓恐龙的样子和它们曾经生活的环境。第九课

1、植树是人类保护地球、美化自己家园的一项公益活动,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2、制作小树领养卡,要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3、红、黄、蓝是三原色,蓝色加上黄色可以变成绿色,红色加上黄色变成橙色,红色加上蓝色变成紫色,橙、绿、紫是三间色,颜色加水可以变浅,干画法可以使两种颜色界线清晰。第十课

1、编纸条的步骤:(1)剪出上下两端相连的经条。(2)剪纬条。(3)依次穿编。(4)整理。

2、编纸条时竖的是经条,横的是纬条。

3、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不同宽度的纬条相映成趣。

4、“一提一压”是最基本的编织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化。改变经条的形状也能产生新意。第十一课

1、纸花制作过程:(1)各种细长状小棍都可作花茎。(2)先把花瓣下部涂上浆糊,再把花瓣叠绕到花茎上。(3)最后包花萼和花茎。

2、柔软的纸材是制作纸花的好材料,叠绕时产生皱褶是花朵成型的关键。第十二课

1、涂抹点染的磨痕在宣纸上可以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添上几笔又有了生动的形象。

2、翰墨作品《雨余秋更清》,齐白石作品《事事清白》。

3、随意地在宣纸上交叉组合、画上几笔,并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丰富表现。

4、宣纸上作画的几种方法:(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5、运用线的组织变化和墨色的不同,大胆画花卉。

6、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学习画自己熟悉的蔬果。第十三课

1、生活中常会见到各种扭曲变化的形象。艺术家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

2、毕加索作品《人物》。

用点、线、面的疏密组织来表现画面黑、白、灰的效果。

绘画作业:

1、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想。

2、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计划表,依据计划内对计划表进行装饰,对标题进行美化。

3、设计一幅有趣的迷宫图,添上适当的色彩。

4、选择校园一景,画幅校园小景的线描淡彩画。可以适当地画些人物。

5、选择2—3件物品,分类、组合,并用线描的形式画下来。

6、仔细观察自然界的花草形态,并把它们用线画下来,可以在空隙处根据想像适当地添画。

7、根据相关影视、图书资料所获得对恐龙的了解,画一幅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想像画。

8、用线勾画一棵树或一片树木,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9、制作一张小树领养卡,并在卡的正面写上树的名称、生活习性。

10、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5.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到冷暧色的调的装饰美。

2、让学生初步认识并能理解冷色和暧色。能用水粉调出较冷、冷和较暖、暖的色彩。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激发表现自然美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冷暖色的色调及其装饰美。

2、感受冷色与暖色带给人的情绪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色环、图片、水粉、画笔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三原色和三间色。谁能告诉我,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原色和间色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哪位同学说说看。

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用原色调配出不同的间色。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冷暖色。

揭示课题:冷色和暖色

二、认识冷暖色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师:色彩中让我们感觉温暖、热烈的称为暖色;让我们感觉寒冷、沉静的称为冷色。那么我们看看这个色环,大家看看哪些颜色是暖色?哪些颜色是冷色?

(第一次作业)把我们的油画棒或彩色笔拿出来,倒在桌子上,你将它们分一分,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

三、大自然中的冷暖色

师:火热的太阳、宁静的月光、如镜的湖面„„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看看大自然中的冷暖色!

四、冷暖色的相对性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和作品,我现在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这朵小花是冷色的还是暖色的?(课件:淡紫色的小花)有的同学说是暖色,也有同学说是冷色,把老师也搞晕了!让我们看看这朵小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吧!(变换背景:绿叶中的淡紫色的小花;红色花丛中的淡紫色的小花)同学们,你们再说说看,这朵小花是冷色,还是暖色?对了!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是相互对比中产生的冷暖感觉。

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背景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冷暖感觉。

第二课时

一、生活中的冷暖色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冷色、暖色无处不在,让我们看看这些冷暖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吧!(课件:衣、食、住、行中的冷暖色调)

二、用冷暖色装点生活

师:炎热的夏天,你喜欢穿什么色调的衣服?风雨中,你想撑什么色调的花雨伞?

(第二次作业)拿起我们手中的画笔和颜料,用冷色调或暖色调画出你心中最美最可爱的小花伞。

三、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讲评后,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给你提出的建议,你觉得对吗?

四、作品欣赏与品悟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绘画作品,它们一定能给我们许多启发。谁来说说,欣赏了这些作品后的感觉或看法?

(第三次作业)小花伞的主人是谁?小主人撑着它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一件好的玉雕需要反复雕琢,我们的作品也要吸取大家建议,再充实,再完善。让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再画得更丰富、更完美些吧。

(展示学生们再次修改完善后的作业,给予鼓励和表扬。)

五、作业布置

设置三次作业,由易到难。

第一次:分一分,摆一摆,认识冷暖色。

第二次:用冷色涂出冷色调的小雨伞,用暖色涂出暖色调的小雨伞。

第三次:吸取建议,完善画面。

第2课 奇怪的梦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及梦的相关知识,体验梦的奇特之处。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表现方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最奇怪最有趣的梦。

2、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诱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梦中故事”,挖掘创造潜能,抒发自己的感情。引导学生在表现梦境的过程中,选择喜爱的绘画工具与表现方法完成最奇怪最有趣的梦。

3、培养学生热爱想象、敢于表现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和梳理自己的梦境,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和创造。

2、让学生进入“梦”的感觉和体验,用夸张的形象、奇特的构思、丰富的色彩表现奇梦。

教学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毛笔、水罐等绘画工具,综合材料牙签、餐巾纸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进入梦境——读梦

从同学们收到梦工厂的来信开始,小组内读读别人的梦,说说自己的梦,营造出奇特的梦之情境。

二、欣赏作品 体验梦境——品梦

1、我请学生观看梦幻影片拼盘,精心剪辑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百变狸猫》《哈利波特》《阿凡达》《加勒比海盗》《纳尼亚传奇》《黑泽明的梦》中的精彩镜头,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看

遍走迷宫、海底船、扫帚飞天、怪物游行的种种奇景,为电影艺术中的梦幻表现所震撼。

2、其次让学生欣赏按类型精心选择的奇异图片,理解美好的梦、可怕的梦、离奇怪诞的梦是各不相同的,感受梦境的丰富性。了解奇怪的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奇特的现象也是人脑对现实信息加工发展的结果。专家研究认为梦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留在大脑里的痕迹,晚上白天的事物从大脑的潜意识中苏醒过来,融合在一起改变了形象,形成了梦。梦里的世界无奇不有,梦中的人们变化万千,梦是现实的延续和想象。

3、请学生想想自己在梦里遇到过的最奇怪的形象,用线条简单画一画,师生一起尝试。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学生作品已经初具规模,有汽车人、木乃伊、食人花、武士、小怪兽、小精灵等等,但也有部分学生感到绘画技巧和构图有一定困难,教师同步勾勒一个外星人的形象,从线条和构图给学生初步的认识。

三、品味大师 感悟梦境——析梦

欣赏大师的经典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风格的的梦境营造方法,针对构思、形象、色彩三方面讨论大师作品的特点。感受夏加尔、卢梭的神秘奇特,达利的怪诞超现实和著名绘本作家几米绘本的新型式,总结板书奇梦的特点——构思奇特、形象夸张、色彩丰富。

四、操作实践 游戏互动——造梦

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全体来参与互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体验式的“造梦工厂”FLASH小游戏,只需轻轻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改变梦中的人物景物等。游戏中的小男孩能变成武士、魔法师、天使和超人,能放大缩小,能飞来飞去,能更换天空、雪地、森林、花园等各种背景,还有机器人、恐龙、怪物、宇航员和他作伴。学生们抢着来玩游戏,有的则在下面不停地出着主意,场面非常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高涨。

第二课时

一、创作实践 描绘梦境——画梦

1、直观演示: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梦境的绘画方法与要点,我在听取学生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多重演示,设计画下自己童年时最有趣的梦:我让自己飞起来,漂浮起来,借助翅膀,借助道具,并且夸张变形梦里的其他景物,例如给前面尝试练习画的外星人加上三头六臂,让其他趣味物如星星、月亮、悬浮岛等进入画面,用彩笔添加缤纷的色彩,并用湿画法表现奇异梦幻的背景,体现梦境的模糊和朦胧。

2、欣赏分析:

请学生欣赏同龄孩子的奇梦作品,重点分析作品中色彩的代表倾向,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奇梦的学习兴趣。对比很强的、鲜亮的颜色可以表现快乐、滑稽、荒诞、可笑的梦。柔和的蓝色和紫色可以表现美好、奇异、精灵般的梦。深沉的色调可以表现紧张、恐怖的梦。

3、探究与示范:

教师出示一组梦境的画面,师生进行色彩探究性分析,选择课堂上可以使用的表现技法。鼓励学生使用喷画、擦画、刻画、染画等手法,将梦境营造得更有气氛。

4、学生作业:

穿越时空,大胆想象,画出最奇怪有趣的梦,也可以编造动植物的梦。

在学生作画前,我出示了一组梦中人物的的参考图例,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绘画前让学生组内讨论回顾自己想表现的梦境,商讨构图及表现方式。

考虑到各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作业: ①可以重点表现梦中最精彩的片段。

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工具方法进行再次的创作探索。

③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只表现梦里的单个造型。一组同龄人的梦境作品滚动播放,让学生一边创作一边寻找灵感,不断调整自己梦境中的形象与构图,使梦变得更奇特更有趣。班得瑞空灵婉转的背景音乐,营造梦幻的氛围,引导学生将心中酝酿已久的奇梦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创作。

二、评价作品 展示梦境——议梦

1、互相交流:画完的同学组内先和大家交流一下。大家评价作品哪里画得好,哪里需要再改进,进一步完善。

2、征集创意: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梦工厂准备开拍的《奇梦空间》影片现正在征集奇梦创意,快把自己最奇特的梦送来展示吧。学生将作品送到黑板的奇梦底板上展示。议一议谁的梦最奇怪、最有意思。也可以由小作者带着作品说说自己的奇梦构思,教师一起参与评价,并发放奖品“梦工厂入场券”,让学生课后可以在梦工厂平台上传交流自己的奇梦作品。

三、总结全课 拓展升华——追梦

虽然梦很奇特,与现实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人将一些有意义的梦变成自己的梦想,通过不断努力使梦想变成现实,如人类的飞行梦、登月梦,或许,通过你的努力,现代人类的梦想也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背景音乐《哆啦A梦》主题曲响起)

梦中的景物和梦中的感悟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古今很多作家因为梦产生文学创作的灵感,还有许多发明都是通过梦境得来启发。点击梦工厂的博客链接点,拓展知识。看一看与梦有关的故事、发明,想一想自己的梦中是否藏着发明创造的灵感。议一议现在还有哪些梦中的向往将来可能成为现实。

有梦就有未来,最后祝愿大家梦想都开花!

第3课 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车的发展史,认识车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描绘车、表现车、设计车。

2.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分层组织学生对车进行观察、欣赏、讨论、评述,教师通过演示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学生能够对车的整体及细部的表现方法有所掌握。

3、使学生感受到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享受“车生活”的同时,激发起爱护车、设计车、发明车的信心和勇气,引发学生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愿望,为科技的崛起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

1、在初步认识车的知识、了解车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出既有个性特点又有趣的车。

2、既要表现出车的基本造型特点及功能,又要在车的外形变化、功能创新、色彩协调等方面体现审美、体现创新。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布置预习作业、课堂示范画工具、教师示范画多幅、教室四周的汽车贴图用以营造课堂气氛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播放汽车行进及喇叭声„„)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出示实物:遥控玩具小汽车,介绍并请学生游戏操作。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车》这一课。

板书课题:车

(一)2、出示汽车图片国产新型红旗牌敞篷轿车,并介绍: 这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国产红旗牌新型敞篷轿车,它的造型新颖美观,色彩明快,性能优越,功能独特,是我国自行研发的高科技汽车之一。早在1956年,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59年,制造出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现在我国每年能生产100多万辆汽车。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很落后,今天,我们每个同学也将做一名小小设计师,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外形美观、功能多样的车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分层新授

1、检查预习

师提问:大家在预习过程中了解了哪些关于车的知识? 师鼓励学生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2、组织欣赏

师:(出示一组图片)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博物馆”,一同欣赏、了解古今车的知识、历史、发展状况等。

“古代画像砖——车、古代——青铜车、古代——战车、民间——独轮车、现代——清扫车、现代——三轮车、现代——摩托车、现代——特快列车、现代——豪华轿车、概念车”等。

3、启发谈话

师提问:欣赏了古今车的图片,请问你对哪些车感兴趣?为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说明对车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车,车是我们的代步工具,人们把车制造出来,车又辛勤地为人类服务。车还因为它的外观美丽、功能奇特,成为人们眼中的一件艺术品,我们需要它也热爱它。

4、例谈汽车

师:出示图片,以一辆汽车为例并提问: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中的汽车,加上日常生活中你对汽车的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汽车的构造大体上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参与学生讨论并请小组代表回答。

师归纳:大家讨论得很激烈,也得出这样的结论:汽车的构造大体由(板书)“车身、车舱、车门、车轮、后视镜、车灯”等组成,老师想根据你们的结论画一画车。

师:先画出车的基本结构。

5、分步示范

示范①:将汽车的车身、车舱、车门、车轮、后视镜、车灯等部分分别示范,要求:抓住特点;

示范②:请一位同学代表上黑板和老师一起分别将车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示范画,要求:线条流畅;

示范③:再进行着色示范,(师先在范画上进行局部着色,再出示完整范画——车)要求:色彩协调。

师:强调并板书:抓住特点、线条流畅、色彩协调。

6、启发提问

师:提问:我们怎样设计才能让这些车辆外观更有趣?功能更多样?色彩更丰富呢?

师:嗯,同学们开动了脑筋,不仅想得好,而且也说出了如何来表现车。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欣赏由别的同学设计的车辆作品吧。

师出示学生作品图片:几种外观不同、功能多样、色彩丰富的车辆,请学生欣赏、观察、思考、讨论。

师评价小结: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各组发言很踊跃,大家一致认为,巧妙的构思很重要,科学的构造也很重要,既不能违背科学原理,又要体现创新构想,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欣赏了别的同学设计的车,我想对大家的创意思维启发肯定。

第二课时

一、教师示范

师:老师再来画一画。(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快速勾画一辆有趣的功能多样的鞋型车,强调构思、构图、结构、想象、添加、色彩的丰富等)

步骤显示:

1、画车的轮廓

2、画车的构造

3、画车的色彩(出现完整范画)“鞋型太阳能车” 师:请你们评价老师的作品,也可以给我的画提出建议。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谢谢你们给我的建议,一幅好的创作作品可以不断地进行改进。接下来,我们再来一同欣赏其他同学设计的作品,学习他人巧妙的构思,大胆的表现车的外形和功能等。

师:组织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师: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打算如何构思、设计?也可以说说。

二、作业评价

师:(公布评价标准)请从作业的 构思与构图、表现方法与手段、色彩的运用、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先请自己评价一下作业,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再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同学互评:再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说说优点,找找不足。

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针对单幅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小组同学作业评价、全班作业评价,既说说做得好的一面,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师评价小结:同学们从车的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对车的设计作业进行了评价,有表扬鼓励,也有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拓展总结

1、教学拓展

师:出示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些“车型包、车型眼镜、车型沙发、车型床等”(车造型的物品),既像车又不是车,它们都是人们通过想象发明创造的结果,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要多注意观察,说不定你还能发现更多与车相关的物品或者艺术品呢!

2、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设计了“车”,从课堂上的思考、讨论和发言看出大家对车的喜爱,从作业中更是反映出你们的创新思维,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努力创造,长大以后为国家、为人民设计出更多外形奇特、功能多样的科学环保的车。

第4课 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车的发展史,认识车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描绘车、表现车、设计车。

2、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分层组织学生对车进行观察、欣赏、讨论、评述,教师通过演示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学生能够对车的整体及细部的表现方法有所掌握。

3.、使学生感受到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享受“车生活”的同时,激发起爱护车、设计车、发明车的信心和勇气,引发学生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愿望,为科技的崛起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在初步认识车的知识、了解车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出既有个性特点又有趣的车。

2.既要表现出车的基本造型特点及功能,又要在车的外形变化、功能创新、色彩协调等方面体现审美、体现创新。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布置预习作业、课堂示范画工具、教师示范画多幅、教室四周的汽车贴图用以营造课堂气氛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汽车博览会”即将在我们的教室里拉开帷幕,小小展台已经布置一新,就等着我们的选手们登台亮相了。

2.师:在展台上出示两款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车”并启发

谈话。

师提问:看看、说说这两款“车”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知道怎么玩吗?

3.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玩一玩,其余同学仔细观察“车”在滚动时的姿态、行进的轨迹等。

这节课,我们将用课前搜集的各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爱的车。

引出课题并板书:第4课 车

(二)二、分层新授

1.想一想:在我们面前有各种瓶子、盖子、牙膏盒、小药盒、塑料管、牙签、彩色卡纸等,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做成一辆车呢?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研究。讨论出你们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案。

2.说一说:请各小组选派代表说说你们的设计思路或研究方案,比比哪一组的设计思路好、研究方案新。

3.师:(及时组织点评)各组同学讨论积极,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相信你们做的一定比想的更好。

4.赏一赏:现在我们一起欣赏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业创意产品的图片,认真看,看过以后要说出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动手制作打开思路。

5.师评价:刚刚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的思路很开阔,想象很丰富,能够从“不同材质、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功能创新”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同伴的合作意识很强。

5.板书:不同材质、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功能创新 6.看一看:看看同学的作品和老师的设计作品(局部),老师想在课堂上继续完成,给老师提些建议,小助手协助老师进行课堂示范。

7.做一做:本课的重难点在车身的处理、车轮的安装、车轴的制作、零部件的安插等方面,请大家注意了解“车”的制

作步骤和细节处理。

8.概括小结:用废旧材料做车需要注意之处:外形生动有趣,结构牢固等。

教师板书:巧妙选材、组合安装、细节刻画等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制作

1.小组合作完成“有趣的车”,要求:组员间进行分工,巧妙运用搜集到的废旧物品,进行合理地剪裁、组合、安装、接插、粘贴,组员间相互配合,协同完成作业。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设计车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发现好的及时表扬鼓励,发现不足及时进行帮扶。

二、作业展评

组织汽车博览会。从车的“外观是否新颖、组合是否合理、接插是否牢固、车轮能否滚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采取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

三、拓展总结

1.教学拓展

师:出示欣赏图片:同学们,车不仅可以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你们看,还可以用更有趣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哦,图片中的这些车都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呢?这些车又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总结

师:嗯,你们说得对,这些“车”是用陶泥来制作的,更加形象、更加逼真、更加生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了有趣的车,看!我们的“汽车博览会”正式开幕了,下面请几位同学代表来介绍你们小组设计制作的“车”,通过大家的相互学习,让全班同学得到更大的收获!

3.赛车游戏

师:好的,最后一点时间,我们一起到室外走廊上去玩一玩自己的“车”,看谁的车跑得又快又稳。

第5课 乘车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乘车时的不同场景,体会乘车时的多种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运用绘画、拼贴、刻撕、剪纸等多种表现形式将车厢内外有趣的不同人物的动态和情景表现出来。

2、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分层组织学生对人们在乘车过程中的情形进行回忆,对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观察、欣赏、讨论、评述,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组织学生针对人物的不同动态进行分析讨论,并适时地进行课堂示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大胆地进行表现。

3、通过对乘车印象的讨论,去发现身边事物中人们的闪光点,弘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良好风尚,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表演等形式,回忆乘车时的印象和感受,运用绘画、拼贴、撕刻等形式表现乘车印象,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公民意识。

难点: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出人们在乘车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范图、示范用具、作业用材、学生表演用“车厢座椅”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讲述了怎样的事情?

播放视频《公交车站》,学生观赏。

师提问:看了这段视频,请你说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师:生活中你经历过这样乘车的事情吗?有哪些难忘的乘车印象呢?请说一说。

3.师小结: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人们乘坐公交车的动画场景,视频中的人们在乘坐公交车,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拥挤的画面,勾起了大家的回忆。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对乘车有着不同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乘车印象》这一课。引出课题并板书:乘车印象

二、分层新授

1.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你在乘车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情况?乘客们都在做什么?

(遇到过乘客特别多和特别少的情况,有的人坐、有的人站、有的人睡觉、有的人看手机、接电话等等。)

师追问:谁能学一学乘客们的动作,模仿一下人们在乘车时的场景呢?(请3-4名学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模仿乘客的坐姿、站姿、睡觉、打电话等动态。2.师启发: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这些人的动态有哪些特征? 师小结:这几名同学表演得很好,下面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坐着的人有的侧着身子抬头看着窗外风景;有的人低着头阅读报纸,身体微微向后仰;有的人趴在靠背上睡着了,身体侧歪着;有的人带着孩子,正在跟孩子说话;还有的人正在接听电话等。男女老少动作各异,看到这些,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乘车的场景,我们再一起看看图片吧。

3.师: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车厢内外的场景图片若干幅)。4.组织讨论:同学们,图片除了向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乘客外,还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请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图片中出现了哪些车辆?各有什么特征?

②图片中车内车外的人们有什么样的举动?如何来表现他们?

③我们除了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还可以采用刻撕纸版画、拼贴、剪纸等方法来表现。)5.师:示范画公交车的“乘车印象”(包括座椅、扶杆、拉手等)。

师:等待上车的人排着队,有序地上车,不拥挤,很文明;车内的人有的坐、有的站、有的手拉扶手,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老师也来画一画。

6.师:示范画几种不同的人物(儿童、老人、叔叔、阿姨等),强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物的主要明显特征的表现方法。师:(指图介绍:学生作品)你们看,《乘车上学》和《观光》这两幅画就是就是用彩笔绘制的,画面中的车辆外形简洁,乘客们神态各异,着色鲜艳,我们要向这两位小作者学习。师:我们除了用绘画表现,同学们还提到可以运用剪纸、拼贴、刻撕等方法来表现。

7.师:你们看,这几幅同学的作品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表现的,仔细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师:出示学生作品。生:观看并发表意见。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表现,同样可以做到画面的生动有趣。

师:(指图介绍:学生作品)例如,“刻撕纸版画”《乘车》,其方法就是:在卡纸上画好底稿,用美工刀将需要撕去的部分刻一刻,再用手将那部分撕去,撕去的部分还可以涂涂色;再例如:《乘车去兜风》,则是一幅纸版画的底稿,这样的底稿也是很有趣的作品哦。

8.师:同学们,你还能想到哪些表现方法呢?

第二课时

一、课堂作业

我们可以用绘制、或拼贴、剪纸、撕刻等任何一种或几种形式

来表现有趣的“乘车印象”。

二、作业展评

1.师组织作业展评:请同学们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呈现在展版上,请大家从车的外形、乘客的动态、方法运用、制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可以采取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

师总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巧妙的手法表现了 “乘车印象”,非常好,也非常有创意!作品充满情趣,色彩明快,体现了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意。仔细看,有的同学表现了电车;有的同学表现了马车;还有上下两层车厢的巧妙设计;有的车轮子很多,乘客的特征也各不相同;非常有趣!乘车是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我们离不开车,车是我们的好伙伴。

2.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车流密集的街巷,我们小朋友乘车应当注意些什么?

(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车厢内不拥挤,要主动给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让座,注意听车厢广播。)

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更要做到,还要把这些注意事项告诉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做一个文明乘车人。

三、教学拓展

1.车在生活中的设计:记事本、车型钱包等,观察车型物品外观的独特美。

2.访问艺术家:薛晶。儿童读物插图,从画家的作品中吸取审美知识。

3.师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了有趣的“乘车印象”,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构图及表现方法,懂得了车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还懂得了要做文明乘客的道理,让我们共同努力,长大后我们要学会驾驶车辆,为更多的人服务。

第6课 海洋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特征,感受其外形与色彩美,启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思考和遐想。

2、学会用各种方法描绘海底世界中的海洋生物,能够表现争奇斗艳的海底世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描绘不同的海洋生物。

难点:画面生动有趣,色彩丰富,别具一格。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师生、生生之间自主互动地学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么?从外星球看,我们的地球是蓝色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结:在远古的时候,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后来陆地逐渐扩大。现在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出示地球仪)瞧,这些蓝色的地方就是海洋。海洋有四十多亿岁了,生命在三十五亿年前诞生于海洋。

师:你们了解大海吗?在你们的印象中大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介绍。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发现大海真的好美!在蓝色的海洋中,生活着许多我们熟悉的海洋生物。(出示海螺)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海螺)我能听到大海的声音,你们要不要试试?老师桌子上的是漂亮的珊瑚,谁来说说它长得像什么啊?有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带来的海洋生物标本? 生:展示介绍自己带的海洋生物。

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辽阔的海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由于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世界千奇百怪。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更是神秘莫测!

现在,我们马上进入海底世界,欣赏神奇的海底世界!(多媒体播放《海洋世界》片段)

师:(看视频解说)海洋是一个与陆地很不相同的博大世界,而其中的海洋生物繁复庞杂,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看,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鱼儿成群结队,在珊瑚丛中穿梭,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簇红缨,好看极了。还有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憨态可掬的海豹和被误认为是美人鱼的海牛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眼球。

谁来说说,在刚才的动画视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洋世界?你都看到了哪些海洋中的生物?最吸引你的是哪个?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同学们说得真好,海洋真是一个景色奇异而又神秘莫测的世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了解的也只能是打开海洋生物世界的一道门缝。

二、明确目标

1.海洋中的生物是这么奇怪而美丽,海底的植物也是那么绚丽,那么迷人。接下来,我们将接受海洋小精灵的邀请,一起进入神奇的“海洋世界”,去探索海洋的奥秘,玩一玩闯关的游戏,看看哪一队的探险家能胜利过关?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海洋小精灵!(多媒体播放)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闯关了吗?

试用海洋小精灵的形式贯穿本课的教学,能使学生觉得更亲切。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闯关游戏进行新课的教学,通过游戏串起了本课的几大难点。

2.第一关“比眼力”:你看到哪些海洋生物?有什么特征? 出示动画:瞧!艳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喷云吐雾”的乌贼、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和憨态可掬的海豹„„它们共同生活在这广阔的海洋大家庭里。动画课件同步播放: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吗? 生介绍。

3.下一关“考考你”,认识它们是谁么?有什么特征? 师出示海象图片:这个长着长长的牙齿的谁?它的特征是什么?

生:作简单的介绍。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出示儒艮图片)认识它吗?猜猜看?

海洋小精灵:这是儒艮(gen),俗称美人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海生食草性兽类,它的身体呈纺锤形,长3米,体重有300-500千克。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浅,全身有稀疏的短毛,没有背鳍,鳍肢为椭圆形,下方有一对乳房,尾鳍宽大。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

师:仅仅了解海洋的鱼,不能算是认识了海洋世界,除了鱼之外还有更让人惊异的生物,再次进入海洋世界去看看?(出示水母图片)你们见过水母游泳的样子吗?来,见过的同学站起来,试着学一下。

海洋小精灵:水母又叫“海蜇”,整个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圆形的伞部,下部是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婉”或“触手”。在海洋中水母像一团团半透明的胶状体,时起时落,随波荡漾,晶莹剔透,美丽诱人!不愧为“水中仙子”,能学学

其他海洋生物的动态吗?

师:了解了水母,再来看看它又是谁呢?看看它的鱼鳍,长得像陆地上的狮子,所以人们叫它—— 师生:狮子鱼。

师:狮子鱼是海洋最美丽的鱼类之一,有着斑斓多彩的图案。狮子鱼不仅美丽还会保护自己。

师:这条鱼的身体好长啊,身体荧光闪闪,额头上还有两个粉红色的触须,在海洋里游动的时候很美。

师:这条红色的鱼,长得像什么?最大特征是什么?

师:看了这么多的海洋生物,你能说出这些海洋生物的特征吗? 师小结,板书:第一个特点是:外形奇异

第二个特点是:色彩迷人

师:除了介绍过的这几种海洋生物,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吗? 生小组交流,并由1-3位代表起来说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现海洋生物

(一)作业比拼

海洋世界真是美丽而神奇,我们了解的还只是其中的一鳞半爪。同学们,你们爱这美丽的大海吗?海洋小精灵希望你们能带着对大海的爱进入第三关“作业大比拼”,这是最重要的一关,想要在这一关做到最好,先来听听海洋小精灵的要求吧。

首先,作业要求:

1.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海洋世界,构图有新意!

2.添加其他的组成部分,使作品生动有趣,别具一格!

3.描绘单独形象或表现争奇斗艳的海底世界!

其次,作业方法:

绘画、线描、折纸、剪贴等等。

(二)教师示范 了解方法

教师示范海洋生物有趣的表现方法一至两种。

(三)欣赏同年龄学生作品和绘本插图

(四)学生作业 实践创作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和作业方法来进行作业大比拼。比赛开始!(多媒体播放音乐)

2.学生作业,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

辅导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贴作品时的秩序、方法。

二、作业展评

1.同学们,让我们看看哪一小队以最好的成绩闯关成功。你们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小组代表把画拿上来,介绍一下。2.你们最喜欢哪一张?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海洋世界,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海洋世界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2.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海洋生物的魅力。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与财富,设计师们利用海洋生物奇妙的造型特征设计了许多的生活用品,我们来看看: 海洋不但美丽,而且还有丰富的资源,种类有20万种以上。我们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可是人们在利用海洋的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灾难。当我们赞美“海洋你真美”时,让我们也问问它:“海洋你好吗?”

3.(出示图片)一些化学物品、日常生活垃圾倒入大海,赤潮对大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有人预言人类如此滥捕滥捞、污染环境,许多海洋生物将在五十年内灭绝,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美丽的海洋朋友。同学们,这样发展下去,海洋它还会好吗?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师:人类不能等到海洋美丽的蓝色消失后,再来拯救海洋,但愿海洋能被保护得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的祝福能让海水永远清澈,让鱼儿自由嬉戏,让珊瑚光彩依旧!

教学反思:

第7课 海洋怪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表现出富有个性和想象力的海洋怪兽。

2、让学生通过搜集、观察、描述、感受、模仿等方式,了解海洋怪兽的形象特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海洋怪兽,了解海洋怪兽形象的造型特点,初步掌握海洋怪兽所具有的大、奇、怪等艺术特点,创作个性鲜明的海洋怪兽。

难点:创作出奇异的怪兽形象。

教学准备:

海洋生物教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课件,14B铅笔、彩色卡纸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情境激趣

走进博物馆

师:同学们,波澜壮阔的大海令人心旷神怡,神奇的海底生物总叫人拍案称奇。自古以来,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就让嵇老师带你们走进博物馆,谁来说说,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海洋生物、鱼的标本、很大的鱼、远古的鱼的化石)

师:海洋生物的总数超过陆地生物的总数。自然博物馆里的海洋生物标本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灵感。在博物馆里还看到

了什么?

出示PPT:它们是3500年前古希腊的陶罐,上面画的是什么呢?(章鱼)你们知道古人为什么要把章鱼画在陶罐上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

出示PPT:看,博物馆还有“巨型章鱼的标本”。师:这条巨型章鱼的“手臂”有6米多长,两条的长度相加达12米长,“手臂”上长满吸盘,可以牢牢地将鲨鱼抱住,填入口中。因此巨型章鱼一度被称为“深海巨怪”。难怪我们的古希腊人会把章鱼画得像个怪物一样。

师:深度可达11公里的海洋,幅员辽阔,深浅不一,光照不同,古今生物种群丰富多样、神秘莫测,除了章鱼,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奇形怪状的生物,甚至连科学家也会被它们的样子吓一跳。让我们一起去我们的专题网站上看看。

出示PPT: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它们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奇怪么?

师小结:这些海洋生物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样子都很奇怪,有着不同的生存本领。我们可以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猜猜叫什么呢?聪明的同学在黑板上找到了答案。(海洋怪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研究“海洋怪兽”。(出示课题)

二、发展阶段 欣赏体验

1.欣赏、探究、评析、分解画法

老师这里有一些人们已经发现的海洋怪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怪在哪里?说是“怪兽”,其实也就是长得很怪的海底生物。(出示课件)

(1)章鱼、条形鱿鱼

师:谁来说说章鱼的最大特征什么?和条形鱿鱼比较有没有共同之处?

生:身上有很多的点,手臂和触须都是很多的。

演示板书:点——疏密、节奏

(2)出示海龙、刺鲀比较

师:你们能找到海龙和刺鲀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么?海龙身上什么多?线条是怎样的?(弯、曲——柔软飘逸)刺鲀上什么多?线条是怎样的?(直、尖——有力度)演示板书:线——曲直、虚实

点大了、多了、密了就是面,条形鱿鱼的身上最深的地方我们要用面来表现,点少的地方我们用轻一点的面来表现。教师演示。

板书:面——大小、轻重

小结:这些海洋怪兽要么外形都非常奇特,要么身上的色彩都非常鲜艳。

课件出示:外形奇异或色彩鲜艳

2.海洋里还有一些古生代的海洋怪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图1这是四亿年前近两米的菊石类生物。图2这是恐龙时代的巨型鱼龙。

图3这是三亿六千万年前约九米长的肉鳍鱼。

图4这是四亿年前的板足鲎(hou),也叫海虫,长达3米。鲨鱼是最古老的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大约4亿年,比恐龙还大1.4亿岁呢。

师:这些远古巨型鱼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身体庞大或牙齿锋利。

3.(出示课件PPT)还有一些海洋生物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悄悄地改变,你见过这个海洋怪兽么?你觉得它像什么?头部像什么?嘴巴像什么的嘴?身体像什么?身上的背鳍和什么比较相像?像这样具备了多种海洋生物的特点的海洋怪兽,是用了添加组合的创造方法。

这个怪兽是一位艺术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师提问:看看这位海洋怪兽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怪在哪?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PPT。

分解:嘴——鹦鹉嘴、蟹螯;爪子——鹰爪;脚(尾巴)——

章鱼;眼睛——多眼;表皮——鳄鱼。

小结:原来,鲜活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对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的错位搭配、重新组合。(出示板书:错位搭配 重新组合)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添加组合成一个自己想象中的怪兽呢?看看老师是怎样画这个海洋怪兽的好不好?

三、教师示范 师生合作

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向大家说说你想象中的海洋怪兽的模样吗?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声音么?你还能用什么喜欢的方法将它们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好,我们一起来试试。1.演示:边讲解边示范,适当地请学生参与,共同完成。2.作画步骤:用笔轻轻画出海洋怪兽的动态轮廓,从头部局部画起,注意线条的疏密、力度,注意进行夸张。再画身体、鳍、尾等。适当添加背景形成完整的作品。

3.介绍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并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一、实践阶段 创作表现

1、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海洋怪兽,你准备以哪种海洋生物

为主体来画呢?(出示:突出主体)

2.、让它变得更凶、更美,可以添加哪些有特点的动物器官呢?(滚动播放)

3、让学生模仿声音,动作。(播放学生作品,相机欣赏)

4.、此刻,你也想发挥神奇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洋怪兽吗?(出示:形象夸张)作业要求:

(1)用线描形式画一个你喜爱的海洋怪兽形象。海洋怪兽要画得大。

(2)可以是自己创造的,也可以改画一个你喜爱的海洋怪兽形象,形状、色彩尽量不一样。

(3)画得快的同学可以给背景涂上颜色。要画得快,10钟内完成。相信大家已经按捺不住了,那就发挥你们的想象,尽情地创作吧!

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践创作

1、播放背景音乐。

2、即时发现问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添画背景和色彩,随时展评讲解。

三、评析阶段 快乐展示 互动交流 多元评价

把学生的海洋怪兽作业贴到预设的大海的背景中。自评: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海洋怪兽的?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互评:你最喜欢哪个海洋怪兽?为什么喜欢它?你可以夸夸别人的海洋怪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建议。

集体评:谁的海洋怪兽最特别?谁的海洋怪兽最奇特?

四、拓展阶段 走向生活

1、总结:奇特、可爱的海洋怪兽不仅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大人们也同样很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能找到用海洋怪兽来装饰的物品。比如:家具、日用品、道路、建筑等等。所以,我们说海洋怪兽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形象都是人们经过想象、创作而成的,作品中也表达了人们自己的心愿。例如:美人鱼、海龙王。(课件出示)

3、总结: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很多艺术作品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围绕海洋这一话题,做一做心目中的海洋生物。

第8课 做做海洋生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了解各种海洋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形体变化,学习制作方法,感受海洋生物之美。

2、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尝试用紫砂泥表现海洋生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善于发现。让学生感受海洋世界的美,增强海洋环保的意识。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海洋生物,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法表现奇异瑰丽的海洋生物。

难点:能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巧妙联想并进行有个性的创作。

教学准备:

海洋生物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课件、紫砂泥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情境激趣

视频导入(播放海洋生物视频解说)

同学们,海洋是一个与陆地很不相同的博大世界,而其中的海洋生物繁复庞杂,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看,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鱼儿在珊瑚丛中穿梭,成群结队,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簇红缨,好看极了。还有凶猛无比的鲨鱼,聪明灵巧的海豚,憨态可掬的海豹和被误认为是美人鱼的海牛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眼球。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奇妙的海底世界,与海洋生物有了亲密的接触,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它们有什么特征?你还认识了解哪些海洋生物?有什么特征?海洋生物千姿百态,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把它们留下来?瞧!老师手里拿的的海洋生物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紫砂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紫砂泥做做海洋生物。出示课题:做做海洋生物

二、发展阶段 欣赏体验

1.、直观示范演示

海洋中最多的就是鱼,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用陶泥捏出一条鱼来的。(课件演示)

(1)拍泥片;(2)捏饺子;(3)剪鱼鳍、捏尾部;(4)泥条装鱼嘴、鱼鳃;(5)装眼睛;(6)贴鱼鳞。

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手直接捏出鱼的形状,再添加细节。(出示课件)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制作了许多鱼造型的器皿,让我们到博物馆去看看。

这是一件被誉为“中国瑰宝”的西周时期的青铜鱼尊(出示PPT图1),已经有2600多岁了,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么? 生:装水、装酒的。

师:青铜鱼尊是古代的一种容酒器,用以盛酒和温酒。这件鱼尊的造型采用拟形手法,鱼口微启,鱼目圆睁,鱼尾稍稍弯曲,好似在水中游动,鱼身上的鳞片较粗大,全身刻满“鳞纹”,(出示鳞纹)什么是鳞纹?你还可以给它设计什么样的鱼纹? 生:像鱼鳞一样的花纹,网状纹、波浪纹。

师:瞧!鱼的腹鳍巧妙地做成尊底的4个支柱,而鱼的背鳍做成尊盖的提把。推想西周的先民,祭祀典仪或宴会宾朋时,从这造型新颖、栩栩如生的鱼尊中取酒而饮,大约也希冀它能“年年有余”、取之不涸吧。

2、欣赏战国鱼形壶

这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鱼形壶(PPT图2),距今约有2500多年

了,壶通体作立鱼形,鱼口向上为壶口,鱼尾向下为足。壶上部有兽首衔环一对。这件鱼形壶造型精美独特,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先人的想象力和工艺水平令人叹服。

3、欣赏唐代陶壶

这是“唐陶鱼”(PPT图3),你能看出它与“青铜鱼尊”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头微微抬起,鱼尾上翘,身上鳞片生动。

海洋中鱼的种类成百上千,老师今天还带来其他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出示课件PPT)师:除了鱼,海洋中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PPT)这是一个鹦鹉螺,看看这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完成的?(1)揉出泥球压扁后,用泥刀切口;(2)取另外一块泥压出泥片;(3)切出若干椭圆形;(4)从前往后包;(5)搓出泥条进行安装;(6)安装眼睛并装饰细节。

师:想一想如果三个同学合作完成这件作品,应该怎样分工? 师:海洋生物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可以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很多素材。(出示课件PPT)

瞧!同学们创作出的海洋生物作品,你喜欢哪一个?能看出它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吗?

第二课时

一、实践阶段 创作表现

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让我们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吧!作业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用紫砂泥做一个有创意的海洋生物。

2.、注意分工。

3、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的海洋生物作品。

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践创作

1、播放背景音乐。

2、及时发现问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添情节。

三、评析阶段 快乐展示 互动交流 多元评价 把学生的海洋生物作品放到讲台。

自评:你表现的海洋生物是什么?在表现的时候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互评:你最喜欢哪个海洋生物?为什么喜欢它?你可以夸夸别人的海洋生物,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建议。

集体评:谁的海洋生物最特别?谁的海洋生物最奇特? 老师点评:大家的作品,我看了,真的都很有创意!

四、拓展阶段 走向生活

(出示课件PPT)这节课我们用陶泥制作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海洋生物,其实除了紫砂泥,我们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如:废纸盒)制作,也可用剪纸的方法制作各种海洋生物。来自海洋生物的创意是无限的,可以把做成的海洋生物的衣服穿在身上表演,还可以做成造型装饰我们的生活。人类还模仿海洋生物的造型建筑房屋。只要你有心、用脑,那么创意无处不在。

第9课 鱼的纹样

教学目标:

1、会运用简化、夸张等手段设计出不同鱼的纹样的形态,并运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装饰鱼。

2、通过欣赏,感受鱼的纹样的装饰美感,理解纹样的普遍特征和鱼的纹样的独有特征。

3、通过学习,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观察各种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及有关鱼的形象的艺术品,引导学生掌握鱼的纹样的表现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一定的形的范围内,能抓住鱼的形态特征,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及色彩等元素创造出更美、更个性化的鱼的纹样。

教学准备:

课件、勾线笔、画笔、玻璃纸、灯柱、剪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看看老师今天身上带的是什么饰品?(鱼)

师:对,是鱼,有了这条鱼的装饰,可以让我的衣服变得更美。说到鱼,老师还想问问,你们在其他什么地方还看到过鱼的纹样呢?

生:(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古往今来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用鱼来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呢?老师给大家一个小提示,想想那些关于鱼的成语、熟语。(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

师:人们赋予鱼许多美好的想象和祝福,(出示课件)而我们也从吃鱼、捕鱼、钓鱼、赏鱼中获得了乐趣,鱼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今天我们就和鱼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学习《鱼的纹样》。(出示课题)

2、揭示课题:鱼的纹样

二、引导观察 归纳总结

1、鱼的外形设计

师:瞧,老师这有两张鱼的图片,它们都什么特点?(一张是真实的鱼,另一张装饰的鱼)

师:你更喜欢哪张?真实的鱼看上去很灵动,装饰过的鱼跟真实的鱼相比有着另外一种美,这也是今天要学的装饰美。要想画好鱼的纹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很简单,就是由简单的身体加上有变化的鳍和尾巴组成的。抓住了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画出各种形状的鱼。(课件)所以第一步就是抓外形,抓外形时尽量概括、简化,(图)像这两条鱼,一条可以概括成三角形,一条可以概括成椭圆形;也可以加入夸张、变形,(图)让圆的更圆,方的更方,这样设计的鱼更有情趣。其实自然界中的鱼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这简单的几种。(出示课件)

鱼的形状是千变万化的,(出示课件)只要我们学会了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的手法,就都能把它们表现出来。

2、教师示范

我先画一条自己最喜欢的鱼,它有长长的身体、大大的尾巴,有细细的鱼鳍,还有圆圆小小的眼睛,你能找出老师画的那条鱼吗?你想不想也试试啊?

3、学生第一次作业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人两分钟的时间,勾出你最喜欢的鱼的外部轮廓特征,注意要简洁、夸张,不能和老师的一样哦。

4、鱼的纹样设计

师:鱼的外形画好了,现在该给鱼儿画上漂亮的纹样了,想画好纹样,我有3件法宝。

我们先来看第一件:点。

师:这些鱼的身上都有什么呀?

生:身上有很多小点。

师:有了这些点,这些鱼变得多漂亮啊!怎样用点来装饰鱼儿呢,我们一起来看。如果鱼儿身上全是这样的点,那就成了一堆乱麻,毫无美感。聪明的同学是这样来装饰鱼儿的。(课件)你看出来了吗?

生:原来点可以有大有小,有虚有实,经过点装饰过的鱼儿变得更加活泼可爱了。

我们再看第二件法宝:线。

师:如果鱼儿的身上都是这样的线,就成了马路上的斑马线了,只有当粗粗细细的线组合在一起,才会有节奏感。弯弯曲曲的线看起来多有动感啊。不同的线组合在一起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最后是第三件法宝:面。

师:这些鱼儿身上有大块大块的色彩,这些大块的色彩在美术中叫做“面”。如果鱼儿身上都是面,那就成了“有眼无珠”啦,所以只有合理运用块面,才能使鱼的纹样对比变得更加强烈,我们来看,是不是?

小结:我的3件法宝介绍完了,它们就是活泼的点、洒脱的线、稳重的面。(课件)它们是纹样设计的三大基本元素。其实点、线、面的设计是相对的,点大了就成了面,线条短了就成了点,点连成一行就是线,线连成一片就成面,我们要想合理运用点、线、面这三大元素,就要注意疏密、大小、虚实、对比的变化,这样的作品会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感受。(课件)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鱼的设计都用到了这种方法。(课件分步介绍)

师:好了,看了那么多作品,你也可以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给你的鱼儿画上有趣的纹样,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5.学生第二次作业

师:在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里,这是海洋公园门口的磨砂灯柱,我们看到只有水草和珊瑚,还需要许多的鱼儿加入。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赶快把手中的鱼儿画上漂亮的纹样,然后把它剪下来,像老师手中的鱼儿一样留一条边,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到我们的灯柱上来,好吗?乘着音乐我们赶快开始画吧,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就该完成了。(循环播放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一、展示评价

将作品贴到装饰柱上来,互相欣赏评价,体验装饰美感和成功后的快乐。

师:谢谢大家一起合作把柱子装饰得这么有趣。真好!

二、课后拓展:鱼纹艺术品的欣赏

让我们来了解一点鱼的小百科。

人们常常借鱼表达美好愿望。希望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就贴“年年有鱼”的剪纸窗花;希望孩子从小奋发向上,将来可以飞黄腾达,就让他们多看看“鲤鱼跳龙门”的年画。

用鱼来设计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接着看。再出示一组图片:

1、青铜鱼币

这是三千多年前商代出现的一种货币——青铜铸造的鱼形钱币。看,一条直的扁平的鱼的身上布满了整齐规则的纹样,显得小巧玲珑又简洁大方,富有装饰美感。

2、鱼形玉佩

这是西周时期的一块鱼形玉佩。3000年前的工匠用玉石做出一条弯曲的鱼,然后再在上面以细线勾勒出眼、鳃、鳞、尾巴等结构,并且进行装饰化处理,非常精美。在它前后两端打上孔,穿上线,挂在腰间既美观又吉祥。

3、鱼形身份证

身份证并非当今社会才有,我国古代社会早已出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代朝廷发给官员的“鱼符”,它用木头或金属做成鱼的形状,分左右两片,鱼符里面刻有官员姓名,在哪里做官,做几品官等。它的主要用途是官员被应召入宫时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是我国最早的“身份证”。

4、三彩鱼形壶

这是辽代的一个三彩鱼形壶,壶的形状模仿鱼的样子,造型奇特,十分生动巧妙。它的表面是黄、绿、白三种釉色,清新、淡雅,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师:看看这些作品,让我们由衷感叹,设计师们多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啊!

三、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鱼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影响着人类的艺术,从而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最后我想说,鱼是美丽活泼的动物,鱼是丰收和富裕的象征,鱼会变成美丽的纹样,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10课 黑 白 灰

教学目标:

1、了解黑白灰画面中的智慧性和趣味性,能够利用点、线、面中线条和点的聚散、大小、形状,使画面产生不同的灰来进行黑白灰的创作练习。

2、通过欣赏、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发现画面中不同层次的黑白灰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了解黑白灰在通过合适的搭配,可以给我们带来简洁、爽朗、高雅、悦目的效果,避免沉闷、平板、软弱和含糊。

3、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生活中的黑白灰存在的关系。运用所学的黑白灰知识,分析作品、提高欣赏水平,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不同层次的黑白灰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了解黑白灰在色彩中是表现深浅、层次关系的参照。初步运用黑白灰来组织画面。

难点:学生对画面形式感的把握,能用点、线、面的形式进行黑白灰画面的装饰,注意用线条和点的聚散、大小、形状,使画面产生不同层次的灰。

教学准备:

教学PPT、黑色胶片、勾线笔、范画等。

第一课时

一、视觉大发现游戏

1、(在不同背景中出示黑白方块)看一看它们一样大吗?(看上去白色的方块大,实际上黑白方块一样大)为什么在不同的相对背景中黑色和白色会产生这种视觉误差呢?黑色带给你什么感觉?白色呢?

学生发现:黑色给人的感觉是不透明的、厚重的,有收缩感。

白色给人明亮、通透和轻盈感,白色有反射光线的作用,有扩张感,所以白色方块给人的感觉更大。

2、你知道黑色和白色混合,会变成什么颜色吗?(灰色)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黑白灰》。

二、欣赏发现

1、这些美术作品运用了黑白灰的表现形式,你找到黑白灰了吗?

图1:古代黑陶——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学会了使用黑白来装饰生活用品了。

图2:齐白石《虾》——深浅不同的灰色让这些虾子灵动起来,大片的空白让人想象水的清澈以及虾在水中的自在。图3:树和倒影——黑色和深灰色让人感受到树林的茂盛,倒影中的浅灰色水面让画面更有层次,空白处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面,立即让画面鲜活起来。

图4:村庄——不同深浅的灰色表现了远近不同的景物。

2、讨论:你发现灰色的特别之处了吗?

学生发现:灰色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浅灰色彩明亮些,深灰色彩暗一些。黑和白给人的感觉很强烈,将灰色融入画面中缓和了黑与白的单调,各种不同的灰色让黑白画面更丰富、细腻。

3、教师小结:黑白灰的合理搭配使画面变得刚柔相间、层次丰富。浅灰让人感觉高贵优雅,深灰让人感觉朴素沉郁。

三、观察探究

1、在色彩缤纷的世界中,你有没有留意过我们身边的黑白灰呢?

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黑白灰。

2、出示我们身边的黑白灰图片:动物中的黑白灰;生活用品中的黑白灰;建筑、装潢、广告设计中的黑白灰;自然景色中的黑白灰„„

3、讨论:生活中黑白灰设计给人的感觉。

学生发现:五彩斑斓的世界中,黑白灰的设计给人以简洁、明

快、自然的美感。黑白灰给五彩的世界带来了层次感、节奏感。

4.彩色世界中有黑白灰吗?请你试着找一找色彩中的黑白灰。通过彩色照片的灰色处理观察色彩中的黑白灰。

5、学生发现:在照片中除了黑白两色,其他颜色都能变成深浅不同的灰色。不同的色彩表现为不同的灰度,纯度高的颜色变为浅灰,纯度低的颜色变为深灰。

6、实验:通过黑色胶片看看室内室外,说说眼前的景象有何变化。

学生发现:看到的事物变灰暗了,物体的层次感更明显了。教师小结:画面中有了黑白灰,才能够避免沉闷、平板和含糊。黑白灰给我们的世界带来节奏感、层次感、自然感。色彩缤纷的世界中,黑白灰在色彩中是表现深浅、层次关系的参照。

第二课时

一、表现方法

1、你知道怎样表现一幅画中的黑白灰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优秀的黑白灰艺术作品,看看它们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黑白灰。

2、学生发现:用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黑白灰,大片的黑色面是黑,空白是白色,线条、点的聚散、大小、形状,使画面组成的肌理产生不同的灰。

3、教师示范:用点、线、面表现黑白灰。

二、作业要求

1、请为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或景物进行黑白灰的装饰。

2、用点、线、面的形式进行黑白灰的装饰,注意用线条、点的聚散、大小、形状,使画面产生不同层次的灰。

三、作品展示

1、黑白灰作品展。组织学生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再说说其他同学作品的精彩之处。

3、请同学们提提建议,评价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怎样来

处理就会更好。

4、教师评价:欣赏、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建议。

四、课后延伸

在生活中巧妙运用黑白灰,找寻多种方式来表现黑白灰作品。

第11课 门 窗 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不同风格的门的图片资料,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门的不同风格,理解门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2、通过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媒材,大胆表现自己喜爱的门,在表现中能突出门的功能与整体建筑的和谐感。

3、通过欣赏各种风格的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筑的正确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不同风格的门的美感,大胆想象,以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门。

难点:学生在绘画时,如何个性构思与构图处理,并将门的功能性突出。教学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粉等各种绘画媒材。收集有关门的特点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门中的万千世界)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轻松一下,(播放《怪兽电力公司》的片头)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门中有着奇妙的万千世界,老师这儿也有一扇门,从这扇门的外观,猜猜门里会出现什么?(教师出示一扇绘满了汉字的门,里面有一个象形文字“门”)

师:谁能帮老师把它打开?念个咒语?(芝麻开门)师:是一个象形文字!猜猜这是什么字?(门)

师:为什么会有门呢?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个门是几扇?

是不是只有两扇的门?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门?(生答)

师: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对门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早上要出家门、进校门,考大学的时候要“鲤鱼跃龙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门

二、欣赏探究 了解认知 1.了解传统之中国的门

师:门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呢,关于门的秘密就在这扇门里面(教具),让我们打开这扇传统之门,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请思考这些门的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师生共同探讨、交流。2.了解传统之外国的门

师: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而不同风格的建筑就会有不一样的门!让我们一起欣赏国外经典建筑中的门。

师:印度古代神庙门,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神秘的、压抑的„„)

师:有一种图腾崇拜的感觉,是吗?所以说,门的设计一定要为整个建筑服务,突出它的功能性与美感,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点击课件)

3.现代建筑的门

师:埃及公园大门,它的整体造型像什么?(小丑的脸,窗户像是它的眼睛,门好像是它的嘴巴)

师:看到小丑,你会联想到什么?(马戏表演,让我们感到快乐)

师:说得非常好,你们喜欢公园吗?公园是一个让同学们高兴的地方,它的门设计成小丑裂开笑的嘴巴,是不是在向我们传递快乐?

师:设计师的构思真是巧妙,再来看看它的色彩?(鲜艳,颜色很多„„)

师:那它给你的感觉是热闹还是安静?(热闹)

师:好的,根据我们的探讨,你觉得设计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构思新颖、造型与色彩设计巧妙、实用性与装饰性突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练习解决难点

通过分析典型图片,师生共同找寻设计“门”的方法 1.构思——首先确定门的功能,然后决定你的造型。2.构图——开阔的可选择横构图,高耸的可选择竖构图。3.色彩——突出门的功能(暖色调或冷色调、色彩的纯度)。

二、学生作业 巡回辅导

教师出示:图书馆、购物广场、儿童乐园、汽车城、菜场、自己的卧室,或自由选择、想象一个建筑,为它设计一个门。

要求:1.构思新颖,突出门的功能性。

2.创造性使用各种绘画媒材。

三、展示作品 自我评价

生自评,生互评,师生从构图、装饰手法等方面去评价作业。

四、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师(打开“梦想之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门,关键是能否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去打开这些门,寻找人生幸福的宝藏。

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尝试用陶泥、剪贴或立体制作等形式表现设计的门、窗、墙。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6.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六

岳村镇桥沟小学

王晓蕾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二、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三、新授:

1、欣赏: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四、反馈:(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④你还想了解什么?、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五、拓展:

1、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2、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学习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二、组织学习:

1、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意图: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2、播放学习课件《生活中的暖色》。意图: 了解生活中的暖色。

3、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火、阳光、花朵;喜庆、欢快、热闹的场所)

三、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四、艺术实践:

1、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你的感受。

2、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五、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六、评价作业:

1、介绍你画中的暖色;

2、表达了自己什么感受?

3、你认为自己的画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学习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 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收集表现水的图片。

二、组织学习:

1、放映学习课件《生活中的冷色》;

2、播放自然界的水波纹;欣赏书中图片《水》。

三、组织研究活动: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六、展示评价: 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第4课 快乐的人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学习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3、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小组研究: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三、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五、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六、作品展评: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三)学习材料:

白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导入新课:

语言组织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二)小组讨论: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动手实践: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第6课

猜猜我是谁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难点:如何用线表现人物头部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语言组织学习。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讨论:展示几位本班同学背面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板书课题。

2、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3、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

4、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5、小组讨论:赏析《未来世界》讨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6、利用教材上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幅,为什么?

7、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8、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践:

1、布置作业。巡视辅导。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2、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第7课

有趣的属相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应会: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2、隐形内容与目标:

(l)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2)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尝试在方寸之间表现、感受设计之美。难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水粉色、毛笔、卡片纸、笔洗。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

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

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2、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探究学习: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

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

四、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

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五、作品展示、评价: l、展示学生的作业。

2.组织学生评价,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第8课

棋牌乐——棋篇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难点: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 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学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二、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提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

(如说明.画面…)

三、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四、组际交流: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五、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一起来玩完成的棋子。

第9课

棋牌乐——牌篇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牌的设计制作和玩的方法。

难点:牌的设计制作方法、材料的使用合理以及设计是否美观、大方和实用。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打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

[学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打过扑克牌吗?好玩吗?

二、对牌的玩法进行研究:

提问:(如书18页)一副英语牌怎么玩?

三、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四、讨论与分析: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五、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六、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10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应会:1)能比较中外作品,评述萁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感悟艺术家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2)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花美化生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大自然更加关注,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学习用美装扮生活,用美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齄。

2)通过欣赏,发现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工艺品中花优美的造型,培养学生珍视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难点: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材料:

花的图片、资料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认识各种各样的花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闻一闻花香)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

二、讲授新课:

l、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1)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a对比实物瓶花,观察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b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2)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a生动的花瓣b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c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1)工整、细 腻2)大气、豪放

三、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

四、学生进行评述:观看《粉彩百花圈瓶》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五、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

1、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2、出示书中第21页房间布置图片。提出问题: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第11课

画水果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构图。(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二、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3、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4、打开书,欣赏: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②欣赏学生作业。(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五、小结: 组织交流。

第12课

娇艳的花

(一)学习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学习过程]: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一、引入新课: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二、新授课:

1、提出问题: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2、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3、教师示范。

4、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5、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四、小结 :学生互评:a、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是否掌握b、能否巧妙地运用颜色晕染的作用,来表现花儿的特点。

第13课:多姿多彩的靠垫

(一)学习目标:

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难点: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三)学习材料:

剪刀、胶水、较硬的卡片纸、水粉色等

[学习过程]: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

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

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

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一)学习目标:

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三)课前准备:

有关生活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

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打开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四、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 2大胆地展开联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15课: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一)学习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难点: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三)课前准备:

学习课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物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

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组织研究: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四、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五、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六、作品评价:

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16课:亲亲密密一家子

(一)学习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难点: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三)课前准备: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等。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的亲密合影,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收集表现人与人之间或动物间亲情图片。[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

四、教师演示:

1、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五、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六、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七、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17课:泥玩具

(一)学习目的: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了解)

2、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接受)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

难点: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三)学习准备:

1、教具:课件、大屏幕投影、实物展示台、部分民间玩具实物。

2、学具:各种民间玩具。[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

(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2、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三、艺术实践:

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四、小结:

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18课:漂浮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三)课前准备:

各种材质的废旧物品,如彩色纸、小木条、塑料瓶,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学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四、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19课: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

(一)学习目的: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2能利用电脑绘画的画中的独特笔工具进行自由创作。

难点: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

(三)课前准备:

1.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2.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3.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学习设施。[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过程:欣赏美术电脑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

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

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四、艺术实践:

布置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学生互评、互欣赏。

五、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 20课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

(一)学习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隐性目标: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学习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子、胶水、卡纸……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学习调整

课前作业: 请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一、组织学习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

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

(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3、仿照书上的剪纸做一做吧。

个别回答。观察分析。小组交流,讨论。仿制。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交流。(演示)

四、课后作业:

下次我们要做一件大的剪纸,请准备好彩色纸(8k)。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第二、三课时

一、组织学习: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剪纸作品。(课件出示)

2、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3、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四、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五、教后小结:

7.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七

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进行整体备课时,笔者对第23课《卡罗纳》的教材用件的拟题存在了异议,觉得有必要进行指瑕。笔者认为,此课的标题对小学生的习作,特别是习作拟题方面无法形成“正能量”,甚至是一种误导,理由如下 :

一、本标题将“配角”当成了“主角”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接触了不少的文本资源后,他们都知道,标题若是以人物为题的,这个人物一定是这篇课文的主角,也就是说,故事一定是围绕着这个主要人物展开的。这是一个文学常识,小学生也定然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定式。

但,当我们细读这篇课文时,你会发现,卡罗纳并不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从文本着墨来看,老师、“我”花的笔墨不少,老师有两段话,“我”有心理活动,有具体的动作等,还有关切卡罗纳的其他不知名的同学,当然,还有家长代表——“我”母亲。若从篇章用墨来看,定位卡罗纳为故事主角,显然是有偏颇的。

二、本标题将“事件”当成了“人物”

笔者认为,本标题在命题上最大的失误——本个故事围绕着卡罗纳母亲刚去世,他要回班级上课,教师提前对学生们进行“安民告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遵循教师制定的“二要”“二不许”——要庄重严肃,要热情对待 ;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紧接着,篇章的内容就紧紧地围绕着失去母亲之后的卡罗纳回到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同学和“我”是怎样对待他的,放学后,“我”母亲又是怎样善意地用“推开我”这样与往常不一样的举动,“推醒”“我”拉卡罗纳一块儿回家的情景。

从全篇描述来看,卡罗纳失去母亲,成了一位可怜的孩子,这是这个温暖的故事的“引子”,故事的铺展都是围绕着这一意外惹人生怜的“事件”展开,这是事件,并非主要人物,这个事件,对这个篇章的主题内容而言,仅是“线索”,并非主线,若以“人物取代事件”,显然也是不恰当的拟题。

三、本标题将“单元”当成了“空气”

编者在编写整组教材时,一定会考虑到整体性、连贯性与一致性。该课位于该册教材的第六组的第四课,其他几课除了《古诗两首》外,分别是《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但从命题上看,《搭石》符合本文的写作特色——借物抒情,借回想家乡的“搭石”及乡亲们围绕搭石发生的系列感人的、平凡的场景,娓娓道来这一家乡特有的风景,篇章篇末深情写道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围绕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与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抽取骨髓,辛苦奔波,连夜为大陆的小钱移植骨髓,拯救生命的动人故事,篇章的主旨也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得以揭示,本标题与篇章主题浑然天成。《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拟题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基本是相同的情形。

既然,本组教材的其他几篇课文,在拟题上有着一以贯之的命题习惯,为何到了第23课,在文本拟题上就突然出现“变式”呢?是编者的有意为之?还是编者的疏忽呢?在这一课的文本拟题上,笔者在质疑编者将单元组的存在无视化,将其当成了空气。

四、本标题将“原著”当成了“摆设”

在本课的课后,编者安排了一个“资料袋”,详细介绍了原著《爱的教育》,在这一课的“导读”部分,编者也鲜明地指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

笔者更喜欢《爱的教育》的原名——《心》,从原著中,读者可以从一百个故事中感受到一颗颗跳动的真挚与火热的心。译成《爱的教育》,旨在希望读者能从这一百个故事中接受爱的洗礼,感受爱的阳光,以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让读者接受爱的教育,接受熏陶,人人都成为有爱之人,笔者想,这应该是作者、译者的共同期许吧。

既然是这样,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射到《卡罗纳》一文上,卡罗纳留给读者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哭”,未进教室时,“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孩子,也是失去至亲至爱的亲人的人之常情);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翻开书后,看到母亲拉着儿子手的插图时的“号啕大哭”(这是触景生悲的真实表现)。若以《卡罗纳》为标题,试问,卡罗纳除了伤悲之外,他还能给读者留下什么?若牵强地解释,只能说,从卡罗纳的表现中,可以告慰读者的是,卡罗纳是一位孝顺的孩子,对母亲是怀有真感情的。仅此而已,这与《爱的教育》全书的题旨应该是不合拍的。就全文内容而言,卡罗纳能从失去母爱的阴影与低谷中走出来,得益于老师、同学、家长的细心、温馨的呵护,给他时间,处处提防着刺激到他,担心伤到了他,等待着他的慢慢坚强。这份爱,是献给卡罗纳的真爱,这份爱的施与者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才是这篇课文所要告诉读者的爱的真谛,这篇课文仅是一百个故事中的一个。因此,就全书的内容来看,本课的拟题显然也是与原著主旨“格格不入”的。

鉴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卡罗纳》一课的标题拟定欠妥,对文本的价值意义而言,不利于学生用“文本”影响自己的语文学习。故此,笔者建议,该课的命题应该修改,若是拟题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选项供参考 :《期待坚强》《传递温暖》《爱的目光》《温暖的宽慰》……

教材虽然是例子,但对语文教师,对学生来说,教材又是重要的凭借,用批判的视角看教材,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因为爱语文,爱教材,真诚地希望她能越变越完美,越变越规范。

摘要:教材选文,一定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学段,精心选择与编排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材选文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力的发展。因为,典范式的选文对小学生语文知能与智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四年级美术上册湖南版 篇八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上一篇:搞笑婚礼司仪主持词下一篇:简单购房经典协议书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