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2024-09-22

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精选12篇)

1.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一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你需要有的6个新观念

2010-07-14 23:08:09 来源:传媒人网 作者:冉冉 【大 中 小】 关注度:5084 评论:5条

编者: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们,也许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你的复习和发展,专业课复习中,你需要有新的观念为指导来拓展视野,传媒人网资深版主冉冉以四川大学为例阐述了专业课学习中你应该有的6个新观念,希望这篇文章会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不要再迷信那十一本参考书,如果我现在重新复习的话,我宁愿多看点原著,如《消费社会》《理解媒介》《做新闻》等等。。读原著远比那些二三手资料来的直接,而且更能了解其愿意。书读多了,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导论”“教程”之类的东东抄袭得那叫个不完整啊。

2、考研的重点并不在于你是否适合背书,更多的在于是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独特性,以及你是否有做学术的潜力。也就是说,你很难在现在的史论和业务卷子里找到诸如“党的喉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等等的字眼或出题方式了。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非“中国”这个偶然。

3、角度和观点的创新。我只是说新闻这边的哈,传播怎么样我不清楚。川大业务每年考评论是必然。“现在新闻的竞争就是观点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能否会写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评论是区别于“新闻民工”与“新闻人”的关键。因此,重视新闻评论写作吧。(编者:大家可以将写的文章在传媒人论坛交流,会有版主和热心会员给你指出问题所在。)

4、不要为你跨专业的身份自卑。新闻这个行当,就需要杂家,就需要综合知识背景。因此不管在笔试或复试中,请不要刻意回避自己的本科学术身份,这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特点,你优于别人的长处。要善于把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新闻传播专业结合起来。而这,说不定就是你以后的研究方向。

5、学会中立,他者思维看问题,不作价值判断。既然都准备读研了,那么至少我们开始逐渐踏入学术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有些规则我们得守住。第一准则就是,作为一名“研究者”(远远谈不上,但愿吧)一定要坚持第三方立场,中立地看问题。这得反映到你初试或复试中,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热爱,而偏袒一方(比如中外新闻报道对比就是典型)。要知道,任何热爱都是盲目的。只描述,不判断。

6、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读了一年我越发觉得,老师们在判断试卷的时候应该更期待考生们的批评的思考吧,比如对某一原理的质疑,某一现象的批判,而非仅仅是“哦,反正我晓得这个原理,背下来抄上去就行。”这样的话,你可能仅仅得个平均分而已。批判性思维绝对是有意义的,学会从反方向看问题,有时候比你从正面看问题要容易的很多,答题也如是。

2.考研网站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篇二

摘 要 本文以网络媒体为例,从网络媒体考研信息的传播现状、网络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对考研信息传播的影响描述了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体考研报道的特点,结合现状,对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方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网络媒体 考研网站 传播

一、网络媒体考研信息传播现状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已经被我们认知和接受,我们充分享受着由它带给我们的新鲜快捷的信息。具体到对考研信息的传播,网络媒体更是独显其魅力。从类型上分,大致有诸如考研加油站(www.kaoyan.com)此类的专门网站、也有搜狐考研专区(www.edu.sohu.com)这样的综合网站和山西教育网考研专版(http://www.sxjyt.edu.cn)这样权威性的专业网站。在下面两个部分,以这三类风格迥异的网站为例,阐述网络媒体在考研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二、网络媒体在考研报道方面的优势

我国在过去传统考研教育时期,凡参加研究生考试,所得知有关信息大多是通过传统媒体:电视、报纸、文件。对于各学校等具体信息更少,如果所报考学校与自己住地不一,或许还必须长途跋涉,亲自到学校了解考研方面相关信息,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而且因此也发生了很多人干脆将时间完全花费到学习上,不去了解信息,从而导致考试失误的情况。随着网络媒体的应用,政府、学校、商业机构都已经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将最新的考研资讯发布到自己网站上。网络媒体能够给提供相对全面、快捷、准确的考研资讯,大大提高了考研学子们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可以分别列举三方面例子:

1.政府门户网站:山西省教育厅的山西教育网(http://www.sxjyt.edu.cn/),这其中就包括有“山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这个网页(http://xwb.sxjyt.edu.cn/)。

2.專业门户网站:考研网(http://www.kaoyan.com),这也是目前全国所有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关注最多的一个网站。它的主页面就分为:基本内容、考研调查、考研人心路、考研资讯、各科资料以及论坛。以下就详细论述“基本内容”板块之中的具体信息。

3.商业门户网站:搜狐(http://www.sohu.com/),目前国内五大商业门户网站之一,受众人数庞大。该网站中也有对考研教育方面介绍的专门网页(http://learning.sohu.com/kaoyan.shtml),该网页中包括“报考指南”、“政策资讯”、“复习备考”、“互动专区”四大模块。另外,这些网站还有搜索引擎和友情链接功能,能够让考研者更加迅速地查找资料,更方便快捷地了解相关的考研方面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

从这些相关网站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媒体的作用:方便性、全面性、高效性、人性化,实时性,无区域限制性、资源共享性,形态丰富性。从考研教育的角度,纵观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它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最新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节省人们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社会资源,用少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同一个工作,并收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三、网络媒体在考研信息传播方面的负面影响

考研学子在充分享受了诸多各类考研网站给予的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深深为网站中一些负面因素困扰,并有越演越烈之势。网站上收费系统的漏洞、网站内容的更新、对网站权威性的质疑、网站中信息库中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在链接方面的不畅通以及信息污染等等,都是伴随着网站中为我们提供的各项服务而产生的。

(一)网站内容更新缓慢

1.在很多知名度欠高的小型专业考研网站中,有些消息的头版头条竟然还是2004年甚至更早的信息。在我们这个以秒来计算的社会,如果当用户看到是昨天的消息都会自觉不自觉的遗弃,更何况是若干年以前的信息。及时更新的信息对考研学子来说异常重要,在紧张复习过程中,大家都想最快的得到最新消息。

2.适合用户的需要。论述了时间的问题,下面就空间上的不当安排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虽然现在大多专门考研网站都有各方面板块,但是这种安排往往倾向于商业化,任意点击一些考研网站即可看到,页面最显眼、最夺目的地方往往是辅导班的招生广告、形形色色的培训学校,而考研人最关心的对学习方法的介绍、难题的讨论却都在二级三级网页,需要一步一步的打开,只要用户想看这些内容,那么就一定逃不过商业广告的围追堵截。

(二)对网站权威性的质疑

主要针对一些影响力较小,受众范围较窄的考研网站,这些网站都有着共同的特征:经济至上,唯利是图。可以说,现在一些打着“考研信息传播网站”旗号的网站,抓住了考生求速成心理,招摇撞骗。传播学中有关受众研究的“魔弹论”、“皮下注射论”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理论基础,浏览网页的考研学子不仅是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反馈者,他们直接决定了自己对信息的筛选。

四、考研信息传播的未来发展

完全依托于网络的考研网站,如果没有网络的蓬勃发展,那么就没有考研网站如今的繁荣兴旺。新技术的应用在未来考研信息传播中的发展:网络媒体、远程教育、数字电视的出现,让考研信息的传播又增添了更多的渠道,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这也是因为考研网站具备它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交互性强以及个性化。它们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式的很多缺陷,因此,也可以预见这种新技术在考研信息传播领域在未来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蕾.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传媒透视.2001(8).

[2]王伦.互联网能否拯救传统媒体.chinaByte.2001(1).

3.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三

一、广告学的参考书:

新闻传播学:

传播方面:《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赠补版)》李彬。

新闻方面:《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广告学:《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

《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威廉·威尔斯(William Wells),桑德拉·莫里亚提

(SandraMoriarty),约翰·伯奈特(John Burnett),(译 者)桂世河(译者),王长征。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内容,也就是说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以参考书为基础,别的书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条件允许的话都最好都买最新版本参考书,因为每年的考研都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些变化,及时的知道还是比较好的。

二、下面就谈一下我是如何准备专业课的。

首先,了解这个专业的参考书,有目的的挑选基本当做自己的参考书。然后是弄一本真题,一本叫《武汉理工大学广告学综合考研复习精编》的书,里面是包含了真题和答案的,这本书就是可以当做复习参考书也可以用作真题的练习,挺好的,当时自己的参考书已经很多了,就没买,听说挺好用的,可以考虑购买。

然后在网上找参考书的笔记,其实也不是笔记,就是类似一些考生的复习总结一样的东西,这类的复习笔记偶尔能在论坛上出现,但是比较。如果能找到的话,复习将会事半功倍,效率会提高很多。

最后就是要学会安排自己的背诵时间了,听一个学姐说过,其实专业课一点都不难,只要有恒心,付出了努力就行,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技巧,要做的就是认真的背诵。相信读文科的同学都感同身受。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要适时的关注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的网站,可能会有参考范围什么的出现,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还考可以关注考研的微博,上面会有很多有用的考研信息和知识。

最后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多写点多写点多写点,一定要记得加上自己的观点。广告的题目比较活,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都可以用上,这些都是可以加分的。

4.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四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新闻理论 708

适用专业:新闻学 传播学

注意: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名词解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新闻理论

2.发展新闻学

3.媒体融合4.媒介内容管理

5.接近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社会有哪些新闻传播工具

2.简述“经济体制决定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的命题内涵

3.简要回答新闻媒介如何引导舆论

4.简述将新闻指导性寓于新闻特点之中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的作用

2.从“软实力”角度谈新闻媒介如何影响与作用与国际关系

四.小论文(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5.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五

635 传播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分×6)

1、传播

2、微信

3、社会责任论

4、意见领袖

5、非语言传播

6、守门人

二、简答题(15分×2)

1、(这个记不起了 额啊 对不起大家,记起来会即时更新的。)

2、手机人际传播的内涵及特征。

三、论述题(30分×2)

1、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2、何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功能有何异同?结合实际说明。

四、评论题(30分)

6.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六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期刊出版共被引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2)03-0017-08

1引言

自从世界上最早的两份学术期刊——法国的《学者周刊》和英国的《哲学汇刊》——于1665年诞生以来,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学术传播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相对图书,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发行速度快、连续性强的优点,因此深得学者钟爱。一方面,期刊承担着同行之间交流信息和传递知识的传播功能:另一方面,期刊在很大程度上也扮演了质量控制和学术评价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期刊的发展必然反映学术研究的发展,因此期刊出版往往成为学者考察学术研究进展的切入点。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大多数新闻传播学期刊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相继创办。基于不同的特征或属性,这些期刊可以形成不同的期刊网络结构。以主管单位属性为例,我们可以大致将新闻传播学期刊区分为三大类:教学科研机构主办类、政府机构主办类和媒体企业主办类。但是,基于主管单位、创办时间、出版周期甚至是影响因子等属性形成的期刊网络结构并不能充分地反映期刊的集群分布状况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那么,国内新闻传播学期刊的集群分布如何,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又是如何呢?本研究试图利用期刊共被引分析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2文献综述

2.1国内针对新闻传播学期刊的研究

国内曾有多位学者关注和研究新闻传播学期刊。段京素和任亚素两度合作,分别以2000—2004年和2005-2006年CSSCI数据分析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团队以2004-2006年CSSCI数据分别考察中国新闻传播学期刊的二次文献转载和Web即年下载率、被引频次和被引广度以及被引速率和影响因子,其系列成果以专题的方式刊发于《出版科学》2008年第5期。蒋伟伟也曾利用不同年度的CSSCI数据分析国内新闻传播学的学术规范和期刊H指数。另外,高燕等人基于《新闻记者》(1983-2008)高影响力论文论述了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的发展与变迁。肖燕雄等人以2000-2008年《新闻大学》和《国际新闻界》为对象剖析国内新闻传播学期刊“院内发文”现象。王园利用2003-2008年CSSCI数据通过被引次数、不同学科之间引用情况以及对外文期刊引用等指标试图揭示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学术质量。

上述诸多的文献计量研究均为我们了解国内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依据。但同时也发现,这些研究并未涉及作为整体的新闻传播学期刊的网络结构,也没有对新闻传播学期刊的集群分布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行深入探索。这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学术界针对新闻传播学期刊所作研究中的一大缺憾。

2.2期刊共被引分析及其案例研究

期刊共被引分析是在文献共被引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献共被引”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Henry Small和前苏联I.V.Marshakova于1973年提出。所谓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或多篇文献同时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文献所引用,共同引用它们的文献数称为共被引强度。共被引强度越大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越高。将文献共被引中的研究对象从文献延伸到期刊,就形成期刊共被引。期刊共被引分析把数量众多的期刊按被引证关系联系起来,从利用的角度揭示学科期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特征。同时,期刊的共被引也反映了它们之间某种学科或专业上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密切程度。

国内外有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利用期刊共被引分析的方法研究某一学科各个期刊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整体的网络结构。比如说,应用期刊共被引分析方法,McCain试图揭示美国经济学期刊的网络结构,LiuZao则对国外城市研究的期刊进行可视化工作。利用同样的方法,国内学者岳洪江与刘思峰合作对管理学期刊进行共被引分析,姜春林等人则针对科学学期刊进行了共被引分析。自从邱均平和李俊佩利用期刊共被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进行相关分析后,张蔓蒂、王召兵等人也利用同样的方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进行类似的研究。这三个研究利用相同的方法从事同一主题的研究工作,只是在研究样本数量的确定和具体的分析方法稍微有些区别。

相对于文献共被引和作者共被引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方法发展得相对缓慢。一方面,利用期刊共被引分析的案例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某些具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上还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尽管如此,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案例还是为本研究利用共被引分析方法从事新闻传播学期刊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照。

3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期刊共被引分析法。具体而言,在设计方面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

3.1研究样本的确定

我国新闻传播学期刊共有60余种,考虑到学术水准问题,本研究选择研究样本以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两大评价系统为准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选定的新闻传播学期刊共有15种。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0年版)遴选的新闻传播学期刊共有28种,包含CSSCI选定的所有期刊。因此,本研究将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遴选的28种期刊作为获取研究样本的依据。考虑到《新闻界》与《国际新闻界》在刊名的精确检索方面属于包含关系,为了确保数据的精确性,本研究排除《新闻界》。同样的道理,本研究也排除《传媒》,保留《传媒观察》。

因此,本研究最终获取的有效研究样本为26种期刊。按其刊名首字母排序,它们分别为:《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广角》《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传媒观察》《当代传播》《电视研究》《读书》《国际新闻界》《科技与出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以下简称《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知识》《中国报业》《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记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图书评论》。

3.2原始数据的获取

在确定26种专业期刊后,本研究利用中国学术

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获取两两期刊的共被引次数。CAJD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700多种,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的收录也是相当全面的。因此,利用CAJD获取期刊的共被引次数数据,其质量是比较高的。在具体操作方面,本研究利用CAJD的“参考文献”字段检索功能,对两两刊名进行“逻辑与”匹配,同时设定“精确匹配”。考虑到部分新闻传播学期刊在早些年不太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所以本研究将检索年限设定为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数据。之后,利用EXCEL表格的行列交叉记录两两期刊的共被引次数,最终得到一个对称矩阵。为了后续数据分析的需要,本研究用各自行列的最大值加1的方式填充对角线上的空缺值。

3.3矩阵数据的分析

本研究首先将原始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然后采用SPSS软件提供的分层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ClusteringMethods)和多维尺度分析法(MultidimentionalScaling)对相关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分层聚类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聚类方法,由于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计算方法灵活多样,能够适应不同的要求。利用分层聚类谱系图可较为清晰地看出全部样本的聚集过程,从而可做出对全部样本的分类。而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可以创建多维空间感知图,图中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反映了它们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4主要发现

4.1构建的新闻传播学两两期刊共被引矩阵

表1是由选定的26种新闻传播学期刊共被引数据构建的原始矩阵,其中的行列交叉点数据代表了两两期刊被第三种期刊同时被引的次数。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编辑学报》与其他多种期刊的共被引次数最多。具体而言,它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共被引次数分别达到1887、635和500,位于所有期刊两两共被引次数的前三甲。《现代传播》与其他多种期刊的共被引次数也较多。它与《新闻记者》和《国际新闻界》的共被引次数分别为459和444,在所有期刊两两共被引次数中位于第四和第五。

相比而言,《电视研究》和《中国图书评论》这两种期刊与其他期刊的共被引次数较少。其中,《电视研究》与《出版广角》《科技与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共被引次数均为0。《中国图书评论》与《新闻战线》《新闻知识》《中国报业》《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的共被引次数均为O。同时,《电视研究》与《中国图书评论》两者本身也没有被任何第三种期刊同时引用。

图1是本研究利用UCINET6.0中的集成NetDraw软件自动绘制的26种新闻传播学期刊两两共被引网络图谱。NetDraw是由SteveBorgatti撰写的免费软件,该软件同时适用于1-模和2-模社会网络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它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关系,并利用节点属性设置颜色、形状和节点的尺寸。在图1中,四方框代表了各种期刊,两两四方框之间的连线代表两种期刊的共被引关系的存在。如果两两期刊之间存在连线,而且连线越粗,则进一步表明这两种期刊同时被引用的次数也越多。正如图1所示,《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由于共被引次数高达1887次,所以两者之间的连线相对于其他连线显得异常的粗。《中国图书评论》与《电视研究》《中国报业》之间不存在连线,则说明彼此之间不存在共被引关系。

4.2利用分层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

基于26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两两共被引次数形成的共引矩阵,本研究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得到如图2所示的聚类图。通过观察,我们能够非常容易地发现这26种新闻传播学期刊首先被区分为两大类:新闻传播类(14种期刊)和编辑出版类(12种期刊)。

在新闻传播类,《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相对独立为一类(暂且称之为广播电视类期刊),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剩余的大多数期刊又大致区分为两类: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和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前者包括《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后者囊括《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相对于与广播电视类期刊的关系,《传媒观察》和《中国报业》与前面提到的研究型期刊和行业性期刊的关系更为紧密。

在编辑出版类,《读书》和《中国图书评论》也首先相对独立为一类(暂且称之为读书及书评类期刊),两者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在剩余的期刊中,《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组成一类,并且前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其他的7种期刊组成另外一类。在这个类目中,除了《出版广角》之外,该类期刊又细化为两类: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和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前者包括《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中国出版》,后者囊括《编辑学刊》《编辑之友》《中国编辑》。

图3为本研究针对26种期刊两两共引矩阵所作的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其中z1和z2为研究者自行添加的辅助线。通过与前面聚类图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通过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其结果基本一致。首先,x线将26种期刊区分为新闻传播类和编辑出版类,左边均为新闻传播类期刊,右边均为编辑出版类期刊。然后,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Z1线使《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独立出来;Y线又将剩余的期刊划分为两组:以理论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和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其中,《中国报业》距离其他期刊稍远。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Z1线将《读书》和《中国图书评论》与其他期刊隔离开来;Z2线使《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从剩余的期刊中独立出来;而Y线将最后的7种期刊划分为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和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同时《出版广角》与其他期刊的距离稍远。

5讨论

5.1新闻传播学期刊两大分类的讨论

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科归属的讨论持续至今。1993年,教育部第二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编辑学、图书出版发行学作为两个二级学科列入其中。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第三次修订版将编辑学和图书出版发行学整合为“编辑出版学”,与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并列,同时作为“新闻传播学”类目的二级学科。2011年第四次修订版对“编辑出版学”的名称和归属未作改动。但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魏玉山同志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研究”经过调查论证,认为编辑出版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学科体系,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分野越来越清晰。南京大学出版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结合出版学在国内的教学科研情况,并参考出版学在英美两国的学科归属情况,明确指出出版学不属于传播学,并建议将出版学增列为一级学科。

可见,虽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明

确将编辑出版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下属学科,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若即若离的关系。事实上,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新闻传播学下只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并没有涉及编辑出版学。这也就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本研究将26种期刊首先区分为新闻传播和编辑出版这两大类别。这一发现也进一步验证了编辑出版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确实并不像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二级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那么明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有的广告学期刊均不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范围,所以本研究也没有将广告学期刊纳入考察范围。

5.2新闻传播类期刊内部亲疏关系的讨论

《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均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两份刊物的服务对象定位为广播电视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选登的文章在主题方面自然也就聚焦于广播电视专业[39-40],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两份期刊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相对独立,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紧密。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4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均为新闻传播学的教学、科研单位,注重理论研究的编辑方针。比如,《国际新闻界》在2010年发布的《投稿指南》中明确稿件形式的主体是研究论文,并且要求论文有新的学术观点或新的研究角度、新的研究方法,或有新发现。尽管《当代传播》的主管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但期刊定位跟上述4种期刊一样,明确为“以理论研究为主,业务研究为辅”。学者何志武对此进行回应,他指出《当代传播》避免了“纯技术研究”倾向,并未局限于发表由从业人员撰写的介绍采写编的经验总结。《当代传播》编辑方针的这种定位使自己跟上述4种期刊一样,都带有较为明显的“学院派”特色,因此这5种期刊的关系也相对紧密。

与此相对地,《中国记者》《新闻记者》《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都由媒体机构主办。这些期刊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重视实务性文章,包括从业人员的经验总结。比如,注重实践一直是《中国记者》的一个特色,它比较忽视学术理论,重视应用理论,比如新闻策划、采访调研和制作方法等㈨。实用性也是《新闻战线》的一大亮点。同样,《新闻知识》在办刊过程中,也将新闻实践的探讨始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相对于上述以理论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这些期刊并不重视所谓的“学术规范”,刊载的论文基本没有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因此,不管是基于文章的类型还是形式,这些期刊更偏向于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正是这种特征使得它们聚在一起,也正是这种特征使得它们与以理论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得以区分。

《中国报业》是由中国报业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内首家传媒经济导刊,定位于“报业传媒经管领域的理论研究、学术讨论、经验交流与推介传播”。该刊的这种专注于传媒经济管理领域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该刊会与其他新闻传播类期刊的关系较为疏远。但毕竟该刊涉及的研究对象聚焦于报业,所以它与由上述提及的研究型期刊和行业性期刊构成的新闻传播类期刊的关系自然要比它与由《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所构成的广播电视类期刊的关系更为紧密。

5.3编辑出版类期刊内部亲疏关系的讨论

《读书》由三联书店于1979年创办,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杂志”。《中国图书评论》是中宣部出版局为推动中国书评事业于1986年创办的,也是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书评刊物。虽然这两份杂志的主题都是“书”,但与作为一个专业的“编辑出版学”的研究仍然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尽管这两份期刊都出现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但相对独立的原因。

《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首先独立出来并聚成一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这3种期刊都以“科技”为主题。《编辑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报道国内外有关科技书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推动科技编辑学和科技期刊学研究服务。《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顾名思义,该刊以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而《科技与出版》也积极响应读者的需求,在选题策划方面,适应时代新的要求,做到进一步贴近实际(科技出版社工作的实际)和贴近编辑(科技编辑的需求)。可见,这3种期刊都聚焦于科技编辑和科技出版。

前面提到,关于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学科归属一直没有定论。其实,单就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关系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编辑出版研究界对此也一直存有争议。总体来说,不同的学者对两者的关系持不同意见,概括起来有“平行说”“连续说”“分支说”“融合说”。编辑学和出版学各自也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比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两者的相对独立性自然也就体现在学术期刊的专业定位上,《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科学》更多地聚焦于出版领域,而《编辑学刊》《编辑之友》《中国编辑》则将重点放在编辑领域。本研究结果从期刊共被引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出版广角》尽管刊名体现出强烈的“出版”倾向,但由于刊物的“广角”性质,在载文方面同时也刊登大量编辑领域的文章,所以既不属于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也不属于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

6结论

本研究利用多层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对新闻传播学期刊的网络结构做了探索性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新闻传播学期刊首先区分为新闻传播类期刊和编辑出版类期刊这两大类别。2)在新闻传播类期刊中,《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两类:以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研究型期刊和以实践总结为主导的行业性期刊。3)在编辑出版类期刊中,《读书》和《中国图书评论》两者关系密切,但与其他期刊关系疏远。其他期刊按其亲疏关系又大致区分为三类:科技编辑出版类期刊、以出版为重点的出版类期刊和以编辑为重点的编辑类期刊。

7.新闻传播学考研择校指南有哪些 篇七

第一,院校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越强,各方面的机会就越多。这里的机会包括校内和校外,在学校里获得的学习交流资源丰富,在学校外获得的实习工作机会多。

第二,专业学科排名。越靠前,越适合在本专业深造,如果你想深造,继续读博士做研究,建议报考排名考前的大学。

第三,专业设置情况,是否有你所喜欢的研究领域,并且考虑培养制度。如果你喜欢广告学,那就不建议报考上海交大、上海大学这些没有广告专业的院校,如果你很看重时间成本,就可以考虑北大这样两年制的学校。

第四,地理位置条件。你考虑好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生活资源与成本了吗?你的家人是否愿意你去很远的地方呢?

这里的四个客观条件,希望大家都能够综合来看待。

主观条件

考研,始终还是自己的事情,主观原因也非常关键

第一,你读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深造,还是为了就业。如果为了深造,那就选择专业实力较强的大学,如果为了就业,那就选择综合实力雄厚、地处发达地区的大学。

第二,考取难度。除了之前我们谈到的分数线、招生名额、推免率之外,还需要考虑真题的难度。你的意向学校是不是历年真题都比较稳定,有没有大的变革,或者方向是否能把握得好,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三,个人因素。兴趣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与几年前的高考不一样,现在的你应该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第四,其他因素。不要看我这里写的其他,就不重视哦,这里说的复习资源是否方便获取,信息是否畅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考得上研究生。有些学校,不提供专业考试大纲,没有参考书目,甚至也查不到详尽的名额信息。而有的学校则是将所有信息都公开公布,而且真题等重要资料也很容易获取。所以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在决定报考哪所学校之前,一定做好这些基本功课。不然看书看着看着,又找不到必要的资料,难道不累觉不爱吗?

做好了决定,确定好了学校,接下来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追逐目标。

这里送给大家两个词:专注、坚持。

专注于自己,专注于目标。不要轻易因为周遭环境的影响而怀疑自己,怀疑目标。

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坚持到底。

8.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八

一、名词解释(30):

(1)新闻价值(2)媒介融合(3)《向导》

(4)苏报案(5)库利(6)既有政治倾向假说

二、简答题(30):

1、新闻媒介的负面影响。

2、受众作为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

3、简评抗战后的“第三条路线”。

三、论述题(90):

1、“走转改”的意义。(走:走基层;转:转作风;改:改文风)

2、赖特的四功能说,结合具体新闻事例说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以及简评我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从《大公报》的四不方针看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文人论政”的传统以及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新传实务

一、名词解释(30):

(1)新闻特写(2)中性报道(3)短评

(4)制播分离(5)媒介产品

二、简答题(30):

1、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应具备怎样的能力。

2、精确新闻的特点以及精确新闻采访的方法。

3、评论写作:老人跌倒了该不该扶。结合舆论的特点从评论员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介在报道此类新闻事件中的得失。

三、应用题(90):

1、消息写作:科技新闻人物报道,关于湖南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曾光明教授。

2、广告部各科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责,报纸的广告是如何定价的,广告经营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9.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九

2013年9月25日,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中国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朝克,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研究员宋小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吴飞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王怡红主持。

刘青副主任在发言中介绍了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概貌,阐述了开展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朝克副局长在发言中讲道:名词术语规范了,使用者才可放心使用。他还勉励与会专家学者同心协力把工作做好,不要辜负全国科技名词委和社科院的重托。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在发言中,介绍了组建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原则: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发展快,此次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建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既尊重老一辈学者的权威,又重视年轻一代学者的影响,老中青相结合。他希望各位委员要有责任感,认真对待,积极工作,并注意协作沟通,争取在两年内完成任务。会上,王怡红副主任介绍了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前期工作和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0.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简述 篇十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理论简单,实际操作复杂的学科。而考验主要是考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因此,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传播学并不难。

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西安交大07考研传播386西北大学新闻390)我们愿意给大家提供一点经验。

传播学考试主要考察两部分:1.传播学理论,包括传播学原理、新闻学概论、有些学校还要考中外新闻史。2.传播学业务,包括采访、写作、编辑。

传播学理论的考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 一些原理如知沟理论、守门人、培养理论、沉默的螺旋等等的理解和运用。

2. 传播学奠基人如拉斯韦尔,卢因,拉闸斯菲尔德,施拉姆等,及其提出的理论。

3. 新闻学主要考察对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对真实性,客观性、政治性,人民性,战斗性,指导性的理解即运用这些原则对现实媒体一些做法的评价。

4. 中外新闻史,是一门非常繁琐的学科,许多零碎的历史事件、形形色色的人物、报刊。尽管新闻史在分数上占得比列不大但知识点很多,而且没有侧重点。只能靠大家一遍一遍的记忆了。

传播业务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

1. 采访。这方面主要考察对采访过程中,采访技巧、采访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采访前应如何准备,采访过程中提问,记录的技巧与原则。还有采访的种类这几年也成为考察的重点。尤其是暗访。因为这几年暗访一直备受争议,引起了不少官司。对暗访的评价很多学校考过。

2. 写作。我认为课本上写作方面基本都是废话,理论方面内容极少,当然也不排除出题的可能。但是一般学校都会让考生针对材料写一篇评论,或者消息、通讯。这主要看个人文笔了。这需要多写东西,并注意格式的正确。注意:关于写作方面,肯定会出一个大题,就像语文考作文一样。

3. 编辑。主要也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如版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等在课本上明显的知识点。关于记者编辑的素养方面的内容,这几年经常考察。

另外,新闻敏感、新闻价值等也是重要的概念,还经常考这样一个问题当然要熟练掌握。

以上是对课本知识掌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那么复习过程中按怎样的顺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 看书。参考课本买到手后,现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包括目录,序言。有时候序言是相当重要的。如西安交大张迈曾主编的《传播学原理》的序言每年都有考题。一遍下来,不要求记下多少东西,只需对课本大体框架有所了解,看到目录上的章节不会感到陌生。

2. 看书做笔记。看完一本书后,千万不要放下去看另一本书,应趁热打铁,再做一遍笔记。这一遍时记忆的.过程,千万不要嫌麻烦,我的五本参考书每本都有厚厚的笔记。宁可慢一点也不能拉下知识点。

3. 背。每本书都做完笔记后就要开始背了。按照笔记背。遇到不怎么理解的地方再看书。当然有充足的时间的话,最好再仔细的看几遍书。以免有漏掉的知识点。况且,现在没有什么重点非重点的了,有些你做梦也不会想到会考的问题它就真的考了。

4. 看报纸和专业文章。我再考研过程中,一直坚持看南方周末,即把课本上的关于采访写作编辑的知识复习到了由学习了别人的写作手法啊。尤其是报纸上每期的方舟评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值得学习。而且,考研试题中总喜欢让考生举例说明某个问题,这就用到了报纸上的实例。

看专业课文章。如名师在北大的讲座、在清华的讲座。范敬宜,陈力丹,陈小川等。对一些觉得不错的话还可以背下来。考试的时候用上感觉知识面很广。这也是得分的闪光点。

总之,课本上的知识很重要,必须很熟。而看书,看报纸可以使你的答案更精彩,得分更高。况且,老师也不会喜欢只会背课本的学生。

还是那句话,传播学并不难,只要横下心,仔细看书,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就一定能考高分。同时也要注意政治和英语的学习哦。

11.新闻传播学考研学校 篇十一

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硕及专硕复试

北京大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硕士

一、复试科目:15分钟面试+英语听力

二、注意事项:注重英语能力;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灵活应对能力。

三、现场回顾:所有复试考生在一个教室内候场,而后按照顺序进行复试。基本上是6位老师复试1位学生.先问英语题,后问中文题。

四、调剂:可往本校其他院校调剂如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也可向其他学校调剂。

中央民族大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硕士

初试和面试所占分值比重:总分=初试+复试(各占50%)。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方式:范围包括专业课知识和英语知识。

一、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主要是自我介绍,一般不难。

二、笔试

靠考生的平常积累,但是考生也可以有针对性的突击一下,比如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的一些宏观的知识和名词解释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复试一共包括三大部分: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英语听力口语考试。

一、专业课笔试

每个方向复试科目都是不同的,满分100分。

01新闻实务:新闻实务

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基础统计学

03国际新闻与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实务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04电视新闻采编:电视新闻采编实务

05新媒体采编实务:新媒体采编实务

06口语传播实务: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

07品牌营销传播:广告与品牌营销传播基础

以04方向为例:

04方向复试参考书目是叶子老师著的《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近两年的《现代传播》(期刊)。

13年的复试真题一共有三道,分别是:

1、谈谈你对央视的“你幸福吗”报道的看法。

2、谈谈柴静的采访风格。

3、对央视2013年改版的看法。

由题目可以看出,复试题目都是比较灵活,考察考生对近期热点的看法。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除了要看指定的书目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认真看《现代传播》,没必要每篇文章都看,但和自己领域相关的一定要看,吸收消化大师们的观点,除此之外,要关注近期热点,这个可以通过多看杂志期刊来实现,比如《电视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记者》《传媒观察》

二、英语

英语的准备主要就是平时多听听力、朗读一些课文,可以用新概念三来练习,一般英语都能得70以上

三、专业课面试

专业课面试很关键。030405方向属于电视学院的,还要准备一张自己光盘,里面刻录自己拍摄或编辑的片子。面试流程主要就是先自我介绍,然后阐述一下自己的科研设想,接下来会抽题目来回答。最后,老师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问一些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

复试时间一般在复试线公布两周后,复试一天,上午笔试,下午面试。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加复试成绩。复试比例150%—200%。复试总分为300分,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外语听力口语三部分。专业笔试180分,专业面试120分。凡笔试成绩低108分、面试成 2 页 共 2 页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绩低于72分者,不予录取。

一、专业课笔试

备考策略:关注热点新闻,关注新媒体最新动态,了解编辑知识。

历年笔试题目:作为新浪网的编辑,以学雷锋为主题,编写编辑创意。

参考答案:页面共分四个板块。页面左上侧,主题“雷锋纪念馆”,滚动图片;右上侧雷锋头像下方主题“献花留言”;左下侧,主题“雷锋记忆”,列上几篇雷锋成长道路的文章;右下侧主题“纪念词”。

答案解析:把一个网站的页面叙述清楚,每个板块的主题要写明。

二、专业课面试

面试一般有两个环节,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获得好成绩。

四、小结

考生较为保险的复习策略是在面试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如本科期间有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是否跟老师做过课题,有没有重要的实践经验等。同时,要全面复习本科重要基础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

12.企业新闻传播回归本质 篇十二

2011年12月底,美通社把全年发布的新闻稿进行了梳理和排序,评选出两个榜单,一个是美通2011十大最受微博关注中文新闻稿,另一个是美通2011十大中文新闻稿。前者以在美通社微博上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为依据,后者以微博转发、平面剪报和网络转载的总和为依据.这两份榜单或许不及某些社会时政新闻评选那么火爆热门.但其中体现的意义,却对企业的新闻传播有着不一般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为什么这些新闻稿更加受媒体关注呢?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一些共性。而这些共性也再次印证了美通社对客户一直秉承的观点:企业新闻传播,终究要回归到新闻的本质中去.即及时性和内容为王。

来看看几个例子;

“沃尔玛亚洲首席执行官贝思哲兼任沃尔玛中国临时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利华关于暂缓调价的声明”,这两篇新闻居十大中文新闻稿榜单的靠前位置。前者的新闻背景是沃尔玛分店被罚的负面消息,而后者的新闻背景则是联合利华向媒体表示有涨价打算后被发改委调查二者都引发了危机公关的迫切需要。这两个新闻稿基本上是两家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给美通社,然后经由美通社的网络发布给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记者和编辑。

借助美通社在微博拥有的数万粉丝,美通社也第一时间把联合利华和沃尔玛的声音传递到微博上,在短短半小时内,引发多家媒体引用和记者的关注与转发,对其品牌形象的挽回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度及时性是这两篇新闻被媒体关注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企业需要应对危机的时候,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把需要传递的信息和态度告知于媒体和公众.而不是让媒体和大众对出现信任危机的品牌进行“缺席审判”。

媒体最希望看到的是和行业贴合紧密、言之有物的新闻稿。“网易2012校园招聘正式启动欲觅800”易“中人”这篇新闻高居十大中文新闻稿榜单的榜首,在微博十大新闻稿中也名列第二。这篇稿子最大的看点在于它有新闻点、有“料”。新闻稿中,丁磊的“我们的食堂一天供应5顿饭,顿顿不要钱”引发了微博上的热捧.转载次数高达4000次。另一篇新闻“明星潮牌风生水起.Yoho!有货电商助力”在美通社微博上被转发评论超过17000次。这篇有关周笔畅自有品牌的新闻,除了本身足够吸引眼球外,新闻稿的内容写得也是很有分量,不光报道了这个品牌,还顺带说了其他几个明星品牌的故事,有新的信息,有看头,又不脱离主题。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每天都有那么多新闻点等待发掘,更多的还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动态、产品和服务做常规传播,回归到内容层面,制造可以传播的话题。话题一定不能凭空硬造,而是要尊重新闻规律,企业可紧抓时机适当放大那些有意思、有共鸣、有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关注,或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让受众主动去谈论你。另一则网易的新闻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网易杭州中心成立.引导出食堂一天供应五顿饭.引导出丁磊养猪把员工“当猪养”(善意的).从而引导出“网易员工很幸福”。这条新闻稿被@美通社资讯以140字的微博发出后,立刻引发微博受众的极大关注,短短数个小时转发评论就高达4000次,网易是在刻意利用这些话题或者说是“新闻卖点”去做有节奏的引导。并且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一家专业的好媒体,是不会把企业新闻通稿全文照搬使用的,但是新闻稿提到的事件、引用的数搬、企业高管说出的有价值的甚至“有争议”的言论.在日后都可能成为记者引用的来源.写稿的线索、做选题的灵感。保持长期的、高质量的、有节奏的发稿频率是关键。

上一篇: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论文下一篇: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