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2024-08-16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通用8篇)

1.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篇一

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执行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的,其员工也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长久生存下去。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机遇,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还需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开始。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日本只是一个国土资源缺乏的弹丸小国。但是就是这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占世界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使美国感到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也开始了加强对日本企业的研究。

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之后,认识到: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不是科学技术部发达,也不是财力、物力缺乏,而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美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兴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本国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第1页

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并进行理论的概括,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就这样,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

那么,让我们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与本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来谈谈怎么建设企业文化和文化的认识与文化落地的思考。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A、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B、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

C、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

第2页

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

2、企业文化的特征

人文性: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就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也是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根本区别。

社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经济社会群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信息等等。它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文化、物理文化、行为文化。

团队性: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的,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个异性: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性、殊异性特色。从生产设备到经营品种,从生产工艺到经营规模,从规章制度到企业价值观,都各有各的特色。任何一般的大众企业文化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的生命力。

综合性: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它实质上是精华的吸收与再创造,包括生产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综合性越强,生命力就越强。

规范性: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企业具有整合功能。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当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

第3页

时代性: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不同的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文化也有不同特点。可见时代特点感染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民族性: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比定时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民族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根,企业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企业文化的发展往往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3、企业文化的原则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

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

许多美国跨国公司都能坚持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都能体现美国企业精神中的八大原则。

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领导才能、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

第4页

公司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强生信条: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他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不断学习,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竞争能力还反映在他的学习能力上,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他们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A、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

B、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精神文化含量越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越高。

C、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

第5页

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5、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重大影响

A、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B、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C、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

第6页

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6、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A、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B、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C、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

第7页

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7、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A、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等领域中,就会影响企业全局并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那么企业离名牌就不远了。

B、是在行为文化层面上,要狠抓名牌管理。名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名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企业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它是创造名牌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狠抓名牌管理,就意味着必须把名牌愿景转化为企业宗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细化为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成为职业理想,再具体输入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尤其是企业员工录用制度、工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等,用制度激励员工创造名牌业绩;狠抓名牌管理,还意味着必须树立典型榜样,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知晓、领悟名牌文化的真谛,使员工具备追求卓越的思维习惯,进而产生创造名牌的心理需求。

C、是在器物文化层面上,要打造名牌品质。名牌品质既包括产品的高质量、第8页

高性能、优质服务等,又包括商标的名称、样式以及产品外观包装等要素。打造名牌品质,首先要狠抓产品质量,包括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这是名牌的生命。为此,要随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参加质量认证工作,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并重视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8、完善制度管理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其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其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其结果,一方面,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和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成为主要手段的现象;另一方面,不考虑本企业管理的实际,想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张瑞敏在总结海尔成功经验时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制度约束是基本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包含员工行为)规范。

由于历史上我们对泰勒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理解和简单化批判,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的最为时尚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第9页

从而忽略和没有真正认识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在本单位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利、缺乏指导员工的标准工作流程、没有形成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等管理薄弱现象,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制。

9、在继承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10、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基础的一致性。但是,在外部,因国家、民族、地域、行业的不同,在内部,因发展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心理背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因此,即便在企业文化理论

第10页

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在管理实践中,它的独特性仍然会保留,在一定条件下独特性越明显,其内聚力越强。所以,文化建设重点是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11、在灌输的基础上要身体力行

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从倡导到践行再到形成习惯,最后溶入到员工的血液以至成为信仰,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从企业文化实践看,领导的身体力行尤为重要。领导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带头灌输企业理念和带头执行企业制度。联想集团有定期的高层文化布道会,灌输联想理念,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灌输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海尔的质量观念是“砸冰箱”砸出来的,对收购企业的文化移植是制度执行出来的。郭为在联想因工作的失误曾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检查,柳传志、杨元庆都曾因上班迟到在楼门前罚站,联想的作风是领导带头执行出来的。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是关键。

12、总结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办法,但实际

第11页

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促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比如说企业倡导诚信,可在管理规定和经营实践中却处处以“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为行为准则,这样引导出的文化氛围势必是适得其反的。其实,企业文化是不需要特别去建设的,它与企业的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管理行为等同生同息,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行为在企业人众中的反馈和折射。那些为了文化而文化的所谓宣传册、口号,其实不要也罢。否则的话,要了又做不到,只会动摇军心,在员工心中闹闹笑话!

第12页

2.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篇二

新安法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1.新安法确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安全理念文化, 其包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使命、安全愿景、安全方针等, 引领着企业的安全发展。新安法开宗明义地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人为本既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也是价值观, 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近年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对于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 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财产与人命的关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安法的立法思想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确定与规范了企业安全管理、安全发展的思想与方向引领, 对企业建立与完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 提升各层次员工安全素养, 最终实现人的本质安全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2.新安法明确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新安法第3条明确指出:“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新安法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准绳, 以构建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链为核心, 建立并健全了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设立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并立足企业实际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完善安全理念体系、安全制度体系, 营造安全环境, 塑培员工安全行为模式, 践行安全承诺, 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实现安全工作目标。新安法对于促进企业主要负责人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与领导意识,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将安全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3.新安法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实施落地提供了法律保障

安全文化的落地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从安全理念的宣贯, 各项安全制度、行为规范的监督执行, 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 以及员工安全素养的提升, 都需要企业及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将安全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工作落到实处, 以取得成效。新安法在责任追究、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为安全文化体系的落实及实现安全思想与安全行为的知行合一, 提供了法律约束与保障。

首先, 新安法在突出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 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比如:第19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第91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经济处罚力度, 扩大了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的处罚范围, 大幅度提高了处罚额度, 全面加大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违章、违标、放纵隐患存在等危害职工生命安全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形成生产经营单位“出不起事故、不敢出事故、主动预防事故”的压力机制, 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各项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其次, 新安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员工参与、员工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如实记录及向从业人员通报、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等方面的规定, 进行了修改或增加, 从而增强了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落实新安法实现用文化管控企业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的建设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目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理念、安全认识不明确不统一, 没有形成系统的、正确的、明确的安全理念体系, 特别是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对安全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二是安全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或者制度健全但责任不清, 未能落到实处;三是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员工的安全意识未提升, 以及安全行为习惯未养成;四是未能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导致安全设施不足, 安全宣传氛围不浓厚等。为此, 通过贯彻落实新安法, 将有助于解决安全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实现安全文化管控水平的提升。

1.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践行安全承诺, 履行安全职责

领导层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决策层, 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承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和保障。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 要明确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企业领导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使命、安全方针、安全目标等方面的安全承诺, 为企业及全体员工明确安全的本质、安全的价值、安全发展方向及正确的安全态度, 并率先将安全思想、安全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以安全理念为引领, 制定安全发展战略, 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与支持力, 并承担主体责任。

此外,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积极推进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管理与监督安全思想、安全战略、安全目标的贯彻与执行, 以及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 做好安全承诺工作, 并定期对承诺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为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及时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做好各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参加、组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保障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及时反映、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监督监管, 着重解决现场安全问题, 为职工打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2.建立全员共建安全文化的参与机制

员工参与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按照新安法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通过依法组织、科学管理, 鼓励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 并实现自主安全管理。此外, 高效的安全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会激励与促进全员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及时有效的横向与纵向沟通, 加强了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的联系, 以促进对安全管理工作达成共识, 提高了员工对企业安全思想、安全战略、安全制度、安全状况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了安全文化体系的落实。

3.建立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与学习机制

企业安全教育是建立安全理念文化, 落实安全制度文化, 以及实现安全行为文化的动力, 企业良好的安全学习机制与学习文化是员工提升安全文化素养的基础和保障。新安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的职责。具体的工作有安全培训组织、计划、管理与实施, 其包括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学习与提升等。员工通过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自觉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 比如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和事故应急演练, 这些都可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提高其安全生产技能,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提升自身安全素养。

4.营造企业安全文化环境影响及保障机制

首先, 企业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 影响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效果。新安法对安全投入、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警示、安全宣传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安全环境系统包括安全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安全警示、生产场所等安全硬环境, 该环境是安全生产及员工安全的物质保障;还包括安全宣传、安全活动等安全氛围软环境, 该环境是影响员工自觉安全行为养成及良好安全文化传承的推动力。

其次, 企业要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 不断提高安全技术及安全设备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环保工作, 消除生产过程中人、设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优化工作环境, 彻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最大程度控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为员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场所。

3.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方法;途径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战略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一个企业内部,解决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首先在于理念的认同。这种认同,不是全体员工对企业确定的核心理念在文字上的知晓,也不是指员工对文化理念在涵义上的认可、同意,而是实现员工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完全、衷心地拥护,并在行为中自觉体现。

因此,推进企业文化落地是个系统的工程,从狭义上说是文化理念的推广、渗透、完善与认同的过程,但广义上看,是企业本身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动态演变的过程。包括三层涵义或是三个环节:企业文化从企业最终确定的理念转化为全体职工认同的观点;从理念层面的口号转化为制度层面的规则;从纸上印的、墙上挂的理念口号和制度规定转化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一、夯实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认知度。通过讲座、动员会,利用展板、板报、宣传栏、手册、广播、VCD、幻灯片等形式对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宣传。通过整齐规范的理念牌、标示牌,让全员对企业标志、理念形成初步认识,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重要意义,在员工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和印象。

加强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企业文化理性认识。一是收集整理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知识、创建标准,编纂《企业文化建设知识读本》,引导组织职工学习。二是定期举办企业文化建设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宣灌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知识。三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实践经验。

提炼升华,宣灌企业文化理念。对征集归纳的企业文化理念继续进行整合、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并组织专门力量对理念体系进行深入阐释,编纂形成《企业文化手册》。并以员工必读的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组织开展企业理念宣灌活动,把企业理念具体深化,真正使其融会贯通于工作之中,体现在岗位和员工的行为之中。

二、找准企业文化落地的切入点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切入点,从细微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人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企业发展如何,最终取决于每个员工的品质。强调从认真佩戴工作牌做起,从准时上班、准时到会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做起,从强调每一个工作细节做起,教育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克服每一个缺点。

三、打造执行文化,真正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不仅包括企业自身已经成形了的先进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包括目前尚未施行的从其他优秀企业借鉴而来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身不在于形成条款,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可以说,这一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中的难点。海尔集团,运用企业文化注入方式成功兼并、改造数十家企业,使其扭亏为盈,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激活“休克鱼”奇迹。在企业实际中,在不断摸索中,我们找出了解决执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大胆打造执行文化,首先要让执行者参与执行决策的全过程,建立开放式的执行模式;其次要树立“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第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达到执行效果的执行者进行激励,从而打造了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动态的执行文化。

四、拓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优化升级

在企业管理中,制度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形成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传达。因文化产生制度,制度又强化着文化,促进文化的形成。已经形成的文化脱离了制度的维护,也会渐渐消逝,促进和维护是制度对文化的作用。所以企业对于希望形成的文化,应当从制度创新入手。反之,文化又影响着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只有把文化因素有机地融入制度管理,使企业独特的精神、经营理念、组织形成、管理风格,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体现,企业文化才落地生根。

丰富文化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员工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情绪、思想、感情,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培育和谐文化。认真落实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维护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积极性;关心员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广泛实施“春风送温暖”等形式的扶贫助困工程,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宿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4.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典型案例 篇四

这样的例子随时随处可见。在阿里的历史上,一位被高管辞退的员工发帖历数前者的不公正,帖子发布后引发了大量同事“一面倒”的声援,但随后高管及时回应,说明原因和意见,也获得了跟帖支持,最终在两方意见“针锋相对”的情况下,由CEO出面,把HR的负责人、当事员工和主管都叫到一起公开讨论,而且现场情况同步直播给所有员工。

阿里坚持的原则是“即使是毒草,也要让他长在阳光下”。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中,每位员工都能以一个平等、客观的姿态参与到工作的讨论和执行中。也正是这些做法使阿里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被员工真正地接纳和吸收,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5.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篇五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力的竞争。有实力的企业都形成了一整套富有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理念,借助企业先进的文化力,把企业发展愿景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共同理想和事业追求,把企业精神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职业道德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行为规范,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工程项目作为建筑企业的基本构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和企业的“缩影”。代表着施工企业的软实力,影响着企业市场竞争力,折射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而且它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并发挥作用的关键。

从笔者对所在企业城建集团项目文化建设的调研中,从建工集团示范项目的推行中,有一些粗浅的体会:认识到位是项目文化建设的关键。项目各项管理工作做出成绩的工程,一定是项目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工程。但对于项目文化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有的人认为项目文化对项目生产经营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一部分人认为强调项目文化建设会阻碍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这都是浅显的、错误的认识,没有从项目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本质上来理解。没有一个好的项目文化做引领,项目部不会上下同欲,项目员工就没有统一的行为标准,团队精神很难得以发挥,整个项目部就失去了战斗力。因此,要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项目管理者才能去自觉主动地去实施,才能实现项目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一、工程项目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新形势下,国有施工企业要把项目管理引向到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层面,从而提高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能力,必须抓好项目文化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项目文化建设是关乎现代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工程。这也正是近年来施工企业项目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的重要原因。

1、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工程项目是企业全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凝聚员工力量、鼓舞员工士气,推动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是以先进的理念文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优化项目资源配置,促进项目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和成本管理,推动项目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的需要;是以科学的制度文化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提高团队执行力,挖掘项目管理潜力,推进项目管理向精细化转变的需要。

2、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文化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工程项目是我们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工程项目,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必须要融入到项目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通过施工一线广大员工的实践才能得到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集中在工程项目,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只有被广大一线员工所接受,并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成为企业的主导意识;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在工程项目,只有通过建设一项工程,开拓一方市场,培育一支队伍,树立一座丰碑,才能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转化为物质成果。

3、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企业的文化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工程项目是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安全、质量、效益等目标,以“铸魂、育人、塑形”为主线,以企业价值体系为核心,以项目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为重点,使企业文化在工程项目广大员工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推动企业文化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4、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是打好施工生产攻坚战的迫切需要。集中精力打好施工生产攻坚战,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内需、保增长、保稳定战略部署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形成抓基层、抓项目、抓现场、抓管理的强大合力,对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对于进一步营造大干氛围,激发广大员工保工期、保安全、创优质、增效益的大干热情,全力打好施工生产攻坚战,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项目文化建设的实施重点

项目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文化战略在项目的执行,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施,实现建设一项精品工程,创造一批科技成果,形成一套管理经验,培育一支过硬队伍,打造一个工程品牌。因此,在培育和建设项目文化的过程中,一切都必须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这个中心。项目文化建设一切要从推动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出发,把能否促进项目安全长治久安、能否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产值目标、能否严格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等作为项目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检验标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项目之道,培育企业之魂

“项目建设,文化先行”。建设好项目文化对于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营造良好的工程项目建设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都至关重要。1.明确一个目标。项目的形象形象首先来自于产品的形象,打造精品工程是项目部首先确立目标,坚持在建筑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保证工程质量过硬,力争做到干的每件工程都是精品优质工程,以工程质量来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2.培养一种精神。针对项目工期要求紧、施工环境复杂、生活条件艰苦、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将企业精神与项目文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号召全体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争第一的优良传统,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进取精神。

3.坚持一个方针。用“坚持标准,严格管理、持续改进,诚信经营、奉献精品”的管理方针,全力营造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进而在观念上不断超越,在能力上不断进步,在业绩上不断突破,在同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在新的领域不断拓展企业品牌。

4.强化五个理念。强化诚信为本、以人为本、以制度为本、求真务实和“大政工”的理念,通过理念引导、精神鼓舞,努力用共同价值观把员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力推动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二)塑造企业之形,展示企业风采

1.科学合理规划施工区域。项目形象建设是项目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工地是展示企业形象、彰显企业风采的窗口。项目部的形象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及企业品牌。要根据集团统一要求,设计施工区域平面布置图,统一筹划、统一规格、统一制作,合理设置项目驻地,使整个工地条块分明,功能清晰,互不干扰,充分展示企业形象,营造出团结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3.强化视觉系统的整齐划一。根据集团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建设工地文化,统一制作的有企业标识大幅标牌的大门,大门设置了旗坛;围墙四周插上有企业标志的刀形彩旗;办公区设有一系列图、表、栏、牌;施工现场有以抢工期、保安全、抓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横幅和醒目的安全质量警示、标志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4.坚持规范作业文明施工。项目部要为作业人员分色使用安全帽,制作了统一的工装、上岗胸牌。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序交接班和工完场地清制度,材料堆放在指定区域,堆码整齐。确保工地整洁卫生,井然有序。

(三)健全项目之制,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是项目管理的灵魂。为了使企业文化紧贴施工生产,坚持从施工生产的实际出发,从六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文化与项目管理的全方位结合。

1.制订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消防保卫、卫生管理、环保卫生等多项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2.完善岗位职责。在各部门办公室、班组内悬挂岗位职责牌,在现场悬挂各种操作规程,使参战员工明确自身岗位、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目标责任。

3.完善奖惩制度。依据项目目标、岗位规范、工作业绩等内容,整合奖惩管理规范,以项目目标与员工目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4、完善员工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最真实、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要通过员工行为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育员工良好习惯。要将员工的行为准则量化成为可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把企业的价值观变成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岗位上忠实的执行、创造性的贯彻。

5.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企业文化灌输,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使个人思想状态向企业精神状态靠拢,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6.整合礼仪规范。以开工、庆典、办公和员工个人礼仪为重点,引导教育员工遵守礼仪规范,内鼓士气、外树形象,扩大了企业的对外影响力。

(四)强固项目之本,凝聚项目之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以人为本,铸魂育人”,使员工在工作上有方向感,在情感上有温暖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管理上有参与感,通过项目文化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

1.抓住关键,加强项目班子建设。一支军队要有统帅,一个项目要有核心,项目的这个核心就是项目班子,要通过推行全额风险承包责任制,强化项目班子守土有责的思想意识,强化项目班子的权、责、利。通过项目班子的有效管理,把企业对项目管理的各项要求贯彻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去,形成项目建设目标和理念,引领员工思想,推动项目文化管理,推动项目施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人为本,坚持培育高素质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的方针,用科学精神狠抓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了广大员工勇于争先、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教育和培训,通过项目职校、农民工夜校等培训,做到了培训目标具体化、工作经常化,使项目青年员工和业务骨干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用项目目标,激励全体员工爱岗敬业,顽强拚搏,无私奉献,培养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员工队伍。3.强化管理,增强农民工队伍的文化认同感。把农民工

队伍纳入员工队伍管理,做到一样对待,切实关心,从而使农民工对集团公司的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让他们感受企业的关心和温暖,遵章守纪,自觉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五)开展主题活动,创新特色文化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推进文化升级。

1.开展党建主题活动。通过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项目党建工作的新途径,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凝众人之心、聚群体之力,使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施工现场,项目党支部可以制作党员责任区告示牌,将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党员身上,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给党员上质量安全党课,广泛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在践行企业精神中当旗手,在努力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打造工程精品中当先锋,进而带动整个员工队伍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2.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根据项目部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比技能、比安全、比质量的竞赛活动,在赶、比、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修路育人的双丰收。

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建筑施工行业直接关系民生工程这一大局出发,树立施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所在地的各项社会事务,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

6.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篇六

——重庆邮政万州区邮政局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采天地之精华,铸万邮之文化。

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依高峡,傍长江,怀平湖,孕育出雄胆智谋、开放包容、勤劳团结的人文文化。万州邮政吸收地方文化精髓,着力发扬万州人不畏困难、锐意进取的一面,顺利完成了机制体制改革和企业转型,经营管理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同时还形成了独具万州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2010年,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交通行业优秀企业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联合授予“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的光荣称号。

从2009年开始酝酿、2010年形成的《万州区邮政局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对万邮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以企业发展战略为舵,进一步摸索出了促进企业文化生根、提升管理能力、培养管理人才的系列办法,有了明确的建设纲要和目标,形成了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一、鼓励创新的文化 ——增强开拓进取的动力

万州邮政一直秉承“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别人没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别人想到了,我们要做得更好”的创新理念。随时随地不断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反复强调大局与强局的差距,指出企业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增强开拓进取的动力。万州邮政屈光明局长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动态,对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超前的思考,早在09年,就提出了“十二个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地指出万邮发展要注重农村向注重城乡转变、注重金融向注重全面转变、注重规模向注重结构转变、注重结构向注重收入转变、注重收入向注重效益转变、注重效益向注重利

润转变,经营业务向经营客户转变、经营客户向经营人心转变、全员营销向团队营销转变、产品营销向方案营销转变。这“十二个转变”,在全重庆市是比较新颖

先进的,在当时万邮的思想理念中具有一定的革新意义,对万邮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0年被纳入本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理论的创新为实际行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2009年,万州邮政敏锐抓住农村田间地头“院坝会”这一民俗,探索了邮政农资分销新模式,在院坝会上开展农资促销、种养殖技术讲解、国家服务“三农”政策和邮政业务宣传等活动,深受百姓欢迎,使邮政“院坝会”在农村地区更加深入人心,带动了邮政多项业务的发展。

“复制”也是创新,企业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借鉴别局的优秀做法,以其为蓝本进行再创新,并要比蓝本做得更好。09年,万州邮政学习天津经验,在重庆市率先开展社区服务中心和信报箱建设,在全市第一个被纳入区委、区政府十大“民心工程”,之后,万邮拓展思路,积极争取到将村邮站、报刊亭建设与社区服务中心、信报箱建设一并纳入区委、区府十大“民生工程”,统称“邮政便民服务工程”。“邮政便民服务工程”深受百姓信任和拥护,得到了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的亲笔批示肯定。万邮还创新借鉴了江西邮政“两新三好”经验,将“团队面貌新、局容所貌新、服务好、管理好、发展好”细化出各项标准要求,步步推进城乡邮政网点软、硬件的建设,并推广到万州片区局,目前片区已经建成7个“两新三好”示范网点,成功验收48个第一批达标建设网点,初效显现。

二、崇尚学习的文化 ——激发解放思想的活力

万邮充分贯彻“人才强邮”战略,以“建优秀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价值观,将打造一支“重发展、善经营、懂管理”的员工队伍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领导带头、教育培训和考察学习为切入点,深化“建学习型企业,育知识型员工”理念,逐渐在企业形成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竞相学习的风气。

万州邮政在全市率先建设视频会议系统,长期坚持对全局员工开展业务技能、从业素养、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周学习、月学习及学习感言交流活动。万邮非常注重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先进理念知识的培训,常组织员

工学习余世维、曾国平等著名学者、专家现场讲解的《当好部下的艺术》、《领导商数》、《从责任走向优秀》、《中国式管理》等优秀课程,开拓员工视野,解放员工僵化思维,帮助扭转落后职场行为,努力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2010年举办了12期计1108人次的员工技能培训鉴定;送培各专业管理人员、支局长参加市公司和石家庄的各类培训达89人/次;组织了6次166人/次的管理人员参加名仕学院余世维等教授和恒锐达职业经理人培训曾国平等教授的管理课程培训。

在“学习型企业建设”中,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带头学习,起到了模范作用,屈光明局长是一名复合型知识型人才的突出代表,曾荣获“重庆知识型职工”称号,不仅自己热爱学习、广泛涉猎各科知识,还亲自对员工上课,他善于从自己所学中总结归纳出脍炙人口、一针见血、有深厚启迪意义的短句,如“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等,好记又易懂,在企业内部广为流传。他常向大家推荐好书,甚至将一些经典文段摘抄下来,如《支局(所、班组管理要“三多三少”》、《变中求索》,挂在办公网上与大家分享,在员工中产生热烈、积极的反响。万邮还强调放宽眼界,跳出重庆看万州,跳出邮政看邮政,积极组织员工出外省学习考察,如学湖北恩施,学江西赣州、上饶,学河南的新乡,向竞争对手学,向同行学,在现场对比中,进行深刻的“找差距、谋发展”大讨论活动,为万邮解放思想、攻克发展瓶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秩序活力的文化 ——凝聚团队协作的战斗力

万州邮政将“规矩人性、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秩序活力”作为万邮企业氛围的核心来建树,一方面,要求规制必须严格,秩序必须整肃,一切企业行为都要有章可循,如此以保证庞大结构的协同和安全稳定;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做到刚性、柔性、人性的统一。

近年来,万邮紧锣密鼓开展了“双定”工作,对岗位高标准、严要求地定额、定员,并开展流程优化工作,加强了工时精细化管理。2009年,万州邮政在全片区率先实行分局制,打破原网点管理体系,对全区116个网点、24个支局划片分成6个分局进行管理,形成“分局—支局—所”的

管理模式,层次清楚、责任明确、逐级把关,使管理重心向生产一线纵深推进。在机关内部的整合上,根据商函和集邮在人员配置上、业务属性上等的部分共性,将商函公司和集邮公司合二为一进行管理,有效加强了两项传统邮政业务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随着邮储银行的成立和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分营,万邮较早建立了有利三方协作的协调机制和联动发展机制,理顺了管理关系,完善了监督体系,明确了双方在业务发展中主抓、共同抓、协作抓的发展模式,促使三大板块分而不离、合而不乱、和谐相济,得到了市、区银监局及市邮政公司的高度肯定。万州邮政还制定了《经营管理者管理实施细则》对二级机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原则、管理权限、选拔任用、考核培训、激励约束、交流、免降辞职、后备人员等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有束有放的用人机制来推动企业秩序活力氛围的建设。企业开展的“劳动竞赛”、“结对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全员比、学、赶、超的活力,掀起了企业敢拼敢闯、勇争第一的劲头。同时,万邮还通过“手拉手帮扶”活动,不断加强机关与基层、领导与员工、不同部门之间的对话,激发创意。在万邮,领导层的发展难题研讨会上,也会有最基层的客户经理参加,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现出对企业发展的一份己任。

在2010年万州邮政成功承办的市公司第七届职工运动会乒乓球、中长跑比赛及闭幕式上,万邮人的善于组织、统筹协调、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和团队面貌,给在场领导和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正是万邮人在企业秩序活力的氛围中长期熏陶培育的成果。

四、感恩包容的文化 ——培育和谐企业的向心力

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家庭、爱事业、爱生活是万邮凝聚力的最真实源泉。万州邮政主动开展、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唱红歌、诵经典”活动,将万邮人干事业的激情在斗志昂扬、士气振奋的歌声中点燃,将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转化成工作中的强大凝聚力。除了唱红歌之外,企业领导与员工常同唱《父亲》、《母亲》

和《人间第一情》三首歌,歌声凝聚了万邮人对亲人的深爱和感激,这种重情重义、质朴深邃的情感,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被发扬,转化为一份忠诚敬业的责任心。

“感恩”与“责任”,是万邮文化最深厚的主题。万州邮政早已退休多年的老职工,近90岁了,却仍然时刻关注着万邮的发展,口述万邮的奋斗历程,由子女记录,自己反复校对,为邮政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份严谨的责任令人由衷敬佩和感动,这既是一份退休职工对邮政的感恩回报,更是一份对邮政事业的深深热爱。对于新入职员工,“感恩”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一堂课,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珍惜企业提供的机遇和福利,教导他们要从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善于理解领导、包容长辈、尊重同事。万邮将“领导与下属之间要多肯定、少责怪;重鼓励,轻处罚;有活力、无怨气;常沟通、不猜忌”作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将这种感恩包容的心态渗入到文化的最深层。在万邮,“快乐万邮、亲情万邮、品味万邮、和谐万邮”是全体员工的企业愿景,企业关心员工,领导关心下属,员工相互关心,关心企业,关心客户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包容的关怀文化使企业呈现出一种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2010年,市委、市府出台《加快建设万州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的决定》,为万邮人注入了一股强劲发展的动力和向心力,“服务家乡、发展万邮”、“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加快邮政通信事业发展”成为万邮人的共同心声。就像万州邮政自己填词、作曲、演唱,荣获“重庆邮政系统企业文化原创歌曲金奖”的企业之歌——《万邮人之歌》中所唱,“这一方热土就是我们的家园,镶嵌在高峡平湖美丽璀璨,万邮人默默无闻奉献在这个地方,让邮政的旗帜更加鲜艳”。

7.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地 篇七

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的理论基础

让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不仅是个具体的实践问题, 而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

——让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现代企业文化存在的价值, 就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提升企业管理, 激发企业活力, 促进企业发展。我们所搞的企业文化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应用型企业文化, 是以强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提升企业素质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因此, 就不能只把企业文化作为宣传企业的一种形式, 仅仅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动在会上”, 必须在“落地生根”上下工夫, 使企业文化成为统一员工思想认识、凝聚员工智慧与力量的有效工具, 真正将文化力内化为员工的精神力, 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这是我们钟情于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 也是强调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根本原因。否则, 企业文化就成了毫无意义的“花瓶”和摆设。

——让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是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还是企业团体的发展策略、理念, 都必须遵循“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广泛听取职工意见, 提炼、概括出一套富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 必须让这些理念再回到基层, 应用于实践, 让它在“落地生根”的实践中得到贯彻、加以检验, 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升华与发展。“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只有遵循并坚持这一路线, 才能保持不竭源泉和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特性。

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是一种适应新时代管理需要而产生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首先是变革文化与管理思想, 因此企业文化在本质上首先是对内的, 是企业对自身成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和提升, 或是对企业困境的反思;同时管理思想也不是在没有文化的真空中发展起来的。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来看, 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也与企业文化变革、管理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韦尔奇与通用电器的“文化革命”、海尔的“管理革命”等。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组织越来越意识到变革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 以创新的管理思想来塑造企业。由此可见, 建设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 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长期发展, 本身就是目的。正如丘建康所言:“从本质上来说,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仅是企业间竞争的表象层面, 其实质在于企业成长的竞争。而企业的成长, 正是由其经营和管理造就及控制的。”因此, 建设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在西方的科学管理领域中, 自泰勒发明了科学管理法起, 就一直主张以监督和管制人的制度取胜, 把人与机器同等对待, 企业目标也是重视物质指标, 不重视人。产品第一、质量第一、利润第一成了企业的主旨。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理论流行以来, 特别是富含东方人文主义色彩的企业文化, 强调企业从里到外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中心, 应将员工视为企业维系生存的基础, 企业应该成为员工能够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 实现追求目标、和睦相处和舒畅生活的大家庭。与此相适应, 企业经营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认为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 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把员工看作赢利的工具。企业不仅成为职工求生存的场所, 而且能使职工从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实现生命的价值。从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和企业经营价值观的演进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赖以产生的根基, 是区别于传统管理最显著、最根本的标志。是否可以这样说, 没有以人为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2.华能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华能的发展壮大史, 既是一部不断提高设备和管理水平, 不断增强竞争实力的历史, 更是一部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员工潜力、不断开发人力资源的历史。最近颁布实施的《华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提炼和概括, 抓住了企业文化的根本,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 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把以人为本作为一条重要原则, 把开发人力资源、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激活员工潜能, 激励和凝聚员工为共同目标奋斗作为中心任务。

——在以建设“三色”公司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体系”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业绩、服务国家。既是对所属企业更是对广大员工提出的准则和要求, 把个人、企业和国家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经营理念——充分依靠和调动各级政府部门、电力系统和兄弟企业、投资者和华能员工的积极性, 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 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高水平地实现各项目标。既阐明了各级组织、内外关系的重要性, 更突出了人的因素第一, 把依靠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作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各项目标的根本动力。企业作风——善开拓、讲效率、重信誉、勤俭办事。既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 更是对华能员工综合素质提出的新标准。企业精神———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更是把员工的能动作用、发挥人的潜能、发掘人的智慧, 在开拓创新中实现企业目标和自我价值, 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制度行为文化建设”中, 通篇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 提高员工素质而讲的。既提出了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职业道德用以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 又提出了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大力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 让员工在掌握运用新知识、新技能中实现自我价值, 提升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 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奖优罚劣, 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的环境。这些规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把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塑造华能形象, 展示华能文化”的内容中, 除提出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社会形象、视觉形象外, 特别对塑造和展示华能员工形象作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要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 积极营造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 培养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员工队伍, 叫响“我是华能人”的口号, 处处展现华能人讲文明、有能力、可信赖的员工形象。这既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又指明了开发人力资源的方向, 丰富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内容, 必将大大增强华能员工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增强华能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华能集团的企业文化, 系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处处闪烁着人文关怀的思想光辉。华能企业文化的整个架构, 都是建立在人本文化的基础上。

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

怎样在实践中把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行为, 把企业文化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体现在员工的具体行动上?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抓好宣传灌输, 打牢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思想基础。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是从群众实践中产生的, 是企业经营实践的总结, 是企业员工精神追求的概括, 但它并不是单个企业员工理念的集合, 也不会自发地被广大员工所信奉, 不会自动成为职工群众的行为指南。因此, 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让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首先就要搞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和占领员工的思想阵地, 务求得到华能全体员工的理解、拥护和认同。对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目标、发展方针、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核心理念, 要求每一位员工不仅要说得上、记得住、耳熟能详, 而且要深刻理解其内涵, 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 并自觉地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只有被广大员工自觉地信奉和实践, 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几年来,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 大力宣传华能企业文化理念, 组织员工深入学习华能企业文化的体系、本质和要求, 使每位员工对华能企业文化都理解、认同和信奉, 奠定了促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基础。一是开展了全厂性的集中学习和大讨论, 掀起了学习宣贯华能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热潮, 在较短时间内, 使绝大多数职工对华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理念耳熟能详, 华能企业文化理念在全厂职工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二是规范环境布置, 搞好舆论宣传。将厂区、办公楼和办公室等场所进行了规范布置, 统一使用华能标识、标准字、标准色, 将华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内容制作成标牌、标语, 镶嵌在厂房、办公楼和会议室最显眼的位置。不论走到哪里, 员工都能感受到华能企业文化的氛围和影响, 从而收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功效。三是坚持经常, 抓好深入持久的学习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学习与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任务, 应当随着企业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几年来, 我们结合内控管理、机组大修、三期开工等中心任务, 在全厂班组政治学习中安排华能企业文化理念专题内容, 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导, 多次组织华能企业文化理念、《员工手册》等内容的知识答卷, 从厂领导到每位员工, 人人参与, 使华能企业文化理念不断加深和强化。

——围绕中心工作, 找准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契入点。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是企业发展之基, 只有紧密结合日常生产经营等工作实际, 把企业文化贯穿到完成各项任务的全过程, 企业文化理念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布置生产经营工作任务时, 坚持以企业文化理念作指导, 不是单纯地就任务讲任务, 而是强调要以华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统领思想, 从实践华能“三色公司”、提升华能竞争力的高度去认识完成各项任务的重大意义, 从而激发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生产经营工作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企业精神的激励作用。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全体职工自觉以华能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 不畏艰难, 迎难而上, 尤其是遇到特殊困难, 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时, 更注重发挥企业文化强大精神动力的作用,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总结、考核各项任务时, 注意从企业文化角度审视、考核和总结, 不仅要看具体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同时把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实情况作为一项内容, 不仅只看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 还要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工作标准、内外协作等企业文化理念的体现情况, 真正把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到完成任务的全过程。

——注重制度建设, 用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企业文化理念并不排斥企业管理制度, 没有制度支持的企业文化是“柔性”的、无力的。只有把企业文化理念体现到具体制度上, 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规范、可考核, 使员工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的行为通过制度约束, 逐渐转化为一种习惯, 这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保证。在制度建设上, 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能直接反映、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相关制度规范化、具体化。几年来, 我厂先后制定了《华能上安电厂企业文化管理办法》《华能上安电厂职工基本道德规范》《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评选条件》《文明班组、文明职工评选条件》等, 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现到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 贯彻到各项工作实践中。二是把华能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安全、生产、基建、经营、管理等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中。以华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指导规章制度的修订, 各项具体制度体现、符合华能企业文化, 有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相抵触的, 及时废除和修订。几年来, 我厂制定和修改的9大类、数十种主要管理制度, 从精神到内容都较好地体现了华能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求。这样, 员工在执行各项制度的过程, 就是执行、落实企业文化的过程, 使企业文化不再是不可触及的东西, 而是有了具体载体和抓手。

8.企业文化落地的模式与途径探讨 篇八

摘 要: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落地是一个漫长、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从一开始充满欲望的原始经营到成熟充满理性与人性的企业管理境界。因此,在企业成立之初,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之始,就应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落实,真正实现企业文化落地,从而有效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管理功能,达到企业文化落地的功能。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文化建设;模式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企业文化落地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文化理念落到实处,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取得经营实效。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战略目标、理念铭记在员工心中,使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员工的利益和谐统一,才会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践行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从而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整体利益结合到一起。

针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落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模式和途径可提供参考。

一、提高认识,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是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文化是企业增强凝聚力、提升创造力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使广大员工能够正确理解、真正认同并自觉践行。

在员工中开展持续不间断的宣贯培训,使广大员工对企业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架构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理解和认同,从而自觉践行、努力为之、热心传播。

员工文化认同感程度高的企业,日常执行力就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就胡呈现管理有序,效率高,任务完成好的良性循环态势;而员工缺乏归属感、安全感的企业,企业文化形同虚设,就会出现士气低落,执行弱化,生产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完成任务差的状况。

二、塑造品牌,实现品牌落地

(一)导入CIS,建立企业理念、企业行为、视觉、听觉、环境等企业文化识别系统。对内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外树立企业形象。将品牌的内涵与企业文化理念全而对接,完美融合。就拿笔者所在企业来讲,企业前身是一家私营公司,更注重的是企业本身经济效益,对企业文化不是很重视。至从企业被中信大锰收购以后,企业面临的不只是改制,更重要是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变革。从没有品牌到“大锰”牌,从经济效益到“以锰为源,以人为本,创造财富,创造生活”,甚至是有着“创新创业 炼锰炼人”的企业精神。

(二)做好品牌文化宣传。品牌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越大,文化理念在企业内部的落地动力越大,员工的企业责任感也会越强。因此,要对品牌文化进行深入宣传,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比如对中信大锰“以锰为源,以人为本,创造财富,创造生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让新 “大锰人”更加深入了解大锰文化,而不是停留在对物质经济的追求。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内网、内刊、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让企业理念、文化内涵,植根于员工的脑海里,积极推进意志化工程。

(三)将文化变为行为规范。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营发展,都会有对各行为规范的要求。要想企业文化落地,必须将其渗透到员工行为规范中,再通过适当的制度加以规范,有助于把文化理念根植于员工心中。

三、宣贯理念,强调理念植入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精心打造,各单位已经确立了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架构体系,之后的工作重点就是宣贯。要通过宣贯使广大员工自觉践行、努力为之、热心传播。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企业要提供并优化环境,通过培训、宣传、活动等形式深入员工内心,由上而下逐级开展文化理念培训,出版各种内部刊物、板报等,刊登文化理念外部新闻,深入开展各种故事征文、文化节等文体活动。引起员工兴趣,调动员工热情,使企业文化理念从各种各样活动形式这个切入点实现落地。

(二)通过理念宣贯实现企业文化理念落地,还需要构建长效的宣贯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经验,形成文化宣贯的常态机制。比如“班组会前口号”、“企业之歌”等形式。利用真正的树榜样、入人心、成习惯、变物质、社会化的过程,使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创导个人成长的消费品。

企业培养共同的工作氛围,当企业员工使用共同的价值观来判断,共同的工作氛围来交流,就可以使企业最大的减少沟通障碍和摩擦,提高沟通效率,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四、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力度

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宣贯过程中,一般是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的工作去完成,得过且过,不深入考虑工作的目的,需要取得什么样一种结果,对工作完成后的后续进展不去做及时地跟进,造成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落地成为镜花水月。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良好风范。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员工的个人道德建设。因此,制度和文化应该并存。

(一)企业文化可以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一方面是通过文化的认同,对员工形成心理契约,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相关理念体现在制度中,通过制度进行贯彻。因此,确保制度约束与文化导向一致性,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企业制度则应体现企业文化的相关精神、理念。

(二)企业制度促进文化形成,保障文化切实落地。企业文化的确定,具体化,体系化的形成需要过程,最初的企业文化只是一种简单的思想和理念,被企业管理者在制度中体现,并通过制度传播、深化,这种思想、理念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断被认可,并促进新的理念和思想的产生,最终形成体系化的企业文化。

五、检查监督、不断完善

企业文化建设的监督人理所当然是公司各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各管理人员、HR部门、负有检查监督职责的人员等,各监督人必须模范遵守、秉公执法,可能让企业文化建设收到的效果更好些。

在检查监督过程中,既要对各种违纪行为的批评教育,也要对落地较好的行为给予适当表彰,更应细心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查看对违规事件有无包庇现象,一旦发现必须严肃处理,并公告相关员工,否则,企业将难树正气。

随着环境、法规、人员、要求等的变化,必须不断转变具体的“落地”方法,这些方法,员工自己可能会感悟到,但更多的需要上级领导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指正。

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议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应当定期进行总结,找到阶段性的更好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全体员工分解实施,只有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才能让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更踏实、更有根。

结语:文化的建设进程是企业主动进行的一次从实践到理论,进而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过程,文化落地阶段正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提高认识,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前提;塑造品牌,实现品牌落地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利条件;宣贯理念,强调理念植入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有效方法;优化企业管理,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力度是企业文化改进完善的动力,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体系,有效检验企业文化是否真正落地;检查监督、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前景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奇. 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J]. 建设科技, 2005,(Z1)

上一篇:学校宣传册短词下一篇:临海城管理行政执法局文件